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电力通信技术

论文电力通信技术
论文电力通信技术

电力通信技术

荆文

2011年9月

目录

1、内容摘要

2、关键词

3、正文

4、参考文献

5、致谢

内容摘要:

电力通信是紧密依靠电网发展建设的,目前我国电网几十年来形成了以大型发电厂和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为骨架的各大区、省级和地区的电力系统。因此电力通信技术的掌握非常重要。电力通信网络本着服务电网的宗旨,紧随着电网的建设而建设,电力通信网发展的重点亦是全国各大区电力通信网互联建设和城市电网、农村电网的改造配套的电力通信网络建设。通过电力通信技术,电网的建设指日可待。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is closely re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our country electrified wire netting decades formed in large power plants and the city center as the core, with different voltage levels of transmission line as a skeleton of the regional, provincial and regional power system. It is important to master th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d on service grid purposes, followed closely by the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velopment focus is also the national each big area in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city power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ural power grids of supporting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power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fied wire netting point the day and await for it.

关键词:

电力通信网,光纤通信,自动化通信

正文:

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英文简称PLC)技术是指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媒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该技术是把载有信息的高频加载于电流然后用电线传输接受信息的适配器再把高频从电流中分离出来并传送到计算机或电话以实现信息传递。该技术最大的优势是不需要重新布线在现有电线上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业务的承载实现四网合一终端用户只需要插上电源插头就可以实现因特网接入电视频道接收节目打电话或者是可视电话。

电力线通信技术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应用电力线传输信号的实例最早是电力线电话,它的应用范围是在同一个变压器的供电线路以内,将电信号从电力线上滤下来。1991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确认了三种家庭总线,电力线是其中一种。1997年10月,Northern Telecom公司宣布进行数字电线技术的开发,这项技术将使电力公司能够在电力线上以1Mbps的速度传送数据和话

音业务。后来西门子的PLC技术将电力线总线的家庭扩大到小区的电信接入网端口,而且能以1Mbps的速率传输数据。

技术进展后来逐渐加快。由思科、英特尔、惠普、松下和夏普等13家公司成立“家庭插电联盟”(HomePlugPowerline Alliance),致力于创造共同的家用电线网络通讯技术标准。

欧洲也不示弱。在德国汉诺威信息技术大展上,德国电力工业巨头RWE电力公司推出了名叫电力网的新技术,这种新的传输技术将能通过电源线路传输各种互联网数据信号,从而大大推进互联网的普及。用户只需花上几分钟时间,把特制的调制解调器与普通的电线插口相接,就可以上网浏览,速度也可达到每秒2兆比特的宽带标准。德国联邦议院议会上院新近通过一项议案,批准使用能使互联网信息通过电力线和墙上电源插座传输的技术。

日本将在2001年内制定出连接装臵的技术标准。日本九州电力公司和东京电力公司与三菱电机、富士通、松下电器等合作,开发通过电力线路传送和接收图像的技术,并定于2001年内推出实用产品。

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已有日本生产的载波机在东北运行,做为长距离调度的通信手段。从1999年起,中国电科院就开始对高速PLC进行研究,并在2001年8月,在沈阳建立了第一个实验网络。又从2001年12月起,国电通信中心开始组织国内外厂商在北京居民区开展PLC应用试验,这些公司包括韩国的Xeline

(14Mb/s系统)、瑞士ASCOM公司(4.5Mb/s系统)、美国Leap 公司(14Mb/s)、西班牙的DS2公司.福建电力试验研究院(10Mb/s 系统),以及电科院(14Mb/s系统)等。中国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研制成功“数字化输电线路技术“的核心产品——电力调制解调器及多个相关产品,其传输速率达到10M。同时国电通信中心采用国内外电力线通信(PLC)组网设备,在北京某生活小区成功地进行了lnternet接人试验,并获得了较理想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PLC也向更高速率发展。例如将速率提高到100Mb/s,甚至200 Mb/s。届时,高速PLC将为宽带接入通信作出更大贡献.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目前,它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电力通信网对通信的可靠性、保护控制信息传送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具有及严格的要求,并且电力部门拥有发展通信的特殊资源优势,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电力公司都以自建为主的方式建立了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

中国的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而成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的立体交叉通信网。整个中国电力通信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技术到

当今先进技术,从较为单一的通信电缆和电力线载波通信手段到包含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等多种通信手段并用,从局部点线通信方式到覆盖全国的干线通信网和以程控交换为主的全国电话网、移动电话网、数字数据网,无不展现出电力通信发展的辉煌成就。随着通信行业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提高,以电力通信网为基础的业务不再仅仅是最初的程控语音联网、调度时时控制信息传输等窄带业务,逐渐发展到同时承载客户服务中心、营销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视频会议、IP电话等多种数据业务。电力通信在协调电力系统发、送、变、配、用电等组成部分的联合运转及保证电网安全、经济、稳定、可靠的运行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有利的保障了电力生产、基建、行政、防汛、电力调度、水库调度、燃料调度、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臵、远动、计算机通信、电网调度自动化等通信需要。虽然电力通信的自身经济效益目前不能得以直接体现出来,但它所产生并隐含在电力生产及管理中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同时,电力通信利用其独特的发展优势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1)近67万km的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是架设电力特殊光缆的极好资源,经济、快速、安全、可靠;

(2)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电缆管道和电杆是建设光纤接入网的极好资源;

(3)电力线通信(PLC)技术的日益成熟,为用户接入提供了首选手段;

(4)其它具有电力特色的技术,如无源光纤接入、无线宽带、多点扩频系统等,使电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发挥。传统的电力线载波通信(PLC)主要利用高压输电线路作为高频信号的传输通道,仅仅局限于传输话音、远动控制信号等,应用范围窄,传输速率较低,不能满足宽带化发展的要求。目前PLC正在向大容量、高速率方向发展,同时转向采用低压配电网进行载波通信,实现家庭用户利用电力线打电话、上网等多种业务。国外如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正在开展低压配电网通信的研究和试验。由美国3COM,Intel,Cisco,日本松下等13家公司联合组建使用电力线作为传送媒介的家庭网络推进团体

--"Homeplug PowerlineAlliance",已经提出家庭插座(Home Plug)计划,旨在推动以电力线为传输媒介的数字化家庭(DigitalHome)。我国也正在进行利用电力线上网的试验研究。可以预见,在将来人们可以使用电力线实现计算机联网及Internet接入、小区安全监控、智能自动抄表、家庭智能网络管理等业务,以低压电力线为传输媒介的载波通信技术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未来的PLC应该能实现通信业务的综合化、传输能力的宽带化和网络管理的智能化,并能实现与远程网的无缝连接。

目前,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1)硬件平台:主要包括通信方式的合理选择、通信网络结构的优化选择等。扩频方式、OFDM技术和多维网格编码方式各有

优点,哪一种适合低压网还有待研究,或者也可以采用软件无线电的思想为这三种方式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电力网结构非常复杂,网络拓扑千变万化,如何优化通信网结构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2)软件平台:主要包括进一步研究PLC通信理论,改进信号处理技术和编码技术以适应PLC特殊的环境。除了研究适合电力线通信的调制技术、编码技术外,还需要研究自适应信道均衡、回波抵消技术、自适应增益调整等,这些技术在低压PLC对保障通信尤为重要。

(3)网络管理问题:除了上网、打电话外,低压电力线还可以完成远程自动读出水、电、气表数据;永久在线连接,构建的防火、防盗、防有毒气体泄漏等的保安监控系统;构建的医疗急救系统等等。因此利用电力线可以传输数据、语音、视频和电力,实现"四网合一",也就是说家中的任何电器都可以接入到网络中,和骨干网连接。但是如何实现四种网络的无缝连接,以及由此带来的非常复杂、庞大的网络管理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在发送时,利用调制技术将用户数据进行调制,把载有信息的高频加载于电流,然后在电力线上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先经过滤波器将调制信号取出,再经过解调,就可得到原通信信号, 并传送到计算机或电话,以实现信息传递。PLC设备分局端和调制解调器,局端负责与内部PLC调制解调器的通信和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在通信时,来自用户的数据进入调制解调器调制后,通过用户的配电线路传输到

局端设备,局端将信号解调出来,再转到外部的Internet。具体的电力线载波双向传输模块的设计思想:由调制器、振荡器、功放、T/R 转向开关、耦合电路和解调器等部分组成的传输模块,其中振荡器是为调制器提供一个载波信号。在发射数据时,待发信号从TXD端发出后,经调制器进行调制,然后将已调信号送到功放级进行放大,再经过 T/R转向开关和耦合电路把已调信号加载到电力线上。接收数据时,发射模块发送出的已调信号通过耦合电路和T/R 转向开关进入解调器,经解调器解调后提取原始信号,并将原始信号从RXD 端送到下一级的数字设备中。

电力通信是紧密依靠电网发展建设的,目前我国电网几十年来形成了以大型发电厂和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为骨架的各大区、省级和地区的电力系统。因此电力通信技术的掌握非常重要。电力通信网络本着服务电网的宗旨,紧随着电网的建设而建设,电力通信网发展的重点亦是全国各大区电力通信网互联建设和城市电网、农村电网的改造配套的电力通信网络建设。通过电力通信技术,电网的建设指日可待。

我国电力专用通信网包括微波通信、载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在内的覆盖全国电网的多种类、功能齐全的通信网络,起到了搭建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和电力商业化运营的现代化信息平台的作用,此外,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00万门,还建成了以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国家电力公司信息网,基本建成了以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国家电力调度

数据网和全国电力电话会议网、国家电力公司电视会议网。还相继完成了一批重点电力通信工程,保证了华北与东北电网联网、福建与华东电网联网、川电东送工程的通信需要。

我们国家现在提出要建设智能电网,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没有这样的通信系统,任何智能电网的特征都无法实现,因为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这样的通信系统的支持,因此建立这样的通信系统是迈向智能电网的第一步。同时通信系统要和电网一样深入到千家万户,这样就形成了两张紧密联系的网络—电网和通信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智能电网的目标和主要特征。下图显示了电网和通信网络的关系。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使智能电网成为一个动态的、实时信息和电力交换互动的大型的基础设施。当这样的通信系统建成后,它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资产的利用率,繁荣电力市场,抵御电网受到的攻击,从而提高电网价值。高速双向通信系统的建成,智能电网通过连续不断地自我监测和校正,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其最重要的特征—自愈特征。它还可以监测各种扰动,进行补偿,重新分配潮流,避免事故的扩大。高速双向通信系统使得各种不同的智能电子设备(IEDs)、智能表计、控制中心、电力电子控制器、保护系统以及用户进行网络化的通信,提高对电网的驾驭能力和优质服务的水平。

当电力通信的传播介质-光缆通信系统发生障碍时,经机务部门判定是属线路部门障碍时,线务局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光缆维护中心

查修人员及相应的线务分局出查。此时,光缆维护中心的查修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查修指挥人员接到障碍通知后,首先应了解障碍的性质,发生障碍的中继段别,携带好发生障碍中继段别的线路明细资料,通知查修人员应携带抢修光缆程式、规格,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必要时,应报告当地公安机关。

二、维护中心查修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反应迅速、敏捷,仪表料具装车时应准确无误,各负其责,查修测试车辆及测试人员在接到障碍通知后,应携带好测试仪表(OTDR)及光通信工具,立即出发。

查修人员及查修车辆应在障碍通知后30分钟内准时出发。

三、线务分局接到障碍通知后,应立即组织线务分局人员携带开挖工具(直埋),上杆、摘除挂钩工具(架空)及应急抢修光缆〖BFQ〗,及时赶往发生障碍的中继段,〖BF〗对易发障碍部位进行巡查,并和查修人员保持联系,发现障碍点立即通知查修指挥人员在查修人员不能及时赶到时,可用应急光缆,临时抢通电路。同时组织人员开沟,并安排好后勤保障工作。

四、查修测试人员到达障碍中继段后,应准确无误地测试障碍的距离长度,判断出发生障碍的性质。并和当地局机务人员搞好电路倒通、调通电路的配合工作,及时和障碍查修人员保持联系,互通障碍性质,以便快速查找障碍点。 五、查修人员查到障碍点后,

应及时通知查修测试人员,做好接续抢通电路监测准备工作,在光缆接续前,应对接续场地进行净化处理,应尽量保持场地干燥,接续时,应先抢通主要纤芯,后接续其它纤芯,纤芯接续衰耗较大,并不影响电路开通时应以抢通电路为原则,并做好记录,接续一对纤芯,开通一个系统,待全部电路开通后,可利用热备系统和备纤倒通电路,改善较大衰耗纤芯。

六、障碍抢修时,应服从统一指挥,查修指挥人员在抢修过程中,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抢修进度及情况,始终保持联络系统顺畅,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七、障碍抢修接续完毕后,查修测试人员应主动和机务人员向上一级业务领导局机务人员联系,问清电路开通后情况是否良好,通达地点是否正确,如有问题及时通知查修人员查找处理,及时恢复电路,并交付机务部验证。记录好机务员的姓名和代码、电路恢复时间。抢修结束后,查修测试及查修人员应记录好各种技术测试资料,将测试结果打印记录。为修改线路明细资料提供可靠的依据,然后,查修人员应对修复现场进行清理,废料应收集装袋统一处理。

在这一技术领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技术需要重点关注,其一就是开放的通信架构,它形成一个“即插即用”的环境,使电网元件之间能够进行网络化的通信;其二是统一的技术标准,它能使所有的传感器、智能电子设备(IEDs)以及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的通信,也

就是信息在所有这些设备和系统之间能够得到完全的理解,实现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和系统之间、系统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功能。这就需要电力公司、设备制造企业以及标准制定机构进行通力的合作,才能实现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

参数量测技术是智能电网基本的组成部件,先进的参数量测技术获得数据并将其转换成数据信息,以供智能电网的各个方面使用。它们评估电网设备的健康状况和电网的完整性,进行表计的读取、消除电费估计以及防止窃电、缓减电网阻塞以及与用户的沟通。

未来的智能电网将取消所有的电磁表计及其读取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可以使电力公司与用户进行双向通信的智能固态表计。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表计将有更多的功能,除了可以计量每天不同时段电力的使用和电费外,还有储存电力公司下达的高峰电力价格信号及电费费率,并通知用户实施什么样的费率政策。更高级的功能有用户自行根据费率政策,编制时间表,自动控制用户内部电力使用的策略。

对于电力公司来说,参数量测技术给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和规划人员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包括功率因数、电能质量、相位关系(WAMS)、设备健康状况和能力、表计的损坏、故障定位、变压器和线路负荷、关键元件的温度、停电确认、电能消费和预测等数据。新的软件系统将收集、储存、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为电力公司的其他业务所用。

未来的数字保护将嵌入计算机代理程序,极大地提高可靠性。计算机代理程序是一个自治和交互的自适应的软件模块。广域监测系统、保护和控制方案将集成数字保护、先进的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代

理程序。在这样一个集成的分布式的保护系统中,保护元件能够自适应地相互通信,这样的灵活性和自适应能力极大地提高可靠性,因为即使部分系统出现了故障,其他的带有计算机代理程序的保护元件仍然能够保护系统。

1.电力通信网传输技术光纤通信传输网络多业务传输平台和电力系统宽带网络技术, DWDM、RPR、智能光网络(ION)及全光网络(AON)技术及其在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FTTH等光接入网络技术及其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

2.电力通信网络管理技术采用国际电信联盟(ITU-T)规定的标准性能、管理规范、服务规范、接口标准,建立符合通信管理网络(TMN)、单网管理规约(SNMP)等标准的网管体系;采用兼容标准和非标准的多种接口,使已有的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建立统一的电力通信网络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的管理技术及其应用。

3.利用输电线路进行数据高速传输技术

输、配电网高速数据传输技术;采用IEC61334等国际标准的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研制相关的发送、接收设备;基于电力线载波(PLC)的数字化小区、供电负荷管理和质量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的IP网络。

4.IP网络应用技术

IP网络的规划,组网与安全机制,研制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可靠性高、具有良好性能价格比的二层和三层交换机。建立基于H.323等国际标准体系的IP电话(VOIP)业务支撑与管理系统。

基于IP数据流的多媒体技术和流媒体技术,实现远程教育、在线培训、视频会议、无人值守变电站的高清晰视频监控及其管理、联合反事故演习、实时数据传输技术。

5.高速电力数据网络组网技术

建立SDH/ATM/IP电力高速数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基本原则和最佳组网模型;电力高速数据通信网络的各种承载业务、接口标准、接口协议;适应我国电力系统通信要求的接入交换机和高速智能接口设备。

6.数据网综合应用技术

网络的组成、网络软硬件的配臵、网络同步、网络管理技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通信设施以及与IP、SDH/ATM技术的结合应用。

现在在某些国家,以及将来的更多国家,绿色能源对于电网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它在电网中所占的比率,由原来5%的水力发电,上升到了有40%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在大部分绿色电能中,调节器要进行的控制很少。此外,电动交通工具也加入了变革的队伍。电动交通工具的大规模推广,将使电网的用电量加倍,并大规模地带来了超大储电能力。用电量的上升、绿色电能的推广和不受控制的发电、电动交通工具的储电能力被认为是电网的完美风暴。这个方案就被称为智能电网。它结合了嵌入式智能技术和实时通信与控制功能,能够随时与任何用户进行实时通信并控制其负载。要实现这样的通信功能,就需要采用以电网作为主要通信媒介的PLC技术。

PLC技术早在20多年前就被用于中压领域来控制电网。但在低压侧大规模使用PLC则是更近才开始。PLC技术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是意大利ENEL供电公司采用一个基于FSK和BPSK调制的窄带PLC系统为3500万用户构建一个AMM(自动电表

管理)系统。此系统可每2个月自动抄读一次3500万台电表。但是它的平均波特率不够,无法支持更多的实时通信和控制,以及未来基于IPv6等通信协议的应用。

要进行更多的实时通信和控制,以及未来基于IPv6等通信协议的应用,就需要一种基于OFDM调制的新一代PLC技术。其中两种主要的OFDM方案,就是现在的G3和PRIME技术。G3是一个由法国EDF

电力公司发起,MAXIM和SAGEMCOM开发的方案。这个方案在2009年被公布,EDF计划将在2013年试用2000台采用G3技术的电表。

PRIME是一个由PRIME联盟推出的一个开放式多供应商解决方案,该联盟包含了30多个由供电公司、表计厂家和ADD半导体、FUJITSU、STM和TI等晶片

供应商组成的成员。其中的表厂包括SAGEMCOM、ITRON、LANDIS+GYR、ISKRA-MECO、ZIV和SOGECAM。IBERDROLA是第一家推广此方案的供电公司,但现在EDP、CEZ MERENI和ITRI也加入这个阵营。

IBERDROLA在2010年开始安装10万台采用PRIME技术的电表。该供电公司还计划在2010年年底发布一个需量为100万台电表的新标,并于未来3-5年在西班牙完成1000万台电表的安装。其它一些供电公司也开始采用PRIME技术。G3和PRIME都是OFDM方案,但发展历史有所不同。G3最初是采用了一块由MAXIM设计的芯片,此芯片可提供适用于PHY层和某些现有软件层的IEEE 802.15.4 2006通信、适用于MAC层的6LowPAN和适用于网络层的IPv6通信。

PRIME则是由一个供电公司、行业厂家和大学研究所构成的联盟,合作开发一个新型OFDM电力线技术公开标准的产物。该联盟采用一个针对PHY层的系统性设计流程,从满足最基本要求开始。接下来就是从噪音等级、噪音节奏、信号减弱和阻抗模式等要素来对物理媒介进行定义。行业厂家则开发用于这些目的的新型自动化产品,并和供

电公司展开了多次合作。由此产生了一个包含了噪音等级、噪音节奏、信号减弱和阻抗模式等要素的大型数据库,和用于电网的精确数据统计模式。

第二步,他们通过模拟的方法,用这个模式来*估OFDM技术的头实现、带宽分配、子载波数量、子载波调制和误差纠正等多个参数构成的不同组合,并采用新设备在实地测试中来*估最好的方案。经过多次的重复和大量的实地测试,他们根据欧洲电网的情况和供电公司的规格要求,选择出最佳的参数组合。此外,MAC和上端通信层也是由一个包含了晶片供应商、表厂和供电公司的联盟开发出来的。

经过努力,他们开发出了PHY、MAC和集中通信层。PHY层在临近节点之间收发MPDU。它采用位于CENELEC A频段高频率的47.363 kHz频率带宽,平均传输速率为70kbps,最大速率可达120 kbps。在此条件下,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可直接通信的概率为92%。其它时候,路由可以确保100%连接成功。

MAC层提供了系统接入、带宽分配、连接创建/维护和拓扑分辨等核心MAC功能。

服务专用型集中层(CL)可以对信息传输进行分类,将其和适合的MAC连接关联起来。它可测定可能包含在MAC SDU中的任何数据传输,也可具备有效负载头压缩功能。同时,采用多个子集中层来实现MAC SUD中的各种不同的数据传输。

在基本FSK或BPSK方案中,信息是以单个载波来传输的。传输的波特率取决于带宽的大小,而噪音和选择性减弱会限制通信。而在OFDM方案中,信息是通过多个子载波来传输的。传输的波特率取决于带宽和DBPSK、DQPSK或D8PSK子载波调制的复杂性。通过采用多个子载波、编码和纠错,更好地消除了通信中的噪音和选择性减弱。

符号的大小是由采样频率以及子载波的数量决定的。符号越大,越能够可靠地抑制脉冲噪音。编码提高了稳定性,但也增加了复杂性和功耗。子载波越多,通信稳定性就越高,但并不意味着波特率也越高。

G3技术采用36个子载波、0.735ms的分类符号、6.79ms的序和9.5ms的开头,需要重复法和RS纠错来提高通信稳定性。

PRIME采用了97个子载波、2.24ms的长符号、2ms的序和4.48的开头。为了避免重复法和RS纠错的复杂性,它采用了能效高3倍的符号来提高通信稳定性。这是一个能够提供稳定性但成本更低的方案。

总之,传统电网在向需要更高级通信能力的智能电网发展。PLC 技术是实现必需功能和稳定性的更便利的技术。PLC技术也在朝着OFDM方案变革,而G3和PRIME则是主要的2个方案。

电力通信新技术将助推我国农村电气化水平提高我国科技工作者自主研发的由两根导线和一根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组合而成

的三相电力系统,不需要另外架设通信线路就可以解决广大农村中低压电网的自动化、通信调度和保护等问题,并可大大提高传输的稳定性、质量和速度。

这种充分利用电力系统自身的线路资源,特别是电网配套系统使之具有传输电能和通信双重功能的新技术由中天科技集团所属的中天日立光缆有限公司自主开发成功,5月17日,在北京钓鱼台通过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的产品鉴定。

农村电网处于大电网的末端,电网薄弱、负荷不集中,线损高、变损大。完善农网建设、改造线路、降低损耗是降低电价、减轻农民负担的技术手段,也被各地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农村中低压线路一般采用三相电力系统传输,大都没有地线,而有些线路或杆塔又不适合架设ADSS光缆,使用骨干电网广泛采用的OPGW或ADSS光缆实现光通信就不可能,因此城市配网和广大农村电网光传输存在较大难题,系统的电力通信只能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中天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产品是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特种光缆,产品研发成功后,先后在江西省上高县、铜鼓县和海南省的一些农村中低压电网改造中试用。实践证明:它首先是一条符合常规的输电线路设计的架空导线,其次是光缆,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输电走廊资源。虽然属于复合型产品,但不是杆塔附加型产品,不会损伤原有输电线路的运行条件,而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保证光通信不受影响。可以提高载流量,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也不存在雷击断股、短路电流过热等事故隐患。产品为同种全金属结构,不存在电

计算机网络论文-----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前沿技术

浅析计算机网络的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前沿技术计算机网络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前发展速度最快、生命力最强、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摘要:新技术新工艺涌现最多和最猛烈的前沿技术。目前比较热门的关键技术有云计算、软交换以及IMS 等。关键词: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软交换、IMS 21 世纪已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极大普及,成为了计算机行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则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在迅速地发展着,对世界、社会和人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计算机网络学术界和技术界对许多计算机网络的前沿技术进行着认真刻苦的研究工作。其中比较热门的研究技术涵盖了云计算、软交换以及IMS 等。一、云计算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也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所以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云计算就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软件和数据的能力。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未来如手机、GPS 等行动装置都可以透过云计算技术,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服务。进一步的云计算不仅只做资料搜寻、分析的功能,未来如分析DNA 结构、基因图谱定序、解析癌症细胞等,都可以透过这项技术轻易达成。笔者认为,云计算技术具备以下四个显著特征。第一,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大家应该都能体会到,数据保存电脑里实际上并不安全。电脑可能会因为损坏,或者被病毒攻击,导致硬盘上的数据无法恢复,而有机会接触私人电脑的不法之徒也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窃取里面的数据。反之,当用户的文档保存在类似Google Docs 的网络服务上,当用户把照片上传到类似Google Picasa Web 的网络相册里,就再也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因

简述电力系统通信设计

简述电力系统通信设计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电力通信网的特点,介绍了电力通信设计应满足的特性和电力通信设计一般采用的通道技术类型。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设计 0、引言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核心支撑系统。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电力通信网是由光纤、微波及卫星电路构成主干线,各支路充分利用电力线载波、特种光缆等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并采用明线、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手段及程控交换机、调度总机等设备组成的多用户、多功能的综合通信网。 1、目前电力通信网的特点 (1)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电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是电力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电力生产的不容间断性和运行状态变化的突然性,要求电力通信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传输信息量少、种类复杂、实时性强。电力系统通信所传输的信息有话音信号、远动信号、继电保护信号、电力负荷监测信息、计算机信息及其他数字信息、图像信息等,信息量虽少,但一般都要求很强的实时性。目前一座110kV 普通变电站,正常情况下只需要1到2路600-1200Bd的远动信号,以及1到2路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 (3)具有很大的耐“冲击”性。当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在事故发生和波及的发电厂、变电站,通信业务量会骤增。通信的网络结构、传输通道的配置应能承受这种冲击;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各种应急、备用的通信手段应能充分发挥作用。 (4)网络结构复杂。电力系统通信网中有着种类繁多的通信手段和各种不同性质的设备、机型,它们通过不同的接口方式和不同的转接方式,如用户线延伸、中继线传输、电力线载波设备与光纤、微波等设备的转接及其他同类型、不同类型设备的转接等,构成了电力系统复杂的通信网络结构。 (5)通信范围点多且面广。除发电厂、供电局等通信集中的地方外,供电区内所有的变电站、电管所也都是电力通信服务的对象。很多变电站地处偏远,通信设备的维护半径通常达上百公里。 (6)无人值守的机房居多。通信点的分散性、业务量少等特点决定了电力通信各站点不可能都设通信值班。事实上除中心枢纽通信站外,大多数站点都是无

前沿论文

网络招聘本科毕业生方法分析摘要:人员招聘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而又连续的程序化操作过程,招聘到一个合适的员工可以降低企业的机会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招聘的方式各种各样,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传统的招聘方式已经不适合他们的需要,本文就针对网络招聘本科毕业生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招聘毕业生时代潮流 正文:跨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是经济的竞争,智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招聘到并且留用新时代的知识型员工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前提,而本科毕业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型员工正符合企业的需要。如何招聘到合适的毕业生,是企业应该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招聘方式的选择 (一)时代背景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网络无处不在。据2000年的美国一家咨询公司公布的一项追踪研究报告表明,《财富》全球500强中使用网上招募的占88%。所以企业在招聘方面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选择一种新型的、受大众欢迎的招聘方法。 (二)本科毕业生的特征 对于70后的工作人员来说,本科毕业生有一下几个特征: 1、自我意识增强

对于目前的本科毕业生来说,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再希望受到他人的掌控,更加倾向于自己规划与设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与目标。对于他们的管理与指导,应该着重在引导和帮助上面,而不是传统的指挥、下命令。 2、有较高的个人素质 本科毕业生都是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的学生,他们有着较高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及精神文明素质,他们不再是仅仅出卖劳动力的“机械”,他们掌握着对于经济和管理有关的较多的知识,掌握着最新的技术。 3、容易接受新事物 现在的毕业生应用电子产品等高科技的产品比较多,新的产品对他们有大的吸引力,新的招聘方式也是他们选择的首要求职渠道。 (三)企业招聘现状 世界竞争日益激烈,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高工作效率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面对众多的毕业生,企业能够快速的招聘的合适的人才是经营发展的基础。所以,选择优秀毕业生的最好途径就是通过网络招聘,在众多的优秀毕业生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二、招聘的基础:工作分析 本科毕业生是具有初级管理能力、掌握初级技术的人员,他们没有丰富的工作实践,在刚刚入职时适合从基础的工作开始做起,所以,如果企业需要招聘毕业生,首先就要分析企业是否有基础的岗位空缺,

通信工程专业论文

摘要 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is inform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 dynamic field, especially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s,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Internet, network Communication makes people in the passing information and access to information has reached unprecedented convenience degre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has a very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is also one of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hi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 knowledge, can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design, manufacture, operation, and in the departments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defence industry engag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fter graduation can be engag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levision,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intelligent instru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research, desig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design, technology import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ork。 关键词: 前言: 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益前进,广阔的经济前景离不开通信的发展。近几十年,全球通信迅猛发展,走在时代前沿。目前,现代通信已由原先单纯的信息传递功能逐步深入到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如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等各个领域。特别是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如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等的不断进步,以及卫星电视广播网、分组交换网、用户电话网、国际互联网络等通信网的建设,通信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经济的基本要素,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 在现代社会,通讯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然是生产力,就会对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决定作用。当然在强调技术对社会的决定作用时,不能片面地夸大技术的作用。技术不能简单的、直接的、唯一的决定社会生活。技术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特别是当今的高技术,它对社会经济、对社会生活质量、对社会关系的改变、对社会政治和社会文化,都有其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马克思把科学技术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最高意义上的革命。他在评价近代技术的社会作用时说,蒸汽、电力和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列宁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他看来,技术进步“也是其他一切进步的动力,前进的动因”。 而通信技术在对社会发展及社会生活的方面,也存在着巨大作用。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使人类进入了虚拟时代、数字时代。虚拟,就其本身来说,是数字化方式的构成,它是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虚拟性激发了人们创造能力的巨大发展。通信技术的进步还改变了人们的某些生活方式。比如:过去人们要上邮局寄信,现在在家发个E-mail

电力前沿技术的现状和前景

电力前沿技术的现状和前景 电力技术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这个论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尽可能把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使用,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比例。因为,在保证相同的能源服务水平的前提下, 使用电力这种优质能源最清洁、方便,易于控制、效率最高。如果能将大量分散燃用的化石燃料都高效洁净地转换为电力使用,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就会大大改善。因此,电能高效洁净地生产、传输、储存、分配和使用的技术将成为下世纪电力技术的重点领域。电力技术属于传统技术的范畴,技术创新和出现重大突破的机会要比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新兴学科少得多。但是,应该看到,电力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电力研究的一些前沿课题反映了这种趋势。以下将对若干电力前沿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评述。 1、紧凑型发电、变电、输电技术1 分布式电源应用背景:由于土地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公众对输电线路可能产生的电磁影响的忧虑,开辟新的线路走廊越来越困难。例如,北美和西欧许多国家已决定一般不再兴建新的输电线路。 1.1分布式发电装置(Distributed Generation)是指功率为数千瓦至50 MW小型模块式的、与环境兼容的独立电源。这些电源由电力部门、电力用户或第3方所有,用以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特定的要求。如调峰、为边远用户或商业区和居民区供电,节省输变电投资、提高供电可靠性等等。当今的分布式电源主要是指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内燃机(IC)、微型燃气轮机(Micro tur_bines)和各种工程用的燃料电池(Fuel Cell)。因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分布式电源与“小机组”已不是同一概念。于是,直接安置在用户近旁的分布式发电装置便成为一种替代方案。其次,与大电网配合,分布式电源可大大地提高供电可靠性,可在电网崩溃和意外灾害(例如地震、暴风雪、人为破坏、战争)情况下,维持重要用户的供电。加拿大魁北克省1997年冰雪灾造成输配电线路灾难性破坏,引起大面积停电,许多重要用户长期不能恢复供电。人们认识到,如果能有与电网配合的分布式电源在运转,供电可靠性将会大大地提高,一些灾难性后果是可以避免的。对供电网难以达到的边远分散用户,分布式电源在技术经济上具有竞争力。此外,发展电动车电源是研究发展分布式电源的重要推动力。⑴微型燃气轮机微型燃气轮机(Micro Turbine),是功率为几千瓦至几十千瓦,转速为96 000 r/min,以天然气、甲烷、汽油、柴油为燃料的超小型燃气轮机,工作温度500 ℃,其发电效率可达30%。目前国外已进入示范阶段。其技术关键是高速轴承、高温材料、部件加工等。可见,电工技术的突破常常取决于材料科学的进步。⑵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直接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洁净和高效的发电方式,被称为21世纪的分布式电源。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颇似电解水的逆过程。氢基燃料送入燃料电池的阳极(电源的负极)转变为氢离子,空气中的氧气送入燃料电池的阴极(电源的正极),负氧离子通过2极间离子导电的电解质到达阳极与氢离子结合成水,外电路则形成电流。通常,完整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由电池堆、燃料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冷却系统、电力电子换流器、保护与控制及仪表系统组成。其中,电池堆是核心。低温燃料电池还应配备燃料改质器(又称为

精选-机械工程前沿论文

机械工程前沿研究与优化设计 摘要: 本论文指出了现代机械工程科学前沿的显著特征:一方面,它与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相交叉;另一方面,它在创造性地解决机械工程关键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机械优化设计为机械设计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科学设计方法,使得在解决复杂设计问题时,能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寻到尽可能完美的或最适宜的设计方案,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简述了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的基本概要,并列举了其目前的应用现状。关键词: 机械工程学科前沿优化设计遗传算法蚁群算法 机械工程是一门与机械和动力生产有关的工程学科,它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 机械工程学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和仿生技术。机械工程的服务领域广阔而多面,凡是使用机械、工具,以至能源和材料生产的部门,无不需要机械工程的服务。概括说来,现代机械工程有五大服务领域:研制和提供能量转换机械;研制和提供用以生产各种产品的机械;研制和提供从事各种服务的机械;研制和提供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应用的机械;研制和提供各种机械武器。 1 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 机械的发展经历了从制造简单工具到制造由多个零件、部件组成的现代机械的漫长过程。机械工程以增加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的经济性为目标来研制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随着世界的进步、国家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机械工程科学的发展出现了以下显著特点和趋势:一方面,高技术领域如光电子、微纳系统、航空航天、生物医学、重大工程等的发展,要求机械与制造科学向这些领域提供更多更好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因而出现和发展着微纳制造、仿生及生物制造、微电子制造等制造科学新领域;另一方面,随着机械与制造科学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纳米科学技术的交叉,除了推动着机构学、摩擦学、动力学、结构强度学、传动学和设计学的发展外,还产生和发展着仿生机械学、纳米摩擦学、制造信息学、制造管理学等新的交叉科学。在未来的时代,新产品的研制将以降低资源消耗,发展洁净的再生能源,治理、减轻以至消除环境污染作为超经济的目标任务。

通信技术类论文投稿范文(两篇)

下面是两篇通信技术类论文投稿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这种高质量的传输方式在不同的领域都得到了应用,论文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二篇论文介绍了光纤通信在电力传输损耗的解决措施,分析了光纤通信在电力传输中产生损耗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通信电源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摘要】光纤通信技术是一种将光纤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的高质量传输方式,其已经在不同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在电力通信领域、智能交通领域、广播电视领域以及互联网领域光纤通信都不可或缺。现文章主要针对光纤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开展论述。 【关键词】光纤通信;智能交通;电力行业 光纤通信技术的使用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不论是传输质量,传输容量还是传输速度都得到了改善。光纤通信质量轻、损耗低、安全可靠、抗干扰性强,在不同领域都已经普及应用,特别是在服务与生产行业的应用十分普遍。 一、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是将光作为信息的承受载体,将光纤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1]。光纤作为一种新型的传输介质,其损耗相对于同轴电缆或导波管来说要低出许多。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光纤通信的容量要对于微波通信来说要大出几十倍。如图1所示为光纤结构图。光纤通信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拥有其独特的特点:

第一,通信容量较大。光纤通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传输速度与质量相对于其他电缆与铜线来说拥有显著的优势。光纤通信技术利用光源调制的特殊性、调制的方式以及光纤是色散特性使得明显改善了光纤通信的质量。同时,光纤通信在运用时中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光纤通信的效用,显著提升其传输容量。 第二,传输损耗较低。一般石英光纤损耗大约在0-20dB/km左右,这一水平的传输损耗远远低于其他介质[2]。因此,可以判断石英光纤损耗是一种明显的低消耗材料。在跨度更多的无中继距离传输中可以显著减少损耗。伴随着中继站数量的不断减少,系统的成本与复杂性得到了降低,光纤通信在长途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降低经济成本。 第三,保密性良好。光纤通信中的广播可以提升光波导结构的各项效果。光纤通信技术能够将信号完整的封存在光波导结构当中,有可能泄露的射线都将被不透明包皮吸收。这一方式不会导致光波泄露,同时光纤在传输过程中也不会出现串音干扰,光纤通信的内容将拥有较高的保密性。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2.1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电力通信工作主要是为对电网进行日常运营管理,以保证电网能够正常顺利运作。在电网工作中电力通信是其中的技术基础,其能够为电网正常提供电力以及电力系统的正常应用提供充分的保障。光纤通信技术一般是在电力通信的架空、地埋等不同方式来敷设光缆,从

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专项评价办法(2017试行版)20170120

附件 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专项评价办法 (2017试行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电力建设科技创新新常态,坚持主动创新驱动,推动电力建设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以下简称“五新”)在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电力建设科技进步水平,统一电力建设工程新技术应用评价的规则和方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火力发电(含核电常规岛)、水电水利(含抽水蓄能)、输变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等电力工程新技术应用效果的专项评价。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新技术是指本工程推广应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见附件1)、建筑业10项新技术(见附件2)、电力建设“五新”推广应用信息目录(见附件3)及其他自主创新技术(各类新技术按国家、行业最新公布的版本执行)。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新技术研发成果是指工程主要参建单位依托本工程研发的成果,包括: 1.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QC成果奖及其他奖项; 2.取得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 3.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工法; 4.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的编制。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自主创新技术包括: ―1―

1.国内首创或行业首创(应有查新报告); 2.省部级及以上有关技术委员会出具关键技术评审报告或相关证明; 3.新纪录(工期、造价、用地、连续运行天数等新纪录,应有查新报告)。 第六条新技术应用应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各参建单位应提出量化的实施计划并编制实施细则,将新技术应用纳入到施工图设计、设备技术协议、施工组织设计、专业技术措施等相关技术文件中。 第七条新技术应用专项评价应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八条新技术应用专项评价本着企业自愿的原则,按工程初评、提出申请、现场评价、会议评审等程序进行。 第九条新技术应用专项评价的受理单位(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具备《电力建设工程质量评价能力资格管理办法》规定的工程质量评价能力资格,其人力资源、注册资本、管理水平、检测手段、工程业绩等应满足新技术应用专项评价需要。 第二章申请 第十条新技术应用专项评价应由工程建设单位、工程管理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在工程通过达标投产且由工程建设单位组织主要参建单位完成工程新技术应用专项初评后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申请应提交的资料(全部申请资料只需提供电子版文件): 1.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专项评价申请表(见附件4,word格式及盖章后的pdf格式扫描件)。 ―2―

当代科技前沿论文

当代科技前沿 论文 姓名: 学院:电信学院专业:计算机093学号: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崛起与壮大,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中,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在21世纪,我们既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又拥有难得的机遇。在挑战和机遇面前,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学习,不仅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江泽民总书记在为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作的序中指出:“抓紧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干部要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高度认清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从思想到行动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科学技术加速化发展。当代科技以指数规律增长。科学知识更新快;科学成果迅速增长;从科学发现——技术实现——生产应用时间缩短;新技术新产品更新换代快。 (二)科学技术整体化趋势日益显著。科技进一步分化和综合。各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表现在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的出现;科技的数学化、数字化,是整体化的又一体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整体化。 (三)科技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当代许多科技研究开发活动规模大、复杂性增加,非一国之力所能承担;某些科技研究开发活动具有国际性、全球性。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促进了全球科技资源的流动和科技信息的共享。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四)创新成为科技发展的源动力。科技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包括原始性创

2021年电力通信技术论文

电力通信技术论文 1.1是SDR技术 所谓SDR就是软件无线电技术,这种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中比较常见,之所以被广泛应用是因为此种技术拥有以下几种优势: 1.1.1A/D与D/A转换技术 此种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因为它能够实现高速信号的转换,在实现高速通信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减少了无线转换器原件的使用量,为制作数字元器件提供方便,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1.1.2短距无线电技术能够通过铺设更为广泛的宽带实现无线通路 这样一来其机动性就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机动性提高的另一方面的体现就是此种技术能够支持不同的频段,这样一来使得技术的应用范围就更为广泛。 1.2.3此种技术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

对于软件无线电技术来说它的模式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软件的升级开发出更多的服务与技能,重要的是这种升级能够适应复杂的实际操作要求,开放性使其具有无限的升级可能,这也是其被广泛应用并被认可的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有就是,软件本身能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并改进技术,很多时候这种改变是根据不通使用条件下的用户的要求而改变的,可以说,这种技术更“亲民”更为用户着想,在客户满意度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1.2就是DSP也就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这项技术是近代以来电力系统不断完善升级的结果,可以说它代表了当今电力通信技术的最前沿的技术,此项技术实现的前提是无线数据通信的飞速发展,21世纪是通信技术的时代很可能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因为通信技术能够给所有社会人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所以近年来可以用飞速来形容此项技术的发展,当然这也就为DSP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可靠、准确、快捷和安全不仅仅是普通人的要求更符合电力系统对电力通信技术的要求,前文我们已经提到,我国的幅员辽阔电网覆盖的地域广泛,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人文条件极为复杂,如何通过及时的、准确的通信来保证电力传输的安全稳定成为每一个电力人应该思考的问题,电力信息的体量十分巨大,编码译码又要求速度,VLIW技术应运而生,这项技

教你一分钟详细了解电力系统通信(图)

教你一分钟详细了解电力系统通信(图) 电气专业毕业之后便进入电网公司从事电力系统通信工作5年,作者嘱托英大君给新员工朋友们带个话:学习好和工作干好是不同的概念,任何学历,任何经历,在工作面前一律平等。所以我有八个字与大家共勉:踏实干活,抬头看路。 近期“互联网+”概念炒的火热,英大君思来想去,“互联网+”对电网意味着什么?首先是电网的互联网化、或者智能化,电力系统通信在这个过程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平时不常被提及的电力系统通信主要做什么、都有哪些设备呢?让我们一起解开它的神秘面纱。 本文将从电力通信中常用的设备说起,向大家概括性地介绍下电力通信的大致情况,不打算大篇幅讲通信原理,旨在通过此文,让即将从事电力系统通信岗位的新员工,能够从一个系统框架的角度去认识电力通信设备,少走一些弯路。 为什么要有电力系统通信? 电力系统通信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提供全面的支撑,如调度和站用内线电话,2M及光纤通信等。其主要作用是为保护、自动化等设备提供优质可用的通道,供站与站之间的设备进行通信,并将站内信号上传到局端。 听起来好像很复杂的样子,那么 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电力通信中常见的设备。 首先来认识一下电力通信的最常用设备:配线架。如果用电力系统的概念来解释这个名词,就是通信系统用的母线。依照通信方式的不同,分为音频配线架、数字配线架和光纤配线架,英文简称分别为VDF、DDF、ODF。

1配线架 音频配线架(VDF) 如下图所示,此为站内常用的音频配线架。它的作用是连接用64k速度传输的设备。

如上图所示的打满线的第一排端子,通常被称为是设备侧,通向PCM(后文将有介绍)。 如上图所示,第一排下口零散分布的一对一对线,则是通向站内的自动化设备,视通信方式的制定而选择接入对应的端子。用户侧常见设备:自动化所用的调度、集控主备用设备、站内电话、计量电话、调度直通和集控直通电话。 一般情况下,现场工作是将站内所有的用户设备通过一根网线或是多股电缆传送至VDF,并在VDF的一排打满,然后再通过音频线跳接至相应的端口。以前有些老站也是通过端子排挂到综合配线柜上再跳接的办法。具体如何接线,视现场条件和运行方式的规定而调整。 数字配线架(DDF) 虽然是换了种形式,但实质上的作用和VDF类似,也是有设备侧和用户侧,设备侧通常指的是光端机,用户侧则主要是指带着业务的PCM设备,以及少量的调度数据网路由器。

电力前沿技术

电力行业热点应用及前沿应用技术 目前的电力行业前沿或热点技术就我目前所认识的参考有关资料,大致情况向同事们介绍如下:以便同事们有必要时与电力部门生技部门的、管生产的、要研究课题的交流交流。 1、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电力行业及其它行业对大功率高电压的电子元器件期盼很久,这方面任何一点突破都会带来行业新的发展变化,大功率、高电压、可关断、可控、双向可控、价格这些方面的某一个方面的突破,都可以对电力行业来带很大的变化。 如大功率、高电压;大功率、低价格的突破将带来调、变、配、用电方式很大的变化,目前常见的变电站可能不存在,模块式组合变电站可能会出现。无触点开关的大量应用将带来控制、维修方式方面的极大变化。目前这方面的发展仅初步能应用于10kV等级设备。 2、智能电网 在上述技术及其它技术的基础上精密控制串联电感或电容达到缩短电气距离从而增加电网的稳定性,精密控制节点无功补偿及电压,从而达到精密控制有功无功潮流分布的目的。 3、已在实施的数字化变电站 由于光PT、光CT的发展,使原来分布式一对一的PT、CT接入方式变为光纤通信的总线式,这样带来测量、控制、综自系统的相应变化,甚至带来变电站建设样式的巨大变化、如模块组合式、可变多桥联式,将使配网智能化和需求侧管理变得很容易。 4、智能的基于云计算的需求侧管理 基于对重要用户需求侧管理逐步实施,其大量的数据将被发掘,并提供大量的及时增殖服务。 5、已在实施的调配一体化。 以前,由于传感器、通信及远控技术和设备的制约、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维

修分得较细,不便管理、对及时快速响应及可靠性、安全性都有影响。真正实现配调一体化,将有赖于传感器、通信及远控设备的发展,基本不存在技术制约,近几年会很快发展,唯一有点制约的是采用那种合符经济效益的可靠的通信,及可靠的远方操作设备,主要是现地可靠的操作电源。 其它较详细的介绍如下。 (愿意与有能力有兴趣的同事合作,把它做成PPT,用于针对电力系统某些人员的讲座) 1 分布式电源 分布式发电装置(Distributed Generation)是指功率为数千瓦至50 MW小型模块式的、与环境兼容的独立电源。这些电源由电力部门、电力用户或第3方所有,用以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特定的要求。如调峰、为边远用户或商业区和居民区供电,节省输变电投资、提高供电可靠性等等。 当今的分布式电源主要是指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内燃机(IC)、微型燃气轮机 (Micro tur_bines)和各种工程用的燃料电池(Fuel Cell)。因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分布式电源与“小机组”已不是同一概念。 1.1 应用背景 由于公众对输电线路可能产生的电磁影响的忧虑,开辟新的线路走廊越来越困难。例如,北美和西欧许多国家已决定一般不再兴建新的输电线路。于是,直接安置在用户近旁的分布式发电装置便成为一种替代方案。其次,与大电网配合,分布式电源可大大地提高供电可靠性,可在电网崩溃和意外灾害(例如地震、暴风雪、人为破坏、战争)情况下,维持重要用户的供电。加拿大魁北克省1997年冰雪灾造成输配电线路灾难性破坏,引起大面积停电,许多重要用户长期不能恢复供电。人们认识到,如果能有与电网配合的分布式电源在运转,供电可靠性将会大大地提高,一些灾难性后果是可以避免的。 对供电网难以达到的边远分散用户,分布式电源在技术经济上具有竞争力。此外,发展电动车电源是研究发展分布式电源的重要推动力。 1.2微型燃气轮机 微型燃气轮机(Micro Turbine),是功率为几千瓦至几十千瓦,转速为96 000 r/min,以天然气、甲烷、汽油、柴油为燃料的超小型燃气轮机,工作温度500 ℃,其发电效率可达30%。目前国外已进入示范阶段。其技术关键是高速轴承、高温材料、部件加工等。可见,电工技术的突破常常取决于材料科学的进步。 1.3燃料电池

通信工程导论论文

通信工程导论论文 细心的你是否留意到,十年前港台电影中黑帮大佬手里可以用来砸人的“大哥大”,早已变得如此纤细轻巧、色彩缤纷,并且飞入寻常百姓之手;从前只有数月飞鸽传书才能联系的国外亲友可以用简单方便快捷的伊妹儿(E-mail)互致问候、即时聊天,甚至装上摄像头开个网络会议!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让科学家们选出近十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恐怕也是非通信技术莫属。那么让我们来多了解一下这个年轻而又略显“神奇”的专业吧。 1.通信工程专业简介: 198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正式命名了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专业,并定义了该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涉及通信技术、各种媒体处理、通信系统与通信网以及各种信息的传输、储存、变换、处理、检测与显示技术与系统等。 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本专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跟踪前沿、注重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电子信息技术、通信与通信技术通信与系统和通信网络等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运营、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2.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较高的业务素质(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传输、交换、网络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设计开发能力。 2、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 3、计算机的应用与开发能力。 4、了解通信技术发展动态、学习通信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能力。 5、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 6、创新意识、国际意识和创新能力。 3.通信产业链及毕业生就业方向: 当大学生走出校园,进入通信这个行业的时候,会发现通信是个极其庞大

电力电子技术的产品、技术及前沿动态

电力电子技术的简介、产品、技术及前沿动态摘要: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内涵、产品;回顾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应用;介绍了我国电力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将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力电子、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设备和系统 如今,公认的是“电力技术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因为在保证相同的能源服务水平的前提下, 使用电力这种优质能源最清洁、方便,易于控制、效率最高。以下将对若干电力电子技术的产品,发展历史,以及前沿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论述。 一、电力电子技术简介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现在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电力电子技术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电子技术。它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设备和系统及其控制三个方面,与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信息电子技术不同,电力电子技术主要用于功率变换。 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及产品 电力电子设备和系统种类繁多、行业应用范围极广,主要包括三大类产品:变频器、电能质量类产品以及电子电源产品。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工业部门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下面具体说一下其的应用领域。 1、一般工业 工业中大量应用各种交直流电动机。例如,很多交流电机都广泛采用电力电子交直流调速技术来提高调速性能。一些对调速性能要求不高的大型鼓风机等近年来也采用了变频装置,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还有些不调速的电机为了避免起动时的电流冲击而采用了软起动装置,这种软起动装置也是电力电子装置。 2、交通运输 电气化铁道中广泛采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机车中的直流机车中采用整流装置,交流机车采用变频装置;直流斩波器也广泛用于铁道车辆;车辆中的各种辅助电源、蓄电池的充电也应用了电力电子技术;此外,一台高级汽车中需要许多控制电机,它们也要靠变频器和斩波器驱动并控制。飞机、船舶需要很多不同要求的电源,因此航空和航海都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 3、电力系统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直流输电其送电端的整流阀和受电端的逆变阀都采用晶闸管变流装置。此外,近年发展起来的柔性交流输电也是依靠电力电子装置才得以实现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都是重要的无功补偿装置。在配电网系统,电力电子装置还可用于防止电网瞬时停电、瞬时电压跌落、闪变等,以进行电能质量控制,改善供电质量。

前沿技术课程论文范文

计算机发明以来,各种高新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人工智能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一直以来深受社会关注而人工智能也不负众望正沿着既有的方向在不断的前进。 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总的来说分为两个,一是人工;一是智能。 人工便是代替人类来完成一些危险的工作或是一些需要长时间具有重复操作的简单工作,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人类从一些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来进行更加有意义的工作或研究。 智能便是赋予机器思想,包括意识(CONSCIOUSNESS)、自我(SELF)、思维(MIND)(包括无意识的思维(UNCONSCIOUS_MIND))。所以想要发展人工智能就要涉及到机器的学习。 于是深度学习便成为了人们研究的前沿技术。 深度学习的基础是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一门专门研究计算机怎么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该上自身的性能的学科。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含多隐层的多层感知器就是一种深度学习的结构。深度学习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发现数据的分布式特征表示。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方法。观测值(例如一幅图像)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表示,如每个像素强度值的向量,或者更抽象地表示成一系列边、特定形状的区域等。而使用某些特定的表示方法更

容易从实例中学习任务(例如,人脸识别或面部表情识别)。深度学习的好处是用非监督式或半监督式的特征学习和分层特征提取高效算法来替代手工获取特征。 利用深度学习的种种特征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在不同的行业,如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计算机视觉等。 语音识别相对于手动控制来说更加快捷、方便,可以用在诸如工业控制、语音拨号系统、智能家电、声控智能玩具等许多领域;智能对话查询系统,根据客户的语音进行操作,为用户提供自然、友好的数据库检索服务,例如家庭服务、宾馆服务、旅行社服务系统、订票系统、医疗服务、银行服务、股票查询服务等等。 将机器学习领域深度学习研究引入到语音识别声学模型训练,使用带RBM 预训练的多层神经网络,极大提高了声学模型的准确率。在此方面,微软公司的研究人员率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使用深层神经网络模型(DNN)后,语音识别错误率降低了30%,是近20年来语音识别技术方面最快的进步。 机器翻译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机器翻译又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机器翻译技术在促进政治文化经济交流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3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逐渐兴起。其技术核心是一个拥有海量结点(神经元)的深度神经网络,可以自动的从语料库中学习翻译知识。一种语言的句子被向量化之后,在网络中层层传递,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表示形式,再经过多层复杂的传导运算,生成另一种语言的译文。

现代通信技术论文

华南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技术选讲 论文题目先进制造与现代通信技术 学生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班 学生姓名(学号)魏鑫钰 0423 完成时间2016年11月30日 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通信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科学技术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了,有人曾经认为传统制造业已经是“夕阳工业”了,但很明显的就是到现在为止,这些工业都还没有正是走向衰落。走进当今的制造业工厂,企业,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了到它之所以还存在的原因,那就是现代各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制造业又重新恢复了他当年的地位,即使不能占领产业的一大份额,但起码不至于衰落。所以,传统的机械制造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制造需求了。所以先进制造技术的出现便可以弥补这一项空白,使生产达到空前的繁荣。 因此,国家也认识到了制造业的 潜力和当前的瓶颈压力,决心鼓 励和支持制造业以实现制造业的 蓬勃发展,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中 国智造。如果中国的制造能在这 个阶段与电子信息技术有机的结 合起来,中国的制造就会取得以期的成就。

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与特点一般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指制造业(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现代通信技术)、 自动化控制理论技术(自动化技术生产设备)、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生命科学及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中产品设计、制造、管理(检测)、销售、使用、服务(售后服务)以及对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这样一个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竞争能力,取得(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理想经济技术综合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而电子技术中的现代通信技术又是极其重要的,没有了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现代制造中的很多关键环节就会瘫痪,因此我就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在过去10年中,香港制造业中大约有80%~90%的厂家把劳动密集型及附加值较低的工序转移到珠江三角洲,独资或与内地合资开办了4万多个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00万人。香港利用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从来料加工装配中每年获取数百至一千亿港元的利润;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而言,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繁荣,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随着国际和大陆经济环境的变化,必须重新认识香港和内地的这种低层次的合作和优势互补。例如,如何利用国内的智力资源、专业人才及企业大量剩余的生产能力?如何发挥香港对市场需求反应迅速和制造企业规模较小这两大特点?如何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