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滴定法试题库(计算题)

酸碱滴定法试题库(计算题)
酸碱滴定法试题库(计算题)

酸碱滴定法试题库(计算题)

1. 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 :

(1)2.0×10-7 mol·L -1HCl (2)0.020 mol·L -1 H 2SO 4 (3) 0.10 mol·L -1NH 4Cl (4)0.025 mol·L -1HCOOH (5)1.0×10-4 mol·L -1

HCN (6)1.0×10-4 mol·L -1NaCN

(7)0.10 mol·L -1(CH 2)6N 4 (8)0.10 mol·L -1NH 4CN (9)0.010 mol·L -1KHP (10)0.10 mol·L -1Na 2S (11)0.10 mol·L -1NH 3CH 2COOH (氨基乙酸盐) 解:(1)pH=7-lg2=6.62

(2

)[]H +

= =5.1232

10-? pH=lg[H +]=1.59

(3)[H +

67.4810-=? pH=-lg[H+]=5.13

(4)[H +

32.110-=? pH=-lg[H +]=2.69

(5)[H +

72.6810-=? pH=-lg[H +]=6.54

(6)[OH -

]=

5

3.7410-==÷ pOH=

4.51 pH=9.49

(7)[OH -

]=

51.1810-==? pOH=4.93 pH=9.07

(8)[H +

106.3510-=?

pH=9.20 8)0.10 mol·L -1NH 4CN

(9)[[H +

128.2710-=?

pOH=9.20 pH=4.18

(10)[OH -

0.91==

pOH=0.04 pH=13.96

(11)[H +

22.1210-==? pH=1.67

2. 计算0.010 mol·L -1H 3PO 4溶液中(1)HPO 42-,(2)PO 43-的浓度

解:∵

〉40K a2 K a2》K a2

且CK a1=0.01×7.6×10-3

∴ H 3PO 4的第二级、第三级解离 和水的解离均又被忽略。于是可以按一元酸来处理, 又因为

3

10.01

4007.610C Ka -=

[]H +

=

=

=1.14×10-2mol.L -1

4122[][] 1.1410H PO H mol L --+-≈=??

,2812424

1[][] 6.310[]

a a H PO K HPO K moi L H --

--+

=≈=?? 23434

[][][]

a HPO K PO H --

+=≈813181

2326.310 4.410 2.4310[] 1.1410a a K K mol L H ----+-???==??? 3.(1)250mgNa 2C 2O 4溶解并稀释至500 mL ,计算pH=4.00时该溶液中各种型体的浓度。 (2)计算pH=1.00时,0.10 mol·L -1H 2S 溶液中各型体的浓度。

解:(1) 41[]10H mol l +--=?

31241000134[] 3.73100.5

NaC O mol L --?==??

根据多元酸(碱)各型体的分布分数可直接计算有: CK a1=5.9×10-2 , CK a2=6.4×10-5

Na 2C 2O 4在酸性水溶液中以三种形式分布即:C 2O 42-、HC 2O 4-和H 2C 2O 4。 其中:224

3

2242

112

[]

[] 3.7310[][]H C O a a a H H C O C H H K K K δ+-++

==??++ =83

61

6

103.3710 3.73109.68610

mol L -----??=??? 24

_

3

1

242

112

[][] 3.7310[][]a HC O a a a H K HC O C H H K K K δ-

+-++

==??++ 312.2710mol L --=??

224

2312

242112

[] 3.7310[][]a a C O a a a K K C O C H H K K K δ---++

==??

++ =1.41×10-3 mol·L -1

(2) H 2S 的K a1=5.7×10-8 ,K a2=1.2×10-15 ,

由多元酸(碱)各型体分布分数有:

22

228

0.1[]0.10.10.1 5.710

H S

H S C δ-==?+?? =0.1 mol·L -1 8

28

0.1 5.710[]0.10.10.1 5.710HS HS C δ-

--??==?+??

=5.7×10-8 mol·L -1

2815

228

5.710 1.210[]0.10.10.1 5.710S S C δ-

---

-???==?+??

=6.84×10-2 mol·L -1

4. 20.0g 六亚甲基四胺加12 mol·L -1HCl 溶液4.0 mL ,最后配制成100 mL 溶液,其pH 为多少? 解:形成(CH 2)6N 4—HCl 缓冲溶液,计算知:

2241(())

800.025*******

CH N n

C mol L V

-===?

CHCl=

2241(())

1120.004

0.480.1

CH N V C moi L V

-?=

=? 22422

4(())(()0.48

lg

5.15lg

5.150.3 5.450.25

CH N a CH

NH H C pH pK C +

=+=+=+= 5.若配制pH=10.00,c NH3+c NH4+=1.0 mol·L -1的NH 3- NH 4Cl 缓冲溶液1.0L ,问需要15 mol·L -1的氨水多少毫升?需要NH 4Cl 多少克?

解:由缓冲溶液计算公式34

lg

NH a NH C pH pK C +

=+ , 得10=9.26+lg

34

NH NH C C +

lg 34

NH NH C C +

=0.74 ,

34

NH NH C C +

=0.85 mol

又34

1.0NH NH C C ++=

则 30.15NH C mol = 4

0.85NH C mol +=

即 需 32NH H O ?为0.85mol 则

0.85

0.0575715

L ml == 即 NH4Cl 为0.15mol 0.15×53.5=8.0g

6. 欲配制100 mL 氨基乙酸缓冲溶液,其总浓度c=0.10 mol·L -1,pH=2.00,需氨基乙酸多少克?还需加多少毫升1.0 mol·L -1酸或碱?已知氨基乙酸的摩尔质量M=75.07g·mol -1。 解:1)设需氨基乙酸x g ,由题意可知

m

c MV

= ∴ 0.1075.070.1000

x

=?

0.75x g =

(2)因为氨基乙酸为两性物质,所以应加一元强酸HCl ,才能使溶液的pH=2.00 。 设应加y mL HCl

lg

A a HA

c pH pK c -=+

1.00.10.11000

2.00 2.35lg

1.0y y

?-

=+

y=6.9 mL

7. (1)在100 mL 由 1.0mol·L -1HAc 和 1.0mol·L -1NaAc 组成的缓冲溶液中,加入1.0mL6.00.1000mol·L -1NaOH 溶液滴定后,溶液的pH 有何变化?

(2)若在100mLpH=5.00的HAc-NaAc 缓冲溶液中加入1.0mL6.0mol·L -1NaOH 后,溶液的pH 增大0.10单位。问此缓冲溶液中HAc 、NaAc 的分析浓度各为多少?

解:(1)100116106

1001101

c HAc C ?+?=

=

+ 10011694

1001106

C

A C -

?-?==

+ 2log

4.69C

A a HAc C pH pK C -

=+=

1log 4.74Ac a HAc

C pH pK C -=+=

pH1-pH2=0.05

(2)设原[HAc-]为x ,[NaAc]为y 。

则 1log

5a y

pH pK x

=+= 216

log 5.116

a y pH pK x +?=+=-?

得 x=0.4 mol?L -1 y=0.72 mol?L -1

8. 计算下列标准缓冲溶液的pH (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1)0.034 mol·L -1饱和酒石酸氢钾溶液;(2)0.010 mol·L -1硼砂溶液。

解:(1)21

([][])2HA K I HA Z K Z -+-+=+

=221

(0.03410.0341)0.0342

'?+?=

22log 0.5020.300.034)0.29A r -=?-?=-

2''

121(log )2

A a a r pH pK pK -=++

1

(3.04 4.370.29) 3.562

=+-=

(2)硼砂溶液中有如下酸碱平衡

B 4O 72-+5H 2O = 2H 2BO 3-+2H 3BO 3

因此硼砂溶液为3323H BO H BO --缓冲体系。考虑离子强度影响: 23

3

'1

3

log

H BO

a H BO pH pK αα-=+

332

3

9111 5.810,0.0200,0.0200a H BO H BO K C mol L C mol L ----=?=?=?

溶液中

323

2231

()2H BO Na Na H BO I C Z C Z ++-=+

1

(0.020.020)0.022

=+=

23

log 0.300.020)0.059H BO r -=--?=-

2

3

2

3

10.873,0.8730.0200()H B O H BO r mol L α---==??

333311,0.0200()H BO H BO r mol L α-≈=? 则0.8730.0200

9.24log

9.180.0200

pH ?=+=

9. 某一弱酸HA 试样1.250 g 用水溶液稀释至50.00 mL ,可用41.20 mL 0.09000mol·L -1NaOH 滴定至计量点。当加入8.24 mLNaOH 时溶液的pH=4.30。

(1) 求该弱酸的摩尔质量;(2)计算弱酸的解离常数Ka 和计量点的pH ;选择何种指

示剂? 解:(1)由

1.250

0.090.0412M

=? 得 M=337.1g/mol (2)log

b

a a

C pH pK C =+ 0.098.24508.24log 4.90.0941.20.098.24

508.24a pK pH ?+=-=?-?+ Ka=1.3×10-5

25,

b W CK K >>Q 500b

C

K >

6[] 5.610OH --∴==?

1414 5.268.75pH pOH =+=-=

故 酚酞为指示剂。

10. 取25.00 mL 苯甲酸溶液,用20.70 mL0.1000mol·L-1NaOH 溶液滴定至计量点。

(1)计算苯甲酸溶液的浓度;(2)求计量点的pH ;(3)应选择那种指示剂。 解:(1)设苯甲酸的浓度为x

则 25.0020.700.1000x =? 得 x=0.08280 mol?L -1

(2)当达计量点时,苯甲酸完全为苯甲酸钠,酸度完全由苯甲酸根决定.

500,b

C

K >25b W CK K >

51[]0.258410OH mol L ---==?? pOH=5.58 pH=8.42

(3)酚酞为指示剂。

11. 计算用0.1000 mol·L -1HCl 溶液滴定20.00 mL0.10 mol·L -1NH 3溶液时.(1)计量点;(2)计量点前后±0.1%相对误差时溶液的pH ;(3)选择那种指示剂?

解:(1)25,

a W CK K >Q 500a

C

K > 4NH Cl ∴的[H +

50.52910-=?

pH=5.28

(2)0.020.1

2019.98lg 9.26 3.00 6.2619.980.12019.98

a pH pK ?+=+=-=?+

0.020.1

lg 4.3040.02pH ?=-=

(3)(4.30~6.26)pH ∈Q

∴甲基红为指示剂。

12.计算用0.1000 mol·L -1HCl 溶液滴定0.050 mol·L -1Na 2B 4O 7溶液至计量点时的pH (B 4O 72-+2H ++5H 2O=4H 3BO 3)。选用何种指示剂?

解:在计量点时,刚好反应 133[]0.1H BO mol L -∴=?

121

25,

100a W a a C

CK K K K >>>Q

5[]0.7610H +-∴===? pH=5.12

故 溴甲酚绿为指示剂。

13. 二元酸H 2B 在pH=1.05时,δH 2B=δHB -;pH=6.50时,δHB -=δB 2-。

(1) 求H 2B 的K a1和K a2;

(2) 能否以0.1000mol·L -1NaOH 分步滴定0.10mol·L -1的H 2B ; (3) 计算计量点时溶液的pH ; (4) 选择适宜的指示剂。

解:(1)2H B HB H ←??

-

+

???→+ 则12[][][]

a H HB K H B +-=

当 pH=1.5时 2H B

HB δ

δ-≈ 则 K a1=10-1.50

同理 2HB B H ←??

-

-

+

???→+ 则222[][][]

a H B K H B +-=

当 pH=6.50时 2HB B δδ--≈

则 K a2=10-6.50

(2)CKa1=10-8且

51

2

10a a K K ≥,所以可以用来分步滴定H 2B 。 (3

)5[]7.82710H +

-==?:

则 pH=4.10 二级电离

10[] 3.110H +-=

=?

则 pH=9.51

(4)(4.10~9.51)pH ∈Q ∴分别选择选用甲基橙和酚酞。 14. 计算下述情况时的终点误差:

(1) 用0.1000mol·L -1NaOH 溶液滴定0.10 mol·L -1HCl 溶液,以甲基红(pH ep =5.5)为指

示剂;

(2) 分别以酚酞(pH ep =8.5)、甲基橙(pH ep =4.0)作指示剂,用0.1000 mol·L -1HCl 溶液

滴定0.10 mol·L -1NH 3溶液。

解:(1) 5.58.5

1010%100%0.006%0.05

t E ---=-

?=- (2)酚酞 3

8.5

8.510100.15[]10 5.610

a NH a K H K α-+--===++? 3[][]

%()100%t NH ep

a

H OH E C α+--=-? 5.5

10(0.15)100%15%0.05

-=-

-?=- 甲基橙 36

5.610[]a NH a

K H K α-+

=

=?+ 3[][]

%()100%0.2%t NH ep

a

H OH E C α+--=-?= 15. 在一定量甘露醇存在下,以0.02000 mol·L -1NaOH 滴定0.020 mol·L -1H 3BO 3(C 此时K a =4.0×10-6)至pH ep =9.00,

(1) 计算计量点时的pH 。 (2) 终点误差。 解:(1)25,

500a W a

C

CK K K ≥≥Q

8.7[]10H -∴==

8.7pH ∴=

(2)

3

3

33[]0.004988[][][]%()100%0.07%

H BO

a

ep ep

t H BO ep a H H K OH H E C

αα++-

+

==++∴=--

?=

(3)选用何种指示剂?

解:pH=8.70时应变色,所以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16. 标定某NaOH 溶液得其浓度为0.1026 mol·L -1,后因为暴露于空气中吸收了CO 2。取该碱液25.00 mL ,用0.1143 mol·L -1HCl 溶液滴定至酚酞终点,用去HCl 溶液22.31mL 。计算:

(1) 每升碱液吸收了多少克CO 2?

(2) 用该碱液滴定某一弱酸,若浓度仍以0.1026 mol·L -1计算,会影起多大的误差?: 解:(1)设每升碱液吸收x 克CO 2

因为以酚酞为指示剂,所以Na 2CO 3被滴定为NaHCO 3 . 则可知: 22

CO NaOH NaOH HCl HCl CO m (c )V c V M -

?=

(0.1026)0.0250.11430.0223144

x

-?=?

x=0.0264g ?L -1

(2) 0.10260.0250.11430.02231100%0.6%

0.10260.025

t NaOH E NaOH =

?-?=?=?过量的的物质的量总的的物质的量

17. 用0.1000 mol·L -1HCl 溶液滴定20.00 mL0.10 mol·L -1NaOH 。若NaOH 溶液中同时含有0.20 mol·L -1NaA C ,(1)求计量点时的pH ;(2)若滴定到pH=7.00结束,有多少NaA C 参加了反应?

解:(1)25,

500b W b

C

CK K K >>Q

6[]7.41105.13

8.87OH pOH pH --∴==?==

(2)

7375

50.2020.00 1.01040.001040.00 1.010 1.8102.2210ep ep ep ep ep

HAc HAc HAc NaAc HAc HAc

n C V C V mol

δ-----==??=????+?=? 18. 称取含硼酸及硼砂的试样0.6010g ,用0.1000mol·L -1HCl 标准溶液滴定,以甲基红为指示剂,消耗HCl 20.00 mL ;再加甘露醇强化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2000mol·L -1 NaOH 标准溶液滴定消耗30.00 mL 。计算试样中硼砂和硼酸的质量分数。

解:根据 5H 2O+Na 2B 4O 7?H 2O+2HCl=4H 3BO 3+2NaCl+10H 2O 可得:

2472Na B O H O w ?=

2472102100%63.46%HCl HCl

C V MNa B O H O m ????=总

=0.10000.02000

381.42

2100%63.46%0.6010

???= 33334

()2100%HCl HCl HCL H BO H BO C V c w M m ?-

=

??总

=

0.10000.020004

(0.20000.030000)

261.83100%20.58%0.6010

???-

??=

19. 含有酸不容物的混合碱试样1.100 g,水溶解后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时用去HCl 溶液(T HCL/CaO =0.01400g·ml -1)31.40 ml ;同样质量的试样该用酚酞做指示剂,用上述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用去13.30 ml 。计算试样中不与酸反应的杂质的质量分数。 解:由滴定过程可知,试样可能含有NaOH ﹑NaHCO 3﹑Na 2CO 3 ∵31.40mL>2×13.30mL

∴试样中含有NaHCO 3﹑Na 2CO 3 于是

121000

0.0140021000

0.499356.08

HCl CaO HCl CaO

T c mol L M -????=

=

=?

用于滴定NaHCO 3的量为: 31.40mL-2×13.30mL=4.80mL

13223()

%100%

1.1000.49930.0048084.010.49930.01330105.99100%1.100

17.71%

HCl HCl NaHCO HCl HCl Na CO m c V M c V M w m -+=?-??+??=

?=总总

()

20. 某试样中仅含NaOH 和Na 2CO 3。称取0.3720 g 试样用水溶解后,以酚酞为指示剂,消耗0.1500mol·L -1HCl 溶液40.00 ml ,问还需多少毫升HCl 溶液达到甲基橙的变色点?

解:设NaOH 为X mol ,NaCO 3为Y mol , 则 X+Y=0.04×0.15=0.006 40X=105.99Y=0.3750 得 X=0.04 Y=0.012 故0.002

100013.330.15

HCl V ml =

?= 21 .干燥的纯NaOH 和NaHCO 3按2:1的质量比混合后溶于水,并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使用酚酞指示剂时用去盐酸的体积为V 1,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有用去盐酸的体积为V 2。求V 1/V 2(3位有效数字)。

解:312

2240 4.20

84.01

NaOH NaCO m m

M V

m m V M ===

22.计算0.01mol.l -1HAc 溶液的PH 值, 已知:Ka = 1.8×10-5, 解:

554

1

1.8100.01200.015001.810

[]4.210.3.38

W CKa K C Ka H mol l PH --+--=??>=>?===?=

23.求HC 2O 4-的Kb 2,已知Ka 1=5.9×10-2 解: HC 2O 4-为两性物质既是酸又是碱

1413

22

1 1.010 1.7105.910Kw Kb Ka ---?===??

24.计算C HCl =3.0×10-7mol.L -1溶液的PH 值

86711.010 1.010[] 3.310.; 6.48

HCl C H mol l PH --+

--????=

=

=?=因为:

25.计算0.01mol.L -1NH 3溶液的PH 值

51

6531

1.810;0.1.1.810200.1

5001.810

[] 1.310.2.89;14 2.8911.11

Kb C mol l CKb Kw C Kb OH mol l POH PH -------=?==??=??===?∴==-=解:

26.、计算0.1mol.l -1NH 4C-0.2mol.l -1NH 3缓冲溶液的PH 解: NH 4Cl 的 Ka=5.6×10-10

34[]

lg []

0.2

9.26lg 9.56

0.1

NH PH PKa NH +

=+=+= 27.计算0.1mol.l -1 H 2C 2O 4溶液的PH 值,已知:Ka 1=5.9×10-2, Ka 2 = 6.4×10-5, 解:cKa 1﹥20Kw, Kw 可忽略,

2

10.050.15005.910

C Ka -==??;二级解离可以忽略

;一级解离不能忽略

采用近似式:21[]5.310.; 1.28

H mol l PH +--=

=?∴=

28.计算0.1mol.l -1 H 2C 2O 4溶液中[C 2O 42-]的浓度,已知:Ka 1=5.9×10-2, Ka 2 = 6.4×10-5, 解:cKa 1﹥20Kw, Kw 可忽略,

2

10.050.15005.910

C Ka -==??;二级解离可以忽略

;一级解离不能忽略

采用近似式:21[]5.310.; 1.28

H mol l PH +

--=

=?∴= 212

24

22112

72222751

[]0.1[][]5.9 6.4100.1

(5.310) 5.310 5.910 5.9 6.4106.410.Ka Ka C O C H H Ka Ka Ka mol l δ-++

-------=?=?++???=

?+???+??=? 29.计算含有0.2mol.l -1HAc 和0.4×10-3mol.l -1NaAc 溶液的PH 值? 解: Ca=0.2; Cb=0.4×10-3 使用最简式:

5

3

415

3341[]0.2[] 1.810[] 4.010910.;6[]20[];[]

0.2[]0.2[] 1.8104.010[] 4.010[]

7.610.;

3.12

HAc H Ka AC mol l PH OH Ca H Cb H H H Ka H H mol l PH +------++++

--+-+--=?

=???=???≈-==??

?+?+=?=可忽略

30.某缓冲溶液100ml,HB 的浓度为0.25mol.l -1;于此溶液中加入0.200gNaOH (忽略体积变化)后PH=5.6,问:该溶液原PH 为多少? (PKa=5.3)

1

1

lg 5.3lg

0.255.6;:

0.20010000.05.40100

0.055.6 5.3lg 0.35.0.250.050.35

5.3lg 5.45

0.25b b

a NaOH

b b C C PH PKa C PH NaOH C mol l C C mol l

PH --=+=+==

?=+∴=+=-∴=+=解:现加入的浓度为;得

31.用0.10mol.l -1NaOH 滴定0.10mol.l -1H 3PO 4,计算各计量点的PH 及所用的的指示剂。 第一计量点产物:0.05mol.l -1 NaH 2PO 4

2151

[]20;20[] 2.010.4.7

4.40.5%4.6H CKa Kw C Ka H mol l PH PH PH ++--=

≥≤=

=?==-=因为:甲基橙:变色;误差溴酚蓝;变色;误差更小

第二计量点产物:0.033mol.l -1 Na 2HPO 4

32101[]20;20[] 2.210.9.66

8.0~9.68.0~9.6H CKa Kw C Ka H mol l PH PH PH ++--=

≤≥=

=?===因为:酚酞:变色;;百里酚蓝;变色;

32.计算用0.1mol.l -1NaOH 滴定20ml 0.1mol.l -1HCl

(1)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至PH = 4.0为终点(2)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PH = 9.0为终点 分别计算

终点误差

104

59

[][](1)100%

1010100%0.20%0.05

1010(2)100%0.02%0.05

ep ep

ep

HCl

OH H Et C

Et Et -+-----=

?-∴=?=--=?=解:;负偏差

;正偏差

33.称取纯一元弱酸HB 0.8150 g ,溶于适量的水中,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100 mol·L -1 NaOH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24.60ml 。在滴定过程中,当加入NaOH 溶液11.00ml 时,溶液的pH=4.80。计算该弱酸HB 的pKa 值。

解:因为化学计量点时消耗NaOH 的体积是24.60mL

加入NaOH 溶液11.00ml 后,生成的n(B -)=0.1100×11.00=1.21mmol 剩余的 n(HB -)=0.1100×(24.60-11.00)=1.496mmol

1.21

4.80lg

1.496

a pK =+ p K a =4.89

34.称取钢样2.000g ,燃烧生成的SO 2用50.00mL 0.01000mol·L -1NaOH 吸收,过量的NaOH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01000mol·L -1HCl 回滴,用去30.00mL ,求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 解:∵2n S =2n SO2 = n NaOH - n HCl

()121000

NaOH NaOH HCl HCl S c V c V M

w m ?-?=??样 1(0.0100050.000.0100030.00)32.06

2 2.0001000

?-??=

?

? 35.已知一溶液含有H 3PO 4、NaH 2PO 4、Na 2HPO 4单独或按不同比例混合,取该试液25.00mL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1.000mol/L 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耗NaOH 溶液48.36mL ,然后接着加入甲基橙,以1.000mol/L 的HCl 标准溶液回滴至终点,耗HCl 溶液33.72mL 。问:(1)该混合液组成如何?(2)求出各组分的含量(g/L)。

解:C NaOH =C HCl =1.000mol/L ,V NaOH =48.36mL ,V HCl =33.72mL (1) ∵C NaOH =C HCl ,V NaOH >V HCl ∴混合液为:H 3PO 4 +NaH 2PO 4。

(2) 滴定H 3PO 4至产物NaH 2PO 4时需要的NaOH 溶液V=V NaOH -V HCl ,

滴定原NaH 2PO 4至Na 2HPO 4时需要的NaOH 溶液V '=V HCl -V=2V HCl -V NaOH

34

3

4

NaOH NaOH HCl H PO C (V -V )M V H PO ρ??=

n

1.000(48.3633.72)98.00

=

=57.39/25.00

g L ?-?

24

2

4

NaOH HCl NaOH NaH PO C (2V -V )M V NaH PO ρ??=

n

1.000(233.7248.36)120.0

91.58/25.00

g L ??-?=

=

36.称取鱼粉0.6010克,在催化条件下使蛋白质分解为铵盐后,加过量碱蒸馏,蒸出的NH 3用50.00mL0.2100mol/L HCl 溶液吸收,待氨完全蒸出后,过量的酸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0.1960mol/L NaOH 溶液回滴,消耗NaOH 溶液30.50mL ,试计算鱼粉中氮的质量分数。 解:n N = n NH3 = n HCl - n NaOH = C HCl V HCl - C NaOH V NaOH

()1000

HCl HCl NaOH NaOH N N c V c V M w m -?=

?n 0.210050.000.196030.50)14.01

10.54%0.60101000?-??==?(

37.某试样可能是NaOH 、NaHCO 3、Na 2CO 3及中性杂质,或是其中某二者的混合物及中性杂质组成。称取试样0.2000g ,溶解后,用0.1000mol·L -1的HCl 标准溶液22.00mL 滴定至酚酞变色,然后加入甲基橙,滴定至终点时共用去该HCl 溶液34.00mL 。问:(1)试样的组成?(2)求出其各组份的质量分数。

解:酚酞终点V 1=22.00mL ,甲基橙终点共用去V 2'=34.00mLHCl 标液 (1) ∵V 1> V 2= (V 2'-V 1)>0,∴试样的组成为:NaOH+Na 2CO 3+中性杂质。 (2)2323HCl 2

1Na CO C (V -V )M 0.1000(34.0022.00)106.0

63.60%m 1000

0.20001000

Na CO w '?-?=

=

=??n

HCl 12NaOH C (V V )M 0.1000(22.0012.00)40.00

20.00%

m 10000.20001000=100-63.60%-20.00%=16.40%

NaOH w w -?-?=

==??n

38. 称取含NaH 2PO 4和Na 2HPO 4及其他惰性杂质的试样1.000g ,溶于适量水后,以百里酚酞作指示剂,用0.1000mol·L-1NaOH 标准溶液滴至溶液刚好变蓝,消耗NaOH 标准溶液20.00ml ,而后加入溴甲酚绿指示剂,改用0.1000 mol·L-1HCl 标准溶液滴至终点时,消耗HCl 溶液30.00ml ,

试计算:(1)w(NaH 2PO 4),(2)w(Na 2HPO 4) 。

解:百里酚酞变色范围9.4~10.6,碱色为蓝色;溴甲酚绿变色范围3.8~5.4,>4.9由黄变蓝色。对于磷酸pKa 1=2.12; pKa 2=7.21; pKa 3=12.67

39.含有H 3PO 4和H 2SO 4的混合液51.00ml 两份,用0.1000mol·L -1NaOH 滴定。第一份用甲基橙作指示剂,需26.15ml NaOH 到达终点;第二份用酚酞作指示剂需36.03mLNaOH 到达终点,计算试样中两种酸的浓度。

解:磷酸pKa 1=2.12; pKa 2=7.21;甲基橙变色范围3.1~4.4;酚酞变色范围8.0~9.8

40. 称取土样1.000g 溶解后,将其中的磷沉淀为磷钼酸铵,用20.00ml 0.1000mol·L -1NaOH 溶解沉淀,过量的NaOH 用0.2000mol/LHNO 37.50ml 滴至酚酞终点,计算土样中w(P)、w(P 2O 5)。已知:

H 3PO 4+12MoO 42-+2NH 4++22H +=(NH 4)2HPO 4·12MoO 3·H 2O+11H 2O (NH 4)2HPO 4·12MoO 3·H 2O+24OH -= 12 MoO 42-+ HPO 42-+2NH 4++13H 2O

2420.00

0.1000120.01000()24.00%1.000

w NaH PO ?

?=

=3410.1000(36.0326.15)/1000

()50.00/1000

0.10009.88/10000.0198()

50.00/1000

c H PO mol L -?-=

?==?1240.1000(26.159.88)

10002()0.0163()50.001000

c H SO mol L -?-?==?240.1000(30.0020.00)

142.01000()14.20%

1.000

w Na HPO ?-?==

解:P~H 3PO 4~24OH-~1/2P 2O 5

41. 称取纯碱试样(含NaHCO 3及惰性杂质)1.000g 溶于水后,以酚酞为指示剂滴至终点,需0.2500mol·L -1HCl 20.40ml ;再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继续以HCl 滴定,到终点时消耗同浓度HCl 28.46ml ,求试样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分数。 解:

4-1某弱酸HA 在0.015 mol·L -1时解离度为0.80%,浓度为0.10 mol·L -1时解离度为多少?

解:因为[H +]=c K a ?可得解离度为0.31%

4-2将0.20 L 0.40mol·L -1HAc 和0.60L 0.80 mol·L -1HCN 混合,求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已知HAc

和HCN 的K a θ分别为1.8×10-5和6.2×10

-10。 解:因为Ka=)

()()(HA C A C H C -+? 可得

c(Ac -)= c(H +)=1.3×10-3 mol·L -1; c(CN -)=2.9×10-7 mol·L -1; c(OH -)=7.7×10-12 mol·L -1

4-3设0.2摩尔每升的醋酸与0.02摩尔每升的醋酸钠等体积混合,求此溶液的PH 。 解:PH=PKa-lg[HAc]/[Ac -]=4.76-lg10=3.76

20.007.50

(0.10000.2000)1000100030.97

24()0.065%1.000

w P ?-??=

=25141.9

()0.065%0.15%

230.97

w P O =?

=?230.250020.40106.0()54.06%

1000 1.000w Na CO ??==?30.2500(28.4620.40)84.01

()16.9%

1000 1.000w NaHCO ?-?==?

4-4计算0.1mol·L -1NaAc 水溶液的PH 值。 解:C Ac -=0.1mol·L -1 因为Ka =1.8X10-5 K AC -=K W /Ka=5.6x10-10

[OH -]=--CAc K AC =7.48×10-6mol·L -1 所以POH=5.13 pH=8.87

4-5 250mgNa 2C 2O 4溶液稀释至500mL ,计算PH=4.00时,该溶液中C 2O 42-的平衡浓度(H 2C 2O 4K a1=5.9×10-2,K a2=6.4×10-5)。 解:C Na2C2O4=250/134/500=3.7×10-3mol·L -1 PH=4 [H +]=10-4mol·L -1 ΦC 2O 4

2--(H)=

[][]2

11

2

2

1a a a a a K K K

H H K K +++

+=0.39

[C 2O 42-]= ΦC 2O 42--(H)?C Na2C2O4=1.44×10-3mol·L -1

4-6要配制2LpH =9.40的NaAc 溶液,需称取NaAc·3H 2O 多少克?M (NaAc·3H 2O )=136.08g·moL -1 解: 因为Ka =1.8X10-5 K AC -=K W /Ka=5.6x10-10

[OH -]=C K AC -=2.5×10-5mol·L -1 C=1.11mol/L m=2CM=302g

4-7计算0.20mol·L -1NH 4Cl 和0.40mol·L -1NH 3混合溶液的PH 值(K NH3=1.8×10-5)。 解:已知K b =1.8×10-5 得K a =10-14/1.8×10-5=5.6×10-10 C NH3=0.20mol·L -1 C NH4+=0.40mol·L -1 代入[H +]=KaC NH3/ C NH4+=2.8×10-10mol·L -1 PH=9.55

4-8计算用NaOH (0.10mol·L -1)滴定HCOOH (0.10mol·L -1)到化学计量点事溶液的PH ,并说明应选择何种指示剂?

解:计量点事溶液组成为0.05mol·

L -1的HCOONa 溶液

[]

4141108.105

.010---

??=

==a w b K C K C K OH =1.67×10-6mol·L-1

化工原理计算练习题(含答案)

1.将浓度为95%的硝酸自常压罐输送至常压设备中去,要求输送量为36m 3 /h, 液体的扬升高度为7m 。输送管路由内径为80mm 的钢化玻璃管构成,总长为160(包括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现采用某种型号的耐酸泵,其性能列于本题附表中。问:该泵是否合用? Q(L/s) 0 3 6 9 12 15 H(m) 19.5 19 17.9 16.5 14.4 12 η(%) 17 30 42 46 44 已知:酸液在输送温度下粘度为1.15?10-3 Pa ?s ;密度为1545kg/m 3 。摩擦系数可取为0.015。 解:(1)对于本题,管路所需要压头通过在储槽液面(1-1’)和常压设备液面(2-2’)之间列柏努利方程求得: f e H g p z g u H g p z g u ∑+++=+++ρρ222 2112122 式中0)(0,7,0212121≈=====u ,u p p m z z 表压 管内流速:s m d Q u /99.1080 .0*785.0*360036 42 2 == = π 管路压头损失:m g u d l l H e f 06.681 .9*299.108.0160015.022 2==∑+=∑λ 管路所需要的压头:()m H z z H f e 06.1306.6711=+=∑+-= 以(L/s )计的管路所需流量:s L Q /103600 1000 *36== 由附表可以看出,该泵在流量为12 L/s 时所提供的压头即达到了14.4m ,当流量为管路所需要的10 L/s ,它所提供的压头将会更高于管路所需要的13.06m 。因此我们说该泵对于该输送任务是可用的。 3、如图用离心泵将20℃的水由敞口水池送到一表压为2.5atm 的塔内,管径为φ108×4mm 管路全长100m(包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管的进、出口当量长度也包括在内)。已知: 水的流量为56.5m 3·h -1,水的粘度为1厘泊,密度为1000kg·m -3,管路摩擦系数可取为0.024,计算并回答: (1)水在管内流动时的流动形态;(2) 管路所需要的压头和有效功率; 图2-1 解:已知:d = 108-2×4 = 100mm = 0.1m A=(π/4)d 2 = 3.14×(1/4)×0.12 = 0.785×10-2 m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 — 70分为及格,70 — 80分为中,80 — 90 分为良,90 — 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价格(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品种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 X m 5.5 1.375 (元 /斤) m/x 4 乙市场平均价格 X xf 5.3 1.325 (元 / 斤) f 4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化工原理试题库》大全

化工原理试题库多套及答案 一:填空题(18分) 1、 某设备上,真空度的读数为80mmHg ,其绝压=___8.7m 02H , _____pa 41053.8?__. 该地区的大气压为720mmHg 。 2、 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3m Kg ,粘度为1cp ,在mm d 100=内的管内以s m 3 速度 流动,其流动类型为 ______________。 3、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从中心到壁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水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_______。 5、 水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______________s m ,低压气体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s m 。 6、 离心泵与往复泵的启动与调节的不同之处是:离心泵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往复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非均相物糸中,处于__________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物质,处于 ________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8、 间竭过滤操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传热的基本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工业上的换热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α称为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管内α值的有效方法____________. 提高管外α值的有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蒸汽冷凝有二种方式,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其中,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传热效果好。 二:问答题(36分) 1、 一定量的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层流流动,若将其管径增加一倍,问能量损 失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2、 何谓气缚现象?如何防止? 3、何谓沉降?沉降可分为哪几类?何谓重力沉降速度? 4、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问: (1) 传热管的壁温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温度? (2) 传热糸数K 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对流传热膜糸数? (3) 那一种流体走管程?那一种流体走管外?为什么? 5、换热器的设计中为何常常采用逆流操作? 6、单效减压蒸发操作有何优点? 三:计算题(46分) 1、 如图所示,水在管内作稳定流动,设管路中所有直管管路的阻力糸数 为03.0=λ,现发现压力表上的读数为052mH ,若管径为100mm,求流体 的流量及阀的局部阻力糸数? 2、 在一 列管式换热器中,用冷却 将C 0100的热水冷却到C 050,热水

化工原理试题库(第五——第十)讲解

第5章蒸发 一、选择题 1.以下蒸发器属于自然循环型蒸发器的是()蒸发器。 A、强制循环型 B、升膜 C、浸没燃烧 D、外热式 2.与加压、常压蒸发器相比,采用真空蒸发可使蒸发器的传热面积(),温度差(),总传热系数()。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3.蒸发操作能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是( )。 A、热能的不断供应,冷凝水的及时排除。 B、热能的不断供应,生成蒸气的不断排除。 C、把二次蒸气通入下一效作为热源蒸气。 D、采用多效操作,通常使用2-3效。 4.蒸发操作通常采用( )加热。 A、电加热法 B、烟道气加热 C、直接水蒸气加热 D、间接饱和水蒸气加热 5.以下哪一条不是减压蒸发的优点( )。 A、可以利用低压蒸气或废汽作为加热剂 B、可用以浓缩不耐高温的溶液 C、可减少蒸发器的热损失 D、可以自动地使溶液流到下一效,不需泵输送 6.多效蒸发流程通常有三种方式,以下哪一种是错误的( )。 A、顺流 B、逆流 C、错流 D、平流 7.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中液体的流动称为( )。 A、自然循环 B、强制循环 C、自然沸腾 D、强制沸腾 8.蒸发操作中,二次蒸气的冷凝通常采用( )。 A、间壁式冷凝 B、混合式冷凝 C、蓄热式冷凝 D、自然冷凝 9.单效蒸发器计算中D/W 称为单位蒸汽消耗量,如原料液的沸点为393K,下列哪种情况D/W最大? ( )。 A、原料液在293K时加入蒸发器 B、原料液在390K时加入蒸发器 C、原料液在393K时加入蒸发器 D、原料液在395K时加入蒸发器 10.蒸发过程温度差损失之一是由于溶质存在,使溶液()所致。 A、沸点升高 B、沸点降低 C、蒸汽压升高 11.属于单程型的蒸发器是()。 A、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B、外热式蒸发器 C、降膜蒸发器 D、悬筐式蒸发器 二、填空题 1.蒸发操作所用的设备称为________。 2.蒸发操作中,加热溶液用的蒸汽称为________,蒸发出的蒸汽称为________。 3.按二次蒸汽是否被利用,蒸发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按操作压强大小,蒸发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按蒸发方式不同,蒸发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4.蒸发过程中,溶剂的气化速率由________速率控制。 5.蒸发溶液时的温度差损失在数值上恰等于________的值。 6.蒸发操作时,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杜林规则说明溶液的沸点与同压强下标准溶液的沸点间呈________关系。 8.20%NaOH水溶液在101.33kPa时因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为________。 9.单效蒸发的计算利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关系。 10.当稀释热可以忽略时,溶液的焓可以由________计算。 11.单位蒸汽消耗量是指________,它时衡量________的指标。

教育统计学试题库

教育统计学 一、选择题 1、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B ) A. 全距( 差异量) B. 四分位距(差异量) C. 方差(差异量) D. 标准差(差异量) 2、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 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D ) A. 二项分布 B.F 分布 C. t 分布 D. 正态分布 3、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C ) A. Z检验 B. t 检验 C. X 2检验 D. F 检验 4、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B )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 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 n2小于30。 5、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 若r1=0.40 , r2=0.20,那么r1 就是r2 的2 倍;

B. 如果r=0.80 ,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 6、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B ) A. 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 ?相关 C. 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 二列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7、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A ) A.F值 B. t 值 C. x 2 值 D.Z 值 8、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 ) A. 差异系数 B. 方差 C. 全距 D. 标准差 二、名词解释 1. 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从各部分(即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3. 集中量: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它能反映频数分

《化工原理II》计算试题

《化工原理II》计算试题 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第二部分)题库 2,计算题 1,(15分)在直径1.2m的Mellepak 250Y规整填料吸收塔中,空气混合物中的SO2用清水吸收吸收塔的总操作压力为101.3kpa,温度为20℃,混合气体进入塔内的流量为1000 m3/h,SO2的摩尔分数为0.09,SO2的回收率要求不低于98%,采用气相kya = 0.0524 kmol/(m·s)的总体积传质系统系统的相平衡方程为:ye=3.3x试着找出: (1)推导出计算传质单元数的公式; L?敏。m?成立,哪一个?是溶质的吸收率,m是相平衡常数;(2)测试证书:V(3)最小溶剂剂量,千克摩尔/小时; (4)如果实际溶剂量是最小溶剂量的1.2倍,计算塔水中SO2浓度(摩尔分数);(5)计算完成分离任务所需的传质单元数量、传质单元高度和填料高度 2,(15分)一种吸收煤气中苯的吸油塔。已知煤气的流速为2240(NM3/hr),进入塔的气体中苯含量为4%,离开塔的气体中苯含量为0.8%(以上均为体积分数)。进入塔内的油不含苯。取L=1.4 Lmin。已知体系的相平衡关系为Y * = 0.126 x。试着找出:(1)溶质吸收率? (2)Lmin和L (kmol/h) (3)求柱组成Xb(kmol苯/kmol油)(4)求吸收过程的对数平均驱动力?Ym (5)解决非政府组织问题;用分析法; (6)以增加塔内的液体喷射量使用部分循环流量,在保证原始吸收率

的条件下,最大循环量L’是多少,并画出无部分循环和部分循环两种情况下的操作线。 3,(20分)在一个逆流操作的低浓度气体填料吸收塔中,纯矿物油被用来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溶质。已知在操作条件下,进口混合气体中的溶质含量为0.015(摩尔分数),吸收率为85%,平衡关系Y*=0.5X努力找出:出口矿物油中溶质的最大浓度为 (1)最小液气比; (2)当吸收剂用量为最小溶剂用量的3倍时,NOG是用解析法计算的。(3)找到吸收过程的总对数平均传质驱动力?Ym。(4)当总气体传质单元的高度为1m时,计算填料层的高度; ?1? (5)为了增加塔内液体的喷淋量,采用塔外液体部分循环流动。在保证原吸收速率的条件下,假设气相流速为,最大循环量L’是多少,并画出无部分循环和部分循环两种情况下的操作线 4。在吸收塔中,某种气体混合物与清水逆流吸收。塔中的气相组成为0.05(摩尔分数,下同)。在该操作条件下,系统的平衡关系为y*=2x,操作液气比为1.25(L/V)min,塔内气相组成为0.01,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Kya∝V0.7(V为气相摩尔分数) 试算:(1)液相出口组成xb,NOG传质任务所需; (2)如果初始气液组成、流速和操作条件保持不变,当原始塔与另一个相同的塔串联和逆流操作时,离开塔的气体的最终组成是什么(3)如果初始汽液组成、流速和操作条件不变,原塔和另一个相同的塔平

化工原理考研试题库

化工原理试题库 试题一 一:填空题(18分) 1、 某设备上,真空度的读数为80mmHg ,其绝压=________02mH =__________Pa. 该地区的大气压为 720mmHg 。 2、 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 3m Kg ,粘度为1cp ,在mm d 100=内的管内以s m 3 速度流动,其流动类 型为 ______________。 3、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从中心到壁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水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_______。 5、 水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______________s m ,低压气体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s m 。 6、 离心泵与往复泵的启动与调节的不同之处是:离心泵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往复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非均相物糸中,处于__________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物质,处于 ________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8、 间竭过滤操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传热的基本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工业上的换热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α称为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管内α值的有效方法____________. 提高管外α值的有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蒸汽冷凝有二种方式,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其中,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传热效果好。 二:问答题(36分) 1、 一定量的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层流流动,若将其管径增加一倍,问能量损 失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2、 何谓气缚现象?如何防止? 3、何谓沉降?沉降可分为哪几类?何谓重力沉降速度? 4、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问: (1) 传热管的壁温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温度? (2) 传热糸数K 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对流传热膜糸数? (3) 那一种流体走管程?那一种流体走管外?为什么? 5、换热器的设计中为何常常采用逆流操作? 6、单效减压蒸发操作有何优点? 三:计算题(46分) 1、 如图所示,水在管内作稳定流动,设管路中所有直管管路的阻力糸数为03.0=λ,现发现压力表上 的读数为052mH ,若管径为100mm,求流体的流量及阀的局部阻力糸数? 2、 在一 列管式换热器中,用冷却将C 0100的热水冷却到C 0 50,热水流量为h m 360,冷却水在管 内 流动,温度从C 020升到C 0 45。已 知传热糸数K 为C m w .20002, 换热管为mm 5.225?φ的钢管,长 为3m.。求冷却水量和换热管数 (逆流)。

统计学计算题(有答案)

1、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 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 60以下 4 60~70 10 70~80 25 80~90 14 90~100 2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2、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产 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工人数(人) 15 15 25 38 35 34 45 13 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3 月份 1 2 3 4 5 6 8 11 12

库存额60 55 48 43 40 50 45 60 68 又知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4 品名单位销售额2002比2001销售量增长(%) 2001 2002 电视台5000 8880 23 自行车辆4500 4200 -7 合计9500 13080 (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 5、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下:(万元) 商品单位销售额1996比1995年销售价格提高(%) 1995 1996 甲米120 130 10 乙件40 36 12 要求:(1)计算两件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标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值(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

6、某企业上半年产品量和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 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月份 产量(千克) 单位成本(元) 1 2 73 2 3 72 3 4 71 4 3 73 5 4 69 6 5 68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5%×7%×9% B. 105%×107%×109% C.(105%×107%×109%)-1 D.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70件, =件乙车间: =90件,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 多选题 (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数据中属于时点数的有 A. 流动资金平均余额20万元 B. 储蓄存款余额500万元 C. 商品销售额80万元 D. 固定资产300万元 E. 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 2. 在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测量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测度值是

统计学计算题和标准答案

企业型号价格(元/台)甲专卖店销售额(万元)乙专卖店销售量(台) A 2500 50.0 340 B 3400 115.6 260 C 4100 106.6 200 合计—272.2 — 要求:分别计算两个专卖店空调的平均销售价格,并分析平均价格差异的原因。 答案: 2某企业甲、乙两个生产车间,甲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为65件,标准差为11件;乙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资料如下表。试计算乙车间工人加工零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比较甲、乙两个生产车间哪个车间的平均日加工零件数更有代表性? 日加工零件数(件)60以下60—70 70—80 80—90 90—100 工人数(人) 5 9 12 14 10 答案: 三、某地区2009—2014年GDP资料如下表,要求: 1、计算2009—2014年GDP的年平均增长量; 2、计算2009—2014年GDP的年平均发展水平; 3、计算2009—2014年GDP的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答案: x-== 年平均增长速度:100%100%22.9% 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销售额的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2016年的销售额将达到什么水平? 答案:2010年—2014年的数据有5项,是奇数,所以取中间为0,以1递增。设定x为-2、-1、0、1、2、 年份/销售额(y)x xy x2 2010 320 -2 -640 4 2011 332 -1 -332 1 2012 340 0 0 0 2013 356 1 356 1 2014 380 2 760 4 合计1728 0 144 10 b=∑xy/∑x2=144/10=14.4 a=∑y/n=1728/5=345.6 y=345.6+14.4x 预测2016年,按照设定的方法,到2016年应该是5 y=345.6+14.4*5=417.6元 五、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2013年三种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分别为20万元,45万元,35万元,2014年同2013年相比,三种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分别增长8%,10%,6%,产量分别增长12%,6%,4%。试计算: 1、三种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增长的百分比及增加的绝对额; 2、三种产品的总产量增长的百分比,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生产成本; 3、利用指数体系推算单位产品成本增长的百分比。 试计算: 1、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2、三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统计学计算例题及答案

计算题例题及答案: 1、某校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如下表所示。 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表 学号成绩学号成绩学号成绩101023 76 101037 75 101052 70 101024 91 101038 70 101053 88 101025 87 101039 76 101054 93 101026 78 101040 90 101055 62 101027 85 101041 76 101056 95 101028 96 101042 86 101057 95 101029 87 101043 97 101058 66 101030 86 101044 93 101059 82 101031 90 101045 92 101060 79 101032 91 101046 82 101061 76 101033 80 101047 80 101062 76 101034 81 101048 90 101063 68 101035 80 101049 88 101064 94 101036 83 101050 77 101065 83 要求: (1)对考试成绩按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求出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对考试成绩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答案: (1)考试成绩由低到高排序: 62,66,68,70,70,75,76,76,76,76,76,77,78,79, 80,80,80,81,82,82,83,83,85,86,86,87,87,88, 88,90,90,90,91,91,92,93,93,94,95,95,96,97, 众数:76 中位数:83 平均数: =(62+66+……+96+97)÷42 =3490÷42 =83.095 (2) 按成绩 分组频数频率(%)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频数频率(%) 频数频率(%) 60-69 3 7.143 3 7.143 42 100.000 70-79 11 26.190 14 33.333 39 92.857 80-89 15 35.714 29 69.048 28 66.667

化工原理计算题

第一章 流体流动 【例1-1】 已知硫酸与水的密度分别为1830kg/m 3与998kg/m 3,试求含硫酸为60%(质量)的硫酸水溶液的密度为若干。 解:根据式1-4 998 4.01830 6.01+=m ρ =(3.28+4.01)10-4=7.29×10-4 ρm =1372kg/m 3 【例1-2】 已知干空气的组成为:O 221%、N 278%和Ar1%(均为体积%),试求干空气在压力为9.81×104Pa 及温度为100℃时的密度。 解:首先将摄氏度换算成开尔文 100℃=273+100=373K 再求干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M m =32×0.21+28×0.78+39.9×0.01 =28.96kg/m 3 根据式1-3a 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3kg/m 916.0373 314.896.281081.9=???=m ρ 【例1-3 】 本题附图所示的开口容器内盛有油和水。油层高度h 1=0.7m 、密度ρ1=800kg/m 3,水层高度h 2=0.6m 、密度ρ2=1000kg/m 3。 (1)判断下列两关系是否成立,即 p A =p'A p B =p'B (2)计算水在玻璃管内的高度h 。 解:(1)判断题给两关系式是否成立 p A =p'A 的关系成立。因A 与A '两点在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流体内,并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截面A-A'称为等压面。 p B =p'B 的关系不能成立。因B 及B '两点虽在静止流体的同一水平面上,但不是连通着的同一种流体,即截面B-B '不是等压面。 (2)计算玻璃管内水的高度h 由上面讨论知,p A =p'A ,而p A =p'A 都可以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计算,即 p A =p a +ρ1gh 1+ρ2gh 2 p A '=p a +ρ2gh 于是 p a +ρ1gh 1+ρ2gh 2=p a +ρ2gh 简化上式并将已知值代入,得 800×0.7+1000×0.6=1000h 解得 h =1.16m 【例1-4】 如本题附图所示,在异径水平管段两截面(1-1'、2-2’)连一倒置

(完整版)化工原理试题和答案-题库1.doc

一、二章复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一个生产工艺是由若干个单元操作和化工单元构成的。 2.各单元操作的操作原理及设备计算都是以物理衡算;能量衡算;平衡关系;过程速率四个概念为依据的。 3.常见的单位制有程单位制;国际单绝对单位制;工位制 (SI 制)。 4.由于在计量各个物理量时采用了不同的基本物理量、基本单位,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单位制。5.一个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进行,以及进行到什么程度,只有通过平衡关系来判断。6.单位时间内过程的变化率称为过程速率。 二、问答题 7.什么是单元操作?主要包括哪些基本操作? 8.提高过程速率的途径是什么? 第二章流体力学及流体输送机械 流体力学 一、填空题 1.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称为密度,它与比容互为倒数。 2.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流体的压强。 3.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称为流量,其表示方法有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两种。 4.当管中流体形成稳定流动时,管中必定充满流体,即流体必定是连续流动的。 5.产生流体阻力的根本原因是内摩擦力;而流体的运动状态是产生流体阻力的第二位原因。另外,管壁粗糙度和管子的长度、直径均对流体阻力的大小有影响。 6.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可分为层流和湍流两种类型,二者在内部质点运动方式上的区别 是湍流的质点有脉动而层流没有。 7.判断液体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各点压强是否相等的依据是静止的、连通的、连接的是同 一种液体。 8.流体若由低压头处流向高压头处时,所加入外加功的作用是:分别或同时提高流体的位压 头;动压头;静压头以及弥补损失能量。 9.在测量流体的流量时,随流量的增加孔板流量计两侧的压差将增大,若改用转子流量计,随流量增加转子两侧压差值不变。 二、选择题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及参考答案

"

}

|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 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分) 解:(1)根据以上资料编制次数分布表如下:

则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 17.3830 1145 == = ∑∑f xf x # 要求:(1)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多少 、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15分) x bx a y n x b n y a x x n y x xy n b c 5.28080 10703 125.232105.2615 1441502520250512503210128353)(2 2 2-=+==+=?+=-=-=-=--=-??-?= --= ∑∑∑∑∑∑∑因为,5.2-=b ,所以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 即x 增加1单位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平均减少元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即10=x 时,单位成本为 — 55105.280=?-=c y 元

>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解: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f xf x ,所需的计算数据见下表:

化工原理计算试题

离心泵的计算 1计算题j01b10029 如图所示, 水通过倾斜变径管段(A-B), D A=100mm,D B =240mm,水流量为2m3/min,在截面A与B处接一U形水银压差计,其读数R=20mm,A、B两点间的垂直距离为h=0.3m试求:(1) 试求A、B两点的压差等于多少Pa?(2)A、B管段阻力损失为多少mmHg?(3)若管路水平放置,而流量不变,U形水银压差计读数及A、B两点压差有何变化? 计算题j01b10029 (题分:20) (1) u A=(2/60)/[(π/4)×(0.10)2]=4.244 m/s, u B=4.244×(1/2.4)2=0.7368 m/s p A/ρ+u A2/2= gh+p B/ρ+u B2/2+∑h f ∵p A/ρ-(gh+p B/ρ)=(ρi-ρ)gR/ρ ∴p A-p B=(ρi-ρ)gR+ρgh =(13.6-1)×103×9.81×0.020+103×9.81×0.3 =5415 Pa (2) ∑h f=(p A/ρ-gh-p B/ρ)+u A2/2-u B2/2 =(ρi-ρ)gR/ρ+u A2/2-u B2/2 =(13.6-1)×9.81×0.020+(4.244)2/2-(0.7368)2/2 =11.2 J/kg 即?p f=ρ∑h f=103×11.2=11.2×103 Pa 换成mmHg: ∑H f=?p f/(ρHg?g)= 11.2×103/(13.6×103×9.81) =0.0839 mHg=83.9 mmHg (3) p A/ρ+u A2/2=p B/ρ+u B2/2+∑h f ∵u A、u B、∑h f均不变,故(ρi-ρ)gR’/ρ之值不变 即R’不变,R’=R=20 mm 水平放置时p A-p B = (13.6-1)?103?9.81?0.020 =2472Pa比倾斜放置时的压差值小。 2计算题j02b20067 (20分) 如图所示的输水系统,输水量为36m3/h,输水管均为φ80×2mm的钢管,已知水泵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为0.2m水柱,压出管路的阻力损失为0.5m水柱,压出管路上压力表的读数为2.5Kgf/cm2。试求: (1) 水泵的升扬高度; (2) 若水泵的效率η=70%,水泵的轴功率(KW); (3) 水泵吸入管路上真空表的读数(mmHg 柱)。 注:当地大气压为750mmHg 柱。 0.2 4.8

化工原理判断题题库【化工原理试题库】

1、精馏分离的依据是各组分的挥发度的差异,要使混合物中的组分得到完全分离,必须进行多次地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 2、相对挥发度的表示式?=_?A.对于二组 B 分溶液的蒸馏,当?=1 时,能否能离不能 3、q的定义式是进料的液化分率,饱和液体进料q=_饱和蒸汽进料q=_0_蒸汽是液体的3倍的混合进料时q=_0.25_。 4、二组分的连续精馏操作,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5x?0.245,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25x?0.02,当q=1时,则xW?xD 5、在连续精馏中,其它条件均不变时,仅加大回流,可以使塔顶产品xD提高_,若此时加热蒸汽量V不变,产品量D将下降。若在改变R的同时,保持塔顶采出量不变,必需增加蒸汽用量,那么冷却水用量将_增加__。 6、压力增加_.温度下降将有利于吸收的进行。 7、完成下列方程,并指出吸收糸数的单位。NA?k.?Ci?C? k的单位_m_ NA?KG.?P?P KG 的单位__. ms.atm 8、吸收过程中的传质速率等于分子散速率的条件是层流或静止。 9、饱和空气在恒压下冷却,温度由t1降至t2,其相对湿度?不变,绝对湿湿度H下降_,露点下降,湿球温度下降。 10、萃取操作的依据是_组分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萃取操作选择溶剂的主要原则是_对被萃取组分有较好的选择性与稀释剂互溶度愈小愈好_,易回收便宜无毒性__. 1、直接水蒸汽加热的精馏塔适用于_待分离的混合物为水溶液且水是难挥发组分的情况_,与间接蒸汽相比,相同要求下,所需理论塔板数将__理论板数要多。 2、平衡线表示塔的任一截面上气、液两相的易挥发组分在气、液两相间的浓度关系,操作线表示了易挥发组分在塔内的下一块塔板中上升的气相中的组成与上一块塔板上的液相组成之间的操作线关系 3、溶液中各组分之挥发度可用它在___气相中的分压_和与之平衡的液相__縻尔分率之比来表示,若是理想溶液,则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来表示。 4、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是由于不同种分子之间的引力小于同种分子之间的引力所造成的。 5、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是由于不同种分子之间的引力大于同种分子之间的引力所造成的。 6、在板式塔的设计中,为了减少雾沫夹带,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大塔径以减少空塔气速,也可以适当地增大板间距。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 1.单选题 (1)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包括(C)。 A、总体性 B、具体性 C 、总体性和具体性D、同一性 (2)下列指标中不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D )。 A、平均价格 B 、单位成本 C 、资产负债率 D 、利润总额 (3)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数量指标的是(C)。 C 、资产报酬率D、A、资产总额 B 、总人口 人口增加数 (4)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之间的关系是( A )。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C 、两者没有关系 两这互为基础(5)一个统计总体(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6)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该市(D) A每一个工业企业 B 每一台设备 C 每一台生产设备 D 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7)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 分71 分、80 分和87 分,这四个数字是(D) A指标 B 标志C变量 D 标志值 (8)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 A 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C工人体重 D 工人工资 9)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利润是( D )A 连续变量B 离散变量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者是连续 变量(10)劳动生产率是(B ) A 动态指标 B 质量指标 C 流量指标 D 强度指标 (11)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B )D、 D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

欢迎下载 2 A 统计分组法 B 大量观察法 C 综合指标法 D 统计推断法 (12) (C )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A 管理功能 B 咨询功能 C 信息功能 D 监督功能 (13) ( A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 真实性 B 及时性 C 总体性 D 连续性 (14)统计研究的数量是( B ) A 抽象的量 B 具体的量 C 连续不断的量 D 可直接相加的量 C ) (15 )数量指标 般表现为( A 平均数 B 相对数 C 绝对数 D 众数 (16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 ) A 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 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C 指标和标志之间是不存在关系的 D 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 的 2. 多选题 (1) 统计学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学派有( ABCD )。 (2) 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C )。 (3)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BD )。 (4) "统计”一词含义有( BCD )。 A 统计研究 B 统计工作 C 统计资料 3?判断题 1、 现代统计学的核心是描述统计学。 ( F ) 2、 描述统计学是推断统计学的基础。 ( T ) 3、 统计指标可以分成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 T ) 4、 所有标志都可以用数量表现。 ( F ) A 政治算术学派 B 国势学派 C 数理统计学派 D 社会统计学派 A 企业的经济类型 B 劳动生产率 C 企业所属的行业 D 企业的负债总额 A 平均亩产 数 B 人均钢产量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存货周转次 D 统计学

完整版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2

、选择题 1 ?当流体在密闭管路中稳定流动时,通过管路任意两截面不变的物理量是( A ) A. 质量流量 B.体积流量 2. 孔板流量计是(C )。 A. 变压差流量计,垂直安装。 C.变压差流量计,水平安装。 3. 下列几种流体输送机械中,宜采 用改变出口阀门的开度调节流量的是( C ) A .齿轮泵 B.旋涡泵 C.离心泵 D.往复泵 4. 下列操作中,容易使离心泵产生气蚀现象的是( B )o A .增加离心泵的排液高度。 B.增加离心泵的吸液高度。 C.启动前,泵内没有充满被输送的液体。 D.启动前,没有关闭岀口阀门。 5?水在规格为 ①38 x 2.5mm 勺圆管中以0.1m/s 的流速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 1mPa-s 则其流动的型态为 (C )o A. 层流 B.湍流 C.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 D.既 不是层流也不是湍流 6?下列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中,不属于流体流动的机械能的是( D )o A. 位能 B.动能 C.静压能 D.热能 7?在相同进、出口温度条件下,换热器采用( A )操作,其对数平均温度差最大。 A. 逆流 B.并流 C.错流 D.折流 &当离心泵输送液体密度增加时,离心泵的( C )也增大。 A .流量 B.扬程 C.轴功率 D.效率 9?下列换热器中,需要热补偿装置的是( A )o A ?固定板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 C.U 型管换热器 D.填料函式换热器 10. 流体将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量传递给流体的过程称为( D ) A. 热传导 B.对流 C.热辐射 D.对流传热 11. 流体在管内呈湍流流动时 _____ B ____ o A. R e > 2000 B. Re>4000 C. 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