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表格

综合实践活动表格
综合实践活动表格

姜堰市马庄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开题记录

年月日

姜堰市马庄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

年月日

姜堰市马庄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评价表

班级姓名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篇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三月份,我有幸参加了高新区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通过这6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它可以使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增长了见识,也打开了视野,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此次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活动的落脚点。教师提供很多机会,让学生从事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知识变成活的。在活动中,不仅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学会认定和寻找策略。 其次,让我学会了如何指导学生确定主题。可以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也可以发掘学校周围社区教育资源,设计主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融入学习的状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原来学习是这么快乐的事,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沸腾、多彩多姿的精神的生活。 再次,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深化巩固了知识,这是我们平时课堂里所没有做到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篇二】 在这一学期中,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作业活动清单风险评价记录标准表格.docx

作业活动清单 单位: ***********公司 序号作业岗位作业活动 1维修电工电气检修维护 2维修电工倒闸操作 3维修电工停送电操作 4维修电工临时用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制表:庾海审核:唐文波填表日期: 2016年1月4日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JHA ) 单位: 生产保运部 工作岗位: 维修电工 工作任务: 检修维护 危害或 以往发生频率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序 工作 潜在危 主要 员工 害(作业 偏差发生 安全设 L S R 建议改正措施 号 步骤 后果 管理措施 胜任 环境、人 频率 施 程度 物管理) 损坏 加强检查,按检 安全帽、 严格执行检修 检修 设备 偶尔 规程,加强安全 1 碰 伤 修步骤进行操 胜任 防护手 2 3 电机 人身 发生过 6 作. 套齐全 教育,提高防范 伤害 意识 检修 损坏 加强检查,加强 设备 做好隔 加强安全教育, 2 开关 触 电 未发生过 监护 胜任 2 3 人身 离 6 柜 提高防范意识 伤害 电机 人 身 偶尔发生 加强检查 , 加强 安全帽、 加强安全教育, 3 碰 伤 防护手 2 3 补油 伤害 过 监护 胜任 6 套齐全 提高防范意识 4 5 6

---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JHA ) 单位:生产保运部工作岗位:维修电工工作任务:倒闸操作 以往发生频率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序工作危害或潜主要偏差员工 安全设L S R 建议改正措施号步骤在危害后果发生管理措施胜任 施 频率程度 上级指不清楚指导偶尔 加强安全教育, 1发生重复确认口令胜任无133令上级指令错误提高防范意识 过 造成偶尔严格执行操作 填写倒填写不完严格按照操作规矩,加强安全2误操发生胜任无133闸票善规程审核执行教育,提高防范 作过 意识 人身 偶尔安全帽、严格执行操作 倒闸操伤害,防护绝规矩,加强安全3触电发生加强劳动防护胜任133作设备缘手套教育,提高防范 过 损坏齐全意识413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课程资源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课程资源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 源开发的问题与途径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的种种障碍,造成了综合实践课无法真正落实。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资源;开发途径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涵义及基本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在我国课程行政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课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没有预先设定好的框架,也没有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发展而获得新知的共同生成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第一,确定活动目标时应强调活动性。[1]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学生将会漫无目的,达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 第二,挑选活动内容时应重视综合性。[1]综合实践活动是将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不断探究世界,发展自我的活动。其综合性的内容,要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第三,安排活动过程时应突出实践性。[1]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气和魂魄,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这一课程必须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从而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什么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仅在课堂中进行,更需要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分析和研究地方、社区的背景与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历史状况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实施、常态实施、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就是教师和学生对课程资源认识理解和研究思考的逐步深入,这是一种基于课程先进理念指导下,有计划、全方位的课程资源开发活动和课程资源建设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动画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当今动画片制作飞速发展,制作精美、情节精彩、语言有魅力、音乐有感召力、动感效果强的动画片特别吸引小学生,小学生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很多学生对很多动画片耳熟能详,对很多动画角色崇拜至极,为什么小学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因为这是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正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课题。 我们准备这样来引导学生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先播放很多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片段给学生看,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吗?你们还喜欢那些动画片?为什么?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思考。然后建议:我们以《小学生与动画片?》为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好吗?探究动画片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它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1.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特点。这次主题的选择,完全是学生喜欢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自己去表演,自己去展现。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多方位的展现自己的风采。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的原则展开,如一开始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讨论确定探究的方向和方法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进了学生与探究主题的距离。 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的目标 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享受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简介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简介 2010年4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管锡基主编,程福蒙、刘作建副主编 本书是烟台市教科院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高全市综合实践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实施水平,组织优秀教科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编写的。书稿充分挖掘了地方课程资源,体现了烟台地域特色。全书共九章,除第一章外,其他各章先是专题综述,然后是6 个活动案例。每个案例大致包括活动主题确定、活动目标、活动计划和时间安排、具体实施过程、活动效果和反思、点评几部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课程编制纲要 第二章物产资源调查 活动案例1.人间仙镜——蓬莱阁 活动案例2.走进“民间小故宫”——牟氏庄园 活动案例3.鲁菜故乡话鲁菜 活动案例4.百年开埠与朝阳街 活动案例5.走进黄金王国 活动案例6.品重醴泉——张裕葡萄酒 第三章民风民俗探源 活动案例1.探秘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 活动案例2.异族一家人的趣味过年 活动案例3.粽艾香里话端午 活动案例4.京剧与烟台 活动案例5.海阳大秧歌 活动案例6.古韵新风渔灯节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节能 活动案例1.我给垃圾找个“家” 活动案例2.绿满校园——校园绿化调查活动

活动案例3.拒烟总动员,健康到永远 活动案例4.聚焦空气污染 活动案例5.警惕身边的电磁污染 活动案例6.节能在行动 第五章心理调控与自我保护 活动案例1.感恩生命,爱心永驻 活动案例2.我认识了我自己 活动案例3.当地震发生时 活动案例4.做时间的主人 活动案例5.悠悠寸草心 活动案例6.让“心灵之窗”永远明亮 第六章农作物种植与管理 活动案例1.我与向日葵交朋友 活动案例2.小小西红柿 活动案例3.花生栽培和管理的调查与实践 活动案例4.苹果树冬春两季管理的调查与实践 活动案例5.小麦的种植与管理 活动案例6. 枣木的嫁接技术 第七章学科研究性学习 活动案例1:海事沧桑 活动案例2.汉字王国之旅 活动案例3.探秘饮食健康,遨游小数王国 活动案例4.我时尚,我追星 活动案例5.保护水资源——我们在行动 活动案例6.口袋食品距健康有多远 第八章小制作小发明 活动案例1.可调温的儿童饮水杯 活动案例2.花生地膜覆盖生芽果、腐烂果防治试验研究活动案例3.苍耳提取液对几种害虫的拒食性研究 活动案例4.创意贝壳 活动案例5.小小树根进课堂,民间工艺得弘扬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上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3—6年级上册(试用) (内部资料,仅供本区教师参考)

前言 为推动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规范实施、科学发展,提高我区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编写了这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我们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分上下册, 每册由三年级至六年级。每个年级每册(每学期)共六个单元。内容由浅入深, 科学系统,来源于我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日常生活。使用过程中,教师们可从中任选四个单元开展活动,也可根据教学生活实际和学科、学校特点选择资源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强调 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开放式的,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校、班级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计划,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严格按课程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其几种常态课型有创设情境课、方法指导课、设计制作课、主题研讨课、成果展示课、专项研究性活动课等。 开展活动过程中,希望广大师生认真学习相关材料,积极开展并研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这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试用)。 编写仓促,难免存在很多问题,恳请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不断充实完善! 内部材料,仅限本区教师借鉴!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篇】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三月份,我有幸参加了高新区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通过这6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它可以使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增长了见识,也打开了视野,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此次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活动的落脚点。教师提供很多机会,让学生从事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知识变成活的。在活动中,不仅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学会认定和寻找策略。 其次,让我学会了如何指导学生确定主题。可以把学生

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也可以发掘学校周围社区教育资源,设计主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融入学习的状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原来学习是这么快乐的事,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沸腾、多彩多姿的精神的生活。 再次,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深化巩固了知识,这是我们平时课堂里所没有做到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篇二】 在这一学期中,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及其分类

课程资源及其分类 一、课程资源的含义 什么是课程资源 ?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章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 VCD 、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大的倾向,这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课程资源如果被过于宽泛地界定,那么反而可能造成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困难。学校建立起自身对课程资源比较合理和科学的观念,有助于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从而对课程实施产生实效。

一等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感恩父母》案例 一、确定课题(教师讲话录像) 在一次《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上,当谈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应孝敬感恩父母时”发现了许多问题。有的说父母的养育子女是应该的,有的说没必要欠他们的亲情,等他们老了,我们还得照顾他们。而且争议很大。有一个学生突然提议:“我们把这些问题当作这一学期的小课题进行研究不是更好吗?”其余学生积极响应,于是《感恩父母》的课题研究产生了。 二、制定方案 确定了课题接下来开始制定研究方案。(室内录像)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看自己的衣服,是谁给买的、做的?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父母是我们最亲最近的人,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很多,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所以,我们这学期的课题研究就是《感恩父母》。你想知道、研究哪方面的内容。 生: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想知道古代人是怎么孝敬的。(上网查询:二十四孝故事),〈黄香温席〉 生:我想知道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艰辛。(医院:十月怀胎、养育、敬老院) 生:我想知道现在的大人、孩子是如何感恩父母的?(采访大人、发放调查问卷)〈小品〉 生:我想知道感恩父母的诗、歌有哪些?(图书室查资料)〈诗朗诵、感恩的心〉。 师:请同学们分别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自己的研究方案吧。 分组制定研究方案(提前备好成品) 三、分头行动

活动方案制定好了,接下来就是我们行动的时候了。有的小组来到图书室查资料,有的小组上网查资料,有的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有的采访,到处都是同学们忙碌的身影。 1、研究“父母付出知多少”的小组,来到医院,请教父母怀胎十月的经过。(采访视频) 生;医生阿姨您好!我们是中心小学“感恩父母”课题研究小组的学生。我们想向您请教母亲怀胎十月的过程。 医生:好的。… 生: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妈妈太辛苦了。 医生:对呀,没有妈妈艰辛的怀胎过程就没有我们,所以,孩子们一定要孝敬自己的母亲呀。 生:我们一定会的。谢谢阿姨,再见。 2、“当代人感恩父母知多少”小组来到百岁寿星家中采访。 (1)生:奶奶(爷爷)您好。我们是中心小学的学生。您是我们镇上的寿星了,我们想请教您几个问题? 老人:说吧。 生:您今年高寿呀? 老人: 生:您这么大的年纪身体还这样好,这一定于您的孩子有关吧 老人: 生:您的孩子平时是怎么孝敬您的? 老人: 生:您的孩子都很孝顺,我真为您高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课程。这就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领域。所以国家很难编制统一的教材,拟定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各地学校需要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利用当地的社区资源进行自主开发。本文通过对永清县各地小学的访谈和实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 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 指定领域: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非指定领域:主要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开

发与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设置的课程,由于这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牲、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国家没有编教材,也没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因此,其设计和实施主要由学校进行。就目前情况看,学校对这门课程的资源储备是极为有限的。而且由于课程是新设置的,对其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无论在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和实效层面,大家都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实践的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它不以获得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接触社会、反思自我的过程,在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引领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因生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地开展小学生喜欢的社会实践活动呢?我认为,只有不断地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开发课程资源,设计活动主题,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加丰富多彩,具有生命力。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界定 1、小学 这里的小学主要是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学生。由于时间和现实情况限制,本文的对象主要是小学3-5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主要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构成。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为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根据我校已有经验,经学校行政研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希全校各部门认真执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以教育要“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它课程的实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一代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能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而必须全校高度重视,寻求家长和

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切实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课程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 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应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确定课题,开展研究学习活动: 1、人与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课题,如宝应环境生态保护、宝应各种资源能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地方小气候、宝应地理等。 2、人与社会:从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课题,如校规校纪、社群关系、人群心理、地方社会各阶层分布的调研分析、小城镇规划、农村地区交通状况调查、地方法制、地方人口与经济发展、地方贸易与市场调研等。 3、历史文化:从人的发展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角度提出课题,如乡土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历史遗迹、历史名人、地方传统美德、地方传统与现代文明、地方文艺等。 4、个人发展: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课题,如同学交往、学生消费、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文化、青春期行为方式等。 5、跨学科综合: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课题,这类课题与中学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需要多学科参与,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第32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7月 Vol. 32 No. 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 2010 ────────── 基金项目:唐山师范学院青年发展专项研究课题(09C16) 收稿日期:2009-11-24 作者简介:李剑(1972-),女,河北唐山人,硕士,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13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李 剑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针对目前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存在教师队伍建设滞后,课程内容不具有整合性等问题,提出重视师资力量,开发教师课程资源;立足学校,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家校沟通,挖掘家庭课程资源等措施,为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提供保证。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资源;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0)04-0133-02 Strateg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ing Courses in Primary Schools LI J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in course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lagging behind of cultiva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course content cannot be integrated. It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olution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eacher cultivation, developing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s, making us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exchanging views between parents and schools, and developing home curriculum, so as to insure adequate comprehensive practicing activities in primary school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practicing courses; course resource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自主探究,旨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承载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追求。它的实施要求突破传统课程教材和课堂的约束,把学生置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之中,而大量探究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予以支持。诸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然而实践表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该课程产生预期实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一)课程队伍建设落后,不能满足课程发展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功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 但是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团队却不容乐观。有的学校将课程搭给班主任,有的将其分给专业能力差的教师或者是需要照顾的教师,有的稍好一点,设立一到两名综合实践的专职教师来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然而无论是兼职还是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都缺乏专业的培训,甚至没有参加过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开发能力严重不足。其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要求体现综合性、开放性,要求指导教师应该是团队形式进行合作开展工作,但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群体的集体优势并未得到充足的重视,并未形成团体资源开发的趋势和氛围。甚至有时课题在需要多个指导教师时,由于责任不明而出现等待、推诿等情况。 (二)课程资源开发单一,具有片面性 国家教育部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四个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 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但这四个领域的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五一中心小学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理论上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我校采取了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活动课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不断变化着。 这样一门创造性强的课程,对于习惯于教现成教材的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的内驱力,保证课程实施的实效性,我们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和研究《走进新课程》,重点学习和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方案。从理论的角度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

目的性,就是: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光有理论,大家也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再从形式上了解了一般综合实践活动是如何设计的。网上的一些案例给了我们一个通俗易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大家共同研究,我们自己得出了课程的一般模式:提出课题明确目的——围绕课题设计多重主题活动——总结归纳深化主题。 二、落实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条件,准确选题 上学期,学校没有制定大的活动计划,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结合本地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的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自主选择课题。马柳老师确定的课题是《我爱粘贴画》,陈艳雨老师的是《绚烂悠悠球》,朱岚老师的是《多彩纸艺》,余源老师负责《游龙板》课题。 三、合理安排师资、协调各种因素,确保课程有效实施 成立综合实践课程教研小组,选取认真负责、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教师为任课教师,引领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全面铺开。 学校组织几位教师学习理论,让教师真正明白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有开展课程的积极要求和行动。为使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要求各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促进学生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我们还通过与家长接触,要求家长尽量为孩子们的活动创造条件,以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还利用黑板报等宣传形式动员学生、家长积极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具体工作: 1、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2、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3、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平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交流,邮资我评价,小组评价,导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主题1 《巧用压岁钱》 三月份:主题3《声音的奥秘》 四月份:主题4《我们的学校》 五月份:主题5《社区环境与生活》 六月份:主题7 《家庭读书状况调查研究》 刘庄小学 2019.2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刘凯敏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学会用探索性,研究性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它的实施要求突破传统课程教材课堂的约束,把学生置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之中,而大量探究性、实践性的教活动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予以支持。诸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然而实践表明,课程资源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该课程产生预期实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一) 课程队伍建设落后,不能满足课程发展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功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但是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团队却不容乐观。有的学校将课程搭给班主任,有的将其分给专业能力差的教师者是需要照顾的教师,有的稍好一点,设立一到两名综合实践的专职教师来负责全校的综合活动课程。然而无论是兼职还是专职的综

合实践活动教师都缺乏专业的培训,甚至没有参加过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开发能力严重不足。其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要求体现综合性、开放性,要求指导教师应该是团队形式进行合作开展工作,但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群体的集体优势并未得到充足的重视,并未形成团体资源开发的趋势和氛围。甚至有时课题在需要多个指导教师时,由于责任不明而出现等待、推诿等情况。 (二) 课程资源开发单一,具有片面性 国家教育部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四个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但这四个领域的关系却存在模糊之处,导致在实践中出现四个领域之间相互割裂存在,不能协调开展的现象。同时还出现了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与其他学科课程内容整合的问题。出现了资源开发单一、主题单一的现象。比如资源的开发过分关注课堂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实际应用设计等活动资源缺失,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完整性。 另外,一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活动内容方面都带有明显的学科化倾向,出现了以学科教学的形式来设计和开展活动的现象。例如,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一) 重视师资力量,开发教师课程资源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杰出人物、旅游胜地、神奇故事、家乡特产、民间工艺、方言集锦等相关信息,由此了解家乡常州的风土人情、发展现状,寻找家乡的可爱之处,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验生活,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漫溯眉县积累素材,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当活动实施者,也当活动开发者。 3、通过考察活动的方案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活动策划能力、活动统筹能力。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是非判断能力等。 5、通过在活动中扮演考察者、小导游、小记者、顾客等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社会成员不同的分工与社会职责。 6、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学会写基本的调查报告、考察报告、导游词等。 7、通过制作手抄报活动,让更多的人分享活动成果,激发大家共同关注常州,热爱家乡。 二、活动准备 1、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活动的设计与准备。(总体的)

2、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活动的设计与准备。(具体的) 3、教师各活动前的指导准备。 三、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设计来自于学生) (一)了解相关信息 杰出人物:共和国上将---李达·英雄模范(现代)陈秀贞·文化人物(现代)王集荣·文化人物(清代)李柏·文化人物(宋代)张载·科技人物(清代)梅遇·科技人物(唐代)王焘·科技人物(先秦)李冰·军事人物(战国)白起·政汉人物(清代)王步灜·政汉人物(明代)王聚奎·政治人物(明代)王卺·政汉人物(北宋)张戬·政治人物(唐代)王珪·政治人物(三国)法正·政治人物(东汉)法雄 旅游胜地: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红河谷森林公园张载祠扶眉战役烈士陵园 神奇故事:眉县马家镇杨家村出土了27件西周国宝重器,被誉为中国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家乡特产:苹果、猕猴桃、蜜桃、油桃、草莓、板栗、核桃民间工艺:脸谱、剪纸、刺绣、皮影、泥塑等 方言集锦:(收集有特色的常州方言)(引导学生自编方言小品或相声) 四、活动方式 信息查找(网络、报纸)、实地考察、调查采访、亲身体验、观察等。

有效利用地方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212266340.html, 有效利用地方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王维平 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29期 摘 ; ;要:在开发和有效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学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发挥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利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校内资源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和创新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关键词:综合实践 ; ;活动课程 ; ;课程资源 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学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探索,努力改变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做法。在课程实施中,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通过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发挥校内外的教育资源的作用,利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与校内资源等,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陶行知说:“什么是活书?活书就是活的知识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山川海湖、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我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不局限于课程,结合本地实际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的联系。 我校在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脚下,一年四季风景秀丽,地大物博,有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有效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又加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如: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春暖花开,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的综合实践的主题是:走进春天。由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分组活动,学生设计了富有个性化的主题实践活动,有的班级开展了春天树木有什么变化的活动,有的班级开展了家乡春天从南方迁徙的动物种类与特点主题实践活动,家乡春天播种各种农作物的不同时间主题实践活动,家乡山野菜的品种……秋天到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了不同的主题活动方案:各种农作物不同的收割时间、秋天气候的变化规律、收集家乡农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标本或图片、家乡特产(菌类:蘑菇的品种、木耳的营养价值)…… 家乡广袤的黑土地上物产丰富,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结合家乡特点,开展多彩的动植物王国主题活动,学生根据不同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设计不同方案:长白山名贵植物的品种、家乡植物的品种、家乡野生动物的品种、家乡水源情况调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汇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汇总 (包含《节历教育》,“乐于助人,从我做起”,《我和蔬菜交朋友》,《垃圾的回收和分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节历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此时我根据学校大的主题“传承民族文化,颂扬民族精神“。捕捉了这个大家熟知的民族传统文化点,引导学生通过探寻,力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在活动中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所以,我们共同决定就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探寻”为活动主题。 活动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培养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亲自采访调查,触摸人们的实际生活,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及责任感。 5.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培养创造性的人格。 活动方式: 1. 查资料(上网,查书、报纸、杂志) 2. 调查、访问(例如: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3.比较法(南方人与北方人,汉族和少数民族过节的不同。) 4.收集图片和传统节日的装饰品…… 5.亲身体验,形成文册,总结交流。 准备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统一制定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和管理,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以及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是最能反映一所学校在课程改革中课程文化的底蕴与发展趋势的。 由于农村受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实验活动经费、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拟,加之专家学者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许多精华部分因种种原因不能在农村学校有效地实施,人为地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体系不系统、不完整,这就对指导纲要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打了折扣,致使许多农村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城市学校的专利,与农村学校无关。论文百事通针对这些种种不利因素,我们认为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走校本实施途径,充分体现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独特性。 一、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农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及其在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开发不力,直接导致了“课程悬缺”(不开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程候补”(打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旗帜,做着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不大的事情)的严重后果。甚至是有些领导认识到了,落实不到位,或为应付上级来检查,只在课程表里才显示有这个课程,没有真正摆正课程应有的地位。 农村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水平亟待提高。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师资水平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有些教师仍有畏难情绪,怕麻烦,怕花功夫,同时又感觉力不从心。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展虽然有亮点,但是面还不广,普及程度不高,深度也不够,有的也只是流于形式。 由于农村学校课程开发者普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过程、技术和方法认识不足,加上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的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出现了“低效开发”和“片面开发”的现象。 为使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更加有效,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二、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性策略 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和我们在某县农村学校进行的实验研究,总结出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策略。 (一)建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目标 结合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验设施以及教师的水平等实际情况,以提高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促进学校形成以农业科技活动为特色,建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目标: 1.价值观态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