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球理念及其战略意义

智慧地球理念及其战略意义

樊会文

2010年1月

一、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2009年1月,在美国工商业圆桌会议上,IBM 首席

执行官彭明盛(Sam Palmisano )提出“智慧的地球”

(Smart Planet )概念,阐明其短期和长期战略意

义,建议美国政府投资建设下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

奥巴马政府将“智慧地球”上升为国家战略。智慧

地球被认为是挽救危机、振兴经济、确立美国在未来

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奥巴马政府在出台的“7870亿经济刺激计划”中,

针对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医疗电子档案、电网以及学

校IT 基础设施等智慧地球的相关内容制定了战略规划

并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投资。

1.IBM

提出智慧地球理念

Sam Palmisano

2009年2月,IBM 提出“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认为智慧地

球这一概念可以推动中国向21世纪领先经济转型,中国政

府、企业和市民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创建一个可以更透彻感

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的生态系统;

同时建议优先建设智慧的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城市、

智慧的交通、智慧的供应链(物流)、智慧的银行等六大行

业,从而引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2009年6月中央领导批示研究“智慧地球”。

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考察无锡“感知中国中心”。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题为《让科

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强调: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

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 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

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一、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2.

智慧地球理念在中国的传播

一、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3.智慧地球的内涵

彭明盛:智慧地球=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

钱大群:智慧地球=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

王阳:智慧地球=internet+internet of things+intelligence

“智慧地球”主要内容: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组织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

“智慧地球”理念的特点:高效率、低能耗、低风险、低成本、绿色化等。

u 智慧的医疗:医疗信息共享,统一高效服务

u 智慧的电网:智能调度,客户参与

u 智慧的油田:按需生产,产销无缝衔接

u 智慧的城市:精细管理,高效运行

u 智慧的企业:信息高度整合共享,业务协同,知识管理

u 智慧的金融:客户服务,风险评估

u 智慧的铁路:智能调度,高速安全

u 智慧的交通:交通诱导,调节流量一、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4.“智慧地球”

解决方案

u 新锐洞察(New Intelligence ):确认需求,分辨智能应用领域

u 智慧运作(Smart Work ):改善业务流程,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u 动态架构(Dynamic Infrastructure ):创建灵活多变智能架构,随需而动u 绿色未来(Green & Beyond ):节约效率,降低成本,绿色服务

5.“智慧地球”实现路径一、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SAC PAC

MAC AC-1PEC

North American Crossing

PC-1

EAC AC-2

一、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6.中国IT界对“智慧地球”的反应

二、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新形势

1.信息网络正处于极速演化前夜

u新一代光纤和无线接入加速宽带网络普及

u下一代互联网呼之欲出

u物联网和互联网交融发展

u融合、集成、智能、泛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正在形成

二、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新形势

u 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 )将无所不在

u 云计算导致“一切皆服务”(everything as a service )u 多技术集成与融合成为创新方向

u 信息处理迈向知识挖掘和知识创造

2.

信息技术创新步入泛在、智能、集成新阶段

二、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新形势

3.

新一轮技术创新促进形成信息产业新格局

u生产方式变革此起彼伏

u信息产业结构软化,产业融合步伐加快

u综合集成能力成为产业竞争制高点

u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并日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u电子商务爆炸增长

u内容产业潜力无限

二、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新形势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

4.

u工业产品智能化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跃升

u研发设计数字化成为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u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构建现代工业生产体系

u综合集成能力成为产业竞争制高点

u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新动力

u信息化应用成为低碳经济的必备手段

二、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新形势

5.基础设施向智能化演进方向明晰

u智能电网是必然趋势

u智能交通时代即将来临

u环境资源智能化保护利用初露端倪

u智能城市发展势不可挡

二、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新形势

6.信息社会曙光日显

u数字化新生活信心倍增

u数字医疗服务快速普及

u网络化教育重塑教学理念

u网络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u电子政务奠定良治(Good Governance)基础

u 信息安全是国家竞争的隐蔽战线

u 制网权成为激烈角逐的新安全领域

u 国家主权边疆向信息网络领域延伸

u 信息安全管理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7.信息安全勾画国家安全新边疆

二、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新形势

三、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战略选择

1.构建新一代国家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u加快宽带普及

u部署物联网研发应用

u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演进

u推进网络融合

u构建宽带泛在融合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三、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战略选择

2.实现信息产业创新和自主的新跨越

u统筹实施重大专项,推进产业从大到强跨越

u培育发展本土跨国公司,提升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

u培育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

u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集成能力

u推进国产关键软硬件研发和应用

三、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战略选择

u 狠抓工业生产关键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

u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生产性服务业

u 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

u 完善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

3.

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三、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战略选择

u 部署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u 构建智能化交通运输体系

u 建设全国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u 建设覆盖城乡的智能供水体系

u 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利用的信息化应用

4.加快我国基础设施的智能化

转型

三、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战略选择

u 提倡智能家居

u 发展数字化社区服务

u 开展数字医疗服务

u 构建泛在、开发的学习环境

u 促进网络文化繁荣

5.开展数字化

生活试点示范

三、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战略选择

6.提升电子政务水平

u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u加快电子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u推动政务公共服务智能化

u建设舆情分析和政府决策支撑系统

u推行电子行政监察

智慧地球与人类生活

评分:序号:27# SHANGHAI UNIVERSITY 课程论文 COURSE PAPER 通识课:智慧地球与人类生活 题目:从创新,互联到智慧城市 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大类) 学号13121277 学生姓名李沛蔓(签名) 任课教师蓝箭 学期2014-2015(春)

摘要: 在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伴随着一些新思潮的涌现,正如人们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把越来越多的关注点聚焦到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上,本文通过创新模式的革新,互联网发展以及智慧城市三个方面以及一学期课程的收获对于未来智慧城市的构建进行分析。 关键词:跨界创新互联网智慧城市 一学期接近尾声,十周,抛开通常概念上对于所学知识的总结,我想这门课带给我更多的是改变。思维方式的改变,思考角度的改变,敢于突破一切束缚去天马行空地进行大胆构想的改变。思维方式上,科技不仅仅是突破技术上的创新,作为新时代发展的动力源,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是,我门往往忽略掉了它的最终目的:回归自然。思考角度上,对于任何事物,我们在探索,开发和利用它的未知领域的同时也要避免道德与法律的缺失,智慧地处理好矛与盾的关系。作为一名自动化系的学生,十周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于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更深刻的了解,更多的,则是专业课上学不到的东西:人文理念,道德素质,年轻的心态,开放的思想与思维模式。 最初选这门课就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一个具有智慧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否也像人类一样会思考?我们为什么希望地球是智慧的呢?当地球智慧了,带给我们的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我们怎么样才能使地球智慧起来呢?这些都是我在上课期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然老师安排的课堂内容相当精彩,通过课堂交流互动,短片播放以及一些科幻小说的阅读我也找到了其中一些疑问的答案,虽然我并不能在每次提问都能有见地的讲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很多时候还是了解的太少,不知道如何准确的表达出来就有一些怯于发言,但是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我也常常能学到很多新的概念,我十分喜欢这种互动式的启发性教学模式,也很感谢每次老师都会十分有耐心地倾听我们的一些在您看来也许并不成熟或者说是幼稚的想法,不管说的好与不好,您稍微倾斜着身子倾听的姿势总让我很感动。我觉得现在大多数老师对于传授都仅仅是在授以知识而并没更多与传结合起来,在我看来,传是需要互动的,是需要在讨论或是争论中实现的。而这门课带给我的正是这样有互动交流,有传授,有指点迷津的体验。

智慧地球赢在中国

智慧地球赢在中国 -----商业智能的应用 一、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的概念 商业智能可以看作一种解决方案。商业智能的关键是从许多来自不同的企业运作系统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并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然后经过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装载(Load),即ETL过程,合并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里,从而得到企业数据的一个全局视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时信息变为辅助决策的知识),最后将知识呈现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支持。 二、智能地球的内涵 IBM公司在商业智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地球的概念,即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如今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的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使得政府、企业和市民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智慧方法具体来说是以下三个方面为特征: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 三、智能地球的应用 对中国而言,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可以推动向21世纪领先经济

的转型。现在正是政府、企业和市民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合作的绝好时机,他们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创建一个可以更透彻的感知,拥有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的生态系统。 1、智慧的电力 赋予消费者管理其电力使用并选择污染最小的能源的权力,这样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保护环境。同时,它还能确保电力供应商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亦能减少电网内部的浪费。这些确保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需的可持续能源供应。 2、智慧的医疗 解决医疗系统中的主要问题,如医疗费用过于昂贵难以负担(特别是农村地区)、医疗机构职能效率低下以及缺少高质量的病患看护。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因为只有市民健康才能劳动创造价值。 3、智慧的城市 中国商用和民用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治理和管理系统效率低下,以及紧急事件响应不到位等问题亟需解决。城市是经济活动的核心,智慧的城市可以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具竞争力的商务环境和更大的投资吸引力。 4、智慧的交通 采取措施缓解超负荷运转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面临的压力。减少拥堵意味着产品运输时间缩短、工人交通时间缩短生产力提高,同时更能减少污染排放,更好的保护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规律总结与补充 (说明:此内容主要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化与补充,有些课本上非常明确的基本知识没有体现,所以不代表全部内容。大家还应结合课本进行复习,并认真理解每一道习题,通过习题巩固这些规律。) 本节知识逻辑关系示意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区分两个词语: 昼夜现象.... 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可以再加上:有且只有一个太阳照射地球),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昼夜交替.... 的原因:昼夜现象+地球自转。 只要有昼和夜的存在,就是“昼夜现象”;而“昼夜交替”则增加了动态的过程。 (

晨昏线举例: 2.时差 (1)地方时 概念:同一时刻,由于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称为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具有相同的地方时) 计时依据: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把这个时刻记为当地的地方时12点。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 ①计算经度差:如果两地同为东经或者同为西经,则用减法计算经度差;如果两地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则用加法计算经度差。 ②将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③“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时间加上两地的时间差;所求地点在西,用已知时间减去两地的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 a.时区相关计算: ①某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计算方法为:时区号数× 15° ②某一时区的范围:中央经线度数分别加、减7.5 °,即为时区的两条边界线。(东 西十二区除外) ③已知经度求时区,用经度除以15度,结果四舍五入。 b.区时相关计算: ①计算时区之间的时差:如果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者同为西时区,则用减法计算时差;如果两地一地为东时区一地为西时区,则用加法计算时差。 ②“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时间加上时差;所求地点在西,用已知时间减去时差。 c.“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 °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指的是116°E的地方时。 (3)国际日界线 原则上是180°经线,但有弯折。“东减西加”——由东十二区向东到西十二区,减去一天;由西十二区向西到东十二区,加上一天;但钟点的数值保持不变。(特别注意“东减西加”容易出错) 拓展:两条日期界线: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国际日界线原则上是180°经线,而自然日界线指的是地方时处于0点的经线。多数情况下,它们把整个地球分成了两个日期。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转偏向力) 北右南左;赤道不偏。特别注意:画图时,视线方向要与箭头方向保持一致。 地转偏向力与河流相关的问题:偏向的一侧容易侵蚀,不偏向的一侧容易堆积。

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江夏一中 陈安德老师总结归纳 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1、 昼夜更替周期问题 若飞机每小时向东飞行a 经度,则昼夜更替周期为x=36015+a 若飞机每小时向西飞行a 经度,则昼夜更替周期为x=36015-a 2、 有关日期判定问题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大日期变为小日期的那条经线是1800 , 由小日期变为大日期的那条经线可由它与1800 经线的夹角推算出来,它的时间为小日期的24点或大日期的0点。 3、 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北极圈内某纬度极昼的天数等于南半 球南极圈内相同纬度的极夜天数。但两地的极昼天数不会相等,因为地球公转速度不等。在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之和相等。 4、 在太阳光照图上,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可视为当日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5、 当极圈内某区域为极昼时,晨昏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或24:00,为极夜时,晨昏 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12:00 6、 当晨昏线与某纬线相切,相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或24:00,则该纬线至极点区域出现 极昼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同一半球的余角纬度;如果相切点的经线为12:00,则该纬线至极点区域出现极夜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纬度为另一半球的余角纬度。 7、 已知某地出现极昼,又知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H )和0:00的太阳高度角(最小H ), 求该地的地理纬度: 地理纬度=900 — 最大H — 最小H 2 直射点纬度=最大H + 最小H 2 8、 出现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或H 2 =直射点纬度 9、 日出方位:除极点外,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北,东偏北多少就是太 阳直射点的北纬度数;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南,东偏南多少就是太阳直射点的南纬度数;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方落下。物体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照射方向相反。 10、一年中最大昼长与最小昼长之和等于24小时。 最大昼长 — 最小夜长 = 昼长最大差值 昼长变化幅度=(最大昼长-12)×12=(12-最小昼长)×12

地球运动基本规律学案

地球运动专题----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黄赤交角 一、 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运动基本特征 二、自主预习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 ----- 思考: 从南极上空和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有何不同,如何根据经纬度的变化确定地球自转的方 向? 从南极看 从北极看 请在图中标注出地球运动的方向 2.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 日和 日。 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判断A 为 , B 为 。 注意: 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结论: 恒星日 (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3.地球自转速度 (1)角速度; (2)线速度; 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 思考: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 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有何关系?线速度呢? 2. 我国四大航天发射中心(酒泉、太原、西昌、文昌)所在处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异同? 3.在野外看北极星确定方向,看北极星的仰角与所处的经纬度有关吗?有何关系? 例1.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 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 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二)、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 (2)周期:一恒星年:。 (3)速度 在公转示意图上标出地球公转运动方向、近日点、远日点与冬至日、夏至日的位置?公转速度有何特点? 思考:南极附近与北极附近极昼、极夜天数相等吗?为什么? 例2:每年的6月7日~8日,是学子们要信心十足地走进高考考场,为 社会、父母和老师交上满意答卷的不平凡日子。据此回答下题。 高考这三天,地球公转到的位置在右面示意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知识点 考点 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自转的含义 二、侧视图、俯视图中的自转方向 三、自转周期、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规律 四、公转的含义 五、公转的方向及周期、远日点和近日点的日 期及速度特征 学习目标 理解和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征(理解课本15页活动里的表格) 一、地球自转的含义 二、侧视图、俯视图中的自转方向 三、自转周期、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规律 基础组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地轴的空间指向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B .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C .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D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C ) A. 一般来说,地轴的空间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斗星附近 B. 从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西向东逆向自转;从南极来看,地球自东向西顺向自转 C.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一个恒星日 D. 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3.下列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 4.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026ˊ C、A点在的东南方 D、A点比B点的自转角速度稍大

5.右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 的有几个……(D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6.北京(40°N )和广州(23.5°N)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C ) A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 、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在短短的20多小时里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顺利返回。请根据资料回答7~8题。 7.在飞行中,杨利伟约见到几次日出现象? ( B ) A.1次 B.7次 C.14次 D.28次 8.“神舟”五号在太空运行的速度与赤道上的地球自转速度相比 ( A ) A.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大些 B.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大 D.角速度大些,线速度相等 9、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日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A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 、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10.(安微省育英高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地轴上标出自转方向。 33、读昼夜半球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2)A 、B 、C 地,地方时较早的是 ,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 。 A 、B 、C 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点。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 呈 时 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 时针方 向旋转。 ③④①② B D C A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部分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部分1、常见图形(重点) 2、常见变式图 3、其他类型图 ① ② ③ B ④ B 太阳 远日点 (7月初) 近日点 (1月初)

北极星 a b c

1、读下面的图回答: (l )当AB 为晨线时,此日是 12月22日 前后,判断理由是 BAC 内为黑夜,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 。 (2)当DF 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位置是 北纬23度26分 (3)当AC 为晨线时,此日是 夏至节气; 当DE 为昏线时,此日是 冬至 节气;当AD 为晨线时,此日是 春分或秋分 节气。 (4)若DE 为晨线时,此刻北京时间是 20 点;当北京时间是8点正,DF 是 晨线 线。 (5)当H 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G 处区时为6点则此时昏线是 D 、 F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回答2~3题。 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甲地时间为 A .8时 B .9时 C .15时 D .16时 3.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北京时间为 A .6 日 8时 B .7日8时 C .6日20时 D .7日20时 下图为某日1500E 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4~7题。 4.太阳直射点位于 A .00 B .200N C .200S D .23026'N 5.甲地的昼长时间为 A_8h B .10h C .14h D .16h 6.当甲地迎来日出时,北京时间为 A .5:00 B .9:00 C .17:00 D .19:00 7.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 两地同时迎来日出,乙地位于甲地的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8.下图为“北京时间16点、太阳直射A 点时的光照图”,A 点的是纬度20°N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图和晨昏线(二分二至图)--太阳直射点-方向判断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等太阳高度线图) 昼夜长短 时间的计算--日期变化(日期分界线)

智慧地球知识

学好测控专业迎接“智慧地球”的挑战 什么是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是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2008年首次提出的新概念。他认为,智能技术正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智慧的医疗、智慧的交通、智慧的电力、智慧的食品、智慧的货币、智慧的零售业、智慧的基础设施甚至智慧的城市,这使地球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但有人对IBM公司的真正意图提出质疑。 智慧地球战略的主要内容 IBM“智慧的地球”战略的主要内容是,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 为了实施这一全新的战略,IBM已经推出了各种“智慧”的解决方案,如智慧的医疗、智慧的电网、智慧的油田、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企业等。在智慧的企业方面,IBM已经针对智慧企业需要解决的4个关键问题,开发了8项整合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信息决策运作解决方案,信息架构解决方案,虚拟统合解决方等。 IBM希望此次在全球推出的“智慧的地球”战略能够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在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智慧地球的三个重要维度 IBM所提出的“智慧的地球”的愿景中,勾勒出世界智慧运转之道的三个重要维度。 第一,我们需要也能够更透彻地感应和度量世界的本质和变化。 第二,我们的世界正在更加全面地互联互通。 第三,在此基础上所有的事物、流程、运行方式都具有更深入的智能化,我们也获得更智能的洞察。 当这些智慧之道更普遍,更广泛地应用到人、自然系统、社会体系、商业系统和各种组织,甚至是城市和国家中时,“智慧的地球”就将成为现实。这种应用将会带来新的节省和效率——但同样重要的是,提供了新的进步机会。 智慧地球需要关注的四个关键问题 向“更智慧”发展,需要关注的四个关键问题: 新锐洞察:面对无数个信息孤岛式的爆炸性数据增长,需要获得新锐的智能

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1

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 一.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变化规律 1.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规律: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处处相等,均为15o/h 2.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为零,赤道处最大。 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日,地球不在近日点) 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地球不在远日点) 三.太阳光照图上判断节气的方法 1.判断投影方位:极点俯视图、侧视图、方格图(圆柱投影) 2.找出太阳直射光线(即对准地心的那条太阳光线) 3.判断晨昏线的位置 ①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则为夏至日; ②南极圈极昼(北极圈极夜),则为冬至日; ③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则为二分日; 四.晨昏线性质小结 1.晨昏线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把地球等分为两个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只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和经线圈斜交; 4.晨昏线始终和赤道相互平分 ①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18点; 五.时间计算 1.太阳直射的经线上任何地点,地方时为12点 2.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 3.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当天0点(或者前一天的24点) 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2.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3.太阳直射点在a(南或北)半球,则a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往a方向昼长越长。 4.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 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 八.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定义:在地方时12点时,该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H=90o-纬度差 ①纬度差必须为正; ②纬度差:所求地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间的差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热带、南北寒带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一致 南北温带的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相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doc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教学目标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地方时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 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建议 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关于昼夜交替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

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示例 〖导入新课〗 1.提问方式: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 2.演示方式: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昼夜交替的教学〗 1.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2.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强调: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 ②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③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 ④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⑤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板书: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某点地平面的倾角(一天中,正午最大,早晨和黄昏为0度)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地方时的教学〗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 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强调: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②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③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④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⑤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某点地平面的倾角(一天中,正午最大,早晨和黄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

https://www.360docs.net/doc/e15316863.html, 国土资源在线 国土资源导刊 9 地理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提 带有地理坐标或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联的信息资源,例如各种比例尺的基础测绘成果(4D产品)、工程测量成果、增值地理信息成果。 地理信息资源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是各种事物形态、内在规律、和其他事物联系等的纽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资源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至关重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整个信息化体系的核心内容。 地理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可共享和重复利用,共享程度越高和重复利用率越高,其发挥的价值越大;具有整合性.基于地理信息可以整合与集成各类信息;它是社会财富,任何人无权全部或永久买下信息的使用权;它是商品,可以被销售、贸易和交换;部分资源还具有涉密性,要按照密级成果来管理与使用。 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的快速时期,信息化广泛影响人类的生产、管理和生活方式。在各种社会经济信息中,80%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并需要以地理信息作为背景和支撑。因而地理信息的生产、管理和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而且将影响社会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个人生活方式。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人们正在利用各种手段收集和整合地理信息资源,构造数字地球,企图实现智慧地球与物联网时代。 湖南省也在跟进与积极应对,正在开展长株潭“三网”融合试点,前瞻性规划数字湖南及我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们希望在湖南通过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让老百姓能够方便得到和推广使用地理空间信息,为加速我们信息化,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测绘行政管理部门,除了提供基础测绘服务和保障,还有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减少重复测绘。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陈述测 绘 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或重复利用。政府、企业、社会信息化应用的强烈需求,使地理信息资源从技术应用变成了无处不在的重要经济资源。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是其一项重要职责,这部分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服务是没有问题。但是,其他部门或行业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的难度还比较大,有许多部门地理信息资源仅在部门内部,有时内部共享也很难,仅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使用,其价值没充分发挥,而很多需要的和想用的用户只能望数据而兴叹。 标准化促进地理信息资源价值化。地理信息的标准化,是降低用户使用成本、获取更多更好的地理信息资源、实现地理信息增值的重要保障。在不同系统之间传输数据,集成数据模型、格式和坐标系统,集成来自不同服务器的地理信息资源,得到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服务,这也是当前正在快速发展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思想。 组织协调促进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产业化为方向,进一步整合、挖掘、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推动数字湖南、数字城市的建设水平。 制定明确的政策,引导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人民生活多方面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管理和提供政策,科学处理地理信息保密与应用的关系,在不危害国家安全的基础上,推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大力拓展地理信息应用领域,支持地理信息在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应急保障、电力、石油、商业规划、金融保险、资源勘探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地理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对地理信息资源进行增值开发,深化地理信息应用层次,开发便捷、适用和多样化地理信息产品,充分满足人们生活 陈建军:江西是第一故乡,湖南则是第二故乡。而立之年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后在中科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崇尚的名言是:在 现实中不断超越自我。Email: gtzydk@https://www.360docs.net/doc/e15316863.html, 责编:刘许生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地球的运动规律讲学案(含解析)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规律 (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探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 (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试题设计。 (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2017复习中注意:①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②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以及季节的判断。③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一、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中的“对称”法则探究 地球的球体形状决定了其有多方面的对称性表现及地理意义,主要表现见下表: 对称中心对称要素特征地理意义 地心对跖点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度 数相等;经度数互补且分 属东、西经度 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点的昼长与另 一点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反 赤道纬线(度) 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 度数相等 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条纬线的昼长 与另一条纬线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 反;④两点位于同一经线时,地方时相等 地轴经线(度) 两条经线度数互补且分 属东、西经度 ①两经线分属于东西半球;②两条经线的昼夜变 化趋向相同 春分日(或秋分日) 时间 距离春分日(或秋分日) 的时间天数相同 以春分日(或秋分日)为对称分布的两日,一日的 昼长等于另一日的夜长,昼夜长短的变化相反 夏至日(或冬至日) 时间 距离夏至日(或冬至日) 的时间天数相同 ①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的两 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相 同;②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 的两日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相反

IBM“智慧的地球” 传播建议书

IBM“智慧的地球”传播建议书 2009年3月10号

背景分析及目标

背景 2009年2月24日,在IBM论坛上,IBM向外界抛出了“智慧的地球”的理念。作为IBM 的年度旗舰活动,IBM论坛2009拉开“智慧的地球”中国传播计划。 “智慧的地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 IBM论坛2009作为“智慧的地球”传播计划中的第一波,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 业界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合作伙伴认为是“旧瓶装新酒”;企业认为“智慧的地球”的称呼实质就是“电子化”、“信息化”,是换汤不换药。 外界整体的反应:“概念太大”、“与我(企业、政府、专家、媒体)有什么关系”、“叫好不卖座”。 论坛过后,媒体已经鲜有关注,智慧地球的传播还需要第二波、第三波……,在下一波传播中,更为关键的是如何解读“智慧的地球”,让企业更容易接受。

不同的声音 来自媒体: 《21世纪经济报道》:世界是否真的会“马上变得越来越智慧”。 《南方周末》:好产品不等于好商品 《IT时代周刊》:如何让“智慧的IT”与“智慧的地球”完美结合,需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断地去探索。 来自专家: 邓寿鹏:很难说这个理念弥补了中国IT服务业的空白,IBM的这个理念在中国推有些障碍。 王汝林:“智慧的地球”概念,只不过是他们“随需应变”的一种策划和提升。 朱鹏举:“智慧地球”理念的具体实施是一个极其艰苦和长期的过程,IBM现在只是把理念提出来了。

不和谐的声音 大企业有足够的利用建立自己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必要去委托IBM这样的国外公司。 如果说这个理念里面确实涉及核心技术,我们可以考虑购买。但目前看来,营销概念成分居多的情况下,不建议政府购买。如果买的话,如何保证我们的网络安全呢?如果在硬件和软件上都依靠国外公司,这行不通的。你怎么知道他给你提供的核心代码是不是有后门呢? 我们反对概念玩家。更反对靠玩概念去掌控中国市场。 “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过分地渲染了人文思想,目标定得太高太大太远,脱离了现实,产业整合难度大,不具有操作性! 智慧地球概念的本身毫无新意,说到底,它就是信息化、电子商务、云计算的综合应用达到的最高境界,盲目地炒作或翻新概念,对处在争议中的IBM并无好处。 “智慧地球”概念的定位商业味较浓,它并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应用的角度,产业升级的角度,进行全面、科学而准确的进行概念定位! IBM这次发布的“智慧地球”概念充分表现出了浮躁、急于求成的一面,对恢复市场信心并没有好处,长远来看,还会起到负作用!

地球运动特点及意义

学案1 地球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考试说明解读】 1.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2.理解造成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 3.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变化规律及原因。 4. 分析昼夜交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梳理】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的自转 ①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轴北端始终指向______附近。 ②方向:从侧面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③周期: ④速度:角速度:除了,其它各地都相等,约等于。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级,极点的线速度为。 2.地球的公转 ①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②方向:同地球自转的方向。 从侧面看,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③轨道:概念:地球公转的轨迹 形状:近似正圆的轨道 对地球的影响:近日点:时间;远日点:时间。 ④速度:近日点的速度较,远日点的速度较。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分界线: 周期: 2.地方时:概念:因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 经度相差15秒,地方时相差 时区:划分目的:避免地球上无数个地方时给人们活动带来的不便 划分标准:全球共分24各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度,东、西十二区各跨经 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 区时:每个时区的的地方时称为这个时区的

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国际日界线:人为规定原则上以经线作为日界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偏,南半球偏,赤道上偏。 应用:大气运动、洋流的运动等。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自转:赤道面 夹角23.26‘黄赤交角 公转:黄道面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 周期:一个回归年 过程:3.21 6.22 12.22 3.21(在箭头上标上运动方向)赤道赤道 3.昼夜长短的变化: 赤道: 北半球夏至日:昼夜长短随着空间(纬度)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冬至日:昼夜长短随着空间(纬度)的变化规律: 春秋分: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时间变化过程及规律:随直射点南北移动而改变 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由直射点向 5.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思维训练】 1.能不能画图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侧视图和俯视图)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什么纬度地区最适合? 3.你能否判断当地球处于图中A、B、C、D四点时北半球的节气?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4.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还有没有昼夜交替现象?如果有,昼夜交替的周期如何?

02_地球运动规律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时空分布规律,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3.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特征,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2.结合图示有关资料,尤其是日照图,考查地球自转与经度变化、时间计算、昼夜长短。 3.结合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图示或日照图示考查季节判断、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以实际生活知识,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等为切入点,考查太阳高度的计算。 4.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昼夜长短及季节变化规律的判断。 1.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如6时经线、18时经线、0时经线、12时经线。 (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上图中求E 点的地方时,以D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 点位于D 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 点地方时,以B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 点位于B 点以西,应“西减”。 (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 点所在经线与ND 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 点地方时为12:00+15°45°=15:00,F 点地方时为24:00-15°45°=21:00。 2.区时的计算 (1)计算某点所在时区:该点经度除以15°(得商+余数),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1;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注: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2)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3)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 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 ②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3.日期分界判断技巧: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加减日期时要注意月份甚至年份的变化);再根据太阳直射或其他时间信息,找出零时线的位置;由零时线向东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早一天,由零时线向西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晚一天。 (1)0时经线:0时经线东侧日期较西侧的早。向东越过0时经线加一天,向西越过0时经线减一天。 (2)国际日界线:国际日界线西侧日期较东侧的早。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减一天,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加一天。

智慧的地球

智慧的地球 2008年,在持续了两年的“创新”之后,IBM提出了让业界再次眼前一亮的理念——“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其目标是让世界的运转更加智能化,涉及个人、企业、组织、政府、自然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而他们之间的任何互动都将是提高性能、效率和生产力的机会。随着地球体系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有意义的、崭新的发展契机。 IBM所提出的“智慧的地球”的愿景中,勾勒出世界智慧运转之道的三个重要维度。第一,我们需要也能够更透彻地感应和度量世界的本质和变化。第二,我们的世界正在更加全面地互联互通。第三,在此基础上所有的事物、流程、运行方式都具有更深入的智能化,我们也获得更智能的洞察。当这些智慧之道更普遍,更广泛地应用到人、自然系统、社会体系、商业系统和各种组织,甚至是城市和国家中时,“智慧的地球”就将成为现实。这种应用将会带来新的节省和效率——但同样重要的是,提供了新的进步机会。 需解决的问题 交通:按时间(42亿小时)和燃油(29亿加仑)浪费计算,美国的交通阻塞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780亿美元。据一个公共交通倡议组织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纽约市一些街道上45%的交通量来自在街区间往返的人流。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在一年当中,仅在洛杉矶市一个小商业区内,轿车在寻找停车位时的车程加起来就相当于38次环球旅行的路程,同时消耗47,000加仑汽油,排放730吨二氧化碳。相比之下,斯德哥尔摩的新智能收费系统使交通量减少了22%,排放物减少了12-40%,而且每天搭乘公交系统的人数增加了40,000人。 智慧金融和保险系统:即使是十年前设计和部署的最先进系统也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现实。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部分原因就在于,银行的现有系统无法处理随着抵押债权证券化、融资和交易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致使银行无法得知和管理其风险敞口。他们对市场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失去了洞察力,因为这些事情是实时发生的而且复杂性过于巨大。幸运的是,“智慧金融系统”有可能成为现实——例如近期每天交易额达10万亿美元的全球货币市场系统。 能源:据美国能源部的研究结果,由于电网效率低下而造成的电能损失高达总电能的67%。为此,美国得克萨斯州、丹麦、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公共事业公司正在建设新型数字式电网,以便对能源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迅速地修复供电故障,而且有助于他们更“智慧”地获取和分配电力。消费者也能够加强他们对能源消耗的掌控——每户最多可减少25%的能源花费——而且“智慧能源”管理还能够改善可靠性、服务、效率乃至法令透明度。另外还有可能合并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风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太阳能等——以提供对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涉及所有能源形式的端到端洞察力。 食品:据联合国统计,单是在美国,食品商和消费者每年浪费的食品价值就高达 400 亿美元。另外,还有被环保主义者用“食物里程”(food miles) 来表示的供应链效率低下。在艾奥瓦州,普通胡萝卜来自 1600 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利亚州,土豆来自 1200 英里之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