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电气)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电气)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电气)

表四广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电气)

项目名称:西关广场项目编号:10007

审图单位(加盖公章):建设单位:广西兴华投资有限公司设计单位(盖章):广西中盛建

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人:经新辉审查人:

表四(续)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

一、建筑主要设计依据 1、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2、《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4、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1092-();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7、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 10、《建筑幕墙》GB/T 21086-(); 11、《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浙江省建设领域禁止和限制使用技术公告》(浙建发【2014】284号); 12、项目编号为()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 13、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二、建筑绿色节能设计主要内容: 1 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用地内单体建筑数量幢本次设计单体数量幢项目用地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类型□新建; □改扩建 公建节能分类□甲类建筑;□乙类建筑 总建筑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m2地上建筑面积m2 建筑高度m 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 设计使用年限年结构安全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度结构形式项目基准建筑规模倍 空调形式主楼:;裙房: 项目投资(万元) 可达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级 (参照GB/T 50378-2014) □无;□一星级;□ 二星级;□三星级 可再生能源应用形式□太阳能;□风能;□水能;□空气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2 关键指标设计汇总 指标单位填报数据(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备注用地面积万m2 建筑总面积万m2 地下建筑面积m2 地下面积比R P1(地下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地下面积比R P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绿地率% 透水地面面积比% 建筑总能耗tce/a 单位面积能耗kWh/㎡a ;tce/㎡a 节能率% 可再生能源 及(余热或废 热)回收总量 可再生能源核算标准要求总量kWh/a 设计项目设置总量kWh/a 其 中 可再生能源kWh/a 余热或废热kWh/a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M3/a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万kWh/a 建筑总用电量万kWh/a 可再生能源产生发电比例% 建筑总用水量M3/a 非传统水量M3/a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主要 能耗 品种及 耗能量 年能耗设计总量(tce) 其 中 电力万kWh/a 其他耗能种类::□燃气;□燃油;□燃煤;□其他热力;万kWh/a 单位面积能耗设计指标(tce/(m2.a)) 建筑 分项 能耗 耗能系统设计年耗能量(tce)分项能耗占总能耗百分比暖通空调系统 照明、插座 生活热水系统 新水 厨房炊事系统(燃气) 电梯运输系统 变压器损耗 其他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

建筑节能设计专篇样式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50176-199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189-2005 3、《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4、《江苏省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图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5、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厚,内墙为厚。 规定的级,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 15227规定的级。 六、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工程(有/无)(型号)(太阳能/其它新能源)热水供应系统,使用辅助热源,设计使用范围自层至层。 七、权衡判断 八、节能构造图详:。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50176-1993 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26-95 3、《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和节能设计标准》(3271-2008) 4、《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5、《江苏省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6、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厚,内墙为厚。 规范的级。 五、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工程(有/无)(型号)(太阳能/其它新能源)热水供应系统,使用辅助热源,设计使用范围自层至层。 六、本工程因不符合规定性指标而进行性能指标设计,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满足节能设计标准。 七、节能构造图详:。

二、设计依据 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50034-2004 2、《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50364-2005(5.6节) 3、《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4、《35及以下客户端变电所建设标准》3214-2007(6.2节)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6-2008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分册) 7、《江苏省公共建筑用能计量设计规定》(暂行) 8、《宿舍建筑设计规范》36-2005(6.3.2及6.3.8) 9、国家、省、市现行的其它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三、照明节能设计要求及措施 四、大于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应按规定装设电能考核节能表计 五、当工程含有变电所设计时,则应补充如下内容: 1、负荷计算情况、供电电压选择及变电所位置情况概述,确认是否在负荷中心,否则说明原因。 2、变压器选择: (1)型号:干式应选用10型及以上的接线组别为D,低损、低噪、高效、节能变压器; (2)台数:对季节性、冲击性及其他特殊设备是否专设变压器; (3)无功补偿:应注明补偿容量及补偿前后的φ; (4)经济运行负载率:β=0.7~0.85 六、对装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物,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配电、控制、保护、防雷与接地应按《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 技术规范》50364-2005第5.6节实施,并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0057-94,2000年版)第4.1.5条二款的规定。 江苏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电气专业)

绿色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要求简析

Abstract Through introduction to the relevant clauses and scoring points of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GB /T 50378-2006),strategies towards electrical design requirements on green public building are analyzed. Key words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LEED rating system Energy conservation Electrical design 摘要通过对GB /T 50378-2006《绿色建筑 评价标准》相关条文、得分点的介绍,分析绿色公共建筑中针对电气设计要求采用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LEED 认证 节能 电气设计 能源价格日趋高涨的今天,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推广绿色建筑成为世界各国节能减排措施之一。 1993年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adership in Energy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简称LEED 认证(现已实施LEED 2009NC 版)。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于2006年发布了GB /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以下简称《绿标》),并在2007年起开始启 动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志工作。可见绿色建筑的建设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结合《绿标》对公共建筑的电气设计要求谈一下简单的认识。 1《绿标》简介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 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按满足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除控制项应全部满足外,三星级还应满足表中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要求。表1为绿色公共建筑等级项数要求。 2 《绿标》对公共建筑相关电气要求及 策略 2.1 节地与室外环境 《绿标》第5.1.3条(控制项)———不对周边 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依据规范条文解释,该条只是对建筑玻璃外墙的反射光及眩光控制,在《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中虽对室外景观照明提出不应存在光污染,但并没有具体的考核办法。 而在LEED 认证中则明确要求对室内外照明进行控制。室内照明:对于透明和半透明的围护结构,在上午11点到下午5点期间,通过自动装置,使得非应急灯具的输入功率减小至少50%,或者要求非应急灯具必须使用遮阳(通过自动装置来控制和关 作者信息 赵金剑,男,艾奕康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工程师,主任工程师。 Analysis of Electrical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Green Public Building Zhao Jinjian (AECOM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nzhen )Co.,Ltd., Shenzhen 518059,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 赵金剑(艾奕康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 518059) 绿色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要求简析 绿色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要求简析(赵金剑)

2012年《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总结版)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总结版 JGJ 242 - 2011 术语 住宅建筑常用的术语有:住宅、酒店式公寓、别墅、老年人住宅、商住楼、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单元式住宅、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联排式住宅、跃层式住宅等。 一、供配电系统 1.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2.住宅建筑中主要用电负荷的分级表(未列出为级宜为三级) 3.照明、航空障碍照明、生活水泵宜设自备电源供电。 4.每套住宅用电负荷和电能表的选择

注: A.S≧150超出的建筑面积可按40W/~50W/计算用电负荷 B.每套住宅用电负荷不超过12kW用单相进户供电,超过用则三相进户 5.电能表的安装位置:安装在户外 A.低层:1~3;多层:4~6 ;按住宅单元集中安装 B.中高层:7~9;高层:10层及以上; 宜按楼层集中安装; C.电能表箱安装在公共场所时,暗装箱底距地宜为1.5m,明装箱底 距地宜为1.8m; 安装在电气竖井内的电能表箱宜明装,箱的上沿 距地不宜高于 2.0m。 6.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指标法和单位面积负荷密度法;初步设计及 施工图设计阶段,宜采用单位指标法与需要系数法相结合的算法。 注: 当单相负荷的总计算容量小于计算范围内三相对称负荷总计算容量的 15% 时,应全部按三相对称负荷计算;当大于等于15%时,应将单相 负荷换算为等效三相负荷,再与三相负荷相加。 二、配变电所 1.单栋住宅建筑用电设备总容量为250kW 以下时,宜多栋住宅建筑 集中设置配变电所;单栋住宅建筑用电设备总容量在250kW 及以上时, 宜每栋住宅建筑设置配变电所。 2.当配变电所设在住宅建筑内时,配变电所不应设在住户的正上方、正 下方、贴邻和住宅建筑疏散出口的两侧,不宜设在住宅建筑地下的最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表

公共建筑维护结构节能设计表 工程名称沧州市供排水集团综合服务楼所属地区代号一类地区建筑分类甲类 工程建设地点河北省沧州市建筑层数地上20层,地下一 层 建筑面积46580 m2 体形系数工程设计值0.11 本标准限值0.40 外门窗/透明幕墙气密性等级外门窗不低于6级水平; 幕墙不低于3级水平 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外围护结构 项目做法说明 传热系数 工程设计值本标准限值屋面 120厚混凝土楼板,30厚轻集料混凝土,65厚挤塑聚苯板,25厚水泥砂浆0.48 0.50 外墙 南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 0.51 0.60 北 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0.51 0.60 东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0.51 0.60 西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0.51 0.60 底面接触空气的架空或外挑 楼板 70厚轻集料混凝土垫层,12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85厚岩 棉板 0.49 0.5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 采暖空调房间 隔墙200厚钢筋混凝土墙, 30厚膨胀玻化微珠保温 1.46 1.5 楼板70厚轻集料混凝土垫层,12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20厚超细无机纤维 1.27 1.5 地面周边地面无—0.52 非周边地面无—0.3 外窗 朝向窗墙面积比窗框材质及玻璃品种规格K/SC K/SC 南0.48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北0.49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东0.46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西0.43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水平0.07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_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7/0.5 2.7/0.5 结论该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外窗遮阳系数、外窗及透明幕墙的气密性和各部位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同时 满足标准规定,满足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电气)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电气) 一、设计依据 1.依据性文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简况 1.建筑总量 建筑类型:;总建筑面积:; 2.建筑单体简况 表建筑单体简况 3.节能简况 1)能耗监测系统:□有、□无。 2)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有、□无。 3)室外夜景照明:□有、□无。 4)导光系统:□有、□无。 5)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无。 6)分布式供能系统:□有、□无。 7)其他:。 三、绿色建筑等级 1.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公建或住宅评分表)

四、 电气绿色建筑设计 1. 与电气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内容 注: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 凡标注有“※”的技术内容,标示该条文与其他专业也有关系,建筑,结构,给排水专业,暖通。 2. 供配电系统节能措施 1) 变配电所深入负荷中心设置。 2) 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 ,单位面积功率密度值为 。 3) 低压并联电容器的补偿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变压器低压侧设 置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高压供电进线处功率因数不低于 。低压电源供电时进线处设置无功补偿装孩子,要求补偿后功率因数不低于。(江苏省项目尚应满足过零自动投切和分项补偿的要求) 4) 谐波电流含量较大的用电设备:□有 、□无, 谐波抑制及谐波治理措施: 。 5) 电动机容量超过 时,采用中压供电。 3. 电气设备节能 1) 变压器选用节能环保型、低损耗、低噪声,接线组别为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自带温控器和强迫通 风装置。其能效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中规定的目标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的要求,具体参数见表。 表 变压器节能参数 2) 电动机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并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其能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型 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节能评价值的规定。 3) 采用具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电梯。 4)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选用节能高效电机,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设置感应传感器控制启 停,在全县各段均空载时,能处在暂停或低速运行状态。 4. 照明系统 1) 照明功率密度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的目标值设计。照明设计参数详见表: 表 照明设计节能指标及措施 2) 道路照明控制 光源种类: ;□设有自动控制装置。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一、设计依据 1.依据性文件 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用地红线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 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概况 1.建筑总量 用地面积: m2;总建筑面积: m2; 容积率:;绿地率: % 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 □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

□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 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 2.建筑单体概况 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 体数量增加序号) 3.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 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 景照明;2)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 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 □其他: 3)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 4)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 □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 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

建筑电气设计内容

3、6 3 初步设计/建筑电气 3、6、1 初步设计阶段,建筑电气专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电气设备表、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及存档)。 3、6、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 1)建筑概况:应说明建筑类别、性质、面积、层数、高度等; 2)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得工程设计资料; 3)建设方提供得有关职能部门(如:供电部门、消防部门、通信部门、公安部门等)认定得工程设计资料,建设方设计要求; 4)本工程采用得主要标准及法规。 2 设计范围 1)根据设计任务书与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得设计工作内容与分工; 2)本工程拟设置得电气系统。 3 变、配电系统 1)确定负荷等级与各类负荷容量; 2)确定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电源由何处引来,电源数量及回路数、专用线或非专用线、电缆埋地或架空、近远期发展情况; 3)备用电源与应急电源容量确定原则及性能要求,有自备发电机时,说明启动方式及与市电网关系; 4)高、低压供电系统结线型式及运行方式:正常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得关系;母线联络开关运行与切换方式;变压器之间低压侧联络方式;重要负荷得供电方式; 5)变,配电站得位置、数量、容量(包括设备安装容量、计算有功、无功、视在容量、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式(户内、户外或混合);设备技术条件与选型要求; 6)继电保护装置得设置; 7)电能计量装置:采用高压或低压;专用柜或非专用柜(满足供电部门要求与建设方内部核算要求);监测仪表得配置情况; 8)功率因数补偿方式: 说明功率因数就是否达到供用电规则得要求,应补偿量与采取得补偿方式与补偿前后得结果; 9)操作电源与信号:说明高压设备操作电源与运行信号装置配置情况; 10)工程供电:高、低压进出线路得型号及敷设方式。 4 配电系统 1)电源由何处引来、电压等级、配电方式;对重要负荷与特别重要负荷及其它负荷得供电措施; 2)选用导线、电缆。母干线得材质与型号,敷设方式; 3)开关,插座,配电箱、控制箱等配电设备选型及安装方式; 4)电动机启动及控制方式得选择。 5 照明系统 1)照明种类及照度标准; 2)光源及灯具得选择、照明灯具得安装及控制方式; 3)室外照明得种类(如路灯、庭园灯,草坪灯、地灯、泛光照明、水下照明等)、电压等级、光源选择及其控制方法等; 4)照明线路得选择及敷设方式。(包括室外照明线路得选择与接地方式)。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7.《建筑幕墙》GB21086-2007 8.《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 10. 国家、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二、工程概况 1. 项目用地面积: m2 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 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二星B□二星A□三星□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 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检测结果及避让措施; 3. 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 染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的评测结果(数据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 声值; 2. 说明改善项目周边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大体量单体的首层局部架空设计、开放连廊设计、建 筑朝向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间距控制等方面的措施。如果进行了室外通风模拟,应说明主要活动区室外风速分布和静风区面积; 3. 说明建筑屋面和立面的绿化方式和绿化面积比例; 4. 说明选址和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人员方便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出入口数量、出入口 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 5.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 6.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简要描述窗墙面积比的控制、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措施、外遮阳设置以及玻 璃的种类选择; 2. 应说明装饰性构件和功能性构件的设置情况。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外窗和幕墙的开启方式和开启比例。如有必要,说明空调通风系统的换气能力; 2. 说明外窗和幕墙的气密性等级; 3. 说明可变换功能的区域范围、隔断方式及可变化空间功能的区域面积比; 4. 说明项目室内布局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效果、外窗开启面积和开启方式、室内穿堂风组织以及高大空 间的拔风设计等措施; 5. 对于宾馆类项目,应说明外墙、内墙、楼板和外窗的构造做法及其隔声措施; 6. 从建筑平面布局及功能空间布置上说明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影响的措施,包括室内噪声源的隔离及消声 措施。 7. 说明改善室内自然采光效果的技术措施,包括进深控制、多侧采光及天窗采光等措施; 8. 说明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无障碍设计措施,包括无障碍入口、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楼梯、无障碍电梯、无 障碍厕所和无障碍停车位等; 9. 说明设备间、管道井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的措施; 10.说明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考虑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材料 的使用情况; 11.如有旧建筑的利用,说明旧建筑的改造和加固措施; 12.说明本项目外遮阳(外窗、屋顶、外墙)设置情况。对于固定遮阳,重点描述南向和东西向的外遮阳设 置及平均外遮阳系数;对于活动遮阳,说明活动遮阳的类型及设置活动遮阳的外窗面积比; 13.说明地下空间自然采光的改善措施,包括采光井、下沉庭院和光导管的设置。 三、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无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是否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且预拌砂浆的使用是否符合本地区相关规定; 2. 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说明高强钢的使用情况,包括哪些钢筋采用了高强钢; 3. 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说明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情况,包括混凝土的等级和使用部位; 4. 说明结构体系的优化情况,简要描述优化后的结构体系现状,优化措施和效果。 四、园林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无 自选说明内容 1.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藤本植物、竹类和水生植物列举主要的乡土植物; 2.对乔、灌、草皮相结合的复层绿化进行说明; 3.对红线范围内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的透水地面措施进行说明。对利用建筑阴 附件1-1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参考版本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自2005年7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性国家标准,认真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真正落到实处,是当前建筑设计的一项首要任务。 公共建筑的能耗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用能消耗,公共建筑节能50%的目标是由建筑专业、暖通专业、电气专业共同来承担。对于建筑专业来说,就是改善和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也就是建筑热工设计。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第4章是建筑专业重点掌握和执行的标准。在这个章节中对建筑专业提出了热工性能规定性指标和权衡判断要求,如果规定性指标不能满足规定要求,就必须进行权衡判断。由于权衡判断整个过程比较复杂繁琐,必须采用专门的计算软件,而目前尚未推出正式的软件版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了方便设计人员,避免复杂的计算,已经将规定的热工性能参数范围放得很宽,只要我们建筑专业在设计过程中重视围护结构材料的保温性能,绝大多数公建不需要经过权衡判断这一过程。 一、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 (一)规定性指标 上海为夏热冬冷地区,该地区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强制性条款规定性指标共有如下几项: 1. 屋面的传热系数:K≤ 0.7 w/㎡·k 2. 外墙传热系数:Km≤ 1.0 w/㎡ ·k 3. 地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挑空楼板的传热系数:K≤ 1.0 w/㎡ ·k 4. 外窗(含透明幕墙)的传热系数K和遮阳系数SC: 窗墙面积比≤ 0.2,K ≤ 4.7 W/m2 ·k , 0.2<窗墙面积比≤ 0.3,K ≤ 3.5 W/m2·k, SC ≤0.55 0.3<窗墙面积比≤0.4,K≤3.0 W/ m2·k, SC ≤0.50 /0.6(北向) 0.4<窗墙面积比≤ 0.5,K ≤ 2.8W/ m2·k, SC ≤0.45/0.55 (北向) 0.5<窗墙面积比≤ 0.7,K ≤ 2.5 W/ m2·k, SC ≤0.40/0.45 (北向)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15篇

住宅建筑电气设汁论文15篇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 摘要:现代住宅的电气设计的宗旨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生活、学习和娱乐环境,满足功能上比较齐全,性能上安全可靠,使用上舒适方便的要求。同时,电气设计方案要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不断创造出适合社会生活进步需求的设计方案,为设讣规范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可行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建筑电气设计电气论文电气 住宅建筑电气设汁论文:浅谈住宅建筑电气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髙。住宅电气设计也逐步复杂化和精致化。由于目前电器设备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在实际工程中,将不断眾露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住宅电气设讣日趋成熟起来。因此,在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如何才能满足安全、可靠、美观、方便、灵活等设计要求,是住宅建筑电气设il?师们讨论的话题。本文作者主要就住宅电气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分析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质量与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伴随着我国住宅制度的改革,住房将全部作为商品而向市场。作为商品其质量以及其布局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住户的使用和开发商的利益,因此合理的住宅电气设计是提髙人们生活品质.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住宅公共部位的照明节能设计 1.1.住宅照明节能的规定 近年来,我国推行建设右约型社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公共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设计已

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住宅电气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的照明宜选用细管径直管荧光灯或紧凑型荧光灯。当装饰需要选用白炽灯是, 宜选用双螺旋白炽灯。 2)灯具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房间的功能而泄,宜采用直接照明和开启式灯具,并宜选用节能型灯具。 3)起居室的照明宜满足多功能使用要求,除应设置一般照明外,还宜设置装饰台灯、落地灯灯。高级公寓的起居厅照明宜采用可调光方式。 4)卫生间、浴室等潮湿且易污场所,宜采用防潮易淸洁的灯具。因此在住宅电气设计中,按精装修标准设计的住宅应全而强制推广采用节能髙效光源和灯具,杜绝使用白炽灯、T10 管荧光灯等低光效光源和灯具。 1.2.住宅照明节能控制 根据《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的第8?5?3条规泄:〃当应急照明在采用右能自熄开关控制时,必须采取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因此,按照新规范的规龙,除电梯厅、入口门厅等处不宜采用卩能自熄开关控制外,住宅的其他公共部位可以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其前提是若为应急照明,应采取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 同时JGJ16-2008中还规泄到洗衣机插座、空调及电热水器插座宜选用带开关控制的插座,这些规怎都是针对节能,做到有效控制。 1?3?右能自熄开关的选用 节能自熄开关有多种,一般有:触摸延时开关.声光控延时开关、红外线感应开关。选用时应注意的是:一般上述三种开关所带的负载(灯具)如无特別注明,均为白炽灯等阻性负载,不宜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word版本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示范性文本 自2005年全面执行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节能设计摸索出许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与做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专业节能设计深度不足,节能措施不力,节能设计说明条理不够清晰、内容不够完整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指导工程设计人员正确进行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各专业建筑节能设计说明文本,湖北程建设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制示范性文本 设计说明的编制依据是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标准,是节能设计标准的细化与延伸,是节能设计内容的汇总和完善,设计说明涵盖建筑、暖通、电气和给排水专业,共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居住建筑,第二部分是公共建筑,均包括以上四个专业内容,可作为工程建筑节能设计专篇或专业设计说明独立使用。设计说明内容采取填空或选择项方式(当采用时在□内打“√”)表达,括弧内容为优选项或备选项。设计说明仅作为示范性文本,设计人员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条文作相应的增减。

目录 第一部分居住建筑施工图节能设计说明 第一节建筑专业 (1) 第二节暖通专业 (6) 第三节电气专业 (10) 第四节给排水专业 (15) 第二部分公共建筑施工图节能设计说明 第一节建筑专业 (21) 第二节暖通专业 (27) 第三节电气专业 (34) 第四节给排水专业 (4)

第一部分居住建筑施工图节能设计说明 第一节建筑专业 1.1设计依据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301—2005(简称50%标准) 《山东省潍坊市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09(简称65%标准)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标准、规定 1.2工程概况 1.2.1建设地点:山东潍坊 1.2.2工程性质:居住 1.2.3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347.92 平方米, 其中地上347.92 平方米、地下0 平方米 建筑层数为地上 2 层、地下0 层 建筑总高度8.850 米 1.2.4建筑朝向:正南(含偏角度) 1.2.5结构体系:砖混结构 1.3气候分区和计算方法 1.3.1本工程居住建筑部分属于寒冷地区气候带: 2000 ≤HDD18<3800 1.3.2计算方法: □完全符合规定性指标 □√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后符合节能标准 1.3.3使用节能计算软件或手工计算书验证

关于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的探究

关于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的探究 发表时间:2015-06-19T10:45:19.213Z 来源:《建筑模拟》2015年4月总第100期供稿作者:赵洋 [导读] 建筑电气学科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发展潜力很大。 赵洋 (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150000) 摘要:电气智能化设计是未来电气设计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公共建筑,因为公共建筑电气越智能,越方便公众使用,但是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水平并不高,存在比较多的设计缺陷,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的提高电气智能化设计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气智能化的概念,其次概述了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缺陷;最后探讨了解决措施以及发展道路,希望为我国的电气智能化设计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研究 目前我国的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的确存在比较多的缺陷,比如盲目投资,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使用价值,除此之外,核心技术的缺乏,使得我国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引进技术,大大增加了智能化设计的成本,再加之,电气智能化设计应用效率并不高,所以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一、电气智能化概念 建筑电气学科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发展潜力很大。从本质意义上讲,建筑电气既可以算是土建学科,又涵盖了电气学科的部分内容。建筑电气工程的具体实施手段包括利用和发展电能、电气设备和其他电气技术,它的总体目标是改造和完善环境,使建筑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技术互相协调和适应,为社会大众创造更好的使用空间。近年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筑电气的设计理念也越来越先进,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智能化可以看做是建筑电气发展的最高目标,即是要求通过实施怎样的电气设计和设施,使建筑整体能够更少的消耗,更多的使用,具有更高的效率。 任何建筑和设施最终体现的都是其在现实中的实用价值,大型公共建筑更是如此,其电气的智能化设计,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开展和实施,不能只单纯根据先进技术或费用多少衡量和改变进度,而要对投资幅度、实际运行效率、施工质量、操作程序、生态环境、安全及灵活性统筹考虑,设计出最符合工程要求和最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电气系统。 二、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缺陷 公共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公共性,无论在对其进行哪方面设计,都应该以公共为主体,方便公众使用,公共建筑的电气智能化设计正是以此为目的。虽然我国公共建筑大部分电气都已经实现了智能化,但是电气智能化设计的整体现状来看,存在比较多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不仅不会方便公众,甚至会危及到公共的生命安全。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基本上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不仅实现了环保,同时还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利用率,但是依然不能否则设计缺陷存在的事实。 首先,智能化电气设计理念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许多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并了解智能化设计的理念,因此无法对公共建筑电气进行智能化设计,再加之,有些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因为受传统设计理念的影响,自身对智能化电气设计理念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因此这些设计人员也不会主动学习有关电气智能化的知识,所以我国真正掌握并且熟练应用电气智能化知识的设计人员并不多,有些设计人员对智能化电气理念认知不清,所以设计时存在着严重的理想主义,认为只要融入先进技术,电气设备就能够完全自主的运行,不需要人为操作,这种务实的态度是影响我国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 其次,投资盲目,现代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水平有限,有些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尽管有些电气智能化设计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使用价值并不高,而建筑单位并没有考虑这些问题,盲目的投资建设,另外,因智能化电气使用率不高,所以出现了非常大的浪费现象。再次,缺少核心技术,虽然我国的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很大一部分设计都是来自国外,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并且买进技术之后,还需要结合本土资源才能使用,所以核心技术的缺乏加大了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的成本。除此之外,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其中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国的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标准并不统一,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非常随意,盲目跟风现象十分明显,再加之,电气智能化设计领域与其他领域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所以与其他行业技术结合的程度比较低,大大降低了设计质量。 三、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缺陷的解决对策 1、公共建筑电气的智能化知识应尽快普及 按照当前公共建筑电气的智能化建筑发展方向,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控制技术、建筑电气智能化集成技术、建筑电气综合自动化管理网络技术、安防技术、建筑电气监控技术都不可缺少,尤其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电气设计模式而言,智能化的设计理念更要求自由控制和操纵,更注重多种实际使用方式的兼容性,要求设计和使用更高效快捷,方便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对电气系统性能的要求更严格,因此要求技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理论素质。 2、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的设计必须具有实际操纵性 当前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条件已经十分成熟,在国家政策的相关制定中关于公共建筑电气的部分也已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具体的落实措施还不够细致和科学,导致实际实施过程存在偏差,智能化的建筑电气研究还不够精准,因此这一产业的后续发展仍然需要从宏观方面进行调控,并在其后续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不断补充新的信息技术,制定符合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3、制定规范化的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标准 对建筑电气的设计而言,国家制定的设计规则是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需要遵循的唯一准绳,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节能和安全这两个因素是必须考虑的,尤其对于投资巨大、设备先进、控制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而言,其安全和环保节能性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制定包括操作性能、实际利用率、后续设施配备、整体适应程度等要求在内的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标准,这一标准必须科学规范,符合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才能保证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实施发展具有长足的后劲。 四、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发展道路分析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对大型公共建筑电气的智能化设计造成变革,建筑电气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尤其

附表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登记表

附表6.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登记表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工程所在地依据标准 工程名称建筑面积A(m2)建筑面积A0(m2)屋顶透明部分面积与屋顶 总面积之比规定值设计值结构类型 ≤0.20 □砌体□框架□剪力墙 □钢结构□其它: 建筑外表面积(m2)建筑体积(m3)体形系数中庭屋顶透明部分面积与 中庭屋顶面积之比规定值设计值 ≤0.70 窗墙面积比南:东:西:北: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限值[W/(m2·K)] 选用做法传热系数K做法说明S≤0.30 0.30<S ≤0.40 屋面平屋面 ≤0.55 ≤0.45 坡屋面 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 主墙体≤0.60 ≤0.50 K= K m= 热桥部位围护结构类型:最小传热阻(m2·K/W):设计传热阻(m2·K/W):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60 ≤0.50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隔墙≤1.50 ≤1.50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楼板≤1.50 ≤1.50 变形缝两侧墙体≤1.50 ≤1.50 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传热系数K 遮阳系数SC/玻璃 可见光透射比 传热系数 K 遮阳系数SC/玻璃 可见光透射比 选用传热系数K 选用遮阳系数SC/玻 璃可见光透射比 * * * * * * * * * 同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 幕墙) 窗墙面积比≤0.20 ≤3.50 --/≮0.4 ≤3.0 --/≮0.4 0.20<窗墙面积比≤0.30 ≤3.0 --/≮0.4 ≤2.5 --/≮0.4 0.30<窗墙面积比≤0.40 ≤2.7 ≤0.70/≮0.4 ≤2.3 ≤0.70/≮0.4 0.40<窗墙面积比≤0.50 ≤2.3 ≤0.6 ≤2.0 ≤0.6 0.50<窗墙面积比≤0.70 ≤2.0 ≤0.5 ≤1.8 ≤0.5 屋顶透明部分≤2.7 ≤0.5 ≤2.70 ≤0.5 地面 热阻R(m2·K/W) ≥1.5 选用做法热阻R(m2·K/W) 采暖、空调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 ≥1.5 简化的权衡判断∑εi·K i·F i:参照建筑:设计建筑:动态权衡判断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kWh) 参照建筑:设计建筑:判定方法□直接判定□简化的权衡判断□动态权衡判断设计单位(章)审核校对设计 注:外墙传热系数是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

绿色设计与节能设计专篇·电气(公共建筑)教学文稿

绿色设计与节能设计专篇·电气(公共建筑) 一、设计依据: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2.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T 13-118-2010 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 4.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668-2011 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 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13 7. 《福建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DBJ/T13-158-2012 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9. 《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11-2007 10. 《福建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规程》 DBJ/T13-180-2013 1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2007) 12.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设计原则: 2.1. 满足绿色建筑一星评价标准中与本专业相关控制项、一般项的要求。 2.2. 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2.3. 综合考虑建筑物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建筑设备的能效标准以及电气节能、计量与管理的措施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4. 合理选择负荷计算参数,选用节能设备,采用合理的照度标准,减少设备及线路损耗,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抑制谐波电流。 2.5.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功能完善,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三、节能设计措施: 3.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3.1.1 本工程为地上层、地下层的建筑,建筑高度为 m,建筑总面积为㎡。根据负荷计算,设备总容量 kW,需用系数Kx为,计算负荷为 kW,选择台 kVA高效低耗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分别为 %、 %,变压器装置指标 V A/㎡。另设台 kW自启动闭式水循环风冷柴油发电机组。 3.1.2 本工程设计根据建筑规划将变配电房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本工程至末端配电箱最长供电距离约 m。 3.1.3 三相单相负荷尽可能均衡地分配在三相上,使三相负荷保持基本平衡,最大相负荷不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对于三相不平衡或采用单相配电的供配电系统,采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3.1.4 本工程容量较大的对季节性负荷容量或专用设备(如空调冷冻机、容量较大的X光机等负荷),集中设在专用变压器,以降低变压器损耗。 3.1.5 本工程在变配电所的低压侧设集中无功自动补偿,采用自动投切装置,要求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对容量较大、负载稳定且长期运行的功率因数较低的用电设备采用并联电容器就地补偿。对谐波电流较严重的非线性负荷,无功功率补偿考虑谐波的影响,采取抑制谐波的措施: 3.1.5.1 安装无源滤波装置(□电容器串接调谐电抗器□无源滤波器) 3.1.5.2 安装有源滤波器装置(□并联有源滤波器□串联有源滤波器□串并联复合型有源滤波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