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棱镜干涉实验误差分析及实验改进

双棱镜干涉实验误差分析及实验改进

双棱镜干涉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标志性实验之一。要做好这个实验,需要深入的去认识实验,分析误差,以便在实验过程中减小误差来源。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两种不同的虚光源间距测量方法,探究各个参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不断改进实验过程,让测量结果更准确。

标签:双棱镜;干涉;误差分析;实验改进

一、干涉实验测光波波长的两种方法

(一)等位移法

利用等位移法来测量光波波长的话可以根据如下图1来安排装置,待测光波波长可表示为[2]

放已知波长λ1的He-Ne激光器,测出已知波长的He-Ne激光为光源时双棱镜分别放在B和B’时所成干涉条纹的宽度δ1和δ2,测出待测光(如钠光灯)作为光源时在上面两点分别所成干涉条纹宽度和,利用上式带入数据便可以直接计算出待测光波波长。

光路安排好以后,保持D不变并且使得不变,只需要更换光源测出相应的干涉条纹宽度,和,。

(二)虚光源法

在利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时,多数采用的方法都是测出两虚光源间距d、两虚光源到测微目镜叉丝板平面的距离D以及干涉条纹宽度,最后带入公式,这种测量方法涉及到虚光源间距的测量,我们称之为虚光源法。

在通常的实验过程,有如下两种方法来测量虚光源的间距。

1、两次成像法

放一个焦距为f′的透镜L在双棱镜和测微目镜之间,当测微目镜与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4f′时,在两虚光源和测微目镜所在平面之间就会找到分别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两次成像点,在测微目镜和两虚光源间前后移动凸透镜L,分别找到大像和小像,通过测微目镜测出大像d1和小像d2,代入公式,即可测得两虚光源间距。这种方法实验原理简单,便于教师讲解及学生理解,在许多大学教学中通常都采用此种实验方法。

2、放大法

在两次成像法过程中,有一种方法就是只测量一次成像,这种方法叫一次成像法,很多时候有的实验者只测量放大像,这种方法称为放大法。具体方法便是在测微目镜叉丝板上呈现放大像时测出此时两虚光源间距d1,并且利用光具座上刻度尺得到虚光源平面、透镜、测微目镜叉丝平面的位置,计算出两次成像原理图中的和,利用比例得到两虚光源间距。此种方法虽然实验原理也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理解,在测量时只测量了大像,减少了测量小像的环节,但是增加了s0和si的测量此两项值的测量会引入相对较大的误差。因此,在许多实验中都不建议采用此种方法。

3、两种方法的比较

两次成像是目前教材通常采用的方法,它的实验原理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在测量时,使用毫米级的测量精度,对测量精度有较高要求,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放大法与两次成像法比较放大法的原理也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理解,虽然减少了测量小像的环节,但是同时也增加了s0和si的测量,还需要利用双棱镜的参数(如厚度a和折射率n)进行修正,但通常情况下双棱镜折射率n,厚度a等参量实验室不一定提供,而且修正起来也比较麻烦,许多实验中都不建议采取此种方法。

二、误差来源分析及实验改进

(一)误差来源分析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容易看出来,波长的相对误差来源于两虚光源间距的测量、干涉条纹的测量以及两虚光源到测微目镜叉丝板平面距离的测量。将两虚光源间距的测量误差提出来并令其等于E,即

当1时,,此时。即当两虚光源通过透镜所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间距相等时,从理论上此时将消除两虚光源间距测量的误差,但实际上我们无法做到,所以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尽可能的使放大像和缩小像的间距相差不大或近似相等,这时由测量引起的d的相对误差才更小。

条纹宽度的测量也会给实验造成误差。通常在测量条纹间距时,要注意测微目镜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回程误差;尽量选择条纹分界清晰的地方,可以通过加入孔径光阑增强条纹的清晰度,并且采用测尽量多的条纹数求平均值,已到达减小误差的目的。

在测量测微目镜观察平面到虚光源平面之间的距离D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首先,其支架的中心和狭缝平面往往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测微目镜观测条纹的位置是在其叉丝板上,它的叉丝板平面与它的支架中心往往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所以需要修正;另外,两虚光源和狭缝所在的平面并不在一个面上,从光路图中我们便可以直观的看到,确切地说,若双棱镜到狭缝的距离为b,a为双棱

镜厚度的话,那么双棱镜到两虚光源距离实际为处,计算的时候也需要修正。

(二)实验探究

1、双棱镜到狭缝平面距离对实验的影响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许多人都可能发现,只改变双棱镜的位置(即固定D 值,只变化b),这样对两虚光源的间距也会造成影响,会影响到最后波长的计算,选取透镜焦距f=10cm,固定D=43.45cm来探究狭缝到双棱镜的距离b对实验中各个参量的影响,我们根据两次成像法测出需要的数据如下表: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间距D保持不变,沿光具座前后移动双棱镜,逐渐增大b,随着b的逐渐增大,两虚光源所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间距d1和d2也在逐渐增大,干涉条纹间距会随着距离L的增大而减小,对最后波长的测量也呈规律性的變化,却又不是单调性的变化,开始时波长的相对误差会随着b 的增大而减小,当b变大超过某一值后,波长的相对误差又会随着b的增大而增大。需要不断改变双棱镜的位置,才能找到最佳的位置。

2、两虚光源到像平面的距离对实验的影响

保持狭缝到双棱镜的距离b不变,探究测微目镜到虚光源距离D对实验中各个参量的影响,根据两次成像法光波波长的计算公式测出各物理参量见下表:

从上表中数据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当b恒定时,随着D的增大,用两次成像法测出放大像的间距越来越大,缩小像的间距越来越小,但是由公式计算出的两虚光源间距却在减小,而干涉条纹的宽度在增大,但是最终得到的波长的相对误差也越来越大。这就是做该实验得保证D>4f(可以两次成像),但是又不能比4倍焦距过大的原因,一般实验只取略大于4倍焦距为宜。

三、总结

通过上面的实验探究可以看到,固定间距D保持不变,移动双棱镜的位置会给实验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当双棱镜放大到某一个合适的位置,给实验带来的误差会最小,离开该位置越远给实验带来的误差便会越大;如若固定狭缝和双棱镜位置(即固定b),在保证两虚光源到测微目镜的距离D大于4倍透镜焦距可以两次成像的基础之上,逐渐增大距离D的取值,通过这样的探究后我们可以看到,随着D的增大,产生的误差也便越大,干涉条纹的宽度越宽,明暗条纹分界越模糊,对条纹间距的测量越不准确,的测量误差也会越大,给实验结果带来的误差也在变大。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在测两虚光源间距的时候采用两次成像法,要尽量减小误差来源,可以通过控制测微目镜和双棱镜到狭缝距离的方法,测微目镜到两虚光源间距D>4f,当略大于4f时所成大小像的间距才近似相等,这样引入的误差才越小,此时固定D,反复寻找双棱镜摆放的最佳位置,选取最佳位置摆放双棱

镜,在测量条纹宽度时,我们选取明、暗条纹分界清晰的地方,依照前面所说的测量方式来测,如果条纹不清晰我们还可以通过调节测微目镜焦距或用光阑来增加条纹清晰度,从而减小条纹宽度测量的误差。

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发现了这些规律,根据这些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去更好的减小这些参量的测量误差,从而使得波长的测量结果变得更加精确。

参考文献:

[1] 杨述武,赵立竹,沈国士.普通物理实验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6-59.

[2] 张国英,徐克耀.用双棱镜等位移法测光波波长[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8(1):45-48.

[3] 陈余行,陈良雷.双棱镜干涉中虚光源的测量方法对实验的影响[J].大学物理实验,2014,27(2):32-33.

[4] 赵凯华.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5] 王小怀.提高双棱镜干涉测量波长精度的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2:45-48.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用双棱镜获得双光束干涉的方法,加深对干涉条件的理解. 2.学会用双棱镜测定钠光的波长. 【实验仪器】 光具座,单色光源(钠灯),可调狭缝,双棱镜,辅助透镜(两片),测微目镜,白屏. 【实验原理】 如果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沿着几乎相同的方向传播,并且它们的位相差不随时间而变化,那么在两列光波相交的区域,光强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是在某些地方表现为加强,在另一些地方表现为减弱(甚至可能为零),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菲涅耳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获得了双光束的干涉现象.图中AB 是双棱镜,它的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一个表面加工成两楔形板,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A 较小(一般小于10).从单色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L 会聚于狭缝S ,使S 成为具有较大亮度的线状光源.从狭缝S 发出的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其波前被分割成两部分,形成两束光,就好像它们是由虚光源S1和S2发出的一样,满足相干光源条件,因此在两束光的交叠.区域P1P2内产生干涉.当观察屏P 离双棱镜足够远时,在屏上可观察到平行于狭缝S 的、明暗 相间的、等间距干涉条纹. 图1 图2 设两虚光源S1和S2之间的距离为d ',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似地在光源狭缝S 的平面内)到观察屏P 的距离为d ,且d d <<',干涉条纹间距为x ?,则实验所用光源的波长λ为 x d d ?'= λ 因此,只要测出d '、d 和x ?,就可用公式计算出光波波长. 【实验内容】 1.调节共轴 (1)按图1所示次序,将单色光源M ,会聚透镜L ,狭缝S ,双棱镜AB 与测微目镜P 放置在光具座上.用目视法粗略地调节它们中心等高、共轴,棱脊和狭缝S 的取向大体平行. (2)点亮光源M ,通过透镜L 照亮狭缝S ,用手执白纸屏在双棱镜后面检查:经双棱镜折射后的光束,有否叠加区P1P2 (应更亮些)?叠加区能否进入测微目镜? 当移动白屏时,叠加

双棱镜干涉的深入研究实验报告

双棱镜干涉的深入研究实验 一、问题提出 实验课上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双棱镜获得双光束干涉的方法,加深对干涉条件的理解,并且学会了如何用双棱镜测定钠光的波长。本次设计性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掌握双棱镜的干涉原理及调节方法,测定两个虚光源之间的距离与狭缝-双棱镜间距之间的关系。主要从以下问题探讨: (一)实验测量双棱镜的楔角,并比较角度不同干涉现象的差异; (二)用多种方法来测两个虚光源之间的距离,并比较优缺点; (三)测定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与狭缝-双棱镜间距之间的关系曲线; (四)利用双棱镜干涉观察He-Ne激光的干涉条纹,并测量氦氖光的波长;(五)将钠光灯换成大灯泡,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二、实验原理 (一)双棱镜楔角的测量 利用分光计测量:将分光机调平处于使用状态,使望远镜光轴与双棱镜的一个面垂直,这时在望远镜的视野中能够清晰看见绿色小十字叉丝的像。 C 双棱镜的外形图:A B 一束沿AB面法线方向的平行光投射于望远镜中, 测量α时, 当望远镜对准AB面时, 由望远镜物镜的焦面上发出的光束射到AB面上,一部分反射,形成要测量的像,一部分透射进入棱镜后,分别在AC和BC面上反射回到望远镜中, 所以在测量中, 实际看到的是三个绿色小十字叉丝像。AB面反射的像较亮,AC和BC 面反射的像较暗,望远镜叉丝对准较亮的十字叉丝像测量。当望远镜转到AC和BC 面一侧时,在望远镜中实际看到4个十字像,中间2个像较暗,边上2个较亮,望远镜叉丝应对准A一侧的亮像测量[2]。 将待测双棱镜置于分光计的载物台上,固定望远镜子,点亮小灯照亮目镜中

的叉丝,旋转分光计的载物台,使双棱镜的一个折射面对准望远镜,用自准直法调节望远镜的光轴与此折射面严格垂直,即使十字叉丝的反射像和调整叉丝完全 重合。记录刻度盘上两游标读数V 1、V 2 ;再转动游标盘联带载物平台,依同样 方法使望远镜光轴垂直于棱镜第二个折射面,记录相应的游标读数V 1',V 2 ',由 此得双棱镜的楔角α为: α=(|V 1'-V 1 |+|V 2 '-V 2 |)/4 (二)多种方法测两光源之间的间距 1.二次成像法 在“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光波的波长”时关键是测量两虚相干光源的间距d,目前使用的教科书中一般采用二次成像法测量两虚相干光源的间距,其实验装置和光路图如图1所示: 图1中狭缝光源S发出的光波经双棱镜上下两部分折射后形成两虚相干光源 S 1和S 2 ,d通过透镜L在两个不同位置的二次成像求得,即d= 2 1 d d,d 1 为 两虚相干光源通过透镜所成的放大实像间的距离d 2 为两虚相干光源通过透镜所成的缩小实像间的距离[3]。

菲涅尔干涉实验报告

菲涅尔干涉测钠光波长 【实验目的】 (1)观察双棱镜干涉现象,测量钠光的波长。 (2)学习和巩固光路的同轴调整。 (3)通过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双光束干涉现象,理解产生干涉的条件。(4)学习测微目镜的使用及测量。 【实验仪器】 光源、双棱镜、可调狭缝、凸透镜、观察屏、光具座、测微目镜。 【实验原理】 菲涅耳双棱镜可以看作是由两块底面相接、棱角很小(约为 1°)的直角棱镜合成。若置单色狭条光源S0于双棱镜的正前方,则从S0 射来的光束通过双棱镜的折射后,变为两束相重叠的光,这两束光仿佛

是从光源S 0的两个虚象S 1 及S 2 射出的一样(见图1)。由于S 1 和S 2 是两个相干光源,所以若在两束光相重叠的区域内放一屏,即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设a 代表两虚光源1S 和2S 间的距离,D 为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似地在光源狭缝S 的平面内)至观察屏Q 的距离,且a 《D ,任意两条相邻的亮(或暗)条纹间的距离为ΔX ,则实验所用光波波长λ可由下式表示: X D a ?= λ (12-1) 上式表明,只要测出a 、D 和ΔX ,就可算出光波波长。 由于干涉条纹宽度ΔX 很小,必须使用测微目镜进行测量.两虚光源间的距离a ,可用一已知焦距为f 的会聚透镜L ,置于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 间,如图12-3所示,由透镜两次成像法求得.只要使测微目 镜到狭缝的距离大于4f ,前后移动透镜,就可以在透镜的两个不同 图12-2 双棱镜B 外形结构图

位置上从测微目镜中看到两虚光源1S 和2S 经透镜所成的实像,其中之一为放大的实像,另一个为缩小的实像.如果分别测得两放大像的间距1d ,和两缩小像的间距2d ,则根据下式 a= 21d d (12-2) 即可求得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a . 图12-3 双棱镜干涉实验装置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1) 仪器调节 ① 粗调 将缝的位置放好,调至竖直,根据缝的位置来调节其他元件的左右和高低位置,使各元件中心大致等高。 ② 细调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用共轭法进行调节。使得狭缝到测微目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四倍焦距,这样通过移动透镜能够在 测微目镜处找到两次成像。首先将双棱镜拿掉,此时狭缝为物,将放大像缩小像中心调至等高,然后使测微目镜能够接 收到两次成像,最后放入双棱镜,调双棱镜的左右位置,使得两虚光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用双棱镜获得双光束干涉的方法,加深对干涉条件的理解. 2.学会用双棱镜测定钠光的波长. 【实验仪器】 光具座,单色光源(钠灯),可调狭缝,双棱镜,辅助透镜(两片),测微目镜,白屏. 【实验原理】 如果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沿着几乎相同的 方向传播,并且它们的位相差不随时间而变化, 那么在两列光波相交的区域,光强分布是不均匀 的,而是在某些地方表现为加强,在另一些地方 表现为减弱(甚至可能为零),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干涉. 菲涅耳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获得了双光束 的干涉现象.图中AB是双棱镜,它的外形结构 如图2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一个表面加工成 两楔形板,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A较小(一般 小于10).从单色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L会聚于 狭缝S,使S成为具有较大亮度的线状光源.从 狭缝S发出的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其波前被分

割成两部分,形成两束光,就好像它们是由虚光源S1和S2发出的一样,满足相干光源条件,因此在两束光的交叠.区域P1P2内产生干涉.当观察屏P 离双棱镜足够远时,在屏上可观察到平行于狭缝S 的、明暗相间的、等间距干涉条纹. 图 1 图2 设两虚光源S1和S2之间的距离为d ',虚光 源所在的平面(近似 地在光源狭缝S 的平 面内)到观察屏P 的距离为d ,且d d <<',干涉条纹间距为x ∆,则实验所用光源的波长λ为 x d d ∆ '=λ 因此,只要测出d '、d 和x ∆,就可用公式计算出光波波长. 【实验内容】 1.调节共轴

从测微目镜中看到两虚光源S1和S2经透镜所成的实像1 S '和2 S ',其中一组为放大的实像,另 一组为缩小的实像.分别测得两放大像的间距1 d 和两缩小像的间距2 d ,则按下式即可求得两虚光源的间距d '.多测几次,取平均值d '. 2 1d d d =' 图3 (4)用所 测得的x ∆、d '、d 值, 代入式 (7-1),求出光源的波 长λ. (5)计算波长测量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注意事项】 (1)使用测微目镜时,首先要确定测微目镜

双棱镜干涉实验报告

双棱镜干涉实验报告 引言: 干涉实验是物理学中基础的实验之一,通过干涉现象可以探索光波的性质和波动特性。本实验选择使用双棱镜干涉实验装置,旨在观察和研究光的干涉现象以及双棱镜在干涉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 双棱镜干涉实验基于干涉现象,当两束光线汇合到一起时,它们的相位差决定了光波叠加的强度和干涉条纹的出现。光的干涉实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构造干涉和破坏性干涉。本实验采用构造干涉,即两束光线相干地汇聚叠加。 实验仪器与装置: 双棱镜干涉实验所需的仪器包括两个同一种类的透镜(即双棱镜)、白光光源、光屏、实验架以及其他实验所需的辅助器材。实验装置的组装需要严格遵循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保持光源、双棱镜和光屏之间的正确位置和准确的角度。 实验步骤:

1.将实验架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确保实验装置的稳定性。 2.调节实验架的高度和角度,使光轴垂直且水平朝向光屏。 3.打开光源,可以是白光源或者通过色光滤片调节出需要的单色光。 4.将双棱镜放置在实验装置的适当位置,确保光线经过双棱镜的完整路径。 5.观察在光屏上是否出现干涉条纹,根据观察到的条纹情况进行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和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发现,在适当的条件下,双棱镜干涉实验会产生出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是由两束光线相干地叠加和干涉产生的,光的波动性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干涉条纹的明暗程度和间距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改变光源的颜色或波长会导致干涉条纹条数和间距的变化;调整双棱镜的角度和位置也会影响干涉条纹的形态。这些现象可以通过波动理论和干涉公式得以解释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双棱镜干涉实验可以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干涉条纹的形态和明暗程度可以通过调整双棱镜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节。 3.改变光源的颜色或波长也会对干涉条纹的形态产生影响。 结语: 本实验通过双棱镜干涉实验装置,我们观察和研究了光的干涉现象。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光波的波动性质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调整实验装置以产生所需的干涉条纹。这些实验结果对于深入研究光学和波动物理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也提高了实验技巧和科学实验的分析能力。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拓展实验的范畴,深入探索光与干涉的更多奥秘,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双棱镜干涉测波长的的讨论(精)

双棱镜干涉测波长的的讨论 (宋飞物理学院2007级基地班20071001096)摘要: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光波波长波动光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该实验的关键环节是测量两虚相干光源间的距离,大多数实验教科书中大都采用一次成像法和二次成像法测量两虚相干光源的间距,这两种方法在实验中操作难度大,测量结果精度不高。棱镜位移法从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二次成像法产生误差的根源,减少了系统误差。同时对二次成像法中的关键公式进行了推导,解除了同学在试验中疑惑。 关键词:双棱镜干涉波长棱镜位移法 引言 在光学的发展中,波动光学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成功的验证了光的波动学说,并成为波动光学的的经典。随后许多科学家运用相同原理进行干涉试验,以杨氏干涉为代表的干涉我们称之为分波面干涉。通过理论推导,我们可以利用此原理进行光波长的测量。 菲涅耳双棱镜测波长的原理 在测量光的波长时,我们并没有选取经典的杨氏双缝干涉,因为杨氏双缝干涉的致命弱点是是两个缝大大的削弱了光经过双缝后的光强,使得干涉条纹亮度小,清晰度差,有效测量条纹少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实际试验测量中我们选用菲涅耳双棱镜进行试验。 实验原理如图一所示。 双棱镜是由两个折射角极小的直角棱镜组成的。借助棱镜界面的两次折射,可将光源(狭缝)发出的光的波阵面分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两束光。这两束光相当于由虚光源S1、S2发出的两束相干光(如图所示)。于是它们在相重叠的空间区域内产生干涉。将光屏插进上述区域中的任何位置,均可看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可以证明,相邻两明(或暗)条纹间的距离为: ΔX=X k+1-X k=(D/d)λ 式中:D为狭缝到观察屏的距离; d为两虚光源之间的间距; λ为入射光波波长。

双棱镜干涉实验的调节技巧

双棱镜干涉实验的调节技巧 问题及原因 一、调不出干涉条纹; 主要原因:?光具座上各元件的等高共轴没调节; 狭缝产生的线光源与双棱镜的棱脊平行的调节。?同时狭缝的宽度 调节。太宽了相干性不好,产生不了干涉条纹,太窄,视场清晰度 低看不清条纹。 解决方法:?将所有装置都放在光具座上,调整等轴同高。然后将狭缝稍微调 宽, 增加光强,调节狭缝装置,使出现的线光源与双棱镜的棱脊基本平 行。手持一张白纸放在双棱镜前,看由狭缝出来的光是否照射到双 棱镜的棱脊上,微调双棱镜的高度,当确定照到后,将纸放在双棱 镜的后面,可看到由双棱镜折射出来的稍亮的光线,将纸慢慢向测 微目镜方向移动,看光线是否照射到测微目镜里,如没有,微调测 微目镜的高度,使光线入射到测微目镜中,在测微目镜中可看到一 个与双棱镜棱脊平行的亮带,这就是两束光的叠加区域。 减小狭缝宽度,眼睛紧盯测微目镜中的亮带,微调狭缝倾斜度使与 双棱镜的棱脊平行,这时即可在亮带中看到干涉条纹~注意狭缝宽 度一定要小,调节狭缝倾斜度时,一定要微调,结合宽度调整使条 纹最清晰~ 二、干涉条纹中心飘移大,后移测微目镜后无法找到干涉条纹或条纹数目不够; 主要原因:?光具座上各元件的等高共轴没调节,使干涉条纹中心飘移大; 狭缝至双棱镜的距离太小使条纹数目不够多。

解决方法:?调出干涉条纹后移测微目镜时,用眼睛跟踪条纹,随时微调双棱镜和测微目镜的位置,使条纹始终在测微目镜中; 测微目镜至狭缝的距离必须大于辅助透镜的焦距的4倍,狭缝至双 棱镜的距离必须小于辅助透镜的焦距,条纹间距的测量一般测十几 条条纹即可,狭缝至双棱镜的距离越大,测微目镜中看到的条纹数 目越多,测微目镜中出现的条纹必要测量数目略多即可; 准备测量条纹间距时,必须固定狭缝、双棱镜和测微目镜的位置, 此后系统不可再调~ 三、测量二虚光源间距时,无法观察到两次成像。 主要原因:?光具座上各元件的等高共轴没调节; 测微目镜至狭缝的距离小于辅助透镜的焦距的4倍,或者狭缝至双 棱镜的距离大于辅助透镜的焦距。 解决方法:?放上辅助透镜后,将它靠近测微目镜后,慢慢远离跟踪条纹的变化, 如果条纹和光线飘移,微调辅助透镜的位置,直至在测微目镜中能够 出现两次二虚光源的像为止~ 如果放大像无法找到,说明狭缝至双棱镜的距离太大了,必须减小, 重新进行条纹间距的测量后,再测量d,D。

“菲涅耳双棱镜测光波波长”的实验误差及改进

“菲涅耳双棱镜测光波波长”的实验误差及改进 作者:欧国荣 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4年第02期 【摘要】针对“菲涅耳双棱镜测光波波长”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提出提高实验精度、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关键词】菲涅耳双棱镜光波波长实验误差改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91-02 菲涅耳双棱镜实验是物理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实验,它同杨氏双缝实验一样,都是古老的物理实验,这两个实验共同奠定了光的波动学的实验基础。菲涅耳双棱镜的实验原理是在杨氏双缝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成的,本质上都是分波面干涉。虽然菲涅耳双棱镜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实验方法,但是多年来,学生用菲涅耳双棱镜所测的光波波长实验误差相对较大,所测得的实验结果相对误差大概在5%左右,影响了实验的教学效果。实验误差的来源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实验装置的共轴性问题(本实验对各个实验装置的共轴性要求相对较高);条纹间距Δχ的测量问题以及两虚光源的间距d 测量问题等。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只能凭借个人的主观意识和经验去判断透镜所成的像的清晰度,这样就存在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各光学元件的共轴性的一致性不是很好,实验所产生的误差就更大。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做了一些实验上的补充和改进,以尽量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效果。 一、“菲涅耳双棱镜测光波波长”的实验 (一)获得相干光。基本原理:把一个光源的一点发出的光束设法分为两束,然后再使它们相遇。两种基本方法:分波阵面法(如杨氏双缝干涉、洛埃镜、菲涅尔双面镜以及菲涅尔双棱镜)和分振幅法(如薄膜干涉、劈尖干涉、牛顿环和迈克尔逊干涉仪)。 (二)仪器介绍。如图1 所示,W是光源(本实验用钠光灯),F 是滤光片(适用于多色光),S 是宽度可调的狭缝,B 是双棱镜,L 是凸透镜,M是测微目镜,所有仪器都安装在有刻度的光具座上。 图1 实验仪器图

双棱镜干涉实验

双棱镜干涉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用双棱镜获得双光束干涉的方法,加深对干涉条件的理解. 2 •学会用双棱镜测定钠光的波长. 【实验仪器】光具座、白屏、单色光源钠灯、测微目镜、短焦距扩束镜、白炽灯、氦氖激光 器、毛玻璃屏、滑块(若干个)、手电筒可调狭缝、双棱镜、辅助透镜、白屏、凸透镜(不 同焦距的数个)。 【实验原理】 如果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沿着几乎相同的方向传播,并且它们的位相差不随时间而变 为加强,在另一些地方表现为减弱 (甚至可能为零),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菲涅耳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获得了双光束的干涉现象•图中 AB 是双棱镜,它的外形 结构如图2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一个表面加工成两楔形板,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 A 较小(一般小于10) •从单色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 L 会聚于狭缝S,使S 成为具有较大亮度的 线状光源.从狭缝 S 发出的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其波前被分割成两部分,形成两束光,就 好像它们是由虚光源 S1和 S2发出的一样,满足相干光源条件,因此在两束光的交叠. 区域 图1 图2 P1P2 内产生干涉•当观察屏 P 离双棱镜足够远时,在屏上可观察到平行于狭缝 S 的、 明暗相间的、等间距干涉条纹. 设两虚光源S1和S2之间的距离为d ,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似地在光源狭缝 S 的平面 内)到观察屏P 的距离为 d ,且d d ,干涉条纹间距为 X ,则实验所用光源的波长 为 d x d 因此,只要测出d 、d 和x ,就可用公式计算出光波波长. 【实验内容】 1 •调节共轴 (1) 将单色光源 M 会聚透镜L ,狭缝S ,双棱镜AB 与测微目镜P 放置在光具座上.用 目视法粗略地调节它们中心等高、共轴,棱脊和狭缝 S 的取向大体平行. (2) 点亮光源M 通过透镜L 照亮狭缝S ,用手执白纸屏在双棱镜后面检查: 经双棱镜折 化,那么在两列 二少 在某些地方表现 光波相交的区 域,光强分布是 不均匀的,而是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的误差改进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的误差改进 姚雪;都进学;王全武 【摘要】讨论菲涅耳双棱镜实验中影响系统误差的主要因素,经过分析找到减小误差的方法并进行理论验证,推导出计算公式,从而提出实验改进方法.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4(016)002 【总页数】4页(P150-153) 【关键词】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波长;逐差法 【作者】姚雪;都进学;王全武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数理学院,重庆401331;重庆科技学院数理学院,重庆401331;重庆科技学院数理学院,重庆401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36 利用光的干涉、衍射原理进行光波波长测量实验时,通常误差较小,一般能控制在3%以内。目前菲涅尔双棱镜干涉测钠黄光的波长实验实验误差却偏大,一般只能控制在5%以内。本次研究目的是提高测量精度,降低实验误差,改该实验效果。 1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测波长原理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测波长作为大学物理的基本光学实验之一,简单易懂,实验现象良好。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是利用双棱镜界面的两次折射,将单缝s发生的

光波阵面分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两束光,这两束光相当于由虚光源s1、s2发生的两束相干光,在它们相重叠的空间区域内产生干涉。该区域中均可得到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原理图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简化光路如图2所示,其中s1要s2与为两相干光源,相距为l,它们与屏的垂直距离为D,则在屏上出现干涉条纹。中心0点到s1及s2的距离相等,光程差为d2-d1=0,故互相加强,形成中央亮纹。其余的条纹则分别于0点的两旁。设第K条亮纹(p处)与中心0相距为xk,s1和s2到p点的光程差为Δ,在xk≪D、l≪D的条件下,据三角形相似,得 图2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简化光路图 根据干涉理论Δ=Kλ,为亮条纹,因此可推得亮条纹位置满足以下关系: 暗条纹位置则满足关系: 由式(1)、(2)可看出,任何两条相邻的亮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即干涉条纹间距为: 所以计算光波波长的原理公式为: 只需要测出l、D和σx,就能根据式(4)来计算光波波长。 2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测波长的不足 计算光波波长的原理公式非常经典,简单可测。大多数高校在该实验中采用一次成像法计算l,平值法测σx,对D采用了近似相等的取值,无疑增大了系统误差。 (1)D采用近似间接测法。以狭缝平面代替虚光源平面,以狭缝底座上的标线代替

双棱镜干涉实验误差分析及实验改进

双棱镜干涉实验误差分析及实验改进 双棱镜干涉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标志性实验之一。要做好这个实验,需要深入的去认识实验,分析误差,以便在实验过程中减小误差来源。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两种不同的虚光源间距测量方法,探究各个参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不断改进实验过程,让测量结果更准确。 标签:双棱镜;干涉;误差分析;实验改进 一、干涉实验测光波波长的两种方法 (一)等位移法 利用等位移法来测量光波波长的话可以根据如下图1来安排装置,待测光波波长可表示为[2] 放已知波长λ1的He-Ne激光器,测出已知波长的He-Ne激光为光源时双棱镜分别放在B和B’时所成干涉条纹的宽度δ1和δ2,测出待测光(如钠光灯)作为光源时在上面两点分别所成干涉条纹宽度和,利用上式带入数据便可以直接计算出待测光波波长。 光路安排好以后,保持D不变并且使得不变,只需要更换光源测出相应的干涉条纹宽度,和,。 (二)虚光源法 在利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时,多数采用的方法都是测出两虚光源间距d、两虚光源到测微目镜叉丝板平面的距离D以及干涉条纹宽度,最后带入公式,这种测量方法涉及到虚光源间距的测量,我们称之为虚光源法。 在通常的实验过程,有如下两种方法来测量虚光源的间距。 1、两次成像法 放一个焦距为f′的透镜L在双棱镜和测微目镜之间,当测微目镜与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4f′时,在两虚光源和测微目镜所在平面之间就会找到分别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两次成像点,在测微目镜和两虚光源间前后移动凸透镜L,分别找到大像和小像,通过测微目镜测出大像d1和小像d2,代入公式,即可测得两虚光源间距。这种方法实验原理简单,便于教师讲解及学生理解,在许多大学教学中通常都采用此种实验方法。 2、放大法

北航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_菲涅耳双棱镜干涉

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菲涅耳双棱镜干涉 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班级: 日期:

目录 摘要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三.实验方案 (6) 1.光源的选择 (6) 2.测量方法 (6) 3.光路组成 (7) 四.实验仪器 (7) 五.实验内容 (7) 1.各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 (7) 2.波长的测量 (9) 六.数据处理 (9) 1.原始数据 (9) 2.用一元线性回归计算条纹间距 (10) 3.计算不确定度 (10) 七.误差分析 (11) 1.两虚像间距测量的误差 (11) 2.物距测量的误差 (11) 八.实验的注意事项及改进建议 (13) 九.感想 (14) 十.参考文献 (15)

摘要 本文先对菲涅耳双棱镜激光干涉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后进行了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计算,并对实验数据的误差进行定量分析。误差分析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考虑的是测量物距时带来的误差。 关键词:菲涅耳双棱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和技术; 2.用实验研究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并测定单色光波长; 3.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双光束干涉现象,进一步理解产生干涉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菲涅耳双棱镜实验是一种分波阵面的干涉实验,实验装置简单,但设计思想巧妙。它通过测量毫米量级的长度,可以推算出小于微米量级的光波波长。1881年菲涅耳用双棱镜实验和双面镜实验再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质,为波动光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上表面加工成两楔形,两端与棱脊垂直,楔角较小(一般小于1度)。当单色光源照射在双棱镜表面时,经其折射后形成两束好像由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即两列光波的频

研究性报告-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改进及误差分析

研究性报告-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改进及误差分析 LT

I ’ll focus on error analyses and further discussion in this essay through my improvements for Fresnel biprism interference experiment. As a consequence we acquired more accurate conclusions and advance our experimental skill in error analyses, in the assist of error theory and other mathematical methods. Key words: Fresnel biprism ,focal length ,formation of image, improvement 目录 一、实验原理 (7)

二、实验仪器 (9) 三、实验步骤 (10) (1)各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 (10) (2)波长的测量 (10) 四、主要数据结果记录及分析 (10) 1、原始数据 (10) 2、数据处理 (12) 1)用一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计算x12 2)计算波长 (12) 3)不确定度的计算 (12) 五、实验误差分析及改进 (14) 1、扩束镜对虚光源s 1,s 2 位置变化影响14 2、探究测微目镜位置选择对实验误差的影 响 (15) 六、实验误差分析及改进的意义 (19) 附录 (21) 参考文献 (21) 原始数据照片 (22)

激光的双棱镜与劳埃镜干涉研究性报告

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激光的双棱镜和劳埃镜干涉实验 作者: 学号: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第二作者:xxx 学号:111

目录 一、摘要 (3) 二、实验目的 (3) 三、实验原理 (3) 四、实验仪器 (6) 五、实验内容 (6) 1.调节各元件等高共轴 (6) 2.波长的测量 (7) 六、数据处理 (8) 双棱镜干涉 (8) 1.原始数据记录 (8) 2.数据处理 (10) 劳埃镜干涉 (14) 1.原始数据 (14) 2.数据处理 (16) 七、实验过程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19) 1.大小的确定 (19) 2.依据所测数据,定量讨论所测数据对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影响。 (19) 3.实验过程中可能被忽略的误差 (20) 八、改进方案 (20) 1关于等高共轴调节: (20) 2有关测量时的改进建议:. (21) 九、实验反思和总结 (21) 十、本学期实验感想 (21)

一、摘要 测量光的波长有许多方法,其中利用相干光源获得干涉条纹从而进行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常通过分波面法或分振幅法获得相干光。利用双棱镜和劳埃镜来获得相干光,使之重叠并形成干涉条纹,从而完成对条纹间距的测量。本文以激光的双棱镜和劳埃镜干涉为主要内容,重点介绍实验原理,数据处理和误差的定量分析。最后还提出了实验仪器的改进建议以及实验感悟。 关键词双棱镜干涉劳埃镜干涉波长的测量误差分析 二、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采用不同光源进行光路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和技术; 2、用实验研究菲涅尔双棱镜和劳埃镜干涉并测定单色光波长。 三、实验原理 1、菲涅尔双棱镜干涉 (1)基本原理简介 菲涅尔双棱镜可以看作两底面相接,棱角很小(约为1°)的直角棱镜合成。将单色光源置于棱镜正前方,光束通过棱镜折射后相重叠,由于两束光为相干光源,所以在重叠区域放上光屏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