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贾樟柯的纪实美学的电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贾樟柯的纪实美学的电影贾樟柯曾经说过:“我是比较偏爱纪实美学,这不是说我们这个时代只能用纪实的方法才能表现,也不是说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只能用纪实才能表达。我一直觉得纪实是最贴近电影本体的方法,透过纪实的方法能够看到真正的电影之美。所谓电影之美,就是电影本体透露出来的美感,就好像绘画要研究材料一样,电影这种材料最有特点的就

是纪实性,巴赞、克拉考尔几十年前就这样说过,但是具体到每一位导演需要一个选择的过程,而我选择了纪实。”

一、方言纪实的孕育

贾樟柯坚持从“日常生活中孕育的美”来思考个体的生命体验,所以他不断地探访世俗的环境,以饱含真诚的目光观察生活,努力从

日常细节中寻找题材,他在这些地域的差异里借取了语言的原始形态,即方言。他将这种天然的语言融入纪实美学里,开拓了话语空间的新探索,方言的“人情味”也为他的纪实创作倾注了更多的情感。方言是由“乡土”凝聚而成的产物,是地域的显性因素,也是地方特有的文化符号。山西这片土地承载了贾樟柯的整个青年时代,受方言的耳濡目染,他在方言的亲近性里找到了生活的归属感,启发了他的方言意

识的觉醒,开拓了纪实美学的新领域。他真诚地信任方言,力图用方言在电影中营造出一种洋溢着地域气息、情绪以及习俗的氛围,听似嘈杂的方言却透露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加之粗糙的影像,成了他对电影

中生活原貌最真实的再现。

他的作品以山西方言为主辐射式地混合了其他地方的方言,例如:

《小武》中主要是山西方言与河南方言的交映、《三峡好人》是山西方言与四川方言的并行。《三峡好人》中的小马哥、旅店老板、相关部门的官员,言语里都夹杂着浓重的方言,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细节使得电影更加贴近生活的原貌,让观众产生关联感。这一纪录片拍摄视角,让观众看到的不是“虚构的三峡生活”,而是直接记录的三峡的真实生活。

贾樟柯对方言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中国电影过于在乎

画面视觉的观感,而忽略了话语空间的建构。贾樟柯在自己的电影里弥补了这一缺憾,方言的地域化、本土化在电影话语空间的建构中被充分显现,与他镜头下粗糙的生活影像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让电影真正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碎片化的讲述绘制成最富有象征性的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那些岁月中的社会生活都随着时代转型的浪潮而变化,方言的贴切运用也让他们的讲述流露出更多的真情实感。

二、长镜头的纪实

影片开始于一个缓慢移动的长镜头,三分钟的镜头里,船外是川流不息的长江,船内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镜头扫过人们,他们在嘈杂的环境里自如地打牌、抽烟、扎行李,最终定格到表情凝重的韩三明身上。韩三明是影片主要人物,同时也是淹没在众多移民中的一员,观众在悠长的镜头里随着韩三明的脚步走入船舱,感受三峡人民离乡的情绪。当韩三明缓慢地走入施工工地,观众便看到阳光下赤裸着上身的工人挥汗如雨地进行施工;当韩三明走进县城搭车,观众便感知到奉节人们较为贫穷的基本生存现状。大量的长镜头的运用,以一种

冷静旁观的方式,将奉节拆迁的状况、韩三明与沈红寻亲的情绪,呈现在观众眼前。这种纪实手法,将最原始的情感毫无保留地传达给观众,就如审美的穿透律中所述:“个体因对象的形式结构而被打动,

从而使个体产生一种像是被击中了的感觉”。

三、怀有悲情关怀的他

贾樟柯导演是一位敏锐而寂寥的电影作者。他的作者风格源自于“悲悯情怀”的深层范式。从悲悯情怀的出场路径上分析,源于底层出身的苦涩,塑造贾樟柯的悲悯基因;北京电影学院的艺术经历,孕育贾樟柯的悲悯理念;社会变迁的文化语境,涵泳贾樟柯的悲悯思绪。从悲悯情怀的意蕴思绪中解读,在于贾樟柯关注底层存在者的身与心,抚慰底层的生命感触。从悲悯情怀的美学呈示中剖析,长镜头中蕴含着悲悯理念,日常音符隐匿着底层之音,空间演变饱含着人文忧思。“悲悯情怀”成为贾樟柯作者电影的内在意义,是一以贯之且独具风,韵的作者风格。贾樟柯电影对底层生命的悲悯关怀,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一抹晚霞,是艺术美学中的“悲悯”潜流,不同于大众视野下喜剧片式的平民英雄塑造,更不同于消费主义中浪漫化的形式,他的叙事立场是“反英雄”和“反浪漫”的。他的电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去挖掘“农民工”的流浪与漂泊,去观察“边缘者”的迷茫与孤独。

故事其中有一段是沈红到三峡的文物开发现场找郭斌好友。三峡要消失了, 人们急于开发埋在三峡的文物。这看似积极, 却难逃临时抱佛脚的说法。就算这样尽力开发, 三峡也难逃淹没, 也难逃面目全

非, 正如失效的传统在现代社会显得多么苍白和无力。而传统的失效也从另一个方面进行了展现。烟、酒、茶、糖, 贾樟柯导演把它们作为了电影的框架来进行叙事。然而, 烟、酒、茶、糖的作用绝对远不只这样。“社会空间, 烟酒茶糖失效告诉我们中国社会原来的社会机

制已经失效。还没形成新的机制和结构, 我们面对的是社会链接的匮乏。”是的。烟、酒、茶、糖原本是中国人情社会的象征, 是社会润

滑剂, 可是在这里, 烟、酒、茶、糖又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润滑剂的作用。烟、酒、茶、糖的出场都显现的十分尴尬。从小孩子抽烟、韩三明给麻老大送酒、沈红看到巫山云雾以及小马哥给大伙儿大白兔奶糖, 一切都显得无力。就像那个变戏法诈骗的人说的一样“人在江湖飘, 还得靠美钞”, 一切显得那么悲哀而无可奈何, 这个社会似乎在前进中已经忘记了过去的一切。当韩三明接受了找不到麻幺妹的现实之后,他拿着10元的纸币对着夔门与峡江静默地凝视,在漫长的沉默中,

观众能直接感受到他的孤独与陌生感。这种孤独与陌生,透过影像是能让人感同身受的。贾樟柯在影片中抓住了人物与观众之间的关联性,把握住了人们之间共有的孤独感,此刻,观众仿佛走到了韩三明身边,感知到了人物淡淡的悲伤情绪。

其次, 底层人民艰辛求生。对韩三明来说, 烟来解去愁苦, 酒来麻痹自己, 糖则是生活最后甜蜜感的来源。还有其他重要元素:骗钱

的魔术表演, 危楼中揽客的妓女、被埋在砖头下的小马哥, 破产卖掉的工厂, 因为工程实施发掘的古墓, 还有东莞这个敏感话题。在改革面前, 人民是渺小的, 被遗忘的, 而阳光下不断滋生着痛苦和肮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