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音乐作品赏析:五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音乐作品赏析:五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音乐作品赏析:五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音乐作品赏析:五、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音乐作品赏析: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

古典音乐

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s

莫扎特共作有27首钢琴协奏曲,第一号,F大调,据劳帕赫(Raupach)和奥诺埃尔(Honauer)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37,作于1767年。第二号,降B大调,据劳帕赫和朔贝特(Sclobert)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39,作于1767年。第三号,D大调,据奥诺埃尔、埃卡特(Eckart)和C. P. E. 巴赫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40,作于1767年。第四号,G大调,据奥诺埃尔、劳帕赫的奏鸣曲改编,K41,作于1767年。第五号,D大调,K175,作于1773年。第六号,降B大调,K238,作于1776年。第七号,F大调,K242,作于1776年。第八号,C大调,K246,作于1776年。第九号,降E大调,K271,作于1777年。第十号,降E大调,K365,作于1779年。第十一号,F大调,K413,作于1782-1783年。第十二号,A大调,K414,作于1782年。第十三号,C大调,K415,作于1782-1783年。第十四号,降E大调,K449,作于1784

年。第十五号降B大调,K450,作于1784年。第十六号,D大调,K451,作于1784年。第十七号,c大调,K453,作于1784年。第十八号,降B大调,K456,作于1784年。第十九号,F大调,K459,作于1784年。第二十号,D小调,K466,作于1785年。第二十一号,C大调,K467,作于1785年。第二十二号,降E大调,K482,作于1785年。第二十三号,A大调,K488,作于1786年。第二十四号,C小调,K491,作于1786年。第二十五号,C大调,K503,作于1786年。第二十六号,D大调,标题为《加冕》(Coronation),K537,作于1788年。第二十七号,降B大调、K595,作于1791年。另有早期未列人编号的K107 3首。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的版本,首选海布勒演奏版,由科林?戴维斯等指挥伦敦交响乐团,Philips,廉价套装,CD编号454 352-2(共10张)。这套唱片收录了全部27首协奏曲,海布勒的演奏细腻,层次丰富,应该说是最“正宗”的莫扎特。60年代的录音,效果差一点,与海布勒同为演绎莫扎特权威的哈斯姬儿,可惜未留下全集录音。其次的版本可选;1.布伦德尔演奏版,由马里纳等指挥圣马丁乐团,Philips,CD 编号422 507-2,莫扎特全集第七集,共12张。这套全集,增录了早期的K107 3首。另录有2首为协奏而作的回旋曲,

为两架钢琴而作的K242,《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布伦德尔版虽不如佩拉希亚版细腻,但层次更丰富。2.佩拉希亚演奏版,英国室内乐团协奏,Sony,CD编号SX12K46441(12张)。这套全集未收录27首中的第七与第十号,但增

录了2首为协奏而作的回旋曲,《企鹅》评介三星带花。3.

毕尔森等用古钢琴演奏版,加德纳指挥英国巴洛克乐团,DG,Archiv,CD编号431211-2(共9张)。这套唱片27首未收录第一至第四号,《企鹅》评介三星。4.内田光子演奏版,由塔特(Tate)指挥英国室内乐团,Philips,CD编号438 207-2(共9张)。这套唱片中亦未收第一至第四、第七、第十号,增收了《D大调回旋曲》K382,《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5.席夫演奏版,韦格指挥萨尔茨堡莫扎特合奏团,Decca,CD编号448 140-2(9张)。这套唱片上未收录第一至第四、第七、第十号,《企鹅》评介三星。

6.阿什肯纳济演奏版,由克尔泰斯指挥伦教交响乐团等,Decca,CD编号443 727-2(共10张),《企鹅》评介三星。

7.巴伦勃伊姆演奏版,英国室内乐团协奏,EMI,CZS7 62825-2(共10张)。这套唱片中未收录第七号与第十号,另增录了《D大调回旋曲》K382,《企鹅》评介三星。

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 No.1

莫扎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F大调,K37,据劳帕赫(Raupach)和奥诺埃尔(Honauer)的奏鸣曲乐章改编,作于1767年,共3个乐章:1.快板,2.行板,3.快板。其中第一乐章改编自劳帕赫的《第一奏鸣曲》的第五乐章,第三乐章改编自奥诺埃尔的《第二奏鸣曲》的第三乐章。

这首协奏曲的版本除可选海布勒演奏的全集外,还可选:1.佩拉希亚演奏的单张,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Sony,CD编号SK39225,这张唱片上共收有莫扎特的第一至第四号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2.阿什肯纳济演奏版,爱乐乐团协奏版,Decca,CD编号425 089-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八、第九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莫扎特:第二钢琴协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

莫扎特的《第二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K39,据劳帕赫和朔贝特(Schobert)的奏鸣曲乐章改编,作于1767年。共3个乐章:1.朝气蓬勃的快板,2.行板,3.很快的快板。第一乐章改编自劳帕赫的《第一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改编自朔贝特《第十七奏鸣曲》的第二乐章,第三乐章改编自劳帕赫的《第一奏鸣曲》的第一乐章。

这首协奏曲的版本除可选海布勒演奏的全集外,还可选:1.佩拉希亚演奏的单张,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Sony,CD编号SK39225。这张唱片上共收有莫扎特的第一至第四号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2.阿什肯纳济演奏的单张,爱乐乐团协奏,Decca,CD编号425092-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六、第十七号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

莫扎特:第三钢琴协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 No.3

莫扎特的《第三钢琴协奏曲》,D大调,K40,据奥诺埃尔、埃卡特和C. P. E. 巴赫的奏鸣曲乐章改编,作于1767年。共3个乐章:1.庄严的快板,2.行板,3急板。第一乐章改编自奥诺埃尔的《第二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第二乐章改编自埃卡特《第一奏鸣曲》的第四乐章,第三乐章改编自C. P.

E. 巴赫的一首小品。

这首协奏曲的版本除海布勒演奏的全集外,还可选:1.佩拉希亚演奏的单张,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Sony,CD编号SK39225,这张唱片上共收有莫扎特的第一至第四号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2.阿什肯纳济演奏的单张,爱乐乐团协奏,Decca,CD编号425 093-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八、十九号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

莫扎特:第四钢琴协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 No.4

莫扎特的《第四钢琴协奏曲》,G大调,K41,据奥诺埃尔、劳帕赫的奏鸣曲改编,作于1767年。共3个乐章:1.快板,2.行板,3.很快的快板。第一乐章改编自奥诺埃尔《第一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改编自劳帕赫《第一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三乐章改编自奥诺埃尔《第一奏鸣曲》第一乐章。

这首奏鸣曲的版木除海布勒演奏的全集外,另可选:1.佩拉希亚演奏的单张,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Sony,CD编号SK39225。这张唱片上共收有莫扎特的第一至第四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2.阿什肯纳济演奏的单张,爱乐乐团协奏,Decca,CD编号425 095-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二十一、二十三号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

莫扎特:第五钢琴协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 No.5

莫扎特的《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K175,因为在此之前的协奏曲K37、K39、K40、K41、K107均为改编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此曲为第一首属于自己创造的协奏曲,故有里程碑意义。莫扎特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在亲笔谱上均标示为

“大键琴协奏曲”,现在的录音版本,一般均以钢琴演奏。此曲与此后创作的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6首协奏曲,因均作于1773年回到萨尔茨堡之后,故统称《萨尔茨堡协奏曲》。此曲作于1773年12月,共3个乐章:1.快板,D 大调,奏鸣曲式。整个乐章有意大利风格,呈示部先以全体合奏,两个主题均为原调,然后钢琴主奏原调(第一主题)与属调(第二主题)对比。经过句快速音群中有第一主题片断,再现部有两次华彩表现。整个乐章以主奏与乐队对答的形式。2.稍微增速的行板,G大调,没有发展部的奏鸣曲式。先由弦乐开始,主奏钢琴随后应答,与第一乐章同,有两次华彩表现。3.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这首协奏曲有两个终乐章,原终乐章据说是师从意大利籍的马蒂尼(Giambatteista Martini, 1706-1784)学习时的对位法创作的奏鸣曲式,以卡农方式开始,第二主题为属调,和声式构造。第二个终乐章乃1782年3月3日在维也纳首演之前创作的,优美的稍快的快板,D大调,采用变奏回旋曲式。现在一般演奏家都以两个终乐章创作年代顺序连续演奏。

这首协奏曲的版本,除海布勒演奏的全集,还可选:1.佩拉希亚演奏,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Sony,CD编号SK37267。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二士五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2.布伦德尔演奏版,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Philips,CD编号416 366-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六钢琴协奏曲》。3.扎恰雷斯(Zachrias)演奏版,马里纳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EMI,CDC7 54195-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六、第十一钢琴协奏曲,扎恰雷斯是新秀中公认演绎莫扎特的佼佼者,他演奏的莫扎特层次分明,音粒晶莹剔透。4.阿什肯纳济演奏版,Decca,CD编号425 088-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六钢琴协奏曲》与《为三架钢琴而作的协奏曲》(与巴伦勃伊姆与梯索合作),《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莫扎特:第六钢琴协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 No.6

莫扎特的《第六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K238,作于1776年1月。此曲乐队规模较小,室内乐队编制,形态上接近嬉游曲或小夜曲性质。共3个乐章:1.明朗的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以乐队合奏第一主题开头,主奏加入后先演奏主调的第一主题,再表现属调的第二主题,有切分音特征。发展部主奏以流动的方式活跃,再现部莫扎特亲笔谱的华彩有12小节。2.稍为减慢速度的行板,降E大调,省略了发展部的奏鸣曲式。用第一乐章的下属调,为配合弦乐表现,用长笛代替双簧管,第一主题在弦乐呈示后,由主奏钢琴继承,第二主题用属调由弦乐表现,主奏应答。3.快板的回旋曲,

降B大调,回旋主题有嘉禾舞曲的风格,先以三度或六度的二重奏由主奏钢琴呈示,形式构造为A-B-A-C-A-B-A的大回旋曲式。第一副主题B以降B大调开始,到后半段转为F

大调,第二副主题C为G小调。主题A段再现,有短小的

华彩型经过句引导,最后一次主题出现亦有经过句引导而出。

这首协奏曲的版本,除海布勒演奏的全集外,另可选:1.佩拉希亚演奏,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Sony,CD编号SK39223。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三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2.布伦德尔演奏,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版,Philips,CD编号416 366-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五钢琴协奏曲》。3.扎哈雷斯演奏,马里纳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版,EMI,CDC7 54195-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五、第十一钢琴办奏曲。4.毕尔森用古钢琴演奏版,DG,Archiv,CD编号427317-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七、第十钢琴协奏曲。5.安达演奏版,萨尔茨堡莫扎特合奏团协奏,DG,CD编号447 436-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6.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Sony,CD编号425088-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五钢琴协奏曲》与《第七号钢琴协奏曲》(与巴伦勃伊姆、梯

索合作),《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7.扬多(Jando)演奏,安塔尔(Antal)指挥匈牙利协奏团版,Naxos,CD编号

8.550208。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八、第十九号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

莫扎特:第七钢琴协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 No.7

莫扎特的《第七钢琴协奏曲》,F大调,K242,为三架钢琴而作,因此也称《为三架钢琴而作的协奏曲》,作于1776年2月。此曲为其赞助人萨尔茨堡的主教罗德隆伯爵夫人安东尼雅(Antonia Lodron, 1738-1786)及两位爱女阿蕾霞与朱瑟比娜而作,莫扎特与风琴演奏家德姆勒(Johann Micluvl Denunler, ?-1785)、钢琴制造家斯担(Johann Andreas Strin, 1728-1792)于1777年10月首演。因朱瑟比娜演奏技艺不够,此曲删去第三钢琴部,有双钢琴谱,故另有双钢琴演奏版。

1.乐队合奏呈示的两个主题,3架钢琴接过后,按第一、第二主题顺序,大多在无乐队伴奏的情况下,由3架钢琴顺序进行。发展部、再现部均按常规,华彩乐段由第、第二钢琴担任。

2.慢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歌调型优美的第一主题,由弦乐演奏后,第一钢琴呈示开头动机,第二主题改由第二钢琴表现。自41小节起为再现部,华彩只有8小节。

3.小步舞曲,F大调,A-B-A-C-A-B-A的大回旋曲式。小步舞曲性格的第一主题先由第一钢琴呈示,B段为c大调,C 段为C小调,先由第二钢琴演奏。第三次上场的A段则插入

降B大调新主题。

这首协奏曲的版本除海布勒演奏版(与霍夫曼、布吉合作,加列拉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外,另可选:1.毕尔森与谭梅文、莱文(Robert Lewin)以古钢琴方式演奏版,由加德纳指挥英国巴洛克乐团,DG,Archiv,CD编号427 317-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六、第十钢琴协奏曲。2.席夫与巴伦勃伊姆、西尔蒂(G. Silti)演奏,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Decca,CD编号430232-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3.阿什肯纳济、巴伦勃伊姆和梯索演奏,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Decca,CD编号425 088-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五、第六钢琴协奏曲。4.拉贝克姐妹与契科夫(S. Bychkov)演奏,柏林爱乐乐团协奏版,Philips,CD 编号426241-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钢琴协奏曲》。5.魏森伯格、弗朗兹、斯密德演奏,伦敦爱乐乐团协奏版,EMI,CDC7 47473-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钢琴协奏曲》。

这首协奏曲以双钢琴方式演奏的版本可选:1.佩拉希亚与普鲁演奏,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Sony,CD编号SK44915。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钢琴协奏曲》。2.布伦德尔与科佩(Cooper)演奏版,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版,Philips,

CD编号422 507-2,收于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12张)。

3.扎哈雷斯与希里斯(Hinrichs)演奏,班贝格乐团协奏版,EMI,CDC556185-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第八钢琴协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 No.8

莫扎特的《第八钢琴协奏曲》,C大调,K246,作于1776

年4月,据说乃为当时萨尔茨堡城防司令吕左伯爵夫人安东尼雅(Amtonie Lutjow)而作,莫扎特为此曲第一、第二乐章

分别作了3种华彩。共3个乐章:1.明亮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在合奏呈示后,主奏接替,转成高调后,展示动机中带半音进行的旋律,第二主题则由主奏钢琴与弦乐对话的方式表达。发展部以小调发展为主体,再现部3个主题均以原调再现,华彩有3种方式。2.行板,F大调,奏

鸣曲式。一开始即由弦乐演奏第一主题,主奏部接替后将第一主题加以修饰与变奏。第二主题为C大调,发展部手法同第一乐章。3.回旋曲,小步舞曲速度,C大调。主奏钢琴先呈示回旋主题,结构为A-B-A-C-A-B-A的大回旋曲式,B段为G大调,C段为A大调,第二次B段以原调,经过句引

出最后的C段。

这首协奏曲的版本,除海布勒演奏的全集,还可选:1.内田

光子演奏,塔特指挥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Philips,CD编号432 086-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九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2.布伦德尔钢琴,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版,Philips,CD编号411468-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二十六钢琴协奏曲》。3.塞尔金演奏,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版,DG,CD编号410 035-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4.阿什肯纳济钢琴,克尔特斯指挥伦教文响乐团版,Decca,CD编号443 576-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九钢琴协奏曲》与《A大调回旋曲》,《企鹅》评介三星带花。5.肯普夫演奏,莱特纳指挥班贝格交响乐团版,DG,CD编号439 699-2(廉价小双张)。这2张唱片上另收有莫扎特的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6.席夫演奏,韦格指挥萨尔茨堡莫扎特合奏团版,Decca,CD编号433 042-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一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第九钢琴协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 No.9

莫扎特的《第九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E271,作于1777年1月。因此曲呈献给当时法国钢琴名门的朱纳霍姆(Mademoiselle Jeunehomme)小姐,所以称为《朱纳霍姆协奏曲》。共3个乐章:1.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主题

分成动机,由全合奏与主奏钢琴各以对话方式呈示,然后主奏钢琴再呈示第二主题,第二主题以属调呈示。发展部以开头相同的方式展开,移入再现部则再现主奏钢琴与全合奏的对话。除两个主题形成对比外,这个乐章加入了优美的旋律,华彩有两种表现。2.小行板,C小调,奏鸣曲式。以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序奏始,第一主题在序奏中开始呈示,第二主题与第一乐章开头同,在合奏中,主奏钢琴予以应答,降E小调。发展部较短小,再现部省略序奏而直接再现。3.回旋曲,急板,降E大调,A-B-A-C-A-B-A大回旋曲式。先A段的主题部由主奏钢琴呈示,开头的分散和弦印象深刻,B段以主奏钢琴为中心,AB段之间有即兴的3种间奏。经过句之后,C段为降A大调如歌似的小步舞曲。变奏主题在弦乐伴奏下优雅地反复,钢琴展开技巧。在短小的第二个引子后,引出第三轮A,第三副主题3则以原调呈示。

这首协奏曲的版本除海布勒演奏的全集外,还可选:1.布伦德尔演奏,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版,Philips,CD编号442 571-2(廉价小双张)。这2张唱片上另收有莫扎特的第十五、第二十二、第二十五、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2.毕尔森以古钢琴的方式演奏,加德纳指挥英国巴洛克乐团版,DG,Archiv,CD编号447 291-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七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回旋曲》,《企

鹅》评介三星。3.佩拉希亚演奏,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Sony,CD编号SK3456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4.皮雷斯演奏,古斯鲍尔(Guschlbauer)指挥里斯本居尔本基亚?富达汀协奏团(Gulbenkian Foundation)版,Erato,CD编号2292 45935-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二十三协奏曲》和《A小调回旋曲》,《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5.塞尔金演奏,阿巴多指挥伦教交响乐团版,DG,CD编号415 206-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七钢琴协奏曲》。6.内田光子演奏,塔特指挥英国室内乐团版,Philips,CD编号432 086-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八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

这首协奏曲的历史录音,可选:1.吉泽金1936年演奏版,由罗斯巴德(Rosbaud)指挥柏林歌剧院乐团,收于APR,CD 编号APR5511。2.吉泽金1955年演奏版,由马克维奇指挥巴黎管弦乐团,收于PEAR,CD编号GEMMCD9038。3.哈丝姬儿1954年演奏版,萨切尔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收于Philips,CD编号442 631-2(4张)。这4张唱片上共收录了莫扎特的第九、第二十、第二十三、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舒曼的《钢琴协奏曲》、肖邦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等。

莫扎特:第十钢琴协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 No.10

这首《第十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K365(K6316a),作于1779年初。这首协奏曲为双钢琴而作,即《双钢琴协奏曲》。共3个乐章:1.快板,降F大调,奏鸣曲式。乐队先奏长大的第一主题,由两个形成强烈对比的乐句构成,第一主题呈示之后,轻快的经过句后,出现后来的发展部开头部分的副主题。乐队终止后,由第二小提琴在第一小提琴伴奏下奏副主题,这个副主题三度反复后终止。两架钢琴登场,利用平行二度,装饰与变奏第一主题,呈示副主题后,移成快速音群。然后第二主题出现,也发展成快速音群。发展部先采用呈示部中心的那个副主题,接着利用呈示部中副主题的经过句,形成强烈有力乐句,由两架钢琴的对话方式演奏。新的乐句陆续登场,都由两架钢琴作对话处理,然后在快速音群引导下移向再现部。冉现部中第一主题的后半部以C小调再现,其第二主题与副主题均转回原调,华彩由乐队导向终止。

2.行板,降B大调,中段穿插C小调插入句的三段休。优美的主题由乐队表现后转向第二钢琴,2架钢琴对话平行进行,新旋律在周围陆续登场。中段不断流露出悲伤的旋律,第三段为第一段再现。

3.回旋曲,快板,降E大调。活泼的回旋主题先由弦乐呈示,合奏反复,突然终止于六度属和弦。乐队终止后,第一钢琴上场呈示副主题;第二钢琴以低八度反

复,双簧管构成回声。接着回旋主题动机构成的终结乐句上场后,以16分音符形成的分散和弦及以三连音符构成的乐句,由两架钢琴对话,移向第一插入句。第二插入句由16分音符构成震音音型,以及三连音符构成的旋律,在两架钢琴间不断交换演奏。然后回旋主题和第一插入句再现,利用回旋主题动机谱成的终结乐句上场,导向华彩。这华彩是莫扎特亲笔所作,回旋主题再现而结束。

这首协奏曲的版本除海布勒演奏的全集(与霍夫曼合作,由加莱拉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外,另还选:1.佩拉希亚与鲁普演奏,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Sony,CD编号SK44915。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七钢琴协奏曲》。2.布伦德尔与科佩(Cooper)演奏,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版,Philips,CD 编号422 507-2(收于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12张)。3.毕尔森与谭梅文以古钢琴方式演奏,加德纳指挥英国巴洛克乐团版,DG,Archiv,CD编号427 317-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六和第七钢琴协奏曲。4.吉列尔斯父女演奏,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19 059-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带花。5.扎恰雷斯与希里斯演奏,班贝格乐团协奏版,EMI,ClC5 56185-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七钢琴协奏曲》。6.阿什肯纳济、巴伦勃伊姆演奏,英国室内乐团协

奏版,Decca,CD编号425 090-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一、第十二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此曲的历史录音,可选:1.施纳贝尔兄弟1936年演奏版,由鲍尔特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收于EMI,CHS7 63703-2(3张)。这3张唱片上另有施纳贝尔演奏的莫扎特的第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七钢琴协奏曲及钢琴奏鸣曲

K332、K570、回旋曲K511。2.哈斯姬儿与安达1955年演奏版,加莱拉指挥爱乐乐团协奏,EMI,CDH7 63492-2。这张唱片上还有巴赫的《双大键琴协奏曲》和哈丝姬儿演奏的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第十一钢琴协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 No.11

这首《第十一钢琴协奏曲》,F大调,K413,作于1782年。1781年,莫扎特离开萨尔茨堡前往维也纳,这首作品作于他趋于自己独立之后不久,所以被认为是他自己进一步追求个性表现的开始。共3个乐章:1.快板,F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开头由合奏呈示第一主题,承接第一主题后的乐句,由中提琴与小提琴对话,第一、第二小提琴对位。第二主题先以C大调,转入F大调反复。主奏钢琴引出第三主题,以

快速音群变奏。发展部钢琴演奏从呈示部主题中提炼,但呈示得像是异质的新主题。再现部除第二主题以主调冉现外,均按呈示部方式进行,华彩开始前,追忆呈示部第一主题后的副主题。2.小广板,降B大调,始终以阿尔贝蒂低音(Alberti bass)伴奏的主题,形式为含乐队序奏的二段体。以主奏钢琴为主体的主部,由主题及含调性膨胀的反复和新插入句等一系列反复两次,然后以简单的尾奏结尾。3.小步舞曲速度,F 大调,回旋曲式。开头以乐队奏32小节回旋曲主题为小步

舞曲形态。乐队之后主奏把主题单纯地变奏。主题的前后半段分别被主奏钢琴、乐队或弦乐队以变化反复。回旋曲和第二段以高四度反复新要素而转成降B大调,非常优美。第三段达成尾奏效果,主题在最后作各种各样变奏,弦乐奏主题,钢琴以四度音程及辉煌的音阶回应,强有力的合奏推向高潮,圆号再奏主题,钢琴回应,双簧管再回应,构成美丽的回声。

这首协奏曲的版本除海布勒演奏的全集,另可选:1.佩拉希亚演奏,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Sony,CD编号SK42243。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二、十四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2.布伦德尔演奏,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版,Philips,CD编号416 367-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六钢琴协奏曲》。3.扎恰雷斯演奏,马里纳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版,EMI,CDC7 54195-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

特的第五、六钢琴协奏曲。4.内田光子演奏,塔特指挥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Philips,CD编号422 458-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二钢琴协奏曲》。5.阿什肯纳济演奏,英国室内乐团协奏版,Decca,CD编号425 090-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和第十二钢琴协奏曲,《企鹅》评介三星。

莫扎特:第十二钢琴协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 No.12

这首《第十二钢琴协奏曲》,A大调,K414,作于1782年,共3个乐章:1.快板,A大调,协奏曲型奏鸣曲式。优美的第一主题支配全乐章,第一主题曲由两小节纤细的气氛导出,第二主题则由丰盈的半音进行导出,都具优雅的表情。乐队表现这两个主题后,主奏钢琴先呈示第一主题,冉承续各乐队在表达两个主题的尾奏衍生出的有E大调倾向的副主题。在强调E大调属和弦的经过部之后,第二主题上场,钢琴的快速音群,发展部以E大调新主题开始,转入转调部分,悠悠下降的低音弦音型构成转调结束,主奏钢琴演奏第一主题而引向再现部。再现部第二毛题以主调出现,新的经过句由主奏钢琴呈现,最后以华彩结束。2.行板,D大调,其旋律来自J. C. 巴赫,当时J. C. 巴赫辞世,莫扎特以此旋律表

音乐鉴赏之鉴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

Xx系 xxxx班 xxxxxxxxxxx 鉴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 莫扎特一生共写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创作的《G 大调弦乐小夜曲》。这是一部轻快的乐曲,充满了淳朴、真挚的感情。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倍大提琴演奏。由于它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被称作《弦乐小夜曲》或《G大调弦乐小夜曲》。它堪称18世纪器乐小夜曲的典范。 这部作品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结构,具有进行曲风格。开始四小节的前奏为号角特征的引子乐句,音调明朗有力,充满信心。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清新、流畅,情绪饱满,颤音的出现更显得生机勃勃。 副部主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题节奏鲜明,连奏、断奏音型交替出现。 第二部分是连续反复的颤音和断奏,幽默而轻巧,蕴含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展开部非常短小,主要以引子乐句和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音型展开。 再现部按奏鸣曲式原则,副部主题的调性由属调转为主调,其它基本是呈示部的再现,最后是短小精悍的尾声。整个乐章节奏明快、旋律生动、简洁利落和富有推动力。 第二乐章:行板,是一首抒情的浪漫曲,具有回旋曲式的特征。主题淳朴、抒情、典雅、宽广。 第一插部旋律富于流动性,轻歌曼舞。 第二插部跳音与连奏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插部是全曲中唯一小调性的主题,它运用一个回音音型,连续不断地出现于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之中,形成高音部与低音部的对比,增加了乐曲的戏剧性。

最后,整个乐章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第三乐章:短小、精致的小步舞曲,复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主题由明快、有力和抒情、流畅两种富于对比性的旋律构成,带有舞曲风格。 第二部分旋律甜美柔和,具有歌唱性。也由两种对比性旋律构成。 第三部分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全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回旋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含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活泼轻快,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光辉,这一主题在本乐章中重复五次,但调性每次有变化。 第二主题优美、纤巧、生动,与第一乐章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近似,具有舞曲的风格。 展开部是以主部主题为基础的调性变化与发展。 再现部以副部主题在前、主部主题在后,倒置出现,从而加强了回旋曲特有的热烈情绪。 《G大调弦乐小夜曲》在欢快、明朗、兴高采烈的气氛中结束。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浅析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赏析 结束了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我受益匪浅。由于老师的悉心教导,也是自己的兴趣使然,我明白了很多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 艺术世界中,最不可思议的莫过于音乐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人类传达感情的工具;音乐是一些用旋律和曲调驯服的噪音;音乐是数学与魔术的结合等等。它仿佛是咒语,是密码;又仿佛是精华,是美酒;吸引无数人沉醉其中。 所以,每当我们听到一首曲子并且停下来认真听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了最初的欣赏。这里,我了解到了音乐的三个层次,那就是感官层次、表达层次和音乐层次。这里,我就将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结合这三个层次来粗浅分析。 首先,根据我从网上文献所了解的对这部交响乐的创作背景和内容做一下简介: 莫扎特留给后人四十一部交响曲,其中最后三部作品(《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是作曲家在1788年夏天用六个星期时间写出的。在如此短暂期间,他能写出堪称自己全部交响曲创作中的三部杰作,人们一定会为作曲家设想出他所处的优裕条件和畅快的心境。但事实上莫扎特却是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他的这个交响乐“三部曲”的。 这部交响曲充满哀怨之情,但这并不是作曲家当时赤贫生活的直接反决,而是深深地凝聚了一个穷困作曲家的全部生活体验,是他一生中所有悲惨遭遇和挫折的集中体现。 交响曲一开头,就从小提琴声部涌出一个激动焦虑的主题。它用愁苦压抑的音调,三次敲击着生活大门,然后痛切地一向上昂头,又用不安的节奏断续轻轻敲击下去。当音乐转为舒展连绵时,一支沉浸于小调忧郁色彩中的旋律,倾吐出作曲家更深的伤感。在向副部主题过渡中,音乐显示出冲决痛苦网罗的气势。但很快就被一个小节的休止打断。在小提琴轻微叹息中,双簧管奏出一段安谧的旋律。但是,副部主题这点明快气息也没有持续下去。一声不协和的音响,乐章色彩骤变。主部主题六次转换调往愈益紧张;它游移于乐队各个角落,痛苦急促地到处撞击,不曾有一刻稳定与安宁。第一乐章在倍受生活折磨的痛苦气氛中结束。 第二乐章是柔和的行板乐章。这个乐章,速度由急促转向和缓,调性由g 小调,转向降E大调。在感伤的第一乐章之后,这里浮现出明朗的色调。但这不过是一个缓解的间歇,一个暂时“向着生活的光明面去看”的沉思。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本来是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宫廷舞曲,但在肩负生活重担的作曲家笔下,却也拖起沉重的步伐,奋击着,挣扎着,要摆脱痛苦的桎梏。乐章开始,乐队全奏出一支昂奋有力的音调。它在压抑的g小调中,不断向上冲击,攀援到高音区的至高点,进发出痛切伤感的泪花,获得了片刻的安慰,舒展了一下愁眉,便又开始了新的抗争。重现的主题似乎增添了更大的动力。推动着音乐向终曲乐章走去。 第四乐章作为交响曲的终结,仍没有摆脱忧郁与伤感。表现出莫扎特对于生活的热情和赞美,那么,这部交响曲中作曲家以痛苦的笔调所抒发的,并不是对幸福、对生活的绝望,而是一种强烈的渴望。这种期待和追求之感,不可避免地

福列《安魂曲》的结构特点与艺术价值

摘要:《安魂曲》是一种重要的合唱音乐作品体裁,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许多作曲家创作过这种类型的作品,这些《安魂曲》从结构与内容上来说,基本大同小异,尤其是在浪漫主义时期结束之前,首先唱词大多取自于宗教仪式弥撒的经文,用拉丁文演唱(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除外),段落结构也都基本相同,其次所表现的情感具有显著的宗教气息与宿命特征。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福列创作的《安魂曲》却是例外,在段落结构上,福列的这部作品短小精悍,一反浪漫主义时期追求宏大、戏剧化表现的叙事性结构,这和福列对《安魂曲》的理解,延伸到作者对死亡的理解都是与众不同的,本文介绍了传统《安魂曲》的结构特点,同时又分析了福列创作的《安魂曲》与传统的安魂曲在结构上的异同,从而引申出福列在对内容结构进行删减的最终用意在哪里?同时对福列的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安魂曲弥撒福列经文 一、《安魂曲》(requiem)的由来与结构 安魂曲(requiem mass)是天主教会中一种重要的弥撒,其意是教会为追悼亡者的弥撒,也称为“黑弥撒”,这是因为主持仪式的教士在举行弥撒时,经常身穿黑色的服装而得名。 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表明第一个创作《安魂曲》的作曲家是谁,但最早保存下来的《安魂曲》产生在13世纪,由佛莱芒作曲家约翰内斯·奥克冈写成,而16世纪至今约有几百首《安魂曲》被保存了下来,我们知道在中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时期的作曲家已经开始创作《安魂弥撒》比如拉索、比如帕莱斯特里纳和维多利亚等,帕莱斯特里纳在1591创作的《死者弥撒》(missa pro defunctis)其实就是安魂曲。由于后来的巴赫,海顿等不是天主教徒,因此鲜有创作安魂曲。随后的莫扎特、罗西尼、柏辽兹、威尔第、勃拉姆斯、福列、普朗克等人都创作过经典的《安魂弥撒曲》,其中以莫扎特、威尔第、福列三人创作的《安魂曲》最为知名,并称为史上三大安魂曲。 西方音乐史中那些创作过《安魂曲》的作曲家们,几乎没有将些经文全部谱曲的,他们会根据个人喜好来对其中的章节进行筛选,由作曲家对经文的选择也可以看出各个作曲家对安魂弥撒理解上的差异,其中特别是继抒咏中的末日经(dies irae),由于经文相当长,又可分为许多小的段落,这也是大多数作曲家在创作《安魂曲》中最重视的一段,是体现作曲家风格特征的最重要的一段。 例如莫扎特就将这段经文分成以下六段: 1.震怒之日(dies irae) 2.奇妙的号角(tuba mirum) 3.威严的君王(rex tremendae) 4.仁慈耶穌(recordare jesus) 5.审判(condutatis) 6.眼泪(lacrymosa)。 莫扎特将这六首乐曲做了不同的安排,无论是和声、曲调还是织体手法都深具艺术感染力,成为了莫扎特的《安魂曲》最为精彩的部分,其中第六首<眼泪&(lacrymosa)便是莫扎特的绝笔,他只写到了第九小节,余下是他的学生舒斯迈尔续写的。 在西方音乐史的长河中,《安魂曲》作为极为重要的一种合唱音乐体裁,一直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的宗教气息和宿命特征,一直是《安魂曲》的烙印,由于合唱音乐是音乐和文学(诗歌)的结合,经过发展,也形成了声乐和器乐的结合,这种形式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适合表现诗的意境和哲理性的思想内涵。随着历史的变迁,《安魂曲》也逐渐的脱离了宗教的轨道,突破了原有的经文基础,作为一种单纯的世俗合唱音乐体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例如戴留斯的《安魂曲》的歌词实际上是西蒙的一首诗,英国作曲家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是把拉丁经文与关于一战的诗歌结合到一起,而近代的美国作曲家伯恩斯坦,在创作的《安魂曲》中甚至融进了舞曲、布鲁斯和外国民歌,更有爵士和摇滚音乐的元素,这种“大杂烩”,造成了石破天惊的戏剧性效果。

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

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

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 歌剧《魔笛》是莫扎特最后一部也是最伟大的一部歌剧,它的结构统一,主题发展广阔、性格的刻画及人物的相互关系处理也非常出色。可以说它是一部民族音乐剧,也是一部与维也纳歌剧传统紧密联系的伟大的神话歌剧,在这部歌剧中,无论是曲调语言还是和声语言,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戏剧表现,都十分突出地体现了民族色彩。《魔笛》描述一位王子受夜后委托,带着一支魔笛和一位捕鸟人去神庙解救夜后的女儿。祭司帮助王子认识了夜后的险恶面目,并让王子和少女通过了几道考验后获得了爱情。《魔笛》中有几段非常著名的咏叹调,一首是《我是快乐的捕鸟人》,歌词诙谐风趣,音乐活泼欢快,结构精美紧凑,具有浓郁的德国民间歌谣风格,活灵灵地展现了帕帕盖诺无忧无虑的开朗性格。另一首是夜后的咏叹调《年轻人别害怕》,这是一首极有名的曲调,表现了夜后仇恨光明的阴暗怪异的变态心理,同时也流露出母亲对儿女的疼爱之情。这首歌曲是典型的意大利式的歌剧咏叹调,作品后半段的华彩乐段和长期停留在高音区的乐句,使之成为最难演唱的曲目,即使是对最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来讲,也有利考验和挑战。另外,帕米娜的《啊,我知道了》和夜后的《心中燃烧着怒火》也同样具有高难度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魔笛》可以称作是莫扎特第一部真正的德国歌剧,这部用德文演唱的歌剧,这部用德文演唱的歌剧,把德意志民族的优良品质,淳朴感情和清醇美丽的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莫扎特振兴德国歌剧的夙愿,开创了德国歌剧以后的发展道路,对新世纪的德国歌剧作曲家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莫扎特把音乐的创作作为歌剧创作的基础,音乐的独特表现力可以独立表达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增强歌剧的戏剧性。戏剧性广义为戏剧艺术本身所特有的本性。通过情节性、音乐性、主题性、崇高性和生命性才阐述歌剧《魔笛》的戏剧性。进而从社会环境、个人价值和才能方面分析产生这些特性的原因,揭示莫扎特的创作背景。其中,重点突出了音乐在歌剧当中的地位。这对于肯定莫扎特歌剧创作。推进歌剧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莫扎特作为18世纪伟大的指挥家、演奏家、作曲家,他的音乐涉及各类体裁,广为流传,留下了很多传世佳作,其中《魔笛》更是以其独特的戏剧性征服了大众。 在各种音乐体裁当中,莫扎特对歌剧情有独钟。他最早创作的歌剧是《阿波罗与海辛特斯》,是他为萨尔斯堡大学的学年结业创作的,是一部不够成熟的作品。后来莫扎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歌剧《克里特王伊多梅纽斯》的创作中,这是为宫廷庆典而写作的歌剧。在这部歌剧里他修改了旧的传统歌剧形式,模糊了宣叙调在歌剧中的界限,用咏叹调来表达剧中的戏剧动作。这部歌剧标志着莫扎特歌剧在创作上的成熟。《魔笛》则牢牢地奠定了他18世纪重要歌剧作曲家的地位。 我们先来看一下莫扎特歌剧的几个突出的特点,以便我们结合这些特点对《魔笛》的戏剧性进行分析。 第一,注重情节性。歌剧要以优质的情节取胜。莫扎特的歌剧注重情节的编排,情节的曲折变化符合受众的审美期待。正是在情节上的跌宕起伏、精心布置使得莫扎特的作品有着广泛的受众。 第二,突出的音乐性。莫扎特曾经在一封信中对创作歌剧有过这样的言论:在一出歌剧中间,诗歌必须绝对服从音乐。而他还强调:音乐居于最高的主宰

莫扎特《安魂曲》赏析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课结业论 文 题目:莫扎特《安魂曲》赏析 学号: 姓名: 年级: 学院: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莫扎特《安魂曲》赏析 摘要 说到安魂曲,人们首先就想到莫扎特的《安魂曲》,在欧洲音乐鉴赏课上倾听了这首乐曲后,我被震撼了。不禁想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部作品,以及想说我听了这首乐曲后的一点心得,和上了一学期欧洲音乐鉴赏课后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安魂曲;莫扎特;鉴赏;心得 这部《安魂曲》使用的是传统的安魂曲形式,用的是拉丁文歌词,真挚动人的无以复加的境地。莫扎特医生即使到穷极潦倒之时,他的音乐中也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如阳光般的欢乐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气息。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合唱团及圣马丁乐团的演绎并非这部作品最著名的版本(比如伯恩斯坦几年亡妻的版本及卡拉扬金版),但这个版本自有一股清新和顺的气质,和莫扎特的气质很是接近,因此欣赏起来只有灵魂的升华感,而没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的悲伤感。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安魂曲》这部作品的分析 《安魂曲》的分析 《安魂曲》开始使用了阴郁的d小调,沉重的弦乐伴奏与暗淡的情绪象征了永恒的安息,然而我们还是能够从音乐中听到一些骚动不安,象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永恒死亡心存不甘。请大家关注一下这个灰暗的d小调,莫扎特生前并不常用d小调,只有在《唐璜》中频繁使用,《唐璜》所涉及的主题同样是死亡、超自然的神力等等,莫扎特在《安魂曲》中一开头就使用这个对他来说比较罕见的奇特调性,当时他的困苦心情可见一斑。黑暗笼罩了整部《安魂曲》,我们不难发现莫扎特在配器中甚至很少使用高音木管乐器,在弦乐沉重节奏的伴衬下,巴松吹奏出主题旋律,接着另外一个主题相隔五度出现在巴赛管1上,当时这种中音单簧管发明不久,莫扎特在他晚年经常使用这种新乐器,比较出名的例子是在歌剧《魔笛》中的使用。

音乐《走近莫扎特》教学设计

《走近莫扎特》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带领学生听、唱S。H。E演唱的流行歌曲《不想长大》,再和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做比较,发现如此时尚、前卫的音乐竟源于两百年前的古典音乐,出自音乐神童莫扎特之手。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导入,师生一起拍拍唱唱能放松学习心情。找相同可以拉近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距离,使学生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 二、欣赏 1.欣赏《第四十交响曲》片段 A、了解莫扎特的情况。 B、带领学生反复倾听,先后通过提出不同要求(如听辩其主奏乐器,对比声乐作品与器乐作品的表现力),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 C、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分布。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欣赏音乐,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简单的手势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倾听音乐,为后面让学生发现音乐的对称结构埋下伏笔。)2.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A、欣赏《毕打自己人》,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并找出其中的主要旋律。 (设计意图:用现代音乐来拉近和古典音乐的距离) B、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聆听、演唱、表演其中四句主要的旋律,带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C、讲解奏鸣曲式等音乐知识,体会古典音乐带给我们的比仅仅是旋律美,还有形式美。 D、完整聆听第一乐章,使学生充分地聆听、感悟作品。 (设计意图:采用齐唱,分角色、分声部合唱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

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理解音乐,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感知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并引导学生参与关注音乐的能力。引领学生完整欣赏作品,充分体验作品的魅力。) 3、拓展部分——欣赏莫扎特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更深一步的了解莫扎特。) 三、总结 1、谈一谈莫扎特和他的作品,并总结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哪一个会一直流行下去? 2、古典音乐将永恒存在! (设计意图:提升课的立意,为学生终身喜爱和享受古典音乐奠定基础。揭题:古典音乐将永恒存在!结束音乐和开头音乐是一样的,都是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首尾呼应、前后照应。) 附:教学流程图:

莫扎特及其作品简析

莫扎特及其作品简析 曾磊20141387036 数学与统计学院 经老师推荐,我看了《莫扎特传》这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从而更加亲近地接触到这位历史上极负盛誉的音乐家,在惊叹他那过人的天赋和才华的同时,我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他的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我们总是喜欢叫他神童和天才,然而我们却没有看到他的勤奋,他曾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过:“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研究过许多次。”所以,我们应该坚信:天才出自勤奋,要想成功,必须付出巨大努力!莫扎特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当然结局也是十分悲惨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是极其大胆和勇敢的,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然而正是他这种不畏强权,追求自由,崇尚心灵解放的勇敢精神,又为他赢得世人更多的敬重。他曾在给父亲的信中写到:“不能再受这些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的多。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 莫扎特一生作品丰富,他的代表作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安魂曲》等。影片的开头就是以《唐璜》为背景音乐,《唐璜》是莫扎特的一部歌剧作品,初演于1787年,受到广泛欢迎,这部作品是根据拜伦的同名诗体小说改编而来的,虽然貌似喜剧,实则悲剧色彩浓郁,是古典主义歌剧的代表作。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但它主要还是以音乐为载体来组织剧情,表现情节的。《唐璜》在艺术风格上有着诸多新颖之处:声部的创新;人物也更具有鲜活性;还有人文性的凸显,他的歌剧中流露出一种对人性不可思议的深刻理解,他始终坚持赋予角色人性化的信条;充斥戏剧性,莫扎特自称这部歌剧为欢快的戏剧,他强调这是内容深刻的音乐悲剧与喜歌剧的统一体。 接着是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又称《第13号小夜曲》,其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G大调弦乐小夜曲原有五个乐章,后因第二乐章失传,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排,浪漫的抒情曲,本章旋律恬静,充满了绵绵情思。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小步舞曲,这一章的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活力。第四章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这

莫扎特传赏析

莫扎特传赏析 《莫扎特传》这部电影讲的就是这位大音乐家的故事。影片一开始便伴随着急促、充满焦躁与不安的旋律把我们带入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这一切似乎就在预示着悲剧的到来。一个面目丑陋的老头----萨列里,只能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无法忍受的痛苦与折磨,他的痛苦是因为他亲手害死一个真正的天才,为自己的罪孽而深悔不已。然而梦想一生都会受上帝宠爱的自己,在苟且偷生中目睹莫扎特的作品为世人所称颂流传时候,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却被人们渐渐的遗忘,这无疑对他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片子是以与莫扎特同时代的奥地利皇帝的御用音乐家萨列里为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当时,在维也纳,萨列里的地位很高,因此也很自负。可当萨列里目睹莫扎特的表演,特别是莫扎特听了一遍奥皇演奏由萨列里作曲的欢迎小品后,就流畅地复奏并以其中的乐句为主旋律随意地展开各种风格的变奏,让萨列里大为惊讶。在天才面前,他觉得上帝对他太不公。为了生活,莫扎特的夫人背地里拿着莫扎特写的乐谱去找萨列里,希望他能帮她的丈夫谋个差事。当萨列里得知莫扎特漂亮干净的手稿就是原稿而非复清稿时,他认为莫扎特是在上帝面前听写下来的。莫扎特在音乐上的天分使萨列里越来越不舒服,发狂似的嫉妒心终于使他下决心要毁掉莫扎特。萨列里收买女佣去莫扎特家做线人,了解莫扎特的一举一动。又在奥皇面前说出莫扎特的秘密,目的就是要看到莫扎特出丑和难堪。可是内心充满明媚春光的莫扎特,却总是让人不忍去伤害他。后来,萨列里抓住莫扎特生活窘困的软肋,化装成蒙面黑衣人到莫扎特家约稿,许以重金要莫扎特创作一部《安魂曲》。在生存压力面前,莫扎特无奈接受了这个预订。但莫扎特有一种预感,觉得是在为自己写《安魂曲》。最后,也许莫扎特自己预感到时光不多了,他让萨列里在自己面前也听写了一回,由他口授,萨列里记录,通宵未眠,完成了著名的《安魂曲》。当清晨的阳光射入屋子,天才死去,而嫉妒天才的人疯掉。这就是电影的结局。 不得不说,对于一个从小就登台演出,在鲜花和赞美中长大的莫扎特来说,生活和交际方面的无知与幼稚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他的笑声中都透着“肆无忌惮”、“狂放不羁”,让人很难去接受,就像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童。或许正是因为他的天真与纯洁他才能创作出那么自由完美的音乐。影片中有个片段令人印象非常深刻,莫扎特趴在球桌上一边把玩桌球一边创作音乐,而且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莫扎特在钢琴上作曲的画面,学过作曲的人都知道,作曲是一定离不开钢琴的,导演这样做就是为了向我们展示莫扎特惊人的才华。在现实中莫扎特的妻子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评价莫扎特:“他作曲就像在写信”。电影里他自己也自信的指着头说:“一

(初中音乐教案)永远的莫扎特教案

永远的莫扎特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永远的莫扎特 教学内容 初一《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四十交响曲》片段 指导思想: 从音响出发,以音乐为本,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倡导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 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为终身学习和享受古典音乐奠定基础。本课从流行歌曲入手,以莫扎特为主线,将《g大调弦乐小夜曲》作为主要内容,借助莫扎特效应”和莫扎特年”事件,有效的缩小学生与古典音乐间的距离,能使他们亲近并喜欢古典音乐,对莫扎特有一定的印象。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古典音乐的愿望。 2. 能够用唱、奏、指挥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3. 欣赏《第四十交响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感受、发现并了解古典乐曲的形式美,了解莫扎特。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并能主动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近并喜欢古典音乐,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古典音乐的愿望。 教学过程: 导入 带领学生听、唱s。h。e演唱的流行歌曲《不想长大》,再和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做比较,发现如此时尚、前卫的音乐竟源于两百年前的古典音乐,出自音乐神童莫扎特之手。 欣赏 1. 欣赏《第四十交响曲》片段(约一分钟) 带领学生反复倾听,先后通过提出不同要求(如听辩其主奏乐器,对比声乐 作品与器乐作品的表现力),带领学生一步熟悉《第四十交响曲》。 2. 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a、初听呈示部音乐,让学生感受

音乐鉴赏-莫扎特

比起《莫扎特传》我更喜欢影片的另一个译名《上帝的宠儿》,我们把"上帝的宠儿" 简称为天才,或者干脆就简称为莫扎特。莫扎特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 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2岁就写了第1部歌剧,他无疑就是备受神的恩宠的人。 《莫扎特传》通过作曲家萨列里忏悔的角度来演绎莫扎特短暂而才华横溢的一生中在 维也纳度过的最后十年。这个我们凡人为之炫目的天才,他首先是一个男孩,倒不是 因为他直至散手人寰都年纪轻轻,而是他既便在世间的大部分日子里,他都只是会傻笑,会做狭地和女演员在化妆间滚作一团,会在大庭广众下毫无理由地"羞辱"他的对手,一个对他的前提也许是性命攸关的人——宫廷作曲家萨列里,萨列里这个角色承 载了整个时代的“庸才”们对莫扎特的钦羡、嫉妒、愤懑甚至加害。萨列里清楚地听到,甚至是看到神通过这个粗俗甚至看上去那么漫不经心的小孩说出的天籁。他奇异地发 觉竟然只有他看见了,他恐惧所有的人在那些刹那里都张开了眼睛。于是他诱导这个小男孩犯罪,他得意地发现莫扎特就是一艘可以轻易摆布的帆船,"好风凭借力",他 似乎可以让这个天才毁灭。他似乎可以伤害神在这世上的代言人。 萨列里所做的一切其实算是从另外一种角度诠释了天才是如何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 首先,天才服务的是万王之王,尘世间习惯于别人三跪九叩的君王几乎都会遭到天才 的藐视。因为天才会觉得在君王面前有坐位,可以对着君王平视并不值得额首称庆。他会从维也纳写信给父亲:"我还是怒气冲天……人们一直在考验我的'忍'。终于'忍'字 败下阵来,我已经不再是个'萨尔茨堡的囚徒'。今天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我终于自由了……",他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成为欧洲历史上 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由从来只在天上,地上匍 匐的凡人又知道什么叫做自由。 然后,天才的家庭还是凡人的家庭。他的妻子也许都不如他的仇敌知道他的可贵在什 么地方,她评判《安魂曲》和《魔笛》价值的高低只不过是前者预付了很多钱,后者 似乎赚不到什么钱;终其一生,她开始意识到她的莫扎特是天才,但她其实不知道她 的莫扎特何止是天才。 最后,如果仅仅认为莫扎特只是一个天才,那便是对他的极大不公了,正像他和《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说的那样,“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的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从事作曲;没有 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但是,天才的身体尤其是凡人的身体。当萨列里安排的女仆都惊恐地拒绝不再做可耻的密探,由于她发觉夜以继日的工作让 她名义上的主人已经象鬼一样的旺盛,或者说象鬼一样的不可捉摸。当萨列里兴奋地刺出最后一剑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上天已经不想再与凡人分享他的宠儿了, 上帝的宠儿要回家了。

音乐欣赏之莫扎特.doc

莫扎特及其《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赏析 教育1001 赵孙娟 学号:100901136 纵然一直听过这位18世纪的奥地利萨尔茨堡—宁静美丽、风景画如的小城市里走出来的世界音乐天使---莫扎特的名号,但真正对他感兴趣、对他的音乐动容,是在看完一部日本动漫作品《交响情人梦》之后。 莫扎特在我认知中,给我的印象是充满一种和谐的美,天籁之音随时都会在我们不经意间绽放,并能够在最小篇幅、最短的片断,给我们展现一个某些作曲家需宏篇巨制才能表达的完美世界,音乐中充满一种舞蹈的性格,其间活灵活现的童趣时有流露,但随着我的生活阅历渐渐丰富,我再次听到《交响情人梦》的女主角演奏莫扎特KV304的作品,才能在一些作品中听出音乐背后隐藏的丝丝忧伤,在作品中,那种惆怅,那种无奈,让人的心在落泪,1778年是他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母亲过世及恋爱中的苦和乐,只有痛苦的灵魂才能理解痛苦的心灵,让我终生难忘! 于是,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莫扎特。 之后,我就开始慢慢地、细细地品茗莫扎特。 莫扎特音乐中的至善至美,崇高、博爱的神性与其纯真无邪、充满同情慰藉的人类共性,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如他C大调小奏鸣曲,作品K.545中那神童的灵秀与现实生活中孩子们那稚嫩、美好的憧憬,犹如手心手背一样难予分割;他E大调奏鸣曲、作品K.333中那理性、深刻的神明之光与饱经风霜的夕阳晚霞,恰似身前背后般溶为一体。无怪乎孩子们在弹莫扎特童年的佳作,C大调钢琴小奏鸣曲时,几乎在他们听到这一作品的瞬间,往往便喜欢上了这首曲子,许多钢琴家回忆他们童年学琴的情景时,往往印象最深,感到最美的是这首曲子,反之,一些老一辈钢琴家,在他们历经沧桑的晚年,甚至包括一些非常伟大的钢琴家在弹奏莫扎特时,仍能从莫扎特音乐里所感受到无限的爱和崇高的音乐境界中获得无穷的乐趣。还有像《安魂曲》、《加冕弥撒》KV317全曲不到三十分钟,气势磅礴充满戏剧性,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作为现场音乐会演奏,效果一定不错。他的如天使般歌唱的音乐,实在太多太美令人难以割舍。 下面,我想跟大家一起欣赏莫扎特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特色的作品《D大调

音乐鉴赏答案

给我最爱的老婆音乐鉴赏答案 令狐采学 音乐鉴赏的误区 1 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是因为音乐不具有:() A、视觉性 B、语义性 C、表达性 D、标准性 正确答案:B 2 下列哪一项是音乐音响的基本属性:() A、语义性 B、视觉性 C、非视觉性 D、美学性 正确答案:C 3 中国音乐教育和普及工作中基本以下列哪一项为核心:() A、音乐解说 B、音乐感知 C、音乐内化

D、音乐创作 正确答案:A 4 欣赏音乐是指能够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形式解说音乐。() 正确答案:× 5 听不懂音乐不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具备音乐细胞和音乐修养。()正确答案:√ 音乐的艺术本质 1 《音乐通论》是下列哪一位音乐大家的著作:() A、廖辅叔 B、莫扎特 C、廖尚果 D、萨利埃里 正确答案:C 2 下列那哪部作品是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 A、《乐话》 B、《大江东去》 C、《我住长江头》 D、《清歌集》 正确答案:A

3 音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 A、视觉 B、语言 C、听觉 D、情绪 正确答案:D 4 音乐仅仅是听觉的艺术。() 正确答案:× 5 音乐可以细腻、微妙、直接、及时地表达人类情感。()正确答案:√ 音乐审美的基本观念 1 体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方式是:() A、认真聆听音乐 B、参照解说体会音乐 C、体验微妙的情绪变化 D、学好理论知识 正确答案:C 2 哪一种方式可以描摹人类情绪的变化:()

A、文学 B、语言 C、音乐 D、美术 正确答案:C 3 《鲍列罗舞曲》是哪位作曲家的著作:() A、拉威尔 B、亨德尔 C、巴赫 D、莫扎特 正确答案:A 4 音乐可以表现出人类多种多样的情绪。() 正确答案:√ 5 真正听懂音乐欣赏音乐就要首先放弃理解的负担。()正确答案:√ 声音的联觉属性 1 我们之所以能够听懂音乐是依靠下列哪种方式:() A、听觉 B、视觉

莫扎特安魂曲 听后感

莫扎特安魂曲听后感 《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但是直到去世,莫扎特 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果然成了他为自己作的安魂曲。他死在35岁那年,生前的天才声誉和奢华生活都没有了,音乐大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只有他的音乐,没有一丝伤感,充满阳光、欢乐。 莫扎特,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然而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着怎样的 故事,在面应死亡的时候他有着怎样的心情,由于对这个传奇人物的崇敬与对其英年早逝的遗憾之情。促使我去发掘与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而《安魂曲》 这一部最后的作品是最能够解答我所有问题的。 《安魂曲》开始使用低沉而缓慢的吹奏,伴随着阵阵平静和谐乐,把人 们代进了庄严肃穆的教堂中,静静等待着即将开始的“安魂弥撒”。当引曲 过后,低沉浑厚的)男中音,把人们的心,灵魂,感情,代入一片宁静,严肃。 伴随着接之而来的,源源不绝的,唱诗班多次重复的合唱,另人如身临其境,共祝祷词。然而我们还是能够从音乐中听到一些骚动不安,象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永恒死亡心存不甘。 《震怒之日》从头至尾保持了快板的速度,须知莫扎特是以何等恐惧与怅惘的心情来谱写这段他害怕的音乐的,在作曲家眼中最后审判之日就是 灰飞烟灭的人生终点。《号角声起》给人以一线希望。而《落泪之日》是 整部安魂曲中最具悲剧性的段落之一,女高音以渐强的音量表现永恒安息 到来之前的悲痛之情,也就是在这段音乐中莫扎特永远停下了他的笔,这 段《落泪之日》才是莫扎特自己真正的安魂弥撒曲。黑暗笼罩了整部《安 魂曲》,一句渐强的“阿门”似乎预示着众神对这个净化过的灵魂的认可与接纳。整段曲子沉浸在一种压抑而收敛的哀痛情绪中,其间不断的对死亡的反思之感更增加了曲段的深度。 听完莫扎特的《安眠曲》,让我觉得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会跟随着作品在这个世间永远长存,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你仿佛曾与他相识,听着他在你面前述说他的故事,和他在死亡面前有着怎样的感受。面对即将到来的永恒死亡他心存不

莫扎特音乐创作的背景分析(一)

莫扎特音乐创作的背景分析(一) 内容摘要:文章先在18世纪欧洲的时代背景中寻找莫扎特音乐古典风格的源头;再以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为背景剖析莫扎特音乐的本质和灵魂;最后从疾病、死亡、自由人的“烦”着手,分析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生理和心理背景。 关键词: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典风格启蒙运动慢乐章 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三岁弹琴,四岁识谱,五岁开始作曲,小小年纪就名满京都,轰动全欧。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满脑子是音乐”,被誉为“音乐的上帝”。上帝创造了万物,莫扎特则以纯正的心态,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以其旺盛的创作精力,向世人奉献了大量充满灵性的音乐作品,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空前的。 音乐艺术绝不是原野上一朵独自开放、孤芳自赏的野玫瑰。为了更深地理解、把握莫扎特的音乐,我们有必要揭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种种背景。 一、时代背景 莫扎特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正是非洲奴隶贸易最猖獗的时期。因为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数量有限,且由于杀戮已濒于被灭绝的地步,所以那里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和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迫切需要大量的、廉价的奴隶劳动,为的是向欧洲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奴隶贸易的规模直接影响到欧洲国家的兴衰。欧洲几乎所有在海上从事贸易活动的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都在非洲大陆参加了奴隶的贩运这项“贩卖人类血肉”的罪恶勾当。其残忍性,不亚于20世纪的奥斯威辛集中营。 18世纪中叶欧洲国家之间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爆发那年,莫扎特刚好出生。开战的原因是普奥争雄与英法争霸。童年莫扎特巡回演出开始于1762年,正是欧洲战争此起彼伏的混乱时期。 18世纪的欧洲,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面纱再度被揭开,特别是在被埋没多年的庞贝及赫库兰姆两座古城的重新发现和挖掘,掀起一股埋没和遗失已久的古典思潮,形成了一股新古典主义浪潮,这股新浪潮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创作的风格。莫扎特正好生逢“开明专制”的盛世,开明的君主约瑟夫二世(1741—1790),于1765年继任“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皇帝推崇伏尔泰等启蒙学者的学说,推行改革,在奥地利历史上开始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商品生产。生活在政治上一个比较宽松、比较自由的时期,莫扎特才得以创作了大量古典风格的音乐,激发了18世纪欧洲对古典风格的热烈崇拜。 莫扎特音乐艺术的根,正如近代欧洲文明的根一样,必须到古希腊、罗马去寻找。莫扎特音乐艺术的古典风格源自新古典主义浪潮的影响,犹如古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风格一样,不仅崇高、庄严、静穆,且华贵、典雅。莫扎特在乐曲中营造出一种心旷神怡的优美氛围,靠直觉来表述自己内心对阳光、月光和星光下的世界人生的种种印象,具有对称美和稳定的和谐美。 二、思想文化背景 18世纪的欧洲,同时也是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是一种将思想与信仰根植于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研究的运动;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及其支持者们相信理性及对知识的追求,将带领人性进入真正快乐的源头。在这种启蒙运动精神的推动下(在这个运动中,对任何问题都鼓励质疑和提出问题),欧洲开始尝试完成全球地图。 在莫扎特的年代,短暂且卓越的探险热潮,正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下的产物。詹姆斯·库克船长沿东澳大利亚征服南太平洋的探险航行,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来最大一次扩展了欧洲的地理知识体系,奠定了填补航海图上最后一大块土地的基础。而一个18世纪的浪子——贾科莫·卡萨诺瓦轻浮、放荡的一生恰恰是与18世纪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对立的最佳写照。他从18岁起(1743年),一直到1784年退休,都在欧洲骗吃骗喝,专门喜欢与国王、贵族、

音乐鉴赏之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谢志艳20120423125 经管系12级财务管理班摘要:贝多芬是用心来写整个世界的,亦用音乐来演绎整个世界。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悲凉、寂寞的。世界上有了音乐才多姿多彩。在我们悲凉、寂寞时,能从中的到一种安慰、一种力量。 关键词:《交响曲》、赏析。 一、作品与作者的背景介绍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八岁时的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担任了风琴师尼福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尼福学习音乐。尼福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列,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尼福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尼福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列里等人学习。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他,贝多芬发现自己的耳朵变聋了。贝多芬热爱练钢琴,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事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令人心碎的通苦。贝多芬的心无时不充满热情,可是他的热情是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不解风情的她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朱列塔·圭恰迪尔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和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

莫扎特音乐创作的背景分析

莫扎特音乐创作的背景分析 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 ,1756—1791),三岁弹琴,四岁识谱,五岁开始作曲,小小年纪就名满京都,轰动全欧。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满脑子是音乐”,被誉为“音乐的上帝”。上帝创造了万物,莫扎特则以纯正的心态,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以其旺盛的创作精力,向世人奉献了大量充满灵性的音乐作品,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空前的。 音乐艺术绝不是原野上一朵独自开放、孤芳自赏的野玫瑰。为了更深地理解、把握莫扎特的音乐,我们有必要揭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种种背景。 一、时代背景 莫扎特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正是非洲奴隶贸易最猖獗的时期。因为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数量有限,且由于杀戮已濒于被灭绝的地步,所以那里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和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迫切需要大量的、廉价的奴隶劳动,为的是向欧洲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奴隶贸易的规模直接影响到欧洲国家的兴衰。欧洲几乎所有在海上从事贸易活动的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都在非洲大陆参加了奴隶的贩运这项“贩卖人类血肉”的罪恶勾当。其残忍性,不亚于20世纪的奥斯威辛集中营。 18世纪中叶欧洲国家之间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爆发那年,莫扎特刚好出生。开战的原因是普奥争雄与英法争霸。童年莫扎特巡回演出开始于1762年,正是欧洲战争此起彼伏的混乱时期。 18世纪的欧洲,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面纱再度被揭开,特别是在被埋没多年的庞贝及赫库兰姆两座古城的重新发现和挖掘,掀起一股埋没和遗失已久的古典思潮,形成了一股新古典主义浪潮,这股新浪潮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创作的风格。莫扎

音乐鉴赏之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谢志艳 20120423125 经管系12级财务管理班摘要:贝多芬是用心来写整个世界的,亦用音乐来演绎整个世界。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悲凉、寂寞的。世界上有了音乐才多姿多彩。在我们悲凉、寂寞时,能从中的到一种安慰、一种力量。 关键词:《交响曲》、赏析。 一、作品与作者的背景介绍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八岁时的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担任了风琴师尼福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尼福学习音乐。尼福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列,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尼福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尼福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列里等人学习。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他,贝多芬发现自己的耳朵变聋了。贝多芬热爱练钢琴,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事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令人心碎的通苦。贝多芬的心无时不充满热情,可是他的热情是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不解风情的她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朱列塔·圭恰迪尔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和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