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消毒饮的功效与作用

五味消毒饮的功效与作用
五味消毒饮的功效与作用

五味消毒饮的功效与作用

五味消毒饮的作用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五味消毒饮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处方】

银花18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3.6克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热毒蕴蒸肌肤,致生疔疮痈肿。红肿热痛,发热恶寒,舌红脉数者。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加无灰酒100毫升,再滚二三沸,去滓热服。盖被取汗。

【备注】

方中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紫背天葵子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少加酒以通血脉,有利于痈肿疔毒之消散。配合成方,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

【摘录】

《医宗金鉴》卷七十二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五味消毒饮的知识,大家应该大致都清楚了五味消毒饮的作用。中药方剂对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试一试,相信会有惊喜。

外用五味消毒饮治疗巴氏腺囊肿68例临床报告

外用五味消毒饮治疗巴氏腺囊肿68例临床报告 巴氏腺囊肿是由于导管堵塞,引起的一种良性妇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巴氏腺切除及切开引流术等,会丧失腺体功能。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味外洗方治疗68例巴氏腺囊肿患者,效果满意,与手术方法比较,该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患者痛苦小、损伤小,术后能保留腺体功能。 标签:巴氏腺;囊肿;外用五味消毒饮 前庭大腺囊肿是妇女外阴常见的炎性囊肿之一(又称巴氏腺囊肿),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并反复发作。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为清热解毒名方[1]。我院自2015年1月~10月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味外洗方治疗巴氏腺囊肿,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8例患者,年龄23~48岁,囊肿3cm×4cm~4cm×7cm,所有病例均在未破裂前实施治疗。治疗方法:患处常规清洗,五味消毒饮加味外洗方:野菊花20g、金银花15g、紫花地丁20g、蒲公英20g、苦参20g、地肤子20g、紫草10g、冰片1g。水煎外洗,1~2次/d。外洗时动作轻柔,注意药液温度,洗后嘱患者保持会阴部清洁。 2 结果 连续使用10d后复查囊肿明显缩小,红肿、疼痛症状明显减轻,38例患侧红肿完全消失;1个月后28例患侧红肿完全消失;2例未见明显效果。3~6个月随访患者均无复发。 3 讨论 前庭大腺为两个黄豆大小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位于阴道口两侧,其表面覆盖阴道括约肌。当前庭大腺分泌液排出受阻而积聚于管腔,引起腺体囊性扩张,就会引起巴氏腺囊肿。传统的治疗方法常采用巴氏腺切除及切开引流术等,但切除会丧失巴氏腺功能,出现阴道口干燥;切开引流及造口术,需放置引流条,每天换药,术后易产生感染等并发症。 五味消毒饮加味外洗方为五味消毒饮去紫背天葵加苦参、地肤子、紫草组成,成份温和。方中金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2];地肤子祛风燥湿止痒;苦参清热、燥湿、杀虫[3];诸药合用疗效好,起效迅速,临床上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皮肤病等多学科。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广谱抗细菌[4]、真菌[5-6]、病毒[7-9]、肿瘤作用[10],并具有对细菌耐药性低[11]、抗炎、调节免疫之[7,9]功效。主要应用于:

五味消毒饮临床应用 百草居

五味消毒饮临床应用百草居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由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组成。功能消热解毒、散结消肿。主治痈毒疔疮、局部红肿热痛等。琶者多年来广泛用于多处急性炎症疾患,收到满意的疗效。 一、急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乳蛾”。多由外感风邪热毒结于咽喉而成。临床以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恶寒发热等为主要症状。治用五味消毒饮疏风清热、解毒利咽。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各十五克,桔梗、马勃各十克、薄荷六克,水煎服。若热毒炽盛,扁桃体化脓者,加玄参、连翘、射干各十克,解毒消肿,便秘加大黄、芒硝各十克,泄热通便。 二、急性中耳炎:中医称“脓耳”、“耳疳”。多由外感风热,郁而化火,结于三焦、胆经,聚于耳膜之内而成。临床以耳道阵发性剧痛,恶寒发热、头痛为主要症状。治用五味消毒饮加龙胆草、山栀、夏枯草各十克,泻火解毒。 三、急性腮腺炎:中医称“痄腮”“蛤膜瘟”等。多由外感风热温毒所致。临床以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症状。治用

五味消毒饮加玄参、牛蒡子各十克,薄荷五克,发散风热,解毒消肿。若大便秘结加大黄、玄明粉各十克,清热通便,睾丸肿痛去牛蒡子,加橘核、川楝子各十克,疏肝散肿。 四、肺炎:中医称“风温”。多由外邪侵袭肺卫、卫气被郁,肺失清宣而成。临床以发热、咳嗽或伴气急、胸痛等为其主症,是肺部的急性炎症性疾病。治用五味消毒饮加杏仁、桔梗各十克,薄荷五克,清宣肺气。若见高热、咳喘、气急鼻煽加麻黄六克、生石膏四十克,清热平喘;胸痛加瓜蒌皮十克,宣胸利气。 五、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乳痈”。多由乳汁瘀积,乳络不通或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临床以乳房肿硬疼痛、发热恶寒等为主要症状。治用五味消毒饮加路路通、天花粉、瓜蒌仁各十克,疏肝理气,通乳消肿。若乳汁不畅,乳房胀甚者加山甲、王不留各十克,散结通乳,高热烦渴加石膏四十克,知母十克,消热泻火,便秘加大黄、芒硝各十克,泻火通便。 六、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黄疸中的”阳黄”证。多由饮食不慎,脾不健运,肝胆失疏,复感时邪而发病。临床以身黄、目黄、小便黄、发热、脘闷、干呕、纳呆等为主要症状。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研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研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研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7-10-30T15:31:44.6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6期作者:张冬生1 张罗健2 [导读] 五味消毒饮加减汤剂口服的临床疗效更好。其没有明显副作用,安全性更高,临床适用人群更广,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1安岳县中医医院四川安岳 542350) (2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五味消毒饮加减汤剂口服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单侧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治疗组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肢体肿胀程度,并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9%,对照组为78.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周后两组肿胀程度有效率比较:Ⅰ度肿胀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91.67%,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度肿胀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肿胀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汤剂口服能明显缓解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情况,尤其对中重度肿胀的患者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五味消毒饮;下肢骨折;术后肿胀【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116-02 由于交通事业等的进步,骨科创伤的发生率逐年加剧,下肢骨折为骨科常见的骨折[1]。如若对下肢肿胀未予以及时准确的处理,则可能导致手术伤口感染等严重后果的发生而致使患者残废甚至需要截肢。故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取有效的防治下肢水肿的措施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五味消毒饮有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祛瘀止痛等功效,在缓解下肢肿胀的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本文针对五味消毒饮加减汤剂口服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侧下肢骨折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7例,女性27例;年龄16~70岁,平均40.2岁;其中开放性骨折33例,闭合性骨折41例;选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者26例,髓内钉内固定术者32例,支架外固定者16例。将入组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方式、肿胀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 ①X线片确诊为下肢骨折,明确手术指征且患者自愿手术治疗者;②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颅脑及其他脏器损伤者;③有下肢肢体肿胀、疼痛的症状者。 1.3 病例剔除标准 ①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②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肢肿胀;③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者或资料不全者。 1.4 肿胀分级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制定。Ⅰ度肿胀: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存在,标尺法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0.5cm。Ⅱ度肿胀:患肢皮肤较正常皮肤紧张,皮肤肿胀中心高度为0.5~1cm,皮纹消失,皮温升高,但无张力性水泡。Ⅲ度肿胀:皮肤重度肿胀,皮温明显升高,中心高度>1cm,出现张力性水泡。 1.5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3]。与健侧对比,治疗后肢体消肿时间<3d为显效,肿胀差值<0.3cm;消肿时间3~6d,肿胀差值0.3~0.9cm为有效;消肿时间>6d,肿胀差值>0.9cm为无效。 1.6 治疗方法 (1)治疗组:五味消毒饮加减汤剂口服治疗:金银花3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野菊花30g,茯苓30g,猪苓15g,泽泻10g,白术12g,桃仁12g,红花12g,牛膝15g,甘草6g。水煎服,1剂/日,2次/日,早晚餐后半小时口服。汤剂均由本院药剂科代煎:150 mL/袋,每次1袋。(2)对照组:250mL的20%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日。(3)疗程:两组均用药2周。 1.7 安全性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1周所有患者均予以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异常;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特殊不适。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总体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78.38%,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五味消毒饮加减配合刺血疗法治疗痤疮60例疗效观察

五味消毒饮加减配合刺血疗法治疗痤疮6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6-03T17:34:48.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李彦瑶[导读] 甘草生用清热解毒,并起调和诸药的作用。 李彦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9-0398-01 【摘要】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配合刺血疗法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配合梅花针扣刺治疗,对照组单用梅花针扣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由于对照组。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配合刺血疗法可显著提高治疗痤疮的效率。【关键词】五味消毒饮刺血疗法痤疮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的皮肤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颜面部出现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有时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好发于面部、胸背部,严重者整个面对都可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好发于青春期男女,一般男性发病比例高于女性,青春期以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自2008年7月至2011年3月,笔者以五味消毒饮加减配合刺血疗法的方法对本病加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人,随机分为针药治疗组和扣刺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0..36±2.23岁。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21.57±1.96岁。两种患者在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五味消毒饮加大椎、委中(双)处梅花针扣刺。处方如下:野菊花2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双花20g、红藤20g、败酱20g、赤芍15g、丹参15g、黄芩20g、栀子20g、甘草15g。刺血治疗:取大椎、委中(双)穴,常规碘伏消毒,在上述穴位处用梅花针行重度手法进行扣刺,使之流血,再以闪火法拔罐,留罐10~15分钟后用消毒棉花轻擦淤血,再碘伏消毒,每三日一次。 对照组:单用扣刺法,扣刺方法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7天为一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减少≥95%; 显效:临床症状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减少<30%。 2.2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3治疗结果 3 讨论 痤疮又称“粉刺”、“青春痘”。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祖国医学认为:人在青春期生机旺盛,由于先天禀赋的因素,使肺经血热郁于肌肤,熏蒸面部而至;或多食辛辣油腻厚味之品,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蕴于肠胃,不能下达,上蒸头面、胸背所导致。笔者认为治疗应以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散疔疮为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段富津教授主编的方剂学认为:痈疮多由脏腑内热、火毒结聚。故治用情热解毒为主,以便积热火毒,清热消散。方中银花两清气血热毒为主,紫花地丁、野菊花均各有清热解毒之功,配合使用,使清热之力尤强,并能凉血散结以消肿止痛。徐耀恒?五味消毒饮临床应用案例介绍,中医杂志,1984:(4)。52—53认为:方中金银花、野菊花,功善清热解毒散结。金银花入肺胃,可解上、中焦之热结。野菊花入肝经,专清肝胆之火,二药相配,善清气分热结。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红藤、败酱均各有清热解毒之功,配合使用,使清热解毒至力更强,并能凉血散结以消肿痛。丹参凉血消痈,黄芩清热泻火,栀子通泻三焦火热,赤芍行气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四药相用,使气血和畅,经络通达热去肿消。甘草生用清热解毒,并起调和诸药的作用。诸药合用,气血同清,三焦同治,兼能开三焦热结,利湿消肿。 参考资料 [1] 徐耀恒.五味消毒饮临床应用案例介绍,中医杂志,1984:(4),52—53 [2] 王义祁.方剂学 [ 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06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痤疮150例疗效观察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痤疮15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服头孢氨苄胶囊,甲硝唑,外用5%硫磺霜治疗。治疗组150例煎服五味消毒饮加减。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12例,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67%;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3例,有效82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痤疮疗效显著。 【关键词】痤疮;五味消毒饮 自2006年以来,笔者应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痤疮,疗效颇佳,并与西药治疗作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7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男64例,女86例;年龄15~28岁,平均21.5岁,病程2月~8年。对照组120例,男52例,女68例,年龄16~26岁,平均21岁,病程3月~10年。 1.2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肝肾、心脏疾病;精神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应用头孢氨苄胶囊0.5g,甲硝唑0.2g,每日3次口服,5%硫磺霜,每日2次外用。②治疗组: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15g,每日一剂,水煎服。辩证加减;肺风型;皮损多为粉刺丘疹、脓疱,加桑白皮、山豆根、百部;痰瘀型多见于结节;囊肿型;酌加赤芍、丹参、丹皮、桃仁、红花、青陈皮、浙贝母、海藻;伴有月经障碍者,加益母草;大便燥结者,加生大黄、虎杖、枳壳;皮脂溢出多者,加苡米。对皮疹多或结节、囊肿难以消退者,配合外用洗剂,药用茵陈、夏枯草、白芷各15g,细辛5g水浓煎,每日早晚各擦洗患处15~20min。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 1.4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痤疮皮损全部消退,或消退95%以上,无新发皮疹;显效:皮损消退75%以上,新发皮疹少于5个;有效:皮损消退50%~75%,新发皮疹少于10个;无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