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宇宙观

传统宇宙观
传统宇宙观

传统宇宙观,世界观

观心之法,可以说是顿悟的法门,是直达彼岸的莲

舟。在修心问题上,在认识论上要跨越一大步,才能进入一

个实质性的阶段。高级基础阶段的修证重点是“心光”,太上

说过:“观心得道”。体内内道场“法于天”‘法于道”的三元素,如何尽快与天道的自然规律相吻合,真正达到“人天合一”,“观心”是关键的步骤,其枢机就是如何实践修持心光

和观心得道。观心的深刻内涵,很少见到这方面的论述。观

之一字含义博大,有意观神观,慧观智观,内观外观,显现隐观,分观合观,宇观微观等不同层次不同质量不同等级的区

分。观就是法,就是功,对“观”掌握的全面与否和实践层次

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修证者是否能“得道”。

关于心的概念,一般人都理解成肉团之心和主观意识。

这是对太上大法莫大的曲解和片面理解,近一个世纪以来,

甚至因为这种片面的释意和曲解,而将道家学说这一无所

不包容的唯物辩证法与近代唯物辩证法相对立而论,划入

一般的唯心论范畴中,统称之为唯心论。这一思维的误区,

是由于科学的不发达,而学者们仅以智识分析研究圣人们

慧观、玄观中得出的超前科学的结论所形成的,近代高科技

的发展,逐步揭示出前圣们所得出的结论是科学的理论,特

别是量子力学的高速发展,部分性他说明了修真理论的科

学性。粒子学说的不断完善,说明由原子集合体构成的人,

也并非是由皮肤包着的实体,而是具有能量的波动体。人类

在物源(元)和质元(源)上的这些科学发现,无疑将会大大

促进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使现代高科技与超前科学的修

真学说相互接轨,从而推动人体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

观心得道,对于一个并不了解此“心”的深刻内涵的常

道者而言,似乎就是“唯心论”,但是这个“唯心论”并非世俗人所武断地划归与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那种唯心论。一个

严肃认真的研究者应当知道,仅仅观肉心、观主观意识心是

根本无法得道的,不仅不能得道,就是识道、有道、证道也无

法实现。我们的祖先先圣中的得道者,虽然能历文字记述表

达自然大道的真理,但是并不能超越显态社会文化和科学

的制约。这就象数百年前法国著名的预言家丹玛诺斯,在跟

皇后谈论几百年后将会出现飞机和汽车一样,当时皇后与

他谈马的未来,皇后问他:“这些马将来作什么用?”他说:“这些马未来会成为供人娱乐玩耍之物”。“那么人如何旅行呢”?他说:“那时有一种‘铁鸟’和四个轮子的‘铁屋’,可以跑遍世界各地”,他当时为什么不用飞机和汽车这些名称来

形容呢?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飞机”、“汽车”这些专业名词,即使他说出来人们也不会理解,所以他当时只能用类比

法描述后来出现的飞机和汽车这两个名称。其实丹码诺斯

当时已经明明白白看到了这些现今名叫飞机和汽车的东

西,如果当时他用这两个名词讲给皇后听,由于皇后没有这

些名词概念,她可能完全不能理解和接受。所以他只能以

“铁鸟”、“铁房”这些形象比喻去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体新事物以后,有了事物质感的直观性,人们

才能逐渐认识它,并给这些新事物冠以新的名称,对这些新

事物慢慢熟悉了,人们也就容易按受它、承认它、使用它。

佛家曾指日为心,将太阳喻之为心,言修证的最高层次

是大日如来佛。如果片面地理解成最高层次只是太阳系这

一范畴,那就大错特错了。佛家以太阳为中心来阐述大道之理,是因为常人生活在太阳系中,最常见的就是太阳,以太

阳为中心作为一种学说,形象地比喻整个宏观宇宙,是一种

以小喻大的技术方法。但是在宏观上,这个“心”要比太阳系大得多。得道者深知人类的认识受社会文化科学的制约。因

此只能采用喻示法,以小喻大,以低喻高,使尚未得道者具

备感性认识,从而在自己的修证实践中能有所依凭、

观心得道,心的概念在道家和佛家而言,都是从显隐三

元和三源两大系统中慧观、字观、宏观、微观、玄观而论心的,只有把握了这种隐显共论,慧智同观,三源共观一体言“心”,才能符合前辈圣祖们的观心原旨。否则就是片面的背道而论。

第一节心的分类

心的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和两大范畴进行研究探讨。

两大类是指显态物源性类和隐态玄源性类。两大范畴是指

人体小宇宙内环境中和身外环境的大宇宙。分类只是为了

利于学习和理解掌握,其实两大类两大范畴很难分开进行

探讨阐述。修真理论是全息整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能是一种概念上的分类。

从人体小宇宙内环境分析“心”,全息(场性)之心为全

息五脏之首,全息心内藏神;从丹脉窍结构上分析,有脉之

中脉“轴心”,窍之“核心”;从能量物质上分析,有自身小宇宙中的类“天光”物质,有身外大宇宙中的日、月、星三光和天光、道光物质。

从人体内显态物源和隐态玄源分析心的概念,人体有

整体结构的心:显态物源生理组织的肉心和隐态物元全息

状态的场性心:从微观中分析,人体有细胞之心:细胞核心

和全息核心。

以阴阳分析人体全息心内所含的的体元系统,这一系

统中有主观意识之“识心”又名为识神;先天真意之“本心”又名心阳神,以及以阴性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心阴神。传统上

将此三心称之为三神,因而存在三心二意之说。在全息隐态

玄源中,心神又有全息阳性和全息阴性之分。在主观意识之

心中,又有善心恶业心的阴阳之分。从质元系统分析三心,

识神(心)生理活动的质元摄于取于物源的肉团之心和物元

的“七窍心”,以这两大心的质元能量作为生理活动的依托;本心的心阳神主要以物元“七窍心”中的质元能量作为生理活动的基础;心阴神则主要以物源的“肉团心”内的质无作为其生理活动的基础。

从人体小宇宙与身外大宇宙合论心的概念,天有不同

层次的物源性“天心”和物元性“天心”,人体内与大宇宙相对也应有不同层次源性和元性的“天心”。

以身外大宇宙而论心,宇观中有大宇宙之心,称之为宇

心。以大星系而论,有大星系之心,称之为天心。以小星系而论,有小星系之心,名为中心。

这些各层次的心,又都是隐显、阴阳、物源、玄源共同存

在构成整体全息的心。它们中都包含着物源形心、先天本心、组织轴心、先天轴心、组织核心、本源核心等各层次不同质量殊异的心质。

明心才能识道修真,学习了解掌握各层次各范畴心的

概念,明白各类心的物源玄源和阴阳隐显属性,是确保实践“观心得道”的前提和基础。不明心则是盲观,其修证也只能是盲修瞎炼。我们简略地探讨心的概念和内含,无疑将对正确指导修真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

(一)、全息宙心

宇宙的结构是宇观的、宏观的、微观的全息结构,宇宙

的包含无穷无限,宇宙之定名中近代有人提出“一元螺旋宇宙”学说,按照道家学说的观点看,则不能完全同意此定名,认为还是“全息”这一词较妥当。这是由于螺旋现象只是宇宙重要象中的一部分,未能言全。

总全息宇宙是由无限个多的有限全息大宇宙所组成,

此总宇宙有其一心(可称中心或核心),与这个总宇宙之心相对存在的玄源之宇心,这个宇心的玄元先天状态,场性领域,就是道就是佛的最高境地境界。

全息大宇宙是由有限多的类银河全息宇宙所组成,它

们具有单独形式、联合形式、集合形式、弥散形式和其它各类形式。它们都有不同的大小、范围和边界。这些个大宇宙都有它们自己独立的心(核心、中心)。

类银河全息宇宙是由具有不同形式的星云、星团所构

成,它们有椭圆形、园形、集合形、弥漫形等不同形态,但是都具有全息特性。这些类银河全息宇宙,同样有它们自己的心(中心、核心)。

关于宇宙的起源生成,道家大智慧的先师们在长期的

修证中通过宏观、宇观、追眼观、预眼观,早已发现宇宙的起源、生成、发展和终结。道家对宇宙运用一元四素全息论进行解析,认识的深度、层次性、完整性是近代显态科学所望尘莫及的,只是由于目前的分类科学暂时还无法接近道家

和佛家的这些学说而无法承认而已。“一粒沙子上有众生。”就是先圣们用宇观发现极远的小如沙粒状的星球上,近观

以后发现它象地球一样,有众多生命体与地球上的众生一

样客观存在着的观察记录。高层次慧观的时空距离和范围

是近代高科技也望尘莫及的,我们现代的射电天文望远镜,目前都还不能透过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但是,我们祖先中的大智慧者却早已“望穿”宇宙,指出大宇宙由“三千”大世界所组成,太阳光所能照见的范围只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才算是一个;大千世界,宇宙由三千大世界组成,可见宇宙之大。

宇宙之心是客观存在的,整个天体,总宇宙的核心,可以

说就是我们修证者要落叶归根的所在之地,由于进入这一

核心其运动方式具有特殊性以及我们肉体的拖累,常常不

能超越这些星系在显态和隐态对我们各方面的制约,归根

对于常道者而言只能是梦想。但是,修真者如果修到身外有身,就能以此身外之身冲破这许多重天(星系)的能量场制约,以超光速的“神速”进入其中。有些功友能进入隐态场性之中,超越多重天(星系)的障碍,进入宇宙核心见到一些师父。穿过天穹,推开天幂,漫步核心。在玄游中能认识到宇宙形成发展的部分知识,也能知道如何超越那些时空隧道,缩短时间完成宇宙神游。但是,这些过程暂时还不是由肉身一起共同去完成,而只是一种玄元性漫游,也可称之为宇宙神性旅游。

随着人类显态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实现了远程卫星

和航天飞机飞越地球,在太阳系这个小小的港湾里进行游弋,到航天站的星空中去工作等等,这都是在显态上向探索宏观大宇宙方向靠拢,这些科技成果无疑是人类的进步。目前现代科技有了先进的显微镜、电子射电望远镜,国外一些科学家将射电望远镜带到宇宙飞船和外星球工作站上架

设,对宇宙星系进行探索,根据观察的情况来看,目前还不能超越银河系这个范畴,更难谈到研究银河系以外的大银

河系。其中的真境区别,有待显态科学的发展再去探索。但是大宇宙的奥秘,在很早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用自己证出

的全息元系统,可以坐在家中神游宇宙,观察整个宇宙的情况。有的功友在修证中很快能进入了这种功境,并发现太阳和地球就在自已的脚下、师父带他漫游星际。这些情况说明我们在神运层次上可以摆脱地球的制约,而进入时空之中。这个时空既有显态时空,也有隐态时空,隐显是共存的一对矛盾,在这对矛盾中,只要突破了中间这道弦,整体把握住了,就可以获得一种解脱,获得自在,而自由地游弋在隐显两态之间。

各个层次都有隐显阴阳物元(源)、玄元共同构成的整

个全息之心,它们之中都包含着物源的形心,先天的本心,组织的轴心,先天的轴心,组织的核心,本源(元)的核心等各个不同层次。不同质量阈质的心,其质都不是空对空,都具有显态和场性(隐态)的双重特性。就像我们所说的“道

纪”一样,它记录着全息密码,每个人的大脑细胞都是一个自然天地,它是自然天地和多种信息系统全息性的一个缩影。就像苹果籽一样,把它种下地去,发芽后能分出胚叶,长成茎干,分枝抽条,经过修剪培育,在几年内能长成相应的高度,然后又进入开花结果期,最后结出累累的苹果。今年苹果收获后,又进入苹果下一个周期的循环,但这株苹果树的全部生长信息,都是以全息信息的形式浓缩在苹果籽之中,只有当你实践种植以后,种下这粒种子,观察它发芽、长叶、抽枝、授粉、结果这样一个全过程,你才能知道,原

来苹果籽上含有这许许多多的全息信息,在它没有展现以前,未观察和实践的人只能说是一个盲人。人类的生殖繁衍也是如此,一个极小的受精卵,可以孕育成为胎儿。这样的事例在世间比比皆是,就象“大道”一样,虽然大道就在身边,就在心中,只是人们大多数没有注意观察它和实践它,现实生活中许多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常人往往目睹而不觉。用全息理论观察人体也是同样道理。因为我们没有反

观内视,没有自观其心,没有观细胞核心,没有观本因之心、内因之心,没有观隐态形质之心,就不知道它隐含着多少玄元的信息和未经展现的信息,所以就不能发现它的客观规律。我们修真按照首重修心的方法自修自证,就要首先内求,证出内天地里这些潜藏的还未释放的或者已经释放但

未留下大脑记忆的各类整体全息图象。我们在功态中有时

看到的,一般是在某一个很小角度所见到的全息局部展现

的过程,那只是一种遗传密码的释放过程。对这些在炼功中所见到的景象,既不要把它视为异端邪说,全盘否定,但也不要怪力乱神,留恋沉迷这些图象和声音。就像种苹果一样,如果在它发芽时你感到稀奇,因而沉迷于其中,不愿意让它展现下去,留恋这个清翠欲滴的芽胞,想把它维持住,留恋这个景象,不加强施肥管理,相反将它拔起来,装在口袋里,或封在盒子里,那就是“执相毁生”,自己扼杀自己全息信号源的整体展现,断送自己完整的修真理想。

这些现象的展现,都是在自己翻开自己的全息遗传密

码历程,返本溯源,不应当留恋和停止在某个表象上,而应当让它全部展开,直达本源,追根溯源,这就是我们修证应当掌握的重要方法。其中“心”的修证,是整个大系统的核心。从这儿年显态的科学研究,生物科学、医学科学、微观研究来看,对细胞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一个新的领域,过去显微镜只能观测到一般的细胞组织结构、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现在高倍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观察到深层次的细微结构,发现核心之中还有核心,核心之中还有秘密,全息源都藏在核心里面、

“修心论”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研究心,因为所有宇宙

和万事万物演变的客观规律,其源动力都来源于这个核心

之中。所以把握好修心,是整个修证的关键。明心才能入道,

掌握了各个层次、各个范畴心的概念,明白各类心的物元(源)、玄元和阴阳隐显属性,是“观心得道”的前提和基础。不明心就是盲观,其修证也只能是盲修瞎炼,有的甚至不能

破“神迷关”,不能破自己的象、数、理、炁中“象”的迷误,深陷其中而难趋圣境。

“全息宇心”包含着宏观宇宙的核心,也就是整个宇宙

天体中心的那个心。人的一点灵光最早期的本源之地,就在

显态宇宙形成初期,在宇宙大爆炸形成宇宙的这个动力源

区域,最大、最早的中心、核心就在那个地方,那里是宇宙和

万物形成衍化之源。在隐态也同样存在着相应的、对应的各

类组织结构系统。修真者进入归根复命期,要实践归根复

命,我们这一点灵光的质能,就要成倍、几十倍、上千倍的升高,将在历史时空转换过程中失落的大量光质收回,进行重

聚,重整道纪,才能超越多层次时空屏障的障碍,回归到这

个核心里去。每个人的灵光都已残缺不全,这些残缺部分都

被历史或今世的恶因“置换性占位”,其遗失的部分,根据物

质不灭定律,散失的光质都存在于时空中,当恶性业因被从信

息链镶嵌的部位清除后,失落的光质就会回收填入相应

的“空隙”中而重聚。这种修持,好比在显态自己造一艘超时

空具有神性速度的飞船,有了这艘飞船才能穿过多个时空

隧道和突破多个时空屏障,才能回归到宇宙的核心上去。

显态科学认为光速是最快的速度,实际上中国人早就

研究到了“神速”,“神速”比光速要更快更速,“神速”要超过光速多少倍,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超越无数个时空障碍,

进入核心之中。修炼有素的功友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在功

态中就有自己登上了宇宙核心,像旅游一样,以神游状态在

那里游历了一番,这种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目前能

进入这一层次的修证者比例大小而已。修真者的大量实践

说明,在显态具有宏观宇宙的核心,在隐态同样有一个全息

的场性的核心世界,这就是宇宙的全息核心。

“总宇宙”是由无数个有限的大宇宙所组成的,也就是

传统所说的“多重天”。多重天也就是多个星系的一种古称,

我们的祖先由于当时所处历史条件的限制,在描述这“多重

天”时,未能用现代语言,而是用当时人们熟悉的语言来解

释天。佛家有“三千大世界”之说,“三千大世界”就是对多层次显系统天体结构的一种表述,我们要正确理解道家、佛家

的“天体宇宙学说”用来指导自己的修真实践和释理。

对宇宙形成和未形成前的有质无形的原始状态,道家

详细的将它分为太虚、太易、太初、太素、太始五大层次,总

称之为无极状态、混沌状态、真一状态。

自然大道的最本质期是太虚,太虚是神运的一种阶段;

仰运而产生变化,这一阶段称之为太易,太易阶段尚未见炁

成;当神运易变后就进入太初阶段,太初就是炁形成开始的

一阶段;炁的生成变化过程,就产生质性,太素就是质性的

开始状态;质性的出现而产生形,此形并非常态之形,乃是

道性之形,这就是太始阶段,是形的一种开始状态。这种形

成、变化、演变过程既是微观的也是宏观的一种变化过程。

也可以称之为初始化阶段,这种初始化阶段都包容于“一”

中,是一种无极性的演变阶段。

近代科学在生物微观的科学研究领域,对生命体组织

结构的微观研究中,深入到了三胚层、卵细胞分裂、染色体

结构、遗传物质染色体数量、DNA双螺旋结构、遗传基因

64种组合等领域,这种研究小中见大,知微识巨,大中容

小,识巨知微,已经接近和验证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这

一超前高科技理论。前人将这种无极性演变的初始化阶段

名之曰“混沌”。

混沌状态,是一种无极状态,是修真者应当实践和进入

的一个最高领域,上乘圣道之境,就是这个无极境,就是这

五太领域,在五大的修证中,心合太虚身合太虚就是最高层

次的正果。五太在传统中合称为“一”或“○”,实质上这种比喻名不符实,五大已经无“一”可言,“○”不能包。旋极是太极境向五太境(混沌)过渡的天人大法,神修密法,证圣真

法,天元大法。前辈在《易乾凿度》中说:“气似质具历来相离,谓之混沌。”《太始经》中说过:“昔两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滨涬蒙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

前面所述的“五态”,都是道的本质现象,进入第六态也

就是“太极”时,才开始分阴分阳,产生了有形的变化。我们

的内修过程为什么要见太极?首先回归到太极阴阳这个整体中,然后再返归到无极之中,这其中的转换过程就是”变

易”,就是由“旋极”状态再达到无极状态。

旋极正向旋动时是无极向两仪变化过渡的中间运动状

态,旋极逆向旋动是是太极向五太变化过渡的中间运动状

态。当旋正向旋动时,质与形生而为太极,再由太极剖判而

生阴阳,《太清玉册》:“无极而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

立焉。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造化定矣。”

以上“六太”之中,太虚是根本。太虚的神运,是混沌变

化的根本条件,是神髓。庄子曰:“中央之神曰混沌”。不承

认这一点,就否定了道家学说的根本。前人说:“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子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老子曾说过:“秘化之初,吾体虚无,经历无穷,千变万化,先下为师,三皇以前,为神化之本,吾后化三皇五帝为师,并及三王,皆劝令

修善”。形而上者谓之气,形而下者谓之器,都是以混沌核心

结构为质心而产生、形成,这个核心、质心,它就是道,就是

佛的圣境领域。

自然大道宇宙的隐显层次,由源(元)而演变,产生不同

级次,形成大道包容下的形质差异和层次分别。现将前辈对

宇宙核心和先天大道的分类列举如下,供大家参考。

《太上洞玄宝元上经》的经文中,曾将宇宙的本源核心

结构和初始外层结构详细按层次分类,由内至外,将宇宙核

心和初始外层的显隐组织结构各分为十层次,译释成现代

文字也就是下列名称:

第一层’:

物质性组织名称是:源;修真隐态层次称谓是:自然。

第二层:

物质性组织名称是:混;修真隐态层次称谓是:无极。

第三层:

物质性组织名称是:沌;修真隐态层次称谓是:大道。

第四层:

物质性组织名称是:溟;修真隐态层次称谓是:圣真。

第五层:

物质性组织名称是:涬;修真隐态层次称谓是:太上;

第六层:

物质性组织名称是:溕:修真隐态层次称谓是:老君;

第七层:

物质性组织名称是:鸿;修真隐态层次称谓是:高皇;

第八层:

物质性组织名称是:始;修真隐态层次称谓是:天尊;

第九层:

物质性组织名称是:元;修真隐态层次称谓是:玉帝;

第十层:

物质性组织名称是:玄;修真隐态层次称谓是:陛下;

这十大层次的修真隐态名称之中,有些名称听起来与

封建社会的有些名词相似,但是道家学说与封建统治者之

说,其性质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强化自己统治的神权性,常借用修真界所发现的一些现象,将它们显态化来增强自己统治的权威性。例如修真者在内

修中发现人类的最原始(高)的体元信息是来自于宇宙生物的

“龙凤纪”,元性的最高全息态是龙和凤的全息信息。皇帝

君主们就将自己称之为真龙天子,皇后也就配上了凤仪,将

自己打扮成人中之龙和凤,希图永远威仪和统治天下。

其实每个人只要他的祖始信息是由人这一生物链中繁

衍下来的,他们体内都携带着龙或凤的全息信息。封建统治

者的这种借用和显化现象极为普遍,例如修真者在内修中

发现,内环境中所培生的最高级最高层次的性体圣神是身

着黄色衣饰,帝王们也就给自己做出了黄袍并绣上龙,称之

为龙袍。借此显示其最高地位和不可侵犯性,以此巩固其统

治地位。这些都是借用神权的表现,这些现象在古代可以说

是比比皆是。我们反对封建迷信,必须将修真实质与封建统

治者的利用剖析清楚,才能有的放矢,否则也是盲目的,还

很可能将人体生命科学中的精华,当作封建迷信的脏水一

起泼掉,成为真正科学的罪人。

运用三元论看混沌中的五太,《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

经》中说:夫三始之相包也,炁包神,神包精,故曰白包黄,黄包赤,赤包三,三包一,三一混合,名曰混洗。这里所言的神炁精三种物质的质量层次,已远非人体中的精气神可以比

拟,它们是甚高质量的原始核心能量,并且具有色气性质。

人体内环境之中同样含有这三种物质,只是质量甚差,量级

极低。但是,道能生人,人亦能返而生道,因为这三种物质祖性同源,是修真者返归自然大道的根基,当人体内环境中的“道场”完成了法于地,进入我道法于天层次后,这些质元能量将会大量通过人体物元的传输系统进入内环境之中,促

进内道场的复返先天变化。当完成太极化后,进而恒修,必

然出现旋极逆运而进入混沌的五太之中,此时方为得证圣

道。

《大真科》中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曰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大罗是道家以天的层次表述宇宙层次结构的学说,能包容三十六天的更高层次,

也称为大罗天。实质上大罗天就是混沌境界。道家经典认

为:三清天,一气含三,其中有太极,高速运动形成的两极,其色为三元色:红、黄、白。赤、黄、白三气是生成天地人的原始物质。如果以精气神三元物质论这一层次,其中神这一主

宰就是:元始天尊,位居玉清境,称之为清微天,其气始青(元绿);灵宝天尊位居上清境,称之为禹余天,其气元(玄)黄、;道德天尊位居太清境,称之为大赤天,其气元红(一称元白)。

《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

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既然是宇宙万物之母,万物就都携带着“母亲”的遗传基因,众生平等,皆具道佛基因。所以《庄子·大宗师》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

于上古而不为老。众生平等,众生皆具备佛缘、道性的玄源“遗传”的这一个基因。佛家云:众生皆佛,道家云:万物含道,皆是此理。万物生成变化的基因,都源于道这个“心”的内核之中,修真实践者和人体生命科学研究者不可不识。(二)、全息系心

系心的概念,系心的概念是指各层次大小不同星系的

隐显全息核心,显态星系之中心可称之为和心,其对应的玄

元场性之心,古代也称之为天心。例如太阳系之核心是太

阳,这一星系还只是道家佛家所言一层“天”中的一个小天。银河系的核心是极心,银河系这一重天是道家所言的九重

天中的一重,九宫之中的一宫。由于人类居住繁衍生息于这

一重天内,我在此宫中,人赖地以生,地数为五,是以名中

宫。故常以人类生存的这一宇宙环境称之为”中宫”。

道家以三为研究万物的基数,以九为成系之数,以九重

天、九宫数研究大宇宙,以九数和九的倍数研究宏观、宇观、

微观的宇宙万物。例如,天有九天之数,气有九气之别,色有

九种之分,品有九阶之级,人有九窍之孔,地有九幽之名等

等。

三清玄、元、始二气化生九天,“九天者,乃统三十六夫

之急司也。”《玉枢宝经集注》,《洞真太上太霄琅书》上所载九天名称分别是:郁单无量天、上上禅善无量天、梵监天(须

迁天)、兜率天(寂然天)、不骄乐天(波罗尼蜜天)、化应声天(他化自在于)、梵宝天(波罗邪拨致天)、梵摩迦夷天(梵众天)、波犁答恕天(大梵天)。这九重天都是始气的精华所在、所化、所成,在高维时空中、各有真圣主持。这九天又分别演

置三重天,四九三十六,共计三十六天。《洞真太上道君元丹

上经》中对九天的命名,不似前述的功态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的命名方法,而是意译为主进行命名。分别称之为:太清天、

清微天、大赤天、大青天、太玄苍天、太玄天、大昊天、太玄都天、太明天。这种命名是一种中华民族文化化的名命,易于

学习理解和掌握。

上述命名是一种高维空间立体宇观的一元四素全息论

命名方法。其次还有一种宇观三维空间命名分类的。这种

命名是按中央和八方进行分类命名的,也是灵修慧观中观

察所得,正如《楚辞·离骚》中所言:“指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这种分类命名最早的记载见于《吕氏春秋·有

始览》中,讲天分九野:中央名为钧天;东方名为苍天;东北

名为变天;北方名为玄天;西北名为幽天;西方名为颢天;西

南名为朱天;南方名为炎天;东南名为阳天。到后来道家在

《太清玉册》中稍有改动,将东方名为旻天;西方名为成天;

南方名为赤天。其余名称则相同于《吕氏春秋·有始览》。河

图洛书、太极八卦易象和九宫术数在平面上就是按照这种

分类展开,再深入到立体多维时空中进行研究的一种一元

四素全息论。

九气、九气是讲三清中的玄、元、始三气各自生发出三

种气,共计是九种气。《太清玉册》不仅记录了九气之名,还

记载了九气的颜色。九气中的始气神运生出混气,混气为苍

色气;混气生出洞气,洞气是赤色气;洞气生出皓气,皓气是

青色气。元气神运生出旻,旻气是绿色气;旻生出景气,景气

是黄色气;景气生出遁气,遁气是白色气。玄气神运生出融

气,融气为紫色气;融气生出炎气,炎气是碧色气;炎气生出

演气,演气是橙色气。

九色,上面所讲的是先天祖气的九色气,在这一范畴下

面的低层次中还有九色气,例如北斗九星所发出的先天色

气就有九种,其名称又与前述不同,以利于在质量层次上有

所区别。单以九色这一名称而论,分别称之为:青色、赤色、

黄色、白色、黑色、紫色、碧色、太玄色、金光明色。

九品,一般传统上是以三而分九品层阶,例如三乘九品

分类法,将圣分为九品:上圣、高圣、大圣、神圣、玄圣、真圣、仙圣、灵圣、至圣。将人分为九品:常人、良民、贤人、圣人、道人、仙人、真人、大神人、委气神人。道家内部又将修证的果

位分列三乘九品,上品是圣;中品是真;下品是仙。这三乘中

又各分三类,合为九品。例如在仙类中就又分三阶九品:上

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天仙、灵仙、至仙。

九窍,用于人体生理组织与外界相通连的开口处命名,

也称为人身九孔。其中阳窍七,阴窍二,眼二、耳二、鼻二、口一,阴窍中肛门、尿道口各一窍,合为九窍。修真过程中的髓

道通时,也有三关九窍。例如尾阎关内左中右三窍;夹脊关

内左中右三窍;玉枕关内左中右三窍。一起合称三关九窍。

系心的分类掌握,必须从宇观、宏观、微观不同范畴中

和层次上去领悟掌握,九为后天成变之数,七为先天成变之

数,数中有道,以数言理,亦是道理,物物有心,大小各分,各成一系,各有其名。

(三)、全息天心

在整个宇宙形成中,分成许多星系和核心,在我们人体

内环境中,同样也分为多个系统和核心,人体与宇宙有着一

一对应的关系,如全息天心。“天心”的概念,在修真界是“我道法天“,法于宇宙中的第二层先天阶段。这个天的范畴有

一部分还是肉眼所能目及的一大范围,是超出于太阳系,处

于银河系的这一时空范围。天心的概念是一元四素全息论

天之核心、轴心、质心,隐显共论,低维高维都应含于此心之

中进行研究。

修真者在修证人(我道)法天这一层次中,在自身小宇

宙中内完成好修心炼己,修心进入了断魔“归本”,归到了无

尘无浊,识意与神意基本合一成“圭”,清清静静后,首先必

需法于天,修证太阳系之天心,对应太阳和月亮这一对阴阳

修炼,就是内道场的太阳系之心与外环境的太阳系场性三

元相合,与月球场性三元相合,与肉眼所见到的星系三元相

合。这些内外三元相合的过程,就是对这一对对阴阳对抗性

的修炼,对应性的修炼,使我们内道场里这些显态生理组织

结构和隐态生理组织结构,与整个太阳星系相对应。故玄灵

修真学中在中级内就安排了《乾坤日月神功》,当完成这一

层次天心的修证后,就应上升到更大范围天的核心层次上

去。这就是我们在高级基础部分必需实践的初级天盘修证

法,进行我道法于天的修证。《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天心之法,北极中斗之法也,北极者,天之中极,万象之所会;

北斗者,天之中斗,万气之所禀,故为天之心,则其法本之于

此也。”初级天盘整体修证完成,内五行即发生整体性的先

天根本变化,继而又进入“混沌道盘”的中心上,三五合一,

三心合一,归中一体进行整体修证,从而进入我道法大道层

次的修证。……

我们修真理法学是一个极为庞大的人体生命科学体

系,修真学纵贯人体小宇宙和身外大宇宙,内容包含了形体

内和形体外,最后达到内外合一,内外圆融,全息性、整体性地进行实践和研究。

修心的内容同样是一个巨系统。前面所述的所有心的

内容都是今后高层次修证中要验证的,例如在道脉系统的

一些道脉窍,与天体各个星座都是相对应的。人体的身形由

表及里,各个区域,各系统组织器官,各类不同窍穴,都与那些显态的星座、星系的某些特定区域相对应,其中场性的对

应是先导,这些都可以求证出来。这些内容都不是虚拟和猜想,因为人体内环境就是宇宙全息的缩影。我们修来修去的

目的,就是要把这个缩影完全打开,展现出来进行研究探讨

和实践,认识其中的奥秘。只是打开还不行,还要与外界对

应的那一个个层次的各个组织,在显态和隐态都能相合,以

内合外生成联通变化,以外促内产生量级升华,使体内产生

对应性变化,从而复返先天。

(四)、全息轴心

中脉轴心,逆向获能,螺旋脉构,双脉共运。

轴心,是指不同系统和组织的中心中轴类结构,是从物

源和玄源这两大范畴中,阐述宇宙万物的隐显组织结构中

的一类颇具共性的一种组织结构状态。轴心和双螺旋脉的

结构,是宇宙万物在隐态或者显态都具备的一种组织结构,

无论是从宇观的角度看宇宙结构,还是从微观的角度观察

生物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的微观框架,都不难发现轴心

和双螺旋脉构。

这种轴心和双螺旋脉构,是具有道性特点的一种组织

结构,具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特性。从宏观上分析,我们讨论过的修真生理组织结构中,人体复返先过程中就可以

发现自身形体整体性的轴心:中脉和双螺旋脉结构。如果从

宇观上看大星系的图象,也不难从显态上发现星系云团的

螺旋结构特点和绕轴心排列特性。

中轴之脉,由于处在不同的“心”这一区域,所以都具

“三”的结构特点,从而反应出一炁含三的道性特,点。例如人体内的中脉,分为左中右三支,其中它们还表现出三原色的

特性。

绕轴的双螺旋脉,具有阴阳特性。它们共同绕轴排列,

共同组成旋上与旋下或者旋出与旋入的特点。全息轴心一

般由三轴二脉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其本身特点的整体“心”状结构。如果继续在全息轴心上向慧性微观中深入,还有更为复杂和细微的核心系统。

修真领域高度重视全息轴心的修持,只有全息轴心这

一系统在躯体中、器官中、组织中、细胞中都将其修证出来,

才能实践逆向获能,与外宇宙空间同频共运,以外补内,完

成先天变化。修证者早期能较为明显感知的,是躯干中中脉

修通后或修证过程中的实践认识。其中灵动期的修证者,常

常对这一轴心和绕轴心的双螺旋脉构,有较为直观的感性

认识。一部分明白修者,在内观的修证中,当慧观清晰时也

能观察到这些结构特点。器官中的全息轴心,组织中的全息

轴心,以及细胞中的全息轴心,通常需要较高的性体层次和

质元量级才能发现和观察到。无论是否能观察到这些组织

结构,只要恒修不辍,这一修证过程都会自然地表现在修证

者不同层次的修证过程之中。

(五)、全息体心

不识体心,难证天心。人体一宇宙,认识自己是非常难

的一大生命科学课题,我们的祖先已经研究实践了几千年,

甚至更久更久。先圣们积累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经验,现代

人体生命科学研究如果不继承和发扬这些珍贵遗产,相反

却将它们当成脏水拨掉,那无疑是极为愚蠢的,必然会走进

死胡同,空耗光阴。随着近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近代科学

理论和研究成果,逐步产生出联接传统文化精华和现代科

学的桥梁作用。国内和国外目前已经有大批有识之士投入

参与到人体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之中,我们应当高度珍惜这

一机缘,参与实践和研究,发扬和光大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全息体心,是指具备独立个体特性的中心或其活动的

主宰动力源。并从其中的全息性进行研究和认识的一类组

织结构。认识和研究体心,就必须以体喻之为全息宇宙,从

宇观、宏观、慧观、微观中去研究、认识、实践、验证它们。体心对于人体而言,指人身小宇宙这一天地内的全息

各类之心,隐显共探,阴阳共论。体心包括了人体小宇宙中

慧观与智观的字心、系心、天心、轴心、形体心、器官核心、细胞核心等等先天后天各层次的心。

由于“心藏神”,这个神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全息粒子场

性映相,是一种局部含整体的全息成像,它具有散则成炁,

聚则成形的特点。不同的心,各有其神,各有其全息映相的

体元系统客观存在,在修真步入高层次,能进入各层次之心

中后,则可发现自身一宇宙,“万神”在其中。在人体内环境之中,人这一整体结构体,人体内的各个不同器官脏腑,甚

至每个细胞,都具有这种局部含整体的全息特性,因而古代

修真者有“人有万神”之说,严格他说人体内不只“万神”而是亿万之数。

修证者在内部的这种神性修持过程中,一般都是由整

体向局部深入,由浅向深展开自己的全息体系统。例如本体

的三魂七魄系统较早呈现,甚至常人中也有少数人能呈像。

但是培生类性体泉统和永生类性体系统,器官内的性体系

统和脑细胞中的全息性体,必须经过艰苦的修炼,通过三元

系统修证的高量级的激活,才能使它们全息地呈像。这其中,脑细胞的全息呈像性比一般细胞的全息呈像性较易出现,而普通细胞的全息呈像性,只能出现于修真的甚高层次之中。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 ——以天文学为例

曲阜师范大学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概论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 ——以天文学为例 王院喜 2012414359 摘要:天文学发展的历史悠久,当人类文明产生以后,天文学也随着产生和发展起来。天文学正朝着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文学发展对我们人类社会的贡献及重大意义。我们一起期待着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事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创造幸福。 关键词:天文学进程人类社会重大意义贡献 引言: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形成、结构、活动和演化的科学。探索天体演化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中的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天文学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它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等方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文学与其他科学技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当代推动高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当代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 一、天文学的发展进程 天文学中发展最早的就是天体测量学。古代的天文学家在测量星星的基础上观测到恒星位置基本是没有变化的,据此就制出了星图,并对星座进行划分和编制出星表;再对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进行研究时,编制出了历法。在17世纪,不仅发明出了望远镜,微积分也被创立起来,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且还建立起巴黎天文台和格林尼治天文台。 当前,在天体测量学中用到的测量于段越来越多,山最初的可见光观测发展到现在的射电波段、红外、紫外、X射线Y射线波段等,而对天体进行观测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如星数多、星等暗的光学恒星、射电源及红外源等,并且对它们的观测精度也在不断的进行提高。在16世纪哥自尼提出日心体系后,17世纪的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后来伽利略又在力学上进行了研究,这些为创立天体力学作下铺垫。17世纪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后,天体力学就产生了。 天体力学在天文学中也是发展较早的一个学科。它产生后,天文学家从对天体

我国神话宇宙观的原型模式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中国神话宇宙观的原型模式 来源: 作者:叶舒宪点击:560次时间:2006-7-21 12:56:41 一、西方学者的原型模式理论 本文拟借鉴西方学者的原型模式理论重构中国上古神话宇宙观的原型模式,从而为系统理解和阐释多种上古文化—符号现象找到一种“元语言”(metalanguage)。 原型的发掘和模式的归纳概括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乃至整个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倾向,也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核心内容。从千变万化的文学现象中洞观基本的、普遍的结构模式,就好比给外貌、穿着各不相同的个人进行X光透视,医师看到的不是表面的差异,而是人体共有的骨骼架构。伯克兰德指出,按照弗莱(N. Frye)的原型理论,“批评家是一种文化人类学家,是识别以各种各样被置换了的、或以片断形式出现的神话模式的专家。批评家将尽可能精心地去描述和归类——但他不应做评价。”? 最初在局部范围内做出这种尝试的有英国的拉格伦和美国的坎贝尔等人。前者在《英雄》(1936)一书中将世界各地英雄神话的类同母题归纳22个项,后者所著《千面英雄》则将英雄故事模式划归两类原型:探求型(Quest)和启蒙型(Initiation)。 与上述二人相比,人们公认弗莱所归纳出的四阶段原型模式最为严谨,也最为周全,能够对文学主题、情节、体裁等各个方面做出解释性的描述与概括。 人类学家所描述的以自然循环为基础的仪式现象给了弗莱以无穷的启示,构成了他全部理论体系的基石。卡西尔在《象征形式哲学》中对神话思维的研究,又使他意识到,人类想象的发生及其时空框架在神话的基本主题和故事结构中留有永恒的印记。另一位德国现代哲学家斯宾格勒那影响深远的著作《西方的没落》又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了他:人类的几大文明社会也同自然生命一样,势必要经历发生、发展、繁盛和没落的必然命运。这样,弗莱便将英雄神话的原型模式扩展开来,变成一种适用于各种文学主人公的普遍循环模式。弗莱1951年发表于《肯庸评论》的《文学的原型》一文曾将这套模式的四个阶段排列如下: 1.黎明、春天、诞生的阶段:关于主人公的诞生、苏醒、复活、创造以及(由于这四个阶段为一循环周期)战胜黑暗、冬天、死亡势力的神话。附属角色有主人公的父母。这一阶段构成传奇、祭酒神狂热诗歌和狂想诗的原型。 2.正午、夏天、成婚或胜利的阶段:关于主人公加入神籍、神圣婚姻以及进入天堂的神话。附属角色有同伴及新娘。这一阶段构成喜剧、牧歌、田园诗的原型。 3.日落、秋天、死亡的阶段:关于衰落、将死之神的神话,关于暴死,牺牲以及主人公的疏离的神话。附属角色有背叛者与妖女。这一阶段构成悲剧与挽歌的原型。 4.黑夜、冬天、毁灭的阶段:关于这些势力得胜的神话,关于大洪水和返回混沌状态的神话,关于主人公败亡和诸神毁灭的神话。附属的角色有巨妖和女巫。这一阶段构成讽刺文学(如蒲伯的《愚人歌》的结尾部分)的原型。? 到了六年后出版的《批评的解剖》一书,上述模式经过精心地调整和理论化,又重新以四种叙述程式的理论形式出现: 1.春天的叙述程式:喜剧。 2.夏天的叙述程式:传奇。 3.秋天的叙述程式:悲剧。 4.冬天的叙述程式:嘲弄和讽刺。 同《文学的原型》一文相比较,这里的主要差别在于将“传奇”和“喜剧”的位置做了替换,并在最后一个阶段中加上了“嘲弄”(irony)。 为了全面地论证四种叙述程式及其循环置换的概括依据。弗莱列举了七种不同的自然运动形态及其在文学中的象征表现,兹择要评述如下: word版整理

前黄高中2018届第一学期期中试卷(文科)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18届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选修)命题:蒋洪江审核:徐亚文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人们才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②.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基本一致 ③.“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④.“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这段史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B. 阴阳五行家:天人有别 C.老子:顺应天意 D.董仲舒:天人感应 3.在清人赵翼所写的《廿二史札记》中,作者提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的现象。书中描写到: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A.汉人被少数民族同化 B.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C.理学对读书人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对读书人思想的冲击 4.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A.完全否定传统儒学 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讥讽士人专注研究文字 D.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 5.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造纸术改进,利于信息的记录和传承 B.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自动爆炸的地雷 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海运的发展 D.雕版印刷出现,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 6.下图说明 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 7.“(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材料最有可能评述的是A.《海国图志》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新文化运动 8.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B.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9.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事件与之观点相似的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10.孙中山认为:“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对此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①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②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③认为可以吸收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中有益因素④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1.北京大学在1923年时进行了一次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497票中,列宁独得227票位居第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得51票列第二。这一结果,折射出当时中国知识界榜样转移的思想状态。“榜样转移”是因为 A.探索西方政体失败 B.西方文明渐趋衰落 C.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D.国共合作初见成效 12.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然而在这起伏的过程中始终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是 A.实业救国 B.崇尚科学 C.政治共和 D.民族独立 13.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突发消息”是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工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合成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14.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A.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D.都公开反对信仰上帝 1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1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

古代的宇宙观

古代的宇宙观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宇宙观是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探讨我们所居住的大地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即天和地之间关系的看法。在中国古代,天体学说主要有三家:即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盖天说认为大地是平坦的,天像一把伞覆盖着大地;浑天说认为天地具有蛋状结构,地在中心,天在周围;宣夜说则认为天是无限而空虚的,星辰就悬浮在空虚之中。 1、盖天说 盖天说出现于殷末周初,主要观点为天在上,地在下,天为一个半球形的大罩子。 南北朝时代鲜卑族歌手斛律金《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两句诗,是对盖天说 的形象化说明。 方”说。《晋书·天文志》中说:“周髀家云:天员 (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关于方形的大地, 战国时代阴阳家齐人邹衍解释说,上有九个州, 中国是其中之一,叫赤县神州,每个州四周环绕 着一个稗海。九州之外,还有一个大瀛海包围着,一直与下垂的天的四周相连接。穹庐 般的天穹有一个极(这个极实际上是地球自转轴正对这一点),天就像车轱辘一样绕着 这个“极”旋转不息。(北京的天坛园、地坛方就是天圆地方说的体现,如图2-1-1为天 坛圜丘,是皇帝祭天的圣坛)天圆地方说的最大破绽,就是半球形的天穹和方形大地之 间不能吻合。迫使其修改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伞一样,高悬在大地上 空,有绳子缚住它的枢钮,周围有八根在柱子支撑着。天空有如一座顶部为圆拱的凉 亭。 《列子·汤问》篇中所说的共工触倒的不周山,就是八根擎天柱之一,所以女娲便出 来炼石补天。天圆地方说提出的宇宙模型,只是凭感性的观察,又掺入了许多规定的。 但在我国历史上却有广泛影响,符合儒家关于“天尊地卑”的说教,在封建王朝的天地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9课 随堂

第五单元第十九课 一、选择题 1.(2018·肇庆高一期末)《全球通史》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是(C) A.第一次世界大战B.俄国十月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D.“四月提纲”的发表 [解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机构倒塌下来”实际是指沙皇专制政权被推翻,推翻沙皇专制政权的是二月革命。 2.(2018·苏州高一期末)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该政治态度直接导致了(C) A.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B.反战、反沙皇专制的革命浪潮 C.七月流血事件的爆发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的发表 [解析]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苏维埃政权领导人民进行反战示威游行,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即七月事件,C项正确。A项是在七月流血事件后,B项是在二月革命前,D项是在十月革命时期。 3.(2018·广州高一期末)1917年加米涅夫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该言论的直接背景是(B) A.二月革命的结束B.“四月提纲”的发表 C.十月革命的胜利D.苏维埃体制的建立 [解析]根据题干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可知,这些话是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后,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要求将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提出的。 4.(2018·南京高一期末)二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D)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深得民心

宇宙和宇宙观

宇宙和宇宙观 宇宙和宇宙观 武觐文 宇宙是包容一切事物的总体,不存在不被宇宙包容的事物,世界上的一切多样性事物都概括在宇宙之内。宇宙的时空必然是无限的,因为在有限之外的一切也都被宇宙包容了。宇宙中多样性的事物具有统一性,也就是说多样性的事物具有同一的本原,这就是事物的物质性。事物具有同一的本原,决定了事物的形式是可以转化的。宇宙与世界的概念有时不同,宇宙是指一切事物的总体,但世界可以指宇宙的总体,也可以指领域,例如海洋世界、人类世界、儿童世界等,所以世界观与宇宙观不完全是一回事。人类在生活中需要了解外在的环境,对近身的环境需要认识,对大环境整体的本原性也需要理解认识,对外在大环境的理解认识体现在宇宙观上,宇宙观是对自然大环境以及对宇宙总体本原性的思维认识。 宇宙的统一性 事物存在着本原,本原说明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本原是世界万物的根源。宇宙事物的本原是客观运动着的物质。物质是实物的本原,是各种具体实物的共性,是从各种具体实物抽象概括出来的哲学概念。人们既不能把“物质

”同各种具体实物割裂开来,又不能把物质和具体实物混同起来。在管理国家与社会的层面上应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都在价值意义上正确,但在自然物质世界中一味追求以人和人心为本就会陷入唯心主义之中,在自然界应以自然客观存在为本,人类诞生了约二三百万年的时间,人不可能是人诞生之前世界万物的本原。 宇宙通过世界的统一、和谐有序表明宇宙本原的存在,也因为事物有本原的存在,世界才是统一的。人类的观察具有真实性,然而直接观察和实践往往是触及事物的表面,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和宇宙的本原。人也无法一下子观察到宇宙的总体,观察总是片面的、局部的,于是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实践是当代哲学的根基,实践是以有限的具体人和有限的方法来观测认识无限宇宙的活动,人永远不可能仅仅依靠直接观察的实践方法对宇宙总体具有全面、整体的实践认识。人类的认识需要依赖正确的实践活动来不断修正对宇宙与事物的认识。对宇宙总体根源性的认识不仅需要实践性的活动,还需要哲学逻辑的思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解决思维与宇宙存在的统一,宇宙总体的统一性全面概括了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宇宙事物的统一性不是个别事物的表现特征,它是所有事物的共有性状,宇宙的统一性具有最高的普遍性,这是事物的

第三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第三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宇宙基本构成和人类宇宙观的历史演变;了解天文领域的重大成就,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恒星诞生、演化、结局的规律。 教学重点:宇宙大爆炸理论、恒星的演化。 教学难点:宇宙大爆炸理论。 教学具体内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概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星系;恒星;太阳和太阳系; 第一节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一、古人对宇宙的认识 古代自然哲学家们对宇宙问题的探讨,大多是在大地和天空的相互关系问题上。随着科学的发展,后来又进入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上。 古代各民族都有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和想象。它们带有深刻的民族特点。比如,中国古代就逐渐形成“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古代埃及人认为大地是漂浮在水上的;古希腊人则认为大地下有支柱支撑着;古印度想象大地是驮在大象背上的;……。 地心说: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对宇宙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地球中心说”的宇宙模式。 日心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又建立了“太阳中心说”的宇宙模式。 二、人类的探索 当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就注意到天象与周围环境的变化关系,日升日落,月缺月圆,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形成了人们最初的日、月、季节、年的时间概念,并由此开始了对天的观测,专门观测天空的场所——天文台和各种观测仪器也随之建立和发明。从古老的观天遗址到现代的天文台,从最初的目视观测到现在巨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和射电天线阵,这期间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伴随着天文观测工具的发明和不断改进,以天文观测为基础的古老天文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天文台和太空探测器,为人类打开了一个个崭新的宇宙窗口,借助于这些现代化的观测工具,人类正在探索茫茫宇宙的奥秘。 三、人类宇宙观的历史演变 早期:宇宙图景、地心说 哥白尼:日心说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宇宙观是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探讨我们所居住的大地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即天和地之间关系的看法。在中国古代,天体学说主要有三家:即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盖天说认为大地是平坦的,天像一把伞覆盖着大地;浑天说认为天地具有蛋状结构,地在中心,天在周围;宣夜说则认为天是无限而空虚的,星辰就悬浮在空虚之中。 1、盖天说 盖天说出现于殷末周初,主要观点为天在上,地在下,天为一个半球形的大罩子。南北朝时代鲜卑族歌手斛律金《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两句诗,是对盖天说的形象化说明。 盖天说一共有两种:第一种盖天说即“天圆地方”说。 地方如棋局。”关于方形的大地,战国时代阴阳家齐人邹 衍解释说,上有九个州,中国是其中之一,叫赤县神州, 每个州四周环绕着一个稗海。九州之外,还有一个大瀛海 包围着,一直与下垂的天的四周相连接。穹庐般的天穹有 一个极(这个极实际上是地球自转轴正对这一点),天就 像车轱辘一样绕着这个“极”旋转不息。(北京的天坛园、 地坛方就是天圆地方说的体现,如图2-1-1为天坛圜丘, 是皇帝祭天的圣坛)天圆地方说的最大破绽,就是半球形的天穹和方形大地之间不能吻合。迫使其修改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伞一样,高悬在大地上空,有绳子缚住它的枢钮,周围有八根在柱子支撑着。天空有如一座顶部为圆拱的凉亭。 《列子·汤问》篇中所说的共工触倒的不周山,就是八根擎天柱之一,所以女娲便出来炼石补天。天圆地方说提出的宇宙模型,只是凭感性的观察,又掺入了许多规定的。但在我国历史上却有广泛影响,符合儒家关于“天尊地卑”的说教,在封建王朝的天地理论体系中占据正统地位。如北京的天坛,是圆形的;地坛,是方形的。这是天圆地方的象征性模型。据《晋书·天文志》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按照这个宇宙图式,天是一个穹形,地也是一个穹形,就如同心球穹,两个穹形的间距是八万里。北极是“盖笠”状的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 第二种盖天说将方形大地改为拱表大地,即《晋书。天文志》中所说的“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第二种盖天说已经有了拱形大地的设想,为以后球形大地的认识奠定了基础。便它仍然不能解释天体的运行,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月亮的盈亏等问题。盖天说还认为,日月星辰的出没,并非真的出没,而只是离远了就看不见,离得近了,就看见它们照耀。据东汉学者王充解释:“今试使一人把大炬火,夜行于平地,去人十里,火光灭矣;非灭也,远使然耳。今,日西转不复见,是火灭之类也。” 盖天说宇宙结构理论力图说明太阳运行的轨道,载于汉赵爽注《周髀算经》;持此论者设计了一个七衡六间图,图中有七个同心圆。每年冬至,太阳沿最外一个圆,即“外衡”运行,因此,太阳出于东南没于西南,日中时地平高度最低;每年夏至,太阳沿最内一圆,即“内衡”运行,因此,太阳出于东北没于西北,日中时地平高度最高;春、秋分时太阳沿当中一个圆,即“中衡”运行,因此,太阳出于正东没于正西,日中时地平高度适中,各个不同节令太阳都沿不同的“衡”运动。这个七衡六间图是力图定量地表述盖天说的宇宙体系,因此,盖天说亦称周髀说。南北朝时着的《天文录》说:“盖天之说,又有三体:一云天如车盖,游乎八极之中;一云天形如笠,中央高而四边下;一云 天如欹车盖,南高北下。”

心得体会:新时代的中国开放观发展观和全球观(最新)

心得体会:新时代的中国开放观发展观和全球观(最新)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以维护经济全球化为重要使命,以推进“一带一路”为主要载体,以深化自身改革开放为基础,由此形成新型开放大国的开放观、发展观和全球观。 作为新型大国的开放观 开放和自由贸易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封闭与保护主义则是导致全球经济动荡甚至衰退的根本因素。作为新型开放大国,中国坚持以不断扩大自身开放带动全球开放,努力实现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发展。 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例如,全国范围内的外商投资清单,近期将在2018年版48条限制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显减少。中国政府决定,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1年取消金融领域所有外资股比限制。 从货物贸易为主逐步向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适应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出台一系列服务贸易的开放举措,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近两年中

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对全球服务贸易增长贡献率达到25%。由此,不仅适应国内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型消费需求,而且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从一般的市场开放向制度性结构性开放的深化。2018年,中国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由2017年的78位上升到第46位。中国还将进一步放宽以服务业为重点的市场准入,推动国内相关制度调整与变革,形成制度性结构性开放的新格局。 以共担全球责任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各国发展离不开经济全球化,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脱离全球化而独立发展,离开全球化的“本国优先”,往往南辕北辙。各国应密切协调和配合,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促进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发展。作为新型开放大国,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使全球分享中国经济转型改革的发展成果。例如,2020年1月1日将实施的中国《外商投资法》明确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同等适用国家各项支持政策、平等参与标准化制定和政府采购活动,加大改革力度,努力为投资者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作为新型大国的发展观

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说课案 一.课前准备: 1.明了课标课标: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深入分析教材:了解知识结构,分析章节地位,了解专题联系. 3. 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突破教学重难点:宋明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难点 5.明了学情: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作分析.根据学生实际设计高效可行的导学案 6.做好课例设计 二.课堂导学过程: 1.提出课题.课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2.探讨理学创立的前景;理学的创立,成熟及发展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评价理学.(了解和分析概括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及话言表答能力) 3.思路引领;(突破重难点,引领学生思考) 4.思维体念;(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5.观念提升;(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6.知识巩固.(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分析,概括.思维和动手等综合能力) 三.课堂导学要求: 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建高效课堂,实现三维目标. 2.具备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能放能收,把握教育方向. 四.课堂导学内容: 一)、创立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

地球环境的演变1地球的起源与演化1中国古代宇宙观盘古

第一章 地球環境的演變 1-1地球的起源與演化 1中國古代宇宙觀 盤古開天地 歷代對宇宙的論說中,較著名的為蓋天說、渾天說,這些說法在戰國時代已有,漢代又再度興起討論。 蓋天說:天圓地方;天如車蓋(半球形)、地如棋盤(正方形)。 渾天說:天是圓球狀;漢代張衡比喻天地像雞蛋,天是蛋殼、地是蛋黃,並製作了渾儀。 2西方宇宙論 A.西元前340年亞里斯多德認為宇宙是球狀,以地球為中心。 B.西元一世紀托勒密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提出地心說。 C.西元1543年哥白尼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提出日心說。 D.西元1609年伽利略以望遠鏡觀察,支持哥白尼的理論。 E.西元1687年牛頓提出萬有引力,解釋宇宙中各星體彼此間的運動關係。 F.西元1929年哈伯提出星系奔離、宇宙膨脹的動態系統。 G.西元1948年核子物理學家加莫夫提出大霹靂學說。 3在地表可以找到地球起源的線索嗎? 可能相當困難;因為地表的風化作用、侵蝕作用及地殼變動常常把這些線索都清除了。 想探討地球的形成,就必須從太陽系天體中去找尋線索。 4太陽系考古(或尋找地球的起源)應從哪裡著手? A.形成後即不再演化的小行星和彗星。 B.隕石,因其可代表類地行星的整體成分。 C.行星的密度,因其可探討行星的化學成分。

5太陽系的形成 目前最被接受的太陽系形成理論為太陽星雲學 說。 A:星雲因重力作用而開始塌縮,星雲由氣 體、塵埃和金屬組成。 B:星雲收縮成旋轉圓盤,原始太陽形成,引 發氫核融合反應。 C:圓盤上產生由岩石和金屬的固體微粒所形成的 微行星,氣態元素被太陽風吹向太陽系邊緣。 D:重複碰撞使微粒逐漸變大,碰撞和結合增 大的現象稱為吸積過程。 E:經過數百萬年後,大行星形成;形成順序是 微行星→原形星→大行星。 6固體地球的演化 原始地球在不斷碰撞集結過程中形成了,剛形成的地球溫度很高。 A.熱的主要來源有三 (1)小行星撞擊時產生的熱能。 (2)外層質量增加使地球內層壓縮產生的熱。 (3)地球內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產生的熱。 B.地球內部產生分層的過程 (1)原始地球是沒有成層的,是由微行星碰撞形成,岩漿海所覆蓋。 (2)原始地球構成物質中的鐵與鎳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以鐵為主的地核; 比較輕的物質浮到表層,形成地函。 (3)地球分化成層,核心密度最大,向外密度愈來愈小。微行星碰撞減 少,地表溫度下降變成固態;中心部分的熱與放射性物質放出的熱,使部分地函熔融,而較輕的物質浮到表層,形成地殼。 (4)地球內部至今尚未完全冷卻,因而造成地殼不斷發生變動。 7大氣的演化 A.地球大氣的演化可以分成以下階段 (1)剛開始時是原始大氣,原始地球表面有太陽星雲最豐富的氫和氦,這

分析世界历史观念的发展

分析世界历史观念的发展 一、19—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轨迹 (一)比较文化形态学与“文明形态史观” 20世纪初,“欧洲中心史观”在西方史学中的统治地位之所以开始动摇,主要有两个原因,这两个主要原因也成为比较文化形态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其一,随着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产生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使一些西方史学家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景感到忧虑。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欧中心地位造成严重冲击的同时,也动摇了“西欧中心史观”的根基。其二,西方史学向专门化发展,对各国、各地区、各时代、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缜密,促使史学家不仅要以新的眼光看待欧洲历史以外的历史和文明,也使他们重新思考对人类历史的整体考察。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历史哲学领域,出现了批判的思辨的比较文化形态学。比较文化形态学的奠基者是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的着作《西方的没落》(The Decline ofthe West)。该着作1911年开始构思,当第1卷于1918年出版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1922年出版了第1、2卷合订本),西方文明的种种危机已经充分暴露出来。斯宾格勒在该书中否定他所称之为西方研究世界历史的“托勒密体系”,即对那种将西欧的土地“当作一个坚实的‘极’”,并选定它“作为历史体系的自然中心,当作中心的太阳”的历史观念给以批判,指出这是在制造“‘世界历史’的幻景”;他认为“‘世界历史’指的是整体,不是选定的某一部分”[3],反对以西欧历史的三分法“古代—中古—近代”为基本框架来编排历史。同时,他又带着宿命论的色彩,开始把世界历史看作是8种文化(古典文化、西方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诞生、成长、鼎盛和衰亡的历史;他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认为除了西方文化之外,其他文化都已衰亡,西方文化也在没落。①随后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J.汤因比(Ar-nold J.Toynbee,1889—1975)在其12卷的巨着《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中继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论文 天文学发展与成就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 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1简介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纪的尧帝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 发展 公元16世纪前,天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在从2世纪到16世纪的1000多年中,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我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 天象观察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述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使今人惊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天文仪器 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 此外,西汉的落下闳改制了浑仪,这种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几乎历代都有改进。东汉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的浑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后创制和改进了10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佛法的宇宙观与人生观

佛法的宇宙观与人生观 一佛法的宇宙观 “宇宙”等于“空间”与“时间”。但此处所讲“宇宙”不是说“空时”的空架子,而是说在此时空中所有的实际内容。在佛法称宇宙为“世间”,世间有两种:一是“器世间”,二是“有情世间”。器世间即是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依现在说来,即是地球乃至整个的太阳系,以及无量数的太阳系,因为人既靠它居住,衣食等又靠它供给,所以称它为器世间。“有情世间”便是器世间上有生命、有心情的生物,如像人与禽兽虫鱼等都是;因为他有心情,能知觉、运动、行为、造作,所以称为有情世间。这两者便是宇宙的内容。“观”是人对事理所有的主张见解。“宇宙观”便是人对宇宙的思想见解,即是对它的认识与态度。鸟兽虫鱼虽生活在宇宙内,但对宇宙不见得有何认识,亦无一定态度;人类在野蛮时代亦然,所以都无宇宙观。宇宙观之发生是在文化进步的人类;而且必是具有哲学思想的圣哲,然后才有正确伟大的宇宙观。 佛法,他有最高深的学理,从他丰富的学理中,我们便见得他的宇宙观是超出寻常的。特分述如下: (一)宇宙的数量在人智未开时,他所知道的宇宙不过是他耳目所能接触的,超出他耳目范围外便不敢谓其有无了。中国人只知九州,罗马人只知环地中海的许多地方,他们的宇宙便囿于此。但在同时的佛法他所说的宇宙倒是无量无边的。他说:一个太阳之所照临名一世界;千个太阳之所照临名小千世界;于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干世界。大干世界有好多呢?佛法用恒河沙作单位,他说有恒河沙数恒河沙的大干世界。他又说此处世界正生正存,彼处世界正坏正灭,譬如天雨,永无停住。可见他所知道的器世间真是无量无边,这与现代的天文学家在望远镜下所看见的天体若合符节。又就有情世间言:。他说有情更是无量无边的,人、禽兽、鳞介在一个世界上已经够多了,在恒河沙数恒河沙的大干世界里,这岂不是更多更多吗?然而还有微生物那更多了!佛说夏天

初中物理历数宇宙观的发展历程课件试题

历数宇宙观的发展历程 站得高看得远,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历程中,我们现在的手段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哈勃太空望远镜飞越层层大气的障碍,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仔细地观测着宇宙的各个方向,为人类揭示宇宙之谜奋力运转着。我们人类一路走来的宇宙探测之路,是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不过,我们完全有信心宣告:我们的宇宙探测之路前景是一片光明的!现在我们就一起重走人类的宇宙探测之路吧。 一、粗陋的天圆地方说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观测宇宙也只能依靠自己的肉眼,当他们一次次看到了头顶上璀璨的宇宙星空后, 只能朴素地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出推测。 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 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这就是 天圆地方说;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 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 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也有一些人认为,地球只是一只龟上的一片甲板,而龟则是站在一个托着一个又一个的龟塔…… 二、前进一步的地心说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 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 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 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被证 实。 公元2世纪,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 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早在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中国古人就开始了有组织的天文观测活动。在授时和星占两个主要需求推动下,中国天文学在公元前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发展出以28宿和北极为基准的赤道天文坐标系统,创制了圭表、漏壶、浑仪、简仪和水运天像台等天文仪器,积累了丰富的、连续的观测记录。在三国时代就已编制了包括283个星座1465颗恒星的星表,史书中还保留有大量奇异天象记录,其中包括公元前687年的流星雨记录、公元前613年的哈雷慧星记录、公元前32年的极光记录、公元前28年的太阳黑子记录、公元134年的超新星记录。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不仅为服务于政治和农业的历法制定提供了基础,而且也发展了具有独特哲理的宇宙观,包括无限宇宙的概念、天地的结构模型、宇宙的生成演化和天人关系。 宇宙概念在古希腊意指与“混沌”相对的“秩序”,而在古代中国它所指称的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战国(前476-前221)末年的尸佼对宇宙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尸子》),“宇”就是包括东西南北四方和上下六合的三维空间,而“宙”就是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维时间。东汉时代的张衡(78———139)明确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灵宪》)的无限宇宙概念。与宇宙相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天地”,它意指人类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而那些尚观测不到的部分叫做“虚空”或“太虚”。元代的邓牧(1247———1306)认为在无限的虚空中有无限多的天地,“天地大也,其在虚空中不过一粟而已耳”(《伯牙琴》),与300年后欧洲布鲁诺(1548———1600)的宇宙无限论如出一辙。中国古代先哲们还认为,就一个天体来说都是有始有终的,但就无限多的天体构成的系统来说则是无始无终的。 中国古代关于天地的结构相继出现过三大模型,即盖天模型、浑天模型和宣夜模型。盖天模型把天地的结构设想为一把附着有众天体的左旋大伞笼罩着一个倒扣的静止的大盘子,约在西汉末年成书的《周髀算经》给出一个典型的论述。浑天模型把天看作一个附着有众天体的球壳绕极轴左旋,关于静止在天球中央的地之形状则有地平和地圆两种观点,约成书于晋代的《浑天仪注》以“浑天如鸡子,地如卵中黄”做比喻。关于天体的运动,这两种模型一致认为恒星随天一起左旋,而对于日、月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则有左旋和右旋之争。宣夜模型抛弃了伞笠或球壳的固体天假设,主张众天体自然漂浮在充满气体的虚空之中。明代哲学家黄道周(1582———1646)为说明岁差还提出过一种地动宇宙模型,在恒星天球内地球和日月五星绕共同的宇宙中心运转,地球的公转周期为23376年。 中国古代宇宙观的特点是宇宙进化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宇宙生成的论点。《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由“道”生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成模式。《易传》认为天地万物由“太极”生成,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生成模式。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易纬·乾凿度》把宇宙早期的演化史分为四个阶段:未见气的太易、气之始的太初、形之始的太始和质之始的太素四大阶段。最具科学意义的宇宙演化观点是南宋朱熹(1130———1200)提出的“元气旋涡”假说,“这一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出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形成个地在中央;气之轻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类经图翼·运气》)。如果把“地在中央”改为“太阳在中央”,它就是其后500年西方出现的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1596———1650)“以太阳旋涡假说”,也与其后700年德国科学家康德(1724———1804)提出的“星云假说”类似。

探讨辩证法的历史演变及发展

探讨辩证法的历史演变及发展 一、辩证法的历史演变 Evolution history, dialectics 辩证法,源出希腊文,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这一术语在哲学史上曾在各种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其历史发展经历了古代的朴素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等三个阶段。 The dialectical method, derived from the Greek, meaning the conversation, debate. The term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in different sense is used, it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ancient simple dialectic materialism and idealism, represented by Hagel's dialectics, Marx's dialectics. 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证法一词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着作《理念论》中,但是“辩证法”作为一种谈话或辩论时揭露和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得胜利的艺术,还有更早的历史,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将爱利亚派的芝诺称之为“辩证法的创立者”。在苏格拉底看来,辩证法是通过对立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而智者派则将辩证法作为一种据理论证的艺术而广泛运用,至于亚里士多德本人除了在“研究实体的属性”、“揭露对象自身中的矛盾”等含义上使用辩证法之外,还把它视作概念思维的逻辑方法,这使得“辩证法”其后常在

逻辑学的意义上被使用。 In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dialectics word first appeared in the works of Platon " theory of ideas ", but " Dialectics " as a conversation or debate expose and overcome the contradiction each other to win against the art, and the earlier history, Aristotle is in that sense Eleatic school Zeno called it "the founder of dialectical method ". In Socrates view, dialectic is through the opposition argument and find the truth of art, and the Sophists, dialectics as a reasoned argument art and widely used, as Aristotle himself except in the " Research on attributes of entity ", " revealed the object itself i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 meaning use dialectics, also take a logical approach it as a conceptual thinking, which makes the " Dialectics " was often in logic meaning is used. 在漫长的中世纪,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一些经院哲学家把荒唐无稽的提问,空洞烦琐的考证,千篇一律的公式证明等也称之为“辩证法”,辩证法被糟蹋得声名狼藉。 In the long medieval philosophy, become the handmaiden of theology, some scholastic philosopher put fabulousness questions, empty tedious textual research, as the " Dialectics " follow the same pattern formula that als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