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北京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北京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大纲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规范和提高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特制定本大纲。

一、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的目标与原则

心理疾病预防是指高校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与培养等方式避免或减少由

于内外因素作用所导致的个体心理功能障碍。危机干预是指高校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或群体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的目的是减少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避免由于危机引发的伤害行为,提高学校及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为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对大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为主,增加大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重在预防。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并学会正确的应付危机的策略与方法。

3.完善系统。通过构建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避免或减少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协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勉互助,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

4.处理果断。危机干预工作要准确判断、果断处理、有效干预,避免因处理不及时、不得当而激发或加重学生的困扰,给高校工作带来被动局面。

二、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的关注对象

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的关注对象是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与心理测评

中发现以及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包括以下十二类。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4.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

5.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

6.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7.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8.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

9.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0.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

11.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12.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危险程度更大,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

三、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的工作环节

要构建完善的工作系统,开展有效的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要努力构建以下五个系统:

1.发现系统。要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鼓励学生本人积极求助。要选择科学的工具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防患于未然。要开展危机重点人群排查工作,并建立快速反应通道,对有危机或潜在危机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2.监控系统。要主动收集学生心理疾病与危机信息,做好监控工作。要组织有关专家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心理鉴别,通过早期干预、心理咨询和跟踪调查,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评估一整套工作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干预系统。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干预的最佳时期一般在事件发生24小时之后,72小时之前。危机干预过程包括: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危机的类型和性质紧急培训干预人员;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心理卫生的宣传;建立良好的干预关系;耐心倾听,认真记录,甄别危机的程度;通过澄清、解释、安慰以及问题解决技术的应用,协助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减少或摆脱危机的影响,恢复心理平衡。在危机干预中,可采用热线电话咨询、个别咨询、心理支持性团体咨询、网络咨询、心理健康材料发放等方法。

4.转介系统。学校应该与精神卫生机构建立良好的联络和协作关系。对处于危机中的学生要请专家进行心理评估,要按照有关规定,对不属于咨询范畴的、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以便及时采取心理治疗或住院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有自杀企图并计划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一旦发现,应立即对其实行有效的监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并迅速通知学生家长到校,共同采取干预措施;对自杀未遂的学生,应立即送到专门机构进行救治。

5.善后系统。危机过去之后,干预工作仍然需要。可以使用支持性干预及团体辅导策略,通过班级辅导等方法,协助经历危机的大学生及其

相关人员,如同学、家长、班主任以及危机干预人员正确总结和处理危机遗留的心理问题,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并进行跟踪调查,尽量减少由于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的措施保证

1.加强领导。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需要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个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各高校要成立危机应对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德育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由学生工作部、心理素质教育机构、宣传部、保卫处、校医院、各院系组成,并向学生公布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电话。要制定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的细则和流程。要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教育、测查、诊断、干预等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运转。要废除不利于学生救助的既有规定。

2.人员保证。高校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者包括专业人员与相关人员。专业人员一般指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相关人员包括学生工作者、教师、相关学校职能部门。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咨询机构设置,做到有专人负责,有专职队伍,有专业人员,有危机专门培训。一旦遇到灾难性或重大的心理创伤事件时,有能力提供紧急的、质量有保证的服务。要定期对从事学生工作的干部、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员及学生干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业务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鼓励和支持学生善用学校心理服务的资源,转

变歧视心理疾病的态度,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及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3.构建预防体系。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班级、院系和学校预防体系。

班级预防。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的骨干作用,在有条件的班级设置心理健康宣传员或信息员,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向班主任、政治辅导员报告,把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院系预防。院系学生工作干部、班主任要自觉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学校心理疾病与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在发现或得知学生有异常心理或行为表现时,立即找学生及其周围同学谈话了解相关情况,并立即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

校级预防。学校要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体系中,必须开设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必选课程,通过课堂途径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自我调适方法,提高学生识别及防护心理疾病的能力。对处于危机状态需要立即干预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大纲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规范和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大纲。

一、教学目标

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挥其在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中的积极作用。

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增进心理能力”。

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是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工作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恰当评价他人,悦纳自我和环境,拥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化解心理困扰,增强适应社会生活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发展思维能力,训练坚强意志,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康人格;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意识,学会与人合作,提高自尊与自信,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标,激发成功意识,增进实践能力和科学务实精神。

二、教学原则

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整体性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发展性原则。坚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协助大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注重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科学性原则。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针对性原则。坚持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针对不同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服务。预防性原则。坚持以教育为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对有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学生做到立足教育,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防患未然。

三、教学内容

预备知识:心理学基础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素质及其特征、心理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初步了解培养心理素质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二)教学内容

1.心理学及其研究领域

2.心理过程的特点及规律

3.人格倾向和人格特征

4.心理素质的内涵和作用

5.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健康成长

第一讲:认识自我与完善自我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以及常见的困扰;掌握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途径与方法,学会正确评价自我、积极接纳自我;能够有效调控、不断努力发展与完善自己。

(二)教学重点

1.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与特征

2.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理论

3.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常见问题

4.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

5.完善自我的主要途径

(三)辅助教学

1.通过“20个我是谁”的课堂练习,使学生了解自我意识发展的状况。

2.通过“天生我才”的练习及交流,学会发现、肯定和欣赏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自信心;同时学会了解及欣赏他人的长处。

3.通过“优点轰炸”的练习,学习观察和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直接表达对他人的欣赏,增强人际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学习接纳他人的欣赏,体验被表扬的愉悦感,增强自信心。

(四)思考与练习

1.根据自我意识的结构,客观分析和认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2.怎样克服自卑感,建立自信心?

3.通过分析自己的优势与限制,提出完善自我的打算。

第二讲:有效的情绪调节与管理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情绪,情绪的表现、类型、发生机制及功能,情绪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认知行为和身心健康的影响;把握自己的情绪特点,掌握有关情绪的理论和方法;学会运用情绪管理的技巧,主动调整自我情绪。

(二)教学重点

1.情绪及其构成、功能、类型、表现和发生机制

2.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3.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

4.理性情绪理论及运用

5.行为训练的理论、方法与技巧

6.其他情绪管理的方法

(三)辅助教学

1.通过“情绪接力”和“情绪猜谜”活动,使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及表现。

2.通过“‘是’与‘不是’”的热身活动,使学生感受情绪的功能。

3.通过“当……我会很愤怒”、“当我愤怒时,我会……”的未完成语句练习及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正确与错误的情绪处理方法及后果。

4.通过“心理气氛圈”分析,让学生客观了解自己的心境。

5.通过运用理性情绪理论对不良情绪事例的具体分析,分清事件、认知和情绪,并能找出非理性观念,学会建立合理观念,从而达到情绪的改善。

6.通过肌肉渐进性紧张放松训练让学生掌握放松技术。

(四)思考与练习

1.情绪自我分析①:“当……时,我会很生气(忧郁)”

2.情绪自我分析②:“当我生气(忧郁)时,我会……”

3.情绪自我分析③:请表述自己的情绪特征。

4.试用理性情绪理论对自己过去或目前的一个引发负性情绪的事件进行分析。

5.两人一组,进行紧张放松训练。

第三讲: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应对挫折的主要方式,提高对挫折的科学认识,增强面对挫折、承受挫折以及战胜挫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坚忍不拔、自律自强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点

1.需要、动机、挫折以及挫折类型与产生机理

2.对挫折的不同反应与后果

3.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各种因素

4.心理防卫机制及其不同的表现方式

5.意志、意志过程和意志力

6.意志力与挫折应对的关系

7.提高自身意志品质的途径与方法

(三)辅助教学

1.通过心理适应力测试和意志力测试,了解自己心理适应力和意志力水平,探讨

进一步提高挫折承受力和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2.写出自已遇到挫折时最常见的几种反应方式,并按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短排序,客观分析这些反应方式在应对挫折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讨个人应对挫折的最佳方式。

(四)思考与练习

1.结合自身的成长历程,谈一谈挫折在人生发展中的积极意义?研讨如何降低挫折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使挫折向积极方面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2.挫折防卫的方式有哪些?如何合理利用心理防卫机制?

3.怎样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培训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四讲: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个性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个性及其构成、个性对人成长的意义、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个性特点,接纳和欣赏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探讨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途径与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个性心理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

2.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3.良好个性品质的主要特征

4.大学生个性发展中的特点

5.不良个性特征及其矫治

6.完善个性的途径与方法

(三)辅助教学

1.通过气质测验,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和表现特点,学会扬长补短。

2.通过“价值观探索”练习,认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与事,了解个人的价值取向,学会珍惜拥有。

3.通过“我是一个独特的人”练习,了解自己性格方面的特点,接纳自己与他人。(四)思考与练习

1.个性对人的成长与发展有哪些影响?

2.从影响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自己个性的形成过程。

3.通过练习与思考,你对自己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4.你打算怎样优化自己的个性?

第五讲:学习心理与创造思维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学习的特殊任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本质和内涵,认识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格,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掌握有效解决学习中各种困扰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现代学习的涵义

2.包含学习价值、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现代学习观

3.有关学习的理论以及大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

4.大学生常见学习困扰及影响因素

5.积极学习心态的培养和有效学习方法的习得

6.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辅助教学

1.进行“创新思维测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创新思维特点和水平,使之更有针对性地提高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2.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认为最富有创意的学习方法,以增强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练习:举出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例子。

4.课堂讨论:常见学习困扰及自己是如何克服的。

(四)思考与练习

1.思考和讨论广义学习的真正涵义。

2.探讨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可采用“脑力激荡法”,将学生分成8人小组,在给定的时间内让每个小组就给定的题目集思广益。

3.分析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第六讲:沟通与人际关系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功能,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心态,克服不良的交往心态和行为,提高沟通效能,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人际交往及其功能

2.良好人际关系的特征及作用

3.不良人际关系对人发展的妨碍

4.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

5.妨碍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品质

6.成功交往应遵循的原则

7.人际冲突及其处理方法

8.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与沟通技巧

(三)辅助教学

1.通过人际交往态度和能力量表等有关心理测验,了解自己的交往状况。

2.通过团队合作、分享性的课堂活动,了解自我和他人,学会聆听、表达和回应。

3.通过处理人际两难问题的情景训练,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解决生活中交往冲突

的方法及思路。

4.通过同理心训练,帮助学生学习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善解人意,乐于助人。

5.讨论:周围什么样的人受人欢迎,他(她)身上的什么品质得到大家喜爱,他(她)是如何与他人交往的。

(四)思考与练习

1.你认为正确处理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则有哪些?

2.请尝试与10个陌生人打招呼并与同学分享个人体验。

3.请用人际交往理论分析你自己体会最深的一次人际交往实践。

4.根据你宿舍的实际,起草制定一份可行的“宿舍公约”,并说服宿舍同学一起修改,完善后执行。

第七讲:性心理与性健康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性心理发展的规律及性健康的含义,认识性心理问题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建立科学的性观念,培养健康的性心理和成熟的人格,在两性关系中学会自觉承担责任。

(二)教学重点

l.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2.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问题

3.性心理困扰产生的生理、社会和心理原因

4.不当性行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5.维护自身性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三)辅助教学

1.观看性健康教育录像。

2.在课堂上进行关于社会性别意识的讨论,学习了解和尊重异性。

3.通过大学生性心理问题的典型案例分析,讨论大学生确立健康性态度的重要意义。

(四)思考与练习

l.为什么说性教育是人格的教育、生命的教育、人际关系的教育?

2.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问题有哪些?其原因是什么?

3.性道德对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4.大学生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性道德?

第八讲:恋爱心理与爱的能力培养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爱情的本质、爱的能力和有关爱情及恋爱的心理学理论,学会处理恋爱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扰以及友谊与爱情、恋爱和学业、恋爱与个人发展等关系,逐步培养爱的能力。

1.爱情的涵义与爱情的本质

2.爱情的心理学理论

3.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点

4.恋爱中的常见心理困扰及影响因素

5.培养爱的能力的意义、途径与方法

(三)辅助教学

1.进行“我的恋爱观”小测验,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恋爱观。

2.组织“我心目中的恋人”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分享,增进男女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尊重自己和他人,促进学生对爱情的反思。

3.讨论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可让学生以角色扮演方式演绎恋爱与婚姻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4.讨论恋爱与性的关系。

(三)思考与练习

1.大学生在爱情方面有哪些心理困惑?

2.培养爱的能力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有什么意义?

3.你认为怎样才能培养爱的能力?

第九讲:职业生涯规划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常见困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自主抉择能力,学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二)教学重点

1.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

2.心理学关于生涯规划的主要理论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和常见困扰

4.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

5.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与实施步骤

(三)辅助教学

1.通过课堂讨论,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2.通过填写职业生命线、确认未来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3.分组结对讨论各自在职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和潜在的能力。

4.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相互交流体会。

(四)思考与练习

1.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人生发展有什么意义?

2.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哪几个步骤?

3.设想一下你5年以后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提出从现在起需要做哪些努力?第十讲:大学生的适应与发展

使学生准确理解适应与发展的含义,明确适应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适应和发展的有关心理学理论,帮助学生分析适应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学习适应与发展的技能,增强个人的社会适应与谋求发展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l.现代社会中适应与发展的重要性

2.不同的心理学派对于适应与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

3.大学生在适应与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4.提高适应与发展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三)辅助教学

l.进行心理适应能力测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2.组织学生分享个人在适应大学环境过程中的经验。

3.分析大学生中适应与发展典型案例,总结改善适应的方法。

(四)思考与练习

1.个人在适应与发展上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2.个人在适应与发展上遇到哪些问题?

3.个人常运用哪些方法解决自己在适应与发展中的困扰?

第十一讲: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预防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常识,认识心理疾病的危害,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鉴别心理问题的能力和维护心理健康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教学重点

1.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概念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心理问题的类型和特征

4.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5.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其作用

6.预防心理问题与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7.危机心理干预的途径与方法

(三)辅助教学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试,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2.观看一段心理咨询的录像,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工作方式,从而能更好地借助和使用心理咨询的服务。

3.带领学生做一些心理调适训练,如音乐调适法、呼吸调适法、运动调适法等。

4.讨论及角色扮演:遇到心理问题自己应怎样应对?或他人出现问题时应如何应

对与处理?

(四)思考与练习

1.如何评价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怎样进一步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2.长期处于抑郁和焦虑状态对身心健康有何危害,应如何妥善处理心情烦躁和情绪低落?

3.当你遇到心理问题时你会采取哪些求助方式?

4.如果发现同学中有人心理异常该怎么办?

第十二讲:珍爱生命与热爱生活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个人行为与他人和团体的、社会的关联;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懂得欣赏生命和尊重生命;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和保护生命,对人生做出自主的、负责的选择,在别人需要时付出爱的关怀及行动,自己遇到挫折灾难时不轻易放弃,培养应付困难、寻求支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的意义

2.培养正面积极、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

3.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4.面对困境时摆脱痛苦的方法

5.对自杀的误解与自杀前的征兆及预防

(三)辅助教学

1.通过有关生命意义的问卷调查,认清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2.通过课堂练习,确立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目标。

3.通过心理训练,学会对他人的欣赏、热爱、尊重和感谢,感受生活的美好。

4.通过对“死亡图像和死亡比喻”的练习,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了解“善别”和“善终”,坦然面对死亡,从而更加珍惜活着的美好。

(四)思考与练习

1.你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2.什么是丰盛的人生?你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

3.从你身边发生的案例,探讨自杀引发的后果,以及解决人生问题、摆脱痛苦的多种方法。

四、教学安排

心理素质教育教学课程属于指定性选修课,课内30-36学时,2学分,由专门的教学部门和专人组织实施

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咨询大纲

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咨询大纲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规范和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特制定本大纲。

一、高校心理咨询的任务和特点

高校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使大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开发潜能、健康发展。

高校心理咨询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为出发点,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发挥心理咨询在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积极作用。

心理咨询具有专业性,必须由受过专业培训、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来承担;具有可操作性,要采取各种心理干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具有服务性,重点在于心理帮助与引导。

二、高校心理咨询的原则

高校心理咨询应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

尊重的原则。咨询员要尊重每一个来访学生的人格和其独特性。

保密的原则。心理咨询要为来访者保守隐私。除非有自杀和伤人危险,不应把来访者的具体信息告知他人。

自助的原则。心理咨询主要是协助来访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解决问题。

发展的原则。心理咨询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要注重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

三、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及形式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包括发展性咨询和障碍性咨询。发展性咨询是解决学生生活中的一般心理困惑,促进其健康成长;障碍性咨询是解决学生轻度的心理问题,对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进行初步识别并予以转介。

高校心理咨询的内容包括大学生在学习、恋爱、人际交往、职业发展、自我认识和人生意义探询等方面的心理困扰。

高校心理咨询包括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团体训练、网络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等多种形式。

四、高校心理咨询的程序

高校心理咨询主要以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和团体训练为主,并应遵守规范的工作程序。

(一)个别咨询

个别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是一对一的面对面咨询。个别咨询的基本工作程序为:

1.预约

预约是咨询工作的第一步。学生寻求心理咨询需要提前预约,由专门的接待人员负责。接待人员应向来访学生介绍关于心理咨询的基本常识,根据来访学生的意愿为他们安排咨询的具体时间和咨询员。

2.初始访谈

咨询员要按照预约的时间与来访学生进行初始访谈。初始访谈的主要任务是充分了解来访学生的信息和资料,澄清事实,同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初始访谈结束以后,咨询员应对来访学生进行基本的心理评估,确定其心理困扰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是否需要继续咨询及相应的次数,以及是否需要转介到其他相关部门。

3.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在初始访谈基础上开始的进一步的心理咨询过程。咨询员与来访学生一起制定咨询目标,并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技巧与方法,帮助来访学生改变不适应的认知与行为。

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要做到真诚、接纳和共情,要保持平等、信任、尊重的咨询关系。

4.咨询结束

咨询结束的时间按咨询效果来确定。咨询结束时,咨询员应肯定来访学生在咨询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积极改变,同时应和来访学生对进一步的发展进行讨论,并告知学生以后有需要时,仍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对于有较严重心理障碍或危机情形者,还要进行以下程序:

①转介

对于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者如严重的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疾病等,应及时予以转介。

首先须向学生明确说明转介是为了帮助其解决问题;然后说明被转介机构的工作性质;必要时跟来访学生说明,需要跟有关人员联系,帮助其转诊。转介原因及过程要有详细的记录。

②危机干预

心理咨询若涉及危机事件时应按照规范的方式进行处理。危机事件主要是指来访学生有明确危害自己和他人的意图和计划,也指学生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家人去世、自己遭遇突发事件等。

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要重点评估其危险程度,及时干预。面对来访学生有自杀和伤害他人的倾向,明确告诉来访学生,为了他(她)及其他人的安全,需要通知有关人员,要求学生做出不做危险行为的承诺,同时对其及相关人员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二)团体咨询

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促进组员的成长与发展。团体咨询的人数应根据团体的目标和性质决定。一般情况下由8-12人组成。

团体咨询的基本工作程序为:

1.准备阶段

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完整的咨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依据咨询工作的主题,确定工作对象,并按规范程序招募组员。

2.工作阶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健康及其标准 1.健康:实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 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是生理健康(生理无重大疾病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健康的十条标准(略) 二.心理 ?历史上,相当长一段实际,人们曾经认为心理是产生智力活动的器官,心理 是心脏的机能。 ?亚里斯多德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 液冷却而已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即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是心理现象的 动态形式,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 的总和,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包括自我意识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觉、直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1)自我意识 2)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3)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 ●所谓心理健康 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中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卫生联合会 ●心理健康分为狭义的心理健康和广义的心理健康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状态。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即除了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也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无心理疾病 ?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2020年下半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报告(通用版)

编号:YB-JH-0016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2020年下半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报告(通用版)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2020年下半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报告(通用版)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一、指导思想: 在新学期认真贯彻学校心理健康的有关精神,积极配合院阳光心理工作部的各项工作,推动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思路 以扎实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为基础; 以朋辈辅导和心理委员辅导相结合为辅导模式 以寝室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以及朋辈心理工作部为信息链做好日常工作; 重点以“新生适应”为主题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 三、工作要点 1、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的常规工作,严格落实“五早”信息预警

机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月通报和周通报工作,确保心理预警学生稳定。 2、配合学校院系,认真开展XX级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做好心理普查、心理访谈、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完成新生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健康信息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完成新生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等。 3、加强对我系新进学生辅导员和新任心理委员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座谈会、案例交流、知识讲座等形式,提升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水平。 4、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的队伍建设,围绕主题,召开朋辈辅导员经验交流会,构架沟通、交流的平台,加强对新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5、进一步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建设,通过严格考核等形式,增强朋辈辅导员的角色归属感和责任感。 九月份:1、制定本学期我系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2、准备系阳光心理部招新工作。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学生心理特点: 1、初中生心理特点: ⑴认知发展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及其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①促进其学业进步。②开始与父母发生冲突。③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尽管有些是偏激和不成熟的。 ⑵性意识的觉醒随着生理发展的急剧变化,初中生心理开始萌动,在与异性同伴相处中,一些从来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产生神秘的骚动,使他们感到好奇、渴望,有时又是迷惑和害怕。 ⑶不成熟的“成人感”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他们不希望别人时时管教约束,否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情和对抗情绪。尽管初中生的“成人感”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及个人问题认识较肤浅,这使得他们对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常常又是不成熟的,顺利时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挫折时,妄自菲薄、自卑自弃。自我体验也是动荡而不稳定的。 ⑷学习成绩分化激烈,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初中生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分化明显。初二年级是明显的分化期,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应付自如,学有余力;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越学越吃力。学业不良将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自卑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 ⑸同一性问题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完满的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青少年在同一性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表现在有的人对自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常伴有激动的情绪和解脱困境的的尝试;有的人可能出现暂时的或长久的同一性混乱,即未能形成一种强烈的、清晰的同一感,他们无法发现自己。经受过同一性混乱的青年,自我评价较低,道德推理不够成熟,难以承担责任,冲动而思维缺乏条理。可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人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扰都与同一性问题有关。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⑴不平衡性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两者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 ⑵动荡性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与行为。 ⑶自主性高中生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杜月菊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53) 【内容摘要】学生的健康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成为各国教育的主流之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存在问题较多。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与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了“以品格为目标,健康为基础,就业为手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立体交叉式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 【作者简介】杜月菊女河南孟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德育、德育心理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经历20多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10多年来,也进行得有声有色,积累了一些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测验、调查分析、理论研究、意义论述多,泛德育化倾向严重、实效性较差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且必须研究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为此,党中央、中宣部、教育部等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一、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认知偏差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陷入困境。 首先,社会认知偏差。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评价。在当今社会,只要能上大学就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的升学理念与学生求学、就业难形成了明显的落差,导致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中学形成的亚健康状况没有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加之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较晚,在社会上的知晓率较低,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其次,学生认知偏差。面对当今的社会竞争,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对自身缺乏了解,对社会、职业知之甚少,不恰当的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使他们感到前途渺茫;传统的否定教育、纠错教育、家常便饭似的批评训斥使他们情感缺失;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导致的学非所爱、学非所用的现况、在竞争中找不到与别人比拼的交点等,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立足社会的希望,导致他们迷失自我。 再次,教师认知偏差。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对“心理有病”的人进行教育治疗,针对个别学生教育活动或把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的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缓慢。 (二)大学生诸多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 身心和谐统一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在2005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本学期,我校继续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由政教处组织,形成以团队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及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立了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到学校管理层及学校心理咨询室,再到各班心理委员的三级心理健康监护网络。 二、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本学期,我校通过心理健康黑板报等途径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学校还订阅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刊物,便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 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条重要途径。本年度,我校坚持每两周一次的心理健康辅导课,围绕

着适应、人际、价值观、生涯、理想等主题开展主题讲座,不断增强同学们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 四、继续开展好心理咨询室的工作 每周一至五上午8:00——11:00,下午14:00——17:00正常开放心理咨询室,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为孩子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并认真做好相关的资料整理。 五、通过家长会进行心理教育 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家庭因素。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赢得实效,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心理健康教师利用家长会期间印发宣传资料,为家长帮助孩子解决一些一些心理困惑提供方法和途径,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需要细致和爱的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工作的思路,不断创新工作的模式,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培养能适应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本课程力求使学生掌握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成果,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个别心理辅导过程和小组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基本理念,游戏辅导、心理剧等主要方法以及小学生心理咨询与评估的特点与一般方法。树立科学的心理辅导观,能够熟练运用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技术和方法,懂得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自我保健及适应能力。 本课程通过分析和解决小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为小学教育实践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学会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设计,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夯实良好的心理学基础。 2、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心理辅导是一门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开展对于未来的教师而言,显得非常重要。 课程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教材,并主动阅读相关参考资料文献、案例分析。在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包括概念、历史发展、咨询要素、咨询目标、咨询程序、会谈及会谈技巧、咨访关系等。引导学生明确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是指向实践的,是实践中的理论,是操作的理论。因此,学习者必须结合自己的经验去体悟、应用。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具体的案例,识别常见的学生行为问题,把握学生行为背后掩盖着的深层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学会撰写辅导案例的一般方法,能设计操作具体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集体课常规教学,教师课堂重点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个别问题集体讨论。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广泛运用案例分析、课件演示、现场观摩、学生讨论教学,结合课外自我实践、自觉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帮助其他同学克服心理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简称心理学考试)是我院为招收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查考生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以及应用心理健康知识技能理解、分析与解决学校实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能力。 I.考查目标 考查考生对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的理解程度,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基本方法技能的掌握水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理解、分析中小学教育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具备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解决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基本能力。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㈠简答题(共40分、5小题,每小题8分) ㈡论述题(共80分、4小题,每小题20分) ㈢综合分析题(共30分、1小题,每小题30分) Ⅲ.考查范围 一、命题书目 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连榕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版)为考试参考用书。 二、考试内容 第一编心理与心理健康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 第一节心理学的奥秘:从常识到科学 第二节人的心理:心理现象面面观 第三节心理的发展变化:成长与衰退 第二章健康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揭开健康的面纱:医生说我身体没病,可总感觉不舒服 第二节教师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老师如有病,学生被吃药 第三节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第二编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在变化中成长 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稳步提高 第三节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社会化的重要一步 第四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懵懂的青春期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思维的质变 第三节中学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长大成人 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 第一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全面渗透,综合影响 第二节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三位一体,协同配合 第三编教师心理与心理健康 第六章教师的专业成长心理 第一节教师的专业素养:教书育人的本领 第二节教师的专长发展心理:十年磨一剑 第七章教师的职业发展心理 第一节教师的职业角色:学生健康成长的帮助者 第二节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成就幸福的教学人生 第八章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 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解:分析原因,掌握标准 第二节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远离倦怠,跨越高原 第四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 第九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前行的航灯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则:行动的准则 第十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条条道路通罗马 第二节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 第三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支持中成长 第十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课程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全面落实,重点突出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似课非课,方法创新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重在活动,形式多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走进心理学 1 心理学是在(C)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 A、简单 B、健康 C、通约 D、一般 2 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C)的局面。 A、稳步向前 B、曲折坎坷 C、百花齐放 D、停滞不前 3 学习心理学要追求(B)、不要苛求()。 A、正确有效 B、有效正确 C、真理逻辑 D、逻辑真理 4 心理学的研究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研究的是复杂多面的“人”。√ 5 科学不代表真实,只是行走在逼近真实的道路上。√ 什么是心理学 1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感觉、(B)、情绪、意识与精神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 A、思想 B、行为 C、外形 D、动作 2 【多选题】 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ABC)(多选)

A、美国人养大狗 B、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 C、这是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标准 D、中国人智商较高 3 主观是由我们的感知和觉知之间构成的现实。√ 4 客观是被所有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 5 你理解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身。× 心理学讨论什么 1 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2 不要用对别人的感受去评价对方,也不要用别人对你的感受评价自己。√ 3 马丁·布伯的前半生主要致力于用哲学的方法研究宗教。√ 4 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一个人,就失去了社会的客观标准。√ 5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 古典心理学 1 马丁·布伯是(C)家 A、政治 B、历史学 C、宗教哲学 D、军事 2 科学世界有三大未解之谜:物质起源、生命起源、(A) A、意识起源 B、生物起源 C、文化起源 D、宇宙起源 3 被称为西方哲学奠基者的是(C)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3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3篇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 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为大家精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本学年我校心理咨询室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上个学年的 工作经验及总结基础上本着务实、创新、进取的工作作风,有计划、有重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总结本学期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总结上个学年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 2、学校领导十分关注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发展心理品质和预防心理问题为主、心理问题矫治为辅的基本原则,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同时发挥心理辅导的作用。 3、继续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兴趣原则、和谐原则和成功原则,营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教学气

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进取心。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现状,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尤其要鼓励有心理困难的学生认识和超越自我。同时也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班主任的辅导作用,开展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3、继续开展学校个别心理咨询辅导活动。我校心理咨询室树立___学生服务的理念,与全体学生沟通,认真开展咨询服务,和每一个学生做真诚的知心朋友。个别心理辅导制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在解决部分学生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全校健康心理氛围发挥重要作用。发挥专职教师的作用,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本学期坚持每天中午时间对学生开放,安排好学生预约工作,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心理困惑,甚至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为我校心理安全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4、利用好本学期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在平时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学生的内心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

最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4篇

XX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4篇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这是小编分享的工作总结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XX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队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继续围绕学校校本课程教育主题,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 力。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及各班主任 学校心理咨询室兼职教师:*** 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标,我校这学期开 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 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 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与大队部、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

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六心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的闪光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做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4、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 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通过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及校本研修,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深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我校的教育特点,我们在工作中确定了以下几条途径。 、开足心理健康课程 利用班队会,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上好班级心理健康课。强调行为训练,不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 的实效。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联系,通过大队部的系列活动、 以社会实践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宣传窗、讲座、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 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 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一学期很快过去了,回顾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实施到步入正轨的过程,我们倍感欣慰。在这一学期里,我们竭尽全力为广大师生提供最周到的服务,既得到了他们热情的参与,也得到了他们最大程度的认可。 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大力支持下,为使学校的心理教学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提高全体学生共性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良好的人格,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和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学生心理发展观。通过开展心理周活动,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帮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解决发展中的心理问题。通大型心理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心理教育情境,营造一定氛围,使学生懂得人是要受纪律约束的,不能随心所欲;人是离不开集体的,团结就是力量;人是有潜力的,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路路风情陶冶了情操,一桢桢彩照融洽了情感,一阵阵欢歌笑语伴着心灵的小河延伸……学生们在娱乐观赏中,潜移默化地成长着,它远远超过任何言语说教! 在人性开拓的主旋中,校内外活动的积极开展,不断为学生引导着正确的认识因素,准确地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的水平。它胜于学生呆板地坐在板凳上听那些枯燥的言谈,逆反心理的压制和强制的服从办法。那么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为解决毕业班学生对考试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障碍,心理教师积极配合毕业班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试考虑心理的调适,包括深呼吸松弛法,联想放松法,积极暗示法,转移刺激法,模仿学习法,系统脱敏法,等一些心理辅导,坚定学生的信念和决心,增强临考心理素质。 适时的心理咨询为学生解决了考试心理胆怯,时间紧迫,思想压抑,食欲不振,厌倦学习,情绪低落和如何调节不良情绪,怎样追求远大目标,人的基本情绪、心情,心境,等一些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并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挫折和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心理支援和心理疏导,切实关注他们,理解他们,倾听他们,帮助他们…… 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程,其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是心理教师一个人所能支撑的保护伞。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朝着健康,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是每一名专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上级领导关怀和正确指引下,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齐心协力为孩子们架起通向未来的桥梁;寻找智慧的金钥匙;去寻找心灵的家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23 (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 school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选修 (四)课程性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各大学心理学专业和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当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本门课程就此讲述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障碍的调适。为广大心理学专业学生以后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教学目的: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方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六)教学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疾病及治疗;以及家长,教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八)教学方式:讲授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查科目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发展教学要点: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阶段 教学时数: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 二、两种发展理论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 考核要求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掌握) 二、两种发展理论(掌握)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领会)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掌握) 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教学要点:神经症;精神症及一些身心疾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五里岗学校 一.心理健康教育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主题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适宜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重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促进”的功能。 4.差异性原则。不仅要尊重个体差异,还应尊重年级差异。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 5.活动性原则。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的文化素质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促进青年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和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努力推进大学生健康成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 2、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懂得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和行为方式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

本方法与技能。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难点:大学生培养健康心理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教学内容自我意识的涵义及结构;自我意识的作用;自我意识类型;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重点:自我意识的概念掌握,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培养;难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作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中的问题。 第三章领略和谐的魅力——大学生人格心理的健全 教学内容人格心理概述:人格的定义、结构;与人格有关的概念;人格研究的相关理论;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九种人格障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含义、如何健全人格;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大学生的人格特征。重点: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和特点,大学生的常见人格障碍;难点:人格结构的相关理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第四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学生心理情绪的调节 教学内容情绪概述:情绪的构成与状态;情绪与情感;大学生情绪特征与差异:大学生心理情绪的特征;大学生健康心理情绪的标准;大学生群里的心理情绪差异;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与调试。重点:情绪的构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与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调适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和《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坚持育人为本,根据我院高职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我院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 基本原则: (l)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5)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

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二、主要内容 ⒈组成阵容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队伍 组建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牵头, 由有经验的心理素质教育老师组成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全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各项规章制度、协调各方关系、检查督促教育工作。委员会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成员由学工处,教务处、思想政治教研室、团委、医务室等部门负责人和各系主管学生工作的系领导组成。 ⒉形成全院抓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系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辅导员要在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调适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善待他人。针对我院女生多的特点,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举办“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走向社会前的心理适应训练”、“科学研究的心理素质基础”、“人际关系心理”、“性心理”、“情感心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和相关报告。 ⒊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增加不少于10个课时、1个学分,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专职)教师以及经过系统培训、集体备课的辅导员授课。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全院学生中逐步开设《大学生心理与训练》、《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心理教育选修课程。主要讲授三方面的内容: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加强大学生对自身心理特点的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对心理的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及心理疾病防范。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30学时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授课对象:大一新生 开课单位:教育系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刘晓明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切实提高心理素质,实现角色转换,增强信心,明确适应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向学生讲授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2.向学生传授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得以提高,能够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学习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三、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主要教学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健康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素质教育课程,总体上阐述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人格心理、生涯规划以及生命教育等重要内容。现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等文件制定的本课程教学重点章节的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一、大学生活动的特点和实质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概观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概述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价值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 四、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以及心理咨询的内容和类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意识。 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概述 二、大学生心理困惑的表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417 (方案范本系列)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 施方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详 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工作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