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仪式看宗教活动的功能

从仪式看宗教活动的功能
从仪式看宗教活动的功能

2010年第1期

(总第325期)

湘潮(下半月)

2010年1月

在中国,特别是民间,收惊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习俗。此俗缘于灵魂崇拜,人们信仰万物有灵,不仅认为人死后灵魂可升天堂或下地狱,而且还以为生存时灵魂可以离开肉体,如“灵魂出窍”。受惊吓谓之“吓掉魂了”,而“失魂落魄”。“惊魂未定”不是一般的安抚,必须招魂,呼唤魂兮归来,使灵魂复归躯体。“招魂”俗曰“叫魂”,既可以由专司其职的巫者进行,也可由亲属充任。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本文将收惊仪式定义为一种收惊者借助于言语与外物等来使受惊者获得精神上放松和对恐怖脱离的,并形成了某种符号意义的行为。此次研究主要采取参与调查的方法,并选择了笔者的家乡———

湖南省醴陵市为研究地点,希望能以小见大,通过特殊的事物分析来得出普遍的意义。

一、个案记录

个案的选择对象为居住于城市小区的一个七旬老人,在下文的具体记录中,以“奶奶”表示。老人出生于农村,属于一个传统的中国妇女,长期受家庭熏陶,信仰佛教,对佛教的一些仪式和习俗都很熟悉。并设有自己的祠堂,进行有一定号召力的小型活动。要求家中的子辈定期定时进行一些传统的佛教仪式,如观音诞辰要烧香祭拜等。

日期:5月10日。地点:奶奶的祠堂。

对象:奶奶祠堂活动的一个虔诚的参与者(以下简称小张)的女儿。

缘由:小张女儿在五一期间出去旅游。在旅游途中,被某些观赏的景物吓到。之后一直有点精神恍惚。小张曾带女儿就医,但是效果不够明显。因而央求奶奶帮女儿收惊。

过程:

1.准备阶段

在仪式正式开始之前,奶奶先准备好几杯茶,摆放在菩萨像前面。同时拿了一小撮大米放在敬神的茶几上。一般例行的敬神的贡品和香烛、鞭炮都备好在旁边。祠堂的中央摆放了一张椅子。基本物品准备好之后,奶奶将香烛都点上,并打开小收音机,里面立刻开始播放念经的音乐,祠堂开始回荡“南无哦弥陀佛”的声音,低沉而具有穿透力。

2.实施阶段

正式准备开始了。奶奶先放鞭炮,同时要求小张女儿点上三根香,并告诉她不断在心里默念自己的名字、遇到什么事情和要求菩萨的事情。磕头之后,小张女儿就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心里不断重复刚刚磕头的时候跟菩萨说的话。奶奶则端着一杯茶,口里不断念念有词的围绕小张女儿转圈,一边转圈一边用手指从茶杯中沾上水向小张女儿撒去,手收回的时候状似将什么东西从小张女儿的身体内抽出来,然后狠狠的甩开。大约这样的程序重复进行了几分钟后,奶奶突然喝了一口茶,马上用力的喷出来,水直接喷向小张女儿的头顶。这样的动作在四个方向都进行之后,奶奶将茶放回茶几上,并转身作揖,手里开始烧事先准备好的符纸,当符纸将要烧完之前,将其放进茶杯,符纸灰烬悉数掉进了茶杯。

3.结束阶段

仪式的最后,奶奶用手指轻点了朱砂,在小张女儿额头中央一按,然后抓起一把大米撒向她的头顶,同时口里念道“妖魔鬼怪悉数散去”,这样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重复进行之后,端起刚刚有符纸灰烬的那杯茶,让小张女儿喝下去。然后再放一串鞭炮,敬上三根香,仪式就完成了。奶奶告诉小张说,等到额头上朱砂印记消失,小张女儿就好了。同时还将刚刚符纸剩下的灰烬包好,要小张每天给小张女儿喝一杯放有符纸灰的茶。

二、仪式的功能

通过个案调查,对收惊仪式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以仪式为代表的宗教活动所具有的功能。

1.心理调节功能

收稿日期:2009-12-10作者简介:邓

巧(1986-),女,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

从仪式看宗教活动的功能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18)

要:本文以湖南醴陵市的一位老年妇女所进行的收惊仪式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实地研究对以仪式为代表的宗教活动

的功能进行探讨与研究。在对仪式的记录和访谈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之上,得出了宗教仪式具有创造群体认同感、稳定社会等功能,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解决老年人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仪式;老年人;精神生活;宗教功能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1-0042-003

42

第一,心理慰藉和心理满足功能。

“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重要危机都包含着强烈的感情波动,精神冲突和可能的崩溃。人们要想得到好的结果,就必须与忧患和凶兆作斗争”。佛教关于来世的信念和崇拜仪式,为竞争激烈、身体机能孱弱的现代人,提供了一套超越现实痛苦的心理调节机制,使人们安然接受和适应现世的失望和挫折。佛教信徒通过献祭和祈祷等仪式向神、佛祈求各种愿望的实现;通过念咒防雹、驱鬼止疫等巫术仪式象征性地应付具体的灾难;通过宗教节日和人生仪式周期性地重复崇拜仪式,应对社会性和个体性的危机。这些宗教仪式以一种象征的手法,达到了焦虑的宣泄和化解,使人心得到宽慰和解脱,变得安定和纯净。

收惊仪式通过类似“驱走”、“抽出”、“净化”等象征性的手势和动作,达到消除小张对于女儿受到惊吓的焦虑心理的目的,使小张从焦虑中解脱出来,并且安心。小张女儿则也在接受这样一个仪式的过程中,接受了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手势和动作的含义,从惊吓中恢复过来,慢慢平复自己的心情。点朱砂、喝符水等后续行为,进一步强化了那些动作的象征意义,使得受惊者(小张女儿)心理得到宽慰,从而放松身心,缓解紧张的情绪,达到了一种心理暗示治疗的目的。

第二,巩固和强化宗教信仰。

宗教仪式是宗教意识的外在体现,是沟通人-神关系的中介,强化人对神的实在性感觉,增强人的宗教情感。佛教尤其强调通过仪轨和灵修与本尊神合二为一,其祭祀仪轨特别强调一种心理的、内在的对献祭对象的体验,更具有把神实在化的特点。另外佛教宗教仪式繁多且周期性重复,这对于巩固和强化宗教感情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奶奶娴熟的动作可以知道,奶奶对这些宗教仪式的了解程度很高。而这些相对专业的宗教仪式知识主要来自于与奶奶较为亲近的赵奶奶。赵奶奶曾经专门去学过佛,回来之后就将一些佛教仪式带入,进而影响了周边的人。从访谈中可以看出,这些相对简单易懂的宗教仪式在小区的流传程度很高,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一方面是来自于本身小区的传统信仰习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近年来社会的变化比较大,经济不稳定,人们的心中对未来充满了风险意识,为了得到心理慰藉,而转向未知的神灵求助。佛教的教义无疑让人们找到了生存的真理。佛教仪式虽然繁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晦涩难懂或者难以接受的仪式发生了变迁,伴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融入人们生活当中。通过仪式的周期性重复,也就强化和深化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第三,补偿功能。

亚布洛柯夫认为,宗教执行着补偿性的社会功能。他指出:“在宗教里,一切矛盾被臆想地消除:现实压迫被'精神自由'克服社会的不平等在罪恶和痛苦中变为平等;人们的互相不信任在‘基督的怀中’化作兄弟情意;人实际上的无能被上帝的才能所补偿,死者成为永生;整个充满罪孽和不公正的世界被'天堂'代替。补偿功能的心理学方面在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宗教才能成为解除精神紧张状态的手段。”亚布洛柯夫的这段话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宗教仪式的情况。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之所以热衷于参加小群体的宗教活动和仪式,与宗教的心理补偿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可以从老年妇女对宗教仪式的热情以及佛教的某些仪式中反映出来。

奶奶进行这样的宗教仪式活动,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偶尔为之,而是经常性的周期性的进行。奶奶通过进行这样的宗教仪式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并且在交际圈内建立了一定的地位和威信。奶奶通过进行这些宗教活动,不仅仅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填补了由于丈夫去世、儿女长大所带来的晚年心灵的空虚,同时也得到了以往没有的他人的认同和小区的地位的提升。在收惊仪式中,收惊者对整个收惊过程具有很高的掌控能力。她代表了神灵,她所有的行为都是神灵的指示下的行为。仪式中,奶奶享受了平时无法得到的掌控的权力,她的一举一动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带有绝对的权威性。在短暂的仪式过程中,奶奶摒弃身体的束缚,抛开传统的禁锢,以宗教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使得以奶奶为典型的老年妇女长期受到压抑冷落的心理得到了放松和缓解。宗教仪式的魅力和诱惑很大程度就是来自于这一点。

第四,通过暗示、感染等社会心理机制,实现仪式的消除恐惧和紧张的功能。

仪式,通常被界定为象征性的、表演性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它可以是神圣的也可以是凡俗的活动,这类活动经常被功能性地解释为在特定群体或文化中沟通(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过渡(社会类别的、地域的、生命周期的)、强化秩序及整合社会的方式。仪式中通常会借助暗示、感染等社会心理机制,对仪式中的接受者进行“心理保健”的训练。这里所谓的“心理保健”也就是通过一些借代物(如个案中出现的朱砂、符水)来强化巩固之前通过暗示、感染等社会心理机制所产生的效果。即使接受仪式者获取心灵和精神上的放松与解脱。

小张女儿进行过收惊仪式后,大概2天后,精神就得到恢复了。小张特意跑来道谢。在这其中,无论是仪式之前的小张本人对小张女儿所强调的对仪式的有效性的肯定,还是过程中奶奶的手势和动作,或是仪式后点上的朱砂和喝的符水,都是通过暗示的方式,来放松和解放小张女儿的情绪。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这一暗示是被不断重复加固的。

摒弃对宗教仪式一贯的封建、迷信和落后的看法,其实一些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仪式都有着相对较高的效用度。因而才驱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而且开始寻求这方面的帮助。根据2004年周秀眉等人发表《收惊文化初探》一文,该文从132份问卷中分析得出,76%的受访者有收惊的经验,求助收惊的动机分别为受到惊吓、生病、冲煞、祈运、祈福、风水不佳。虽然收惊为迷信行为,但研究结果表明,77%受访者觉得有效,并且高达89%的受访者选择会再来收惊。一些学者专家的研究调查都证明了这些仪式的医用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促使了这些仪式的流传。

2.社会整合功能

第一,增强社群归属感和群体认同感。

宗教仪式不仅聚合了信众,更使信众在心理上认同而达到社会整合。“仪式是在集合群体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它们必定要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宗教信徒在参加佛教仪式时,看到许许多多与自己信仰相同的人按同样的姿式和程式朝拜同种神灵,极容易产生群体的归属感、依

邓巧>>>从仪式看宗教活动的功能

43

赖感和认同感。宗教仪式行为不仅具有人神际遇的含义,也具有人际交往的功能。周期性举行的宗教仪式是信众群体中的一种“宗教语言”,是分散各地的信众交流感情、沟通联络的一种手段。宗教仪式增强了群体认同感,并不断强化,是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同时,遵守共同的宗教禁忌也特别有助于增进宗教群体的认同感。

奶奶原本对宗教只是有所了解,由于身边的朋友的带动,将整个生活重心投入到其中。加入了这个群体之后,奶奶充分感受到了群体之间的支持与力量。与群体中的同伴一起进行各种各样的仪式活动,与一些非信众区别开来,使得奶奶不仅对这个群体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同时也产生了对群体的依赖感。而这种情感正是宗教仪式完成对社会的整合功能的心理基础。

宗教仪式对社群归属感和群体认同感的加强,是来自于他自身的联系信众的力量。一旦信众对宗教的信仰力量削弱,也就意味着脱离群体,自然也就降低了对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奶奶由于与家庭的联系发生变化,导致自我价值认定出现混乱。在进入信仰宗教的群体中的过程,不断重铸自我价值,发现自我价值的亮点。因而正式融入群体中后,对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都很强,来源于生活中本来信仰的替换。

第二,稳定社会,增强社会控制。

在宗教中,仪式有整合人格的功能,它把信徒的思想、感情、向往结合起来,把宗教团体和机构的力量集中起来,使信徒的信仰有一个充分发泄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维持社会稳定的目的。仪式为社会控制提供基础,并成为对付各种越轨倾向和危及社会稳定的一种潜在力量。

人类学家特纳认为,“仪式是所规定的服务于各种场合的规范行为是对神秘或非体验物或魔力的信仰,将仪式看作是恢复社会平衡和稳定的政治手段”。他认为,仪式可以解决冲突,加强合作与认同,扩大仪式主办体的名声。宗教仪式的整合功能,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融合到吸收消化来实现的。人们在进行宗教仪式活动时,不仅仅是简单的做几个动作,而是怀揣着虔诚的信仰来进行的。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和升华自我的精神状态,经由宗教仪式对行为模式的反复强化,而最终形成了带有深深的宗教印记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规范。

三、研究结论

贝格尔指出:“最早的宗教表达总是以仪式为特征的。仪式行动一般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不得不做的事和不得不说的事。举行仪式是与重复神圣公式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宗教的观念化是以宗教活动为基础的。”他还强调说:“宗教的根源在于日常生活的实际事务。”小区人们的宗教生活也是由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构成的。个案中的“收惊仪式”正是一种借由暗示、感染等社会心理机制来使接受仪式的人得到情绪上的释放和放松的行为,这个行为因为具有使人们克服焦虑心理和树立信心的心理调节功能而不断获得人们的认同。作为众多宗教仪式中的一个,它发挥着共性的作用的同时,也以个性的光辉吸引了更多的信众。这些仪式在小区中充当文化代代相传的载体,它们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威尔逊曾说过宗教仪式是一种企图把种种情感活动变为比实际状态要缓和得多的压抑形式,是一种唤起人们信心的行为。小区中,无论是个案中的奶奶,还是访谈中的其他小区居民,都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困难。他们都借由宗教仪式来把自己的负面情感活动转化为比实际状态要缓和的压抑形式,或者是说通过宗教仪式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从而在生活重新建立起信心。

宗教仪式是帮助人们象征性适应和控制环境的手段,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信众个体和社会的心理调节和社会整合功能上,此外,宗教仪式活动也存在一些需要与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相调适的方面。

首先,对个人而言,主要表现为心理调节功能,具体内容体现在实现心理慰藉和心理满足功能、巩固和强化宗教信仰的功能、补偿功能和通过暗示、感染等社会心理机制,实现仪式的消除恐惧和紧张的功能等。

其次,对社会而言,主要表现为社会整合功能。宗教仪式在增强社群归属感和群体认同感以及稳定社会,增强社会控制等方面有一定的功能体现。

第三,宗教仪式在发挥强大的正功能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仍会带来一定的负功能,需要与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协调适应。由于对于宗教信仰的过分追求和热情,有可能会抑制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同时,极强的社群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会使得群体排他性变强,容易造成与其他群体的矛盾,激化群体间的竞争。

参考文献:

[1]郭于华主编.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周大鸣,潘争艳.年例仪式与社会功能--以粤西电白县潭村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2)

[3]王铭铭.继承与反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02

[4]李育红.文化独特的外现形式--仪式[J].广西社会科学,2008,05

[5]邓小娟.论民问祭祀礼仪的当代社会功能--以甘肃秦安民间“传神”祭礼舞蹈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7,2

[6]祁进玉.仪式展演与象征意义:民间仪式中的多神信仰及其社会功能---三川土族“纳顿”节及多神信仰习俗的人类学考察[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

[7]钟玉英.论藏族宗教仪式的类别与社会功能[J].青海社会科学,2006,6

[8]小田.社区仪式的跨学科解读--以江南一个村落联合体庙会为中心[J].民俗研究,2003,02

[9]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J].广西民族研究,2003,02

[10]杨淑荣.有关宗教礼仪的几种学说[J].世界宗教文化,1996,02

[11]唐琳.仪式与风水信仰:南方农村住房习俗的人类学解读--对湖南湘潭青山桥镇的田野考察[J].民族论坛,2008,04

[12]董芳苑.台湾民间宗教信仰[C].台北:长青文化事业公司,1984.

[13]李亦园.信仰与文化[C].台北:巨流图书出版公司,1978.

[14]王善庆.民间医俗[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15]杨翎.台湾民俗医疗-汉人信仰篇[M].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2002.

[16](英)埃文思.普里查德著,覃俐俐译.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7]龙开义.壮族的民间信仰与民俗医疗[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2007,(2)

[18]童潇,宗教的功能性本质及其场域表现--以社会学功能论视角所进行的分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3,(3)

责任编辑:李瑾

湘潮2010年1月44

孔子君子之道及其现代价值观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2646518.html, 孔子君子之道及其现代价值观意义 作者:侯应寿 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05期 摘要:在儒学开始有了些许复兴和有学者开始将孔子大众化之际,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孔 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一个做人标准君子之道。其中主要有四条准则: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做一个能合群和善于协调不同意见的人;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这对这现代生活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意义。 关键词:孔子;君子之道;和谐社会;价值观;九思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039-02 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儒学开始有了些许复兴的迹象,其路行可以说是有甜蜜有苦涩,不过总体来讲是甜蜜多于苦涩,这大概是因为几个世纪以来孔子及其思想受了很多限制和苦难的缘故吧!但无论其褒贬如何,本人认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绝对不能抹杀他的学术精华,尤其是被他奉为人格理想的君子之道。因为这不仅仅只是对孔子及其君子之道的评价,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孔子及其君子之道应该是学者的,大众的,人民的,历史的。 一、君子之整体要求“九思” 总体来说,孔子君子之道讲的就是“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这段话的核心内容是讲“思”,其实质是用脑想问题。孔子为什么以“九思”概述?因为“九”是阳数之极,意思是多方面思考、多角度想问题。这“九思”从视听感官、面部表情、言谈举止等人的日常行为方面引发我们多方位的思考,告诫我们思考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孔子对君子提出的要求“九思”其关键是看自身的信仰和价值取向。 所谓君子视思明,就是说看就要想看得清楚明白。看有三种对象:人、事、物。看人要看其表里;看物要看其本末;看事要看其始终。既要多角度、多侧面地看,也要有所侧重地看,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近及远,由表及里,通过表面探其本质。君子听思聪是说听就要集中精力去听清楚。要听清楚,就要多听多想。即要善于倾听,还要做到博采众长。君子要多听,要听得出什么对,什么是错。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倾诉者,即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君子色思温,意思是对人的态度脸色要表现出温和。要使态度平和、文雅,必然需要心态平和。君子貌思恭。“貌”是外在形象,“恭”是谦恭,意思是做人的行为举止要得体,容貌要想到谦恭。荀子曾言“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这就是说用绳墨弹线之后,据线而分,木才会直;刀用石磨,磨过之后,刀才会快。君子博学多识,也当每日三省吾身……在匡正行为上下功夫,就可达到孔子所说的“貌思恭”的境界,才可能给世人一张诚实的脸。君子“言思忠”,意思是说君子要求说老实话、说忠诚的话。要言行一

吴信玄道长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讲座综述

吴信玄道长《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讲座综述 *导读:吴信玄道长湖北思源观吴信玄道长应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中心邀请,于2010年6月23日下午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 吴信玄道长 湖北思源观吴信玄道长应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中心邀请,于2010年6月23日下午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北楼414学术教室作题为《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和体现》的讲座,讲座由曹本冶教授主持。讲座开讲之前,曹本冶教授宣读2010年度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的奖学金获奖同学名单,并举行了简短的颁奖仪式,由吴信玄道长为获奖者李亚同学颁奖。 吴道长讲座的框架分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道教核心的教理教义---道的信仰与神仙信仰 1、天人合一 2、仙道贵生

3、度人无量、积功累德 二、道教义理在仪式中的运用的体现 1、祈福科仪设置----人神沟通的程序(仪式的时间选定、地点的选址); 2、度亡道场的度人思想 3、科仪中的内用----人神沟通的方法(存思、密咒)、丹道的具体体现 4、仪式中音乐的作用(请神降真、调和阴阳、与神明交流) 在以上的框架内容之外,吴道长还针对学界对道教仪式音 乐的一些看法阐释她自己的观点,即研究道教仪式音乐的几个 误区: 1、道教仪式音乐的随意性(正一); 2、道教音乐与民间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关系 以下是吴信玄道长讲座的具体内容: 一、道教核心的教理教义 道教最根本的教理教义即道的信仰和神仙信仰。一般出家 人出家都是为得道成仙,这是一个出家人最高的终极目标。道 教是讲道的,是以道来教化,与其它宗教的命名不一样。在中国,教是教化的意思。以道教化就是遵循天道,遵循天道则有

学校升旗仪式方案

学校升旗仪式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升旗仪式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思想教育的基本方式。为进一步 规范升旗仪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加强爱国主 义教育,开展系列思想教育,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加强学生品德养成,提高学 生的荣誉感,塑造师生良好形象。特制订本活动方案。 二、升旗手护旗手培训 1、挑选升旗手、护旗手 小学从五年级三个班各选学生 3 名,初中从初一至初三中选出,要求责任感强, 思想端正,学习认真,身高中等以上。 2、培训升旗手、护旗手 由德工处和少先大队部负责对升旗手、护旗手进行培训。 3、主持 主持人要求仪表端庄,声音宏亮,语速适中,台词规范,普通话标准。是一位品 学兼优的学生。 4、服装:升旗时统一穿(整套)校服。 三、学生进场路线 全校学生听到集队音乐,要迅速在教室门口排成两列纵队,有序地到操场集合。 集队的过程中做到快、静、齐。下楼梯时靠右行走,出教学楼顺序及要求与课间 操均相同。 四、站立地点:操场 小学:从北边往南依次是一一、一二、一三、二一、二二、三一、三二,三三、四一、四二、四三、五一、五二、五三。三二与三三之间留出 5 米远的宽度,升旗手、护旗手在中间后面站立。 教师在最南边站成一路纵队,各班主任在本班后边站立,排成一排,维持 学生秩序,体育教师在本级部前面站立。 初中:从北往南依次是教师、初四、初三、初二、初一,初三与初二之间 留出 5 米远的宽度,护旗队程 T 字型排列,升旗手在中间旗杆东侧站立。五、 升旗仪式程序 (1)宣布升旗仪式开始。(护旗队入场) (2)出旗(升旗手、护旗手护国旗至升旗台前)(放出旗音乐)。 (3)升国旗,唱国歌。(奏《国歌》,全体师生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浅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现代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社会的灵魂,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现代先进的文化才能使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大发展,才会使社会全现代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面的进步。是否拥有现代先进文化,是否代表现代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并决定其兴衰成败。先进的文化作用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内驱力,主要显示为以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为主体的精神力量和经科技教育为主体的知识力量。就是要为新的时代建立新的社会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并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从而为新时代的到来提供源源不 断的强大动力。 1、现代先进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的内在需要未来的中国,将不仅是一个更加丰足的物质世界,也是一个更加繁荣的文化家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里,“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人类文明进程,表达了先民们美好的社会理想。如果说在物质贫困的时代,解决肌渴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话,那么进入此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享受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是同等的重要,一个文化生活贫乏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健康、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他们在人格建设上全面发展的需 要。而人民群众充分地享受文化成果,广泛地参与文化活动,其正成为文化的实践主体和创造主体,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2、现代先进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的精神基石,先进的文化对于现代社会,乃是阳光,是空气,是朝代命脉和精神基石。现代先进的文化建设有其特是的内涵和形式:就是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引导人民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提倡学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先进的文化具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进行有效整合的功能,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根。全面建设现代社会的中国,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任务来抓。把它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 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传统文化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群众的文化创造结晶,是群众文体的很需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民间性等显著的特点。对于传统的文化建设,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现代群众文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文化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直接的反映是那些经历了千万年遗承的民间传统节日,中国戏曲和其他至今保留在民间的古老艺术内容和形式。这些曾

新中式景观分析

经历了古典园林辉煌后的我国园林,到了近现代,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激烈演进,以及西方园林景观概念的传入,其发展之路几度调整,从全部照抄西式园林景观的浮躁冒进到探索寻求新时代中式园林的实践尝试。重拾古典园林精髓、创造城市精神,一批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项目应运而生,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也初步形成了我国本土地域化的新中式景观。 一、概念特征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东方文化又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元素”这一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越来越高的艺术价值。人们开始从纷乱的“摹仿”和“拷贝”中整理出头绪,在探寻中国设计界的本土意识之初,逐渐成熟的新一代设计队伍和消费市场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园林风格。它以当代的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和审美爱好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 可以说,新中式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展现“水?桥?房”的空间格局、“黑?白?灰”的民居色彩、“轻?秀?雅”的建筑风格、“情?趣?神”的园林意境。它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 二、传承发展 新中式景观作为我国本土地域化的景观,在全球文化交融而带来的西方现代景观对中国特色园林吞噬的情况下,其出现是必然的,但它不是对传统的复古,而是传统的继承。其景观设计从古典园林中汲取适合当代的设计精华,将古典园林本土化的东西消化、推敲、重构、传承、接力,融合于当代景观设计下,用另一种视角、另一种手法来开拓,最终达到新景观对古典园林的承形、延意、传神。当下新中式景观的传承发展大概可以归纳为源、衍、意。1. 源—新中式景观造园思想源于古典园林 新中式景观的造园思想源自古典园林,直接表现在对古典园林景观布局与造园手法的再现。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融合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成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造园思想。依次而产生的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空间的对比、藏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渗透与层次、空间序列、花木配置等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景观的设计。古典园林景观布局再现。中国古典园林源自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反应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融合关系,体现在“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在小空间中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新中式景观设计的布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对空间的感受出发,模仿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创造现代语境下的新型园林空间。上海世博园中国园中的设计就将“亩”与“园”相结合,形成了“九亩园”的布局,创造出富有当代魅力和传统园林精神的“亩中山水”系列。

学校揭牌仪式校长讲话

学校揭牌仪式校长讲话 学校揭牌仪式上,身为校长是要上去说话的。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学校揭牌仪式校长讲话,仅供参考。 学校揭牌仪式校长讲话(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校园彩旗飘扬,鲜花绽放,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滨江实验学校揭牌仪式,在这全校欢庆,激动人心的美好时刻,我代表滨江镇党委、政府向前来参加滨江实验学校庆典仪式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镇教育事业发展,对滨江实验学校建设给予热切关注的领导、各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理念,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产业转型升级的领跑者,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多年来,我镇一贯重视教育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我们忘不了滨江教育曾经名震泰兴,书写过辉煌的篇章,忘不了周边乡镇学生趋之若鹜来到过船镇求学的情形,忘不了每年到六七月份就是我镇群众最热烈最幸福的时刻,更忘不了一些优秀教师的名字为全镇家喻户晓,他们曾是滨江教育的脊梁,是滨江人民的功臣。曾几何时,滨江教育进入了低谷期,滨江镇党委、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积极与市教育局会商,广泛在全镇开展调研,确立了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将四所学校整合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工作思路。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滨江实验学校的建设是镇党委、政府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优先发展教育的具体行动,是迎合民意,顺应民心的民生工

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

中国传统文化(青岛)产业基地 暨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一、传统文化说明 5000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在我国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的文化精华通过不断的沉淀、积累,形成了我国的文化传统。我国传统文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哲学文化传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儒、佛、道三位一体建构的中国传统哲学虽然历经先秦诸子、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及宋明理学几种典型的哲学形态,但其中的精华却体现出了继承性,这些便构成了中国的哲学传统,具体而言,主要有: 1.以求善为主导,强调人与天的合一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中国文化在于求善,西方注重求真。在求善哲学的指引下,山东孔孟提出了“仁政”说,性善说,这些学说对后世哲学及统治阶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传统文化的发源地,给这片大地带来深邃而古老的文化智慧。在求善基础上,中国古代乃至当今中国人都强调天与人的合一。这里的“天”与自然意义的“天”有着根本的差别,前者更在于突出完善的道德属性及它与人的根本性存在的本体性关系。它有点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上帝”,能化育万物,公正赏罚人间,天命是世间一切道德礼法的最高根据。“获罪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及宋明理学家提出的“居敬”“立诚”“格物致知”的修养法则都体现了人性与天理的沟通、融合、统一。总之,在中国的哲学传统中都潜存着这样一个逻辑进程:做人之始,当以德为本,修养身心,以成就圣贤,一旦得道,即与宇宙万物合为一体,上通天道,下化万民。这一信念,是为中华民族理想信念的核心部分。 2.以道德为根本,强调寡欲中庸。中国哲学传统的另一大特点,是它始终以伦理观念、道德修养为主线。在古代,周天子提出了“敬德”,“保民”,孟子以“仁、义、礼、智”四端界定人性之本,这些均强调了德的根本性地位。在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选择中,中国人大都趋向于寡欲、去欲。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为仁”,董仲舒提出了“正视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在宋代,那些理学家们更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律条。我国哲学克己寡欲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内向、含蓄、中庸调和、注重平衡。 3.在人生态度上,强调出世与入世的互补。中国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出世与入世。出世主要为佛家与道家所推崇,强调修心养性;入世则主要为儒家所宣扬,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世与入世的价值取向互相补充、融合,成为中国大多数人的人生选择。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源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同时又通过对经济、政治等经文化形态的影响来制约经济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哲学文化传统决定下的民族的潜意识心理,它在哲学文化传统间接作用经济发展中充当着链条的角色。 二、传统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文化主要是人们的经济价值观念体系和人们的经济活动方式。一般而言,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制度经济文化,公司或企业文化,居民经济文化。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班级:2011级规划2班 作者:王美介 学号:3011206112 指导教师:曾鹏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摘要】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景观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景观设计师纷纷做了后现代设计的尝试与突破,本文通过分类总结分析后现代主义景观的具体实例,来探讨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从而为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指明道路。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 1.后现代主义景观产生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后期,面对逐渐凸显的城市问题、环境破坏问题、能源危机问题以及第三世界问题等等,西方世界开始反思自身建立的工业文明与现代化模式,于是在西方兴起了一股以批判与反思现代主义为主要要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反对,反对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技术主义,反对理性至上,反对中心主义,反对后现代主义的反装饰主义,反对冷漠,怀疑理性和科学能带来自由和解放。并在建筑领域形成了几个主要流派,主要是形式主义、历史主义、地方主义、解构主义等。后现代主义在景观设计界引发的革命虽不像在建筑界那样轰轰烈烈,但也对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目的与手法进行重新思考与认知,推动当代景观设计在一些新的方向上做出探索与尝试。 2.后现代主义景观分类分析 后现代主义思想纷杂,一个后现代主义景观可能同时体现多种后现代主义精神,笔者大致以后现代景观所侧重体现的后现代主义精神为主要依据做一个分类,将当代后现代主义景观分成五大类,分别是历史主义景观、地方主义景观、隐喻主义景观、生态景观和波普主义景观。 2.1历史主义景观 历史主义景观不同于现代景观追求简洁的几何形式与功能至上的理性主义,而是强调与传统园林建立起一种联系,对历史文脉的回归试图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增强人们对此地块的归属感与独一无二的个性,使其摆脱千篇一律的国际式风格。 对传统元素的运用,当代景观设计师通常会选择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将传统元素抽象为一种形式和符号,放在新的景观中,让人隐隐约约感受到景观与历史的某种联系。另一种途径是对传统的形式进行分解与重构,使景观更多的体现对传统景观的创新与超越。 彼得·沃克在德国的凯宾斯基饭店环境设计中,将传统勒·诺特式园 林中常用的整形绿篱、草坪、彩色砂石等元素提炼出来,但没有用传统的 手法去再现,而是将其彻底分解,并用带有极简主义色彩的现代构成手法 将这些元素重新整合,创造了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庭园。在这个庭 园中,既有现代庭园的强烈秩序感,又能感受到与传统的联系,两者恰到 好处的融合,赋予此处景观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使人们身处其间有与众 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图1) 2.2地方主义景观 地方主义景观强调地域特色,尊重场地原貌与特色。广东中山岐江公园项目对场地内工业时代遗留的产物进行保留和再设计,体现出场所的文脉和记忆,这与后现代主义注重文脉的历史主义,尊重场地特性的原则是一致的,设计尊重了场地的历史和特性,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同时也考虑防洪要求设计了榕树岛,钢结构、水泥框架船坞、两个水塔、一个红烟囱这些工业时代遗留物都被保留并结合在场地的设计中。古老机器的保留使人们身处其间的时候有更为丰富的体验。公园中对路网、装置物的处理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景观作品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图2)图1 图2

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摘要:儒家的权变伦理思想在孔子那里并未做出详尽的阐释,但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奠基人,孔子的思想意蕴、处世原则和方式,是对经与权生动鲜活的诠释。本文从个体的人伦道德层面、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方法论层面对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积极意义进行了阐发。 关键词:权变;个体;社会;方法论 孔子的一生处事为人则处处体现"权"。但在《论语》中仅三处提到"权",如:"子罕"篇"未可与权";"微子"篇"废中权";"尧曰"篇"谨权量"。《(论语集注·微子第十八》)在《论语·子罕》(以下只注篇名)中提出:"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意思是说,可以同他一道学习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取得某种成就;可以一道同他取得某种成就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事事依礼而行;可以一道同他事事依礼而行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通权达变。"权者称也,所以别轻重。("《春秋公羊传·桓公十一年》) 后来被引申为灵活变通,借指在面对具体境遇中的道德冲突时,行为主体在选择道德行为时的权衡变通。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孔子重礼,推崇仁政,"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八佾》)。孔子的权变思想突出一个"变"字,不是毫无章法、随心所欲地乱变,而是以礼为前提的。我们可以说,权变是实现礼的手段,是具体的措施方法,礼是根本原则,二者相比较,权变则是围绕礼而进行的。正如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说:"道是原则性;权是灵活性。灵活性,在表面上看,似乎是违反原则,但实质上正是与原则性相合。"可以说"权变"是一种度时势,审轻重,而不失其节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它也是一种更高智慧的彰显。 孔子承继了以"周礼"为核心的旧传统,以宗法血缘为切人点,发掘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的根据-仁,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仁"、"礼"结合的仁学思想。在孔子看来,正是以伦理关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性才构成了人之为人的根据--仁。孔子思想中的"权"的概念,是" 仁礼"结合的理想人格实现途径。具体说来,孔子的权变思想主要可从个体对人伦关系的把握来认识。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孝亲是个人实现"仁"的根本。 在孔子看来,"孝"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今之孝者,皆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人区别于动物在于"孝",而"孝"不仅是"养",更在于"敬","敬"就要求"礼"的规范。"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子路》)孔子看来,孝道和恕道有所冲突或矛盾时,应以孝为上。 父子相包庇隐瞒真情,虽不诚实但符合亲亲原则,这即是"权"的意思。

旅游开发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利弊

旅游开发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利弊 旅游业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要: 旅游作为一种复杂的人类行为,既是人际交往,又是经济流通,同时又是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过程。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现代化步伐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旅游更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在社会发展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给接待地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一方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另一方面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从旅游业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分析,探讨丽江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保护问题,以期能促进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our is a complex human behaviour , It is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among people, economic exchange as well as a process of cultural interaction . Tourism influences people’s life widely and deeply .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ourism has been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has brought an overall influence on its destinations . On one hand ,tourism could accelerate the revival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would bring negative affect on it . This paper begin with the double sides’ influence on Naxi Nationality’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n discusses cultural protection in development of Lijiang tourism in order to develop its tourism continuably . 关键词: 旅游业,纳西族传统文化,影响 Key word: tourism,Naxi Nationality’s,traditional culture,influence 序言 近年来,丽江的旅游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国内外产生着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据旅游主管部门统计2005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04.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8.59亿元。丽江已经从“被遗忘的角落”变成了具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双重身份的旅游热点城市,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丽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珍爱。丽江旅游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起步进而快速腾飞。丽江也因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而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

道教的世俗化----民间道教

道教的世俗化----民间道教 世俗化是西方宗教社会学提出来的理论概念,主要用来形容在现代社会发生的一种变化,即宗教逐渐由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位跟深远影响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里,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逐渐去除宗教色彩。 这个词本是出自于基督教会,当时教会把一部分属于教会控制的领土与权力转让给地方的世俗统治者,由是人们把这个领土与权力的变化,称之为世俗化。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世俗化的概念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其意义不再是仅是指向领土与权力的范畴,而是更多地指向宗教里面所出现的相对与世俗社会现象靠拢或所发生的有世俗内容的变化。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用除魅来形容现代生活的理性化,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也在他不同的作品中一再提出现代社会世俗化的趋势,他认为神圣性跟机械连带的社会控制机制在现代工业为主、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正遭受到侵蚀挑战,必须寻找新的社会共识与神圣性。 也就是说,宗教始终要与社会发生调适,否则宗教就不可能流传下来。历史已经证明,那些与社会调适程度高的宗教最后都流传下来,反之则在历史进程中最终衰落了。所以凡是属于与社会相适应的那部分内容,无疑就是宗教的世俗化现象。宗教世俗化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它在人类历史上始终存在,具有普遍性,并且伴随着宗教与人类社会互动,与人类社会一道前进。 在中国,道教通过对民众宗教意识、人生态度、处世之道等方面施加影响,强化对现世人生的注重,并在不断发展历程中强化家庭化、伦理的倾向,吸收儒家的伦理纲常,以鬼神信仰和巫觋方术与佛教相结合,渗透于中国民间社会,形成世俗道教。 世俗道教,以它显明的人间性,在许多方面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补充:斋醮祈禳,念咒画符,占卜扶箕,祈雨止风,相宅择墓等等道术流行于民间,满足了一般民众出于低等动机的福祸长生的愿望。道教在民间大行鄙俗的方术巫仪,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民众固有的迷信心理和低级宗教情绪:削弱了理性精神在民间的影响。它大肆宣扬发财、富贵,一人得道,泽及家人等等。这样使世俗道教在中国社会中有很大吸引力。在民众生活中,道教的祭鬼等活动并不罕见,求签问卦更属平常;从无处不在的鬼神仙长,无时不灵的法术符箓、随时随地都可以进

学校揭牌仪式上的领导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校园彩旗飘扬,鲜花绽放,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滨江实验学校揭牌仪式,在这全校欢庆,激动人心的美好时刻,我代表滨江镇党委、政府向前来参加滨江实验学校庆典仪式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镇教育事业发展,对滨江实验学校建设 给予热切关注的领导、各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理念,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产业转型升级的领跑者,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多年来,我镇一贯重视教育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我们忘不了滨江教育曾经名震泰兴,书写过辉煌的篇章,忘不了周边乡镇学生趋之若鹜来到过船镇求学的情形,忘不了每年到六七月份就是我镇群众最热烈最幸福的时刻,更忘不了一些优秀教师的名字为全镇家喻户晓,他们曾是滨江教育的脊梁,是滨江人民的功臣。曾几何时,滨江教育进入了低谷期,滨江镇党委、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积极与市教育局会商,广泛在全镇开展调研,确立了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将四所学校整合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工作思路。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滨江实验学校的建设是镇党委、政府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优先发展教育的具体行动,是迎合民意,顺应民心的民生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滨江各项社会事业中的一件大事好事。从筹划到建成仅用了两年的时间,镇党委和政府及有关单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再次向有关承建单位,向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不辞辛苦的有关学校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一座由政府投资八千多万元,占地120余亩的现代化学校已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硬件建设堪称一流。这在泰兴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的,这充分表明了党委和政府实现滨江教育复兴的决心和信心。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滨江教育新的跨越,树立泰兴教育新的品牌,使滨江实验学校成为学生开心,家长称心,领导放心,社会满意的一流学校。 如今,滨江实验学校办学条件取得了根本性的改善、办学规模尽可能地得到了扩大、学校综合实力也必将得到相应的提高。必然会催生滨江教育新生力量,焕发滨江教育青春活力。我希望滨江实验学校紧紧抓住发展机遇,负重奋进,奋力作为,勇往直前,开启我镇教育的又一个春天。为此,我提出六点要求: 一是要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打造精品的教师队伍。要用精细的制度管理人和事,对不符合规定的人和事要真管敢管,并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模式。坚决杜绝人浮于事,事浮于人的不作为的怪现象。要让每个教师都能够代表学校的形象,让每个教师的每一节课都上得扎实而精彩,让每个学生每天的在效时间都是安全的、有效的。 全体教师要强化服从大局的意识、责任意识。要迅速地融入到新校创建新品牌的工作中来,要自觉维护学校的形象,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自觉服从学校领导的分工安排。要明确各自在新时期学校建设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滨江实验学校的校长是名校来的名师,相信有名师做的校长一定能把滨江实验学校打磨成省里有位,市里有名的名校,也更能够带领出更多象他一样的名师出来。 二是要充分利用名校效应,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济川南校和襟江小学是我市有名的初中和小学,他们是我市教育的先行和排头兵。和他们搭建共建平台,是滨江实验学校的福音,他们有很多很实用的教学经验,是多年来在实践中已经被检验和证明了治校积淀,滨江实验学校要抓住契机,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努力做好学校跨越、教师培训,质量提升的大文章。不辜

依托传统文化的现代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依托传统文化的现代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从传统文化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关系,并论述了传统文化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为现代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设计思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6)05-0235-01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不同文化思想、精神理念的交叉与融合。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人们对旅游纪念品的需求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那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以其丰富的文化魅力倍受游客欢迎。本文研究在旅游纪念品的产品设计阶段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 于设计中,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融合提供方向。 一、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传承 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传统文化种类多样,丰富多彩,如巴蜀传统文化、燕赵传统文化、荆楚传统文化、吴越传统文化、齐鲁传统文化、两广传统文化等。每一种传统文化类型都拥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特色。作为文化的载体,

传统的旅游纪念品往往是和特定的文化传统、习俗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应该充分把握各种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设计元素,并用艺术手段将其凝结在旅游纪念品中,充分表现出旅游纪念品的传统文化特色。传统文化内涵越丰富,其纪念意义就越大,例如天津旅游纪念品“泥人张”彩塑,作为著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创作题材广泛,取材于传统文化的民间习俗、舞台戏剧、文学名著等素材,它形神兼备,色彩简洁明快,用料讲究,不燥不裂,栩栩如生;而丽江的马帮铜铃,则来源于云南“茶马古道”传统文化,漫漫商路上,铜铃音韵修长清脆,成为赶马人排遣和交流信息的工具,形成独特的茶马文化,到了今天则演变为一款深受人们欢迎的旅游纪念品;再如以民间故事“老鼠娶亲”为题材设计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蜡染、窗花等旅游纪念品则寄托了人们向往平安和吉祥的美好愿望。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就是其重要的魅力之源。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传统文化的资源特色,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典故、名胜遗迹、民间风俗、民间传说等传统文化资源的设计元素,运用现代产品设计的方法,设计出传统文化内涵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纪念品。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创新 随着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当今的游客对于旅游纪念品

园林设计理念及其原则探索

园林设计理念及其原则探索 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园林设计若要在这样一个多变的时代,被众人和历史铭记,就必须在设计理念上有独到之处。然而这种独到并非单一、片面的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而是要在和谐的理念引导下展开设计,以体现人文精神和人的情感为主。只有富有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设计理念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园林作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体现出设计者创作的独特魅力。本文就从园林设计的理念与园林设计的原则为着眼点展开论述。 标签园林;设计;理念;和谐;原则 1 园林设计在景观布局上的基本理念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决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设计者对同一设计理念的理解是不同的,生成的理念会融入设计者自身的理解与情感。同样的设计理念最终所呈现出的作品,给人无论是在视觉还是在精神上的感受也都不尽相同,即使同一设计者在针对不同的设计环境所呈现出的设计理念也都不相同。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与设计人员的日趋复杂性决定了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对园林设计理念的追求上,我们应抓住当今主流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并结合现代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展开创作,而不是盲目追随“先锋”、“前卫”的设计理论。园林景观设计在布局上应贯穿以下几种设计理论: 第一,园林景观布局中要抓住主景与配景。处理好主景与配景的关系,忌主次不分,没有重点。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园林设计的主题思想,并在园林布局的过程中突出设计重点即主要的艺术形象,同时在园林布局中运用配景突出、衬托出主景。 第二,园林景观布局中的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是布局中运用统一与变化这一基本规律的具体表现。采用骤变对比的手法,以产生唤起兴致的效果。调和的手法,主要通过布局的形式、造园材料等方面的统一、协调来表现。 第三,园林景观布局中追求节奏与韵律的体现。园林景观布局中的韵律与节奏主要是通过同一景物在园林中的反复出现所呈现出来的。韵律在园林布局中主要以连续韵律、渐变韵律、交错韵律、起伏韵律等四种主要韵律形式存在。 第四,园林景观布局中的均衡与稳定。在园林布局中分为静态均衡和依靠动势求得均衡,或称之为拟对称的均衡。对称的均衡为静态均衡,一般指在主轴两边的景物以相等的距离、体量、形态组成的均衡。拟对称均衡,是指主轴不在中线上,两边的景物在形体、大小、与主轴的距离都不相等,但两景物又处于动态的均衡之中。 第五,园林景观布局中景物的尺度与比例。无论何种形状的物体都具有三个方向,即长、宽、高的度量。比例就是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园林景观,

孔子、孟子识人观的现代意义

孔子、孟子识人观的现代意义 新高考新国学 2011-10-18 0841 _5cc149a20102dt2d 孔子识人观的现代意义 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儇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钎。”就是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预测天象还要困难;自然界尚有春夏秋冬和早晚变化的一定周期,可是人却面容复杂多变情感深深潜藏。有的人貌似老实却内心骄溢,有的人貌似长者却心术不正,有的人外表拘谨内心急躁却通达事理,有的人外表坚韧却懈怠涣散,有的人表面舒缓而内心却很强悍。由此可见,连孔子也深深感到人多面且复杂,识人选人实为难事。 但孔子毕竟是学富五车、周游列国的大学问家,几十年的人生沧桑、丰富阅历使他悟出了让人无处可藏的识人之道。子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在这里孔子提出了识人的三步观察法,第一步,视其所以,就是看他的日常言行,看他过去及现在不同境况下如何行事。这是通过言行这一表现,形成直接印象。第二步,观其所由,就是看他做事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从外因上去识人,是对一个人外在的进一步分析。第三步,察其所安,就是看他做这些事怀着什么心态,出于什么目的,就是要准确分析其行事内因。这句话反映了孔子从过去和现在、内在和外在的双重角度来观察一个人的辩证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论和正反分析的两点论,可以说包含着时间和空间、表象和实质、外因和内因多重角度,言简意明,内涵丰富。后人关于识人选人的方法,受孔子影响较大,也反映了孔子识人观的诸多可鉴之处。 《史记》记载,战国时期魏文侯想找一个贤能的人来当宰相。当时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魏成子,一个是翟璜。这两个人都很有才干。魏文侯不知道应该如何取舍,就去请教他的一位大将李克。李克说“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就是要看当他不做官在家时,都与哪些人物相交往;当他有钱的时候,他如何花钱,他都把财富施舍给什么样的人;当他居于高官显贵之时,他都举荐、重用些什么样的人才;当他陷入穷困厄运之时,他是不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谨慎言行,有所不为;当他陷入贫寒穷苦之时,他是不是能够严其操守,一介不取。结果魏文侯根据李克所提供的标准,录用了魏成子做宰相。魏成子也不负厚望,帮助魏文侯成就了霸业。这则故事反映了孔子所说的识人要看不同时期的表现。 李克提出的是领导人才的评判方法,庄子则对君子这样的普通人提出了一套评判方法。庄子在《庄子?列御寇》中引用孔子的观点写道“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

学校落成典礼仪式主持词

学校落成典礼仪式主持词 导读:本文学校落成典礼仪式主持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一乡一校教学楼、服务楼落成典礼仪式。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光临现场的各位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百姓谋福祉、为教育谋安全的系统工程,是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更是各级政府依法履职的具体体现意义非常重大。出席今天庆典仪式的主要领导和来宾有:教育局副局长杨德雨同志 副镇长王文元同志 武装部部长孔宪龙同志 九台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徐亮同志工长杨成武同志,后勤校长云祥海同志,西营城中心学校校长李超同志,加工河中心学校校长姚中全同志。 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对各位的光临表示欢迎和感谢。落成仪式共有七项议程: (一)请教育局副局长杨德雨同志致词 (二)请波泥河镇副镇长王文元同志致辞

(三)请学生家长讲话 (四)请教师代表讲话 (五)请学生代表致感言 (六)赠送锦旗 (七)请教育局副局长杨德雨同志和波泥河镇镇长王文元同志为新教学楼揭牌。 现在我宣布:九台市加工河中心学校教学楼落成仪式开始,请全体起立,奏国歌(请坐下) (一)下面进行第一项,请教育局主管装备安全工程副局长杨德雨同志致辞 (二)下面进行第二项,请波泥河镇主管教育副镇长王文元同志致辞。 (三)下面进行第三项,请加工河中心学校学生家长代表讲话 (四)下面进行第四项,请加工河中心学校教师代表讲话 (五)下面进行第五项,请加工河中心学校学生代表致感言。 (六)下面进行第六项,教育局副局长杨德雨同志为九台佳兴建筑住宅集团公司赠送锦旗。 (七)下面进行最后一项,请教育局教育局副局长杨德雨同志和波泥河镇镇长王文元同志为新教学楼揭牌(鸣放礼炮) 同志们,同学们,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对我们亲切的关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我们全体师生多年来的梦想,今天终于得到了实现,

高考地理热点专练06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

热点06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 〖热点解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体现各地地域特色和中华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的传统民居、山水画、茶文化、古诗词、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近几年的高考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试题之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典例探究〗 (2018·全国卷II)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我国某地的“佛手山药”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2009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佛手山药”形如手掌,品质优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过去,因深藏于大山之中,加之外形不规则,皮薄、贮存期短,长距离运输容易损坏或变质,“佛手山药”鲜为人知。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佛手山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领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1)简述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 (2)设计两项依托“佛手山药”开展的旅游项目。 【答案】(1)效益:提高“佛手山药”种植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延长产业链,(引领“佛手山药”由传统种植向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体验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提高“佛手山药”的品牌价值,扩大其知名度。 (2)旅游项目:观光项目,如设立“佛手山药”展室(陈列馆)等;体验项目,如“佛手山药采挖”等;购物项目,如建设“佛手山药”农副产品一条街等。 【解析】本题组以“佛手山药”为载体,考查“佛手山药”带来的效益和旅游项目的设计,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主要从社会、经济两个角度作答。社会包括提高经济收入、增加就业等;经济包括延长产业链、带动产业发展、提高知名度、树立品牌效益等。 (2)依托“佛手山药”可以开展的旅游项目可以从观光、体验、购物等角度着手,该问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以“佛手山药”为中心设计项目即可,如设立“佛手山药”展览室、采挖“佛手山药”、建立“佛手山药”农副产品购买区等。 【点睛】旅游业发展的地理意义:旅游业发展的地理意义主要从社会、生态和经济三个分析。社会方面如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生态方面,如带动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方面,如带动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经济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