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走: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

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得: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

⑵①色愈恭,礼愈至至: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至:

③至理名言至:

⑶①稍稍宾客其父稍:

②不敢稍逾约稍:

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

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先达德隆/望尊

B、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它照应了“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门人弟子填其室

B、或遇其叱咄

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D、俟其欣悦

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

9、划分朗读节奏

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二、阅读并完成“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段落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⑴同舍生皆被绮绣被:⑵缊袍敝衣敝: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以”字。

⑴①以中有足乐者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④计日以还⑤以衾拥覆⑥俯身倾耳以请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裕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

4、选出带点字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A、媵人持汤沃灌

B、有司业、博士为之

C、县官日有

D、腰白玉之环

5、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__”和“___”;如用一句诗(或一副对联)

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是____。

6、区别古今词义:

⑴汤:古义:今义:⑵右备容臭:臭:古义:今义:

7、划分朗读节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9、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

10、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C.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

判若两人腰缠万贯臭气相投再接再厉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2、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_____②____

1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4、综合全文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15、读了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比较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弗之怠负箧曳屣四支僵劲不能动溥幼嗜学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余因得遍观群书

4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5读了【甲】【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礼愈至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

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门人弟子填其室或遇其叱咄B弗之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邻舍有烛而不逮以书映光而读之D衡乃穿壁引其光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4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5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无从致书以观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以书赴告同学者颐既觉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内容:

感情:

4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沃:浇。这是“洗”的意思。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②录毕,走送之()

③益慕圣贤之道()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

3翻译句子(6分)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5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6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参考答案:

一、⒈借;跑⒉⑴①能够②领会③得到⑵①周到②到③最高的⑶①渐渐②稍微⒊手自笔录(录华,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⒋C⒌修饰计日以还⒍C⒎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⒏⑴刻苦好学⑵博览群书⑶虚心请教⒐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⒑嗜学家贫(顺序可换)⒒开放题,言之成理,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即可。12.分层在“既加冠”前。第一层:叙述作者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写得书之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第二层,叙述作者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从师之艰。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13.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14. (1)得书难:(2)拜师难

二、⒈⑴被:通“披”,穿。⑵敝:破。⒉⑴①因为②来③用④表顺承,相当于“而”⑤用⑥连词,相当于“而” ⑦连词.作“因为”;介词,译为“拿”⒊因为作者心中有读书这件乐事。⒋D⒌勤、艰梅花香自苦寒来⒍⑴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所得的汁水⑵臭:古义:原指各种气味此指香味,音xiù今义:指一种难闻的气味,音chòu。⒎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⒏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①坚守学习信念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⒐B⒑A⒒B⒓示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闻鸡起舞⒔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⒕(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⒖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为乐,就会不畏艰难。【答案】

一、

3余/因得/遍观群书。

4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5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二、

1③报酬④感到奇怪

2 D

3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4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5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②博览群书③虚心请教。

三、

6引来,得到询问,请教书信醒,睡醒。

7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

8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⑵都体现求师诚恳和老师尊重。

9不相同。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

四、

1爱好、特别喜欢\跑\更加\妻子和儿女

2 A

3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4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

5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6、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1.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本文文体特征,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3.理解本文作者执着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贯穿全文,带动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常常听到同学们抱怨“学习好累啊”“作业好多啊”“度日如年啊”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你心里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我们的学习真的很苦吗?我们看看古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学习的?以怎样的态度学习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初散文家。明太祖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当世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知识链接 “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检查预习 (1)重难字 嗜学(shì) 砚冰(yàn) 弗(fú) 怠(dài)

007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笔记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字词:嗜学:爱好学习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里指买到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借 译文: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于是)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归还。 原文: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 字词: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 译文:(赶上冬天)天气很冷,砚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从不放松抄写。 原文: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字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译文:抄完后,跑着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原文:以是人多以书假( jiǎ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此,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广泛的阅读很多书。 原文:既加冠(guàn),益慕圣贤之道。 字词: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表示进入成年道:学说 译文:我到了成年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原文: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字词:硕:大。硕师即大师,学问渊博的人游:交往,外出求学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译文: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原文: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jiàng)辞色。 字词:填:塞满,充满降:减,减退辞色:言辞和神色译文:那位前辈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态度一直极为严肃。 原文: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 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 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 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 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 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 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 哉? 1.【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 阅读课文第一段段,完成1~3题。(1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3分) 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 2.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4.选文采取对比的句式阐明道理。如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同我的自己的粗袍破衣 作对比,将今日大学生优越的条件同我的艰苦的学习对比,说明业要精,德要成,必须刻苦专一的道理。(2分) 5.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答(3分)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 6.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分) 答.(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 勤奋学习。 7、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 8、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婉言辞谢 9、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D )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10.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B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2分) 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C 右备容臭D.主人日再食判若两人腰缠万贯臭气相投再接再厉 1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4.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②(2分) 答示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闻鸡起舞 15.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16.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答(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17.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 答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1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B )(2分) A.录毕,走送之走:跑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1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A )(2分) A或遇其叱咄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或王命急宣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本文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别之序,主要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作者现身说法,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古代论学励志散文的名篇佳作。 文章以叙事起笔,讲述作者自己“嗜学”的故事。文章分两个层次叙述“嗜学”的情形:幼时读书之难和成年后求教之难。在写求学之难时,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吃粗糙食物,穿破烂衣服,写出了求学的“勤且艰”。内心的充实、意志的坚强,让作者忘记了生活的艰苦,让他专注于学习,终于有所成就。接着,作者从回忆转到现实,写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生活衣食无忧,书籍应有尽有,老师近在左右,比起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苦来,不可同日而语。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如果还是“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如果不是天资太差,那多半是学习不够刻苦专心了。行文至此,终于托出了“劝学”的主旨。 全文叙事雍容,议论闲雅,多用对比手法说明道理,语言质朴,词气畅和,值得中学生阅读鉴赏。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所有课文均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求学的经历,这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话题。作者在艰难的学习条件下,却沉浸于学习之乐中,他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一定

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业精于勤,学成于专,要想学有所成,需吃苦耐劳、专心致志的道理,无形中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有认识,有反思。本文的语言质朴,词气畅和,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作为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文言基础,在教学中,反复诵读,自然能够体会其中的情感。对于“劝学”的主旨,业精于勤,学成于专,这样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思想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能够借助课下注释、文言文工具书及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二)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结构层次,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 (三)通过文中宋濂、马生、诸生的人物对比,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运用。 四、教学难点: 通过文中宋濂、马生、诸生的人物对比,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运用。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文言文作业本上四行对译(抄写一行原文,空三行,结合课下注释,完成重点词语的解释对应标注,课上再行补充其它字词解释及相关译文),完成本课的预习作业。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叱咄 ..(chì duō)俟.(sì)负箧.曳屣.(qiè)(xǐ)皲.裂(jūn)媵.人(yìng)衾.(qīn)容臭.(xiù)烨.然(yè)緼.袍敝衣(yùn)二、文学常识。 序: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三、解释 1、致:得到。 2、假借:借。 3、走:跑。 4、以是:因此。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8、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 10、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11、叱咄:训斥。,呵责。12、至:周到。 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5、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16、俟:等待。17、穷冬:隆冬。18、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19、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20、汤:热水。 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22、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23、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 24、沃灌:浇洗。 25、衾:被子。26、缨:帽带。 2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8、腰:腰佩。腰,用作动词。 29、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0、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31、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 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四、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3、日再食“食”通“饲”,给饭吃。 4、与之论辨“辨”通“辩”,辩论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2018年中考语段阅读真题 1.《送东阳马生序》《忠雅堂集》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佩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硯冰坚,手指不可届伸,弗之忽。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的。以是人多以 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惠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 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 侍左右,拨疑质理,俯身领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佘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铨九龄,母授以《札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 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銓行一室中,木尝寝;少痊,辄指壁间 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侠 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息,即怒而数日不及 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巳,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 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①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10.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从致. 书以观(致使) B. 录毕,走. 送之,不敢稍逾约(奔走) C.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规避) D.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 解(稍微)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教儿低吟之. 以为戏 A.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怠 B. 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 C. 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 D.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 垄上

送东阳马生序(精品获奖公开课教案)

11送东阳马生序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 2.反复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感知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尚书》;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周恩来披肝沥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的读书求学之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 背景资料: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作品资料: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结合注释,反复朗读,尝试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文意。 3.小组内同学合作,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 目标导学三: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1.宋濂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明确:(1)家贫,少年得书之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年从师叩问的艰难:趋百里外,从师叩问。(3)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分类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分类整理 一、重点字 嗜(shì)学砚(yàn)冰坚弗之怠(dài)叱咄(chìduō)俟(sì) 负箧(qiè)曳屣(yèxǐ)皲(jūn)裂媵(yìng)人以衾(qīn)拥覆 绮(qǐ)绣朱缨(yīng)容臭(xiù)烨(yè)然缊(yùn)袍敝(bì)衣二、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文中是穿的意思) 三、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古义:我;今义:剩下。)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走.送之(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跟“真”相对。) 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今义:表趋向。) 右备容臭.(古义:气味;今义:臭气。) 四、一词多义 冠既加冠(帽子,读guān) 诸客冠儒冠来者(前一个读guàn 戴帽子,后一个读guān 帽子)和久而乃和(暖和) 言和而色夷(谦和) 以俯身倾耳以请(来) 人多以书假余(把)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走送之(代“假借于藏书之家”的书) 当余之从师也(用在句子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五、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 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 寓逆旅(名词作动词,住) 六、文言句式 倒装句 1、弗之怠点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应为“弗怠之”。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点拨:介词结构后置,即“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省略句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点拨:省略主语“余”。 七、名句积累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

【2013年丰台一模】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2-14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略无慕艳.意艳羡。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翻译: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乡里的前辈问难请教。15.宋濂从师学习时遇到过哪些障碍?(3分) 老师严厉,路途艰难,衣食不足 【2009年昌平一模】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A.手自笔.录 B.寓.逆旅主人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腰.白玉之环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⑴以.衾拥覆用⑵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披着⑶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味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可以相互交往。 ⑵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 15.概括出作者成年后为求学所经历的困难。(3分) 老师严厉,路途艰难,衣食不足 【09怀柔一模】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录毕,走.送之走:跑 (2)尝.趋百里外尝:曾经 (3)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培养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加以议论和间以形象描写的方法。 3.学习用对比来表现中心内容的手法。 4.理解作者现身说法的用意——勉励学生刻苦学习。 【教学重、难点】 1.倒装句和省略句。 2.用对比来表现中心内容的手法。 3.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美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新课导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板书课题) 二、组织学生活动 1.听录音或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与停顿。 2.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揣摩停顿、语速、语调,感知文章内容。 3.举行朗读比赛、学生评价、师评价。(学生同桌朗读,把握好停顿、语速和语调。再让多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指导。) 4.全班齐读。 三、整体感知 1.字音 罔(wǎng) 贻(yí) 有奇(yòu jī)黍(shǔ) 轩敞(xuānchǎng) 箬蓬(ruò péng) 糁(sǎn) 髯(rán) 褶(zhě) 髻(jì) 篆(zhuàn) 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1.写作背景。 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洪武十年(1377)辞官。第二年,宋濂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太祖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3.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一带)人。明朝文学家,幼年酷爱学习,家贫无书,常问藏书家借抄,天寒手僵,仍坚持不懈,由此得遍观群书,学识渊博。元末,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不受。后与刘基等同受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翻译: 1、余幼时即嗜 ..学。 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读书。 即:就。嗜:特别爱好。 2、家贫,无从致 ...书以.观,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 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这里是买的意思。以:来。 3、每假借于 ....藏书之家, 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学常识 1、宋濂: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景濂,号潜溪,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赠序,始于唐代。是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言辞恳切而意味深长,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写法。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二、文白互译 原文:余幼时即嗜(sh i)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ye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ci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h idu o),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 i)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qi e)曳屣(y e x i),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 on)裂而不知。至舍,四 支僵劲不能动,媵(y ing)人持汤沃灌,以衾(q i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 i)绮(q i)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xi 0),烨(y e)然若神人;余则緼(ytn)袍敝(b i)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qi d)葛之遗(we i ),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 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e)余。撰长书以为贽(zh 1), 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 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 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马生君在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送东阳马生序》.doc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送东 阳马生序》-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 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2)俟其欣悦( ) (3)于是遂就书( ) (4)吾徒相教( )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

送东阳马生序 优秀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古代劝学名言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二、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1.介绍作者。 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教师适当补充。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1.教师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1) 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送东阳马生序字词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字词释义 1.幼时即.嗜学:就 2. 无从致.书:得到 3. 每.假借:经常 4. 每假借 ..:借 5. 手自笔录.:抄写 6. 计日以还:计算 7. 天大.寒:很8. 弗.之怠:不 9. 走.送之:跑10. 不敢稍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11. 以是 ..人多:因此12. 余因.得:因为 13. 既.加冠:已经14. 益慕 ..圣贤之道:更加仰慕15. 益慕圣贤之道.:学说16. 又患.无硕师:担心 17. 又患无硕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18. 名人与游.:交往 19. 尝.趋百里外:曾经20. 尝趋.百里外:跑 21. 从.乡之先达:向22. 执.经叩问:拿 23. 执经叩.问:请教24.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25. 填.其室:挤满26. 未尝 ..稍降辞色:从不 27. 援.疑质理:引、提出28. 援疑质.理:询问 29.或.遇其叱咄:有时30. 或遇其叱咄 ..:训斥、呵责31. 色.愈恭:表情32. 色愈.恭:更加 33. 礼愈至.:周到34. 俟.其欣悦:等待 35. 故.余虽愚:所以36. 故余虽.愚:虽然 37. 卒.获有所闻:最终38. 负.箧曳屣:背 39. 负箧曳.屣:拖40. 穷冬 ..烈风:隆冬 41. 足肤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42. 至舍.:学舍、书馆 43. 四支.僵劲:通“肢”,肢体44. 四支僵劲 ..:僵硬 45. 媵人 ..持汤沃灌:服侍的人46. 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47. 媵人持汤沃灌 ..:浇洗48. 以衾.拥覆:被子 49. 久而乃.和:才50. 寓逆旅 ...:住旅店 51. 主人日.再食:每天52. 主人日再.食:两次 53.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54. 戴朱缨.宝饰:帽带 55. 腰.白玉之环:腰佩56. 右备.容臭:挂着 57. 右备容臭 ..:香袋,臭,气味,指香气。58.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59. 缊.袍敝衣:旧絮60. 缊袍敝.衣:破 61. 略无慕艳 ....意:毫无羡慕62. 口体之奉:吃的穿的 63. 盖.余之勤:大概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青海省中考题)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青海省中考题) 12.(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 ②尝趋百里外奔赴 ③左佩刀,右备容臭香袋子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穿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B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 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起坐而喧哗者 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奢华生活? (6)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选择感触最深的两点谈谈你的感受。 【分析】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跑着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内乡县马山二中杨志稳 “三维”目标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学情预测 1、重点:①学习积累文言实词“序”“致”“质”等与虚词“以”“诸”等。②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赠序,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期读书的艰苦,劝人利用便利的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诵读全文,利用工具书查释、翻译、理解,互助学习,掌握一些实词和虚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勤奋善学的精神。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模式“学、导、练”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初读——译读——导读——练读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题解——初读——译读课文一、二段 布置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 2、借助工具书,读准文中字词,了解大意。 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其实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故事 (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程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学生交流作者作品相关资料 教师适当补充: 1、介绍作者:(投影出示)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