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七年级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个特定地区中,各个地理要素的组合特点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最终解释区域特征,阐明区域人地关系的学科。七年级下册地理是关于世界某些区域的介绍,主要介绍了六个国家和六个地区,通过对这几个区域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该如何去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特征,了解其内在关系,能学会阐述人地关系。

区域地理是中考重点要考查的内容,区域差异性又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由此可见,区域地理在整个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因为区域地理所研究的地理要素繁多,造成了区域地理学习任务的艰巨,学生学习起来也深感头疼。如何快速有效的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初中区域地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本人多年课堂教学经验,结合中学生思维情况,现将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总结如下:

一、识别区域

(一)、学习区域地理,首先必须弄清楚区域的地理位置,这是学好区域地理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在学习每一个区域时,要充分运用地图,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对该区域树立明确的空间观念,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

1、海陆位置

每个区域学习之前,让学生迅速地找出该位置,并能说出该区域

的海陆位置。通过掌握其海陆位置能粗略地学会分析海陆位置对气候、经济、交通的影响。

2、经纬度位置

通过经纬网辨认,掌握区域的控制经纬线,以及其他重要的地理界线。例如,学习澳大利亚时,其控制经线可确定为120°E和150°E,135°E经线纵贯大陆中部,重要纬线为南回归线穿过其中北部。在学习印度时,其控制经线可确定为70°E和90°E,80°E经线纵贯印度中部,控制纬线可确定为10°N和30°N。通过对经纬度的了解,可进一步巩固对经纬度判读这一知识点。尤其是纬度的判读,可以了解其所处的温度带。

3、相邻位置

在学习每个区域时,让学生自学周围国家、海洋与该区域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巩固判读地地球上的方向,形成空间概念,对世界一些区域能更了解得更清晰、详细。此方法可让学生快速掌握区域的大致位置,为进一步精确判断打下了基础。

(二)、区域地理的识别,另一个关键是对其轮廓的识别。有的区域轮廓图特别,很容易辨认。在观察世界大洲、各主要国家,各主要岛屿和各主要海峡的轮廓及其形状时,都可以与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形象或形状挂上钩。如南北美洲象两个倒立的三角形,南极洲恰似一个巨大的逗号“?”,法国象六边形,埃及象梯形,刚果(金)象方形,尼泊尔、土耳其、美国、俄罗斯则象长方形,智利象长剑,意大利象靴子,罗马尼亚象是一只从黑海伸向巴尔干半岛的拳头等等。读图时,

在图上仔细辨认地理事物的轮廓和形状,然后想象成自己熟悉的事物的形象或几何图形加以记忆,掌握它们的明显特征,这样可以在做题是提高准确率和做题速度。

二、分析特征

明确区域之后,就应该分析该区域的特征了。对于每一个区域,都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他们的特征,这是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思路。首先要从区域的位置开始,按地形、气候、河流、农业、人口、资源等要素逐层分析,而后概括出区域特征。

以东南亚为例,首先要了解其在世界的位置,如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邻位置。其次是分析东南亚这个区域地形、气候、河流、农业、人口、资源及各个地理要素间的关系。例如:东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北部地势高,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因此河流也多为南北走向。在北部,河流落差大,侵蚀作用大,水能丰富。在南部,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冲积平原。受地形、河流的影响,人口多集中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只有认真分析了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后,才能对区域的知识灵活掌握,为进一步和其他区域对比总结奠定了基础。

三、对比总结

要想牢固掌握区域地理知识,还必须得学会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总结。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的异同,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更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的不同特点。对区域进行对比总结,可以从类比和专题对比两方面进行比较。

所谓类比是指把同一类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例如,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别从分布地区、形成原因和气候特征等几个方面与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相比较,通过对比,归纳出这两种气候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还有,在讲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总结澳大利亚、巴西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大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上的规律。

所谓专题对比就是对一个单元、几个国家或几个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对某一地理知识形成完整的概念,便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且能够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可以对美国、拉丁美洲、澳大利亚、印度的地形进行对比。它们虽然都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但具体又各不相同,通过比较,让学生掌握他们的不同特点,进而总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地形对气候和农业各自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对世界著名大河尼罗河、亚马孙河、刚果河、密西西比河、长江进行专题比较。可以从河流的长度,河流入海口的经纬度位置,河流的流向,流经地区的地形、气候、农业、人口等地理要素进行对比总结。

总之,区域地理是七年级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变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地理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 1.右图为某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虚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 B.该地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 C.该地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 D.该地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 神州九号于2012年4月9号运抵酒泉(39.44o N,98.31o E)卫星发射中心, 将于今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 交会对接,担负此次任务的飞乘租将由3名航天员组成。结合图完成2-5题。 2.卫星发射地“酒泉”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酒泉”所处的半球是()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4.假如“神九”于7月份某日上天与“天宫一号”相会,到进地球行到上右图中的() A. a与b之间 B. b与c之间 C.c与d之间 D.d与a之间 5.这一天潍坊的季节与昼夜长短情况是()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分A. ①c B. ②a C. ①a D.③b 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完成6-7题。 6.四图中小河自西向东流的是( )A 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7.四幅图中等高距最大的是:()A 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读下图,据此完成8~9题 8、在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的点是A ① B.② C.③ D.④ 9.下面对图中四个点的位置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点在④点的正北方 B.②点在④点的正东方 C.6月21日在①点可以看到极夜现象 D.③点每年有两次太阳光的直射现象 10.读“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图中①、②两支流,水流比较平缓的是______。 (2)A村所在地与最高山峰间的温度差约为_____℃ (3)在图中河流上拟建一水电站大坝,请用“=”符号标出最 佳坝址。修大坝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 (4)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_ _ 据报道,2012年4.5月间我国渔民在南海某地(东经117。,北 纬16。)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了某邻国军舰的干扰。 为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A地立即前往事发 地点进行处理。结合右图,回答11-12题。 11.我国渔政船为了尽快抵达事发地点,应该选择的前进的方向 大致是()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正南方向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季节一天中B处比E处先日落 B.ED两地之间比BC两地之间的距离长 C.图中E点的位置是(10度S.105度E) D.图中C点在E点的的西南方向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地图的运用"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学用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图的上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换算成实际距离;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2、过程和方法: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INTERNET、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埋下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 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和正确运用(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 【学习方法】 谈话法阅读比较讨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地图应用情境 设问:假设你当小导游带大家去台湾旅游,那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准备工作,你会怎么做?(设计旅游线路和各景区的有关介绍,涉及全岛交通图、全岛景点图、景区导游图等,上网查询等)。师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搜出这些地图等。(二)、设问引导读图—讨论答题—启发学习 读图1.22,设问: 1、比较台湾地图和卫星影像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缩小了)(选择性地呈现地形、河流、城市、交通线) 2、大家对这张图上的方向应如何辨别呢?台北位于高雄的什么位置,你怎么辨别的?台湾岛位于福建的什么方向? (根据学生反应调整教学方案,可就着教室周围地理事物一起辨别方向)

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经验技巧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地理真的很难吗?以前我觉得地理真的挺难的,怎么学都学不好,都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背过的内容,到了考试还是错,要不就是记不住,我想跟我一样苦根儿的同学很多吧!有时候真的觉得好无助,也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后来我才明白学习地理也没那么难背,其实要想学好地理,除了上课认真背,这些基本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遵循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进步的,那到底怎么才能进步呢?我把在中考状元李晓鹏新浪博客里看到的关于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正在为学习地理而苦恼的学生。 一、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 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3、动手绘制示意图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同学们觉得对自己有帮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学法指导

地理课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课程,很多的知识点甚至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识,所以要想学好它并不难。但你最起码应该做到下面五点:学会读图、识图记忆、学会“背”地理、掌握一般知 识、归纳整理。 1.掌会读图 学习地理,一定要把阅读课文同地图和课本内的插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加深对地理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1)直观读图法:各种地理图表中,有些图表的内容是较浅显易见的,直观读图法多适用于讲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如在讲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时,可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小的地方——新疆的托克逊,尔后在这两点间划一直线,再观察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颜色的变化,便可知道“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纵向联系法:学地理知识也和学其他知识一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过程。用联系法读地图,方可知道新知识的来龙去脉。如中国气候特点之一的“气候复杂多样”,同学们只要在读好“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中国干湿地区"和“中国地形图"的基础上,把影响气候的诸因素联系起来,便可得出结论:“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距海远近差别极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地形类型齐全、分布错综复杂是造成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原因。"又如世界气候类型学习、亚洲主要山脉、高原与河流走向之间的关系等皆可用纵向联系法。 (3)横向对比法:学习地理时,特别是进行横向比较时,往往需借助地图,这样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及其成因等。如在学习南美洲的地势地形时,可与北美洲的地势地形相比较。通过读图便知道,北美洲和南美洲相似之处都是由三大地形组成;而南美洲不同于北美洲,南美洲西部为高大的山脉,东部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北美洲则是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这样通过观察、比较,Jlrl~T x,-]南、北美洲地势地形的认识。 2.识图记忆 在中国地理的学习中,掌握省级行政区的划分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以后学习气候、河流、矿产等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分区地理等各知识点。而“中国政区’’图中各省地理位置的分布似乎比较乱,名称也较多,较难记忆,这样就成了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如何提高学习、掌握这张图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呢?这就必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记忆技巧。 下面就介绍一种分块记忆方法:

完整版初中地理经纬度专项练习试题

专业资料 初中地理中有关经纬度及练习 一、纬线和纬度 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1)找出纬线的特征:所有纬线自成一个圆圈,被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不等,最长的是赤道,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都平行,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看清纬度的标注方法和纬度的分布排列的规律:纬度从赤道算起,把赤道定为0度,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度,赤道以北是北纬,代号是N;以南是南纬,代号是S,北纬90度是北极,南纬90度是南极。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赤道。 (3)特殊的纬线: 0度纬线: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度纬线: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度纬线: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90度纬线:即南北极点,北纬90度是北极点,南纬90度是南极点。 23.5度纬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北纬23.5度是北回归线,南纬23.5度是南回归线。

66.5度纬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北纬66.5度是北极圈,南纬66.5度是南极圈。 (4)看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箭头的方向是东,相反的方向是西。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下载可编辑完美格式WORD 专业资料 二、经线和经度 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

(1)找出经线的特征:所有经线都是半圆形,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都在南北两极点处相交,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它们的度数和是180度,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2)看清经度的标注方法和经度分布排列的规律: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经度最大是180度,180度经线只有一条。东西经的分界线是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3)特殊的经线: 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西经,以西为东经。 西经2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东经16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三、六条分界线: (1)北纬、南纬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2)东经、西经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和18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是西经,180度经线以西是东经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西经20度以东是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度以东是西半球,东经160度以西是东半球 下载可编辑完美格式WORD 专业资料 (5)低、中、高纬的分界线:30度纬线和60度经线,0-30度为低纬,30-60度为中纬,60-90度为高纬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袁洁 (北京市金顶街第二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提出的背景: 近些年来,探究性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并受到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探究性学习能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能力全面、灵活、持久,使他们终身受益,比传统的学习有更好的效果。 在以前,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来自教师的抱怨和不满:“这些知识我明明反复强调过,都快八百遍了,学生还是不会做,简直笨死了!”我们还能听到来自学生的苦恼和烦躁:“那些知识太枯燥乏味了,让人一点兴趣都没有,上学真痛苦!”老师有抱怨,学生有苦恼,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呢?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教师的教学没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如果有兴趣,则不用督促,学生能自觉地学习;二、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进来,甚至不用谈“积极”二字,最起码的,连“参与”都没有,他们只是机械地、被动地在课堂上。之所以没有任何效果,是学生缺乏“兴趣”和“积极”,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有生灌硬塞的嫌疑。 而探究性学习最突出的地方有两条:其一,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成功,加强“个别化教学”;其二,意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1)物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但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 2.现实意义 ⑴、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学生兴趣就比较高。有兴趣,成功的可能性就提高了。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认识就有很大差异。在中小学阶段,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很扎实,那是老师严抓狠盯的结果,不背下来不能走。在各项竟赛、活动中,中国学生丰富的知识都清楚地显露出来。可是一到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方面,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相比就望尘莫及了,你看,美国学生从小学起就出入大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写出上万字的论文,论文题目大得让人瞠目结舌,到了中学,他们可以研究课题性的项目,而我们的大学生也常常自愧不如。两个国家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我觉得在有的方面很值得我们深深思考,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不要让我们的不合理教育方式把学生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而窒息,不是我们的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是我们传统的教育思维把学生这些最宝贵的东西扼杀了。有人做过这样的测验,测验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明。画一个圆,让不同年龄的学生回答,画的是什么?小学生答:是太阳、笑脸、水滴、眼睛……中学生答:是零,句号,大学生答:不就是一个圆吗?因此,从小学、中学开始,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让他们尽早地开始探究式的学习也就不是超出学生的能力而是势在必行了。 ⑵、给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机会。我们的学生很多年后,越学越像书呆子。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传统的学习很像纸上谈兵,知识学了不少,不能解

学习初中地理新课标心得

初中地理新课标演讲稿 在这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作为一名八年级的地理教师,我认真学习了初中新《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首先,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而不是像过去地理课程所追求的培养地理学科专家那样去确定目标,这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其次,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的内容升华本质表现为:关注学生生活发展及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内容。第三,地理教育从实践层面看,在新《课标》中从三个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得以升华,其升华本质显得地理教育越加具活力和魅力。 地理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一、对于教材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新课标地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他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感悟知识。展开一个地理知识内容,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知识解决大问题。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素养,爱国意识,全球性认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开放式地理教育。 二、对于开放式课堂结构的学习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封闭的课堂是学生活动的唯一阵地,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师预先设计的程序之中,缺乏自主性、积极性,因而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新地理课程理念要求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张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法,开放课堂,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学习地理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中获得有用的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锻练动手、动脑能力,初步获得了人生的体验,学得了继续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并且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学会了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这些无疑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三、对于新师生关系感悟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课堂是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教科书中的知识,教师的讲授就是权威的结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慢慢地“消化”,师生之间缺乏合作、互动,相互交流,师生关系是一种明显的不平等关系。 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从而获得发展的过程,认识活动的承担者是学生,而初中学生往往具有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

(完整)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策略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策略 市八中 地理中考到今年已是第六届了。尽管有了一定的复习经验和复习资料,但由于地理中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复习资料少,要让90%以上的同学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下面我结合我校的实际,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以供各位同行共同商榷。 一、学校牵头自由选科体现民主性 我校近两年以来,在初三第一学期末就开始摸底报名,原则是:依据学生的爱好自愿报名。体现民主性。这样做的优势是:一是学生自由选科,便于教师调控。二是为中考赢得了充足的复习时间;三是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体现民主性。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这一阶段主要是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从去年中考试卷看,试题凸现了灵活性和综合性。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呈现的方式如何新颖,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地理还是地理,不可能脱离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学习之友》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做到正 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以地图为中心,整合 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 用知识点。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学生提出的口号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抱着地图打滚。”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练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 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 在。所以,在这一阶段要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聊城)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亚洲西部的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B. 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 C. 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D.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答案】 C 【解析】【分析】亚洲西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A错误; 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基督教、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佛教发源于南亚,B错误;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C正确; 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D错误。 故选:C 【点评】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 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四类国家中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国家类型为() A. I B. Ⅱ C. Ⅲ D. Ⅳ (2)关于乙图中图示区域说法错误的是() A. Ⅳ类国家主要分布在①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稠密 B. ②地区属于Ⅳ类国家,这里种族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C. ③地区主要以Ⅱ类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 ④地区既属于Ⅱ类国家,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只有Ⅱ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这就说明这类国家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2)Ⅳ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这就说明这类国家的人口增长较慢,属于发达国家,图中②地区的国家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故答案B错误。 故答案为:(1)B;(2)B; 【点评】(1)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问题以及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难度。(2)考查几个地区和国家的人口问题,一般主要考查几个大国,学生要特别注意。 3.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爱护聚落,人人有责。结合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1)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 A. 林海雪原 B. 沟壑纵横 C. 高楼林立 D. 大漠辽阔(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A. 禁止焚烧秸秆 B. 珍惜每寸土地 C. 杜绝乱扔乱放 D. 实行达标排放 【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读图可知,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高楼林立;结合题意。 (2)读图可知,该漫画是乱扔乱放垃圾,从以上四的标语中来看杜绝乱扔乱放是比较贴切的;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4.某地的五个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读该地等高线与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doc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 广汉市金广学校:刘德奎一、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木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耍工具。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地图的运用”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学用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耍讲述了地图的上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耍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耍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教学冃标 1、知识与技能冃标: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换算成实际距离;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2、过程和方法: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INTERNET>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口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埋下基础。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地理感性知识鲜明地体现着地理兴趣培养的趣味性特点,所以学好地理是很重要的,wtt整理了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一、影响地理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学生的兴趣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教学系统的要素:教材、学生、教师都与学生兴趣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 1.教材是地理学习兴趣的源泉 地理感性知识鲜明地体现着地理兴趣培养的趣味性特点。由于地理环境的空间广大性,直接观察必须走出教室,大量的间接感知又须借助特定的教学手段、地图等图像和教师、教材的直观性描述,以形成再造表象。因此,感知教学对于兴趣培养乃至整个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2.学生是地理兴趣发展的主体 学生对掌握着主动权的学习感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成功归根结底要靠学习者自己对学习活动的主动调节。学生是学习兴趣发生发展的根据,兴趣培养必须遵循学生兴趣发生发展的规律。 3.教师是地理兴趣培养的主导因素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导者、控制者,又是知识信息的提供

者。教师应该经常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状态,作为自己改进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内容靠教师去发掘、驾驭,学生的学情靠教师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靠教师去激发,学生的进步、发展靠教师去启发、诱导,教师掌握着激发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因此教师作用的发挥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 4.地理教学手段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条件 地理教学手段包括地理教具(挂图、模型、标本及视听软件)、地理学具(课本、地图册、作业册、颜色笔等)与视听设备、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图、地理室外观察点等是地理知识内容的载体,是地理教学内容——兴趣源泉流向学生的“渠道”。它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注意,激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提供相当一部分地理感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与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学习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地理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一种紧迫感:做一名当代合格的初中地理老师也不容易,做一名在初中地理教学舞台上能展示自己的风采、打造自己教学特色的优秀初中地理老师就更难。现在就这次培训谈谈我的收获: 通过这次培训,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 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

初中地理地理填图专题练习

世界地理填图 第一章世界地理概况 一、识图目标引领 1.掌握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以及大洲和大洋的分界线。 2.识记世界主要岛屿和半岛,主要海峡和运河。 3.明确跨不同大洲的国家;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等。 二、识图读图训练 1.读图1-1-1,填图并回答: (1)将下列七大洲的代号填写在图上: 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南极洲E大洋州F北美洲G欧洲(2)将大洲界线填注在下列横线上: A与F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与D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与A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国家的代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美国②俄罗斯③土耳其④埃及⑤哈萨克斯坦 跨A和G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跨A和B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跨E和F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1-1-2,填图并回答:

(1)将下列四大洋的代号填写在图上: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2)将大洋间水域及通道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A与C之间的人工通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通道是__________________。 B与C之间的人工通道是____________,北连_____和_______海峡,南接______海。3.读图1—1—3,填图并回答: (1)将下列大洲、海峡、岛屿的代号填写在图上: A北美洲B亚洲C欧洲D白令海峡E冰岛F格陵兰岛 (2)将图中代号所表示的洋流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G_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陆地和海洋的轮廓特点、经纬度分布(图1-1-4),回答下列问题:

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研究、掌握、和正确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地理课程的新理念。要求地理新课改必须转变以前学科本位和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毕生成长,“学习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探究式教学方法刚好符合新地理课程新理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中学地理课堂中具有可行性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地理学科自身特征探究式教学方法适合于中学地理课堂,是验证过的合适的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方法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是感性思维比较强,好奇心强,对于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兴趣,希望去了解,去尝试;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则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独立性取代依赖性,更喜欢去探索思辨性、研究型的内容。探究式教学就是抓住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采用新奇的事物和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2)探究式教学方法迎合地理学科特征 中学地理的课程内容大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周边世界紧密相连,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例如,天气与气候、河流与湖泊等,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分不开,自然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也需要学生去了解和学习。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3.当前地理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已较为普遍。同时,在现实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教师为了响应教育新理念的号召,在不熟悉地理新课改的精神的情况下,就去生搬

初中地理生物的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生物的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生物的学习方法一学习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一、“先记忆,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

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 .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 .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 .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 .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 .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地理感性知识鲜明地体现着地理兴趣培养的趣味性特点,所以学好地理是很重要的,我整理了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一、影响地理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学生的兴趣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教学系统的要素:教材、学生、教师都与学生兴趣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 1.教材是地理学习兴趣的源泉 地理感性知识鲜明地体现着地理兴趣培养的趣味性特点。由于地理环境的空间广大性,直接观察必须走出教室,大量的间接感知又须借助特定的教学手段、地图等图像和教师、教材的直观性描述,以形成再造表象。因此,感知教学对于兴趣培养乃至整个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2.学生是地理兴趣发展的主体 学生对掌握着主动权的学习感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成功归根结底要靠学习者自己对学习活动的主动调节。学生是学习兴趣发生发展的根据,兴趣培养必须遵循学生兴趣发生发展的规律。 3.教师是地理兴趣培养的主导因素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导者、控制者,又是知识信息的提供者。教师应该经常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状态,作为自己改进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内容靠教师去发掘、驾驭,学生的学情靠教师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靠教师去激发,学生的进步、发展靠教师去启发、诱导,教师掌握着激发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因此教师作用的发挥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 4.地理教学手段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条件 地理教学手段包括地理教具(挂图、模型、标本及视听软件)、地理学具(课本、地图册、作业册、颜色笔等)与视听设备、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图、地理室外观察点等是地理知识内容的载体,是地理教学内容兴趣源泉流向学生的渠道。它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注意,激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提供相当一部分地理感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与帮助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专项训练--地图(含答案解析)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专项训练--地图(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35小题) 1.若地图的图幅相同,则下列比例尺中能让地图内容最详细的是() A.1:300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C.D. 2.读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表示山顶的是甲地B.乙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55米 C.地面坡度最缓的是丙所在的地形图D.最有可能出现河流的是丁地 3.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实地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的是()A.1:500000 B.1:150000 C.1:200000 D.1:350000 4.下面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B.C.D. 5.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河流及河水流入湖泊的是()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红色表示平原 B.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通常有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三种 C.无论什么类型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表示方向 D.国庆“黄金周”小明一家人从广安自驾到西藏拉萨,选择了《中国铁路分布图》

7.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所对应的地形景观素描图是() A.B.C.D. 8.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有可能发育河流的地形部位是() A.甲B.乙C.丙D.丁 9.读图判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向西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向东 1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②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 11.如图,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溪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流 B.从C点爬到山顶A比从E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 C.当D处正午的气温为20℃时,此时C处的气温为21.8℃ D.在地图上量得C到D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之间 的实际距离为30千米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地图的运用"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学用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图的上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换算成实际距离;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2、过程和方法: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INTERNET、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埋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和正确运用(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 【学习方法】 谈话法阅读比较讨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地图应用情境 设问:假设你当小导游带大家去台湾旅游,那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准备工作,你会怎么做?(设计旅游线路和各景区的有关介绍,涉及全岛交通图、全岛景点图、景区导游图等,上网查询等)。师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搜出这些地图等。(二)、设问引导读图—讨论答题—启发学习 读图1.22,设问: 1、比较台湾地图和卫星影像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缩小了)(选择性地呈现地形、河流、城市、交通线) 2、大家对这张图上的方向应如何辨别呢?台北位于高雄的什么位置,你怎么辨别的?台湾岛位于福建的什么方向?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 初中的学习是我们打基础的黄金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成绩,在地理的学习中也是如此,在将来的高中的学习中,地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下面是学大的专家为大家总结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总结。 一、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同学们掌握了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总结,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应该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使自己的成绩提高。地理在我们的身边处处可见,在将来的生活中是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