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行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解析

个人行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解析
个人行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解析

建筑空间与人的行为

建筑设计原理之 《公共建筑空间对人的行为》 班级: 姓名: 学号:

公共建筑空间与人的行为 内容摘要:通过学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利用掌握的知识,简单分析了公共建筑空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舒适的空间环境中,人可以愉快地从事各种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反之,人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 关键词:公共建筑空间人的心理及行为 现代社会追求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人们追求的是更新、更美、更细致的生活质量和全面发展的空间。人们希望在公共空间环境中感受到人性化的环境氛围,拥有心情舒畅的公共空间环境。因而,提升环境设计的质量,把握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对人给予充分的尊重尤为重要。 我们刚接触建筑的人,对建筑都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解,通过学习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这门课程,多少对建筑空间与功能的的概念有了点认识,知道了建筑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包含的内容很多,建筑设计不仅仅有立面外观的表现,还要具有内部功能的实用性,它的功能布局很重要,这就决定建筑的使用性质。 何为建筑空间?现代公共空间一般定义为,由公共权力创建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空间。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家”,那么,公共空间就是这个“家”的会客厅。对建筑空间的概念有了一点初步的认识,那么人们在这个“会客厅”又会有怎样的行为,建筑公共空间对人的行为有何影响呢? 首先来分析一下现代公共空间环境中人的行为要求: 1.人有抄近路的习性。当知道目的地,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最短的路程。譬如环境中的一片草坪,常被人穿越,造成了对景观环境的损坏。 2.人有识途性。当人不熟悉路径时,会边摸索边到达目的地,而返回时为了安全又寻找来时的路返回。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时,标识性建筑、标识牌、指示牌的位置应明显、醒目,准确到位。 3.人有聚集效应的习性。当空间的人群密度分布不均时,会出现滞留现象,如果滞留时间过长,集聚人群会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称为聚集效应。聚集效应在各个空间均会发生。如小区、购物中心、十字路口等公共环境。可利用这种习性进行公益宣传,在环境周围设置大于或等于实物的造型,造成聚集的假象。 4.人有依靠性。人习惯有所凭靠,从一个小空间去观察更大的空间。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人在公共环境中会有这样一些心理及行为,对应的建筑空间对人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1.产生积极的信息 如果公共空间环境提供给人的是所需要的环境空间,在空间体量、形状、颜色、材质视觉上感觉良好,能够有效地被人利用和欣赏,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心理品质。这将对人的行为心理产生积极的作用。 2.产生选择的信息 如果公共空间环境所提供与人的需求有差异且无法改变,人会自觉逐步调整行为心理,找到一个适应空间环境的平衡点达到契合。对人的行为心理产生选择信息的作用。 3.产生调整改造信息 如果公共空间环境所提供与人的需求不适应时,会对人的行为心理产生调整改造信息。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合理的

文化因素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影响_以徽州民居为例

1第24卷08/2 006建筑建筑的空间与形式受到地理、气候、材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使在相同的经济条件及物理环境条件下,建筑的空间形式也会因文化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相比之下,在上述各种因素中,文化对建筑的形式与空间影响更为深远。那么,文化是如何对建筑空间施加影响的?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比较完整的建筑体系进行研究。皖南徽州民居就是这样一个完整、成熟而独立的建筑体系。在此,我们以古徽州民居为例研究文化因素对建筑空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1 徽州文化背景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物产丰富,地形多变,易守难攻。因而成为中原士族逃避战乱的首选之地。在公元4世纪初晋未、9世纪唐末、12世纪初宋末的三次朝代更迭战乱中,中原士族大规模迁徒皖南。经过与当地古山越人的整合,形成了一个以中原汉人为主的移民社会。中原移民带来了当时中原先进的文化,经皖南青山秀水的陶冶,形成了中国传统文明中的一道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唐宋以来,皖南开始人文兴盛,名人辈出,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尤其到了南宋,其典型代表徽文化崛起,至明清,发展达到顶峰。徽文化以程朱理学、江戴朴学、新安教育、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篆刻、徽州刻书、徽派版画、徽派建筑以及众多的地方民俗风情等为代表,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在这些徽文化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应当数程朱理学哲学思想。程朱理学传承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又容纳和改铸了先前儒、释、道三教的思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学哲学逻辑结构。程朱理学性质以道体为核心,认为在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背后有其必然存在的本质,以“穷理”为精髓,即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以然的道理,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存养”工夫,认为自然、社会、人生以至人类历史上,凡是善的、真 的、正的、光明的都是天理,人应该排斥功利不求私欲,并主张“主静”“居敬”的功夫为修养方法,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认为人是天地的中心,自然和社会由于人而有价值,人对自然、社会有特殊的义务……此外,还有形神、魂魄、鬼神学说、“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学说等。2 文化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影响徽州文化,包括中原文化与山越文化的融合、风俗习惯、儒家思想观念与程朱理学哲学观念等文化背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特定的思想观念中图分类号 TU-0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739X(2006)08-0001-03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邮 编收稿日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分院建筑系 讲师浙江理工大学建工学院讲师3100152006 03 24决定了相应的伦理制度、生活习俗,这些制度、习俗又反映在生活行为、居住行为及建筑空间环境中,从而使得徽州地区的人们在营建活动中,产生了相应的空间形态与环境气氛。那么,这些思想观念是如何反映在他们的传统习俗、生活与居住的建筑空间环境中?我们通过对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特征与文化特征的分析,认为一定的思想观念在人们头脑里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这种空间观念便是建筑空间环境所依赖的土壤,徽州民居 文化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2.1 “齐家”观念促成了建筑空间的统一“程朱理学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1]这一思想是程朱理学继承了儒家思想的实质内容。“齐家以修身”,家里团结起来,家庭和谐,才有可能一致地应对家外的世界,或治国或打天下。这一思想反映到了“家庭”的世界中:主厅空间的对称性强烈地将视线引导向位于中轴线的空间及装饰,厅堂的太师壁为室内视觉的焦点,上下厅堂与厢房以天井空间为中心向内围合,组合起来形成“家”的 “统一感”。 整个家庭对外有很强的私密性,对内则私密性大大减弱,通常“家”与外界的交往,通过几道门或门厅,屏风或仪门遮挡内外空间的视线;外墙不开窗或开小窗,而室内空间动线可以穿透几个房间(图1),厅堂完全向天井开敞,室内房间之间用竹帘、布幕或木门,只有晚间关闭。有些空间只有门洞,房与房之间用薄薄的木板分 隔,隔音效果很差。外墙材料质地坚硬,而室内材料则 多采用木料或布幕,呈现内部柔软的一面,内外空间使 用材料形成鲜明的对比(图2)。 家庭的祖辈们希望家族兴旺、壮大,在家庭居住 结构上,几代人同住一个大宅院,房屋纵横发展。徽 州民居在“齐家”观念下,从建筑空间中反映出家的 整体性(图3)。 2.2 家庭伦理观念限定了建筑空间次序 徽州是礼义之邦,以“三纲五常”为天理。“所谓天 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 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1]所以,程朱理学 规定了家内成员的关系、位份,包括代与代之间的、年 幼与年长之间的、男与女的、主与仆的关系,一个人按 其身份,必须依据“礼”,行其所应履行的权利与义务。徽州黟县宏村的承志堂,厅堂、厢房、别厅各个空间 齐备,无论内外层次,或是不同的合院,配合行为的规 矩都意味着不同的身份关系。例如:主人的厢房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的,小姐住阁楼,佣人丫环轿夫住在较小 文化因素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影响——以徽州民居为例 The Effect of Culturel on Architectural Space Environment 摘 要 文化因素对建筑空间环境有很大影响。该文以徽州民居为例,从“齐家”观念、家庭伦理观念、祭祖观念和礼制观念四方面分析了在徽州地区文化背景下,文化是如何影响建筑空间环境与秩序的。最后找出文化、人与建筑空间环境三者的关系。关键词 徽州民居 文化 建筑空间 环境Abstract Cult ural fact or has a great effect upon archit ect ural space env ironment. This essay analyzes, wit h the example of t he t raditional residence in Huizhou,archit ect ural space environment wit h conception of unit y family,family order, memorial service for ancest ors and ceremony system.And t hen t he aut hor finds t he relat ionship among archit ectural space environment , human, and cult ure.Key Words Huizhou folk dwelling,Cult ure, A rchit ect ural s pa ce,Environment 陈 建 红李 茹 冰Chen Jianhong Li Rubing --------Take Huizhou Folk Dwelling as Example 建筑 与文化

浅论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空间

浅论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空间 摘要:本文意在阐述用空间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从其产生到发展,再到其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的不同,看空间的不同和空间给人感知上的不同。阐述在建筑风格,建筑形式的改变与空间的改变之间的影响以及联系,并以一些建筑实例加以说明。 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及其发展 现代主义建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

建筑空间与人们的直接关系

建筑空间与人们的直接关系 经过了漫长的不断与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与斗争的过程,人类的居住方式由原始人类的穴居逐渐发展到具有完善设施的室内空间。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人类以阳光、空气、水和实物等一系列人类生产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单同时也有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产有负面影响的一面,如狂风、暴雨、严寒、酷暑等,包括对自然界中其他物种对人类的侵犯,如野兽侵袭、蚊虫叮咬,这促使人类不断的改善居住条件,我们的建筑也在这以过程中不断变化。今天三好同创装饰公司为大家介绍一下建筑空间与人们的直接关系。 建筑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是建筑活动发展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室内哦空间作为建筑的主体与人的联系更为直接而亲切。通常将建筑分为两部分,即建筑实体和建筑空间。 1、建筑实体是指建筑的构造构成的实体,包括建筑本身的墙体结构轮廓造型,细节装饰等。建筑的实体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 2、建筑空间是指建筑实体的限定和围合产生的空间形态,是实体存在界定的结果。主要是以空间为物质构成形式的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从而影响和制约人的观念和行为。从某中意义上讲室内空间反应了人们存在的时代、名族、地域、生产方式、生活观念等一系列的情况,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艺术创造的结合,正是室内空间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空间是建筑的主题,室内设计是空间的再创造。我们的起居、学习、工作、交往的绝大部分过程都要在建筑室内空间完成,因而室内设计的效果直接作用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旨在创造合理、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以满足使用和审美要求。室内空间是人类劳动的产物,相对于自然空间,是人类有序生活需求的产品。 以上就是三好同创装饰公司总结的建筑空间与人们的直接关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建筑内外空间与场地的关系

浅谈建筑内外空间与场地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建筑业空前繁荣,向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优雅的建筑内外空间使我们广大建筑从业人员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每一项建筑设计都融入着设计师自己的设计特点和思维特征,各个元素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场地同建筑内外空间的关系是设计众多元素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科学合理的处理好其相融共生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内外空间元素和场地元素,总结两者协调因素,阐述协和场地的建筑的优越特性 关键词:建筑外部空间;建筑内部空间;建筑场地;和谐建筑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sperity, giving people more comfortable elegant building exterior and interior space to make the construction workers arduous mission. Each building design with designer himself into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and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each element has its special ideas, with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building space relationship is design elements within many crucial,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reatment in harmony of the coexistence of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pace elements and the elements, summarizes coordination both facto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erior properties Keywords: building external space; Building interior space; Building sites; Harmonious building 引言 我国各个城市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发展,经济发展飞速,城市环境越来越好,目前很多城市已向着国家生态化宜居型城市迈进。作为建筑行业工作者,对于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当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谓生态宜居型,主要就是指建筑内外空间同场地环境协调发展,环境场地烘托建筑空间生活气息,建筑空间融于环境之中。传统的中国建筑大多封闭冷漠,对内外空间同场地的协调没有足够的考量,1858年美国风景建筑设计师奥姆斯特德提出的“风景建筑学”主张将城市生活同风景园林相结合,这一理论对于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作出巨大贡献。 建筑内外空间 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它包括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城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山峦、水面、街

人的行为模式与室内空间设计

光影和色彩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也经常在室内设计中用到,但两者的结合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却不是很受重视。这两种新型的间接材料应该被人们很好地利用。本文介绍了光影和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结合与运用,旨在使设计师们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发现并利用这种间接材料。 一、光影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光”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无论是阳光、日(灯)光和夜间照明均不能缺少。光影就是光线照射在非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背光面留下的灰色或黑色空间,即“影”。而不同形状的物体产生不同形状的阴影,不同的光又产生不同明度的阴影。根据光源的分类,光影有天然光影和人工光影两种。 1.天然光影 太阳光因为色调比较平衡,亮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光束集中,成为最理想的自然光源,也是现实生活中唯一的天然光源,在室内建筑中可以见到阳光被很好地用来创造空间立体感和营造明暗对比效果。太阳光照射物体留下来的光影就称做天然光影,其光影特点是亮度、方位随时间和天气变化,不易控制,这也都是由于光源不易控制的特点造成的。晴天的直射光光影关系强烈,物体的立体感强;而阴天的光、漫反射光和漫透射光比较柔和,光影效果较弱,物体的立体感不强。合适的天然光影效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989年竣工于大阪茨木的“光之教堂”是安腾忠雄杰出的作品之一,此作品是天然光影运用十分到位的经典实例,它很好地利用了自然光与墙体在空间方面的加减效果和室内的明暗对比。白天,光源透过十字型墙缝照进室内,在室内未被光照射到的墙体上形成一个大型的十字架,不仅光源进入了室内,而且渲染出一种与其他教堂不同的气氛。此教堂显然是最与众不同的一种设计,在其中感觉不到基督受难的苦,反而是静心的禅。 2.人工光影 人工光影也就是人工设计的光源(灯)照射在物体上所留下的影。从自然光的利用到电灯的发明,室内光影的装饰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教堂到居室、餐厅,到特殊功能空间,如展览馆、博物馆等,人们逐渐将这种装饰用于包装各种环境,从而达到特殊的空间效果。人工光源种类繁多,其中白炽灯、气体放电灯是常用的光源,其特点是光源形状、大小可随意调节,光束大小、方向容易控制,亮度、色温、显色性可以选择,大大满足了室内装饰的需要,成为室内设计的主选光源,其形成的光影也成为室内利用光影的主要来源。设计师们也正是利用点光源在室内的广泛使用,从而对光影也有了更好的利用。光影产生的气氛关系到人的心理感受。酒吧、迪厅之类的娱乐场,这种场合比较封闭,所以室内绝大部分是用人工灯光和影来处理室内空间的效果和气氛。如酒吧是年轻人的场合,光影比一般家居室内要浓重,色彩用得也很丰富,会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而迪厅有灯光的地方较少,大都是带色的灯,这样可以使气氛显得不平静,室内到处都是浓重的光影,又有几盏彩灯照射,给人一种叛逆、无所顾忌的感觉,让人完全沉浸在这个环境里。 二、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是室内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室内色彩设计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色彩基本要素,运用对比统一的规律并结合其他设计要素,创造出优美、实用、舒适的室内环境”。人的心理对色彩的感觉极其敏锐。由于色彩对视觉的刺激,人对客观事物会产生一系列的色彩心理效应。因此,根据人对色彩的心理反映来探讨人们与室内环境中色彩的关系,对于寻求符合

浅析建筑空间的光与影

文学界 ..摘要:光影与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光赋予了建筑生命力,影丰富着建筑的内涵。有光的空间就有影的存在,光与影的完美结合,能给建筑创造更为灵活的空间。在建筑空间中,对光影合理的设计安排,能给人类带来更适合的生活的体验,光影在建筑空间中起着极大的作用。光影是建筑空间中的灵魂,是构筑建筑空间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建筑空间;光;影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2)07-0232-02 建筑是实体,是有极的;光与影是虚体,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是永恒的;光与影能让有极的建筑在一定的空间中表现出无极的思想,并使空间变得富有感染力。 1光赋予了建筑生命力。 光是生命的源泉,在人类所生活的空间中,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离不开光和光辐射。光是人居环境的要素。创造良好的光环境,成为建筑师的重要任务。 1.1建筑通过光来塑造空间 光和建筑的实体构件一样,表现着空间,创造着空间,并使空间产生了明与暗。光能有效的改善空间,它通过强调空间中重要的部位和减弱其它区域来增强人们的注意力。光的强弱虚实、明暗差异会使人对建筑空间的尺度和形状感觉不同,并形成了层次感;空间在光的作用下,被人的视觉感知。在无光的房间中,我们感觉不到空间的存在,窗子在开关之间,空间也随之开启和封闭。 安滕忠雄在“光的教堂”设计中就巧妙的运用了“光”这一元素,阳光在教堂的地面上形成的长条形图案,十字架形光线随时间而移动。光在教堂的空间中展现的本质特征,突出了空间中光的重要性和灵活性;建造于公元初年(125年)的罗马万神庙,圣殿内采用屋顶圆洞进光,把建筑的内空间与太阳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万神殿正是因为有了这完美的“缺口”而更加光彩与神秘,建筑大师贝扎认为正是圆洞让建筑永远的和太阳联系在一起,神殿在太阳光的消失而失去生命的活力。 1.2建筑通过光来表现材质 在建筑空间中,材质通过光来表现其属性。表面不同的建筑材质在光的作用下,表现的特性截然不同。本·克莱门茨将通过视觉渠道感受到的触觉这种特性称作“视觉质感”。 光作用在如玻璃、抛光金属、抛光石材等表面光滑的材料可以产生强烈的反光,它们在强光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在没有直接的光的照射下,会显得黯淡。如运光过强烈则又会造成泛滥和污染,加重人的视觉和心理负担;光作用在如天然石材或未经加工的木材表面粗糙的材料上能给人以亲近感,没有光的直接反射,色彩 会表现得更加真实,很多建筑师钟情于这些未经表面加工的材料。赫尔佐格和梅隆设计的多米诺酿酒厂中,光通过石头间的缝隙进入室内,在墙上和地上形成光怪陆离的光斑。在这里,石头与光相互作用,石头反而进一步去表现和塑造了光;光作用在如布、纸、磨砂玻璃等具有一定透明度的材料上更展示了它的无穷魅力,在传统日本茶室中,空间往往用屏风隔断分割,即在精美的木框架上糊上布纸而成。这说明日本建筑对光的使用苦心到了极致,建筑的材质也表达得淋漓尽致。 1.3建筑通过光来衬托环境 没有光线的渗透,空间环境就失去了活力,对环境的烘托是光的特性之一。建筑空间根据其功能类型需要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艺术气氛,如教堂空间需要神圣崇高,中庭空间需要灿烂明快,休息空间需要宁静亲切,娱乐空间需要活泼激奋等等,每一种空间气氛都会使身处其中的人们受到感染,产生与这个建筑空间功能相同的心理情趣。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合理用光来达到。 2影丰富着建筑的内涵 在空间中,光明亮,影阴暗,影与光相互对立,但又是共生体。有光的空间必定产生影,影衬托了空间中光的闪亮,表现光的力量,影含蓄而深沉,有时却让人迷茫而无法把握,影与光的相互衬托对比形成了空间。 2.1建筑通过影来营造空间的意境 “月移花影上栏杆”,影随着光的移动而改变,建筑空间中的影,同花影一样随光而变,时间的变化带来了自然光的变化,让人有着不同的视觉感受。通过设计师之手,影就好象是美丽的画作,能给建筑空间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2.2建筑通过影来展示其多样的形体 影是在光作用在形体上的另一空间,影与光共同勾画物形。光改变,影却脱离不了对应的形,“形影不离”正是说明了影与形同时存在于空间中,影表现着所对应的形体,随着光的改变而尽显其姿,优美的形体必定有美丽的影。影既反映了物体的形,但又非形的本质,缺少了影的形体,将是一个毫无生气且乏味的建筑。 2.3建筑通过影来表现灵动的装饰 正如“疏影横斜水清浅”,影子可以给人产生错觉,给空间造成异样的效果。影在建筑空间中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它能形成极具装饰效果的图案,让空间更具奇特性,并随时间的推移产生微妙的变化。对影的感觉需要一点一点体会,当你深入其中,便会感到这种不凡的效果。 3光与影共同烘托构成建筑的形象 光与影使建筑空间的形体显示出来,才有了建筑世界。在建筑设计中,光是表现空间的一种手段,影是它的结果。勒·柯布西耶的 作者简介:靳雄步(1970-)男,江西广丰人,现为广东省珠海市古元美术馆高级工艺美术师,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文物博物陈展设计、古建筑保护和人口资源环境研究等浅析建筑空间的光与影 靳雄步 (广东省珠海市古元美术馆,广东珠海519000) 艺术审美 232

各类建筑的常用空间尺度

建筑所形成的空间为人所用,建筑内的器物为人所用,因而人体各部的尺寸及其各类行为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寸,是决定建筑开间、进深、层高、器物大小的最基本的尺度。各类图书、手册均有详细的描绘,作为一名建筑师,可以参阅这类资料,但有些是必须牢记的,时刻需要提调出来使用的。诸如:人体的平均高度、宽度、蹲高、坐高、弯腰、举手、携带行李、牵带小孩以至于残疾人拄手拐、坐轮椅所需的活动空间尺寸等等。这些重要的。基本的尺寸数据,一般应熟记,因为由此导致了家具、器物以及各种通道、房间的大小尺寸的确定。在建筑设计时,除了那些因为宗教、政治以及艺术原因需要夸张、夸大的尺度外,都不会离开以人体尺度为本源来决定建筑尺寸的原则。 家具的尺度也是决定建筑空间的重要因素,例如床铺、书桌、餐桌、凳、椅、沙发柜橱这些基本家具的尺寸,都是必须熟记的。重要的是家具要与人的活动配合起来,留出人使用家具和搬运家具所需空间。近年行为科学兴盛,大家要研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感觉空间"把"场"的理论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来,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由上可知,人体、家具、活动空间构成了建筑设计尺度的基础,换句话说,也就是构成了建筑的基本空间,道理虽不深奥,但对建筑师来说,却十分重要,万变不离其宗。 门的尺寸 ------------------------------------------------------------- 1.门高: 供人通行的门,高度一般不低于2m,再高也以不宜超过2.4m,否则有空洞感,门扇制作也需特别加强。如造型、通风、采光需要时,可在门上加腰窗,其高度从0.4m起,但也不宜过高。供车辆或设备通过的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高度宜较车辆或设备高出0.3~0.5m,以免车辆因颠簸或设备需要垫滚筒搬运时碰撞门框。至于各类车辆通行的净空要求,要查阅相应的规范。 如果是体育场馆、展览厅堂之类大体量、大空间的建筑物,需要设置超尺度的门时,可在大门扇上加设常规尺寸的附门,供大门勿需开启时,人们可以通行。 现今建筑内各种设备管井的检查门颇多,它不是经常通过的地方,所以一般上框高与普通门齐或还低一些,下边还留有与踢脚线同高的门槛,其净高就

建筑空间论文: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

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 设计艺术的伦理学目标是使人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宜人,生活行为更加健康、文明。清雅恬淡的江南人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具有独特江南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在选址、用材、建筑组织与布局、色彩与空间美学上,都满足了设计伦理思想诉求。江南传统民居在地域上是指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传统民居。这些地区多山多水,多河湖多河道,地势平缓。江南人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了具有独特江南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江南传统民居在结构上是砖瓦结构和砖木结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太阳辐射强,砖木结构的建筑比较符合环境需要;同时,这个地区河流湖泊众多,形成密集的河网河道,房屋沿着河道呈带状,以水为轴线展开,独有如“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风韵;此外,这个地域的文化底蕴丰厚,文人雅士讲究造园,园林艺术独树一帜。总之,从江南传统民居建筑以及内外空间环境的构建,反映了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和人居环境的生态观念。 一、建筑选址——“风水说”为依据的建筑生态环境观 中国的风水学的内涵是探究建筑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目标是寻一处生态、水土和气候都适合居住和生活的地方。“背山面水”是最简单直接的风水理论之一。古代的风水学说包括“形势”和“方位”两种。丁芮朴在《风水祛惑》中说:“风水之术,大抵不出形

势、方位两家。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这里的“峦体”的“体”,简单的理解,即是山,“理气”的“气”,即是水。古代风水师的工作,是通过观察自然环境状况,分析自然环境构成的要素,如山脉、河流、树木、风向、气流和星象等,推断出适合人居住的村落或房屋的位置与朝向。依据风水学说,在村庄、房屋的选址上,山和水是关键要素。有山必有木,无木之山或者木不够茂盛的山都是不太适合人居住的。木材是造房屋必须的材料,木材也是生火煮食物的来源;山还是最好的屏障,不仅遮挡风沙,还能够抵御外敌。水,有水就有气,水不仅为农耕生活提供灌溉和饮用,还可以调节气候环境。因此,“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以山为依靠,面前视野开阔,这样的“背山面水”,按照现代的心理学解释,是最具有安定安宁特征的。江南地域的生态环境,符合风水说对于选址的要求,更满足了中国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中国人对山水的偏爱是极致的,“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的物我交融之感,恰恰是江南民居的特色之一。《葬经》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江南地域特点就是水系多,河流河道与湖泊隽永缠绵,水是流动的,变化的,有水,代表生气旺盛。江南很多古镇,例如,浙江的乌镇、南浔、江苏的苏州、周庄、同里等,都是高墙窄巷、小桥流水的规划格局。民居建筑与河道、街道结合,形成“街道—民居—河道”“民居—河道—民居”“河道—街道—民居”,和“民居—街道—民居”等多种布局形式,通过

院落空间解析 (1)

ˉArt Pan 院落作为建筑空间基本组织手法之一,有其独特的空间构成特征,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之后,仍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之中。中国传统院落建筑的主要特征是以木构架房屋为主的封闭型院落式平面布局,其院落式空间组合形态,现知最早最严谨的实例出现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中。此后随着高台建筑的逐步衰落消亡,除个别少数民族地区外,这种院落形式就成了中国建筑在平面布局上的主要形式。 一、设计目的 院落设计的宗旨在创作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景观,以此突出建筑并与建筑相协调。设计运用相对经济合理的建材既保证了院落正常的建设需要,又使景观设计具有现代风格且经济适用。院落空间模式现代化、实用化,成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由传统建筑向现代表达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成为一种蕴涵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创作思考方式。 二、设计理念 1.设计强调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协调统一,创造一种既相对开放、便于人们交流的空间,又相对独立、私密的院落空间。 2.设计强调现代简洁与自然相协调。构筑物的造型选择与建筑相协调的现代风格,在种植物上追求一种自然的环境。 3.设计力求将现代实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现代感极强的长廊可满足休息功能,艺术感十足的跌水墙可改善院落内的环境,为干燥的环境带来一丝院落所特有的温润。 4.设计重点突出个性,也强调与建筑的和谐统一。造型上选择与建筑相协调的现代风格,材料上选择与建筑材料相配套的木条和钢架结构,颜色也尽量配合建筑以达到视觉上的统一。 三、设计要点 1.相对私密的院落设计。院落设计运用相同的元素,不同的组合形成各个院落独特的风格,将景观小品和水池设计安排在院落的入口,以欢迎的姿态来表达每个院落亲切的个性。通过院落内相对较少的铺装和丰富的植物配置来强调生态的一面。 2.院落间的开放式设计。院落与院落之间是相对开放的自然空间,这部分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纯自然的空间,主要以乔木和灌木丛为主,其间设计一些汀步式的小路,营造出相对静谧的气氛;另一类是以水系为主的休闲空间,中间有穿流的小溪和宁静的湖泊,形成一处处休闲的场所;第三类是以行车和停车为主的干道空间,两边是起伏的地形和相互交错的停车位,使穿行在主干道中的行人 同样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3.强调四季分明、各有千秋的种植设计。每个 院落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季相特征,形成不同的特 色,以乔木和常绿树种为主的公共空间,营造出植 物包围村落的空间感受。 四、院落空间的塑造 院落作为社区活动的中心早在公元前就形成 了,它的形态已根植于社区生活的群体意识中。其 可识别性的利用一直延续到现代,也体现在景观设 计中。在院落的边缘围合着房屋,房屋与院落保持 距离,房屋的位置反映了院落的形状、宽窄、朝向, 房屋之间形成了私密和半私密的外部空间。院落内 的路径编织成网络,路径是绿色的空间,是交流的 空间。它们由广场、草地、小径、花架、喷泉等组 成。院落由此成为社区活动的中心,成为社区可被 识别的标志。 1.风景设计 风景是院落和街道的表层,它定义了空间的性 格:公共、半私密、私密。风景元素定义了院落、 街道和建筑的界面。界面决定了院落、街道和建筑 的关系是柔和的(院落—建筑),也是分隔的(街 道—建筑)。风景并不止于界面,它蔓延到私家 庭院和建筑的立面,它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延续,并 最终成为其一部分。 2.建筑设计 建筑决定性地定义了院落和街道的边缘。内部 空间的功能和外部风景对它的影响决定了每个面开 敞、封闭和半封闭的特性。 中国传统的住宅院落似乎从来就不缺少风景园 林,文化的积淀使造园技艺在历史上曾经达到相当 高的水平,苏州园林艺术也已经成为历史文化遗产 得到保护。但景观一词却又似乎是一个“舶来品”, 景观设计在国内的兴起不过只有短短几年的历史。 从先造住宅,然后将空白土地种树、植草加以点 缀,到有计划地规划景观环境。 五、院落中种植设计原则 在院落植物的配置方面:一方面,我利用各种 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来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 的组合,色彩、季相以及意境;另一方面我用植物 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的关 系来配置。 易长易管原则:院落中普遍的绿化宜选择易于 管理、易于生长、少修剪、少虫害、适宜当地气候 的植物品种,并以速生植物为主导。 功能性原则:植物应与环境的功能相适应,如 考虑遮阳。根据城市的气候特点来选择植被。 艺术效果原则:要考虑四季的绿化效果,并注 重其层次感以及乔、灌、草的立体搭配和种植群落 的形成。 六、现代庭院设计对设计师的要求 古人“家”是房屋,“庭”则是空地,“家庭”,意 思是说一个“家”多少有点空地才像样。但是在现 代城市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个“庭”渐 渐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今天当人们开始对现 代居住模式“躯壳化”以及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产 生厌倦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现代住宅如何来实现 这样一种和谐的居住环境,现代生活是否还需要院 落空间,在城市高密度的居住条件下,设计师怎样重 新引入院落空间,如何将传统建筑中院落空间的处 理手法融合到现代住宅的设计中,去改善人们居住 的整体环境,改善我们的建筑设计。这些都应该成 为当代景观设计师深刻思考的问题。 院落不只是一种视觉形象,而是生活场景的体 现和全身心的体验,优秀的设计首先必须是生态 的、人性的,然后才是视觉和功利等方面的权衡。 所以,院落绝不仅限于视觉感受,必须解决交通、 功能、邻里关系、活动内容、生态等各个方面的问 题。院落设计应与人的生活内容建立关系,形式表 现不是目的,现代庭院关注人类生活的景观。设计 中注意以下三个关系。 传统与现代:文化要得以传承,需要尊重历史 与传统,不能笼统地认为传统就代表陈旧与落后而 将其摒弃,但如果仅局限于传统而不加以完善与发 展,那历史便无法向前迈进,社会也不会进步和发 展。现代庭院的发展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日益完善的 结果。然而,传承并不是设计师一定要去追随的东 西,一味地追求“文化”在设计形式上的表达实际 上是对文化的玷污。 自然与人工:庭院设计必须研究生态学,人类 置身于偌大的生态系统,设计师不可能重新建立一 个全新的生态系统,所以,首先要理解大的景观环 境,不管是多大规模的项目都必须融合到客观的生 态系统之中。 艺术与经济:并不是用金钱就能堆砌出好的作 品,艺术创作与经济投入是不成正比的,经济永远 是设计的基础条件,如何做到用最少的经济投入去 创造最大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设计师必 须要面对的问题。 院落空间解析 文ˉ沈阳理工大学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ˉ马博华孙文婧 艺术与设计ˉ

浅析建筑空间对人的心理感受

建筑空间艺术心理 (2010-07-02 19:12:05) 转载 标签: 宗教 空间艺术 虚空间 罗马万神庙 心理感受 房产 分类:设计元素 摘要:建筑形体的产生和存在诠释着室内外空间。然而,室内外空间又左右着人们的心理感受。人们在把握建筑空间的同时,融合着自身的各种空间心理需求:美与丑的形态、狭隘与豁达的对比、安全与暴露的挣扎、隐私与开敞的交流……使建筑空间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又负载着丰富的内涵:艺术感、时空感、心理意识感知。 关键词:建筑空间空间艺术艺术心理 一、空间 空间艺术一词源于德语Raumkunst,德国文艺理论家G.E.莱辛最早使用了这一概念。造型是空间艺术的必要手段和必备条件,造型艺术总是存在于一定空间中,空间艺术必然首先是造型艺术。因此,空间艺术在本质上是对造型艺术存在方式的把握。但是,在造型艺术中,因其种类不同,空间性质亦不尽相同。一般说来,空间意识产生于视觉、触觉、运动感觉和心理感觉中。这些意识感知的空间,其性质是不同的,可依次称为视觉空间、触觉空间、运动空间及心理空间。而“艺术”一词指审美方面的需求,指在使用基础上的精神心理的审美需要,当然包括各种审美的形式:优美的、悲伤的、和谐的。那么,在营造生活空间的同时观注这些审美心理,营造各式各样的精神氛围,即空间艺术,这样的空间也就是艺术的空间。以空间为存在方式的艺术,一般包括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种类,也通称美术。所谓这些空间,即物质的广延性,最终根据人的心理感受被区分为实空间和虚空间,或者私密空间、公共空间等类型。因而,建筑艺术这种最狭义的空间种类是为满足人类各种生理心理的需求而营造的空间典型代表。建筑可以在现实中利用不同性质的空间来驾驭人的心理。与此同时,根据人的不同心理需要也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室内外建筑空间。 建筑空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需求之一,无论是在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里,建筑艺术的审美都是在虚虚实实的世界里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居住建筑的空间满足安全、温暖的心理需求;宗教空间满足心灵祈祷、净化的需求;公共建筑空间满足人们的工作、交流、娱乐需求等。 二、空间的类型 依据建筑形体的不同造型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空间类型。封闭的私密空间;开敞、半开敞的共享空间;用限定性比较高的实体围护起来的领域;在听觉、视觉上都有很强隔离性的封闭空间;没有确定的围合界面,或者是围合实体的限定较小,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渗透性很大的开敞空间等。另外,从心理感受上来划分,也可以分成绝对分隔的实空间和无明确界限的虚空间,或者

公园空间与人的行为感受

1、我们的话题:公园空间与人的行为感受 2、我们所指的空间是指由植物或是园林建筑形成的、人可进入休憩或活动的空间,人在其中具有一定的控制控制感。空间特征为静态的、向心的、内聚的,空间垂直面与顶面的特征突出。空间尺度以人体尺度为参照,人在空间中感觉空间具有可控制性,具有一定的心理安全感。 3、研究方法:设定园建或植物高度为H,人处于空间中,人与空间边界的距离为W,根据H与W的比值关系,将空间分为开敞空间,半围合空间,围合空间。 4、开敞空间: 1︰3≤H︰W≤1︰2 H︰W 约等于1︰3 H︰W<1︰3 H︰W远小于1︰3 5、1︰3≤H︰W≤1︰2,空间对人的个体尺度而言十分开敞,外向性、离散性较强。H在5米以上,则空间内径约二三十米或更大。一般数目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人的大群人会选择这样的空间来进行集体活动,比如小型露天音乐会、集体春游等。此外一些场地需求较大的体育活动也可能在这样尺度的植物空间中进行,比如踢足球。 6、H︰W 约为1︰3时能产生最小程度的围合感, 7、H︰W<1︰3,空间基本上失去围合感,外向开敞,人或其他物体在空间中称为被观察的对象,空间对其而言是范围控制而不具有心理庇护作用,在这样的空间中小群人或单个人会产生局促感,不会做长时间停留,但是这类大的围合空间常被适用为集体体育运动场所。 8、H︰W远小于1︰3的空间一般进行大型公共活动的团体才会用到,其通常会成为景观空间以及穿行空间。根据人的安全感与赏景需要,该类空间的边缘如林下或林缘常被选择为休憩地,人们可以面向开敞空间享受园林景色。与许多西方国家的人不同,中国人不习惯于被欣赏与暴露自己,因此茵茵草坪在国外很多地方是进行阳光浴的好场所,在中国则主要成为欣赏对象。

建筑空间论文:浅谈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

浅谈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所居住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种情况下,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也了良好的建设城市,在建筑工程建设之中,慎重的分析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强化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有效性,优化城市空间环境[1]。所以,优化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城市建筑空间及其设计要素的分析 城市建筑空间是一个形体的、物化的空间,主要包括建筑物本身的外部空间和内部构成,如城市道路、建筑物、广场、空间区域等。这使得城市建筑空间具有浓重的社会色彩,在对其进行规划设计之中,需要依据城市未来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需求,精心地、巧妙地设计,增强其艺术布局效果和科学管理效果,使整个城市空间环境良好。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之中明确设计要素,即:(1)天际线。作为协调天然物体和建筑物本身的关键因素,天际线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建筑空间环境是否和谐、自然。所以,在建筑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天际线这一因素。(2)地平线。出于保证建筑物使用方便,建筑空间的视觉效果良好,在具体进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之中还要考虑地平线这一设计因素。参考地平线,能够确定建筑距离地面的高度,进而合理规划建

筑建设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从而良好建设建筑物,营造良好的建筑空间环境。(3)空间要点。空间要点能够体现地方性主要特征,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考虑这一设计要素,能够合理的标记建筑物位置,进而优化设计建筑物,使之与当地环境相融合,促使建筑空间环境更加和谐[2]。(4)纵深。建筑空间设计之中,做好建筑物的纵深设计也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保证建筑空间与形式相得益彰,增强建筑物的流线型和连贯性。(5)后退。慎重的分析建筑物与道路、入口大门等部分的距离,做好建筑物的后退设计,可以使建筑物的视觉轮廓效果更强,画面感更佳。 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之间的联系 (一)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联系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大众建设理想型的城市空间,因此在城市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建筑空间设计,结合城市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空间设计,可以在无形之中引领城市土地有目的的规划与开发,从而良好的构建建筑物,为有效落实建筑管理创造条件。当然,在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效益、空间容积率、建筑元素等,这使得其设计目标难以实现。而注重加强建筑规划管理及城市规划,使两者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切实有效的处理空间环境与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如此建筑空间设计能够协调空间环境、建筑物建设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