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

淋巴瘤
淋巴瘤

淋巴瘤

B症状: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超过38℃;消瘦,体重下降10%以上;夜间盗汗。注意皮肤瘙痒、疲劳、乏力不属于B症状。

病理诊断:取材方式推荐淋巴结或肿物切除或部分切取活检或内镜检查并活检;有困难考虑粗针穿刺。初诊不推荐细针穿刺。

分期:常用Ann-Arbor分期,胃肠道Lugano分期,皮肤TNMB分期,慢淋Rai分期。

Ann-Arbor分期:

I期:病变局限于单个淋巴结(I)或结外单个器官或部位(IE)

II期:病变侵犯横隔一侧两个或多个淋巴结区(II),或限局侵犯结外单个器官或部位伴横隔一侧一或多个淋巴结区(IIE)

III期:受侵淋巴结区在横隔两侧(III)或同时侵犯结外单个限局的器官或部位(IIIE)IV期:具有一个或更多的结外器官或部位弥漫性病变,伴或不伴淋巴结受侵Ann-Arbor Cotswolds改良分期:

I 累及单一淋巴结区

II 累及横隔同侧多个淋巴结区

III 累及横隔两侧多个淋巴结区

IV 多个结外病变或淋巴结病变合并结外病变

X 肿块>10cm

E 结外病变的直接侵犯,仅单一结外部位受累

A/B B症状包括体重减轻>10%、发热、夜间盗汗

Lugano分期:

I期局限于胃肠道(单发或多发非连续病灶)

II期侵及腹腔;II1累及局部淋巴结,II2累及远处淋巴结

IIE期穿透浆膜层,侵及邻近器官或组织

IV期病变播散累及结外器官或同时侵及隔上淋巴结

TNMB分期(MF或SS):

皮肤T1234,淋巴结N0N1N2N3Nx,脏器M0M1,血液B012。

TNM分期(皮肤淋巴瘤除外MF/SS)

Rai分期:

0期淋巴细胞增多,外周血淋巴细胞>15*109/L,低危

骨髓淋巴细胞>40%

I期 0期伴淋巴结肿大中危

II期 0-I期伴脾大、肝大或肝脾大中危

III期 0-II期伴Hg<110g/L或RBC压积<33% 高危

IV期 0-III期伴血小板<100*109/L 高危

预后指数:

国际预后指数(IPI):年龄大于60岁,血清LDH>1*正常值,一般状态评分2-4,分期III-IV期,结外病变大于1处

低危 0,1;低中危 2;高中危 3;高危 4,5。

年龄调整的IPI(aaIPI)≤60岁:血清LDH>1*正常值,一般状态评分2-4,分期III-IV 期【多用于侵袭性,DLBCL】

低危 0;低中危 1;高中危 2;高危 3。

滤泡淋巴瘤IPI(FLIPI):年龄≥60岁,血清LDH>1*正常值,Hg<12g/L,分期III-IV 期,淋巴结区>4处

低危 0,1;中危 2;高危 3-5。

外周T细胞淋巴瘤IPI(PIT)危险因子:年龄大于60岁,血清LDH>1*正常值,一般状态评分2-4,骨髓受侵

预后风险:1组 0;2组 1;3组 2;4组 3或4。

Cheson评效标准(不包括PET):

疗效体格检查淋巴结淋巴结肿块骨髓

CR 正常正常正常正常

CRu 正常正常正常不确定

正常正常缩小>75% 正常或不确定

PR 正常正常正常受侵

正常缩小≥50% 缩小≥50% 无关

肝脾缩小缩小≥50% 缩小≥50% 无关

复发/疾病进展肝脾肿大,出现新病灶出现新病灶复发

出现新病灶或原病灶增大或原病灶增大

修订后的Cheson评效标准(包括PET):

疗效定义淋巴结肿大肝、脾骨髓CR 所有的病灶证据均消失 a)疗前FDG高亲和性或PET阳性不能触及,重复活检阴性 PET阴性的任何大小淋巴结结节消失

b)FDG亲和性不定或PET阴性

CT测量淋巴结恢复至正常大小

PR 淋巴结缩小, 6个最大病灶SPD缩小≥50%,所有病灶SPD缩小≥50% 若疗前没有新病灶没有其他淋巴结增大肝脾没有增大阳性不作判断

a)疗前FDG高亲和性或PET阳性

原病灶中有1或多个PET阳性病灶

b)FDG亲和性不定或PET阴性

CT测量淋巴结恢复至正常大小

SD 达不到CR/PR/PD a)疗前FDG高亲和性或PET阳性

疗后原病灶仍为PET阳性,CT或PET上没有新病灶

b)FDG亲和性不定或PET阴性,CT测量淋巴结大小没有改变

疾病复发/PD 任何新增加的病灶出现最大径>1.5cm新病灶任何病灶SPD增大≥50% 新或病灶直径增大≥50% 多个病灶SPD增大≥50% 病灶或复发

前最小径>1cm的单病灶最大径增大≥50%

疗前FDG高亲性或PET阳性者疗后病灶PET阳性

CLL评效标准不同,包括淋巴结肿大,肝脾大小,全身症状,中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B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骨髓

惰性B细胞淋巴瘤:CLL/SLL,FL,MALT,脾、结边缘区,淋巴浆,浆细胞瘤,毛白。

惰性T细胞淋巴瘤:MF,SS。

免疫组化、细胞遗传学:CLL 17p-预后不佳;MCL染色体t(11;14)易位和表达BCL-2、Cyclin1;ALCL CD30+,即Ki-1(+), 常有 t (2;5) 染色体异常;淋母 TdT;NK/T CD56,胞浆CD3+,TIA-1,GramB,EBER;Burkitt 星空现象,Ki-67近100%,TdT-。

美罗华:靶向抗原为CD20,是一种IgG1型的人-鼠嵌合型抗体,由鼠源性抗体轻链及重链的可变区与人抗体的恒定区相连构成。通过ADCC、CDC、诱导靶细胞凋亡及使对化疗耐药的淋巴瘤细胞重新具有敏感性等途径发挥作用。不良反应:常见的为过敏,可表现为发热和寒颤,恶心、头痛、乏力、瘙痒,还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暂时性

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少见。

R-CHOP:R 375mg/m2d1;CTX 750mg/m2d1;VCR 1.4 mg/m2 d1;ADM 40-50 mg/m2d1;PDN 100mg/m2 d1-5。21天重复。R-CHOP方案的心脏毒性,神经毒性及骨髓抑制。

R-FC:Flu 25-30 mg/m2 d1-3;CTX 250-300 mg/m2 d1-3。28天重复

R-DICE:DXM 10mg d1-4;IFO 1 g/m2 d1-4;DDP 25 mg/m2 d1-4;VP-16 60 mg/m2 d1-4。美斯钠解救于IFO后0,4,8,12h。

ABVD:ADM 25 mg/m2d1,15;BLM 10 mg/m2d1,15;VCR 1.4 mg/m2d1,15;DTIC 375 mg/m2 d1,15。注意肺毒性。

BEACOPP:BLM 10 mg/m2d8;VP-16 100(200)mg/m2d1-3;ADM 25(35)mg/m2d1;CTX 650(1200)mg/m2 d1;VCR 1.4 mg/m2 d8;PCZ 100mg/m2 d 1-7;PDN 40mg/m2 d1-14。21天重复。注意肺毒性。

HyperCVAD:

A:CTX 300mg/m2 q12h iv d1-3;美司钠 600mg/(m2.d)iv CTX用药前1h至最后一次CTX 后12h;ADM 50mg/m2 iv d4;DEX 40mg/d d1-4,11-14;VCR 2mg d4,11。

B:MTX 1g/m2 d1;Ara-c 3g/m2 q12h iv d2-3。

CHOP-EP:CTX 600mg/m2 d1;VCR 1.4 mg/m2 d1;ADM 40-50 mg/m2 d1;PDN 100mg/m2 d1-12;DDP 20mg/m2 d8-12;VP-16 60mg/m2 d8-12。

DLBCL:I-II期R-CHOP方案化疗6-8周期+/-局部放疗

III-IV期首选临床试验或R-CHOP方案化疗6-8周期

复发难治建议APBSCT

睾丸、乳腺、鼻窦、硬膜外、骨髓受累者予CNS预防鞘注。

美罗华应用乙肝问题:表面抗原阳性或核心抗体阳性需抗病毒治疗。在化疗前至少1周开始用药,至化疗结束半年停药。治疗期间每月1次HBV-DNA检查,结束后每3月复查一次。常用拉米夫定(治疗时间较短≤12个月)、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长时间治疗)。

FL:病理分级I、II、III(0-5,6-15,>15个中心母细胞/高倍视野)

一线治疗:R-苯达莫斯汀,R-CHOP,R-FC(不考虑移植)

总体为不可治愈,二线方案参照DLBCL。

R维持治疗:初治及复发均可,2-3个月1次,目前推荐2年。可延长无病生存时间,但OS 无明显改善。

治疗指征:符合临床试验标准,患者意愿,有症状,巨块型病变,病情持续进展,有终末器官损害风险,继发的血细胞减少症。

CLL:与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多症鉴别:B淋巴细胞计数<5*109/L;所有淋巴结均<1.5cm;

无贫血;无血小板减少为MBL。

细胞遗传学:t (11;14);t(11q;v);11q-;13q-;17p-。

免疫球蛋白可变区(IgVH)基因突变预后良好;t(11q;v);11q-; 17p-预后不良。

一线治疗:R-FC,R-F,阿伦单抗,苯达莫斯汀

治疗指征:符合临床试验标准,有明显疾病相关症状(乏力、盗汗、体重下降、非感染性发热),巨块型病变(脾肋下>6cm,淋巴结>10cm),有终末器官损害风

险,淋巴细胞倍增时间≤6个月,进行性贫血,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NK/T细胞淋巴瘤:

治疗原则:局限鼻咽部 CHOP-L+放疗;超过鼻咽部以化疗为主

国外常用SMILE方案

外周T细胞淋巴瘤:CHOP-PEP,GDP,Gemox,CD52单抗

MALT:分为胃和非胃

胃MALT:HP检测(组织学检测加或不加粪便抗原检测、呼气试验),阳性则三联抗HP 治疗(PPI或胶体铋剂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中任2种)后3个月复查

胃镜。III-IV期治疗指征为符合入组临床试验、患者意愿、有症状、大肿块、影

响终末器官功能、逐渐进展、GI出血。

肿瘤溶解综合征:某些类型淋巴瘤因肿瘤负荷重并对化疗敏感,因而在有效的化疗后肿瘤细胞大量溶解坏死破坏,快速释放其内容物而导致的一组代谢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症候

群,以高尿酸血症、高钾磷血症、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肾功能不全为特征,

甚至危及生命。最常发生为Burkitt,DLBCL、淋母及CLL。治疗水化、碱化、降尿

酸、利尿、降钾、补钙。

APBSCT:DLBCL、ALK-ALCL、NK/T、外周T、淋母、Burkitt、MCL;复发难治HL;MM。

动员多采用CHOP(CTX 2-3g/m2分2天);单药CTX;偶有Ara-C(3g/m2分2天)。美罗华净化在动员、采集前1天各用1次美罗华。

分血采集单个核细胞超过2*108/Kg,CD34+细胞超过2*106/Kg。

预处理方案常用:CBV,BEAM。

大剂量MTX:水化、碱化尿液,CF解救。10% MTX 30min iv,90%23.5h内静滴。总量必须在24h内完成。36h开始CF解救,首次30 mg/m2(50mg)后15mg/m2(25mg)q6h,6-8次。MTX用药后浓度48h<1μmol/L,72h<0.1μmol/L。

ALCL:原发皮肤 ALK-;原发系统ALK-/+。

高度侵袭性淋母与Burkitt:共同之处在于都需行CNS预防性鞘注,疗效不佳。不同:前者需维持治疗2年,后者短疗程,强烈冲击治疗,达CR后不维持治疗,复发多在1年内。HL:病理分型: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爆米花样细胞,CD15-,CD30-;类似惰淋。

经典型:经典R-S细胞,CD15+,CD30+;主要包括结节硬化型、富于淋巴细胞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注意R-S细胞不仅见于HL,也可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HL预后指数:

局限期:大包块(X线纵膈包块超过胸腔直径三分之一或CT任意包块>10cm);如无

症状ESR≥50;>3个淋巴结区受累;B症状;>1个结外器官受累

晚期:白蛋白<4g/dL;Hb<10.5g/dL;男性;年龄≥45;IV期;白细胞增高(白细

胞计数≥15000/mm3);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8%白细胞计数,和/或淋巴

细胞<600/mm3)

HL复发二线治疗同DLBCL,有效率50%-60%,行APBSCT。

SGN-35:为CD30抗体,通过裂解酶将抗微管药物MMAE与CD30特异性单抗联接,主要针对HL,ALCL。

病例分析:DLBCL,HL

大题:分期,治疗指征,预后指数

最新常见病之淋巴癌

常见病之淋巴癌

淋巴癌 一、概述 淋巴癌又称“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本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本病按其细胞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两大类,其恶性程度不一,由淋巴一组织细胞系统恶性增生所引起,多发生在淋巴结内。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病理学特征在霍奇金淋巴瘤为瘤组织内含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特异性的里-斯(Reed-Steinberg)细胞,HL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结节性富含淋巴细胞型和经典型,后者包括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NHL发病率远高于HL,是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一组独立疾病的总和,病理上主要是分化程度不同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或网状细胞,根据NHL的自然病程,可以归为三大临床类型,即高度侵袭性、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根据不同的淋巴细胞起源,可以分为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二、病因 1、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器官移植,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病毒感染如HTLV,HIV,EB病毒等; 3、化学致癌物如农药和染发剂等; 4、其他如放射线暴露和霍其金病治疗后等。 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迅速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身体代谢循环变慢,血气凝滞,身体产生大量的酸性垃圾,这时一些内源性疾病就会出现,大量酸性垃圾在淋巴组织细胞系统里堆积,这时组织细胞就会癌变。

淋巴瘤考试试题

淋巴瘤考试试题 一、A1型题(本大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治疗I期霍奇金淋巴瘤首选 A 马利兰 B 马法兰 C 放疗 D 长春新碱 E 丙酸睾丸酮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恶性淋巴瘤确诊依据为 A 典型的临床表现 B 淋巴结病理学诊断 C 淋巴结穿刺 D 影像学检查 E 血清学检查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下列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最差的类型是 A 小淋巴细胞性 B 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

C 弥漫性小裂细胞性 D 弥漫性大细胞性 E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恶性淋巴瘤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A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B 肝脾肿大 C 体重减轻 D 发热 E 贫血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二、B1型题(子母单选)(共5小题,共5.0分)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第1题 A.病变仅限于一个解剖部位 B.病变累及右侧颈、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 C.病变累及左腋下淋巴结及肝脏 D.病变累及右锁骨上淋巴结和左腋下,并伴有高热 E.病变累及左颈及纵隔淋巴结 I期淋巴瘤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ⅡB期淋巴瘤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临床肿瘤学2汇总

试卷2 新疆医科大学 200—200学年第()学期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 期末(中)考试试卷 (临床肿瘤学课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200 年月日午 (北京时间)

注意事项 一、严守考场规则 二、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号、班级。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三、本试题由多选题和自由应答型试题组成。 四、试题与答题纸是分开的,答案必须标记或回答在答题纸上。凡标记或回答在试题上的答案一律不计分。 五、请仔细阅读各型多选题的答题说明,严格按说明要求,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的英文字母圈出涂黑,如有变动,必须用橡皮将原先涂黑的地方擦净,再另选涂新的答案。 六、计分时只计答对的分数,答错的不扣分。 七、考试结束,请将试题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自行退场,试题和答题纸不得带出考场。

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课程试题2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 60 分) 1. 癌和肉瘤的根本区别是 A.组织来源 B.内在因素 C.外在环境 D.形成方式 E.大体类型 2. 肝癌高发区的粮油食品以下哪种物质中含量较高 A. 苯类 B.多环芳烃类 C.亚硝胺 D.黄曲霉毒素 E.偶氮苯类 3. 与病毒有关的肿瘤为 A.食管癌 B.结肠癌 C.人类T细胞白血病 D.甲状腺癌 E.乳腺癌 4. 以下哪一种是良性肿瘤 A.白血病 B.淋巴瘤 C.软骨母细胞瘤D.未成熟畸胎瘤 E.肾母细胞瘤 5. 肿瘤的异型性大,表示该肿瘤 A.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高 B.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 C.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 D.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低 E.分化程度不一致,恶性程度可高可低 6. 早期食管癌的病变范围是 A. 限于粘膜层 B. 侵入或侵透肌层 C. 远处淋巴结转移 D. 其他器官转移 E. 病变长度超过5cm 7. 患者女性,60岁,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钡餐检查示食管上段有7cm长不规则充盈缺损,最佳治疗方案为 A. 放射治疗+手术治疗 B. 放射治疗 C. 手术治疗 D. 化学治疗 E. 中医治疗 8. 较早出现食管阻塞的食管癌,病理类型常是 A. 溃疡型 B. 缩窄型 C. 蕈伞型 D. 髓质型 E. 菜花型 9.食管癌的典型症状是 A. 胸骨后烧灼感 B. 食管内异物感 C. 咽下食物哽噎感 D. 咽下食物停滞感 E. 进行性吞咽困难 10. 高度怀疑食管癌而未确诊者,有效的检查方法是 A. 食管镜取活组织检查 B. 定期食管钡餐 C. 反复食管拉网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治疗现状

皮肤T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主要包括蕈样肉芽肿(MF)和Sezary综合征(SS)等。这类疾病大多恶性程度较低,病情进展缓慢。但晚期由于全身免疫系统异常,继发感染及罹患第2种肿瘤的概率明显增加。本病目前尚无法根治,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维持长期缓解。传统治疗方法可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 A)、维A酸、氮芥、卡氮芥、电子束照射;全身治疗有化疗、光量子疗法和干扰素(IFN)-α等。早期患者以局部治疗为主,晚期则以全身治疗为主。 随着对CTCL病理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免疫调节异常在疾病进展中的意义逐渐被认识。CTCL细胞为成熟CD4型T细胞,具有免疫调节能力。通过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4、IL-5、IL-10等。促进Th2系统,而抑制Thl 系统,并使参与细胞免疫的CD8-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在局部形成有利于肿瘤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改变这种微环境.增强Thl反应,将有利于CTCL治疗。细胞因子如IFN-α、IFN-γ 、IL一12、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激动剂imidazoquinolines、IFN-γ、cDNA腺病毒载体TG1042均是基于免疫调节原理的治疗新手段。 维A酸类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选择性维A酸类衍生物贝沙罗汀bexarotene)是第3代维生素A衍生物。因其对RXR具有高度选择性.因此又被称为rexinoids。贝沙罗汀通过激动细胞核受体RXR,调节基因转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贝沙罗汀有凝胶及胶囊两种剂型。临床研究结果表明.1%贝沙罗汀凝胶外用安全和有效,对I A~ⅡA期难治性CTCL的总缓解率达54%,除有轻、中度局部皮肤刺激外,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 贝沙罗汀胶囊(商品名targretin)(每粒75 mg)口服后达峰时间约2 h.半衰期约7 h,含脂食物可增加其吸收。吸收后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9%。II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给予贝沙罗汀300mg/(m2·d)口服,对早期(I A-ⅡA)难治性CTCL的总缓解率为54%,治疗73周后复发率仅13%。不良反应主要为可逆性高三酰甘油血症(79%)、高胆固醇血症(48%)、头痛(47%)、中枢性甲状腺功能下降(40%)、白细胞降低(28%)。本药对于难治性进展期患者同样有效,临床试验

淋巴瘤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病理学特征在霍奇金淋巴瘤为瘤组织内含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特异性的里-斯 (Reed-Steinberg)细胞,HL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结节性富含淋巴细胞型和经典型,后者包括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NHL发病率远高于HL,是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一组独立疾病的总和,病理上主要是分化程度不同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或网状细胞,根据NHL的自然病程,可以归为三大临床类型,即高度侵袭性、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根据不同的淋巴细胞起源,可以分为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病因 病因不清。一般认为,可能和基因突变,以及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放射线、化学药物,合并自身免疫病等有关。 临床表现 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因此,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局部表现包括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多为无痛性、表面光滑、活动,扪之质韧、饱满、均匀,早期活动,孤立或散在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晚期则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不活动,或形成溃疡;咽淋巴环病变口咽、舌根、扁桃体和鼻咽部的黏膜和黏膜下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组成咽淋巴环,又称韦氏环,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鼻腔病变原发鼻腔的淋巴瘤绝大多数为NHL,主要的病理类型包括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胸部病变纵隔淋巴结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多见于HL和NHL中的原发纵隔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前体T细胞型淋巴瘤。胸部X线片上有圆形或类圆形或分叶状阴影,病变进展可压迫支气管致肺不张,有时肿瘤中央坏死形成空洞。有的肺部病变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此时临床症状明显,常有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继发感染可有发热;恶性淋巴瘤可侵犯心肌和心包,表现为心包积液,淋巴瘤侵犯心肌表现为心肌病变,可有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等表现;腹部表现脾是HL最常见的膈下受侵部位。胃肠道则是NHL最常见的结外病变部位。肠系膜、腹膜后及髂窝淋巴结等亦是淋巴瘤常见侵犯部位;

淋巴瘤晚期全身扩散还能活多久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起源于淋巴系统中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临床上很多淋巴瘤患者一经确诊已属晚期,很容易出现癌细胞的扩散转移,严重的甚至出现全身扩散,此时会给患者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威胁生命安全,因此能活多久成为患者和家属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那淋巴瘤晚期全身扩散还能活多久呢? 淋巴瘤晚期患者全身扩散后具体能活多久很难确定,影响因素有很多,如肿瘤本身的恶性程度,转移的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选择的治疗方法等,有的患者在得知病情后就一蹶不振,消极对待治疗,生存期则不会太长,可能只有几个月;如果患者能乐观面对,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生存期也会有所延长,关键是不要轻易放弃。 淋巴瘤晚期全身扩散,作为局部治疗的手术和放疗,已经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全身性的化疗成为西医治疗淋巴瘤的常用方法。化疗是利用化学治疗药物杀死癌细胞,可以作用于患者全身,既能抑制原发灶,也能抑制远处转移的肿瘤细胞,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但化疗使用的药物有一定的毒性,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患者身心受损,并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建议在化疗期间配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减轻化疗的副作用,缓解化疗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化疗的敏感性,增强化疗的疗效,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除了能联合西医进行综合治疗外,还能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尤其是年龄大、身体弱、转移范围广,失去西医治疗机会的患者。中医与化疗不同的是,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而且在治疗时不仅仅着眼于局部的癌肿,更是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主要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体质,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对抗的平衡,把气血、阴阳、脏腑调理好,让免疫系统来吞噬癌细胞,一方面可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一方面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遵循整体施治、标本兼治的原则,是治疗淋巴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家以“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为宗旨,以“愿天下苍生无癌痛”为理想,以“厚德、有道、自助、自强”为院训,以“让中医抗癌造福全人类”为使命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指导用药,在辩证与辨病的基础上,通过扶正、通淤、祛毒,改善广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使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同时,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也逐渐恢复平衡,有助于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生命,一些患者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为了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医药治疗淋巴瘤效果的认可,更为了增强广大淋巴瘤患者对中医药治疗的信心。自2004年起,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先后举办了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邀请在该院治疗过的数百位肿瘤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已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李连禹(化名),男,非霍氏T细胞淋巴瘤,河南周口人 2013年,24岁的李连禹陪母亲去郑大一附院治疗食管癌,在陪诊的过程中,他突然开始牙痛,起初还没在意,过了几天情况越发严重,口腔都肿了起来。2013年5月31日,口腔肿物被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被送到北京分析,查出“非霍氏T细胞淋巴瘤”。医院建议他尽快化疗,因给母亲治病,家中积蓄几乎消耗殆尽,实在是拿不出治疗费用,没办法只得返回老家。2013年8月,勉勉强强凑了一

最新1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汇总

1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0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登录名:628 | 姓名:石一宁|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眼科| 类别:其他返回首页退出系统 题型试题数答对得分总分正确率错误率 A型题50 0 0 50 0.00% 100.00% 章节总统计:50 0 0 50 0.00% 100.00% 说明:下列试题中,题干显示为红色表示您答错或没有作答的试题。 一、A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下列哪项符合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 A、淋巴结结构保留 B、淋巴细胞大量增生 C、多种细胞联合增生,少数贴细胞 D、纤维组织增生,多数陷窝细胞和少数RS细胞 E、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较多贴细胞 答题答案:E显示答案:D 第2题急性白血病的病理改变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是: A、骨髓幼稚白细胞增多

B、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C、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D、骨髓抑制现象 E、肝脾淋巴结肿大 答题答案:?显示答案:A 第3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末梢血白细胞增多的主要是: A、原始和幼稚粒细胞 B、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 C、成熟的小淋巴细胞 D、中、晚幼粒细胞 E、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答题答案:E显示答案:D 第4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区别是: A、贫血 B、末梢血内出现幼稚粒细胞

C、发热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缺如或活性降低 E、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异常增高 答题答案:?显示答案:D 第5题有关白血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肝脾淋巴结浸润急性较慢性白血病轻 B、髓性白血病比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C、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 D、白血病淋巴结浸润常出现累及被膜及周围脂肪组织现象 E、白血病肝脏浸润主要集中在汇管区及周围肝窦 答题答案:?显示答案:E 第6题哪种白血病脾脏肿大最显著: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毛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瘤的病理及分类

淋巴瘤的典型病理学特征有:①淋巴结正常滤泡性结构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所破坏,被膜及其周围组织同样被侵及;②异常细胞的分裂指数增高。淋巴瘤是一组非均一性疾病,依据其病理学特点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金奇淋巴瘤(NHL)。一、霍奇金病以细胞多样性及肿瘤组织中找到Reed-sternberg细胞为特征。1966年Rye会议将其分为4个亚型(表5-6-1)。以结节硬化型及混合细胞型最为常见,各型并非固定不变,尤以淋巴细胞为主型,易向其他各型转化,结节硬化型较为固定。表5-6-1 霍奇金病的病理亚型Rye会议分类预后淋巴细胞为主型好,平均存活9.2年结节硬化型较好,平均存活4.2年混合细胞型较差,平均存活2.5年淋巴细胞减少型最差二、非霍金奇淋巴瘤其病理分类在1940年以前简单地分为三类,即滤泡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和网状细胞肉瘤。1966年Rappaport根据淋巴结病变是否有结节性,将其分为结节型与弥漫型。又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细胞成分进一步分类(表5-6-2)。晚近由于对淋巴细胞的成熟过程及各阶段的生理功能的认识日益增多,发现从前分类中的网状细胞或组织细胞,绝大多数是转化中的淋巴细胞。真正的组织细胞淋巴瘤仅占NHL的5%。混合型是淋巴细胞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同时存在。1980年提出了国际工作分类法(Working Famulation),是根据病理学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分成低度、中度及高度恶性(5-6-3)。此分类法与治疗反应关系密切,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在此基础上,1985年我国提出成都会议分类法(表5-6-4)。其与工作分类法相比,类型增加,免疫功能属性更明确,绝大多数病例能归入。目前我国正采用此分类法。表5-6-2 Rappaport分类法(1966)结节性型弥漫性型淋巴细胞分化良好性淋巴细胞分化不良性混合细胞性组织细胞性未分化型(包括Burkitt淋巴瘤)表5-6-3 国际工作分类低度恶性 A.小淋巴细胞型B.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C.滤泡性小裂细胞与大细胞混合型中度恶性D.滤泡性大细胞为主型E.弥漫性小裂细胞型F.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G.弥漫性大细胞型高度恶性H.大细胞、原免疫细胞型I.原淋巴细胞型J.小无裂细胞(Burkitt)型杂类复合型、蕈样霉菌病骨髓外浆细胞瘤、不能分类表5-6-4 成都会议工作分类(1985)低度恶性中度恶性高度恶性小淋巴细胞性弥漫型裂细胞性无裂细胞性淋巴浆细胞性弥漫型裂-无裂Burkitt淋巴瘤滤泡型裂细胞性细胞性免疫母细胞性滤泡型裂-无裂滤泡型无裂透明细胞性细胞性细胞性多形细胞性分化好髓外浆分化差髓外浆淋巴母细胞性细胞瘤细胞瘤(曲核与非曲核)蕈样霉菌病不能分类组织细胞性

淋巴瘤

第三单元淋巴瘤 一、A1 1、淋巴瘤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 A.肝脾肿大 B.长期周期性发热 C.盗汗、体重减轻 D.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E.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并有粘连 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类型中,属于中度恶性的是 A.滤泡性小裂细胞型 B.小无裂细胞型 C.弥漫性小裂细胞型 D.免疫母细胞型 E.小淋巴细胞型 3、对霍奇金淋巴瘤最具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A.R-S细胞 B.霍奇金细胞 C.陷窝细胞 D.多形性瘤细胞 E.嗜酸性细胞 4、属于T细胞淋巴瘤的是 A.边缘区淋巴瘤 B.滤泡性淋巴瘤 C.套细胞淋巴瘤 D.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E.Brukitt淋巴瘤 二、A2 1、女性,22岁,右颈部肿块个月,无发热,病理检查为大细胞性淋巴瘤,骨髓活检未见淋巴瘤细胞.应选择哪种治疗方案 A.CHOP B.局部照射 C.全淋巴结照射 D.化疗+局部放疗

E.扩大照射 2、女性,35岁,2月来发热,乏力伴消瘦,左颈、两侧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可触及数个黄豆和蚕豆大小淋巴结,脾肋下3㎝,血象正常,血沉80mm/h,胸部X线检查阴性,肝区B超正常,淋巴结活检为混合细胞型.淋巴瘤分期为 A.Ⅱ期A B.Ⅱ期B C.Ⅲ期A D.Ⅲ期B E.Ⅳ期A 3、男性,56岁,左颈淋巴结肿大,伴发热,检查弥漫性混合性细胞淋巴瘤,左腹股沟淋巴结2㎝×2㎝大小,无压痛,脾肋下2㎝,骨髓淋巴瘤细胞0.2,诊断属何期 A.IB B.ⅡA C.ⅢB D.ⅣA E.ⅣB 4、男性,40岁。两月来左颈都淋巴结进行性肿大,无痛,周期性发热,消瘦,近周上胸部浮肿,颈粗,淋巴结活检有里一斯细胞,胸片示纵隔有肿块,选择哪种治疗显效最快 A.MOPP B.肾上腺皮质激素加长春新碱 C.放射治疗 D.苯丁酸氮芥 E.阿霉素 三、A3/A4 1、男性,35岁,高热,皮肤瘙痒半月,右颈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无压痛,互相粘连,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0×109/L,中性66%,淋巴24%,骨髓涂片找到里一斯细胞 <1>、最大可能诊断 A.结核性淋巴结炎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癌转移 D.淋巴瘤 E.风湿性疾病

中国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修订稿

中国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李小秋汝昆陈刚林素暇周小鸽高子芬刘卫平姜文奇朱雄增 作者单位: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李小秋、朱雄增);3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病理中心(汝昆);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刚);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林素暇);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周小鸽);100191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高子芬);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刘卫平);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姜文奇) 执笔人单位: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李小秋(E-mail:leexiaoqiu@https://www.360docs.net/doc/e211420950.html,)、朱雄增(E-mail:xiongzengzhu@https://www.360docs.net/doc/e211420950.html,)];3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病理中心(汝昆,E-mail:kunru@https://www.360docs.net/doc/e211420950.html,);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刚,E-mail:naichengang@https://www.360docs.net/doc/e211420950.html,) 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是一组B、T或NK细胞起源、类型复杂的肿瘤总称,广义的淋巴组织肿瘤还包括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近年来,淋巴瘤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着淋巴瘤病理分类不断向前演进,也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淋巴瘤现代诊疗模式的需求,促进国内不同层次的病理科对淋巴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9日和2014年2月22日先后两次召开会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病理诊断相关流程与规范,现将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总结如下。 一、淋巴瘤病理诊断总则 目前,淋巴瘤的类型区分和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分类认为不同类型或亚型的淋巴瘤在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对这些疾病的识别,因此也应建立于对上述参数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淋巴瘤病理诊断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当前,

外周T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诊疗规范 (征求意见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1. 概述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TCL)是一组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 淋巴细胞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NCCN2014版明确指出PTCL包括4类亚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TCL-NOS),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 AITL),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和肠病相关T 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 associated T-cell lymphoma, EATL)。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是PTCL中最常见的亚型。所谓“非特指型”,是强调这一亚型与已明确的各种独立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均不符合,即PTCL-NOS其实是一大组不属于已明确的任何一类独特亚型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PTCL-NOS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在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特异性。本病属于排除性诊断,即只有在排除其它独立分型的T细胞淋巴瘤后,方能做出PTCL-NOS的诊断。本病临床表现为侵袭性病程,对化疗不敏感,易复发,5年生存率仅为25~45%。 2. 流行病学 PTCL-NOS是最常见的T细胞淋巴瘤亚型。在西方国家,PTCL-NOS占所有NHL的7%~10%,占PTCL发病的30%。而亚洲国家发病率更明显高于欧美,占所有NHL的15%~22%,占PTCL发病的50%。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中位年龄55岁,儿童少见。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2:1。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EBV感染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降低或周围环境影响有关。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4. 临床表现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人员(按汉语拼音排列): 曹君1、曹军宁1、陈治宇1、郭海宜1、郭晔1、胡夕春1、洪小南1、吕方芳1、刘晓健1、 李小秋3、罗志国1、马学军2、潘自强2、孙慧1、王碧芸1、王惠杰1、王佳蕾1、王磊苹1、王中华1、吴向华1、印季良1、应江山1、张文1、赵欣旻1、郑春雷1、朱晓东1、朱雄增3、左云霞1。 注:1化疗科、2放疗科、3病理科 2009年9月(第二版) 1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 二.分期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 E III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S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 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

淋巴瘤最新分类

淋巴瘤最新进展 WHO造血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更新将于今年9月出版的造血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第4版的一些新内容。 成熟B细胞肿瘤在成熟B细胞肿瘤分类中增加了4项:①脾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②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③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Burkitt淋巴瘤(BL)之间的中间性特点;④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CHL之间的中间性特点。后两者即所谓的交界性(灰区)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对于FL的分级问题,2008年WHO分类依据中心母细胞(CB)数量仍将其分为3级。将原来的1级和2级归在一起,为FL1-2=CB少(“低级别”);CB数量多(>15/hpf),仍存在中心细胞(CC),为FL3A;CB成片则为FL3B。如果符合FL3而有弥漫大细胞区域,不再用“FL3级伴弥漫性区域”描述,而直接诊断为DLBCL。在FL中,将胃肠道FL、儿童淋巴瘤和滤泡内肿瘤(“原位”FL)分别列出,因为这些肿瘤具有特殊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进一步分为以下9类:DLBCL,无特殊说明(NOS,not otherwise specified);DLBCL,伴有慢性炎症;淋巴瘤样肉芽肿病;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LBCL);血管内LBCL;ALK阳性DLBCL;浆母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和起自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相关多中心性Castleman病的LBCL。其中DLBCL,NOS最为常见,又将其再分为:GCB/ABC,形态学变型;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LBCL;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原发性皮肤DLBCL(“腿型”)和老年人EB病毒(EBV)阳性DLBCL。有些DLBCL与BL或CHL具有两者之间特点而又不能归入上述任何一种肿瘤的交界性(灰区)淋巴瘤,在2008年WHO分类中也单独列出,其中介于DLBCL和BL的交界性肿瘤可能不是一种独立类型,而介于DLBCL[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和CHL[结节硬化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NSCHL)]的交界性肿瘤现认为是一种真正独立类型。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对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分类则明确区分出ALK阳性和ALK阴性两类,ALK阳性ALCL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累及淋巴结或结外,临床上具有侵袭行为,但能治愈,预后好,遗传学上存在t(2;5)和变型,现认为是一种明确的独立疾病。ALK阴性ALCL则具有明显异质性,不是一种独立疾病。 其他 2008年WHO分类中,成熟T/NK细胞肿瘤中增加了儿童系统性EBV 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伴有慢性活动性EBV感染),还依据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WHO皮肤T细胞淋巴瘤新分类,增加了痘疮样水疱病样淋巴瘤、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亲CD8+表皮细胞毒性T细胞淋 +小/中T细胞淋巴瘤。 巴瘤和原发性皮肤CD 4 淋巴瘤治疗新药研究进展人们已研制出针对恶性淋巴瘤各种分子靶点的新药和单克隆抗体,此外,提高抗肿瘤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一些小分子免疫调节剂和肿瘤疫苗也正在研发中。有些药物的临床试验已显示出其在肿瘤治疗上的良好前景。

一位淋巴癌患者治疗四年的经验总结

一位淋巴癌患者治疗四年的经验总结 淋巴癌对中医来说属于比较容易治疗的癌症,这是因为多数的淋巴癌发展速度比较慢,短时间内不会侵犯重要的脏器,可以给中医留有较长的治疗时间,因此,淋巴癌的预后一般都比较好,五年存活率也比较高。 王先生,56岁,2010年12月来诊,患者于2008年5月确诊为“非何杰金氏病”,“套细胞淋巴瘤”,做过几次化疗,服过2年中药,来诊时病情复发,全身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升高,患者在当地我的一位肝癌老患者的介绍下来诊,这位肝癌患者经过我们的个体化快速排瘤疗法远程治疗,当时已经存活了3年,由于路途遥远,这位淋巴癌患者同样不方便来北京,也是通过远程治疗,患者在电话中自述,这次病情复发,主要是服了大量的扶正固本中药所致,服完后淋巴结很快就肿了起来,我看了患者发过来的资料,同时患者在电话中详细的说了自己目前的主要症状,根据患者目前的症状,我们为他制定了个体化的排瘤疗法治疗方案,虽然肿瘤不能排出来,但排瘤疗法对癌细胞的杀灭能力很强,可以使肿大的淋巴结缩小,升高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降至正常,患者治疗3个月后,升高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开始下降,同时由于排瘤疗法的药力过强,患者出现了腹泄,食欲差等副作用,患者自己停药,2015年1月,患者家属又打来电话,告知患者停药3年来在它处治疗,目前病情复发,白细胞又升高很多,淋巴结比以前增大,要求继续用排瘤疗法治疗,经过近半年的治疗,目前白细胞已恢复正常,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又出现了以前的副作用,这次患者没有停药,而是积极配合,经过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患者的副作用消失,目前在巩固治疗中,患者自确诊至今,已经7年,时间确实不短,按照癌症5年治疗时间的话,他已经超出了2年,这期间走了一段弯路,如果这3年不停药的话,可能早已康复,这是患者应该吸取的教训。

淋巴瘤的常见症状

淋巴瘤的症状特征,它可以生在在它的出生地(骨髓和胸腺)恶变等,也可以在它原本的脾脏、淋巴瘤以及扁桃体等其他的全身组织和器官淋巴组织恶变,这些表现复杂多样,千变万化。 1.淋巴瘤最典型的表现是浅表部位的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表面光滑,质地较韧,触之如乒乓球感,或者鼻尖的硬度。以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最常见,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次之。也有患者以深部的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比如纵隔、腹腔、盆腔淋巴结肿大,起病比较隐匿,发现时淋巴结肿大往往比较明显。 2.肿大的淋巴结有可能对周围的组织器官造成压迫,并引起相应的症状,如纵隔巨大淋巴结可压迫上腔静脉,导致血液回流障碍,表现为面颈部肿胀、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盆腔、腹腔巨大淋巴结可压迫胃肠道、输尿管或者胆管等,造成肠梗阻、肾盂积水或者黄疸,并引起腹痛、腹胀。 3.淋巴瘤也可以侵及淋巴系统以外的器官,表现为相应器官的受侵、破坏或压迫、梗阻,如胃肠道淋巴瘤的表现如同胃癌、肠癌,可出现腹痛、胃肠道溃疡、出血、梗阻、压迫等;皮肤淋巴瘤常误诊为银屑病、湿疹、皮炎等;侵及颅脑,可致头痛、视物模糊、言语障碍、意识不清、性格改变、瘫痪;侵及骨骼,可致骨痛、骨折;侵及鼻咽部,可出现鼻塞、流涕、鼻出血等,类似于鼻咽癌的表现。 4.淋巴瘤是全身性的疾病,因此,除了上述局部症状,约半数患者还可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皮疹、搔痒、贫血等全身症状。 从以上可以看出,浅表部位的一些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的表现,这有可能会提醒到我们,其深部的病灶以及长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现症状,这是非常难以诊断的,一般地淋巴瘤分期不像其他的恶性肿瘤重要,这只是决定的多个因素,我们不必要为病情发现晚感到绝望。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病例1 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间断发热 患者女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年,间断发热9个月,自2000年起接受多次诊疗。 第一次诊疗过程 患者200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白细胞(WBC)×109/L,淋巴细胞66%,血红蛋白(Hb)142 g/L,血小板(PLT)160×109/L。查体: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肋下6 cm。辅助检查示纵隔腹腔淋巴结无明确肿大。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Ⅲ级,成熟淋巴细胞%,原幼淋%。免疫分型(末梢血):CD5+细胞%,CD19+ 细胞%,CD23+细胞%。颈淋巴结活检病理: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的小淋巴细胞(医科院肿瘤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会诊:淋巴结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小,胞浆少,未见典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核特点。免疫组化:CD20、CD45RO阳性。 诊断:小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但无典型CLL的核特点) 病例2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 患儿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前出现发热,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咳嗽,无咽痛,无皮疹,无盗汗,无明显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在家静滴抗生素(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 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结核接触史. 查体:一般可,全身皮肤无皮疹,无出血点,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心肺听诊无异常. 辅助检查:WBC ×10 9/L 中性粒细胞淋巴见变形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 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 问题讨论:1本病例特点? 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诊断? 3鉴别诊断 答案:1病例特点--8岁男孩,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出现发热,度,肝大,肝功异常,心肌酶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偏低,可见异林血沉加快,其他正常,抗生素治疗效果差. 2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淋巴结组织检查.本病例进一步做淋巴活检示:淋巴结弥漫型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有吞噬核碎现象,病变符合坏死性淋巴结炎. 它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者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年长儿,女性多见.为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血球减少.诊断依据主要为淋巴结活检. 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结核性淋巴结炎 一、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二诊断依据:

临床肿瘤学2汇总

试卷2 新疆医科大学 200 —200 学年第()学期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期末(中)考试试卷 (临床肿瘤学课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200 年月日午 (北京时间) 注意事项

一、严守考场规则 二、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号、班级。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三、本试题由多选题和自由应答型试题组成。 四、试题与答题纸是分开的,答案必须标记或回答在答题纸上。凡标记或回答在试题上的答案一律不计分。 五、请仔细阅读各型多选题的答题说明,严格按说明要求,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的英文字母圈出涂黑,如有变动,必须用橡皮将原先涂黑的地方擦净,再另选涂新的答案。 六、计分时只计答对的分数,答错的不扣分。 七、考试结束,请将试题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自行退场,试题和答题纸不得带出考场。 2 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课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 60 分) 1. 癌和肉瘤的根本区别是 BA.组织来源.内在因素 C.外在环境 D.形成方式 E.大体类型 2. 肝癌高发区的粮油食品以下哪种物质中含量较高 BA. 苯类.多环芳烃类 C.亚硝胺 D.黄曲霉毒素 E.偶氮苯类 3. 与病毒有关的肿瘤为 BA.食管癌.结肠癌C.人类T细胞白血病 D.乳腺癌.甲状腺癌 E 以下哪一种是良性肿瘤4. A.白血病 B.淋巴瘤 C.软骨母细胞瘤 D.未成熟畸胎瘤 E.肾母细胞瘤 5. 肿瘤的异型性大,表示该肿瘤 A.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高 B.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 C.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 D.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低.分化程度不一致,恶性程度可高可低E 早期食管癌的病变范围是6. 限于粘膜层 B. 侵入或侵透肌层 C. 远处淋巴结转移A. 5cm D. 其他器官转移 E. 病变长度超过长不规则充岁,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钡餐检查示食管上段有7cm7. 患者女性,60 盈缺损,最佳治疗方案为放射治疗 C. 手术治疗A. 放射治疗+手术治疗 B. 化学治疗 E. D. 中医治疗 8. 较早出现食管阻塞的食管癌,病理类型常是 C. 蕈伞型A. 溃疡型B. 缩窄型菜花型D. 髓质型 E. .食管癌的典型症状是9 咽下食物哽噎感食管内异物感 C. B. A. 胸骨后烧灼感咽下食物停滞感 E. 进行性吞咽困难D. 10. 高度怀疑食管癌而未确诊者,有效的检查方法是 反复食管拉网 C. 定期食管钡餐 B. 食管镜取活组织检查A. 纵隔镜检查D. 开腹探查 E. 肿瘤放射治疗时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射线最常用的是11.

淋巴瘤的总结

诊断是从影像表现中,经过思维,得出来的结论,所以首先要做的是找出影像表现。说出诊断时,请先说出依据,最好有图片说明 这也是我诊断的第一例儿童淋巴瘤 我看片子首先发现是右下腹有一软组织密度块影 腹腔内肠系膜增厚明显 标示下,,这个是什么? 回盲部的肠管肠管壁明显增厚,呈均匀软组织密度

这个标示的肿块向盆壁浸犯, 这些箭头指的是什么? 错,是肠系膜 是增厚的肠系膜,肠管在旁边咧

这个才是肠管 中间是强化的血管 这些都是增厚的肠系膜 中间有强化的血管 大网膜 腹膜播散的 双肾淋巴瘤 肾淋巴瘤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与最新影像诊断进展之一(图文并茂)https://www.360docs.net/doc/e211420950.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6&fromuid=2

胰腺淋巴瘤 男,24岁。阵发性腹痛伴消瘦半年。 病理: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结核是属于炎症性病变,有一般慢性炎症的规律,肠系膜也会增厚,但边缘一般是模糊的

我之所以能诊断对,是因为对淋巴瘤有一定认识,今天我就给大家说下,自己也是个总结 淋巴瘤全身各处都可以发病,各处有各处的影像表现 结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男,75岁,腹胀,进食后不适,大便次数增加10天。 肠道淋巴瘤特点:CT表现: 1.肠壁增厚明显,范围较长。 2.肠梗阻征象不常见(淋巴瘤引起肠壁固有肌层增厚但不引起结缔组织增生)。 3.病变肠段内局部积气—回肠NHL特征性征象(①肠壁蠕动能力下降;②肠壁粘膜破坏,病变肠段的气体不能通过血液循环吸收)。 4.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固有层内的植物神经丛受侵,导致肠壁肌张力下降. 5.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发生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瘤都有自身特点 但也有共性,我没看过相关文献,自己工作总结,不一定对,大家姑且听之 我总结几个字 浸润结节均质强化高中低 全身各处淋巴结,要不就是浸润,要不就是结节表现 均质是指淋巴瘤一般只有两种密度,均匀软组织,和坏死 很均匀的那种,当然,坏死很明显的,就很难诊断 强化高中低,是指: 颅内和腮腺强化明显 纵隔,腹膜后中度强化 肾,脾,胰等器官是轻度强化 腮腺占位病变读片之一(病理回复可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e211420950.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5&fromuid=2 这个也是小孩淋巴瘤,也就是burkitt淋巴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