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2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2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2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教案人教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课时1 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是不断变迁的,并能弄清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

2.知道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有关的地理现象

大陆漂移学说内容,用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并明确变化的原因

运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有关海陆运动和变化的地理现象

观看视频《冰河世纪》4,片头大约4分钟,让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陆地分离的现象,教师强调:这个视频不能反映真实的海陆变迁的情况,那么我们地球是怎样发生海陆运动的呢?请同学们跟随我,一起探究这个奥秘。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动画演示)

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举例说明)

活动一: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自学课本37——38,分析地球海陆变迁的证据和原因,回答: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学生思考后可适当同桌交流,展示,老师点拨归纳。

补充反例:在千佛山发现海螺

【活动策略】本部分知识较为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完成,只是在知识的逻辑性和相互对应关系存在误区,教师注重指导就可以了。

【目标评价】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地壳的变动,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能使海陆发生变迁。所以,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其次还有人类活动影响。

活动二:大陆漂移说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2

1、观察世界地图各大洲的轮廓,你是否有什么发现?

2、自学P41阅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发现启示的过程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就是在偶然中比别人多想了一步,才提出了一伟大的假说——大陆漂移。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大陆真的在漂移吗?

3、大陆漂移说

观察教师演示的过程,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并上台演示。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交流,上台根据图片展示,教师指正。

练习.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4.列举大陆漂移的证据

(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2)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完成《高效课时通》相应习题。

1.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变动

海平面升降海陆变迁

人类活动

2.大陆漂移的内容

本节课学生们在一种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学习和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 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障碍与生成关注 学生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认识不多,教者应通过引导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 (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 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看教材图2.10——图2.12 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 从阅读材料和图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媒体。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变迁的发现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认识科学成果的形成是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与答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与答案 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__71%__,而陆地面积仅占__29%__。地球表面积有5.1亿平方千米。 2、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_蓝_色的,因此地球被称为“__水球__”。 3、南、北半球相比陆地面积大的是北半球。得出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_北_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__海洋__。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陆地。 4、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个大洲,它们是__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5、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__大洋__洲、__南极洲__洲的大部分。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__北美洲___洲、___南美___洲。赤道穿过的大陆有__非洲__大陆、__南美洲___大陆。太平洋沿岸的大洲有__大洋__洲、__亚__洲、__北美___洲、__南美__洲、__南极__洲,北冰洋沿岸有__亚___洲__北美___洲__

欧洲__洲。 6、按面积大小写出七大洲的名称___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7、我国所在的大洲是__亚洲___、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亚欧大陆。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占陆地总面积的34% 以上。 8、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洲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9、亚洲与欧洲的分界限为__乌拉尔__山脉__乌拉尔__河__大高加索__山脉___土耳其__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界限是__巴拿马运河_运河,由此可以得出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_山脉__、__河流__为分界限。亚洲和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南美洲和南极洲以德雷克海峡为界; 10、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大洲处于同一个大陆的是 A.亚洲、北美洲B.亚洲、欧洲C.北美洲、大洋洲D.欧洲、大洋洲2.图中所示大洲不与北冰洋相临的是 A.亚洲B.北美洲C.欧洲D.大洋洲 3.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乌拉尔山B.白令海峡C.台湾海峡D.巴拿马运河4.我国位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上,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我们学校所在的社区也有相关防灾专题板报,如在楼房里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避震 A.跳楼 B.躲在窗下 C.乘电梯下楼 D.就近躲在床下、桌下5.大地震停了下来,你在家里侥幸躲过一关,接着,你将如何做?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关闭水电及煤气开关 B.及时抢救在碎物底下的人员 C.及时离开房屋,到开阔地带 D.打开电灯,或用打火机照明,查看损害情况 6.下图为巴拿马运河,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A为北美洲 B.B为非洲 C.C为大西洋 D.D为太平洋 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是() A.亚洲、大洋洲 B.亚洲、太平洋 C.亚洲、大西洋 D.亚洲、太平洋 8.关于地表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东半球的陆地面积

B.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的陆地面积 D.无论哪个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9.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全国的防灾日,中小学生要进行防震演习。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也应掌握一些防震知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应迅速撤到空旷地 B.当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 C.就坐在教室内做作业,毫不惊慌 D.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要高声呼救,直到有人发现为止;同时要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 10.科学的避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员伤亡。以下避震方法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如果在室内(楼房),可选择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小跨度卫生间、厨房等处躲藏B.如果在室外,要躲在高大建筑附近或高架桥下 C.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蹲在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序撤离D.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11.下列海陆变迁的例证,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是( ) A.马尔代夫群岛将会消失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鱼龙化石 C.荷兰围海造田,日本填海造陆D.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扩大 12.世界最大的大陆是() A.非洲人陆B.亚欧人陆C.南极人陆D.澳人利亚大陆13.下列属于亚洲与欧洲地理分界线的事物是() A.直布罗陀海峡B.巴拿马运河C.乌拉尔山D.苏伊士运河14.以下选项,哪一项不是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 A.季节变化B.昼夜交替 C.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的变化D.昼夜长短变化 日本和厄瓜多尔都是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读日本和厄瓜多尔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ummarizing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land and ocean" in the seventh grad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海陆分布的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特征,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52%),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总体说,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地球怎样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而水半球总是大于陆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有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陆地,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海阳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3.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5.①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狭小水道。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南极洲是最南端多的大洲,最北端是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④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环绕。 ⑤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七年级地理上册上册海洋与陆地测试题123

海洋与陆地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是: A.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D.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2.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大洋是: A.亚洲、太平洋 B.南极洲、太平洋 C.南极洲、北冰洋 D.亚洲、北冰洋 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是: A.非洲和欧洲 B.北美洲和南美洲 C.亚洲和大洋洲 D.亚洲和南极洲 4.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包围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5.“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A.稳定 B.活跃 C.多火山地震 D.多山脉海沟 6.占地球陆地面积1/10,为世界第五大洲,有“冰山大陆”之称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极洲 7.台湾岛属地震多发区,是因为它处于下列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地带: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于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8.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事例,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下列事例中不能作为例证的是: A.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

C.日本冲之鸟岛涨潮淹没,退潮露出 D.极地发现煤田 9.世界最大的大陆是: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美洲大陆 D.亚洲大陆 10.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11.在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A.欧洲 B.亚洲 C.北美洲 D.非洲 12.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地球表面的:A.板块内部 B.板块交界地带 C.板块的上部 D.板块的深处 1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组成地球表面岩石圈的大板块有:A.10个 B.8个 C.6个 D.4个 14.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A.板块与板块交汇的地带 B.板块内部的中心地带 C.海洋的岛屿中 D.大陆较高大的山脉中 15.第一个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 A.魏格纳 B.哥白尼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16.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A.板块内部 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C.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岩层褶皱、断裂地带 1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教学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复习目标 1.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重点)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主要山系、海洋和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难点)。复习过程 1.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2.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1)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魏格纳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陆地,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分布状况。大陆为什么漂移?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3.板块运动 (1)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都处于不断中;③板块内部比较,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 (2)板块与板块继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板块与板块继续碰撞。 热点考点聚焦 【例1】澳大利亚大陆位于()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是 【例2】(台湾是我国多地震地区,其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答案: 【例3】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 【例4】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学用方法指导 1.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要通过板块分布示意图来掌握。

(1)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其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2)所有板块处于在不停运动中,使板块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相互碰撞或扩张,相对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地表出现海陆变迁。 (3)板块交界地带是相对薄弱地带,地球内部能量最容易从这里释放,因此,多火山、地震发生。所以,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交界地带一致。 2.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分布相比,掌握火山地震的分布。 (1)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学习效果评估 一、选择题 1.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3.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4.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 5.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 。

2013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测试题

2013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测试题(一) 班级:姓名:学号: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上面答题卡: 一、选择题 1、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地球看上去更像个水球,这是因为() A 地球表面71%是海洋 B 天是蓝的 C 海洋占陆地面积的90% D 海洋是蓝的 2、热带面积最广是的() A 非洲B亚洲 C北美洲D 欧洲 3、某人的家乡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以下选项符合要求的是() A 北美洲 B 亚洲 C 南美洲D大洋州 4、大洋的边缘部分是() A海B 半岛 C 岛屿 D海峡 5、四大洋当中完全位与北半球的是() A 北冰洋 B 印度洋 C 太平洋 D 大西洋 6、你认为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海陆变迁的证据是的() A相互分离的大陆都有人类活动 B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人类活动遗迹 C 有些大陆的边缘可以较好的吻合 D 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7、你认为下列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的是() A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B 潮汐的作用 C 人为因素 D 火山喷发 8、马来西亚是著名的“火山国”,因为() A 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B 位于板块内部 C 位于板块较硬的部位 D 位于山区 9、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力量使它隆起()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分离 C 印度洋板块自身隆起 D 古地中海抬升 10、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的板块是()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亚欧板块 11、日本号称“火山地震博物馆”是因为() A 位于板块内部B位于板块交界地带C 位于板块较硬的部位 D 位于山区 12、强强说要去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大陆去旅游,他要去哪里() A 亚洲 B 北美洲 C 南美洲 D 欧洲 13、大名正驾船在亚非分界线上航行,他在哪() A 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 白令海峡 D 马六甲海峡 14、相传亚洲的因纽特人跨过了哪里到了北美洲?()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马六甲海峡 15、假如地中海将在几千万年之后消失,那么将连在一起的大洲是() A 亚洲、非洲 B 欧洲、非洲 C 北美洲、南美洲 D 大洋州、南极洲 16、完全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是() A 亚洲、欧洲 B 南美洲、非洲 C 欧洲、北美洲 D 亚洲、非洲 17、下列大洲中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 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北美洲 18、关于世界陆地和海洋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全球海陆分布不均匀 C 东半球海洋面积大于西半球海洋面积 D 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北半球陆地面积 19、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 北冰洋 B 南极洲 C 欧洲 D 南美洲 20、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A 北冰洋 B 南极洲 C 欧洲 D 南美洲 二、连线题 20

初中地理-七年地理海陆变迁 最新

第四节海陆变迁 一内容与分析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1教学目标(1).认识海陆是变动的,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3)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目标解析 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就是指火山地震带恰好与板块之间的交界相似。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海洋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指出问题),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该问题比较抽象,以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说,要想全部理解和接受是比较难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充分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演示。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指出工具使用在哪里),准备使用…(提出用什么工具)。因为使用…,有利于…(说明为什么要用)。五.教学过程设计 【沧海桑田的变化】 提问:造成海陆变迁有哪些原因?学生讨论。 阅读:P13“海陆变迁的原因” 实例归类:1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地壳运动) 2 中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痕迹(地壳运动) 3 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有鱼、贝、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地壳运动) 4 “低地国”荷兰增加了1/3的土地(人类活动) 5 美丽的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50年内九个小岛将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海平面上升)【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八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练习中图版

《海陆变迁》(第一课时)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A.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B.喜马拉雅山区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 C.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 D.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2.科学家在天津市东部平原上发现了四道贝壳堤,且与现今海岸线基本平行。该现象说明了天津的() A.历史沿革 B.聚落演变 C.海陆变迁 D.人口迁移 3.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引起海陆的变迁() A.人类活动 B.刮风下雨 C.地壳的运动 D.海平面的升降 4.下列能够作为海陆变迁的科学依据是() A.仙女麻姑曾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B.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的岩石在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 C.赤道地区的高山上有冰川 D.沿海地带的地势都很低 5.下列实例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A.日月星辰的东长升西落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青藏高原上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 D.钱塘江的潮涨潮落 6.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运动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③④ 7.下面是科学家在研究海陆分布时发现的一系列现象,请选出能证明海陆分布是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现象( ) A.台湾海峡底部发现了森林的遗迹 B.智利发生8.9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 C.印度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 D.南海内发现大量的珊瑚 8.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A.水往低处流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太阳东升西落 D.四季更替 9.大陆漂移学说起始提出的主要依据是大西洋两岸的() A.气候相似 B.大陆轮廓相吻合 C.地质构造相似 D.古生物相似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海陆分布的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特征,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52%),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总体说,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地球怎样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而水半球总是大于陆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有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陆地,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海阳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

窄水道。 2.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3.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5.①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狭小水道。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南极洲是最南端多的大洲,最北端是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④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环绕。 ⑤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陆地和海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陆地和海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知识网络 [热点考点精讲] 1

欧洲 大部分介于 400N~北极 圈间 西:大西洋 南:地中海 北:北冰洋 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海 湾;岛:不列颠群岛。半岛:斯 堪的纳维亚、巴尔干、亚平宁、 伊比利亚半岛 北美洲位于北半球,介于北回归线 至北极圈间 东:大西洋 西:太平洋 南:墨西哥湾 北:北冰洋 北部海岸线曲折,世界第一岛: 格陵兰岛,半岛:拉布拉多半岛 南美洲跨南北半球,介于北回归线 至500S间 东:大西洋 西:太平洋 北:加勒比海 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 岛屿:火地岛 大洋洲 主体位于南半球低纬度 地带 东:太平洋 西:印度洋 岛屿多有三组群岛,另有新西兰 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 南极洲大部分在南极圈内,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洲 2 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位置特点跨4个半 球 全在北半 球 全在东半 球 全在北半 球 全在西半 球 跨4个半 球 全在南半 球 半球位置主要在东半球主要在西半球东半球主要在北半球主要在南半球 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大洋 洲、南极洲、南 北美洲之间 位于欧洲、非洲、 南极洲和南北美 洲之间 位于亚洲、大洋 洲、南极洲和非 洲之间 被亚洲、欧洲和 北美洲环绕 位置特点跨4个半球跨4个半球全在东半球全在北半球3.你能用板块学说解释海陆的变迁吗? 4.你能用板块学说解释火山、地震吗? 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5 概念

【人教版】2018-2019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测评(含答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图中正确表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 2.关于右图中地理事物名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为岛屿 B.②为半岛 C.④为海峡 D.③为大洋 读四大洲轮廓图,完成第3~4题。 3.四大洲的名称对应错误的是( ) A.①——欧洲 B.②——非洲 C.③——亚洲 D.④——南美洲 4.仅濒临太平洋、大西洋的大洲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陆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南美洲大陆

7.下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分别是( ) A.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B.非洲、太平洋、南美洲 C.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D.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读右图,完成第8~10题。 8.图中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9.包围①大洋的大洲没有( ) A.非洲 B.亚洲 C.南极洲 D.北美洲 10.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11.下表是四大洋的代码与面积比较,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是大西洋,面积最大 B.亚洲、欧洲、北美洲濒临d大洋 C.南、北美洲东临c大洋 D.b是印度洋,完全位于东半球 12.关于下图中大洲的自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大洲中“我”面积最小,但“我”却居住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上 B.北回归线穿过“我”的南部,北极圈从“我”的北部经过 C.“我”和大哥亚洲隔着乌拉尔山脉和白令海峡 D.本初子午线穿过“我”的西部,“我”主要居住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13.下列地貌的形成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七年级地理上册3.1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教案 粤教版

3.1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陆的分布情况。 2.举例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3.概述四大洋的分布。 4.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形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读图分析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是怎样分布的?它们占有面积多大?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我们可以一睹陆地和海洋的特点。 (世界海陆分布)(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讲授新课 1、海洋和陆地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命名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有时也除去江河湖泊)的部分称为陆地。它由大陆、岛屿、半岛和地峡几部分组成。它的平均海拔高度为875米。总面积1.49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29.2%。 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因为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水球”。海和洋不是一回事,

海洋的中间部分称为洋,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它的深度大,一般在两三千米以上,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等不受大陆影响,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 (海陆分布的特点) (无论哪个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 2、七大洲 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 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欧洲:以平原为主,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非洲:以高原为主,有“热带大陆”之称。 大洋洲:分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北美洲:中间平原为主,两侧多山地、高原。 南美洲:西部山地,东部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南极洲:冰雪大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七大洲面积大小比较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洲界线 ①亚洲 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②欧洲 与亚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 与北美洲的分界:丹麦海峡 ③非洲 与亚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与欧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 ④北美洲 与亚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八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学案6 中图版

学习目标: (1)能举列说明地球海陆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重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填充图册。 课前检测: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 2、世界两大著名的山脉带:一是环山脉带,二是横贯的山脉带。两大山脉带的组成、分布、走向各是什么? 3、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高原,号称“ ”,分布在洲。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在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在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在洲。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位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位于洲。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在太平洋底部,最深处达11034米 4、海底地形由远海到近海依次为() A 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 B 大陆坡、大陆架、大洋底 C 大洋底大陆坡、大陆架 D 大陆坡、大洋底、大陆架 5、被海水淹没,坡度较小,向海底的过渡地带叫做() A 大陆坡 B 大陆架 C 海岭 D 大洋中脊 【自主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地表形态变化 1、状况: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之中。 2、短时间改变地表形态的活动 (1)地震:岩石在运动过程中引起地面。 (2)火山喷发:炽热的岩浆沿冲出地表。 随堂练习:1、完成课本P33活动题。 2、海陆变迁的科学依据是() A 仙女麻姑曾三次看到东海变成陆地。 B 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生。 C 赤道地区的高山上有冰川。 D 沿海地带的地势都很低。 知识点二:大陆漂移假说 1、提出时间及人物:20世纪初由德国科学家提出。 2、主要内容:“”于两亿年前破裂,“碎块”经漂移,于距今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的、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随堂练习: 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A 大西洋两岸有着相似的古生物化石 B 大西洋两岸有着共同的动物:鸵鸟和海牛 C 赤道附近的亚马河流域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D 南极洲有着丰富的煤炭。 知识点三:板块构造学说 1、地球岩石圈是由拼合而成的,全球共有板块,名称分别是为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非洲板块、板块、南极洲板块。 2、板块的内部比较,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3、海洋的生成和发展: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共经历了个阶段。 随堂练习: ①亚洲的印度半岛位于()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 ②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下列哪个大洋还在不断扩张?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知识点四:火山与地震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海洋与陆地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海洋与陆地 第一节:海陆分布 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欧洲、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为亚欧大陆,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北美洲、南美洲分布在西半球,还有亚洲的一小部分,大洋洲中的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新西兰。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变迁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八年级地理海陆变迁测试题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培养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树立海陆是不断变化的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快乐点击 1.海陆变迁的实例告诉我们: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 ?→ ?说明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 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及水井遗迹 ? ?→ ?说明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 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由于地壳的变动;我国东部海底出现人类活动的遗迹是由于海平面的升降;荷兰围海造陆说明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海陆变迁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地球上海陆轮廓是不断变化的。 2.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1)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1) 19的一天,年轻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他的脑海里再也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原来并没有大西洋,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

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以后,魏格纳通过调查研究,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一些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证据。对此,魏格纳作出一个简单的比喻:这就好比一张被撕破的报纸,不仅能把它拼合起来,而且拼合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恰好吻合。 19,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在当时,他的假说被认为是荒谬的。因为在这以前,人们一直认为七大洲、四大洋是固定不变的。为了进一步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魏格纳只身前往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探险考察,在他50岁生日的那一天,不幸遇难。值得告慰的是,他的大陆漂移假说,现在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一伟大的科学假说,以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板块学说,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魏格纳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陆地,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大陆为什么漂移?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3.板块运动 (1)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如图2.2-3所示) ②板块都处于不断运动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证据: 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 热点考点聚焦 命题方向 本节主要考查板块运动与海陆变迁、火山、地震的关系,一般联系当前世界地震、火山发生地点,用本节理论理解。 【例1】澳大利亚大陆位于()。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六大板块分布和名称。 澳大利亚属大洋洲,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如果对六大板块分布图不熟悉,难以确定是A还是B。对照六大板块分布图很容易查找到澳大利亚大陆所属的板块。 答案:B 金钥匙:地理的知识点在文字中找不到时,别忘了查找相关的图。 【例2】(·淄博)台湾是我国多地震地区,其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测试卷【有答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地貌类型是()A.东非大裂谷 B.红海 C.大洋中脊 D.海沟 2.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A.乌拉尔山脉 B.高加索山脉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3.下面哪个表示大西洋()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4.下列板块中,面积最大的是()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非洲板块 5.假如一陨石飞向地球,落入海洋的可能性为() A. 70% B. 30% C. 50% D. 100% 6.下列海陆变迁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A.阿尔卑斯山的形成 B.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 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D.中国南海填海造陆 7.大洋形状略呈“S”形的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8.一个大洲的自述:“我在各大洲总面积位居第二,与大哥仅一河之隔。”这个大洲是()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9.如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10.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世界面积最小的洲 B.南极洲陆地都在南极圈内 C.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洲 D.隔海与北美洲相望 11.云南盈江(如图甲地)发生6.1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的地点处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12.下列各图所示地名位置正确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13.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和最平直的大洲分别是() A.欧洲和非洲 B.欧洲和北美洲 C.欧洲和大洋洲 D.欧洲和南美洲 1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海洋属于衰老型的是() A.红海 B.太平洋 C.大西洋 D.东非大裂谷 15.关于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表述正确的是(阴影表示陆地)()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海陆分布 一、填空 1、目前海洋的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3、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5、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6、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7、亚洲是面积最大的洲,大致相当于欧洲的4倍。亚洲和欧洲位于同一大陆——亚欧大陆之上。 ①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南美洲。 ②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是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 ③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④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亚洲。 ⑤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8、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9、各大洲可以划分不同的区域,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分为欧洲西部、欧洲东部。美洲分为北美、拉丁美洲(美国以南) 10、太平洋世界第一大洋,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它的东面是北美洲和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冰洋相通。 11、大西洋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欧洲、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像字母“S”。 12、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所包围,南部与大西洋、太平洋相通。 13、北冰洋是面积最小的大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14、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大洋最深处。 15、【世界之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 跨纬度最多的洲是亚洲; 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