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用敬辞

古人所用敬辞
古人所用敬辞

古人所用“敬辞”

所谓教养,与穷富无关,与出身背景无关。洗手之后不随意甩手;出门时轻声关门;不揭别人的短处;对话时用心倾听,眼神不游离……言谈举止间,风度自然显露。体现教养的处事细节。

从现在起,做个优雅的人。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中国古人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敬辞。但随着时代发展,不少人对敬辞越来越陌生。时下,更是网络词语风靡,看看下面这些“敬辞”,你还会用吗?

“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

“拜”字一族:用于人事往来。

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与对方告辞;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委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

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氏;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的学校。

?“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60岁以上)的年龄;高寿:用于询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

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

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屈”字一族:

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

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

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华宗:称同姓人。

?“叨”字一族:

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雅”字一族:

用于称对方的情意或举动。如,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指正批评。

?“玉”字一族:

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玉体:称对方身体;玉音(多用于书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芳”字一族:

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贤”字一族: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

“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常见常用敬辞谦辞荟萃 敬辞和谦辞,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辞用语,用于对方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令弟、令侄等。 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请求对方赠送(财物等)。 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 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华翰:称别人的书信 华诞:别人的生日 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侄等 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 奉陪:陪同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 十、“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等。最常见的如“恭喜发财”、“恭贺新禧”。 十一、“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十二、“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学校。 其它敬辞 阁下--- 一般的敬称。 夫人---后来用“夫人”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有抬高对方身份之意。 莅临——称贵宾来到。 光临——称顾客来到。 驾临——称对方到来。驾:指车辆,借用为敬辞,称对方。如:敬备菲酌,恭候驾临。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 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 雅正——指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呈正——把自己的作品送请别人批评改正。也作呈政。。 府第——称对方之家。 府上——称对方的家或老家。借重——指借用其他的(力量)。如:敝公司以后借重您的地方还很多,还要常来麻烦您。 足下——尊称对方。敬请——请求别人做事。 享年——称死去的人活的岁数(多指老人)。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驾——称对方。仁兄——对朋友的敬称。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常见常用敬辞谦辞荟萃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辞用语,用于对方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令弟、令侄等。 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请求对方赠送(财物等)。 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 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华翰:称别人的书信 华诞:别人的生日 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侄等 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 奉陪:陪同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等候客人用“恭候”,客人来到称“光临” 未及欢迎说“失迎”,起身做别称“告辞” 看望别人称“拜访”,请人别送用“留步” 出门送客说“慢走”,与客道别说“再来” 请人休息称“节劳”,对方不适说“欠安”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告辞用“失陪” 求人解答用“请教”,盼人指点用“赐教” 欢迎购买用“惠顾”,请人受礼说“笑纳” 请人帮助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 托人办事用“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 向人祝贺说“恭喜”,赞人见解称“高见” 对方来信称“惠书”,赠人书画题“惠存” 尊称老师为“恩师”,称人学生为“高足” 老人年龄说“高寿”,女士年龄称“芳龄” 平辈年龄问“贵庚”,打听姓名用“贵姓” 称人夫妇为“伉俪”,称人女儿为“千金”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看稿说(斧正)求人解答说(赐教)求人指点说(请教)托人办事说(拜托)赞人见解说(高见)看望别人说(拜访)宾客来到说(光临)陪伴朋友说(奉陪)无暇顾客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光顾)归还原物说(奉还) 敬辞jìngcí,也作敬词,是含尊敬口气的用语。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尊称对

方的女儿;令兄、令弟、令侄等。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请求对方赠送(财物等)。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等。最常见的如“恭喜发财”、“恭贺新禧”。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

中国敬语、谦辞大全 一、常用语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赠送作品用“斧正”;归还原物说“奉还”; 请人批评说“指教”;向人祝贺说“恭贺”; 求人看稿说“赐教”;赞人见解说“高见”; 宾客到来称“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 无暇陪客说“失陪”;请人别送用“留步”。 二、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先生、师傅。 学生称:门生、学生、徒弟。 学校称:寒窗。 同学称:同窗。 三、日常用语 谦称自己的,用“在下、鄙人、晚生”等; 当言行失误时,说“很抱歉”、“对不起”、“失礼了”、“不好意思”等;

请求他人谅解时,可说“请包涵”、“请原谅”、“请别介意”等。 称呼长辈或上级可用“老同志、老首长、老领导、老先生、大叔、大娘、叔叔、伯伯”等。称呼平辈可用“兄、姐、先生、女士、小姐”等; 询问对方姓名可用“贵姓、尊姓大名、芳名(对女性)”等; 询问对方年龄可用“高寿(高龄)、贵庚、芳龄(对女性)”等。 四、在日常生活中习惯用的敬语: 初次见面说“久仰”; 很久不见说“久违”; 向人祝贺说“恭喜(恭贺)”; 请人批评说“请指教”; 请人指点说“请赐教”; 请人帮忙说“劳驾”; 求人办事说“拜托(敢烦或敢请)”, 别人好心称“雅意”; 别人批评称“雅正”; 请改文章说“斧正”; 送人礼物说“笑纳”; 请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 赞人见解说“高见”; 等候客人说“恭候”; 未及迎接说“失迎”; 看望别人说“拜访”; 宾客来到说“光临(惠临)”; 我接客人为“恭迎”; 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欢迎购买说“光顾(惠顾)”; 归还原物说“奉还”; 对方来信说“惠书”; 归还物品说“奉还”; 请人赴约说“赏光” ; 请人决定说“钧裁” ; 陪伴朋友说“奉陪”; 人送物我称“惠赠”; 送物于人称“惠存”; 邀友做客曰“恭请”; 施爱于我称“垂爱”; 看重于我称“垂青”; 友人念我称“垂念”; 问我问题称“垂询”; 请人任职称“屈就”; 问人任职曰“高就”;

常用的敬辞与谦辞 (2019年汇总)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礼”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作为一名中国人,怎能不知礼,不明礼呢?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些我国古代常用的一些敬辞和谦辞。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经典,学习礼仪,提升自身! 一、敬辞类: “令”字一族: 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指对方父亲;令堂,指对方母亲;令郎,指对方的儿子;令爱,指对方的女儿。 “惠”字一族: 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顾、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多用于商店对顾客的敬称,如欢迎惠顾,感谢惠顾等,但与欢迎光临有一定区别;欢迎光临,即热情地欢迎客人到来,适用于多种场所,表达对对方到来的一种热情的感情);惠存,用于自己向别人赠送物品,如相片、书籍等,请对方保存的敬辞(多用于向他人赠送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赠:指对方赠予自己

礼物,向赠予方表达感谢之意的敬辞(比如,收到一位朋友的礼物后,复信可以这样写:足下惠赠精美土产,十分感谢!);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垂”字一族: 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垂爱、垂怜,称对方对自己的关爱(主要用于书信);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赐”字一族: 用于敬称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如:赐教,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复,包括口头的、书面的等等。 “高”字一族: 用于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称别人的见解;高论,称别人的议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朋,对朋友的敬称;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拜”字一族: 尊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拜读,称读别人的作品为;拜会,称和别人见面称;拜托,请对方帮忙等。 “贤”字一族: 贤,是对人的敬称。如:贤宰(知县),贤乔梓(尊称人家父子),贤竹林(魏晋间“竹林七贤”,后用作对他人叔侄的敬称),贤弟,贤侄,贤甥等。

常用的敬辞和谦辞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有不少敬辞谦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广为应用。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尤其值得学习运用。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却难免因用错而闹出一些笑话,如有人送朋友一本书,在扉页上题“×××留念,×××惠赠”。这“惠赠”两字显然用错了。如“惠赠”的“惠”是指别人给自己以好处,所以送东西一般用“×××(对方)惠存”,意即请对方保存是给了我好处的。这个“惠”字就有客气意味。如果写“×××(自己)惠赠”,则表示我送你东西是我对你施以恩惠了,岂不过于自矜! 要防止此类笑话的出现,首先应了解一下敬辞谦辞的意义和特点。特点之一是它的单向性。所谓“敬”,当然是对别人而言的,而“谦”,则是用于自己的,两者不能混用,这一点本应十分明白。但事实上有些词还存在着用反的现象。如“我明天一定光临”、“我贵姓王”、“这是我的高见”……例句中原应该用于对方的“光临”、“贵姓”、

“高见”等敬辞都用到自己头上去了,不免太妄自尊大。同理,谦辞就不能用到对方身上。特点之二是有些词在年龄长幼、地位高低等不同情况下用法有所区别。如问人的年龄,问老人,宜用“高寿”,问年轻姑娘,宜用“芳龄”,一般的,可用“贵庚”。如果向老人问“芳龄”,当然是万万使不得的。除了不了解特点,用错敬辞谦辞的另一个原因是赶时髦。有人一看见别人用,便连忙跟着上,似乎用上几个敬辞谦辞就显得文雅了。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即使运用对象没错,也未必可以处处运用。因为上述敬辞谦辞往往带有一点文言的味道,一般是不提倡的。敬辞和谦辞的运用场合:第一,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第二,与师长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交谈。第三,与人初次打交道或会见不太熟悉的人等。在一般场合,还是运用大众化的礼貌用语为宜,它更有一种亲切感。 下面这些敬辞和谦辞,有的是口语中常用的,有的是书面语中常用的。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 未及远迎说失迎等候客人说恭候 无暇陪客说失陪陪伴朋友说奉陪 问人干吗说贵干问人姓氏说贵姓

常用的敬辞和谦辞 敬辞类: 1、“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戚或有关系的人。如: 令尊、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母亲;令郎,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儿、女儿;令兄、令弟 2、“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告辞对方;拜访:指访问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3、“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 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送、奉赠:赠送;奉劝:劝告;奉托:拜托。 4、“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动作。如: 惠存(多用于送人照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对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与(财物)。 5、“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 恭贺、恭迎、恭候、恭请、恭喜。 6、“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 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爱(多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垂范:书面语,给下级或晚辈示范,做榜样。如:垂范后世。 7、“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 8、“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高明的见解;高论:称别人的议论。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年龄;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9、“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大驾:称对方;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10、“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 敬告、敬候、敬贺、敬请;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12、“屈”字一族。如 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 屈居:委屈的处于(较低的位置);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13、“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 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临;光临:称宾客到来。 14、“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 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15、“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 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华宗:称人同姓。 16、“叨”(音tao)字一族。如:叨光:(受到好处,表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感谢):打扰。 17、“雅”字一族。用于称对方的情意或举动。如 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给别人时):指正批评。 18、“玉”字一族。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

古代常用谦辞 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拙笔:称自己的文章和书画。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拙见:称自己的见解。拙著(拙作):称自己的作品。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小”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请。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可:谦称自己。如:小可不才。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如:小人不敢。 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店:称自己的店。小照:指自己的尺寸较小的照片。如:附小照一张。 三、“薄”字一族:称自己的事物薄技:微小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如:薄技在身。愿献薄技。 薄酒:味淡的酒,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薄

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如:些许薄礼,敬请笑纳。 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一次。 四、“贱”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如:(您)贵姓?贱姓王。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 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五、“敝”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敝姓:称自己的姓。 敝人:对人称自己。敝处: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六、“鄙”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七:“愚”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谦称

愚兄:对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谦称自己。 愚见:谦称自己的意见。如:愚见浅陋抛砖引玉。 愚以为:谦称自己认为。如:愚以为不可。 八、“忝”字一族: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忝列:有愧被引入或处在其中。如:忝列门墙(愧在师门)

书信敬语 写信时要依据对象、书信内容以及场合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敬语。平时无论邮件还是信件,都需要一些敬辞表达心中之敬意,虽有过时之嫌,但有时亦需。以往常用便是此致敬礼之类,颇觉无趣,于是便网上搜寻并整理相关信件敬辞,此只为部分,中国书信文化实在过于博大,能力有限,难以搜全: 称呼后的敬辞 尊长: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尊前、尊右、慈鉴 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 师长:尊鉴、台鉴、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同学:研右、砚席、文几 平辈:台鉴、大鉴、惠鉴、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 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兄弟、姐妹:手足 晚辈:青鉴、青览、收览、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如晤、如面、如握 政界:钧鉴、台鉴、勋鉴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鉴、淑览、懿鉴、懿座(懿是对年高者) 平辈女性:妆阁、妆次、绣次 文人:史席、著席、撰席 新进:英鉴、伟鉴、台席 夫妇:俪鉴 宗教:道鉴 顺颂商祺使用格式 跟此致敬礼是一样的,顺颂空两格,商祺换行顶格,但是顺颂商祺用于商业文书中,即祝生意兴隆之意.是商祺。 中国书信礼仪中的问候祝颂语。现在的人也很少用笔写信了,即使写信或者写电子邮件也很少使用这些文言词了,一般也就是“恭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的祝贺语。 在以前的书信中经常会看到“X祺”,“X安”,“X福”,“X禧”,“X吉”之类的祝福,比如“商祺”,“文祺”,“近祺”,“筹安”,“德安”,“客安”,“冬安”,“财安”,“曼福”,“年禧”,“新禧”,“春禧”等等。 关于祝颂的方式也根据对象的辈分和尊卑有关,如给长辈写信一般用“敬请福安”,“敬颂崇祺”,同样给上级写信一般用“恭请”,“敬请”,“祗请”等,给平辈写信一般“即请大安”,“顺祝商祺”,给晚辈用“顺问”即可。语言知识:旧事书信常用祝颂、问候语 对祖父母:敬叩金安敬请福安叩请金安恭祝健康长寿 对亲友长辈:敬请钧安敬颂崇祺敬颂福祉恭请福绥恭叩钧安敬祝康乐顺叩崇祺恭请万福对女长辈:恭叩慈安敬请坤安敬请淑安恭请懿安 对师长:恭请海安敬请教安恭请教祺敬请讲安 对平辈:即颂时祺敬候佳祉谨颂大安祝你健康祝你安好顺颂时绥敬候坤祺(女)并颂妆安(女) 对晚辈:即问近安顺询近祉祝进步祝健康祝幸福快乐即颂近好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令 令尊:称对方父亲。 令堂:称对方母亲。 令郎:称对方儿子。 令爱:称对方女儿。 惠 惠顾:称他人的光临。 惠存: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 垂 垂问:俯问;下问。 垂询: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 垂念:俯念;关怀。 垂爱:关怀,俯爱。 赐 赐教: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 赐复:敬称人覆信(回信)的套语。 高 高见:称别人的见解。 高论:称对方的言论。 高寿:问老人年龄的敬词。 高龄: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高朋:犹贵宾。 高邻:对邻居的尊称。 贤 贤弟:对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 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奉 奉送:赠送;敬献。 奉还:敬词。归还。 奉劝:敬词。勉励;劝告。 奉陪:敬词。陪伴。 其他 久仰:早已仰慕。与人初次见面时的客气话。 劳驾:请别人帮忙做事时用以表示谦恭的套语。犹言麻烦您。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接受自己的意见。 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贵姓:动问他人之姓的敬语。 贵庚:动问中青年人年龄的敬语。

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词。 大驾:对他人的敬称。 家 家父、家严、家君:对人称说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对人称说自己的母亲。 舍 舍弟: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舍妹: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妹妹。 小 小弟 小儿 小女 小店:称自己的店铺。 愚 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愚见:谦指自己的意见。 拙 拙作:称自己作品的谦词。 拙著:谦称自己的著作。 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 敝人:对自己的谦称。 敝校 鄙 鄙人:自称的谦词。 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其他 寒舍:谦称自己的家。 见教:指教我。 见谅:谦词。谓请对方原谅自己。 斧正: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常见的谦辞和敬辞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具体用法: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未及远迎说“失迎”,等候客人说“恭候”; 陪伴朋友说“奉陪”,无暇陪客说“失陪”;问人干嘛说“贵干”,问人姓氏说“贵姓”; 欢迎购买说“惠顾”,贵宾来到说“莅临”;请人告诉说“见告”,欢迎询问说“垂询”; 谢人爱护说“错爱”,称人爱护说“垂爱”;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题“惠存”; 请人收礼说“笑纳”,归还原物说“璧还”;称人之家说“贵府”,称己之家说“寒舍”; 赞人见解说“高见”,称已见解说“拙见”;称人父亲说“令尊”,称己父亲说“家父”; 称人母亲说“令堂”,称己母亲说“家母”;称人儿子说“令郎”,称己儿子说“犬子”; 称人女儿说“令爱”,称己女儿说“小女”;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看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请人勿送用“留步”,归还原物叫“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总结起来,敬辞谦辞有以下这些: 敬辞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 1、“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 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妹:尊称对方的妹妹 2、“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告辞对方; 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 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3、“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 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 奉告:告诉;奉还:归还; 奉陪:陪伴;奉劝:劝告; 奉送、奉赠:赠送;奉托:拜托。 4、“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誉(财物)。 5、“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 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 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一、谦词 主要谦词可用一副对联概括: “敝鄙卑小不愚拙,敢见家老晚舍寒”;横批是: “贫贱过后”。 1、“敝” 敝人:谦称自己;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敝处: 谦称自己的家乡、住处或办公场所; 敝国: 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鄙” 鄙人;谦称自己; 鄙见:自己的见解; 鄙意:自己的意见; 鄙老: 犹老朽。老人自称的谦词。 3、“卑” 卑弁:下级武职对上级的自称; 卑寒:谓位卑家贫; 卑陋:低矮简陋; 卑人:地位低下的人; 卑职:对上级的自称。 4、“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注意:小人又指人格卑鄙的人,但不当谦词用); 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小可: 自称谦词,宋元时民间口语。(也作平常;轻微讲。如非同小可); 小弟: 兄弟或男性与朋友相互之间的自称谦词。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5、“不” 不才: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不佞:没有才智的;

不肖:没有出息的; 不敢当:平常交往中,对别人的招待、夸奖承当不起时,可说“不敢当” 6、“愚” 愚:自我谦称 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或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老: 老人自谦之词; 愚晚: 相对于长者的自我谦称; 愚怀: 谦指己见; 愚见: 自己的见解; 愚意: 对自己意见的谦称。 7、“拙” 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 拙荆: 旧时谦称自己的妻子。 8、“敢” 敢问:表示冒昧地向对方询问问题; 敢请:表示冒昧地请求对方做某事; 敢烦:表示冒昧地麻烦对方做某事; (这里的“敢”其实是“不敢”的意思。) 9、“见”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10、“家”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又称家尊、家严、家君;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又称家慈; 家兄:称兄长; 家姐:称姐姐; 家叔:称叔叔。

正确使用谦辞和敬辞 中华民族崇德尚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卑己达人。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一些敬辞谦称,所谓谈笑有敬辞,往来多谦称。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谦称指含降卑口吻的用语。敬辞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词只能用于称自己。 谦敬色彩常见词语适用对象 谦辞 家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兄、家妹等 舍舍弟、舍妹、舍侄、舍下、舍亲等小小女、小弟、小徒等寒寒舍愚愚见、愚弟、愚妹等鄙鄙人、鄙见等拙拙见、拙著、拙荆等贱贱妾、贱徒等(贱货、贱人——骂人话)犬犬子 辱辱临(称自己到某处)/莅临、光临(敬称别人到自己处) 忝忝列门墙、忝为人师敢敢问:冒昧的向别人发问敢请、敢烦笨鸟先飞、抛砖引玉、聊尽绵薄、一孔之见、洗耳恭听 敬辞 钧钧裁(决定、裁定)、钧启(多用于打开信封的人的姓名之后) 玉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音:称对方的书信言辞(多指书信) 玉成:成全玉体:称对方的身体芳芳龄:称女子的年龄芳泽:古代妇女润发用的有香气的油,泛指香气。垂垂询:别人(多指尊长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尊长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垂教:尊称别人对自己的教诲惠惠顾、惠临: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题的上款)惠允:请对方允许自己的某事令令阃:称对方的妻子令嫒、令郎:称对方的女儿、儿子令尊、令堂:称对方的父亲、母亲令亲:称对方的亲戚奉奉劝:对别人的劝告奉告:告诉奉陪:陪伴 高高就:称别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见:高明的见解高龄:称60岁以上的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贵贵恙:称别人的病贵庚:询问别人的年龄(多是男子)贵干:询问别人要干什么尊尊姓大名、尊驾宝宝眷:称别人的家眷宝号:称别人的商铺 华华诞:称别人的生日华翰:称对方的书信华宗:称别人的同姓 候候光: 等候光临候教: 等候指教拜拜读:读人家的文章拜访:到别人家里做 客拜辞:到别人家做客后离开拜托:托别人替自己办事拜识:认识别人。如:久仰大名,今日得以拜识屈屈就: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屈驾:委屈大驾(邀请人的敬辞) 屈尊:客套话,降低身份俯就(含义见下) 屈才:大材小用,指人的才能不能充分发挥。 屈居:委屈别人居住在某个地方俯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俯就:希望对方同意担任某个职务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的理解叨叨光:受到恩惠,表示感谢叨教:得到指教,表示感谢叨扰:打扰了别人,表示歉意 雅雅正:请别人批评指正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斧正请别人改文章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足下对朋友的敬称(多用于书信)包涵请对方原谅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赐教请别人给予指教 久仰对对方仰慕以久(多用于初次见面时说)璧还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 百忙之中称对方的工作很忙碌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一、敬辞类: “令”字一族: 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指对方父亲;令堂,指对方母亲;令郎,指对方的儿子;令爱,指对方的女儿。 “惠”字一族: 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顾: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垂”字一族: 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垂爱、垂怜(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赐”字一族: 用于敬称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如:赐教: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复,包括口头的,书面的等等。 “高”字一族: 用于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称别人的见解;高论:称别人的议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朋:对朋友的敬称;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贤”字一族: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弟:称对方的弟弟;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奉”字一族: 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告:告诉;奉陪:陪伴;陪同做某事。 “贵”字一族: 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学校。 “大”字一族: 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二、谦辞类: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

常见谦辞与敬辞 谦称是表示谦逊的自称,敬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自己,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对方。 1.谦辞 “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2.敬辞 “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时。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向对方告辞;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一、敬辞类: “令”字一族: 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指对方父亲;令堂,指对方母亲;令郎,指对方的儿子;令爱,指对方的女儿。 “惠”字一族: 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顾: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垂”字一族: 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垂爱、垂怜(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赐”字一族: 用于敬称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如:赐教: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复,包括口头的,书面的等等。 “高”字一族: 用于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称别人的见解;高论:称别人的议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朋:对朋友的敬称;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贤”字一族: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弟:称对方的弟弟;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奉”字一族: 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告:告诉;奉陪:陪伴;陪同做某事。 “贵”字一族: 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学校。 “大”字一族: 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二、谦辞类: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常见敬辞、谦辞、雅语辨识 【敬辞】 1.“令”字一族 ①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②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③令媛、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④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⑤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⑥令阃:尊称对方的妻子2.“拜”字一簇 ①拜读:读对方的作品②拜会:和对方见面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 ④拜托:请对方帮忙⑤拜识:结识对方⑥拜辞:告辞对方 3.“奉”字一簇 ①奉告:告诉对方②奉还:归还对方的物品③奉送:赠送对方礼物④奉劝:劝告对方4.“惠”字一族 ①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②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③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④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⑤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5.“垂”字一族 ①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②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③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 ④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思念 ⑤垂怜: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 6.“贵”字一族 ①贵姓:询问对方的姓②贵庚:询问对方的年龄③贵恙:称对方的病 ④贵干:询问对方干什么⑤贵子(含祝福子意):称对方的儿子 7.“高”字一族 ①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②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③高见:指对方的见解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⑤高堂:称对方父母⑥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8.“光”字一族 ①光临:称对方到来②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9.“宝”字一族 ①宝号:称对方的店铺②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10.“呈”字一族 ①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②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③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11.其他敬辞 (1)璧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2)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 (3)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4)恭候:用于等待对方 (5)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6)千金:称别人的女儿 (7)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8)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9)华诞:称对方的生日(10)海涵:用于请人原谅时 (11)大作:称对方的著作(12)玉照:对方的照片 【谦辞】 1.“鄙”字一族 ①鄙人:称自己②鄙意:自己的意见③鄙见:自己的见解 2.“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 ①舍侄:称自己的侄子②舍弟:称自己的弟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