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学三大原理揭秘人性弱点

?西方管理学三大原理揭秘人性弱点
西方管理学三大原理揭秘人性弱点来源:心灵咖啡发布时间:2010-10-12责编:https://www.360docs.net/doc/e215021185.html,-水水心理标签:墨菲定律,派金森定理,彼得原理,管理与心理学
1428 人看过 | 0人评论
知道有句话吗——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某子曰过“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很惨吧?其实墨菲法则就是告诉我们,人肯定要倒霉!它的简单描述就是:“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错误将会发生,那么错误几乎必定发生。或者说,可能发生的错误几乎肯定发生”。

首先,可能有人不知道何为西方管理学三个著名原理。先简要介绍下。此三原理即是:墨菲法则、派金森定理和彼得原理。下面我会通俗的说明这三个原理——虽然我觉得叫做假想更合适——以及其与热力学的简单关系。


NO.1墨菲法则
知道有句话吗——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某子曰过“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很惨吧?其实墨菲法则就是告诉我们,人肯定要倒霉!它的简单描述就是:“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错误将会发生,那么错误几乎必定发生。或者说,可能发生的错误几乎肯定发生”。
举个例子,我们假设有个叫小明的小青年,他上班公司的老板偶尔喜欢早上来查查岗,看看自己的员工是否迟到。小明是个好员工,每天都准时到达公司,虽然这些天老板都没有来查岗。某天,因为堵车,小明终于迟到了一次。不错,你也猜到了,今天老板竟然来了!一连几十天,可怜的小明都没有迟到,可老板不来;今天“好不容易”迟到一次,老板居然出现了。这就是“墨菲法则”的魔咒,小明们是逃不了的。
其实在热力学的世界,墨菲法则近似于统计热力学中的必然性原理。在概率学中有个很著名的结论:“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第一定律看似与其无关,其实有很大的联系。在热力系统中,内能的变化是内能的传递量与外界做功之和。如果内能变化显著,而我们又看不到明显的内能传递,那么必然做了功。即是说,不管某个统计规律可能性有多低,其最终必然发生。个人觉得,墨菲法则的出现更接近于心理学的选择性记忆原理。当事情完全按照计划进行,人们的关注性会大大降低;而事情发展出乎人们意料的时候,会形成选择性记忆效应,让人都去注意它。就像天气预报一样,大家可能都觉得天气预报不准,其实客观的资料表明,预报准确率还是很高的。原因是报准的时候大家都忽视了,而偶有不准,带给大家不便,便形成很深的选择性记忆。久而久之记忆便告诉我们:天气预报从没报准过!


NO.2派金森定理
派金森定理是说的什么呢?简而言之,其

大意是说“在一个理性的——当然,社会基本上是理性的——组织机构里,管理体系会自发的变得越来越臃肿和低效。”
还是让我们的主角小明登场。小明发现,自己平时的工作越来越麻烦了。随着公司的扩展,办一件事情,需要通过的程序越来越多,消耗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而且这个公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是利润却没有怎么增加,所以自己的薪水反而不如以前了。这是证明回事呢?其实“派金森定理”给可怜的小明开了个玩笑。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如果要在这个位置上继续混下去,他一般有三种解决方法:1、主动让位。2、找个能干的助手。3、找数个不能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但集中起来可以解决问题的助手。
很遗憾,大多数理性的管理者会选择的答案是“3”。因为即得利益者是不会主动让出利益的,而找个对自己有威胁的人也不是最佳选择,所以大家都倾向于寻找“智囊团”。这种结构是向下蔓延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机构的日渐臃肿和低效。
当然,公司的派金森定理发展到极致会自我调节,比如裁员,实在不行还可以倒闭。但是政府机构却很难大量裁员进行调节,所以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小明们不要怪老板裁你或是抱怨政府机关效率低下——谁不想高效工作呢——要怪就怪派金森定理吧!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描述,我们不可能自发的将低温物体的热量传到高温物体——所以理性的人都是“邪恶”的,即是“人性本恶”。在热力学第二定理说明,熵是始终增加的,简言之就是说热力学运动趋向于无序性。这倒是和派金森定理结合得很好。因此派金森定理就像以前风靡世界的热寂学说一样。推而广之,任何自组织体系,在没有外界干涉的前提下,都会逐渐趋向于无序、混乱,走向“灭亡”。不同的是社会学的派金森定理是由外界条件干涉的,当某个组织发展到“熵”高于外部环境,便会被迫降低熵值——裁员、倒闭、革命等等皆在此列。考虑到整个人类社会是个封闭团体,“熵”会否越来越高,还有待考证。


NO.3彼得原理

既然上述两个原理让我们如此悲惨,那么小明似乎只有寄希望于自己有个GoodBoss,似乎这样才有出头之日。但是彼得原理的出现,打破的小明的美梦。彼得原理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所有的职位几乎最后都是由一个不称职的人在担任”。

还是让小明来为我们诠释吧。小明的顶头上司张SIR,最近被公司提拔去当总经理了,而他的同事小杨,由于业绩突出,被提拔到了张SIR原来的位置,成了小明的顶头上司。按理说小杨和小明一起工作的时候,小明觉得他是很有能力的,似乎比原来的张S

IR还强,但是为什么小杨坐上张SIR的位置后,自己部门的工作业绩却变得一塌糊涂了呢?还有,小明还得知,在新总经理张SIR的带领下,整个公司也开始一塌糊涂起来。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彼得原理可以很好的解释。在现有价值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下,凡是在自己岗位业绩突出的人,便很容易获得提升,到更高的位置。其实这句话可以解释一切了吧?如果一个人已经基本固定在某个位置无法再提升,就是说他已经到了自己能力的极限。当然,他在这个位置之下的一个位置时肯定是非常称职的,不然不会被提拔上来,问题是在他未必能胜任目前自己所在的这个位置。彼得原理的结果导致所有职位上的领导者,都是不称职的。

但是小明的公司还是继续在运转,为什么?因为首先,人通过学习可以稍微提高自己的能力——当然是有上限的——得以短时间内违反彼得原理,而且,还有第二条,我们的“派金森定理”可以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

热力学第三定律是什么?绝对零度永远不可能达到,理想气体永远都只能想象。温度是有下限的,因为绝对的零度将导致熵增的停止,出现数学上的裸奇点。数学上不允许裸奇点的存在,否者理论上这个东西将“同时”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用熵增方向代表时间之箭的宇宙里,这无法想象。好了,与彼得原理一样,极限总是存在而不可达到的,所以人最终总是坐在自己不适应的位置上,或者说每个职位最终将被不称职的领导者获得。

可怜的小明,继续努力工作吧,毕竟还是要养家糊口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