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石油工业的现状及对油的影响

中东石油工业的现状及对油的影响
中东石油工业的现状及对油的影响

中东石油工业的现状及对油市的影响

夏景华

(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315207)

摘要:通过对中东主要国家的基本国情、油气资源、管输终端、炼油能力的叙述,旨在阐明中东油气资源与中东乃至世界的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军事冲突的相互关系,在跌宕起伏的国际油市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对我国从中东进口原油和油品的影响。

关键词:中东国家油气资源管输终端炼油能力中东局势

广袤的中东地区,拥有约4亿人口,1 640×104 km2的面积,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极度匮乏,然而油气资源蕴藏量却非常惊人,被誉为世界能源宝库。丰富的油气资源在给中东国家带来了滚滚美元的同时,也给中东带来了连年不断的战火硝烟。因此,中东石油与政治息息相关、与经济难分难解、更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地处东亚,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不管是原油进口还是成品油进口均呈增长态势;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更加紧密,中东地区作为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之一,未来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性将日益凸现。因此,了解中东油气、追踪中东油市、分析中东油价,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1 中东油气资源

在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11个成员国中,中东就占了6席,即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这6个国家的油气资源不仅能左右着OEPC,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左右着整个世界的油市。根据《油气杂志》报道,至2002年1月1日,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储量140 704 Mt,而中东的石油探明储量就达93 515 Mt;世界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154.36×1012 m3,而中东的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就达55.91×1012 m3;2001年世界石油产量3 184.74 Mt,而中东的石油产量达893.605 Mt。就石油探明可采储量而言,位居世界前5位的依次是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和伊朗;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位居世界前5位中中东就占据了4位,分别是伊朗、卡塔尔、沙特和阿联酋。中东主要国家的油气估算探明储量、油气产量见表1。

表1 2001年中东国家油气探明储量和油气产量

到目前为止,中东地区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65%,原油产量占世界31%,石油出口量占世界47%。由此可见,中东局势的变化,就会对国际油价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波及到我国油市。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密切关注中东,了解中东国家的基本国情及油气资源的概况。现将中东主要国家的油气资源及生产出口情况概述如下。

1.1 沙特

1.1.1 基本国情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海湾与红海之间,国土面积224×104 km2;2001年沙特估算人口2 270万,GDP为1 695亿美元;其石油出口收入582亿美元,2000年石油出口收入占出口总收入的90%~95%、占财政收入的70%~80%,占GDP的40%。

沙特虽然试图通过种种努力来改变财政收入的结构,但该国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石油,不过近几年对石化业的投资,使石油上下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日益显现。1999至2001年9月,世界油价反弹,该国经济形势大大得以改善,但自“9.11”事件以来,油价狂跌使沙特经济再度陷入困境。以2002年为例,沙特石油出口收入预计可达496亿美元,但较上年582亿美元还是下降了17%。由于石油出口收入急剧下降,2002年沙特的经济增长速度看来只得放慢(2001年GDP增长率1.3%)。

在过去的20年间,沙特实际经济增长率远低于人口增长率,从而导致人均收入大大降低。人均石油出口收入远低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2001年人均石油出口收入约2 563美元,1980年人均石油出口收入竟高达到3 820美元)的人均水平。

1.1.2 油气资源现状

沙特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石油探明总储量的1/4,在可预计的未来,沙特仍将是世界最大的产油国和石油输出国。沙特(包括“中立区”的1/2)拥有探明石油储量36 036.88 Mt,最大可采石油产量440 Mt/a(含中立区16 Mt/a),而采油能力达500~525 Mt/a。沙特估算探明

天然气储量62 155.8×108 m3,居世界天然气储量第4位,仅次于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在沙特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中约2/3是伴生气,主要产自盖瓦尔油田、塞法尼亚油田和祖卢夫油田。其中盖瓦尔油田的天然气占该国天然气总储量的1/3。

虽然沙特拥有约80个油气田,但其中8大油田的石油储量就占该国石油总储量的50%以上。盖瓦尔油田是世界最大的陆上油田,预计剩余储量9 548 Mt;塞法尼亚油田是世界最大的海上油田,预计石油储量为2 592 Mt。就石油生产能力而言,仅盖瓦尔油田就占该国总生产能力的50%。

沙特生产的原油种类:从重质油到超轻质油都有。在沙特石油总生产能力中,约有65%~70%为轻质油,其余的为中质油或重质油。一般来说,轻质油产自陆上油田,而中质油和重质油主要产自海上油田。盖瓦尔油田主要是生产API度为34的阿拉伯轻质油,而布盖格油田(证实石油储量为2 319 Mt)生产API度为37的阿拉伯超轻质油。豪泰茨伦油田(又称奈季德油田)自1994年以来生产原油10 Mt/a,其API度为45~50,硫含量为0.06%,为阿拉伯超轻质油。海上生产的阿拉伯中质油主要产自祖卢夫油田(生产能力25 Mt/a)和迈尔坚油田(生产能力13.50 Mt/a),阿拉伯重质油主要产自塞法尼亚油田。在中立区有682 Mt的探明石油储量。

1.1.3 主要石油终端和管线

沙特的大部分石油是通过布盖格油田的处理设施,经阿拉伯海湾出口的。主要石油出口终端有阿拉伯海湾的塔努拉角终端(该终端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装油设施,吞吐能力250 Mt/a)、朱艾马赫终端(吞吐能力150 Mt/a)、以及位于红海的延布终端(吞吐能力150 Mt/a)。此外还有吉达终端(位于延布的红海)、吉赞终端(位于波斯湾,为油品终端)、海夫吉终端(位于中立区的波斯湾,为原油终端)、拉比格终端(位于吉达南面的红海,为原油和油品终端)和祖卢夫终端(位于波斯湾海上,连接祖卢夫油田)。

沙特目前正在运行的输油管线有2条。日输送能力为654.72 kt的东西向原油管线,主要是用来将阿拉伯轻质油和超轻质油输送到西部省份的炼油厂和红海的终端,以出口到欧洲市场。与原油管线平行运行的是一条日输送能力为36.828 kt的布盖格油田至延布的液化天然气管线,这条管线主要是服务于延布的石化厂。至黎巴嫩的Trans-Arabian管线现处于备用状态;其他的管线因战事原因均已先后关闭。

1.2 伊朗

1.2.1 基本国情

伊朗位于波斯湾与黑海之间,国土面积164.5×104 km2。2001年,其估算人口为6 610万,GDP估算为823亿美元,实际GDP增长率4.3%。石油和油品占出口产品的90%,2001年石油出口收入205亿美元。

伊朗经济主要依赖于石油出口收入,石油出口收入占该国出口总收入的80%、占政府预算的40%~50%、占GDP的10%~20%,但1998-1999年初由于油价下跌,经济深受打击。此后,随着油价反弹,经济略有复苏。近几年,由于石油出口收入颇丰,使该国建立起了稳定的石油资金。虽然伊朗石油出口收入很高,但仍面临着预算压力,人口迅猛增长,就业机会有限,失业人

数高居不下,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对石油收入的依赖。

1.2.2 油气资源现状

伊朗是OPEC第二大产油国,拥有世界石油储量的9%、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5%。此外,由于历史及民族宗教信仰等问题,伊朗还是区域安全问题的焦点。

2002年1月1日,伊朗探明石油储量12 235.08 Mt,其中大部分原油储量位于伊拉克边界和波斯湾附近胡齐斯坦地区的陆上大油田。目前,伊朗石油产量大多产自以下这些油田:艾赫沃-班盖斯坦油田(目前的产量为12.50 Mt/a,今后8年计划耗资30亿美元将该油国的产量提高到30 Mt/a)、马伦油田、加奇萨兰油田、阿加贾里油田和比比哈基梅油田等。所产的大部分原油属于低硫原油,API度30~39。2001年石油产量约190 Mt/a,现有原油生产能力预计为192.50 Mt/a。

1999年10月,伊朗称其发现了30年来最大的油田――阿扎德甘油田,该油田石油储量达3 273.60 Mt,潜在产量15~20 Mt/a。1995年以来,伊朗国营石油公司获得了颇具规模的石油发现,包括储量409.2~682 Mt的达尔霍温油田,原油硫含量低,API度为39。2001年2月,发现了达斯特阿巴丹巨型油田,该油田的石油储量可与阿扎德甘相媲美。

2001年1月1日,伊朗探明天然气储量22.99×1012 m3,居世界第二位。该国的大部分天然气储量均在非伴生气田,且尚未开发,因此,天然气开发潜力非常巨大。2000年天然气估算产量603.15×108 m3,天然气消费628.64×108 m3。除国内消费外,预计到2005年天然气产量将增长70%以上,而且还有成为天然气出口大国的潜力。目前,天然气占该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0%,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中还进一步加大投资,以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1.2.3主要石油终端和船队

伊朗原油出口主要通过4个终端:哈尔克岛(最大的终端)、拉旺岛、锡里岛和巴尔坎角,此外,还有居鲁士、拉腊克岛和加纳韦等。油品出口主要是通过阿巴丹和马赫夏赫尔终端。许多石油出口终端在两伊战争期间均遭毁坏,但现在都已重建完好。在OPEC内部,伊朗经营的油轮船队最大,有25条船。

1.3 阿联酋

1.3.1基本国情

阿联酋位于阿曼与沙特之间的波斯湾,国土面积8.36×104 km2。2001年阿联酋估算人口240万,GDP为665亿美元,实际GDP增长率4.0%。主要出口产品是原油和天然气等。

由于油价从1999-2000年的高位下跌,2001年阿联酋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该国经济较之大部分其他波斯湾石油输出国而言更为灵活、多元化,因此,对油价下跌的影响或多或少起到一些缓冲作用。

阿联酋是一个由7个酋长国(阿布扎比、迪拜、沙迦、阿治曼、乌姆盖万、富直伊拉和

拉斯凯马)组成的联合政府。政府机构集中在阿布扎比,这里控制着阿联酋的大部分经济和资源财富。阿布扎比和迪拜这两个最大的酋长国能提供阿联酋经济收入的80%以上。2001年阿联酋净石油出口90 Mt/a,石油出口收入170亿美元。

1.3.2油气资源现状

阿联酋对世界能源市场非常重要,因为2001年该国估算探明原油储量13 339.92 Mt,占世界探明原油总储量10%。其中阿布扎比就拥有其原油储量的94%,约12 576.08 Mt,迪拜的原油储量为54.60 Mt,沙迦和拉斯凯马的储量分别为204.60 Mt和13.64 Mt。同时,该国天然气储量还位居世界第5位,并且大量出口液化天然气。

阿联酋的大部分原油为轻质油,API度为32~44。阿布扎比的穆尔班混合油(API度为39)和迪拜的法奇混合油(API度为32)是阿联酋的主要出口原油。阿布扎比探明的石油储量在近10年间已翻了一番,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开采速度。阿布扎比仍一如既往确定新发现,尤其是海上的新发现,且在现有的油田又发现新的富油构造。

目前,阿联酋的主要油田:阿布扎比有阿塞卜、巴卜、布哈萨、阿尔扎库等油田;迪拜有法拉、法奇、西南法奇、莫尔加姆、拉希德等油田;沙迦有穆巴拉克油田。

2001年1月1日,阿联酋天然气储量6.003 ×1012 km3,居世界第5位,其中阿布扎比就有5.553×1012 m3的储量,沙迦、迪拜和拉斯凯马分别拥有3 030×108 km3、1 160.9×108 m3和311.5×108 m3。在阿布扎比,哈夫气田的天然气储层位居世界大气田之列。现有天然气储量预计可开采150~170年。

1.3.3主要港口

阿布扎比有达斯岛、德尔马岛、杰贝勒赞奈、鲁韦斯、布赫什、穆拜赖兹、济尔库岛、宰耶德港、乌姆纳尔;迪拜有杰贝勒阿里、法奇、拉希德港;沙迦有穆巴拉克。原油和油品通过这些港口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

1.4 阿曼

1.4.1基本国情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国土面积30.95×104 km2。2000年阿曼人口250万,2001年GDP为187亿美元,实际GDP增长率6.0%。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2000年净石油出口44.65 Mt/a。

1999年以来由于油价上涨,阿曼经济得以复苏,摆脱了1988-1998年初因低油价而造成的困境。阿曼主要依赖石油收入,石油收入占该国出口收入的80%,占GDP的40%。

1.4.2油气资源现状

阿曼石油储量适中,由于其战略位置,因此对世界石油市场至关重要。2000年4月阿曼开放了LNG出口设施。

2001年1月1日,阿曼估算探明石油储量750.2 Mt/a;2000年石油产量47 Mt/a,净石油出口44.65 Mt/a,石油主要出口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和新加坡。从各方面讲,阿曼都是波斯湾地区典型的石油输出国,但该国直到1962年才发现商业等级的石油,迟于周边国家10年的时间。阿曼的石油规模较小、分布很广,采油能力不高,每桶原油的成本高于其他波斯湾国家。阿曼每口油井的平均产量只有周边国家的1/10左右,但该国采用了各种先进技术,降低了新油田和现有油田的勘探成本及进一步开发的费用。采用这些技术,阿曼已成功地将一些油田的石油开采费用降到3美元/桶、其他油田4美元/桶,这些费用虽低于世界标准,但仍高于波斯湾地区其他大多数油田的费用。阿曼既不是OPEC成员国,也不是AOPEC(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阿曼大部分石油产自该国北方地区和中部地区。北方地区的油田有伊巴勒、纳提赫、费德胡、胡韦塞、列霍瓦和希布卡等油田,这些油田所产石油几乎占该国石油总产量的一半。伊巴勒油田是该国最大的油田,原油产量约9 Mt/a,占该国总量的1/4。该地区发现的原油主要是中轻质原油,API度为32~39;南方地区的主要油田有迈尔穆勒、尼姆尔油田,奥莫尔、萨法油田发现的都是重质油,API度平均20,通常不伴生天然气。其中尼姆尔油田是该国第二大油田,拥有307口油井,产量约8.9 Mt/a。阿曼石油开发公司拥有该国石油储量的90%,石油产量占94%。阿曼出口的混合油以中质含硫油为主,主要石油终端是米纳法哈输油终端。

阿曼生产的天然气既供出口又供国内消费。近几年来,天然气储量不断增加,至2001年1月1日,阿曼估算天然气储量8 291.22×108 m3,产量64.18×108 m3。据报道在达希里亚地区发现了大气田,其储量可能有283.17×108~566.34×108 m3。

1.5 伊拉克

1.5.1基本国情

伊拉克位于波斯湾西北侧,国土面积44.18×104 km2。2001年伊拉克估算人口2 330万,GDP(按市汇率)为278亿美元,2002年实际GDP增长率预计为15%。主要出口产品为原油。2001年石油出口收入148亿美元(包括"石油换食品计划"的110亿美元和石油走私的30多亿美元),2002年预计石油出口收入占总出口收入的95%。

伊拉克与伊朗有着长达一千多公里的边界线,在20世纪80至90年代,伊拉克经历了二次战争(即两伊战争和伊科战争),并遭受了长达十多年的经济制裁,因此,该国的经济、基本设施和社会均处于极度混乱状态。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前,该国的GDP已急剧下降,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远低于战前的标准,失业率高居不下,2002年经济略有反弹,但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政治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美伊之间的关系。伊拉克是中东地区安全问题的焦点之一。

1.5.2油气资源现状

2002年1月1日,伊拉克估算探明石油储量15 345 Mt(其中10 230 Mt尚未开发),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沙特,还有30 008 Mt的概算储量,其实,真正的潜在资源远大于此,但由于连绵不断的战争和制裁,潜在的资源基本上尚未得以勘探。深部含油地层大多处于浩瀚的西部

沙漠地区,这里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至今尚未勘探。

伊拉克石油储量的油质差异很大,API度在24~42。该国出口的原油主要产自两大可采油田,即鲁迈拉油田和基尔库克油田。南方的鲁迈拉油田生产3种油流:巴士拉普通油(API度34,含硫量2.1%)、巴士拉中质油(API度30,含硫量2.6%)、巴士拉重质油(API度22~24,含硫量3.4%)。北方的基尔库克油田发现于1927年,通常生产的原油API度为37、含硫量2%。出口原油如“法奥调合油”属重质高硫油,API度为27、含硫量2.9%。

自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战后联合国限制伊拉克石油出口以后,伊拉克石油产量从1990年7月的175 Mt/a一度下降到15 Mt/a。2001年,伊拉克原油产量约122.5 Mt/a,2002年底将其原油生产能力提高到155 Mt/a。伊拉克南部的石油工业在海湾战争中大部分已被毁坏,到1991年中期采油能力下降到3.75 Mt/a。鲁迈拉油田是该地区最大的生产油田,那场战争摧毁了该油田的集输中心和加压站、储油设施、80 Mt/a(战前)米纳巴克出口终端、以及70 Mt/a(战前)伊拉克战略管线沿途的泵站。其他7个大油田仍处于毁坏状态或部分修好存置备用。这些油田包括祖拜尔、卢海斯、苏巴、布扎甘、阿布吉拉布和福吉。北部目前生产的油田有巴伊哈桑、坚布尔、哈布比斯、赛德姆等油田,基尔库克油田是伊北部石油生产的基地。

2001年1月1日,伊拉克天然气储量31 093.164×108 m3,概算储量约42 475.5×108 m3,大约70%的天然气储量为伴生气。在取消联合国制裁后,伊拉克期望在10年内生产天然气1 189.314×108 m3。由于伊拉克大部分天然气是伴随石油生产的,所以石油产量增长进度将直接关系到天然气工业。

1.5.3 主要石油终端和出口管线

基尔库克-杰伊汉管线是伊拉克最大的可运行的原油出口管线。伊拉克-土耳其之间有一条满负输送能力为55 Mt/a的管线,但据报道这条管线目前只能输送约45 Mt/a。第二条与之并行的管线输送能力为25 Mt/a,并用于输送出口巴士拉普通轻质油;在波斯湾有3个油轮终端(纳米巴克、阿马亚、豪尔祖拜尔),米纳巴克终端是该国最大的石油终端;1975年建了一条70 Mt/a 能力的“战略管线”,这条管线有两条并行35 Mt/a能力的管线;其他的管线因种种原因均已先后关闭。

1.6 科威特

1.6.1 基本国情

科威特位于伊拉克与沙特间的波斯湾东北角,国土面积17 818 km2。2001年科威特估算人口200万,GDP为334亿美元,实际GDP增长率4.0%。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占总出口收入的90%。科威特是世界产油大国之一,经济主要依赖石油收入。自1999年后期以来,由于油价反弹,该国收入大增。

1.6.2 油气工业现状

2001年1月1日,科威特探明石油储量13 162.6 Mt (包括中立区的341 Mt),约占世界总储量的9%,与沙特、阿联酋一样,科威特是属于几个产油能力过剩的国家之一。科威特大

部分石油储量均位于9 548 Mt储量的大布尔甘区域,该区域由布尔甘、迈格瓦和艾哈迈迪构造组成。大布尔甘构造被认为是世界第二大油田,仅次于沙特的盖瓦尔油田。科威特劳扎塔因、萨比里耶和米纳吉斯等油田的探明储量也很丰富,分别为818.40 Mt、518.32 Mt和272.80 Mt。这些油田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产油,所产的原油均属于中轻质原油,API度在30~36。南迈格瓦油田发现于1984年,并拥有3 410 Mt、API度为35~40的轻质原油。2000年11月,科威特宣称在萨比里耶发现了储量丰富的轻质油。

2001年科威特石油产量110 Mt/a(包括中立区的份额),石油生产能力125~130 Mt/a,计划到2005年将增至150 Mt/a,2010年增至17 500万桶/d,2001年净石油出口100 Mt/a;2001年1月1日探明天然气储量14 923.059×108 m3(含中立区),1999年天然气产量82.119×108 m3。

1.6.3 主要石油终端和管线

建设新的集输中心是科威特上游能力扩建计划的重中之中。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前,科威特有26个集输中心,总能力200 Mt/a。在战争中,26个集输中心都不同程度遭受毁坏。到1993年,已有18个集输中心恢复运作。石油终端有艾哈迈迪、阿卜杜拉、舒艾拜、萨乌德;主要管线有劳扎塔因-艾哈迈迪、米纳吉斯-艾哈迈迪、乌姆古达尔-舒艾拜、沃夫拉-米纳、阿卜杜拉、布尔甘-艾哈迈迪。

1.7 卡塔尔

1.7.1 基本国情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的卡塔尔半岛上,国土面积11 437 km2。2000年卡塔尔估算人口74.4万,2001年GDP为115亿美元,实际GDP增长率5.8%,主要出口产品是原油和LNG。2000年卡塔尔实际GDP增长率为12.0%,如此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天然气出口连年激增。2002年以后预计实际GDP增长率约5.9%,主要是依赖天然气产量上升、出口增加。由于该国经济多元化政策,致使LNG出口和石化项目的投资骤增。政府期望这些项目能为国家获得更多的利润,因为,这样就可以多出口炼制油品和石化产品,尽量少出口原油。

1.7.2 油气工业现状

卡塔尔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并拥有世界最大的非伴生气田。卡塔尔是LNG出口大国而闻名于世,它是OPEC成员国,出口石油40 Mt/a。

2001年1月1日,卡塔尔探明可采石油储量1 800.48 Mt,2000年石油产量43.15 Mt/a。陆上的杜汉油田是该国目前最大的生产油田。此外,还有6个海上油田,即黑萘因油田、迈赫宰姆油田、东伊德北多姆油田、Al-Shaheen油田、赖扬油田和哈利吉油田。卡塔尔的原油API度在24~41,主要出口的2种原油是杜林(API度40)和马林(API度36)混合油。虽然该国拥有庞大的石油产量和储量,但石油占国内能源消费还不到15%。卡塔尔几乎把所有的石油产量都出口到亚洲,日本是卡塔尔最大的原油消费国。2000年卡塔石油出口39.80 Mt/a。

2001年1月1日,卡塔尔天然气储量112 135.32×108 m3(仅次于俄罗斯和伊朗),

位居世界第三。该国大部分天然气产自北方气田,该气田拥有107 604.6×108 m3天然气地质储量和67 677.63×108 m3可采储量,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已知的最大非伴生气田。此外,杜汉油田拥有1 415.85×108 m3伴生天然气和141.585×108 m3非伴生天然气。东伊德油田、迈赫宰姆油田、黑萘因油田和赖扬油田各有小规模的伴生气量。政府认为国家的经济前景仍取决于开发这些丰富的天然气潜产量。目前,卡塔尔有2家LNG出口公司:一家是卡塔尔LNG公司;另一家是拉芬LNG公司。

1.7.3 主要管线港口

主要管线有杜汉-乌姆赛义德管线,连接哈卢勒岛至哈利吉的海上管网、布尔黑奈因管线、迈赫宰姆油田管线以及达斯岛(阿联酋)-邦杜克管线。主要港口有乌姆赛义德、拉芬。

2 中东炼油加工能力

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炼油能力仅达248 Mt/a。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02年1月该地区已拥有46个炼厂,炼油总能力已达303.65 Mt/a,而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以原油加工能力99.6 Mt/a挤入世界前十位,居第八大炼油公司。由于石油工业是中东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中东国家石油公司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以丰富廉价的油气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炼油工业。

2.1 沙特炼油业现状

至2002年1月1日,沙特拥有8个炼厂,即阿美公司的20 Mt/a腊比格炼厂、15 Mt/a 格塔努拉角炼厂、9.5 Mt/a延布炼厂、6 Mt/a利雅得炼油厂、3 Mt/a吉达炼油厂;沙特/莫比尔公司的17 Mt/a延布炼油厂;沙特国营石油公司/壳牌公司的15.25 Mt/a朱拜勒炼油厂;阿拉伯石油公司的1.5 Mt/a拉斯卡夫奇炼油厂,原油加工总能力约87.25 Mt/a。此外,沙特在国外还有80 Mt/a的原油加工能力。目前正在考虑耗资12亿美元对塔努拉角炼厂进行改造;计划改造的还有位于红海岸的腊比格炼厂,该厂是沙特目前国内最大的炼厂,计划耗资18亿美元来改善该厂的油品质量,将低值重质油品提高为汽油和煤油。

2.2 伊朗炼油业现状

目前,伊朗有9个炼厂,它们是阿巴丹炼厂(加工能力20 Mt/a)、伊斯法罕炼厂(加工能力13.25 Mt/a)、阿巴斯炼厂(加工能力11.60 Mt/a)、德黑兰炼厂(加工能力11.25 Mt/a)、阿拉克炼油厂(加工能力7.50 Mt/a)、大不里士炼油厂(加工能力5.60 Mt/a)、设拉子炼油厂(加工能力2 Mt/a)、克尔曼沙阿炼油厂(加工能力1.5 Mt/a)、拉旺炼油厂(加工能力1.5 Mt/a),炼油总能力74 Mt/a。为满足国内对中间馏分油和轻馏分油需求的日益增长,伊朗从1982年以来一直进口炼制油品。目前,正在试图努力使其炼油能力提高到100 Mt/a。计划新建2个炼厂,一个建在沙赫巴哈尔,炼油能力11.25 Mt/a;另一个炼油厂建在格什姆岛,炼油能力6 Mt/a。投资30亿美元的沙赫巴哈尔炼厂早在1994年就获政府批准,可能由私营投资者承建。

2.3 阿联酋炼油业现状

目前,阿联酋拥有5个炼油厂(其中有2个属于阿布扎比国营石油公司经营)。鲁韦斯

炼厂于1995年耗资1亿美元进行了改造,使炼油能力达到7.25 Mt/a,该厂主要生产轻质油品出口日本和印度。该厂的燃料油由阿布扎比国营石油公司作为船用销售,或者用作国内发电。耗资12亿美元的鲁韦斯炼厂Ⅱ期扩建项目包括新建一个7.65 Mt/a原油蒸馏装置、一个6.5Mt/a 分馏装置、2 Mt/a加氢裂化装置和1.8 Mt/a减粘裂化装置的渣油转化设施的扩建。阿布扎比国营石油公司于2000年5月在分馏装置开始加工来自巴布和阿萨布油田的凝析油。到2003年该项目的其他扩建工作均竣工时,鲁韦斯炼厂的总加工能力可达20.75 Mt/a。

其他4个均属小炼厂,在阿布扎比的乌姆萘尔炼厂,加工能力为4.425 Mt/a。该厂自1976年建设以来,已进行过挖潜改造和近期的扩建。该厂炼制的产品主要是供应国内市场;Metro Oil公司在富直伊拉有一个4.50 Mt/a炼厂;酋长国国营石油公司杰贝勒阿里凝析油炼厂加工能力6 Mt/a,于1999年5月开始投入运转;一个2 Mt/a二手汽油装置于2000年5月在杰贝勒阿里附近开工,由ISO Octane公司拥有。

2.4 阿曼炼油业现状

目前,阿曼只有1家炼厂。1982年,阿曼在弗赫勒建了第一个炼油厂,随后这个2.50 Mt/a 的炼油厂被扩建成4.25 Mt/a。该厂的油品主要供国内消费。第2个炼厂尚在计划、研究之中,这个3.75 Mt/a的炼油厂预计2002年开工,2004年竣工。

2.5 伊拉克炼油业现状

伊拉克拥有8个炼厂。尽管伊宣称其炼油能力为35Mt/a,但外界认为其炼油能力只有20Mt/a,不过,在海湾战争前其炼油能力确为35Mt/a。

贝吉炼厂是伊拉克最大的炼厂,其炼油加工能力为7.5 Mt/a;其次是巴士拉炼厂,其炼油能力为7 Mt/a;第三大炼厂是达乌拉炼厂,其炼油加工能力5 Mt/a。其他的炼厂还有哈纳金炼厂(加工能力0.6 Mt/a)、赫迪萨炼厂(加工能力0.35Mt/a)、穆夫蒂亚炼厂(加工能力0.225 Mt/a)、凯亚达炼厂(加工能力0.10 Mt/a)。在海湾战争期间,贝吉炼厂、巴士拉、达乌拉和纳西里耶炼厂均严重毁坏。由于伊拉克炼油业缺少水处理设施,轻质油品短缺,汽油品质低下,污染状况日趋恶化。在遭到经济制裁后,伊炼油业积极吸收外资来改造炼厂,计划确定了十多个项目,其中有在巴比伦附近新建成一个耗资10亿美元、日加工能力14.50 Mt/a的"中心"炼厂。

2.6 科威特炼油业现状

目前,科威特拥有3个炼厂,它们是艾哈迈迪炼厂(设施毁坏后,炼油能力16.34 Mt/a,设计能力21.75 Mt/a)、阿卜杜拉炼厂(炼油能力12.50 Mt/a)、舒艾巴炼厂(炼油能力9.80 Mt/a)。

1990-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期间,科威特炼油能力遭受毁灭性的破坏。战前科威特炼油能力41 Mt/a,在战争中,大部分炼油能力被毁坏,到1992年初科威特仅有炼油能力10 Mt/a。科威特耗资了4亿美元的下游重建计划于1994年中期竣工。目前,科威特国内的炼厂总加工能力约38.64 Mt/a,与正常加工能力几乎还少5 Mt/a,主要原因是科威特最大的炼厂艾哈

迈迪炼厂在战争中遭受毁坏。科威特国内三大炼厂加工的油品大部分供出口。

2000年6月25日,由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科威特石油公司所辖并运作的艾哈迈迪炼厂发生爆炸起火,造成三分之二的原油蒸馏装置严重损失,原油加工能力减少5 Mt/a以上。因此,炼厂不得不停工,科威特当局估计损失值达3.3亿美元。2000年12月,科威特与弗卢奥丹尼尔公司和桑克荣公司签署了一份3亿美元的合同,重新修建艾哈迈迪炼厂。2001年7月初开始,艾哈迈迪炼厂加工能力15 Mt/a。2001年8月20日,路透社报道科威特计划耗资30亿美元,对其三大炼厂进行现代化改造。

2.7 卡塔尔炼油现状

目前,卡塔尔只有1家炼厂。卡塔尔国家石油分配公司正在改造乌姆赛义德炼厂,改造后该炼厂的炼油能力将由现在的2.875 Mt/a提高到6.85 Mt/a。1.50.Mt/a凝析油炼制装置已于2001年7月投入运转,其他改造的项目于2001年底竣工。

1997年3月,卡塔尔通用石油公司与卡塔尔液化天然气公司和拉斯莱凡液化天然气公司的外资伙伴签署了1份谅解备忘录,将耗资4亿美元,在拉斯莱凡建一个4 Mt/a凝析油炼厂。2002年建成后,该炼厂将加工来自这两家液化天然气公司北方油田开发的凝析油。这种凝析油含有很高的硫醇含硫化合物,因此,大部分炼厂均无法加工。

3 中东局势与油价

中东,尤其是波斯湾,这个全球最富饶的石油“聚宝盆”已成为列强必争之地。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发生的大小事件总是脱不了与石油的干系。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西方石油财团几乎完全控制和垄断世界石油的产销,石油标价很低,大体维持在1~3美元/桶。1973年阿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产油国以石油为武器,抗击美国和西方大国偏袒以色列的政策,OPEC对西方的垄断和掠夺也积怨已久,遂趁势决定逐步提高油价,至20世纪70年代末,油价涨到12~14美元/桶,约为阿以战前的四五倍,它标志着石油作为一种廉价的原料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石油危机一度使整个西方世界受到巨大的震撼,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并调整其能源政策。

1979年伊朗国内局势的动荡和政权的更迭使伊朗石油日产减少了0.27~0.34 Mt。紧接着伊朗和伊拉克这两大产油大国于1980年9月开战,12月油价一度暴涨至41美元/桶。后来,30美元/桶以上的高油价维持一段时间,给石油进口国的经济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在各国相继采取经济结构调整、能源替代及节能等一系列措施后,至1986年油价又跌回到20世纪70年代末水平。

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出兵侵占科威特,中东烽火又起,再次使世界油库面临威胁,油价涨至30美元/桶。海湾战争结束后,科威特石油生产能力迅速恢复;马德里和会推动着阿以和平进程不断发展,中东局势趋缓;同时,又恰遇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景气,油价重又低落,从1994年开始直至1999年初在10~20美元/桶之间徘徊,油价跌至谷底,OPEC难以为继,OPEC着手限产保价。1999年岁末,油价恢复到25美元/桶左右,2000年初开始突破30美元/桶,价格

略高,震动不大。

2000年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和谈形势逆转,大规模武装流血冲突不断,中东局势再度动荡。10月,油价飚升到近40美元/桶。对此,美国和西欧国家极为恐慌,担心局势失控,重现1973年"石油战"的噩梦。美国政府立即动用4.09 Mt战略储备石油,平抑油价;同时,美国还与联合国、欧盟一起迅即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美、埃、巴、以、约(旦)五国首脑会议,专门解决巴以冲突。使油价回落到25美元/桶左右,供求双方都较满意。近期的巴以冲突升级又引起世界的瞩目,而中东地区的每一次局势动荡,石油都不可避免地要被卷进去,它紧随中东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变化而起伏。2002年4月,伊拉克总统萨达姆重新利用石油武器,宣布禁止出口一个月,以迫使偏袒以色列的美国向其施压,停止对巴勒斯坦的野蛮镇压,世界经济闻风而变。不管此次事件的最终结果如何,石油的战略属性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与此同时,在美国拟对伊拉克动武消息此起彼伏声中,油价连续上扬。2002年8月20日,战争传言使油价冲破30美元/桶的价格,创出18个月来新高。美国政府声称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不过是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以来的延续。当前它虽与反恐挂钩,但“项庄舞剑,意在公沛”,实际上仍是它觊觎海湾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期望绝对控制该地区的战略意图的一种手段。

综观中东风风雨雨,我们可以看到,只要中东还有石油,石油衍生的战火还将伴随着中东,军事冲突还将继续,但冲突背后有一个自始自终的主角,那就是石油和天然气。由此可见,中东形势的走向仍是影响国际油价的"睛雨表"。特别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再次雄辩地证明,中东石油的战略地位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日趋重要,世界对其依赖越来越大。1999年,世界进口海湾石油占国际石油进口的40%,2000年,海湾石油占世界石油需求的42%,预计到2008年将达50%。总之,中东局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国际油价。

4 中东石油对我国的影响

4.1 中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

最近20年,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能源消费,尤其是石油产品的消费也大幅上升,对由此而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中国是在1993年成为净石油进口国的,其后进口数量逐年上升,目前已接近70 Mt/a 大关。石油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石油增产的空间已经很小,如果不在石油勘探上取得大的突破,中国石油的产量再上新台阶是根本不可能的。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节奏不断加快,经济的飞速发展使石油的需求攀升。今后数十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加大,预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增至100 Mt,2020年将增至200 Mt左右。

如此巨大的供需缺口需要靠进口石油才能弥补。而在当今世界,进口石油的来源除了俄罗斯及少数非洲和南美洲国家(如尼日利亚、利比亚、委内瑞拉等),主要来源是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从目前来看,中东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还是有限的。然而,中东石油终将成为影响中国能源安全的重大的因素。应该说,中国的决策机构和学术界已充分认识到中东石油对满足中国需求的重要性,也充分意识到过分依赖某一来源的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危害性,因此,在继续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和生产的同时,中国把进口来源的多样化作为分散风险的主要战略。从

统计上来看,俄罗斯、非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是中东之外中国原油的另外三个重要的进口地。但是,由于战乱频繁,或由于本地需求旺盛,或由于增产和出口量已到极限,这三个地区都很难对缓解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001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从上年的69.60 Mt减少到家64.90 Mt,下降了6.7%,来自中东的高硫原油进口量猛增,占总进口量的比例由上年的26%增长到39%。伊朗取代阿曼成为中国进口原油的最大供应国。尽管2001年原油进口总量下降了14.2%,但其中的含硫原油进口量却大幅上升,从2000年的18.38 Mt增加到23.43 Mt,增幅达27.5%。10年前含硫原油进口量占进口总量只有3.3%,而到2001年已上升到39%。近2~3年来,我国含硫原油加工能力增长很快,特别是在进口原油加工较集中的南方,如镇海、茂名、齐鲁、广石化、福州炼油厂等。像伊朗、沙特、科威特、伊拉克和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的出口原油都是典型的含硫原油。2001年来自伊朗的原油进口量跃增55%,达到10.85Mt,来自沙特的进口量也猛增53%,达到8.78 Mt。此外,从科威特和阿联酋进口的数量也显著上升。不过来自阿曼和也门的进口量分别减少48%和37%。

2002年上半年,来自中东的原油进口量减少14.3%,不过,由于中国2001年与沙特和伊朗这两个中东最大产油国签署了进口原油的政府合同,来自这两个国家的原油进口量仍有显著增加。伊朗原油对华出口量增长3.3%,沙特增长8.3%。

4.2 中东炼油能力对我国的威胁

1990年中东炼油能力仅248 Mt/a,2001年底就增至304 Mt/a(见表2),预计到2005年将进一步增至347 Mt/a。中东炼油能力的增加远远大于该地区内需求的增加,该地区已从单纯的原油出口地发展成为重要的石油产品出口地,出口目标主要指向亚太地区和西欧,而亚太地区则主要是日本、韩国和中国。

从原油出口和炼油、油品销售看,1990年中东地区炼油能力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过剩82.90 Mt/a,到2000年过剩量已增至110 Mt/a。2000年中东地区净出口油品108 Mt/a,目前除汽油为净进口外,其余油品均为净出口。预计到2005年中东将成为所有油品的净出口地区,净出口量将达143 Mt/a,成为世界重要的油品出口中心。

由于亚太地区邻近中东,使得该地区自然成为中东地区剩余产品的市场。此外,中东地区的炼油厂已进行特别调整,以满足亚太地区的进口需求。对亚太地区的净进口和中东地区的净出口趋势进行了对比,在亚太地区油品进口需求下降之时,中东地区的油品可出口量已经从1995年的125 Mt/a增加到2001年的137.5 Mt/a。相对于需求来说,这种供应能力的增加是该地区油品价格疲软和炼油利润降低的根本原因。由于中东地区的净出口在2005年将达到大约175 Mt/a,而亚太地区的进口需求水平基本保持不变,所以价格压力将继续存在。

由于中东具有价格优势的炼制油品大量涌入,必然会给我国炼油业带来一定的威胁。面对来自中东炼制业的竞争压力和威胁,我国炼制业应认真对待,既要看到我们的差距,又要积极寻找对策良方。各炼厂都应从各方面设法降低原料费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操作费用,提高产品收益;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炼厂的国际竞争力,方能巩固国内的油品市场地位。

中东地区有哪些国家

中东地区有哪些国家 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照距离西欧的远近,把东方国家的若干部分称为近东、中东、远东。“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中东”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尚无定论,但一般泛指西亚,北非地区,约24个国家,1500余万平方公里,3。6亿人口。 西亚国家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和塞浦路斯。 北非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中东地区还有哪些政治家族? 国家:阿曼 政体:君主制 国家领袖:苏丹兼首相卡布斯·本·赛义德(伊斯兰教中的头衔,用来代表依照沙里亚法规所设立的穆斯林统治者,也用来指国王管区内国家的有权统治者) 上任时间:1970年7月即位 生平:卡布斯·本·赛义德: 1941年11月18日生于南部地区的萨拉拉,是赛义德王朝第13位君主。16岁赴英国学习,1960年毕业于英桑赫斯特军事学院,后在英步兵团任中尉,1964年返回阿曼。回国后学习伊斯兰教义和阿曼历史等。因不满其父统治,于1970年7月23日废黜其父,登基执政。 国家:利比亚 现任元首: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 上任时间:1969年9月就任

国内外海洋石油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海洋石油开发现状 世界石油开发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但直到19 世纪61 年代末期,才真正进入近代石油工业时代。1869 年是近代石油工业纪元年,从此,世界石油产量开始迅速增长。尽管在19 世纪末,美国已在西海岸水中打井,开始了海洋石抽生产,但真正成为现代化海洋石油工业,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洋石袖是以1947 年美国成功地制造出第一座钢质平台为标志,逐步进人现代化生产。 1990-1995 年期间全世界除美国外有718 个海上新拙气田进行开发。最活跃的地区在欧洲,有265个油气田进行开发,其配是亚洲,有l88个,非洲102 个,拉丁美洲94 个,澳大利亚41 个,中东21 个。 1990 -1995 年期间开发的海上新油气目中,储量、天然气田生产能力、油田生产能力排在~ 前 5 位的国家如下图所示。在此期间,全世界18个国家开发的海上油气田数见表 发展最快的是北美,从1989 年的410 口上升到1993 年的500口。全世界有242 个海上油气田投入生产,其中油田139个,气田103个。从分布上看,西北欧居第一位,共投产67个油、气田,其中油田40个,气田27个。在此期间全球海洋石油总投资额为3379亿美元。 1990-1995年期间,全世界(不含美国)共安装了7113座平台,其中有83座不采用常规固定式平台,而采用半潜式、张力腿式和可移式生产平台。巴西建造了300~1400m深的采油平台,挪威建造的张力腿平台水深达350m,中国南海陆丰22I生产储

油船和浮式生产系统工作水深约为355m。有41个国家大约安装370多座水深不超过60m的浅水采油平台。 总之,世界平台市场需求量增加,利用率在提高。 二、海洋石油开发技术与发展趋势 石油是重要战略物资各国都很重视。21世纪,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世界油气资源潜力还相当大,有待发展先进技术,进一步加强勘探和开发,以提高发现成功率和采收率,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海洋石油的开发已为全世界所瞩目,世界海洋石油的日产量也在逐年增长。随着陆上石油逐渐枯竭,海上油气的开采将会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海洋石油的开发也将不断向南、深、难的方向发展,其总的趋势如下。 (一)石油地质勘探技术 今后的世界石油勘探业将是希望与困难井存。一方面,还有许多远景盆地有待勘探,成熟盆地还有很大的勘探潜力。油气新远景区可能是深海水域、深地层和北极盆地。另一方面,20世纪四年代的油气勘探己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世界范围内寻找新油气田,增加油气勘探储量,提高最终采收率的难度越来越大,油气田勘探开发成本直线上升。石油地质工作者将面临降低勘探成本、提高探井成功率,增加探明储量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今后的石油地质科技将向三个方面发展. ①加强盆地数字模拟技术的研究,以深入解剖盆地,揭示油气分布规律, ②加强综合勘探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探井成功率,降低勘探成本; ③加强开发地质研究,探明石油储量,帮助油藏工程师优化石油开采,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二)地质勘探技术 海上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海上数据采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多缆、多震源及多船的作业方式,这样可大大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研究和应用适于海上各种开发区的观测方法,实现海上真三维地震数据来集;研究大容量空气枪减少复杂的气枪组合;开发海上可控震源;不断增大计算机容量,提高三维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解释系统的发展将进一步满足人机交互解释的需要,并向小型、多功能、综合解释方向发展。对未来交互解释站计算机能力的期望是100 MB的随机存取存储器;2000万条指令∕s,高分辨率荧光屏,软件可移植性。新一代交互解释站将具有交互处理能力,具备叠前、叠后、反演、模拟等处理功能,能作地质、测井、VSP横波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解释,将物理的定量分析和地质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地层和岩性解释。 (三)钻井工艺技术 钻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钻井技术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勘探的效果和油气的产量,而且由于钻井成本占勘探开发成本的大部分,因此,它直接关系到油田勘探开发所需要的投资额。基于这一点,提高钻井技本水平和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戚本对油气田勘报开发具再重要意义。 过去的10年是钻井技术发展的10年,钻井技术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随钻测量系统可以把井眼位置、钻井妻数和地层参数及时传送到地面,从而能够实时了解井下情况和监测钻进过程,随锚测量还大大提高了钻井的安全性相钻井效率,地面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提高了钻井过程的实时控制和预测能力,实现钻井过程的系统优化、连续控制井眼轨迹技术提高了定向钻井水平;基础研究的加强,促进了钻头设计、钻头性能预测等方面的改善;聚晶金刚石钻头的发展和新型的聚晶金刚石钻头的出现,不仅显著提高了钻头机械钻速,而且成功地解决了非均质破裂研磨性地层的经济钻进问题;优质泥浆和固控技术解决了复杂地层的钻井问题,提高了钻

形势与政策之中东石油问题

论中东的石油问题: 1.石油危机 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使用石油,最早采集和利用石油的记载,是南朝(公元420 ~589年)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郡国志》。此书在延寿县(指当时的酒泉郡延寿县,即今甘肃省玉门一带)下载有:“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石漆”,当时即指石油。但只是到了20世纪,石油的开采和利用才使得石油在世界能源中代替煤炭而跃居首位,同时开启了“石油时代”。尽管有人预计, 21世纪天然气将会代替它,但以目前的情势来看,已成为世界经济“血液”的石油,早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是百业之母。石油的用途,除了一般人熟知的加工成各种成品油(如汽油、柴油、航油、燃料油、润滑油等)外,它还是化工产品重要的基础原料,目前约有5000多种化工产品的原料来自于石油及天然气,特别是有机化工的8种基本原料有7种来自于石油,其中的乙烯是与钢铁、水泥并称的工业化三大基础材料之一;同时,石油还对农业生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化肥、农药、农机等都对石油有很高的依赖度。石油能为我们带来财富,但同样它的出现,让世界颠覆。 材料一: 1973年能源危机- 原因∶石油输出的主要力量为阿拉伯国家,他们因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而采取石油禁运。 英国石油抗议活动- 原因∶英国油税已高居不下,而原油价格却又上扬。 1979年能源危机- 原因∶伊朗革命爆发。 1990年石油价格暴涨- 原因∶波斯湾战争。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许多人甚至预言:世界石油资源将要枯竭,能源危机将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作出重大努力去利用和开发各种能源资源,那么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面临能源短缺的严重问题。 世界能源危机是人为造成的能源短缺。石油资源将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枯竭。它的蕴藏量不是无限的,容易开采和利用的储量已经不多,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开采的价值。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就会发生能源危机。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石油的短缺或是垄断,都必将引起世界的轰动。可见石油已经一跃成为最主要的能源之一。石油资源在被开发以前,阿拉伯的酋长们的财产“用一头骆驼就可以拉走”但如今,是他们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命脉,一些原来弱小的国家,因这上天赐予的宝贵财富,从此在国际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个由弱小国家组成的集团能过迫使占人类绝大多数的其他国家的人民如此戏剧性的改变生活方式,而遭到的抗议却如此之少。” 可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爆发,中东地区如此富足的资源不得不让西方列强眼红,他们在以任何借口,对这宝地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其中以美国发动的美伊战争,表面上打着“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进行诽谤,实际上还

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2015-04-01 10:06:00 0 深水勘探开发技术吕建中 文|吕建中等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目前,全球深水投资占海上总投资的1/3,深水项目占到全球海上项目的1/4。在全球排名前50的超大项目中,3/4是深水项目。近5年来,全球重大油气发现中70%来自水深超过1000m的水域。当前,深水油气产量大约占海上油气总产量的30%。深水,必然对现今以及未来的油气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近年来全球新增的油气发现量主要来自于海上,尤其是深水和超深水。来自深水的发现数虽然不多,但发现量却十分巨大,同时表现出水深越深、发现量越大的趋势:2012年,全球超1500m水深的总发现量接近16.3亿吨油当量(120亿桶),相当于陆上的6倍,接近浅水的3倍。2011年全球排名前十的油气发现中,6个来自深水,且全部都是亿吨级油气发现。2012年全球排名前十的油气发现全部来自深水,其中的7个为亿吨级重大油气发现(下表)。

深水产量逐年增加,至2013年全球深水油气产量已超过5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海上油气产量的20%以上,并且这个比例还将逐年上升。 过去几年的高油价,为海洋项目开启了较大的赢利空间。据PFC统计,深水盈亏平衡点为397美元/t(54美元/桶),一般的收益率都在15%以上,高的甚至可以达到28%,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其中。埃克森美孚等5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勘探开发重点正在由陆上向海上转移,并且加快进军深水,海洋勘探开发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已经达到60%~85%,海洋产量占比均超过50%,其中的深水勘探开发投资已经占到海洋总投资的50%以上。 国际大石油公司在深水领域获得了丰厚的产量,BP公司的深水油气年产量已接近5000万吨油当量;道达尔的深水油气年产量已超过3500万吨油当量;而巴西国油和挪威国油则依靠深水在10~13年的时间里新增产量5000万t。可以说,深水在未来油气产量增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石油公司的必争之地。 我国的深水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在我国南海海域,整个盆地群石油地质资源量在230亿至300亿t之间,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为16万亿m3,占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其中70%蕴藏于153.7万km2的深水区域。伴随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战略的部署,未来我国的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2 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五大技术挑战

中东市场分析报告

中东市场需要价廉物美的产品 中东市场潜力颇大,但真正成功的中国出口企业不多,原因何在? 由于巨大的潜力和特殊的从商习惯,中东对中国企业一直充满诱惑和神秘色彩的市场。在许多的中国出口商看来,中东商人砍价工夫非了得,和他们做成生意难度很大。但阿联酋SY 国际贸易公司的总裁郭永刚却不这样认为。 和许多寻梦的商人一样,两年前,郭永刚放弃外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利条件,毅然西行迪拜,创建了自己的贸易公司。目前公司业务正稳步上升,他本人对中东市场和中东商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认为,由于中东市场准入度不高, 郭永刚 中国产品以绝对优势占据了中东市场,今后必将有更多的机会。 目前中国产品在中东市场的现状如何? 中东市场通常指环绕波斯湾和阿拉海的9个国家和周边阿拉伯国家,总人口达到5-7亿,人均年收入从阿联酋,科威特等的3-4万美元到伊朗,伊拉克,也门等国家的年人均收入5-6千美元不等,这些阿拉伯国家的轻工,日用,电子,服装基本外要依赖进口,产品的价格要求为中低要求,档次不是非常高.同时这些部分地区,几乎可以讲是一种完全纯消费的特点,往来中东80%以上的货物要经过迪拜进行中转,同时辐射到非洲大部分国家,辐射人口达到13亿。 迪拜作为中东地区第二大港口,加之优厚的免税政策和自由的贸易经济,使迪拜成为转口非洲和周边海湾国家最大的贸易批发市场,贸易覆盖人口达到13亿,类似一个中国的总人口,在这里云集了非洲近30多个国家的客商,常年在这里采购日用,轻工,电器,服装,等货物。通常进口交易额度的75%转口非洲市场,20%转口周边海湾国家,5%直接在阿联酋消费。 中国产品在全世界以物美价廉着称,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轻工,电器,服装,等产品大国,以绝对优势占据整个中东市场。 尽管欧美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最成熟的市场,但这个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商品趋于饱和,加上高进口关税及贸易壁垒的限制,后来者或中小实力的企业很难进入。纵览当今世界,唯有中东和非洲市场是一个充满商机、前景良好的热点市场。 中东市场的机会何在? 中东市场对产品档次要求不是非常高,也没有严格的质量和行业协会的认证要求,定购的数量比较大,同时只要注意买方的信用证条款和提前做好客户信誉的调查,就可以安全结汇。 中东这些国家的购买力基本略高于一般亚洲国家的水平,产品地区之间的差价基本保持在6%---30%之间不等,非常利于以前没有外贸经验的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这样在进入中

目前世界各大洲(区域)石油分布现状

目前世界各大洲(区域)石油分布现状 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分区域石油探明储量图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仅中东地区就占68%的可采储量,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罗斯和亚太地区,分别占14%、7%、4.8%和 4.27%。 2000年全球石油消费为34.6亿吨,消费主要在发达国家,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0%,其中北美占30.2%(仅美国就占22%),欧洲占23%,亚大地区(不包括中国)占22%,而非洲仅占3.3%,南美占6.3%,中东为6%。

世界石油储量比例图 世界各国、各地区石油分布如下: 巴西深海油田 2007年年底以来,巴西在被称为“盐上层”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所谓的“盐上层”地区,延伸数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储备区域。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大油田,国际地质学家预计该油田的最大埋藏量为330亿桶,可能成为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 南美地区的常规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254.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8.2%.截至1999年底,南美地区共有剩余石油探明储量12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8.7%;1999年石油产量达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9.5%.其中以委内瑞拉石油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巴西。 俄罗斯-中亚地区俄罗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相当丰富。2000年底的剩余探明储量达75亿吨,占世界的5.3%.2000年该地区石油总产量达到 3.88 亿吨,占世界的10.8%.俄罗斯剩余探明储量67亿吨,占世界的近5%.生产石油3.2亿吨,约占世界的10%,在世界产油国中列第二位。出口原油 1.2亿吨。 马拉开波湖 马拉开波湖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湖泊,总面积1.4344万平方公里。马拉开波湖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石油湖,开采历史已有90多年, 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诞生在这里。在马拉开波湖东南部500多公里,是全球有名的奥里诺科重油带,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委内瑞拉政府和石油专家估计该地区蕴藏着2350亿桶重油。 墨西哥湾 在美国东南角近海地区,墨西哥湾上钻井平台星罗棋布,717个海上平台每天生产130万桶原油、2亿立方米天然气,占全美国原油产量26%、天然气产量11%。墨西哥湾也是墨西哥

IT行业五大企业愿景使命和战略目标分析

IT行业五大企业愿景使命和战略目标分析IT行业巨头品牌公司企业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分析 经团队讨论,我们一致选择IT行业中的苹果、惠普、联想、索尼、戴尔五大巨头品牌公司进行企业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分析。这五大公司都有涉及消费类电子、游戏和娱乐这三大核心业务领域,比如PC计算机领域的设计生产销售。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它们的企业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 苹果电脑公司 愿景——让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 使命——藉推广公平的资料使用惯例,建立用户对互联网之信任和信心。、战略目标——是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实现和改善的长期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取得满意的战略绩效的目标。 愿景是人们对未来的憧憬,是渴望实现的愿望,是毕生为之奋斗的梦想。企业愿景是可以唤起人们的一种希望。企业中的企业愿景会改变成员与组织间的关系。企业愿景更具有强大的驱动力。拥有企业愿景的企业可以有效协调各经营单位之间的关系。企业使命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哲学定位,也就是经营观念。企业使命是企业认定的追求境界、发展方向和信念柱石,体现着一个企业崇高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执着的信念,是企业理念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企业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企业宗旨中确认的企业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 惠普公司 使命——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技术贡献。 企业目标——利润、顾客、专业领域、成长、员工、管理、企业公民。

公司的愿景可以集中企业资源、统一意志、振奋企业精神,从而指引、激励企业取得出色的业绩。企业使命体现了企业向社会作出的公开承诺,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反映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更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前提,是企业战略的行动基础。 战略目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展开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 联想公司 愿景——未来的联想应该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 使命——为客户的利益而努力创新; 创造世界最优秀,最具创新性的产品; 像对待技术创新一样致力于成本创新; 最低的总体拥有成本,更高的工作效率。 战略目标——立足中国市场,并为国际市场的开拓做好准备; 把握并创造客户需求,实施中强调冻死整体的对客户体验的满足 以产品带动服务,以服务开拓市场;以外延式有选择地发展新业务 积极采用合作,联盟等策略投资的方式加快业务发展速度; 在公司层面建立竞争力保障体系,并在业务群复制; 贯彻人才意识,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建 立产品开发能力,并使之支持业务群及公司的战略需求。评价与分析——联想懂得牢牢抓住基础,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基石。同时它不满足现有的顾客,在不断地为自己创造更多的顾客。而且它强调内外兼修,注重人才系统的开发索尼公司 愿景——为包括我们的股东,顾客,员工,乃至商业伙伴在内的所有人提供创造和实现他们美好梦想的机会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与现状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与现状 1.石油起源与世界石油工业诞生 石油多生成于浅海的沉积岩中,见于内陆湖盆之沉积层甚少。其起源是由于海中含有大量微细浮游生物及海藻等类有机物,死亡之后埋藏在水底的厚层沉积物中,逐渐受到埋藏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使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机质分解转变而成。 人类在数千年前就已经知道石油,3000多年前的我国古书《易经》就记载了有关石油和天然气的情况,其中有“泽中有火”之说。到后汉时期,我国已开始使用石油。据后汉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记载,在今陕西北部延安、延长一带发现有石油,当地人民把它用作燃料和润滑剂。宋朝时期,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石油”这一名称。也就在这一时期,我国已开始对石油进行加工使用。我国最早的石油加工厂——“猛火油作”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已能炼制出称之为“猛火油”的石油产品。这期间我国已能用沥青作为控制火药燃烧速度的原料,并能用石油制作炭黑。明代,我国已能从石油中提炼灯油,在四川等地还发现了凝析油井进行有组织的开采和利用。 11世纪末,我国已在陕北的延安、延川和宜君等地钻了第一批采油井,它比1859年美国正式大规模开采石油要早700多年。虽然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发现并使用石油,但是就世界范围来说,这

些发现和使用只不过是人们—时一地的偶然所得,即使已进行了有组织的开采使用,也是很小规模的,还未形成一种产业。只是到了19世纪中叶后,石油才进入大规模的开发时代。 虽然最早开发石油的国家并不是美国,然而,对石油资源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却是从美国开始的。1859年,一位名叫EdwinL.Drake 的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完成了第一次商业性勘探开发。他用一架以蒸汽为动力的绳索钻,在泰特斯维尔地下112米深处,钻出了石油,口产量达1.37~4.79吨。世界公认Drake是第一个利用现代钻井技术打出原油的人。他的成功催生了石油工业。 Drake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追随他的事业,无论是在宾夕法尼亚州,还是在其他地方,很快掀起了开采石油的热潮。到19世纪末,世界原油年产量约为2000万吨。在经历不长的时间之后,石油迅速建立了其作为工业社会的基本能源和主要原材料的重要地位。内燃机的问世,使石油需求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各工业部门纷纷开始采用以石油产品为燃料的动力装置,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这就使得世界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石油大规模开发后,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DavidsonRokefeller)于1870年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Company),这一公司的建立,开创了石油工业的新时代。 19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石油业大萧条时期,为了应付危机,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在原公司的基础上,与亨利·佛莱格勒等5人,成立了标准石油公司,意在使消费者可以相信该公司的油品是“标准油品”。标准石油公司此时控制着美国炼油业的1/10,在这家公司中洛克菲勒拥有1/4的股份。在标准石油公司成立不到10年的1879年,它已控制了美国炼油业的90%,并控制了产油区的输油管网、购销系统,支配了石油运输。1882年1月2日,洛克菲勒等人签订了“标准石油托拉斯协议”,组成托拉斯管理理事会来管理标准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公司完全控制了14家公司和部分控制了

中东各国石油开发概况

中东各国石油开发概况……………………………………………汪巍() 中东各国石油开发概况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汪巍 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0),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1817亿吨,其中中东的储量就达102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56.6%。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大、产量高、油质好、油层浅、易于开采,且离海近,便于运输。因此,质优价廉的中东石油对石油消费国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随着美国逐步从伊拉克撤军,中东局势向缓和的方向发展,在以稳定促发展的道路上,中东产油国加快了石油生产和勘探的步伐,进一步为石油开发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中东石油具有储量大、油质好、开采成本低等特点,当前国际油价在每桶80~90美元上下波动,符合中东产油国的利益和意愿,在以稳定促发展的道路上,中东国家加快了海陆石油勘探开发步伐。 伊拉克 伊拉克拥有探明石油储量1150亿桶,有9个储量超过50亿桶的超大型油田,另有22个储量超过10亿桶的大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伊拉克20%的石油储量分布在北部基尔库克、摩苏尔、哈奈根地区。在伊拉克西部和南部沙漠,仍有发现新油藏的潜力。 伊拉克目前石油日产量260万桶,主要来自北鲁迈拉、南鲁迈拉和基尔库克地区,基尔库克地区产油量占伊拉克石油总产量的1/3,南部地区产油量占伊拉克石油总产量的2/3。通过对外招标、引进外资等手段,伊拉克计划到2012使石油日产量达到400万桶,至2017年达到600万桶。 伊拉克日消费成品油60万桶,其中1/4依赖进口。 伊朗 伊朗拥有探明石油储量1503亿桶,有40个生产油田,包括27个陆上油田,13个海上油田。伊朗大部分石油储藏在靠近伊拉克的胡齐斯坦省西南部地区。伊朗国营石油公司负责伊朗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生产,伊朗石油生产能力约每日390万桶,目前日产原油380万桶,比石油输出国组织规定的配额高50万桶。伊朗正采取提高石油采收率、引进外资等手段提高石油产量,计划到2015年使石油日产量达到510万桶。 伊朗阿扎德甘油田有探明储量260亿桶,该油田南部日产量近5万桶,该油田北部未来几年日产量可望达到10万桶,阿扎德甘油田今后几年石油日产量可望达到15万桶。有近70年历史的老油田阿哈—雅里油田准备通过提高采收率等手段,使石油日产量从14万桶增至20万桶。

最具有消费潜力的五大行业

最具有消费潜力的五大行业 最具有消费潜力的行业有哪些? 1、旅游行业 国庆小长假几天,从全国各大旅游景点旅游人数,或可以看出,如今旅游的人实在是太多。 记得很小的时候旅游,那时候,旅游的人很少,而且正常工作日街道马路上几乎看不到很多旅游的人。这些年以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如今马路上私家车比公共汽车还要多。 如今,美国开车的人越来越少。美国人开始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开车,与此同时,自1997年以来,轨道交通有了55%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铁路和公共交通而不是自己开车了。 而在咱们国家,似乎开私家车的人数在不断增长,小长假了,道路、景点、商场、街道小区等周围,你会看到排队停放的私家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更多的人更喜欢假期旅游,不仅国内游,国外游也很普遍。而且,随着轨道交通航空等发展,旅游产业或是下一个最具消费潜力的行业。 2、金融服务 互联网改变着金融服务方式,德鲁克说,金融创新或是下一个亮点,也就是说,互联网改变着金融服务与创新,也改变着与金融相关的各种服务行业,比如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网上电子支付、网上商城等等。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金融创新方面会有更多亮点,与此同时,促进金融创新发展同时,也会改变着商业现金流的支付交易方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流更加及时顺畅。互联网快速发展,更加快捷节省时间的现金流也会促进物流的发展。 3、能源行业 随着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节能低排放将成为企业生产主题之一。国家工信部在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企业节能管理、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任制度。 能源管理师涉及的内容包括:国外能源市场情况,标准解析、标准节能综合能耗、技术方面、能源审计、节能评估、法律法规等,改善与保障对能源的合理需求和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水平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排放,落实节能减排指标。 从企业角度,能源管理会是重要的一块内容。 4、医药产业 医药财经方面:医药生物上市公司发展,医药企业并购、私立医院发展、医疗服务、中成药发展等来看,尽管有数据显示医药行业增长势头放缓,但总体消费人数仍很大。 5、教育行业 大西洋月刊上一篇文章说,读大学最大好处是抗通胀,尽管如今大学学历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在美国,大学学费上涨,贷款成本增加,但总体来说,有学历者就业机会比没有学历相对高一些,失业概率也比没有学历的小一些。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教育产业是重要的产业。选择读大学的考生数量每年仍然不少,教育行业具有消费潜力。

未来最具潜力的五大行业

解密中国下一波千亿级企业,五大领域有望 截止2014年9月,全球约69家千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主要分布在美,欧,中三大经济体;其中美国占据33家,欧洲占据21家,而中国有9家。 美国千亿级市值企业中,诞生于十九世纪的有14家,如宝洁、强生、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通用电气、埃克森美孚等,可以看出那时是工业化和消费迸发的黄金时代;另一千亿级高潮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英特尔、微软、苹果、甲骨文、思科、高通、谷歌等IT巨头纷纷崛起,这些公司带领了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除了制造业和IT产业之外,以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银行、伯克希尔哈撒韦等千亿市值巨擘为代表的美国金融业,同为世界翘楚,为美国资本市场推动美国顺利完成工业化浪潮。 在欧洲的千亿市值企业中,先进制造业(汽车、机械、生物医药制造等)占据较大比例。例如德国大众、戴姆勒、西门子、法国赛诺菲集团、瑞士诺华、英国葛兰素史克等,欧洲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的发源地,其先进制造业一直引领全球制造业风潮,是真正强大的“高价值制造”级别的世界工厂。

大家都知道,中国互联网产业目前有三大巨头,百度(830亿美元),阿里巴巴(2400亿美元),腾讯(1500亿美元),这些都是千亿级的。在中国A股市场上,大约只有23家市值千亿级别的大公司,这些大多数是在政府垄断行业如金融,石油,电力,汽车等行业,国有四大银行总市值约3.9万亿人民币。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下一个千亿级公司和行业会在哪里?中国企业需要千亿级公司去引领,去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联想,海尔,华为他们都感受到阵阵寒意,“中国制造”优势即将挥霍殆尽,人口福利终将消失,而是外部世界级公司已经摩拳擦掌,咄咄逼人,他们已经开始全面进攻中国的大市场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哪些行业公司将会是推动中国发展的下一波弄潮儿?投资者们认为把移动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这之中会有更多机会。小编下面来细细为你道来。 在未来,基于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结合的领域,金融、医疗,健康等行业的垂直细分领域,海外市场服务公司,移动互联网行业,O2O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文/胡文瑞鲍敬伟胡滨 近10 年来,国内外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2001—2011 年,全球新增石油剩余可采储量614.0×108 t,新增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39.9×1012 m3,其中,中国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2.2×108t,累计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8×1012 m3,相继探明了姬塬、塔河、蓬莱19-3 等15 个地质储量大于1×108 t 的油田和苏里格、普光、徐深等14 个地质储量大于1 000×108 m3的气田。在油气资源勘探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油气勘探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1 油气勘探新成果 21 世纪以来,全球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勘探对象日益复杂,然而由于认识的深入、理论的突破和技术的进步等,发现的油气田储量和数量不断增长,勘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1 年,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达2 343×108 t,比2001 年增长了35.5%;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达208.4×1012 m3,比2001 年增长了23.7%。一些大型油气田不断被发现,2000—2008 年,全球共发现大油气田(可采储量油大于6 850×104 t、气大于850×108 m3)90 个,主要位于被动陆缘深水、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老油气田、新区新盆地等领。2010 年全球新发现的7个大油气田合计探明可采储量达31.4×108 t 油当量(见表1),占当年全球新增探明可采储量的40.5%,而数量仅占2010 年全球新发现油气田数量的1.4%。 2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2.1 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 以前认为,油气勘探的基本要素是寻找“生、储、盖、圈、运、保”组合,具备此条件就有可能找到油气田,且油气生成后从原生地层(烃源岩)“二次运移”到储油(气)层,原生地层是生油(气)层,但不是储油(气)层。现在勘探开发的视野已扩展到原生地层,即从原生地层中寻找油气资源。某种意义上,“回归原生地层找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和理论的挑战,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美国页岩气和致密油资源的成功勘探开发证明,传统意义上的生油(气)层已成为了勘探开发对象。美国产页岩气盆地超过30 个,产层包含了北美地台区所有的海相页岩烃源岩地层;致密油产于原生地层或与其互层、紧密相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是继页岩气之后美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2012 年美国致密油产量突破7 000×104 t,预计2020 年全美致密油产量将达1.5×108 t。

中东国家经济发展

中东国家经济发展 为了吸引更多外资,中东国家不断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目前,巴林是经济自由化程度最高的阿拉伯国家。巴林实行不限国别、无配额和无外汇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允许外国投资者在技术、旅游、保健和服务等行业拥有100%的所有权,并且内外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沙特规定外国投资企业享有本国企业按沙特现行法律享有的优惠、鼓励和保障,在资金流动 上无任何限制措施。阿联酋宣布允许所有食品进口商直接面向消费者,取消食品的垄断经营,并且计划将所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向外国人开放。埃及最近出台了新的进出口法实施条例,简化进口商清关单证手续,简化发放原产地证明程度,允许从非产地国进口新车及二手车。 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危机时,中东地区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预计其2009年地区经济增长将达5.9%的水平。当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对塑料机械、原料、金属产品及工具、食品加工及工业设备的巨大需求,化工、塑料和金属加工业领域的投资约占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联酋等海湾地区国家工业投资的60%。

中国企业在中东的市场营销 海尔在约旦找到一家公司海尔介入时入股该公司20%的股份,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约定公司所有的产品打“海尔”。海尔利用他的销售网络在中东市场迅速打开局面,成为唯一的中国名牌。海尔利用约旦出口美国市场零关税的优惠政策,将海尔产品大量出口美国,省去关税,就比很多中国企业直接出口美国市场的企业要多赚很多利润。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营销案例。 2002年底,海尔在约旦原有生产线上追加投资建设50000平方米的工厂,追加生产彩电,运用原有企业的成熟工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同时避免了美国对中国家电产品的反倾销,仍然以零关税大量出口美国市常海尔借助其成功的营销战略,成为中东大众消费品市场认可的唯一的中国名牌。 中东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一、两者经贸关系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在经济贸易领域内的交往很少,在1993年中国成为原油进口国之前,双方基本上没有开展能源贸易。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中东地区形势的逐步缓和,双边经贸不断增加。2007年,中国与中东24国进出口总额超过124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4.59%,中国顺差104亿美元,与2001年两地贸易总额相比,增幅达514.64%之多。其中,对华双边贸易总额排名前3位的中东国家是:(1)沙特阿拉伯,253.6716亿美元,占中国与24国贸易总额的20.30%;(2)伊朗,205.8926亿美元,占中国与24国贸易总

【新知】全球水溶气勘探开发现状和趋势

【新知】全球水溶气勘探开发现状和趋势 2014-03-21石油观察 言|秦胜飞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什么是“水溶气”? 关于水溶气,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包括甲烷等烃类气体和二氧化碳、氮气等非烃气体。从油气勘探角度上说,水溶气特指溶解在水中以烃类气为主的气体。目前人们所说的水溶气都是指烃类气体。

天然气在生成、运移和成藏过程中始终都有地层水的参与,并且在地下高温、高压状态下,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并随温度、压力和矿化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地质条件变化过程中,溶解在水中的天然气也可以发生脱溶作用成为游离气,所以曾经的水溶气也可以变成游离气。 因此,我们可以把水溶气分为广义的水溶气和狭义的水溶气,广义的水溶气是目前溶解在水中以及曾经溶解在水中的烃类气体,狭义的水溶气是目前仍溶解在水中的烃类气体。 水溶气藏根据天然气赋存状态可以分为游离相和水溶相两种气藏类型。与常规天然气相比,水溶气的组分具有甲烷含量高、干燥系数大的特点,并含有一定量的CO2和N2等非烃气体。初步研究表明,水对甲烷碳同位素有分馏作用,重碳同位素的烃类气体偏向于留在水中。 因此,水溶气的碳同位素比游离气偏重,并且脱溶形成的游离气的同位素又比水溶相天然气的轻。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压力、水矿化度的控制。 充足的气源和丰富的地层水资源是水溶气富集的基础,构造抬升是水溶气脱溶成藏的重要条件。例如,我国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具有生气强度大、地层压力高、含水饱和度大以及晚期构造抬升强度大的特点,自水中释放出的以及保留在水中的天然气资源都非常丰富。 水溶气的勘探开发现状如何? 其实,人们对水溶气资源的关注已有百余年历史。早在1908年日本就进行水溶气应用方面的研究,并率先于1948年将水溶气确定为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资源而加以开发利用。

五大行业薪酬大揭秘(6页)

2001~2002年度五大行业薪酬大揭秘 2002年初,北京外企服务集团委托其下属的北京外企太和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进行了系统的薪酬数据调查和全面的分析工作,涉及企业400家,网上有效问卷7569份。调查行业分别是:外资高科技行业、民营高科技行业、制药行业,消费品行业和能源化工行业。 纵观2001-2002年五大行业的薪酬福利市场,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五大行业的薪酬档次水平和国际薪酬趋势发展趋同,随着员工级别升高,薪酬趋势线逐渐陡峭。 ●外资高科技行业薪酬水平仍居五大行业之首,民营高科技紧追不及,在中高层员工的薪酬水平上,民营高科技在五大行业中处于低位。 ●消费品行业薪酬水平落差最大,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差近5倍。 ●化工行业与制药行业从总体的薪酬趋势来看,较为平滑,但整体合理。 据由高至低显示如下:外资高科技业、能源化工行业、消费品业、民营高科技行业、制药行业。其中高科技行业184795元,能源化工行业148840元,消费品行业109965元,民营高科技行业106743元,制药行业100529元。不同行业年薪最高值之间最大相差84264元。 ●业绩奖金:2001-2002年外资高科技行业与制药行业齐头并进。五大行业在业绩奖金方面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外资高科技、制药行业、民营高科技、能源化工行业、消费品业。其中外资高科技行业31602元,制药行业31183元,民营高科技行业24027元,能源化工行业16764元,消费品行业12389元。可以看出,制药行业与外资高科技行业在业绩奖金方面较为突出,都达到年业绩奖金近32000元,也说明这两大行业更注重对员工的短期激励。 ●福利方面,外资高科技仍居榜首,化工行业紧随其后。调查结果显示,福利方面外资高科技行业与化工行业处于较高位置,两个行业年福利水平都超过25000元,其余三个行业水平相当,都在15000元左右。 哪些行业薪水较高? 根据英才薪酬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一些薪酬水平较高的行业包括电信、快速消费品和计算机、互联网行业,这里的快速消费品指的是像食品、饮料和烟草这样的行业,其中电信收入最高,平均年薪为57208元,快速消费品行业为48769元,计算机行业为45276元,互联网行业为44014元;薪酬水平较低的行业包括协会、学会、社团,平均年薪为19704元,社区服务和非盈利机构为19325元,政府、公共事业为17993 资源、培训这一职业来说,电信行业的平均年薪是77967元,教育文化行业为28161元。 市场薪酬水平高低差异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行业之间的差距,如垄断性行业和一般竞争性行业之间就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一点在国有企业中比较明显,而后者企业间的差距就没那么大,这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二是由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决定的,效益好的企业薪酬水平自然就会高一些。 总体薪资明显下降

中东地区概况

中东地区概况 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西北面临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河与红海、阿拉伯海联通,经印度洋向东可通向亚洲,向西可抵达欧洲,历来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及商业地位。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就占世界的26%,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市场。 欧美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最成熟的市场,但这个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商品趋于饱和,加上高进口关税及贸易壁垒的限制 ,后来者或中小实力的企业很难进入。纵览当今世界,唯有中东和非洲市场是一个充满商机、前景良好的热点市场。中东市场主要包括阿联酋,科威特,沙特,伊拉克(图片-新闻-网页),伊朗,也门,阿曼,巴林,卡塔尔,叙利亚,利巴嫩,苏丹等海湾国家。 “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阿拉伯国家概况 一、基本情况 【概况】阿拉伯世界西起大西洋东至阿拉伯海,北起地中海南至非洲中部,面积约为1420万平方公里,位于亚、非两大洲的结合部,其非洲部分占72%,亚洲部分占28%,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阿拉伯世界有宽广的海岸线,如大西洋、地中海、阿拉伯湾、阿拉伯海、亚丁湾、红海和印度洋等水域的海岸线,该地区曾经孕育了一些著名的古代文明,如埃及古文明、亚述文明、巴比伦文明、腓尼基文明等。 【语言】各国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非洲地区的阿尔及利亚、吉布提、毛里塔尼亚、摩 洛哥、突尼斯、科摩罗通用法语。 【宗教】各国居民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另有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及其它宗教。 【主要组织】 (一)阿拉伯国家联盟: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 盟正式成立。阿盟宪章规定,阿盟总部的永久地址为埃及首都开罗。目前阿盟的秘书长为阿姆鲁·穆萨(Amr Moussa,曾任埃及外长,2001年3月起任阿盟秘书长)。现有成员22个: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阿盟对于阿拉伯国家联合自强,协调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特别是维护地区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