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 课程章节

概论课  课程章节
概论课  课程章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五、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3、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4、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发展才是硬道理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1、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3、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统筹区域发展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2、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技文化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发展教育和科学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2、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3、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1、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2、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二、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法宝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3、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4、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2、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3、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4、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队变革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加强党的建设

1、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教育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课程编码:14201B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心理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教育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 《教育概论》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紧密结合现实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作为培养人的这种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艺术性等特点。 本课程是教师从业的一门必修基础公共课程。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明确办学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概论》主要有以下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立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境况和未来走向,尽力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精粹和教育改革的时代气

息;把握教育学学科特点,注重教育活动及其所面对的诸种矛盾的动态统一,全面、辩证、逻辑、历史地阐述和评价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概论》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美育;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教师; 学校管理等十六个方面。 学习《教育概论》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办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研究、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改革的基本能力,从而增强教育的目的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 2.教学具体内容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1、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的概念,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基本特征,深刻理解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授课对象:一年级本科生 教学时间:8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世界物本质和辩证本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的基础,把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唯物辩证法及其基本规律。坚持辩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学会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克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树立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包括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时间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等。本章的难点在于哲学基本问题与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等。 课外阅读文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有关章节,《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4.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分课时教学安排: 第1课时: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 第2课时:哲学基本问题与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 第3课时: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第4课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第5课时:辩证法的总特征 第6课时: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7课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辩证思维方法 第8课时: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内容设计(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实施方案): 本章的教学内容可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展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是什么?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表现形态及本质区别是什么?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是什么?如何掌握与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怎么理解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本章的教学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前,先要对哲学及其基本问题进行讲解。在讲授“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时,除了从哲学概念的词

我看概论课与概论课教学

我看概论课与概论课教学 (一)学习概论课的心得体会 小时候,印象很深的一点就是几乎每家每户堂屋最显眼的位置总会看到一幅一摸一样的墙画——毛泽东头像,那时候搞不懂为什么这个人这么受崇拜,后来明白了。他不仅是一个满腹谋略的军事家,一个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更是一个才气纵横的思想家。曾经读过一本外公留下来纸张有点泛黄的《毛泽东选集》,散发着陈年的味道,里边有不少外公写的笔记,令我惊异的是,一篇不到200字的文章,竟然可以挖掘出如此多的东西,他的创见及战略远非常人所能及的,怪不得当时都把毛泽东思想看成必修课,掀起了一股思想热潮。几十年后的我们,远离了革命战争年代,仍然在学习着那些闪烁着智慧的毛泽东思想,可见它的价值非同一般。 进入大二这个学期,我们接触并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与之前那些思修、马原等大学必修思想政治课一样,很多同学都把这门课视作共产党对大学生的洗脑课,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只是为了拿学分才不得不学的。但是我想,对于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大学生来说,学习一个国家政权建立和建设的最基本的思想体系,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有其自身的科学体系、丰富的内容和理论特色。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作为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各部分内容又是随着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所以在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下,毛泽东思想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被人们运用于各个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如今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一方面是为了了解中国的革命史;另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前辈们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学习毛泽东同志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原则。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干力量,有必要为以后打好政治基础,以应用于实践当中。 (二)概论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这一届的学生都是90后,虽然不是非主流之类的,但是还是个性鲜明的、思想活跃的,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同时会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希望与他人交流,以获得他人的理解。所以如果老师只以一种单独的教学模式,没有新鲜事物的话会让我们有一种对于课程的抗拒心理。老师偶尔在课堂上放一些视频资料,还有有一些意义的,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让我们不觉得单调。另外,我觉得老师讲课的时候对于历史事件的讲解应该避轻就重,多讲一些启发学生思考的东西。因为很多历史事件我们大都知道或者了解很多了,如果老师一味讲的话,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认为毛概课跟近代史差不多了。除此之外,课堂上还应该多一些互动,比如让学生做展示,可以讲跟课程有关的任何话题,也可以对当下的新闻和热点话题发表看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课堂之外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主题活动的任务,等等。 上述只是个人意见,其实老师讲的已经很不错了。最后,谢谢老师这学期对我们的教育,望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高校《概论概要》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第34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月 Vol.34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 2012 ────────── 收稿日期:2011-10-10 作者简介:王学增(1970-),男,河北故城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155- 高校《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王学增 (唐山师范学院 社科部,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概论》由原来《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门课程演变而来。教师要善于把握它的结构体系和特点,处理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以及《概论》和《纲要》课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学好《概论》课程。 关键词:《概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纲要》 中图分类号: G 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2)04-0155-03 The Experience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WANG Xue-ze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combines the original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s Thought and Introduction to Deng Xiao-ping’s Theory and Theory of Three Represents . Teachers of this course should be good at grasping its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o Ze-dong’s Thoughts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Outline courses, so that they can help students with this course Key Words: The Introduction ; Mao Ze-dong’s thoughts;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Outline 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规定的4门课程陆续开设。到目前为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这门课程,在我院大学生中已经讲完四轮。对前几轮的讲解,笔者有一些深刻体会,拿出来以供各位同仁借鉴。 一、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概论》课程的结构体系和特点,让大学生对《概论》课程有一个宏观印象 1.《概论》课程的结构体系 由于《概论》课程由原来的《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门课程演变而来,因此,与其他三门课程相比,该课程内容繁多,结构复杂。如果不注意掌握它的结构体系,在本课程讲解过程中难免会前松后紧,甚至讲不完。通过前两轮的讲解,笔者认为,应该对《概论》课程进行结构体系的划分,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宏观认识。《概论》课程的具体体系为:第一、二章为该课程的总论,主要让学生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内涵、历史进程、理论成果、重要意义以及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四章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第五至十五章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主要让大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和条件动力,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四大战略布局,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政和外交,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这种对课程结构体系的划分,不仅能够让大学生对《概论》课有一个宏观认识,而且也可以使他们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去听课,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概论》课程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课程复习资料.pdf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一、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 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三大理论来源:P3,P8-9 二、1.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常 常遇到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含的两个方面: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 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P43 四、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 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 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 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变质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 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五、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六、1.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 动。 2.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七、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P68-70 八、真理与价值及其辩证关系: 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 属性的客观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历史性和多维性。 3.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真理和价值在实践的基础上是辨证统一的。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 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③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P77 十、 十一、1.社会存在的含义: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的含义: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十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P100-103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概论》(上)课程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The conspectus of Mao Zedong thoughts and Chinese special features socialism theories system Ⅰ 2.课程性质:公共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课程时间安排:学年课 5.总学时:108学时(本学期54学时) 6.授课对象:全体本科生 7.使用教材:国家教育部组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2010年修订版)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全校性公共必修课,学分数3,周学时为3学时,学年课。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基本原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问题,进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学生投身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 三、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两大理论成果,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实际问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本课程教学方法:学习理论与了解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体系教学与专题讲授相结合。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本章是全课程的总纲,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区域、区域经济、经济区域的基本概念,熟悉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经济区域构成要素与发展要素。 教学重点:重点是掌握区域的概念、区域分异基础和研究对象容。 教学难点:区分区域、区域经济与经济区域几个概念。 课、学时:3课时 教学容: 第一节区域及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 一、区域概念的界定 (一)概念界定 区域,是一个客观上存在的,又是抽象的人们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它往往没有严格的畴和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部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几个国家均可称为一个区域。 地理学定义区域为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一般按其自然地理特征,即部组成物质的连续性特征与均质性特征来划分。 政治学把区域看成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主要是按行政权力覆盖面而划分。 社会学把区域看做为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区域可以超过国界和行政边界,也包括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 目前,在经济学中关于区域的概念迄今尚未明确定义。 1922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直属经济区划问题委员会定义:所谓区域应该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认为: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按照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 我国学者认为:所谓区域,乃为有聚力的地区。它是通过选择与特定问题相关的特征并排除不相关的特征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区域包含的地区具有同质性。 区域乃为有聚力的地区。区域所包含的地区具有同质性,经济上有密切的相关性、协调运转的整体性、相互交叉的渗透性。 区域概念所包含的基本涵: 首先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同时也是有限的空间围。 第二,区域一般来说包括于某一主权国家的疆域(有时可能相等),中央政府对它拥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控制权,或中央政府的代表代理中央政府行驶控制权。

概论课程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总结 社科部概论教研室施文博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本学期担任学院西校区文法系2014级文秘班、酒店旅游管理班及2014级农林工程系工程造价班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现将课程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在教学方法上,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1)双向交互式教学法。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安排提问、讨论、辩论、演讲等师生互动的活动内容,实行双向交流。(2)案例教学法。按照“浅入深出”的原则,在每一个专题的设计上选择一个或几个实例,由分析事例出发,引出对理论问题的思考与认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和不同年级在接受能力上的不同,在教学内容上做了适当调整,做到难易有别、分层次教学。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上的“大而全”。新版教材内容多,受课时限制,有些内容很难详细展开讲解,

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问题难于讲深讲透,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大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但忽视了对学生必备的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这就必然导致政治理论学习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提高。(3)教师能力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以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不断变革,适应新的形势。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有效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5年6月

课程概论题库第一章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1、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手段的是( B )。 A.教学活动 B.幼儿园课程 C.教材 D.教师 2、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 B )。 A.知识体系 B.学习经验 C.行为习惯 D.道德品质 3、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C)。 A.各种游戏的总和 B.各种科目的总和 C.各种活动的总和 D.各种教学的总和 4、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 C )。 A.计划 B.内容 C.手段 D.方法 5、根据幼儿的特点,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形式应该是(A) A.活动课程 B.悬缺课程 C.隐性课程 D.学科课程 6、以课程功能不同可将课程分为( D )。 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 C.认知性课程和情意性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7、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促使年轻一代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说明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时应考虑到( D )。 A.社会要求 B.学科结构 C.人类知识 D.儿童发展 8、幼儿园课程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这是( B ) A.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性质 B.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C.幼儿园课程的形态特征 D.幼儿园课程的结构特征 9、属于幼儿园课程主要特点的是( C ) A.游戏性 B.非义务性 C.基础性 D.适宜发展性 10、我国学校的综合课程在本质上理当归于( C ) A.活动课程 B.经验中心课程 C.学科课程 D.隐性课程 11、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被称为(C )

A.理想的课程 B.实际的课程 C.悬缺课程 D.潜在课程 12、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艾斯纳首先提出的课程是( D ) A.分科课程 B.德育课程 C.综合课程 D.隐性课程 13、在广义层面上,下列叙述内容中对幼儿园课程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B.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 C.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材” D.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14、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指南针”和“方向盘”是( A ) A.课程目标 B.课程内容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15、学科课程的优势是(B ) A.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与个性的发展 B.知识的准确性高、系统性强、学习的效率高 C.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 D.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迁移 16、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性质,幼儿园课程注重知识的(B ) A.学术发展价值 B.一般发展价值 C.社会价值 D.研究价值 17、受教育者的年龄越小,教育的着眼点越应放在(A ) A.促进幼儿身心的一般发展上 B.为将来进入成人世界打基础上 C.促进幼儿的学术发展上 D.为幼儿成为某方面专业人才奠定基础上 18、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尤其是它在人一生发展中的奠基地位,事实上与它的( D )是密切相关的。 A.灵活性 B.游戏性 C.活动性 D.启蒙性 19、课程即( D ),这种定义力图纠正课程“经验说”的失之过宽,“教材说”的失之过窄,“行动说”的失之浅表。 A.学习科目和教材 B.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C.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D.教学计划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一章课后答案

第01章绪论 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 ( l )数据(Data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500 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500 克。 ( 2 )数据库(DataBase ,简称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 3 )数据库系统(DataBas 。Sytem ,简称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 ( 4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解析DBMS 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目前,专门研制DBMS 的厂商及其研制的DBMS 产品很多。著名的有美国IBM 公司的DBZ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和IMS 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Oracle 公司的orad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 油ase 公司的s 油as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微软公司的SQL Serv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统计学概论课后答案第1章绪论习题.

第一章绪论思考与练习 一、判断题 1.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答:错。统计学和数学都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者虽然关系非常密切,但两个学科有不同的性质特点。数学撇开具体的对象,以最一般的形式研究数量的联系和空间形式;而统计学的数据则总是与客观的对象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统计学中的应用统计学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 2.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答:错。统计学是跨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多学科性的科学。 3.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答:错。实质性的科学研究该领域现象的本质关系和变化规律; 而统计学则是为研究认识这些关系和规律提供合适的方法,特别是数量分析的方法。 4.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答:对。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 5.描述统计是用文字和图表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 答:错。描述统计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所以描述统计不仅仅使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有关统计指标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 6.对于有限总体不必应用推断统计方法。

答:错。一些有限总体,由于各种原因,并不一定都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例如,某一批电视机是有限总体,要检验其显像管的寿命。不可能每一台都去进行观察和实验,只能应用抽样调查方法。7.经济社会统计问题都属于有限总体的问题。 答:错。不少社会经济的统计问题属于无限总体。例如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者不仅包括现在的消费者而且还包括未来的消费者,因而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总体。 8.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答:对。统计学沿着两个不同方向发展,形成了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理论统计具有通用方法论的性质,而应用统计学则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它们之间的学科性质也有所差异。 9.数量指标是将各单位的数量标志汇总后求得的。 错,对质量标志进行汇总也可以得到数量指标。 10.国内生产总值指标都是时间序列数据。 错。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也可能是截面数据,当考察整个世界范围内某一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同国家之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组成截面数据序列。 二、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 a.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b. 统计工作; c. 社会经济的内在规律; d. 统计方法; 2.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a、d) a. 产业分类; b. 职工人数; c. 劳动生产率; d. 所有制; 3.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a )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c. 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4. 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b)。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社会统计学派 d.数理统计学派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五章幼儿园经典课程方案 第一节国外着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 一、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一)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动力 ----吸收力的心智 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支柱。 (二)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目标——协助儿童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帮助儿童发展出自发性的人格,养成一种独立、自信、自律、自足及自我管理的活动习惯,并为儿童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 内容:由5个方面组成,它们是:感官教育(训练)(核心、最重要、最富特色的内容)、 日常生活练习、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 (三)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观察者 ?观察不是最终目的,观察为的是对儿童进行引导,在必要时及时给以 指导或适当的刺激,为的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让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成自我的发展。 ?榜样 (四)对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评价

合理性:1、重视儿童的内在需要,尊重和信任儿童; 2、强调个别化学习; 3、倡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指导 4、有完整成套的教具,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局限性: 1、孤立的感官训练。 2、忽视创造力。 3、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 4、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二、海伊斯科普课程 (一)伊斯科普课程的理论基础: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 (二)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关键经验”是该课程的核心 早期,“主动学习”是作为一个关键经验提出并要求儿童掌握;到了后期,“主动学习”已成为课程实施的一个基础 课程内容:不是明确规定的系统的学科知识,而是围绕关键经验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具体内容反映在课室内外的环境设置中,往往以“活动区”为 中介开展;关注与发展过程有关的经验 课程组织:具体落实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让10类58条关键经验反复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活动中;兴趣区(自选)活动、小组活动、团体活动 课程实施:没有一个特殊的教学方法,其课程实施是通过每日的例行活动来完成; 由“计划-操作-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小组活动、户外 活动、团体活动)组成;把这些环节安排成一日生活时间表;只要这

试讲艺术概论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山西大同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教 师 教 案 授课名称:艺术概论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闫雪峰 属教研室:理论教研室 授课学期: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及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讨论为主,课堂实践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讲学互动。学生学习方法:课堂认真听讲并作笔记、课堂分析、课后阅读等。尤其建议对参考数目及经典数目进行选读(至少一种),可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读,并做好读书报告。 教学过程第一章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艺术的起源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一、艺术起源于模仿 模仿说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产生最早的学说 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模仿 周易,八卦“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以天地鸟兽草木人体为参照 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柏拉图 模仿说注重艺术和世界的关系,忽略了艺术家 二、艺术起源于表现(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 “诗以言志” 柏拉图“迷狂说”(艺术家都是疯子,对人的情感有吸引力) 19世纪后期以来,艺术起源于“表现”的说法,在西方文艺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流行于现代西方各种美学思潮(梵高)。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其美学思想 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艺术是直觉,是表现。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只有表现 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艺术是一种巫术情感。原始艺术是真正的艺术。 列夫托尔斯泰(把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唤起这种情感)、苏珊朗格(艺术 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和符号) 这种学说的合理之处是将艺术和艺术家联系起来。艺术归根结底是艺术家创作 的,没有艺术家的情感就没有艺术。但问题是艺术家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始社 会不存在艺术家,艺术家就是劳动者,首先面对生存问题。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述教案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述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课程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3、辨析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4、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游戏的关系 5、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PPT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间相互问好,把最好的状态给学生 二、自我介绍 三、课程要求 三、介绍新学科 幼儿园课程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园课程是学习幼儿教育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导出新课。 此不做深入讨论,要着重引发学生的未知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讲授新课 通过细致的讲述,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众说纷纭,未成共识 (一)课程词源的分析: 中国——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诗经·小雅·小弁》,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正确之法和自然之法)来保持和执行。

关于这里的课程有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1.具体一个人的整个的学习和教育的课程,2.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单独一门学科的课程,广义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学习功课的种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的编排等;这里的课程近乎是教育的内涵;?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 课程,含义接近现代。如“宽着期限,紧着 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此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西方: curriculum 名词:“跑道”即“学程”。即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动词:“奔跑”即“学习的过程”。即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英国学者斯宾塞(Spencer, H.)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首次提及课程。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 课程最常见的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都是这样解释的。 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 这与我国的一些经验辞书基本吻合。 (二)课程概念界定的维度 1.学科维度: 课程既学习科目。可以指一个科目或所有科目,也可以是一本教科书、一套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及各种教学材料等。这种定义的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一种典型的“教程”。 合理性: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是一种典型的“教程” 局限性:1.限制了教师视野; 2.只关注“教什么”,不关注“为什么而教”和“怎样教”; 3.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 概论

第一章概论 填空 1.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问题为、、。 2. 我国古代提出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是。 3. 古希腊课程与教学思想的主要实践源泉是。 4. 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是撰写的《》。 5. 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 6. 教学论学科诞生的标志是教育家撰写的著作《》。 7. 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是《》一书,作者为。 8. “现代教学论”以为代表,而“传统教学论”则以为代表。 9. 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为美国学者在年出版的《》。 10. 在课程论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的著作《》。 11. 在课程和教学论研究的三大问题中,涉及目的设定、意义判断和可行途径抉择的是问题;涉及课程与教学的客观属性的是问题;涉及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的是问题。 选择 1. 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问题中,涉及到目标设定、可行途径选择的是。 A事实问题B价值问题C技术问题D原则问题E实际问题 2. 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问题中,涉及到活动程序、实现形式等的是。 A事实问题B价值问题C技术问题D原则问题E实际问题 3. 下列属于孔子教学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B举一反三C臧息相辅D学思结合E教学相长 4. 下列属于夸美纽斯教学思想的是。 A提倡泛智教育B主张直观教学C教育性教学D教学阶段论E首次论证班级教学制5. 下列属于赫尔巴特教学思想的是。 A提倡泛智教育B主张程序教学C教育性教学D教学阶段论E提出儿童中心 6. 下列属于杜威教学理论的是。 A教师中心B儿童中心C课堂中心D经验中心E从做中学 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属于这一时期教育家的有。 A布鲁纳B罗杰斯C布卢姆D赫尔巴特E斯金纳 8. 教学论多元化发展时期,不同教学论流派大致可以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阵营。下列属于“科学主义”的有。 A布鲁纳B罗杰斯C巴班斯基D洛扎诺夫E斯金纳 9. 教学论多元化发展时期,不同教学论流派大致可以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阵营。下列属

马哲概论课第一章练习题

概论课”练习题: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A.陈独秀 B. 李大钊 C. 毛泽东 D. 刘少奇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C. 邓小平理论 D. 科学发展观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条件是( )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B.1840年以后 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C.1919年以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D.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4.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 ) A.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B.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中国共产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D.20世纪前中期中国政局的变动 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A.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B.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C. 提出了系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 提出了 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理论 6.毛泽东思想完备成熟的标志是(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B.哲学体系的建构 C.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 D.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7.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瓦窑堡会议 B.六届七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8.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A.群众路线 B.独立自主 C.实事求 是 D.统一战线 9.不属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的是()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 设 D.实事求是 10.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A.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 B.把公有制作为社会目标 C. 把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 D.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 优良作风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B. 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 是毛泽东一 生思想与实践的完整体现 2.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美学概论第一节课,课后问题及答案

中西方对宇宙美的欣赏有什么区别 1从美的形式来说:西方人认为宇宙美是空间上的积累与时间上的绵延,相互交替,所造成的时空复合结构;而中国人只在于抒发空间之广,时间之短暂,从而发出感慨:人太渺小,人生短暂,从而珍惜人生的想法。2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西方人认为有无数的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相互结合,构成万物,遂成宇宙,后来发展出了比例说,就有了宇宙是总体的和谐的说法;中国人认为宇宙美是和人的审美活动、和天地万物的和谐协调一致的。在这一点上,中西的看法基本一致。 中西方对于宇宙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它们来源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底蕴的不同:①、西方人讲究精细,喜欢从特殊的方法开始研究,而且思维比较开放,喜欢从小处着手,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虽然短时间对于研究没有帮助,但时间一长,则可能会有突破;东方人讲究大略,看问题比较宏观、整体,由于涉及的面太广,一时对问题的研究不会有太大的进展。②、西方人看问题比较实际,而东方人看问题比较笼统。

分析“自在之美”和“自为之美”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即“事物本身的美和一个事物适宜于其他事物的美”:前者是事物本身的美,是自在之美;后者是事物适合使用者的美,是自为之美。 自为之美总是包含着效用的因素,而自在之美就没有这些因素;自在之美是绝对的,自为之美是相对的,因为同一个事物可能符合这一种效用。 古希腊先哲毕达哥拉斯惊讶地发现1234之和等于10,手指和脚趾各长10根就算完美,缺1就是缺憾。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就很喜欢10这样的数,他的史诗里的特洛伊战争延续了10年,俄底修斯在外漂泊了10年。宇宙万事万物常常被人发现它的完美。斗转星移,月明星稀,自然构成如同数字一样,是如此契合规律,符合比例。和谐是美,自然和人都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于是,人们惊奇地发现,波利克里托《持矛者》的造型线条的流动与精致,完全符合数的要求,美得几乎无懈可击。 古代雅典城里的智者苏格拉底合他的弟子亚里斯提普斯的一段对话中说,金盾虽然珍贵,如果不适宜于抵御敌人,它就是丑的。穿在小巧玲珑女孩身上漂亮的礼服,被拿来穿在高大魁梧的男子身上,转瞬变成不美。美一定有规则,那就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自在之美,但美也要合乎人的审美标准合满意度,那就是实践意义上的自为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