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知识结构汇总图

细胞生物学知识结构汇总图
细胞生物学知识结构汇总图

细胞生物学知识结构汇总图

概述:细胞学说(提出人、内容、意义),细胞的共性(细胞膜、两类核酸、核糖体、分裂)

原核与真核细胞比较:壁成分、细胞器(具膜)、核糖体、光合结构、DNA—基因特点、分裂方式

古核细胞(古细菌):壁无肽聚糖无胞壁酸、DNA有重复序列、类似核小体(具组蛋白)、核糖体及5SrRNA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生物膜系统、细胞骨架系统、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细胞大小:体积与相对表面积成反比; 核大小差不多; 细胞内物质运输受到影响(多核细胞)

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结构(3无1有),成分(糖与脂),有丝分裂过程,减数分裂特点

细胞膜

成分:膜脂(>50%)、膜蛋白、膜糖→糖脂、糖蛋白(糖链位于非胞质侧—细胞表面)

膜脂: 均为兼性(两亲性)分子, 膜的基本骨架

磷脂: 磷脂酰胆碱(PC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鞘磷脂(SM)

胆固醇(亲水羟基头,疏水甾环烃链): 调节流动性、增加稳定性、降低水溶性物质所谓通透性

膜蛋白:决定膜的生物学功能(载体运输、信号转导的受体、细胞分化与连接、酶促反应等)

膜外周蛋白(水溶性蛋白)、膜内在蛋白(占70%~80%):以α—螺旋1-多次穿过脂双层(20~30个疏水AA残基) 膜糖:9种单糖(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葡萄糖胺和唾液酸—形成胞外表面的净负电荷结构:

五种模型:单位膜结构模型, 三夹板(Pr-脂质-Pr)质膜结构模型, 板块镶嵌模型, 脂阀模型

液态镶嵌模型(脂双层厚约7.5nm)的特点(不对称性与一定的流动性)

不对称性:外表面的(Ca2+--ATP酶、5’-核苷酸酶、磷酸二酯酶、糖链);内表面的AMP环化酶等

流动性:脂肪酸链越短、双键越多、卵磷脂/鞘磷脂的比值越高,相变温度越低,流动性越大(与ATP无关)

胆固醇的调节作用:

运动方式:膜脂(侧向扩散、翻转、旋转、弯曲、伸缩振荡运动);膜蛋白(侧向扩散、旋转运动) 功能:物质运输(3种方式)、细胞连接(3种类型)、细胞通讯、保护、分泌、排泄、能量转换等

物质运输:具有选择透过性(3句话),三种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特点、曲线、实例

转运(载体)蛋白:参与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细胞膜透性酶原发性主动运输的载体(泵)

Na+--K+泵(Na+--K+--ATP酶): 多次穿膜,(内侧)Na+--α亚基—K+(外侧),3出2进,产生膜电位、渗透平衡等(所有动物)

Ca2+--泵: 约1000个AA残基的10次穿膜,细胞膜上(泵出细胞)和ER上(泵入内质网腔);细胞质基质为低钙环境

H+--泵: 植物、真菌、细菌质膜上,将H+泵出细胞;P型(真核质膜)、V型(溶酶体、液泡膜)、F型(mit、ct) 通道蛋白: 参与通道扩散的门控蛋白(单向开放),三种状态(失活、致活与);离子/递质/电压致活型

协同运输:Na+--AA/G的吸收(具2个结合位点)----同向共运输;Na+--H+/K+交换体-----对向共运输

胞吞作用:

胞饮作用(需网格Pr: 有特异性选择作用的接合素Pr---识别受体, 结合网格蛋白)

吞噬作用(需微丝及其结合蛋白)

胞吐作用:组成型(膜的更新),调节型(分泌物储存在分泌泡中)----特化的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酶、抗体等) 细胞连接

封闭连接(紧密连接):上皮细胞之间,具封闭、隔离、支持等功能

无间隙具焊接线(嵴线),有成串排列的4次跨膜封闭蛋白;嵴线越多,封闭程度愈大.

锚定连接:分布广泛.

细胞间的桥粒(中间纤维、致密斑);粘着带(微丝囊、钙粘素跨膜糖蛋白)

细胞与基质间的半桥粒(膜整联蛋白—基底膜),粘着斑(肌动蛋白—胞外基质)

通讯连接:间隙连接(2~3nm,电突触);化学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后膜具相应受体;)

胞间连丝:植物细胞间,内含ER、丰富的MT、MF;分裂时形成,生长时数目增加

细胞通讯:(配体)胞外信号分子+膜受体(糖蛋白)/胞内受体→细胞内生理功能的改变

直接通讯:

直接信使(亲脂性信号分子):甾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视黄醛、前列腺素、NO(局部介质中)

胞内受体(本身是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两种效应( );NO激活胞内GC使cGMP↑间接通讯:

第一信使(亲水性信号分子):Pr类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生长因子、组胺、神经递质等

膜表面受体(多为糖蛋白,空间结构互补):一种细胞有多种受体,不同细胞受体相同/不同;效应相同/不同

G蛋白(胞浆侧的三聚体GTP结合Pr,分子开关作用)偶联受体(单条7次跨膜蛋白,N外C内)

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 G-Pr → AC → cAMP →PK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胞质内[Ca2+]↑→CaM→磷酸酶

3

↘蛋白激酶

DAG PKC→糖元合成等(PKC的长期效应:细胞分裂分化) 酶连接受体(催化性受体):信号分子激活受体胞内段(190个AA残基左右的GTP结合蛋白)酶活性

均为1次性跨膜蛋白,至少有5类(P143))之一: GC→cGMP→PKG→ …

离子通道型受体:既有信号结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如Na+t Na+v(一般为4次跨膜蛋白)

胞外基质(细胞间物质): 蛋白质—多糖等

胶原(水不溶性纤维Pr): I—iV型,3股螺旋的原胶原蛋白分子呈1/4交替平行排列;一级结构(GLY-X-Y)) 合前(N端前肽Golgi内前胶原胞外原胶原不同胶原

成α链(C端前肽糖基化(3股螺旋) 切除两端前肽数目纤维弹性蛋白:组织中弹性纤维网络的主要成分,高度疏水的非糖基化蛋白,富含Gly,无Gly-X-Y序列(少羟脯无羟赖)

糖胺聚糖(GAG,粘多糖):很多种(透明质酸、肝素、硫酸软骨素等),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5000多个二糖单位(G醛酸—N-乙酰氨基G)、β连接、众多氢键、大量亲水基团(强化、弹性、润滑作用) 蛋白聚糖(PG):软骨中的PG是已知的最大巨分子之一.氨基聚糖与核心蛋白共价结合的高分子量复合产物核心Pr为单链多肽(可连接1—100条以上)同/异的氨基聚糖→蛋白聚糖体多聚体层粘连蛋白: α、β、γ三条不同的多肽链组成的异构三聚体,也有RGD系列(Arg--Gly--Asp三肽)

纤连蛋白(FN): 可溶(血浆/体液)与不溶性的胞外基质及细胞表面, 具特殊三肽、四肽序列

植物细胞壁:纤维素(G-β-1,4-糖苷键,线形分子),半纤维素(木糖、半乳糖、G等组成的高度分支多糖) 果胶质(含半乳糖醛酸)带负电荷;木质素(多酚衍生物,增加硬度)

细胞外表面的粘着分子; 细胞间的粘连具组织特异性

钙粘素:同亲性(同组织细胞相连)依赖Ca2+的细胞粘连糖蛋白(与细胞分化有关,组织特异性)

选择素:异亲性依赖Ca2+的细胞粘连糖蛋白(1次跨膜),胞外部分具有凝聚素(lectin)结构域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CAM:具Ig类似的结构域,介导同亲性或异亲性细胞粘着

整联蛋白:α、β二亚基的异源二聚体(依赖Ca2+/Mg2+/Mn2+);整合素介导细胞与基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着锚定连接:桥粒和粘着带中的粘着分子为钙粘素;半桥粒和粘着斑中的粘着分子是整连蛋白

非锚定连接:粘着分子有整连蛋白、选择素、钙粘素、Ig

: 细胞质骨架+ 胞质溶胶

物质:含中间代谢有关的数千种酶,各种类型的化合物(真核生物仅无DNA)

结构:有特殊复杂的结构体系,各物质间以弱键而相互作用

功能:EMP、HMP、糖醛酸途径(解毒)、糖元合成与蛋白质分解

Pr的分选及其转运(Pr氨基端信号肽);控制蛋白质的寿命(N—端信号氨基酸)—依赖泛素的降解途径

Pr的修饰: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酰基化;降解变性及错误的蛋白质

细胞质骨架

内膜系统:结构、功能或者形态发生上有联系的膜性结构(细胞核,内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及转运膜泡等) 内质网

物质:鞘磷脂很少卵磷脂很多;G-6-P酶为标志酶;含电子传递体系(两种黄素蛋白,两种血红蛋白)

结构:rER、sER,借MT驱动蛋白(Kinesin)的结合使ER呈网状分布;特殊(肌质网)

微粒体:在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似球形的膜囊泡状结构,在体外

实验中,具有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糖基化和脂类合成等内质网的基本功能。

功能: 使细胞质区域化,扩大膜的表面积,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重要合成基地,参与物质运输、交换和解毒作用sER:脂质(脂肪、磷脂、胆固醇、皮质激素、胆汁酸等)的合成;糖原合成与分解释放葡萄糖

解毒作用:cytP450末端氧化酶,电子传递体系为单加氧酶(农药毒素和污染物由脂溶性变为水溶性而易排出) rER上合成膜蛋白(mit、ct除外)和水溶性蛋白(分泌性蛋白、ER及Golgi体中的驻留蛋白、溶酶体内蛋白)

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延长信号识别颗粒停止延伸SRP与ER上的核糖体与ER上SRP脱离

N端信号肽(16-20) 80个(SRP)结合信号肽停泊Pr(受体)结合的易位子结合进入基质

肽链延伸,信号肽传入ER腔继续合成新生蛋白质以运输小泡到Golgi体

(需GTP)同时切除信号肽进行分选(共翻译转运途径)

蛋白质的修饰(N/O—连接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形成脂锚定蛋白)与蛋白质胞内的运输

蛋白质的折叠:ER腔的可溶性驻留蛋白,如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结合蛋白(Bip)、葡萄糖调蛋白94(Grp94)、钙网素等分子伴侣(C端末尾具有滞留信号肽Lys-Asp-Glu-Leu即KDEL)的参与

高尔基体:镀银法(银染法)观察到

物质:Pr(60% )脂类(40%),标志酶(糖基转移酶),四种标志细胞化学反应(噬锇/NADP酶/TPP酶/CMP酶反应)

结构(具极性):形成面(凸面/顺面CGN)、中间膜囊、成熟面(凹面/反面TGN)

功能: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 将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 并分选至细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顺面膜囊:分选所合成的蛋白质和脂类(偶尔)

中间膜囊:主Pr的糖基修饰(O—连接)、糖脂形成、多糖合成

反面膜囊:主分选和修饰蛋白,形成分泌泡(非/特异性)、囊泡

蛋白质的酶解加工:蛋白原的水解(如前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胰岛素);硫酸化加工等

参与膜的转化:ER→运输小泡?Golgi体→大囊泡?细胞膜

液泡系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

磷脂的膜间转运:膜泡运输及磷脂交换蛋白(磷脂转位子)----搅杂酶(基质侧→ER腔侧),翻转酶(质膜外→内)

蛋白质分选定位的空间障碍及运输方式

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转运:与细胞骨架系统有关

选择性门控转运:核孔运输(有核定位信号—NLS序列)

跨膜运输:需膜上Pr运输蛋白,被运输Pr有信号肽(进入ER、Golgi体)或导肽(进入mit、ct、过氧化物酶体)

膜(小)泡运输:ER与Golgi体间、Golgi体与质膜(溶酶体、分泌泡)间、胞外与胞内间的吞噬泡等

被网格蛋白小泡:内吞作用,Golgi体TGN到胞内体、到溶酶体、到质膜,胞内体到溶酶体,植物液泡运输

COPII-被膜小泡:从ER 到Golgi 体,以及Golgi体内部运输(小的GTP结合蛋白—Sar)

COPI-被膜小泡:从Golgi 体内侧到ER ,以及Golgi体膜囊间的回运

分泌泡、运输小泡、吞噬泡、Golgi体小泡、液泡等可称为液泡系

溶酶体(动物),圆球体(植物):

物质:酸性磷酸酶为标志酶,内含多种水解酶(最适PH5.0)

结构: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异质性(不同来源的lysosome的形态大小甚至酶的种类不同),具多种载体Pr,嵌有V型质子泵

类型:初级溶酶体(非活性酶),次级溶酶体(含有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自噬性/异噬性),后溶酶体

功能:主细胞内消化(吞噬作用、自噬作用、粒溶作用),细胞外消化作用(顶体反应), 自溶作用,参与激素的分泌调节

与疾病的关系:矽肺,贮积病(Ⅱ型糖原蓄积病、I-细胞病),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内溶酶体膜脆性增加)等

内体:介于质膜和溶酶体之间的膜囊结构, 内环境呈酸性, 存在特征性的MPRs( ),可传递消化底物、形成溶酶体

微体:是由单层膜围绕的、有水解酶类,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类的细胞器

过氧化物酶体

物质:标志酶(H2O2酶),氧化酶、过氧化物酶、H2O2酶,PH7;常含结晶状核心(尿酸氧化酶等形成)

功能:解毒作用(依赖FAD的氧化酶,氧化底物形成H2O2再生成H2O和O2);调节细胞氧张力;参与脂肪酸的分解乙醛酸循环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在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成幼苗的细胞中,乙醛酸循环体非常丰富

功能: 由脂肪→糖类的转变过程(为种子萌发促供能量)

线粒体: 发现(Janus绿染色)、形态、大小、数目与分布

物质:标志酶(外膜为单胺氧化酶、内膜为细胞色素氧化酶、膜间隙为腺苷酸激酶、基质为苹果酸脱氢酶) 内膜蛋白质含量高,含丰富的心磷脂(双磷脂酰甘油)和较少的胆固醇;外膜具转运的孔蛋白

结构与功能定位

外膜:通透性大(蔗糖可透);磷脂合成,脂肪酸链的去饱和,脂肪酸链延伸

内膜(四大复合体):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质运输

I(最大):NADH-CoQ还原(脱氢)酶,一个FMN,至少6个Fe-S中心,传递1对电子,伴随质子移位(H+移位体)

II:琥珀酸-CoQ还原酶,1个共价结合的FAD,2个Fe-S蛋白,1个Cyt b,电子传递(不能使质子移位)

III:CoQ-Cyt c还原酶(二聚体),每个单体含2个Cyt b562,566,1个Cyt c1和1个Fe-S蛋白,电子传递及质子移位

IV:Cyt氧化酶,含Cyt a、a3和2个Cu原子,电子传递给氧及质子移位

电子传递链:I → Q → III → IV→ O21对电子3次穿膜传递,抽提3对H+入膜间隙

氧化磷酸化:基粒头部F1(偶联因子,5种亚基的水溶性蛋白复合体),柄部(含寡霉素敏感Pr),基部(偶联子--质子通道)

(H+动力势) F0F1—ATP酶(ATP合酶):2个H+穿过F1—F0 ATP酶生成1个ATP

膜间隙:核苷的磷酸化

基质:丙酮酸的氧化,TCA循环,脂肪酸的β—氧化,DNA复制,RNA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

半自主性细胞器:可分裂增殖

Mit基因组:1—几个环状双链DNA分子,不含内含子,无组蛋白包装,不对称编码,不严格的碱基配对,起始密码AUA

MitDNA复制:2个单向复制叉(D环复制),相关酶由核基因组编码,不受细胞周期影响

MitDNA转录

Mit Pr的合成:外源性核基因组编码大部分(翻译后转运),内源性mitDNA编码少部分(四种复合体、ATP合酶组分)

质体与叶绿体:形态(藻类多样)、大小、数量、分布、类型与转化

质体的类型:前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造淀粉体、造蛋白体、造油体等)----依色素的不同

物质:脂质(磷脂、糖脂、硫脂),色素、醌类;类囊体膜的外在蛋白(CF1光反应酶) 、内在蛋白(CPI、CPII、PQ、PC、Fd …… ) 基质中:RuBPase(ctDNA编码8个大亚基的活性中心,核DNA编码8个小亚基的调节中心)

CtDNA、ctRNA(rRNA、tRNA、mRNA),核糖体,脂滴(噬锇滴),淀粉粒等

结构:被膜(外膜与内膜),膜间腔,基质,类囊体(基质内囊体与基粒类囊体)

PSI(捕光色素、反应中心色素P700、原初电子受体A-0、Fd…):位于基粒与基质的非接触区

PSII(捕光色素、反应中心色素P680、原初电子受体Ph—去镁chl、D1、D2、Q A、Q B) :位于基粒与基质的接触区与膜中CF0—CF1ATP酶:CF0(质子通道),CF1(催化基团—寡霉素无作用)

功能: 光合作用,光呼吸

原初反应(类囊体):

光合电子传递链(Z链):高电位→低电位(H2O→NADP+ ),植物(NADPH)、光合细菌(NADH)

光合磷酸化(三种):1对电子2次穿膜传递,摄取3个质子(+类囊体中产生的4个H+ ),每3个质子穿膜生成1个ATP

暗反应:C3、C4、CAM—途径;基本途径(Calvin环:羧化、还原、再生);PEP羧化酶

半自主性细胞器

CtDNA:每个ct中约含12个环状DNA,编码部分ctRNA与ct蛋白质;复制转录类似mitDNA

Ct蛋白质的合成(三种来源):ctDNA—ct核糖体合成,ctDNA—质核糖体合成,核DNA—质核糖体合成

叶绿体由原质体分化而来,进行分裂增殖

生物选修三知识框架

来源 分子手术刀 作用特点 基因工程的 ( ) 种类 基本工具 识别序列特点 作用位点 分子缝合针 ( ) 分类 常用 分子运输车 其它 条件 基 因 工 人工合成 程 目的基因 的获取 原理 基因工程的 PCR 技术 条件 操作程序 过程 基因表达载 过程 体的构建 组成 导入植物细胞 导入动物细胞 导入微生物细胞 目的基因的 个体水平 检测和鉴定 分子水平 抗虫基因 植物基因工程 抗病毒基因 抗真菌基因 动物基因工程 作为药物生产工厂:乳腺反应器的制作过程 用作器官移植供体 基因工程生产的药物举例 基因治疗种类 基因工程生产的蛋白质特点 崛起缘由 天然蛋白质不足 蛋白质工程 如何解决不足 原理 流程 成就 前景 问题 目的基因导 入受体细胞 基因工程 的应用

原理方法 概念 操作水平 改造方向 理论基础 定义 原理:全能性 原因 植物组织培养 条件 (基础技术) 概念 过程 脱分化 名词 再分化 基本技术 愈伤组织 无菌无病原因 条件 光的要求 其它条件 原理 过程 除壁方法 植物体细胞杂交 技术问题 诱导手段 成功标志 意义 微型繁殖 概念 优点 取材 作物脱毒 植物繁殖的 原因 应用 新途径 结构 人工种子 优点 填充物成分 单倍体育种过程和优点 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突变体利用过程 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的时期 原理及概念 动物细胞培养 过程 (基础技术) 条件 原理及概念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 过程 应用及问题 原理 概念 诱导手段 动物细胞融合 单抗过程 单抗特点 杂交瘤细胞特点 细胞 工 程植物细 胞工程 动物细 胞工程

高中生物选修3(浙科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基因工程 一、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 1、基因工程的概念: (1)广义的遗传工程:泛指把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等)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去,并使这种遗传物质所带的遗传信息在受体细胞中表达。(2)基因工程: 就是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体中,使其产生我们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者让它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构建重组DNA分子。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3)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 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DNA双螺旋结构的确立、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的认定。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①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②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切割(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例如: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的序列是GAATTC,能在G和A之间切割DNA,如下图所示。 黏性末端 黏性末端 ③结果:能将DNA分子切割成许多不同的片段。 备注:不同DNA分子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都相同;同一个DNA分子用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一般不相同。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①作用:将具有末端碱基互补的2个DNA片段连接在一起(缝合磷酸二酯键)形成的D NA分子称为重组DNA分子。 因此,DNA连接酶具有缝合DNA片段的作用,可以将外源基因和载体DNA连接在一起。 (3)“分子运输车”——载体——质粒

初中物理九年级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热量: 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b.单位:焦耳(J)。 三、比热容 1.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C)(2)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比热容只决定于物质本身,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的本领,与物质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形状、位置等都没有关系。但是,物质的比热容不但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比热容与吸热本领,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 两个角度物质的吸热本领物质的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 具体说明比热容大,吸热本领强比热容大,温度难改变 比热容小,吸热本领弱比热容小,温度容易改变实例汽车的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3)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吸收的热量,与温度降低1摄氏度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复习 专题1 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操作水平是分子水平。优点:打破物种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2)功能: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3)特点具有专一(特异)性。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脱氧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够稳定保存并复制;②有一至多个限制酶酶切位点③含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化学本质是DNA分子。(3)其它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3.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两个条件: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 4.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是多聚酶链式反应的缩写,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变性:加热至90~95℃,DNA解链,不需要解旋酶;第二步复性: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变性和复性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第三步延伸: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导入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分子杂交技术。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四)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如乳腺生物反应器和膀胱生物反应器,方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使其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3.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的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最有效的手段。 (五)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师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专题2 细胞工程 (一)植物细胞工程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植物体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西经的研究对象 1: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2:经济体制①自给自足②计划经济③市场经济④混合经济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值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经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实线——需求关系,虚线------供给关系) 第二节:需求曲线 价格: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并且,价格机制也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率的配置,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需求函数 1、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2、影响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以及消费者的人数等。 ①关于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②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收入下降时,就会减少需求量。 ③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与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就会发生变化。 ④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需求量。 ⑤关于消费者人数的变化。一个商品市场上消费人数的增减会直接影响该市场上需求数量的多少。 3、需求函数:所谓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价格是决定价格的最基本因素)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需求表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必考知识点总结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 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 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 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

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DNA聚合酶 不同点连接的 DNA 双链单链 模板不要模板要模板 连接的 对象 2个DNA片 段 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 已存在的单链DNA 片段上 相同点作用实 质 形成磷酸二酯键化学本 质 蛋白质 3. “分子运输车”——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 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二细胞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和答案

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默写 1、细胞工程是在或的操作 2、细胞工程按操作对象分为和 3、植物细胞工程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和 4、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 5、理论上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因为 6、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7、为什么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 8、植物组织培养的外界条件:, 内在原理是: 9、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经过形成 经由过程形成,最后移栽发育成。 10、是指已分化细胞经诱导,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变为未分 化细胞的过程。 11、是指由外植体长出来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 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 1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优势):。 13、去除细胞壁的常用方法:(纤维素酶、果胶酶等) 14、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物理法:等; 化学法: 15、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16、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包括:和。 17、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和 18、人工种子的特点是: 19、作物脱毒(1)材料: (2)脱毒苗: 20、单倍体育种:(1)方法: (2)优 点: ; 21、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 (基础)、、 、

22、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 23、用处理,一段时 间后获得单个细胞。 24、细胞贴壁: 25、细胞的接触抑制: 26、原代培养:,培养的第1代细胞与传10代以 内的细胞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将原代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用处理后配制成,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称为 27、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 28、细胞株:原代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细胞生长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 少数细胞存活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传代至50代后又出现细胞生长停滞状态,只有部分细胞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使其在培养条件下可以无限制传代,这种传代 细胞为细胞系。 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细胞系的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细胞的特点,失 去接触抑制,容易传代培养。 29、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 2. 3. (培养 液的Ph为7.2-7.4)4. 30、细胞所需营养:等, 按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合成培养基。培养基内还需加入、等天然成分 31、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环境:95%的空气和5%的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氧 气:;二氧化碳: 32、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高中生物选修三重要知识框架

高中生物选修三重要知识框架高中生物选修三重要知识框架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 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 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 杆菌,其转化方法是: 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 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DNA-DNA)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采用分子杂 交(DNA-RNA)技术。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全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示意图 1 / 12

3 / 12 即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V 固>V 液>V 气 :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影响弦音调的因素即弦越短越紧越细则音调越高。 :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 1、 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___上_______的托力。 2、 浮力产生原因:物体受到液体对它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阿基米德原理:(1)探究过程及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式:_ F 浮=ρ液gV 排由公式可知,浮力只与__液体的密度__和__排开液体的体积___有关,而与放入液体中的物体的重力、密度、体积、形状、所处位置和全部浸没时的深度均无关。 4、浮沉条件 漂浮:_________ F 浮=G 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悬浮:__________ F 浮=G 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浮:__________ F 浮>G 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沉:__________ F 浮<G 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密度计 浮力 1.称重法:F 浮=G-F 拉 2.压力差法:F 浮=F 上-F 下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液gV 排 4.利用浮沉条件(平衡法) 6、计算浮力的方法

例: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速是不变的 红、绿、蓝(RGB) 例: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注: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规律(或特点):1、像与物等大2、正立3、虚像4、物距等于像距例:装水杯中的勺子弯曲、河中叉鱼(真鱼在观察到的正下方) :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4 / 12

重点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重点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基因工程 1. 基因工程的诞生 (1)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技术支持有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工具酶的发现,DNA 合成和测序仪技术的发明等。 2.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3)基因工程操作中用到了限制酶、DNA 连接酶、运载体 考点限制酶细化: 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这种酶在原核生物中的作用是识别DNA 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①限制酶的特性是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限制酶产生的末端有两种:粘性末端和平末端。 ②DNA 连接酶与DNA 聚合酶的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二者在作用上的区别为前者是恢复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后者单个的核苷酸连接到DNA分子上。 ③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应该具备标记基因、多个限制性内切酶切点、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稳定存等特点。 ⑤常见的载体种类有质粒、动植物病毒、噬菌体 (4)基因工程四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考点细化: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为根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基因在载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以及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等特性来获取目的基因。 ②基因文库、基因组文库、cDNA 文库的区别: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 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体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称之为基因文库。如果含有一种生物所有基因,叫做基因组文库。只包含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这种基因文库叫做部分基因文库,如cDNA 文库。 ③基因重组操作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将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下一代,同时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④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⑤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的常用方法分别是脓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法、Ca2+处理法。 ⑥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选择,植物可以采用体细胞,动物不能用体细胞,一般采用受精卵细胞。因为受精卵具有全能性。 ⑦当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时常用Ca2+处理细胞,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 分子的感受态细胞。 ⑧目的基因的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 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 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直接观察和检测性状)。 ⑨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一般需要碱基互补配对。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不需要碱基互补配对

西方经济学-第六版-高鸿业编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引论 ?什么事西方经济学:1.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 2.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 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 问题的论述等。 3.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 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稀缺性:人的欲望和需求是无穷无尽的,而满足这些需求的经济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这就是稀缺性。“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用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人类经济体制大体上经历了四种类型: 1.自给自足经济,即每个家庭或者村落生产他们所需要的大部分物品,效率十分低下。2.计划经济,即生产资料由政府代表的国家所有,政府用行政计划来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 3.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市场价格机制决定。4.混合经济,经济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目 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种经济体制。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由于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是通过价格机制决定的,故微观经济学理论又称价值理论。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研究这些经济变量的互相关系,这些变量中的关键变量是国民收入,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资产阶级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西方经济学三次修改和补充:第一次修改和补充涉及垄断问题。第二次修改和补充出现于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三次修改和补充于1939年希克斯出版《价值与资本》提出了序数效用论。 ?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优越性、和永恒性。第二,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也必须为这一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正确态度:首先,西方经济学既然具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属性,我们就应当在总体倾向上对它加以鉴别批评,识别西方经济学家各种理论和说法的阶级利益意图。其次,对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总结及反映社会化大生 产规律和先进经营管理的方法,应当加以借鉴和吸收。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单位: 基本工具:刻度尺 基本工具:停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 运动的快慢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主单位:米/秒(m/s) 公式: t s v= 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t s v= 机 械 运 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主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时间的主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 运动的描述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条件:发声体在振动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 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较慢、气体最慢) 声音的传播特点 (1)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播 (4)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5)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音色 又叫做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波 声音的利用 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检查身体、回声定位等 声音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

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高鸿业-理论框架

笫二章需求、供给和均痂价格 2. 1本章框架賂构険 二*曲徒的沖司作用 陡洁由錢 经济悭型.豳歸、比菠轄分析和史态分折 -茫咖塔?就j 于却 咖千囱均聞他理ifc&gim —|彳|廨冊愉格■群干鉀 q 世i 艷如网 WWW 册型血 ) 寿廉倚I&弹注耳 筲羽]乂人帝性口 奪書品*. ? 1 1 二養品―订 竇哭IfrlS 理牲% 5-JWi ? d

第三章效用论 3?1本章框架结构图 .由i&际散用谨闻£潭推导需眾曲找 无差昇■曲块:含义、特点、無年 建諱线 侪咨一扃變曲衛 推具出需芋曲注 r 正常输品的臀代效应和收人姣应 I 吉茹物品的普代散应和H 密入皴应 基数枚用知彳卜 (边际效用〉 下鐸反些和区险 暂代散应和HXASta < 低档^品划背代戏飓和耳攵入故应

4.1本章亚架结构图 厂莊 生产圉盂酊具片那贰短集生产函教Q=£厶絢

第五章成本论 5.1本章框架结构图 莊広的槪念 匹塲总产嵐曲砕t和短贿总屁本曲堆的労峯 理爵总成乐和扩區疑的图肘 匹明戏棊的牛玄匹明成璋曲址的嫌會图 短期咸車曲裟|< 短期成革变动的决謳義剖斥报BiaWKSW 由忌成苹曲逆怦胃成朮曲线和边炳成車曲线匡朗=童些 统兰担期成荟曲统之间的衬偶关系 长聊总成尬见裁和氏闍总成萃曲建长期咸齐曲雄<长期平灼成锂ft和畏期平均成本超 长畑边腮成车函畫和檢祸边际成車^ 第害章完全竞争市场 & 1本章框架结构图

芫全竞争 短期均衡条怡MR-S^C 完全竞争厲的短期均衝 三王竞岂—亏丁 W 甲和髡可迢即迸拈曲旺 -完全袁争F 的無期拱给晖 ______________ I 生产看聲徐 业的? -------- 彳舉忧生产规91的逸择- 算全黄@厂荊的长!B 均H \ ------------------------ I 迸退決定 {

生物选修三知识框架

1 来源 ①分子手术刀 识别 切断 (化学键)。 基因工程的 ( ) 性质 基本工具 末端类型 、 作用位点 (化学键) ②分子缝合针 ( ) 分类 、 常用 ③分子运输车 其它 、 需具备的条件 、 、 (举3例) 基 ① 因 工 ②人工合成 程 ⑴目的基因 的获取 原理 基因工程的 ③ PCR 技术 条件 操作程序 过程 、 、 ⑵基因表达载 ①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 ,且可以 ,使目的基因能够 体的构建 ②组成 + + + + 等 ③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的作用分别是: 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 法,其次还有 、 ②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 法,受体细胞多是 ③导入微生物细胞: 法,此时受体细胞状态为 细胞。 ⑷目的基因的 分子水平:①首先检测 用 方法 。 检测和鉴定 ②首先检测 用 方法;③检测 用 方法; ④个体水平进行 ,如 。 可用的抗虫基因 (举2例) 植物基因工程硕果累累 可用的抗真菌基因 (举2例) 例如:抗 、 、 转基因植物。 ① 略 动物基因工程前景广阔 ② 略 ③作为药物生产工厂:例如: 乳腺反应器 的制作:将药用蛋白基因 与乳腺蛋白基因的 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 基因工程生产的药物举例 (举6例) 基因治疗种类① ② 。 第一代基因工程生产的蛋白质原则上只能是 蛋白质。 ①崛起缘由 蛋白质工程 天然蛋白质不足:不一定符合 。 ②概念与流程: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现有蛋白质进行设计改造后,必须先将其对应 的 修饰或合成后,才能大量制造出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 , 称为蛋白质工程,也称 。 ③前景 ⑶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基因工程 的应用

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整理全

十二章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或地区(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 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真实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 价值。 ?支出法计算的GDP组成:Y=GDP=C+I+G+NX 消费C 投资I 政府支出G 净出口NX 消费C:家庭购买的所有商品与服务的价值. 投资I:资本项目的支出(投资于生产要素)。为了将来使用的商品购买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固定资产投资,存款投资) ?政府支出(G)包括所有政府用于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 .消费品物价指数(CPI):消费者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数。 .生产物价指数(PPI):生产物价指数指企业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 数。 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失业率:已经失业但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1):GDP是一个市场活动的价值。5):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2):GDP是一个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GDP包括物品和劳务。 3):GDP是一个生产概念。7):GDP是一个价值增值的概念。 4):GDP是一定时期的概念。 使用GDP(或GNP)衡量国民财富有什么缺陷? 1)GDP(或GN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交易活动得 不到反映。 2)即使GDP(或GNP)反映了所有交易活动,也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 3)GDP(或GNP)难以反映那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 内容 4) GDP(或GNP)难于比较两国的物质生产水平 5) GDP(或GNP)难于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国民收入循环图

西方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整个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其原因是()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价格提高 D.价格下降 2.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减少 B. 不变 C.增加 D.难以确定 3 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A.小汽车 B.服装 C.食盐 D.化妆品 4.商品的边际效用随者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 A.递增 B.递减 C.先减后增 D.增后减 5.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 A.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之点B.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交之点 C.高原点最近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D.离原点最近的消费可能线上的任何一点 6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 A.递减 B.不变 C.递增 D.先增后减 7.等产量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表明的是() A.产量增加 B.产量减少 C.产量不变 D.价格提高 8.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A.外在经济 B. 在经济C. 规模经济 D.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9.下列项目中属于可变成本的是() A.折旧 B.正常利润C.管理人员的工资 D.生产工人的工资 1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是() A.相切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相切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相交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D.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资源配置要解决的问题是() 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充分就业 E.通货膨胀 2.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 A.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 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C.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D.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E.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3.引起在经济的原因有() A.使用更先进的技术 B.厂商之间的合作C.综合利用 D.行业扶植E.管理水平提高 4.通货膨胀理论包括() A.需求技上的通货膨胀理论 B..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C.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D.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E.滞胀理论 5.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特征是() A.生产迅速增加 B.投资增加C 信用扩 D.价格水平上升E.失业严重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供给的变动 2.规模收益递增 3.结构性失业 4.需求管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什么影响? 2.说明牙膏社种产品的市场结构及其形成条件. 3.简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法.

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基因工程 第一节基因工程概述 .基因工程的概念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一)“分子手术刀”一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二)“分子针线” 一一DNA连接酶 1.分类: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可分为E ? 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两类 2?功能: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两种DNA连接酶(E ? 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 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使黏性末端之间连接; 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之间的效率较低。 (三)“分子运输车”一一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最早应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细菌细胞中的一种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https://www.360docs.net/doc/e116951549.html, (一)获得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获取) 1.获取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从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出来,如可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 ★获得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可采取直接分离,获取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一般是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勺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 DNA双链复制 (4) 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 - ?95C DNA解链为单链; 第二步: :冷却到55 - ?60C, 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 步: :加热至70 - ?75C, 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形式扩增 (二)制备重组DNA分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重组DNA分子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标记基因。 ★标记基因的作用: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2.方法:同种限制酶分别切割载体和目的基因,再用DNA连接酶把两者连接。 (三)转化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 介导转化技术(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技术(花粉管通道法)。 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处理法。 (四)筛选出获得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培养受体细胞并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抗虫或抗病的鉴定等。 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应用 1.运用基因工程改良动植物品种最突出的优点是:能打破常规育种难以突破的物种之间的界限。 2.基因工程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