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学校

残疾人学校
残疾人学校

山西省长治市西街牛岭上3号长治市特殊教育学校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城北一公里处襄垣县特殊教育学校(0355)7224465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机关幼儿园五院大同市南郊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0352)4054740

山西省大同市大东街焦家巷7号大同市城区特教中心(南郊区机关幼儿园五院) (0352)2052683

山西省稷山县清河中学院内稷山县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山西省高平市古城路四排楼底60号高平市培智学校(0356)5229138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钟家庄徊军村晋城市聋哑学校(0356)2123058

山西省离石市河南西路40号吕梁地区聋哑职业学校(0358)8223816

山西省曲沃县城内北关曲沃县特殊教育中心学校(0357)4528366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太原市尖草坪区培智学校(0351)6031413

山西省太原市干丰北路3号山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0351)6264316

山西省汾阳市城内鼓楼南街汾阳市育智学校(0358)7332499

山西省侯马市上马乡原乔山府中学侯马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山西省晋中市迎宾路71号晋中市盲人学校

山西省榆次市迎宾路晋中地区盲聋哑学校

山西省临汾市尧庙宫西侧临汾市盲聋学校(0357)2513707

山西省太原市千嶂北路303号山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特教部

山西省太原市王村南街210号山西省盲人中级卫生学校

山西省临汾市山系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山西省怀仁县城同太路附4号朔州市盲聋哑学校(0349)3024295

山西省太原市寇庄南街198号太原市聋哑学校

山西省太原市小五台2号太原市盲童学校(太原市盲人职业高中) (0351)2029816

山西省太原市建设南路新生里66号太原市迎泽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0351)4956451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忠和里1号太原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0351)3089643

山西省闻喜县南城区城西新村44号闻喜县聋哑学校(0359)7026693 7023421

山西省阳泉东北岭坡新华西街48号阳泉市北岭小学

山西省阳泉市古城北生活小区阳泉市聋哑学校

山西省阳泉市古城北生活小区阳泉市盲聋哑职业学校(0353)2035097

山西省阳泉市阳泉市城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0353)2034751

山西省原平教育南路原平综合构建实验学校原平市特殊教育学校(0350)8222081 山西省忻州市习道东街30号忻州市聋哑职业学校(0350)2022193

山西省太原市南城区小五台三号太原市盲童盲校

山西省大同市新开北路2号大同市盲聋哑学校

山西省太原市府东街212号太原市北城区弱智学校

山西省太原市王村南街22号山西盲人中级卫生学校(0351)7245143

山西省离石县城文化路16号吕梁地区聋哑学校

山西省太原市王村北街5号山西省太原市聋哑学校(0351)7245112

山西省怀仁县城内雁北地区聋哑学校

山西省忻州市学道东街44号忻州地区盲聋哑职业学校

山西省闻喜县南城区城西新村44号闻喜县聋哑学校

山西省长治市西街牛岭上3号长治市聋哑学校

山西省阳泉市古城北生活小区阳泉市聋哑职业学校

山西省榆次市迎宾路晋中地区盲聋哑学校(0351)3025544

山西省运城市西大街130号运城市聋哑学校

山西省临汾市尧庙临汾地区聋哑学校

山西省晋城泽州东南侧钟家庄乡回军村晋城市聋哑学校

山西省太原市太原市山硝广播函授学校特教部

山西省太原市建设南路新生里66号太原市南城区培智中心学校

山西省太原市太原市教委普教处

山西省太原市河西区兴华街4号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特教部

山西省大同市新开路北路2号大同市盲聋哑学校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东街大庙角11号大同市城区培智学校

山西省汾阳县城内鼓楼南庙前街汾阳县育智学校

分配不是很现实。有点残酷。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服务站) 康复工作内容 一、全面掌握了解辖区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每位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规范完整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服务记录档案。做到一年一次,实行动态记载和管理(并输入电脑)。对康复效果明显的残疾人要单独登记造册,包括年度内实施重点康复项目的残疾人(如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助听器安装、用品用具配置等)。 二、为各类残疾人提供以下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1、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麻风畸残、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 2、提供精神卫生和心里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疑似患精神病者,及时转送当地有精神疾病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别诊断;对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采取定期门诊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预防服药,监护随访病人,对复发病及时转诊。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争取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帮助支持。

3、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对需复明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及时转介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实施复明手术;对低视力患者,及时转介到医院眼科或开展此项服务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并接受助视器使用训练。 4、结合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发现的疑似聋儿,应及时转介到有关医疗康复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对治疗后听力无法恢复的聋儿,应及时转介到相关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5、开展社区儿童生长发育检测。对发现的脑瘫儿、弱智儿及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和康复机构进行智力生长发育测评、治疗和训练。对三残儿童(脑瘫儿、聋儿、弱智儿)要实施抢救性康复,及早动员家长及亲属转介到有条件的康复机构和医院进行专门训练和治疗。 三、将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纳入健康教育范围。为辖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康复知识讲座、发放科普资料和康复知识读物(资料)、开展康复咨询和指导。 四、根据残疾人对辅助用品的康复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家庭租赁、使用指导等服务。 五、帮助指导残疾人对康复健身器材和其它辅助用品的使用和训练,尽快使残疾人掌握训练要领,并能持之以恒,使功能训练早出成效。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摘要:残疾人是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会面对的社会问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越来越受到我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代表了不同的福利制度类型。所以本文选取了这三个国家来分析,最后回归到我国,对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残疾人;福利内容;国际比较 一、引言 (一)写作背景及目的 随着我国工业社会的发展,机械化生产、交通事故剧增等原因造成我国残疾人数量逐年攀升,使残疾人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亟需建立完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所需的福利项目,使残疾人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在分析了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之后,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项目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二、对残疾人的法律支持 (一)美国的法制建设 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和自由制定了各个层次和领域的法律。这些法律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对于防止残疾人歧视、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在法律中对于无障碍做了具体规定,其中包括环境、信息与交通的无障碍,从法律上保证了残疾人接受社会关照。

1968年,美国颁布《建筑障碍法(ABA)》,为确保这个法案的顺利实施,1973年成立联邦独立机构——无障碍委员会。 (二)英国的法治建设 二战之后,英国按照贝弗里奇报告建设福利国家,于1994年相继通过《残疾人(就业)法案》及《教育法案》,对残疾人就业及儿童特殊教育给予法律规定。1946年通过的《国家保障服务法案》及1948年通过的《国民互助法案》,分别对残疾人医疗服务和适用于残疾人的财政做了规定。2004年和2005年先后通过了《反残疾歧视法案》及2005年《反残疾歧视法案》,2006年通过的“残疾人平等计划”,将为残疾人创造平等机会视为所有机构和组织的法定责任。 (三)日本的法制建设 日本于1946年由其社会保障研究会提出了《社会保障法案》。1949 年以后制定并实施了《残疾人福利法》、《社会保障制度建议书》、《残疾人雇佣促进法》、《特殊儿童抚养补助金给予法》,规定了政府应给残疾人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强调了残疾人平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保障了残疾人就业并规定了残疾儿童可以领取的“扶助补助金”。 三、残疾人福利内容 (一)对残疾人的教育支持 1.美国的对残疾人各个阶段的教育支持 美国对残疾人的教育包括婴儿早期干预,学前教育服务以及高等教育服务等各个阶段的服务项目。美国1975年制定,2005年修订的《残疾人教育

《全国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指标说明

《全国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指标说明“全国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 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1 “全国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 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 本系统是中国残联对残疾人就业、失业和职业培训情况进行实名统计~对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就业服务进行登记的信息管理系统。实名制统计的对象为:已经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且处在就业年龄段,男性16岁至59岁~女性16岁至54岁,的各类残疾人。 一、残疾人基本信息 1.姓名:此项为必填项~不能为空。 2.身份证号:本系统只识别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请准确输入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号。 3.备注:在填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请详细注明。 二、就业管理 1.就业状况:请选择“已就业”或“未就业”。选择“已就业”后~请继续填写本页面内其他选项,选择“未就业”~请选择页面左侧“培训管理”~继续录入培训信息。

2.就业时间:在进行就业起止时间填报时~截止时间的确认~如签订劳动合同是有固定期限的~以劳动合同所规定的截止时间为准,签订劳动合同是无固定期限的~直接选择无固定期限,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以登记就业实际时间为准。 3.城乡就业:请选择“城镇就业”或“农村就业”。城镇就业是指就业的地点在城镇~农村就业是指就业的地点在农村。请根据残疾人具体工作地点所属区域或单位所属性质填写。 4.就业类型:就业类型包括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创业,、社区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辅助性就业、居家就业、农村种养加、其他类型。如果选择“集中就业”类型~请继续在右侧列表中选择福利企业、工疗机构、盲人保健按摩、医疗按摩和其他。 2 ,1,按比例就业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有关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 ,2,集中就业是指残疾人在各类福利企业、工疗机构、盲人保健按摩、医疗按摩和其他类型等单位劳动就业。 ,3,个体就业是指残疾人从事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4,社区就业:社区就业是指在社区岗位就业。 ,5,公益性岗位就业:城市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营利性的服务岗位~包括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设施维护、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等。 ,6,辅助性就业:辅助性就业是指精神、智力、重度肢体残疾人在托养机构等从事康复劳动就业的形式。

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形式之探析_朱宁波

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形式之探析X 朱宁波(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大连,116029) 摘要目前,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但是,采取何种形式、设置何种专业才能使残疾人获得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知识与技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这是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安置形式和专业设置两方面对残疾人高等教育形式进行分析。关键词残疾人高等教育安置形式专业设置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Forms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ult with Disability Zhu Ning Bo(Education Department,Liaonin g Normal Universi ty,116029) Abstract At present,the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ul t with disability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all over the world.However we must think about what forms and what majors offered could give the Adult with di sability real develop ment which accord to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bodies and minds.This is a key problem as we carry out the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ult with di sability. Based on the arrangement and major offered,this research tries to analysis the educational forms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 ult wi th disability. Key words Adult with disability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ult with disability arrangement major offered 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目前,我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专门为残疾青年举办的高等教育院校或专门招收残疾青年的系(专业)。二是通过高考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在适宜的专业中接受高等教育,三是通过国家认可的业大、电大、函授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方式学习高等教育课程,经考核成绩合格者,取得大学专科或本科的学历。本文重点对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过程中,如何根据残疾人的特殊情况,从安置形式和专业设置两方面分别采取的教育措施进行分析。一、安置形式 (一)残健合一 它起源于北欧特殊教育界提出的/正常化0运动。在英国称/融合0、/一体化0,是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思想体系,与/隔离式教育0相对。在美国称为/回归主流0。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界的广泛倡导,而成为一种新的特殊教育体制的同义语,并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受到法律承认,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让残疾人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受教育, 5中国特殊教育62001年第3期(总第31期)Chines e Journal of Speci al Education(Quarterly) No.3,2001(Serial No.31) X本文撰写过程中,辽宁师大教科院张宁生老师、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曲学利老师、南京金陵职工大学史金芬老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美术系老师及本刊编辑老师无私地提供了信息资料和具体指导,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篇一:残疾人社会保障 一关于残疾人 定义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现状全世界约有6.5亿多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 据20xx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共有残疾人8296万人,占总人口的6.34%,涉及近1/5的家庭。我省有700多万残疾人,涉及五分之一的家庭和近3000万人口 郑州市52万残疾人总人口的7.2% 节日1.国际残疾人日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

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 2.我国助残日 199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决定于1991年5月15日起在全国实施。根据《保障法》第48条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 定义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整个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及养老保险按照正常人实行 城市残疾人参加城市居民养老医疗保险 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 就业保障据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16岁以上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约为3060万人,占当时残疾人总数的59.25%。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的就业保障,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地安排残疾人就业 就业办法1).福利性企业组织(残疾人占总员工比例的50%以上)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研究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研究 本文以高等教育结构的宏观视野,调研与分析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结构在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区域布局结构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结构问题的途径与综合建议。 [标签]残疾人高等教育宏观结构残疾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5年山东滨州医学院首次招收残疾人大学生开始,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已有26年的历史,共招收残疾人大学生近8万人。作为一项特殊的高等教育,目前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与此相应的是,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研究也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2000年以前,重点是对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基本概况和实践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梳理;2001年至2005年是研究的第二阶段,开始了在理论层面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轫与发展、学科体系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培训体系、区域均衡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探讨;2006年至2010年是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在总结前20年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经验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残疾人特殊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国际残疾人特殊教育为研究视野,吸取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国内残疾人特教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未来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近几年,中国残疾高等教育在理论研究层面上不断深化,广泛探讨了教育公平问题、法律保障体系、办学形式、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类型残疾人教育策略、管理体系、专业建设、支持系统、经费投入及就业等众多问题。 但是,在众多研究层面,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过去多数是从具体问题的微观层面进行剖析,而从整体上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结构问题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高等教育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内各要素的构成状态,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结构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构成,主要有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区域布局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以第一手调研材料,对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问卷调查和2009年残疾人事业年报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现有专门招收残疾大学生、并以单靠单招形式招生的16所高等院校进行调查,主要涉及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层次、体制、科类、形式、分布结构等内容。通过对残疾人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现状分析与建议,期望能对优化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结构提供参考依据,寻求推动残疾人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阶段有效和规范发展的途径,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二、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查分析 1.层次结构 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对目前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6所院校中,专科层次10所,占62.5%;本科层次4所,占25%;既有本科层次又有专科层次2所,占12.5%;残疾人高等教育以专科层次为主,没有研究生层次教育。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年报数据也显示:2006— 残疾人高等教育体制是由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发展决定的,基本符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特征。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正在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反映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协调发展。相比较,残疾人高等教育主要以省(直辖市)和

学校拒收残疾学生

学校拒收残疾学生 中新网7月18日电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等四部门日前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不断扩大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职业院校要逐步扩大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符合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 《意见》称,近年来,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得到较快发展,规模明显扩大,保障条件逐步得到完善。但总体来看,残疾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办学水平偏低、师资力量薄弱、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与整体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广大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各地要充分认识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意见》要求,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不断扩大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大力发展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让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人都能接受适合的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院校要通过随班就读、专门编班等形式,逐步扩大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符合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 现有的残疾人职业院校要根据需求不断完善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有针对性的开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专业,积极探索设置面向智力残疾学生、多重残疾学生的专业或方向,扩大残疾人就读专业的选择机会,为残疾人提供适合的职业教育,同步促进残疾人

的康复与职业技能提升。每个省(区、市)集中力量至少办好一所面向全省招生的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 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鼓励职业院校与现有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机构合作办学,联合招生、学分互认、课程互选,共同培养残疾学生。对于获得由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奖项或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残疾人以及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相当职业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残疾人,经报名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资格、高等职业院校考核公示,并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后,可由高等职业院校免试录取,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意见》提出,改进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各地要加大对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投入,在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同时,适当提高接受职业教育残疾学生的生均拨款水平。要用好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就业补助资金等,支持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捐资支持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 加强残疾人职业院校基础建设。招收残疾学生的职业院校应实施必要的无障碍环境改造,为残疾学生就学、生活提供便利;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备相应专业人员,适当改造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满足残疾学生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训需要。鼓励职业院校与现有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共建共享实训实习和创业孵化基地。修订《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制订残疾人职业院校办学标准。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因为基础相对薄弱,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从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残疾人高等教育布局、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与就业、残疾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等多方面加以改进。 标签:残疾人高等教育;挑战;思考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起步较迟、规模较小,“九五”、“十五”期间有了比较快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对我国残疾人事业、特别是残疾人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残疾人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认真回顾和总结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二十多年发展的历程、特点与不足,重新审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对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建设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有不少研究者做过梳理。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1人数增长较快 从我国第一所专门招收残疾人大学生的山东滨州医学院1985年9月首批招收的几十名残疾大学生算起,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到“九五”末,接受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已超过2000人,进入“十五”、“十一五”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据2008年的统计,在校的残疾人大学生已突破4000人。 1.2形成了一批专门招收残疾学生的高等院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九五”、“十五”期间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全国已有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等院校设立了专门的院系,招收有残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这些学校按照国家政策实行单独考试的形式,择优选拔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使许多优秀的残疾青年圆了大学梦。 1.3普通高校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 除肢残学生一般都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外,我国也有一定数量的高校招收通过正常高考的听障或视障学生随班就读。目前,残疾青年在普通高校随班就读的人数还偏少,面向残疾青年报考的专业还有不少限制。目前大部分高校还不具备应有的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接纳残疾学生,很难系统地完成教学任务。 1.4成人高等教育面向残疾人开放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姓名:编号□□-□□□□□

填表说明: 主要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多种残疾时,影响生活、工作最明显,等级最重的那一类残疾;如为单种残疾者,该类残疾即为主要残疾。 多重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两种以上的残疾。如果只有一种残疾者在此项选择“否”,如为两种以上残疾者,则除主要残疾外,还选择合并其它类别的残疾,合并残疾可以多选。例如:脑瘫儿童除有肢体残疾这主要残疾外,还常合并言语残疾、智力残疾。 残疾程度:按残疾人证上的等级填写,如未办证者选〝未评定〞。 康复服务情况:按康复需求提供服务的情况,将所选的服务项目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转介服务:指在本社区解决有困难,需转到其它地方康复。举例:精神残疾者在症状急性发作期需转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原因:患者症状加重,有明显伤人和自伤倾向。转介去向:到XXX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功能训练情况〔在社区开展功能训练者需填写此项〕:有康复训练需求的肢体残疾残人、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在开展康复功能训练的同时,要相应建立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4岁以下填)、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8岁以下填),并作以下随访。 1.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次数与每次的时间。 2.训练场地:〝社区〞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康复站进行训练;〝家庭〞指指导残疾人在家中进行训练,一般单选。 3.训练评估分数:指康复训练档案中训练评估的分数。 4.康复目标:指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语言交往能力提高⑤生活自理能力提高⑥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将所选的康复目标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5.训练效果:按照康复训练档案中效果判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只可单选。 6. 遵医行为:按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判定。只可单选。 此次随访分类:根据此次随访时的分类结果,由随访医生在3种分类结果中选择一项在“□”中填上相应的数字。医生可根据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效果和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综合评估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随访服务:一年不少于2次。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政策

鄭功成教授文章 中國殘疾人社會保障現狀及發展思路 鄭功成 本文主要根據2006年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資料並結合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旨在客觀地揭示中國殘疾人的社會保障現狀及其原因,並為建立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社會保障缺失:殘疾人群體的現狀 殘疾人是一個由於身體殘缺與功能障礙而有著特殊困難的社會群體。在國際上,重視殘疾人社會保障不僅構成了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基礎性內容,更被視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與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當中國經濟經過近三十年來的持續高速增長並躋身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後,在國家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大背景下,重視殘疾人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便很自然地構成了衡量社會公正與文明進步程度的基本指標。因此,發展殘疾人事業是中國時代發展與文明進步的客觀要求,而努力為殘疾人構建一個健全的社會保障網無疑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根據2006年的殘疾人抽樣調查資料,可以發現一個無法回避的客觀事實,這就是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缺失。 第一,殘疾人群體規模龐大,結構複雜,對社會保障的需求巨大。根據調查資料,我國現有各類殘疾人達8296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6.34%,有殘疾人口的家庭戶達7050萬戶,涉及到的家庭人口達2.6億人。在殘疾人口中,按照殘疾類型劃分,肢體殘疾、聽力殘疾、多重殘疾、視力殘疾為前四位,其中:肢體殘疾者2412萬人,占29.07%;

鄭功成教授文章 聽力殘疾者2004萬人,占24.16%;多重殘疾者1352萬人,占16.30%;視力殘疾者1233萬人,占14.86%;精神殘疾者614萬人,占7.40%;智力殘疾者554萬人,占6.68%;言語殘疾者127萬人,占1.53%。按照年齡劃分,60歲及以上年齡的殘疾者占一半以上,其中:0-14歲的殘疾人為387萬人,占4.66%;15-59歲的殘疾人3493萬人,占42.10%;60歲及以上的殘疾人4416萬人,占53.24%,其中65歲及以上的高齡殘疾人為3755萬人,占45.26%。按照地域劃分,主要分佈在農村,其中:城鎮殘疾人2071萬人,占24.96%;農村殘疾人6225萬人,占75.04%;如果再根據抽樣調查資料做地區分佈分析,還可以發現呈現出西高東低的格局,東部地區平均殘疾率為6.11%,中部地區的殘疾率為6.46%,西部地區的殘疾率為6.67%。按照性別劃分,男性殘疾人為4277萬人,占51.55%;女性殘疾人為4019萬人,占48.45%。按照受教育程度劃分,15歲及以上的殘疾人文盲人口(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3591萬人,文盲率高達43.29%。按照殘疾等級劃分,殘疾等級為一、二級的重度殘疾人為2457萬,占29.62%;殘疾等級為三、四級的中度與輕度殘疾人為5839萬人,占70.38%。由此可見,我國殘疾人不僅規模龐大、結構複雜,而且老年人居多、農村居多、文盲多、重度殘疾人多,這些特點恰恰客觀地反映了殘疾人群體對社會保障的巨大需求。如果沒有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殘疾人及與其相關的家庭成員,絕大多數會陷入困難或者生活品質嚴重降低的狀態。 第二,殘疾人家庭收入偏低,殘疾人群體中貧困問題突出,迫切需要通過社會保障制度等加以緩解。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全國有殘疾人的家庭戶2005年人均全部收入在城鎮為4864元、農村為2260元,而當年全國城鎮人均收入水準為11321元,農村為4631元,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不足全國人均水準的一半。在所

中国残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

中国残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的通知 【法规类别】老少妇幼残保护 【发布部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 【发布日期】2016.12.26 【实施日期】2016.12.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团体规定 中国残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的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联、教育局: 根据中国残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残联厅发﹝2016﹞19号)要求,在各省级残联和教育部门推荐基础上,经过专家评议和公示等程序,确定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等59个残疾人康复机构和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等59所职业院校为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现予公布(名单见附件)。试点工作周期为三年。 各试点单位要积极探索构建康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结合实际,细化试点工作方案,争取多方支持,全面落实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工作重点任务。 各省(区、市)残联和教育部门要建立部门协作和政策保障机制,加强配合,协调解决

试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中国残联和教育部将适时组织调研指导。 请各地残联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指导试点单位在试点工作规划的基础上,细化试点工作方案,并于2017年2月底前将方案一式两份报送至中国残联康复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86号,邮编:100034)。 附件: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名单 中国残联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2016年12月26日 附件 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名单 康复机构职业院校 1北京市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 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京康复医院 北京卫生职业 学院 北京社会管理 职业学院 2天津市天津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 中心 天津市残疾人辅助器 具资源中心 天津医学高等 专科学校 天津市红星职 业中专 3河北省河北省残联康复指导中心唐山市康复教育中心邢台特殊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 唐山市人力资 源中等专业学 校 4山西省山西省康复研究中心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临汾职业技术 学院 太原市卫生学 校 5内蒙古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 务中心 锡林郭勒盟残疾人康 复中心 内蒙古特殊职 业技术学校 锡林郭勒职业 学院赤峰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 中心 赤峰学院 6辽宁省辽宁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 京医院康复中心 辽宁特殊教育 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 辽宁医药职业 学院

残疾人论文_浅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

浅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 【内容摘要】:从我国残疾人基本情况对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进行深刻分析,透彻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该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和内在原因,结合实际,借鉴国外的有效手段,提出积极地、较有操作性的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关措施。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福利 据中国残联2006年年底统计,中国目前有残疾人:829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6.34%。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其占残疾人总数的比重为:视力残疾1233万人(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24.1%),言语残疾127万人(1.5%),肢体残疾2412万人(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6.68%),精神残疾614万人(7.4%),多重残疾1352万人(16.3%)。基本上不到16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残疾人,涉及近1/5的家庭(有残疾人的家庭户的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9.98%)。 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固有的问题。残疾是人类进化、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代价。日趋完善的人类,不应当漠视这种牺牲和代价。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是帮助残疾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使最大多数残疾人基本生活、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的根本举措,对于国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提高全体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这一群体给予特定的制度安排,来保障他们的社会生活权益,是国家与社会的基本责任。我国自1990年颁布《残疾人保障法》以来,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人社会保障整体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起点上,重新审视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益与社会发展权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现状 研究残疾人社会保障首先要厘清概念,残疾人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

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

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 2012-04-18 20:33 编辑器 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一、总则 1.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特殊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2.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中小学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遵照本办法为其学习提供便利和帮助。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招收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学生就读。 3.随班就读是我国对残疾人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我国特殊教育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融合教育理念与我国特殊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是我国普通教育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4.随班就读工作要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普通学校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支撑,构建完善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和科学的支持保障体系,稳步扩大随班就读的规模,提高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象与安置 5.随班就读对象是指所有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包括脑瘫)、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包括孤独症)、多重残疾等残疾人。 6.招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该由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其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进行确认或评估鉴定。 有残疾证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由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确认并备案后,经与家长协商后对其入学安置做出具体安排。 疑似残疾儿童少年的评估鉴定程序,一般先由家长或教师向普通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指定或委托有关人员或机构进行初步筛查,登记造册后上报给县(区)级随班就读管理机构,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有资质专业机构进行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评估鉴定。评估鉴定结论征得家长同意后,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做出具体安排。 对被认定为残疾的儿童少年,要定期复查,如发现认定不当或有误,必须予以纠正。 残疾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一般不要求对其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进行评估鉴定,可由幼

残疾人高等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1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相关法律存在漏洞。目前,有关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第一,法律层级不够。有的法律性文件基本都是以通知的方式予以下发,无法构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为基础的纵深结构,也无法构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相联系的递进梯度,缺乏权威性。第二,表述中模式化语言较多,很多条款用词不严谨,缺乏可行性。第三,残疾人高等教育并未对残疾学生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没有将残疾人高等教育整合至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中。1.2国内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缺乏必要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期,对残疾人高等教育问题的研究较为浅显,没有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进行全面探究。这些问题已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重视,但现阶段的研究依然停留在理论思辨上,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向性。1.3残疾人高等教育构架不合理。第一,残疾人高等教育基本规划与学科专业构建没有一个完善的政策导向,没有构建起相互沟通的桥梁。第二,专业设置单一,与新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驰。第三,国内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在专业结构上基本雷同,供过于求,从根本弱化了残疾人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第四,国内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匮乏,任课教师并未受过与特殊教育相关的培训,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深度。第五,在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方面,不能满足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与健全学生高等教育的发展相比是停滞不前的。1.4残疾人高等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在发达国家,残疾人高等教育从资金、师资、相关法律

法规等方面,都比健全学生优惠很多,这就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他们知道从根本上提升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而我国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投入没有优惠,甚至没有对健全学生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导致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和发展。 2提升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水平的有效措施 2.1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我国目前针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相应法律法规较为零散,约束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漏洞,不能为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提供相应保障。因此,我国应出台与残疾人高等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要为残疾人高等教育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使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能够得到大众的重视和认可。同时,还要对残疾人高等教育提供相应的物质保证,各高校的教育经费一般是由政府统一发放的,政府在发放教育基金的过程中,要对具备残疾人高等教育水平的高校加大投入力度,并实时跟进,确保经费能全部应用到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上。此外,要按照法律法规认真、准确地履行法规中的每一项条例,全面保障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相关权益。2.2调整残疾人高等教育政策。在残疾人高等教育方面,只有部分理论方面的研究,这对我国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产生了极大阻碍。为了使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能够更好、更快、更平稳地发展,需要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政策和价值取向进行适当调整。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健全学生的高等教育事业为主,其他方面为辅,如今,应该调整为

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汇报

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汇报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为了掌握街道残疾人康复总体情况,根据十几年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据元月初残疾人专项调查数据及平日工作中个别残疾人的调查走访,基本摸清了街道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X街道残疾人概况 截止目前,X街道持有二代残疾证XXX人,其中肢体残疾人XXX人,精神残疾人XX人,视力残疾人XX人,多重残疾XX人,听力残疾人XX人,智力残疾人XX人,言语残疾X 人。以上数据表明,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人所占街道残疾的比例最大,仅九零五社区的精神残疾人就XX人,占整个街道精神残疾人的XX%,鉴于此,如何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水平,提高其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残疾人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各类残疾人康复业务专项内容要求情况 不同的残疾类别需要开展的康复工作也不尽相同:

(一)肢体康复的主要内容是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体位的变换;关节的被动活动;预防吸入性肺炎;床上移动训练;床上动作训练;起坐训练;作为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移动训练。 全盲的康复方法主要是通过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是配戴适合的助视器,同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白内障康复主要是通过手术解决。 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步骤是明确诊断,祛除病因,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循序渐进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的概念是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障碍的教育康复主要有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精神残疾的概念是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 精神病防治康复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 可以看出,残疾人康复是一项细致、复杂、长期的工作。面对的康复对象是多种类的,要想收到良好的康复效果,就必须针对每一类残疾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和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职业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基本要求 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行注目礼。 2、在校期间一律穿校服,校服要穿戴整洁,并佩戴学生证;不烫发,不染发,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不穿皮鞋;女生不穿高跟鞋,可画淡妆做到朴素大方。 3、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4、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不和社会闲杂青年交往,不勾引社会青年到学校寻衅滋事。 5、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6、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7、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8、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帮助残疾人。 9、尊重老师,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老师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10、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

不以大欺小,不欺侮、辱骂同学,不戏弄他人,如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异性交往,大方得体。 11、做到语言文明,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 12、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宿舍、不私自动用他人物品、不拆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13、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和休息,妨碍他人要道歉。 14、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的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要知错就改。 15、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上下楼梯一律靠右行。路上遇到老师和长辈要主动问好。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16、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17、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 18、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19、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遵守活动的要求和规定。 20、认真值日,每天不定时清理教室、楼道的杂物或赃物,保持墙壁、教室和校园整洁优美。不在教室、楼道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秩序。 21、爱护校舍和公物,严禁在黑板、墙壁、课桌、宣传栏等处涂写、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摘要]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对于其专业设置方面来说,招收残疾人的高校(学院)大多是实操性专业为主,专业设置存在着专业设置单一、融合度低等问题。以听障和视障两类残疾人为代表,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分析我国残疾人发展概况和残疾人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应拓宽专业、运用校企联合等途径提升残疾人专业融合性,进一步推进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残疾人高等教育;听障学生;视障学生;专业设置 残疾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其教育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人人都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普的同时,残疾人高等教育也在持续发展,特别是残疾人高等教育在近年来的发展中硕果累累,但同时也存在着专业设置单一、教师水平有待提高、单考单招政策弊端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专业设置问题直接涉及到残疾学生的自身发展以及以后能否很好的独立,并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尤为重要。 一、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从教育类别或层次上看,主要有全日制普通博士学位研究生、全日制普通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全日制普通第二学士学位、全日制普通本科、全日制普通专科(含高职)五大类。除此外高等教育还包括成人本专科和网络本专科,本文所讨论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是主要是全日制普通本科和全日制普通专科(高职)两个层次。 (一)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20世纪80年代,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开始发展。1985年滨州医学院创办的临床医学系(即医学二系),是我国第一个招收残疾人学生的学院,标志着我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1987年北京大学招收了21名肢体残疾学生;同年长春大学面向全国的听障、视障学生实行单考单招政策,随后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面向全国招收听障、视障学生。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残疾人高等教育逐步完善,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进一步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残疾人招生政策,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保障残疾人的平等的受教育权,普通高校也应依法招收符合标准的残疾考试,不得拒收符合标准的残疾考生;残疾人高等院校(学院在保证招生质量的基础上,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