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

1. 知道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 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发展特点

3. 能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课前预习案】

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的区位优势

A.国际环境B.对外开放政策

C.优越的区位条件D.著名的侨乡

2.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A.地势低平,水热丰富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国家优惠政策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D.该国可能属发展中国家

4.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A.资金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课内探究案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三、对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四、问题与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1.产业结构调整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3.加强规划与管理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

1~2题。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①、②两个

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D.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示A城市工业占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4年的24.3%迅速下降到

9.2%,主要原因有

①第三产业发展迅速②工厂转移到深圳等地

③政府限制原料的出口④工业生产持续衰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港澳地区产业多向此三角洲地区扩散,原因有①劳动力丰富②地价低廉③多侨乡④国家的优惠政策

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

3.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相比,该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土壤肥沃B.人均耕地面积火C.地形平坦D.热量条件好

课后拓展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对我国的五大经济地带加以对比?

我国的五大经济地带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地区和“西三角”地区,每个经济地带有着各自的特点,可以从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与劣势、优势产业等方面加以对比。列表如下:

注:“西三角”经济地带是以成都、重庆、宜昌为中心,主要包括四川、重庆、湖北西部,辐射范围包括湖南西北部、贵州北部、甘肃和陕西西南部、西藏等地。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比较

供应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

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产业基础产业基础、科技实力雄厚,人才队伍庞大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科技人才少

市场腹地长江流域面积广,经济发达,且通过长江

干支流、铁路、公路网联系更广阔的地区

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

较小

发展历史工业中心工业部门

相比状况

国内腹

产业

基础

科技

实力

人才

队伍

长江三角洲起步晚、

发展快

上海、南京、

杭州

轻型及精密机械、

轻纺、电子、化工

大强强大

珠江三角洲历史久、工业

基础雄厚

广州、深圳、

珠海

多种加工业和

制造业

小(受南

岭影响)

弱弱小

【课后练习】

广东省的全球电子、轻工产品与通讯设备完善,加上钢铁、装备与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现广东省汽车出口量正式跃居全国第一。随着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如广州本田、广州丰田等)进驻,加工近百家的汽车零部件厂商聚集,使得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境内逐渐形成了“汽车生产集群”。读图,完成1-3题。

1.广东省汽车产业的过人表现基于()

①政府扶植②广东省汽车生产基地拥有先进的管理技巧

③珠三角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④拥有极佳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广东省将成为()

①中国地区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②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③中国地区最大的钢铁制造基地④中国地区最大的汽车进口地区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广东省汽车产业的产业缺点是()

①没有大量世界名牌汽车出口②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生产方式,缺少自主品牌

③出口的汽车以贴牌生产为主④没有充分利用本省技术和劳动力资源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下表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据此回答4~6题。

4.与“长三角”相比,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势明显下降

B.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C.珠江三角洲由原来的产业转入地成为转出地 D.环境污染严重

5.如今“长三角”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已经启动,广东省也正在加快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其意义是( )

A.缓解用地矛盾,分散大城市职能

B.构建全国交通网的需求

c.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产业合理分工 D.改善经济区位,发展外向型经济

6.今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

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B.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日用品主要产地C.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D.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出口创汇农业基地我国“十一五”规划把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放到重要位置。环渤海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构成。“三圈”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城市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它将带动和推进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化。读图回答7~8题。7.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 ( )

A.矿产资源欠缺 B.地形崎岖 C.处在湿润气候区 D.海运便利

8.关于目前环渤海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聚合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 B.三个都市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

C.城市化发展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区内城市化水乎呈现出地区均衡性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完成9~10题。

9.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10.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11~13题。

11.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12.“城中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 ( )

A.工商业 B.农牧业 C.第一产业 D.旅游业

1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耕地锐减⑤水土流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读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

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3)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

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

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

的产业结构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4)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的

有利条件有哪些?

(1)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到三熟;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优惠等。(2)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二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4)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有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作支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试卷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中,最主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城市的功能增加 2.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B.城市化可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C.城市化不能促进工业化D.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力量 3.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A.广州市 B.中山市 C.珠海市 D.深圳市 4.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优势是: A.国际经济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侨乡 D.重化工业基地 5.有关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B.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京津唐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6.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7.有关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苏南模式”诞生于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密度最高的江南水乡 B.东北地区的城市都以重工业为主,其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 C.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D.“云南德宏模式”依靠边境贸易活动的剧烈扩张而形成的 8.为解决珠江三角洲的能源紧张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建设核电站②.大力开发潮汐能 ③.减少对香港、澳门的能源供应④.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台湾省1993年和2003年部分出口产品所占比重的统计资料。回答9~10题。9.图中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台湾丧失的 主要竞争优势是 A.先进的技术 B.广阔的市场 C.低廉的工资 D.通达的信息 10.图中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说明台湾工业转向 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在分组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

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对比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图片,提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是深圳发展如此之快?深圳发展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进入主题] 活动1:体会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 合作探究:对比P66图2-35和2-36,与1983年相比,到2002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这种变化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自主学习: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表现。 活动2: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读下列资料,获取、提炼并归纳促进珠江三角洲工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 在分组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 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对比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图片,提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是深圳发展如此之快深圳发展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进入主题] 活动1:体会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 合作探究:对比P66图2-35和2-36,与1983年相比,到2002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这种变化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自主学习: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表现。 活动2: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读下列资料,获取、提炼并归纳促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条件。 归纳:珠江三角洲的优势背景条件 国际背景: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契机) 国内背景: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先机)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良好的区位: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低廉、等条件。 思考:在以上优势条件中20世纪80年代促进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相关系分析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相关系分析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中两个重要指标,存在紧密联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常内容,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经济发展历史进程中.社会经济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并在发展中不断前进。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本文也对其不同阶段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工业化城市化关系中国 1 工业化与城市化概念及衡量指标 1.1 工业化概念及衡量指标 工业化首先是国民经济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的提高,其次是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在就业人口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还包括人均收入的增加、生产方法、新产品式样在不断变化、城市化提高、资本形成、消费等项开支所占比例发展变化。工业化阶段是—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过程的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史看,工业化进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轻工业化阶段、以资金资源密集型为特征的重工业化阶段和以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高度化阶段。[1] 衡量一国工业化水平有一整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其中主要有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工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的比重等。 1.2 城市化概念及衡量指标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或城市地带集中的现象或过程。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规律性现象。城市化表现为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及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但城市化不仅仅是乡村人口向城市的移动,从本质上说城市化意味着更多的人由从事较低效率的农业劳动转变为从事较高效率的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 城市化水平通常以城市人口比重指标或非农人口比重指标来衡量。 2 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分析 2.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据H·纳里和M·塞奎因的世界发展模型,初始城市化由工业化推动。在工业化过程中,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业为获得“聚集的经济效益”而在地理上趋于集中。随之引起区域工业化的提高,带动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相应提高,非农产业就业人口向城市迁移并引起了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2]工业化进程逐步诱导城市化进程并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2.2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根据经济发展史,当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同处于13%左右的水平以后,人均收入增长使城市居民需求趋向多样化,工业结构的内部调整无法适应需求的扩大,消费、就业、资本及服务创造的需求就开始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城市就业人口持续增加、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市化开始加速并吸引工业企业进一步向城市集中,聚集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由工业化驱动后又借助需求拉动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教材分析: 有关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我们已在必修Ⅱ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中有所了解,本节旨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从而达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是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省编教学指导意见安排3课时,由于课时紧张,我设计两课时完成,前两个部分为第一课时,第三部分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2、理解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城市分布特点。 2、运用教材阅读材料和图片,剖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 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

4、运用教材阅读材料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结合教材阅读材料讨论并总结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存在哪些问题? 6、结合教材“活动”就如何实现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三、教学重点: 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四、教学难点: 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组织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介绍Google Earth软件并定位首都北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一:珠江三角洲的概况

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校: 年级及班级:高二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6周星期五第3节 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3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P70-75(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两个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进程的两个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图法、启发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图片、小黑板、导学案 【教学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开始学习新的内容,请看大屏幕,这个是一首歌的歌词,是由著名歌唱家董文华唱响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有没有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回答]《春天的故事》 [教师提问]对的,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啊? [学生回答]邓小平。 [教师提问]看来学生们都非常聪明。那我加大一点难度,歌词中的“座座城”是指哪里啊? [学生回答]深圳 [教师提问]是不是可以把范围在扩大一点呢? [学生回答]珠江三角洲

2020届高三地理纠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2020届高三地理纠错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 根据下面两幅图,完成1~2题。 ) ( 1.据图甲及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②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卫星城建设、①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郊区城市化、城市蔓延④许多工业与乡镇新区建设③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协作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原料.①②③ D.①②④A.①④B.②④ C) .从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图乙中城镇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2 ①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发展相关的加工工业②实现农林牧渔等业均衡发展③在城市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发展粮棉生产基地④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②③.③④ C.①④ D A.①③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城市扩展方式与工业发展。通过图甲可知,上海市郊区的很1.C多地区已经开始了郊区城市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集中,环境恶化,郊区 C项正确。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等。故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的主导因D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素是原料。【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该地区位于上海市郊区,人们对乳肉禽2.B蛋和蔬菜等的需求量增加;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可以延长农业的生产链,项正确。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符合农业发展方向。故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上海市郊区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D【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 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发展粮棉生产基地,城镇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应实现农林牧渔等业均衡发展。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3~5题。

(最新整理)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 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明确珠江三角洲所处地理位置及范围。 过程与方法:1.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 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 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2.通过角色扮演,比较、归纳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 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的发展特点,并能够分析 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角色扮演,使学生学会换角 度思考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 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图示法、小组交流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春天的故事音乐,学生在听音乐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设计意图:音乐导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提高学习情绪,同时很好的引入本节课的切入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情境创设]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 问题设计:看图描述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范围(包含哪几个市?) 位置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设计意图:珠江三角洲这部分内容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区域定位的方法在学习中一直有锻炼,这一部分内容起到复习旧识,锻炼读图能力的作用。 [情境创设]展示珠江三角洲改革前后照片对比(小渔村——现代化大都市)

工业化与城市化

国家林业局在2月2日的“世界湿地日”宣布,中国新增9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四处在云南,分别是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4块高原湿地(如图)。20世纪80年代初,那帕海环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想方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沼泽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完成6-9题: 6、图中4°C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A 受太阳辐射影响 B 受河流影响 C 受地形地势影响 D 受热带季风影响 7、与图中四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 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 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 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8、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 A 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B 破坏了当地的农业生态,使粮食总产量减少 C 影响着对长江水的调蓄功能 D 改变植被的垂直分布,破坏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 固定耕地、保护天然林、退耕种草 B 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 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 加大投入,进行人工改造,建设湿地公园 6.C【河谷地区气温高】 7.D【金沙江地区山高谷深,四处湿地远离江边,地势较高】 8.C这道题目的出题背景就是考察湿地的相关知识,湿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9.D【加大投入,进行人工改造,建设湿地公园,实质上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错误的关键在“加大”】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专题训练(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专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专题训练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A.美国硅谷 B.德国鲁尔区 C.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D.长江三角洲 2.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A.侨乡 B.政策 C.交通 D.劳动力 图为我国东北某林区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目前的生产结构图,虚线框内为该城市过去的工业生产结构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甲工厂最可能是() A. 造纸厂 B. 化肥厂 C. 发电厂 D. 污水处理厂 4.导致该城市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诱因最可能是 ( ) A. 用材料资源的枯竭 B. 城市发展的需要 C. 环境污染的加剧 D. 人口数量的增加 根据典型产品的生命周期,可把产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读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5.在青岛经济开发区建有许多跨国公司的出口加工区,这些出口加工企业的兴建主要是什么因素的影响() A. 劳动力因素 B.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C. 市场因素 D.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 6.产业转移可促进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经济水平较低,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应发展处于甲阶段的产业 B. 发达国家应重点发展处于甲阶段的产业 C. 处于甲阶段的产业应完全由发达国家来完成 D. 发展中国家应大力发展处于丁阶段的产业 新塘(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在30年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改革开放之初,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条牛仔裤。30年后,这里聚集了几十万外来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牛仔布生产基地和华南摩托车、汽配产业重要地标。每天,这里有250万件牛仔服被生产出来销往世界各地。数据显示,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2018年新塘仍完成工业总产值797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时,珠江三角洲() A.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B.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增强 C.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群体系 D.城市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 8.30年来,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新塘得以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②平原广阔,土壤肥沃③改革开放的政策④海运便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据此完成9~10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及相互关系。 2.以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考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及影响。 【自主预习】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补充】: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是一个长期不断变化的过程,其间往往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占主导地位向工业占主导地位转变,另一方面工业部门的内部结构也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一般将工业化分为早期工业、中期工业和新兴工业三个阶段,以表示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声,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二者的关系: ①: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②: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由西江、北江、东江冲积而成,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指我国广东省政府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图4.17) 1.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 产业比重下降,产业比重上升。 (2) 和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型产业比重上升。 2.国内背景:。 3.良好的区位条件:毗邻,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参与 4.全国最大的之一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 (1979~1990年) 主导产业:型产业 优点:一些工厂迅速成为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缺点:吸引的外资额及的增长相对较慢 (2)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主导产业:产业 面临问题: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需进行产业升级2.城市化 (1)现状:我国城市分布最为的地区之一 (2)表现①城镇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②城市迅速扩大【巩固练习】

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1—3题。 指标1980年1995年1999年2003年2007年2011年2015年 N(%)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M(%) 9.47 12.26 16.32 28.20 34.94 43.50 51.50 β 5.28 3.36 2.73 1.61 1.35 1.14 1.09 1.依据表格资料可以推断出,该区域 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进 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 C.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 D.工业化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 2.上述资料表明,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3.依据资料信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 A.墨西哥B.英国 C.中国D.坦桑尼亚 【参考答案】1.B 2.D 3.C

3.依据表格中的指标M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现有城市化水平不高。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A、B选项都不正确。坦桑尼亚城市化水平很低,与材料不符,D错误。中国现有城市化水平在50%左右, C选项正确。解题必备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的两个阶段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相关系分析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相关系分析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相关系分析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中两个重要指标,存 在紧密联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常内容,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经济发展历史进程中.社会经济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并在发展中不断前进。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本文也对其不同阶段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工业化城市化关系中国 1 工业化与城市化概念及衡量指标 1.1 工业化概念及衡量指标 工业化首先是国民经济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的提高,其次是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在就业人口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还包括人均收入的增加、生产方法、新产品式样在不断变化、城市化提高、资本形成、消费等项开支所占比例发展变化。工业化阶段是—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过程的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史看,工业化进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轻工业化阶段、以资金资源密集型为特征的重工业化阶段和以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高度化阶段。[1] 衡量一国工业化水平有一整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其中主要有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工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的比重等。 1.2 城市化概念及衡量指标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或城市地带集中的现象或过程。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规律性现象。城市化表现为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及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但城市化不仅仅是乡村人口向城市的移动,从本质上说城市化意味着更多的人由从事较低效率的农业劳动转变为从事较高效率的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 城市化水平通常以城市人口比重指标或非农人口比重指标来衡量。 2 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分析 2.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据H·纳里和M·塞奎因的世界发展模型,初始城市化由工业化推动。在工业化过程中,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业为获得“聚集的经济效益”而在地理上趋于集中。随之引起区域工业化的提高,带动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相应提高,非农产业就业人口向城市迁移并引起了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2]工业化进程逐步诱导城市化进程并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2.2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 1. 知道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 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发展特点 3. 能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课前预习案】 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的区位优势 A.国际环境B.对外开放政策 C.优越的区位条件D.著名的侨乡 2.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A.地势低平,水热丰富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国家优惠政策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D.该国可能属发展中国家 4.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A.资金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课内探究案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三、对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四、问题与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1.产业结构调整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3.加强规划与管理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 1~2题。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①、②两个 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D.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示A城市工业占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4年的24.3%迅速下降到 9.2%,主要原因有 ①第三产业发展迅速②工厂转移到深圳等地 ③政府限制原料的出口④工业生产持续衰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港澳地区产业多向此三角洲地区扩散,原因有①劳动力丰富②地价低廉③多侨乡④国家的优惠政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高考真题

【2019年全国1卷】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全国2卷】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 5.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 C.集中性D.对称性 6.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2016年全国3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题. 7.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广东省省东莞市东莞中学张隆家邮政编码:523005 一.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经济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用地扩大。其中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实际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是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综合的城市化水平评价要素还有:适龄人口入中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等。现代城市化是一个区域包含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等在内的现代化过程。 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国际上衡量是否实现了工业化的通用标准是:农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15%;农业就业人口/全部就业人口<20%;城镇人口/总人口〉60%。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初期阶段,人均3000美元为中期,人均5000美元为后期;从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从三类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来看,一般工业化初期,三次产业结构为12.7:37.8:49.5;就业结构为15.9:36.8:47.3;从城镇人口的比重来看,一般工业化初期为37%以上,工业化国家则达到65%以上。纵观历史,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往往是轻纺工业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到第二阶段进入重化工业化,重工业和石化化学工业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现在我国提出“新型工业化”的概念,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追溯历史,城市化发源于城乡分离,早期世界著名的古城主要是在行政区域管理和宗教活动需要、农业、手工业的生产率和商品率提高,市场经济发展,和有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改下慢慢发展。工业化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随后波及到欧美、前苏联、日本等。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世界城市化水平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加速,近代又随着新兴的第二、第三类产业蓬勃发展而提高。当代世界城市化两大突出特点:城市人口、规模、数目和比重上升很快;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出现了城市群、城市带。 一般而言,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即伴随着工业化的过程,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城市化又能促进工业化,即伴随着城市化过程,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一定阶段内越来越大。由此可知,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二.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存在着几种发展关系 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指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趋于一致。这里的一致主要指城市化与工业化、经济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加速时期,这种相关性表现得相当明显。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农村人口只有迁居到城市后,才能在城市就业,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的地域迁移先于职业转换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大部分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方式、美国自由迁移方式和德国容克买办方式等,都具有地域迁移先于职业转换的特征阶段。 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两种绝然不同状况。一种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综合的城市化水平就已经超过工业化,随后就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这是各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科学合理的发展关系。城市化过程所引起的阵痛和付出的代价相对小些,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吸纳一部分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另一种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都晚的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和生活在很低水平上有所提高,农村不讲究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快,人多地少;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或者重复投资一些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