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与电脑

人脑与电脑
人脑与电脑

《人脑与电脑》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简要概括;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对全文内容做简要概括和说明;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计算机发展历程有大致了解,感受人类智慧的伟大。

教学重点:

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简要概括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学生生活入手,可对学生使用电脑的情况做一调查)

家里有电脑吗?

什么时候购置的?

平均周末用电脑的时间有多少?

如今电脑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业,这同样得益于互联网。但最初的电脑,即电子计算机,,顾名思义,它的诞生便是为了人们更好地计算繁难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同跟随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感受人脑与电脑之间的这场“竞争”。

二、课文感知,内容梳理

1.阅读全文,用笔划出计算机发展史上每一个关键的时期和讯息。

电脑发展的过程呈现出的发展更新速度快、性能提高土匪猛进的特点,从表格中一目了然。电脑在仿生、思考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接近人脑,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电脑能否最终超过人脑?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工智能会不会最终取代人脑?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会不会最终取代人类的地位?

三、课外延伸

世界人工大脑之父雨果·德·加里斯教授,在其著作《智能简史》中表示,未来10-15年,人工大脑将会发展成世界最大的一个产业,未来50年,人工智能成几何倍数增长发展,可能是他们现在能力的上亿倍、上十亿倍。人工智能正以飞跃的速度往前发展,20年、30年后,人工智能操纵的机器人可以和人类成为朋友。

比尔盖茨在《科学美国人》中预言:机器人也将经历一个类似于PC的发展历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实现未来家家户户都有机器人。

韩国也曾预言,2015年至2020年间,韩国每一户家庭拥有一部机器人,他们甚至已经准备起草世界上第一步机器人法律《道德宪章》来约定机器人的权利和义务。而这一举动的起源,便与如今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的一种恐惧感。

如今对待人工智能会否最终取代人脑、机器人是否取代人类这一论题,社会各界有不同的表示。有人说,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具有了完整的神经网络,10个人规模的神经元,每个神经元运算速度超过人脑化学运算速度1000倍,可以像人类一样具有仿真、辅助的思维,就不属于程序的范畴,程序语言也无法修改,即使有人提议在人工智能操纵的机器上安装死亡按钮,但人工智能已经到了可以拒绝、、逃避甚至反抗的地步,已经脱离了人类的控制了,甚至他们会想要反过来控制人类,就如电影《地球最后的岁月》中指出的“人类面临的七大威胁”,黑洞学说和智能机器是其中两大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的元素。人工智能最终将不仅仅是科技问题,它同样是宗教伦理问题、政治问题。

但也有人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为人类重要的是精神,思想决定一切,而机器最多只能达到动物智能,无法与人脑相媲美。人类智慧是伟大的,人工智能源于人类的智慧,那么一定会受到人类智慧的控制,不会肆无忌惮的发展。

总之,我们意识到,在计算机的发展、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上,处处闪烁着人类的智慧,未来,人类用自己的思想解决了生活中困扰的问题的同时,也一定会有可能解决由人工智能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回顾说明文说明方法,掌握其在具体文章中的应用,并学会分析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探索、寻找,并通过一定的练习巩固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回顾说明文说明方法,掌握其在具体文章中的应用,并学会分析其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上节课概括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并且熟悉了机器人在社会中的普遍运用及将来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这样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文章,是如何运用各式各样的说明方法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并使读者乐于接受的。

二、说明方法的回顾

在以前学过的科普说明文中,我们学习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呢?

1. 举例子

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

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2. 列数字

3. 打比方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 做比较

5. 下定义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6. 作引用

7. 分类别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

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8. 画图表

三、说明方法的应用及作用

(一)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应用及作用

1.举例子

将不易理解的事物或比较抽象的事理说得真切具体、清楚明了。

第一部分“从这以后,许多数学家耗费了大量精力来计算更精确的π值”时,列举了法国数学家韦达、英国的夏普以及19世纪的威加、达斯、雷歇、谢克斯等人的努力;2.作比较

更准确地揭示和突出事物的特征。人脑和电脑、第一代计算机与微电脑的详细比较。

3.列数字

从数量上直接说明事物的特征,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二)说明方法练习

拓展训练相关练习

四、小结

说明方法可以帮助把事物特征说明清楚,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科学、准确,也能生动地将科学只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本文《电脑与人脑》这样一篇科学小品文,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五、作业

1. 课后练习(当堂完成)

2. 《课课练》《拓展训练》完成这一课

《人脑与电脑》教学设计

《人脑与电脑》教学设计 家里有电脑吗? 什么时候购置的? 平均周末用电脑的时间有多少?可以这样说,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脱离不了网络和计算机。电脑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得力帮手,银行,超市,机关,学校随处可以见到电脑帮人们处理事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用。大家可以用它连上互联网,听课,看电影,聊天。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方便我们生活娱乐,造就了很多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改变世界的天才,更是给整个时代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追源溯流,其实人们早在1946年就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而它的出现却不是像今天这样更多的是为了工作和娱乐,它的诞生原因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的计算繁难的数学问题。光凭人类大脑不能计算的复杂数学题,电脑却可以做到,有的人就要问了,既然电脑这么厉害,能算人脑都不能算的题目,能解决人类都不能解决的难题,电脑会不会比人脑跟厉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学习今天的课文。一起看看电脑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看看人脑和电脑的这场“竞争”,到底谁胜谁负。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默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给文章的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1、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大段?分别概括段落大意。 提示:三段。 第一段,介绍了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问世。 第二段,将人脑与电脑计算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进行比较。 第三段,将大型计算机和人脑做对比,表明电脑远不及人脑。 2.、第三大段里,作者告诉我们人脑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那么电脑和人脑究竟有什么差,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仔细读一读8,9自然段,通过填表比较。 探究研讨第二部分 看课文的第二部分,这里作者用了整整十个自然段着重说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向我们展示了电脑的发展变化几其速度,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这部分,想一想第一代到第六、七代的计算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完成完成表格。 电脑发展的过程呈现出的发展更新速度快、性能提高迅猛的特点,从表格中一目了然。电脑在仿生、思考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接近人脑,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电脑能否最终超过人脑?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工智能会不会最

人脑与电脑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综和专题上册)

人脑与电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综和专题上册) 一、导入课文: 家里有电脑吗? 什么时候购置的? 平均周末用电脑的时间有多少?可以这样说,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脱离不了网络和计算机。电脑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得力帮手,银行,超市,机关,学校随处可以见到电脑帮人们处理事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用。大家可以用它连上互联网,听课,看电影,聊天。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方便我们生活娱乐,造就了很多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改变世界的天才,更是给整个时代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解题,背景介绍 追源溯流,其实人们早在1946年就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而它的出现却不是像今天这样更多的是为了工作和娱乐,它的诞生原因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的计算繁难的数学问题。光凭人类大脑不能计算的复杂数学题,电脑却可以做到,有的人就要问了,既然电脑这么厉害,能算人脑都不能算的题目,能解决人类都不能解决的难题,电脑会不会比人脑跟厉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学习今天的课文。一起看看电脑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看看人脑和电脑的这场“竞争”,到底谁胜谁负。

三、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默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给文章的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四、引导学生集体探究研讨阅读课文研讨第一部分 1、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大段?分别概括段落大意。 提示:三段, 第一段(1),介绍了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问世。 第二段(2~6),将人脑与电脑计算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进行比较。 第三段(7~10),将大型计算机和人脑做对比,表明电脑远不及人脑。 2.、第三大段里,作者告诉我们人脑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那么电脑和人脑究竟有什么差,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仔细读一读8,9自然段,通过填表比较。 探究研讨第二部分 看课文的第二部分,这里作者用了整整十个自然段着重说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向我们展示了电脑的发展变化几其速度,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这部分,想一想第一代到第六、七代的计算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完成完成表格。 电脑发展的过程呈现出的发展更新速度快、性能提高迅猛的特点,从表格中一目了然。电脑在仿生、思考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接

人脑与电脑读后感

读书心得 学期: 心得题目:人脑与电脑读后感 心得报告人姓名: 学院: 专业班级: 重复字数/总字数: 查重率:

人脑与电脑读后感 一对形色完美却又无比厌恶玩具的夫妇、几个先后离奇死亡的人、一句神秘的“他们杀人”……扑朔迷离的故事下面,隐藏着的是人类与电脑这个高科技产物的故事。 这是一本名字叫做《人脑与电脑》的小说,香港著名小说家卫斯理的作品。虽然是六、七十年代的作品,但经过了几十年还是经久不衰,这都源于作者以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描绘出的一幕幕异乎寻常的情景。 这本书是以计算机为例展开讲的许多有关设计的东西,又穿插有关达·芬奇的一些思维方式,他的远见卓识的重要性,还有他非凡的艺术创作能力,达·芬奇甚至被称为能激发计算机技术灵感的缪斯女神。他所有的成就不是任何一个人能简单超越的东西。还有穿插了许多达·芬奇有名的艺术创作画,让人看起来不会那么的枯燥乏味。同时还添加了怀疑者的观点,让我们取经同时又考虑该怎样改进。这也是我能看下去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这本书既可以为专业人员的产品设计拓展新视野,又可激发普通读者对未来计算机用途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思考,从而使设计者和用者能够共同推进新的计算技术的发展,但我也认为在计算领域的理念同样可以用到设计领域当中去。 故事通过卫斯理的奇特冒险经历,向我们描绘了未来世界里人类和电脑的关系:经过漫长的时间,人是主宰、机器是附属的情形已经改变了。由于人对计算机的依赖已经到了顶点,人类所有的知识,全部输入了电脑之中;小型记忆系统让人可以完全不经过学习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观念改变,到了人人认为根本不必要学习,机器就可以替人做一切事情。人类变得越来越不肯思考、越来越依赖电脑,发展到最后,大型电脑指挥着一切生产过程…… 文中说,人类在这时,已经完全不肯动脑筋,一切由电脑按程序自动执行。最后,一台全世界最大的电脑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类已经无用了!电脑可以自由发展、自行结合、自做决定了!”于是,电脑把地球是所有的氧气全都变成了二氧化碳,灭绝了所有的生物。地球被电脑与机器人所控制,他们主宰了世界。在那个时代里,仅存的人类只有20余万,这些人类都变成了机器人们的玩具,没有一丝自由…… 读到这里,我惊讶极了,难以想象,机器居然可以代替人类,可以改变世界的一切! 放眼当今社会,电脑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日常生活工作的必须品。不论工作学习,我们只需要随意打开一个搜索引擎,不管是Google、百度还是雅虎,输入查询内容,资料立马呈现在你眼前;输入问题,各种答案一一罗列。电脑的确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好像渐渐的许多人不再勤于钻研问题,往往一遇到麻烦直接求助于电脑。电脑不仅是我们玩游戏的“玩具”,也是我们无比依赖的工具,我们也梦想着当一切由电脑和机器人来完成就是真正幸福的时代来临了。可是《玩具?的故事让我觉得有点心里发毛:如果电脑取代了一切,而人脑也完全不再发挥作用,那么到底谁是谁的“玩具”? 现今,计算机发展的日新月异,个人电脑的硬件每个月都有新的出现、大型计算机与超级计算机在不停的更新换代着,AI(人工智能)也在不断发展着。谁知到,未来会不会出现书里那样的超级电脑呢?但我们认为在高端的技术,也都是服务于人类的。生活选择是第一位的,技术开发是第二位的,持久的价值应该主导技术的革新。 人与电脑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应该如何发展?是人不断创造出新的机器改善生活,还是人完全依赖于机器生存?《玩具》的故事是个警示,人类如果将电脑作为自己的工具,用它来开拓一个新的世纪那是再好不过,但如果过分依赖电脑,到了没有电脑就活不下去的局面时,那便只有死路一条。拥有一颗能够创新、飞速思考的头脑,这是人类最大的优点。学习、思考、创新,我想,这是我们必须永远坚持和遵从的,因为这才是人类主宰世界的真理!

《人脑与电脑》教案教学设计

浙江机电技校备课用纸学 科语文 课 题 人脑与电脑审批签字 授课时间11月10日授课时数 2 授课班级1501/1502/ 1505/1507 授课方法讲授诵读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有大致了解,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电脑面前:“人类永远是机器人的主人”; 2.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2、难点:初步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小结、布置作业)壹:组织教学 清点学生人数,掌握学生情况;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填写教学日志 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最近有条很大的新闻,2012年10月5日的时候,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关注过乔布斯,乔布斯先后领导缔造了麦金塔计算机、ipad、iPod、iPhone等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数字产品。乔布斯多次上过《时代周刊》,被誉为“计算机狂人”。人们为什么热衷于购买和使用个人计算机而且热衷于上网呢?可以这样说,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脱离不了网络和计算机。电脑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得力帮手,银行,超市,机关,学校随处可以见到电脑帮人们处理事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用。大家可以用它连上互联网,听课,看电影,聊天。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方便我们生活娱乐,造就了很多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改变世界的天才,更是给整个时代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解题,背景介绍 追源溯流,其实人们早在1946年就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而它的出现却不是像今天这样更多的是为了工作和娱乐,它的诞生原因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的计算困难的数学问题。光凭人类大脑不能计算的复杂数学题,电脑却可以做到,有的人就要问了,既然电脑这么厉害,能算人脑都不能算的题目,能解决人类都不能解决的难题,电脑会不会比人脑跟厉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学习今天的课文。一起看看电脑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看看人脑和电脑的这场“竞争”,到底谁胜谁负。 三、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人脑与电脑(戴君惕)人教版课文精编版

人脑与电脑 戴君惕 【课文导读】 这是一篇介绍人脑与电脑的科普说明文。阅读课文,我们将走进神奇的计算机世界。了解电脑与人脑的区别。同时,从计算机日益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领略人类无穷的智慧。 作者恰当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把原本让人以为极为刻板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的既准确细致又引人入胜,使课文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阅读时,我们要认真体会这一特点。 一 1946年,在美国科学家艾克特和毛里利的指导下,第一家大型电子计算机问世了。人们从世界各地络绎不绝地来参观这个占地6个房间的面积,重30吨的庞然大物。这台电子计算机叫做“埃尼阿克”,机内使用了1800个电子管,7000个电阻,10000个电容器和6000个继电器,造价为1亿美元。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比人算快20万倍,比当时最好的手摇计算机快1000倍。人们看到它轻而易举地计算着各种繁难的数学题,无不大为赞叹。 操纵“埃尼阿克”当然是件无上光荣的事。所以,年轻的计算机专家在白天紧张的工作后,仍舍不得离开。他们想利用机器的空余时间做一项有趣的尝试——打破计算“π”的小数点后数字的世界纪录。 “π”即圆周率,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无理数之一。远在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确测算出π的数值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即π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西方数学家在1100多年后才得到这个数值。 从这以后,许多数学家耗费了大量精力来计算更精确的π值。1593年,法国数学家韦达把π值计算到17位小数,德国的鲁尔道夫算到了小数点后35位。1717年,英国的夏普超过鲁尔道夫,把π算到了小数点后72位,到了19世纪,威加、达斯、雷歇分别把π算到了小数点后第140、200和500位。最后在1873年,谢克斯花了整整15年时间来计算π值,终于求得了小数点后707位数值,这个世界纪录一直保持到20世纪40年代。 现在,操纵计算机的小伙子们编好了一个计算π的无穷级数的程序,把它输入“埃尼阿克”。结果,计算机只算了70多个小时,竟把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2035位! 使人们大为震惊的是在第五百几十位的地方,计算机专家发现谢克斯的数值有一个错误。这样,谢克斯的π值从这位数后的100多个位数便全部出了错,这就把可怜的谢克斯的15年努力全部一笔勾销了! 电子计算机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运算速度方面,它有着人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最近我国制成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10亿次运算,利用它可以解决那些要花费成千上万人的一生才能精确计算的极为复杂的问题。同时,也只有利用计算机才能控制各种快速运动的复杂系统。但是,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里,人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人体拥有一台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大脑。 人脑,大约只有1500克重,体积只有1500毫升左右,所需能量不到2.5瓦,但却有140亿到150亿个细胞,这个数目是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倍。目前,最好的电子计算机——巨型机比人脑要重上万倍,消耗的电能也要多上万倍,但它的“记忆”和“思考”能力却远不及人脑,可靠性也比人脑差得多。 人脑有很强的记忆力,并且善于思考。人类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联想和回忆,能够一边思考旧问题,一边解答新问题;遇到出乎意料的情况时,人能够随机应变,妥善处理,电子计算机就缺乏这种创造性思维。至于人脑能利用视、听、味、触等感觉器官的信息,综合地

电脑和人脑精选作文

电脑和人脑精选作文 篇一:电脑和人脑 世上的万物和人都有不可别离的联络,夏天很热,冬天又很冷,所以创造出了空调;为了方便出入,所以创造出了汽车……我要讲的是电脑既方便了人们,又表示了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回到了家里,和平常一样做起了作业。快做完时,最后一道思考习题把我难住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看我愁眉锁眼的,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把作业拿了过去,爸爸思考了好久也没明白,就给罗叔叔打电话说了情况,罗叔叔也考虑了好久也没结果,最后爸爸无奈的叹了口气说:“打开电脑,上网去查吧”。 我不太明白怎么查,我只看到爸爸在网页收索栏输入了习题的部分内容,然后点了百度一下,出现了好多好多的内容,我们一起找,终于找到了答案。我心里别提多有快乐了。快乐之余,我陷入了沉思之中。“在想什么呢?”爸爸拍拍我的肩关切地说。“没什么。”我淡淡地说到。但我心里却想:爸爸工作忙,妈妈也辅导不了我,以后作业有实在不会做的难习题,我就有规定了,而且还可以做完作业再玩一会儿游戏。 爸爸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可别什么都依赖电脑,毕竟自己

辛勤努力思考后才会获得进步,你说是嘛?以后有时间多多学习电脑知识,游戏偶尔玩下可以放松心情,也可以益智。但千万别沉迷哦”。 现在我们也开设了电脑课了,我也逐步也有了一点电脑知识。我深深认识了一个道理:电脑带给我们生活方式的进步,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时,也该想想,这些都是好多叔叔和阿姨的汗水与智慧的成果。电脑离不开人脑,人脑创始了电脑的时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世界将会因为我们变得更美妙! 篇二:电脑和人脑 相信大家都用过电脑,也知道电脑的好处吧! 电脑是人类发明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它标志着人类通信进入网络时代,让人们摆脱“通信基本靠吼”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手机也是电脑的进化版本。电脑上,购物、时事新闻、聊天、游戏、视频电话……无所不能,无所不有,让人快乐不已。而相比之下,人脑就相形见绌了。比起知识,电脑上能查询各种知识,许多学校都以电脑为规范。而人脑的知识却极为有限,许多问习题都不能明白。然而,人脑其实不比电脑差。(中国精选作文网 t262) 电脑虽然具有人脑无可比拟的知识和娱乐信息,但是电脑也是人脑的智慧加上人的双手制造的,内存的信息也是人脑的智慧。因此,虽然电脑比人脑强,但人才是世界的王者。人想翱翔,便发明了飞机;人想潜水,便发明了潜艇;人想温暖,便发明了衣物;人想迅速,想便捷,才发明了电脑、手机。正如爱迪生所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人脑与电脑练习及答案

《人脑与电脑》练习 一、基础过关 (一)认准字音 戴君惕()络绎不绝()繁衍()蠕虫()媲美() 估计()焊接()殷勤()土壤()妥善() (二)辨形组词 庞()蠕()悍()攘()绎() 宠()懦()焊()壤()泽() (三)选择题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义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我们在课堂教学时需要相应的对策。 ②本产品最先进的工艺制成,将会为你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③这座桥已经建了很多年,但是她依然很坚固。 ④败了一阵又如何?全局还没有失尽。 A.采取采用虽然即使 B.采用采取虽然即使 C.采取采用即使虽然 D.采用采取即使虽然 2.依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机械手在宇宙空间、深海、燃烧室、放射性室、核反应堆等对人体危害的区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②机械手就像一只巨大的手,它的手臂能上下左右地转动和伸缩,腕关节也能弯曲和转动,因此能使手指部分自由定向。 ③最初的机器人其实只是机械手或操作器,它是模拟人手功能的技术装置。 ④这种操作器工作时,它的手指触觉信号和传真电视机的视觉信号传给遥控计算机,此计算机像人脑一样将信息加工后发到地面控制室里,操作员可直接在显示屏上看见操作器的工作情况,并通过控制器和地面计算机控制操作器的下一步行动。 ⑤机械手的进一步发展是遥控操作器,它是带有“人造眼”——传真电视机的操作器与电子计算机联用,并由人进行控制的人机系统。 A.③②①⑤④ B.③①②⑤④

C.③⑤④②① D.③⑤④①② 3.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已在括号里标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我国研制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10亿次运算,利用它可以解决那些要花费成千上万人的一生才能精确计算的极为复杂的问题。(举例子、列数字) B.目前,最好的电子计算机——巨型机比人脑要重上万倍,消耗的电能也要多上万倍,但它的“记忆”和“思考”能力却远不及人脑,可靠性也比人脑差得多。(做比较) C.尔后,一家公司造出了含1048000个信息单位的微型集成电路片,最近又有4兆个信息单位的储存芯片问世。(列数字) D.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一个名叫“全天候清洁工”的机器人为汉莎航空公司擦洗远航归来的飞机,它可以在两个小时之内把一架波音747大型客机擦洗得一干二净,这项工作原先由16个清洁工干上10个小时才能完成。(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二、课内精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 电子计算机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运算速度方面,它有着人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最近我国制成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10亿次运算,利用它可以解决那些要花费成千上万人的一生才能精确计算的极为复杂的问题。同时,也只有利用计算机才能控制各种快速运动的复杂系统。但是,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里,人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人体拥有一台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大脑。 人脑,大约只有1500克重,体积只有1500毫升左右,所需能量不到2.5瓦,但却有140亿到150亿个细胞,这个数目是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倍。目前,最好的电子计算机——巨型机比人脑要重上万倍,消耗的电能也要多上万倍,但它的“记忆”和“思考”能力却远不及人脑,可靠性也比人脑差得多。 人脑有很强的记忆力,并且善于思考。人类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联想和回忆,能够一边思索旧问题,一边解答新问题;遇到出乎意料的情况时,人能够随机应变,妥善处理,电子计算机就缺乏这种创造性思维。至于人脑能利用视、听、味、触等感觉器官的信息,综合地感知外界的复杂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更是电子计算机所望尘莫及的。 4.上述文字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5.谈谈你对“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里,人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这句话的理解。 6.请从以上文字中归纳人脑与电脑的区别。

电脑有可能代替人脑辩论稿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坚持的观点是电脑有可能代替人脑,我方之所以说电脑有可能代替人脑是因为 1.空间上,人脑有限,电脑无限. 虽然今天的人脑仍比今天的电脑多了乘方倍的存储空间,很多方面高出若干倍 的处理能力,虽然人脑的结构精巧得可以获得宇宙间最高的赞誉,但是,人脑永远 要躲在西瓜大小的头颅内,而电脑的生存空间是不受限制的.因此,只要你愿意,可 以把电脑造得无限大,内存可以无限多,处理器一万个一百万个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2.时间上,人脑有限,电脑无限. 人脑的个体活得再长也很难超过120年,电脑的"生命"则可以无限延续,因为它 不受物理元件寿命的制约,任何元件坏了都可以更换新的,只要有很好的备份保护及更新机制,它不受生命周期的制约. 请试想一下,我们今天的孩子要花至少20 年的时间学习基础知识,才有可能狂奔到科学的最前沿,从事对人类真正有意义的探索.在科学大爆炸的年代里,再过1000年,也许我们需要至少50年的时间学习 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冲到科技发展的最前端呢,也许再过2000年,这个基础学习的 历程将达100年,那时的人类该怎么办?真的到了发展的极限了?到那时电脑就有可能取代人脑了。 3.准确无误地传承文明,毫无遗忘地积累经验 人类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积累,自从产生了语言, 自从产生了文字,文化这个概念也就随之产生了,所谓文化就是人类经验的积淀, 代代相传,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许多,有了质的飞跃? 就是因为有前人的经验可 以使用,事实也证明过,人的孩子跟随母狼长大,最终他比狼也聪明不了多少,因为他没有得到人的文化.对于电脑来说,接受文化会更加容易,一段信息代码可以任 意复制,只要有足够好的备份恢复机制它可以永不丢失,并且随时传送给新的系统.电脑将没有遗忘的概念,有的只是清除系统垃圾,这将是一个多么完美的文明传承方案啊. 4.超高效的进化能力 人类的进化要受到生物体自身的很多因素的制约,在基因工程没有启动前原 始的进化动力就是自然条件下的基因突变,自然淘汰,人类从同恩人、北京人、元谋人进化到现代人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而电脑则不然,硬件进化频繁,软件升级随时可以进行,任何新技术新产品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运用到硬件新产品中去,如果把电脑当作一个新的物种来看,它的进化速度已经快得可以称为神了,短短的半个世纪时间,这个物种发生的进步可以说是任何一个其他物种在1000万年内都不可能做到的。 5.可怕的协调能力 人尝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可对人来说要真正做到万众一心是谈何容易呀,电脑就不同了,如果有必要,上千台上万台物理电脑随时可以组成逻辑上的一台超级电脑,进行统一的工作,超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实现毫无障碍的完全共享,效率超乎想像。 驳斥几个观点: 1.“电脑是人脑创造的,因此从哲学的角度说电脑不会超过人脑。”

人脑与电脑的相似性Similarness Between Brain And Computer.

Similarness Between Brain And Computer Brain and computer are very similary in much appearance. The first, all of the impulses are in the same, not only the computer but also the brain. The impulses of the both are digital. It is said that all the impulses are in the same of the height, or the time last. Samely have the property of " whole or none ". They samely rely on frequency coding information. Secondly,the information handling procss of person brain and computer have the certain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ssociation, rely on plenty of impulses to produce association, serially and parallelly handling information. 3th, the person brain and computer rely on electronic signal to handl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4th, person brain and computer also produce electromagnetic field signal. It had been taken over probably that this signal has ideological information to carry stealing criminal possibility. 5th, person brain and computer stocking information with the form of cluster , have link information between each cluster. 6th , person brain and computer stock information in zones, some information is repeated. Computer has logic zone, person brain has cerebrum, cerebellum, left brain and right brain, etc. 7th,the person brain and the computer store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orm, have different operation and presence way. 人脑和电脑有许多共同点。首先,人的神经脉冲信号与计算机数字信号一样都是数字化的,每个脉冲都一样的幅度,一样的频率,一样依靠频数来编码信息,一样有着“全或无”的特性。 其次,人脑与电脑的信息处理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联想功能,都依赖于大量的信息组合产生联想,都有着串行和并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人脑与电脑都依靠电子信号处理和存储信息。

电脑与人脑

电脑与人脑 随着当代信息社会的发展,电脑由于它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而普及率日益升高,电脑的功能也日趋完善,在有些方面已接近或代替了人脑,因此电脑与人脑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电脑的最基本行为是对从外部输入或接收的信息和指令作出反应。按功能分类有三种类型:一是工具型,它包括计算、信息处理、预测、自动控制、办公、管理、通讯、教育和娱乐;二是智能型,它具有模糊识别、学习提高、自动纠错、分析和归纳推理能力,即适应环境和自我优化能力;三是情感型,它的输入过程模仿人的感觉方式,输出过程模仿人的反应情绪。 电脑的工具功能目前已经达到了非常之高的水平,而且还在不断的高速发展和完善之中。显然它在这方面远远超过了人脑或人的能力。一台普通微机的计算能力超出全世界所有人加在一起的计算能力也绝不是神话。在这一点上,人脑只有自愧不如。我们可以让电脑实现所有人的特定物理感觉方式,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且识别范围和精度大大超过人的能力。电脑本身只是接受和处理传感过来的数字信号。电脑的工具功能是它最主要的用途,几乎占百分之百。 目前电脑开始向智能型方向发展。尽管电脑在某些地方显得比人聪明或脑子快一些,但电脑在智能化方面的进展远远比不上其硬件的进步速度。体现智能的最重要标志就是学习和自动纠错功能,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吸取经验教训,积极适应环境和不断完善自己。对于电脑来说似乎是要能够自发地更改人为的软件(逻辑部分)。问题是电脑经常不知道它的行为是否正确及如何纠正。因此他的工作离不开人机的交互。 另外,欲望、情感和意志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类本身专有的,一旦它们脱离人就不存在了或者说变成假的了。情感只有是真时才能起作用,不可想象一台机器会自发地产生那些根本不属于它的特性。情感是不能制造的,模拟永远是假的。电脑不具有任何社会性需求。具有人类情感的电脑就象永动机一样永远不会实现,除非它具有独立意志。 随着电脑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地猜想,在不久的将来电脑是否会取代人脑,而人脑将会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日本北海道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日前对经常使用电脑的150名年龄在20至35岁的日本青年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结果发现有超过10%的人记忆力严重衰退,有的甚至已经无法用自己的大脑记住熟人的名字和约会的安排了。不少青年表现出丧失记忆新事物和回忆旧信息的基本能力。该医学院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还说,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过分依赖电脑而患上了记忆力严重衰退的病症,有些病情严重者甚至因此而丢了

人脑与电脑的区别

人脑与电脑的区别 he difference between a brain and a computer can be expressed in a single word: complexity. even the most complicated computer man has yet built can`t co mpare in intricacy with the brain. computer switches and comportents nu mber in the thousands rather than in the billions.what`s more, the comput er switch is just an on-off device,whereas the brain cell is itself possessed of a tremendously complex inner structure. can a computer think? that depends on what you mean by”thin k”. if solving a mathematical problem is”thinking`,then a computer can”think`and do so much faster than a man. of course, most mathematical pr oblems can be solved quite mechanically by repeating certain straightforw ard processes over and over again. even the simple computers of today c an be geared for that. surely, though, if a computer can be made complex enough, it c an be as creative as we are. if it could be made as complex as a human brain, it could be the equivalent of a human brain and do whatever a h uman brain can do. but how long will it take to build a computer complex enough t o duplicate the human brain? perhaps not as long as some think. long be fore we approach a computer as complex as our brain, we will perhaps b uild a computer that is at least complex enough to design another comput er more complex than itself. this more complex computer could design on e still more complex and so on and so on and so on. in other words, once we pass a certain critical point, the comput ers take over and there is a”complexity explosion”. in a very short time

《人脑与电脑》教(学)案

人脑与电脑教案 乐清市职业中专语文组章育生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有大致了解,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电脑面前:“人类永远是机器人的主人” 2.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2.初步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常规教具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上了解全文。 2、具体分析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 最近有条很大的新闻,10月5日的时候,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关注过乔布斯,乔布斯先后领导缔造了麦金塔计算机、ipad、iPod、iPhone等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数字产品。乔布斯多次上过《时代周刊》,被誉为“计算机狂人”。人们为什么热衷于购买和使用个人计算机而且热衷于上网呢?可以这样说,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脱离不了网络和计算机。电脑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得力帮手,银行,超市,机关,学校随处可以见到电脑帮人们处理事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用。大家可以用它连上互联网,听课,看电影,聊天。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方便我们生活娱乐,造就了很多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改变世界的天才,更是给整个时代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解题,背景介绍 追源溯流,其实人们早在1946年就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而它的出现却不是像今天这样更多的是为了工作和娱乐,它的诞生原因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的计算困难的数学问题。光凭人类大脑不能计算的复杂数学题,电脑却可以做到,有的人就要问了,既然电脑这么厉害,能算人脑都不能算的题目,能解决人类都不能解决的难题,电脑会不会比人脑跟厉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学习今天的课文。一起看看电脑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看看人脑和电脑的这场“竞争”,到底谁胜谁负。 三、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积累字词 戴君惕(tì)络绎不绝(yì)繁衍(yǎn)蠕虫(rú)媲美(pì)估计(gū)焊接(hàn)殷勤(yīn)土壤(rǎng)妥然(tuǒ)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默读课文给文章的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7课《人脑与电脑》word教案

人脑和电脑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电脑面前,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天然计算机”,“人类永远是机器人的主人”。 2、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了解电脑的发展变化与速度。 3、通过学习本文,掌握相关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变化。 2、明晰人脑与电脑的主要差别。 三、课时安排:3 四、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如何区分电脑与人脑的差别的。 2、阅读课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了解电脑的发展变化与速度。 3、辨析文章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有人戏说“人脑不如猪脑,猪脑不如电脑”,此言并非贬低人类,但电脑的超强功能已经是众所周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基本上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电脑、汽车,可想而知电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戴君惕的《人脑与电脑》,看看人脑与电脑究竟有什么不同。 二、作者简介 戴君惕,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专事仿生学研究。2005年2月,以湖南人大代表的身份提交《构建长沙一小时经济圈,打造湖湘经济高地》的议案,议案中将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益阳、岳阳和常德等六个城市纳入了经济发展行列。 三、了解计算机天才 比尔·盖茨(英文:William Henry 1955年10月28日-),是一名美国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以及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他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曾任微软CEO 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并持有公司超过8%的普通股,也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公司在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业务,全球员工总数超过91000人。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福布斯》杂志2009年3月12日公布全球富豪排名,比尔·盖茨以400亿美元资产重登榜首。 比尔·盖茨于2008年6月27日退休了,他在微软同事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形象呢?这个当属与他一起共同执掌了微软28年之久的CEO鲍尔默最有话语权了。“他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伙子,不太爱说话,但浑身充满了活力,尤其是一到晚上就活跃起来。当时的情况是,经常在我早上醒来时,他才准备睡觉。”鲍尔默在最近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如此形容比尔·盖茨。鲍尔默说的对,也许只有活力才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这是比尔·盖茨留给大家最好的礼物。 四、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有关人脑与电脑的科技说明文。文章从笨重的、原始的“埃尼阿克”计算机入手,介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之快,继而对人脑与电脑进行了比较,强调人脑的记忆能力、分析能

人脑与电脑练习及答案教案资料

人脑与电脑练习及答 案

《人脑与电脑》练习 一、基础过关 (一)认准字音 戴君惕()络绎不绝()繁衍()蠕虫()媲美() 估计()焊接()殷勤()土壤()妥善() (二)辨形组词 庞()蠕()悍()攘()绎() 宠()懦()焊()壤()泽() (三)选择题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义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我们在课堂教学时需要相应的对策。 ②本产品最先进的工艺制成,将会为你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③这座桥已经建了很多年,但是她依然很坚固。 ④败了一阵又如何?全局还没有失尽。 A.采取采用虽然即使 B.采用采取虽然即使 C.采取采用即使虽然 D.采用采取即使虽然 2.依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机械手在宇宙空间、深海、燃烧室、放射性室、核反应堆等对人体危害的区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②机械手就像一只巨大的手,它的手臂能上下左右地转动和伸缩,腕关节也能弯曲和转动,因此能使手指部分自由定向。 ③最初的机器人其实只是机械手或操作器,它是模拟人手功能的技术装置。 ④这种操作器工作时,它的手指触觉信号和传真电视机的视觉信号传给遥控计算机,此计算机像人脑一样将信息加工后发到地面控制室里,操作员可直接在显示屏上看见操作器的工作情况,并通过控制器和地面计算机控制操作器的下一步行动。 ⑤机械手的进一步发展是遥控操作器,它是带有“人造眼”——传真电视机的操作器与电子计算机联用,并由人进行控制的人机系统。

A.③②①⑤④ B.③①②⑤④ C.③⑤④②① D.③⑤④①② 3.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已在括号里标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我国研制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10亿次运算,利用它可以解决那些要花费成千上万人的一生才能精确计算的极为复杂的问题。(举例子、列数字) B.目前,最好的电子计算机——巨型机比人脑要重上万倍,消耗的电能也要多上万倍,但它的“记忆”和“思考”能力却远不及人脑,可靠性也比人脑差得多。(做比较) C.尔后,一家公司造出了含1048000个信息单位的微型集成电路片,最近又有4兆个信息单位的储存芯片问世。(列数字) D.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一个名叫“全天候清洁工”的机器人为汉莎航空公司擦洗远航归来的飞机,它可以在两个小时之内把一架波音747大型客机擦洗得一干二净,这项工作原先由16个清洁工干上10个小时才能完成。(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二、课内精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 电子计算机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运算速度方面,它有着人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最近我国制成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10亿次运算,利用它可以解决那些要花费成千上万人的一生才能精确计算的极为复杂的问题。同时,也只有利用计算机才能控制各种快速运动的复杂系统。但是,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里,人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人体拥有一台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大脑。 人脑,大约只有1500克重,体积只有1500毫升左右,所需能量不到2.5瓦,但却有140亿到150亿个细胞,这个数目是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倍。目前,最好的电子计算机——巨型机比人脑要重上万倍,消耗的电能也要多上万倍,但它的“记忆”和“思考”能力却远不及人脑,可靠性也比人脑差得多。 人脑有很强的记忆力,并且善于思考。人类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联想和回忆,能够一边思索旧问题,一边解答新问题;遇到出乎意料的情况时,人能够随机应变,妥善处理,电子计算机就缺乏这种创造性思维。至于人脑能利用视、听、味、触等感觉器官的信息,综合地感知外界的复杂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更是电子计算机所望尘莫及的。 4.上述文字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7课《人脑与电脑》word教案

人脑和电脑 戴君惕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电脑面前,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天然计算机”,“人类永远是机器人的主人”。 2、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了解电脑的发展变化与速度。 3、通过学习本文,掌握相关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变化。 2、明晰人脑与电脑的主要差别。 三、课时安排:3 四、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如何区分电脑与人脑的差别的。 2、阅读课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了解电脑的发展变化与速度。 3、辨析文章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有人戏说“人脑不如猪脑,猪脑不如电脑”,此言并非贬低人类,但电脑的超强功能已经是众所周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基本上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电脑、汽车,可想而知电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戴君惕的《人脑与电脑》,看看人脑与电脑究竟有什么不同。 二、作者简介 戴君惕,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专事仿生学研究。2005年2月,以湖南人大代表的身份提交《构建长沙一小时经济圈,打造湖湘经济高地》的议案,议案中将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益阳、岳阳和常德等六个城市纳入了经济发展行列。 三、了解计算机天才 比尔·盖茨(英文:William Henry 1955年10月28日-),是一名美国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以及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他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曾任微软CEO 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并持有公司超过8%的普通股,也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公司在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业务,全球员工总数超过91000人。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福布斯》杂志2009年3月12日公布全球富豪排名,比尔·盖茨以400亿美元资产重登榜首。 比尔·盖茨于2008年6月27日退休了,他在微软同事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形象呢?这个当属与他一起共同执掌了微软28年之久的CEO鲍尔默最有话语权了。“他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伙子,不太爱说话,但浑身充满了活力,尤其是一到晚上就活跃起来。当时的情况是,经常在我早上醒来时,他才准备睡觉。”鲍尔默在最近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如此形容比尔·盖茨。鲍尔默说的对,也许只有活力才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这是比尔·盖茨留给大家最好的礼物。 四、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有关人脑与电脑的科技说明文。文章从笨重的、原始的“埃尼阿克”计算机入手,介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之快,继而对人脑与电脑进行了比较,强调人脑的记忆能力、分析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