清代仿古玉器与青铜器艺术的关系

清代仿古玉器与青铜器艺术的关系
清代仿古玉器与青铜器艺术的关系

Vol.33No.1

Jan.2012

第33卷第1期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一、青铜器与清代仿古玉器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它是中国夏、商、周时期艺术的主要代表。清代玉器是我国玉器史上最为鼎盛时期,仿古玉器是清代玉器制作中的一个特殊门类,主要是指借鉴和仿制历史上工艺美术的造型与纹样而进行制作的玉器,其仿制的类别主要包括仿前朝古玉、青铜器、痕都斯坦玉、瓷器、漆器、竹器等其它艺术造型与纹饰,其中仿青铜器是清代仿古玉中的重要类别。清代仿青铜玉器虽然是仿青铜器,但两者之间却存在诸多不同。

二、青铜器与清仿青铜玉器的区别(一)种类不同1.青铜器种类

青铜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包括有酒器、水器、食器、兵器、礼器,还有车马器、农具、工具及各类生活用具等。其中青铜礼器主要有四大类:包括以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等为代表的食器;以饮酒器爵、觯、觥及盛酒器尊、卣、壶、斝、罍、觚等为代表的酒器;以盘、匜等为代表的水器;以铙、钟、鼓等为代表的乐器。

2.清仿青铜玉器种类

清代仿青铜玉器在数量及种类上远远不及青铜器,其造型主要是以仿青铜礼器为主。如玉鼎、玉炉、玉尊、玉罍、玉簋、玉觥、玉卣、玉瓶、玉觚、玉壶、玉爵等,还有创新的玉薰和玉亭子炉等。

(二)社会功能不同1.青铜器的社会功能

(1)实用功能。不管是食器、酒器、兵器、车马

器、农具还是各类生活用具,实用是它们的主要功

能。至于礼器,它的第一功能也是实用,即盛装物品。

(2)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具有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的青铜器主要指的是礼器。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象征着国家权力。周代《左传》中所记的“夏铸九鼎”[1]70以及《礼记·礼器》中的“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1]82中的礼器鼎即是国家政权及统治者身份地位的象征。

(3)图腾作用。青铜器在造型上大量使用各种鸟兽、几何等纹样,其作用一方面是装饰,主要的还是图腾作用。《左传·宣公三年》中说:“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2]从中可以看出青铜器外表所刻画的“物”的图像可以帮助人民逢凶化吉。

2.清仿青铜玉器社会功能

(1)陈设作用。清仿青铜器所制作的玉器除极少部分用于祭祀、实用外,大部分主要用于陈设,满足统治阶级的赏古需求。

(2)满足统治阶级追求风雅的文人心态。清代用玉器模仿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其目的并非为了再现青铜器的审美价值,而是要借这种价值创造出独特的玉器文化,以满足统治阶级追求风雅的文人心态,这其中尤其以乾隆皇帝为代表。

(三)造型纹样上的区别1.造型纹样的借鉴方式不同(1)青铜器的借鉴方式

青铜器在发展初期,造型设计多从原始社会的陶器中进行借鉴。以鼎为例,青铜鼎最初就是借鉴

论清代仿古玉器与青铜器艺术的关系

黄晓蔓

(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摘要:仿古玉器是玉器制作中的特殊门类,在中国清代达到辉煌。青铜器艺术是中国夏、商、周时期

艺术的主要代表。在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中很大一部分是仿古代青铜器。青铜器与玉器在文化背景、种类、功能、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几乎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其造型与纹样却对清代仿古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以青铜器与清代仿青铜玉器的造型纹样及艺术风格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青铜器与清代仿古玉的区别进行了论述与总结。

关键词:清代;仿古玉;青铜器;造型;纹样中图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1-0021-03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校级一般科研资助项目“蚌埠仿古玉器造型与纹样研究”(ACKYQ1134)主持人

21--

中华古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11.1 概述 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11.2 中国古玉简介 11.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 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 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 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玉石是未经雕琢的原料,玉器则是已经琢磨而成的器物。这两个概念照理说是不可混用的,但在古籍之中,却大多是用一个“玉”字概括之,说玉石是它,说玉器也是它。玉与器同称这种现象跟古人对玉崇拜的起因和心理有关,玉为人所爱,首先就在于它的优良品质,无论琢磨也好,不琢磨也好,发挥作用的是其美质,所突出的也是其美质。《礼记·效特性》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正因为古代人们较看重玉石和玉器的质,故琢磨与未琢磨就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中国美术鉴赏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一一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第一部分:玉石之分一一古代玉器艺术 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 二、新授: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 ?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

第二部分: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教学重点:中国瓷 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教学难点: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板书:陶瓷 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 2、结合教材,提问: 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赏析: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鹳鸟石斧彩陶翁舞蹈纹盘薄胎高柄陶杯 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耀州窑:梅瓶 典雅高贵官窑: 冰裂纹开片均窑:蓝色乳浊釉定窑:乳白釉景德镇:青花三、小结: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教师总结 四、布置课外思考: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玉器在中国古代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

论文标题:玉器在中国古代 文化中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 ————星期五晚上的选修课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无私奉献品德;“润泽以温”的团结友爱风尚;“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汉玉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而饮誉于世,被应用于礼仪、祭祀、丧葬、装饰和生活用品中。汉代玉器的造型和纹饰生动、奇特、优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玉雕艺术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在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亦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汉代是我国玉器发展的辉煌时期,汉玉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而饮誉于世,被应用于礼仪、祭祀、丧葬、装饰和生活用品中。在古代人心目中,玉融天地之灵气,和日月之精华,具有温润洁净、晶莹剔透、精光内蕴、厚重不迁的美好自然属性。在漫长的人类生活实践过程中,玉又与“人性”相融合,成为君子“比德于玉”的对象,成为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从迄今为止的考古成果来看,大约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从审美的角度看,大量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一、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商代晚期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受认

知世界方式的影响,玉器作品凝结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等巫术文化因素,主要成为人们沟通天地、敬神祈福的法器,在玉器的造型、纹饰以及用玉的观念上都呈现出神秘朴拙的审美特色。 二、由周至汉,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二阶段。此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期,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君子“比德于玉”,玉器除了继续承载着祭祀天地、敬神祈福的功能外,又蕴含了丰富的儒家文化思想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成为一种表达伦理教化观念和明辨人伦规范的重要物质载体。同时,对世界的认识把握也逐渐成熟化、系统化,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越来越理性化、规范化。由于凝结着深厚、浓重的理性内容,玉器在审美倾向上体现出神圣、工整的审美特色。 三、从魏晋时代至清末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三时期。魏晋时代,玉器业进入低谷,但依然有其重要意义。魏晋时代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大转变的时期,它在观念上和实践上打破了具有悠久历史的礼仪用玉传统,而儒道佛并重的隋唐时代则开启并确立了玉器的生活化方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宋元明清时代的商品经济、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级也不断扩大,其审美趣味日渐成为主流,这一时期的玉器呈现出大众化、世俗化的审美倾向,具有感性、世俗、自然的美学特点。 玉的美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天然的美玉经过人工的再创造,更是锦上添花,美不胜收。古代人民在创造玉器时不仅显现出了

《玉石之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一、 教学思想 这堂课各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是基于学生对中国古代玉器在生活中的运用及深刻内涵 这一主题而设计的。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我努力以多种教学手法, 力图营造出愉快的学习气 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展现艺术的个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分别从玉的概念、玉的分类、玉器在中国古代人们生活中的运用、玉的审美倾向、 玉的内涵等几个重要方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独特的玉文化。作为教材中国工艺美术的开首 节,一方面是让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之一的玉器艺术作一番初步了解, 另一方面也是借 玉器的鉴赏了解鉴赏工艺美术的方法, 为了后面鉴赏青铜器艺术、陶瓷艺术等工艺美术类型 的学习以及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欣赏中国古代玉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玉器的兴趣,增加学生对玉器工艺的艺术视 野,提升学生对 玉器艺术的审美判断力。 2、 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在充分参与、研究、探讨、辨别中,感受中国 古代玉器作品 的美。 3、 了解古代玉器的发展、玉的定义和分类、玉器的工艺特色、丰富的玉文化内涵,初步具 备辨识玉器的 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理解玉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在了解中国古代玉器基本知识的同时,渗透、拓宽对 解与感受。 五、课前准备 1教具:课件、图片、截取相关影片片段、师生收集的小型玉石工艺品。 2、 学具:收集红山文化玉器相关资料。 3、 多媒体美术教室 六、教学理念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学习过程中, 对中国工艺美术有了一些了解, 区,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的情况不同, 学生美术水平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 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 借助多媒体、实物教具、 具体活动的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让美术教学过程生动、有 趣,营造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 的特长和优 “君子比德于玉”的玉文化的理 , 但由于不同地 教师在教学前应了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他山中学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美术教案教学年级、班级:高二年级科目:美术 教学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一累计课时节

过程与方法文化中的精髓。但是在21 世纪的今天,在各种不同的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冲击下,高中学生已经很少关注我国的玉石文化。再加上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的年代很遥远,学生对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也很生疏,由此,我会在授课过程当中对古代社会的礼制、民俗做一些初步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玉器的艺术性和文化蕴含。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围绕本课标题“玉石之分”设置一个小活动,将同样形状的玉饰品和石头一起放在讲桌上,让学生上来触摸(闭着眼睛),并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即玉和石头是不一样的。由此引出本课标题“玉石之分-- 古代玉器艺术”。 (二)、新授课:我们都见过玉器,但对其未必了解。可能许多同学身上还佩戴着玉坠、玉手镯之类的饰物。玉器,顾名思义,也就是由玉石做成的器物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理解玉石的概念呢?它究竟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早在东汉时期,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当中就提到过“玉,石之美者”的解释,而且在原始社会,人们也的确从石头中发现了材质细腻、纯净的这一类,称之为玉。据此,我们也可以得到一句话,那就是“把玉从石头中区分出来是人类审美认识的重要发展”。正因为玉有了区别于石头的这种美,人们才用它来装饰生活,美化生活,并对它情有独钟。 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对“玉”情有独钟呢?我们就不能不提到玉器发展的历史。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不同时代的“玉”在人们生活中其价值和功能的演变,看书P5---P7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一种文化必然有其历史渊源,了解了玉石的发展历史,对玉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并进行列表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老师归纳总结(屏幕文字展示)1.旧石器(打制)-- “石之美者” -- 装饰或祭祀(实用)2.新石器(磨制钻孔)-- 材质和器形的发展-- 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超过实用 人类对玉的认识是同工具的制造和使用相联系的。早在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打造和磨制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偶尔也有作为其他用途的玉器,但当时的状况是“玉石不分”。中国玉器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新石器时代便彻底与石器分离,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先民们最早的用玉动机,是基于玉石本身美丽无比的材质。在原始美感的驱使下,将其制成装饰物,佩挂在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器便已超脱出原始的美感和由此产生的装饰意义,走上了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等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信仰、权力、地位的形象体现。例如: 新石器时代-- 凌家滩玉器、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凌家滩玉器:《玉人》、《玉鹰》。(反映了凌家滩先民的原始宇宙观和对宗教崇拜的虔诚)。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一、青铜器的种类 依其用途大体可以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炊煮器 鼎用于煮肉,有方圆两种,圆鼎为双耳三足,方鼎为双耳四足,大小不一,成组的鼎叫列鼎。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商周时期,作为等级和政权的标志和象征,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 甗用作蒸食物的炊具,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可放食物。下部为鬲,盛水。甑和鬲之间有通气的箅。 盛食器 簋用来盛饭食的器物,一般为圆形,多带耳,有圆形足或方座,有的带盖,相当于后世的大碗。簋和鼎一样,也作为贵族等级的器物。 豆盛肉酱用的高足盘,有的有盖,盖上有捉手,可以仰置。 酒器 爵用作饮酒的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酒杯。形体较小,前部有流,后边有尾,旁边有把手。觚饮酒用的器物,上部圆口张开似喇叭状,相当于现在的高足酒杯。 斝用作温酒的器物,似爵,但无流无尾,体型比爵大。 兕觥盛酒或饮酒的器物,一旁有把手,上部有带有两角兽头形的盖子。

尊盛酒的器物,有方尊、圆尊两种器型。鸟兽形状的酒器也统称为尊,并根据不同动物形象分别称为鸟尊、象尊、虎尊、羊尊等。 卣盛酒器物,有盖和提梁。 彝盛酒器物,方形,带有如屋顶般的四面坡形方盖。 壶盛酒器物,也可用于盛水。有方壶和圆壶两种类型。春秋以后壶上多带华丽的鸟兽纹装饰。 水器 盘盛水的器物,有圆形方形两种。小盘盛水,用于洗手洗脸,大盘作为浴盆使用。 鉴盛水或冰的器物,形体像盆。古代在使用铜镜以前,常在鉴内盛水照脸。 乐器 钟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乐器之一,大小依次悬挂在特制的钟架上,敲击出美妙的乐曲。铙形状似钟而体型较大,口向上直立。 兵器 戈一种有尖有刃的兵器,安以长木柄,可供勾杀之用。 钺古代兵器或刑具,安装长柄,可供砍杀之用。 矛可用刺杀的兵器,头尖,身有锋刃,安装长木柄,作战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剑短兵器,双刃,可以手执或佩带。

古玉及玉文化

第11章中国古玉及玉文化 11.1 概述 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11.2 中国古玉简介 11.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 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 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 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玉石是未经雕琢的原料,玉器则是已经琢磨而成的器物。这两个概念照理说是不可混用的,但在古籍之中,却大多是用一个“玉”字概括之,说玉石是它,说玉器也是它。玉与器同称这种现象跟古人对玉崇拜的起因和心理有关,玉为人所爱,首先就在于它的优良品质,无论琢磨也好,不琢磨也好,发挥作用的是其美质,所突出的也是其美质。《礼记·效特性》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正因为古代人们较看重玉石和玉器的质,故琢磨与未琢磨就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青铜器设计工艺

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商周青铜器的造型特点: 商代青铜器以祭器为主,造型巨大,气势恢弘,装饰威严,狞厉,充满了威严诡异的色彩,体现了宗法制度,更表达着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 另外,商代重酒器。所以,青铜器以精美的酒器居多,如:角、爵、觚、尊、彝等。周代吸取了商酗酒亡国的教训,青铜食器居多如鼎、豆、镬、鬲等。青铜器更重要的特点是重礼器。成套出现的青铜器大小不一但形制基本相同。 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特点: 商周青铜器装饰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二里头时期。那时的青铜器素面居多,即使带有装饰也多为简单的乳钉和二方连续的几何纹。 第二个时期为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常常花纹密布。动物纹为装饰主体,最风靡的是饕餮纹(即兽面纹)造型庄重神秘,有狞厉之美。 其他花纹有窃曲纹、云雷纹、夔龙纹等代表纹饰。 第三个时期为西周中晚期。这一时期装饰纹饰又回归到了简素平朴的特点。兽面纹简化了,窃曲、重环、波带、瓦纹成为主流。二方连续的带状装饰增多。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造型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向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功能转化,一改商周青铜器为天地和庙堂服务的特点,日用生活品开始多了起来。青铜器的设计更符合人的使用标准。例如:在商周经常用于祭祀和礼器的鼎,在这一时期则发挥了它作为食器的基本功能。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装饰特点: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精美但不狞厉,动感十足,活泼轻巧。纹饰除发展了商周纹饰之外,又出现了蟠螭蟠虺纹,宴乐攻战纹,图案组织形式也从二方连续发展到了四方连续。 另外,在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金银错、嵌红铜、模印制范、失蜡法。随着铁器的出现,刻划装饰也应运而生。

古代玉器艺术

中国古代玉器 在生活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一种比较坚硬、美丽的石头,可以佩戴,可以装饰,它晶莹剔透,有黄色、白色、绿色、墨色等,他是什么石头?玉石的开发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也是独树一帜。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与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圣洁、高贵、美丽、坚贞,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古代先人认为玉乃“上天之石”,成了人与神沟通的“桥梁”,还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象玉如意就是一件典型的工艺品,所以中国人和玉之间形成了一种不解的姻缘,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玉文化。 象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以前叫石头记,其实就是一个关于一块石头的传说,贾宝玉的前身就是一块玉石,因为眷恋红尘,才投胎到人间,林黛玉侧是玉石下的一棵仙草,而贾宝玉转世为人时口里还含着一块玉。 玉石的形成: 1.玉石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复杂的。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一块玉石的形成据说要经历百亿年之久,凝聚着天地万物的精华。 2.“女娲补天”--相传远古之时,天柱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烧,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娲炼以五色石补苍天,挽救了众生,又将补天石多余之石散后落在大地,“千样玛瑙万种玉”由此而来。 玉的文化蕴涵 1.玉是权势的象征真玉稀缺难得,古时被认为是神物,因此,玉宝曾经是天命王权最高利益的神灵牌位,是旧礼教纲常的标签索引,玉作为中国儒释道三教通用的崇信之物,沉积着历代统治阶级的追求和祈望。此点在成语中有突出的表现:“金口玉言”代表至高无上的帝王君主,每句话都是人民的“真理”;“金科玉律”指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法规也是神圣不町更改的。龙庭殿宇的“堆金砌玉”,上达天帝下绕宫廷,古代神乐的“金振玉声”等成语已将我国古代的王权、神权烘托的无以附加,秦代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谁得到它,谁才是真命天子。 2.玉也是财富的像征盘庚把贝和玉连称,凡古代玉璧皆价值连城,为了占有,不惜发动战争,“完璧归赵”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故事.赵惠王得到楚国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垂涎欲滴,派人送信给赵王,说愿意以十五城邑来交换。赵王无奈派蔺相如出使秦国,秦昭王收璧后不再谈换城之事。蔺相如略施巧计使和氏璧重归于赵国,从此典故广为流传,可见当时美玉价值连城,绝非夸张。此外,“堆金积玉”、“金玉满堂”、“锦衣玉食”等成语也都说明玉的财富像征意义。 3.玉是人才和道德的像征人的美包括形体,才智和道德等方面。“亭亭玉立”、“美如冠玉”、“冰肌玉骨”,“粉妆玉琢”等是对人体美的表述;“璞玉浑金”、“冰清玉洁”、“被褐怀玉”、“一片冰心在玉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等为人的品德高尚的表述;“怀瑾握瑜”、“金友玉昆”、“金玉满堂”等是对人才华出众的表述;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喻虚伪表里不一的人的成语。 4.玉还是和平的像征我国远古黄帝之时,以玉为兵,开创了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玉器时代。今天已不存在玉兵器,但历史却留下了,为防止“玉石俱焚”,采用“化干戈为玉帛”的外交政策.防止战争,维护和平等成语。 5.玉和玉器既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多媒体、启发、讨论、直观法等教学方法学生在独学、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

附1:学案(10分钟) 一、独立自学【温馨提示:1.历史阅读方法指导:抓住时间(时期)、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影响(意义、作用)。2.学习要求:在课文划出相关答案,不会的问题标出记号,10分钟)】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距今4000多年的出土了铜镜。 2.商朝以后的青铜器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乃至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与数量反映了和。 3.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4.⑴我国的青铜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⑵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什么?⑶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P23——24 5.你知道青铜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 6.我国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23-24 (二)甲骨文记事 1.⑴什么是甲骨文?⑵在哪里出土的?⑶是怎样被发现的?⑷记载了什么内容?⑸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始于什么时候?P24—25 2⑴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哪些造字方法?⑵什么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⑶什么是最为进步的造字方法?⑷甲骨文对汉字的发展有什么意义?P25 二、合作探究(5分钟)(要求:前后桌4人为一组讨论,时间5分钟) 司母戊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礼器。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铸造这样的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在商朝时期能成功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这说明了什么?(提示:从高、大、重、花纹、规模去分析) 附2: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 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精品代表作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古代青铜器是:() A.毛公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象 D.司母戊鼎 3、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②甲骨文记载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丰富的内容等。③甲骨文的发现说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免费下载】走进中国古代玉器艺术

走进中国古代玉器艺术 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尘封多时的一批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珍品成为一场美学盛会当仁不让的主角,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知己们来此共叙。对我来说,于今赴约,和这些久违老友在花甲之年再次相聚,重温风华不朽的感动。但见器物依旧,风华依旧,恋恋依旧。依稀像是久别重见的亲人,心潮起伏,亲昵无比。 展阅人类文明,中国玉文化始终充满着神秘的色彩,于形而上的精神文化观,以儒、释、道之名传唱千古。不同的时代文明嬗递着属于当代的时尚取向,然而东方文明依旧是东方的,不曾为谁改变的坚持与执著,淬炼成“道而后器”东方美学,芙蓉出水,错彩镂金,都在揭示着中华民族泱泱东方大国,浓厚的、深远的“璞散成器”的玉文化壮阔史诗。 也正是今次的机会,国家博物馆开闸取囊,检视的其实不仅仅是历年来我们整理出碧落黄泉的珍品,更是每个当下的眼界心法,一件件一幕幕往事跃然浮现,如此际遇,似乎回到了风华年代,上演着千年守候,相约今生再续隔世尘缘。此时对我,想要传达的是一份依旧的深情动容,依旧物我兩忘的灵魂际会,那种自我真实性灵的澄怀观道。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以下容我展开诉说这不尽的款款深情,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件件依旧绝代风华的万种情怀,唐宋元明清玉饰的多元风貌。 玉器作为佩挂的观念使用,尽管早自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但能跳脱传统“君子佩玉”的儒家束缚,却已是唐宋以后审美新思维的境界体现。 唐宋以来特别是进入明清之际,佩挂玉饰品受到世俗情趣的熏染,不仅题材多元丰富,而且雕刻技法也细腻活泼,虽然佩挂玉饰造型纤巧,但生动传神的艺术造诣,往往让人爱不释手。 一、玉雕创作的新境界 唐宋距先秦不远,佩挂玉饰的制作,一方面继承前代遗风,出现少量的幻想行神兽,另一方面代表世俗意识的写实性动物与花鸟人物配件也多又出现。此时的动物造型,或体态浑圆、或情态逼真,例如本次展出的唐代白玉卧鹿,造型浑朴,尤其对颈部的雕刻更显得细腻传神。而另一件唐代 姿态雄伟,给人以威猛的气魄。总的来说,唐代的玉雕风格已然跳脱典雅庄严的礼仪规范,逐渐从多元的世俗题材汲取养分,让玉雕在典型的传统风格中,多一分清新活泼的气息。 进入宋以后,涉及世俗题材的玉雕挂件可谓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此时无论是动物、水禽、人物等类别的小件玉雕,均有风格独具的作品传世。特别是宋代的人物挂件,在民间习俗的流行风潮中,样貌多做交脚状的执荷童子备受青睐。此类童子一般身着短袄与肥筒裤,另外八字眉、葱管鼻以及樱桃小口的面容勾勒,也成为宋代典型的童子造型。例如本次展出的“连生贵子”,八字眉、衣纹及脸部的表情无一不具备宋代的时代风格。除此以外,展出的多件执荷童子或绣球童子等玉雕挂件,其造型风格都流露着浓郁的宋代遗风。 世俗百态反映人间的悲欢离合,许多心中的向往也许不能立即实现,但透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对中国古代玉器的认识

对中国古代玉器的认识 中国玉器制作的历史非常悠久,至迟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玉这种美丽的石头。从此,他们剖璞取玉,琢玉成器,创造了独特的玉器艺术。在先秦时期,玉器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可以显示身份,象征财富和权力,用作沟通天人的灵物。在西周时期还是当时礼的重要载体,甚至因其温润莹泽的优越属性而成为道德情操的化身。秦汉以后,玉器逐渐褪去其炫目的光晕,但仍承载着人们去祸祈福、安康吉祥的美好愿望。因此,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不仅蕴涵着我们民族的心理、意识和情操,体现了中国人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高超技艺,也是中国精神美的特征,有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中国人的宗教意识,同时,还具有体现等级、身份和财富的作用。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超的制作工艺、鲜明的审美趋向与厚重的文化积淀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首先中国古代玉器的玉质特征主要是指古玉的呈色原因。古玉器学把玉器的呈色原因概括为自然呈色和外来沁染两种,其中自然呈色包括本身呈现的颜色和外表风化的黄色皮谷,分为单色玉、多色玉和玉皮,而外来沁染又可分为自然受沁的“沁色”和人工染作的“染色”两种。玉器常见的出土特征有附着物、白化和玻璃光等。 既然玉器有玉器的的玉质特征,自然便有玉器的鉴定。玉的鉴定方法有很多,首先可通过光泽,常用来鉴定的三种光泽有金属光泽(贼光)、油脂光泽和瓷性光泽,其次是硬度、密度或比重,还有音调和透明度,中国古代素有“叩之其声清越舒扬”和“瑕不掩玉玉不掩瑕”的说法。 我们知道,玉器通常精美无比,其条纹美轮美奂,由此可见古代玉器师傅们的精湛工艺。那么玉器是怎样制作的呢?玉器的制作流程分为采料、切割、雕琢、钻孔和抛光。制玉的工具一般是砣机、解玉砂,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所使用的砣具大约有五种,大砣用于切割,宽砣、斜砣、细砣用于雕琢纹饰,平砣用于打磨。通过一道一道精心而又繁琐的工序,通过能工巧匠们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看见一件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才能让玉器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不仅不会褪去反而越来越成为时代的珍宝、民族的光辉。 史前玉器有三个重要中心,一是安徽凌家滩文化玉器圈,二是东北红山文化玉器圈,三是良渚文化玉器圈,包括这三个重要中心的文化玉器圈为中国玉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尤以中国四大名玉最为有名。 四大名玉之和田玉。和田玉是一种软玉,俗称真玉,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为6~6.5,密度为2.96—3.17。和田玉玉质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白玉、青玉、墨玉、黄玉四类,记载中有红玉一说但至今未见。和田玉一般认为只被出产于新疆和田,其实不然,但和田玉确实盛产于和田河一带。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自古以来是和田玉出产的著名盛地。和田玉的价值自古以来比较受捧,是比较热门的收藏品之一,从1990到2006年,和田玉收购价格上涨了1111倍。2012年2月,武汉一块重25.5公斤的和田玉从1986年的从27年前的20多万元上涨到了5亿元。,堪称价值连城。那么和田玉的特点是什么呢?有透闪石极细呈毛毡状、质地细腻温润、韧度硬度较大、颜色纯正以及声音优美等特点,也难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从玉的起源说起,有侧重地介绍了玉器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地位、意义以及其特别的制作工艺、人们在长期使用和鉴赏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审美倾向等。玉器最繁荣的时期离现代很遥远,加大了学生学习、理解其特殊意义的难度,因此,教师课前要仔细备课,认真搜集材料,尤其是搜集一些内容准确又生动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了解玉石文化。学生分析: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玉就有独特的情感,并在长期使用中赋予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喜欢的;但由于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又不易直接接触到,所以鉴赏时又存在难度。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并尽可能地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料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加深其对玉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的了解。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我国古代玉石艺术的特点,能够对自己身边的玉器及相关工艺品进行一定的欣赏、交流、评论。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古代玉石文化,感受玉石精品所

体现的中华智慧与创造才能、所承载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玉器的特殊地位、特殊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一定的课外资料,了解我国古代玉石文化。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相关图片资料、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完璧归赵”的故事(观看视频) (三)讲授新课: 1.玉的起源;对玉的审美认识;玉的种类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地区别开来。 将玉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 对形体、质感、色彩、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分类:①硬玉、软玉、碧玉、蛇纹玉、水晶、玉髓等。 ②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等。(借助图片帮助学生了解) 2.玉的特殊地位、意义;玉的特殊制作工艺;对玉的审

第二课 (1)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第二课 (1)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或者市面上,同学们经常都能见到玉,所以玉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词汇里也有很多关于玉的词汇,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不琢不成器”、“金玉满堂”、“金枝玉叶”、“金口玉言”、“金玉良缘”、“锦衣玉食”、“抛砖引玉”等等这些词语中,那个玉字不是代表美好的、高尚的字眼?那么玉为什么能够如此运用呢?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二、新授 1、玉的定义P8:是石之美者。“美”字不止外在美,还带内在之美,给人感受之美。 玉器在人们心目中有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一是突出玉的天然美。如课文的“大圭不琢”,圭:是古代帝王或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丁字形玉器。它没有经过繁琐的磨制,保持着玉石本身的那种天然美。所以有“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的这种说法。另一种是追求华丽之美。就是将玉石经过加工磨制,使之更加华丽秀美。 2、玉的历史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可见玉在中国很早以前就已经诞生。 课文P5。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玉就是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头质地坚硬,色彩与光泽漂亮,让人看了有一种愉悦的感觉,然后就把这些石头区分开来,把“石之美者”称为“玉”,起先是把玉作为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后来在磨制过程中,对于玉的审美逐渐超出实用目的,使玉成为“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甚至把对于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如:东周、西汉时期提出的“君子比德于玉”。P7 孔子曰:“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慎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许慎(《说文解字》)中有:“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鲤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廉而不技,洁也。” 解释:“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 “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

《精美的青铜器纹样》教案

《精美的青铜器纹样》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常用的装饰纹样,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基本方法画一件自己喜欢的青铜器。 2、能巧妙构思,设计并画一件青铜器。 3、感受青铜器的工艺美,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了解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用各种方法画一件青铜器。 教学难点: 如何突出青铜器的纹样细节。 教学准备: 图片、范画、彩笔、画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到一个奇妙的艺术殿堂,来看看这里面有些什么珍宝? 出示各种古代青铜器的图片,边欣赏师边介绍: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请学生欣赏各种青铜器的纹样,说说自己的感受。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一条: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第七条规定,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二、揭示课题 绘画分析 1、欣赏课本提供的青铜器纹样。 2、了解兽面纹、云雷纹、吉祥纹、几何纹的造型特点。 3、欣赏范画,说说用了哪些方法表现青铜器的纹饰。 三、设计绘画 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作品展示,评价。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常用的装饰纹样,引导学生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它精美的纹样。 2、能巧妙构思,利用彩泥设计制作一件有浮雕花纹的“青铜器”。 3、感受青铜器的工艺美,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用纸板、彩泥等材料来表现青铜器。 教学难点: 如何将泥塑造成精美的浮雕纹样。 教学准备: 彩泥、纸板、剪刀、泥工辅助材料、泥塑范例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出示泥塑范例作品,指导欣赏。 揭示课题。 二、制作分析 1、造型设计:启发学生在纸板上绘制青铜器的器形,并用剪刀剪下来。 2、欣赏课本提高的青铜器纹样。 3、了解兽面纹、云雷纹、吉祥纹、几何纹的造型特点。 4、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习制作过程:画外形——剪下压泥——堆泥刻画细部。 三、设计制作 小组同学合作制作青铜器,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在泥塑过程中要相互学习、交流、探究泥工技法,鼓励制作完成的小组帮助制作能力弱的小组。 四、作品展示 介绍作品,交流评价。

《玉石之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玉石之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江苏省南通中学艺术学科陈旭 一、教学思想 这堂课各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是基于学生对中国古代玉器在生活中的运用及深刻内涵这一主题而设计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努力以多种教学手法,力图营造出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展现艺术的个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分别从玉的概念、玉的分类、玉器在中国古代人们生活中的运用、玉的审美倾向、玉的内涵等几个重要方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独特的玉文化。作为教材中国工艺美术的开首节,一方面是让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之一的玉器艺术作一番初步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借玉器的鉴赏了解鉴赏工艺美术的方法,为了后面鉴赏青铜器艺术、陶瓷艺术等工艺美术类型的学习以及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欣赏中国古代玉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玉器的兴趣,增加学生对玉器工艺的艺术视野,提升学生对玉器艺术的审美判断力。 2、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在充分参与、研究、探讨、辨别中,感受中国古代玉器作品的美。 3、了解古代玉器的发展、玉的定义和分类、玉器的工艺特色、丰富的玉文化内涵,初步具备辨识玉器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理解玉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在了解中国古代玉器基本知识的同时,渗透、拓宽对“君子比德于玉”的玉文化的理解与感受。 五、课前准备 1、教具:课件、图片、截取相关影片片段、师生收集的小型玉石工艺品。 2、学具:收集红山文化玉器相关资料。 3、多媒体美术教室 六、教学理念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学习过程中,对中国工艺美术有了一些了解,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的情况不同,学生美术水平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 借助多媒体、实物教具、具体活动的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让美术教学过程生动、有趣,营造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各有所得。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一、导入: 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 指名说说 二、新授: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 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 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 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 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 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

第二部分: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 教学难点: 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一、导入: 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 板书:陶瓷 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 2、结合教材,提问: 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 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赏析: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 鹳鸟石斧彩陶翁舞蹈纹盘薄胎高柄陶杯 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 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 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 官窑:冰裂纹开片 均窑:蓝色乳浊釉 定窑:乳白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