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动量》典型例题复习

高考复习——《动量》典型例题复习
高考复习——《动量》典型例题复习

高考复习——《动量》典型例题复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七、动量

一、知识网络

二、画龙点

概念

1、冲量

(1)定义

力F和力的作用时间t的乘积Ft叫做力的冲量,通常用I表示。

冲量表示力对时间的累积效果,冲量是过程量。

(2)大小: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冲量的大小是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即

I=Ft

计算冲量时,要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

(3)方向: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由力的方向决定的。

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不变,冲量方向就跟力的方向相同。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牛·秒(N·s)。

(5)说明

①冲量是矢量。恒力冲量的大小等于力和时间的乘积,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冲量的运算符合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怎样求合力的冲量,怎样求变力的冲量)

②冲量是过程量。冲量表示力对时间的累积效果,只要有力并且作用一段时间,那么该力对物体就有冲量作用。计算冲量时必须明确是哪个力在哪段时间内的冲量。

③冲量是绝对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

④冲量可以用F─t图象描述。

F─t图线下方与时间轴之间包围的“面积”值表示对应时间内力的冲量。

例题:①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恒力F作用下,经过时间t

,获得的速度为V,

求F在t时间内的冲量

(大小:Ft;方向:与F的方向一致,与水平方向成θ角)

②一质量为mkg的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经时间t,求重力在时间t内的冲量

(大小:mgt;方向:竖直向下)

例题: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空气阻力不可忽略。关于物体受到的冲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受到重力的冲量方向相反

B.物体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受到空气阻力冲量的方向相反

C.物体在下落阶段受到重力的冲量大于上升阶段受到重力的冲量

D.物体从抛出到返回抛出点,所受各力冲量的总和方向向下

解析:物体在整个运动中所受重力方向都向下,重力对物体的冲量在上升、下落阶段方向都向下,选项A错。

物体向上运动时,空气阻力方向向下,阻力的冲量方向也向下。物体下落时阻力方向向上,阻力的冲量方向向上。选项B正确。

在有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的时间t2比上升时所用时间t1大。物体下落阶段重力的冲量mgt2大于上升阶段重力的冲量mgt1,选项C正确。

在物体上抛的整个运动中,重力方向都向下。物体在上升阶段阻力的方向向下,在下落阶段虽然阻力的方向向上,但它比重力小。在物体从抛出到返回抛出点整个过程中,物体受到合力的冲量方向向下,选项D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选项是B、C、D。

2、动量

(1)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乘积mV叫做动量,动量通常用符号P表示。

(2)大小:物体在某一状态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在该时刻瞬时速度的乘积,即

P=mV

计算动量时,要明确是哪个物体在哪个状态的动量,速度一定要是该状态的瞬时速度。

(3)方向:动量也是矢量,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动量的运算服从矢量运算规则,要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1kg·m/s=1N·s

(5)说明

①动量是矢量。动量有大小和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动量的运算符合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一维情况下可首先规定一个正方向,这时求动量变化就可简化为代数运算。

②动量是状态量。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对应。计算动量时,要明确是哪个物体在哪个状态的动量,速度一定要是该状态的瞬时速度。

③动量与参考系有关。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有关,所以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有关。在中学物理中,如无特别说明,一般都以地面为参考系。

3、动量的变化

①动量变化的三种情况:动量大小变化、动量方向改变、动量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三种可能。

②定义:在某一过程中,末状态动量与初状态动量的矢量差值,叫该过程的动量变化。

③计算

a、如果v1和v2方向相同,计算动量的变化就可用算术减法求之。

12mv mv mv -=?

b 、如果v 1和v 2方向相反,计算动量的变化就需用代数减法求之,若以v 2为正值,则v 1就应为负值。 1212)(mv mv v m mv mv +=--=?

c 、如果v 1与v 2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应当运用矢量的运算法则: 如图1所示,mV 1为初动量,mV 2为末动量,则动量的变化(矢量式)

)(1212mv mv mv mv mv -+=-=?

即作mV 1的等大、反向矢量-mV 1,然后,将mV 2与-mV 1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其对角线即为动量的变化mv ?,如图2所示。

或者将初动量与末动量的矢量箭头共点放置,自初动量的箭头指向末动量箭头的有向线段,即为矢量ΔP 。

例题:一个质量是0.1kg 的钢球,以6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块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 m/s

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解析: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碰撞前钢球的速度V =6m/s ,碰撞前钢球的动量为

P =mV =0.1×6kg ·m/s =0.6kg ·

m/s

正方P ΔP

图1

m

m

碰撞后钢球的速度为V ′=-6m/s ,碰撞后钢球的动量为

P ′=mV ′=-0.1×6kg ·m/s =-0.6kg ·m/s 碰撞前后钢球动量的变化为

ΔP =P ˊ-P =-0.6kg ·m/s -0.6 kg ·m/s =-1.2 kg ·m/s 且动量变化的方向向左。

[对例题的处理:①为熟悉动量变化的矢量运算,可先假定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没有变化,仅大小发生改变,要求学生算出动量的变化。②规定向右为正

化量(练习一、第3题)不影响解题的结果。]

例题:一个质量是0.2kg 的钢球,以2m/s 的速度斜射到坚硬的大理石板上,入射的角度是45°,碰撞后被斜着弹出,弹出的角度也是45°,速度大小仍为2m/s ,求出钢球动量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碰撞前后钢球不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据平行四边形定则, P ′、

P 和ΔP 的矢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ΔP =m/s ?kg 20.4=m/s ?kg 4.0+4.0=+2222

/p p 方向竖直向上。

P

总结:动量是矢量,求其变化量应用平行四边

形定则;

在一维情况下可首先规定一个正方向,这时求动量变化就可简化为代数运算。

例题:质量m为3kg的小球,以2m/s的速率绕其圆心O做匀

速圆周运动,小球从A转到B过程中动量的变化为多少?从A

转到C的过程中,动量变化又为多少

解析:小球从A转到B过程中,动量变化的大小为2

6kg·m/s,方向为向下

偏左45°,小球从A转到C,规定向左为正方向,则ΔP=12kg·m/s,方向水平向左。

例题:质量为m的小球由高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无初速滑到底端过程中,重力、弹力、合力的冲量各是多大?

解析:力的作用时间都是

g

H

g

H

t

2

sin

1

sin

2

α

=

=,力的大小依次是mg、

mg cosα和mg sinα,所以它们的冲量依次是:

gH

m

I

gH

m

I

gH

m

I

N

G

2

,

tan

2

,

sin

2

=

=

=

α

α

特别要注意,该过程中弹力虽然不做功,但对物体有冲量。

例题:以初速度v0平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t秒内物体的动量变化是多少?

A

O

C

V

解析:因为合外力就是重力,所以Δp=F t=m g t

有了动量定理,不论是求合力的冲量还是求物体动量的变化,都有了两种可供选择的等价的方法。本题用冲量求解,比先求末动量,再求初、末动量的矢量差要方便得多。当合外力为恒力时往往用Ft来求较为简单;当合外力为变力时,在高中阶段只能用Δp来求。

1、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2)表达式:Ft=mV′-mV=P′-P

(3) 推导

问题: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初速度为V,在合力F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t,速度变为V′,求:

①物体的初动量P和末动量P′分别为多少

②物体的加速度a=

③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推导得到一个什么表达式

规律

解析:①初动量为P=mV ,末动量为P′=mV′

②物体的加速度a=(V'-V)/t

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mV'-mV)/t可得

Ft=mV′-mV

即Ft=P′-P

等号左边表示合力的冲量,等号右边是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⑷说明:

①动量定理Ft=P′-P是矢量式,Ft指的是合外力的冲量,ΔP指的是动量的变化。

动量定理说明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的数值相同,方向一致,单位等效,但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冲量就是动量的增量。对方向变化的力,其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般不同,但冲量的方向与动量变化的方向一定相同。

若公式中各量均在一条直线上,可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根据已知各量的方向确定它们的正负,从而把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公式中的“-”号是运算符号,与正方向的选取无关。

②动量定理揭示的因果关系。它表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物体动量的变化是由它受到的外力经过一段时间积累的结果。

③动量定理的分量形式: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动量变化只由这一方向上的外力冲量决定。

F x t=mV x′-mV x

F y t=mV y′-mV y

④动量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变力。对于变力的情况,动量定理中的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⑤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在中学阶段,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通常是指单个物体,合外力是指物体受到的一切外力的合力。实际上,动量定理对物体系统也是适用的。对物体系统来说,内力不会改变系统的动量,同样是系统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系统的动量变化。

⑥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表示,F=(P′-P)/t=ΔP/t。从该式可以得出:合外力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率。

(5)动量定理的特性

①矢量性:冲量、动量和动量变化均为矢量,动量定理为矢量关系;

②整体性:F和t,m和V不可分;运用动量定理可对整个过程建立方程,对过程的细节考虑较少,解题较动力学和运动学容易些。

③独立性:某方向的冲量只改变该方向的动量;

④对应性:Ft和ΔP应对应同一过程,F、V应对应同一惯性参考系;

⑤因果性: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动量变化是力对时间累积的结果;

⑥变通性:在具体应用时,可用冲量代替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动量变化,也可用动量变化代替变力的冲量。

动量定理应用举例

(1)解释现象

①在ΔP一定的情况下,要减小力F,可以延长力的作用时间;要增大力F,可缩短力的作用时间。

②在F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t短则ΔP小,作用时间t长则ΔP大;

③在t一定的情况下,作用力F小则ΔP小,作用力F大则ΔP大。

例题:鸡蛋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第一次落在地板上,鸡蛋被打破;第二次落在泡沫塑料垫上,没有被打破。这是为什么?

解:两次碰地(或碰塑料垫)瞬间鸡蛋的初速度相同,而末速度都是零也相同,所以两次碰撞过程鸡蛋的动量变化相同。根据Ft=Δp,第一次与地板作用时的接触时间短,作用力大,

所以鸡蛋被打破;第二次与泡沫塑料垫作用的接触时间长,作用力小,所以鸡蛋没有被打破。(再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指出:鸡蛋被打破是因为受到的压强大。鸡蛋和地板相互作用时的接触面积小而作用力大,所以压强大,鸡蛋被打破;鸡蛋和泡沫塑料垫相互作用时的接触面积大而作用力小,所以压强小,鸡蛋未被打破。)

例题:某同学要把压在木块下的纸抽出来。第一次他将纸迅速抽出,木块几乎不动;第二次他将纸较慢地抽出,木块反而被拉动了。这是为什么?

解:物体动量的改变不是取决于合力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合力

冲量的大小。在水平方向上,第一次木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一般来说大于第二次受到的静摩擦力;但第一次力的作用时间极短,摩擦力的冲量小,因此木块没有明显的动量变化,几乎不动。第二次摩擦力虽然较小,但它的作用时间长,摩擦力的冲量反而大,因此木块会有明显的动量变化。

(2)定量计算

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确定合外力及作用时间; ③找出物体的初末状态并确定相应的动量;

④如果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选定正方向,并给每个力的冲量和初、末动量带上正负号,以表示和正方向同向或反向;如果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⑤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 ⑥解方程,讨论。

例题:一个质量为0.18kg 的垒球,以25 m/s 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的大小为45 m/s ,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 s ,求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有多大

解析:取垒球飞向球棒时的方向为正方向,垒球的初动量为P =mV =4.5kg ·m/s ,垒球的末动量为P '=mV '=-8.1kg ·m/s ,由动量定理可得

垒球所受的平均力为

/8.1 4.512600.01

P P F N N t ---===-

垒球所受的平均力的大小为1260N ,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反,即力的方向与垒球飞回的方向相同。 ⑶计算冲量的大小主要有下述的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冲量的概念求解。即将已知的力F 和作用的时间t 代入下式:

Ft I =(矢量式 )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动量定理”求解。即用已知的1mv 和2mv 求出mv ?代入下式:

12mv mv mv Ft -=?=

第三种方法是:求变力的冲量,不能直接用F ·t 求解,应该由动量定律根据动量的变化间接求解,也可以 F-t 图像下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求解。

例题: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F 1、F 2的作用,F 1、F 2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则在0 – 10s 的这段时间内,物体动量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受两个线性变化力的问题,物体动量的情况应借助于图象去做,

如图所示,做任一时刻的“面积”,S 1为F 1的冲量、S 2为F 2的冲量;不过S 1为正,S 2为负;这样从静止开始到t 内的冲量为 )(21S S I -+=

[]2112110)10(1021

t t t t t F S -=?-+=

=

2222

1

21t t t t F S =?=

= 于是

25)5(10)(2221+--=-=-+=t t t S S I

所以,在5s 时动量最大,最大值为25kg ·m/s

警示!物理中的图象是多功能的,这里“面积”有正负,应该取代数和。 例题:从地面以1v 速度竖直竖直向上抛出一气球,皮球落地时的速度为2v ,若皮球运动中所受空气的阻力的大小与其速度的成正比,试求皮球在空气中的运动时间。

解析:如何突破这个问题?

阻力的变化引起加速度的变化,不过物体上升的位移与下降的位移等值、反向;作υ—t 图,S 1为上升的位移、S 2为下降的位移大小;即 0)(21=-+S S

对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得

)(12mv mv t f t f mgt --=++下下上上

这里,[]021=-+=+)(下下上上S S K t f t f ,如图所示 所以,g

v v t 2

1+=

警示!应用图象、转化图象,可以突破难点。

例题:一质量为700g 的足球从m h 51=高处自由落下,落地后反跳到m h 2.31=的高处。((g 取10m/s 2))

求:(1)球在与地面撞击的极短过程中动量变化如何?

(2)若球与地面的接触时间是0.02s,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有多大? 解析:(1) 球刚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s m gh v /105102211=??==

方向为竖直向下。

反跳时(即离开地面的一瞬间)足球的速度大小为

s m gh v /82.3102222=??==

方向为竖直向上。 所以,动量的变化为

s m kg mv mv p /6.12)107.0(87.0)(12?=?--?=--=?

方向为竖直向上。

(2)取向上为正,根据动量定理,球的动量改变正是球受到的冲量所致,所以

)(12mv mv mgt I --=-

)

(12mv mv mgt Ft --+=N t mv mv mg F 637630702

.06

.12712=+=+=++

=

其方向应该和动量增量的方向相同,即方向为竖直向上。

根据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球对地面作用的平均冲力的大小为637N 、方向为竖直向下。

警示!建议不论作用时间长、短,都不要忽略重力。 例题: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放着两个相互接触的木块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今有一颗子弹水平地穿过两个木块,设子弹穿过A 、

B 木块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木块对子弹的阻力大小恒为f ,则子弹穿出两木块后,木块A 的速度和木块B 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解析:子弹打入A 时,A 、B 具有共同的速度,子弹离开A 打入B 时,A 、B 的共同的速度也就是A 的最终速度A v ,

对A 、B 这一过程根据动量定理,

0)(211-+=A v m m ft ①

第二阶段,对B 根据动量定理,

B B v m v m ft 222-= ②

由①得 2

11m m ft v A

+=

将①代人②得 2

11

22m m ft m ft v B

++

=

警示!虽然物体多,但是一一分析清楚,结合已知条件列出方程,就会解答。 例题: 质量为m 的小球,从沙坑上方自由下落,经过时间t 1到达沙坑表面,又经过时间t 2停在沙坑里。求:⑴沙对小球的平均阻力F ;⑵小球在沙坑里下落过程所受的总冲量I 。

解:设刚开始下落的位置为A ,刚好接触沙的位置为B ,在沙中到达的最低点为C 。⑴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重力作用时间为t 1+t 2,而阻力作用时间仅为t 2,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 m g (t 1+t 2)-F t 2=0, 解得:()2

21t t t mg F +=

⑵仍然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在t 1时间内只有重力的冲量,在t 2时间内只有总冲量(已包括重力冲量在内),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

m g t 1-I =0,∴I =m g t 1

这种题本身并不难,也不复杂,但一定要认真审题。要根据题意所要求的冲量将各个外力灵活组合。若本题目给出小球自由下落的高度,可先把高度转换成时间后再用动量定理。当t 1>> t 2时,F >>mg 。

例题:质量为M 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 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加速度a 匀加速前进,当速度为v 0时拖车突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解:以汽车和拖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全过程系统受的合外力始终为()a m M +,该过程经历时间为v 0/μg ,末状态拖车的动量为零。全过程对系统用动量定理可得:

()()()()000,v

Mg

g a m M v v m M v M g v a m M μμμ++='∴+-'=?

+

这种方法只能用在拖车停下之前。因为拖车停下后,系统受的合外力中少了拖车受到的摩擦力,因此合外力大小不再是()a m M +。

例题: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的动摩擦因数为1μ,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 边。若圆盘最后末从

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

解析:设圆盘的质量为m ,桌长为l ,,这一阶段圆盘的末速度为1v 解法一:(动量法)

第一阶段,对圆盘(在桌布上运动)根据动量定理,

111mv mgt =μ

第二阶段,对圆盘(在桌面上运动,初速度1v ,末速度临界值为0)根据动量定理,

1220mv mgt -=-μ ② 在桌布从圆盘下抽出的过程中,盘的加速度为1a g a 11μ= ③ 这一阶段圆盘的位移为 21112

1t a x =

第二阶段,盘的加速度为2a g a 22μ=

这一阶段圆盘的位移为

22222

1t a x =

桌布从盘下抽出所经历的时间为t ,在这段时间内桌布移动的距离为x ,有

22

1at x =

⑦ 而 12

1x l x +=

盘没有从桌面上掉下的条件是

122

1

x l x -≤

联立解得 g a μμμμ2

2

12+≥

解法二:(以牛顿定律为主) 在桌布从圆盘下抽出的过程中,

圆盘在桌面上运动的过程中,

第一阶段圆盘的末速度为1v

11212x a v =

又 22212x a v = ④

盘没有从桌面上掉下的条件是

122

1

x l x -≤

桌布从盘下抽出所经历的时间为t ,在这段时间内桌布移动的距离为x ,有

2

2

1at x =

⑥ ⑦ 而

12

1

x l x +=

⑧ 由以上各式得

g a μμμμ2

2

12+≥

解法三:(能量法)???

???

?

==2

22221112121mv mgx mv mgx μμ

或直接写出:2211mgx mgx μμ=

1

1ma mg =μ2

2ma mg =μ2

112

1t a x =

动量和动量定理 导学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 一.动量 1、概念:在物理学中,物体的和的乘积叫做动量。 2、定义式: 3、单位: 4、对动量的理解: (1)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方向一致。 (2)瞬时性:动量的定义式中的v指物体的瞬时速度,从而说明动量与或对应,是(状态量或过程量)。 (3)相对性:速度具有相对性,参考系不同,就不同。 二、动量的变化量 1.定义:物体的与之矢量差叫做物体动量的变化. 2.表达式: 3.矢量性:动量的变化量等于末状态动量减去初状态的动量,一维情况下,提前规定正方向,?p的方向与△v的方向 . 4.动量的变化也叫动量的增量或动量的改变量 例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 个坚硬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碰撞 前后钢球的动量各是多少?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变化了多少? 练习1、通过解答以下三个小题,思考动量与动能的区别。 (1)质量为2 kg的物体,速度由3 m/s增大为6m/s,它的动量和动能各增大为原来的几倍? (2)质量为2kg的物体,速度由向东的3 m/s变为向西的3m/s,它的动量和动能是否变化了?如果变化了,变化量各是多少? (3)A物体质量是2kg,速度是3m/s,方向向东,B物体质量是3kg,速度是4m/s,方向向西。它们的动量之和是多少?动能之和是多少? 总结:1.动量和动能都是量(填“状态量”或“过程量”) 2.动量是量,动能是量(标量或矢量) 3.动量发生变化时,动能发生变化,动能发生变化时,动量发生变化(填一定或不一定) 4.二者的定量关系:

思考讨论:以下几种运动的动量变化情况(即动量大小,方向的变化情况)。 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③物体做平抛运动④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事例:跳远时要跳在沙坑里;跳高时在下落处要放海绵垫子;从高处往下跳,落地后双腿往往要弯曲;轮船边缘及轮渡的码头上都装有橡皮轮胎,汽车安装有安全气囊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又不希望这样,比如用铁锤钉钉子而不用橡皮锤。这些现象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合作探究二:阅读课本第7—11页,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三、冲量、动量定理 推导: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设一个物体质量为m,在恒力F作用下,在时刻t 物体的速度为v,经过一段时间,在时刻t’物体的速度为v ’,尝试由F=ma和运动学知识推导出力和动量变化的关系? v v ’ t’ 最终你得到的表达式为:F=_________。 物理意义:物体所受的力等于物体动量的_________。 请结合课本,根据以上推论完成以下内容: 1、冲量: ___ ___与_________的乘积叫冲量。公式:I=_________。单位:_________。它反映了力 的作用对_______的积累效果。 说明:①冲量是过程量,求冲量一定要明确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 ②冲量是矢量,冲量的方向不一定是力的方向,只有恒力冲量的方向才与力的方向。 ③上式只能用来计算恒力的冲量。 ④力作用一段时间便有了冲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思考:用力去推一个物体,一段时间后仍没能推动。这个力的冲量为零吗?为什么?这个力对物体做功了吗?又为什么? 2、动量定理: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____________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______。 公式:F?t=_________或___________=I 说明:①动量定理中的Ft指的是的冲量 ②动量定理描述的是一个过程,它表明物体所受是物体的原因,物体动量的变化是由它受到的外力经过一段时间积累的结果. ③Ft=p′-p是一个矢量式,运算应遵循.若动量定理公式中各量均在一条直线上,可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根据已知各量的方向确定它们的正负,从而把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④动量定理说明合外力的冲量与研究对象的动量增量的数值,方向,单

必修五解三角形常考题型非常全面

必修五解三角形常考题型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典型题剖析】 考察点1: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在V ABC 中,已知A:B:C=1:2:3,求a :b :c. 【点拨】 本题考查利用正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互化,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 a :b :c=sinA: sinB: sinC 求解。 解:::1:2:3,A . ,,, 6 3 2 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1 2.6 3 2 2A B C B C A B C a b A B C ππ π π π π π =++=∴= = = ∴=== =Q 而 【解题策略】要牢记正弦定理极其变形形式,要做到灵活应用。 例2在ABC 中,已知 ,C=30°,求a+b 的取值范围。 【点拨】 此题可先运用正弦定理将a+b 表示为某个角的三角函数,然后再求解。 解:∵C=30°, ,∴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sin (150°-A ). ∴ )[sinA+sin(150° )·2sin75°·cos(75° -A)= 2 cos(75°-A) ① 当75°-A=0°,即A=75°时,a+b 取得最大值 2 ; ② ∵A=180°-(C+B)=150°-B,∴A <150°,∴0°<A <150°, ∴-75°<75°-A <75°,∴cos75°<cos(75°-A)≤1, ∴> 2 cos75° = 2 × 4 . 综合①②可得a+b 的取值范围为 ,8+ 考察点2: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3在△ABC 中,2 a ·tanB=2 b ·tanA ,判断三角形ABC 的形状。 【点拨】通过正弦定理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利用角的关系判断△ABC 的形状。

通信电子线路复习题及答案

《通信电子线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通信系统由输入变换器、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以及输出变换器组成。 2、无线通信中,信号的调制方式有调幅、调频、调相三种,相应的解 调方式分别为检波、鉴频、鉴相。 3、在集成中频放大器中,常用的集中滤波器主要有:LC带通滤波器、陶瓷、石英 晶体、声表面波滤波器等四种。 4、谐振功率放大器为提高效率而工作于丙类状态,其导通角小于 90度,导 通角越小,其效率越高。 5、谐振功率放大器根据集电极电流波形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工作状态,分别为 欠压状 态、临界状态、过压状态;欲使功率放大器高效率地输出最大功率,应使放 大器工作在临界状态。

6、已知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在欠压状态,为了提高输出功率可将负载电阻Re 增大,或将电源电压Vcc 减小,或将输入电压Uim 增大。 7、丙类功放最佳工作状态是临界状态,最不安全工作状态是强欠压状态。最佳工 作状态的特点是输出功率最大、效率较高 8、为了有效地实现基极调幅,调制器必须工作在欠压状态, 为了有效地实现集电极调幅,调制器必须工作在过压状态。 9、要产生较高频率信号应采用LC振荡器,要产生较低频率信号应采用RC振荡 器,要产生频率稳定度高的信号应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 10、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由放大部分、选频网络、反馈网络三部分组成。 11、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幅度起振条件为1 ,相位起振条件 A F (n=0,1,2…)。 12、三点式振荡器主要分为电容三点式和电感三点式电路。 13、石英晶体振荡器是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和反压电效应工作的,其频率稳 定度很高,通常可分为串联型晶体振荡器和并联型晶体振荡器两种。 14、并联型石英晶振中,石英谐振器相当于电感,串联型石英晶振中,石英谐振器 相当于短路线。

通信电子线路 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该课程前应该先复习巩固其先修课程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在课程学习中,要特别注意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分析方法的不同点。例如,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一章应注意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等效电路与低频放大电路等效电路的不同之处,应该考虑分布参数的影响;在谐振功率放大器一章,应该注意它与低频功率放大器的不同之处,很好地掌握折线分析法;在频率变换电路中,应该注意区分线性频率变换和非线性频率变换电路的频谱特性。因为本课程中涉及电路的负载主要是谐振回路,因此首先要很好地掌握阻抗变换电路与选频电路特性的特性及分析方法。 本课程着重掌握通信系统中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在现代通信中的典型应用。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对通信系统应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并会进行模拟通信系统中发射机,接收机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 对本课程中学生难于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实验消化理解理论课程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参予课外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为了巩固课程知识,学生可选择相关硬件课程设计,进行无线通信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设计、安装、调试,可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深度。 为了帮助同学学好该课程,我们编写了教材和参考资料,该课程已经建立了丰富的网络教学环境,同学们可从华中科技大学主页的精品课程栏目进去可以浏览该课程的网上教学系统。该系统中有网络课程(含网上教材、电子教案、学习指导、思考练习、参考资料、授课录像、复习导航等)以及课堂讲课多媒体课件,还有网上实验教学系统。 教材和参考资料: 1.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严国萍、龙占超编写,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通信电子线路”该教材的特点是:强调系统,从通信系统和整机出发来分析各功能模块的原理、组成、作用,构建了模拟通信和数字调制系统的内容体系;深入浅出,注重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典型应用,按照基础知识、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以及频率变换电路来组织教材内容;易于理解,重点难点配有例题,每章都有主要知识点小结,结合实际无线通信机进行电路和性能指标分析以及参数测量;内容新颖,注意将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最新科技发展相融合,将软件无线电中用DSP实现调制解调的思想引入教材。 2.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组还编写出版了辅导书“高频电子线路学习指导与题解”,本书包含了与本课程相关的张肃文等编

高中物理 动量和动量定理期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物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期末复习学案新人教 版选修 1、了解物理学中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动量和动量的变化及其矢量性,会正确计算一维运动的物体的动量变化。 3、理解冲量概念,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 4、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课内探究上节课的探究使我们看到,不论哪一种形式的碰撞,碰撞前后 mυ的矢量和保持不变,因此mυ很可能具有特别的物理意义。探究一:动量 1、动量的定义: 2、定义式: 3、单位: 4、说明:①瞬时性:动量的定义式中的v指物体的瞬时速度,从而说明动量与时刻或位置对应,是状态量。②矢量性:动 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 程中动量变化吗?为什么?探究二:动量的变化量: 1、定义:若某一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 和p′,则称:△p= 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量)。说明:动量变化△p也是矢量。一维情况下,Δp= mυ/-

mυ 例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提示:因为动量及其变化量都是矢量,所以首先要规定正方向。探究三: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一段时间Δt内受到一恒力F的作用,作用前后的速度分别为v 和v/,请你用动量表示出牛顿第二定律。最终你得到的表达式为:F=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意义:物体所受的力等于物体动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四:动量定理上式可以变形为Δp=FΔt,从中可以看出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说明FΔt这个量反映了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积累效应。 1、冲量:定义: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乘积叫冲量。公式:I=_________。单位:_________说明:①冲量是过程量,求冲量一定要明确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②冲量是矢量,冲量的方向不一定是力的方向,只有恒力冲量的方向才与力的方向相同。③上式只能用来计算恒力的冲量。④力作用一段时间便有了冲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拓展:用力去推一个物体,一段时间后仍没能推动。这个力的冲量为零吗?为什么?这个力对物体做功了吗?又为什么? 2、动量定理: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____________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______。表达式为F合t=_________或 ___________=I合说明: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变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习题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习题 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a 2= b 2+ 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 21ah a =21bh b =2 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 第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5.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除了应用上述公式和上述变换方法外,还要注意三角形自身的特点。

试题.试卷—--通信电子线路试题集汇编全套

第二章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一、填空题 1.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其工作类型为_ _(甲、乙、丙)类,放大器的负载为_ 。 2.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兼有与功能。 3.矩形系数是表征放大器_ 好坏的一个物理量。 4.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中选频回路的作用是__ ___(选基波滤谐波、选有用信号滤除干扰信号)。 5.已知小信号谐振放大器负载回路电感L=3.3μH,总电容CΣ=10PF,线圈损耗电阻R=5Ω,则谐振频率为____HZ,空载品质因数为_ _。 6.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中选频回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中选频回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单回路放大器的通频带可用Q值表示,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 8.当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工作频率等于负载回路的谐振频率时,电压增益__ __;当工作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电压增益__ _______。(最大、不变、减小) 9.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产生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克服不稳定的措施是______和______两种。 1.在超外差式接收机中,高频放大器负载回路是_ 调谐,中频放大器的负载回路是_____调谐。(固定、可变) 二、是非题(对者打“√”,错者打“X”) 1.()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谐振频率仅与负载谐振回路的电容和电感有关。 2.()谐振放大器的通频带与回路品质因数成反比,品质因数越高,通频带越窄。 3.()矩形系数是表征放大器选择性好坏的一个物理量。 4.()矩形系数越大于1,放大器选择性越好。 5.()多级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通频带比其单级放大器通频带宽。 三、选择题(选择一项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表征晶体管频率特性参数有fα、fβ、fT,三者大小为:() a. fT >fα>fβ b. fα>fT >fβ c. fα>fβ>fT 2.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不稳定的原因是:() a. 增益太大 b. 通频带太窄 c. 晶体管存在内反馈y re 3. 在谐振放大器中,多级放大器的通频带比单级放大器通频带:() a.宽 b.相等 c.窄 4.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实际矩形系数一般:() a. 等于1 b.小于1 c.大于1 5.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理想矩形系数:() a. 等于1 b.小于1 c.大于1 6.在调谐放大器的LC回路两端并上一个电阻R,可以:() A.提高回路的Q值 B.提高谐振频率 C.加宽通频带 D.减小通频带 7.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产生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 A.增益太大 B.通频带太宽 C.晶体管集电极电容C b’c 的反馈作用 D.谐振曲线太尖锐2.三级相同的谐振放大器级联,中心频率f o=465kHz,若要求总带宽B0.7=10kHz,试求每级回路的带宽和有载Q L值。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1讲 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学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第1讲动量、冲量、动量定理 板块一主干梳理·夯实基础 【知识点1】动量Ⅱ 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m和它的速度v的乘积mv叫做物体的动量。动量通常用符号p来表示,即p=mv。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每秒,符号为kg·m/s。 说明:动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我们讲物体的动量,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动量,动量的方向与物体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有关动量的运算,一般情况下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运算。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则选定一个正方向后,动量的运算就可以转化为代数运算。 3.动量的三个性质 (1)动量具有瞬时性。物体的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不发生变化的,而物体的速度是与时刻相对应的,由动量的定义式p=mv可知,动量是一个状态量,具有瞬时性。 (2)动量具有相对性。选用不同的参考系时,同一运动物体的动量可能不同,通常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指的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动量。在分析有关问题时要先明确相应的参考系。 (3)矢量性。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遵循矢量运算法则。 【知识点2】动量的变化Ⅱ 1.因为p=mv是矢量,只要m的大小、v的大小和v的方向三者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动量p就发生了变化。2.动量的变化量Δp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Δv的方向相同。 3.动量的变化量Δp的大小,一般用末动量p′减去初动量p进行计算,也称为动量的增量。即Δp=p′-p,此式为矢量式,若p′、p不在同一直线上,则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矢量三角形定则)求矢量差;若在同一直线上,则应先规定正方向,再用正、负表示p、p′的方向,最后用Δp=p′-p=mv′-mv进行代数运算。【知识点3】动量、动能、动量变化量的比较Ⅱ 【知识点4】冲量、动量定理Ⅱ

解三角形典型例题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在△ABC 中,若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则 2.S △ABC =2ab sin C =2bc sin A =2ac sin B =4R =2(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 1.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cos A c; a-b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动量第1讲动量动量定理学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动量

一、考情分析 1.动量、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动量守恒定律通常结合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来解决碰撞、打击、反冲等问题.在2016年以前高考对动量的考查一般限定在力学且以计算题的形式出题,难度中等偏上. 2.2017年以后动量作为解题重要思想方法,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可与静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核心知识综合,这将是高考的重要趋势. 二、知识特点 1.矢量性:冲量、动量、动量的变化三个物理量均是矢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均是矢量式,在列方程时通常要规定正方向,没有特殊说明,一般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2.普遍性: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都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系统,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 三、复习方法 本单元内容的复习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1.重视矢量性: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均是矢量式,在应用过程中应先规定正方向,把矢量运算转化成代数运算. 2.注重综合分析能力和对实际问题抽象化的能力:加强贴近生活、贴近高考题型的训练,抓住典型问题,如一动碰一静弹性碰撞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人船模型、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结合新背景、新素材考查上述问题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第1讲动量动量定理 考纲考情核心素养 ?动量动量定理Ⅱ?动量、动量变化量、冲量的概念. ?动量定理的内容及表达式. 物理观念 全国卷5年4考 高考指数★★★★★ ?应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科学思维 知识点一动量 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通常用p来表示. 2.表达式:p=mv.

3.单位:kg·m/s. 4.标矢性: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 知识点二动量定理 1.冲量 (1)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这个力的冲量. 公式:I=Ft. (2)单位:冲量的单位是牛·秒,符号是N·s. (3)方向:冲量是矢量,恒力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2.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2)表达式:I合=Δp或F合·t=p′-p. (3)矢量性:动量变化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可以在某一方向上用动量定理. 1.思考判断 (1)动量越大的物体,其速度越大.( ×) (2)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 (3)物体所受合力不变,则动量也不改变.( ×) (4)物体沿水平面运动时,重力不做功,其冲量为零.( ×) (5)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物体末动量的方向相同.( ×) (6)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 2.质量为5 kg的小球以5 m/s的速度竖直落到地板上,随后以3 m/s的速度反向弹回,若取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动量的变化为( D ) A.10 kg·m/s B.-10 kg·m/s C.40 kg·m/s D.-40 kg·m/s 解析:动量的变化是末动量减去初动量,规定了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小球的初动量p1=mv1=25 kg·m/s,末动量p2=mv2=-15 kg·m/s,所以动量的变化Δp=p2-p1=-40 kg·m/s. 3.质量相同的子弹a、橡皮泥b和钢球c以相同的初速度水平射向竖直墙,结果子弹穿墙而过,橡皮泥粘在墙上,钢球被以原速率反向弹回.关于它们对墙的水平冲量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子弹、橡皮泥和钢球对墙的冲量大小相等

解三角形典型例题答案

1. 解:cos cos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a A b B c C A A B B C C +=+= sin 2sin 2sin 2,2sin()cos()2sin cos A B C A B A B C C +=+-= cos()cos(),2cos cos 0A B A B A B -=-+= cos 0A =或cos 0B =,得2A π=或2B π= 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 2. 证明:将ac b c a B 2cos 222-+=,bc a c b A 2cos 2 22-+=代入右边 得右边22222222 22()222a c b b c a a b c abc abc ab +-+--=-= 22a b a b ab b a -==-=左边, ∴)cos cos (a A b B c a b b a -=- 3.证明:∵△AB C 是锐角三角形,∴,2A B π+>即022A B ππ>>-> ∴sin sin()2 A B π >-,即sin cos A B >;同理sin cos B C >;sin cos C A > ∴C B A C B A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 4.解:∵2,a c b +=∴sin sin 2sin A C B +=,即2sin cos 4sin cos 2222 A C A C B B +-=, ∴1sin cos 222B A C -==0,22 B π<<∴cos 2B = ∴sin 2sin cos 22244B B B ==?=839 5解:22222222sin()sin cos sin ,sin()cos sin sin a b A B a A B A a b A B b A B B ++===-- cos sin ,sin 2sin 2,222cos sin B A A B A B A B A B π===+=或2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6解:2sin sin 2sin sin )sin ,R A A R C C b B ?-?=- 222sin sin )sin ,,a A c C b B a c b -=--=-

通信电子线路典型习题

通信电子线路典型习题 01、 什么叫传输线?(P-7) 02、 什么叫无损传输线?(P-9) 03、 无损传输线的特征阻抗=?(P-9) 04、 信号源的输出阻抗为150Ω,负载的阻抗为50Ω,如果用 的无损耗传输线实现阻抗匹配,求:用作匹配的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 C =? 05、 这种匹配方法的缺点是什么? 06、 电感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L=100μH ,r=1Ω,工作频率f=100kHz 。 (1)求电感L 的 Q 0, (2)将电感的等效电路转换为并联形式。 07、 电路如图所示,L=100μH ,C=100pF 。 (1)当i=5cos(106/2π)t 时,确定电路的阻抗性质; (2)当i=5cos(107/2π)t 时,确定电路的阻抗性质。 08、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L=50μH ,C=100pF ,、r=5Ω,求ω0、回路的Q 0、BW 、、D 。 /4 i

09、电路如图所示,工作在谐振状态。已知:L=100μH,电感的r=5Ω、N1=6、N2=4、C1=100pF、C2=300pF、Rs=100KΩ、R L=50KΩ,求ω0、回路的Q、BW、、D。 10、电路如图所示,工作在谐振状态。已知:L1=100μH,L2=50μH,M=5μH,电感的r=5Ω、N1=6、N2=4、C1=100pF、C2=300pF、Rs=100KΩ、R L=50KΩ,求ω0、回路的Q、BW、、D。 11、计算3级选频放大器(n=3),单谐振回路数目为(n+1=4)时的3Db带宽BW=? 12、晶振的f q和f p的数值有什么特点?(提示:有3) 13、为了提高效率,高频功率放大器多工作在或状态。 14、为了兼顾高的输出功率和高的集电极效率,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取θ= 。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学中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动量和动量变化及其矢量性,会正确计算做一维运动的物体 的动量变化; 3.理解冲量的定义; 4.从前面的推导中总结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并理解动量定理的确 切含义; 5.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 题; 2.通过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提升 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领学生将理论联系实 际。 【教学重点】 1.理解动量定理 2.利用动量定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动量定理的矢量性 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阅读材料: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和行使速度的不断提高,行车安全越来越重要。而在所有的汽车事故当中,与碰撞有关的事故占90%以上。汽车碰撞是无法避免的,如何减少碰撞时对人员的伤害是重要的研究问题,其中在汽车前排装安全气囊是一种重要的措施。 思考:为什么在汽车前排装安全气囊可以在相同碰撞时减少对人员的伤害? 建立物理模型:质量为m的物体,在合力F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t,速度由v 变为v’,如是图所示: 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F = m a 而加速度定义有:联立可得: 'v v a t - = 'v v F m t -=

变形可得: 一、动量 1.定义: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用p 表示 2.表达式:p=mv 3.单位:kg·m/s 学生活动:我们了解了动量的基本内容,可是动量在物理学史中的建立过程是怎样一个情况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理解动量,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问题,并说明理由? 1.动量是矢量还是标量? 2.动量是过程量还是状态量? 3.动量与参考系的选择有没有关系? 总结: 1.矢量性:因为速度v 是矢量,质量m 是标量,标量与矢量之积为矢量,所以动量P 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状态量:因为p=mv 的式子中v 是瞬时速度,从而说明p 与时刻或位置对应 3.相对性:v 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参考系不同,v 不同,具有相对性。 试讨论以下几种运动的动量变化情况 二、动量的变化量 知识回顾:速度的变化量是某一运动过程的末速度与初速度的矢量差 学生活动:学生类比定义“动量变化量”: 1.定义:物体在某一运动过程中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用Δp 表示) 2.表达式:Δp=p’-p 讨论:Δp 是矢量还是标量? 总结得出: 3. 动量的变化量是矢量,?p 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 学生活动:例1.一个质量是0.1kg 的钢球,以6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 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各是多少?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变化了多少? 学生计算,展示学生的练习情况 总结:同一条直线上(一维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的运算:先规定正方向,然后确定各已知量的正负,可以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思考:如果动量变化前后不在同一直线上,如何求动量的变化量? 拓展:动量与动能的区别与联系 三、冲量 1.冲量: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2.表达式:I=Ft (F 为恒力) 3.单位:N·s 4.意义:反映了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积累效应 学生活动:讨论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冲量是矢量还是标量? 2.冲量是过程量还是状态量? 'Ft mv mv =-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综合应用解三角形经典例题老师

一、知识梳理 1.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A B C ++=π;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 面积公式: 111 sin sin sin 222ABC S ab C bc A ac B ?= == 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的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形式一: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 ?? ? ??===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边角转化的重要工具) 形式三:::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形式四: 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 ==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形式一:2 2 2 2cos a b c bc A =+- 2 2 2 2cos b c a ca B =+- 222 2cos c a b ab C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 222cos 2b c a A bc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 cos 2a b c C ab +-= 二、方法归纳 (1)已知两角A 、B 与一边a ,由A +B +C =π及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可求出角C ,再求b 、c . (2)已知两边b 、c 与其夹角A ,由a 2=b 2+c 2 -2b c cosA ,求出a ,再由余弦定理,求出角B 、C . (3)已知三边a 、b 、c ,由余弦定理可求出角A 、B 、C . (4)已知两边a 、b 及其中一边的对角A ,由正弦定理sin sin a b A B = ,求出另一边b 的对角B ,由C =π-(A +B ),求出c ,再由sin sin a c A C =求出C ,而通过sin sin a b A B = 求B 时,可能出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 a = b sinA 有一解 b >a >b sinA 有两解 a ≥b 有一解 a >b 有一解 三、课堂精讲例题 问题一: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通信电子线路问题汇总-student

绪论: 1. 调幅发射机和超外差接收机的结构是怎样的?每部分的输入和输出波形是怎样的? P7 ,P9 2. 什么是接收机的灵敏度? 3.无线电电波的划分,P12 例:我国CD MA 手机占用的CDM A1X ,800MHz 频段,按照无线电波波段划分,该频段属于什么频段? 第三章: 1. 什么叫通频带?什么叫广义失谐? 2. 串联谐振回路和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幅度和相位)和电抗性质? 3. 串联谐振回路和并联谐振回路适用于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大还是小的电路? 4. 电感抽头接入和电容抽头接入的接入系数? 5. Q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Q值由哪些因素决定,其与通频带和回路损耗的关系怎样? 6. 串联谐振电路Q 值的计算式?谐振时电容(或电感)上电压与电阻(或电源)上电压的关系 是怎样的? 7. 并联谐振电路有哪两种形式,相应的Q值计算式是怎样的?谐振时电容(或电感)上电 流与电阻(或电源)上电流的关系是怎样的? 8. 串联LC 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与什么有关?回路阻抗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分别在什么条件下取得?当工作频率小于、等于、大于谐振频率时, 串联LC 谐振回路的阻抗性质是怎样的? 9. 并联LC 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与什么有关?回路阻抗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分别在什么条件下取得?当工作频率小于、等于、大于谐振频率时, 并联LC谐振回路的阻抗性质是怎样的? 10. Q 值较大时,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前后,电阻和电抗的关系是怎样的? 11. 信号源和负载对谐振电路的Q 值有何影响?串并联谐振电路对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 的大小分别有什么样的要求? 12. 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串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将产生什么影响?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减 小这些影响? 13. 下面电路有几个谐振频率,分别是多少,大小关系怎样?该电路a,b端阻抗模值和电抗性 质随频率如何变化? 14. 下面电路有几个谐振频率,分别是多少,大小关系怎样?该电路a,b 端阻抗模值和电抗性质随频率如何变化? 1 L R d a + - C + - 12 =+R R R ab V db V b 2 L

学案一动量与动量定理讲解学习

学案一动量与动量定 理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导学案 【自主学习】 1、定义: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的乘积。 2、定义式:p=___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 4、方向:动量是矢量,方向与________的方向相同,因此动量的运算服从 _________法则。 5、动量的变化量: (1)定义:物体在某段时间内________与_______的矢量差(也是矢量)。(2)公式:?P=_______________(矢量式)。 (3)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4)同一直线上动量变化的计算:,从而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计算结果中的正负号仅代表_________,不代表 _______。 【探究一】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思考:1.动量是过程量还是状态量? 2.“动量的变化量”与“动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动量和动能有何区别?

(1)质量为2kg的物体,速度由3m/s增大为6m/s,它的动量和动能各增大为原来的几倍? (2)质量为2kg的物体,速度由向东的3m/s变为向西的3m/s,它的动量和动能是否变化了?如果变化了,变化量各是多少? (3)A物体质量是2kg,速度是3m/s,方向向东;B物体质量是3kg,速度是4m/s,方向向西。它们的动量的矢量和是多少?它们的动能之和是多少? (4)在光滑水平面上,原来静止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经过时间t、通过位移L后,动量变为p、动能变为E k。,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F作用下,这个物体若经过位移2L,其动量将等于2p B.在F作用下,这个物体若经过时间2t,其动量将等于2p C.在F作用下,这个物体若经过时间2t,其动量将等于2E k D.在F作用下,这个物体若经过位移2L,其动量将等于2E k。 动量定理 【知识点:】1、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2、冲量的数学表达式为I= ,单位:。 3、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一致。 4、动量定理的内容是: 5、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

华科通信电子线路期末试题(答案)

华中科大高频电子线路期末试题(答案) 一、选择性填空: 1、C 2、A 3、ABC 4、A 5、C 6、ACD 7、BC 8、CD 9、D10、D 11﹑D 12、AB13、BCD14、BC 15、CD 二、 分析:在本题中要注意放大器的谐振电压增益Avo和稳定的电压增益之间 的关系,根据求出的放大器的增益并不一定是稳定的增益,而 才表示稳定的电压增益,为了保持放大器稳定的工作,可根据要 求的来求放大器的其他参数。本题中就应该用来求,从而可求得为了使放大器稳定工作应该在回路上并联的电阻R的值。 解:(1) (1) 而=35为了保持放大器稳定工作则=35 (2) 式(1)=(2) 而 ∴R应该并联在回路两端 (2) 因为Avo=50时B=10KHz,根据带宽增益积为一常数 则 因此 三、 根据求得Vb

根据图2可求得转移特性的斜率 ∴求得 由得 四、 解:1、根据图3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如下: 由等效电路可见,振荡器属电容三端电路。 2、 给定频率为48.5MHz可求出电感L值 3、反馈系数 五、解:(1)为单边带信号,解调后V o=1V ,通过该检波器后其输出波形如图(a)所示

(2)为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解调后, 输出电压为正半周包络,如图(b)所示。 (3)是调幅度为0.5的调幅波,输出电压 为其包络,如图(c)所示。 (4)是一过量调幅的调幅波,输出电压 如图(d)所示。 六、解:由频谱图可知该调制信号为调角波, 由于B=8KHz=2(m+1)F,而 所以m=3 若为调频波则 若为调相波则 调频波波形示意图如图所示 七、

1、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应包括:输入变换装置、发送设备、传输信道、接收设备和输出变换装置五部分,如图1-1所示。 图1-1 通信系统组成框图 输入变换装置:将要传送的信息变成电信号的装置,如话筒、摄像机、各种传感装置。 发送设备:将基带信号变换成适于信道传输特性的信号。不同的信道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而由于要传送的消息种类很多,它们相应基带信号的特性各异,往往不适于直接在信道中传输。因此,需要利用发送设备对基带信号进行变换,以得到适于信道传输的信号。 传输信道:传输信道是传送信息的通道,又称传输媒介,如电缆、光缆或无线电波。不同的信道有不同的传输特性。 接收设备:接收设备是将信道传送过来的信号进行处理,以恢复出与发送端基带信号相一致的信号。当然,由于在信道传输中和恢复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失真,因此,接收设备恢复的信号也会有一定的失真,应尽量减小这种失真。输出变换装置:将接收设备输出的电信号变换成原来形式的消息的装置,如还原声音的喇叭,恢复图像的显像管等。 2、答:在电路参数不变时,为了提高Po采用提高的Vb方法,但效果不明显,是因为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在过压工作状态。为了实现输出功率明显提高可采用提高供电电压Vcc和减小负载电阻Rp的方法,使放大器工作在临界工作状态。

通信电子线路问题汇总-student

绪论: 1. 调幅发射机和超外差接收机的结构是怎样的?每部分的输入和输出波形是怎样的? P7 ,P9 2. 什么是接收机的灵敏度? 3.无线电电波的划分,P12 例:我国CDMA 手机占用的CDMA1X ,800MHz 频段,按照无线电波波段划分,该频段属于什么频段? 第三章: 1. 什么叫通频带?什么叫广义失谐? 2. 串联谐振回路和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幅度和相位)和电抗性质? 3. 串联谐振回路和并联谐振回路适用于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大还是小的电路? 4. 电感抽头接入和电容抽头接入的接入系数? 5. Q 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Q 值由哪些因素决定,其与通频带和回路损耗的关系怎样? 6. 串联谐振电路Q 值的计算式?谐振时电容(或电感)上电压与电阻(或电源)上电压的 关系是怎样的? 7. 并联谐振电路有哪两种形式,相应的Q 值计算式是怎样的?谐振时电容(或电感)上电 流与电阻(或电源)上电流的关系是怎样的? 8. 串联LC 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与什么有关?回路阻抗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分别在什么条件下取得?当工作频率小于、等于、大于谐振频率时, 串联LC 谐振回路的阻抗性质是怎样的? 9. 并联LC 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与什么有关?回路阻抗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分别在什么条件下取得?当工作频率小于、等于、大于谐振频率时, 并联LC 谐振回路的阻抗性质是怎样的? 10. Q 值较大时,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前后,电阻和电抗的关系是怎样的? 11. 信号源和负载对谐振电路的Q 值有何影响?串并联谐振电路对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的 大小分别有什么样的要求? 12. 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串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将产生什么影响?采取什么措施可以 减小这些影响? 13. 下面电路有几个谐振频率,分别是多少,大小关系怎样?该电路a,b 端阻抗模值和电抗性 质随频率如何变化? 14. 下面电路有几个谐振频率,分别是多少,大小关系怎样?该电路a,b 端阻抗模值和电抗性质随频率如何变化? 1 L R d a + - C + - 12 =+R R R ab V db V b 2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