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解读资料

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解读

2月2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交通运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会上介绍,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规划》是国家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22个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下面就来看看小编分享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解读吧。

2月27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十三五期交通运输总投资规模将达15亿元,其中安排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0.5万亿。到十三五末,我国沿海万吨级以上港口泊位将新增300余个。

2018年安排水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

由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于日前印发。李小鹏透露,《规划》首次将拓展交通运输新领域和新业态作为重要任务,提出要积极引导交通运输新消费,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新经济,促进交通与物流等产业联动发展。

他介绍,《规划》对深入推进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全面系

统的部署,关键是要坚持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

以网络化布局为基础,要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发挥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

以一体化服务为根本,要求强化通道与枢纽、设施与设备的功能衔接,提升运输服务的连续性和无缝化水平。

以智能化管理为手段,就是要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载工具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运营智能化,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以绿色化发展为方向,就是要通过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推动节能减排、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他表示,落实《规划》要以深化改革为保障,加快形成有利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组织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总投资规模将要达到15万亿人民币,其中水运0.5万亿。2018年,水运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

统计显示,2018年,交通运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466亿元,同比增长3.8%;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内河航道12.71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1.41万公里,规模以上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18417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221个。

去年,公路水路共实现物流降成本365亿元

今年,交通运输将为物流降本贡献近500亿

李小鹏坦言,当前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很快,但仍存在着基础设施不

完善、物流业发展不均衡、交通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总的来看,还是供给侧的矛盾、供给侧的问题。

他表示,持续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将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是降低成本。要畅通物流大通道,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多式联运,提升物流效率。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服务性交易成本,推动降成本。要推动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提高效益,还要打通信息的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

第二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要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强交通扶贫脱贫攻坚,以贫困地区为重点,大力推进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建设,力争到2019年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

第三是补齐服务的短板。既要补政府服务的短板,推进简政放权、强化服务、改善监管;又要补交通服务的短板,主要是提升供给的品质。重点支持50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的建设,建设改造400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服务区,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旅游风景道路示范工程,还要建设一批公路和水运的品质示范工程。

他透露,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公路和水路两个方面共实现降低成本365亿元;2018年交通运输部还将加大工作力度,力争继续降成本,能够再降400-500亿物流成本。

交通部部长李小鹏2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经颁布实施。

《规划》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运输交通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要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的现代化。

《规划》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关键是要坚持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要强化政策制度保障。一是要以网络化布局为基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发挥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二是要以一体化服务为根本,强化通道与枢纽、设施与设备的功能衔接,提升运输服务的连续性和无缝化水平。三是要以智能化管理为手段,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载工具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运营智能化,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四是要以绿色化发展为方向,通过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推动节能减排、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五是要以深化改革为保障,加快形成有利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组织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

根据《规划》,2018年将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完成好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三是全力推进扶贫和脱贫攻坚;四是积极服务三大战略实施;五是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六是加强法制部门建设;七是推进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发展;八是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交通运输便利化;九是加强安全生产;十是抓好党的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发改委印发《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

新建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172个、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3150个;替代化石能源349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1762万吨,COD减排372万吨。下面就来看看小编整理的图解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吧。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沼气工作的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做好十三五时期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工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规划了发展布局和重大工程,提出了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要求。

《规划》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适应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居住方式和农民用能方式的新变化,坚持清洁能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和循环农业发展的三重复合定位,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要求,强化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和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大力推动果(菜、茶)沼畜种养循环发展,巩固户用沼气和中小型沼气工程建设成果,促进沼气沼肥的高值高效综合利用,实现规模效益兼顾、沼气沼肥并重、建设监管结合,开创农村沼气事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国家能源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规划》提出,到2020年,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多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以沼气工程为纽带

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更加普及,科技支撑与行业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体系与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农村沼气在处理农业废弃物、改善农村环境、供给清洁能源、助推循环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为确保这一重大目标的实现,《规划》明确了优化农村沼气发展结构、提升三沼产品利用水平、提高科技创新支撑水平、加强服务保障能力建设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规划》突出加强了重大工程、发展布局、政策措施等方面的谋划,有效增强了规划的操作性。在重大工程方面,设置了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户用沼气和中小型沼气工程、支撑服务能力建设工程4大工程,并对每一项工程,都明确了其功能定位和建设内容。中央将继续重点支持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和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在发展布局方面,综合考虑各地区资源量、沼气发展基础、经济水平、清洁能源需求等因素,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资源量丰富地区、资源量中等地区、资源量一般地区3类地区。在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农村沼气优惠政策、营造产品公平竞争环境、加快完善沼气标准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5方面政策措施,着力为农村沼气成功转型升级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规划》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业监管、开展宣传评估,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近日联合印发《全国农村沼

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为: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多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更加普及,科技支撑与行业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体系与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农村沼气在处理农业废弃物、改善农村环境、供给清洁能源、助推循环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整理的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问答解读吧。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发改农经〔2018〕178号), 对十三五时期农村沼气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为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规划》的背景、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负责人。问:为什么要出台这个《规划》?

答:发展农村沼气,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于开发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大气污染、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沼气事业,2004年开始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发展农村沼气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3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安排中央投资积极支持农村沼气建设,目前已累计投入404亿元。在中央投资带动下,农村沼气事业快速发展,并逐步由过去的以户用沼气为主向多元化发展新格局转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近年来,农村沼气

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把握好农村沼气发展方向,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农村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对农村沼气发展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遵照中央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指导农村沼气发展,开创十三五农村沼气事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会同有关方面,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编制了《规划》,系统提出了十三五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发展布局、重大工程、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要求。

问:我国农村沼气主要历经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答:我国农村沼气发展始于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经历了两起两落的曲折发展过程。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期,户用沼气技术模式日趋成熟完善,并从2003年起在中央投资的支持下开展了大规模建设。十一五末期和十二五时期,中央投资在继续支持户用沼气建设的同时,扩大了支持范围,开展了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自2018年以来,根据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中央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重点支持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和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项目建设,农村沼气迈出了转型升级的新步伐。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4193万户,受益人口达2亿人;各类沼气工程超过11万处,生物天然气工程开始试点建设,在集中供气、发电上网及并入城镇天然气管网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乡村服务网点达到11万个,覆盖沼气用户74%以上。农村沼气的大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国沼气年生产能力达到158亿立方米,约为天然气消费量的5%,每年可替代化石能源约1100万吨标准煤;年可生产沼肥7100万吨,按氮素折算可减施310万吨化肥,可为农民增收节支近500亿元;年处理畜禽养殖粪便、秸秆、有机生活垃圾近2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300多万吨。可见,农村沼气在增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充分肯定农村沼气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居住方式、农民用能方式的变化,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农村户用沼气使用率普遍下降,农民需求意愿越来越小,废弃现象日益突出。二是中小型沼气工程整体运行不佳,多数亏损,长期可持续运营能力较低,存在许多闲置现象。三是沼气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一些工程甚至存在沼气排空和沼液二次污染等严重问题。四是农村沼气发展尤其是规模化沼气发展还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各项扶持政策还不够健全,在管理上仍

存在注重项目投资建设、忽视事中事后监管服务等问题。

十三五时期,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将持续发生重要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能源革命、新型城镇化这些国家核心战略都将对农村沼气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提出更高的要求。

问:十三五时期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主线是什么?做好农村沼气工作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规划》在深入分析农村沼气发展成就、机遇与挑战、资源潜力等基础上,明确了十三五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居住方式和农民用能方式的新变化,坚持清洁能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和循环农业发展的三重复合定位,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要求,强化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和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大力推动果(菜、茶)沼畜种养循环发展,巩固户用沼气和中小型沼气工程建设成果,促进沼气沼肥的高值高效综合利用,实现规模效益兼顾、沼气沼肥并重、建设监管结合,开创农村沼气事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国家能源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十三五时期的农村沼气发展,要以深化农村沼气转型升级作为主线。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步伐的不断加快,对沼气工程向规模化、大型化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从实践看,

大型沼气工程尤其是生物天然气工程,依托专业化企业等社会主体开展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致力于打通包括从原料收集、沼气生产、沼渣沼液加工、燃气和有机肥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工艺技术更加先进,项目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更好,三沼综合利用的附加值更高,更能确保工程的持续高效运营,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更加突出,是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发展的方向。十三五时期,要将政策支持的重点放在生物天然气工程和大型沼气工程上面。做好十三五时期的农村沼气工作,既要切实领会好贯彻好以上指导思想,还要遵循4条基本原则:一是统筹谋划,多元发展。针对各地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力情况,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以生物天然气为主、以沼肥利用为主、以农业农村废弃物处理为主、以用气为主和果(菜、茶)沼畜循环等多种形式和特点的沼气模式。二是气肥并重,综合利用。统筹考虑农村沼气的能源、生态效益,兼顾沼气沼肥的经济社会价值,积极开拓沼气的多领域高值利用,突出沼气工程供肥功能,推进种养循环发展。三是政府支持,市场运作。政府通过健全法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投资补助等方式,为农村沼气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推进沼气工程的企业化主体、专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四是科技支撑,机制创新。加强农村沼气科研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推用一体化沼气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统筹推进融资方式、运营模式、监管机制创新。

问:十三五农村沼气的发展目标是什么?通过怎样的路径来实现这些目标?

答:《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农村沼气发展的目标是: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多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更加普及,科技支撑与行业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体系与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农村沼气在处理农业废弃物、改善农村环境、供给清洁能源、助推循环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时,《规划》还对上述发展目标进行了量化,并以专栏方式清晰地展现了这些目标。具体包括:新建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172个、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3150个,认定果(菜、茶)沼畜循环农业基地1000个,户用沼气和中小型沼气工程适度有序发展;新增池容2277万立方米,新增沼气生产能力49亿立方米,新增沼肥2651万吨,按氮素折算替代化肥114万吨;年新增秸秆处理能力864万吨、畜禽粪便处理能力7183万吨,替代化石能源349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1762万吨,COD减排 372万吨,农村地区沼气消费受益人口达2.3亿人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4项重点任务:一是优化农村沼气发展结构。加快建设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和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巩固户用沼气和中小型沼气工程建设成果,积极促进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有机结合。二是提升三沼产品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生物天然气并入天然气管网、罐装和用作车用燃料,沼气发电并网、企业自用和集中供气,推进沼气高值化利用。大力开展沼渣沼液还田,生产加工有机肥、基质、生物农药等多功能利用,推广三园 +沼气工程+畜禽养殖循环模式,实现沼肥充分高效利用。三是提高科技创新

支撑水平。深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依托优势科研团队建设沼气科研创新平台,开展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沼气科技服务信息化平台。四是加强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运营模式和服务机制,推动沼气工程设计、施工标准化。提高沼气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培育新型沼气社会化服务主体。着力提高行业监管能力,建立健全农村沼气工程、产品检测和评估体系,加强沼气生产安全管理。

问:为使上述任务能落到实处,《规划》提出了哪些措施和办法? 答:为落实重点任务,增强规划的操作性,《规划》突出加强了发展布局、重大工程、政策措施等方面的谋划。

划设了3类地区。综合考虑各地区畜禽粪便和秸秆等资源量、沼气发展基础、经济水平、清洁能源需求等因素,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资源量丰富地区、资源量中等地区、资源量一般地区3类地区。对每一类地区,都详细分析该类地区的气候资源特点,明确了发展建设任务,进行分类指导。

设置了4个重大工程。包括: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户用沼气和中小型沼气工程、支撑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对每一项工程,都明确了其功能定位和建设内容。其中,生物天然气工程和大型沼气工程是支撑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发展的核心工程,这两项工程的总投资超过十三五农村沼气工程总投资的60%,中央将继续重点支持这两项工程建设。

提出了5项政策措施。一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政府投入方式,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放大效益。探索和完善规模化沼气工程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二是完善农村沼气优惠政策。研究建立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强制性资源化处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善沼气沼肥等终端产品补贴政策。比照资源循环型企业的政策,支持从事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秸秆等生产沼气、生物天然气的企业发展。研究建立健全并落实规模化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工程项目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三是营造产品公平竞争环境。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推进生物天然气和沼气发电无障碍并入燃气管网及电网并享受相关补贴,对生物天然气和沼气进行全额收购或配额收购,保障生物天然气、沼气发电、沼气集中供气获得公平的市场待遇。四是加快完善沼气标准体系。加快农村沼气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包括生物天然气产品标准和并入燃气管网标准、沼肥工程技术规范等,研究制定沼气(生物天然气)前期工作编制规程。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规模化沼气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吸收关键技术设备。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赠款、贷款以及直接融资,加强同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的合作。

上述政策措施主要是为解决当前生物天然气工程和大型沼气工程建设运营中面临的行业壁垒、体制障碍、政策瓶颈、标准缺失等问题,力争为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规划》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业监管、开展宣传评估等相关要求,以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沼气工作的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做好十三五时期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工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规划了发展布局和重大工程,提出了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要求。

《规划》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适应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居住方式和农民用能方式的新变化,坚持清洁能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和循环农业发展的三重复合定位,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要求,强化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和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大力推动果(菜、茶)沼畜种养循环发展,巩固户用沼气和中小型沼气工程建设成果,促进沼气沼肥的高值高效综合利用,实现规模效益兼顾、沼气沼肥并重、建设监管结合,开创农村沼气事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国家能源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规划》提出,到2020年,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多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更加普及,科技支撑与行业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体系与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农村沼气在处理农业废弃物、改善农村环境、供给清洁能源、助推循环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作

用更加突出。为确保这一重大目标的实现,《规划》明确了优化农村沼气发展结构、提升三沼产品利用水平、提高科技创新支撑水平、加强服务保障能力建设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规划》突出加强了重大工程、发展布局、政策措施等方面的谋划,有效增强了规划的操作性。在重大工程方面,设置了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户用沼气和中小型沼气工程、支撑服务能力建设工程4大工程,并对每一项工程,都明确了其功能定位和建设内容。中央将继续重点支持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和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在发展布局方面,综合考虑各地区资源量、沼气发展基础、经济水平、清洁能源需求等因素,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资源量丰富地区、资源量中等地区、资源量一般地区3类地区。在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农村沼气优惠政策、营造产品公平竞争环境、加快完善沼气标准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5方面政策措施,着力为农村沼气成功转型升级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规划》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业监管、开展宣传评估,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

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 (2015年)

目录 一、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结构图 (1) (一)标准体系结构图 (1) (二)标准类别及说明 (3) 二、综合交通运输标准明细表 (5) (一)基础标准100 (5) 101术语与符号 (5) 102分类与编码 (6) (二)运输服务标准200 (7) 201客运服务 (7) 202货运服务 (8) 203邮政业服务 (10) (三)工程设施标准300 (10) 301综合客运枢纽工程设施 (10) 302综合货运枢纽工程设施 (11) 303复合通道(路线与桥隧)工程设施 (12) 304交叉设施工程设施 (13) (四)安全应急标准400 (14) 401客运安全应急 (14) 402货运安全应急 (14) (五)信息化标准500 (16) 501通用 (16) 502客运服务信息化 (20) 503货运服务信息化 (21) 504邮政业服务信息化 (23) (六)统计评价标准600 (25) 601统计 (25) 1

602评价 (26) (七)运输装备和产品标准700 (27) 701载运工具 (27) 702装载单元 (29) 703换装、换乘设备 (33) 704邮政业运输装备和产品 (34) (八)相关标准900 (35) 三、标准统计表 (41) 四、编制说明 (44) (一)编制依据 (44) (二)编制目标 (44) (三)编制原则 (45) (四)体系构成 (45) (五)其他 (46) 2

一、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结构图(一)标准体系结构图 1

图1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结构图 2

甘肃省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办法》和《甘肃省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结合甘肃省公路建设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全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公路工程质量与安全督查活动。 第三条公路工程质量与安全督查,是交通运输行业实施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督查,掌握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状况及监管情况,总结经验,加强对公路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监督工作。 第四条督查依据: (一)国家和行业有关公路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有关技术标准及强制性条文; (三)项目设计文件及有关合同文件; (四)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所属质监机构发布的有关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规定、要求等。 第五条公路工程质量与安全督查实行督查组负责制,督查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质监机构有关人员、检测机构的人

员和聘请的相关专家组成。督查组成员对督查记录及结论署名并负责,督查组负责人对督查的综合结论署名并负责。 第六条督查组履行质量与安全督查职责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被督查单位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和声像资料; (二)进入被督查单位的工程现场和其他相关场所进行检查、检测、摄像取证等; (三)督查发现存在质量与安全隐患、涉及结构安全和影响使用功能的,督查组应建议相应执法机构责成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检测单位进行验证性试验检测; (四)对发现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应视其严重程度建议相应执法机构进行处理,可采取责令限期整改、停工和返工等措施。 第七条公路工程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应当接受、配合督查组依法实施质量与安全督查,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第八条督查组对工程质量进行的试验检测、外购材料抽检所发生的试验检测费用由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承担。试验检测单位对所提供的检测数据和结果负责。 第九条督查工作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督查组成员应自觉遵守各项廉政规定。

心得体会:全力以赴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最新)

心得体会:全力以赴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最新) 今年2月1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春节后第一个全省性大会——交通强省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会议,省委书记娄勤俭描绘了全省交通运输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要求全省上下认识要再深化、力度要再加大、工作要再创新、责任要再落实;吴政隆省长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推进交通强省建设,以钉钉子精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办。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意见》。交通强省建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局已开。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只争朝夕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奋力开启交通强省建设新征程。 一、以世界级城市群尺度,更高标准谋划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对照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以世界级城市群尺度,在更高起点上以更高标准谋划综合交通发展。一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统筹建设两群三网。着眼于协同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

以及世界一流的轨道网、公路网、航道网,积极推进交通网络互联互通、重大枢纽合理分工、运输服务便利共享。深刻认识打造通州湾新出海口的重大战略意义,抓紧完善规划建设实施方案;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通过竣工验收为契机,系统谋划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按照巩固(南京)禄口、提升(无锡)硕放、规划苏(州)(南)通的思路,统筹规划环沪机场发展,推动组建本土航空公司。继续打造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互为支撑的苏北交通枢纽体系。积极推动综合交通网络主骨架由高速公路向轨道交通转变,以规划层面的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引领形成“四铁”层次分明、有效衔接的轨道网络,加快建成“轨道上的X”,推动城市群形成集约紧凑、疏密有致的空间格局。二是凸显综合立体特征,强化多层面的统筹。着眼于提升交通运输体系的网络效应和整合效应,对未来30年我省综合交通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组织编制《X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规划(2021-2050年)》,在宏观层面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立体互联,在中观层面加强通道资源的综合统筹,在微观层面加强枢纽空间的集约共享。三是更加注重扬我所长,着力打造X样板。着眼于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更加注重发挥X三大国家战略

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初步思路

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初步 思路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对于推动兴宾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和谐兴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交通发展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在准确把握交通现实基础、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交通规划的总体思路,提出具有宏观性、政策性和操作性强的交通发展规划,深入研究交通发展的新形势、新思路、新举措。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对于推进兴宾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交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自治区和来宾市的各项决策和部署,集中精力围绕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这一目标,坚持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走“四型”(即调整型、追赶型、特色型、绿色型)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双核”驱动战略支点,融入柳来河一体化发展,加快全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着力构建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化交通”。紧持从交通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切实指导和引领交通行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交通工作的

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发挥路网整体效率。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完善港口、码头布局,提升港口吞吐能力,改善整治港口航道条件,建设布置合理、资源共享、配置优化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全面提升交通服务水平,便我区交通基础设施适应我区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二、基本原则 “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必须注重体现来宾市精神和区委部署要求,依据来宾市的规划思路和区委、区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精神,全面总结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问题和经验,牢牢把握我区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强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加强资源整合、着力提升内涵、注重调整完善、坚持适度超前、坚持调整结构、转换方式、重视效率、确保安全,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并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利用率,改善生态、加强环境保持。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的总目标是:加快交通基础设置建设,提高路网服务功能,完善符合市场济经要求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交通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交通行业。建设绿色交通、建立适应交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人力资源和行业管理体系。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路网容量,提高路网的网络化程度,提升集散公路的通达性和分担率,通过提高技术等级,完善布局形态,发挥网络整体规模效应形成既与高速公路网络配套也与地方主干线公路以及农村公路网络衔接的普通干线公路网,构筑完备

(交通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精编

(交通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 念及发展理念

(交通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 念及发展理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壹)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从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情况见,城市公共交通(以下简称城市公交)系统可分为俩个子系统,壹是城市公交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 (壹)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 从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情况见,城市公共交通(以下简称城市公交)系统可分为俩个子系统,壹是城市公交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二是城市公交规划和运营治理子系统。城市公交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壹是常规公交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轮渡等;二是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地铁等;三是市郊铁路,即城市利用铁路干线开往市郊的铁路列车;四是公交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轨道交通车站和调车场等。城市公交规划和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壹是公交线网规划和站点选址;二是公交票制、票价和票务管理;三是公交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监督;四是公交日常营运调度;五是公交车辆保养和维护。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城市公交发展理念 根据国外发展经验和我国国情,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城市公交,要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依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新技术经济特征和未来发展前景,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最大可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尽可能地降低社会总成本。不但要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使用成本,更要充分体现

社会的进步性,将时间效率、便捷性、个性化需求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要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互补和相互促进作用,以实现整个大系统的高效运转,更有效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更体现“以人为本”和“环境友好”。详细包括: 1、重视公众需求,发展大运量快速公交运输方式。交通拥堵是世界大都市以及人口密集区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简朴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供应且不能根本解决交通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假如形成和小汽车相耦合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仍会陷入“拥堵—增加基础设施供给—交通状况改善—刺激更多需求—再形成拥堵”的恶性循环。为此,城市公交系统不能仅从交通流和基础设施的平衡来进行规划和构建,必须从公众需求角度考虑,重点发展大运量快速公交运输方式。 2、以人为本,提供壹体化运输服务。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不仅是供交通运输工具使用,更是为公众服务的。因此,“以人为本”和“壹体化运输服务”的思想必须贯穿到城市公交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从城市公交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设计开始直至运营组织、用户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考虑和落实安全、便捷使用、恬静、智能、公平、服务等各方面。要建立壹体化运输的网络系统和服务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运输方式内部在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管理软件各方面实现物理和逻辑上的紧密连接和壹体性,实现运输过程的无缝化和连续性。 3、提高技术水平,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实现增量供给和增强安全保障性,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实现城市公交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城市公交系统各环节都要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集约化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壹次性资金投入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比较中,要侧重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规划体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

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实施方案 按照《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实施意见》(甘交发…2012?30号)和《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实施方案》(甘交发…2012?31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省交通科研院公司机关和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公开透明、管理科学、作风严谨、快捷高效、团结协作的良性运行机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服务于甘肃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为核心,以建设一流的交通科技企业为目标,以查找问题、落实责任、破解难题、提升形象为切入点,以完善机制、健全制度、绩效考核、创先争优为抓手,以开展“十项行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为甘肃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转型跨越提供良好服务支撑。 二、工作目标 通过在全公司扎实开展“效能风暴”行动,进一步促进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凝聚发展共识,着力建立权责明晰、行为规范、管理科学、运转协调、廉洁高效、公平公正的工作机制,促进公司机关和各生产单位进一步提高 — 1 —

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实现经营质量效益协调化、班子建设团结协作化、人才队伍专业高素质化、硬件建设统一标准化、收入分配公平公正化、内外协调常态人文化,努力打造业务一流、富有活力、积极向上的现代交通科技企业。 三、工作机构 为了切实加强对公司效能风暴行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效能风暴行动目标的实现,经公司党委研究决定,成立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效能风暴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马德科 副组长:李俊峰王宁王苍和邓晓刚姜爱民王兆瑞成员:景宏福刘静王瑞庹桦牛思学崔俊敏于岚张得文包振华谈军吴晓光张小淼 张少武孙永峰毛云程田晖杨纯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由邓晓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景宏福、刘静、庹桦、牛思学、杨纯志为办公室成员。 四、工作任务 (一)开展思想讨论行动,凝聚发展共识。 组织召开中层干部思想大讨论活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面回顾总结公司五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客观准确分析评价公司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进一步明确公司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理清发展思路,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服务意识、勤廉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文化意识、学习意识,动员全体干部职工以更 — 2 —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简介.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简介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项目将优化珠海市交通资源配置,有机整合我市多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多种交通方式(步行、自行车、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深入挖掘我市交通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高综合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确立我市作为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支持我市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支撑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市政府已把这个规划作为珠海今年的一个重大规划来抓。 2009年7月,我市成立了珠海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珠海市综合交通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2009年11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工作方案》。2010年3月,经公开招标确定了规划编制单位。

目前,编制单位正在开展综合交通调查工作,分为基础资料调查、交通需求特征调查、交通系统运行状况调查三大类,这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交通调查,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涉及部门多。该规划的编制涉及交通、规划、公安、宣传、统计、口岸、民政、教育、环保等部门和各区政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二是调查内容多。调查工作包含20个调查项目。三是调查对象多。交通调查将会在1天内进入近万户居民的家中调查,同时观测全市100多条道路,调查我市所有重要的交通节点。四是调查人员多。交通调查共需2000多名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同时需要大量交警和政府工作人员配合。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时间紧,为确保此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完善如下保障工作:一是要成立机构。各区政府已成立由区主管领导为组长的交通调查领导小组,各街道、镇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市直各部门也会成立工作组,负责本部门承担的交通调查工作。二是要配备人员。我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

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2) 二、形势要求 (3) 三、发展思路...........................................5(一)指导方针.................................................5(二)总体目标. (6) 四、主要任务...........................................7(一)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7(二)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10(三)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17) 五、保障措施..........................................18(一)完善人才领导体制........................................18(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9) (三)开展人才资源统计........................................20(四)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20) 前言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以至今后十年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保障能力,将深刻影响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进程和效率。

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人才发展,按照中组部关于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工作。 1 一、发展现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随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全行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142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571万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共有技能人员1420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800万人,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38万人;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受到国家级和省(部)级表彰、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奖励、享受国务院和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数达到14142人;与此同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加大人才评价与发现力度,评选出一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优秀人才。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行业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面对日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解决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科技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高 2 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有关目标要求。二是人才的专业与地区分布不够合理。现有人才尤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交通工程科技研发、勘察设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述 摘要:综合运输系统包括水路运输系统、公路运输系统、铁路运输系统、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管道运输系统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加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建设任务的艰巨性,系统自身的规律性、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以及综合运输发展中的有机衔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过程中的最佳优化和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理论指导等,都急需系统开发、建立和完善因为综合运输体系对经济、国家、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五种运输方式;现状;问题;发展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ntains the waterway transport system,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rail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air transport system, pipeline transport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not only is a theoretical issue, but also a practical problem.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significant of the economy, the state, society and political aspects. Keywords: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five mode of transportation;status; question; development 0引言 发展综合交通、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领域中几代学者和实践者们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布局是否合理,运输能力的大小都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水平。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学科理论和建立系统的综合交通学科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综合运输系统概述 系统组成 以国家综合交通系统体系所提供的公共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工具为依托,现代联合运输工程管理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的,组织实现客货运输过程的运输工程管理系统称为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图如图1:

甘肃省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管理办法【最新版】

甘肃省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公路项目的建设管理,改进我省公路项目建设实施方式,推进现代工程管理,充分利用市场配置专业技术与管理力量,提高公路项目建设管理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有效发挥工程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代建,是指项目法人或出资人没有足够的专业管理能力,按照有关规定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以下简称“代建单位”),受公路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委托,按照合同约定组织建设项目的实施,依法承担项目质量、安全、投资及工期等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及相关工作的一种建设模式。 第三条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是我省公路建设项目实施代建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路代建工作和代建市场的监督管理。项目法人或出资人,是项目代建的实施主体,具体负责组织项目代建,依据代建合同对代建单位实行合同管理,对代建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管。代建单位依据合同开展代建工作,执行代建期管理职能,

承担相应质量、安全等管理责任。 第四条本办法仅适用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批准实施代建管理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 第五条公路代建项目根据建设管理需要和项目实际确定代建管理范围,可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或从初步设计批复后实行代建管理,也可以从施工阶段开始实行代建管理。 第六条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择优选择,专业管理。择优选择代建单位,推进建设管理专业化、职业化。 (二)界面明晰,责权一致。通过签订代建管理合同,明晰项目法人和代建单位职责,划清代建单位与其他参建单位的工作界面,实现工作职责与管理权限的一致。 (三)目标管理,奖罚分明。通过代建管理合同,明确代建管理目标,建立目标考核与奖罚机制,确保目标实现。 第二章代建单位选择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全文 文章来源:中国公路网 2012-7-26 国发〔2012〕18号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和《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衔接,制定《“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7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71%,运 输能力紧张状况总体缓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共同组成的“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 程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及西部铁路大规模开工建设;“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建成通车,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水平显著提升;一批专业化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以长江、珠江等水系和京杭运河为主体的内河水运格局基本形成;枢纽和干、支线机场建设有序推进;跨区域油气骨干管网初具规模;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初步成网;综合交通枢纽起步建设;国防交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山东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山东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胡校宁2220091632 行政管理一班

目录 一、“十一五”现状 (2)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 (2) 2、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 3、支持保障系统有效加强 (2) 4、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 5、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已显雏形 (3) 二、形势及需求 (3)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基本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4) 1、大路网体系 (4) 2、大港航体系 (4) 3、大物流体系 (5) 4、公共服务体系 (5) 5、“四化”管理体系 (5) (四)发展任务 (6)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 2、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6) 3、提升科技和信息化水平 (6) 4、促进现代交通物流发展 (6) 5、提高客运服务能力 (7) 6、强化行业管理 (7) 7、健全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7) 8、发展绿色交通 (7) 9、加强文化建设 (7) 10、深化廉政建设 (7) 四、保障措施 (7) (一)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8) (二)重视机制体制改革 (8)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8) 五、2020年全省交通发展远景展望 (8)

一、“十一五”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和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 ?“十一五”末,全省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22.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4285公里,新增1122公里,120个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通达率为86%,农村公路达到 20.3万公里,新增3.3万公里,99.2%的行政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全省沿海港 口综合通过能力达4.56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197个,分别新增2.07亿吨和83个。 全省内河通航航道里程达1150公里,五年新增138公里,内河港口通过能力达4543万吨,新增2543万吨。全省等级客、货运站分别达到1356个和506个。 2、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10年,全省公路客货运量完成24.0亿人次和26.4亿吨,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2.2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6亿吨,是2005年的2.2倍,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6546万吨,是2005年的2.9倍。营运车船向大型化、专业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大幅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交通物流快速发展。 3、支持保障系统有效加强 ?全省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立了省级交通信息资源中心,开发应用了多项业务信息系统,开通134条ETC车道,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信息系统得到推广应用。全省交通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在高速公路、桥梁、港口等工程建养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公路交通初步建立“监管到位、协调联动、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部、省、市三级安全监管和救助与应急平台。水路交通建立内河救助打捞系统。全省节能减排初见成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4、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全省交通行业大力推行“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的“四化”管理,已有8个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初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四化”管理体系,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交通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执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执法水平得到提高。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交通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知识分享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2017

系统分析重点 第一章 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以满足系统目标为要求,由系统整体结构决定;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内部属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和整体性。 2.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 “调查、比较”或“学习”,寻求可行的满意解。 3.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结构 时间维:规划阶段→计划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系统实施 4.软硬系统方法论的特点及异同点 异: (1)应用领域: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适用于结构化系统和工程领域,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 (2)基本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由时间维度和逻辑维度构成的阶段分析和系统结构的数理模型,以求得最优解;后者侧重于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以求得满意解; (3)核心内容: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优化分析,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侧重于比较学习。 同:

(1)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建立模型、实施等程序 (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 (3)都注重程序及阶段,都遵循一定的步骤,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研究 第二章 1.系统分析的概念 在选定的目标和准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2.系统分析的基础 调查、收集资料是系统分析的基础 3.系统分析的要素 (1)目标:这是系统的总目标,是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也是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2)调查、收集资料:确定系统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边界后,调查相关资料,掌握系统设计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问题。这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3)替代方案:在系统分析中,实现同一目的的多种手段被称为替代方案。这些方案必须是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势,能够进行对比的。 (4)指标:包括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等指标。 (5)模型与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 (6)评价标准:衡量可行性方案优劣的指标就是评价的标准,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各方案的优劣顺序,以供决策者选用。 4.系统分析的评价标准

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2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二、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

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0万;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特、水能、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宜昌,为宜昌发展勾画宏伟蓝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险要的战略地位,使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地方。 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日宜昌市已成为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项目背景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随着三峡翻坝运输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石(门)—运(城)铁路、宜昌港、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布局和实施,宜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等水陆公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宜昌将从过去的“终端型”交通变成中西部结合的区域性“枢纽型”交通中心,未来宜昌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组织、发展方向等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宜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修编势在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