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泉州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泉州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泉州市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

调查和感悟家乡在“十一五”时期经济、文化、民生等问题的建设成就,在调查旅游状况的基础上,透析和反映家乡在“十一五”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和介绍家乡的城市形象并在调查研究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现有问题,为家乡“十二五”规划的美好蓝图建言献策。

调查时间、地点:2011-8-10 福建省泉州市区

调查对象:泉州市区的旅游景点、交通、酒店、商业街、旅游局、游客

调查方法:视频取证、问卷调查、采访

为了了解泉州市在“十一五”期间的旅游事业的发展情况,我先通过网络了解了泉州的主要旅游景点还有“十一五”期间泉州旅游业的大事纪,掌握了一些官网上公布出来的每年游客量及增长率还有分布区,随后又去了当地旅游局宣传部采访了解“十一五”期间泉州市政为了发展旅游业所作出的一些重大举措,一一记录下后,我拿着DV按照那位官员所说的市政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投入的一些旅游景点、酒店、商业街前去视频取证。接着又在泉州论坛发布了《关于“十一五”期间泉州的旅游业的调查问卷》,最后在各旅游景点随机选择了一些游客让他们谈谈在泉州旅游的感受,并做了游客满意度调查。

现在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泉州的主要旅游景点:

泉州十八景:涂门街、东湖公园、五里桥、蔡氏古民居、府文庙、开元寺、崇武古城、洛阳桥、牛姆林、清水源、清源山、西湖公园、深沪湾、天后宫、黄金海岸、仙公山、岱仙瀑布、郑成功史迹

其他的比较著名的景点有:东湖公园、闽台缘博物馆、清净寺、关帝庙、美食街、状元街、天后宫等

一、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地旅游业不断发展,以清源山为龙头的大泉州旅游体系逐渐形成,旅游业由蓄势发展向跃升发展的条件己基本成熟。

(一)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拥有旅游资源实体783处,其中一至三级中高档资源实体181处。除清源山国家级品牌外,还有国家水利风景区1 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2处,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55处,在全省五大旅游资源集中区的综合得分位居第二位。

(二)景观保护较好。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机构重视旅游资源保护工作,采取加强宣传、建章立制、完善规划、加强执法等措施,使重点旅游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九日山、牛姆林、戴云山等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基本完好;崇武古城、蔡氏古民居、关岳庙等文化旅游资源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复。

(三)政府比较重视。1999年市委、市政府将我市发展定位于“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围绕“绿、旅、新”的要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2002年以来,市政府完成了《泉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确定了以清源山为龙头的“北山南水”的大泉州旅游体系;出台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多方面各层次扶持旅游业发展;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不定期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各县(市、区)从实际出发,组织编制了

《“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扶持政策,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部门工作有效。几年来,经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06年共接待中外旅游者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万人次,创汇万美元。今年上半年接待中外旅游者万人次,比增%,旅游总收入亿元,比增%,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万人次,比增%,创汇万美元,比增%,预计全年接待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将突破20万人次,旅游收入将突破30亿元。

(五)开发正在推进。继清源山风景区得到较为科学的开发之后,各地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在建的旅游开发项目20多个,总投资超过30亿元。“十五”以来,旅行社、酒店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改建景区旅游公路26条,200多公里,景区游客服务中心3个,新建星级酒店42家,其中4星级酒店6家,新增旅行社63家,其中国际社8家。

(六)优势开始显现。纵观我市在全省的比较优势,绿色生态型旅游业是我市最有希望成为海西的龙头产业之一。我市地处国内两大客源市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中间位置,又靠近海外主要客源市场--港澳台地区。随着我市浦南等高速公路通车,沿海快速铁路及武夷山机场改造扩建的完成,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必将把我市与上述市场联系得更加紧密。

二、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图为网上问卷统计)

(图为网上问卷统计)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的数据看来,虽然我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状与应有的产业地位还不相称,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1、发展很不平衡,“龙头”作用不明显。根据全市旅游业发展布局,大部分县(市、区)的旅游发展徘徊不前。由于资源的同构性,体制和行政地域的分割,大泉州旅游业发展对其他县(市、区)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

2、旅游总量偏小,综合竞争力不强。2006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亿元,占GDP 的%,仅比2000年提高%,尚形不成支柱产业。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在全省第五位和第三位,与我国旅游资源及品质相类区域(如黄山、张家界)比,差距较大。

3、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后劲不足。由于财力有限,投入不足,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目前,除武夷山外,绝大多数的旅游资源还处于原生态状态,没有形成成熟产品;正在开发建设的项目规模较小,能进入省上盘子的项目很少,与周边地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三、意见和建议

通过采访旅游局的有关专家,就以上这些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专家认为我国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促进我市旅游业由蓄势发展向跃升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谋划旅游业发展大局

(二)理顺各种关系,着力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

(三)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增强旅游业发展活力

(四)强化项目建设,努力拓展旅游业发展之路

调查人:10级新闻2班黄河铭

(后附调查问卷)

“十一五”期间泉州市旅游状况调查问卷

1.您的年龄 [单选题] [必答题]

20岁以下

20—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2.您是从哪些途径知道泉州的 [单选题] [必答题]

电视、报纸等广告

旅游宣传册

亲友介绍

其他

3.如果让您设计一次泉州旅游线路,您认为几天最为合适 [单选题] [必答题]

五天

三天

七天

其他

4.您觉得目前泉州旅游消费是否合理(包括景区门票、交通费、住宿费等等)? [单选题] [必答题]

合理

费用水准低于所得服务

收费偏高

人们用于旅游的消费需要开发

5.其中,您认为泉州市最优质的旅游资源是什么? [单选题] [必答题]

历史文化古城

滨海城市

山水自然风光兼具

6.您认为泉州市的旅游资源在国内的知名度: [单选题] [必答题]

默默无闻

有所耳闻

小有名气

很有名气

7.您对泉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及管理的认可情况: [单选题] [必答题]

开发充分,管理到位

开发不足,管理到位

开发充分,管理缺陷

开发不足,管理缺陷

其他

8.您对泉州市旅游业现状的满意度: [单选题] [必答题]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其他

9.您觉得泉州景区缺乏的是哪些方面(可多选) [多选题] [必答题]

导游服务

景色整体规划及安排

基础配套设施

地方特色购物

文化背景挖掘

其他

10.您认为目前泉州市的旅游最需要改善的是哪方面? [单选题] [必答题]

方便程度(例如住宿预定及交通状况)

适程度(例如景点的配套设施和集群情况)

文明程度(例如景区的环境及人文保护)

其他

11.您觉得目前泉州旅游消费是否合理(包括景区门票、交通费、住宿费等等)? [单选题] [必答题]

合理

费用水准低于所得服务

收费偏高

人们用于旅游的消费需要开发

株洲旅游升温实施方案解读

株洲旅游升温实施方案解读Interpret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Zhuzhou t ourism warming up

株洲旅游升温实施方案解读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关于印发株洲市旅游升温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 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机构: 《株洲市旅游升温战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零xx年二月二十四日 株洲市旅游升温战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着力打好城市提质、园 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的决定》,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 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xx〕41号),按照市委“保二 争一、科学跨越”的要求,以项目建设为主体,以市场开发和

行业管理为两翼,全面实施全域规划、品牌带动、形象策划、市场培育、行业服务、人才培训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把株洲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株洲建设成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全方位打好旅游升温战。 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完成“一个创建”,即把株洲市创建成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二个翻番”,即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翻一番,达到1800万人次以上,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翻一番,达到110亿以上,跨入百亿产业群。 三、“123”战役重点 (一)完善一套规划、策划一项活动。以可操作性为原则,完善形成株洲旅游发展、品牌营销规划体系,策划开展一项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活动。 (二)构建两条旅游长廊。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构建沿“岳汝高速”株洲段旅游长廊和“大京—仙庾—云峰湖”休闲度假旅游长廊。 (三)创建三大特色品牌。南攻炎陵神农福地,打造祭祖祈福圣地和疗养休闲基地;北取云峰湖,打造中部欢乐谷;中夺神农城,打造全球炎帝文化景观中心。

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能产生多重效益,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产业是一个较新的、宏观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公认的界定。普遍的观点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其包括的行业主要有: 1、文化艺术业:包括艺术创作与表演、文艺表演场馆、图书馆(档案馆)、文物和博物馆(纪念馆)、群众文化活动(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文化中心、文化俱乐部)、文化艺术经纪代理及艺术品市场等。 2、新闻出版业:包括新闻业,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各类图片的出版、印刷(复制)业等。 3、广播电影电视业: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的制作、发行、播映等。

4、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包括卫星传输、互联网等各种文化传播。 5、文化娱乐业:包括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游乐园等。 6、文化旅游业:包括以文化艺术和文物为对象的旅游参观、旅游纪念品生产经营等。 7、体育业:包括竞技体育和休闲健身服务。 8、博彩业:包括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 9、广告业:包括广告制作、宣传等。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1、发展文化产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文化与其他产品一样,由政府组 织生产、流通和消费。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因此文化产品的市场化比其他物质产品滞后,从而制约了文化行业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化进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2、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关于泉州市旅游状况的调查报告(doc 7页)

关于泉州市旅游状况的调查报告 (doc 7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泉州市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 调查和感悟家乡在“十一五”时期经济、文化、民生等问题的建设成就,在调查旅游状况的基础上,透析和反映家乡在“十一五”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和介绍家乡的城市形象并在调查研究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现有问题,为家乡“十二五”规划的美好蓝图建言献策。 调查时间、地点:2011-8-10 福建省泉州市区 调查对象:泉州市区的旅游景点、交通、酒店、商业街、旅游局、游客 调查方法:视频取证、问卷调查、采访 为了了解泉州市在“十一五”期间的旅游事业的发展情况,我先通过网络了解了泉州的主要旅游景点还有“十一五”期间泉州旅游业的大事纪,掌握了一些官网上公布出来的每年游客量及增长率还有分布区,随后又去了当地旅游局宣传部采访了解“十一五”期间泉州市政为了发展旅游业所作出的一些重大举措,一一记录下后,我拿着DV按照那位官员所说的市政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投入的一些旅游景点、酒店、商业街前去视频取证。接着又在泉州论坛发布了《关于“十一五”期间泉州的旅游业的调查问卷》,最后在各旅游景点随机选择了一些游客让他们谈谈在泉州旅游的感受,并做了游客满意度调查。 现在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泉州的主要旅游景点: 泉州十八景:涂门街、东湖公园、五里桥、蔡氏古民居、府文庙、开元寺、崇武古城、洛阳桥、牛姆林、清水源、清源山、西湖公园、深沪湾、天后宫、黄金海岸、仙公山、岱仙瀑布、郑成功史迹其他的比较著名的景点有:东湖公园、闽台缘博物馆、清净寺、关帝庙、美食街、状元街、天后宫等 一、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地旅游业不断发展,以清源山为龙头的大泉州旅游体系逐渐形成,旅游业由蓄势发展向跃升发展的条件己基本成熟。 (一)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拥有旅游资源实体783处,其中一至三级中高档资源实体181处。除清源山国家级品牌外,还有国家水利风景区1 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2处,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55处,在全省五大旅游资源集中区的综合得分位居第二位。

泉州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泉州市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 调查和感悟家乡在“十一五”时期经济、文化、民生等问题的建设成就,在调查旅游状况的基础上,透析和反映家乡在“十一五”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和介绍家乡的城市形象并在调查研究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现有问题,为家乡“十二五”规划的美好蓝图建言献策。 调查时间、地点:2011-8-10 福建省泉州市区 调查对象:泉州市区的旅游景点、交通、酒店、商业街、旅游局、游客 调查方法:视频取证、问卷调查、采访 为了了解泉州市在“十一五”期间的旅游事业的发展情况,我先通过网络了解了泉州的主要旅游景点还有“十一五”期间泉州旅游业的大事纪,掌握了一些官网上公布出来的每年游客量及增长率还有分布区,随后又去了当地旅游局宣传部采访了解“十一五”期间泉州市政为了发展旅游业所作出的一些重大举措,一一记录下后,我拿着DV按照那位官员所说的市政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投入的一些旅游景点、酒店、商业街前去视频取证。接着又在泉州论坛发布了《关于“十一五”期间泉州的旅游业的调查问卷》,最后在各旅游景点随机选择了一些游客让他们谈谈在泉州旅游的感受,并做了游客满意度调查。 现在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泉州的主要旅游景点: 泉州十八景:涂门街、东湖公园、五里桥、蔡氏古民居、府文庙、开元寺、崇武古城、洛阳桥、牛姆林、清水源、清源山、西湖公园、深沪湾、天后宫、黄金海岸、仙公山、岱仙瀑布、郑成功史迹 其他的比较著名的景点有:东湖公园、闽台缘博物馆、清净寺、关帝庙、美食街、状元街、天后宫等 一、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地旅游业不断发展,以清源山为龙头的大泉州旅游体系逐渐形成,旅游业由蓄势发展向跃升发展的条件己基本成熟。 (一)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拥有旅游资源实体783处,其中一至三级中高档资源实体181处。除清源山国家级品牌外,还有国家水利风景区1 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2处,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55处,在全省五大旅游资源集中区的综合得分位居第二位。 (二)景观保护较好。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机构重视旅游资源保护工作,采取加强宣传、建章立制、完善规划、加强执法等措施,使重点旅游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九日山、牛姆林、戴云山等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基本完好;崇武古城、蔡氏古民居、关岳庙等文化旅游资源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复。 (三)政府比较重视。1999年市委、市政府将我市发展定位于“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围绕“绿、旅、新”的要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2002年以来,市政府完成了《泉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确定了以清源山为龙头的“北山南水”的大泉州旅游体系;出台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多方面各层次扶持旅游业发展;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不定期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各县(市、区)从实际出发,组织编制了

湖南省旅游资源分析

湖南省旅游资源分析 旅游特色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全省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人口有6628万人。湖南山川纵横、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湖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湖南省旅游资源有1处世界自然遗产,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个国家4A级旅游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山水秀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把湖南的山山水水点缀得绚丽多姿。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湖南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湖南旅游以“名人名山”为产品核心,一手从整体上构筑旅游产品格局,一手积极推进旅游环境优化,现已具备良好的接待能力。 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湖南旅游的主要特色。 红色旅游,就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湖南省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中国从近代到现代的主要事件发展和人物思想脉络,都与“湖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开发优势 资源优势明显。湖南人文荟萃、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旅游资源富集、资源禀赋高。,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集奇、幽、野、险、秀于一身,堪称国之瑰宝;南岳衡山五岳独秀,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世外仙境桃花源和猛洞河、良山、壶瓶山风光更是充满诗情画意。这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炎帝陵、舜帝陵、龙山里耶秦简牍、岳阳楼、马王堆西汉古墓、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以及凤凰古城等一大批历史人物和人文景观,闪烁着源远流长的楚湘文化的灿烂光辉。这里人杰地灵,屈原、蔡伦、朱熹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载,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为中国历史写下了光辉的革命篇章。这里民族风情浓郁,湖南的西南部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吉首德夯苗寨,怀化通道侗寨目的地,永顺王村土家古镇,领人沉醉的歌舞和习俗,让人们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和文化体验。湖南是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因此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区位交通优势。湖南省地理位置优越,旅游客源稳中有升。湖南省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交通发达。航空、铁路、公路、水运是沟通湖南省内各旅游城市和省外各省市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湖南航空以长沙为中心,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和张家界荷花机场均有多个航班飞往国内外各大城市。湖南的铁路网也较为发达,有京广、沪昆、湘桂、焦柳、洛湛等五条铁路干线贯穿全省,全省各旅游城市或地区基本有铁路通达。2009年底正式通车的武广高速铁路拉近了省内外城市间的距离。公路方面,全省通车里程达6万多公里,106、107、207、209、319、320、322等国道和京珠高速经过湖南省境内,各旅游城市和风景区之间都通班车。省内湘、资、沅、澧四水均可通航,岳阳、长沙、衡阳、株洲、湘潭、邵阳、怀化、常德、永州等城市,不仅是全省铁路和公路交通的枢纽,也是水路交通的重要中转站。 旅游资源集群效应好。湖南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和湘西地区,其它地区也有分布。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进行资源组合。在长株潭地区,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这里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而集中,同时也有炎帝陵、岳麓书院、第一师范、浏阳大围山等高品位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张家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旅游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旅游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旅游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旅游情况的调查问卷 六(6)班苏明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旅游上的消费变得越来越多,现在外出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小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小学生有相对于大人更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梦想,。 班上大约有95.8%的同学喜欢旅游,说明大家还是很热爱旅游的。在出游时间 方面,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整理,大约36.6%的同学选择在暑假出游,25.9%的 选择在寒假出游;15.2%的选择在五一出游;21.4%选择在十一出游。从中可以看出,闲暇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出游的范围:寒暑假的时间非常充足,因此选择在寒暑假出游的同学比重最大,他们一般会选择国内国外等远距离旅游,尤其是国内其他城市旅游;五一、十一时间比较仓促,外出旅游的较少。 很多同学都对外出旅游持积极态度,认为在时间等条件均合适的情况下,多去外面看一看会有很多的收获。比如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了解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不少同学表示希望去有趣,好玩,风景美的国外旅游,比如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区旅游放松放松;也有部分同学希望到一些以人文景观著名的地方去旅游。 从同学们的角度出发,我们对旅游目的进行调查时围绕欣赏景观、休闲度假、文化和娱乐五个方面展开,同学们的出游目的主要有(51.3%)和休闲度假、散心(31.7%)两种,其他比重较小;对于目的地的选择又以水域景观(31.1%)为首选,自然景观(29.5%)次之。 一些同学选择自助游和自驾游,表示不喜欢跟团旅游,可能因为随团旅游受到很多限制,如在某些景点的参观时间有规定,游玩往往不能尽兴等;另外随团游客素质良莠不齐;而自主制定旅游线路在预定酒店、参观游览时价格又相对较高,既不方便操作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觉得跟团旅行其实也有很多好处,但是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如果在时间不充裕的时候,可以选择随团旅行。 大部分同学都很喜欢旅游,其实旅游也有很多好处,一点也不逊色于在家里学习。所以我觉得一年多出去旅游几次,放松放松心情,还能了解到风土人情,增长知识,不是一举两得吗? 第二篇:旅游调查报告 每年的暑假对于广小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诱惑,长长的两个月时间我们 通常会做精心的计划,包括学习、旅游、访亲等。而对于我们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 学生来说,旅游更是重点中的重点,不仅仅是出于喜爱,更是原于其与自身专业息

泉州旅游景点介绍

泉州市介绍 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东南部,辖鲤城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和金门县等九个区域。人口800万人,其中回、蒙、畲等42个少数民族十余万人。居民通用闽南方言。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泉州是海外华侨、华裔、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藉之一。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萧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 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 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4条,总长1620公里,水资源相当丰富。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元、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27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特产有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等等。 别称:桐城

株洲旅游格局定位相关因素分析

株洲旅游格局定位相关因素分析 一、区位条件分析 株洲位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间,处亚热带地区,全年气候分明,风景秀丽,环境整洁。株洲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腹地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是湖南省副中心城市;省内第二大城市;城市综合实力第二强市;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株洲市域的总面积为11262平方千米,常住总人口为385.56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市区的总面积为853.4平方千米,常住总人口为105.54万(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株洲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7.5平方千米,位居全省第2位。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的重要节点。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同处湘江下游,呈“品”字形分布。长沙到株洲和湘潭的距离都是50公里,目前已经由省级公路、高速公路、城际快速干道和高速铁路连接,形成了一个30分钟的生活圈。株洲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南靠广东,北依长江,东眺上海、江浙,西连巴蜀、云贵,有联系华东、华南、西南的经济纽带城市之誉。株洲铁路交通优势明显,京广、浙赣、湘黔三大铁路主干线在此交汇,贯通中国内地的东西南北,因此株洲与北方铁路枢纽城市郑州并称“北郑南株”;株洲也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核心枢纽,京广高速铁路在株洲天元区设株洲火车西站,沪昆高速铁路在株洲醴陵境内设醴陵北站(引入湖南的第一站);城际铁路也将发达,在湖南“3+5”城市群城际铁路中,株洲也成为其枢纽。规划中,株洲北通长沙、岳阳,西至湘潭、娄底,东往醴陵,南达衡阳,四个方向都衔接着重要城市。其中长、株、潭城际铁路将于2014年建成营运。株洲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了中国南方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106国道、320国道、211省道、京港澳高速公路(G4)、长株高速公路(S21)、沪昆高速公路(G60)、泉南高速公路(G72)、衡炎高速及规划中的京港澳高速复线、沪昆高速复线和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内穿过,全长41.629公里的长株高速公路使得株洲和省会长沙距离更近。株洲水运也很方便,株洲港为湖南省八大港之一,绕城而过的长江第二大支流湘江四季通航,普通船只沿湘江可上溯衡阳、广西,下通洞庭湖、长江,千吨级船舶能顺湘江、经长江、通上海并达世界各地。株洲距黄花国际机场仅37公里,经长株高速公路25分钟可以到达。计划建设的株洲通用机场已选址芦淞区五里墩乡境内。 从经济发展来看,如今位于中部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而株洲是处在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株洲地处我国南方“十字路口”的枢纽位置,沿海向内地的过渡地带,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结合部,是支撑沿海、沿江开放地区的后方基地和促进内地开发的先导城市,是我国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泉州旅游景点介绍

泉州市介绍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东南部,辖鲤城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和金门县等九个区域。人口800万人,其中回、蒙、畲等42 个少数民族十余万人。居民通用闽南方言。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泉州是海外华侨、华裔、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藉之一。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千米以上大山有455 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 米,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 公里,有湄州湾、泉 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萧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 个港口。 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 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4 条,总长1620公里,水资源相当丰富。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元、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 多种。浅海滩涂面积118万 亩。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 多种。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 处,省级27 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特产有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等等。 别称:桐城 位置: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晋江入海口辖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台商投资区和金门县。 市花:刺桐花

株洲炎陵地区旅游开发分析

株洲炎陵县旅游发展现状及开发分析 摘要: 株洲炎陵县位于湖南省东南端,炎陵县境内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但目前炎陵旅游开发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存在着品牌知名度不高、资源开发深度不足以及游客滞留时间较短且消费单一等制约因素。区内不仅有闻名的炎帝陵,而且还有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炎帝陵闻名中外,而桃源洞则相对名气较小。故炎陵地区旅游开发本文以炎帝陵为主。关键词: 炎帝陵; 旅游开发; 炎陵县;株洲; 引言: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 其时代距今5500 年~ 6000 年左右。炎帝开创了原始农耕文化, 被尊称为神农氏; 同时由于他最早教会人们把火运用到了生产生活的实践中, 改变了茹毛饮血、以渔猎和采集野果为生的状态故又被尊称为炎帝。后来, 因为民治病误尝断肠草而死。后世子孙将他与黄帝一起被尊称为中华文明的始祖。相传炎帝逝世后, 治丧者决定将其安葬到今湖南省郴州资兴市资水河边温泉附近, 因炎帝属火, 应葬于此。而在运送炎帝的灵柩逆江而上, 达到白鹿原( 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 的过程中, 突然山崩石裂, 波浪滔天, 炎帝灵柩顿时沉入岸边石缝, 后人便在此立碑代墓炎帝神农氏。作为炎帝神农氏安息之地的株洲炎陵县在弘扬炎黄文化, 积极发展旅游业。 一、炎帝陵概况 1.炎帝文化特点 (1)群众性在炎帝部落里, 氏族成员和酋长都是氏族平等的一员, 酋长对群众无政治特权和经济剥削, 他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参加生产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当时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都是群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2)务实性与创造性炎帝文化的务实性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表现在炎帝和其部族的发明创造。例如对火的利用。炎帝发展了燧人氏的钻燧取火修火之利, 把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生活之中, 发明了火耕、熟食、烧制陶器等等。炎帝时代另一个与人的日常生活直接农业及其工具的创造使用。 2. 炎帝陵的建设 炎帝陵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和井冈山西麓, 坐北朝南, 背山面水, 南面万阳山屏位于之前, 北靠炎陵山, 东面有万阳山支脉, 西面有金花岩夹石坳, 群山环抱之中, 自唐即有奉祀, 宋初 立庙, 香火于兹不绝。1986 年4 月17 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自为炎帝墓题碑.. 炎帝神农氏之墓。1987 年经过修葺, 陵墓封土高4. 75 m, 围长87 m。1986 年起, 省市相继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林雅瑜(1) 田芳芳(6) 邱志康(8) 所在院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级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影响力小,在国内旅游中的地位不明显。政府部门对其发展的重视力度不够,城市旅游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离旅游大市还有一段距离。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主要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投资结构分析提供依据,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分层次,突出重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例如政府旅游门户网站、地图、地名录、百度百科、旅游志等相关资料,通过这次资料的整理,可以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种类和分布特征。 一、泉州市旅游概况 泉州市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全市风景奇特,古迹众多,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多处,其中国家级14处,省级44处,在福建省首屈一指。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泉州市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亚热带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泉州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亦使泉州成为福建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 泉州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类型全,分布相对集中。全市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均有。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古城文化旅游核心区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清源山、清净寺、天后宫、府文庙、崇福寺、李贽故居、承天寺、铜佛寺、县城隍庙、通淮关岳庙、释迦寺、玄妙观、花桥慈济宫、富美宫、白耉庙、铁炉庙、圣公宫一峰书院碑记及梅花石等。非物质的闽南文化生态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为南音(泉州弦管)。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0项,为泉州北管、泉州拍胸舞、梨园戏、高甲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惠安石雕、泉州花灯、德化瓷烧制技艺、惠安女服饰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7项,为打城戏、晋江高甲戏(柯派)、泉州五祖拳、李尧宝刻纸、江加走木偶头雕刻、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晋江水密隔舱造船技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闽南民居(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惠安县)、闽南民居(蔡氏古民居)营造技艺(南安市)、闽南民居(杨阿苗民居)营造技艺(鲤城区)、灵源万应茶、泉州灯会、南安英都拔拔灯、晋江闽台东石灯俗、晋江“嗦啰连”习俗、蟳埔女生活习俗等。全市旅游资源单体90%集中分布在旅游业发达的惠安、洛江、泉港三个地方,且新发现的120多个旅游资源单体也主要分布在这三个地方。 泉州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戴云山主体部分,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 5天~3. 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以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

旅游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旅游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旅游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炎炎夏日,酷暑难熬,各大中小学校早已放假。在众多的学生中,他们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纷纷去各地、各处游览观光,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眼界。因此,笔者来到省旅局,对我省假日旅游做了详细的调查: ? 去年以来,新的休假制度形成的春节、“十一”、“五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极大地刺激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内旅游空前火爆,自去年国庆至今年春节、“五一”,接连出现了公众旅游消费热的几个高潮。假日旅游有力推动了我省旅游业及铁道、交通、民航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公众的旅游需求,丰富了节假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关注。假日旅游带动假日经济大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一)假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人民币,日均近3亿元,比去年国庆增长12%。全省各地的热点旅游区再度火爆,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厦门共接待海外游客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6亿;去年刚刚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武夷山市接待游客达到万人

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五一”期间,适逢湄洲岛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七天时间上岛人数达12万人次。三明市有卖票的48个景点共接待万人次,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币,比增215%。过去属温冷地区的连城冠豸山接待3万多人次。由于假日旅游的迅速升温,旅行社生意红火,各地宾馆饭店频频告急 (二)假日旅游带动民航交通业的发展。 “五一”期间,厦门机场进出港1143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6%;飞行航班837次,其中增加航班142次。武夷山机场起降航班达170架次。5月1日,进出福州长乐国际飞机乘飞机出游人数达4900人。从5月1日开始进出福建的各趟旅游专列整天持续高峰,日均到发客流量达4万余人,超过春运,全省增开了30多对旅游专列。福州、厦门、泉州始发的中短程旅游列车趟趟爆满,其中观光游客占80%以上。福州至武夷山的“武夷之列”专列在原有基础上又加挂四节车厢,仍超员30%。节假日期间,厦门火车站发送旅客712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公路客运也不逊色,如厦门特运总公司节日客运量达113065人次。据测算,交通费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铁路、民航、公路以及水运已成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 (三)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 厦门、泉州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42%以上,客

株洲市基本情况介绍

羈株洲基本情况 蒇 薁株洲位于湖南东部、湘江中游,是中华始祖炎帝的劳作陵寝之地,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 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总面 积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1万,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 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万。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评 估,株洲的综合实力在全国6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56位, 在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莂株洲现辖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等五县(市)和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云龙示范区五 区及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正虿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 式批准成立,是我国首批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之一。目前已形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及健康食品四大高科技产业,近期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环 保节能、汽车及零部件等新型产业。

位于长株潭南北交融芄云龙示范区是全国两型建设试验区, 的中心位置,在长株潭城市群“两纵两横”的结构布局占据东线重点发展轴的重要战略位置。云龙示范区将接轨空港经济区,成为长株潭东部发展轴线的先锋阵地。 “三老一新”城市。袄株洲是一座有底蕴、有特色、有灵气的 “三老”:即“老祖宗福地”,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安寝在株洲炎陵县;“老工业基地”,株洲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老革命根据地”,株洲辖内的茶陵和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新”:即株洲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新区。同时,株洲还是一座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人口来自五湖四海,没有地域保护,没有外来歧视,“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是株洲鲜明的城市特色。近年来,株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螁一、今日的株洲,众多发展优势汇集于此 要看很多条件。人文历葿选择一座城市,投资一座城市, 史、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政策机遇、人才支撑、成本优势、市场半径等等,今日的株洲投资条件越来越好,众多的优势不断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