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设计类型及其资料分析方法.doc

常用实验设计类型及其资料分析方法.doc
常用实验设计类型及其资料分析方法.doc

常用实验设计类型及其资料分析方法

常用实验设计类型及其资料分析方法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教研室

常用的实验设计类型:单因素实验设计: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配伍组设计、交叉设计、拉丁方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裂区设计、序贯实验设计、不同的研究目的应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安排实验。。 2 山东大学公卫学院

单因素设计,不考虑个体差异的影响,仅涉及一个处理因素,但可以有两个或多个水平。设计时,将受试对象按随机化原则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中(或从不同总体中随机抽样进行对比研究),各组样本例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但在总体样本含量不变情况下,各组例数相等时效率最高。 3 一、完全随机设计 (completely random design) 山东大学公卫学院

( 一) 设计步骤确定研究因素与水平数;确定研究对象和实验效应指标;根据专业和研究目的选定研究对象,要求有较好的同质性。随机化分组;随机数字表,随机排列表,计算机软件产生随机数试验;

数据统计分析。 4 完全随机设计山东大学公卫学院

例例1. 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10 只小鼠随机分配到甲、乙两组。随机分组:先将实验对象编号,按预先规定,利用随机排列表(或随机数字表)的随机数字将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各组中去。 5 山东大学公卫学院用随机排列表进行分组时,各组例数相等;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时,各组例数常不相等。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化分组

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先将小鼠按体重由小到大编号;再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指定某行某列,如从第 31 行 13 列开始,向右抄录 10 个两位数的随机数字,依次录于小鼠编号下;按预先规定,将随机数字为奇数者分到甲组,偶数者分到乙组。 6 山东大学公卫学院完全随机设计

动物编号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随机数字 18 04 52 35 56 27 09 24 86 61 组别乙乙乙甲乙

甲甲乙乙甲 85 53 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先将小鼠按体重由小到大编号;再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指定某行某列,如从第 31 行 13 列开始,向右抄录 10 个两位数的随机数字,依次录于小鼠编号下;按预先规定,将随机数字为奇数者分到甲组,偶数者分到乙组。分组情况如下: 7 分组结果甲组:4 、6 、7 、10 号小鼠乙组:1 、2 、3 、5 、8 、9 号小鼠调整:85/6=14( 余1) ,乙组中的第1 只小鼠被调到甲组。山东大学公卫学院完全随机设计

先将小鼠按体重由小到大编号;再从随机排列表中任意指定...

第五章准实验设计

第五章准实验设计 第一节单组准实验设计 一、准实验设计 (一)定义:介于真实验和非实验之间的一种设计类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控制实验处理,但不能随机的选择和分配被试。 准实验设计的应用:人格研究、临床心理的研究、社会心理以及教育心理研究常常采用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的特点 ?不需要随机化程序(与实验或真实验最大的区别);研究者只能选择那些已具有了某种不同程度特征的被试。而不能像真实验那样从总体中随机选取被试或随机分组。 ?能有效解决生态效度和外部效度问题,但不能从准实验研究结果中作出因 果关系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在研究的变量上缺乏严格控制,因而其内部效度较低。 ?现场研究中采用最多的是准实验设计,不过准实验并不一定都在现场进行。 例:霍桑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准实验设计与实验设计的关键区别 它和真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准实验中没有运用随机化程序进行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也不能完全主动地操纵自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样本的随机分配形成了具有完全可比性的两个组别:实验组和控制组。

准实验设计用对照组取代了实验设计中的控制组。研究者努力创造一个与实验组在所有重要方面都尽可能相似的对照组,但与随机分配产生的控制组而言,它的可比性已经大为逊色了。 时间序列设计 【时间系列设计】 要对实验组做周期性的一系列测量,并在测 量的这一时间系列中间呈现实验变量(X),然后比 较实验变量前后的一系列测量记录是否有显著差异。 (一)模式 O1O2O3O4XO5O6O7O8 (二)应用 坎贝尔关于康涅狄格州的交通死亡人数与实施严 惩制度的关系的研究。 可能出现的结果类型 从两方面考虑结果: 延续性:主要指引入实验处理后的成绩水平或斜率的变化是持续性的还是暂时性的(D、F、G) 。 潜伏性:指引入实验处理后的变化是即时产生的还是潜伏一段时间后才发生。 时间序列设计的统计分析 要点:要结合各次前测和各次后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联系起来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一、研究课题:考察“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预期可能结果: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速度有差异;或者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的准确率也有差异] 引言:速度—准确性权衡是关系到一切反应时实验信度的基本问题,下面我们将尝试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来展示任务速度和任务准确性之间普遍的权衡关系。在反应时实验中,当被试追求较快的速度时,必然要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同样,当被试力求高的准确性时,也必然要以放慢速度为代价。在具体的实验中,被试究竟会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取决于很多因素。本实验主要探讨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识别速度与准确率是否存在显着差异。 假设:假设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通过自编的e-prime实验程序对四十名被试进行施测。 三、实验材料: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图片(均选自于标准的实验图片库)、电脑、e-prime程序 四、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 自变量为不同面部表情、区分为(痛苦、微笑、悲哀、快乐)四种。每个小组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只对一种表情做出反应。 因变量为反应时、准确率,分别是识别的准确率、以及被试对不同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

五、实验程序: 被试构成: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弘德楼随机选取了几个自习室,共选取了40个被试。男女各半,年龄为18-23岁,随机分为四个小组。 研究工具: 在计算机上自编好e-prime实验程序 研究过程 (1)正式实验前被试要先进行几次类似练习,以熟悉按键反应。 (2)被试坐在电脑前,接受相同的指导语。其指导语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将继续进行此类题目的正式作答,请用心作答”。被试按键确认后即开始正式实验、期间不再中断休息。 (3)使用主试自编计算机视觉搜索程序,每帧呈现一副面部表情图片,每幅图片呈现的间隔时间一致,随机播放图片。每种表情的图片都有10张,每张呈现2次,共呈现20次,所有表情图片共呈现80次。痛苦按“1”键、微笑按“2”键、悲哀按“3”键、快乐按“4”键。其中第1小组只对痛苦做反应、2小组只对微笑做反应、3小组只对悲哀做反应、4小组只对快乐做反应。每出现一幅图要求被试按对应的反应键,计算机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六、数据处理 采用进行统计分析。 以不同面部表情为自变量,反应时和准确率为因变量。 针对两个反应指标均可分别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独立样本的方差分析来进行差异检验。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1假设 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 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 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 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 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 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 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 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 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 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 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 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 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 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 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 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 二、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 被试 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其中选出被试45名。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3. 实验材料 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 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 4. 实验程序 (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2) 指导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文字输入的测试。在屏幕中央将会出现一篇文字,请您以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在我说开始后,大家可以开始了。 (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 (4)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者要探讨灯光强度与颜色对反应时的影响,试设计一个2×2实验研究范式。(要求说明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是组间设计还是组内设计,被试如何分组,实验结果如何整理等) 参考答案: 实验设计:采用2×2多因素实验设计。 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灯光强度:分为强、弱两个水平,灯光的颜色:可分为红、绿两种不同颜色的灯光。这样,共有四种实验处理:红色的强光、红色的弱光、绿色的强光、绿色的弱光。 因变量:记录每个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 控制变量:所有被试的练习次数、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以及其他个别差异应保持相等。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记忆的测量 —再认与知觉辨认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10级应用心理学 姓名:XX 学号:XXXXXX

研究课题:内隐记忆是否存在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区别主试:XX XXX XXX等人 引言: Schacter等1980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在实验中,Schacter等人对测验的时间间隔进行了控制,有的是在一小时后,有的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在这两种情况下,后者对所学单词的再认,即有意识的回忆,远不如前者准确,但对于补笔测验的结果,两种情况下完全等同。这就是说,引起单词填补测验中的启动效应的,是在测验前看到这一单词所引起的某种并非自觉记忆的因素。同样有意思的是,对某一单词而言,即使被试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这一单词,启动效应也会产生。事实上,不管被试记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该单词,启动

效应的强度是一样的。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告诉我们:启动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记忆。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Graf和Schacter于1985年提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内隐记忆的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由于内隐记忆的特征限制,要测量内隐记忆只能用间接法,而不能按照传统方法直接来测量记忆的内容。目前,测量内隐记忆的方法有知觉辨认、单词补笔等。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 提出假设: 假设存在内隐记忆,那么也就存在启动效应。被试对于已经学习过的词语辨认正确率应该显著高于没有学习过的新词。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证明存在内隐记忆,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不同点。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纸、笔、电脑、90个汉语词语。80个汉语词语分为学习组和混淆组,每组40个。缓冲词10个对每个被试都相同,不包含在学习词中,随机呈现。

通过实验设计培养能力

通过实验设计培养能力 发表时间:2011-08-19T12:29:39.82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4期作者:吕美儿 [导读] 有些实验成功率又不高,更抑制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浙江省永康市第三中学吕美儿 培养学生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任务。科学成为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更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科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好科学的有效方法。所以,以科学实验为突破口,探索一条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我国,现行中学教材中的科学实验大多是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启发性、探索性不强,影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些实验成功率又不高,更抑制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传统实验与设计实验 中学生所做过的绝大多数科学实验都是教材中预先设计好的实验。学生只是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一下实验现象,得出事先已确定的结论。这种实验,我们称之为传统实验。现行传统科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对学生形成、理解、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实验安排始终处于概念理论的领队地位,实验仅仅作为验证科学知识的手段,而缺乏对知识信息作纵向和横向的反馈,因此会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与传统实验相对应的是自己设计实验,这种实验只给出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药品、确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设计性实验是传统实验的延续和发展,是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论高分、实验低能的有效手段。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过程,是寻方治病的过程。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常常会有别有天地的实验现象和心理感觉,学生兴趣盎然。同时学生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也是我们现代教育中所必须的。 二、实验设计的定义界定和作用 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课题所提出的实验目的,让学生在学得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验设计的课题一旦提出,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必定要经历思考步骤(想法)和操作步骤(做法)两个科学认识过程。首先需要分析课题所要得到的科学事实是什么,再依次选取欲得到这些事实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控制的外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估等等,这一系列的思考步骤为认识主体指明和制定了正确的认识方向和道路,是主体顺利达到科学认识目的的主观手段和工具。作为操作步骤则是为主体提供具体的行为方法途径,是主体顺利达到科学目的的现实手段和工具。因此,实验设计这一方法的实施恰恰就是借助于问题情境下,思考步骤和操作步骤两方面的强化实践,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就有效地落实中学科学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要重视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教育”的要求。 三、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 1. 对实验原理、方法、装置的进一步完善,会提出改进意见; 2. 对于给出的各种方案,能分析和优选出最佳实验方案; 3. 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根据确定的实验目的,自行设计科学实验方案,验证结论,得出规律,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四、实验设计实验的几点说明 1.在平行班中进行试验,结果是试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试验班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意志品质等方面均强于对照班。中考时试验班学生实验题失分率明显降低。 2.实验设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最佳的学习心境,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设计“失败实验”,经过“失败—成功”的多次反复,对学生的震撼力深刻、持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培养了能力,促进了身心发展,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打下一定的基础。 3.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寻找了许多生活及工业废旧物资,如废塑料瓶、废干电池等,来代替科学仪器和药品,这样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了科学实验,变废为宝,一举两得。这一做法对改善偏远、落后的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和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的开课率,无疑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可见,在中学科学教学中,加强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应予以重视、研究和发展,以培养更多的既掌握一定科学知识,又具备一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使科学教育更好地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

实验设计练习题 姓名: 张慧学号: 2 一、下面有10个心理效应的相关实验,请判断它们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设计类型。 1、进门坎效应 如果一个人接受了她人的微不足道的一个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就是想给她人 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极有可能接受其更大的要求。 【实验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实验中提出的。实验过程就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她们在第一个居民区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而在第二个居民区,实验者先请求众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就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她们在几周后再向这些居民提出竖牌的有关要求,这次的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因变量: 房前竖“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的接受者的概率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2、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实验2】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就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就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就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因变量: 对报告内容的选择; 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3、德西效应 就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与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外加报酬(主要就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专业:08级经济统计 学号:I60814030 姓名:王思瑶 实验项目名称: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工作记忆研究 前言: 工作记忆是执行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执行功能就是指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认知过程进行协调,以保证认知系统以灵活、优化的方式实行特定目标的一般性控制机制;它的本质就是对其它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而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产生协调有序的、具有目的性的行为[1]。工作记忆是指个体存储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平台。它是对信息暂时保持与操作的系统,它在表象、言语、创造、计划、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包括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视觉空间存储器(visuouspatal sketch pad,VSSP)和语音环路(phonological loop)3个部分。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工作记忆中的注意控制,其功能类似于一个能量有限的注意系统,该系统负责指挥各种次级系统的活动。视觉空间存储器对视觉图象信息进行操作。语音环路贮存与复述言语信息,在获得语言词汇中其起重要作用。这3个部分共同决定了工作记忆中信息的编码、表征、存储形式、提取以及容量等[3]。目前国内外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工作记忆研究的成果不少,尤其是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工作记忆研究的成果更是层出不穷,所达

成的共识是数学学习困难与工作记忆能力下降有密切关系[4]。对普通学生的学习认知加工活动和工作记忆关系的大量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工作记忆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学习不良儿童工作记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学习不良的性质、特点和成因,而且对于我们帮助学习不良儿童克服学习困难,制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对学习不良儿童工作记忆的特点,以及这种特点的性质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5]。有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对于学习、思维、语言理解等复杂认知任务的完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各种认知加工活动的顺利进行。到目前为止,虽然不同学者对工作记忆的看法存在差异,但毫无疑问,工作记忆可以被看作为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和储存的能量有限的系统,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保证信息在有干扰的环境中能被及时提取,即在提取有用信息的同时抑制无关的干扰信息,从而避免有可能出现的不适宜加工[6]。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无疑,工作记忆能力下降对数学学习有较大影响,那么对语文学习影响怎样?因此试图采用实证方法来考察工作记忆广度与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学习的关系。以便为教师对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工作记忆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实验目的:考察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的工作记忆广度发展情况。实验对象:被试来自某市13所中小学学校,根据全市3次统考平均成绩及科任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选择小学三年级(80人)、五年级(80人)、初中二年级(80人)、高中二年级(80人)学生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1假设 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 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 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 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 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 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 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 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 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 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 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 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 二、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 被试 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

怎样培养学生是实验设计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是实验设计能力 科学探究包括“七个环节”,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会引发许多的猜想;猜想仅停留在主观层面。要验证猜想,就得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如果没有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这一环节,一切问题无法解决;一切猜想无法验证。只有合理设计试验这一环节,才能进行实验、搜集数据;从而进行分析论证,进而交流和评估。因此,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就像一根栋梁,承上启下。如何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在筛选猜想中设计实验 根据生活经验或创设物理情景中,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认知、不同经历,提出种种猜想;这是一个发散思维过程。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猜想都一一用实验验证。例如;探究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有长度、密度、体积、横截面积、质量、材料等有关。那么,我就与学生一起分析考虑长度、横截面积,实际上考虑了体积;考虑材料实际上考虑了密度;考虑了体积、密度,实际上考虑了质量。经过分析,学生才明白为何只考虑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这样也大大节省进行实验时间。但这不能走向极端;有时探究某些物理量难以分析而试验又容易做,还是依猜想设计实验。比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除了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外;还涉及压力的作用点、运动方向、运动速度、接触面面积等等,可以做实验给学生看,并不占有教学时间。

二、在明确实验原理中设计实验 物理教材中涉及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常常用公式表示。例如:V=S/t、ρ=、I=U/R 等等;往往将这些公式作为原理设计实验。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只要测运动物体的路程以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围饶测这两个物理量,选用器材和仪器设计实验。有时为了减小误差,还要考虑先测什么,后测什么,选用器材和仪器的规格。在测定电功率实验中,实验 设计思路是:根据实验原理,明确要测物理量是电流和电压;根据所测物理量设计电路图,从电路图中体现选用器材和仪器的规格,然后连接实物电路(提醒注意事项、实验步骤),根据所测物理量设计表格。设计思路清晰,给学生程序性知识,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就会在 潜移默化中提高。 三、在比较实验方案中设计试验 在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我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上台板画设计电路图。甲同学画设计电路图没带滑动变阻器元件符号;乙同学画设计电路图带滑动变阻器元件符号。针对这种情况, 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取得共识:甲同学画设计电路图只能测一组电流和电压值,乙同学画设计电路图能测多组电流和电压值,可做到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且操作方便。比较实验方案虽然费时,但在以后设计测电功率电路费时较少,非常值得。比如在测液体密度时, 是直接测量法还是用剩余法好?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改进实验的意识,到达提高 设计实验能力。 四、在明确实验方法中设计实验

心理学实验设计

1.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说明: (1)你研究的问题; (2)自变量 (3)因变量 (4)变了控制 (5)实验材料的处理 (6)实验过程 (7)数据的统计处理 答:(1)我研究的问题是:年龄与文章主题熟悉度对小学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2)自变量 A.年龄(被试间变量),分3个水平:8岁(小学一年级儿童)、10岁(小学三年级儿童)、12岁(小学五年级儿童); B.文章主题熟悉程度(被试内变量),分2个水平:熟悉(和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如描述游乐园的文章)、不熟悉(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如论述某个生僻物理原理)。(3)因变量 因变量为阅读理解成绩,对被试回答文章后选择题的情况进行评分,每道题答对计1分,答错或未答计0分,共30题,满分为30分。每位被试的得分即阅读理解成绩。 (4)变量控制 A.儿童性别,控制方法:在同一个年龄选择同样数量的男生、女生; B.儿童智力水平,控制方法:排除智力水平太高或太低的儿童(由教师评定);C.文章字数,控制方法:全部选择字数在400左右的文章,字数变动在20字之内;D.生字水平,控制方法:讲生字控制在5-10个,生字指超出小学语文大纲的汉字。(5)实验材料 A.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5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B.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5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6)被试选择、材料分配与实验过程 每个被试均阅读全部6篇文章,阅读完每篇文章都要完成文章后额选择题,共限时40分钟,文章呈现的顺序在被试间按照拉丁方进行平衡。 (7)数据的统计处理 A.数据处理:删除得分在平均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数据; B.描述统计分析:计算出6个处理水平结合下被试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C.方差分析:使用SPSS软件分析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如果因素一(年龄)主效应显著,再进行事后检验,判断差异主要存在与哪两个或三个水平之间。然后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小于的结论。

实验设计报告心得体会大全

实验设计报告心得 体会大全

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可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还有了解虚拟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

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实验体会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经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而且用电脑显示输出。能够说是半自动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据,可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

通过实验设计培养能力.doc

通过实验设计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任务。科学成为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更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科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好科学的有效方法。所以,以科学实验为突破口,探索一条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我国,现行中学教材中的科学实验大多是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启发性、探索性不强,影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些实验成功率又不高,更抑制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传统实验与设计实验中学生所做过的绝大多数科学实验都是教材中预先设计好的实验。学生只是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一下实验现象,得出事先已确定的结论。这种实验,我们称之为传统实验。现行传统科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对学生形成、理解、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实验安排始终处于概念理论的领队地位,实验仅仅作为验证科学知识的手段,而缺乏对知识信息作纵向和横向的反馈,因此会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与传统实验相对应的是自己设计实验,这种实验只给出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药品、确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设计性实验是传统实验的延续和发展,是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论高分、实验低能的有效手段。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过程,是寻方治病的过程。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常常会有别有天地的实验现象和心理感觉,学生兴趣盎然。同时学生也会

遇到挫折和失败,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也是我们现代教育中所必须的。二、实验设计的定义界定和作用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课题所提出的实验目的,让学生在学得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验设计的课题一旦提出,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必定要经历思考步骤(想法)和操作步骤(做法)两个科学认识过程。首先需要分析课题所要得到的科学事实是什么,再依次选取欲得到这些事实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控制的外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估等等,这一系列的思考步骤为认识主体指明和制定了正确的认识方向和道路,是主体顺利达到科学认识目的的主观手段和工具。作为操作步骤则是为主体提供具体的行为方法途径,是主体顺利达到科学目的的现实手段和工具。因此,实验设计这一方法的实施恰恰就是借助于问题情境下,思考步骤和操作步骤两方面的强化实践,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就有效地落实中学科学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要重视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教育”的要求。三、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1. 对实验原理、方法、装置的进一步完善,会提出改进意见;2. 对于给出的各种方案,能分析和优选出最佳实验方案;3. 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根据确定的实验目的,自行设计科学实验方案,验证结论,得出规律,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四、实验设计实验的几点说明1.在平行班中进行试验,结果是试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试验班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意

教育实验设计分类

教育实验设计类型 (一)单组实验设计 单组实验设计是用单一实验组为研究对象,施加某一种或数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1.设计1:单组后测设计 这种设计的模式如下: X O 2.设计2:单组前后测设计 这种设计的模式如下: 01 X 02 3.设计3: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这种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X101 X002 X103 X004 4.设计4:单组纵贯时间系列设计 这种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5.设计5:单组多因子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O1 X1 O2)(O3 X2 O4) (二)组别比较实验设计

1.设计6:静态组比较设计 这种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X 01 02 2.设计7:等组前后测设计 这种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甲: R 01 X 02(实验组) R 03 04(控制组)3.设计8:等组后测设计 这种设计的模式是: R X 01(实验组) R 02(控制组)4.设计9:所罗门四等组设计 其设计模式是: R 01 X O2(实验组) R 03 04(控制组) R X O5(实验组) R 06(控制组)5.设计10:不相等控制组设计 这种设计的模式是: 01 X 02

03 04 (三)循环实验或轮组实验设计 1.设计11:循环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的模式如下: 甲模式: (01 X1 02)(05 X2 06) (03 X2 O4)(O7 X1 08)上述11种实验设计各有利弊。在选择运用时,每种设计还可以根据实验情况而加以改进。在这些设计中,其中,第三种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第四种单组纵贯时间系列设计、第十种不相等控制组设计、第11种循环实验设计这四种又被叫做“准实验设计”(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准实验设计在教育研究中广泛应用,原因是在学校抽样很难做到随机化,因为在实际中,人们不能也不愿打破现存的编班。而准实验设计,以原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进行控制,所以教育研究者常常愿意采用。

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工作记忆研究 学生:郝佳、但兵兵,教育科学系 指导老师:汤舒俊、郑红涛,教育科学系 [ 摘要] :本研究通过运用数字工作记忆测试语工作记忆测量两种方法对来自十三所学校的中小学生的工作记忆发展情况做了一个测定。被试:来自某市13 所中小 学学校,根据全市 3 次统考平均成绩及科任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总计320 人。本次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广度与学业成绩有相当高的相关,目的在于考察工作记忆广度与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学习的关系,为教师对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工作记忆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工作成绩;学业;记忆广度 一、引言 工作记忆是执行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执行功能就是指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认知过程进行协调,以保证认知系统以灵活、优化的方式实行特定目标的一般性控制机制;它的本质就是对其它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而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产生协调有序的、具有目的性的行为[1] 。工作记忆是指个体存储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平台。它是对信息暂时保持与操作的系统,它在表象、言语、创造、计划、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包括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 、视觉空间存储器(visuouspatal sketch pad,VSSP和语音环路(pho no logical loop)3个部分。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工作记忆中的注意控制,其功能类似于一个能量有限的注意系统,该系统负责指挥各种次级系统的活动。视觉空间存储器对视觉图象信息进行操作。语音环路贮存与复述言语信息,在获得语言词汇中其起重要作用。这 3 个部分共同决定了工作记忆中信息的编码、表征、存储形式、提取以及容量等[3] 。目前国内外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工作记忆研究的成果不少,尤其是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工作记忆研究的成果更是层出不穷,所达成的共识是数学学习困难与工作记忆能力下降有密切关系[4] 。对普通学生的学习认知加工活动和工作记忆关系的大量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工作记忆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学习不良儿童工作记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学习不良的性质、特点和成因,而且对于我们帮助学习不良儿童克服学习困难,制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对学习不良儿童工作记忆的特点,以及这种特点的性质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5]。有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对于学习、思维、语言理解等复杂认知任务的完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各种认知加工活动的顺利进行。到目前为止,虽然不同学者对工作记忆的看法存在差异,但毫无疑问,工作记忆可以被看作为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和储存的能量有限的系统,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保证信息在有干扰的环境中能被及时提取,即在提取有用信息的同时抑制无关的干扰信息,从而避免有可能出现的不适宜加工[6]。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无疑,工作记忆能力下降对数学学习有较大影响,那么对语文学习影响怎样?因此试图采用实证方法来考察工作记忆广度与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学习的关系。以便为教师对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工作记忆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 考察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的工作记忆广度发展情况。 三、实验对象 被试来自某市13所中小学学校,根据全市3次统考平均成绩及科任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选择小学三年级(80人)、五年级(80人)、初中二年级(80人)、高中二年级(80人)学生为被试,共320人。每个年级的80人中,又分别包括4种类型(每种类型20人)。4种类型的被试为:(1)语文、数学成绩都好(双优生);(2)语文、数学成绩都差(双差生);(3)语文成绩相对好,数学成绩相对差(偏语文科学生);(4)语文成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设计是做好实验的第一步,实验设计技能是实验性科学研究者的必备素质。实验设计给 学生以更大的思维扩展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仅就笔者 多年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浅见。 一、指导学生撰写实验设计方案 一份目的明确,取材合理,步骤正确,条理清晰,准确度高的实验设计方案能使实验有条不紊,省时间且成功率高。一般来说,一份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包括实验序号、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和用具、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记录和分析等七项内容。其中第六 项可采用流程式,第七项可采用图表式书写。实验设计综合程度大,学生每做一个实验之前,我都要求他们认真写一份实验设计方案,交教师精心批改,然后按方案操作,如实填写实验 结果记录并加以分析。这样既减少了实验误差,又增加了实验指导的针对性。 例如,在观察物体沉浮条件的实验中,撰写的实验设计方案是: 实验思路: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经过简单的推测、验证——获得关于物体沉浮和物体 本身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 实验步骤:1. 预测物体在水中沉浮情况——观察,实验——修正认识,思考:物体的沉浮与 什么有关?(轻重、大小、材料) 2. 研究与轻重关系:推测——实验——自我否定——控制大小,再实验——修正认识。 3. 研究与大小关系:推测——实验——自我否定——控制轻重,再实验——修正认识。 二、指导学生从设计中预见结果 培养学生的预见能力,能提高实验成功率。具有积极参与实验设计的愿望,具有一定的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中,只要有偏差疏漏,按实际方案实验时,就不能得出正确 结果。若能在设计时,加强预见指导,启发学生按这一方案操作会出现什么结果,就能发现 偏差疏漏,把实验失误减少到最小程度。 例如,还是在观察物体沉浮条件的实验中,有一袋东西,有胡萝卜、泡沫塑料、铁螺帽、橡 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卵石。请同学们先预测一下各个物体沉浮情况再实验。把预测 的结果填写在下发的表格中。有的学生没有预测,开始把材料放在水面上,教师及时进行了 制止。学生经过讨论预测如下: 螺卵橡萝蜡回泡牙 重轻 学生预测后再进行有条不紊的实验,并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缠纱布从水中拿出的温度计有何变化。学生从问题入手(从游泳池里出来后身上有冷的感觉)→猜想假设、预测结果(温度计的读数上升、下降还是不变),老师同时统计持不同意见的 学生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学生合作实验缠纱布从水中拿出的温度计有何变化,验证预测 结果,并作好记录(搜集数据,养成科学研究的好习惯,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学生 汇报实验现象,老师证实学生预测结果正确与否,加深认识。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归纳 得出:水蒸发从周围吸热。按照修改的设计方案操作,实验很成功。 三、指导对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提高设计的准确性

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板

专业班级 实验设计 姓 名 学 号 课程名称 指导老师 设计成绩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一、引言(分析实验背景,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等) 自十九世纪叶末,现代心理学发端时期著名德国学者Ebbinghous 开创记忆研究以来,记忆问题在各个时期都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从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对记忆的研究总体是沿着Ebbinghous 的方向进行的,所研究的都是那种可以容纳大量材料、并可保持很长时期的记忆,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长时记忆。1890年,美国心理学之父W ·Jams 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记忆可分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1965年,Waugh 和Norman 借用了Jams 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的术语,最早提出了两个记忆系统模型,这个模型即“两种记忆说”的典型代表。在“两种记忆说”的基础上,有人提出,记忆系统不应从短时记忆开始,而应有与感觉知觉紧密联系的更早的加工阶段或更为基本的记忆结构,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感觉记忆。其实,早在1905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Broadbent 在他的注意的“过滤器模型”中就已经指出:由于外界信息量太大,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及其有限,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选择一些信心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的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而这种“暂时存储一些记忆,之后迅速衰退”的记忆,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感觉记忆”。1960年,Sperling 利用他创造的部分报告法所做的实验堆感觉记忆的确认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试验中,Sperling 先给被试用“全部报告法”进行测试,即给被试看一张有9个字母的卡片,分为上、中、下三行,每行三个字母。然后让被试将全部能够记忆的字母报告出来。结果,被试一般只能报告出4—5个字母。然后,再用“部分报告法”进行实验。试验中,先给卡片上的三行字母分别配以声音信号,第一行配以高音,第二行配以中音,第三行配以低音。在给被试呈现卡片后,立即呈现一种声音信号,要求被试报告出声音信号所对应的卡片上的那一行字母。结果,被试几乎每次都能正确报告除了某个声音指定的那一行字母,正确率约达100%,也就是说,被试对全部材料的保存量是3*3=9个字母。Sperling 由此指出,存在着一种感觉记忆,它有相当大的容量,信息保持时间及其短暂,很快就会消失。这为感觉记忆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本实验的目的即通过Sperling 部分报告法的实验来验证感觉记忆的存在。 二、实验方法 (一)被试(怎样选取被试) 十名大学生,男五名,女五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具体的仪器型号,材料内容可作为附录提交。如进行表情识别的实验,就将表情图片作为附录) 十张含有9个字母的卡片(分上、中、下三行,每行三个字母);速示器,用以呈现卡片;注意分配仪,用以给卡片上面的三行字母配音。 (三)实验程序(指导语、如何操纵自变量、怎样分配被试等) (1)全部报告法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线…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