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舞台,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美术课真正地”活”起来,让美术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开放的美术目标

开放的美术目标是指美术目标的多元性,以前,我们在制定目标时遵循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开始把美术的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教师依据大纲,向学生提出学习美术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在保证达到基础目标的前提下扩展开的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而设定的。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不乏感觉一般的普通学生,更有动手造型能力差者。对于这类学生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过分强调这方面的训练,可能会使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热情消耗殆尽,对美术课产生厌倦感。这时,教师就要努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创新性的发展。

比如美术欣赏,同样的美术作品往往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见解和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并且是带有很强主观性的。谁能说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没有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心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天空的云彩,是多姿多彩的。而美术作品就具有这种巨大的对于

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创新课堂

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创新课堂 益阳市沙头镇中心小学杨莉群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新课程标准主要体现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美术教育在农村学校也慢慢受到重视。但很多的原因导致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出现了众多问题。大部分教师抱怨当今的学生不如以前的学生听话,很少从自己教学中找原因,认为是现在学生的叛逆心里强。课堂教学中强调更多的是把事物画像,使得课堂只剩下老师的教与学生一味死板的模仿,导致“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出现。这样的模式虽然能直接教孩子学会一些,但更多时候是在磨灭他们的自信,无形之中限制学生的思维。这种“灌入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绘画缺少自己真实的情感和创造力。一味的模仿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误导学生认为一幅好的作品就是把它画像。久而久之,使得一部分学生对美术产生恐惧心里,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美术创新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教学的有效性决定一堂课的好坏。那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我在美术教学中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各种情境,增加课堂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便会自愿地去钻研学习。连兴趣都没了又谈何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创造一种“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来增强学生的兴趣。 在我的美术教学中,我先是创设课堂情境:如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再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从小故事里你懂得了什么?要换成你,你又会怎么做呢?这时学生兴趣高涨,连忙举起自己的小手,迫不及待地说出:老师,我想说,我想说类似的话来。为了能让学生不乱课堂秩序,又能不失学习兴趣,我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说。说完后,引导学生画主体物,再把自己所想的添画上去。在教的过程当学生问得最多的一句话:老师我可以在周围添画其他的东西吗?从这句话我们得知同学们有多么的渴望在美术课当中能多画自己心中觉得美的事物,为此我们不能去限制他们,更不能去要求他们在这一主体物的周围必须添画什么。而是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正确引导他们画更多自己想画的,使得画面变成一幅幅具有趣味性的画面。 二、抓住学生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多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尝试着向学生送去表扬鼓励的话,多使用“你能行”、“没关系”、“试试看”等鼓励性语言,多给他们以期待的目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发展其个性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是在作品评价阶段,

小学美术《大家一起画》课堂实录

《大家一起画》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感受绘画的多种不同媒体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集体作画感受个人和集体中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拓宽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认识,可以结合书上及教师找的一些多种工具材料表现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 2、难点:对整体校园的表现。 【教学准备】: 本校及其他学校校园风景图片以及录像,绘画工具一套。 【教学实施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心理 (在柔和的乐曲声中导入)教师展示,用砂纸、宣纸以及多种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的绘画作品。 师:这些作品各使用什么材料、工具画的? 你可知道有哪些绘画工具、材料? 这列火车是用什么工具画出来的? (学生相互讨论) 生:用粉笔、用水、用蜡笔、水彩,还有用砂子画的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全班也用粉笔在操场上合作画一幅画,好不好? 出示课题:《大家一起画》——我们的校园 课件展示:校园风景图片若干 (伴随着音乐的校园图片展,激发学生对校园的依恋之情,唤起他们对校园的爱,带着对校园之爱,步入学习。)

师:你们找到自己学校了吗?我们的校园美丽吗? 请三位同学上来选择点击,并作出评价、介绍。 师:我们校园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我们的综合楼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学校哪个部分风景最美,它现在是什么颜色? 二、播放校园录像,加深对校园美丽风景的印象,激发创造欲 师:下面你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进我们的校园,一起参观我们的校园。 录像播放后,学生集体讨论,各自喜欢画校园的哪一部分。教师听取学生的各种意见,进行分组。一组画教学楼,二组画走廊,三组画花坛……,每组由成员推选一名组长。 三、感受同龄人作品,获得更多构思信息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双眼和情感看到了校园的美丽,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用他们手中的材料表现的美丽校园。让我们评价一下这些用不同材料表现的作品。(学生分组讨论,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再由一位成员回答) 四、全班同学到操场集体讨论,分配好各组范围 1、教师带领已分好组的学生去操场,让学生仔细观察校园,再每组成员相互讨论,具体分工,使每位学生都能尽其所能,积极参与。 2、集体讨论:通过今天集体画校园你们有什么感想? 教师: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努力,参与了绘画创造,老师觉得大家的本领非常大。在学校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校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把学校建设的更好。 3、课后拓展。 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一些其它种类绘画形式。 教学效果: 1、通过组内讨论形式,小组成员能针对教师和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进行有

构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发展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口,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品质,重视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发展,重视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素质教育将德、智、体、劳融为一体,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为整体,从认知、情感、技能和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教育,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认知美、爱好美、创造美的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正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为此,美术课堂教育应重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建立学生整体素质自主建构的运行机制,以人为本,以教育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和谐自主发展为目标,使课堂教学得到真正的优化。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它来自学生自身的内部动力,而教师是外力,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可见发挥学生的内部动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建立学生自主构建的课堂结构,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所谓自主构建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探。 一、教学目标的协同性 教学目标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素质规格的标准。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美的情趣和美术欣赏能力,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美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完全参与在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变“叫我学”为“我要学”。 为此,美术课堂教学教师应把握好几个环节: 1、课前准确要充分。包括教育、学具的准备,使学生在上课之前觉得每堂课都有新内容。例如《树 叶拼贴》、《毛线粘贴》这类课,教师可提前半个月或一个月将一些范作在适当的场合展示出来,这样在课前已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在这基础上让学生搜集材料,他们就会有意识,有目标地准备所用的材料,为后面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课堂教学要生动。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对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很重要的,它能始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来完成教学目标。美术课的生动性,不仅教师讲授时语言要生动,而且教师的范作也要形象,不能单纯地把教材中的范作放大,范作应起激发学生兴趣,能举一反三的作用,如《纸筒人》、《纸面具》这些

美术教学中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美术课堂应融入乡土文化的研究 陈小成 2014年5月 【摘要】:中国是一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经过世代传承和发展。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形成了自己本地区和民族的典型的文化代表和文化特征,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都反映了本地区和民族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是中国文化分的重要组成,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西化”时代很严重的今天,在城市孩子们逐渐对剪纸、鞋垫、皮影戏等本土文化形态逐渐陌生的时候,中国的本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严重危机。而美术教学是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 【关键词】:乡土文化美术教学民族传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止步,善良勤劳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变迁,随着人类物质消费方式和精神观念的转变,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不声不息中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民间的传统手工技艺、古老的交通方式,日常的生活器皿逐渐被现代工艺、现代工具、现代材料所代替。对本土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了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高度重视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体现当地美术教育的特色”。 本土艺术文化就是各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活和成产当中创造的一些艺术形式,本土美术文化记录和再现了本地域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通过对美术与本土文化内在联系的学习,学生便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从而让学生知道本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作为一名教育者一名美术教育者老师的责任就是要唤醒学生对民族本土文化的热爱。树立一种传承和发扬的主人翁意识,让民族本土文化的意义牢固镌刻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民族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本土文化要想发展和传承就一定要走进校园,走进美术课堂,走进孩子们心中,以美术课堂这种方式来传承本土艺术文化。 (一)探知根本,融入生活 “美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本土文化都是来源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

绘本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创新运用

绘本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创新运用 [摘要] 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独特文学形式,在繁多的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其内容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将绘本引入中小学不同学科中,不仅起到优化课程资源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思维训练、阅读理解、美术欣赏、作文表达等方面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现校本教学,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理解与阅读、文化与导引、音乐与欣赏、美育与创作等具体方式来融入课堂,通过相应的绘本进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在不同学科中进行结合和实践,增强知识的互相融合。在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增强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提升中学素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 绘本;创新运用;中学美术课堂 绘本(Picture Books)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独特文学形式,在繁多的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其内容极其丰富,主题广泛,既有引导认知亲子关系、家庭成员、品德培养、生活琐事类型的贴近孩子的生活小故事,也有讲述历史典故、科学原理、生命意义的大题材。一些经典的绘本作品,突破了语言国籍和文化等因素的限制,能运用到不同领域的中学教育中,受到儿童文学作家和中学美术教学研究专家的认可。绘

本中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精彩的画面互补互融,具有高度浓缩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提升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一线教师开始尝试将绘本与主题课堂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创作课型的延生,不断尝试中产生不同的创新运用。 一、绘本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阅读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实体图书的魅力却有增无减,特别是在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上,全球优秀的教育专家都一致认为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增强脑内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形成,改变其一生。绘本的题材丰富多样,分类的方式并不统一。按照教育意义来分,包括科学认知、情绪管理、爱与分享、品德培养、创意创造、语言表达等方面;按照知识学科分类,包括数学认知、语言认知、美术欣赏、英语读本等;按照内容题材来分,包括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童话幻想及现实写真等等。更多的绘本是创作者经过创意的汇集、精心的编排来表达内心对故事的情怀,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多的功能是阅读中的思考和回味。 绘本的普及性极强,线上线下都能随时获取绘本资讯。线上主要指网站、手机应用软件、公众号和一些专门的自媒体平台,如“凯叔讲故事”“悠贝绘本馆”“咔哒故事”等。线下主要是城市绘本馆孕育而生,例如北京蒲蒲兰文化发展

美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题主持人王爱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体现人的本位思想。美术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欣赏美、实践美和创新美。欣赏美和实践美是基本技能,但关键是培养学生在美术实践中的创新思维,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创新意识已经提升到一个人才战略的位置上,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不仅是生活、学习能力,更倾向于探究和创新能力。 美术课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中,创新思维是美术课的重点。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目前,我们的美术课太多的停留在了基本功的重复训练中,这在美育中是走进了死胡同,我们课堂应在学生的学习技法、学习方式、学生思维等方面下功夫,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想法、有个性、有思维、有创新的人才,这对于我们国家、社会、家庭来说,都是得益匪浅的。 我们要通过大量的尝试、实践、研究把我们的教育思想推广到美育的课堂中,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因个性施教,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激发其把这种能力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中。如果我们的这一想法在全社会实现,对提升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是不可估量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课堂教学亦然。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更是美术课程今后新的教学发展方向。

美术课程极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及创造环境,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反应。创造是指独创出新奇而不落俗套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创造的标志是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展示自己独特的视野。创造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其次是掌握各种美术特有的符号语言,结构。创造首先需要获得创意,然后再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巧,制作实现自己创意的绘画、雕塑、手工等作品,用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从教学实践中,可归纳为: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教师导入新课要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三、让学生走进生活,深入观察生活,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实现生活的再创造。 从新课标我们可以看出创新思维在美育的过程中具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和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是一门给学生艺术熏陶的课程,通过吸引学生自觉地参与,可以让学生有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态度,可以激发他们探索、思考、创新。 2、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挑战、勇于创新的能力。 在教与学的过程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就自己接触到的资料、素材等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达到同一效果的不同途径或利用不同方法创新出不同作品,切勿人云亦云,要敢于不同,敢于创新。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我心中的老师》课堂实录共5页

我心中的老师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重点。 1、画像导入。 老师今天想画一个人,这个人小朋友们一定见过。她就在我们身边。(课件展示班主任的半身像作品)小朋友们认出她是谁了吗?老师画得像不像?你觉得哪里画得最像?(指名说)她有一头长长的头发,眼睛圆鼓鼓的,鼻子挺大。这些都是她的特点,老师把她的特点都画出来了,所以小朋友们才觉得这么像。(板书:特点) 2、拼图画、找特点 师:您们看看刘老师的头部有什么特点啊?我们先一起来拼个图吧,相信通过拼图,你们一定能找到我的特点。 出示几组图片:各种脸型、发型、眼睛、鼻子、嘴巴。你能照着刘老师的样子从这几组图片中各挑选一张,把我的头部特写拼出来吗?谁来试一试?学生一边拼老师一边描述并板书:刘老师的脸是长长的(板书:脸型),刘老师的头发是长发(板书:发型),我长着一双圆圆的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板书:五官)。长脸、小鼻子、短发、大眼睛,这些都是我的特点。他拼得像不像?给他鼓鼓掌! 3、揭示课题。 你们的老师又是什么样,他们又有怎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心中的老师。(揭示课题:我心中的老师) 二、讲授新知,尝试练习。 1、回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师:你最喜欢哪一位老师啊?你为什么喜欢他?他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从脸型、头发、五官、身材这些角度去回忆。)他的脸形是什么样子的?头发怎么样?五官又是什么样子的?(三名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喜欢教师的主要特征。)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很善于观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2、模仿动作,帮助回忆 师:小朋友们发现了吗?刘老师上课的时候有一个习惯性动作,谁看出来了?(指名说)你最喜欢的老师又有什么习惯性动作呢?(指名说)(板书:动作)你能学一学他的动作吗?(两名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你们太有才了,学的真像。 小结:看来小朋友们都很善于观察,发现了老师们这么多的特点,你们口中的老师我虽然不认识,但听了你对他们特征的介绍和模仿,他们的形象仿佛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 四、师生合作,共同示范。 现在我想亲手来表现大家心中的老师,可我没有见过他,就请你们当我的眼睛,当我的助手,帮我找到他的特征,好吗? 我们来画哪一位老师?我们来画一下数学老师吧。她长着一张什么样的脸?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师画脸型和发型)脸上的五官请一位小朋友来帮老师画一画?(请学生上台画五官)我们可以把这位老师的头画大一些,就画一张头像,也可以给他画个上身画成半身像,或者加上腿画成全身像。这位老师在干什么呢?(师画动作)老师喜欢穿什么样子的衣服啊?(学生给老师的服装涂上颜色) 这位老师是教什么学科的呢?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呢?(指名说)对,我们还得画上背景。(板书:背景)引导学生添加能反映学科特点的背景。如美术老师可以加一些调色盘,体育老师可以在他胸前挂上哨子,音乐老师可以画上音符。

小学美术课开放式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课开放式教学策略研究 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学中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开放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注重吸收时代精神,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就小学艺术课开放式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相关的策略研究。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策略 长期以来,班级授课制一直是我国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转变,对美术课来说,班级授课制固定的教学空间、固定的师生关系根本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创造性的开拓。因此,我们势必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开放。 1.课前注重实践体验美术课教学的素材源于生活,源于社会,源于学生的体验,因此要重视课前的实验和切身体验。如教学《我的花瓶最漂亮》前,让孩子认真观察生活中(家里、商店等处)的花瓶,大致了解花瓶都有哪些形状、外形有什么特点,瓶的花纹设计怎样,都有哪些色等。这对于课上孩子折、剪、装饰花瓶,相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中注重开放讲台开放讲台就是打破老师独霸讲台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学生开放讲台,让其积极参与教学。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变换课桌的摆放形式(舞台式、圆桌式、小组式等)或将学生直接请到讲台上。 3.课后注重拓展延伸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只停留在四十分钟的课内,而是要把美术课的学习带出课堂,带向社会,带向生活,直至终身。如学了《中国剪纸》后,学生了解到中国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进而关注剪纸,关注中国民间美术,关注生活,美化生活,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策略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生活化和社会化,富有童趣,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具有地方特色和多元选择性。 1.捕捉时代气息就是要留心每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拉近教材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断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如教学《电脑美术》中,可让学生用电脑代笔来设计同学录、名片等。 2.补充生活内容我们要把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或看见的物,融入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如《我的课程表》中,让孩子设计自己喜欢的课程表的样式,因地制宜选材,充分利用废旧弃物制作课程表。 三、教学方法的开放策略 我们要开放教学方法,克服长期以来教法上存在的注入式多于启发式,静听式多于活动式,封闭式多于开放式的不良现象。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我们要将音乐欣赏、画面展示与艺术表演游戏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的目的。如《我的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绘画外,还可组织学生演唱《摇篮曲》,表演歌舞《梦中的蝴蝶》等,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富有童趣。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作者:刘宇 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年第10期 作为美术新课程教育教学的小学美术教师,要如何宣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在一次次的挖掘、潜心研究、反复咀嚼文化经典后,我发现只有我们教师吃透了传统文化,才能不自觉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文化,机械地将《论语》等文化经典中的言论安插在教学中,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有的美术课程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如《用彩墨画鸟》、《飞天》、《偶戏》等。从相关知识的搜集、介绍、交流中学生就会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精神培育不等于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知识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那只能是一种后果:学生把知识的因素都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遮蔽了。如《用彩墨画鸟》这一课,集中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精粹——“诗情画意”。围绕着“诗情画意”就必须从诗与画两方面去带领学生领略先人的丹青、墨宝,玩味着古曲、寻觅着佳句。我们小学三年级,就接触过国画。从一般技法表现讲,难以体现中国画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之精髓。诗、书、画溶为一体,这才是中国画的真谛。是“国粹”“国学”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外国人叹为观止的,因此我认为学生,理应对我们祖国的伟大传统文化艺术有所领略。故我在这节课中多加了些课时,力求使学生了解“诗情画意”,并能初步运用所掌握的绘画语言来依诗作画。 由于美术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现代生活的,要想在学生实践时渗透传统文化实属不易。我觉得自己采用的教学策略归纳起来包括:见缝插针、触类旁通、人尽其才。 美术课毕竟不同于语文课,有些授课内容制约了传统文化的渗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大胆尝试,见缝插针,使学生与传统文化的接触变得愈加密切,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习惯,自觉地应用传统文化,受其影响,甚至不能自拔。如《植物写生》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古诗配画不是不可以,范围较小,学生容易受约束,影响他们创作的热情。教学中我突然灵机一动,可以要求学生用成语拟题或者加上适宜的古诗句,这不是一举两得吗?一方面学生有效地巩固了传统文化,对其有更深的认识;另一方面他们书写时可以设计变化多端的字体,充分挖掘了他们的艺术才华。于是学生欣赏作品时,我就让他们尝试用成语概括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用成语添加题目时能够得心应手。当然有个别学生完成作品后还是苦于不知道用哪个成语命题比较好,于是我根据他们作画的内容进行引导启发,他们很快就茅塞顿开。如一名学生画了大树后正为题字犯愁时,另一名学生就积极动脑为她想出了“欣欣向荣”这样的句子。利用为作品题字这种形式可以巩固学生对于成语的积累,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将美术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打破学科本位,走向学科综合,还可以锻炼他们写艺术字的能力。触类旁通,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习惯后,就会自觉地注意积累成语,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字,延续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浅谈幼儿美术教学的创新方法

浅谈幼儿美术教学的创新方法 幼儿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把幼儿培养成小画家,而在于萌发幼儿的美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画家之所以成为画家,他的作品一定体现了画家的个性,品位,气质,风格,独创性,千篇一律的作品是没有价值的。由此可见,社会需要造就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对于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实践教学中,我也尝试了几种方法,现与大家分享。 一、在创美活动尝试利用开放式提问 提问是教师日常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育技能之一。但是,在日常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的提问往往过于封闭,机械,缺少变化。在创美教学中,我把开放式提问作为点燃幼儿创作热情的导火线,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出丰富而多变的开放性问题,激励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多种答案。如在“大鸟带我去旅行”的活动中,我将一只大鸟放在天空,海洋,森林,沙漠等不同背景下,然后请幼儿大胆想象大鸟带自己做什么,孩子们纷纷说:“大鸟带我到了太空”

“大鸟带我到海底和小鱼游玩”“大鸟带我到了南极”等等。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一幅幅新奇的作品。亮亮的画是自己骑在大鸟背上飞到了云彩上,和小鸟共舞.文文的画是大鸟带他飞到了彩虹桥和小朋友做游戏。这种留有创作空间的内容为孩子提供了想象依据,使孩子不是凭空想象,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发挥,没有“对”与“错”,“像”与“不像”的局限,从而能更大胆地表现,充分发挥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都得以发展。 二、用故事启迪幼儿的创造力 根据中班幼儿想象力,创造力非常丰富的年龄阶段,我们注重为幼儿创造故事情节的画。例如:在上“动物的故事”活动时,我们先给幼儿讲述大森林小动物的故事,激发幼儿创作兴趣,然后,示范不同形象,不同姿态,不同画法的动物,概括动物的特征,倾听他们的想法,谈谈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还见过什么动物?最后请幼儿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同时,我们准备了各种不同画笔,颜料和纸张,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这样给他们创设了一个自由创作的天地。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一位小朋友画一只狐狸,头上戴着金灿灿的皇冠。我看了很久,直到最后画完才告诉我“这只小狐狸改正了缺点,在也不偷小鸡吃了。因为他最聪明,所以小动物们都选他当大王,连老虎都听他的话你。”孩子的想象是多么天真啊。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从来不问:“这

一年级美术《手形的联想》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手形的联想》教学设计 杜兰云 一、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手形的联想》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二册第9 课,旨在通过多种方式的手形表演与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简单的、变化的手形带给他们丰富联想与无穷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对创造发明的良好愿望,并鼓励学生通过平面绘画的方式尝试将自己借助手形联想到的形象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借助手形展开联想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启发学生寻找到手形与实际形态之间的联系是一个难点。 2、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年龄都在七岁左右,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幼稚的小手,天真的心灵,顺其自然的线条毫无做作之气。天真幼稚正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夸张变形正符合他们的艺术表现手法;自由自在正符合他们的天性。他们用绘画表现情感,随心所欲,敢想敢画,正表现了他们这个年龄段特有的质朴和纯真,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而《手形的联想》这一课让学生能自由的发挥想象和创意,并将想象的形象画出来,是他们非常乐于表现的题材。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手形添画的方法,注意手形和内容添画的联系;情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不断的尝试,感受设计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手形添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手形进行添画,并注意手形与添画的内容联系。 二、教学准备: 1、师:多媒体课件及范画、绘画工具、纸; 2、生: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纸。 三、课时:1 课时 四、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五、作业要求:描出手的不同形状,进行有趣的联想并添画出来。 六、教学流程: 猜谜引题观察联想你变我猜寻找方法引导想象想象创作展示评价总结延伸 七、教学过程: 1、猜谜引题(2 分钟)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团结合作本领大。 生:(手)。 师:手能帮我们做哪些事情呢?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1核心素养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帮助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是从课程的内容数量、组织结构以及知识的侧重点等几个方面进行的,其并没有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结构,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知识选择标准的模糊化。而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构建思维,还将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定为课程结构构建的主要任务,并在重视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培养。 1.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给改革中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核心素养课程教学实践则主要提出了教学应该侧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人自身的发展需求,从而间接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将受教育者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解除学科知识对学生精神上的奴役,消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挤压,并利用核心素养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减少由学习成绩的评价对学生个体所造成的伤害,从而深化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1.3有利于帮助教师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仍有许多教师受传统教?W观念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制约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同时还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教学实践则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并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课程的构建,使知识的供给与学生的需求相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学科专业知识对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压力。 2核心素养时期美术教学策略 2.1整体布局开放便捷,让幼儿自主按需选择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幼儿教育已从着眼于表层的当前认知,逐渐转向关注于深层的长远发展,开放性的学习区域活动就是符合新理念的一种游戏形式。 根据班级的原有设施结构,我们对美术区做了整体布局的调整,根据不同的美术方法,将大区分割成小块,并将区域充分开放化,细化美工区的操作内容,如戏墨娃(水墨画)、油你真精彩(油画)、星罗棋布(布艺)、给你点颜色看看(彩绘)、情定沙缘(沙画)等,让幼儿能自主地按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经过精心布局,我们将区域的柜子设计成了不同的造型,如“十字型”“L型”“马蹄型”,或靠墙摆放的全敞开型,或依角而成的半包围型,每个小区顺势而成、巧妙连接。既开放,又相对封闭,既有一定间隔,又能自由交流。我

美术课堂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4832278.html, 美术课堂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作者:孙李晶 来源:《江西教育B》2016年第05期 去年10月,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中小学美术教师汇聚沈阳,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 美术课现场观摩培训活动”。三年一届的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现场优质课竞赛可算是美术教育界的“奥林匹克”,也是全国各地课程改革十几年来最新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近几年来,“欣赏·评述”课在众多的一线教师眼中,由最初的“不敢触碰的美丽”逐渐变得炙手可热,在各级的评优课、公开课都能看到其身影,教师们也逐渐摸索出这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熊亚琼老师执教的《敦煌壁画》一课,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样一堂凸显学校美术教育独特作用的美术课。 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的教育。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美术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美术教学者,更应该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现以《敦煌壁画》一课为例,浅探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学习美术,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实施一堂生动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敦煌壁画》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的第15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在教材中属于“传统的魅力”这一板块。教材中精选了敦煌壁画中的代表形式和典型形象,从内容、造型、构图、晕染、装饰等方面,再现了敦煌壁画形简意赅、性格鲜明的艺术特点。 熊老师的《敦煌壁画》整堂课,教学流程严谨,环环相扣。教师以漫天飞舞的《飞天》视频导入课题——敦煌壁画,瞬间就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以生动有趣、富有亲和力的语言讲述敦煌莫高窟的来历以及九色鹿等故事来展开学习,令学生对神秘的敦煌壁画有了一探究竟的欲望;以分组合作、学习问卷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探究飞天的艺术特点,令学生充分体验了“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模拟修补壁画工作,创设文化情境来结束本课,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发现这样设计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兴致高涨,而且让学生自觉地喜欢上了这一传统文化——敦煌壁画。 下面我将从本课的几个精彩片断来进一步探析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有效融合。 片断一:生动、富有内涵的语言,让课堂有厚度 在此课的导入环节中,熊老师在课堂伊始播放了一段优美生动的《飞天》片段,短短1分钟的视频就将学生的热情充分点燃,使学生通过视频直观领略到飞天的艺术魅力。此时熊老师亲切、生动地问道:“谁能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很多飞动的人)是的,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飞天?(板书)。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吗?他们都来自敦煌石窟的壁画中!听说过敦煌壁画吗?想不想知道?”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敦煌壁画》。在新授环节,熊老师引导学生初步了

美术课堂教学实录

美术课堂教学实录 美术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理念: 本课是一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的美术课,为了贯彻《新课标》中三个维度的理念,我设计了这样四个教学活动,即:听美的故事,学美的方法,做美的风铃,送美的祝福。每 个活动都是围绕“美”的线索来展开的,让学生通过听听、看看、 谈谈、做做等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究,感受 成功的乐趣,感受美术课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 一、听美的故事 课件1,播发动听的音乐。 师:轻轻的闭上你们的双眼,仔细聆听这美妙的`音乐。 生:孩子们都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声之中。 生:听到了优美的风铃声,想到了许多漂亮的风铃。 师生:共同欣赏(课件2) 师:从古到今有多少美丽的风铃,有谁听说过风铃传说的故事? 生:(齐声回答)没有。 师:好,那么我们就一块来听听风铃的故事吧!(课件3) 生:(快乐的)边看边听。 师:现在来谈谈你们对故事的感受吧! 生1:我认为风铃的起源悠久。

师:大家想法很多,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体验制作风铃的乐趣,好吗? 生:(齐声)好。 出示课题:风铃叮当(课件4) 二、学美的方法 师:提问:风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请看书自找答案。 生:线、铃铛、铃帽。 师:我们看看他说对了吗? 师:大家明白了吗?接下来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生活当中可以用来风铃的材料有哪些?铃当怎样才能发出声音?制作过程 怎样? 生:分组讨论,认真而激烈。 师:看看哪组的讨论最有成效,指点小组成员答题。 生1:生活中可以用来做风铃的材料有许多,如小玻璃瓶、塑料、易拉罐、铃铛、钥匙、扣子等。 生2:有一种铃当本身有自己的声音,有些材料相互碰撞才有声音。 师:真不错,看来下面的游戏你们都能通过了。

浅谈开放课堂教学法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浅谈开放课堂教学法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6-21T10:12:57.8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6期作者:魏菲菲[导读] 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将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解脱出来,给学生发挥主动性的自由空间。 ◆魏菲菲山东省昌邑市文化学校261300;赵盈娜山东省高密市阚兴小学261500 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将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解脱出来,给学生发挥主动性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近几年,我们以“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了个性发展。 一、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的姿势、动作受个人风格、气质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情况是教师的姿态亲切、谦和,对儿童的行为举止以手势、眼神来暗示,以面部表情来表示赞同和反对,这比严格的管理和训斥效果更好。一般来说,微笑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起到提高学生活动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在自由活动的课堂上,教师的姿势和动作更加不拘形式,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一对一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儿童通常更喜欢接触,它胜于口头或目光交流。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外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便于与学生接近和交流。 开放性教育还十分注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尊重自己内在价值的教师也会十分尊重学生,对于儿童的创造给予保护和鼓励。儿童们年龄虽小也都有自尊,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教师应避免以个人的好恶进行作业评价,为此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掌握多元文化艺术知识。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帮助各色各样的学生发展自己。 二、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评价、自我表现的舞台,培养学生能力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的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得特别好的学生,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得差的要表现他的“闪光点”,表扬其“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让孩子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还能经常听到“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他的颜色涂得好”、“我要学习×××”…… 三、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空间,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如在《小纸船的梦》的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我让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主题,学生说出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四、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网络、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大量接触美术作品,拓展其艺术视野,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深度。如在《欢腾的大西北》这一单元,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收集有关青海、宁夏等地的资料——照片、图片、画册、邮票等。那天上课前,我刚跨进教室,孩子们哗地全围了过来,他们纷纷递过来找来的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他们有的相互交流,还有的迫不及待地向我讲起了青海的故事。看着他们那快乐的神情,我知道他们这一课有许多内容画了。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孩子们不仅找到了有关资料,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都跃跃欲试地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西北的热情,增强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意识。 《邮票设计》、《贺卡设计》、《重复与组合》这几节设计课,我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美术欣赏、获得视觉资料的得力工具。由于学生占有资料充分,吸收了当代大量的崭新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设计思路开拓。因此,只有创造开放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才会因此而多彩并充满活力。

美术课堂的语言文化

美术课堂的语言文化 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看一看美术课堂里的语言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1、提问带有盲目性。在小学美术课中,教师首先示范或欣赏范画后提问最多的话就是:“这幅作品好看吗?”学生不加思考地回答:“好看”。教师紧接着问:“喜不喜欢?”学生答“喜欢”。教师又问:“想不想学?”学生的回答不说大家也就全明白了,“想学”。这样的对答表面上很热闹,却带有明显的暗示性,问题也过于简单。 2、语言的模式化。多年来,“第一步先干什么……第二步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示范语言成了模式。学生在“你讲我听”、“你问我答”的套子里失去了生机,呆板地被老师牵着走,扼杀了感受美、创造美术的机会。 3、以教师为主的语言设计。在课堂上,美术教师仍然扮演着传统的教书匠角色,尽情地“演示”着“教”,学生无法主动来“学”,从而失去了主角的地位。 4、语言的表述像“语文课”。讲授法是使用最久的有效而经济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在美术教学中不恰当地使用此法,容易形成毫无生

机的“满堂灌”,失去了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 5、语言评价的单一化。中学美术课堂中,教师给予肯定评价往往是:“好的”、“很好”、“非常好”……类似的语言如果总是重复使用,学生是否能在其中真正受到激励呢? 新的美术课堂强调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通过语言交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帮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 一、从兴趣入手,在“自然”中体现学科的特点 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美术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只有参与,才有实践,才有体验,才有收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自己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团结合作的学习气氛,并采用适当的评价机制,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必须立意鲜明,语言简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欢欢喜喜过新年》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手提一串装饰性的鞭炮,上面吊着一串串“恭喜”,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