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概念规划

浅谈旅游概念规划
浅谈旅游概念规划

远景浅谈旅游概念规划

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大众化旅游热潮兴起,旅游业显示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每个地区都在千方百计发展旅游业,使得旅游供给成倍增加,旅游业出现买方市场的显著特征。旅游规划逐步由微观向宏观过渡,旅游概念规划更具有战略性、创新性、灵活性和区域性。在旅游概念规划时,只有采取一定技术线路,综合分析旅游地历史与现状,对旅游地进行目标定位,才能快速、灵活、低成本、高效率地及时编制、制定和更新资源,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竞争需要,在此远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来谈谈旅游概念规划。

旅游概念规划是近年来出于于旅游规划领域的新生事物,其产生于城市与区域规划领域中的概念规划,并与旅游规划整合而来,以此适应迅速变化的旅游业市场。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经一段时期的研究和实践,旅游规划这一年轻的规划形态已经初步建立,它正在成为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学科,但正由于过于年轻,目前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发展仍处于一个“滞涨阶段”,主要体现在旅游规划概念体系混乱、理论方法体系不健全、内容编制体系缺乏创新、规划项目可操作性不强、编制评审验收系统不规范、实施监管体系粗放等方面。

其外,由于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膨胀,目前旅游规划类型已不能简单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概念规划最早源于规划界,近年来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建筑规划中。它是指不以实际建造为目的,不受或较少地受到实际建造的客观条件限制的,不受什么原则或纲领约束的纯研究性或探讨性的规划设计。它强调了规划构思的创新性,主要侧重于规划的主体结构和关键性内容,概念规划是一种类型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尤其注重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它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方向、空间总体结构、城市功能定位等大政方针问题,强调对全局的把握,是涉及到空间、经济、环境、生态乃至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城市与区域规划。旅游规划起初是从城市规划中演化并与其他学科结合产生的一门边缘性学科,随着旅游规划行业的日趋完善,其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诸多的研究领域,并在其内容上展现出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要求旅游规划工作需积极协调旅游活动中的各项要素。但在旅游市场日益变化的今天,以及旅游规划所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使得旅游规划体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近年来,旅游规划借鉴了概念规划的设计理念,使旅游规划开始注重宏观战略性、中观引导性、微观指导性的规划方案,这为解决旅游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与适应旅游规划发展的新趋势提供了良好的思路。旅游概念规划产生与发展旅游概念规划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其是从城市与区域规划领域兴起的概念规划逐渐引入,并以独特的战略视角被逐渐应用到旅游规划领域的新型旅游规

划编制手段。旅游概念规划的产生,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创新的研究理念、灵活的编制体系、准确的目标定位、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创造性的空间构架、宏观全面的实施与管理、快速的编制过程等优势条件,不仅从宏观、中观、微观几个层面对规划区在关键战略、核心主题、关键问题、阶段目标等方面进行结构上、整体上的谋划,并且以其独特的全局性、战略性、创新性、前瞻性、灵活性、普适性、研究性、科学性、操作性等特点,顺应了迅速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并有效的引导旅游业朝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旅游概念规划是旅游规划初级阶段的产物,它以相对较为开放的方式来进行组织研究,对规划各方研究中所提出的规划概念加以比较、甄别以及充实、整合,以用于指导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旅游地的开发。因此,旅游概念规划的本质不是规划,而是规划研究,它的直接目的是为制定旅游地发展战略提供思路、实质上,旅游概念规划是对旅游地长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要素的综合协调和安排。一般而言,它是在综合分析旅游地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地长期发展的宏观综合目标,并围绕这一综合目标对那些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由此作为旅游地发展各有关方面的行动纲领和指导原则。从这一点来看,旅游概念规划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规划形式,实质上是适应当前旅游形势和未来发展的一种筹划和导向。因而,与其说它是旅游规划的一种新的工作方法或规划类别,倒不如将其看作是一种倡导超越、强调创造性应对的理念形态或方式。正因如此,旅游概念规划较少受到固有的既定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这种优势决定了旅游概念规划本身更具想象空间和创造性思维,生命力更强。

旅游概念规划的特点

战略性,旅游概念规划关注的是旅游地整体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最重要的价值也在于提出清晰的旅游地发展战略概念,因此,内容必须是纲领性、概要性和指导性的,主要涉及长远发展目标、旅游地功能定位、发展策略、当前旅游规划布局等,而并非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就旅游地旅游业发展的所有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由此可见,旅游概念规划更贴近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只有从区域高度、长远发展着眼,才能编制出高质量的旅游概念规划。

创新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旅游业获得生命力的永恒主题。对旅游概念规划而言,其聚焦点,亦即旅游规划中最主要的概念和思路,就是在正确的市场定位下研究设计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要做到这一点,旅游规划人员就必须在规划过程中,紧紧围绕旅游产品设计这一核心内容,在充分调查和掌握旅游地旅游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及时把握旅游市场需求的脉搏和导向,进行差异化规划,从而创造产品的特色和韵味,塑造旅

游精品品牌。同时,由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生态化大背景的影响,人们旅游消费观念日渐成熟,个性化、体验性的旅游氛围成为旅游者关注的重要内容。因此,旅游规划内容也相应地由物质建设规划向非物质内容规划转变,为适应这一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旅游概念规划当中,应加强对富有特色的旅游地形象的定位和塑造。

灵活性,作为一种战略性、粗线条的规划方法,旅游概念规划的灵活性不仅表现在规划技术流程简单、规划人员少、工作量小上,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淡化时间概念。旅游概念规划是旅游地未来长期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是对未来可能进行的开发的指导性原则。它要求为旅游地未来发展提供宏观的、全局性的发展政策和设想,在旅游地微观层次上允许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灵活性,这与旅游规划中要求精确、翔实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发展环境的日趋复杂使得准确预测旅游地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传统终极蓝图式的旅游规划已不能适应新的旅游业发展趋势,在旅游概念规划中受到摒弃。第三,较为自由的编制程序和规划形式。旅游概念规划一。与通常在政府行为下的各种旅游规划不同的是,旅游概念规划的成果作为一种学术性技术文件,不受或较少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它只是政府发展旅游、进行下一步旅游总体规划或详细规划的决策依据和参考,而非旅游规划的法定部分,无法律效力。第四,弹性指标的运用。旅游概念规划依据旅游地的发展趋势建立了一些弹性指标,保留在旅游发展规划中进行灵活调整。

区域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地甚至一个小的旅游景区、景点都将不再是孤立封闭的地理单元,而是处于区域的循环甚至大的国际交流圈中。在这样的发展格局中,旅游概念规划提出将旅游地置于区域中去认识,以宽泛的区域分析视角进行旅游地的规划和设计。在规划中,着眼于整个大旅游区、全国乃至全世界,注重旅游地在城市或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地与其他旅游地、区域的关系,以及旅游地之间与旅游地内部的协调,强调旅游地间的分工协作,互动发展。

旅游概念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区域层面的指导和支持,目前,许多旅游规划区都在谈区域协调发展,但真正将区域协调合作落实到实际的却少之又少,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由于区域性的政府合作并没有获得制度性的进展,旅游概念规划实际上成为一种没有前提的规划,也就是说,现在的旅游概念规划多是应旅游地政府的委托的自下而上式的开发,对旅游概念规划的研究制定缺乏自上而下区域角度的指导。因为旅游区或旅游地的许多发展目标、方向都不确定,区域分工协作至今仍是一种空谈。

无法定地位,缺乏必要的监管旅游概念规划作为旅游地自下而上的规划形式,尚没有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认可,没有纳入法定的编制审批程序,更没有权威性和约束力,致使随意规划现象严重,对旅游地旅游业发展的实际调控能力受到限制。

缺乏可操作性,旅游概念规划是具有高度弹性的宏观规划,强调对旅游总体规划的大胆创新。但刻意追求创意、构思的做法,不仅从不同程度上突破了旅游总体规划的控制要求,违背了基本的法制原则,也忽视了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较大的弹性空间,使旅游概念规划具有高度的战略思想,但这一战略思想如何落实,能否付诸实践,仍存在诸多疑问。旅游概念规划的技术路线各种因素往往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对旅游地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分散的单个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不一定对旅游地的发展产生最佳效果。只有综合分析各要素对旅游地的作用,对其进行有效整合,才能真正有益于旅游地的长期发展。旅游地历史与现状分析首先,应在旅游地资源和市场要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地的发展历程、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了解其发展进程中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其次,对旅游地在所在区域旅游网络中的现实地位和作用及其潜在的地位与发展可能进行研究。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旅游地的发展无法游离于整个区域总体发展格局之外。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与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相接轨,就可以在旅游概念规划中盲目夸大旅游地发展目标。要使旅游目标符合旅游地实际情况,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关键是要分析旅游地在多大范围的国际旅游区域空间中、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力、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具有什么样的优势,这些都需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确定。再次,对旅游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何种阶段的分析。只有对旅游地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力资源、空间资源等所处的发展态势,这种态势与旅游地现实情况是否相符,如果不符该如何调整,旅游地发展中的关键要素的作用是否与旅游地发展目标相协调等一系列问题作出详细深入的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寻找出制约旅游地发展的关键问题,理清旅游业发展的思路。要素的协调互动,而不是只注重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引力分析。由于旅游发展并非仅仅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和服务设施配套,而是旅游地全部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以现代旅游观为基础,将旅游发展因素作为一个动力系统,去评估旅游地发展的能力,在需求与消费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寻求培育旅游地发展的持续动力。这一动力系统主要包括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系统、旅游产品引力系统(包括物质性旅游吸引和非物质性旅游吸引)、旅游发展支持系统以及旅游中介系统。其中,在分析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做好旅游产品的主导旅游吸引分析和旅游需求趋势分析尤为重要,这两大分析构成了旅游市场研究的

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是旅游地发展驱动力机制研究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影响旅游地发展的动力因素分析,寻求切合实际的旅游发展模式,进而构建旅游地发展的驱动力机制。在旅游地驱动力机制的分析中,重要的是指出这些动力因素对旅游地发展的影响方式、相互的影响力及其契合程度。旅游地目标定位确定旅游地发展目标,是旅游概念规划的核心内容。一般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确定:旅游地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旅游格局中的地位,旅游业在本地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产业地位,旅游业发展的预期指标。对于旅游地目标的定位过程,一方面需要通过对旅游地驱动力机制和动力过程的逻辑性综合分析,来明晰旅游地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可能取向,如旅游地的旅游经济发展趋势、用地供给导向、生态维系基础等,另一方面,目标定位过程具有跳跃性(主观选择性)的特点,使得旅游地管理者和经营者仍需在众多目标中作出最终选择,并对发展目标的合理性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旅游地发展目标的实施途径旅游地目标与实施途径之间存在着协调性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由于旅游战略包含了旅游地所要选择的目标和实现其目标与使命的手段,关系到旅游地的生存,因而,在旅游概念规划中,途径的选择和制定主要集中在提出总体政策与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建议上。一个旅游地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发展战略和发展策略的制定,其中策略是战略的具体实施层面。

在此远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告广大读者需要注意的是,发展策略在设计制定时必须与战略相统一,在确定旅游地综合发展目标以后,应当紧密围绕发展目标对影响旅游地发展的各个要素进行统一安排,并立足于现实可能、潜在可能及合理时序,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此两者不可背离。

榕江三宝侗寨旅游景区概念性规划暨修建性规划案例_绿维创景

榕江三宝侗寨旅游景区 概念性规划暨修建性规划案例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榕江三宝侗寨旅游景区 概念性规划暨修建性规划案例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一、项目背景 大众休闲度假时代已经到来,旅游发展战略在国家经济战略中也占据了越来越突出的地位。民俗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以其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各种民俗遗存和民俗活动,不但能使旅游者达到审美、休闲、娱乐、求知等目的,在精神和文化素养方面得到满足,而且能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2013年,贵州省围绕构建“六大体系”着力打造重点发展平台,重点推进“5个100工程”建设,其中包括打造100个旅游景区,主要是想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创新旅游业态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旅游景区品质品牌建设,打造著名旅游目的地,以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榕江县政府为了融入全省的旅游发展,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三宝侗寨区域,加快榕江县的旅游发展,融入黔东南的旅游大环境中,特委托绿维创景编制三宝侗寨侗文化旅游景区项目。 本规划所在地位于榕江县城古州镇北端,是榕江城北新区生态居住、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区,主要涵盖了三宝侗寨的村寨建成区及部分农林用地,共涉及九个村寨,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14.15公顷。 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四步曲 三宝侗寨作为一个典型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是一个以大规模侗族村寨为基础,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魂魄,以人文建筑为特色,以民俗文化为体验的旅游休闲度假综合开发项目,未来将要打造成“黎从榕侗族文化展示的形象门户区”。项目的整体开发,绿维创景归纳为四步曲。

仙海湖概念性规划设计

仙海湖风景区概念性规划设计 摘要:旅游产业发展并做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做为旅游大省的四川,完善旅游产业结构是必经之路。为了更好的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绵阳这个位于四川盆地;成渝都市经济圈;九寨沟、黄龙、峨眉山、江南蜀道黄金旅游环线中心地带的城市通过进行开发仙海湖风景区,进一步完善四川省的旅游产业结构,并将打造高档次的临山滨水养生旅游度假区。 第一部分风景区开发潜力分析 一、风景区概况 1.区位条件 绵阳市仙海湖风景区是依托沉抗水库建立起来的省级水利风景区,距绵阳城区10公里,108国道,绵梓公路及绵阳市二环路从区内通过,交通方便。地处九寨沟、黄龙、峨眉山、剑南蜀道等黄金旅游环线的中心地带。 2.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资源丰富。区内植物繁茂,有半岛、孤岛40余座。风景异常秀丽宜人。 3. 交通网络 绵阳市仙海湖风景区是依托武引工程的骨干工程——沉抗水库建立的省级水利风景区。是绵阳的六大旅游经济开发区之一。它距绵阳市区公十公里,距成都1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4、风景区开发目标 打造中国西南最高档的主题养生度假活动区 打造中国最具魅力的临山滨水养生园 5、风景区开发原则 自金融危机后,国内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加速开辟新的旅游产业市场对旅游大省——四川来说意义重大。 本风景区作为主题养生度假活动区,可以优化四川的现有风景区资源组合,会在更大范围内提升四川自身的旅游品牌形象,能够较大程度上实现各旅游环节带来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 由于成渝城市圈的联动,天府之国的旅游产业化整合趋势给绵阳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契机。 四川有着很好的旅游产业基础,旅游度假产品种类的丰富将进一步完善区域的产业组合,四川旅游品牌效应能为风景区的开发带来广泛的知名度,同时,四川省的各种旅游优势资源将带动本风景区的发展,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概念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浅述

概念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浅述李新宁刘冰慧刘德凤周江莲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30074) =摘要>概念性旅游规划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顺应了现代旅游业发展对旅游规划技术手段的新要求,必将对推动旅游规划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非常值得旅游规划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的研究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着从概念、性质、特点及研究内容等基础理论方面对其作一简单梳理,以期对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旅游规划;概念性旅游规划;旅游概念规划 0引言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旅游业的市场竞争态势全面展开,局面变得日趋激烈。随着这种激烈竞争态势的日渐深入,旅游规划的市场需求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旅游规划界对传统的规划思想和经典的研究方法不断重新认识,并结合其他学科引入新的规划设计理念,概念性旅游规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浮出水面,步入学界和旅游规划者的视野的。 1概念性旅游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追溯起来,我国概念性旅游规划可能最早出现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世界旅游组织(W T O)共同编制的5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6中的重要景区景点土地利用概念性规划。后来受2000年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等一系列城市规划领域概念规划的影响,国内概念性旅游规划已逐渐得到了运用。 概念性旅游规划是刘德谦在2001年2月23日的旅游规划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他指出:旅游规划中的概念性规划,又称/旅游概念规划0或/概念性旅游发展规划0,既是旅游规划中的一个新类别,同时也指编制技术上的一种新办法。2001年,王建军发表了对旅游概念性规划的认识,他认为概念性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规划编制早期的一种研讨性规划手段,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对旅游开发地旅游业发展的未来的前瞻性把握和创造性构思,内容以结构上、整体上的概要性谋划为主。刘德谦于2003年正式提出/概念性旅游规划0,强调概念性旅游规划的标志应该是在/旅游0概念的统领下,把握地域和时代的特点,努力实现/四高0、/四宽0原则。 另外,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王大悟、新疆财经学院的陈峰、华侨大学的侯志强以及范业正、戴学锋和刘中艳等人都对概念性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进行过开创性研究,为这一新生事物的进一步研究探讨奠定了基础。 2概念性旅游规划的概念界定 概念性旅游规划(又称旅游概念规划),一经产生就受到旅游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它多见于某个重点旅游区的纲领性、概要性的规划方案,或多见于区域旅游规划中的一部分,针对区域中一个或几个重点旅游区进行的纲要性的规划设计。目前国内有关概念性 旅游规划的研究和论述还比较少,其中比较典型的观点如下:刘德谦教授在其文章5概念性规划讲求/四高0/四宽06中认为:/概念性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个新类别,同时也指编制技术上的一种新方法,这一新类别新方法或许跟早期的概念性艺术有着较密切的可推导的联系,但其在近年来的出现和使用却是深受建筑学思潮的影响的,因而在编制概念性旅游规划时,就必须对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科学认识。0 王建军给出了关于概念性旅游规划的简单论释:/它是指在编制旅游规划的早期的一种研讨性规划手段,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对旅游开发地旅游业发展的未来的前瞻性把握和创新性构思,内容以结构上、整体上的概要性谋划为主。0 杨开忠认为:/旅游规划中的概念性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近年来旅游事业发展中的新产物、新概念,它不同于具体的城市规划体系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但概念性详细规划却兼顾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许多特点,着眼于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侧重于体现旅游开发总体战略的土地利用与项目空间布局。0 明庆中认为旅游概念规划的基本内涵为:旅游概念规划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属于旅游规划体系中中观层次的兼具战略性、操作指导性的规划,是一种不直接套用5旅游规划通则6或城市规划、园林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等的一种新型旅游规划类型。 保继刚认为:/城市旅游概念规划是战略性、概念性的城市旅游规划,其功能主要是对于发展方向、核心思路、关键策略的把握,特别是创新性的把握。0 孙淑英将旅游概念规划定义为:是在编制旅游规划早期,以未来学和发展观为基础,根据旅游地资源、社会、经济、文化等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对旅游地未来发展的宏观目标和长远问题做出的概要性谋划和创造性构思,是旅游规划的一种新的规划编制手段。 综合国内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概念性旅游规划较传统的旅游规划是一种全新的类型。它是在市场化体制不断完善、旅游市场面临日益激烈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广泛借鉴国内外/概念性城市规划0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对区域旅游规划和旅游地规划等规划编制早期的一种研讨性规划手段,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对旅游开发地旅游业发展的未来的前瞻性把握和创造性构思,是对传统旅游规划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编制程序进行大胆创新的结果。 3概念性旅游规划的特点 关于概念性旅游规划的特点,刘德谦认为概念性旅游规划/应) 108 )

主题公园概念性旅游规划创意亮点

台风乐园旅游规划项目将围绕“风”的主题,通过六大板块来诠释和演绎风的内涵,整个台风乐园动静结合,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和谐相处,游客在台风乐园里感受风、体验风、享受风。台风乐园规划区域整体分为六大功能区,分别是台风乐园入口区、风运动娱乐区、风科普教育区、风景观游览区、风文化休闲区、风会议度假区。 巅峰智业的旅游规划专家李明伟将主题公园概念性旅游规划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景区的主题性、内容的文化性、项目的参与性、运行的可行性、功能的科学性、氛围的时尚性。旅游规划项目组提炼和突出“风”的主题,以“风”为主线贯穿整个景区,在有机组合的功能区中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诠释、演绎、表达风的内涵。 深入挖掘风文化的精髓以及与风相关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通过各种行为、活动、建筑、器物、饰品等载体全方位表现风文化,实现“自然的无形风+人文的有形风”的有机结合。景区的规划设计,大到功能分区,中到运动活动,小到雕塑小品,都充分体现时尚的气息,使得整个台风乐园成为一个符合现代人旅游需求并引导现代人旅游需求的时尚乐园。这里有时尚的运动、时尚的建筑、时尚的美食、时尚的音乐…… 根据乐园的性质和要求,所有规划设计的项目和活动,尽可能做到互动性和趣味性,鼓励和方便游客参与,游客在参与中得到风带来的快乐,旅游规划是前期“虚”的策划与后期“实”的建设运营的关键纽带。本规划将可行性研究放在核心的位置,不但充分考虑所有规划项目的工程技术可行性,同时重点研究投入的经济性、产出的多样性,现金流的持续性,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综合性,保证进行旅游规划的台风乐园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对概念性旅游规划的认识

对概念性旅游规划的认识 20世纪最后的20年里,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大众化旅游热潮兴起。由于旅游业显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每个地区都在千方百计地发展旅游业,使得旅游供给成倍增长,旅游业出现了买方市场的显著特征。进人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种市场竞争的局面无疑将会更趋激烈。这就迫使发展旅游业的地区开始由粗放式的经营向集约化的经营转变,旅游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开始着力研究旅游业的宏观和微观发展规律,并注重依靠旅游专家的智慧,运用现代旅游研究的新理论和其他学科的综合技术手段来制订出符合当地实际的科学的、合理的旅游规划。随着这种竞争趋势的全面展开,旅游规划工作不断深入,旅游规划的市场需求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旅游规划界对传统的规划思想和经典的研究方法不断重新认识,并引入新的规划设计理念。 概念性旅游规划就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顺应了现代旅游业发展对旅游规划技术手段的新的要求,必将对丰富旅游规划学科内容、推动旅游规划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非常值得旅游规划者、旅游地经营管理者和有关部门关注。 一旅游规划需求的新趋势 许多地方旅游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掌握了大量的旅游业信息,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通过学习培训和国内外考察活动,他们大都具备了较高的旅游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经营管理素质,善于发现实际工作中的新问题。正是经过他们和旅游规划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旅游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现阶段旅游规划需求呈现如下新趋势。 1.逐步由宏观向微观过渡,即由省市、地区逐步向县、乡(镇)、村过渡,由不同性质的旅游区(如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区)向具体的旅游景点建设和项目设施建设(如度假村、游乐园、滑雪场等)过渡;由旅游发展规划向旅游建设规划过渡;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区域规划一总体规划一控制性规划一建筑性规划过渡的总趋势。 2。更加重视规划是否符合当地客观实际,是否科学合理,重视规划的发展前瞻性与现实可操作性相统一。 3.更加注重旅游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多学科专业化分工合作。 4.要求旅游规划的组织实施,按照相应规范化的技术标准进行科学运作,这样才能有利于对规划实行目标化管理和成本控制。 5.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要求规划的组织高效有力,规划的制订、修编周期将大大缩短,从这一点来看,旅游规划的快速设计时代将要来临。 二旅游规划界的困惑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经过一段时期的研究与实践,旅游规划这一年轻的规划形态已经初步建立,它正在成为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学科,但正由于过于年轻,这门学科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尚未统一,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还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以及成熟的规划操作与实施监管体系,从传统的规划思想和经典的研究方法看,目前依然存在以下困惑。 1.经典的规划,强调完整的结构体系。然而旅游作为一个开放的大系统,相互关联的因素错综复杂,无法真正实现对旅游关系之总和的完全认识,也无法真正实现全面的、理想化的系统控制。 2.经典的规划要求对现状进行精确的评价,对未来进行准确的预测,并藉此制定出明确的目标进程,以及实现规划目标所需的理性的技术措施,最优化结构配置方案。然而在全球经济迅速一体化的今天,这种精确论证的规划体系是难以实现的。 3.介入旅游规划研究的学科领域也十分广泛,由于旅游系统的边缘组合特点,使得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