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题目及标准答案

名著阅读题目及标准答案
名著阅读题目及标准答案

名著阅读题目及答案

【篇一:中外名著阅读练习题(带答案)】

t>一、《三国演义》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2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这部书中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名字:。

3、“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4、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舌战群儒。、。

5、《出师表》中的“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

6、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7、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一切都都准备好了,只缺能把大火吹向曹营的东风。”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8、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例;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9、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

是战役;涉及到、两个主要人物。

10、下列故事中不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d、三打祝家庄

二、《水浒传》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

名长篇章回体小说

《》中的一个故事,请你再写出这部小说中其他英雄及其故事的名

称(例:武松打虎)。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有个“倒拔垂杨柳”的好汉,他的名字是。他的性格是;请再写出其中一个有关他故事的名:。

3、“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

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

4、《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

天文,下晓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

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这个人物是,这部作品是《》

5、《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故事,人人都有

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

征: 。

6、“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是,他上梁山最能体现“逼上梁山、官逼民反”。

三、《红楼梦》

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是。

呐喊名著阅读题目

姓名班级 1、《呐喊》是鲁迅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录了共14篇短篇小说,它们是《社戏》、《端午节》、《孔乙己》、《头发的故事》、《药》、、、、、、、、、、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 2、《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他总是提防被人活生生的吃掉,他认定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会。他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在最后一则日记里,他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从世俗的眼光看去他是疯子,站在革命的立场看去他是先知先觉。鲁迅塑造的这一形象具有狂与不狂两重性。 3、《孔乙己》讲述的是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惨遭遇。孔乙己是咸亨酒店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的这种喝酒方式和衣着的矛盾形象的展示了主人公的特殊身份:他得生活贫困但又硬摆读书人的架子。 4、《药》表现了现代史上重大而发人深思的主题。作品描述的是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华小栓 治病的故事。《药》有明暗两条线,明线是华家的故事,暗线是夏家的故事。作品中除了塑造了一群看客的形象外,还有一群帮凶:凶狠、贪婪、蛮横的刽子手康大叔杀了人还要卖人血馒头;从死人身上剥衣物、以打革命党为乐的牢头红眼睛阿义丑恶至极。夏瑜是孤独的革命代表,就是他的母亲也不理解他为之牺牲的革命大业,最后,作者“在瑜儿的坟上凭空添了一个花环,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5、《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对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描写,展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抨击黑暗社会吃人本质和人们的无情。她的儿子宝儿生了病,红鼻子老拱和蓝皮阿五之流却在打她的歪主意。她盼望“明天”能出现好转,而“明天”则给她带来了丧子的更大不幸。 6、《一件小事》赞颂人力车夫舍己助人、真诚无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自愧自省的精神。 7、《头发的故事》叙述在剪辫子问题上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斗争,表现了中国社会改革的艰难。 N先生是亲身经历过辛亥革命的一个民主主义者,作品通过他得回顾和思考,把尚未完成的思想启蒙这一重要问题向社会提了出来。 8、《风波》描写的是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引发的一场小风波。因为“皇帝要坐龙庭”的谣言,已剪了辫子的七斤面临杀头的危险。茂源酒店的赵七爷特地穿上竹布长衫恐吓他。在小说里,他还塑造了一个九斤老太 的形象。她代表了变革时代国人的牢骚情绪,一代不如一代成了她的口头禅。 9、《故乡》记述了“我”回到故乡的前后经过,主要刻画了闰土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5 七律·长征 课时1 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bóyǘn yátiě suǒ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夸张手法。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写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D.《长征》写于1935年10月,作者是毛泽东。 四、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填空。 1.《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写于1935年10月,即。 2.作者不仅是一位家、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 在途中战胜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 精神。 3.“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古代指:后来通常用“三军”指。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的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别有。 六、写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时2 一、课文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1.先将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用“泥丸”来比喻。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3.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暖”字表达了红军“寒”字表现了。 4.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至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在12个月中,每日天上有几十架飞机在侦察、轰炸,地上有几十万大军在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1.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长征是,长征是。 2.我们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余里,纵横个省。 3.红军长征大约经历了1年的时间。 4.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5.找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并且仿照写一句话。 三、将《七律·长征》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记叙文。 参考答案 课时1 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bóyǘn yátiě suǒ (五岭)(泥丸)(磅礴)(云崖)(铁索)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名著阅读综合训练题及答案

一、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刘唐道:“晁头领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了性命,如何不报!见今做了梁山泊主都头领,吴学究做了军师,公孙胜同掌兵权。林冲一力维持,火并了王伦……只想兄长大恩,无可报答。特使刘唐赍书一封,并黄金一百两相谢押司,并朱、雷二都头。”刘唐便打开包裹,取出书来,递与宋江。宋江看罢,拽起褶子前襟,摸出招文袋,打开包儿时,刘唐取出金子放在桌上。宋江把那封书—就取了一条金子,和这书包了一插在招文袋内。放下衣襟,便道:“贤弟将此金子依旧包了,还放桌上。且坐。”随即便唤量酒的打酒来,叫大块切一盘肉来,铺下些菜蔬果子之类。叫量酒人筛酒与刘唐吃。看看天色晚了。 刘唐吃了酒,把桌上金子包打开,要取出来。宋江慌忙拦住道:“贤弟,你听我说。”宋江道:“你们七个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银使用。宋江家中颇有些过活。且放在你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盘缠时,却教兄弟宋清来取。今日非是宋江见外,于内受了一条。朱仝那人也有些家私,不用与他。我自与他说知人情便了。雷横这人,又不知我报于保正。况兼这人贪赌,倘或将些出去赌时,他便惹出事来,不当稳便。金子切不可与他……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人名)。(1分) (2)刘唐见宋江直言梁山好汉近况,并道出此行目的:代表晁盖感谢宋江大恩。根据你阅读本书的积累,谈谈刘唐所说的“大恩”具体指的是哪件事。(2分) (3)宋江是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对他的评价历来都是毁誉参半。那么,选文为我们展现了宋江为人方面的哪些特点?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说明。(2分) 二、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祥子的生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规矩。可是,连做这点儿事,他也不算是好手。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的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肃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竞争。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更永远不看前后距离的停匀不停匀,几乎所有人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这些都不算什么,为了让自己活得更体面些,更舒服些,祥子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去做事。 (1)以上选段出自,作者是。(2分) (2)从“和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竞争”和“在地上找烟头儿”以及毫不顾及别人对他的谩骂,我们能感受到了祥子怎样的变化?造成祥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三、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言差语错招人恼,意毒情伤怒气生。这魔王大钢刀,着头便砍;那八戒九齿钯,对面来迎。沙悟净丢开宝杖,那魔王抵架神兵。一猛怪,二神僧,来来往往甚消停。这个说:“你骗国理该死罪!”那个说:“你罗闲事抱不平!”这个说:“你强婚公主伤周体”那个说:“不干你事莫闲争!”算来只为捎书故,致使僧魔两不宁。他们在那山坡前,战经八九个回合,八戒渐渐不济将来,钉耙难举,气力不加。你道如何这等战他不过?当时初相战斗,有那护法诸神,为唐僧

《呐喊》名著阅读复习练习

呐喊名著阅读题 一、正误判断 1.周树人首次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它被看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 2.鲁迅在《狂人日记》中以“吃人”这一审美命题赋予它以具象,确实产生了深远的警示作用:中国要有希望,必须从政治、思想、精神和心理结构等方面,彻底毁坏这“吃人的筵宴”。( √) 3.《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 √) 4.《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一个落后不觉悟农民阿Q形象,他的“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自我作践”,都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把中国人的深层人物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是鲁迅的一个巨大的贡献。( √) 5.善于投机是中国民族劣根性之一。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了解革命的意义。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 √) 6.恃强凌弱,精神胜利法,善于投机,夸大狂与自尊癖都属于《阿Q正传》所影射中国民族劣根性的内容。( ) 错误:“恃强凌弱”应为“卑怯、欺软怕硬‘‘。 7.《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作者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 √) 8.《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是次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主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 错误: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 9.《药》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英雄黄花岗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发人深省地剖析了这一革命不成功的历史原因。( ) 错误:《药》是以1 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 10.《药》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氛,也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而成功营造出来的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 11.《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宝儿的描写,令人震悚地展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 12.《孔乙己》用第一人称“我”——作者本人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画,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 ) 错误:《孔乙己》用第一人称“我”一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

《一辈子的“长征”》阅读题及答案

《一辈子的“长征”》阅读题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6题。(12分) 一辈子的“长征”翟俊杰,这个名字总是与“八一”“军旅”紧密相连,表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电影壮歌《血战台儿庄》,展现三大战役的系列史诗《大决战》,特别是那部有血有肉的恢宏之作《长征》,均出自其手。 三十年来,翟俊杰如同一名虔诚的朝圣者,沿着百年中国的足迹步步探寻,也书写出属于他自己的“长征”诗篇。 1941年,翟俊杰出生在河南开封一户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翟俊杰幼时记忆最深的,就是祖父屋里浓郁的书香味。“我到现在依然清晰记得,祖父教我学《岳阳楼记》的情景,他念一句,我背一句,然后逐句讲解,直到如今我仍倒背如流。” 翟俊杰出生之际,父亲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遭遇严刑拷打。 从小发酵的家国大义与革命之火,让翟俊杰充满了军人的血性。而传统文化与淳朴民情的濡染,则为他日后毅然从军,立志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 17岁时他参军成了一名文艺兵。其间他先后经历了两场战争,即1959年的平叛战役和1962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每逢战事,文艺兵们必然挺身而出,赶赴前线,鼓舞士气。 亲历战争,让翟俊杰对对战争题材有独到的理解。从与杨光远联合执导电影《血战台儿庄》开始,先后导演的《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决战》等作品都深受好评,但最为人称道的,则是翟俊杰“三拍长征”。每一次拍摄,于他而言,都意味着一次朝圣,而每一次回归历史,他都能以创新求突破,为长征的影像建构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1994年上映的《金沙水拍》,是翟俊杰的第一部长征之作。该片中翟俊杰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将悬念片的元素融入其中,诸多细节的处理让整部影片萦绕着传奇色彩和悲壮氛围。 同时他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置于创作核心。影片中毛泽东形象“有血有肉”。在爱人面前,他真情流露,不加遮掩;面对亲人的遭遇,他忧愁满怀,却顾全大局。不同于主流叙事中的器宇轩昂、指点江山,翟俊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头发蓬乱、身形瘦削的毛泽东,尤其在红军陷入险境之际,其眼神更透露出诗人一般的忧郁。在翟俊杰看来,这才是那个时代伟人最真实的写照。 对长征时期毛泽东的形象把握,延续到了翟俊杰的第二部同题材影片《长征》之中。 “长征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它是异常悲壮的。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不被采纳,而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这才有了长征。” 于是,在电影《长征》里,党的内部斗争之严苛,被他前所未有地推向了前台。 影片中,长期受到打压和被边缘化的毛泽东,形容憔悴,愤懑忧郁,烟一支接一支地抽,但始终不退让、不妥协,作为革命家的风范由此凸显。 此外,翟俊杰还对电影进行了诗意化的处理,比如在音乐运用上,便首次采用了“声画对立”的手法,以凄美的《十送红军》曲调反衬出惨烈的厮杀场面。 独具匠心的呈现,让“长征”二字的意蕴显得深沉、悲怆。 十年之后的2006年,翟俊杰第三次执导长征题材影片《我的长征》,却不再是以领袖人物为主角的宏大叙事,而是以一位十几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来贯穿电影始终。透过王瑞的个人成长史,谱写了一曲普通战士温情与信念兼具的长征之歌。 作为“长征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我的长征》成为凸显翟俊杰个人电影观的最鲜明一笔。 (摘编自《光明日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翟俊杰回忆跟祖父学习《岳阳楼记》的内容,是为了表明传统文化对他的

中考名著阅读题及答案大全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名着阅读(1)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名着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①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②发生的一次战争。《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③过程的描写。 6.答案:①左丘明②长勺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着阅读(2分) 《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①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讲述了浔阳楼题反诗、②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7.名着阅读①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等;②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雪 夜上梁山等(共2分。每空1分,人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另外:所填人物与情节的对应关系可以酌情处理)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的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B.在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书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之歌。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人艾青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6、B 2010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着阅读。(3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①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 ②下面选项中与“他”有关的两个细节 ....是()() A.他掏出一本谈话手册,用一般耳聋者惯有的尖锐的声音,让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B.立冬前后,他又喝醉。一进屋门,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十一岁——就想往外躲。 C.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D.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他的脸。2010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名着阅读。(4分) 阅读下列名着语段,写出每个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丙段出自哪部名着。 【甲】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迷,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了,另讲猫的故事了——【乙】他骑着它,在田间的大路上飞驰,见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将车铃按得丁零零一路响。孩子们回头一看,就闪到一边。胆小怕轧的,就赶紧跳到地里。他骑着车,呼啦一声

名著阅读《童年》检测题

名著阅读《童年》检测题 一、填空题 1、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原名阿列科谢?马克西姆维奈?彼什科夫,()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登上文坛。()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其它两部为() 2.《童年》讲述的是()(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善良乐观的(),自私残暴的(),贪婪恶毒的()以及快乐的“()”和执着的“()”。 4.《童年》中塑造了()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5.《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鞭挞俄国国民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6.《童年》属于自传体小说。它讲述了()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也是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小说. 7.《童年》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身处生活底层不屈服于黑暗势力,不断寻求真理, 追求光明的精神历程,同时真实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揭露了(),深刻揭示了()。 8. 在外祖父家中充满着()。 9. ()是阿廖沙终身的朋友,也是他最知心的人。 10.()是阿廖沙遇到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 11.阿廖沙有两个粗野自私的舅舅,一个是()另一个是()。 12.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和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文中的“她”是)()。 13. 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成为救星的人,他是() 14.节日的狂欢中,通常由()弹琴,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二、选择题. 1.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 ) A.外祖父. B.两个舅舅. C.外祖母. D.茨冈 2.在<<童年>>中,阿廖沙的表哥米哈伊尔的萨沙的性格是() A.顺受,麻木. B.沉默,忧郁. C.正直本分. 3.高尔基几岁开始自食其力的?( ) A.14. B .15 C.10. D.16.

名著阅读 呐喊 小测试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凡人之所以恶为无道行不义者,为其罚也;所以蕲有道行有义者,为其赏也。今无道不义存存者赏之也而有道行义穷穷者罚之也赏不善而罚善欲民之治不亦难乎?故乱天下害黔首者,若论为大。(节选自《吕氏春秋》) 1.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 今无道不义存存者赏之也而有道行义穷穷者罚之也赏不善而罚善欲民之治不亦难乎? 2.《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家著作。 (2分)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 5.“苏门四学士”是 6.朱熹的文学主张为 7.姜夔与并称“周姜”,两人都精于音律,自创新调,是词派的代表。 8.元曲四大家是、、、 … 9. 归有光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 10.汤显祖的《牡丹亭》与、、合称“临川四梦” 11. 冯梦龙编有、、合称“三言”。 12. 方苞与、姚鼐合称“桐城三祖”, 一、多选题 13.下列叙述错误的两项是()(5分) A.周树人首次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它被看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B.《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落后不觉悟农民阿Q形象,他的“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自我作践”,都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把中国人的深层人物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是鲁迅的一个巨大的贡献。 C.《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创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祝福》都收在《呐喊》中。 D. 《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是次线,突 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主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E.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作者描写的是 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 14.下面有关《头发的故事》文意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精梳版名著导读《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名著导读《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1.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从人类文 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8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2.1934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 命运,带领着一支队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中国工农红军,叫这条光辉之路名叫长征。长征从瑞金(地名)出发,到红一、 二、四方面军会师结束,总里程约为两万五千余里,历时两年零五天。 3.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1个:江西(赣)、 福建(闽)、广东(粤)、湖南(湘)、广西(桂)、贵州(贵或黔)、云南(云或滇)、陕西(陕或秦)、四川(川或蜀)、西康、甘肃。 4.长征翻过的山有20多座,主要有: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 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岷山(大雪山)、夹金山、邛崃山,以及六盘山等。 5.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30多条,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湖南的潇水、湘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滑水等。 6.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7.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顾全大

局、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8.1934~1935年间,中国红军长征的路上,因为遵义会议,使毛主席重新 回到了中国红军的领导层,重新获得了军事指挥权,从而改变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9.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东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 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10.红军翻越的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11.红军长征途中,有几次重要的会师,懋功会师是长征途中重大事件之一, 红军先头部队于1935年6月14日到达懋功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 12.《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作者是毛泽东。 13.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4.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采用了大兵团伏击歼敌的战术。 15.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渡过金沙江(事件)。 16请说出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要的会议。 通道会议、改变战略方向的黎平会议、跨年度的猴场会议、遵义会议、巩固和发展遵义会议成果的扎西会议、争论最激烈的苟坝会议、毛泽东严厉批评林彪的会理会议,此后的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芦花会议、俄界会议、哈达铺会议、榜罗镇会议等。 17.请说出几个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主要事件。 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对党和军队的领导权;②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③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④强渡

名著阅读童年试题

名著阅读《童年》试题 初一(三班)孙君涛 一、填空 1.名著《童年》的作者是_____小说中给予阿廖沙正能量的代表人物除了外祖母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 2.《童年》的是(主人公)_______三岁到十岁这壹拾柒的童年生活。他在艰难困苦、令人实习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病逐渐成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童年》中塑造的______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4.阿廖沙的母亲叫__________,父亲叫___________。 5.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阿廖沙_________________,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随后大病了一场。 6. 外祖父的染坊起火,_________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出来。 7.《童年》的内容包括了阿廖沙幼年时期从____岁至____岁这一段时期的生活片段。 8.阿廖沙读了_____年小学后,他开始靠_______挣钱。 9.《童年》中雅科夫舅舅毫无人性,打死了_________。

10.每逢________________,外祖父都要惩罚一下本周以 来犯过错误的孩子,然后他就去做晚祷,这时,厨房就 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11.___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童年》这部作品的第一 主题。12.外祖父家年轻力壮的学徒________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_________则常常受到捉弄。 13. 节日狂欢中,通常由_______弹琴,_______表演的 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14. “我”到外祖母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 ______________,其中印象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这 个故事。 15. “我”到外祖母家,两个舅舅闹着要分家更厉害了, 其原因是________,甚至因此两个舅舅还___ _____。 16. 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_______。 17. 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________并教他说话,可 是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____________。 18. 在________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 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19. 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 作救星的人,他是_____ 20. 阿廖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

鲁迅《呐喊》名著导读及试题精选

鲁迅《呐喊》名著导读及试题精选 ●创作主题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它是作者第一部小说集,起于《狂人日记》,迄于《社戏》。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等十四篇小说。 《呐喊》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首篇《狂人日记》以彻底的不妥协的批判精神,从整体上“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借“狂人”之口,对“吃人的礼教”进行了有力的控诉,产生了惊世骇俗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孔乙己》《白光》,则是对封建等级制度“吃人”的具体描绘。《呐喊》特别注重反映农民的痛苦生活,《故乡》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迅速破产的真实图画,通过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强烈对比,揭示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社会现实对于广大农民从身体到心灵的严重摧残。《阿Q正传》是鲁迅的杰作,它塑造了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典型阿Q,活画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阿Q的“精神胜利法”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所普遍存在的国民性;阿Q的悲剧是辛亥革命不彻底的必然结果,鲁迅揭出这一病苦,是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社戏》描写了一群机智勇敢、天真纯朴的农村少年,是鲁迅童年时代一段最美好生活的回忆。 《呐喊》通过艺术形象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充分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风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张勋复辟丑剧的唯一文艺作品,《药》塑造了民主革命先行者夏瑜英勇不屈的形象,暗示出他与民众的隔膜是革命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品的选材,“多采自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而当时的鲁迅认为最须急切地疗救的,正如这篇自序所言,是人的“病态”的灵魂(国民的劣根性)。 ●《<呐喊>自序》 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反映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 交代了写作目的:(1)唤醒庸人(民众)。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唤醒“铁屋子”中“熟睡的人们”,使国人得救。(2)激励猛士。“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呐喊》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类:压迫者 这类人物有《阿Q正传》里的举人老爷、赵太爷,《风波》里的赵七爷等。有趣的是,这些人大多姓“赵”,因此分辨起来非常容易。他们识字,有财产,地位高,说话牛,一般老百姓见到了都觉得气短。《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说话凶狠,“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风波》里的赵七爷无知且蛮横,“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地总要大赦罢。”“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总之这些人都非常了得,他们既有话语权力,又拥有相当大的财力,所以,在村里、镇里都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他们是封建统治秩序和伦理纲常的顽固的维护者和捍卫者,是典型的封建卫道士,是腐朽败坏的旧道德熏染下的伪君子、道学家。如果有诸如以下犯上的事情出现,他们不是暴跳如雷、痛心疾首就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课 《长征》节选 测试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猝.然(cù)泥泞.(nìng)缰.绳(jiāng)溢.出(yì) B、蓦.地(mù) 哽咽.(yè)扳.机(bān)刨.地(páo) C、愕.然(è)急骤.(zhòu) 牦.牛(máo) 掠.过(lüè) D、篝.火(gōu)先驱.(qū) 哀鸣.(míng)绚.丽(x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绚丽犹豫哀鸣翩翩起舞 B、笼罩有倾凝视万籁俱寂 C、缰绳漫长道歉马赛曲 D、疲惫颤抖旋即灰心丧气 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刘少奇走到担架前,( )地停在了脚步,自语地:“担架上的人呢?” ②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地抬起头,望着战马。 ③周团长……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 )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A、下意识慢慢毅然 B、不自觉缓缓坚决 C、下意识缓缓坚决D、下意识缓缓毅然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的科学家:邓稼先。

B、班主任一走进教室,原先人声鼎沸的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 ....。 C、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 ....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D、诗人匠心独运 ....,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使其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B、刘少奇:“我和彭军团长的炒面呢?” 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D、“主席!”众人异口同声地喊。 7、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仿照这个句子以“课堂”为本体写一组比喻句。 课堂是 课堂是 课堂是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体裁是电视剧本,文章再现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些情景。

名著阅读历年真题及答案

(二)名著阅读(共4分) 根据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20、21题。 20.在横线处填上小说中的人物。(2分) ①的深夜意外来访以及两个人共同生活的八天,给予了这个年轻锅炉工极大的影响,让他头 一次听到那么多重要而新鲜的、激动人心的话。 ②开始工作了,打算写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科托夫斯基的英勇的骑兵师。 21.根据阅读体会,说说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的含义。(2分) 20.朱赫来保尔(2分) 21.“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主人公保尔和他的战友们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2分) 21.填空(2分)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年华而 悔恨……”这段名言是前苏联作家撰写的长篇小说《 》一书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22.上述小说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主人公被视为精神楷模。请结合保尔的经历,举一例谈谈他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2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各1分,共2分) 22.示例: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不向命运屈服,克服种种苦难,拿起创作这个“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表现了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3分) (二)名著阅读(共6分) 阅读短文完成20题。 黑暗吞噬着牢房的每一个角落。令人窒息的、不安的夜降临了。思路又转到吉凶未卜的明天。这只是第七夜,但是却好像已经熬过了好几个月。睡在硬邦邦的地上,全身疼痛不止。仓库里现在只剩下三个人了。老头躺在板床上打着呼噜,就像睡在自家的热炕上一样。这老爷子对眼前的处境满不在乎,夜夜都睡得又香又甜。酿私酒的老太婆被警备司令哥萨克少尉放

名著《童年》阅读练习

初一复习讲义《童年》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 1、《童年》的作者是(国籍)作家(人名)。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随后大病了一场。 3、阿廖沙遇到第一个优秀人物是,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而得来的。 4、外祖父的染坊起火,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出来。 5、外祖父家年轻力壮的学徒小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则常常受到捉弄。 6、节日狂欢中,通常由弹琴,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7、“我”到外祖母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其中印象最好的 是这个故事。 8、“我”到外祖母家,两个舅舅闹着要分家更厉害了,其原因是,甚至因此两个舅舅还。 9、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 10、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 11、在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12、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 13、阿廖沙因为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 14、为了鼓励阿廖沙把字母表都认全,外祖父用做为奖励。 15、阿廖沙读了小学。 16、在外祖父眼里,他认为法律就是。 17、阿廖沙上街总是和邻居的孩子打架,他对打架不太在乎,但特别厌恶。 18、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正直的老工人,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都给

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19、《童年》中塑造了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20、《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二、简答题 1.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包括哪几部? 2.谁鼓励高尔基把童年的经历写出来的? 3.高尔基在《童年》中记叙了哪些内容? 4.阿廖沙为什么会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5.“小茨冈”在外祖父家是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因为什么事而死去? 6.外祖父的染坊失火了,据外祖父推测是谁放的火?救火之后是谁死去? 7.默默工作的戈里格里最后结果如何? 8.外祖父的房客“好事情”在我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外祖父的另一位房客彼得伯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0.外祖父在阿瘳沙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1.站在读者的角度看,外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2.举例说说作者眼中“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这些铅一样沉重的丑事”? 13.为什么阿廖沙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能成长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初中文学课外名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初中文学课外名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我国古代名著《水浒传》刻画了多位个性鲜明的好汉,尤其是他们风趣幽默的绰号,如“及时雨”()、“()”林冲等。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好汉是( ),“醉打蒋门神”的是( );《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是( )。 3、他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向往冒险,他在一座无人的岛上过了长达28年的原始人生活,收到一个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后又因帮助了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国家。他的名字叫( ),这部作品是《》。 4、他是一个小庄园主的儿子,从小就喜欢旅游。他旅游过“小人国”和“大人国”,经历一番历险,最后终于回到了英国。他的名字是( ),这部作品是《》。 5、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这部作品叫《》,与人力车夫相关的两位女性的名字是( )和( )。 6、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跃马挥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自然环境顽强斗争;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之后,克服困难从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他的那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成为一代人的座右铭。他叫( ),这部作品是《》。 7、作者从高尔基父亲逝世开始,到母亲逝世为止,恰是作者5岁到7岁的童年生活阶段。书中充满了残酷恐怖的生活故事。这部作品叫《》,与《》和《》合称“自传体三部曲”。 8、“墙角的花,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出自世纪老人冰心的《》。 9、《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 )散文集,共10篇。其中《》、《》、《》、《》、《》、《》、《》7篇从童年生活写起;《》、《》则是写其离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的几段经历。 10、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作家和社交活动家。20世纪初,为名人作传,三部英雄传记是《》、《》、《》。 11、虎妞是( )的长篇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12、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以上故事情节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 13、俄国作家( )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 )。 14、闯龙宫、搅冥府、大闹天宫,都是小说《》中的情节,其主人公是(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 15、《水浒传》塑造了( )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其中一开始逆来顺受,后来怒而反抗,被逼上梁山的英雄是( );见义勇为,性格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课 《长征》节选 测试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猝.然(cù)泥泞.(nìng)缰.绳(jiāng)溢.出(yì) B、蓦.地(mù)哽咽.(ya)扳.机(bān)刨.地(páo) C、愕.然(a)急骤.(zh?u)牦.牛(máo)掠.过(lüa) D、篝.火(gōu)先驱.(qū)哀鸣.(míng)绚.丽(x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绚丽犹豫哀鸣翩翩起舞 B、笼罩有倾凝视万籁俱寂 C、缰绳漫长道歉马赛曲 D、疲惫颤抖旋即灰心丧气 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①刘少奇走到担架前,()地停在了脚步,自语地:“担架上的人呢?” ②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地抬起头,望着战马。 ③周团长……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A、下意识慢慢毅然 B、不自觉缓缓坚决 C、下意识缓缓坚决 D、下意识缓缓毅然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的科学家:邓稼先。 B、班主任一走进教室,原先人声鼎沸的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 ....。 C、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 ....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D、诗人匠心独运 ....,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使其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②把“泛滥”与“滋生”调换顺序。 ③在“校园”后加“活动。”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C) 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B、刘少奇:“我和彭军团长的炒面呢?” 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D、“主席!”众人异口同声地喊。 7、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仿照这个句子以“课堂”为本体写一组比喻句。 课堂是轻松的游戏。 课堂是快乐的舞台。 课堂是美味的佳肴。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的体裁是电视剧本,文章再现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些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