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验五 激光全息照相

2-实验五  激光全息照相
2-实验五  激光全息照相

实验五激光全息照相

普通照相记录下来的是物体光波的强度,不能记录相位,因而丢失了物体纵深方向的信息,照片看起来没有立体感。1948年英国科学家盖伯(D. Gabor)在研究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时,采用了一种两步无透镜成像法,可以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他提出的方法,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物光波并利用光的衍射原理来再现物光波,这种方法可以同时记录下物体光波的振幅和相位,这是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为此他在197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来自希腊字“holo”,含义是“完全的信息”,即包含光波中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利用激光全息照相得到的全息图,图上的任何一块小区域都能重现整个物体的像。激光全息照相在流场显示、无损探伤、全息干涉计量和制作全息光学元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激光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初步掌握拍摄全息照片和观察物体再现像的方法;

3.了解全息照相技术的主要特点,并与普通照相进行比较;

4.了解显影、定影、漂白等暗室冲洗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主要区别

物体上各点发出(或反射)的光(简称物光波)是电磁波,借助它们的频率、振幅和相位信息的不同,人们可以区别物体的颜色、明暗、形状和远近。普通照相是运用几何光学中透镜成像的原理,把被拍摄物体成像在一张感光底片上,冲洗后就得到了一张记录物体表面光强分布的平面图像,像的亮暗和物体表面反射光的强弱完全对应,但是无法记录光振动的相位,所以普通照相没有立体感,它得到的只能是物体的一个平面像。所谓全息照相,是指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把被拍摄物体的全部信息——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都记录下来,并能够完全再现被摄物的全部信息,从而再现形象逼真的物体立体像。全息照相的过程分两步:记录和再现。全息照相的数学描述见本实验附录A。

2.光的干涉——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是一种干涉技术,为了能够清晰地记录干涉条纹,要求记录的光源必须是相干性能很好的激光光源。图1是拍摄全息照片的光路示意图。

由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通过分束镜分成两束相干的透射光和反射光:一束光经反射镜M1反射,再经扩束镜L1扩束后照射到被拍摄物体上,然后从物体投向全息底片H上,这部分光称为物光。另一束光经反射镜M2反射,再经扩束镜L2扩束直接照射到底片上,称为参考光。由于同一束激光分成的两束光具有高度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在照相底片上相遇后,形成干涉条纹。由于被摄物体发出的物光波是不规则的,这种复杂的物光光波是由无数的球面波叠加而成的,因此,在全息底片上记录的干涉图样是一些无规则的干涉条纹,这就是全息图。

图1 拍摄全息照片的光路示意图

全息照相采用了一种将相位关系转换成相应振幅关系的方法,把相位关系以干涉条纹明暗变化的形式记录在全息底片上。干涉条纹上各点的明暗主要取决于两相干光波在该点的相位关系(与两光波的振幅也有关)。干涉条纹的明暗对比度(即反差)决定于物光和参考光的振幅,即条纹的反差包含有物光光波的振幅信息。在全息照相中,无规则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是由参考光与物光波投射到照相底片时二者之间的夹角决定的,夹角大的地方条纹细密,夹角小的地方条纹稀疏。物光波的全部信息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在全息底片上,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就得到全息照片。

3.光的衍射——全息照相的再现

全息图上看不到如普通照片那样的拍摄物体的像,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浓淡、疏密、走向不同的干涉条纹。所以,一张全息图片相当于一块复杂的“衍射光栅”,而物像再现的过程就是光的衍射过程。一般采用拍摄时所用的激光作为照明光,并以特定方向或与原参考光相同的方向照射全息图片,就能在全息图片的衍射光波中得到0级衍射光波和±1级衍射光波(如图2所示)。

0级衍射光:具有再现光的相位特性,其方向与再现光

相同。

+1级衍射波:发散光,具有原始物光波的一切特性,可

以观察到与原物体完全相同的再现虚像。

-1级衍射波:会聚光,具有与原物光波共轭的相位,在

虚像的相反一侧观察到实像。

最简单的再现方法是按原参考光的方向照射全息图片。

如光路图26-2所示,把拍好的全息照片放回底片架上,

遮挡住光路中的物光(转动其反射镜M 1或其他办法),移走光路中的被拍物体,只让参考光照在全息图片上。这样在拍摄物体方向可看到物的虚像,在全息照片另一侧有一个与虚像共轭的对称实像。

4.全息记录的主要特征

(1)立体感强。全息照相记录的是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因此通过全息照片所看到的虚像是逼真的三维物体,立体感强,看上去好像实物就在眼前。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全息图的再现虚像,就像通过窗户看室外景物一样,可以看到物体的不同侧面,有视差效应和景深感。这一特点使全息照相在立体显示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具有可分割性。因为全息照片上每一点都有可能接收到物体各点来的散射光,即记录来自物体各点的物光波信息。反过来说,物体上每一点的散射光都可照射到全息底片的各个点,所以把全息照片分成许多小块,其中每一小块都可以再现整个物体,即使将底片打碎了,任意一碎片仍能再现出完整的物像。但面积越小,再现效果越差。这一特点使全息照相在信息存储方面开拓了应用领域。

图26-2 物像再现示意图

(3)全息照片的再现可放大和缩小。用不同波长的激光照射全息照片,由于与拍摄时所用激光的波长不同,再现的物像就会发生放大或缩小。

(4)同一张全息底片可重叠多个全息图。具有可多次曝光的特性,在一次全息照相曝光后,只要稍微改变感光胶片的方位(或物光波或参考光的方向),就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曝光,记录不同的被摄物而不发生重叠。并且再现时,只要适当转动底片即可获得互不干扰的物像。例如,对于不同的景物,采用不同角度的参考光束,则相应的各种景物的再现像就出现在不同的衍射方向上,每一再现的像可不受其他再现像的干扰而显示出来。如果参考光不变,而使物体变化前后的两个物光波分别与参考光干涉,并先后记录在同一张全息底片上,再现时就能通过全息图的观察,得到物体变化的信息,但重叠次数不宜多。这种两次曝光法是广泛应用的全息干涉计量的主要方法。

5.全息照相的拍摄条件

(1)对光源的要求。必须使用具有高度空间和时间相干性的光源,并要有足够的功率,使用要方便。常用的小型He-Ne激光器,其输出功率为1~2 mW,可用来拍摄较小的漫反射物体。(2)对系统稳定性的要求。如果在曝光过程中,干涉条纹的移动超过半个条纹宽度,干涉条纹就记录不清;如果小于半个条纹宽度,全息图像有时仍可形成,但质量会受到影响。所以,记录的干涉条纹越密(物光和参考光夹角越大)或曝光时间越长,对稳定性的要求就越高,为此,需要有一个刚性和隔振性能都良好的工作台,系统中所有光学元件和支架都要使用磁性座牢固地吸在台面钢板上,以保证各元件之间没有相对移动。曝光过程中不可高声谈话,不要走动,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对光路的要求。从分束镜开始,激光束被分成参考光和物光,最后在全息底片上相遇。实验中,参考光和物光之间的光程差、夹角、光强比都有一定的要求:①光程差要尽量小,一般不超过10 cm。②物光和参考光投射到全息底片上的夹角要适当(一般选取30°~50°)。夹角小一些,可以减低对系统的稳定性及底片分辨率的要求;③强度比要合适,一般选择参考光与物光在全息底片上的强度比在4:1~10:1之间。这时,全息图将有比较大的反差,再现的图像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4)对全息底片的要求。要获得优良的全息图,一定要有合适的记录介质。目前使用的I 型全息底片,分辨率可达3000条/mm左右,能满足一般的拍摄要求,但使用时,物光和参考光的夹角以小于30°~50°为宜。I型全息底片专门用于He-Ne激光(波长为632.8 nm),对绿光不敏感,可在暗绿灯下操作。

三、预习准备

(1)预备问题

1.全息照相有哪些特点?简要说明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根本区别。

2.为什么全息记录时要求参考光和物光之间的夹角比较小?为什么要求参考光和物光的光程差尽量小?

3.全息记录时理论上要求参考光与物光的光强比选择为4:1~10:1之间,实验中又总是让分束镜分出的较强光束进入物光光路,两者矛盾吗?

(2)实验仪器

He-Ne激光器(波长为632.8 nm),全息平台,光学元件,显影液,定影液,暗室冲洗设备。

光学元件含有:(1)分束镜P(如图26-1所示):它可以将入射光分成两束相干的透射光和反射光。用透过率表示分束性能,如透过率为95%,表示透射光与反射光分别占入射光强的95%与5%。(2)平面反射镜M1、M2:能根据需要改变光束方向。(3)扩束镜L1、L2:能扩大激光束的光斑。用放大倍数表示其扩束性能,如25×和60×等。相同情况下,放大倍

数越大,被扩束的光斑范围越大,光强越小。(4)光学元件调整架:用于固定光学元件,被固定的光学元件可以获得上下、左右及俯仰等方向的调节。整个调整架能够在平台上移动,借助磁吸力也可以被固定在平台钢板上。(5)全息底片H:用于记录干涉图样。常选用分辨率为3000条/mm的天津I型,可以在暗室里用玻璃刀将底片裁成约4 cm × 6 cm的大小。(6)接收屏:白屏。(7)载物台:放置物体的小平台。(8)被摄物体O:选用反光好的玻璃或陶瓷小工艺品。(9)定时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设计布置全息光路:调整全息记录平面上的物光与参考光的夹角、光强比,调整物光光程、参考光光程,满足全息光源相干长度的要求。

2.拍摄全息图(记录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的干涉条纹)。

3.将底片进行显影、定影、漂白等处理后漂洗凉干即成全息照片。

4.物像再现、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激光照射全息底片的乳胶面,尽可能使光照方向与原来的参考光束方向一致。从照片反面观察物像。物像的位置与原物位置是什么关系?

②改变观察角度,物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全息照相能观察到立体图像,而普通照相只能看到平面图像?

③移去激光器的扩束镜,使激光束只照射在照片的很小一部分上,观察物像。为什么仍能看到整个物像,而不是只看到像的一个局部?如果打碎全息片,用激光照射其中任意一块碎片,能否看到整个物像?这和普通照片有什么不同?

④把全息片的正反面翻转,使乳胶面向着观察者,用不扩束的激光束照射,再用毛玻璃在全息片后面(观察者一侧)移动,接收并观察实像。

5.对以上观察结果做出合理解释。

五、注意事项

1.眼睛不能直接对着激光观察。观察光斑时应将激光束照射在白屏上。

2.光学元件的光学表面应保持清洁,切勿用手、布片、纸片等擦拭。

3.拍摄前几分钟及整个曝光时间内,操作人员必须离开全息台并保持静止,确保全息照相在稳定状态下进行。

六、思考题

1.光路基本摆好后,移动哪一种元件既不影响光程差和夹角又能改变光强比?

2.用两个相同的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分别作为参考光和物光,能否制作出全息图?为什么?如果再现时换一种波长的光源,能否看到再现像?如果可以,将有何变化?

3.为什么全息照片的每一碎片都能再现整个物体的像?

4.为什么用He-Ne激光拍摄的全息照片可以在暗绿色灯下进行暗室处理?

七、参考文献

[1]吕乃光.傅里叶光学(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杨述武.普通物理实验(二、电磁学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附录A】全息照相的数学描述

1.全息记录的光强分布

激光照射物体后的物光波的表达式为

[]O O O exp j()u A t ?ω=+

(1) 式中,A O 为物光波的空间振幅,φO 为物光波的空间相位,ωt 为物光波传播时的瞬时相位。

参考光波的表达式为

[]R R R exp j()u A t ?ω=+

(2)

式中,A R 为参考波的空间振幅,φR 为参考波的空间相位。 当u O 与u R 在照相底片平面(x , y )上相遇时,由于激光的相干性而产生干涉,干涉条纹的强度I (x , y )为 [][]

22O R O R O R O R O R 22O R O R O R (,)exp j()exp j()cos()I x y A A A A A A A A A A ??????=++-+--=++- (3)

式中,第一项是物光波光强,第二项是参考光光强。如果让规则的参考光比物光波强许多,那么此两项在记录平面上将构成较为均匀的背景。第三项是干涉项,包含着物光波的振幅A O 和位相O ?的全部信息。其

中A O A R 因子与22O R

A A +的比值决定了(x , y )点附近干涉条纹的明暗对比度。cos(?O - ?R )因子则决定了(x , y )点附近干涉条纹的分布状况。因此底片上记录下来的光强分布包含着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全部信息。

2.全息再现

怎样才能从全息图上取出物光波信息呢?由于全息图上记录的是干涉条纹,可以视为一个复杂的衍射光栅,而透过光栅的衍射光波的振幅、相位与光栅图样有关。也就是说,透过全息图的衍射光携带着物光波的振幅与相位信息。由照相技术知道,如曝光和显影恰当,底片的光波透过率T (x , y )与曝光时的光强I (x , y )呈线性关系,即

0(,)(,)T x y T I x y β=+?

(4)

式中,T 0为照相底片的灰雾度,β为曝光曲线上线性区的斜率,I (x , y )为全息图上的光强分布。 将式(3)代入式(4),得透射光波为

[][]220O O R O R O R O R (,)()exp j()exp(j)()R T x y T A A A A A A βββ??β??=+?+?+?++?-- 式中,第一、二项不含物光波相位信息,沿再现光方向传播,为0级衍射光;第三项正比于物光波,好像从被拍摄物发出,是+1级衍射光,可再现与物体完全逼真的三维立体虚像;第四项包含着物光波的共轭光,是-1级衍射光,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一个畸变的与实物的凸凹相反的共轭实像。综上所述,应用光的衍射原理,可再现物光的全部信息,还原出物体的三维立体图像。

完整word版,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学院土环学院班级采矿1502 学号41501556 姓名殷苑文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方法及底片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激光器,成套全息照相光具原件及隔振光学平台,白屏,硅光电池及电压表,全息干板,被照物体,显影液和定影液等。 二、实验原理(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 全息记录 由光的波动理论知道,光波是电磁波。 一个实际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比较复杂,但是一般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因此,任何一定频率的光波都包含着振幅和位相两大信息。 全息照相的一种实验装置的光路如图1所示。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通过分光板分成两束,一束经透镜扩束后照射到被摄物体上,再经物体表面反射后照射到感光底片上,这部分光叫物光。另一束经反射镜改变光路,再由透镜扩大后直接投射到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称为参考光。由于激光是相干光,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底片上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因为从被摄物体上各点反射出来的物光,在振幅上和相位上都不相同,所以底片上各处的干涉条纹也不相同。强度不同使条纹明暗程度不同,相位不同使条纹的密度、形状不同。因此,被摄物体反射光中的全部信息都以不同明暗程度和不同疏密分布的干涉条纹形式记录下来,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这种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截然不同,一般在全息照片上只有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明暗程度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的干涉条纹。由于干涉条纹密度很高,所以要求记录介质有较高的分辨率,通常达1000 条线/毫米以上,故不能用普通照相底片拍摄全息图。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5121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高频滤波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

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

全息照相实验实验报告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张皓景 学号: 班级: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2班实验名称:全息照相实验 任课教师:裴世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实验技术。 3.了解全息照相再现物像的性质、观察方法。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装置示意图 5底片 图1 全息照相光路 四、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是一种二步成像的照相技术。第一步采用相干光照明,利用干涉原理,把物体

在感光材料(全息干版)处的光波波前纪录下来,称为全息图。第二步利用衍射原理,按一定条件用光照射全息图,原先被纪录的物体光波的波前,就会重新激活出来在全息图后继续传播,就像原物仍在原位发出的一样。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看到的“物”并不是实际物体,而是与原物完全相同的一个三维像。 1.全息照相的纪录——光的干涉 由光的波动理论知道,光波是电磁波。一列单色波可表示为: 2cos(t )r x A πω?λ=+- (1) 式中,A 为振幅,ω 为圆频率,λ 为波长,φ 为波源的初相位。 一个实际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比较复杂,但是一般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 12cos(t )n i i i i i r x A πω?λ==+- ∑ (2) 因此,任何一定频率的光波都包含着振幅(A )和位相(ωt+φ-2πr/λ)两大信息。 全息照相的一种实验装置的光路如图(1)所示。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通过分光板分成两束,一束经透镜扩束后照射到被摄物体上,再经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后照射到感光底片(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叫物光。另一束经反射镜改变光路,再由透镜扩大后直接投射到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称为参考光。由于激光是相干光,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底片上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因为从被摄物体上各点反射出来的物光,在振幅上和相位上都不相同,所以底片上各处的干涉条纹也不相同。强度不同使条纹明暗程度不同,相位不同使条纹的密度、形状不同。因此,被摄物体反射光中的全部信息都以不同明暗程度和不同疏密分布的干涉条纹形式记录下来,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这种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截然不同,一般在全息照片上只有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明暗程度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的干涉条纹。由于干涉条纹密度很高,所以要求记录介质有较高的分辨率,通常达1000 条线/毫米以上,故不能用普通照相底片拍摄全息图。 2.全息照相的再现——光的衍射 由于全息照相在感光板上纪录的不是被摄物的直接形象,而是复杂的干涉条纹,因此全息照片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衍射光栅,物象再现的过程实际是光的衍射现象。要看到被摄物体的像,必须用一束同参考光的波长和传播方向完全相同的光束照射全息照片,这束光叫再现光。这样在原先拍摄时放置物体的方向上就能看到与原物形象完全一样的立体虚像。如图2 所示把拍摄好的全息底片放回原光路中,用参考光波照射全息片时,经过底片衍射后有三部分光波射出。 0 级衍射光——它是入射再现光波的衰减。 +1 级衍射光——它是发散光,将形成一个虚像。如果此光波被观察者的眼睛接收,就等于接收了原被摄物发出的光波,因而能看到原物体的再现像。

全息照相实验的报告材料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程子豪 2010035012 少年班0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记录和再现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操作技术; 3.观察和分析全息图的成像特性。 二、实验原理: 2.1全息照相原理的文字表述: 普通照相底片上所记录的图像只反映了物体上各点发光(辐射光或反射光)的强弱变化,显示的只是物体的二维平面像,丧失了物体的三维特征。全息照相则不同,它是借助于相干的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相互干涉来记录物光振幅和相位的全部信息。这样的照相把物光束的振幅和相位两种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因而称为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早在1948年就由伽伯(D. Gabor)发现,但是由于受光源的限制(全息照相要求光源有很好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在激光出现以前,对全息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在60年代激光出现以后,全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全息技术在干涉计量、信息存储、光学滤波以及光学模拟计算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伽伯也因此而获得了197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照相在记录物光的相位和强度分布时,利用了光的干涉。从光的干涉原理可知: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发生干涉叠加时,其合强度不仅依赖于每一束光各自的强度,同时也依赖于这两束光波之间的相位差。在全息照相中就是引进了一束与物光相干的参考光,使这两束光在感光底片处发生干涉叠加,感光底片将与物光有关的振幅和位相分别以干涉条纹的反差和条纹的间隔形式记录下来,经过适当的处理,便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具体来说,全息照相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1、波前的全息记录 利用干涉的方法记录物体散射的光波在某一个波前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这就是波前的全息记录。通过干涉方法能够把物体光波在某波前的位相分布转换成光强分布,从而被照相底片记录下来,因为我们知道,两个干涉光波的振幅比和位相差决定着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所以在干涉条纹中就包含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典型的全息记录过程是这样的:从激光器发出的相干光波被分束镜分成两束,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照在被摄物体上,经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的光再射到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物光波;另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直接照射在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参考光波。由于这两束光是相干的,所以在感光底片上就形成并记录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干涉条纹的形状和疏密反映了物光的位相分布的情况,而条纹明暗的反差反映了物光的振幅,感光底片上将物光的信息都记录下来了,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便形成与光栅相似结构的全息图—全息照片。所以全息图不是别的,正是参考光波和物光波干涉图样的记录。显然,全息照片本身和原来物体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2、衍射再现 物光波前的再现利用了光波的衍射。用一束参考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记录全息图时用的参考光波完全相同)照射在全息图上,就好像在一块复杂光栅上发生衍射,在衍射光波中将包含有原来的物光波,因此当观察者迎着物光波方向观察时,便可看到物体的再现像。这是一个虚像,它具有原始物体的一切特征。此外还有一个实像,称为共轭像。应该指出,共轭波所形成的实像的三维结构与原物并不完全相似。

大学物理实验-静物全息照片的摄制与观察

实验报告 静物全息照片的摄制与观察 【实验目的】 1.学习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观察要领; 2.通过对静物全息照片的摄制与观察,了解全息照片的主要特点。 【实验原理】 1.全息照相与全息照相技术 照相是将物体上各点发出或反射的光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由光的波动理论知,光波是电磁波,一列单色波可表示为式中A为振幅,ω 为圆频率,λ为波长,? 为波源的初相位。一个实际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比较复杂, 但是一般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因 此任何一定频率的光波都包含着振幅A和相位两类信息。 光在传播过程中,借助于它们的频率、振幅和相位来区别物体的颜色(频率)、明暗(振幅平方)、形状和远近(相位)。 普通照相是通过成像系统(照相机镜头)使物体成像在感光材料上,材料上的感光强度只与物体表面光强分布有关,因为光强与振幅平方成正比,所以它只记录了光波的振幅信息,无法记录物体光波的相位差别。因此普通照相记录的只能是物体的一个二维平面像,缺乏立体感。 全息照相不仅记录了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波的振幅信息,而且把光波的相位信息也记录下来,所以全息照相技术所记录的并不是普通几何光学方法形成的物

体像,而是物光光波本身。它记录了光波的全部信息,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将所记录的全部信息完全再现出来,因而再现的物像是一个逼真的三维立体像。 全息照相包括二个过程,第一,把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称为记录(拍摄)过程。第二,照明已被记录下全部信息的感光材料,使其再现原始物体的光波,称为再现过程。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是以波的干涉为基础,所以除光波外,对其他的波动过程如声波、超声波等也都适用。 2.全息照相的基本过程——记录和再现 (1)全息照相记录过程的原理——光的干涉 怎样才能把物光的全部信息同时记录下来呢?由物理光学可知,利用干涉的方法,以干涉条纹的形式就可以记录物光的全部信息。 图一静物全息照片的摄制光路图

光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三十四全息照相 物理学院1300061311 二下 6 组 03 号 2015.4.15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学习全息照相的实验技术,拍摄合格的全息图; 3 ?了解摄影暗室技术. 二. 实验仪器 光学平台,He-Ne 激光器及电源,快门及定时曝光器,扩束透镜,反射镜和 分束器,光功率计,全息底片,被摄物体,显微镜,暗室技术使用的设备. 三.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中所记录和重现的是物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即全部信息,这是全 息照相名称的山来?但是,感光乳胶和一切光敬元件都是“相位盲S 不能直接记 录相位?必须借助于一束相干参考光,通过拍摄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条纹,间接 记录下物光的振幅和相位?直接观察拍好的全息图,看不到像?只有照明光按一定 方向照在全息图上,通过全息图的衍射,才能重现物光波前,使我们看到物的立 体像?故全息照相包括波前的全息记录和重现两部分内容。下面是透射式全息照 相原理。 1?全息记录 如果将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条纹用感光底片记录下来,那就记录了底片所在位 置物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 物光一点发出的球面波波前: 〃0(如刃=人(忑y )exp [诫)(兀y )] 参考光波前: 则底片上总复振幅: 光强分布: Ig) = UU 感光底片在曝光后经显影和定影等暗室技术处理,成为全息图?适当控制曝光 量及显影条件,可以使全息图的振幅透过率:与曝光量E (正比于光强1)成线性关 系,即 心,刃=山一例(九y ) ? 2兀 匕(兀 y) = A r exp[/ — ysina] Ug y) = U Q (x.y)+U r (x, y)

激光全息照相

激光全息照相 普通照相记录下来的是物体光波的强度,不能记录相位,因而丢失了物体纵深方向的信息,照片看起来没有立体感。1948年英国科学家盖伯(D. Gabor)在研究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时,采用了一种两步无透镜成像法,可以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他提出的方法,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物光波并利用光的衍射原理来再现物光波,这种方法可以同时记录下物体光波的振幅和相位,这是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为此他在197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来自希腊字“holo”,含义是“完全的信息”,即包含光波中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利用激光全息照相得到的全息图,图上的任何一块小区域都能重现整个物体的像。激光全息照相在流场显示、无损探伤、全息干涉计量和制作全息光学元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激光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初步掌握拍摄全息照片和观察物体再现像的方法; 3.了解全息照相技术的主要特点,并与普通照相进行比较; 4.了解显影、定影、漂白等暗室冲洗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主要区别 物体上各点发出(或反射)的光(简称物光波)是电磁波,借助它们的频率、振幅和相位信息的不同,人们可以区别物体的颜色、明暗、形状和远近。普通照相是运用几何光学中透镜成像的原理,把被拍摄物体成像在一张感光底片上,冲洗后就得到了一张记录物体表面光强分布的平面图像,像的亮暗和物体表面反射光的强弱完全对应,但是无法记录光振动的相位,所以普通照相没有立体感,它得到的只能是物体的一个平面像。所谓全息照相,是指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把被拍摄物体的全部信息——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都记录下来,并能够完全再现被摄物的全部信息,从而再现形象逼真的物体立体像。全息照相的过程分两步:记录和再现。全息照相的数学描述见本实验附录A。 2.光的干涉——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是一种干涉技术,为了能够清晰地记录干涉条纹,要求记录的光源必须是相干性能很好的激光光源。图1是拍摄全息照片的光路示意图。 由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通过分束镜分成两束相干的透射光和反射光:一束光经反射镜M1反射,再经扩束镜L1扩束后照射到被拍摄物体上,然后从物体投向全息底片H上,这部分光称为物光。另一束光经反射镜M2反射,再经扩束镜L2扩束直接照射到底片上,称为参考光。由于同一束激光分成的两束光具有高度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在照相底片上相遇后,形成干涉条纹。由于被摄物体发出的物光波是不规则的,这种复杂的物光光波是由无数的球面波叠加而成的,因此,在全息底片上记录的干涉图样是一些无规则的干涉条纹,这就是全息图。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完全版).docx

实验5.5 全息照相 实验分析: 在这次光学实验中,拍出来的全息照片图像模糊,而且曝光范围小,基本算失败,对此我觉得我们必然在某处有错误,或者是由于实验仪器造成,因此我展开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可能有: 1.在曝光过程中有振动或位移,由于全息图上所记录的是参考光 和物光的干涉条纹, 而这些条纹非常细, 在曝光过程中, 极 小的振动和位移都会引起干涉条纹的模糊不清, 甚至使干涉 条纹完全不能记录下来。 2.没有更好的调整好参考光和物光的光程差。参考光和物光的光 程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不能大于所用激光的相干长度, 否则两者不能相干, 无法在全息干板上获得干涉条纹。 3.没有更好的调整好参考光和物光的夹角。假设全息干板上干涉 条纹的间距为d, 光源波长为λ。根据干涉原理, d 与参考光 和物光之间的夹角θ关系为, 而干板分辨率 η 与d 的关系为。可以看出, θ愈大, 所记录的干涉条纹就越细, 对干板的分辨率要求越高,故夹角 θ不能太大。而夹角θ对全息图再现像时的观察窗(视角) 有 影响, 夹角大, 可在较大范围内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 反之, 观察窗则小, 因此夹角θ也不能太小。 4.光路中使用过多反光镜导致光强过小,从而影响干涉效果。

5.曝光时间没有控制得很好,曝光时间太长, 导致干板太黑, 光 线的透过率降低。 C C 6.在用清水清洗干版时水温没有严格控制在30-32,影响 实验结果。 7.在显影定影时,冲洗时间不够,导致成像范围过小,成像不清 晰。 实验结论: 实验中获得清晰的再现像的关键是要选用具有良好的相干性和稳定性的激光作为光源。光路的调整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光路,既要使物光和参考光能够发生干涉,还要保证干涉条纹间隔清晰,反差合适。所以要首先调整好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以保证干涉能够发生,然后再调整物光与参考光束之间的夹角及物光和参考光的光强比, 保证全息照片的清晰度和反差。另外,在曝光时系统要稳定。

3 第3节 光的偏振 第4节 激光与全息照相

第3节光的偏振 第4节激光与全息照相 1.了解振动中的偏振现象,知道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知道光是一种横波. 2.知道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区别,知道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重点+难点) 3.知道激光的产生原理和主要特点,了解激光的特性和应用.(重点) 4.知道激光在全息照相中的应用原理和特点. 一、光的偏振 1.偏振现象 (1)如果横波只沿某一个特定的方向振动,在物理学上就叫做波的偏振.只有横波才有这种特性.因为纵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所以纵波不存在偏振. (2)光波属于电磁波,是横波,具有偏振性.太阳、电灯、蜡烛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不显示偏振性. 2.偏振片:只让某一方向振动的光通过,而不让其他方向振动的光通过的一种光学元件. 3.光的分类 (1)自然光: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波可沿任何方向振动,光的振动在平面内是均匀分布的. (2)偏振光 ①自然光通过偏振片(起偏器)之后,只有振动方向与“狭缝”方向相同的光波才能完全通过.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就能获得偏振光. ②起偏器和检偏器:用于获得偏振光的偏振片叫起偏器,用于检查通过起偏器的光是不是偏振光的偏振片叫检偏器. ③偏振器的偏振化方向:偏振光能完全通过的方向. 4.偏振现象的应用 (1)立体电影. (2)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偏振片,并适当旋转偏振镜片,能够阻挡偏振光,消除或减弱光滑物体表面的反光或亮斑.

(3)利用偏振光通过受力的塑料或玻璃时,偏振化方向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检查应力的分布情况以及用于地震预报. 1.(1)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偏振,纵波不能发生偏振.() (2)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是横波.() (3)自然界不存在偏振光,自然光只有通过偏振片才能变为偏振光.() 提示:(1)√(2)√(3)× 二、激光与全息照相 1.激光及其特性 (1)激光是原子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发光的方向、频率、偏振方向均相同,两列相同的激光相遇可以发生干涉.激光是人工产生的光. (2)激光具有相干性好、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强等特点. (3)激光用途很广,在农业领域可以用来育种,在医疗领域可以用激光作为手术刀来切割组织,在军事领域可以制作各种激光武器,在工业领域可以利用激光进行切割金属等难熔物质. 2.激光与全息照相 (1)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干涉来实现的. (2)作为光源的激光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射到照相胶片上,另一部分射向一个平面镜,经反射后通过另一个凹透镜发散后射向被拍照的物体,该物体把光线反射到照相胶片上并与第一束光发生干涉,两束光干涉的结果就在照相胶片上记录下被拍摄物体的三维图像信息,这就是全息照相. 2.(1)激光用于光纤通信是利用了它亮度高的特点.() (2)激光可用做“光刀”来切开皮肤,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好.() (3)全息照相技术只能记录光波的强弱信息.() 提示:(1)×(2)×(3)×

【实验报告】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高频滤波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感光底板 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发出物光波。波场上没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我们用O表示物光波没一点的复振幅与相位。用同一激光管员经分光板分出的另一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地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波,它的振幅和相位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复振幅和位相用R表示,草考光通常为平面或球面波。这样在记录信息的底板上的总光场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叠加。叠加后的复振幅为O+R,如图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为 I(OR)(O*R*)OO*RR*OR*O*RIOIROR*O*R (式1) 式子中,O*与R*分别是O和R的共轭量;I。,IR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底版时的放光强度。 2.物相再现 3.底板经过曝光冲洗后,形成各处透光率不同的全息照片,它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光栅。一般来说,光透过这样的全息照片时,振幅以及位相都要发生变化。如果令 t=透过光的复振幅/入射光的复振幅(式2) 则复振幅透过率t一般为复数。但对于平面吸收型全息照片t为实数。如果曝光及冲洗合适,可使得 tt0KI (式3)

光学实验报告 (一步彩虹全息)

光学设计性实验报告(一步彩虹全息) 姓名: 学号: 学院:物理学院

一步彩虹全息 摘要彩虹全息是用激光记录全息图, 是用白光再现单色或彩色像的一种全息技术。彩虹全息术的关键之处是在成像光路( 即记录光路) 中加入一狭缝, 这样在干板上也会留下狭缝的像。本文研究了一步彩虹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景象的基本原理、一步彩虹全息图与普通全息图的区别和联系、一步彩虹全息的实验光路图,探讨了拍摄一步彩虹全息图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指出了一步彩虹全息图的制作要点, 得出了影响拍摄效果的佳狭缝宽度、最佳狭缝位置及曝光时间对彩虹全息图再现像的影响。 关键词:一步彩虹全息;狭缝;再现 1 光学实验必须要严密,尽可能地减少实验所产生的误差; 2 实验仪器 防震全息台激光器分束镜成像透镜狭缝干板架光学元件架若干干板备件盒洗像设备一套线绳辅助棒扩束镜2个反射镜2个 3 实验原理 3.1 像面全息图 像面全息图的拍摄是用成像系统使物体成像在全息底板上,在引入一束与之相干的参考光束,即成像面全息图,它可用白光再现。再现象点的位置随波长而变化,其变化量取决于物体到全息平面的距离。 像面全息图的像(或物)位于全息图平面上,再现像也位于全息图上,只是看起来颜色有变化。因此在白光照射下,会因观察角度不同呈现的颜色亦不同。 3.2 彩虹全息的本质 彩虹全息的本质是要在观察者与物体的再现象之间形成一狭缝像,使观察者通过狭缝像来看物体的像,以实现白光再现单色像。若观察者的眼睛在狭缝像附近沿垂直于狭缝的方向移动,将看到颜色按波长顺序变化的再现像。若观察者的眼睛位于狭缝像后方适当位置, 由于狭缝对视场的限制, 通过某一波长所对应的狭缝只能看到再现像的某一条带, 其色彩与该波长对应, 并且狭缝像在空间是连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班级:XXX :XXX 学号:XXX 时间:XXX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曝光定时器及快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发出物光波。波场上没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我们用O 表示物光波没一点的复振幅与相位。用同一激光管员经分光板分出的另一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地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波,它的振幅和相位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复振幅和位相用R 表示,草考光通常为平面或球面波。这样在记录信息的底板上的总光场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叠加。叠加后的复振幅为O+R ,如图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为 ********()()O R I O R O R OO RR OR O R I I OR O R =++=+++=+++ (式1) 式子中,O*与R*分别是O 和R 的共轭量;I 。,IR 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底版时 感光底板

激光全息照相

实验32 激光全息照相 【实验目的】 1、学习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全息照相的主要特点。 3、学习观察全息照片的方法。 【实验装置】 全息照相的整套装置(PHYWE),如图1所示: 【全息照相的特点】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在原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本质上的差别。普通照相是以几何光学的折射定律为基础,利用透镜把物体成像在平面上,记录各点的光强或振幅分布,物象之间各点一一对应,但却是二维平面像上的点与三维物体各点之间的对应,因此并不完全逼真,即使一般所谓的“立体照相”也多是利用双目视差的错觉,而不是物体的真正三维图象。而全息照相是以光的干涉、衍射等物理光学的规律为基础,借助于参考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的全部信息, 在记录介质(如感光干版)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的细密干涉条纹,称之为全息图。(在感光版上看见的同心环,斑纹之类不是原来物体的真正信号,而是由给出参考光的发射镜上的灰尘微粒及其它散射物引起的。)条纹的明暗程度和图样反映了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分布,好象是一个复杂的衍射光栅,只有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物光波。 与普通照片相比,全息照片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全息照片在适当的照明下重建物光波与原来的物光波具有相同的深度和视差。改变观察的位置,就可以看到景物被遮拦的物体,观察近距离的物体,眼睛必须重新调焦。 2)把全息照片分成小块,其中每一小块都可以再现整个图象。因为照片上每一点都受到参考光和被摄物体所有部分的光的作用,所以这些点就用编码的形式包含了整个图象的信息。但是当小块逐渐减小时,分辨率逐渐变差。这是因为分辨率是成像系统孔径的函数。 3)全息照片可以用接触法复制,但无正负片之分,不论是原来的还是复制的都再现被摄物体的正像。而且无论照明乳剂的反差特性如何,再现影象的反差同原物体的反差都非常接近。 4)全息照片绕垂直轴线转,引起一个倒转的像,让全息照片绕一水平轴线旋转,也产

光学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光学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II 光学全息照相 光学全息照相是利用光波的干涉现象,以干涉条纹的形式,把被摄物表面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记录下来,它是记录光波全部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物理思想早在1948年伽柏(D.Gabor)即就已提出来了,但直到1960年,随着激光器的出现,获得了单色性和相干性极好的光源时,才使光学全息照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地发展。光学全息照相在精密计量、无损检测、遥感测控、信息存储和处理、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另外还相应出现了微波全息,X光全息和超声全息等新技术,全息技术已发展成为科学技术上的一个新领域。 本实验通过对三维物体进行全息照相并再现其立体图像,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学习拍摄方法和操作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和开拓应用这一技术奠定基础。 实验目的

了解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 学习静态光学全息照相的实验技术; 观察和分析全息全图的成像特性。 仪器用具 全息台、He —Ne 激光器及电源、分束镜、全反射镜、扩束透镜、曝光定时器、全息感光底版等。 基本原理 全息照片的拍摄 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同时记录在感光板上的过程.相干光波可以是平面波也可以是球面波,现以平面波为例说明全息照片拍摄的原理。如图1所示,一列波函数为t i ae y πυ21=、振幅为a 、频率为υ、波长为λ 的平面单色光波作为参考光垂直入射到感光板上。另一列同频率、波函数为t i r T t i Be be y πυλπ222==??? ??-的相 干平面单色光波从物体出发,称为物光,以入射角θ同时入射到感光板上,物光与参考光产生干涉,在感光板上形成的光强分布为 ax ab b a I cos 222++= (1)

全息照相原理及应用

1引言 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三维的、彩色的,这是因为每个物体发射的光被人眼接受时,光的强弱、射向和距离、颜色都不同。从波动光学的观点看,是由于各物体发射的特定的光波不同,光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光波的振幅、相位、和波长。如果能看到景物光波的完全特征,就能看到景物逼真的三维像,这就是全息术。全息术诞生到现在60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近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1948年,丹尼斯·盖伯提出一种记录光波振幅和相位的方法,随后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想法,即全息术,并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全息图。全息术在刚开始的十多年中进展缓慢,直到激光的出现使得全息术获得巨大进展。总结全息照相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水银灯记录同轴全息图,这时是全息照相的萌芽时期,主要原因是没有好的相干光源,再现像和共轭像不能分离;第二阶段是用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的全息照相,能够把原始像和共轭像分离;第三阶段是激光记录、白光再现的全息照相,主要有反射全息、象全息、彩虹全息及合全息;第四阶段是当前所致力的方向,就是白光记录全息图。[1]

2 全息照相的原理 全息照相是一种二步成像的照相技术,它利用物光和参考光在感光胶片上进行干涉叠加形成全息照片,在运用衍射原理使之再现,因此全息照相的过程包括全息记录和全息再现两个过程。 2.1 全息记录 2-1图 全息记录 如图1所示,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通过分束镜分成两束,一束光经扩束镜扩束后直接投摄到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参考光,另一束光经反射镜反射及扩束镜扩束后射到被摄物体上,在经过物体反射到感光板上,这束光称为物光。两束光将在感光板上产生干涉,形成干涉条纹。设 物光波:()()()1,00,=A ,i x y U x y x y e ?-?% 参考光波:()()()2,,=A ,i x y R R U x y x y e ?-?% 式中012,,,R A A ??分别为物光波参考光波的振幅和初相位。当两束光波发生干涉,其合成光波为: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高频滤波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感光底板 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发出物光波。波场上没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我们用O表示物光波没一点的复振幅与相位。用同一激光管员经分光板分出的另一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地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波,它的振幅和相位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复振幅和位相用R表示,草考光通常为平面或球面波。这样在记录信息的底板上的总光场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叠加。叠加后的复振幅为O+R,如图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为 I(O R)(O*R*)OO*RR*OR*O*R IO IR OR*O*R (式1) 式子中,O*与R*分别是O和R的共轭量;I。,IR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底版时的放光强度。 2.物相再现 3.底板经过曝光冲洗后,形成各处透光率不同的全息照片,它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光栅。一般来说,光透过这样的全息照片时,振幅以及位相都要发生变化。如果令 t=透过光的复振幅/入射光的复振幅(式2) 则复振幅透过率t一般为复数。但对于平面吸收型全息照片t为实数。如果曝光及冲洗合适,可使得 t t0KI (式3) 物象再现是用光照射已经摄制好的全息照片并观察透过光。这个过程称为波

激光全息照相(大物实验总结)讲解

激光全息照相 摘要:全息的意义在于记录光波的全部信息。自从20世纪60年代激光出现以来,全息照相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述了全息照相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技巧,并给出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激光全息照相,原理,技巧,应用 引言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全部信息包含:振幅(反映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的强弱,决定像的强度,位相(反映物体上各点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决定像的形状和频率(反映光的颜色。普通照相只记录了振幅,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而全息照相在记录振幅信息的同时还记录了位相信息,即记录了光波的全部信息。因而这种照相称为全息照相。全息照相得到的是三维空间的立体像,它所依据的基本原理通常概括为“干涉记录,衍射再现”。全息摄影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已应用于精密测量、无损探伤、指纹识别、高速摄影、全息显微术、信息处理和信息储存等许多领域。 1.全息照相术的起源 早在1948年.全息照相的奥秘由Denis Gabor所发现.它通过光的衍射使图象由平面变为立体.因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82年.美国加里福尼亚物理学家Steve Mc Grew 开发了从玻璃版转移到镍薄片上的操作方法。使得全息图能够以高速而低成本地压印在塑料薄膜上成为可能.八十年代中,Steve Mc Grew遇到了英国John Brown.他们合伙在英国建立了欧洲光压印公司(Light Impressions Europe。该公司在发展浮雕式全息照相工业起到了先锋作用.例如礼品业、时装业都采用了该公司的全息图标贴,作为市场促销的工具.1987年.该公司的乙烯基压敏胶全息图获得了促进应用全息图的Fasson奖. 2.实验原理及技巧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程子豪2010035012 少年班0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记录和再现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操作技术; 3.观察和分析全息图的成像特性。 二、实验原理: 2.1全息照相原理的文字表述: 普通照相底片上所记录的图像只反映了物体上各点发光(辐射光或反射光)的强弱变化,显示的只是物体的二维平面像,丧失了物体的三维特征。全息照相则不同,它是借助于相干的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相互干涉来记录物光振幅和相位的全部信息。这样的照相把物光束的振幅和相位两种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因而称为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早在1948年就由伽伯(D. Gabor)发现,但是由于受光源的限制(全息照相要求光源有很好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在激光出现以前,对全息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在60年代激光出现以后,全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全息技术在干涉计量、信息存储、光学滤波以及光学模拟计算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伽伯也因此而获得了197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照相在记录物光的相位和强度分布时,利用了光的干涉。从光的干涉原理可知: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发生干涉叠加时,其合强度不仅依赖于每一束光各自的强度,同时也依赖于这两束光波之间的相位差。在全息照相中就是引进了一束与物光相干的参考光,使这两束光在感光底片处发生干涉叠加,感光底片将与物光有关的振幅和位相分别以干涉条纹的反差和条纹的间隔形式记录下来,经过适当的处理,便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具体来说,全息照相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1、波前的全息记录 利用干涉的方法记录物体散射的光波在某一个波前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这就是波前的全息记录。通过干涉方法能够把物体光波在某波前的位相分布转换成光强分布,从而被照相底片记录下来,因为我们知道,两个干涉光波的振幅比和位相差决定着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所以在干涉条纹中就包含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典型的全息记录过程是这样的:从激光器发出的相干光波被分束镜分成两束,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照在被摄物体上,经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的光再射到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物光波;另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直接照射在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参考光波。由于这两束光是相干的,所以在感光底片上就形成并记录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干涉条纹的形状和疏密反映了物光的位相分布的情况,而条纹明暗的反差反映了物光的振幅,感光底片上将物光的信息都记录下来了,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便形成与光栅相似结构的全息图—全息照片。所以全息图不是别的,正是参考光波和物光波干涉图样的记录。显然,全息照片本身和原来物体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2、衍射再现 物光波前的再现利用了光波的衍射。用一束参考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记录全息图时用的参考光波完全相同)照射在全息图上,就好像在一块复杂光栅上发生衍射,在衍射光波中将包含有原来的物光波,因此当观察者迎着物光波方向观察时,便可看到物体的再现像。这是一个虚像,它具有原始物体的一切特征。此外还有一个实像,称为共轭像。应该指出,共轭波所形成的实像的三维结构与原物并不完全相似。

激光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有详细答案)

实验一测定空气折射率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迈克尔逊干涉光路的调节方法; 2、学会调出非定域干涉条纹,并测量常温下空气的折射率。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室建立在迈克尔逊干涉光路的基础上来做的。激光束经短焦距凸透镜会聚后可得到点光源S,它发出球面波照射干涉仪,经G1分束,及M1、M2反射后射向屏H的光可以看成由虚光源S1、S2发出的。其中S1为点光源S经G1及M1反射后成的像,S2为点光源S经M2及G1反射后成的像。这两个虚光源S1、S2发出的球面波,在它们能相遇的空间里处处相干,即各处都能产生干涉条纹。我们称这种干涉为非定域干涉。随着S1、S2与屏H的相对位置不同,干涉条纹的形状也不同。当屏H与S1、S2连线垂直时(此时M1、M2大体平行),得到园条纹,圆心在S1、S2连线与屏H的交点O处。当屏H与S1、S2连线垂直平分线垂直时(此时M1、M2于H的距离大体相等),将得到直线条纹。 图1 实验装置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测空气的折射率 调出非定域条纹干涉后,改变气室AR的气压变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从而使气体折射率改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引起干涉条纹“吞”或“吐”N条。则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于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其中D为气室烦人厚度。 理论上,温度一定,气压不太大时,气体折射率的变化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气压变化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正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常数) 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将式(1)代入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实验步骤 1)将各器件夹好,靠拢,调等高。 2)调激光光束平行于台面,按图所示,组成迈克耳孙干涉光路(暂不用扩束器)。 3)调节反射镜M1和M2的倾角,直到屏上两组最强的光点重合。 4)加入扩束器,经过微调,使屏上出现一系列干涉圆环。 5)紧握橡胶球反复向气室充气,至血压表满量程(40kPa)为止,记为△p。 6)缓慢松开气阀放气,同时默数干涉环变化数N,至表针回零。 7)计算实验环境的空气折射率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的方法和冲洗底片的方法 3.观察物像再现 实验仪器: 1.氦氖激光灯,成套全息照相工具元件及防振装置 2.曝光定时器,光点检流计,硅光电池,全息底片 3.被照物体,显影液,定影液等 二、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相关原理图: (1)实验光路图 物象再现原理

干涉方法制作光栅方法: 三、实验步骤 1.预热激光源,调整光源 各元件大致摆放到各自的相应位臵上, 调整各元件, 使各光束都与台面平行且与各元件中心重合, 开始时不要加扩束镜,测量物光与参考光的光程, 从分束镜开始, 沿着光束的前进方向量至全息干板为止, 按等光程按排光路为好, 光程差不得大于1 cm。 2.检验光照强度,确定曝光时间 3.感光片曝光 将激光器出射的激光遮挡住,装夹好全息干板,使乳胶面向着被拍摄的物体,静置几分钟使防震台不震动后取消遮挡,激光曝光10-20s。特别要注意再曝光过程中绝对不要触及防震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