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第一定律--题加答案

热力学第一定律--题加答案
热力学第一定律--题加答案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 始态为25 °C,200 kPa的5 mol某理想气体,经途径a,b两不同途径到达相同的末态。途经a先经绝热膨胀到-28.47 °C,100 kPa,步骤的功;再恒容加热到压力

200 kPa的末态,步骤的热。途径b为恒压加热过程。求途径b的及。(天大题)

解:先确定系统的始、末态

对于途径b,其功为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2. 2 mol某理想气体,。由始态100 kPa,50 dm3,先恒容加热使压力增大到200 dm3,再恒压冷却使体积缩小至25 dm3。求整个过程的。(天大题)解:过程图示如下

由于,则,对有理想气体和只是温度的函数

该途径只涉及恒容和恒压过程,因此计算功是方便的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单原子理想气体A与双原子理想气体B的混合物共5 mol,摩尔分数,始态温度,压力。今该混合气体绝热反抗恒外压膨胀到平

衡态。求末态温度及过程的。(天大题)

解:过程图示如下

分析:因为是绝热过程,过程热力学能的变化等于系统与环境间以功的形势所交换的能量。因此,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

由于对理想气体U和H均只是温度的函数,所以

4. 1.00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由、300K按下列两种不同的途径压缩到、

300K,试计算并比较两途径的Q、W、ΔU及ΔH。

(1)等压冷却,然后经过等容加热;

(2)等容加热,然后经过等压冷却。

解:C p,m=, C V,m=

(1)

、300K 、、300K

dm3dm3

Q=Q1+Q2=××+ ××

=-3745+2247=-1499(J)

W=W1+W2=×103×ΔU=Q+W=0

ΔH=ΔU+Δ(pV)=0+×(2)

、300K 、、300K

dm3

Q=Q1+Q2=××+ ××

=5632-9387=-3755(J)

W=W1+W2=×103×=3755(J)

ΔU=Q+W=0

ΔH=ΔU+Δ(pV)=0+×计算结果表明,Q、W与途径有关,而ΔU、ΔH与途径无关。

5. 在一带活塞的绝热容器中有一固定的绝热隔板。隔板靠活塞一侧为2 mol,0 °C的单原子理想气体A,压力与恒定的环境压力相等;隔板的另一侧为6 mol,100 °C的双原子理想气体B,其体积恒定。今将绝热隔板的绝热层去掉使之变成导热板,求系统达平衡时的T及过

程的。

解:过程图示如下

显然,在过程中A为恒压,而B为恒容,因此

同上题,先求功

同样,由于汽缸绝热,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想气体从300K,100kPa下等压加热到600K,求此过程的Q、W、U、H。已知此理想气体C p,m= J·K-1·mol-1。

W=-p(V2-V1) = nR(T1-T2)

=1××(300-600)

=

U= nC V,m (T2-T1)

=1×

= 6506J

H= nC p,m (T2-T1)

=1××(600-300)

= 9000J

Q p=H=9000J

7. 5 mol双原子气体从始态300 K,200 kPa,先恒温可逆膨胀到压力为50 kPa,在绝热可逆压缩到末态压力200 kPa。求末态温度T及整个过程的及。

解:过程图示如下

要确定,只需对第二步应用绝热状态方程

,对双原子气体

因此

由于理想气体的U和H只是温度的函数,

整个过程由于第二步为绝热,计算热是方便的。而第一步为恒温可逆

8. 一水平放置的绝热恒容的圆筒中装有无摩擦的绝热理想活塞,活塞左、右两侧分别为50 dm3的单原子理想气体A和50 dm3的双原子理想气体B。两气体均为0 °C,100 kPa。A气体内部有一体积和热容均可忽略的电热丝。现在经过通电缓慢加热左侧气体A,使推动活塞压缩右侧气体B到最终压力增至200 kPa。求:

(1)气体B的末态温度。

(2)气体B得到的功。

(3)气体A的末态温度。

(4)气体A从电热丝得到的热。

解:过程图示如下

由于加热缓慢,B可看作经历了一个绝热可逆过程,因此

功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

气体A的末态温度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直接求解,

将A与B的看作整体,W = 0,因此

9. 在带活塞的绝热容器中有mol的某固态物质A及5 mol某单原子理想气体B,物质A的

。始态温度,压力。今以气体B

为系统,求经可逆膨胀到时,系统的及过程的。

解:过程图示如下

将A和B共同看作系统,则该过程为绝热可逆过程。作以下假设(1)固体B的体积不随温度变化;(2)对固体B,则

从而

对于气体B

10. 已知水(H2O, l)在100 °C的饱和蒸气压,在此温度、压力下水的摩尔蒸发焓。求在在100 °C,kPa下使1 kg水蒸气全部凝结成液体水时的。设水蒸气适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解:该过程为可逆相变

11. 100 kPa下,冰(H2O, s)的熔点为0 °C。在此条件下冰的摩尔融化热

。已知在-10 °C ~ 0 °C范围内过冷水(H2O, l)和冰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和

。求在常压及-10 °C下过冷水结冰的摩尔凝固焓。解:过程图示如下

平衡相变点,因此

12. 应用附录中有关物质在25 °C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在25 °C时的

及。

(1)

(2)

(3)

NH3(g)NO(g)H2O(g)H2O(l)

NO2(g)HNO3(l)Fe2O3(s)CO(g)

(1)

(2)

(3)

13. 应用附录中有关物质的热化学数据,计算25 °C时反应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要求:

(1)应用25 °C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数据;

()13f 07.379,-Θ

?-=?mol KJ l HCOOCH H m

(2) 应用25 °C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数据。 解: 查表知

Compound

0 因 此,由标准摩尔生成焓

()()()()1

m

m 41.47366.238207.379830.2852-Θ

Θ?-=-?--+-?=?=?∑mol KJ B H n H f B

B 由标 准摩尔燃烧焓

()(){}1

m

c m 52.47351.72625.979--Θ

Θ?-=-?---=?=?∑mol KJ B H n H B

B 14. 已知25 °

C 甲酸甲脂(HCOOCH 3, l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甲

酸(HCOOH, l )、甲醇(CH 3OH, l )、水(H 2O, l )及二氧化碳(CO 2, g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应用这些数据求25 °C 时下列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

解:显然要求出甲酸甲脂(HCOOCH 3, l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5. 对于化学反应

应用附录中4种物质在25 °C 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数据及摩尔定压热容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式: (1) 将

表示成温度的函数关系式

(2) 求该反应在1000 °C 时的。

解:

与温度的关系用Kirchhoff 公式表示

()()?ΘΘΘ?+?=?T T m p m m dT C T H T H 0

,r 0r r ()

()()()1

326123111

3261231

1m p,m p,r 108605.17102619.69867.6310022.299.17172.13265.031049.14496.756831.7347.4316.2915.14537.2688.263--------------Θ

Θ???+???-??=???++-?-+???--+?+??--+?==?∑mol K J T mol K TJ mol K J mol K J T mol K TJ mol K J B C n C B

B

()()1

m 0m

r 103.20681.74818.241525.110-Θ

Θ?=++-=?=?∑mol KJ B H n T H f B

B 因 此,

1000 K时,

物化,第1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补充练习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 填空题 1. 在一绝热容器中盛有水,将一电阻丝浸入其中,接上电源一段时间(见下左图)当选择 不同系统时,讨论Q 和W 的值大于零、小于零还是等于零。 系统 电源 电阻丝 水 电源+电阻丝 水+ 电阻丝 水+电阻丝+电源 Q W U 参考答案 2. 298K 时,反应CH 3CHO(g) = CH 4(g) + CO(g)的反应热 r H m 0 = mol -1,若反应恒压的热容r C p,m = Jmol -1K -1,则在温度为 时,反应热将为零。(设:r C p,m 与温度无关)。 3. 对理想气体的纯PVT 变化,公式dU=nC V,m dT 适用于 过程;而真实气体 的纯PVT 变化,公式dU=nC V,m dT 适用于 过程。 4. 物理量Q 、W 、U 、H 、V 、T 、p 属于状态函数的有 ;属于途 径函数的有 。状态函数中属于强度性质 的 ;属于容量性质的有 。 5. 已知反应 C(S)+O 2CO 2 r H m 0<0 若该反应在恒容、绝热条件下进行,则ΔU 于 零、ΔT 于零、ΔH 于零;若该反应在恒容、恒温条件下进行,则ΔU 于零、 ΔT 于零、ΔH 于零。(O 2、CO 2可按理想气体处理) 6. 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过程,下列变量ΔT 、ΔV 、ΔP 、W 、Q 、ΔU 、ΔH 中等于零的 有: 。 7. 1mol 理想气体从相同的始态(p 1、T 1、V 1),分别经过绝热可逆膨胀至终态(p 2、T 2、V 2)和经绝 热不可逆膨胀至终态('2'22V T p 、、)则’‘,2222 V V T T (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 8. 某化学在恒压、绝热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进行,系统温度由T 1升高至T 2,则此过程ΔH 零,如果这一反应在恒温(T 1)恒压和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进行,则其ΔH 于零。 9.范德华气体在压力不太大时,有b RT a V T V T m p m -=-??2)(且定压摩尔热容为C P,m 、则此气体的焦——汤系数μJ-T = ,此气体节流膨胀后ΔH 0。 10.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C V,m =)经一不可逆变化,ΔH =,则温度变化为ΔT = ,内能变化为ΔU = 。 11. 已知298K 时H 20(l)、H 20(g)和C0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和mol -1,那么C(石墨)、H 2 (g)、02(g)、H 20(l)、H 20(g)和C0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分别 为 。 系统 电源 电阻丝 水 电源+电阻丝 水+ 电阻丝 水+电阻丝+电源 Q = < > < = = W < > = = > = U < > > < > =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概念题答案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习题答案 自测题 1.判断题。下述各题中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图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1)隔离系统的热力学能U是守恒的。(√) (2)理想气体的完整定义是:在一定T、P下既遵守pV=nRT又遵守(?U/?V)T =0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 (3)1mol 100℃、101325Pa下的水变成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该过程的△U=0.(×) 2. 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题后的括号内: (1) 热力学能U是系统的状态函数,若某一系统从一始态出发经一循环过程又回到始态,则系统热力学能的增量是:( A ) (A)△U=0 ; (B)△U>0; (C) △U<0 (2) 当系统发生状态变化时,则焓的变化为:△H=△U+△(pV),式中△(pV)的意思是:( B ) (A) △(PV)= △P△V; (B) △(PV)=P2V2- P1V1 (C) △(PV)=P△V+V△P (3) 1mol理想气体从P1、V1、T1分别经(a)绝热可逆膨胀到P2、V2、T2;(b)绝热恒外压膨胀到P’2、V’2、T’2,若P2= P’2,则(C )。 (A)T’2=T2, V’2=V2; (B) T’2> T2 , V’2< V2; (C) T’2> T2, V’2> V2 3.填空题。在以下各小题中画有“______”处或表格中填上答案 (1)物理量Q(热量)、T(热力学温度)、V(系统体积)、W(功),其中用于状态函数的是___T, V___;与过程有关的量是___Q, W___;状态函数中用于广延量的是__V_____;属于强度量的是___T______。 (2) Q v=△U应用条件是_封闭系统____;__恒容____;__W’=0______。 (3)焦耳—汤姆逊系数μJ-T__=(?T/?p)H___,μJ-T>0表示节流膨胀后温度___低于___节流膨胀前温度。 计算题 一、273.15K、1013250Pa的0.0100m3双原子理想气体,分别经过下列过程,到达终态压力为101325Pa。试计算系统经过每种过程后的终态温度和W、Q及△U。 (1)等温可逆膨胀;(2)绝热可逆膨胀; (3)反抗恒定外压p ex=101325Pa,恒温膨胀; (4)反抗恒定外压p ex=101325Pa,绝热膨胀。 二、若将2mol、300K、1013250Pa的理想气体,先等容冷却到压力为101325Pa,再等压加热到300K。试求该过程总的W、Q、△U和△H。 三、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经可逆过程A、B、C三步,从始态1经状态2、3,又回到始态1。已知该气体的C v,m=1.5R。试填充下表: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一、判断题(说法对否): 1.道尔顿分压定律,对理想气体和实际混合气体来说关系式PB=Nb(RT/V)都成立。 2.在两个封闭的容器中,装有同一种理想气体,压力、体积相同,那么温度也相同。 3.物质的温度越高,则热量越多;天气预报:今天很热。其热的概念与热力学相同。 4.恒压过程也就是恒外压过程,恒外压过程也就是恒过程。 5.实际气体在恒温膨胀时所做的功等于所吸收的热。 6.凡是温度升高的过程体系一定吸热;而恒温过程体系不吸热也不放热。 7.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 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8.体积是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在有过剩NaCl(s) 存在的饱和水溶液中,当温度、压力 一定时;系统的体积与系统中水和NaCl 的总量成正比。 9.在101.325kPa 、100℃下有lmol 的水和水蒸气共存的系统,该系统的状态完全确定。 10.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全确定。 11.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 12.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 和W 的值一般不同,Q + W 的值一般也不相同。 13.因Q P = ΔH ,Q V = ΔU ,所以Q P 与Q V 都是状态函数。 14.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15.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一定时热力学能与焓的值一定,其差值也一定。 16.在101.325kPa 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 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 17.1mol ,80.1℃、101.325kPa 的液态苯向真空蒸发为80.1℃、101.325kPa 的气态苯。已 知该过程的焓变为30.87kJ ,所以此过程的Q = 30.87kJ 。 18.1mol 水在l01.325kPa 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 ∑C P ,m d T 。 19.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 f (T ,p ),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 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 20.因Q p = ΔH ,Q V = ΔU ,所以Q p - Q V = ΔH - ΔU = Δ(p V) = -W 。 21.卡诺循环是可逆循环,当系统经一个卡诺循环后,不仅系统复原了,环境也会复原。 22.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 23.若一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无限接近平衡态,则此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24.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 25.1mol 理想气体经绝热不可逆过程由p 1、V 1变到p 2、V 2, 则系统所做的功为 V p C C V p V p W =--=γγ,1112 2 。 26.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因Q = 0,W = 0,所以ΔU = 0,气体温度不变。 27.(?U /?V )T = 0 的气体一定是理想气体。 28.因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与体积压力无关,所以(?U /?p )V = 0,(?U /?V )p = 0。

高中物理全套讲义选修3-3 第4讲 热力学第一定律(简单版) 教师版习题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6秋?浦东新区校级期中)下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中,属于做功的是()A.冷的物体接触热的物体后变热 B.物体在火炉旁被烤热 C.电流通过灯丝使灯丝发热 D.热的物体放在通风地方凉下来 2.(2016秋?浦东新区校级期中)下列例子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锤子锤击金属块后,锤子和金属块都变热 B.灼热的火炉使周围物体的温度升高 C.手感到冷时,搓搓手就会觉得暖和些 D.摩擦冰块使其熔解 3.(2016秋?浦东新区期中)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A.质量B.温度C.内能D.体积 4.(2015?船营区校级学业考试)在下述现象中没有做功而使物体内能改变的是()A.电流通过点炉丝使温度生高 B.流星进入大气层运动温度升高 C.铁锤打铁块使铁块温度升高 D.在炉火上的水被烧开 5.(2014春?新疆校级月考)一定质量的0℃的冰,全部变成0℃的水的过程中()A.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B.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放出热量,内能增大 C.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D.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6.(2014秋?南京校级月考)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10℃,再向容器内倒入一杯相同质量和温度的热水,容器中的水温又升高了6℃.如果继续向容器中倒入一杯同样的热水,则容器中的水温会升高() A.5℃B.4℃C.3℃D.2℃ 7.(2014?奉贤区二模)关于热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都可以自发进行 B.做功和热传递都通过能量转化的方式改变系统内能 C.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时两系统温度相同 D.物体内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大量分子的运动也是无规律的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说法对否): 1.道尔顿分压定律,对理想气体和实际混合气体来说关系式PB=Nb(RT/V)都成立。 2.在两个封闭的容器中,装有同一种理想气体,压力、体积相同,那么温度也相同。 3.物质的温度越高,则热量越多;天气预报:今天很热。其热的概念与热力学相同。 4.恒压过程也就是恒外压过程,恒外压过程也就是恒过程。 5.实际气体在恒温膨胀时所做的功等于所吸收的热。 6.凡是温度升高的过程体系一定吸热;而恒温过程体系不吸热也不放热。 7.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 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8.体积是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在有过剩NaCl(s) 存在的饱和水溶液中,当温度、压力 一定时;系统的体积与系统中水和NaCl 的总量成正比。 9.在101.325kPa 、100℃下有lmol 的水和水蒸气共存的系统,该系统的状态完全确定。 10.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全确定。 11.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 12.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 和W 的值一般不同,Q + W 的值一般也 不相同。 13.因Q P = ΔH ,Q V = ΔU ,所以Q P 与Q V 都是状态函数。 14.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15.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一定时热力学能与焓的值一定,其差值也一定。 16.在101.325kPa 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 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 17.1mol ,80.1℃、101.325kPa 的液态苯向真空蒸发为80.1℃、101.325kPa 的气态苯。已 知该过程的焓变为30.87kJ ,所以此过程的Q = 30.87kJ 。 18.1mol 水在l01.325kPa 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 ∑C P ,m d T 。 19.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 f (T ,p ),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 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 20.因Q p = ΔH ,Q V = ΔU ,所以Q p - Q V = ΔH - ΔU = Δ(p V) = -W 。 21.卡诺循环是可逆循环,当系统经一个卡诺循环后,不仅系统复原了,环境也会复原。 22.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 23.若一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无限接近平衡态,则此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24.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 25.1mol 理想气体经绝热不可逆过程由p 1、V 1变到p 2、V 2, 则系统所做的功为 V p C C V p V p W =--=γγ,11122。 26.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因Q = 0,W = 0,所以ΔU = 0,气体温度不变。 27.(?U /?V )T = 0 的气体一定是理想气体。 28.因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与体积压力无关,所以(?U /?p )V = 0,(?U /?V )p = 0。 29.若规定温度T 时,处于标准态的稳定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那么该温度下

第18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十八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选择题 18.1、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 ] (A)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B) 在一个可逆过程中,工作物质净吸热等于对外作的功 (C) 摩擦生热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D) 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18.2、功与热的转变过程中,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只从一个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其它物体不发生变化 (B) 可逆卡诺循环的效率最高但恒小于1 (C) 功可以全部变为热量,而热量不能完全转化为功 (D) 绝热过程对外做功,则系统的内能必减少 18.3、在327c ?的高温热源和27c ?的低温热源间工作的热机,理论上的最大效率为[ ] (A) 100% (B) 92% (C) 50% (D) 10% (E) 25% 18.4、1mol 的某种物质由初态(01,P T )变化到末态(02,P T ),其熵变为[ ] (A) 0 (B) 21T V T C dT T ? (C) 21T P T C dT T ? (D) 21V V P dV T ? 18.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反向进行的过程 (B) 自然界的一切不可逆过程都是相互依存的 (C) 自然界的一切不可逆过程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关联 (D) 自然界所进行的不可逆过程的熵可能增大可能减小 二、填空题 18.6、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分别是

(1) ;(2)。 18.7、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 它违背了。 18.8、任意宏观态所对应的,称为该宏观态的热力学概率。 18.9、对于孤立体系,各个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 18.10、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自然界与热现象有关的过程都是。开尔文表述表明了过程是不可逆的,克劳修斯表述表明过程是不可逆的。 三、计算和证明题 18.11、证明:等温线与绝热线不可能有两个交点。 18.12、证明:两条绝热线不可能相交。 18.13、证明开尔文表述与克劳修斯表述的等价性。 18.14、若要实现一密闭绝热的房间冷却,是否可以将电冰箱的门打开由电冰箱的运转实现? 18.15、νmol的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体积由V变到2V,求此过程的熵变。 18.16、将1Kg,20c?的水放到500c?的炉子上加热,最后达到100c?,已知水的比热是3 4.1810/() J Kg K ??,分别求炉子和水的熵变。 18.17、用两种方法将1mol双原子理想气体的体积由V压缩至体积为V/2;(1)等压压缩;(2)等温压缩;试计算两种过程的熵变。 18.18、1mol理想气体由初态( 1,T 1 V)经某一过程到达末态( 2 , T 2 V),求熵变。

工程热力学 教案 第四讲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2、什么事准平衡过程和可逆过程?举例描述。 3、系统储存能包括及部分,各是什么,表示符号和表达式是什么? {导入新课} 第三节系统与外界传递的能量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系统的总储存能,这一节我们来学你系统与外界传递的能量。 在热力过程中,热力系与外界交换的能量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功量、热量和工质通过边界时所携带的能量。下面我们分别来学习这三种能量: 一、热量 1、定义:系统和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不同(温差)而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称 为热量。符号:Q , 单位为J或kJ 2、单位质量工质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用q表示,单位为J/kg或kJ/kg 。 微元过程中热力系与外界交换的微小热量用δQ或δq表示。 3、热量为在热传递中物体能量改变的量度,是过程量。其数值大小与过程有关, 所以不是状态参数。 4、热量正负规定: 系统吸热,热量取正值,Q(q)>0 ;系统放热,热量取 负值,Q(q)<0 。 5、热量的记算式(推导): 引入新概念【熵】 熵: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有温差便有热量的传递,可用熵的变化量作为热力系与外界间有无热量传递以及热量传递方向的标志。 1、符号: S , 单位为J/K 或kJ/K 。 2、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熵称为比熵, 用s 表示, 单位为J/(kg?K) 或kJ/(kg?K)。 用熵计算热量

在微元可逆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传递的热量可表示为: δq =Tds δQ =TdS 在可逆过程1-2中,系统吸收的热量可写为: q =?21Tds Q=?2 1TdS 根据熵的变化判断一个可逆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之 间热量交换的方向:ds >0,δq >0,系统吸热; ds <0,δq <0,系统放热; ds =0,δq =0,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是绝热(定熵)过程。 3. 温熵图 (T -s 图) 在可逆过程中单位质量工质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q =?21 Tds , 大小等于T -s 图(温熵图)上过程曲线下的面积,因此温熵图也称示热图。对于分析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很有用处。 二、功量 我们知道热量是由于温差的作用使系统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顾名思义,功量是在力差作用下,系统与外界发生的能量交换。 1、功量亦为过程量,不是状态参数。 2、有各种形式的功,如电功、磁功、膨胀功、轴功等。工程热力学主要研究 两种功量形式: ⑴体积变化功,⑵轴功。 ⑴体积变化功——由于热力系体积发生变化(增大或缩小)而通过边 界向外界传递的机械功称为体积变化功(膨胀功或压缩功)。 ①符号: W , 单位为J 或kJ 。 ②1kg 工质传递的体积变化功用符号w 表示,单位为J/kg 或kJ/kg 。 ③正负规定: d v > 0 , w > 0 , 热力系对外作膨胀功; d v < 0 , w < 0 , 热力系对外作压缩功。 ④体积变化功的计算式(推导) 课本图2-4 假设质量为1kg 的气体工质在汽缸中进行一个可逆膨胀过程,缸内气体压力p ,活塞截面积A ,活塞在某一瞬间移动微小位移dx 。则整个热力过程工质对活塞所作功量为 : 1→2为可逆过程 (pdv pAdx w ==δ)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单选题 1)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 A.W =0,Q <0,?U <0 B.W <0,Q<0,?U >0 C.W<0,Q<0,?U >0 D.W<0,Q=0,?U>0 2) 如图,用隔板将刚性绝热壁容器分成两半,两边充入压力不等的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已 知p 右> p 左, 将隔板抽去后: ( ) A.Q=0, W=0, ?U=0 B.Q=0, W <0, ?U >0 C.Q >0, W <0, ?U >0 D.?U=0, Q=W≠0 3)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A. (?U/?T)V=0 B. (?U/?V)T=0 C. (?H/?p)T=0 D. (?U/?p)T=0 4)凡是在孤立孤体系中进行的变化,其?U和?H的值一定是:( ) A.?U >0, ?H >0 B.?U=0, ?H=0 C.?U <0, ?H <0 D.?U=0,?H大于、小于或等于零不能确定。 5)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 ) A.Q >0, ?H=0, ?p < 0 B.Q=0, ?H <0, ?p >0 C.Q=0, ?H=0, ?p <0 D.Q <0, ?H=0, ?p <0 6)如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上任一点均表示对应浓度时积分溶解热大小 B.?H1表示无限稀释积分溶解热 C.?H2表示两浓度n1和n2之间的积分稀释热 D.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均表示对应浓度时HCl的微分溶解热 7)?H=Q p此式适用于哪一个过程: ( ) A.理想气体从101325Pa反抗恒定的10132.5Pa膨胀到10132.5sPa B.在0℃、101325Pa下,冰融化成水 C.电解CuSO4的水溶液 D.气体从(298K,101325Pa)可逆变化到(373K,10132.5Pa ) 8)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历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为V1、V2。( ) A.V1 < V2 B.V1 = V2 C.V1> V2 D.无法确定 9) 某化学反应在恒压、绝热和只作体积功的条件下进行,体系温度由T1升高到T2,则此过程的焓变?H:( )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习题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性质参数中属于容量性质的量: ( C ) (A)温度T;(B)浓度c;(C)体积V;(D)压力p。 2.若将人作为一个体系,则该体系为: ( C ) (A)孤立体系;(B)封闭体系;(C)敞开体系;(D)无法确定。 3.下列性质属于强度性质的是: ( D ) (A)热力学能和焓;(B)压力与恒压热容; (C)温度与体积差;(D)摩尔体积与摩尔热力学能。 4.气体通用常数R 在国际单位制中为: ( B ) (A)0.082L·atm·mol-1·K-1;(B)8.314 J·mol-1·K-1; (C)1.987cal·mol-1·K-1;(D)8.314×107 erg·mol-1·K-1。 5.关于状态函数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状态一定,值一定;(B)在数学上有全微分性质; (C)其循环积分等于零;(D)所有状态函数的绝对值都无法确定。 6.下列关系式中为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的是 ( C ) (A)p1V1=p2V2;(B)pV=k;(C)pVγ=k;(D)10V=k·T。 7.体系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传递形式有多少种? ( C ) (A) 1;(B) 3;(C) 2;(D) 4。 8.下列参数中属于过程量的是 ( C ) (A)H;(B)U;(C)W;(D)V。 9.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 A ) (A)理想气体(?U/?V)T=0;(B)理想气体(?U/?p)v=0; (C)实际气体(?U/?V)T=0;(D)实际气体(?U/?p)v=0。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 (A)作为容量性质的焓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B)任意条件下,焓的增量都与过程的热相等; (C)作为强度性质的焓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D)仅在恒压与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焓的增量才与过程的热相等。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 (A)热力学能是一种强度性质的量; (B)热力学能包括了体系外部的动能与位能; (C)焓是一种容量性质的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思考题 1.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的功,都可用公式V W C T =?计算,那两种过程所做的功是否一样 2.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一定量氢气和氧气从四种不同的途径生成水:(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爆鸣反应, (3)氢氧热爆炸,(4)氢氧燃料电池。在所有反应过程中,保持反应方程式的始态和终态都相同,请问这四种变化途径的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值是否相同 3. 在298 K , kPa 压力下,一杯水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气是一个不可逆过程,试将它设计成可逆过程。 二、填空题 1. 封闭系统由某一始态出发,经历一循环过程,此过程的_____U ?=;_____H ?=;Q 与W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Q 与W 的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状态函数在数学上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系统的宏观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与系统物质的量成正比的物理量均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300K 的常压下,2mol 的某固体物质完全升华过程的体积功_________e W =。 5. 某化学反应:A(l) + (g) → C(g)在500K 恒容条件下进行,反应进度为1mol 时放热10kJ ,若反应在同样温度恒容条件下进行,反应进度为1mol 时放热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已知水在100℃的摩尔蒸发焓40.668ap m H ν?=kJ·mol -1,1mol 水蒸气在100℃、条件下凝结为液体水,此过程的_______Q =;_____W =;_____U ?=;_____H ?=。 7. 一定量单原子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的()20pV ?=kJ ,则此过程的_____U ?=;_____H ?=。 8. 一定量理想气体,恒压下体积工随温度的变化率____________e p W T δ?? = ????。 9. 封闭系统过程的H U ?=?的条件:(1) 对于理想气体单纯pVT 变化过程,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有理想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压力恒定为100kPa 下的一定量单原子理想气体,其_____________p H V ???= ????kPa 。 11. 体积恒定为2dm 3的一定量双原子理想气体,其_______________V U p ???= ????m 3 。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说法对否): 1.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 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2.在101.325kPa、100℃下有lmol的水和水蒸气共存的系统,该系统的状态 完全确定。 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 全确定。 4.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 5.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和W的值一般不同,Q + W 的值一般也不相同。 6.因Q P = ΔH,Q V = ΔU,所以Q P与Q V都是状态函数。 7.体积是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在有过剩NaCl(s) 存在的饱和水溶液中,当温度、压力一定时;系统的体积与系统中水和NaCl的总量成正比。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9.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 10.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 11.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C P,m d T。12.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 13.因Q p = ΔH,Q V = ΔU,所以Q p - Q V = ΔH - ΔU = Δ(p V) = -W。14.卡诺循环是可逆循环,当系统经一个卡诺循环后,不仅系统复原了,环境也会复原。 15.若一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无限接近平衡态,则此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16.(?U/?V)T = 0 的气体一定是理想气体。 1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0℃、200kPa的始态反抗恒定外压(p环= 100kPa) 绝热膨胀达平衡,则末态温度不变。 18.当系统向环境传热(Q < 0)时,系统的热力学能一定减少。

第四讲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四讲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子?新课标?高三化学〔人教版〕第一轮复习选修〔4〕单元讲座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稳 第四讲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复习目标:能用焓变和熵变讲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复习重点、难点:熵判据 科学家依照体系的存在着使体系总能量趋向于,也确实是⊿H 0的趋势,也存在使体系由有序向无序转化〔⊿S 0〕的自然现象,提出了焓判据和熵判据。 一、焓变与自发反应的关系 焓变〔ΔH〕作为判定反应自发性的依据:假设ΔH<0,___能自发进行;假设ΔH >0,___不能自发进行,而___能自发进行。 能自发进行,但当温度升高时却能自发进行。 二、熵变与自发反应的关系 熵指的是,用表示。作为固液气三态的熵值比较大小顺序为。 摸索:为何物质的溶解是自发过程?〔请用熵变来讲明〕〔通过分子扩散自发形成平均混合物。物质溶于水自发地向水中扩散,形成平均的溶液,体系有由有序自发地变为无序的倾向〕。 行。 三、自发反应的判定依据 焓变〔焓判据〕只能判定,熵变〔熵判据〕只能判定。

结论:二者的复合判据才是自以反应的判定标准。二者对反应方向的阻碍存在着关系:⊿H正反应自发进行;⊿H—T⊿S>0 逆反应自发过行。 疑难点拨 焓的概念是依照热力学第一定律引入的,规定在等温等压且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就等于反应的焓变,关于一定压且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也等于产物的是焓值〔末态〕减去反应物的总焓值〔始态〕。在研究各种体系的变化过程时,人们发觉自然界的自发过程一样都朝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明显,能量越低,体系的状态就越稳固。化学反应一样亦符合上述能量最低原理。的确,专门多放热反应,在298K、标准态下是自发的。例如: 3Fe(s) + 2O2(g)=Fe3O4(s);△H (298 K)= -1118.4 kJ·mol-1 C(s) + O2(g)=CO2(g);△H(298 K) =-393.509 kJ·mol-1 CH4(g) + 2O2(g)=CO2(g) + 2H2O(l);△H(298 K) = -890.36 kJ·mol-1 此有人曾试图以298K、标准态下反应的焓变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认为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当 △H < 0时:化学反应自发进行 △H > 0时:化学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然而,实践讲明:有些吸热过程(△H >0)亦能自发进行。例如,水的蒸发,NH4Cl溶于水以及Ag2O的分解等差不多上吸热过程,但在298K、标准态下均能自发进行:NH4Cl(s) = NH4+(aq) + Cl-(aq);△H (298 K)= 14.7 kJ·mol-1 Ag2O(s) = 2Ag(s) + 1/2O2(g);△H (298 K)= 31.05 kJ·mol-1 CaCO3(s) = CaO(s) + CO2(g);△H (298 K)= 178.32 kJ·mol-1 关于CaCO3的分解反应在298K、标准态下反应是非自发的。但当温度升高到约1123K 时,CaCO3的分解反应就变成自发过程,而现在反应的焓变仍近似等于178.32kJ·mol-1,(温度对焓变阻碍甚小)。由此可见,把焓变作为反应自发性的普遍判据是不准确、不全面的。因为除了反应焓变以外,体系纷乱度的增加和温度的改变,也是许多化学和物理过程自发进行的阻碍因素。 二、如何利用〝△H-T△S〞判定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通过教材学习,我们明白反应的自发性不仅与焓变和熵变有关,而且还与温度条件有关。化学反应的方向是焓变和熵变共同阻碍的结果,判定依据为△H-T△S,即依据△H-T△S的值的大小判定。△H-T△S又称自由能,符号△G,△G=△H-T△S,在等温等压下,自由能变化(△G)的正负决定着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而△G又与△H、△S及T紧密相关。关系如下: 现在我们利用△H-T△S对中学化学中的两个咨询题探讨。 关于C还原CuO所发生的反应有以下两种可能情形: 1、假如反应为:2CuO+C=2Cu+CO2↑,直截了当依照各物质的△G运算,那么: 那么△G°1=(-394.4+2×0)-[2×(-127.2)+0]=- △H-T△S= -140.0(kJ)<0 2、假如反应为:CuO+C=Cu+CO↑,依照各物质的△G运算,那么: △G°2=(-137.3+0)-(127.2+0)= △H-T△S =-10.1(kJ)<0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答案

第一章 热力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解答: 1.错。对实际气体不适应。 2.错。数量不同,温度可能不同。 3.错。没有与环境交换能量,无热可言;天气预报的“热”不是热力学概念,它是指温度,天气很热,指气温很高。 4.错。恒压(等压)过程是体系压力不变并与外压相等,恒外压过程是指外压不变化,体系压力并不一定与外压相等。 5.错。一般吸收的热大于功的绝对值,多出部分增加分子势能(内能)。 6.错。例如理想气体绝热压缩,升温但不吸热;理想气体恒温膨胀,温度不变但吸热。 7.第一句话对,第二句话错,如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ΔU = 0,ΔH = 0,U 、H 不变。 8.错,两个独立变数可确定系统的状态只对组成一定的均相组成不变系统才成立。 9.错,理想气体U = f (T ),U 与T 不是独立的。描述一定量理想气体要两个独立变量。 10.第一个结论正确,第二个结论错,因Q+W =ΔU ,与途径无关。 11.错,Q V 、Q p 是过程变化的量、不是由状态决定的量,该式仅是数值相关而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ΔU ,ΔH 来计算Q V 、Q p ,但不能改变其本性。 12.错,(1)未说明该过程的非体积功W '是否为零; (2)若W ' = 0,该过程的热也只等于系统的焓变,而不是体系的焓。 13.对。因为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14.错,这是水的相变过程,不是理想气体的单纯状态变化,ΔU > 0。 15.错,该过程的p 环 = 0,不是恒压过程,也不是可逆相变,吸的热,增加体系的热力学能。吸的热少于30.87 kJ 。 16.错,在25℃到120℃中间,水发生相变,不能直接计算。 17.错,H = f (T ,p )只对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成立,该题有相变。 18.错,Δ(pV )是状态函数的增量,与途径无关,不一定等于功。 19.错,环境并没有复原,卡诺循环不是原途径逆向返回的。 20.错,无限小过程不是可逆过程的充分条件。如有摩擦的谆静态过程。 21.错,若有摩擦力(广义)存在,有能量消耗则不可逆过程,只是准静态过程。 22.对。只有每一步都是可逆的才组成可逆过程。 23.对。() ()()12m ,121122n n 1T T C C C C T T R V p V p W V V V p -=--=--= γ。该公式对理想气体可逆、 不可逆过程都适用。 24.错,若是非理想气体的温度会变化的,如范德华气体。 25.错,该条件对服从pV m = RT + bp 的气体(钢球模型气体)也成立。 26.错,(?U /?V )p ≠(?U/?V )T ;(?U /?P )V ≠(?U/?V )T ,因此不等于零。 27.错,U = H -pV 。PV 不可能为零的。 28.错。CO 2在1000K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可以由298K 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出:由基尔霍夫定律得出的计算公式:

第 二 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及解答

第 二 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思考题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判断的依据 (1)状态给定后,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状态函数固定后,状态也就固定了。 答:是对的。因为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2)状态改变后,状态函数一定都改变。 答:是错的。因为只要有一个状态函数变了,状态也就变了,但并不是所有的状态函数都得变。 (3)因为ΔU=Q V ,ΔH=Q p ,所以Q V ,Q p 是特定条件下的状态函数? 这种说法对吗? 答:是错的。?U ,?H 本身不是状态函数,仅是状态函数的变量,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与Q V ,Q p 的数值相等,所以Q V ,Q p 不是状态函数。 (4)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因为能量不会无中生有,所以一个系统如要对外做功,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答:是错的。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它不仅说明热力学能(ΔU )、热(Q )和功(W )之间可以转化,有表述了它们转化是的定量关系,即能量守恒定律。所以功的转化形式不仅有热,也可转化为热力学能系。 (5)在等压下,用机械搅拌某绝热容器中的液体,是液体的温度上升,这时ΔH=Q p =0 答:是错的。这虽然是一个等压过程,而此过程存在机械功,即W f ≠0,所以ΔH≠Q p 。 (6)某一化学反应在烧杯中进行,热效应为Q 1,焓变为ΔH 1。如将化学反应安排成反应相同的可逆电池,使化学反应和电池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形同,这时热效应为Q 2,焓变为ΔH 2,则ΔH 1=ΔH 2。 答:是对的。Q 是非状态函数,由于经过的途径不同,则Q 值不同,焓(H )是状态函数,只要始终态相同,不考虑所经过的过程,则两焓变值?H 1和?H 2相等。 2 . 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原因 (1)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用可逆热机去牵引货车,能否使火车的速度加快? 答?不能。热机效率h Q W -=η是指从高温热源所吸收的热最大的转换成对环境所做的功。

2热学-第18章-热力学第一定律doc

第18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18.1-18.2 准静态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准静态过程 ·热力学过程:热力学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化 到另一个状态 ,称为热力学过程。 ·过程进行的任一时刻,系统的状态并非平衡态。 ·热力学中,为能利用平衡态的性质,引入 准静态过程(quasi-static process) 的概 念。 1.准静态过程:系统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态的过程(理想化的过程)。 即准静态过程是由一系列平衡态组成的过程。 2.准静态过程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 是实际过程的近似。 只有过程进行得无限缓慢,每个中间态才可看作是平衡态。所以,实际过程仅当进行得无限缓慢时才可看作是准静态过程。 3.怎样算“无限缓慢” 弛豫时间(relaxation time)τ: 系统由非平衡态到平衡态所需时间。 准静态过程

“无限缓慢”: ?t 过程进行 >> τ 例如,实际汽缸的压缩过程可看作准静态 过程, ?t 过程进行 = 0.1秒 τ = 容器线度/分子速度 = 0.1米/100米/秒 = 10-3秒 4.过程曲线 准静态过程可用过程曲线表示。 状态图(P -V 图、P -T 图、V -T 图)上 ·一个点代表一个平衡态; ·一条曲线代表一个准静态过程。 二、功、内能、热量 1.功·通过作功可以改变系统的状态。 ·功:机械功(摩擦功、体积功)电流的功、电力功、磁力功 弹力的功、表面张力的功,… ·机械功的计算(见下) 2.内能 ·内能包含系统内: (1)分子热运动的能量; (2)分子间势能和分子内的势能 (3)分子内部、原子内部运动的能量; (4)电场能、磁场能等。 过程曲线 P (只对准

第四讲热学部分..(可编辑修改word版)

8kT m v 2 l l 一. 基础知识 第四讲 热 学 部 分 1. 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 2. 物态的微观解释 3. 理想气体的压强 设任意分子 a 的速度为 v ,在 x 、y 、z 三个方向的分量为 v x 、v y 、v z ,所以分子 a 在单位时间里与左右壁碰撞的冲量为: v mv 2 I = f ? ?t = 2mv ? x = x 2l 1 l 1 mv 2 mv 2 m N F = I + I + = 1x + 2x + = ∑v 2 1 2 1 1 1 ix i =1 F m N mN v 2 + v 2 + v 2 + v 2 mN P = = ∑v 2 = ? 1x 2 x 3x Nx = ? v 2 = nmv 2 l 2l 3 l 1l 2l 3 ix i =1 l 1l 2l 3 N l 1l 2l 3 v 2 + v 2 + v 2 = v 2 ∴ v 2 = 1 v 2 x y z x 3 ∴ P = 2 n ? 1 mv 2 = 2 ne A 3 2 3 k 4. 分子平均动能: PV = RT ? e = 3P = 3RT = 3RT = 3RT = 3 kT (k =R/N A ,为玻尔兹曼常数) k 2n 2nV 2N 2N A 2 5. 阿伏伽德罗定律: P = nkT (n 为单位体积的分子数) ① 分子的平均速率: v = = ② 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 (μ为 mol 质量,可分子平均自由程推导) = 二. 物体的内能 1. 自由度:即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参数,如自由运动的质点 需要三个独立坐标来描述其运动,故它有三个自由度。 2. 例:He 三个平动自由度 H 2 三个平动自由度,二个转动自由度 CO 2 三个平动自由度,二个转动自由度,一个振动自由度。 3. 理想气体的内能: E = N i kT = m 2 M ? i RT (i =3 或 i =5) 2 4. 物体的势能 8RT 3kT m 3RT 1 x l A x x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选择题 1.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 ) (A)热容C 不是状态函数; (B)热容C 与途径无关; (C)恒压热容C p 不是状态函数;(D)恒容热容C V 不是状态函数。 2.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 (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3.某高压容器中盛有可能的气体是O 2 ,Ar, CO 2, NH 3中的一种,在298K 时由5dm3绝热可逆膨胀到6dm3,温度降低21K ,则容器中的气体( ) (A) O 2 (B) Ar (C) CO 2 (D) NH 3 4.戊烷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3520kJ·mol -1,CO 2(g)和H 2O(l)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395 kJ·mol -1和-286 kJ·mol -1,则戊烷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 (A) 2839 kJ·mol -1 (B) -2839 kJ·mol -1 (C) 171 kJ·mol -1 (D) -171 kJ·mol -1 5.已知反应)()(2 1)(222g O H g O g H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为)(T H m r θ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 H m r θ?是H 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B). )(T H m r θ ?是H 2O(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C). )(T H m r θ?是负值 (D). )(T H m r θ?与反应的θ m r U ?数值相等 6.在指定的条件下与物质数量无关的一组物理量是( ) (A) T , P, n (B) U m , C p, C V (C) ΔH, ΔU, Δξ (D) V m , ΔH f,m (B), ΔH c,m (B) 7.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下列那一组的描述是正确的( ) (A) Q=0 ΔH=0 ΔP< 0 ΔT≠0 (B) Q=0 ΔH<0 ΔP> 0 ΔT>0 (C) Q>0 ΔH=0 ΔP< 0 ΔT<0 (D) Q<0 ΔH=0 ΔP< 0 ΔT≠0 8.已知反应 H 2(g) + 1/2O 2(g) →H 2O(l)的热效应为ΔH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ΔH 是H 2O(l)的生成热 (B) ΔH 是H 2(g)的燃烧热 (C) ΔH 与反应 的ΔU 的数量不等 (D) ΔH 与ΔH θ数值相等 9.为判断某气体能否液化,需考察在该条件下的( ) (A) μJ-T > 0 (B) μJ-T < 0 (C) μJ-T = 0 (D) 不必考虑μJ-T 的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