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 成型工艺

四章 成型工艺
四章 成型工艺

第四章压制成形工艺

一、压制成形及其特点

将含有一定水分的颗粒状粉料装填在模型内,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而形成坯体的工艺操作称其为压制成形。

由于在压制成形中所采用的模型不同,施加压力的方式不一样,目前有干压成形和等静压成形两种方法。

等静压成形是将含有一定水分的颗粒状粉料装填在弹性模型中,通过流体介质(一般为液体)施加一定的压力,该压力将均匀地作用在弹性模型上,从而使模内的粉体被压制成坯体。粉料的含水量一般为1%~3%,液体压力约为32MPa。

墙地砖由于器型简单、规整,故一般采用干压成形。干压成形是将含有一定水分的颗粒状粉料装填在钢质模型中,用较高的压力压制成坯体。粉料含水量一般为6%~8%,压制力为20~5OMPa,粉体的压缩率约为50%~60%。

干压成形所要完成的工序动作通常可分解为喂料(将颗粒状粉料均匀地加入模型内)→压制成形→顶出〈将成形坯体从模型内顶出〉→推坯(将坯体推出模框的同时完成喂料)→清洁模具。这些动作全部由机械完成的压砖机称为自动压砖机。

由于粉料干压成形工艺不用石膏模,而使用可达几十万次的金属钢模,坯体水分低,可节省干燥时间,降低能耗和变形,能连续自动地生产规格齐全、尺寸精度高的产品,因而在陶瓷工业,特别是在建筑陶瓷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干压成形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采用钢性模型压制。干压成形是将粉料密实均匀地填满模型腔,在压力P作用下,模腔的容积由大变小,粉料被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体。坯体的形状、尺寸由封闭的型腔空间决定,并且该封闭的型腔容积大小是可变的。所以干压成形是钢性模型压制法。钢性模型压制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①粉料必须均匀地填满封闭的但没有气密性的型腔中。不封闭,压力不能形成,有气密性,粉料中的气体排放不出去,坯体出现严重夹层。

②粉料所处的模腔容积是可变的。容积不变,粉料就无法压实。

(2)应有足够大的成形压力。成形压力主要用于克服粉料颗粒间相互靠拢移动(压实)的阻力,粉料与模腔壁面的摩擦力和颗粒的变形力使粉料中的气体排出,气孔率减少,

坯体密实。但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并不是成形压力愈大愈好,而应根据各种不同坯料的物性、水分等的不同,确定其成形压力。成形压力过大,会使坯体产生裂纹等缺陷。(3)成形压力在坯体内的传递呈递减方式,即坯体内各层的压力大小随坯体与上模的距离增加而递减。因为施加在粉料上的压力是通过上模型面向填充在模腔中疏松的粉料施加的,粉料中压力的传递和几乎不可压缩的液体不同,它不是等强度传递。

(4)升压速度和保压时间直接影响坯体质量。

二、干压成形的工艺原理

1.对粉料的要求

适合于压制成形的粉料一般应具备下列几个条件:

(1)粉料的各成分分布均匀,体积密度高,气孔率低,从而可降低压制成形的压缩比。

(2)流动性要好,压制成形时颗粒间的内摩擦力要小,粉料能顺利地填满模型的各个角落。

(3)具有一定的颗粒大小和合理的级配并含有最少量的细颗粒部分,因细颗粒部分中包含较多的空气,使压制成形困难。

(4)颗粒在压力下易于破碎,这样可压制成较致密和平整的坯体。

(5)水分要均匀,否则易使压制成形困难。

2.工艺条件

(1)颗粒度及颗粒级配。

压制粉料的颗粒度包括坯料的颗粒细度和粉料的团粒(又称假性颗粒)大小。坯料的颗粒细度将直接影响坯体的致密度、收缩和强度。干压粉料实际上由粉料的团粒、水和空气所组成,干压粉料中团粒约占体积25%~40%,其余是少量的水和空气。团粒是由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坯料颗粒、水和空气所组成的集合体,故称其为假性颗粒。

颗粒级配是指各种不同大小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从生产实践中可知,很细或很粗的粉料,在一定压力下被压制成形的能力较差。细粉加压成形时,颗粒间分布着大量的空气会沿着与加压方向垂直的平面逸出,产生层裂。而含有不同颗粒级配的粉料压制成形后坯体的致密度和强度均较高。这可由粉料的堆积特性来说明。

(2)粉料的堆积特性。

粉料的堆积特性主要表现在粉料的孔隙率和流动性。对于陶瓷粉料的压制成形,当然希望孔隙率小和流动性好。

孔隙率:由于粉料的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使堆积起来的粉料颗粒间存在大量空隙。粉料颗粒的堆积密度与堆积形式有关。应该说明的是,压制粉料的粒度是由许多小颗粒组成的粒团,比真实的固体颗粒大得多。如半干压法生产泥浆细度用万孔筛余1%~2%,即固体颗粒大部分小于60μm。实际压砖时粉料假颗粒度为通过1.6~2.4mm筛网。因而要先经过"造粒"。

拱桥效应:粉料自由堆积的孔隙率往往比理论计算大得多。这是因为实际粉料不是球形,加上表面粗糙,结果颗粒互相交错咬合,形成拱桥形空间,增大孔隙率。这种现象称为拱桥效应。

粉料的流动性:粉料虽然由固体小颗粒所组成,但由于其分散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当堆积到一定高度后,粉料会向四周流动,实际上粉料的流动性与其粒度分布、颗粒的形状大小、表面状态等因素有关。

在生产中粉料的流动性决定着它在模型中的充填速度和充填程度。流动性差的粉料难以要求在短时间内填满模具,影响压砖机的产量和坯体质量,所以往往向粉料中加入润滑剂以提高其流动性。

(3)粉料的含水量和均匀性。

粉料含水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坯体的质量。在相同的成形压力下,粉料含水量低时,在压制过程中颗粒相互移动时的摩擦阻力大,因此不易使得压制的坯体密实;当含水量高时,由于水的润滑作用,坯体易于密实。当成形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对含水量合适的坯料可以得到较致密的坯体。含水量过高时,在同样成形压力下,成形的坯体的致密度会下降。

由此可见,粉料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坯体的致密度。此外粉料的含水量多少还影响到它的压制成形,当粉料含水量过多时,成形过程易产生粘模现象,甚至使成形无法进行。

对不同的成形压力,使用粉料的含水率也有所区别,墙地砖的粉料含水率一般为5%~8%。

粉料水分不均匀,局部过干或过湿时,也会使砖坯的开裂和变形。

因此,干压成形用的粉料含水率和均匀性应严加控制。

3.干压成形的原理

干压成形是基于较大的压力,将粉状坯料在模型中压制而成的。成形时,随着压力

增加,松散的粉料迅速形成砖坯。加压开始颗粒滑移重新排列,将空气排出,坯体的密度急剧增加;压力继续增加时,颗粒接触点发生局部变形和断裂,砖坯密度比前一阶段增加缓慢;当压力超过某一数值(粉料的极限变形应力)后,再次引起颗粒滑移和重排,砖坯密度又迅速加大。压制塑性粉料时,上述过程难以明显区分,脆性材料都有密度缓慢增加的阶段。

若粉料在模型中单方面受到均匀压力P,粉料加入模中时的孔隙率为V

,受极限变

形应力后的孔隙为V

T

(即理论上能达到的孔隙率),粉料颗粒之间的内摩擦(粘度)为μ,则在t时间内,砖坯的孔隙率V可用下式表示:

V-V

T =(V

-V

T

)e-kptμ

式中k为与模型形状、粉料性质有关的比例系数,指数项中的"-"号表示孔隙率降低。

由上式可见坯体孔隙率与其他参数的关系如下:

(1)粉料装模时自由堆积的孔隙率V

越小,则坯体形成后的孔隙率V也越小。因此,应控

制粉料的粒度和级配,或采用振动装料以减少V

,从而可以得到较致密的坯体。

(2)增加压力P可使坯体孔隙率V减小,而且它们呈指数关系。实际生产中受到设备结构的限制,以及坯体质量的要求P值不能过大。

(3)延长加压时间t,也可降低坯体孔隙率,但会降低生产率。

(4)减少颗粒间内摩擦力μ也可使坯体孔隙率降低。实际上粉粒经过造粒(可通过喷雾干燥)得到球形颗粒,加入成形润滑剂,或采取一面加压一面升温(热压)等方法均可达到这种效果。

(5)坯体形状、尺寸及粉料性质都会影响坯体的密度大小和均匀性。压制过程中,粉料与模壁产生摩擦作用,导致压力损失。坯体的高度H与直径D比(H/D)愈大,压力损失也愈大,坯体密度更加不均匀。模具不够光滑,材料硬度不够都会增加压力损失。模具结构不合理(出现锐角、尺寸急剧变化),某些部位粉末不易填满,会降低坯体密度和密度分布不均匀。

粉料在模具中受压逐渐变成具有一定致密度的坯体,这种坯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坯体强度与成形压力的关系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压力较低时,由于粉料颗粒位移,填充孔隙,坯体孔隙减小,强度主要来自颗粒之间的机械咬合作用,此时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还小,所以强度并不大。第二阶段,成形压力增加,不仅颗粒位移和填

充孔隙继续进行,而且能使颗粒发生变形和成形压力破裂,颗粒间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出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强度里直线上升。第三个阶段,压力继续增大,坯体孔隙和密度变化不明显,强度变化也较平坦。在墙地砖生产中应严格保证砖坯的强度,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成品损失有重要意义。

加压时,压力是通过坯料颗粒的接触来传递的。当压力由一个方向往下加压时,由于颗粒在传递压力的过程中一部分能量要消耗在克服颗粒间的摩擦力和颗粒与模壁之间摩擦力上,使压力在往下传递时逐渐减小。因此粉料中各点的压力分布是不均匀的,造成了压实后坯体的密度分布也不均匀,这是采用干法压制成型的固有缺点。一般上层较致密,越往下致密度越差;在水平方向是靠近模壁的四周(尤其是模角)的密度不如中心密实。

4、干压成形工艺控制

干压成形时,影响干压成形坯体质量的因素很多,一般控制下列几个工艺参数。(1)成形压力。成形压力包括总压力和压强。

总压力取决于坯体所要求的压强的大小和坯体只寸的大小,它是选择压砖机吨位大小的一个主要指标。

压强是指垂直于受压方向砖坯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合适的成形压强取决于坯体的形状、高度、粉料的含水量及其流动性、要求坯体的致密度等。一般来说,坯体要求致密,形状复杂,则要求压强大。一般情况下,增加压强可以提高坯体的致密度,但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再增加压力,坯体致密度的增加已经不明显了,因此成形压力不是越大越好。此外,在压实的坯体中总有一部分残存空气,过大的成形压力将把这部分残存空气压缩,当压制完毕后卸除压力时,被压缩的空气将膨胀,使坯体产生层裂。由此可见,过高的成形压力不仅无益于坯体的强度和致密度的提高,反而会引起无谓的能量消耗,使坯体产生过压层裂的缺陷。具体的成形压强确定应根据产品的规格和技术要求而定。一般情况,墙地砖的成形压强为25~5OMPa,彩釉砖的成形压强为25~35MPa,瓷质砖的成形压强为35~45MPa。对于一种具体的坯体,应通过试验来确定。

(2)加压方式。

单面加压时,坯体中压力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但有低压区,还有死角。为了使坯体的致密度均匀一致,宜采用双面加压,可消失底部低压区的死角,但坯体中部密度较低。若两面先后加压,二次加压之间有间歇,有利于空气排出,使整个坯体压力与致密度都较均匀。

如果在粉料四周都施加压力(也就是等静压成形),则坯体密度最均匀。

(3)加压速度

开始加压时,压力应小些,以利于粉料中的空气排出,然后短时间内释放此压力,使受压气体逸出。初压时坯体疏松,空气易排出,可以稍快加压。当用高压使颗粒紧密靠拢后,必须缓慢加压,以免残余空气无法排出,致使释放压力后空气膨胀,因弹产生层裂。当坯体较厚或者粉料到颗粒较细、流动性较差时,则宜减慢加压速度、延长持压时间。

为了提高压力的均匀性,通常采用多次加压。如摩擦压砖机压制墙、地砖时,通常加压3~4次,开始稍加压力,然后压力加大,这样不至于封闭空气排出的通路。最后一次提起上模时要轻缓些,防止残留的空气急速膨胀产生裂纹。这就是工人师傅总结出的"一轻、二重、慢提起"的操作方法。对于液压压砖机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当坯体密度要求非常严格时,可在某一固定压力下多次加压,或多次换向加压。加压时同时振动粉料(振动成型)效果更好。

(4)压缩系数K。

压缩系数K,又称压缩比,是一个重要的艺参数,它由粉料的性质、水分和压制力决定。

三、压制成形坯体常见缺陷及克服方法

压制成形过程中,常因操作不当以及粉料、模具、压砖机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坯体产生各种各样的缺陷,有的缺陷直至烧成后才表现出来。这里就压制成形过程中易产生的一些坯体缺陷进行分析,探讨各种缺陷形成原因及其克服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品缺陷,提高产品合格率。

1、夹层

夹层是指压制出的坯体内部有分层现象,其产生原因分析如下。

(1)粉料含水率的影响。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粉料含水率低,加压成形时,颗粒间摩擦力大,要使坯体达到很密实不太容易;同时粉料空心颗粒的比率增加,造成颗粒中空气量的增加,空心颗粒排出气体需冲破外壳,这样又增加了气体排出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排气不良容易造成坯体夹层。当含水率逐渐增大时,由于水的润滑作用,压制成形时坯体容易密实;但当含水率超过一定值时,坯体密度反而降低,并出现大量夹层,这是因为压砖机第一次压制时,粉料间隙大大减小,透气性降低,此时坯体内存有大量残余气体,当进行第

二次压制时,坯体内气体被挤压至某一部位,即产生夹层。因此在采用较高压力压制坯体时,可稍微降低粉料的含水率,以保证在取得一定的坯体强度同时,又避免出现夹层。

粉料含水率的确定可参考坯体压制能力指数。所谓压制能力指数,是指干坯破坏应力与湿坯破坏应力的比值。可用下式计算:

PS=S/N

式中:PS——压制能力指数;S——干坯破坏应力;N——湿坯破坏应力

当压制能力指数在2~4时,坯体不易发生夹层;当压制能力指数低于1.5时,很难压制或根本无法压制。

(2)粉料水分不均。

当粉料陈腐时间不够,造成局部过干或过湿,会造成压制成形困难,使坯体出现夹层。克服的办法可延长粉料的陈腐时间。

(3)粉料中微细粉的比例过大

粉料中微细粉的比例愈大,愈容易发生夹层,这是由于小颗粒偏多,粉料透气性差,在压制成形过程中因排气困难而阻碍了气体的逸出,使颗粒间气体不易排净,从而造成坯体夹层。

压制成形的粉料大多采用喷雾干燥造粒,其粒径范围在40~600μm之间,且60%~70%的粒径集中在200~400μm之间。在陶瓷墙地砖生产中,其粉料粒径最佳组成范围见表1。

表1 压制成形粉料粒经最佳组成范围

(4)各模腔粉料装填量不均。

由于多个下模芯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或由于布料器布料不均,从而导致加压不均,坯体排气状况差异大,造成坯体分层。

(5)上(下)模芯与模具内衬板的间隙不合理,多余气体要求有足够的时间和通道逃逸。若上(下〉模芯与模具内衬板的间隙过小,使气体逃逸困难而滞留在坯体中,造成坯体分层。一般其间隙控制在1/100~5/100mm之间。

(6)上模芯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由于上模芯的高度不同,导致各坯体间的加压不均匀,坯体排气状况不同,造成个别坯体夹层。

(7)操作不当。

上模芯下降速度过快,导致第一次加压过快,压力过大,使气体无法从模腔内的粉料中排出,极易造成坯体分层。实际操作中应采取"先轻后重"的压制方法即可克服。

此外,上模芯提升不到位或提升速度太快,使第一次与第二次冲压的时间间隔缩短,模腔内粉料中的气体未完全逸出,也易造成坯体夹层。采取的办法是适当增加排气时间及排气行程,降低第一次加压的压力。

2、坯体厚度偏差

坯体厚度偏差是指坯体各部位厚度偏差超出标准要求,一般应控制在坯体厚度的4%以内。其产生的原因如下:

(1)模具上(下)模芯不平。

(2)模具下模芯表面结皮过厚。

(3)布料器的行程不够或过大。

(4)布料速度调整不当或布料前进与下模芯下落不能同步。

当布料器前进速度较慢,或下模芯的第一次下落先于布料的行程时,则在模腔后部造成较多的粉料堆积成为坯体的厚端;当布料速度较快或下模芯的第一次下降滞后于布料器的行程时,则在模腔的前部造成较多的粉料堆积,模腔后部粉料较少从而形成坯体的薄端。

(5)布料器刮料板不平或粘有粉料,使布出的粉料面一端厚一端薄,或凹凸不平。克服的办法是调整模具和料车的运动参数。

3、大小头

所谓大小头,即出窑砖坯尺寸偏差值超过标准要求。一般说来,偏差值应控制在规格尺寸的0.4%以内。

大小头缺陷在玻化砖生产中是最容易出现但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粉料压制后坯体致密度分布不均,在烧成后收缩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大小头总是和厚度偏差密切联系的,而且形成的原因在许多方面是共同的。影响坯体致密度分布不均有以下因素:

(1)布料不均匀。影响布料不均匀有以下原因:

①布料器布料运动参数设置不合理。

②布料器的运动与模框面没有保持平行,布料过程中模腔部分区域布料过多。

③下模芯或磁吸座变形,模腔内填料量不一致。

④布料器行程不合理,以致模腔前缘布料量偏多或偏少。

⑤压砖机顶模装置的顶杆前后高度不一致,模芯第一次下降时模芯面倾斜。

⑥布料器布料格栅设计不合理。

(2)模腔中粉料压制过程受力不均。

解决的办法是严格控制模具和布料器的安装精度。以下的技术要求可供参考。

①模框与底座表面的平行度必须小于0.lOmm。

②在第一次模芯下降状态下,各腔模芯相对模框高度应小于0.15mm,同一模腔内模芯高度差应小于0.1Omm。

③在第二次模芯下降状态下,各腔模芯相对模框高度差小于0.05mm。

④上模芯所在平面与下模芯所在平面应平行,平行度误差不可大于0.1Omm。

⑤布料器与压砖机立柱垂直,即与模框面平行。

⑥布料器运行时,应保证比模框高0.3~0.5mm平行运行。

⑦布料器布料行程要求第一级格栅超出模腔前缘10~15mm。

4、麻面

麻面是指压制出的坯体表面粗糙不平,有凹陷小坑,产生的原因有:

(l)模具模芯不净及擦模不及时,造成坯体的麻面,严重时,坯体表面可透出背纹凹凸形状,因此要勤擦模芯。

(2)模具表面磨损严重时,则潮湿的粉料容易粘附在模具表面,从而造成坯体表面粗糙,形成麻面,此时必须更换模具。

(3)粉料含水率过高,容易粘模,导致麻面。通常可接受的含水率最高为9%。

(4)粉料粒度的影响。

从粘模角度讲,大颗粒粉料较易粘模,这是由于喷雾干燥制粉过程中,泥浆里的可溶性盐类随水分的蒸发而停留在颗粒表面,形成盐膜。压制成形时,这种膜与模具表面接触发生粘连。颗粒愈粗,其表面积愈小,这层膜也愈厚,相应也就愈易粘模。反之,粉料愈细,愈不易粘模,极细的粉料(70~75μm)己证明可防止粘模情况的发生。粉料粒度的大小要适当,若过分追求细粉,会导致其他缺陷如层裂、强度底、开裂的发生。(5)模具加热温度过底,也会造成粘模现象发生,使坯体形成麻面。

由上述分析可知,造成坯体麻面的主要因素是粘模,因此尽可能避免粘模是解决坯体麻面的关键。目前模芯上均衬有一层橡塑材料,目的就是减少粘模。

5、裂纹

坯体产生裂纹的种类较多,下面我们分别说明。

(1)崩裂。是指坯体的侧面有极细小的不规则裂纹。其产生的原因是模具内衬板出模斜度不合适,使坯体在脱模时侧面受力,解决的办法是调整内衬板出模斜度。

(2)纵裂。是指坯体背面中间位置有纵向裂纹。产生原因是模具下模芯推坯速度太快,坯体难以承受来自下模芯强大的冲击力。作用于坯体之上的反弹力集中在坯体中间部位扩张,引起纵向裂纹。此外,下棋芯调整不平,坯体在脱模时受力不均,也易造成此种缺陷,解决的办法是调整顶模动作,使其动作平稳。

(3)边缘破裂。是指坯体边缘部位产生的破碎性裂纹。其产生的原因是模具上、下模芯与内衬侧板磨损严重造成其间隙附近的物料损失,坯体边缘部位物料堆积稀疏,强度不够,坯体内应力不均匀,制品在烧成过程中受热应力影响,导致内应力在坯体边缘部位分布不均,产品边缘部位产生破碎性裂纹。严重时边缘部位可发生破碎,破碎深度达1~2mm,解决办法是更换模具。

下料成型通用工艺规范汇总

T—0908--01 剪板下料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剪板机下料通用工艺规范 1、总则 本标准根据结构件厂现有的剪床,规定了剪板机下料应遵守的工艺规范,适用于在剪板机上下料的金属材料。剪切的材料厚度基本尺寸为0.5~13mm(不同设备剪切的板厚不同),料宽最大为2500mm。 2 引用标准 GB/T 16743-1997 冲裁间隙 JB/T 9168.1-1998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下料 3 下料前的准备 3.1 熟悉图纸和有关工艺要求,充分了解所加工的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要求,及材质、规格、数量等。 3.2 核对材质、规格与派工单要求是否相符。材料代用时是否有代用手续。 3.3 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4 为了降低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要合理套裁下料。 3.5 厚板件有材质纤维方向要求的应严格按工序卡片要求执行。 3.6 下料前要按尺寸要求调准定尺挡板,并保证工作可靠,下料时材料一定靠实挡板。 3.7 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 3.8 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地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3.9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样板,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样板,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剪板机各油孔加油。 3.10 下料好的物料应标识图号与派工单一同移工。 4 剪板下料 4.1 剪床刀片必须锋利及紧固牢靠,并按板料厚度调整刀片间隙。 4.2 钢板剪切时,剪刃间隙符合JB/T 9168.1标准要求,见表1。 表1:钢板剪切时剪刃间隙(单位:mm) 4.3 先用钢笔尺量出刀口与挡料板两断之间的距离,反复测量数次,然后先试剪一块小料核对尺寸正确与否,如尺寸公差在规定范围内,即可进行入料剪切,如不符合公差要求,应重新调整定位距离,直到符合规定要求为止。然后进行纵挡板调正,使纵与横板或刀口成90°并紧牢。 4.4 剪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4.5 下料时应先将不规则的端头切掉,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4.6 切口端面不得有撕裂、裂纹、棱边,去除毛刺。 4.7 剪床上的剪切

铝挤压成型的工艺特点及其优缺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2 铝挤压成型定义 铝挤压成型是对放在模具型腔(或挤压筒)内的金属坯料施加强大的压力,迫使金属坯料产生定向塑性变形,从挤压模具的模孔中挤出,从而获得所需断面形状、尺寸并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零件或半成品的塑性加工方法。 铝挤压成型的分类 按金属塑变流动方向,挤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正挤压:生产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 反挤压:生产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 复合挤压:生产时,坯料一部分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另一部分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 径向挤压:生产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成90度 铝挤压成型的工艺特点 1、在挤压过程中,被挤压金属在变形区能获得比轧制锻造更为强烈和均匀的三向压缩应力状态,这就可以充分发挥被加工金属本身的塑性; 2、挤压成型不但可以生产截面形状简单的棒、管、型、线产品,还可以生产截面形状复杂的型材和管材; 3、挤压成型灵活性大,只需要更换模具等挤压工具,即可在一台设备上生产形状规格和品种不同的制品,更换挤压模具的操作简便快捷、省时、高效; 4、挤压制品的精度高,制品表面质量好,还提高了金属材料的利用率和成品率; 5、挤压过程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良好的影响; 6、工艺流程短,生产方便,一次挤压即可或得比热模锻或成型轧制等方法面积更大的整体结构件,设备投资少、模具费用低、经济效益高; 7、铝合金具有良好的挤压特性,特别适合于挤压加工,可以通过多种挤压工艺和多种模具结构进行加工。

铝挤压成型的优点 1、提高铝的变形能力。铝在挤压变形区中处于强烈的三向压应力状态,可以充分发挥其塑性,获得大变形量。 2、制品综合质量高。挤压成型可以改善铝的组织,提高其力学性能,其挤压制品在淬火时效后,纵向(挤压方向)力学性能远高于其他加工方法生产的同类产品。与轧制、锻造等加工方法相比,挤压制品的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 3、产品范围广。挤压成型不但可以生产断面形状简单的管、棒、线材,而且还可以生产断面形状非常复杂的实心和空心型材、制品断面沿长度方向分阶段变化的和逐渐变化的变断面型材,其中许多断面形状的制品是采用其他塑性加工方法所无法成形的。挤压制品的尺寸范围也非常广,从断面外接圆直径达500-1000mm 的超大型管材和型材,到断面尺寸有如火柴棒大小的超小型精密型材。 4、生产灵活性大。挤压成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只需更换模具就可以在同一台设备上生产形状、尺寸规格和品种不同的产品,且更换工模具的操作简单方便、费时小、效率高。 5、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少。相对于穿孔轧制、孔型轧制等管材与型材生产工艺,挤压成型具有工艺流程短、设备数量与投资少等优点。 铝挤压成型的缺点 1、制品组织性能不均匀。由于挤压时金属的流动不均匀(在无润滑正向挤压时尤为严重),致使挤压制品存在表层与中心、头部与尾部的组织性能不均匀现象。 2、挤压工模具的工作条件恶劣、工模具耗损大。挤压时坯料处于近似密闭状态,三向压力高,因而模具需要承受很高的压力作用。同时,热挤压时工模具通常还要受到高温、高摩擦作用,从而大大影响模具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3、生产效率较低。除近年来发展的连续挤压法外,常规的各种挤压方法均不能实现连续生产。一般情况下,挤压速度远远低于轧制速度,且挤压生产的几何废料损失大、成品率较低。 总结 近年来,由于各行业对小型化、轻量化的追求,铝及铝合金型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电子电器、航天航空等行业。因此铝挤压制品的比例也迅速增加,据资料显示,挤压加工制品中铝及铝合金制品约占70%以上。

塑料注射成型工艺中成型零部件

塑料注射成型工艺中成型零部件 摘要随着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利用,人们对塑料制品的质量与数量要求日趋提高,而国内塑料制造行业所掌握的技术普遍相对落后,要提高我国塑料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对成型模具的研究与改进是必须的。实际上塑料注射所用的模具(简称注射模一一实现注射成型工艺的重要工艺装备)成型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塑料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塑料成型工艺中重要模具的特点,并对不同种类凹模凸模的结构和使用条件进行探究。 关键词塑料成型;注塑机;凹模;凸模 中图分类号TS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 (2016 )162-0149-02 注射成型(注塑)是一种将已经在加热料筒中预先均匀塑化的热固性或热塑性材料,高速推挤到闭合模具的模腔中用以成型工业产品的生产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方法又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成型设备,它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将热塑性塑料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近年来,注射成型也成功地用于成型某些热固性塑料。 我国的注塑机从无到有,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已经有

了长足的发展。但相比于其他如德国等制造工艺技术发达的 国家,我国的塑料工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注塑成型 在我国的高分子材料发展进程中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时随着塑料制品在日常社会中得到广泛利用,塑料注射成型所用的模具(简称注射模,它是实现注射成型工艺的重要工艺装备)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注射模的基本组成: 1)成型零部件; 2)浇注系统:浇注系统是指注塑机喷嘴将塑料喷出后,流体到达模具型腔前所流经的通道; 3)导向机构:导向机构是用于保证动、定模合模时准确对合; 4)支承零部件:支承零部件是指起支持作用的零部件轴承,常与导向机构组合构成模架; 5)推出机构:推出机构是将模具中已经完成成型后的塑件及浇注系统中的凝料推出模具的装置; 6)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该机构将成型孔、凹穴或凸台的型芯或瓣合模块从塑件上脱开或抽出,合模时又将其复位; 7)温度调节系统:满足注射工艺对模温的要求; 8)排气系统:将型腔内的气体排出模外。 其中,成型零部件是指直接与塑料接触或部分接触,并决定塑件形状、尺寸、表面质量的零件,它们是模具的核心 零件。包括型腔、型芯、螺纹型芯、螺纹型环、镶件等。

材料成型工艺总结

红字不要求,蓝字是补充!不排除错别字啊! 2.1 液态金属充型过程的水力学特性及流动情况 浇注系统: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各组成部份的作用)P11 浇口杯:①承载来自浇包的金属液,防止金属液飞溅和溢出,便于浇注; ②减轻液流对型腔的冲击; ③分离熔渣和气泡; ④增加充型压力头。 影响浇口杯内水平蜗旋的主要原因:①浇口杯内液面的深度;②浇注高度;③浇注方向; ④浇口杯的结构。 液面浅和浇注高度大时,偏离直浇道中心的水平流速较高,因而易出现水平旋涡(避免)。垂直旋涡能促使熔渣和气泡浮至液面,对挡渣和分离冲入的气泡有利。 直浇道:将来自浇口杯的液流引入横浇道、内浇道或直接进入型腔。 横浇道:连接直浇道和内浇道的中间通道,功用:①稳流②流量分配③挡渣 内浇道:浇注系统中把液体金属引入型腔。功用:①控制充型速度和方向②分配液态金属③调节铸件各部位的温度分布和凝固次序④对铸件有一定的补缩作用。 2.2 浇注系统的设计P19 按截面积分:收缩式浇注式(定义,特征),扩张式浇注系统(定义,特征), 收缩式浇注系统 定义: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的横截面积依次缩小的浇注系统。 特征:液态金属在这种浇注系统中流动时,由于浇道截面积越来越小,流动速度越来越大,从内浇道进入型腔的液流,流动速度很大,对型壁产生冲击,易引起喷溅和剧烈氧化。但此种浇注系统在充型的最初阶段直至整个充型过程,都保持充满状态,金属液中的熔渣易于上浮到横浇道上部,避免进入型腔。此外,这种浇注系统所占体积较小,减少了合金的消耗。这种浇注系统主要用于不易氧化的铸铁件。 扩张式浇注系统 定义: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截面积依次扩大的浇注系统。 特征:金属液在横浇道和内浇道中流速较慢,在进入型腔时流速平稳。不足之处是横浇道在充型初期不易充满,在开始段浮渣作用较差。易氧化的铝合金和镁合金要求液流平稳,大、中型铸件一般都采用扩张式浇注系统。 液态金属导入位置:顶注式(定义,特征),底注式(定义,特征), 顶注式 定义:以浇注位置为基准,金属液从铸件型腔顶部引入的浇注系统。 优点:①液态金属从铸型型腔顶部引入,在浇注和凝固过程中,铸件上部的温度高于下部,有利于铸件自下而上顺序凝固,能够有效地发挥顶部冒口的补缩作用。 ②液流流量大,充型时间短,充型能力强。 ③造型工艺简单,模具制造方便,浇注系统和冒口消耗金属少,浇注系统切割清理容易。 缺点:液体金属进入型腔后,从高处落下,对铸型冲击大,容易导致液态金属的飞溅、氧化和卷入气体,形成氧化夹渣和气孔缺陷。 底注式 定义:内浇道设在铸件底部的浇注系统。 优点:①合金液从下部充填型腔,流动平稳。 ②无论浇口比多大,横浇道基本处于充满状态,有利于挡渣。型腔内的气体能

快速成型工艺比较

快速成形典型工艺比较 关键词及简称 光固化成形(简称:SLA或AURO)光敏树脂为原料 熔融挤压成形(简称:FDM或MEM)ABS丝为原料 分层实体成形(简称:LOM或SSM)纸为原料 粉末烧结成形(简称:SLS或SLS)蜡粉为原料 光固化成形 光固化成形是最早出现的快速成形工艺。其原理是基于液态光敏树脂的光聚合原理工作的。这种液态材料在一定波长(x=325nm)和强度(w=30mw)的紫外光的照射下能迅速发生光聚合反应, 分子量急剧增大, 材料也就从液态转变成固态。图1光固化工艺原理图 图1 工艺过程为:液槽中盛满液态光固化树脂,激光束在偏转镜作用下, 能在液体表面上扫描, 扫描的轨迹及激光的有无均由计算机控制, 光点扫描到的地方, 液体就固化。成型开始时,工作平台在液面下一个确定的深度,液面始终处于激光的焦平面,聚焦后的光斑在液

面上按计算机的指令逐点扫描即逐点固化。当一层扫描完成后,未被照射的地方仍是液态树脂。然后升降台带动平台下降一层高度,已成型的层面上又布满一层树脂,刮平器将粘度较大的树脂液面刮平,然后再进行下一层的扫描,新固化的一层牢固地粘在前一层上,如此重复直到整个零件制造完毕, 得到一个三维实体原型。 光固化工艺的设备做出的零件其优点是精度较高、表面效果好,零件制作完成后需要少量打磨,将层层的堆积痕迹去除。光固化工艺制作的零件打磨工作量相对其他工艺设备制作的零件的打磨量是最小的;其缺点是强度低无弹性,无法进行装配。光固化工艺设备的原材料很贵,种类不多。光固化设备的零件制作完成后,还需要在紫外光的固化箱中二次固化,用以保证零件的强度。液漕内的光敏树脂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要过期,所以要有大量的原型服务以保证液漕内的树脂被及时用完,否则新旧树脂混在一起会导致零件的强度下降、外形变形。如需要更换不同牌号的材料就需要将一个液漕的光敏树脂全部更换,工作量大树脂浪费很多。三十几万的紫外激光器只能用1万小时,使用一年后激光器更换需要二次投入三十几万的费用。 熔融挤压成形 熔融挤压成形工艺是利用热塑性材料的热熔性、粘结性,在计算机控制下层层堆积成型。熔融挤压成形工艺原理是材料先抽成丝状,通过送丝机构送进喷头,在喷头内被加热熔化,喷头沿零件截面轮廓和填充轨迹运动,同时将熔化的材料挤出,材料迅速固化,并与周围的材料粘结,层层堆积成型。图2熔融挤压工艺原理图

塑料注射成型工艺中成型零部件-精选文档

塑料注射成型工艺中成型零部件 注射成型(注塑)是一种将已经在加热料筒中预先均匀塑化的热固性或热塑性材料,高速推挤到闭合模具的模腔中用以成型 工业产品的生产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 方法又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 或注塑机)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成型设备,它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将 热塑性塑料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近年来,注射成型也成功地用于成型某些热固性塑料。 我国的注塑机从无到有,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相比于其他如德国等制造工艺技术发达的国家,我国的塑料工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注塑成型在我国的高分子材料发展进程中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时随着塑料制品在日常社会中得到广泛利用,塑料注射成型所用的模具(简称注射模,它是实现注射成型工艺的重要工艺装备)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注射模的基本组成: 1)成型零部件; 2)浇注系统:浇注系统是指注塑机喷嘴将塑料喷出后,流 体到达模具型腔前所流经的通道; 3)导向机构:导向机构是用于保证动、定模合模时准确对 合;

4)支承零部件:支承零部件是指起支持作用的零部件轴承,常与导向机构组合构成模架; 5)推出机构:推出机构是将模具中已经完成成型后的塑件 及浇注系统中的凝料推出模具的装置; 6)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该机构将成型孔、凹穴或凸台的 型芯或瓣合模块从塑件上脱开或抽出,合模时又将其复位; 7)温度调节系统:满足注射工艺对模温的要求; 8)排气系统:将型腔内的气体排出模外。 其中,成型零部件是指直接与塑料接触或部分接触,并决定塑件形状、尺寸、表面质量的零件,它们是模具的核心零件。包括型腔、型芯、螺纹型芯、螺纹型环、镶件等。 这里主要对成型零部件中凹模、凸模的结构进行分类,以及对其使用条件进行分析。 1凹模结构分类 凹模也可以称作型腔或者凹模型腔,是用来成型塑件外形轮廓的主要零件。可在安装在定模上也可以安装在动模上。凹模的类型有很多,凹模按外形可以分为圆形和矩形;按刃口有平刃和斜刃;按结构形式不同则可以把它们分为整体式凹模、整体嵌入式凹模、局部镶拼组合式凹模、大面积镶拼组合式凹模。 1.1整体式凹模 整体式凹模是由整块材料制作加工而成。这种凹模结构相对 比较简单,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刚性,不易使塑件因加工过 程中产生的拼接缝痕迹而出现质量问题,也可以使注射模中成型零件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模具的装配效率,也使整个模具的外形尺寸和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小。 但常出现的问题是塑件热处理不方便,如果整体式凹模用来成型

材料成形工艺期末复习总结

7.简述铸造成型的实质及优缺点。 答:铸造成型的实质是:利用金属的流动性,逐步冷却凝固成型的工艺过程。优点:1.工艺灵活生大,2.成本较低,3.可以铸出外形复杂的毛坯 缺点:1.组织性能差,2机械性能较低,3.难以精确控制,铸件质量不够稳定4.劳动条件太差,劳动强度太大。 8.合金流动性取决于哪些因素?合金流动性不好对铸件品质有何影响? 答:合金流动性取决于 1.合金的化学成分 2.浇注温度 3.浇注压力 4.铸型的导热能力5.铸型的阻力 合金流动性不好:产生浇不到、冷隔等缺陷,也是引起铸件气孔、夹渣和缩孔缺陷的间接原因。 9.何谓合金的收缩,影响合金收缩的因素有哪些? 答:合金的收缩:合金在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体积或缩减的现象 影响因素:1.化学成分 2 浇注温度 3.铸件的结构与铸型条件 11.怎样区别铸件裂纹的性质?用什么措施防止裂纹? 答:裂纹可以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 热裂纹的特征是:裂纹短、缝隙宽,形状曲折,裂纹内呈氧化色。 防止方法:选择凝固温度范围小,热裂纹倾向小的合金和改善铸件结构,提高型砂的退让。 冷裂纹的特征是:裂纹细小,呈现连续直线状,裂缝内有金属光泽或轻微氧化色。 防止方法:减少铸件内应力和降低合金脆性,设置防裂肋 13.灰铸铁最适合铸造什么样的铸件?举出十种你所知道的铸铁名称及它们为什么不用别的材料的原因。 答:发动机缸体,缸盖,刹车盘,机床支架,阀门,法兰,飞轮,机床,机座,主轴箱 原因是灰铸铁的性能:[组织]:可看成是碳钢的基体加片状石墨。按基体组织的不同灰铸铁分为三类:铁素体基体灰铸铁;铁素体一珠光体基体灰铸铁;珠光体基体灰铸铁。 [力学性能]:灰铸铁的力学性能与基体的组织和石墨的形态有关。灰铸铁中的片状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严重,在石墨尖角处易造成应力集中,使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塑性和韧性远低于钢,但抗压强度与钢相当,也是常用铸铁件中力学性能最差的铸铁。同时,基体组织对灰铸铁的力学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铁素体基体灰铸铁的石墨片粗大,强度和硬度最低,故应用较少;珠光体基体灰铸铁的石墨片细小,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主要用来制造较重要铸件;铁素体一珠光体基体灰铸铁的石墨片较珠光体灰铸铁稍粗大,性能不如珠光体灰铸铁。故工业上较多使用的是珠光体基体的灰铸铁。 [其他性能]:良好的铸造性能、良好的减振性、良好的耐磨性能、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低的缺口敏感性 14.可锻铸铁是如何获得的?为什么它只适宜制作薄壁小铸件? 答:制造可锻铸铁必须采用碳、硅含量很低的铁液,以获得完全的白口组织。 可锻铸铁件的壁厚不得太厚,否则铸件冷却速度缓慢,不能得到完全的白口组织。 17. 压力铸造工艺有何缺点?它熔模铸造工艺的适用范围有何显著不同? 答:压力铸造的优点: 1.生产率高 2.铸件的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并可直接铸出极薄件或带有小孔、 螺纹的铸件 3.铸件冷却快,又是在压力下结晶,故晶粒细小,表层紧实,铸件的强 度、硬度高 4.便于采用嵌铸法 压力铸造的缺点: 1.压铸机费用高,压铸型成本极高,工艺准备时间长,不适宜单件、不批生产。 2.由于压铸型寿命原因,目前压铸尚不适于铸钢、铸造铁等高熔点合金的铸造。

辊压成型在铝带中的应用

辊压成型在铝带中的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李 志 [摘 要]论述了辊压成型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在U G 三维的状态下,设计三维辊轮,在A U T O CA D 状态下转成二维图,并最终用于生产实践。产品是薄铝板辊压而成,应用于双层玻璃中,起到防水、防灰、美化作用,在火车的双层玻璃中被大量使用。 [关键词]辊压成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 辊轮 一前言 辊压成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80年代以后,辊压成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辊压成型技术和计算机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平台基础上,能够快速实现辊轮的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1]。 二铝带成型的工艺分析 一块平的铝板,为了实现如图所示的形状,首先通过剪板机,将大的铝板剪成铝带,再把铝带通过一系列辊轮辊压成如图一所示形状。图一的形状是封闭形,最后通过焊接实现最终的产 品。 根据图一所示的形状,第一问题就是该图展开后铝带的宽度。各弯曲段对的带坯宽度由弯曲角的大小和中性线所对应的弯曲半径(称为名义弯曲半径)所确定,即 W =rm 式中W —弯曲段长度,mm ; r m —名义弯曲半径,mm ; —弯曲角角度,rad. 名义弯曲半径r m 为: rm =r +kt 式中r —弯曲角内径,mm ; k —系数(弯曲因子); t —带坯厚度,mm. 不同的研究者对弯曲因子k 选取的数值不同。卡尔特普罗菲尔(K altpro file)推荐的k 值如下: r /t >0.65>1.0>1.5>2.4>3.8 k 0.300.350.400.450.50美国《金属手册(第九版)》推荐的k 值计算公式为r /t ×0.04+0.3 r/t<1K =(r /t -1.0)×0.06+0.34 r/t ≥1 0.45 r /t >1,k>0.45[2] 图一所示产品的铝带是t =0.36mm,根据美国《金属手册 (第九版)》推荐K 值得到铝带展开后的长度L =32.17mm 。型材变形工艺图俗称辊花图,是根据型材的成品断面,按照与成型顺序相反的步骤展开,叠加在同一平面内,象一朵开放的花型。通过这样的花型图,设计者可以了解型材的变形情况,配置相应的轧辊孔型。由图一产品形,得到 如图二所示的工艺展开图 三辊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 D )技术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辊轮设计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辊弯成型是通过布置一系列辊弯模具将带材加 工成为具有一定断面几何形状产品的加工方法[3]。按照图二所示的辊花图,设计三维的辊轮。对于冷弯成形行业,初级的CA D 系统是以计算机辅助绘图为主要功能的。由于手工设计时,无法在一张图纸上画出二、三十道次的变形辊花图,因而在设计每一道轧辊时需要进行坐标的转换,使得计算工作量相当大和繁琐。利用计算机作图极大地简化了这一过程,通过编制的专用程序,可以很快地作出辊花图和轧辊图。但是只解决计算作图是远远不够的。在辊轮设计中,有立辊和侧辊,具体采用哪种形式根据实际辊花图设计。在设计时,保证立辊的厚度一致,便于安装和调试。立辊的高度随着工序的增加逐步增加,这样可以保证铝带在辊压时处于绷紧状态。侧辊设计时,不能与立辊干涉,同时侧辊的大小与立辊的质量相似,保证力的大小匀称。图三所示是滚轮设计中第一序,该辊轮作用是起到导向作用,两个并排的辊轮安装在辊式连续冷弯成型机上。图四是第二序工作图,采用两个立辊方式。当平的铝带通过时压成辊花。图五、图六是立辊轮设 — 425—

产品生产工艺手册

产品生产工艺手册 面点类 编号 总号: 2005年9月21日第 次修定 蛋饼 类号: 版次: 第1页(共27页) 一、设备:蛋饼机、刀、搅拌机、案板、砧板、平面煎台、炉子。 二、配方表: 项次 品名 使用量 备注 1. 苏30 3000g 2. 美玫美 2000g 3. 小苏打 40g 4. 糖 60g 5. 盐 40g 6. 味精 50g 7. 猪油 550g 8. 葱花 50g 9. 精制油 8g 10. 蛋 100g 11. 水 5000g 三、操作流程: 3.1前处理:鸡蛋去壳备用,将所有原料称好。 3.2制皮: 1. 面粉和所有的配料(除葱、胡萝卜粒外)在搅拌机中拌匀,取40℃的2000g 左右的水冲 入面粉拌制成雪花面凉却。 2. 用慢速搅拌雪花面余下的清水逐步投入,使面成团,由硬变软的搅拌过程,醒15分钟。 3. 将胡萝卜粒、青葱粒投入,搅拌均匀,取出备用。 4. 压面机空气、压缩机同水开启,使压面机中充满空气,机器自动关闭时,可以开始工作。 5. 醒好的面团切割每块55g 用油沾手将面团揉成圆子形状,放在机中心,揿按钮,机器自 动向下,将面团压成薄薄的圆形薄饼。 6. 薄饼压好,稍凉10张或20张打成一包,包袋发送各分店用。 四、包装:将每份蛋饼按150g 左右的包装规格包装,检验合格后入库冷冻(-18℃)以上, 保质期30天。 五、品质标准:色美观、味鲜香、营养丰富。 核准 审核 起草 1.前处 2.制皮 3. 压 制 4.包装 5.成品

产品生产工艺手册 面点类 编号 总号: 2005年9月21日第 次修定 南瓜饼 类号: 版次: 第2页(共27页) 一、设备:搅拌机、蒸箱、煎台、笼垫、刮刀、印模、塑料容器、冰箱、电子称。 二、配方表: 项次 品名 使用量 备注 1. 生南瓜 3kg 熟后实际1.5公斤; 损耗 1.5公斤; 生南瓜的得率50% 2. 糯米粉 2kg 3. 糖 1.3kg 4. 猪油 320g 5. 吉士粉 100g 6. 奶精 100g 7. 澄面 650g 8. 开水 650g 9. 橙红色素 3g 10. 柠檬黄色素 0.8g 三、操作流程: 3.1前处理:南瓜去皮,蒸熟备用。 3.2制皮:用开水烫熟澄面,(最好加入南瓜水)搅拌均匀、放糖、熟南瓜、色素、吉士粉、 奶精等,其料拌匀后加入糯米粉,拌成面团,最后加入猪油用搅拌机均匀揉面,形成柔软适中的南瓜饼面。 3.3成型:用通心木追大开薄,厚度为1厘米左右,用不锈钢印模开出约40克的圆饼。 四、包装:将桔红色的圆饼用薄膜每层隔开包装,每袋32个,每只南瓜饼为40克左右,以 上配料为150只左右。检验合格后进库冷冻(-18℃以上)贮藏。保质期30天。 五、品质标准: 香脆、甜糯。 核准 审核 起草 1. 前处理 2.制皮 3. 成 型 4.包装 5.成品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铸造 1.铸造:将液态金属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充填到型腔中,待其凝固冷却后,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毛坯或零件的方法。 2.充型:溶化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 3.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充满型腔,形成轮廓清晰、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的优质铸件的能力。 4.充型能力的影响因素: 金属液本身的流动能力(合金流动性) 浇注条件:浇注温度、充型压力 铸型条件:铸型蓄热能力、铸型温度、铸型中的气体、铸件结构 流动性是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是液态金属固有的属性。 5.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1)合金种类:与合金的熔点、导热率、合金液的粘度等物理性能有关。 (2)化学成份: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流动性最好; (3)杂质与含气量:杂质增加粘度,流动性下降;含气量少,流动性好。 6.金属的凝固方式: ①逐层凝固方式 ②体积凝固方式或称“糊状凝固方式”。 ③中间凝固方式 7.收缩:液态合金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称为合金的收缩。 收缩能使铸件产生缩孔、缩松、裂纹、变形和内应力等缺陷。 8.合金的收缩可分为三个阶段: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 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通常以体积收缩率表示。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缺陷的基本原因。 合金的固态收缩,通常用线收缩率来表示。固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内应力、裂纹和变形等缺陷的主要原因。 9.影响收缩的因素 (1)化学成分:碳素钢随含碳量增加,凝固收缩增加,而固态收缩略减。 (2)浇注温度:浇注温度愈高,过热度愈大,合金的液态收缩增加。 (3)铸件结构:铸型中的铸件冷却时,因形状和尺寸不同,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结果对铸件收缩产生阻碍。 (4)铸型和型芯对铸件的收缩也产生机械阻力 10.缩孔及缩松:铸件凝固结束后常常在某些部位出现孔洞,按照孔洞的大小和分布可分为缩孔和缩松。大而集中的孔洞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 缩孔的形成:主要出现在金属在恒温或很窄温度范围内结晶,铸件壁呈逐层凝固方式的条件下。 缩松的形成:主要出现在呈糊状凝固方式的合金中或断面较大的铸件壁中,是被树枝状晶体分隔开的液体区难以得到补缩所致。 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越大,浇注温度越高,铸件的壁越厚,缩孔的容积就越大。 缩松大多分布在铸件中心轴线处、热节处、冒口根部、内浇口附近或缩孔下方。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点总结

1,P1,冲压是通过模具对板材施加压力或拉力,使板材塑性成形,有时对板材施加剪切力而使板材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的一种零件加工方法。冲压工艺可以分成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判断:表1和表2) 2,P18,硬化定义: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强度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N称为材料的硬化指数,是表明材料冷变形硬化性能的重要参数。硬化指数n大时,表现在冷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变形抗力随变形的增加而迅速增大,材料的塑性变形稳定性较好,不易出现局部的集中变形和破坏,有利于提高伸长类变形的成形极限。P30,成形破裂:胀形(a破裂)和扩孔翻边破裂(B破裂)。3,P32(了解)硬化指数n值:材料在塑性变形时的硬化强度。N大,说明该材料的拉伸失稳点到来较晚。塑性应变比r值:r值反映了板材在板平面方向和板厚方向由于各向异性而引起应变能力不一致的情况,它反映了板材在板平面内承受拉力或压力时抵抗变薄或变厚的能力。 4,P45,冲裁过程的三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分离阶段。 5,P48,断面的4个特征区: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毛刺。(简答)影响断面质量的因素:1,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材料塑性好,材料被剪切的深度较大,所得断面光亮带所占的比例就大,圆角也大;反之则反。2,模具间隙的影

响。间隙过小时,最初形成的滞留裂纹,在凸模继续下压时,产生二次剪切,会在光亮带中部形成高而薄的毛刺;间隙过大时,使光亮带所占比列减小,材料发生较大的塌角,第二次拉裂使得断面的垂直度差,毛刺大而厚,难以去除,使冲裁件断面质量下降。3,模具刃口状态的影响。刃口越锋利,拉力越集中,毛刺越小;刃口磨损后,压缩力增大,毛刺增大。4,断面质量还与模具结构、冲裁件轮廓形状、刃口的摩擦条件等有关。 6,P50,降低冲裁力的方法:阶梯凸模冲裁(缺点:长凸模插入凹模较深,容易磨损,修磨刃口夜间麻烦),斜刃口冲裁,加热冲裁。 7,P52,F卸:从凸模上将零件或废料卸下来所需要得力。 F推:顺着冲裁方向将零件或废料从凹模腔推出的力。 F顶:逆着冲裁方向将零件或废料从凹模腔顶出的力。 设h为凹模孔口直臂的高度,t为材料厚度,则工件数:n=h|t。刚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的冲裁模总压力:F总=F冲+F推 弹性和下出料方式的总冲压力:F总=F冲+F卸+F推 弹性和上出料方式的总冲压力:F总=F冲+F卸+F顶(选择)8,P53,冲裁间隙:冲裁模的凸模和凹模刃口之间的间隙。分双边(C)和单边(Z)两种。 间隙的影响:(1)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间隙较大时,材料所受的拉伸作用增大,冲裁完毕后材料弹性恢复,冲裁件尺寸向实体

彩钢板生产工艺的流程

彩钢板生产工艺的流程 彩钢板即是彩涂钢板,是经过特殊工艺过后,一种带有有机涂层的钢板,在目前的市场份额中,比重所占较高。那这种特殊的工艺是如何实现的呢,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1:开卷机:它的要任务就是负责把开卷彩钢板基板根据变频工作频率稳定的输送。 2:缝合机:主要的是用来板带的街头缝合保证生产稳定运行。 3:涨力机:是有效的涨力拉力系统,涨力的来源于生产线的速度差产生的,作用是保证钢板平稳运行,不托炉底避免钢板划伤。 4:开卷活套:开卷活套的作用保证生产的板带延续,因为在接板带时活套的富裕板带保证给予接带提供有效的充足时间。 5:碱洗脱脂:是清洗基板的油污以及杂质,保证板面清洁,为涂漆的后期工艺作基础。 6:清洗:脱脂之后由于板面留存的残液必须清水清洗保证没有残液留存,为产品的质量后期工作作准备。 7:烘干:清洗完毕之后就是烘干炉,为第一次初涂作准备。 8:初涂:底漆、背漆的初涂工艺就在本站完成。 9:烘干:初涂完毕之后立即进入烘干炉完成固化以及烘干工艺,本步骤的温度速度很是重要,为下一步的面漆精涂做好准备。 10:面漆精涂:本站是彩钢板面漆的主色的完成最后一站,根据客户的要求以及生产要求完成任务。 11:烘干:面漆涂完之后进入烘干炉完成产品的工艺主要流程部分。 12:风冷降温:由于产品从烘干炉出来的时候温度很高,为了达到收卷温度必须风冷降温或者水冷降温同时进行,达到收卷温度不超过:40℃。 13:收卷活套:作用主要是为了保证收卷机的下卷工作保证有效时间。 14:收卷机:根据电子探头的收卷信号保证彩钢板钢卷齐边收卷,达到行业出厂质量要求。

本公司专业生产840型彩钢瓦,840型彩钢瓦因为排水性能好,所以是屋顶常用的材料。840型彩钢瓦成品便于安装、轻质、高效。填充系统使用的也是闭泡分子结构,可以杜绝水汽的凝结。外层钢板的成型充分考虑了结构和强度要求,并兼顾美观,内面层成型为平板以适应各种需要。彩板经辊压成型,钢板虽薄但强度高,更适用于沿海地区使用。 840型彩钢瓦基本参数 【型号】840型等 【材质】彩涂卷/彩涂板 【颜色】常规为海蓝、白灰,其他颜色需订制 【厚度】0.2mm~1.2mm 【有效宽度】840mm 【抗压强度】抗弯抗压 【用途】屋面、墙面、厂房、隔断、围墙护栏、吊顶等

成型工艺流程及条件介绍

成型工艺流程及条件介绍第一節成型工艺 1.成型工艺参数类型 (1). 注塑参数 a.注射量 b.计量行程 c.余料量 d.防诞量 e.螺杆转速 f.塑化量 g.预塑背压 h.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 i.注射速度 (2)合模参数 a.合模力 b.合模速度

c.合模行程. d.开模力 e.开模速度 f.开模行程 g.顶出压力 h.顶出速度 i.顶出行程 2.温控参数 a.烘料温度 b.料向与喷嘴温度 c.模具温度 d.油温 3.成型周期 a.循环周期 b.冷却时间 c.注射时间

d.保压时间 e.塑化时间 f.顶出及停留时间 g.低压保护时间 成型工艺参数的设定须根据产品的不同设置. 第二节成型条件设定 按成型步骤:可分为开锁模,加热,射出,顶出四个过程. 开锁模条件: 快速段中速度 低压高压速度 锁模条件设定: 1锁模一般分: 快速→中速→低压→高压 2.快锁模一般按模具情况分,如果是平面二板模具,快速锁模段可用较快速度,甚至于用到特快,当用到一般快速时,速度设到55-75%,完全平面模可设定到

80-90%,如果用到特快就只能设定在45-55%,压力则可设定 于50-75%,位置段视产品的深浅(或长短)不同,一般是开模 宽度的1/3. 3.中速段,在快速段结束后即转换成中速,中速的位置一般 是到模板(包括三板模,二板模)合在一块为止,具体长度应 视模板板间隔,速度一般设置在30%-50%间,压力则是 20%-45%间. 4.低压设定,低速设定一般是在模板接触的一瞬间,具体位 置就设在机台显示屏显示的一瞬间的数字为准,这个数字一般是以这点为标准,,即于此点则起不了高压,高于此点则大,轻易起高压.设定的速度一般是15%-25%,视乎不同机种而定,压力一般设定于1-2%,有些机则可设于5-15%,也是视乎不同机种不同. 5.高压设定,按一般机台而言,高压位置机台在出厂时都已 作了设定,相对来讲,是不可以随便更改的,比如震雄机在 50P.速度相对低压略高,大约在30-35%左右,而压力则视乎 模具而定,可在55-85%中取,比如完全平面之新模,模具排气良好,甚至于设在55%即可,如果是滑块较多,原来生产时毛 边也较多,甚至于可设在90%还略显不足. 加热工艺条件设定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总结(doc 25页)

浙江省2010年4月自考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 课程代码:02220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按塑料中合成树脂的分子结构及热性能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注射模塑工艺过程的确定是注射工艺规程制定的中心环节,它包括成型前的______________、注射______________、制品的后处理。 3.侧向分型和抽芯机构按其动力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动和液压三大类。 4.排气是制品______________的需要,而引气则是制品______________的需要。 5.塑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性能、电性能等。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加强筋的筋与筋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小于塑件壁厚。( ) 2.一副塑料模可能有一个或两个分型面,分型面可能是垂直、倾斜或平行于合模方向。 ( ) 3.溢式压缩模适用于压制扁平及对强度和尺寸无严格要求的塑件。( ) 4.用固定式压缩模压制塑件时,其推出一般由压机顶出机构来完成,压机顶出机构通过尾轴或中间接头和拉杆等零件与模具推出机构相连。( ) 5.填充剂是塑料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 6.冷却水道与型腔表壁的距离越近冷却效率越高。( ) 7.为了减少分流道对熔体流动的阻力,分流道表面必须修的光滑。( ) 8.浇口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防止熔体倒流,便于凝料和塑件分离。( ) 9.大多数情况下利用分型面或模具零件配合间隙自然排气。当需开设排气槽时,通常开设在分型面的凹槽一侧。( ) 10.推件板推出时,由于推件板与型芯接触的部位,需要有一定的硬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为防止整体淬火引起的变形,常用局部镶嵌的组合结构。(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热固性塑料 2.流动性

波纹(平)板连续成型工艺

FRP波纹(平)板连续成型工艺 玻璃钢波纹板(包括波形瓦和平板)国际上通常称为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基纹板。FRP(Fiberglass-Reinforced Plastics,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波纹板是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玻璃纤维毡、玻璃纤维织物或短切纤维,然后凝胶固化而制得的制品。还具有优良的耐腐蚀、耐大气老化性,可简化设计,安装、拆换简单, 可根据需要选颜色。FRP波纹板最初采用手糊成型,其作业环境差,生产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劳动强度大,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各方面的应用需要。 原材料 增强材料 FRP波纹板通常选用的增强材料为玻璃布,无捻玻璃粗纱,短切玻璃纤维毡。 无捻玻璃粗纱连续FRP波纹成型工艺所用无捻玻璃粗纱应具有良好的切割性、分散性、树脂浸润性、不产生或少生产静电。 短切玻纤毡目前国内通常采用的短切玻纤毡的规格有EMC300、EMC450、EMC600三种。具有密度均匀、浸透性好、无污染、耐候、透光等特点。 树脂基体 连续FRP波纹板成型工艺多数选用不饱和聚酯树脂(UP)树脂。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耐候性和耐冲击性以外,还要具有较低的收缩率以及适当的粘度,以便对玻璃纤维有良好的浸渍性。 我公司现有牌号树脂有102PN与106PN,根据不同厂家工艺选用不同的牌号树脂。102PN与106PN具有很好的透明性,适用于制作透明瓦。 FRP波纹板用薄膜

连续FRP波纹板成型用的薄膜的要求,除表面光滑、无皱褶外,最主要的是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一定的耐热性,确保波纹板成型过程中薄膜不变形,根据FRP波纹板用途薄膜可分为工艺膜和防老化膜两种。 1)单氟乙烯薄膜,耐大气和光老化作用极佳,可使波纹板的使用期高达20年。 2)聚酯薄膜,厚15um价格适中,目前国内FRP波纹板普遍使用,粘覆酯薄膜的波 纹板的使用期可达15年以上。 其他辅助材料 FRP波纹板用的树脂的配方中的辅助材料有:引发剂、促进剂、颜料糊等。以往引发剂选用过氧化环己酮,现在普遍采用过氧化甲乙酮;促进剂以往多采用环烷酸钴。目前通常改用异辛酸钴。使波纹板色泽纯正,特别是使透明波纹板的透光率高达80%以上。 FRP波纹板成型工艺流程及原理 FRP波纹板成型工艺分为横波成型和纵波成型两种,其工艺流程如图1-11: FRP波纹板成型工艺流程 工艺参数确定及品质控制 FRP波纹板成型过程中,影响制品性能和质量的因素较多,包括树脂胶液配方,增强材料、工艺参数、工艺措施等。 树脂胶液配方 设计FRP波纹板的树脂胶液配方时,要考虑工艺性,产品的使用要求,原材料的性能等因素。要求树脂固化后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冲击性,与增强材料有较好的界面粘结力和耐老化性能,胶液的适用期长,固化后收缩率较低,胶液的粘度较低,对增强材料的浸渍性良好,透光性较好。 为保证制品具有良好的透光性,选用的树脂折光率应与增强材料折光率相近。 增强材料和胶液涂覆量的估算 为提高树脂对增强材料的浸渍性和粘结性,一般选用硅烷型浸润剂对玻璃纤维进行表面活性处理。 薄膜上树脂供给量的多少,决定了制品含胶量的大小,胶液供给量多少与成型时牵引速度、制品厚度和制品含胶量要求有关。 夹心带的形成及质量控制

各种零件加工工艺

一.精度齿轮加工工艺分析 (一)工艺过程分析 图示为一双联齿轮,材料为40Cr,精度为7-6-6级。 从表中可见,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大致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毛坯热处理、齿坯加工、齿形加工、齿端加工、齿面热处理、精基准修正及齿形精加工等。 双联齿轮加工工艺过程 加工的第一阶段是齿坯最初进入机械加工的阶段。由于齿轮的传动精度主要决定于齿形精度和齿距分布均匀性,而这与切齿时采用的定位基准(孔和端面)的精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下一阶段加工齿形准备精基准,使齿的内孔和端面的精度基本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在这个阶段中除了加工出基准外,对于齿形以外的次要表面的加工,也应尽量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加以完成。 第二阶段是齿形的加工。对于不需要淬火的齿轮,一般来说这个阶段也就是齿轮的最后加工阶段,经过这个阶段就应当加工出完全符合图样要求的齿轮来。对于需要淬硬的齿轮,必须在这个阶段中加工出能满足齿形的最后精加工所要求的齿形精度,所以这个阶段的加工是保证齿轮加工精度的关键阶段。应予以特别注意。 加工的第三阶段是热处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要对齿面的淬火处理,使齿面达到规定的硬度要求。 加工的最后阶段是齿形的精加工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修正齿轮经过淬火后所引起的齿形变形,进一步提高齿形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使之达到最终的精度要求。在这个阶段中首先应对定位基准面(孔和端面)进行修整,因淬火以后齿轮的内孔和端面均会产生变形,

如果在淬火后直接采用这样的孔和端面作为基准进行齿形精加工,是很难达到齿轮精度的要求的。以修整过的基准面定位进行齿形精加工,可以使定位准确可靠,余量分布也比较均匀,以便达到精加工的目的。 (二)定位基准的确定 定位基准的精度对齿形加工精度有直接的影响。轴类齿轮的齿形加工一般选择顶尖孔定位,某些大模数的轴类齿轮多选择齿轮轴颈和一端面定位。盘套类齿轮的齿形加工常采用两种定位基准。 1)内孔和端面定位选择既是设计基准又是测量和装配基准的内孔作为定位基准,既符合“基准重合”原则,又能使齿形加工等工序基准统一,只要严格控制内孔精度,在专用芯轴上定位时不需要找正。故生产率高,广泛用于成批生产中。 2)外圆和端面定位齿坯内孔在通用芯轴上安装,用找正外圆来决定孔中心位置,故要求齿坯外圆对内孔的径向跳动要小。因找正效率低,一般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三)齿端加工 如图所示,齿轮的齿端加工有倒圆、倒尖、倒棱,和去毛刺等。倒圆、倒尖后的齿轮,沿轴向滑动时容易进入啮合。倒棱可去除齿端的锐边,这些锐边经渗碳淬火后很脆,在齿轮传动中易崩裂。 用铣刀进行齿端倒圆,如图9-19所示。倒圆时,铣刀在高速旋转的同时沿圆弧作往复摆动(每加工一齿往复摆动一次)。加工完一个齿后工件沿径向退出,分度后再送进加工下一个齿端。齿端加工必须安排在齿轮淬火之前,通常多在滚(插)齿之后。 (四)精基准修正 齿轮淬火后基准孔产生变形,为保证齿形精加工质量,对基准孔必须给予修正。 对外径定心的花键孔齿轮,通常用花键推刀修正。推孔时要防止歪斜,有的工厂采用加长推刀前引导来防止歪斜,已取得较好效果。 对圆柱孔齿轮的修正,可采用推孔或磨孔,推孔生产率高,常用于未淬硬齿轮;磨孔精度高,但生产率低,对于整体淬火后内孔变形大硬度高的齿轮,或内孔较大、厚度较薄的齿轮,则以磨孔为宜。 磨孔时一般以齿轮分度圆定心,如图9-20所示,这样可使磨孔后的齿圈径向跳动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