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艺术,边界]基督教艺术的边界详细内容

[基督教,艺术,边界]基督教艺术的边界详细内容
[基督教,艺术,边界]基督教艺术的边界详细内容

基督教艺术的边界详细内容

内容提要

本文从基督教神学的基督论的七个方面,即历史上的耶稣的灵生、爱道、受死与信仰的基督的复活、升天、再来、审判言述基督教的内涵,进而阐明了基督教艺术的主题关怀与图式关怀的特征。前者以《圣经》的传言、教会的见证为象征性因式的所指,后者以光、十字架两种符号为象征性图式的能指。这种所指与能指,共同构成基督教艺术的边界。

关键词:七方同启论言成肉身肉身成言象征主题关怀图式关怀

为了阐明基督教艺术的边界,我们必须沉思“基督教艺术是什么?”为了说明“基督教艺术是什么?”我们需要回答“基督教是什么?”即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之言的规定性内含什么?

1 、基督信仰的神学规定性

十字架神学的代表人物莫尔特曼,在论及基督教神学的任务时,指出:基督教神学“必须说明‘耶稣就是基督’这样的认信究竟指的是什么。”(莫尔特曼)“因此,基督论的第一个任务是批判地证实基督信仰在耶稣及其历史中的起源。第二个任务是批判地证实基督信仰对于现时和未来的意义。”(莫尔特曼)其实,简单地说,基督信仰的核心教义,正是信仰基督,信仰历史上的耶稣。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之言,同其它宗教的差别,正在于它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信仰,而且是对这个历史人物死后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认信,是对复活的基督的宣告。在此意义上,基督教不是一个教义理论体系,因为任何教义理论体系,在学理上并不必然同它的创立者存在逻辑的关联;教义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本人,也未必能够承诺他所阐明的理论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相反,基督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则完全取决于它的创立者耶稣本人。没有耶稣,就不可能有基督;没有基督,也就没有基督信仰、没有基督教。同样,基督教也不是一套与人无关的纯粹客观的真理体系。纯粹客观的真理体系,既然是纯客观的,即同人的主观世界、人的生存与存在的世界没有关联,那么,个人是否认信它,或者说个人能否认信它,便成为一个必须要回答而没有肯定性答案的问题。再次,基督教也不是信仰一个神秘的灵。信仰差别于迷信,信仰发生在人的理性思考到不可思考的地方,迷信却发生在入的理性末加思考的地方;信仰是人的理性对所仰望之物沉思后的认信与仰望,迷信是人的理性对所仰望之物拒绝沉思的执迷与无觉。神秘的灵的神秘性,否定了理性人思的可能,其所信之物在言说上的流定性,往往使信者难以清楚地把握。而基督信仰,不仅有关于信仰基督的明晰的言说,而且有历史上的耶稣本人的言说,即拿撒勒人耶稣对于自己的来历、自己的宣告、自己的结局、自己的将来、自己的所夫、自己的应许以及自己的使命的言说。正因为基督信仰的言说,已经包含在耶稣的言说里,所以,基督论的真正任务在于准确地传言。这或许是神学的谦卑性的品质的基督论根源。

下面,我们将从七个方面,言述基督教神学的基督论。基督教神学,至少应包括上帝论、基督论、圣灵论、教会论,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明基督耶稣的身份或同一性的规定性。这种同一性的规定性,将把基督信仰同其它一切宗教在神学上区别开来。本文将传讲

的,仅仅关涉基督教神学的一个方面,一般用基督论来指称它,我用“七方同启论”来概括它。耶稣基督本人,一开始便清楚理性与信仰的差别,他拒绝按照理性的方式向祭司长、文士、长老证明他的权柄的根源,他只向门徒发出呼召、需要他们用生命意志而非生命理智来做出回应。耶稣从七个方面,把上帝的存在启示出来。这七个方面,包括耶稣的灵生、爱道的宣告、受死的践行以及成为基督的复活、升天、再来、审判。其中每个方面,都关涉到个人与上帝的关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受难与复活事件,构成了这七个方面彼此相关联的转折点。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七方同启论的基督论,称为十字架神学。

1.1 言成肉身

在传统的意义上,言成肉身主要指上帝作为圣言生成为历史上的肉身的耶稣即耶稣的灵生事件,但在更广的意义上,言成肉身还应包括耶稣对爱道的宣告、他的受死以及从死里复活的历史事件。作为肉身的耶稣,假如没有关于人要爱上帝和爱邻人的宣道、没有为人类的罪而受死在十字架上、没有在死后复活为信仰的基督,他的灵生就成为了一个美丽的传奇故事。上帝成为肉身,使我们能够接近他,以此表明他并不是一个与人无关的、高高在上的上帝,而是一个我们能够触摸、能够同在的同在者。他爱以肉体生命生存延续着的人类,所以,他的圣言要降下生成为肉身的耶酥。“所以,爱不仅是上帝的行为动机,而且是上帝的存在动机。上帝行于爱。上帝行于爱,以助死者、被否定者、被诅咒者,使死者不惧死,被否定者不惧否定,被诅咒者不惧诅咒。上帝以爱分担死的痛苦,以将生与死引入一种新的相互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可以名副其实地称之为从死中复活。不表明这种关系,人们就无权引用早期教会关于上帝成人的说法。上帝成人包含着上帝与人分担死的不幸。”(云格尔)死作为有限之人的命运,上帝成人,就必须死。成为人子的耶酥,“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书)言成肉身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是以耶稣的灵生开始的。上帝之言生成为肉身的耶稣,他需要一个有限的肉体生命,一个同每个个体血肉相关联的有限的存在者;同时,这个存在者,还需要表达上帝之言,分享、承担着上帝之灵。上帝通过马利亚受圣灵感孕生子,既呈现出耶稣与上帝的内在相关性,因为圣灵本是上帝之灵;又呈现出耶稣与人类的内在相关性,因为马利亚不过是有限之人类的代表。在耶稣受圣灵感孕而生的意义上,他是神子,在耶稣从马利亚而生的意义上,他是人子。

通过耶稣这位中保,人类同上帝相互关联起来。

从灵生的耶稣身上,我们已看到上帝的三位一体本性。上帝爱人,所以赐下他的独生子。而耶稣的灵生,于是成为对上帝之爱的表达。对此,人的理性不仅无法证明马利亚如何受圣灵感孕生子,而且也不可能证伪该事件。人作为受造物的有限性再次被显明出来。就这样,耶稣的灵生只有为人的信仰所接受。人只能采取信仰的态度来对待灵生的耶稣。

耶稣的灵生,内合着人与上帝的相关性。他既和个人的生命相关又和上帝的本性相关。“上帝所差来的,就说上帝的话”. (约翰福音)耶稣是为人类而来的,他也必须说有关人的话。这种话的表达,即耶稣关于爱道的宣告。耶稣同人类与上帝最本质的相关,是他与上帝的一体性同在,和与人类的永恒同在。。耶稣将全部《旧约》的诫命,总结为爱上帝和爱人如已。“耶稣吩咐他的门徒要这样行,而且自己就是这样行的。”上帝就是爱,

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我们若彼此相爱,上帝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翰一书)上帝爱人,他成为人的肉身的样式,又为人舍命在十字架上。尽管们《旧约》已经有了两条诫命,但其意义只是在耶稣基督来到世间后才赋有了质量上的更新。耶稣的灵生与受死,是用行动和诚实表达两条最大诫命的内容。

他要求他的门徒用”彼此相爱的心“(约翰福音)来显明他们的身份。耶稣在世上广行赦免,为背叛他的门徒犹大洗脚,恰好构成了他所宣讲的爱道的最好注释。

人要爱人如己并要爱上帝,仅仅是对上帝之爱性的回应。上帝之爱,对象化在他的灵生与受死里。耶稣既是因着圣灵感孕而生的,那么,他由于马利亚的肉身而来的肉身之死,就必不只是肉身的结束,而是不死之圣灵为着人的罪的受死,也是耶稣本人为罪身的人类而死。耶稣灵生的某种独特性,规定着他的死的独特性。他因为上帝为着人的救赎而死。“从耶稣之生为背景来理解他的死,必须是神学的理解,必须把他为之生为之传言的上帝考虑进去。……耶稣是作为一个公共的人,以他与他的上帝和父亲的亲密关系为基础,为了将要来临的上帝之国的缘故而生的。他生得辉煌,死得可怖,这只有从他赖以生、为之生的上帝为背景才能理解。”(莫尔特曼)换言之,耶稣是替上帝而死的。这正是他与苏格拉底、斯多亚派和基督教殉道者之死的差别所在。

耶稣受死的另-重涵义,是他为人类的罪而死,做了人的挽回祭。如果说“所有人的生通

向死,而耶稣的生来自死,”(云格尔)这是所有人之生与耶稣之生的差别,那么,耶稣的死也来自于他的生的独特性,他为人的得救而生便只有为人而受死。因此,对言成肉身的信仰,或者说“对上帝成人的信仰不仅产生于耶稣的死之后,而且在耶稣的死之中获得证明,只是事后才与耶稣的诞生联系起来。”(云格尔)上帝在耶稣之死中临近人。“如果上帝在死中也不放弃与我们相关,如果上帝使自己与死去的耶稣认同,以通过这位十字架受难者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仁慈,那么,正是从死之无关系中产生了上帝与人的新关系。……当上帝为了所有人与这个死去的人- -来自拿撤勒的耶稣认同之时,他就表明自已是对有限之人怀有无限之爱的一种本质。因为当一切关系失去之时,只有爱创造新的关系。”(云格尔)在耶稣之死中,上帝对于人之爱的相关性被达成了。通过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上帝经历了基督再临之前的个体生命必须经历又无法得胜的死亡,正因为上帝能够经历这种死亡,我们作为不死者才能临近耶稣基督的上帝。在耶酥里,我们和上帝分享了共同的受难经历,我们将自己的罪交给耶稣以免遭上帝惩罚,而上帝惩罚耶稣以免除我们的罪。“上帝受难,上帝让自己被钉上十字架,且的确被钉上了十字架,藉此完成了他那充满希望的无条件的爱。”(莫尔特曼)从上面的论述可以发现耶酥灵生的事件、爱道的宣告、受死的践行,每一方面都是围绕着人与上帝的相关性展开的,且彼此相关联地共同启示着肉身之言的那一位上帝。上帝的内在性,在其言成肉身的过程中演变为一种行动。耶稣的上帝,内在于人而存在,他有肉身的在场方式,他有对人的至死不渝的爱,更为人舍己。人之所以能够企及上帝,就是因为上帝在耶稣里首先成为人子,成为人类中的一员。“在他儿子的十字架里,上帝把死担在自己身上,不仅为了使人能够带着慰藉去死,确信即便死也不能把他们与上帝分开,而且为了使被钉十字架的基督成为人的新创生的根据,在这种新创生中,死亡本身将被生命的胜利吞没。”(莫尔特曼)具体地说,上帝让历史的肉身的耶稣从死里复活为信仰的肉身变现的基督。

1.2 肉身成言四部福音书并没有在耶稣受死的地方结束其文字的叙述,而且用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来描述历史的耶稣死后发生的事件,这便是传言者耶稣复活为被传言的基督。“耶稣的复活是一切信仰他的人对复活所寄于的希望的依据。”(汉斯昆)它改变了人们对耶稣死亡的绝望态度,将这种绝望的态度转化为对上帝存在的真实希望。复活意味着,上帝在耶稣惨死后,没有断绝与他的关系而是继续与他同在。“上帝在死去的耶稣身上显示了自己的荣耀。临近的上帝之国——尘世的耶稣以它为生,他至死呼唤着它- -在死去的耶稣身上证明自己直接在场。这就是复活信仰的真相,它告诉人们:传言者及其传言的对象在死亡中认同,传言者本人终于成为被传言者。上帝已经使自己与死去的耶稣认同,这就是对耶稣的信仰之根据,也是信仰本身之前提。”(云格尔)所以,保罗写信给哥林多的信徒说:若基督没有复活,他传的是枉然,基督徒信的也是枉然,他们还会在罪中。如果没有耶稣死里复活即他的肉身成言事件,作为死亡的毒钩之罪显然主宰着那投奔他的事业的人。

耶稣死里复活,让他因担当人的罪而与上帝中断的关系得以重新和好。作为一个历史事件,不仅有耶稣向门徒显现的事实见证,而且有他的门徒包括今天的基督徒的生命被改变的见证。它赋予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行动以替代性的涵义。他替上帝的救赎与人的得救而死,因此,他的受死应当永远与人和上帝绝对相关联。“唯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马书)复活的基督,同上帝与人的永恒关联,同时也显明为一个历史过程,贯穿在耶稣的产生中、贯穿在他的言成肉身的行动中。无论他的灵生还是爱道,无论他的受死还是复活,都内含着人与上帝的双重意义指向。肉身成言的基督,以复活为开端,并伴有升天、再来、审判的践行。上帝之言在成为肉身的耶稣时,他选择-条下降

的内在性的道路,耶稣的肉身在生成为基督之言时,他却是一条上升的超越性的道路。上帝的内在性与超越性,因着耶稣基督而被完全整合为一体。这里,“基督复活的信念不仅是基督信仰的超越性基础,也是基督信仰的内在性基础,因为,它所见到的超越的上帝内在于耶稣身上,反过来讲,它所见到的内在的耶稣又在上帝身上超越。”(莫尔特曼)耶稣的肉身成言(他的死里复活),是对他的灵生、爱道、受死的独特性的回应。他作为不死的灵之生,必然要求他在死后复活,否则便否定了他的言成肉身的历史事实的真实性。换言之,没有肉身成言之言的基督,就不可能有言成肉身之言的根源。为了企及言成肉身之言,耶稣基督复活后还得升天。人如果要借着基督回到父那里去,那么,基督本人首先应回到父的怀中。耶稣要说明自己是来自于上帝的最好的方法,便是他回到上帝。“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约翰福音)耶稣的升天,不仅表明他是来自于上帝,同时显明了人如何上升得救的道路,这即是顺服圣灵的引导、开启。耶稣升天后向父神祈求,赐下一位保惠师、指教信徒真理的圣灵。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汇总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 并 对《弗拉基米尔圣母像》作详细的图解说明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 公元一世纪中叶正值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在西亚巴勒斯坦一带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它是从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演化出来的。 早期的基督教宣扬平等,道德完善,鄙夷富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博得了下层人民的拥护,传播十分迅速。基督教不崇拜罗马众神,也不敬仰罗马皇帝,因此基督教在最初的二、三百年间受到罗马统治者的的残酷压制,基督教徒不能公开建教堂,他们的宗教仪式也只能在私宅或埋葬基督教徒的地下墓室进行。在这些地下墓室的顶部和墙壁上他们画满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这些墓室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窟,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堡大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后,教徒们才开始在地面上兴建基督教堂,早期基督教艺术主要包括墓室壁画和建筑。 地下室壁画的题材多取自圣经,采用隐喻性和象征性的手法,例如鱼和善良的牧羊人表示基督,鸽子表示圣灵,孔雀代表永恒,心象征博爱等等。这些墓室壁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试图用新的手法来表现抽象的灵魂和对宗教的虔诚,而不在乎所画的形象是否真实生动,故有的作品显得抽象怪异,不够自然和谐。看来他们还没有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而且也未能完全摆脱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影响,所以往往作品中借用古典艺术的形象,甚至借用古代神话中的情节。 早期的基督教堂中都有壁画和镶嵌画作为装饰,5世纪后镶嵌画逐步成为教堂主要的装饰形式。圣康斯坦察教堂拱顶就采用了华丽的玻璃马赛克作装饰画,获得极佳的效果。圣马利亚教堂也有以圣经为题材的镶嵌画。 二、拜占庭美术 “拜占庭美术”不仅是对东罗马帝国美术的称谓,它同时亦指一种样式,即君士坦丁堡的宫廷美术样式。在美术史上,这一样式直到6世纪初的查士丁尼时代初现风采。而拜占庭美术与早期基督教美术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可明确标定的分水岭,强烈的传统感贯穿了拜占庭美术的发展史。 查士丁尼在为时期是拜占庭踢过的黄金时代,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艺术上,都领到着整个基督教世界。在拉文纳的圣维塔里教堂保存着《皇帝查士丁尼与他的亭沉闷》和《皇后狄奥多拉与她的侍从们》。拜占庭美术的独特个性于此第一次得到充分的表达。高度提纯的色彩与明暗关系强调了人物作为物质的精神性存在其形式上的抽象性,程式化的人物造型则向我们展示了欧洲艺术中一种新的人向美的理想:瘦高的身材纤巧的双足,尤其是杏仁形的小脸和凝神谛视着的大眼睛,小嘴、弯眉以及窄长的鼻子——这种理想的相貌将在此后的拜占庭美术中反复出现。扁平的人像“悬浮”在金色的背景前,没有动作,没有表情,时间与深度空间的维度在这里都不存在了,于是尘世中流逝的现象(生命及权力)就被升华成了天国永恒的存在。

浅谈基督教与西方文明

浅谈基督教与西方文明 中国语言文学类1003班 1703100311 于慧摘要:基督教两千多年前起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它以耶稣基督的生平、教导、死亡与复活为根基。本文简单叙述了基督教产生的渊源、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并浅析了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信仰西方文明 众所周知,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直接承继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而其实它还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响,并且在大多数西方人眼里,基督教对于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古典文化的影响。因此 ,要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西方文明,大致了解基督教的相关知识对我们来说是很必要的。 国际上,基督教是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的统称,这三个教会的信徒都称为基督徒。在三个教会中,天主教会是原始基督教会的直接延续和继承者,又称罗马公教,也就是普世大公教会。东正教是在1054年由天主教分离出来的东方教会,也称为东方正教。而新教则是16世纪宗教改革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各个宗派,以及从这些宗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众多宗派的总称。 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因为屡遭奴役的犹太人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幸福和安宁,于是他们就只能在宗教中去寻找安慰。在犹太教最早的经典《摩西五经》中,犹太人表述了这种基于不幸意识和罪孽意识的宗教思想。这种罪孽意识使得犹太民族把受苦受难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祖先和族人不敬上帝、不遵行诫命和不遵守法律,从而招致上帝的惩罚。而这种罪孽意识为基督教准备了精神范围,犹太人的圣教历史是一部充满了罪孽意识的宗教思想,这种沉重的罪孽意识同时也极大地激发起犹太民族的选民意识。犹太教的圣教历史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基督教文化的本质精神说到底就是灵魂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就是神秘的唯灵主义。这种唯灵主义最初以朴素直观的形式表现在希腊民间神秘祭的轮回转世说中,然后在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的哲学中得到理论上的提炼和表述,并通过斐洛的“隐喻”神学和普罗提诺德神秘主

中西文化比较2019尔雅答案

**************************************************************************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 1 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D ?A、白话诗 ?B、古体诗 ?C、现代诗 ?D、格律诗 2 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C ?A、改革开放时期 ?B、新生活运动时期 ?C、文革时期 ?D、五四时期 3

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B ?A、 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B、 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C、 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 ?D、 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 4

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错误 5 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错误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 1 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D ?A、精英 ?B、个人 ?C、特定人群 ?D、大众 2 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C ?A、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B、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C、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D、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3 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B ?A、蕴含的意义 ?B、接触的频率 ?C、他人的喜好 ?D、事物的外表 4 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正确 5 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错误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 1 《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B ?A、道

2018年全新《中西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2018年全新《中西方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 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1 1 【单选题】从文学与审美的角度来瞧,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就是()。 A、白话诗 B、古体诗 C、现代诗 D、格律诗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 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就是()。 A、 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B、 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C、 好恶的原始冲动就是可以被控制的 D、 最初的喜好更多地就是冲动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就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1、2 1 【单选题】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 A、精英 B、个人 C、特定人群 D、大众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长期来瞧,()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蕴含的意义 B、接触的频率 C、她人的喜好 D、事物的外表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与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1、3 1 【单选题】《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 A、道 B、象 C、规 D、气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村山节与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600年 B、800年 C、1200年 D、300年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中世纪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对基督教文 化的影响 摘要:9世纪以后,大量的古希腊和阿拉伯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阿拉伯文化进入基督教世界并对基督教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在阿拉伯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中,阿拉伯文化保存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以及阿拉伯哲学对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还促进了中世纪大学的理性精神的形成。阿拉伯著作传入基督世界还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因素以及大学的教材,同时带来的还有阿拉伯文化中自由解释《圣经》的思想意识。这样,阿拉伯文化凭借翻译运动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基督教文化;影响 在西欧的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力是毋庸置疑的,整个西欧的文化无不透露着基督教的气息。但就在这一时期,

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其中,阿拉伯文化就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翻译运动这一途径实现的,主要的翻译中心是两个:西班牙和西西里。西班牙是基督教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汇合点,而西西里在9世纪之前一直由阿拉伯人统治,后在1091年被基督教诺曼人征服后才进入基督教世界的范围。1在古典著作从希腊文和阿拉伯文被翻译为拉丁文之后,基督教文化在很多方面受到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浅析阿拉伯文化对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 一 12世纪,在西班牙的托莱多大规模的古典著作被系统地由阿拉伯文译成了拉丁文,这样古希腊时期的大量经典诸如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得以被中世纪的西欧熟知,从而将古希腊的哲学带入了基督教文化。 1伊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上卷,333页。

论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中世纪艺术--为基督教服务的“奴仆” ——论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中世纪”(Middle Ages)是指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两个“高峰”之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基督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仅从图像演变的历史来看,中世纪就是一个断裂地带,古希腊罗马艺术中的写实消失了,无论是拜占庭的镶嵌画还是中世纪的手抄本都因其装饰性而变得风格化。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共同培育了中世纪基督教艺术。 一、中世纪定义 中世纪(约395~1500)Middle Ages 西欧历史上从 5 世纪罗马文明瓦解到人文主义者正在参与的文明生活和知识复兴的时期。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首次使用“中世纪”一词。罗马帝国的北部边境3世纪时受到日耳曼各部落的沉重压力,5 世纪时全线崩溃,相继出现一批蛮族国家。其中只有法兰克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诸王国长期存在。800 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加冕称帝,在欧洲建立中世纪的帝国。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则向各方面扩张。查理曼帝国分裂后,962年又出现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及其继承者领导下,罗马向皇帝及一切世俗统治者挑战,争取在基督教社会中的突出地位。教会法和民法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兴起。僧俗双方对教育的需求产生了第一批大学。14世纪和 15 世纪时,德意志分裂加剧,法、英、西班牙的专制王权逐步形成。教廷面临严重困境。意大利出现古典人文主义。中世纪结束。 二、中世纪艺术概况 中世纪美术(黑暗时代的美术,代表是阴森森的哥特教堂) 自公元476年开始,欧洲历史进入封建中世纪。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与宗教建筑相结合,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中世纪美术一般指5~15世纪之间的西方美术,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早期基督教美术有时也被归入中世纪美术。这些丰富多彩的美术构成了欧洲美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期末考试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期末考试(20) 成绩:99.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辉煌的希腊罗马世界的崩塌,罪魁祸首应当是()。(1.0分)1.0 分 A、 君主的愚昧统治 B、 教会与世俗王权的斗争 C、 基督教的神权统治 D、 日耳曼民族的入侵 我的答案:D 2()是只信仰一个神的民族。(1.0分)1.0 分 A、 波斯民族 B、 犹太民族 C、 希腊民族 D、 罗马民族 我的答案:B 3下面犹太教派别中()信奉耶稣就是拯救他们的弥赛亚。(1.0分)1.0 分A、 法利赛人 B、 撒都该人 C、 吉伦特派 D、 加利利派 我的答案:D 4 截止到2003年,北美基督徒大约占当地人口总数的()。 (1.0分)1.0 分 A、 75% B、 76% C、 80% D、

我的答案:D 5封建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1.0分)1.0 分 A、 土地依附关系 B、 人身依附关系 C、 财产依附关系 D、 思想依附关系 我的答案:A 6加尔文最开始在()进行宗教改革。(1.0分)1.0 分 A、 法国 B、 荷兰 C、 日内瓦 D、 北欧 我的答案:C 7犹太人把总是被别人奴役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后,他们的苦难意识逐渐转化为了()意识。(1.0分)1.0 分 A、 不幸 B、 罪孽 C、 敌视 D、 欢快 我的答案:B 8德意志在近代发展缓慢的原因是()。(1.0分)1.0 分 A、 外族入侵 B、 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C、 经济基础薄弱 D、 天主教的干预 我的答案:B 9()把无神论推向了共产主义。(1.0分)1.0 分

康德 B、 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 马克思 我的答案:D 10()为了弥补英法战争造成的法国国库空虚提出向教士们征税。(1.0分)1.0 分 A、 约翰二世 B、 腓力四世 C、 腓力六世 D、 卜尼法斯八世 我的答案:B 11从()开始西欧皇帝必须要经过教皇的加冕。(1.0分)1.0 分 A、 凯撒大帝 B、 奥托一世 C、 查理曼大帝 D、 查理一世 我的答案:C 12第()次十字军东征进一步加深了西方天主教徒与东方东正教徒之间的矛盾。(1.0分)1.0 分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我的答案:C 13()最早提出了“道成肉身”的思想。(1.0分)1.0 分 A、 赫拉克利特 B、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汇总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 杨园中学金武英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是中学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阐述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会。通过史料阅读、分析让学生理解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成为一切反动势力的代表。本节课是世界史的内容,涉及到宗教文化,宗教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难以把握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主阅读、分析和理解的前提下,寻求同伴互助,在小组讨论中获得新知。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设疑导入——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课开始时,出示两组图片 一组:圣. 索非亚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另一组:圣. 彼得堡大教堂、徐家汇天主教堂 要求学生对两组教堂进行比较,并说出比较的方法。学生思考片刻,开始发表不同的看法。 一位同学说:“圣. 索非亚大教堂和圣. 彼得堡大教堂是一样的,巴黎圣母院和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一样的。”因为这位同学是从教堂的建筑外表来判断的。又有一位同学说:“四座教堂的屋顶上都有十字架,镶嵌的玻璃都是彩色的。”此时,对于更深层的比较就难了。这是,教师问了:在这些图片中,在你身边你有看到过类似的教堂吗?教室里一片哗然,议论开了,“看到过,去松江佘山看到过,尖顶的那种。”“类似圣. 索非亚大教堂看到过吗?”教师问,学生摇头了。教师接着问:“为什么这些教堂的顶部都有十字架?”学生一片茫然。 教师微笑着说:“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这些教堂都属于基督教。建筑风格的不同是由于基督教发生了分裂。流行于西欧的称天主教, 受罗马教皇管辖, 流行于

东欧的称东正教, 不受罗马教皇管辖, 基督教又是怎样分裂的呢? ……. ” 通过身边的建筑引入基督教的分裂,拉近宗教问题与学生的距离。问题层层深入,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扣住学生获取知识的心理,调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同伴互助 学生已经了解了基督教的分裂,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人们的一切,以致最终以宗教名义发动了侵略战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师利用媒体,出示三段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举例、讨论和归纳。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提示相结合,使之的分析趋于精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优势互补。 教师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段话总结三段史料,加深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 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会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知识迁移,巩固内化 了解了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人们的一切,以致最终以宗教名义发动了侵略战争,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后,如何分析十字军东征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师出示材料,提出问题。十字军的来历?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更接近十字军发动“圣战”的目的?为什么教会能在200多年时间里发动多次战争?东征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阅读材料,比较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能够把中世纪基督教会地位与发动的战争联系起来,不是就事论事来分析问题,教师及时点拨使学生能很好利用比较法得出结论,并且对历史史实能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的主要成就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的主要成就 政治制度: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方进入了封建时代 封建采邑制度:围绕土地封授建立起的封君封臣制,封臣对领主必须效忠,同时还要担任军事方面的义务。 骑士制度:骑士是领主阶级的武装力量,用武力和战斗来维护封建领主的统治服务。骑士以“忠君、护教、行侠”为基本准则。 神学与哲学:神学支配哲学 奥古斯丁神学:中世纪前期基督教理论核心 《忏悔录》、《论幸福生活》、《基督教学说》、《论灵魂不朽》、《上帝之城》 经院哲学:在教会、修道院学校和大学中生存的哲学神学。 托马斯*阿奎纳:用亚里士多德学说改造神学理论的多米尼克修会的代表。 代表作:《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西方宗教史上证明上帝存在的五种方法:“因果律证明”或“宇宙论证明、”“目的论证明”或“自然神学证明”。 教育: 修道院:最早承担了中世纪教育机构的职能 学习内容:一类是所有人必修的“七艺”,二类是少数人深造的神学

文学:宗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宗教文学代表作品:奥古斯丁《忏悔录》、《论上帝之城》,法国圣徒传《圣徒列瑞行传》、《圣女列奥卡迪行传》 英雄史诗代表作品: 部落英雄史:盎格鲁-撒克逊《贝奥武甫》,日耳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冰岛《埃达》和《萨迦》,芬兰《卡勒瓦拉》 转型英雄史: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骑士文学: 抒情诗:流行于法国南部一带,以骑士和贵夫人恋情为主。 代表诗人:马卡布鲁、波恩鲁代尔、阿拉马农。 叙事诗:骑士为了荣誉或爱情进行冒险的故事 代表作品: 古代系统:《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 不列颠系统:英国《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法国《朗斯洛》、德国《特里斯丹和绮瑟尔特》 拜占庭系统:比较离奇 市民文学代表作品:《列那狐传奇》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第1课时) 主备人:汪明新审核:授课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前导学: 1、知识与技能: 能够利用资料和图片,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揭示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并理解西欧封建王权和都会联手共同统治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理解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规定,“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法兰克王国;基督教 教学难点:封建制度的形成,基督教的影响 填空题 1、我们习惯上把欧洲封建社会这段历史时期称为,在它的前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2、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建立了众多王国,其中以最为强大,后发展成为帝国。该帝国诞生的标志是。 3、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签订条约,三分帝国。这三个国家后来分别发展成为(西)、(中)、(东)。 4、英国人的祖先是(民族),统一的英吉利王国形成。 5、世纪,基督教创立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地区。基督教的创始人是。基督教的经典被称为。其产生的主要社会根源是 。 置疑:(预习之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师生共同探讨 1、阅读教材57页第三段及活动题内容回答: (1)为什么农民的身份变成了农奴身份? (2)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阅读教材基督教盛行西欧一目回答问题:

(1)写出基督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和经典及教义 (2)为什么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会产生了基督教?(产生背景)(3)最初信仰基督教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其性质如何? (4)富人加入教会,使基督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6)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有哪些影响?(政治、经济、文化) 三、小结课文 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巩固: 1、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 A、封建庄园 B、手工工场 C、基督教 D、大种植园 2、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的主要财富是()。 A、黄金 B、粮食 C、农奴 D、土地 3、中世纪前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A、佛教 B、儒教 C、道教 D、基督教 4、作业本第32页第9小题

中世纪美术(基督教美术)

第五章中世纪美术(基督教美术)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世纪美术的诞生和基本特征,从而对中世纪美术的起源、观念和目的有深入的了解。主要了解教堂建筑、雕刻、绘画、和镶嵌画所造成的神秘、肃穆的宗教氛围和宣扬神学思想、崇拜帝王的观念以及庄重、理性的艺术形式。同时简要了解伊斯兰教美术、佛教美术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基督教美术教堂建筑拜占庭美术哥特式美术 三.授课方法:讲授法对比法欣赏图例启发式多媒体演示 四.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复习引入 我们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间,称为 中世纪。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这段时间是宗教统治较为严密的时期,是野蛮黑暗的时代。理由是在这 1000 年中,光辉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被人入侵的蛮族破坏了。实 际上,以基督教艺术为代表的中世纪艺术也有这使人叹服的辉煌成就,在内涵和形成上 均出现了变化,被誉为欧洲封建主义时代的花朵。骑士制度同样也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欧洲在封建化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确立起来的封建附庸制度。中世纪的欧洲国家是一 种松懈的领土集合体。 欧洲的中世纪,在封建主义自然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在小块的土地上耕作,长年 被地主残酷剥削。中世纪的欧洲实际上是基督教统治的封建社会。农民听命于封建贵族 和国王,国王又与基督教会相互勾结。起主宰作用的为教会,教皇是最高掌权者。因此,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艺术也就成了以基督教的文化艺术为主的艺术。 二、讲授新课:中世纪美术最重要的是教堂建筑。 简介: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 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代 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 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 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直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

基督教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基督教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班级:平面设计 学号:200821130409 姓名:程夏风 自评分:85 基督教会对西方是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的,从文化,绘画,到生活各个方面,本文主要阐述基督教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首先,谈谈基督教与美术是如何一步步的结合的。 基督教是从其前身犹太教中接受坚持神教和禁止偶像崇拜的戒律,重视精神多过感性,重视语言表达多过视觉直观,最初,他们是反对一切宗教图像的。但是,从公元200年前后起,信徒间出现了秘密的宗教图像,渐渐发展为公开的美术活动。这一阶段是早期基督教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过渡时代,以君士坦丁大帝公开承认基督教为界限,可将其分为前期——秘密的基督教美术时期,后期——从313年至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392)。 在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基督教会前,由于基督教并不被罗马承认,只是下层劳动人民的一种信仰和意识,所以,它不仅没有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而且被当时的上层统治者禁止。为了逃避官方的追查,艺术家多转移到合葬基督徒的公共地下墓窟工作。因而,在墓窟的天顶和墙壁上,我们能看到取材于《圣经》的壁画,当时,这些作品都是为了装饰墓窟。这些作品庄严肃穆,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但是其中不乏

艺术精品,如闻名于世的天顶壁画《善良的牧人》。 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杜拉欧罗普斯地址发现的一信徒宅第,是现存地面上最早的基督教徒的建筑物,它的洗礼室中有壁画,以壁画象征表现信徒最重要的典礼之一——洗礼的意义,图像更为广泛的发展,是罗马近郊大量存在的信徒地下墓窟的壁画和石棺浮雕,显示从三世纪初到正式承认的基督教图像的连续发展。地下窟的壁画以罗马末期的绘画样式,装饰样式为基调,但出现平面的,象征性的中世纪美术倾向的萌芽。 前期虽然仅在小规模的被限定的范围内展开,但是最早的基督教美术,诞生于反对教会指导者否定图像的政策和罗马政府迫害信徒的风潮中,意义格外重大。早期基督教艺术有三大特点,那就是多民族艺术风格的融合、神秘主义风格、宏伟风格。 基督教被正式承认后,教会开始了积极的活动,在历代皇帝的支持下,逐渐在地上营造教堂。虽然教会一致决定使用宗教图像是相当晚的事,但事实上,图像已经描绘在教堂内的镶嵌画、湿壁画上。 在这些公共场所放置基督教固有的图像本身,承认了美术固有的教育作用,奠定了基督教与异教美术不同的独自审美概念的基础。从其以后的发展来看,以基督教为基础的美,不是在希腊文明中成立的感性和谐的美,而是表现不能在人的日常感觉中获得的超自然的灵魂存在及其价值的象征美。为了体现这种美,同时发挥教会必需的机能,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基督教美术作品。为了将神灵存在、教义内容在

唐代佛教艺术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比较

唐代佛教艺术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比较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痴如醉的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一般说来,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它们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 唐代佛教艺术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对比 中国佛教在唐代达到鼎盛,而基督教在中世纪达到顶峰。但它们在艺术表现上显示出截然迥异的风格。唐代佛教艺术显示出的丰满华丽之美,而中世纪基督教表达的是一种肃穆崇高的美。 “圆”与“尖” 中国佛教艺术的“圆”可以分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体现佛教思想的“圆融”精神;二是在不同艺术类型,如雕塑石窟等艺术表现上显示出的圆润和谐的美感。 “圆融,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圆融就是万物在交互融摄,毫无矛盾冲突,圆满和谐统一的思想,这一思想也契合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思想。同时“圆融”还带有圆满,包容的含义。唐朝时期不仅自身经济文化发展,而且它还很大程度上也吸收外来的思想文化,这些包容来朝的元素也都运用到艺术之上。并且当时的技术也高度的发展使各类艺术表现更加完美。 另一方面“圆”表现于具体的艺术之中。在唐代,各种佛教造像

面部丰润饱满,形态健康丰满,这与当时唐代以丰腴为美的审美习惯是分不开的并且一个整体的佛教造像头顶,衣褶,装饰到底座都是圆顺无棱的。 与唐代佛教艺术相比,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更加突出“尖”的审美理想。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尖”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以尖锐的矛盾构成的悲剧性的故事情节反映着基督教的理想;另一个是中世纪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尖”的审美倾向。 《圣经》和基督教中的一些教义故事等都带有深刻的矛盾、冲突,从而在斗争中实现一种悲壮的美,一种崇高的美。这与西方思想传统是分不开的,从古希腊的悲剧开始这种崇高的风格就确定下来,它表现了人类反抗命运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尖”表现于基督教的艺术作品之中。基督教建筑通常运用一些几何形为外轮廓。哥特式教堂尖耸入云的尖塔,尖形的拱门,显示出一种凌厉的美感,并且哥特式风格的拱?槐硐殖鲆恢窒蛏仙?腾和向周围扩张的性格,从而引导人们通往天国的道路。 华丽和朴素之美 在唐朝时期人们的自信和强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佛教受到统治者重视,加之当时普通百姓参与是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佛教的很大的发展,并且使佛教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唐朝佛教艺术不再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带有的异域风格,多见体态丰腴,身姿妙曼的女性形象。 唐代重视装饰,尤其女性的装饰达到了光彩夺目的成都,这也深

基督教在西方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基督教在西方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公元四世纪,古罗马诞生了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在他的庇护下,基督教由屡受迫害的异教变成了正统国教。当徒手的耶稣战胜了持剑的恺撒之后,基督教逐渐征服了西方人的精神,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一、驯化野蛮人的基督教 从人性进化的角度讲,特别是在精神及其伦理层面上,基督教在古希腊的理性精神之外,提供了统一的持久的超验信仰,对天堂的期待安抚着地上的苦难,信徒的良知反抗着世俗权力的蛮横,并通过圣徒的殉道和忏悔为人们提供道德典范(比如,耶稣殉难之后,又有圣彼得和圣保罗的殉教,圣·奥古斯丁的忏悔)。这信仰,这典范,提升着西方人的精神世界,也作为在道德上凝聚社会的纽带连接起世世代代的伦理传承。由基督教和古希腊形而上学的结合而形成的超验伦理,在西方文明中具有超越世俗功利的绝对价值,并逐渐演变为普遍有效的公德标准。来自上天的超自然的恩惠和制裁,许给为善者入天堂的万世至福,降给作恶者下地狱的永生惩罚,又通过忏悔的途径给人以赎罪和自新的机会。上帝之子耶稣用甘愿上十字架的代价,背负起人的“原罪”,以绝对的非暴力对抗暴力,以绝对的爱与宽恕降恩于所有罪人。生而有罪的人类,唯有终生向上帝祈祷和忏悔,在行为上不断行善积德,才能在无限的赎罪之路上接近天国。正是这种恩罚并重、忏悔赎罪和良知反抗的超验伦理,逐渐把凶悍的野蛮人和贪婪的惟利是图之徒,驯化为平和、节制和反省的文明人,也就是把本能人提升为具有信仰的理性人。 从历史进程的角度讲,基督教兴盛于大一统的罗马帝国开始走向衰败之时。北方蛮族的入侵、内部的暴虐统治、腐败奢侈、权争阴谋和底层反抗,已经失去道德方向的罗马帝国,强大的武力只能带来更大的灾难。幸运的在于,罗马帝国在武力上败给了蛮族,基督教却在精神上驯服了野蛮人,使之逐渐变成文明人。古罗马帝国的统一传统与北方蛮族的分离势力发生武力冲突,在世俗意义上,促成了罗马帝国的衰亡和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但在属灵意义上,教权之下的信仰及教会的统一,等于在另类意义上延续着昔日的罗马帝国统一。正如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领袖温斯顿·邱吉尔所言:“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获胜的野蛮人也同样被基督的福音迷住了。虽然他们并不比今天的善男信女更能克制自己的邪欲,但是他们有共同的教义和神灵的启示。一条联接着欧洲各个民族。一个世界性机构遍布所有国家,它无比强大,而且是罗马时代幸存下来的惟一成为系统的机构。这一机构的首脑是罗马的主教,他在精神上或者至少以教职的形式,恢复了罗马皇帝已经丧失的权威。”(《英语民族史》

基督教对欧洲艺术的影响_波提切利绘画中的宗教情结

第3卷第3期 2003年9月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 RNAL O F HUNAN I NDU STR Y POL YT ECHN I C V o l .3 N o 13Sep t 12003 [收稿日期] 20030406 [作者简介] 李小燕(1971-),女,湖南涟源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方 译(1976-),湖南益阳人,长沙理工大学艺术设计院助教。 基督教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波提切利绘画中的宗教情结 李小燕1,方 译2 (1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7;21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 410056) [摘 要] 基督教的思想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桑德罗1波提切利是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的大师,其作品以宗教题材居多,主题、艺术风格、形象特征,也无不凝结着他的宗教情结。 [关键词] 基督教;文艺复兴;佛罗伦萨画派;波提切利;艺术风格;艺术形象 [中图分类号] J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004(2003)—03—061—03 Chr istoan I nf luence on European Art ——Rel ig ious Com plex i n Botticell i ’s D raws L I X iao yan 1,FAN G Y i 2(1.H unan Industry Po lytechnic ,Changsha 410007,Ch ina ;2.Changsha U niversity of Science &T echno logy ,Changsha 410056,Ch ina ) Abstract :Ch ristian influence on European art is deep and fir m .Sandro Bo tticelli is a F lo rentine m aster .H is wo rk s mo stly em bodied religi ous subject m atter .T he top ic ,style ,i m age characteristic all show ed h is religi ous comp lex . Key words :Ch ristianity ;R enaissance ;F lo rentine draw ing facti on ;bo tticelli ;artist style ;artist i m age 文艺复兴提倡的是人文主义思想,用人权来反对中世纪的神权。但基督教的思想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文艺复兴初始期自奇马布埃以后,佛罗伦萨画派成为新美术最主要的流派,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他的作品以宗教题材在数量上居首位,这也是15世纪文艺复兴美术的基本特点之一。艺术风格上如程式化的象征性质和样式也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尤其是撒沃那罗拉使他对宗教产生的狂热,使他的晚期作品更加充满了基督教的因素。 一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自13世纪以来就是欧洲重要的商业、银行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得到顺利发展,新兴的市民阶级势力迅速扩大,掌握政府,建立城市共和国并产生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随之美术创作也逐渐发展繁荣,14~16世纪几乎所有文艺复兴美术的重要画家,皆诞生、学习或工作于佛罗伦萨。 乔托之后,佛罗伦萨画派继续发展,成为意大利最大的艺术流派,因其成员主要为乔托门生,故又有乔托画派之称。该派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用科学方法 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在以宗教神话为主的题材中,把抽象的神像画成世俗化的合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创造了人物画新风格。该画派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主要为宫廷、教会和资产阶级上层服务。初期代表画家有乔托、马萨乔等,15~16世纪30年代最繁荣。16世纪末,由于佛罗伦萨政治上失去独立,经济衰落,以及画家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 佛罗伦萨画派人才辈出,波提切利是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他的绘画虽然具有人文主义因素,但当中仍然含有许多的基督教情节。 二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 tticelli ,1444~1510)(波提 切利是他的绰号,原意为“小桶”。)原名亚里桑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力佩皮(Sandro diM ariano di F ili pep i )。曾作过金匠的学徒,因喜爱绘画,1464年拜弗拉?菲利波?利比为师,在他的画室中学画。早期肖像表现手法和利比相近。1469年开设了自己的绘画工作室,开始制作寓意作品《刚毅》。

尔雅-中西文化比较全部习题答案(已排序)

【尔雅】中西文化比较 “国粹”一词是从文革时期开始盛行的。答案:错 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是()。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答案:C 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A、格律诗B、白话诗C、古体诗D、现代诗答案:A 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答案:D 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答案:× 通过长期的宣传形式,外加上经济的因素、军事的因素等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可以转移你的审美观。答案:√ 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答案:D 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A、大众B、精英C、个人D、特定人群答案:A 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A、事物的外表B、蕴含的意义C、接触的频率D、他人的喜好答案:C 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答案:× 世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进互退的。答案:√ 《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A、天地B、阴阳C、男女D、日月答案:D 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A、300.0 B、600.0 C、800.0 D、1200.0 答案:C 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答案:√ 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答案:× 解释文化的三把钥匙是:环境、语文、社会。答案:√ 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A、互根律B、互抗律C、互助律D、互证律答案:C 事物的发展更倾向于向()个方向发展。A、2 B、3 C、4 D、5 答案:D 莱布尼茨对于中国的文化了解不多,主要集中于太极的相关内容。()答案:× 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拼合互补。()答案:√ 挑战与迎战是环境三要素的影响之一。答案:√ 在中国远古时期,如果气候变冷,人类主要向()迁移。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答案:A 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中国进入()时期。A、母系氏族B、父系氏族C、奴隶制D、封建制答案:A

如何看待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如何看待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 摘要: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流行着“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从启蒙运动以来更与宗教和科学、信仰和理性之间对立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于是,中世纪逐渐成为了愚昧、野蛮和黑暗的代名词,成了古代和现代两个高峰之间的低谷地带。随之中世界的基督教文化业便成为完全全排斥科学与理性的盲目的信仰主义,一直遭到唾弃和否定。而身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性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还其原本面目。 关键词:中世纪黑暗时代基督教文化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人性 正文:一.何谓中世纪 从西文词源上来看,“中世纪”的意思是“中间的时代”;从时间内容上来看,中世纪是“古代和近代之间的一个时代”通常人们吧它的开端确定在民族大迁徙,约375~568年,又或者是罗马世界帝国的崩溃476年。而15世纪到16世纪的转折被看做是它的终结。从世界观和宗教的角度看,中世纪是随着18世纪的启蒙运动而结束的。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是“中世纪”一词最早是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所使用。其中“中”这个词,被意味着是处在古典文化和比昂多所处时代的文化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低谷。“中世纪”一词在文化学上所包含的贬义清晰可见。 二.黑暗时代的定位 “黑暗时代”是早期基督教徒首创,意指耶稣降生之前的人类时代。但在千余年后,这个词却被人文主义用来形容表述基督教去的统治地位的中世纪。据说,最先使用该词的便是加意大利有着“人文主义之父”誉称的彼特拉克。彼特拉克吧人类历史划分为两部分: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前的时代为古代,此后直到他自己的时代为“近代”。只有古代,特别是罗马时代才是光明的时代,而“近代”则是野蛮落后,不值一提。此后,人文主义思想家们面对东方的阿拉伯文化和拜占庭文化,特别是面对面对重新发现的光辉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对公元6世纪以来中世纪古典文化的衰落极为不满,把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经院教文化,特别是它的粗陋的语言风格和讲话的逻辑形式斥为“野蛮的”,尤其是天主教会奉行文化专制禁锢思想扼杀异端的做法,更是他们吧中世纪视为一片黑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过分太高古人,贬斥中世纪的思想倾向。而后的启蒙主义

外国美术史——中世纪美术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称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 问题: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含义?为什么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同时,古罗马帝国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时,并不可能完全放弃已经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之后,在向西欧扩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直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因此,欧洲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这时的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基督教作为下层人民的信仰和意识,为结束古罗马的千年帝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合法地位之后,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来控制人民的思想。早期基督教艺术就反映了这个过渡时期的一些典型特征。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秘密流传于罗马帝国的疆域。因为处于非法地位,信徒们只能在私人宅邸内举行宗教仪式,这种早期的秘密宗教场所被称为“民居教堂”。后来为了逃避官方的搜查,这种仪式便转移到一种公共地下墓窟,这种墓窟是用于合葬基督徒的,在墓窟的天顶和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因此它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库。这种形式主要流行于罗马城区,如罗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窟,约建于公元3世纪,其闻名于世的是天顶壁画《善良的牧人》。这是早期基督教艺术最常见的题材,在造型手法上还继承着古典的传统,形象准确而逼真。基督肩托羔羊站立,生气勃勃,线条简明流畅,使人联想到古希腊瓶画,四周的图案暗示出基督教最重要的象征十字架。 基督教合法化之后,它的集会和仪式便回到了地面上,也开始兴建正式的基督教堂。但基督教没有自己的建筑传统,只好借用罗马现成的建筑形式。罗马有一种常见的公共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出过廊,平时供市民集会使用,称为“巴西里卡”。基督教徒把它直接搬用过来,在一端加上祭坛,并饰以宗教题材绘画。这种形式为以后的西方基督教堂的样式定了基调。公元320年前后开始兴建的圣彼得教堂是规模最大的“巴西里卡”教堂之一。因为建于山腰上,在入门处外加壮观的阶梯。建筑分为两部分:1.前面是一个方形院落,三面有过廊。正殿入口是巨大的柱廊,内有净身用的喷泉。2.殿堂分为五个长廊,以四排柱子分隔,中间最高最宽,长廊的顶端是祭坛,上有半圆形的拱顶,祭坛与正殿之间还有左右两个横廊,称为袖廊。 基督教曾遭受了200余年的迫害,不少信徒为之殉身,对“殉教者”的崇拜是教徒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徒们在死去的教友亲人的石棺上刻上宗教内容的雕刻,寄托自己的信仰和对死者的祈祷,但在表现手法上与古罗马石棺的雕刻风格无大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