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案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案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案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教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 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 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观察”在学

走进化学实验室学案及课后练习

1.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1) :1.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2.知道药品的取用规则,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 3.学会误差分析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或实验视频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当堂作业】 1、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集气瓶 2、现有下列仪器①量筒 ②试管 ③胶头滴管 ④酒精灯,量取25mL 的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3、用量筒取50 mL 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实际体积是( ) A. 50 mL B. 大于50 mL C. 小于50 mL D. 无法得知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1.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1) 课后练习 1、某同学在实验时进行如下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为节约药品,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B. 在无用量说明时,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C. 用手指沾取实验中的食盐,品尝其味道 D.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2、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少量实际的反应------试管 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3、对10 mL量筒的刻度,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量筒上刻度的最小值是0,且0刻度在量筒的最下方 B.量筒上刻度的最小值是0,且0刻度在量筒的最上方 C.量筒上刻度的最小值是1mL,且1mL刻度在2mL刻度线的上方 D.量筒上刻度的最小值是1mL,且1mL刻度在2mL刻度线的下方 4、请你找出适合贴在存放初中化学教学常用的浓酸、浓碱药品柜上的图标() 5、写出下列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 (1)用手拿药品(2)把大块的药品垂直投入试管 (3)用一支滴管取不同的药液 (4)取用液体时,瓶塞正放在桌面上 (5)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6)用量筒量液体时,俯视(仰视)读数: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A. 8mL B. 大于8mL C. 小于8mL D. 无法判断 7、用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滴管垂直于试管口的正上方,逐滴滴入 B.不是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应立即用水冲洗 C.干净的滴管应胶头在上,插在干燥洁净的烧杯中 D.用过的滴管可放在桌面上,再取用其它的药品 1.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2) 初三化学2015年8月22日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2.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3.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4.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药品的取用。 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难点 1.药品的取用。 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 四、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 集气瓶(气 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 器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1.试管 (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玻璃棒 (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优秀教案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进入化学实验室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要遵守实验规则,注意安全. 认识常见仪器 一、药品地取用 1. “三不”原则: 2. 节约原则:

3. 处理原则: 1. 固体药品地取用(通常保存在) ◆取用密度大或块状固体: 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 “一横二放三慢竖” ◆取用粉末状固体: 块状或密度大地金属颗粒可用镊子夹取. “一斜二送三直立”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盖满试管地底部为宜. 2. 液体药品地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1)取多量倾倒法 1 / 4 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 2)取少量--滴加法:

3)取定量--用量筒 读数时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地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俯视,则读出地体积数实际体积数; 若仰视,则读出地体积数实际体积数. 【思考1】细口瓶地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思考2】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思考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贴标签地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思考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且标签向外? 二、物质地加热 1.酒精灯地使用方法

(1)检查:灯芯酒精地量 (2)点灯: 酒精灯火焰可为、、.温度最低,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用焰加热 (3)灭灯 2 / 4 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 使用酒精灯时注意:、添加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地;且要用添加1 、禁止向地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2 . 、点灯:用,禁止,以免3 . 、灭灯:用,禁止,以免4 .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要用扑盖、不要碰倒酒精灯.5 给物质加热2. )给固体加热(试管、坩埚、燃烧匙)(1 . 1、必须用焰加热 . 2、用管壁有水珠地试管加热,以免 . 3、加热地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 . 4、给试管中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倾斜,防止 且加热前要热;再将灯地外焰固定在地部位加热.(2)给液体加热 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即预热、其操作:来回移动酒精灯或移动试管),然

第1课时 化学药品的取用(教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安定区花沟学校张玉虎 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中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材首先利用实验室的实物照片和简短的文字阐述了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性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课时化学药品的取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3)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实验操作时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 【教学难点】 1.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2.遵守实验室规则及实验规范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准备】 仪器:铁架台、量筒、滴瓶、试管架、试管夹、锥形瓶、试管、胶头滴管、药匙、镊子等。药品:稀盐酸、碳酸钠粉末、大理石、锌粒、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水。 一、导入新课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化学就必然要了解化学实验室。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 二、推进新课 1.实验室规则 [讲解]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请大家不要轻视这些规则,因为它们是你安全地进行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室规则。 [交流]讨论遵守实验室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形成宏观印象,加强纪律、安全措施的教育。 2.常见化学仪器介绍 [讲解]化学实验室配备有化学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药品)。 [观察]引导学生观看课本P17相关图片。大家看实验台上放着的就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另外还有几种化学试剂。(分别是碳酸钠固体、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提问]你能叫出这些仪器的名称吗?试一试! [阅读]看课本中的附录I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简介。 [讲解]老师结合实验台上常见仪器讲解其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 [过渡]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在使用时都有一定的规则,而实验室的药品在取用时也有一定的讲究。

《走进化学实验室》人教九年级化学 优秀教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 从容说课 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中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教材首先利用实验室的实物照片和简短的文字阐述了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性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教案设计时,充分体现了教材的设计特点,并力争使学生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做到手、脑并用,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方法 理论→实践→归纳→探究→激趣等。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资料。 2.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带导管的胶塞、量筒、水槽、烧杯、普通漏斗、滴瓶、三角架、蒸发皿、试管架、试管夹、试管刷、试管、锥形瓶、胶头滴管、药匙、坩埚钳。 3.碳酸钠固体、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故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 [板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讲解]化学实验室配备有化学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药品)。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1—26、图1—27和图1—28) [师]大家实验台上放着的就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另外还有几种化学试剂(分别是碳酸钠固体、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问]你能叫出这些仪器的名称吗?试一试!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台上的实验仪器(仪器种类如课本图1—27所示),并熟悉它们]

【初中物理】走进实验室教学设计 教科版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长度的测量是本课时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器材: 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1)计量的重要性;(2)测量长度的要点;(3)了解误差的概念;(4)综合的测量活动。教师讲述计量的重要性 第1课时 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1.引入: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通过这个活动和鲁班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适当介绍,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长度的单位(SI): 1)基本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um, n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药品的取用。 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 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带导管的胶塞、量筒、水槽、烧杯、普通漏斗、滴瓶、三脚架、蒸发皿、试管架、试管夹、试管刷、天平和砝码、锥形瓶、试管、胶头滴管、药匙、坩埚钳。 药品:稀盐酸、碳酸钠粉末、锌粒、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实验室常用仪器 1、试管 (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1.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2.玻璃棒①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②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3.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

初三化学教案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演示液体药品的取用,同时说明注意事项,逐一引导讨论这样操作的原因。适时指导学生的操作流。 学生代表模仿操 作,其他同学观 察并指出错误。 的方法和注 意事项。 2.一定量药品的取用 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边讲解边演示。 讲解量筒内液体读数的方法,引导讨论不正确的读数可能引起的影响。认真观察,试着 自己向量筒内倾 倒一定量的液 体,观察它的液 面(成凹形)。 结合观察,讨论 并交流。 学生思考,提出 使用滴管。 在亲自观察 中发现问 题,并寻求 解决问题的 方法,培养 学生的探究 欲望。 设问:仅通过倾倒能不能正好取用45mL的液体药品? 讲解胶头滴管的使用,同时做演示。 布置实验任务,教师在巡视中适时的进行实验操作上的指导。 引导交流,谈体会。学生模仿使用量 筒和滴管。 两人一组完成实 验,练习液体药 品的取用,正确 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实验现象和 实验感受。 通过亲手体 验增强学生 的实验操作 能力,增进 学生对化学 学习的积极 性。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后的废液。处理实验后的废 液,收拾好实验 台。 形成良好的 实验习惯。 作业安排【习题反馈】 1.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药品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取用碳酸钠粉末 2.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 mL,则实际为() A.大于20 mL B.小于20mL C.为20 mL D.无法判断 3.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液,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拿出实验室B.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 C.倒入废液缸中D.放回原试剂 4.我能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也知道它们的用途。 A、B 、C、D、E。 其中,能直接进行加热的仪器是;可以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是;收集少量气体的仪器是;用于给其他物质加热的是。(填序号)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走进了化学实验室,认识了试管、量筒等一些仪器和它们的使用方法,学习了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大家也练习了这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大家总结一下你在这节课的一些具体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化学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包括“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两部分内容。这一节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规则,并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关于“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教材首先应用达尔文和斯科的名言来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和实验室,因为好奇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条件。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研究方法的体现,教材列举了柳条鱼产仔条件的探究实验案例,分析了其中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并在“阅读与思考”栏目中运用“库鲁病”病原体发现的生动过程用以补充说明生命命科学探究是如何进行的。 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教材强调了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是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操作要求进行实验,为下一节实验课的正常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的“发现之路”介绍了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强调了技术的改进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比较生命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和优势。 能识别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能说出实验室的主要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主要条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实验室,识别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阅读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理解高中生命科学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学习生命科学课程的热情和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难点: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探究。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七、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2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2篇 The teaching plan of entering the chemical laboratory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2篇 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2、篇章2: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 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教学目标 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 操作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固体、液体的取用 教学工具 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药品的取用 指导学生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1、固体药品的取用 【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教案 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 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

6《走进化学实验室》学案 第二课时

《走进化学实验室》学案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连接、仪器洗涤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初步认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保证实验安全的必要条件,体验实验过程的快乐。 3.培养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养成严谨、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连接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量筒的使用、酒精灯使用。 学习难点: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及意外状况处置;量筒的使用。 三、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简要写出下列仪器的用途。 试管;烧杯; 量筒;滴管。 2.回忆模仿平时家庭中倒食用油、倒醋的动作;炒菜时取食盐、取味精的动作;医生在医院中取用药片等动作。 【课堂学习】 一、化学药品的取用 (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 ①不能;②;③。 2.注意节约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固体只需。 3.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 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①;②;③;④。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夹取。用过的或要立刻,以备下次再用。 2.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以后,再把容器,使药品或金属颗粒容器底部,以免。 (操作练习)完成课本内容“固体药品的取用”中实验“将锌粒夹取到试管里”,注意操作方法。 3.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可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或)小心地送至,然后使试管,让药品全部。 (操作练习)完成课本实验“往试管里放入碳酸钠粉末”,注意按要求操作。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细口瓶里,较多量液体药品可用倾倒法取用。 小组之间讨论以下问题: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地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到液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 归纳倾倒液体的方法: 液体药品通常盛在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在桌上,然后右手拿起瓶子,瓶口要试管口,使液体倒入试管,倒完时,要将瓶口在试管口轻轻地刮一下,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然后,立即,将瓶子,注意标签。 2.一定量液体的取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1课时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药品的取用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重点) 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了解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2.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及药品的取用 知道实验室药品取用原则,学会药品取用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就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因为这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正等待着我们用来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奥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 提出问题 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在取用时应注意什么?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化学药品取用规则及药品的取用方法。 归纳总结 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即“不触、不闻、不尝”。 (2)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知识拓展 ⑴闻药品气味的方法:把瓶塞打开,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⑵药品取用原则总结为:“操作要求有规定,不触不尝不闻味;未说用量取最少,液取一二固盖底;用剩药品会处理,放入指定三不能”。 探究点二 化学药品的取用 提出问题 1. 取用固体药品时应注意什么? 2. 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什么?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化学药品取用规则及药品的取用方法。 归纳总结

《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 2

《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技能性目标 尝试使用显微镜。 情感性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常用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酒精灯、培养皿、载玻片和盖玻片等)、显微镜。 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组织教学 一、引言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五彩缤纷、充满神秘色彩的家园,绿荫丛丛的树林,美丽芬芳的鲜花,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令人畏惧的猛兽……面对大千世界,你一定产生或许许多多的疑问:鲜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一粒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参天大树?鸟儿为什么能在天上飞?鱼儿为什么会在水中游? 观察和实验时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现在让我们拿起观察、实验这把“钥匙”,开启生物科学之门,探究生命的奥秘,解开心中的一个个疑团。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板书) 在小学自然课上,同学们就非常喜欢学习与生物有关的知识,升入中学后我们就要在生物实验室中学习了,老师看到同学们非常兴奋,可是你知道在生物实验室里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熟悉本校生物实验室的设施,了解实验室规则。 (引言)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很多科学实验的方法。 俗话说:固有国法,家有家规。实验室也有其使用规则。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实验室的规则。 ①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 ②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擅自在实验室做实验。 ③进实验室后,要保持良好的秩序,实验开始前要认真听取教室的讲解,检查实验仪器、器材、药品等是否齐全。 ④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摸、尝、闻化学药品,因为许多药品有毒。 ⑤不准在实验室吃东西和饮料。 ⑥取化学药品时,注意不能倒在外面,用过的药品不能随意倒放,应放在废物瓶中,以免污染环境。剩余的药品不要放回到原来的瓶中。 ⑦实验中,要按操作规程进行,如出现异常或者意外事故要立即停止实验并及时向教师报告。 ⑧实验完毕后,要把实验台整理干净,所有物品放回原处。值日生做值日。 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案) 遵守实验室规则不仅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不正确操作引发的意外事故和不必要的伤害。 那么我们怎样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回答) 小结: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我们进行生物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仪器,注意安全。 2.认识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了解器具的用途。 ①镊子:夹取物品。 ②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③烧杯:盛放或配制溶液。 ④解剖针:解剖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1.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1.3《走进化学实验室》(1)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常见的仪器——写出10种常见仪器名称,了解其主要用途。 2.了解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3.了解天平使用与仪器的连接 【学习重点】仪器名称、用途和药品取胜规则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情境激趣——P :实验室简介 2.揭题示标——T :学习目标 二.自学精讲 知识模块——(一)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介绍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150~P151 方法:动笔划重点,看图想用途。 2.精讲建构: 教师分别呈现仪器,学生说写名称、用途 3.即学即练 1、指出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⑴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 ; ⑵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 ; 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 和 ; ⑷溶解溶质或是进行较多溶液反应时,需要用 ; ⑸量取液体时。需要用 。 Ⅱ.个人(小组)疑问 知识模块——(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152相应内容(2. 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方法:划重点,归纳记忆。 2.精讲建构:(结合T) ⑴(用前)安全原则:“三不” ⑵(用时)节约原则: ⑶(用后)防污原则:剩余物——指定容器,废弃物——废液缸 ⑷事故处理: 3.即学即练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品尝的方法区别实验室中的糖和盐 B.实验时剩余的药品应即时倒入下水道中 C.如果未说明用量,液体应取1~2g D.实验室中的药品不得用手触摸,以防药品被污染或手被腐蚀。 Ⅱ.个人(小组)疑问 知识模块——(三)托盘天平的使用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152相应内容(3.托盘天平的使用) 方法:划重点,与物理课所学相比较。 2.精讲建构:(结合T) ⑴只能称准到0.1g,即称取药品质量的最小单位是0.1g ⑵化学药品的特殊性,托盘上放纸或玻璃器皿 ⑶若药品与砝码放颠倒,则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3.即学即练: 用托盘天平称量10 g某物质时,如果天平指针偏向左,则需要 ( ) A.添加砝码 B.取下砝码 C.减少称量物 D.增加称量物 Ⅱ.个人(小组)疑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1课时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3.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⑩过程与方法 1.实验操作时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规则的操作方法。 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 能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教学用品: 药匙、镊子、试管、试管架、纸槽、试剂瓶、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石灰石、碳酸钠、澄清石灰水、酚酞试液、稀盐酸、水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回忆并模仿你在家里倒水、倒醋、倒酱油、取食盐、取味精的动作,并与同学们交流。回忆你家厨房中的调料、蔬菜、干菜、面粉等的摆放有什么规律,并与同学们交流。 我家厨房中物品的摆放规律是 。 请认真学习《实验室规则》 l·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场所,进入化学实验室不准打闹,不准大声喧哗。 2.请保持实验室内的卫生。 3.进入化学实验室首先要检查自己的实验用品是否齐全、破损,如不全或有破损,请及时向老师报告并补齐,不许借用其他实验台的实验用品。 4.注意节约药品,按实验规定的量取用。 5.一般来说,课堂上只能做规定的实验,如果做规定以外的实验需征求老师的意见,不能擅自做规定以外的实验,以免发生危险。 6.实验结束后,请把废物和废液分别放入指定的容器中,把实验台整理好。 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

走进化学实验室(学案)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1) 一.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

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①不能,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不得。 ②应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药品;若无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ml,固体只需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不能,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 要放入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密度较大的颗粒):试管横放→块状固体用放在试管口部→ 试管缓缓竖起(注意防破)。 [实验操作1-6] ②粉末状:试管(或倾斜)→盛满药品的或伸入试管 底部→试管直立(注意防沾)。 [实验操作1-7]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倾倒:取下瓶塞放→试管倾斜→与瓶口紧挨(手心着标签)→缓缓倒入。 ②量取:量筒倾斜且与瓶口紧挨→缓缓倒入接近所量刻度→量筒放平稳,视线平视所 量刻度→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直到达到所要量取的体积(注意视线要与 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③吸取或滴加:捏紧橡胶乳头,排出空气→滴管伸入所吸液体中→放开手指,即被吸 入→取出滴管悬空放置在被滴入的容器口的方→拇指、食指捏挤橡胶乳头,滴入容器中(注意胶头滴管不能平放倒置;及时清洗;不要乱放;专管专用)。 [实验操作1-8] 2.托盘天平:(1)用途用于精密度要求不高的称量,能称准到 g。所附砝码是天平上称量时衡定物质质量的标准。 (2)使用注意事项:①称量前天平要放平稳,游码放在刻度尺的零处,调节天平左、右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 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说明:左物右码放反了:测量值偏小或测量值不变 ③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应放在称量。 ④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必须放在里称量。 ⑤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 3.仪器的连接与拆卸:组装:从下往上从左往右;拆卸:从上往下从右往左 4.洗涤仪器:①洗涤原因:不干净会影响实验效果。 ②洗涤方法: a. 振荡:用手腕的力量。 b. 用刷洗:上下移动或转动试管刷,不要用力过猛。 c、试管内壁有油污,用或清洗,再用水洗净; d、试管内壁附有不溶性杂质,一般先用溶解,再用水洗净; ③洗涤干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水既不,也不。 ④放置:洗涤完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 1 写出下列实验所需主要仪器的名称(只写一种) (1)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_______。 (3)溶解较多量固体时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