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doc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doc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doc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41047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英文名称:Desig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Machining

开课学期:7

学时/学分:36+4/2(其中实验学时:4 )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

开课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选用教材:冯辛安主编,《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主要参考书:戴曙主编,《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杜君文主编,《机械制造技术装备及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

许晓旸主编,《专用机床设备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7

执笔人:林跃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在高等理工科院校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课。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工装及专用机床设计工作的专业课,本课程从机床设计所要求的知识点出发,主要介绍了机床总体设计、传动设计、主要部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培养学生使用通用零部件设计专用机床的能力,还讲述了组合机床的总体设计及多轴箱的设计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系统地掌握和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装备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能力,为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现代化建设以及成为工业生产所需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熟悉现代机械制造技术装备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应具备的基本性能;

3. 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4. 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装备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能力。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介绍机械制造装备的发展过程、我国机床工业的现状,要求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机械制造装备所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掌握机械制造装备的主要类型及应用场合,明确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机械制造装备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机械制造装备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第三节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

一、加工装备

二、工艺装备

三、仓储输送装备

四、辅助装备

考核要求

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理解:机械制造装备具备的主要功能

掌握:机械制造装备的主要类型及应用。

第二章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创新设计、变型设计和组合设计的特点,以及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评价的主要内容。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典型步骤,重点掌握创新设计中的功能分解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类型

第二节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方法

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典型步骤

二、系列化设计

三、模块化设计

第三节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评价

考核要求

了解: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主要类型;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的主要原理及方法。

理解: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主要方法及其典型步骤。

掌握:创新设计中的功能分解法。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设计(2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为本课程的重点章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理解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金属切削机床总体设计的典型步骤,重点掌握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对无级变速主传动系与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的设计特点也应有所了解和掌握。

第一节概述(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根据不同类型的机床可以采用相应的设计方法;理解和掌握一般机床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二、机床设计方法

三、机床设计步骤

考核要求

了解:了解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理解:一般机床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第二节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金属切削机床设计中在有关精度、刚度、抗振性、热变形、噪声及低速运动平稳性方面的基础理论概念,理解和掌握在设计机床的低速运动部件时,应如何避免或消除产生爬行现象。

教学内容

第二节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

一、精度

二、刚度

三、抗振性

四、热变形

五、噪声

六、低速运动平稳性

考核要求

了解:机床设计中有关精度、刚度、抗振性、热变形、噪声及低速运动平稳性方面的基本理论。

理解:机床运动部件产生爬行现象的机理及度量方法

掌握:消除爬行现象的措施

第三节金属切削机床总体设计(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机床总体设计是机床设计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本届内容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机床的系列和型谱,理解和掌握机床的运动功能设计及总体结构方案设计,学会合理地设计和确定机床的主要参数。

教学内容

第三节金属切削机床总体设计

一、机床系列型谱的制定

二、机床的运动功能设计

三、机床总体结构方案设计

四、机床主要参数的设计

考核要求

了解:机床系列型谱的制定方法

理解:机床运动功能设计的原理、方案设计,以及机床总体结构方案的设计方法

掌握:机床主要参数(主参数、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主传动系统设计(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节是该课程的重点章节。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主传动系统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主传动系统的分类和主要传动方式,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的设计原则。

要重点掌握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及一般原则,包括拟定结构式、结构网、转速图,合理分配各变速组中各传动副的传动比,确定齿轮齿数和带轮直径,绘制主变速传动系统图等。

应正确理解机床的功率扭矩特性,变速传动系统中主轴及传动件计算转速的确定,变速箱内传动件的空间布置与计算,以及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设计特点等。

教学内容

第四节主传动系统设计

一、主传动系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二、主传动系分类和传动方式

三、分级变速主传动系

(一)拟定转速图和结构式

(二)各变速组的变速范围及极限传动比

(三)主变速传动系设计的一般原则

(四)主变速传动系的几种特殊设计

(五)扩大传动系变速范围的方法

(六)齿轮齿数的确定

(七)计算转速

(八)变速箱内传动件的空间布置与计算

四、无级变速主传动系

五、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

考核要求

了解:主传动系统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的设计原则

理解:机床的功率扭矩特性,变速传动系统中主轴及传动件计算转速的确定

掌握: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及一般原则

第五节进给传动系统设计(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进给传动系统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及设计特点,电气伺服进给系统的分类、常用驱动部件的类型、特点及适用场合,理解和掌握电伺服进给系统中常用机械传动部件的设计特点及相关计算。

教学内容

第五节进给传动系统设计

一、进给传动系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二、机械进给传动系的设计特点

三、电气伺服进给系统

(一)电气伺服进给系统的分类

(二)电气伺服进给系统驱动元件

(三)电伺服进给传动系中的机械传动部件

考核要求

了解:进给传动系统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电气伺服进给系统的分类,驱动部件的类型及特点

理解:机械进给传动系统的设计特点

掌握:电气伺服进给系统中常用机械传动部件的设计特点及相关计算

第六节主轴部件设计(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主轴部件是机床重要部件之一,是机床的执行件。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主轴部件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传动方式。

理解主轴部件结构的设计要点,包括主轴部件支承数目的确定,推力轴承位置配置型式的确定,主轴传动件位置的合理布置,主轴的材料、热处理、主要技术要求及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等。

掌握主轴常用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配置型式及精度等级选择的一般原则;了解滚动轴承的常用预紧方法,以及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了解主轴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

教学内容

第六节主轴部件设计

一、主轴部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二、主轴部件的传动方式

三、主轴部件结构设计

四、主轴滚动轴承

五、主轴滑动轴承

考核要求

了解:主轴部件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传动方式,滚动轴承的常用预紧方法,以及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主轴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理解:主轴部件结构的设计要点

掌握:主轴常用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配置型式及精度等级选择的一般原则

第七节支承件设计(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支承件的功能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可根据机床的类型和布局形式合理地选择支承件的形状,理解支承件结构的设计特点,掌握支承件截面形状选择的一般原则,支承件肋板和肋条的合理布置,支承件材料及壁厚的合理选择,以及提高支承件结构性能的合理措施等。

教学内容

第七节支承件设计

一、支承件的功能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二、支承件的结构设计

三、支承件的材料

四、提高支承件结构性能的措施

考核要求

了解:支承件的功能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理解:支承件结构的设计特点

掌握:支承件截面形状选择的一般原则,以及提高支承件结构性能的合理措施

第八节导轨设计(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导轨的功用、分类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学会合理选择导轨截面形状、调整导轨间隙及滑动导轨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机床导轨的主要结构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理解合理选择导轨材料及热处理的方法,以及掌握提高导轨精度、刚度和耐磨性的措施。

教学内容

第八节导轨设计

一、导轨的功用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二、导轨的截面形状选择和导轨间隙的调整

三、导轨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四、提高导轨精度、刚度和耐磨性的措施

考核要求

了解:导轨的功用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导轨的主要结构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理解:合理选择导轨截面形状、材料及热处理和调整导轨间隙的基本方法

掌握:调整导轨间隙的基本方法,以及提高导轨精度、刚度和耐磨性的措施

第九节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设计(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的功能、主要类型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理解机床刀架及转位机构、定位机构的设计要点,掌握自动换刀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中链式刀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结构特点等。

教学内容

第九节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设计

一、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的功用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二、机床刀架及转位、定位机构的设计

三、自动换刀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构成

四、识刀装置

考核要求

了解: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的功能、主要类型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理解:机床刀架及转位、定位机构的设计要点

掌握:自动换刀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

第四章工业机器人设计(注:本学期有该门专业选修课,可另学)第五章机床夹具设计(注:该内容已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中学过)

第六章物流系统设计(自学)

第七章机械加工生产线总体设计(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机械加工生产线总体设计的学习,了解机械加工生产线的基本类型及组成;了解机械加工生产线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及一般原则;了解机械加工生产线总体布局的设计特点。理解机械加工生产线工艺方案的制定原则、内容及步骤。重点掌握机械加工生产线专用机床总体设计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生产线工艺方案设计

第三节生产线专用机床的总体设计

第四节生产线的总体布局设计

考核要求

了解:机械加工生产线的基本类型及组成;机械加工生产线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及一般原则;机械加工生产线总体布局的设计特点。

理解:机械加工生产线工艺方案的制定原则、内容及步骤。

掌握:机械加工生产线专用机床总体设计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与步骤。

四、实验:

a)实验目的与任务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在高等理工科院校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及制造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测量技能及手段。实验课是完成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装备知识和相关设计方法,接受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认识机床空载功率消耗与传动系统和设计结构的关系,学习如何更合理地设计机床传动系统。

2. 掌握机床精度的部分项目的检验方法和精度标准,分析精度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c)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验指导书》(自编)

d)实验项目一览表

五、考核方式:

(1)期末开卷考试,占总成绩60%;

(2)平时出勤及遵守课堂纪律情况占总成绩10%;

(3)完成作业情况占总成绩20%;

(4)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10%,实验课按出勤和交实验报告情况作为评定该成绩的依据,无故不参加实验和未交报告者取消本课程考试资格。

六、备注

版式设计 全套教案

课程:版式设计 系院:美术系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09级5班 时间:2010.11—2010.12

《版式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01101612 课程名称:《版式设计Ⅰ》英文名称:Format designⅠ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64学时学分:3分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版式设计Ⅰ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字的韵律美感及书写规律;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快速设计和书写能力。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版式设计表现内容与形式关系、设计要素及构成规律与方法,以及各种应用设计的形式特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具有感染力的版式设计,从而使作品的内容更清晰、更有条理的传达给读者。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字体设计基本概念和字体的基本功能;了解字体的发展简史及字体的类型,掌握字体绘写的基本方法与要求及字体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充分认识字体设计在商业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字体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该结合实践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版式设计的讲解,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字体设计案例。因此在课程教学的方法上,授课教师应该多准备实例素材,通过幻灯、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讲解,并通过校外课堂示范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版式设计步骤。从工艺与制作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文字的概述(共11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充分了文字的发展概况 (二)教学内容:1.1 由图画到字体的演变 1.2 东方文字的发展历史 1.3 西方文字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文字的演变 教学难点:中西方文字的演变 (三)小结: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能了解字体发展概况。 第二章文字创意的基本方法(共13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造型结构,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掌握字体设计笔画结构变化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2.1 文字设计的目的和价值 2.2 文字创意设计的原则 2.3 中西文字的表征 2.4 文字创意设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汉字的基本造型结构

汇编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实验指导书 授课教师李娜 授课对象 05计科、网络、06计科 授课时间 07-08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地点一、二、四机房 课程简介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好计算机底层系统构成的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汇编语言程序程序设计实验教案是教案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案的重要补充,只有通过实验,学生才能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本门实验课是单独设课。 二.实验教案的方法和手段 为了提高实验教案效果,实验严把预习、实验、实验报告3个环节。实验在软件实验室机房完成,单独设组,个人完成实验,每项实验以小班为单位,实验考勤采用电子签到制度。 预习:安排学生学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操作规程,并布置思考题和预习报告,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查阅与实验相关的资料。 实验:实验开始前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要点,提出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主题是学生,教师是辅助作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强调学生及时填写实验记录表,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对实验结果细致地分析、讨论,完成相关思考题作业。 三.课程学时 本实验课实验总学时为32学时。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 汇编语言实验成绩按百分制核定。实验过程占50%,实验报告占50%。五.大纲的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 六.主要设备与器材配备

七.实验项目汇总表 实验一熟悉汇编语言编程环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汇编语言编程环境; <2)掌握基本汇编程序。。 二.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机 三.实验重点、难点 熟悉汇编语言编程环境; DEBUG常用命令的正确使用。-T/-U/-Q/-G 四.实验题目 比较两个字符串string1和string2所含的字符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显示‘metch’,否则,显示’no match’。 五.实验内容、步骤 1.调用EDIT建立ASM源文件。 2.用汇编程序MASM对源文件汇编产生目标文件OBJ。 <如有问题,可用DEBUG调试。) 3.用LINK联接程序产生执行文件EXE。 4.执行程序。 附:源程序 ;PROGRAM TITLE GOES HERE—COMPARE STRING ;******************************************************** data segment string1 db 'move the cursor backward.' String2 db 'move the cursor backward.'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认识仪器:

二、安全要求: 1、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和尝试任何药品的味道。 2、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制定

容器内。 3、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入了药液(尤其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提倡使用防护眼镜。 4.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也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火。 三、基本操作: (一)取药品 1、固体药品 (1)粉末状:一横二送三直立,全落底。 (2)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缓缓滑。 2、液体药品 (1)大量:倒,塞倒放,签朝手,口挨口,缓缓倒。 (2)少量:胶头滴管:滴加时在容器正上方,防止玷污试管和污染试剂,不要平放或倒置,不能放在桌子上,用完用清水冲洗(滴瓶上的除外) (3)定量:量筒:量液时,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度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3、气体收集 (1)排气法:向上排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且不与空气反应的。 向下排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且不与空气反应的。 (2)排水法:适用于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且不与水反应。 (二)加热 仪器:酒精灯 1、(1)灯内酒精不多于2/3 (2)用外焰加热 2、给固体加热: (1)仪器:试管,蒸发皿 (2)注意事项:A.先预热,再固定。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C.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炸裂) D.热试管不用冷水冲洗(炸裂) E.试管不接触灯芯(防止炸裂) 3、给液体加热 (1)仪器:试管,蒸发皿,烧杯,烧瓶(其中,后两个须垫石棉网) (2)注意事项:A.先预热,一直预热(来回移动试管)。 B.试管内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 C.试管与桌面成45度 D.试管口不朝着有人的方向 (三)称量:用托盘天平 零件:托盘(两个)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砝码。 称量步骤: 1、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课程名称 : 综合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Chemical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编号:21120430 开出实验项目数:5 大纲主撰人:何文绚、李献文、娄本勇大纲审核人:黄晓东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2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化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三、实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实验教学目的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学生在一二年级经过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学习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训练后,已初步掌握化学学科主要的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为加强化学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二)实验基本要求 综合化学实验内容涉及化学各学科主要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要包括成分分析(仪器及化学分析,复杂体系的预处理)、大气样品采集及评价、有机及无机合成、基本理化数据测定等类型实验,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常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类实验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体现出综合化学实验的特点。 1、成分分析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用各种仪器及化学分析手段(包括如何进行样品前处理)来解决生产、生活及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成分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尽可能多地学会应用系里的各种先进仪器及设备。 2、大气样品采集及评价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采集气体样品,如何监控大气质量以及如何评价大气质量。掌握气体采集、测定、评价的基本原理,学会气体采样机、气相色谱仪的操作。 3、有机及无机合成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无机配合物、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和原理,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设计、配置实验装置,从而进一步理解各种合成技能的应用。 4、常数测量实验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常见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进一步理解这些物理化学常数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综合实验的实验过程有别于基础实验,实验前应给学生1-2星期的时间,根据题目查阅相关资料,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尽可能组织讨论课,与学生一起对实验

《文字与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

《文字与版式》课程教学大纲 Writing and format design 课程学时:70学时,学分:4 一、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原则 通过本课程教学,明确版式设计原理在设计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二、学习方法指导 1、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对优秀版式设计作品剖析和模仿,引导学生建立版式设计的整体概念。 2、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确定专题性课题设计及组织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熟练掌握设计原则。 三、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三要素的构成关系,通过课题设计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 难点是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关系;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之间整体与局部的构成关系。 四、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念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概念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构成元素进行整体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导入 第二节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 1、传统中国书籍的版面术语名称 2、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设计特征 第二章版式设计原则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整体概念理解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整体设计的意识 第一节整体性原则 1、主次分明 2、分类编排 3、设计元素处理 第一节简洁性原则 第三章版式设计原理 [知识点提示] 设计原理 [重、难点提示] 黑、白、灰与点、线、面的整体布局关系,协调性与空间 第一节分类 1、同类合并原则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实验报告题目:子程序设计 班级:rbw111 姓名:吴德鹏 学号:201107092416 完成日期:2013.12.22

概述: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是非计算机、非电类的其他专业:包括纺织、机械、热能等专业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配套使用的实验指导。在理论课的教学中着重介绍微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针对INTEL 8088/8086系列介绍相应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介绍了接口的一般概念和CPU与外设交换信息的常用方式的软硬件设计思想。实验课测重培养学生的汇编语言设计能力及一些简单接口程序设计的方法,训练学生汇编语言程序调试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使用微型机的初步能力。其中实验一、实验二是后续实验的基础,通过该实验,学生应能了解汇编语言源程序的一般格式,熟悉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和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重点放在DEBUG调试程序的命令使用方法上。也可以将实验一、实验二合并为一个实验,按照*实验一的要求进行;实验三、四、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结构的程序设计能力;实验六主要是简单接口的综合应用,为学生建立一个微机应用系统的概念,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对相关的接口有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专业学时的多少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设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分支、循环程序设计的方法及用DEBUG调式程序的方法。 2.熟练掌握子程序的参数传递的方式、子程序的嵌套、递归调用及其设计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属性: 显示学生名次表:编制一程序,要求接收从键盘输入的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并存放于50字的grade数组中,其中grade+i保存学号为i+1的学生的成绩。然后根据grade中的学生成绩,把学生名次填入50字的rank数组中,其中rank+i的内容是学号为i+1学生的名次。再按学号顺序把名次从终端上显示出来。 说明:程序设计中应体现出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 提供实验条件。 Pc机并在debug的环境下进行调试

§1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能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并用比较、观察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学习重点:]各项实验基本操作。(内容如下) [学习内容:](主要知识点)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目的:使仪器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仰视时读出的数偏小(即:实际的>读数);俯视读出的数偏大(即:实际的<读数)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正确放物时读数是: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物码放反时的读数: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整数-小数部分)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二、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2、药品取用量: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3、固体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取块状固体药品操作:一横(先把容器横放);二平(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口);三慢滑(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其缓缓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块状粉末状药品操作:一倾(先使试管倾斜)二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三直立(然

《基础化学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目录 《无机化学实验》(基础一)教学大纲 (1)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二)教学大纲 (7) 《物理化学实验》(基础三)教学大纲 (11)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四)教学大纲 (16)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一 一、有实验的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Experimental Inorganic Chemistry) 二、课程编码:(以培养计划为准) 三、课程性质:必修 四、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64 总学分:4 实验学时:64 五、适用专业:应用化学等专业 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 周井炎主编,《基础化学实验》(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04。 七、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无机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第一门必修实验课,与无机化学理论课密切相关。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理解,了解无机物的一般分离、提纯和制备方法,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学会正确使用基本仪器,培养动手、观察、思维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八、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无机化学中的“解离平衡”、“氧化还原”“配位化合物”“d区元素的重要性质”以及常见的无机基本操作。 九、实验方式和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考核内容及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或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老师课堂只讲解实验中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和部分难点 4.实验1人1组。每个实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要善

版式设计教学大纲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原则 通过本课程教学,明确版式设计原理在设计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二、学习方法指导 1、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对优秀版式设计作品剖析和模仿,引导学生建立版式设计的整体概念。 2、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确定专题性课题设计及组织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熟练掌握设计原则。 三、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三要素的构成关系,通过课题设计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 难点是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关系;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之间整体与局部的构成关系。 四、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念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概念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构成元素进行整体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导入 第二节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 1、传统中国书籍的版面术语名称 2、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设计特征

第二章版式设计原则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整体概念理解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整体设计的意识 第一节整体性原则 1、主次分明 2、分类编排 3、设计元素处理 第一节简洁性原则 第三章版式设计原理 [知识点提示] 设计原理 [重、难点提示] 黑、白、灰与点、线、面的整体布局关系,协调性与空间第一节分类 1、同类合并原则 2、确定中心内容 3、邻近原则 第二节分区 1、黑、白、灰关系 2、面的构成 3、空白空间 第三节分栏 1、网格构成 2、版式设计中的线 3、重复原则 阶段性小结与讲评 第四章文字的编排设计 [知识点提示] 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编排 [重、难点提示] 标题、副标题与正文在编排中的关系、文字易读性 第一节字体 1、宋体 2、黑体 3、文艺复兴字体 4、巴洛克字体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指导书 编写:郑利平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08-9-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是学习本课程的每个考生必须要通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根据“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上机实验单独作为本课程的实验考核成绩。《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上机操作,对汇编语言源程序进行编辑、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全过程的训练,才能加深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才能熟练地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学好本课程。 本实验指导书是完全按照《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学考试大纲》中“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的,为便于考生较好完成上机操作和实验报告,特此作出如下说明和要求: (1)做好上机实验的准备工作:应考者对每个实验需要进行预习,了解相关内容和具体要求,熟悉上机操作步骤,学会相关系统软件的使用,掌握各种操作调试命令。 (2)编写源程序:按照实验题目的要求,应考者要事先独立完成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编写工作,并对源程序进行认真的静态检查,减少错误的发生。 (3)完成实验报告:做完上机实验,应考者要严格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为:实验名称、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并附上源程序清单和程序流程图。

实验一DEBUG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EBUG程序中的命令,学会在DEBUG下调试运行汇编语言源程序。 2、掌握8086/8088的寻址方式及多字节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 硬件环境:IBM-PC及其兼容机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DOS3.0版本以上 调试程序https://www.360docs.net/doc/e210493784.html,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内容: 1、利用DEBUG程序中的“E”命令,将两个多字节数“12345678H”和“FEDCBA98H”分别送入起始地址为DS:0200H和DS:0204H两个单元中。 2、分别用直接寻址方式和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编写程序段,实现将DS:0200H单元和DS:0204H单元中的数据相加,并将运算结果存放在DS:0208H 单元中。 实验要求: 本次实验的内容均在DEBUG下完成,实现数据的装入、修改、显示;汇编语言程序段的编辑、汇编和反汇编;程序的运行和结果检查。 (四)预习要求 1、复习DOS启动方式和DOS有关命令的使用; 2、阅读本书后的附录,熟悉掌握DEBUG调试程序中的A、D、E、G、Q、R、T、U命令的书写格式及功能; 3、复习寻址方式和相关的数据传送指令及算术运算指令。 (五)实验步骤 1、启动DOS操作系统 2、运行https://www.360docs.net/doc/e210493784.html,程序(若当前盘为C) C:>DEBUG↙ – ;(“–”为DEBUG提示符,仅当屏幕出现该提示符后,才可输入DEBUG 命令) 3、用“A”命令编辑和汇编源程序 –A ↙ 186E:0100 MOV AX,[0200]↙ 186E:0103 MOV BX,[0202]↙ 186E:0107 ADD AX,[0204]↙ 186E:010B ADC BX,[0206]↙ 186E:010F MOV [0208],AX↙ 186E:0112 MOV [020A],BX↙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项练习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题后括号中)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量取8mL水稀释浓硫酸的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4.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5.化学实验必须规范,否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你认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7.学习化学,我们对商品的标签和标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四枚标志使用不恰当的是 ()

8.徐浩同学准备了下列仪器和用具:烧杯、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火柴。从缺乏仪器或用具的角度看,他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溶解B.过滤C.蒸发D.给溶液加热 9.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②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火柴。从缺乏仪器或用具的角度看,他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项目是() A.溶解B.过滤C.蒸发D.给溶液加热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10mL的量筒量取9.0mL的水 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克的碳酸钠粉末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纯净的氢气 D.用150mL酒精和50mL水精确配制200m L医用消毒酒精 12.做溶解、过滤、蒸发实验均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A.试管B.烧杯C.酒精灯D.玻璃棒 13.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的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14.“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航天飞船的失重环境中,下列实验操作最难完成的是()A.结晶B.蒸发C.溶解D.过滤 15.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 L B.小于10m L D.等于10m L D.无法确定 16.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17.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二、填空与简答题 18.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②试管夹、③10mL量筒、④100mL量筒⑤烧杯、⑥漏斗、⑦蒸发皿、⑧玻璃棒、⑨铁架台(带铁圈)⑩滤纸,请按要求选择相应实验用品填空(填序号) (1)加热试管里的药品应使用; (2)量取5mL液体应使用; (3)过滤操作中应使用; (4)蒸发、结晶操作中应使用。

《基础化学实验BI》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B(I)》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General Chemistry B (I) 课程编号: 课程教学总学时:30 实验总学时:30 总学分: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A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目的与任务: 《基础化学实验B(I)》是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训练课程,在中学化学和大学化学之间起衔接作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常见的化学分析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各种常见仪器的性能、特点及其规范操作; (2)掌握加热、溶解、过滤、结晶、称量、滴定等基本单元操作; (3)掌握常规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与方案设计; (4)掌握数据处理方法,科学准确地表示实验结果。 (5)认真做好预习,写好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方案的独立设计。 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 实验成绩的评定分为平时与考核两个部分,平时成绩由平时的预习报告、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等环节评定,实验平时成绩权重0.7,实验操作考核或笔试权重0.3。缺做实验课时数≧20﹪总学时数,取消实验成绩。实验课程成绩以百分计。 五、大纲说明: 化学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B(I)》涵盖了无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分一个学期实施教学,具体学时安排为:第一学期30课时,教学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制定人:舒和庆 审定人:刘华 批准人:倪良 时间:2013年6月16日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81291 课程英文名称:Layout 适用专业:装潢艺术设计(本科)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及学分:64学时,4学分 先修课程:《造型基础I》、《造型基础II》、《文字设计I》、《标志设计》 一、基本目的 版式设计是装潢设计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以版面的视觉功能设计为前提,以版面设计的形式美法则训练为基本内容。主要学习版式设计的理论和表现手法,注重版式的创造性研究。我们的任务就是使学生理解版式设计在本专业中的重要性,充分掌握版式设计的设计程序和技巧,并加强学生对设计作品整体的控制和把握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就是要让学生熟悉和了解版式设计的手段和方法,在遵循形式美法则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自身的设计和制作任务,充分运用各种版式形式,理解版式设计对设计作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1.版式设计的概念 2.版式设计的意义 3.版式设计的形式原则 ⑴分割与集合; ⑵对比与调和; ⑶对称与平衡; ⑷律动与生命; ⑸变化与统一; ⑹主从与秩序; ⑺整体与局部 4.版式设计中对于文字的处理 5.版式构成的造型要素 ⑴点;⑵线;⑶面 6.版式设计中对图形的处理 ⑴方形图形;⑵出血图形;⑶褪底;⑷特殊图式 7.版式设计的几种形式 ⑴全版式;⑵定位式;⑶重复式;⑷重叠式;⑸聚集式;⑹分散式;⑺引导式;⑻自由式四、各章内容的重点、难度、深度和广度 1.认识版式设计的意义,重视版式对设计作品的重要性,理清形式与创意的关系。 2.版式设计的形式原则,特别是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3.版式设计中对于文字的处理,这是往往会被忽视的,要对文字的强烈的有视觉敏感。五、实验项目及实验要求 无 六、学时分配建议 七、指定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版面构成》王汀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2.《平面广告版式创意技巧》曾希圣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3.《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吴国欣编湖南美术出版社 八、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创意占60%,制作占40% 大纲执笔人:郭玉川 大纲审订人:宁钢郭玉川 编写日期:2005.7

余敦辉《汇编语言》实验指导书实验1-实验3

《汇编语言》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Debug命令的使用 (3) 实验二基本汇编指令的使用 (9) 实验三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与运行 (13) 实验四系统功能调用程序的调试与运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分支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循环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子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高级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九I/O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中断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一综合程序设计 (38)

实验一Debug命令的使用 一、知识点 1、DEBUG简介 DEBUG.EXE是DOS提供的用于调试可执行程序的一个工具软件。在汇编语言程序调试中很常用。 DEBUG的提示符是“-”,所有DEBUG调试命令军在此提示符下输入。 DEBUG命令都是一个字母,后跟一个或多个参数,也可使用默认参数。 DEBUG命令的使用注意问题: (1)字母不分大小写 (2)只使用十六进制数,但没有带后缀字母“H” (3)命令如果不符合DEBUG的规则,则将以“error”提示,并以“^”指示出错位置。 (4)每个命令只有按下回车键后才有效,可以用Ctrl+Break终止命令的执行。 2、Debug的调入和退出 以WIN7环境为例,点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命令:cmd,然后点击“确定”,进入DOS命令行状态: C:\Documents and Settings\lfy> 然后输入命令: >Debug 进入Debug调试状态,出现Debug命令提示府“-”,在此提示符下可运行所需要的Debug 命令了。 退出Debug的命令:Q 3、Debug常用命令 (1)汇编命令A,格式为: - A [地址] 功能:从指定地址开始允许输入汇编指令,并将该指令汇编成机器指令代码从指定地址开始存放。若不指定地址,则系统从默认的地址开始存放。按回车键退出汇编状态 应用:用于调试一条指令或几条指令组成的一个程序段。

版式设计教学大纲1

《版式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学分: 2 总学时:32 课程开设院(系):美术系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前期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基础设计概论环境实体写生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工程制图与识图 AutoCAD基础与应用计算机效果图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原理空间创意设计 二、教学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 课程任务:版面设计是在对平面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空间、动势等设计要素和构成要素认知及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要素的组合规律、对它们表现的可能性及其与内容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学习研究,为以后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版面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版式设计的基本概念: 2、掌握版式设计的视觉元素及其特征; 3、掌握版式设计的关系构成要素。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需版面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五、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加综合作业…… 六、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版式设计基础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掌握版式设计的原则。 教学内容: 版式设计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1、版式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2、办公空间设计原则

第二章版式设计的视觉元素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版式设计中文字的基本属性、标题与正文的编排处理原则、版心、页眉与页码的编排设计、文字的输出要求、版式中的图片、版面设计中的色彩与符号。 重点:版式设计的编排处理原则以及版式设计中的色彩与符号。 教学内容: 1、文字的基本属性; 2、标题与正文的编排处理原则; 3、版心、页眉与页码的编排设计; 4、文字的输出要求; 5、版式中的图片; 6、版面设计中的色彩与符号。 教学重点: 1、版式设计的编排处理原则以及版式设计中的色彩与符号。 第三章版式设计的关系构成要素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常用版式的类型型、版面美的形式、版式的视觉流程设计。 教学内容: 1、常用版式的类型; 2、版面美得形式; 3、版式的视觉流程设计。 教学重点: 1、版面美的形式及视觉流程; 2、掌握版式设计的关系构成要素。 第四章版式设计的实际运用与分析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杂志的版式设计、网页的版式设计、报纸的版式设计、产品招贴广告的版式设计、房地产广告的版式设计、画册的版式设计、户外广告的版式设计、DM的版式设计、名片的版式设计及案例分析、展板的版式设计。 教学内容: 1、常用版式作品赏析; 2、环境艺术设计展板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教学重点: 1、环境艺术设计展板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七、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 项目一版式视觉元素设计 教学要求: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带回家中 B.随意倾倒在水槽中 C.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D.倒回原试剂瓶中 2、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 B.烧杯 C.蒸发皿 D.燃烧匙 3、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 B.集气瓶 C.量筒 D.试管 4、下列仪器中,可与试管、烧杯、蒸发皿归为一类的是() A.集气瓶 B.漏斗 C.量筒 D.锥形瓶 5、下列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给物质加热 B.过滤时,液体应沿着玻璃棒流入过滤器 C.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D.使用天平时,用手取用砝码 6、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勿让试管底部接触灯芯,这是因为() A.将使酒精燃烧不完全 B.易使酒精灯熄灭 C.灯芯温度低,易使已受热后的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D.灯芯温度高,易使试管底部溶化 7、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药品不定量时,固体一般去1~2克 B.安装过滤器时,滤纸边缘高于漏斗口 C.蒸发食盐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D.酒精灯不用的时候,一定要盖上灯帽 8、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向试管里倾倒液体试剂时,试剂瓶标签应朝向手心 B. 实验剩余的药品必须放回原瓶 C. 取液后的滴管,放置时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 D.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9、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 集气瓶 B. 量筒 C. 试管 D. 烧杯 10、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A. 8mL B. 大于8mL C. 小于8mL D. 无法判断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 实验室可以用品尝味道的方法鉴别一些无毒性的试剂 C. 实验过程中,不慎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可以不作处理 D. 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实验台上,致使酒精溢出燃烧,可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12、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掌心)慢慢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②正确 C. 只有③正确 D. 全部错误 13、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取块状固体药品时,如果没有镊子可以用手拿 B. 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 C. 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纸上称量 D.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其下端应紧贴试管内壁 14、用托盘天平称量3.6克食盐,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 A. 加砝码 B. 加药品 C. 减药品 D. 调节螺丝向左旋 15、量取8毫升稀硫酸应选用的仪器是() A. 50毫升量筒 B. 50毫升量筒和胶头滴管 C. 10毫升量筒 D. 10毫升量筒和胶头滴管 16、下列各组仪器,能用来加热液体药品的一组是() A. 量筒、蒸发皿、烧杯 B. 量筒、蒸发皿、试管 C. 集气瓶、蒸发皿、试管 D. 烧杯、蒸发皿、试管 17、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以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A. 酒精灯 B. 托盘天平 C. 蒸发皿 D. 漏斗 1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要紧挨试管口 B. 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触及容器的内壁 C. 为节约火柴,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其他酒精灯 D.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9、给试管里的粉末状物质加热前后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未说明用量时,取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B. 必须使用试管夹,且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C. 加热时试管必须与桌面呈45°角

《橱窗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橱窗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橱窗展示设计》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7133218 (二)课程英文名称:Windows Display Design (三)开课对象:06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本科 (四)课程的性质本课程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专业课程, (五)教学目的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展示设计的要点及发展趋势,掌握展示的制作工艺流程,了解展示设计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展台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设计理念与社会背景,国家政治,科技与经济之间的潜在联系,提高学生设计创意和实际动手能力。 (六)教学内容: 1:概论(3 学时) 内容:a展示设计的产生,发展。b展示设计的范畴。 要求:1, 要求教师必须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分析社会的现状及发展。 2, 要结合专业性质讲解展示设计的范畴应包括哪些内容,使学生了解并认识。 2 :展示设计的基本法则(6 学时) 内容:a,设计的视觉原理。B,展示设计常用的形式法则。 要求:1,要求教师从点,线,面的原理提高学生对物体形态的认识。 2, 要求教师结合自然科学的内涵从设计角度进行论述。 3:展示的总体设计(4 学时) 内容:a,展示设计的程序。B,总体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和必须具备的素质。 要求: 1,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整个展示活动的策划并以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讲解。 2, 要求教师经常关注国际展示艺术和其他相关艺术风格流派的变化和动态,具备敏锐艺术觉察力和鉴赏力。 4:展示设计与人机工程学(16 学时) 内容:a,展示设计中的尺度和视觉问题。 要求: 1,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人机工程学原理。2,要求教师加强对视觉特点的研究,了解各种不同场所的照度标准。 5:展示环境的空间设计(4 学时) 内容:a,空间的组合形式。B,展示区域的功能形式。 要求: 1,要求教师结合空间的性质及变化法则对展示动态空间形式进行分析。2,要求了解各展示空间的特点,以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 6:展示的版式设计(2 学时) 内容: 展示设计中的版式设计。 要求: 要求掌握平面排版,结合版面设计与灯光效果进行视觉传达。 7:展示的照明设计(6 学时) 内容: 展示设计的整体照明。 要求: 要求了解光照原理,了解各种灯的特性,以追求气氛为前提,结合光照效果与设计风格。 8:展示色彩的设计(2 学时) 内容: 色彩设计 要求:要求教师从色彩的心理感受入手结合所要突出表现的产品特点。 9:橱窗展示设计(4学时)

实验指导书参考2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是学习本课程的每个考生必须要通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根据“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上机实验单独作为本课程的实验考核成绩。《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上机操作,对汇编语言源程序进行编辑、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全过程的训练,才能加深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才能熟练地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学好本课程。 本实验指导书是完全按照《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学考试大纲》中“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的,为便于考生较好完成上机操作和实验报告,特此作出如下说明和要求: (1)做好上机实验的准备工作:应考者对每个实验需要进行预习,了解相关内容和具体要求,熟悉上机操作步骤,学会相关系统软件的使用,掌握各种操作调试命令。 (2)编写源程序:按照实验题目的要求,应考者要事先独立完成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编写工作,并对源程序进行认真的静态检查,减少错误的发生。 (3)完成实验报告:做完上机实验,应考者要严格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为:实验名称、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并附上源程序清单和程序流程图。

实验一DEBUG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EBUG程序中的命令,学会在DEBUG下调试运行汇编语言源程序。 2、掌握8086/8088的寻址方式及多字节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 硬件环境:IBM-PC及其兼容机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DOS3.0版本以上 调试程序https://www.360docs.net/doc/e210493784.html,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内容: 1、利用DEBUG程序中的“E”命令,将两个多字节数“12345678H”和“FEDCBA98H”分别送入起始地址为DS:0200H和DS:0204H两个单元中。 2、分别用直接寻址方式和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编写程序段,实现将DS:0200H单元和DS:0204H单元中的数据相加,并将运算结果存放在DS:0208H 单元中。 实验要求: 本次实验的内容均在DEBUG下完成,实现数据的装入、修改、显示;汇编语言程序段的编辑、汇编和反汇编;程序的运行和结果检查。 (四)预习要求 1、复习DOS启动方式和DOS有关命令的使用; 2、阅读本书后的附录,熟悉掌握DEBUG调试程序中的A、D、E、G、Q、R、T、U命令的书写格式及功能; 3、复习寻址方式和相关的数据传送指令及算术运算指令。 (五)实验步骤 1、启动DOS操作系统 2、运行https://www.360docs.net/doc/e210493784.html,程序(若当前盘为C) C:>DEBUG↙ – ;(“–”为DEBUG提示符,仅当屏幕出现该提示符后,才可输入DEBUG 命令) 3、用“A”命令编辑和汇编源程序 –A↙ 186E:0100 MOV AX,[0200]↙ 186E:0103 MOV BX,[0202]↙ 186E:0107 ADD AX,[0204]↙ 186E:010B ADC BX,[0206]↙ 186E:010F MOV [0208],AX↙ 186E:0112 MOV [020A],B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