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谨记“6字诀”,防范“6失误”,例题详解(一)

文言文翻译谨记“6字诀”,防范“6失误”,例题详解(一)
文言文翻译谨记“6字诀”,防范“6失误”,例题详解(一)

文言文翻译谨记6字诀,防范6失误,例题详解(一)

文言文翻译|谨记6字诀,防范6失误,例题详解(一)

【防范6失误】

失误1: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1.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豹子次下辨,闻围解,欲还。弼使谓豹子曰:贼耻其负败,必求报复,不如陈兵以待之。豹子以为然。

[错误翻译]

皮豹子拙于言词,不善辩论,听说围势已解,想回师。

[我来评卷]

地名下辨,不用翻译,却强行翻译,应保留地名词语。

[我来改正]

答案:当时皮豹子临时驻扎在下辨,听说围势已解,想回师。

参考译文:

当时皮豹子临时驻扎在下辨,听说围势已解,想回师。古弼派使者对皮豹子说:敌人以其负败为耻,必定要寻求报复,不如现在就派兵与之对阵。皮豹子觉得有道理。

【谨记6字诀】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

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

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例1: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保留法)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

(选自《明史胡宗宪传》)

(1)擢御史,巡按宣、大。

保留词语:_ _ 关键词语:_

_

关键句式:___ 译文:

___

(2)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

保留词语:___ 关键词语:

___

关键句式:___ 译文:

___

答案:

(1)御史,宣、大;擢、巡按;擢御史为被动句;(胡宗宪)被提拔为御史,巡视宣、

大。

(2)苏、松巡抚曹邦辅、浒墅、文华、陶宅;会、攘、恨、进剿;歼倭浒墅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浒墅歼倭;

恰逢苏州、松江巡抚曹邦辅在浒墅歼灭倭寇,赵文华想窃取功劳,没有成功,非常生气,于是进攻、剿灭陶宅的残敌。

参考译文: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考中进士。历任益都、余姚知县。(胡宗宪)被提拔为御史,巡视宣、大。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查御史。当时歙县人汪直占据五岛煽动倭寇入侵,而徐海、陈东、麻叶等人巢居柘林、乍浦、川沙洼等地,每天都骚扰郡县。当时柘林中众多倭寇移屯据陶宅,势力逐渐衰弱。恰逢苏州、松江巡抚曹邦辅在浒墅歼灭倭寇,赵文华想窃取功劳,没有成功,非常生气,于是进攻、剿灭陶宅的残敌。

【防范6失误】

失误2:该换不换,文白混杂

2.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予忘之。

(选自《冷斋夜话卷九》)

[错误翻译]

有一日想到一个好句子,拿起笔迅速书写起来,整张纸上龙蛇飞动。他让侄子抄下来。遇到波险的地方,侄子就惘然停止。

[我来评卷]

龙蛇飞动波险都用比喻义,此处应译为如龙蛇飞舞笔画怪诞。

[我来改正]

答案:有一日他想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的字笔势蜿蜒活泼,有如龙蛇飞舞。他让侄子把句子抄下来。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时,侄子茫然地停下来。

参考译文:

张丞相喜爱写草书但写得不好看,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对此表现得很镇定。有一日他想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的字笔势蜿蜒活泼,有如龙蛇飞舞。他让侄子把句子抄下来。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时,侄子茫然地停下来。(侄子)拿着他写着字的纸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认真地看了许久,自己也不认识了,便责怪侄子道: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写的什么了。

【谨记6字诀】

换: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例2:[2015安徽省卷改编]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替换法)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

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1)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需替换的关键词语:____ 关键句式:____

译文:_______

(2)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需替换的关键词语:____ 关键句式:____

译文:____

__

答案:(1)生、喜、习、好、视、声利;先生生世族为省略句;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

(2)出、知、誓、以、污;不以一钱自污为宾语前置句;(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在诗歌方面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辈们都感到吃惊诧异。十三岁被补荐为诸生第一名,文名很大。

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防范6失误】

失误3:该调不调,不合规范

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父通,避地河南,以泰和九年九月生衡于新郑县。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

(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错误翻译]

(1)父亲许通,避难到河南,在泰和九年九月生下许衡在新郑县。

(2)问他的教师说:为什么读书?

[我来评卷]

生衡于新郑县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新郑县生衡;读书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应为读书为何,可译为读书有什么用。

[我来改正]答案:

(1)父亲许通,避乱来到河南,于金朝泰和九年九月在新郑生下许衡。

(2)问老师:读书有什么用?

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家中世代务农。父亲许通,避乱来到河南,于金朝泰和九年九月在新郑生下许衡。许衡从小有非凡资质,七岁入学,学习章句,问老师:读书有什么用?老师说:用来换取科举功名。许衡又问:仅此而已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学习书本,又能询问宗旨大义。时间长了,老师对许衡的父母说:这孩子聪颖不同凡响,日后必成大器,我已不能当他的老师了。于是告辞而去,父母竭力挽留不成。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

【谨记6字诀】

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

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状语移至谓语的前面。

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主谓倒装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

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例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调序法)

(1)[2016全国新课标卷]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关键词语:___ 调整句式:___ 译文:____

(2)[2015全国新课标卷]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

关键词语:___ 调整句式:___ 译文:___

答案:(1)谠、报;吏部请如雍言为状语后置句;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参考译文:

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2)索、面、庶或、济;不吾索为宾语前置句;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总的来说从四个方面去强化把握。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一条原则,两点意识,三个要求,八字方法”。在阅读全文之前,我们先用下面的思维导图,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01一条原则 文言文翻译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词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02两点意识 文言文翻译要有语境意识和分点意识。 (1)语境意识。主要是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即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子。 (2)分点意识。文言文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重要知识点,阅卷时,每

个知识点翻译正确往往得1分,翻译时注意逐一落实。即从微观上,把握句子的知识点。 这些赋分的知识点,一般包括“字—词—句”三个层面: “字”一般包括: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通假字等;“词”一般包括:固定短语、古今异义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句”一般包括: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其中倒装句主要指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03三个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做到“信、达、雅”三个要求。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2.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3.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4.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一般来说,翻译古文难度较大,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翻译六字诀,应该可以让你有所收获。这六个字是:对、增、删、移、留、换。 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如:“宋有富人,天雨墙坏。”(《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如:“问:‘何以哉?’”(《曹

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 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如: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例如: 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陆离”是修饰“长铗”的,“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 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句中画横线的词照写不译。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总的来说从三个方面去强化把握。我们可以把它们 归结为“一条原则,两点意识,三个要求”。 一条原则。即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所谓直译,就是 将原文中的字词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 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 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两点意识。即语境意识和分点意识。①语境意识。主要是根据语境灵 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即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 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 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子。②分点意识。主要指每 一个知识点往往是1分,切忌笼统应付,应当注意逐一落实。在具体 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 字落实,对号入座。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即从微观上,把握句子的知识点。 句子的知识点又可以按照“字”——“词”——“句”的顺序去落实。 ①“字”一般包括: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通假字等;②“词”一般包括:固定短语、古今异义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③“句”一般包括:固定句式、判断句、被 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其中倒装句主要指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三个要求。即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 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 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6字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6字 翻译古文实在是太难了,怎么办呢?以下是关于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六个字:对、增、删、移、留、换。 一、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如:“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二、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 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 如:“问:‘何以哉?’”(《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 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 三、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如: 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者,起提顿作用。 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四、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 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例如: 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大全详解

我们学习并学好的文言文(),学会如何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其《天演论》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的观点,被奉为后世翻译的准则。简单概括来说,“信”是准确性,需要忠实于文言文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句句落实;“达”是直观性,即通顺明白,表意明确,语句流畅;“雅”则是文学性,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文言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表达出来。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当中,要力求将“信”和“达”做好,对“雅”的要求相对低一些。 那么,翻译初中语文词句甚至段落,该从何下手呢? 1.留:保留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原样呈现 即保留原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古今词义相同,表述相同,直接翻译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省略词语、句子成分,适当补充 即将文言文(初中语文文言文精品解题视频,尽在问酷)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语气词、判断词、辅助用助词,当删则删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留”、“换”、“补”、“增”、“删”、“调”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高考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要领

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要领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中必考题型,在历年高考试卷中均有出现。所以对于文言文翻译方面的方法和注意点大家一定要有所了解。 今天给大家分享文言文翻译时需要注意的6个点,可以帮助你们高考提高分~ 01 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翻译时应将其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①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此句中“不吾知”属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吾”做动词

“知”的宾语放到了动词的前面,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不知吾”。译为:不知道我。 ②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此句中的“劳于求”“密于法”属介词结构后置,“于求”是“劳”的状语,“于法”是“密”的状语,翻译时应将其分别调整到“劳”“密”之前。译为:“在搜求上费力”“在制度法令上严密”。 ③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此句中“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是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应将“而能不易其志者”移到“缙绅”前。译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士大夫。 02 省略

古代汉语习惯省略而现代汉语一般不省略,所以,在翻译时应该先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然后再翻译。有些语意上不连贯的地方,翻译时也要做必要的补充。 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此句中“越中无足与语”是省略句,介词“与”后省略了宾语“之”,应为“越中无足与(之)语”。译为: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 ②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此句中“遇人一以诚意”是省略句,“遇人”前省略了主语“王尧臣”,翻译时应将其补出。译为:(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 ③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此句是省略句,其中“为白县吏”中“为”之后省略了宾语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一 一、文言文翻译”六字诀‘详解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 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 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例如“楚人有涉江者。”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四、删,即删除的意思。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出核松潘边饷。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抚、按莫敢言。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外艰归。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大典》成,转左。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帝愈怒,褫浃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浃家居十年。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文言翻译六字法(压缩)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信,达,雅。(“信、达、雅”最早是清人严复提出的三条翻译原则,后来作为文言文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信,即准确,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达,即通顺,句句通顺,合乎文意,符合表达习惯。雅,即优美,措辞考究,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字字落实,句句顺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只有直译不通时,才选择意译)直译,就是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即用现代汉语词按照原文语序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句式特点、语言风格要力求与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不通顺。 意译,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语境,选择合适语气,灵活贯通地进行翻译,做到译文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从字顺,文意连贯好懂,不足之处是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一、直译五字法:留、删、换、调、补 1.留 即保留原词。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1)保留古今通用词语。(2)朝代、国号、年号、庙号、谥号、人名、地名、书名、官职名、爵位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可直接照录,不必翻译。(3)文中引用的诗句也要直录。 2.删 即删除无义虚词,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如结构助词(之)、停顿助词(之、也)语气助词(也、焉)、表敬副词、句首发语词(盖、夫)、连词(而)以及偏义复词中的衬词也要删去。 3.换 即替换古词,把古代文言词替换为现代汉语词。(1)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2)把通假字换成本字。(3)把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代意思。(4)把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4.调 即调整语序,调整倒装句的语序。把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这些文言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语序。 5.补 即补出省略成分,补出句中省略或隐含的成分,一般要加括号。(1)补出省略句式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兼语、介词。(2)补出隐含的表示假设、转折的关联词语。如,“(若)为之,则难者亦易矣。”(3)补出省略的量词。(4)补出省略的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二、意译两种基本方法:转述法和凝缩法。 1. 转述法。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互文、婉说等修辞手法,直译时会不明确,翻译时要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合理表达,这就叫转述法。 如《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若直译为"老鹰飞到天上",显然荒诞,因为它在文中是比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2. 凝缩法。文言文里有时为了加强文章的气势,或增强某种表达效果而使用一些繁笔,如果照原文对译出来,的确难以做到,且表达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简略地译出来,这就叫凝缩法。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方法归纳

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 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古今词义相同的词

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5.“补”,即补充。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补、换、改、删。 1、留。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 2、补。即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补充部分要加小括号。 3、换。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4、改。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主要有下列几种: (1)宾语前置句。 例: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属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 (2)定语后置。 例: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划线部分要按“求可使报秦之人”来译。 (3)状语后置。 例: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句中划线部分译成时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状语。 (4)谓语前置 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句中的“安在”是句子的谓语部分,提在主语“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之前了,翻译时要改语序。 5、删。有些文言虚语在句中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只有某些作用,有的起舒缓语气、凑足音节的作用;有些在句中,有些在句末,也有在句首的,如“夫”、“盖”等。对这些虚词,翻译时可酌情删去,即不必译出。 以上介绍的五种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在具体翻译时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选段固然在课外,但对于虚词、实词、句式等知识点的复习则应当立足课本,同学们必须花上一定的时间将课文中的文言文翻阅熟读,仔细研读课文,包括注释。最好能对每册的文言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六字法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对、增、删、移、留、换。 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如:“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翻译为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如:“问:‘何以哉?’”(《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 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如: 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例如: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陆离”是修饰“长铗”的,“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换,即替换法 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留”、“直”、“补”、“删”、“调”、“换”。 一、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二、直: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三.补: 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花源中的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 人)一一作了回答。(桃花源中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 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四.删: 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 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五.调: 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六.换: 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