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所谓“情”,就是教材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境”就是教材中所描绘的形象及景物画面;“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或其它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

所谓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让他们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从而诱发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巧设与语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情境的关键在于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唤起想像,沿着作者行文思路的轨迹,悟情入境。

一、结合文本环境,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地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学生进入文本,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会主动,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普罗米修斯》这篇神话故事写的是一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为人类解决没有火的痛苦,冒着生命危险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触犯了天

规,受到了宙斯最严厉的惩罚,但他却不屈服。最后得到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救助,终于获得了自由。在教这篇神话故事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教神话故事呢?是不是把他当成一个英雄人物,一个凡人?如果这样,学生可能要说,老师,这是不现实的,不可能存在的,那有肝脏被吃光了,还不死的。如果我们告诉他们,因为这是神。那么学生又可能会说,这位天神没什么伟大的,宙斯让鹫鹰来啄食他的肝脏,也没什么,因为他是神,他不痛的。那么,普罗米修斯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大打折扣。因此,我觉得我们在教这篇神话故事时,必须让学生明白,神与人共同点与不同点。神有着人没有的本领,比如,神肝脏被吃光了,不会死,还可能会重新长起来。但神也是人,有着人一样的痛苦。然后,把神还原成人,把他当成一位英雄人物来教,来体会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同时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基于学生对中国神仙的了解,这样自然而然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媒体,创设具体情境,加深学生印象。

直观最大好处是使情境再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去感知,去体验,增加思维的快速运转,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由于时间性及地区性不同,新教材的一部分课文要联系具体的情境去理解品味,才能收到更好教学效果。《我应该感到自豪》这篇课文中的沙漠对于长期生活在南方的学生来说,的确十分陌生,如何帮助学生形象感悟沙漠呢?教师可以先激活学生的前期经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沙漠,接着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一段沙漠的录像,再现沙漠的情境,再说一说沙漠留下的印象。课上到这里,学生对沙漠

的感知已经差不多了,再借机顺势而导,引出了课文中用了那些词语来描写沙漠?让学生找、标、读描写沙漠的词语,并要求读出理解来。图文结合,说读结合,学生脑海里一定有了沙漠的图式,这图式来自于学生的直接感悟。又如教《泊船瓜洲》一文时,为了突破诗中所提到的京口、瓜洲、钟山三地所处的具体位置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效果制作出一幅长江图,一边由学生发言,一边在长江两岸呈现这几处地点,学生马上就一目了然了。接下来,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望着故乡的方向的图又马上呈现出来,学生的理解又进一步,这时再播放《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让学生在音乐、图、诗中融情入境,充分调动他们的感知去学习古诗,体悟古诗。

三、结合文章情意,创设情感情境,使学生情感涌动。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经受众多教育家严格的挑选,每一篇课文都是饱含着作者的心血,都浸着作者深沉的感情。因此,挖掘这些课文的情意,根据课文情意创设一个洋溢着“情”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度,更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如在上《小珊迪》这节课时,教师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歌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十分悲惨”的气氛。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导入正课。这样就很容易唤起了学生对同龄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讲课文时,教师可以作两个“情境”设计:用语言配合课文插图描绘出在小利比的话中,小珊迪被马车撞伤,车夫扬长而去的惊心动魄场面和小珊迪临死前的悲惨情景。向学生再现这些感人的场面后,让他们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并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吃人的、黑暗的本质,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又如

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发自内心的对总理的无限热爱、无限怀念和万分悲伤的心情范读课文,使课文中蕴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深受感染,犹如身临道别总理灵车的人群之中……这样在朗读的过程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又让学生获得了缅怀革命领袖高尚品德、情操的情绪体验。

四、巧问巧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

新课标的精神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所以上课的时候最忌讳的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无事可做,无须动脑筋,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样,学生学习的潜力受抑制,自然不可能精神振奋地学习。因此,教师有意识地设计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将学生引入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触发他们弄清未知事物的欲望,诱发他们探求问题的激情。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当学生学到邱少云被熊熊烈火包围这一段时,思绪就会如海水一样翻滚的。这时候教师就要抓紧时机,巧妙地设计问题:“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他怎么能做到一动也不动的?”“假如他动了后果会怎么样?”等等。面对这一个个问题,学生就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兴趣,这样就要积极地开动脑筋。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云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才会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而在教学《船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三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临危不惧的船长如何处理这异常紧急的情况?”“课文末尾写船长哈尔威有什么深意?”问题不多,却囊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了课文的标题。由此可见,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层层波澜,促使学生开拓创新,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应注意的是,教师要提出的问题

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并具有思考的价值,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知识的水平及时进行点拨,就像疏通河道一样,把学生的思路理顺。巧妙的点拨是能为课堂教学洒下一股清新剂,能使沉闷的课堂呈现勃勃生机。

五、运用文本,创设活动情境,体味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中,贵在学生参与,若让学生扮演所学课文中的角色以改变死板的、照本宣读的方式,就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投入,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模仿能力,又使其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些戏剧单元,教师可以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效果也非常好。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的主题有了较深的认识,同时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晏子使楚》通过角色的表演让学生认识了一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热爱祖国的人物形象。而教《夏夜多美》一文时,在角色扮演这一环节,蚂蚁、睡莲、小蜻蜓、萤火虫等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立刻热烈起来。扮演角色的,当观众的,个个兴奋不已,如同身临其境。表演开始,“蚂蚁”、“小睡莲”、“小蜻蜓”、“萤火虫”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很快进入了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的同学。此情此境中,学生的情感很自然移入所扮演的、担当的角色,加上语言描绘,从而感受到夏夜的景色美,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小动物们助人为乐的心灵美。

六、跳出课堂,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向生活。

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情,让死板的课文、狭隘的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带来的情,把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情感融合起来,这也是情境创设比较巧妙的一种方法。所以有些时候,如果单对课文词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怀有一种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跳出课堂,走进生活的情境,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生活中出现的课文现象。从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体味课内,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能上一个台阶。如在《将心比心》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把课文中的情和现实生活中的情联系起来。这一篇课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一是在商店里,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二是母亲去医院打针,宽容与体贴没把针打好的实习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即将当护士的女儿。使学生明白“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很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很少为别人着想,更谈不上将心比心了。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懂得如何将心比心。

创设情境的手段和途径还很多,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还能激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进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只有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他们才能自觉地查阅读、探索和钻研,才能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和作者心意相通,产生共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