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刷镀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讲课讲稿

电刷镀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讲课讲稿
电刷镀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讲课讲稿

电刷镀技术的原理特

点及应用

电刷镀技术的概况、应用及前景

一、电刷镀技术的介绍

电刷镀是用电解方法在工件表面获取镀层的过程。其中的在于强化、提高工件表面性能,取得工件的装饰性外观、耐腐蚀、抗磨损和特殊光、电、磁、热性能;也可以改变工件尺寸,改善机械配合,修复因超差或因磨损而报废的工件等,因而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电刷镀技术(简称刷镀技术)是电镀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除了有上述的共同作用外,它更偏重于工件的修复应用和中小批量工件的功能性表面强化。因此在实践上更要求现场或在线施镀,在保证镀层品质的基础上,更强调镀层的快速高效沉积。刷镀的基本过程是用裹有包套浸渍特种镀液的镀笔(阳极)贴合在工件(阴极)的被镀部位并做相对运动形成镀层,刷镀电源串接于两级之间。为了稳定地向工件表面液层提供足够的被镀金属离子,高浓度的刷镀液直接泵送或自然回流阴阳极之间。

二、电刷镀技术的服务内容

(1)磨损零部件的修复强化?各种机械不同材料的轴类?箱体?端盖及其它零部件磨损后均可采用电刷镀的方法修复,修复硬度范围HRC20-60,可满足各种工况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其使用寿命?

(2)发动机曲轴磨损超差的修复?采用电刷镀的方法可以恢复磨损超差曲轴的原有尺寸,大大延长曲轴的使用寿命?

(3)加工超差复原?贵重机械零部件加工超差,可以方便地使用电刷镀的方法校正其几何形状和尺寸精度?

(4)大型机械零部件的不解体修复?对于大型的?精度高的?结构复杂的机械零部件,可在现场进行不解体的局部修理,省去了拆卸?吊装?运输等环节,效率高,经济省时?

(5)强化新产品新工件表面?可应用于新产品新工件的生产工艺中,对其进行强化处理使之具有特定机械性能和物化性能?

(6)制备工件?设备?金属结构件的表面防护层?在工件?设备或钢铁结构件的表面涂镀防护层,使其表面具有高效耐腐蚀?抗氧化?耐高温等特殊性能,是一般涂料涂装防护所不能比拟的?

用电刷镀修复印刷电路?电工器件的触头?电子元件的管脚管座等?

三、电刷镀技术的新发展

随着对电刷镀技术的不断研究及推广应用,刷镀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应用于破损零部件的修复中,和其它表面工程技术一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在材料工程、制造工程中都有应用,其工艺也将更加完善、成熟。

1、电刷镀复合镀层的研究

复合镀层是镀层研究及应用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复合镀层按其结构可分为层状镀层和弥散镀层。层状镀层是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依次沉积而形成的多层镀层。按使用性能设计合理的多层结构,可有效地提高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改善涂层内应力的分布及裂纹的扩展方向,获得一些特殊和优异的性能。通过镀层结构设计和工艺调整,还可以针对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工作条件制备出性能各异的镀层,以满足不同使用要求(如减磨、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弥散镀层是指在常规镀液中加入一些高性能的固体微粒,使这些微粒均匀地悬浮在镀液中,并在电刷镀时与金属离子共沉积,以获得性能优

良的复合镀层。研究表明,在刷镀液中加入微米级第二相的弥散颗粒(如SiC、A1 0,、SiO 、ZrO 、金刚石等 -41),对共沉积后形成的复合镀层起到一定的弥散强化作用。但当采用的弥散颗粒粒径较大时,难以保证镀层组织的均匀性及性能稳定性,在工业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尚有待对镀层组织及结构作进一步的改善。

2、电刷镀技术在纳米表面工程中的新进展

(1)复合材料相关的研究表明,采用微米级第二相的颗粒弥散强化,其增韧效果并不十分显著。采用纳米颗粒复合时,则会得到显著的增韧补强效果。1988年,Izaki等用纳米碳化硅增强Si3N4陶瓷,使SiC/Si3N,陶瓷的力学性能较单相si3N4陶瓷有了显著改变。日本的新源皓一等在微米级A1 O,中加入5 tool%的SiC纳米粉末合成了高强度纳米复相陶瓷以来,纳米复合陶瓷由于具有比微米复相陶瓷更加优越的性能,尤其是强度和高温性能,已成为近年来陶瓷材料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结构材料的良好前景。同样,对复合镀层用材料而言,以纳米一纳米、纳米一微米为第二弥散相或多弥散相的复合镀层有可能使机械性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

(2)纳米材料由于其表面和结构的特殊性,具有一般材料难以获得的优异性能,为镀层材料的组成和性能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使得材料的功能化具有极大的可能。将纳米粉体与电刷镀技术相结合,制备纳米或含有纳米粉体的表面复合镀层,可使基体表面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得到提高,达到材料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的目的。与传统镀层相比,纳米镀层应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更好的耐腐蚀性能、更优越的抗磨性能和抗热疲劳性能。特别是纳米材料的特性为制备在严酷条件或特殊环境下(如超高温/低温、超高压、真空、腐蚀

环境、辐射、声吸收、信号屏蔽和承受点载荷等)服役的纳米结构镀层和功能性纳米镀层开辟了新领域。纳米材料的镀层制备,不仅可以发挥纳米结构材料的性能优势,还可最大限度地降低

因以纳米结构材料作为基材使用带来的高成本。

(3)马亚军,徐龙堂等应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了含有Ni包纳米粉的镍基复合镀层。采用镍包裹纳米颗粒解决了粉粒在镀层中共沉积时的均匀分布难题。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特征、显微硬度等进行了测试,并提出了镍包纳米A1:0,粉、镍包纳米SiC粉与镍共沉积的机理。张玉峰等提出了纳米Ni—Z10 复镀层刷镀工艺,试验表明,镀层中的ZrO粒子复合量随镀液中ZrO 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时效热处理能明显提高镀层的硬度,经400 oC时效热处理后,硬度达最大,纳米Ni—ZrO 复合镀层的高温耐磨性是基材(40Cr钢)的5~7倍。这是由于复合刷镀层中纳米ZrO 的存在抑制了晶粒的长大,从而提高了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复合刷镀纳米Ni—z 镀

层具有优良的高温耐磨性,可用于高温下磨损后设备的修复处理(如处于

6OO oC以上高温工作环境中的高速柴油机的缸体、发动机轴承衬垫和汽车燃气涡轮发动机主轴等修复)。张伟等“川用含纳米金刚石粉的镍镀液电刷镀复合镀层,系统试验研究了复合镀层中纳米金刚石对镀层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的弥散强化作用,可有效改善镀层的生长、减小内应力,提高镀层的显微硬度。含纳米金刚石粉的复合镀层在室温、高负荷下具有优良的抗疲劳和抗磨损性能,其耐磨性是纯镍镀层的4倍。

3、电刷镀复合工艺的进展

人工智能习题讲课讲稿

人工智能习题

1、将下列谓词公式化成子句集 ?x?y(?z(P(z) ∧Q(x,z))→R(x,y,f(a))) ?x?y(??z(P(z) ∧Q(x,z)) ∨R(x,y,f(a))) ?x?y(?z(P(z) ∨Q(x,z)) ∨R(x,y,f(a))) ?y(?z(P(z) ∨Q(b,z)) ∨R(b,y,f(a))) ?y((P(g(y)) ∨Q(b,g(y))) ∨R(b,y,f(a))) 结果为:{P(g(y)) ∨Q(b,g(y)) ∨R(b,y,f(a))} 2、可信度推理的推理方法 带有阈值限度的不确定性推理; 加权的不确定性推理; 前提条件中带有可信度因子的不确定性推理。 3、现在人工智能有哪些学派?它们的任知观是什么? 答:人工智能的学派及其认知观如下:符号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数理逻辑;连接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仿生学,特别是对人脑模型的研究;行为主义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控制论。 4.什么叫人工智能?它的研究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用人工的方法去模拟和实现人类智能的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 该领域的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程序设计、定理的证明、组合调度和专家系统等。 5.命题逻辑的归结法与谓词逻辑的归结法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谓词逻辑比命题逻辑更复杂,由于谓词逻辑中的变量受到量词的约束,在归结之前需要对变量进行重命名即变量标准化,而在命题逻辑中的归结则不需要。 6、什么是推理?它有哪些分类方法? 答: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技术

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一般都认为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可满足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能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嵌入式系统的特征:(1)通常是面向特定应用的。具有功耗低、体积小和集成度高等特点。(2)硬件和软件都必须高效率地设计,量体裁衣,力争在同样的硅片面积上实现更高的性能,这样才能满足功能、可靠性和功耗的苛刻要求。(3)实时系统操作支持。(4)嵌入式系统与具体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升级换代也同步进行。(5)为了提高运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固化在存储器芯片中。 3.ARM嵌入式微系统的应用:工业控制、网络系统、成像和安全产品、无线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 4.ARM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特点:(1)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2)支持Thumb(16位)/ARM(32位)双指令集,兼容8位/16位器件。(3)使用单周期指令,指令简洁规整。(4)大量使用寄存器,大多数数据都在寄存器中完成,只有加载/存储指令可以访问存储器,以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5)寻址方式简单灵活,执行效率高。(6)固定长度的指令格式。 5.嵌入式系统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用户软件构成。 2.哈佛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空间。 3.嵌入式处理器主要有四种嵌入式微处理器(EMPU)、嵌入式微控制器(MCU)、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嵌入式片上系统(SoC) 4.ARM7采用3级流水线结构,采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ARM9采用5级流水线结构,采用哈佛体系结构。 5.ARM处理器共有37个32bit寄存器,包括31个通用寄存器和6个状

电刷镀技术的应用实例

捷利特电刷镀原理 电刷镀原理; 刷镀是依靠一个与阳极接触 的垫或刷提供电镀需要的电 解液。电镀时,垫或刷与被镀 的阴极作相对运动而获得镀 层的电镀方法。刷镀与电镀的 基本原理一样,工作时零件为 阴极,欲镀的金属(或不溶性导电材料)为阳极。阳极外面包有吸水性好的纤维材料(垫或刷),以便吸附镀液。当阳极与零件表面接触并不断相对运动时,电流通过阳极与零件表面的纤维材料所吸附的镀液,金属则沉积在零件表面而形成镀层。随时间延长,镀层逐渐加厚。镀层的均匀性可由电流密度、阳极移动速度、镀液的流量、电镀时间来控制。 主要特点: 1.不需镀槽及其它装置,设备简单,可在现场对大型机器实现不完全解体而局部施镀; 2.阴阳极间距离近,允许使用大电流密度,沉积速度快; 3.镀层氢脆性小; 4.镀层硬度高; 5.镀层的孔隙率低; 6.受镀表面形状不受限制;

7.对基体金属热影响小; 8.操作简单; 9.能耗低; 10.对环境污染小。 适用范围 1.修复加工超差、磨损、损伤或锈蚀的零件、量具和磨具; 2.修复损伤或有缺陷的电镀件; 3.镀覆一般电镀无法下槽的特大零件; 4.现场镀覆难拆卸或拆运昂贵的大型设备; 5.镀覆大型零件的局部、盲孔、窄缝、深孔; 6.制作和修补印刷电路; 7.镀覆和修复要求导电性能良好的电气触点和接头; 8.镀覆要求局部防渗碳、防渗氮的镀层; 9.镀覆要求改善钎焊性能的局部镀层; 10.为特殊材料(铝、钛、合金钢)的电镀件镀覆过渡结合层; 11.装饰或修复鎏金屋顶; 12.装饰或修复雕塑、文物、珠宝等艺术品; 13.镀覆要求特殊性能的局部表面(如导电、耐蚀等); 14.在金属表面沉积不同金属图案; 15.去金属毛刺; 16.模具刻字; 17.动平衡零件去重。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1章数据库技术概论 ●教学目的:本章概述了数据库管理的进展、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构成的 一般概念,说明什么是数据库设计以及为什么要发展数据库技术,使学生对数据库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2、三种主要模型的概念。 3、 E-R图。 4、 DBS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E-R图 1.1 数据库系统概论 ●教学目的:从已有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启发,认识到DB的重要性以及本课程 的任务和目的。 ●教学重点:1、数据管理种计算机化的三个阶段。 2、三个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 ●教学内容: 1.1.1 引言 1.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数值计算 数据处理 80%以上 实时控制 人工智能 辅助设计 2. 数据处理 指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目的:是从大量、原始的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作为行为决策的依据。 方式:借助于计算机科学的保存和管理复杂的大量数据,以便能方便地利用信息资源。

3. 出现(存在)的问题: (1)大量的数据如何存放。(存储) (2)大量的数据如何组织。(结构) (3)大量的数据如何分类、查找、统计。(处理) (4)大量的数据如何有效使用。(共享、保护) (5)大量的数据如何维护。(维护)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人们去形成一套数据处理的理论、方法、技术。-----数据库技术。 4. 基本概念 (1) 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学科。 (2) 数据库(Data Base)-----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大量的、共享的数据集合,具有最小的冗余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并为各种用户共享。 (3)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位于用户和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 (4) 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 1.1.2 数据管理的进展 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 数据的分类 数据的组织 数据的编码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 数据的检索 数据的维护 依据其使用:技术的不同、设备的不同, 数据管理(处理)可分为: 人工式:人工处理数据阶段1800年以前,算盘,笔记 手工数据处理机械辅助式:机械辅助阶段1800—1890 手摇电动计算机 机械数据处理机电阶段 1890—1946年穿空机、验空机、分类机、卡片机、 制表机 电子数据处理电子阶段 1946年后 本书所讲的是电子数据处理发展经过的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 电子数据处理文件系统 DBS

基于归结原理的自动推理及其应用

基于归结原理的自动推理及其应用 [摘要]归结原理使用较广,是定理机器证明的理论基础。既可以用来证明一些目标公式和逻辑结论的成立,又可以用来求解应用问题的答案。比如一个目标公式xW(x),有时我们不但要求证明它成立,而且希望知道变元x的一个例,即如果回答x=A,W是否为真?可直接用归结反演证明,但要回答x=? W为真时,就需要问题的答案。本文给出了归结原理在这两方面的应用,最后指出了使用水平浸透法证明不可满足性所带来的子句冗余,以及避免子句冗余的一个方法。 [关键词]归结原理;人工智能;机器证明;水平浸透法 自动定理证明是人工智能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许多数学问题甚至是非数学问题(如医疗诊断,机器人行动规划)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定理证明的问题。在定理机器证明中,已知一公式集F1,F2…Fn,要证明一个公式W是否成立,即要证明W是公式集的逻辑推论时,一种方法是要证明F1∧F2∧…∧Fn→W 为永真,如果直接运用推理规则进行推导,由于演绎技巧等因素,给建立机器证明系统带来困难。另一种证明方法是采用间接法(反证法),即不去证明F1∧F2∧…∧Fn→W为真,而是去证明F=F1∧F2∧…∧Fn∧~W为永假,这就等价于证明F对应的子句集S=S0∨{~W}为不可满足的。这时候如果用归结作为推理规则使用时,就可以使机器证明简化了。 归结原理的思想是设法检验扩充的子句集S1是否有空子句。若S中有空子句,则S为不可满足的,若没有空子句,就进一步用归结法从S导出S1,然后再检验S1是否有空子句,可以证明用归结法导出的扩大子句集S1,其不可满足性是不变的,所以S1中有空子句,也就证明了S的不可满足性。归结过程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就是要通过归结过程演绎出S的不可满足性来,从而使定理得到证明。 一、基本原理 对于子句集S中的任意两个子句C1,C2,若在C1中有一个文字L1,它是子句C2中文字L2的补,那么从C1,C2中分别消去L1和L2,并将剩下的子句构成析取,这样的新子句称为C1,C2的归结式。 定理:设两个子句C1,C2,它们的归结式是C12,则C12是C1和C2的有效逻辑推论。 推论:子句集S={C1,C2,…,Cn}与子句集S1={C,C1,C2…,Cn}的不可满足性是相同的S1中的C是C1,C2的归结式,即S1是对S应用归结法后导出的子句集。 二、归结过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数据概述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有关,操作系统的类型决定了能够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 B.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文件的访问必须经过操作系统实现才能实现 C.数据库应用程序可以不经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读取数据库文件 D.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用户隐藏了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和文件名 2.下列关于用文件管理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D A.用文件管理数据,难以提供应用程序对数据的独立性 B.当存储数据的文件名发生变化时,必须修改访问数据文件的应用程序 C.用文件存储数据的方式难以实现数据访问的安全控制 D.将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有利于用户对数据进行分类,因此也可以加快用户操作数据的效率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特征的是C A.提供了应用程序和数据的独立性 B.所有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因此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C.用户访问数据时,需要知道存储数据的文件的物理信息 D.能够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可靠性,即使在存储数据的硬盘出现故障时,也能防止数据丢失 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是D A.相互调用 B.数据库管理系统调用操作系统 C.操作系统调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D.并发运行 6.数据库系统的物理独立性是指D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数据的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7.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有效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属于A A.系统软件B.工具软件 C.应用软件D.数据软件 8.数据库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下列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组成部分的是B A.数据库B.操作系统 C.应用程序D.数据库管理系统 9.下列关于客户/服务器结构和文件服务器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客户/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库存储在服务器端,文件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存储在客户端 B.客户/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处理后的结果数据,文件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包含客户所需数据的文件 C.客户/服务器结构比文件服务器结构的网络开销小 D.客户/服务器结构可以提供数据共享功能,而用文件服务器结构存储的数据不能共享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北京联合大学优秀教案)

北京联合大学优秀教案评选 参赛教案 申报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参赛教师XXX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授课章节第3讲第3节 参赛类别理工类 授课对象本科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授课时间2学时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

、课程简介 在先修课“离散数学”、“数据结构”、“VB程序设计”,为本课程提供数学、算法、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语言和 Windows 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的基础上,本课程主要讲授两大部分内容:一为“数据库系统概论” ,二为“ 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课程为后续课程“网络编程课程设计”、“软件系统基础”、“信息系统开发实习”提供数据库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基础。 本课程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基础必修课。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查询和操作方法;掌握数据库保护的基本技术;掌握关系数据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的方法,并结合Visual Basic设计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二、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标准SQL的查询语句结构,掌握简单查询、连表查询和嵌套查询的方法,并在 SQL Server 环境下应用各类查询语句,完成实际查询任务。 1、知识层面 (1)掌握标准 SQL 的查询语句结构; (2)掌握简单查询,连表查询,嵌套查询的方法。 2、能力层面 (1)分析查询需求,选择应用合适的查询语句,解决实际查询问题; (2)在 SQL Server 环境下,实现各类查询,分析查询结果,分析查询执行错误的原因并找出和实践解决办法。 3、思维层面进一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三、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标准SQL及SQL Serve环境下SQL的数据查询功能(DQL)。 1、认识数据库查询;( 5分钟) 2、示例数据库的结构;(2分钟) 3、标准 SQL 的查询语句结构,包括: FROM、 WHERE 、 SELECT、 GROUP BY、HAVING 、 ORDER BY 子句;(5分钟) 4、简单查询,包括:浏览查询,投影查询,选取查询(带IN、BETWEEN 、LIKE、IS NULL运算符及一般比较运算符的查询),SELECT子句带表达式的查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后答案 第一章 选择题 1、A。 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通常分为三级模式的总体结构,在这种模式下,形成了二级映像,实现了数据的独立性。其中三级模式结构指的是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二级映像指的是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对于外模式/模式映像,当模式改变时,相应的外模式/模式映像作相应的改变,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而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来编写的,外模式不变,应用程序就没必要修改,这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对于模式/内模式映像,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变了,模式/内模式映像会作相应的改变,以使模式保持不变,而模式不变,与模式没有直接联系的应用程序也不会改变,这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逻辑独立性指的就是当模式改变时,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需要改变,所以选项A正确。C选项的内模式改变,模式不变指的是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所以C选项不正确,B选项中前后两句与C选项相比顺序不符,所以B选项不正确。D选项中,应为“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不应为“外模式”,所以D选项不正确。 2、B。 DB指的是数据库(DataBase),DBMS指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S指的是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A指的是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Data指的是数据。

由书中概念易得DBS(数据库系统)包括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和控制DB(数据库),而DB载入、存储、重组与恢复Data(数据)。所以B选项正确。 3、C。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有:⑴、实现数据共享;⑵、减少数据冗余度;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⑷、数据的独立性;⑸、安全保密性;⑹、并发控制;⑺、故障恢复 由以上可得C选项错误,应改为数据冗余度“低”。 4、C。 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DBMS 是把用户对数据的操作转化为对系统存储文件的操作,有效地实现数据库三级(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转化;MIS指的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由以上概念可知,位于用户和数据库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DBMS。所以C选项正确。 5、C。 书中图1.6明确指出模式/内模式映像把概念数据库与物理数据库联系起来,所以C选项正确。 6、C。 数据库有这样三层关系,第一层和第三层不能直接发生关系,所以D选项不正确,内模式与外模式没有直接关系,应改为“模式与应用程序不变”。

级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嵌入式

附件5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及学习年限 (一)招生对象:全日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招生方式为普通高考招生。 (二)学习年限: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校时间原则上不能少于两年,总在校时间(含休学)不得超过五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接广州及珠三角地区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消费电子、工业应用、网络应用等嵌入式与物联网技术应用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掌握消费类电子产品开发、物联网系统应用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RFID技术应用项目开发等新技术,提升学生嵌入式产品设计与物联网项目开发、实施、管理、维护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三、就业岗位与就业范围 四、人才培养规格 (一)综合素质 1. 思想政治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坚定跟着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具有社会责任感,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能够支撑职业和人生发展的思想政治素质。 2.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坚持职业操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

力和管理素质;脚踏实地、严谨求实、勇于创新。 3.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具有融合传统文化精华、当代中西文化潮流的宽阔视野;文理交融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具有健康、高雅、勤勉的生活工作情趣;具有适应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审美立场和方法能力;奠定个性鲜明、善于合作的个人成长成才的素质基础。 4.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生理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健康标准;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品质。 (二)职业能力 本专业主要学习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集成与维护;掌握物联网终端产品的开发与制作方法;具有的嵌入式系统设计、物联网系统设计与物联网工程施工、物联网系统的管理;具有嵌入式应用系统和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及进一步发展专业技能的良好基础。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 具有比较扎实的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 2. 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输与安全技术; 3. 掌握物联网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 4.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集成的能力; 5.具备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和集成的能力; 6.具备物联网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的知识和技能; (三)职业拓展能力 1.掌握相关的技术标准,具备进行物联网系统及装置研发、设计、制造、运行与管理的能力; 2.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从事物联网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拓展监控和安防的基本知识,掌握监控和安防技术和技能。 五、毕业标准 学生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考核合格,达到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要求,获得本专业要求的证书,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一)学分要求 本专业按学年学分制安排课程,学生最低要求修满总学分130学分。 必修课要求修满106学分,占总学分的%。 其中:基本素质课要求修满24学分,占总学分的%; 职业能力课要求修满84学分,占总学分的%。 选修课要求修满22学分,占总学分的%。 其中:基本素质课要求修满12学分,占总学分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技术简介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六十年代末,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向各行各业的渗透。 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和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一章绪论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1.1 四个基本概念 数据(Data) 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系统(DBS) 一、数据 数据(Data)的定义 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表现形式——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 各类数据必须数字化后才能加工处理。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例如:93是一个数据 语义1:学生某门课的成绩 语义2:某人的体重 语义3:计算机系2007级学生人数 例如:学生档案中的一条记录:(李明男1982 江苏计算机系2000) 二、数据库(续) 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 什么是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DBMS的用途 组织和存储好大量的数据,并提供方便、高效地检索数据和维护数据的手段。 DBMS的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组织 存储和管理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其它功能 四、数据库系统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查询和维护等活动,是数据处理的中心环节。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加工、抽取和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其目的是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动力:应用需求的推动、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40年代中--50年代中)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中) 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末--现在) 一、人工管理 时期 40年代中--50年代中 产生的背景 应用需求科学计算 硬件水平纸带、卡片、磁带 软件水平没有操作系统 处理方式批处理 特点:数据不保存、数据由程序各自管理(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方式等) 数据不共享: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 数据不具独立性:数据的结构发生变化后(物理或逻辑上),应用程序必须做相应的修改。 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对应关系(人工管理阶段) .. 二、文件系统 时期

我国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学号:20097610144 班级:09级1班 姓名:王丹

我国嵌入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的一种应用形式,通常指埋藏在宿主设备中的微处理机系统,此类计算机一般不被设备使用者在意,亦称埋藏式计算机,典型机种如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DSP等。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嵌入式系统技术也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1999年1月访华时预言,4~5年后嵌入式智能(电脑) 工具将是PC和因特网之后最伟大的发明。我国著名嵌入式系统专家沈绪榜院士98年11月在武汉全国第11次微机学术交流会上发表的《计算机的发展与技术》一文中,对未来10年以嵌入式芯片为基础的计算机工业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和展望。1999年世界电子产品产值已超过12000亿美元,2000年达到13000亿美元,预计2005年,销售额将达18000亿美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嵌入式技术全面展开,目前已成为通信和消费类产品的共同发展方向。在通信领域,数字技术正在全面取代模拟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美国已开始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欧洲的DVB(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已在全球大多数国家推广。数字音频广播(DAB)也已进入商品化试播阶段。而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所有上述产品中,都离不开嵌入式系统技术。像前途无可计量的维纳斯计划生产机顶盒,核心技术就是采用32位以上芯片级的嵌入式技术。在个人领域中,嵌入式产品将主要是个人商用,作为个人移动的数据处理和通讯软件。由于嵌入式设备具有自然的人机交互界面,GUI屏幕为中心的多媒体界面给人很

大的亲和力。手写文字输入、语音拨号上网、收发电子邮件以及彩色图形、图像已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一些先进的PDA在显示屏幕上已实现汉字写入、短消息语音发布,日用范围也将日益广阔。对于企业专用解决方案,如物流管理、条码扫描、移动信息采集等,这种小型手持嵌入式系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自动控制领域,不仅可以用于ATM机,自动售货机,工业控制等专用设备,和移动通讯设备结合、GPS、娱乐相结合,嵌入式系统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近期长虹推出的ADSL产品,结合网络,控制,信息,这种智能化,网络化将是家电发展的新趋势。 硬件方面,不仅有各大公司的微处理器芯片,还有用于学习和研发的各种配套开发包。目前低层系统和硬件平台经过若干年的研究,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实现各种功能的芯片应有尽有。而且巨大的市场需求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研发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从软件方面讲,也有相当部分的成熟软件系统。国外商品化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已进入我国市场的有WindRiver、Microsoft、QNX和Nuclear等产品。我国自主开发的嵌入式系统软件产品如科银(CoreTek)公司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Delta System,中科院推出的Hopen嵌入式操作系统(虽然还不够完善)。同时由于是研究热点,所以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各种各样的免费资源,从各大厂商的开发文档,到各种驱动,程序源代码,甚至很多厂商还提供微处理器的样片。这对于我们从事这方面的研发,无疑是个资源宝库。对于软件设计来说,不管是上手还是进一步开发,都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这就使得很多生手能够比较快的进入研究状态,利于发挥大家的积极创造性。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3.5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开课对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科) 开课分院、系:电子信息分院,计算机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据库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应用最广泛、发展最迅速的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数据库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SQL语言,关系数据库及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保护以及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数据库的应用技术,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今后从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4学时) [1]基本概念 [2]数据库技术及发展 [3]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基本要求: ①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情况,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②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数据模型与概念模型(4学时) [1]信息的三种世界 [2]概念模型 [3]数据模型 基本要求: ①了解信息的三种世界,深刻理解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②掌握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的表示方法。 3.关系数据库(4学时) [1]关系模型及其定义 [2]关系代数 基本要求: ①了解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 ②掌握关系代数的运算方法。

2018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2018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嵌入式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嵌入式产品的设计、研发、测试、售后技术支持与服务方面的实用型人才。 2、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家用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信等行业的计算机应用设计开发,担任嵌入式产品及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程师,从事嵌入式技术的应用项目设计开发、产品维护与技术服务等工作。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毕业生主要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相关职业资格证书1.嵌入式软件应用开发(核心岗位)搭建开发平台和建立开发环境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用户需求分析。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建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2新能源 3建筑/建材/工程 4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5互联网/电子商务 6计算机软件 7其他行业 8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工作城市: 毕业后,深圳、广州、北京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深圳 2广州 3北京 4上海 5武汉 6南宁 7厦门 8杭州 3、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就业前景 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必然是对相关技术人才的极大需求,然而与这组逐年攀升的数字呈现对比的是国内嵌入式软件领域技术人员的极度匮乏。在中国的各大跨国公司及国内家电巨头如intel、ti、sony、三星、tcl、联想和康佳等企业,都面临着嵌入式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ccid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中国嵌入式软件行业存在每年至少50万人才的巨大缺口,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与此相比,国内嵌入式软件人才供应量正可谓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需要。一方面是需求的增长,一方面则是掌握嵌入式软件开发技能的人才供应缺口巨大。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毕业生收入为:从收入上来说,嵌入式人才是当之无愧的白领。据调查,初入门的嵌入式开发人员月薪一般都能达到3000-7000元,中级开发人员月薪在万元以上,有5年工作经验的高级嵌入式工程师年薪在30万元左右。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概况为:从事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驱动开发、应用开发。 嵌入式系统是当前最热门、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包括手机、电子字典、可视电话、数字相机(dc)、数字摄像机(dv)、u-disk、机顶盒(settopbox)、高清电视(hdtv)、游戏机、智能玩具、汽车电子、家电控制系统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I 适用专业:成人教育学生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种数据模型的特点,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SQL 语言,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的设计理论。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动向,以指导今后的应用。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数据库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目前它已成为一门科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为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在不同的方面为本门课程打下相关的知识基础。 学习了本门课程,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又为进一步进行其他课如软件工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基础。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基本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DBMS实例及SQL的高级应用、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系统保护技术(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以及数据库设计等内容。 (二)基本要求 知识方面:1.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关系数据模型 2.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语法 3.关系数据理论、关系规范化理论 4.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数据库技术的 新发展等内容。 5.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1:ER图是表示概念模型的有效工具之一,在ER图中的菱形框表示 1.联系 2.实体 3.实体的属性 4.联系的属性 2:()完成对数据库数据的查询与更新 1.DCL 2.DDL 3.DML 4.DQL 3:如果关系模式R中的每一个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也不传递依赖于键,则称这个关系模式属于 1.第一范式 2.第二范式 3.第三范式 4.BC范式 4:SQL语言中,删除记录的命令是 1.DELETE 2.DROP

4.REMORE 5: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1.结构规范化 2.数据安全性 3.数据独立性 4.操作可行性 6:数据的管理方法主要有 1.文件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2.批处理系统和实时处理系统 3.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系统 4.数据库系统和实时处理系统 7:下列哪一个不是数据库开发的可选数据库。 1.mysql 2. DB2 3.Oracle 4.Excel 8:绝大多数数据库系统的总体结构,都具有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模式结构。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1.模式和内模式

3.模式 4.外模式 9:如果在关系的分片过程中使用了选择操作,则不可能是 1.水平分片 2.垂直分片 3.导出分片 4.混合分片 10:以下关于E-R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1. E-R图建立在关系数据库的假设上 2. E-R图使用过程和数据的关系清晰,实体间的关系可导出应用过程的表示。 3. E-R图可将现实世界(应用)中的信息抽象地表示为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4. E-R图能表示数据生命周期。 11:SQL语言中,创建一个表的命令是 1.View 2.DROP 3.CLEAR 4.Create 12: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 1.DBS

2019-2020-2《嵌入式技术与应用》A卷

西南科技大学2019-2020-2学期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本科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简答题(共50分) 1、 (10分)请简述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及其基本特点,常见的嵌入式系统有哪些分类? 2、 (10分)请问什么是小端存储器系统和大端存储器系统?并将数据0x87654321分别在大小端存储器 系统中的存储情况填入下表中。 3、 (10分)请列举ARM7TDMI 的几种异常模式,并简要叙述进入和退出异常时内核自动进行的操作。 4、 (10分)请描述ARM7TDMI 寻址方式的含义,并列举ARM7TDMI 内部支持的寻址方式? 5、 (10分)请简要描述ARM7TDMI 寄存器R13-R15的含义。 二、程序设计综合题(共50分) 1. (26分)下图采用LPC2200系列ARM 微控制器的P0.1接收外部按键信号,当按键按下时,该引脚电 平为低,松开按键后,该引脚为高电平。采用该芯片的P0.0控制外部LED 的状态,当输出为低电平时,LED 被点亮,当输出为高电平时,LED 熄灭。另外,利用该芯片的AIN3引脚对外部的模拟信号进行A/D 采样。 图一 (1)(6分)请完成对图中P0.0,P0.1端口的初始化程序段。 (2)(8分)编写程序,实现当按键按下时,LED 点亮,当按键松开时,LED 熄灭。

(3)(6分)AIN3是A/D转换模块的输入通道3,可以实现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的功能,请编写使用AIN3进行ADC转换的初始化程序段,要求转换频率为500KHz。(系统VPB时钟频率为11.0592MHz)(4)(6分)假设本系统A/D参考电压为3.0V,若外界模拟信号是1.8 V,请问A/D转换后的数字量大约为多少? 2.(24分)某嵌入式系统通过UART0与某计算机进行通信,通信速率为4800,传输数据长度为8位,每 帧数据包含1个停止位,1个起始位,无奇偶校验。且VPB总线时钟频率为11.0592MHz。 (1)(6分)可以将该系统的UART0与PC机的串口直接连接吗?为什么? (2)(6分)写出满足题目要求的串口初始化程序段。 (3)(6分)完成UART0以查询方式发送一个字节数据的程序段。 (4)(6分)完成UART0以查询方式接收一个字节数据的程序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答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 1 章数据库概述 1.试说明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专门用于实现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的实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组成。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3.与文件管理相比,数据库管理有哪些优点? 答:与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相比,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带来了如下好处:将相互关联的数据集成在一起,较少的数据冗余,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可以共享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4.在数据库管理方式中,应用程序是否需要关心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存储结构?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的作用是什么? 答:数据库是数据的汇集,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上。 6.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可以不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访问数据文件吗? 答:不能 7.数据独立性指的是什么?它能带来哪些好处? 答: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不会因数据的物理表示方式和访问技术的改变而改变,即应用程序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物理表示方式和访问技术,它包含两个方面: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存储位置或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 逻辑独立性是指当表达现实世界的信息内容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 8.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数据库系统中的作用大致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一般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应的实用工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四个部分。数据库是数据的汇集,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上;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它可以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各种功能;应用程序专指以数据库数据为基础的程序,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2章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结构 1.解释数据模型的概念,为什么要将数据模型分成两个层次? 答:答: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数据模型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目的内容重点难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授课目的、内容、方法、重点、难点及学时分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 本课程的性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 2 本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应用规范化的方法进行数据库的开发和设计,并和具体的一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相结合,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操作和开发方法。b5E2RGbCAP 3 本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针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数据调查分析、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关系规范化及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并能使用高级语言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p1EanqFDPw 二、基本教案要求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发展、结构体系及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等。 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及数据恢复等概念。 掌握数据库的查询语言、关系理论及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掌握对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及数据恢复的应用。DXDiTa9E3d

三、教案内容: <一)绪论4学时 1、数据库系统概述 (1)数据库的地位:数据库在信息领域的作用和地位 (2)四个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四个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3)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环境、特点。 2、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2)概念模型: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实体之间的联系、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E-R图。 常用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每种 模型从数据结构、完整性结束、数据存储、优缺点及典 型的数据库系统几个方面介绍。RTCrpUDGiT 3、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库系统内部的模式结构:模式结构的概念、三级模式结构、二级映象功能及数据独立性 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硬件平台:数据库平台对硬件平台的要求。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1、单选题C C D B C 2、判断题对错错错对 3填空题网状模型用户商业智能数据挖掘系统设计 4简答题 1)数据模型就是指描述事物对象得数据组成、数据关系、数据约束得抽象结构及其说明。数据模型就是指描述事物对象得数据组成、数据关系、数据约束得抽 象结构及其说明。数据模型就是指描述事物对象得数据组成、数据关系、数据约束 得抽象结构及其说明。3)数据约束:用于描述数据结构中数据之间得语义联系、数据之间得制约与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得规则。主流数据库采用关系图模 型。数据库典型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其它数据模 型(如对象数据模型、键值对数据模型、列式数据模型。。。) 2)数据库——就是一种依照特定数据模型组织、存储与管理数据得文件,数据库文件一般存放在辅助存储器以便长久保存。数据库具有如下特点:数据不重复 存放;提供给多种应用程序访问;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得应用程序;对数据 增、删、改、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与控制。 3)数据库(Database)就是一种依照特定模型组织、存储与管理数据得数据结构。在数据库中,不仅存放了数据,而且还存放了数据与数据之间得关系。数据库 内部元素:用户表:用户在数据库中创建得数据库表;系统表:数据库中系统自带 得数据库表;视图:数据库中用于对数据进行查询得虚拟表;索引:数据库中用于 加快数据查询得索引项;约束:数据库中对数据、数据关系施加得规则;存储过 程:数据库内部完成特定功能处理得程序;触发器:数据库内部因数据变化自动执 行得一类存储过程等等 4)数据库系统包括:用户、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四个组成要素。 5)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 System,DBMS )——就是一种专门用来创建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维护数据库,并提供对数据库访问得系统软件。数 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要功能:创建数据库与表; 创建支持结构,如索引等; 读取 数据库数据; 修改数据库数据; 维护数据库结构; 执行规则; 并发控制; 提供安全性; 执行备份与恢复等等 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1 单选题C B D A A 2、判断题对对错对错 3填空题全外连接数据约束候选键用户定义完整性4简答题外码键 1)在关系模型中,使用“关系”来存储“实体”中得数据。关系(relation)——就是指存放实体数据得二维表。关系特征:行存储实体得个体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