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说课稿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说课稿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说课稿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说课搞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3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临盘中学窦广勇

2008-5-10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叫窦广勇,来自临盘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说课内容: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编排意图.地位.特点和作用: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节内容。它属于“生物与环境”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从宏观角度讲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对高中生物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另一个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呈现的方式也很直观,前者用彩色综合图片分析,后者通过三篇资料进行分析,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2) 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共同协作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应用能力。

注意

..:前两个目标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初二学生的认知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渗透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2)通过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碳循环的过程,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和物质运动的观点。(3)确立正确的资源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注意

..:此目标的确立,更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

(三)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立: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和碳循环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另外,让学生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应用及关系又是关键。

二、教法分析

1、教法选择及其依据:

本节课贯穿观察和思考,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

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步理解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2、教的手段及其依据:

本节内容主要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三、学法分析

主要采用洋思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去概括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做相关预习.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3分钟)

设计思路:播放生态系统的录像前提出问题(写出一条食物链),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教师解释食物链的含义,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好处: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观看多媒体演示,可减少学习的盲目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够很好地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知学习:

过渡:

提出问题: “市场上的肉为什么一般比粮食贵?一山不容二虎有没有科学道理?”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重点又是难点。(15分钟)

思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呼吸作用)作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归纳总结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总源头和能量流动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发现导入问题的答案。

步骤:

第一步: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依据: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可探索的问题,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什么?

(2)每个营养级中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3)能量能否逆向流动或循环流动?

(4)随营养级升高,生物数量如何变化?为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展开讨论,解答以上问题。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

充满灵性的。

第二步:教师出示问题“你还学了哪些知识,提出哪些问题?说出来大家交流一下。”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学生在发言中逐渐建立起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一般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我认为:“认知结构的形成依赖于学习主体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新知识,通过形象、直观的彩图使学生获得观察的经验,两者共同作用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促使学生形成知识。但这还不够,教师又出示“你还学了哪些知识?说出来大家交流一下。”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外部环境(其他学生的观点)和自己的想法互动,这样形成的知识更加完善、准确。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15分钟)

过渡:刚刚我们学习了能量流动,能量是贮存在物质中的,那么物质是怎样循环的呢?引起学生

求知的愿望。

思路:

通过问题,总结物质循环的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从教材上的3篇资料入手,运用前面学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讨论,了解碳循环的过程。最后设置质疑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自主发现物质循环的特点并比较两者区别。

步骤:

第一步:提出问题,解读物质循环的概念。

(1)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什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明确物质循环的范围;

(2)这里所说的物质主要指什么?(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明确不是蛋白质.糖类.脂肪等物质。

(3) 这里所说的循环指什么?(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

第二步:教师出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资料,并提出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以什么形式存在?主要以什么形式循环?(结合化学上学过的知识) (2)用流程图的形式绘出其主要的循环过程?

第三步:学生讨论交流,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第四步:归纳总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总结(3分钟)

依据:学生能做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做,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先让学生总结,根据学生总结情况,教师再补充。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及关系综合在一起。

六、课堂检测与反馈:(9分钟)

依据: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难易搭配,重点考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特点。同时,温故知新,并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 选择题:(掌握基础知识点

.......

1. 一条食物链中,兔子不吃狼,但狼吃兔子,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

A 氧循环是单向的

B 水循环是单向的

C 碳循环是单向的

D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2

2. 当一只狼吃掉了一只兔时,它获得了这只兔的()

A.仅是少部分的物质和能量B.仅是大部分的物质和能量

C.全部的物质和能量D.无法确定

3. 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设法是能量更多的流向( )

A 保留在生产者体内

B 流向消费者

C 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D 经分解者释放

4. 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该采取哪一种食物结构()A.以禽类、蛋类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能把有机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计环境中的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A.B.C都是

(二) 综合与创新:(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煅炼思维,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

在市场上,肉的价格高于粮食.蔬菜等的价格,请你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解释其中的道理.

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就是这样安排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

七、板书设计:

依.据.:采用表格式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知识点。力争做到突出重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线索。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备人参与者 新授使用时间教者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说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 重点:1、概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难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讨论、点拨 教师讲述、谈话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阅读材料等资料,制成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个性展示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是由地球提供的。地球为什么能为生物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物质呢?比如,生物在不停的呼吸过程中,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氧,为什么我们并未感到大气中的氧不断减少呢?原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是不断地循环的。 提问: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回答概念)

提问:概念中的物质是指什么? (回答: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化学元素。教师补充说明,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 提问:概念中所说的循环是什么? (回答:是物质往返运动。) 提问:概念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什么? (回答: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学生讨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分解作用等有关知识。 出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投影片 提问:根据图回答,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传递过程。 (回答:略) 出示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投影片 提问:根据图回答,呼吸作用过程中碳的传递过程。 (回答:略) 提问: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指什么? (回答:略) 提问: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怎样? (回答:略) 提问:滥伐森林对碳循环有何影响? (回答:碳循环过程受阻,大气中碳的含量就会明显增多。) 提问: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碳循环又有什么影响?

高考图文转换教案

高考图文转换复习指导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图文转换题的三种类型。 表(格)文(字)转换题; 图文转换题; (漫)画文(字)转换。 2、掌握图文转换题目的解题步骤。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方法:讲述、讨论、点拨三、课件: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为近年来高考题中的新宠。因此,要引起足够重视。 考点阐释二、考查类型 (一)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1、 表(格)文(字)转换题; 2、 图文转换题; 3、(漫)画文(字)转换。(二)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1、 表(格)文(字)转换题 2、 图(又分为“徽标类”和“漫画类”)文转换三、表文转换1、表文概述 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观点态度。常见的图表形式有公司单位的报表、企业厂家生产增长图、工艺生产流程图、实验研究变化曲线图等。简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数字信息,涉及到不同的知识领域。 2、解读图表的流程: 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3、图文转换题主要有: 文字转换题:把图表信息直接表述为文字;信息推断题: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四、文字转换题1、标志性词语有: “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习题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1.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提倡素食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等的摄入,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对提倡素食的好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素食能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 B.提倡素食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提倡素食能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散失 D.提倡素食能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3. 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是初级消费者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4.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选项表示内容甲乙丙 A 碳元素的流向消费者CO2库生产者 B 内环境成分的关系血浆淋巴组织液 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甲状腺垂体 (c为b和d的重合区域,e与b、d为并列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项目能量(J) 蝗虫吃掉的植物所含能量419 蝗虫粪便含有的能量219 蝗虫呼吸消耗的能量146 用于蝗虫生长的能量54 A. B.图中的e表示植物未被利用的能量,则字母c的数值等于219 J C.图中字母b+d+e代表植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蝗虫从植物获得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流动是不可循环的 6.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则下列选项中,能使该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C获得能量最多的是() A.E增多、D增多、A减少B.D减少、B减少、A减少 C.E减少、D减少、A减少D.A减少、D增多、E减少 7.(2014·抚顺市六校期中考试)有人想同时养鼠和水貂、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这样是否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A.可以,因为这个系统会平衡 B.可以,因为用鼠喂水貂,所损失的能量可通过用水貂喂鼠收回来 C.不可以,因为食物形成过程中大部分能量都散失了 D.不可以,因为不能用食肉动物喂养食肉动物 8.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文转换教案

图文转换题型 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 一、图文转换的类型: 1.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①表(格)文(字)转换题。? ②图(“徽标类”“漫画类”)文转换题。 2.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①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②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二、表文转换题 解题方法: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 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三、徽标类转换题 解题方法: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三、漫画类转话题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18)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内部进行流动 B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 .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 .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A .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 B .以家禽的肉类为主 C .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 .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 3、在一个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A .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 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 .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4、若一个人在代谢过程中, 其全部同化量的1/2来自于植物,另1/2来自植食性动物,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现在G kg 植物通过食物链流入人体,则人的体重能增加 多少kg A .G/10 B .2G/11 C .G/55 D .G/280 5、若牛的摄入量为100%,其中粪便量为36%,呼吸量为48%,则牛的同化量为 ( ) A .16% B .52% C .64% D .84% 6、1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 .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 .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7、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 —e 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共有3条食物链 B .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 .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度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 .若c 所含能量为5.8×109kJ,d 含1.3×108kJ,则a 至少约含4.5×107kJ 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A. 带有全球性 B. 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 本元素 C. 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D. 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9、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 线粒体和染色体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叶绿体和核糖体 D. 线粒体和内质网 10、右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E 捕食生物 B 和 C 最为经济

高考语文专题之图文转换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之图文转换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图文转换题目出现的类型和解题的步骤。 2.根据题干的要求整合信息,连词成句。 3.掌握图文转换题的常见两大类型。 【重点难点】 能准确解读并表述图文转换类题目的相关信息。 【学习方法】 讲解实例,加强训练,归纳掌握不同题型的规律和方法。 【知识链接】 一.考点解读 所谓图文转换是指把图表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这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题型。图文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图文解答题就是要求考生具备对图表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将图表中包含的信息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说到底仍是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虽然暂时还没有具体要求,但新课程标准却早已对图表知识作了相应的要求,即“能理解并解释图表提供的信息”,可传达图表所蕴涵的信息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实际上近几年高考都涉及到这一内容的考查,因此,也应该列入语文备考的范围之内。 二.命题规律 (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1.表文转换题 2.图文转换题 (二)从表达角度分为:直接表述图表信息题和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定义及要求 所谓表文转换是指把图表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这类题型分值一般为4—6分。 二、图文转换的两大类型 考点一:徽标图 1.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涵着丰富的寓意。近几年来,徽标类读图题悄然走进高考试卷。 2.常见题型 一)介绍徽标构成(考察外形特征) 二)解释徽标的内涵(考察设计理念、寓意) 例1、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

高三生物复习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题

. 课后限时练(三十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1.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提倡素食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等的摄入,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对提倡素食的好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素食能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 B.提倡素食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提倡素食能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散失 D.提倡素食能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提倡素食即人直接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从生产者到人类只有两个营养级,因此,缩短了食物链,可以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减少能量的散失,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解析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故A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2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故B项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故C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D项错误。答案C 3. 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E代21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为太阳能,E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21..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总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图片等的观察,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 3、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欲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我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2、碳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节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采用自读,小组讨论、图例展示、分析计算、实例介绍等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到生物学科知识,再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去指导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取长补短,以获取新的知识体系;突出体现新课标“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并讨论后面的问题。(大屏幕出示这样的情境动画) 鲁宾逊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然后出示问题: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试说明理由。下面有两项选择: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语文专题图文转换之表文转换教案+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图文转换之表文转换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图文转换题目出现的类型和解题的步骤。 2.根据题干要求把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整合,连词成句。 3.掌握图文转换题的常见类型。 【重点难点】 能准确解读并表述图文转换类题目的相关信息。 【学习方法】 大量补充实例,加强训练,归纳掌握不同题型规律和方法。 【知识链接】 一.考点解读 所谓图文转换是指把图表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这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题型。图文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图文解答题就是要求考生具备对图表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将图表中包含的信息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说到底仍是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虽然暂时还没有具体要求,但新课程标准却早已对图表知识作了相应的要求,即“能理解并解释图表提供的信息”,可传达图表所蕴涵的信息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实际上近几年高考都涉及到这一内容的考查,因此,也应该列入语文备考的范围之内。 二.命题规律 (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1.表文转换题 2.图文转换题 (二)从表达角度分为:直接表述图表信息题和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题 三.方法点拨 解题的基本流程:识图表,源信息——分层次,找关联——作归纳,精表达。 要综合分析三个维度: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主要是数据变化)。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定义及要求 所谓表文转换是指把图表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这类题型分值一般为4—6分。 二、图文转换的基本类型 1.表格式阅读下面表格,写出结论性的话。(16字内) 高三(7)班作文中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统计表

图文转换专题教案设计

高考图文转换专题教案设计 张磊 教学目标:了解图文转换题的四种类型;掌握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图文转换题的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表文转换题目中对数据的归纳、概括。 教学方法:评、讲、练结合。 考点解析:图文转换这一考点是放在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中进行考查的,是一个较新颖、灵活的考点。“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为近年来高考题中的新宠。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察的内容(对象)也是多种多样,有徽标;有漫画;有圆形图,有柱状图、甚至有饼形图及表格等。命题灵活多变,多贴近生活实际,是这个考点的特征。分值上大多为4—6分。 {真题遴选} 1,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新课标卷1第17题) 参考答案:(示例)中心的山和水代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十个环环环紧扣,表示公众齐心协力保护环境。 2,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5分)(新课标卷2第17题) 参考答案:(示例)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5分。答出三个构图要素,给I分;每答出一种寓意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欣赏漫画《玩大了》,按要求作答。(4分)(天津卷) ⑴任选一条鱼,替它写一段简短的内心独白。(2分) ⑵用一句话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 参考答案:(4分)略⑴符合情境,与车面相映成趣。⑵说明合理,语言简洁。 4.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 ..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江苏卷)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DOC)

第二章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的第三节课,是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基础上来进行的,因为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过程中,其中就伴随着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过程.由于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为本节课的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会有一些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PPT课件等的互相配合使用,使本节课的教学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易于接受、准确的掌握.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八年级完成,从学生方面来讲,由于经过了初中一年多的学习,同学们已经适应了初中阶段的生活环境;了解了生物学科的特点;适应了学科教师的授课方法,并且也形成了自己的有特点的学习方法.也从小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逐步转化成了初中生的学习思想和理念.所以,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虽然会有一些抽象,但同学们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物质循环的概念以及碳循环的过程.(重点) 2.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和区别.(难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渗透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课前准备】 学生:复习巩固上节课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文本. 【学法指导】 (1)学生课前预习. (2)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3)小组合作:上课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合作交流活动. (4)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幻灯片展示巩固练习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强化知识,为新知铺垫. 二、导入新课:首先请大家做一个快乐竞猜游戏.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随身尚存的只有少量的玉米和一只母鸡,那里除了能饮用的水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生存策略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生存策略2:先吃玉米,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每组学生各选一名代表,做出选择.(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2) 教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共同来看看鲁滨逊的选择是——先吃鸡,后吃玉米. 母鸡提出抗议: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专题复习教案精选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专 题复习教案 编卷人:周碧玉 教学目标:一:要求学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或对 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二:要求学生具备对图表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将图表中包含的信息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重点与难点:一:对材料隐含性信息的挖掘. 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教学手段与方法:讲练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对数据变化的分析. 课时:两课时 一:题型: ⑴表格文字转换题(折线图,饼行图,柱行图,二维表格图等) ⑵图文转换 ⑶漫画文字转换 ㈠:表格文字转换题 经典例题:例一:下图是2000年至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世界平均增长率的统计表.请用 简明的文字概括其异同点.(不超过40字)并对此表所反映的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加以简要评述.(不超过20字)(5分)

答案:[答案] 共同点:都在增长.(1分)不同点:中国是稳定性增长,(1分)世界是起伏性增长.(1分) 评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改革成效显著.(2分) [解析][解答这类题注意横比和纵比,横比中可以看到2001年“中国”与“世界平均”的不同,从纵比中可以看到“中国”与“世界平均”都在增长.] 方法总结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㈡:重视数据变化.( 我们要重视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㈢:把握考题要求.( 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例二:读下面的材料,在后面的空格处续写句子,要求句子简明、连贯,不要超过字数. 某部门向消费者进行调查,您认为下列哪些品牌的产品是国货.调查结果如下表: 品牌认同率品牌认同率 格兰仕微波炉33.1%飘柔洗发香波63.7% 澳柯玛冰柜21.5%玉兰油75.8% 蒙妮坦服装26.4%舒肤佳香皂68.9% 注:每一产品品牌的认同率,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 调查结果是有趣的.右边三个外国品牌,人们认为是国货的比例较高;对于左边三个真正的中国品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说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总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图片等的观察,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 3、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欲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我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2、碳循环过程。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并讨论后面的问题。(大屏幕出示这样的情境动画) 鲁宾逊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然后出示问题: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试说明理由。下面有两项选择: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讨论。 师:大家都很聪明,都选择第二个答案,理由也比较充分,因为第二种吃法可以给他提供更多的能量,使他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

量的供给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就是能量流动,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那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设计思想从学生喜欢的动画入手,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小结,直接切入本课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将枯燥的问题形象化、生动化和趣味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什么?怎样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2、播放课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学生回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4、引导启发: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只有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才能流动。 5、师生谈话:生产者是如何固定太阳能的呢?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的。那么能量又是怎样流动的呢?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的。我们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那么能量是怎样逐级流动的呢?第一级是绿色植物,第二级是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第三级是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以此类推。 6、分组讨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么? 7、播放课件:生态系统能量流向示意图。 (推荐一个同学归纳其中心内容,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拨指导。) 8、师生交流: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处: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即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和生命活动利用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没被利用的枯枝落叶和下一营养级摄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被分解者释放出来。因此,可以看出,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设计思想本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本部分的教学策略是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直观性较强的“能量流动图解”使学生对“能量流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相结合、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图文转换之图表类复习说课稿

图文转换之图表类 一、教材分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考语文对考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考查也逐渐深入,命题者往往紧扣时代脉搏,注重挖掘现实生活内容,创设特定情境,对考生的创造性能力进行检测。在此大背景下,“图文转换”题型应运而生。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为近年来中考语文题的新宠。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的数学课已接触过类似的题目,另外,在之前的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做过类似的题目,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这一次系统的复习,只是更规范答题。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图文转换题的考试方向。 2. 掌握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步骤。 3.根据题干要求把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整合,连词成句。 四、重点、难点分析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步骤。 2.根据题干要求把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整合,连词成句。 方法: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相结合重实践轻理论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六、教学环节 一、导入 复习中,你见过下面的题型吗?(PPT展示) 二、讲授新课 1、考纲解读

“图文转换”就是根据图表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挖掘隐含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图文转换中的“图”包括: 1.图画 2.图表 2、图文转换(图表类)试题考什么? ①.介绍内容介绍图表相关内容,传递图表的信息 ②.结论推断根据图表内容,概括总结合理的结论 ③.提出建议根据图表,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3、读懂图表——规范答题 怎么解答图表类题? 例题探究1: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方法指导:图表题说到底其实就是材料分析题的变型,我们依旧可以按照“对象+怎么了”的模式进行解读。第一步:找出叙述对象第二步:对对象进行描述(怎么了) 方法1:横读竖读看对象,比多比少抓变化 例题探究2:由图表可得出怎样的结论? 方法指导:找叙述对象时,关注表头标注。在找到叙述对象后,抓描写的主要部分。 方法2:表头标注仔细看,比较分析作归纳 小结:方法:横读竖读看对象,比多比少抓变化表头标注仔细看,比较分析作归纳 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 表头和表脚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 明确:句式要求和字数限制答案的主语 2、仔细分析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如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3、依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

图文转换教案1

《语言运用题型之图文转换专题——徽标》公开课教案 语文组周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描绘徽标的方法及规范答题步骤。 2.掌握揭示徽标含义的技巧和方法。 3.能运用学到的方法能力来完成图文转换型——徽标的题目。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分组探究的形式归纳总结描绘画面和揭示含义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步骤。 2.运用小组PK的方式,促进学生动脑思考,提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更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语文的实用性。 二、教学重点: 1.观察画面特点,准确描述画面 2.联系主题(或行业特点)展开联想、想象,揭示寓意 三、教学难点:揭示徽标含义 四、授课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 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屏幕,这个图形熟悉吗? 生:14中学的校徽。 师:我们天天都能看到它,但你们知道这个校徽有怎样的含义吗? 生:七嘴八舌说 师: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说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校徽,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生:形似火炬的变形14、英文和数字1953组成。 师:那这个图标有什么含义? 提示:我们可以从这个标志的行业特点来考虑,14中是个学校,它的主要功能是——育人,传授知识;它的主要群体是学生,那这个校徽会有什么样的寓意?生:七嘴八舌说。 明确:1953代表14中学的创建时间和它的历史,象征着14中学的学子青春似火、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也象征着十四中学将知识和智慧的火炬一代代传承。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无形之中完成了两个高考关于徽标转换成文字的类型题——一个类型是:描述徽标的画面;另一个类型是:揭示徽标的含义。那么,我们如何能够进一步把这种题型做好,在答题步骤和技巧上还需要注意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徽标转文 师:什么是徽标? 生:读幻灯片明确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 2.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能。 3.据图补充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1)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3)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 (4)未被利用。 4.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5.能量传递效率 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100%。一般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6.研究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惑 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因此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 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输入的能量与粪便中的能量有什么关系? 提示:同化的能量=输入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不断地循环的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2.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 2和碳酸盐。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CO 2(主要)。 (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3.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 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 A .光合作用 B .高能化学键

句式转换说课稿汇编

句式转换说课稿 高成霞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直述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句式转换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需要掌握的内容,句型种类 较多,本节复习课主要复习两种类型的句式转换,直述句改第 三人称转述句,陈述句与反问句。 两种句式的转换。 。让学生掌握句式变换的原则,会做两种句式变换类型。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掌握句式变换的原则,会做直述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陈述句与反问句 两种句式的转换。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种句式变换的具体原则。 难点:两种句式变换的具体操作方法。 4、课时安排:1个课时 5、教具: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 充分理解本节课(句式转换)教学内容,结合天师小学六年级二班学生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讲授法、讨论法、探究练习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三、说学法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归纳、 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及练习等方式展开,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归纳出句型转换的原则及方法,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 学生的学堂。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直述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 第一环节:出示句型题,让生练习。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直述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例子。 例如句子1:老师说:“你明天不用来上课了。”吸引学生将学生带入课堂,句子 2 :小红对班长说:“明天我有事,你帮 我把作业带回来吧。”然后自己改一改这两个句子,之后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做完后对照老师出示答案。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讨论归纳句式转换的方法和步骤。并抽同学来说和补充。 1.标点的变化: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改逗号,双引号去掉。 2.句子中人称的变化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 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 “我们”要改为第三人称“ 他”、“她”或“他们“、” 她们“。 例: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你”或“你们”的时候, 应认真分辨在句子中具体指什么人,如果是转述人应改为第一 人称,如果不是应写出人名。 例: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更多精品文档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4.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特点。 5.概述研究物质循环的意义。 6.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学习过程】 活动主题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识记】 1、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般在水平上。 2、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的来源: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将_ 能转化为能,使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能量的输入:生产者所固定的的总量,就是这个生态系统所获得的能量。 能量的传递: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是沿_ 渠道进行的。 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1)一部分通过_____ 作用以_____ 形式散失了,一方面用于自身的、和等生命活动;(2)一部分被____ 摄入;(3)一部分则被分解利用。 【理解】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一片农田中,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内是否能将照射到这片农田上的所有光能全部储存? 3、观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思考:每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有哪几条去路? 【拓展】 据图分析(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摄入量 =。 (2)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 ①;②; ③。 活动主题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识记】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 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 2、能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的含义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 就越多。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一般不超过 个营养级。 【理解】 1、 观察能量流动示意图,思考:为什么箭头由粗变细,方框的面积由大变小? 2、 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有哪些? 3、 观察能量金字塔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多少 【拓展】 1、写出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 2、数量金字塔可出现倒置现象,如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三者形成的数量金字塔可出现倒置现象。 活动主题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识记】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 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 ,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 。 活动单元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识记】 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 ,如C 、H 、O 、N 、P 、S 等。 (2)循环范围: 和 之间。 (3)循环特点: ○ 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_____,因此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2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物质循环可以在______与______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理解】 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先填写示意图,再回 答有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