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肿穿刺引流术同意书

血肿穿刺引流术同意书
血肿穿刺引流术同意书

衡东县人民医院

颅内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同意书

住院号

姓名性别年龄住科病室床临床诊断:

一、医师术前检查病人后,根据病人的病情,认为需要做血肿穿刺引流术,并详细告知选

择该手术的必要性:

二、手术部位:

三、施行该手术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

1.麻醉意外,引起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危及生命。

2.术中术后出血导致颅内血肿及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再出血,脑疝形成,危及生命。

3.术后颅内感染,及手术部位感染,愈合不良。

4.术中术后抽搐,术中心跳、呼吸骤停。

5.穿刺损伤脑组织造成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6.引流管断裂需开颅取管

7.穿刺失败,手术不成功,或手术成功后引流不畅,引流管脱出。

8.手术成功,但不能缓解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病情加重等情况。

术中术后其它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料的意外情况。

9 患者有手术指证,若家属拒绝手术治疗,有随时发生脑疝可能,随时危及生命。

四、我们同意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

我们对以上各条款均已经了解清楚,同意接受此项手术,并愿意承担此项手术带来的各项风险。

医生(签名)

谈话地点谈话时间年月日时分

具同意书人(病人或其家属代表)(签名),与病人关系

中心静脉穿刺流程图解

中心静脉穿刺流程图 分享 一何谓中心静脉?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主要指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如图 二为何要做中心静脉穿刺? 1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等抢救治疗得以顺利实施。经常在急、危病人的抢救治疗使用,在急诊科和抢救治疗时常见。 2监测中心静脉的压力,指导临床液体的输入。在休克病人和手术中的病人中使用。 3大中型手术病人,因为长时间的禁食,需要较长时间的禁食时为了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时使用。 4为了放置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器,常用于心律失常病人。 5静脉造影或经静脉的介入治疗:如进行血液透析或血将置换过滤(血滤)、静脉支架的放置等。 6肿瘤病人常常是通过中心静脉进行化疗,为了保护外周血管并防止化疗药物的外渗而引起的皮肤坏死。 三中心静脉穿刺和置入导管的风险。 我们都知道,任何医疗操作都会存在风险,而具体风险的种类却又与你在哪个部位操作有关。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解剖图上可以看出,二者均处于胸腔顶部的肺尖、动静脉是相伴而行、距离心脏近等。因此,在这里操作可以出现如下风险: 1气胸、空气栓塞:心脏在舒张时和胸腔配合至心脏和胸腔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而成负压状态,外界空气容易进入胸腔和心脏而产生气胸和空气栓塞(肺栓塞)。这是致命性的风险,一旦出现可有生命危险。 2局部血肿、血胸、局部感染、败血症:如果病人凝血功能差或者误穿动脉时

会因为动脉压力高或血液不容易凝固进入胸腔或皮下而形成血胸和皮下血肿,时间长了会出现感染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3穿刺不成功:因为局部解剖变异或体位不恰当或选择穿刺点和进针角度不合适可以造成穿刺不成功,而多次多点多角度穿刺又可以增加上述风险出现的机率。故不主张以增加上述风险出现的机率为代价行多次多点多角度穿刺,有时换一个人穿刺时反而更容易成功而且不以增加风险的出现机率。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心静脉穿刺术前同意书的内容就是这么来的。由此,也可以类推其他医疗操作的风险由来。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医生会有意夸大穿刺等操作的风险,而且也没有哪一个医生有这份闲心杜撰一份危言耸听的文书来吓唬病人和家属 四哪些医生应该掌握中心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穿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科性穿刺,尤其在遇到急救病人时,这根中心静脉导管将会成为一根救命的导管。因此,我认为:急诊科医生、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麻醉科医生都应该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穿刺技术。但是,因为此操作存在着高风险,很多医院包括一些很有名气的大医院,只有麻醉医生能进行此项技术,而我却认为:麻醉医生在麻醉完成后进行操作有更大的风险,因为病人已麻醉,失去感觉,如果出现气胸和血胸时,所有的人并不会知道,最后造成整个手术过程中一侧肺叶失去功能。所以,麻醉中进行穿刺是非常危险的。我科大中型手术均在术前一天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如果有问题可立即拍胸片,了解肺及胸腔情况,以便及时处理。这样就要求外科医生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 五穿刺过程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本节应该纯属于个人体会,给医生看是很有必要的。但作为一个普通大众,多多了解无妨碍。从中,他们可以了解到:在医院里的任何一项治疗或操作均存在有一定的风险,还能了解医生是如何去规避这些风险的发生。我相信每一位医生都是这样尽力去做的,因为,一旦出现了问题对病人和所操作的医生来说,都是一种不祥的兆头。在这一点上,病人和医生都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绝非对立! 1中心静脉穿刺前物品准备:一个已经消毒合格的静脉切开包或缝合包、肝素盐水一袋、20ml注射器一个、2%的利多卡因5ml、三通一个、肝素帽二个、单腔或双腔中表静脉导管一套、皮肤消毒消毒物品。具体见下图:

常规穿刺检查知情同意书

台山市人民医院 常规穿刺检查知情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尊敬的患者: 您因诊断为:,需要进行穿刺术(□锁骨下静脉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骨穿术、□腰穿术、□B超引导下的肝穿刺术、□B超引导下的肾穿刺术)。 该穿刺术是一种有效的诊疗手段,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也具有创伤性和风险性。医生已经向您说明,请您认真阅读下文,慎重考虑是否接受该穿刺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局麻药过敏、麻醉意外; □2.局部感觉和运动障碍、脊神经损伤; □3.椎管内出血; □4.脑脊液漏、继发性颅内出血和感染、昏迷、甚至死亡; □5.肺损伤、咯血、血气胸、肺萎缩、呼吸骤停; □6.血管损伤、大出血、休克; □7.腰痛、腹部不适与腹痛、腹腔内脏损伤; □8.穿刺部位出血、血尿、动静脉瘘、感染、败血症; □9.由于患者自身骨髓的改变(如骨髓纤维化、再生障碍、骨质钙化等)、或部位的变化,有可能抽不到骨髓液或取材不佳等,影响检查结果; □10.由于患者自身凝血功能的变化,可致骨髓过快的凝固,而使涂片欠佳等; □11.导管、穿刺针折断; □12.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空气栓塞; □13.肝穿刺导致血管损伤、肝实质损伤; □14.心包填塞、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力衰竭、呼吸心跳骤停; □15.在常规操作下,因某种原因导致手术操作失败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6.其他不可预知的意外风险; □17.如果不做该项穿刺术的风险 是:。 我院对上述穿刺术会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一旦发生上述并发症时,会积极救治。 患方意见: 我方已认真听取了医师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的介绍,并认真详细阅读了以上告知的内容,完全理解了医师的解释及知情同意书打勾项目(共项)的内容。经过慎重考虑,我(同意/不同意)接受该穿刺术,并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费用。 患方签字人:与患者的关系: 医师签名:日期:

胸腔穿刺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胸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题干】 患者男性,26岁,胸闷气短2周,查体及胸片等检查示双侧胸腔中等量积液,其性质不明,现需作诊断性穿刺,请你施行胸腔穿刺术,并抽取50ml胸水送检。 【操作前准备】 拿病历板。报告操作开始。核对医嘱,熟悉患者病情,明确胸穿适应症,排除禁忌症,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向评委展示知情书)。嘱患者做好准备。 卫生手消毒(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七步洗手法,保持指尖朝下,总时间不少于15秒)。戴帽子。戴口罩(外科口罩,单独包装,系带式,有颜色面朝外,罩住鼻、口及下巴,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准备物品:胸腔穿刺包1个(内有铺巾1个,洞巾1个,弯钳l个,无齿镊l个,12号及16号胸穿针各1个,弯盘1个,方纱布3块,含棉球消毒杯1个,治疗碗1个),碘伏1瓶,棉签1包,无菌纱布1包,医用胶布1卷,砂轮1个,2%利多卡因针5ml,无菌手套2副,5ml及50ml注射器各1个,医用标记笔1支,试管架1个,试管3-4个。 操作者立于患者拟穿刺侧,物品及治疗车置于操作者右手。您好,请问是xx先生么?核对腕带,患者信息无误。我是您的主管大夫,根据病情需要,现在要为您进行胸腔穿刺术,请您配合,不用紧张。 【摆体位、定穿刺点】 卫生手消毒。 协助患者摆体位:患者反向骑跨于靠背椅上,上肢屈肘交叉置于椅背,前额伏于前臂上。 请您在操作过程中保持这个体位。现在为您做背部叩诊检查。卷起患者上衣,充分暴露背部。自上而下、左右对称进行叩诊。选择浊音最明显处(或实音处)为穿刺点,本次操作选取左/右肩胛下角线第8肋间为穿刺点,记号笔标记。 卫生手消毒。 【开包、消毒、铺巾】 拿起穿刺包,观察包外灭菌指示胶带。穿刺包消毒合格,在有效期内,包布完好无破损,

CT定位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手术的临床评价

CT定位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手术的临床评价 发表时间:2017-04-20T17:05:36.3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期作者:王磊1 郑波1 周吉祥1 张蕾2(通讯作者) [导读]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适应证宽、疗效好、并发症少的特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脑出血疗法。值得推广。 (1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外二科四川成都 610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3医院神经内科甘肃酒泉 732750)【摘要】目的:对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我科用此方法治疗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对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用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致残率均较低。结论: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151-02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通常血肿较达患者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差,病死率较高。我科2016年应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例,取得良好效果。经统计,现将相关经验及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情况介绍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54岁~75岁,其中55岁以上7例。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入院时血压≥180/110mmHg 6例。 1.2 术前临床表现头痛8例,恶心呕吐5例,出现肢体对侧偏瘫8例。意识状态按GCS评分:≤8分7例,9~12分3例。 1.3 头颅CT检查全组病人入院后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出血8例,丘脑出血1例,脑叶出血1例。破人脑室6例。出血量(0.5X最大面积长轴cmX最大面积短轴cmX层数)40~50ml 6例,50~60ml 4例。 1.4 治疗方法以CT图像确定穿刺点,以最大血肿层面为穿刺平面,以CT外耳道图像为基准计算外耳道至血肿最大层面高度为y轴,以血肿中心距颅板的最短距离为x轴,x、y焦点为穿刺点,定位头皮上的投影点,用CT片中的标准尺测量血肿中心位置至头皮穿刺点距离的厘米数,再以血肿中心与颅骨外缘的距离确定置管的深度。尽量避开重要血管及大脑皮层功能区。用2%利多卡因局麻,用颅锥钻孔后,再用带导芯硅胶管(外径5mm并有侧孔)的缓慢推进至血肿中心,见有陈旧性血液溢出后退出导芯,应用5ml注射器轻柔反复抽吸,并应用等量无菌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3~4次。血肿腔留置引流管引流,引流管最高点应超过颅骨10cm~15cm。血肿破入脑室者,同时行同侧或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手术后6h开始,管腔内注入尿激酶40000U,闭管3h,低位开放引流,2次/d,CT动态观察至血肿清除或引流液清亮后早期拔除引流管。一般引流3d~7d,同时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等治疗。 2.结果 按2003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进行评定。10例患者术后存活9例,存活率90%。出院时疗效评定:达治愈标准2例,进步6例,无效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呼吸道并发症。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常见急症,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出血量大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差,外科常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创伤大,后遗症多难被病人家属所接受。采用CT定位,置管抽吸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脑出血能有效地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脑功能恢复,从而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3.1 手术优点(1)不受场地限制,可在CT室、急诊室、病房进行;(2)局麻对病人选择性低,不能耐受全麻开颅术病人也可进行手术;(3)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定位简易,术后即可复查;(4)手术创伤轻,对脑组织损伤轻。 3.2 手术适应证[1] 据有关资料幕上血肿>30ml,幕下>10ml为手术适应证。我科按照出血量幕上>40ml,小脑>15ml结合病人临床体征,作为穿刺标准。血肿量小时占位效应相对较轻,机体能自行吸收,保守与穿刺效果的差距不明显,不必采用有创伤性的治疗。当出血量达到50ml以上或出现明显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时,应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或外科手术治疗。 3.3 手术时机[2] 脑出血后4h血管未完全闭合,若早期手术,可增加再次出血的机会,8h~24h内为脑水肿加重期,3d后出现海绵样变性坏死等。1d~3d时血肿血红蛋白破坏。纤维蛋白溶解,故穿刺抽吸最佳时机是发病后1d~3d。 3.4 引流量的掌握钻颅血肿引流量不强调彻底,以挽救生命为主,首次一般引流血肿量的20%~40%,应用尿激酶溶解,间断冲洗引流,能有效降低颅内压,避免颅内压波动过大。回抽阻力较大时不可强行抽吸,回抽速度不宜过快。对血肿破入脑室者,同时行同侧脑室引流。 3.5 手术并发症的处理主要有两种并发症:颅内再出血和其它器官感染,积极预防再出血:入住专科ICU,密切监测病人的血压,控制血压(收缩压≤140mmHg),抽吸血肿如无特殊,每日2~3次,避免抽吸速度过快,抽吸有阻力时不可强行抽吸。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早期给予广谱抗生素,后期依据药敏针对性应用。适当脱水,严格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消化道出血:多系库欣氏溃疡所致,常规应用抑制胃酸分泌和胃黏膜保护药物。通过我科临床应用该方法及统计、观察,该治疗方法与传统的单纯药物疗法相比具有显著疗效。与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比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适应证宽、疗效好、并发症少的特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脑出血疗法。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教你学会如何中心静脉穿刺 附图

一何谓中心静脉?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主要指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如图 二为何要做中心静脉穿刺? 1 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等抢救治疗得以顺利实施。经常在急、危病人的抢救治疗使用,在急诊科和抢救治疗时常见。 2 监测中心静脉的压力,指导临床液体的输入。在休克病人和手术中的病人中使用。 3 大中型手术病人,因为长时间的禁食,需要较长时间的禁食时为了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时使用。 4 为了放置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器,常用于心律失常病人。 5 静脉造影或经静脉的介入治疗:如进行血液透析或血将置换过滤(血滤)、静脉支架的放置等。 6 肿瘤病人常常是通过中心静脉进行化疗,为了保护外周血管并防止化疗药物的外渗而引起的皮肤坏死。 三中心静脉穿刺和置入导管的风险。 我们都知道,任何医疗操作都会存在风险,而具体风险的种类却又与你在哪个部位操作有关。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解剖图上可以看出,二者均处于胸腔顶部的肺尖、动静脉是相伴而行、距离心脏近等。因此,在这里操作可以出现如下风险:

1 气胸、空气栓塞:心脏在舒张时和胸腔配合至心脏和胸腔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而成负压状态,外界空气容易进入胸腔和心脏而产生气胸和空气栓塞(肺栓塞)。这是致命性的风险,一旦出现可有生命危险。 2 局部血肿、血胸、局部感染、败血症:如果病人凝血功能差或者误穿动脉时会因为动脉压力高或血液不容易凝固进入胸腔或皮下而形成血胸和皮下血肿,时间长了会出现感染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3 穿刺不成功:因为局部解剖变异或体位不恰当或选择穿刺点和进针角度不合适可以造成穿刺不成功,而多次多点多角度穿刺又可以增加上述风险出现的机率。故不主张以增加上述风险出现的机率为代价行多次多点多角度穿刺,有时换一个人穿刺时反而更容易成功而且不以增加风险的出现机率。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心静脉穿刺术前同意书的内容就是这么来的。由此,也可以类推其他医疗操作的风险由来。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医生会有意夸大穿刺等操作的风险,而且也没有哪一个医生有这份闲心杜撰一份危言耸听的文书来吓唬病人和家属 四哪些医生应该掌握中心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穿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科性穿刺,尤其在遇到急救病人时,这根中心静脉导管将会成为一根救命的导管。因此,我认为:急诊科医生、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麻醉科医生都应该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穿刺技术。但是,因为此操作存在着高风险,很多医院包括一些很有名气的大医院,只有麻醉医生能进行此项技术,而我却认为:麻醉医生在麻醉完成后进行操作有更大的风险,因为病人已麻醉,失去感觉,如果出现气胸和血胸时,所有的人并不会知道,最后造成整个手术过程中一侧肺叶失去功能。所以,麻醉中进行穿刺是非常危险的。我科大中型手术均在术前一天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如果有问题可立即拍胸片,了解肺及胸腔情况,以便及时处理。这样就要求外科医生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 五穿刺过程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本节应该纯属于个人体会,给医生看是很有必要的。但作为一个普通大众,多多了解无妨碍。从中,他们可以了解到:在医院里的任何一项治疗或操作均存在有一定的风险,还能了解医生是如何去规避这些风险的发生。我相信每一位医生都是这样尽力去做的,因为,一旦出现了问题对病人和所操作的医生来说,都是一种不祥的兆头。在这一点上,病人和医生都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绝非对立! 1 中心静脉穿刺前物品准备:一个已经消毒合格的静脉切开包或缝合包、肝素盐水一袋、20ml注射器一个、2%的利多卡因5ml、三通一个、肝素帽二个、单腔或双腔中表静脉导管一套、皮肤消毒消毒物品。具体见下图:

胸膜腔穿刺术适应症、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1胸膜腔穿刺术主要作用 ① 取胸腔积液进行一般性状检测、化学检测、显微镜监测和细菌学检测,明确积液的性质,寻找引起积液的病因; ② 抽出胸膜腔的积液和积气,减轻液体和气体对肺组织的压迫,使肺组织复张,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③ 抽吸胸膜腔的脓液,进行胸腔冲洗,治疗脓胸; ④ 胸膜腔给药,可胸腔注人抗生素或者抗癌药物。 2适应症 1、诊断性: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可作诊断性穿刺,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学和生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可检查肺部情况。 2、治疗性:通过抽液、抽气或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胸腔大量积液、积气产生的压迫、呼吸困难等症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抗肿瘤药或促进胸膜粘连药 物等)。 3禁忌证 1﹒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 2. 对麻醉药过敏。 3﹒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 4﹒有精神疾病或不合作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 6﹒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 4术前准备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签字。3.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无菌胸腔引流管及引流瓶、皮肤消毒剂、麻醉药、无菌棉球、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及胶布。

器械准备 5操作步骤 体位 患者取坐位面向背椅,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患者可取半坐位,患者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选择穿刺点 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或其他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 操作程序 (1)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直径15厘米左右,两次。(2)打开一次性使用胸腔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检查胸腔穿刺包内物品,注意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后检查是否通畅,同时检查是否有漏气情况。 (3)助手协助检查并打开2%利多卡因安瓶,术者以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3ml,在穿刺部位由表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侵润麻醉。如穿刺点为肩胛线或腋后线,肋间沿下位肋骨上缘进麻醉针,如穿刺点位腋中线或腋前线则取两肋之间进针。 (4)将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并关闭两者之间的开关保证闭合紧密不漏气。术者以一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另一只手持穿刺针沿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感消失时,打开开关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助手用止血钳(或胸穿包的备用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

中心静脉穿刺术

中心静脉穿刺术 一、选择题 第1题:中心静脉压是指:【分数:10】 A.左心房和肺V的血压 B.左心室和主A的血压 C.右心房和胸腔内在V的血压 D.右心室和肺A的血压 E.左心室血压 第2题: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水平是:【分数:10】 A.2-10cmH2O B.4-12cmH2O C.6-15cmH2O D.8-20cmH2O E.7-18cmH2O 第3题: 关于中心静脉置管,错误的是【分数:10】 经常更换穿刺部位的敷料 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首先考虑拔除中心静脉插管 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不可保留很长时间,应定期更换 每次输液完毕后可用肝素盐水封管 避免用单腔中心静脉插管输注血液制品 第4题: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关系【分数:10】 A.血管容量和血量 B.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 C.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D.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 E.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流阻力 第5题: 某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和双下肢水肿,最可能的心血管疾病是【分数:10】 A.左心衰B.右心衰C.肺水肿D.高血压E.中心静脉压降低 第6题: 中心静脉营养置管,首选【分数:10】 A.左锁骨下静脉B.右锁骨下静脉C.颈外静脉D.颈内静脉E.头静脉第7题: 关于肠外营养的论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分数:10】 肠外营养时,应首选中心静脉营养。 不要经中心静脉导管给药、输血和取血 怀疑导管败血症时,立即应用大剂量抗生素DTPN时,监测尿糖,以阴性为最佳 符合生理过程 无3升袋时,可将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剂依次单独输入。 第8题: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可间接反映哪些生理压力【分数:10】 A.中心静脉压B.左心室舒张末期压C.左心房压D.肺静脉压E.平均动脉压 二、判断题 第1题: 正常的中心静脉压是4-12cmH2O。()【分数:10】 第2题: 中心静脉压是指左心房和肺V的血压。()【分数:10】 CBCCB DA BCD √×

胸腔穿刺

胸腔穿刺(液体)Thoracentesis 操作目的: 1.诊断作用:少量抽取胸腔内液体标本,做检测,以明确胸腔积液原因。 2.治疗作用:抽出胸腔内液体,促进肺复张,达到治疗作用。 适应症: 1.胸腔积液需要明确诊断。 2.大量胸腔积液产生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需要抽出液体缓解症状。3.胸腔内给药。 禁忌证: 1.对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重症血小板减少者应慎用,必要时可补充一定量的凝血因子或血小 板,使血液的出凝血功能得到部分纠正后,再行胸腔穿刺。 2.穿刺部位有感染 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测量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体力状况评价。 2)向患者解释胸穿的目的,操作过程,可能的风险。 3)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操作过程中避免剧烈咳嗽,保持体位,如有头晕、心悸、气促 等不适及时报告)。

4)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术前沟通、确认知情同意很重要。 2)其他:注射器(2ml 或5ml 的1个,20ml 或50ml 的1个),-500ml 标本容器2个,胶 布1 卷,1000ml 量筒或量杯1个;有靠背的座椅1个;抢救车1个;无菌手套2 副。 3.操作者准备 1)需要2 个人操作。 注意:医护配合,2 人操作。 2)操作者洗手,准备帽子、口罩;助手协助患者体位摆放,观察穿刺过程中患者情况等。 3)了解患者病情、穿刺目的、胸片情况。 4)掌握胸腔穿刺操作相关知识,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 操作步骤: 1.体位 1)常规取直立坐位,上身略前倾,必要时双前臂合抱或将前胸靠在床头桌上,以使肋间隙能够充分暴露 2)卧床患者,可以采取仰卧高坡卧位,患侧略向健侧转,便于显露穿刺部位。 2.穿刺点选择 1)操作前再次核对患者,核对左右侧。 2)穿刺点主要是根据患者胸液的范围而定,常选择腋前线第5 肋间,

浅析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

浅析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 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59例脑出血患者,将 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分析术后 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引流管位于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5 d、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3次、 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P<0.01)。多 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引流管位置、引流管放置时间、有脑脊液渗漏、注射 尿激酶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 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 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性,及时预防。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颅内感染;危险因素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puncture and drainage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from January 2010 to June 2015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559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hematoma puncture drainage treatment,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and risk factors. The results of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located in the ventricular drainage tube,drainage time was greater than 5 d,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injection of urokinase with more than 3 times,with diabetes,hypoproteinemia,intracranial infection rate higher(P<0.05 or P<0.01).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the position of the drainage tube,drainage time,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urokinase injection times,diabetes mellitus,and hypoproteinaemia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drainage of hematoma punctur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P<0.01).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intracranial hematoma puncture and drainage. In clinical work,we should evaluate the risk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nd prevent it in time.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hematoma;puncture and drainage;intracranial infection;risk factors 脑出血后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创伤小,可在局麻下手术、降低麻醉造成的风险,操作相对简单,能够快速缓解颅内高压情况[1,2]。但是颅内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对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患者55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颅内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55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30例患者确定为颅内感染, 发生在术后3~8 d,年龄34~81岁,平均(57.1±12.6)岁。 1.2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4] 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为金标准。患者表现为术后体温持续超过38.5℃,或者术后体温下 降正常后又再次超过38.5℃,排除其他系统感染;术后患者无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加重、意识恶化、颈项强直、烦躁、病理征阳性等症状及体征。生化检查:脑脊液WBC超过10×106/L,外周血WBC超过10×109/L,脑脊液糖含量低于2.25 mmol/ L,蛋白含 量超过0.45 g/L;氯化物低于120 mmol/L。对于脑脊液培养阴性的患者,结合以上临床症状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操作规范

开县人民医院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 穿刺针具的规范化:①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万特福公司生产,唯一国家认定。②针钻合一,硬通道,固定性、密闭性好,喷射粉碎功能,保持引流通畅,创伤小,有不同规格可供选择。 ③目前基本上都是使用该产品,锥颅碎吸穿刺术已甚少使用。 操作规范化 开展这项技术的前提必须有CT;必须经过正规培训,应有脑外科手术条件。 应注意的问题: 术前准备 特别询问:高血压史、出血疾病史、长期饮酒史(酒精肝)、应用抗凝剂史(包括足量服用阿斯匹林)等。 特别观察: ①呼吸状态及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严重打鼾,如有呼吸道阻塞应先行处理。②血压管理应保持血压在安全范围内即<200/110mmHg,最好在180/105mmHg左右。 特别检查:①凝血象(快速);②血气分析;③头颅CT,了解血肿大小与部位④心电图,有无心肌缺血与心律紊乱。 穿刺点定位 穿刺点准确定位是治疗成功关键之一,应选用可靠而自己熟悉的定位方法。①CT片定位法(不积极推荐)②CT下定位法,可

用颅表标记物,三维立体定向原则③两点定位法,适用于丘脑出血④立体定位仪,更准确,其价格较贵,其原则是:避免重要脑区、血管受损,距血肿中心位置最近,对丘脑、小脑的血肿定位一定要准确,其周围有很多重要结构。 适应证(1) 基底节出血:≥30ml;或出血破入脑室,致CSF通路受阻,阻塞性脑积水;或<30ml,但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可慎重考虑。该部位血肿在超早期易进行性扩大,即出血在继续,临床表现意识进行性下降,应立即复查CT,在家属充分理解其危险性并同意下可立即行微创穿刺术,否则建议开颅手术。合并阻塞性脑积水应首先或同时行脑室穿刺引流减压。 适应证(2) 丘脑出血:≥15ml,凡进展型及全丘脑型出血,或破入脑室引起脑积水,颅内压增高,或有视丘下损害者。血肿偏小,症状较轻者不宜。丘脑出血位置较深,出血常破入脑室,毗邻脑干,常于早期发生脑疝,开颅手术都很棘手,微创穿刺术有其优势,宜早不宜迟。但其附近结构复杂,必须定位精确,同时处理好并发症。如原发血肿较小,而脑室出血较多,则应以脑室引流为主。 适应证(3) 脑叶出血:≥30ml,伴明显高颅压,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或有意识障碍。60岁以上病人脑叶出血病因多为血管淀粉样变性,血管脆,易破裂,穿刺时动作应轻,切勿剧烈抽吸与冲洗,应让家属充分

中心静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

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 中心静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 1.气胸:主要见于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穿刺时损伤了肺尖,发生局限性气胸,病人可无临床症状,小的肺刺破口也可自行闭合。当穿刺时难度较大,以及穿刺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就要考虑到有此并发症的可能,作胸部拍片,确定诊断,及早胸腔减压。 2.出血和血肿:由于动静脉紧邻,操作中误伤动脉的机会必然存在。误伤动脉后局部压迫5分钟可不引起明显血肿。但在抗凝治疗的病人或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血肿形成的机会就比较多。颈部大面积血肿可引起呼吸困难。 3.空气栓塞:由于大静脉内呈负压,空气经穿刺针或导管可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改变病人体位、提高穿刺点的静脉压,即可减少发生气栓的危险。 4.血胸、水胸:穿刺过程中若将静脉或锁骨下动脉壁撕裂或穿透,同时又将胸膜刺破,血液经破口流入胸腔,形成血胸。胸腔存在负压可造成血液大量流入。若中心静脉导管误入胸腔或纵隔,液体注入上述部位,就引起水胸或水纵隔。 5.室颤:行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导引钢丝或导管过深,刺激心脏,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因此,在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时,必须在心电监护下进行。置入导引钢丝或导管时,一旦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应后退钢丝或导管。颈内静脉穿刺前需触摸颈动脉,也可引发室颤,故应小心 6.心包填塞:多数由心脏穿孔引起的,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穿孔与导管插入过深有关。应用较硬的导管,尖端顶住心房或心室壁,随着每次心脏收缩导管损伤心壁,从而引起穿孔。一旦导管端进入心包腔,即引起心包积液,少数伴有积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突然出现紫绀、面部颈静脉怒张、恶心、胸骨后和上腹部痛、不安和呼吸困难,继而低血压、脉压变窄、奇脉、心动过速、心音低远,都提示有心包填塞的可能。 7.感染:局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10%。无菌操作技术欠妥,又经多次穿刺,污染的机会就会增加;局部组织损伤、血肿亦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当临床上出现不能解释的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升高、局部压痛和炎症等,应考虑拔出导管并作细菌培养。 页脚内容

中心静脉穿刺技术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技术评分标准 年月日科室:姓名:分数: 项目内容分值扣分标准扣分 适应症6分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 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 危重病人的抢救。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 疗。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 环系统的作用。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1 口述漏一项扣2分 禁忌症3分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 穿刺。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 2、周围皮肤炎症以及中心静脉血栓形 成。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劲内及锁骨下静脉 穿刺。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 术前准备10分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与病人或家属 谈话,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清醒病人配 合。 5 未与患者或家属沟 通扣5分,沟通不佳, 酌情扣分 2、如果部位需要,可先行局部备皮。 2 选股静脉未备皮,扣 2分 3、器械准备清洁盘,中心静脉穿刺包; 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 冲洗液。测压装置。 3 漏一项扣1分,扣完 为止 操作方法74分首选右劲内动脉,其次为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 3 口述漏一项扣1分 穿刺用具:多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 包。 3 口述漏一项扣3分 以劲内静脉穿刺为例:1、病人仰卧侧头, 头低脚高位。 5 体位不当扣5分 2、戴好帽子口罩,消毒铺巾,清醒病人 可在颈动脉搏动表面你选择穿刺点处用 少量局部麻醉药浸润麻醉。 2 未戴口罩帽子扣2分 2 未洗手扣2分 8 未消毒铺巾扣8分3、术者立于病人穿刺侧,戴无菌手套, 用左手食指、中指摸清颈动脉搏动,右 手持穿刺针,针干与皮肤呈45—60度角, 从动脉搏动外侧约0.5—1.0cm刺入回抽 有暗红色血液流出。 30 未戴手套或手消毒 扣5分 定位欠佳,多次定位 扣3分

胸膜腔穿刺术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胸膜腔穿刺术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1胸膜腔穿刺术主要作用 ①取胸腔积液进行一般性状检测、化学检测、显微镜监测和细菌学检测,明确积液的性质,寻找引起积液的病因; ②抽出胸膜腔的积液和积气,减轻液体和气体对肺组织的压迫,使肺组织复张,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③抽吸胸膜腔的脓液,进行胸腔冲洗,治疗脓胸; ④胸膜腔给药,可胸腔注人抗生素或者抗癌药物。 2适应症 1、诊断性:原因未明的,可作诊断性穿刺,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学和生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可检查肺部情况。 2、治疗性:通过抽液、抽气或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胸腔大量积液、积气产生的压迫、呼吸困难等症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抗药或促进药物等)。 3禁忌证 1﹒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 2.对麻醉药过敏。 3﹒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 4﹒有精神疾病或不合作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 6﹒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 4术前准备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签字。 3.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无菌胸腔引流管及引流瓶、皮肤消毒剂、麻醉药、无菌棉球、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及胶布。 器械准备

5操作步骤 体位 患者取坐位面向背椅,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患者可取半坐位,患者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选择穿刺点 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或其他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 操作程序 (1)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直径15厘米左右,两次。(2)打开一次性使用胸腔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检查胸腔穿刺包内物品,注意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后检查是否通畅,同时检查是否有漏气情况。 (3)助手协助检查并打开2%利多卡因安瓶,术者以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3ml,在穿刺部位由表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侵润麻醉。如穿刺点为肩胛线或腋后线,肋间沿下位肋骨上缘进麻醉针,如穿刺点位腋中线或腋前线则取两肋之间进针。 (4)将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并关闭两者之间的开关保证闭合紧密不漏气。术者以一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另一只手持穿刺针沿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感消失时,打开开关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助手用止血钳(或胸穿包的备用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注射器抽满后,关闭开关(有的胸穿包内抽液用注射器前端为单向活瓣设计,也可以不关闭开关,视具体情况而定)排出液体至引流袋内,记数抽液量。 (5)抽液结束拔出穿刺针,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 操作过程 6术后处理

CT引导下的脑血肿穿刺引流术

CT引导下的脑血肿穿刺引流术 【摘要】目的评价CT引导下的脑血肿穿刺术的经验和价值。方法在CT 导向下穿刺引流90例脑出血患者。结果CT引导下穿刺均定位准确,随访患者存活86例,再出血者5例,死亡者4例。结论CT是脑血肿穿刺引流的重要定位和监测工具。 【关键词】脑血肿;CT引导;微创 脑血肿是高发率,致残率极高的一种疾病。早期迅速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但内科的保守治疗和外科的开颅手术治疗都没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而微创穿刺引流的开展却大大降低脑血肿患者的死亡率,CT作为一种影像工具,不但能提供正确的诊断,还能为穿刺引流准确定位,并术后随访[1]。笔者就CT引导下穿刺引流总结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收集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行CT引导下穿刺的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年龄(64±9.14)岁,女38例,年龄(64±5.85)岁。患者均突然发病,意识不清的55例,GCS评分3~11分,平均8分,呕吐34例,偏瘫60例,一侧肢体无力28例。 出血部位位于基底节区的有58例,位于脑叶的有21例,小脑的10例,脑干的1例,破入单侧侧脑室的29例,累及双侧侧脑室17例;出血量根据多天公式来计算,30 ml以下的18例,30~60 ml有52例。手术时间距离发病时间,小于6 h的有43例,6~24 h的有32例,超过24 h的有15例。 1.2 CT定位穿刺引流血肿定位穿刺的CT机器为simense somatom sprit,在CT下连续扫描,确定血肿的最大层面,在该层面上确定距离肿瘤最近、最佳的穿刺点,该位置必须避开主要功能区和血管,然后用金属物标记,然后再进行一次CT扫描,以确认金属物是否符合原来的定位点,如位置准确,测量定位点到血肿中心的距离,了解中线结构移位等情况,可以进行手术。 常规备皮后,进行局麻痹,先用电转开空,再根据之前测量的血肿深度,选择相应长度的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将针头送人血肿中心,退出针芯后接引流管,先用20 ml的注射器开始抽吸血肿,为了防止再出血,抽吸不能过猛过快,一般一次抽吸1/2~2/3,接着以抗菌素反复冲洗,完毕后,再次进行CT 扫描,以了解残余血肿量,中线结构移位的缓解程度。 术后随访需定期CT扫描,以了解血肿吸收情况,有无再出血。如果临床症状突然恶化,亦需要急查CT。 2结果

中心静脉置管术

中心静脉置管术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适应症】 l.急危重病人输血、输液 2.中心静脉压测定,血流动力学监测 3.全胃肠外营养 4.各种原因导致周围静脉穿刺困难,但又需要长期静脉输液 【禁忌症】 l.凝血机制障碍、穿刺部位有感染禁作穿刺。 2.严重高血压、呼吸衰竭、严重胸部外伤、上腔静脉栓塞慎作穿刺。【操作前准备】 l.操作人员准备: 观察了解病情,戴好帽子、口罩,无菌观念,查对物品,向患者讲明置管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2.病人准备: 依据不同穿刺途径取不同体位。 3.操作物品准备: 清洁盘(皮肤消毒用品)、穿刺手术包(消毒巾、深静脉穿刺针、导丝。留置导管)、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肝素、肝素帽、注射器 5mL(2付)、硅胶输液连接管、纱布、3M透明敷料、中心静脉压测

定装置。 【穿刺置管途径】 包括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穿刺置管。 ):78-6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图l. 置管长度为14-18cm。具有置管时间长、置 气管后患者的活动不受影响,相对不易造成血、成胸等优点,临床上应用最多,但操作不当易造颈部血肿。):-792.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图6 。相对操作风险大,易误伤动15cm置管长度为12-脉,造成血、气胸。包括经锁骨上和经锁骨下途径。 3.经股静脉穿刺置管: 。相对感染率高,易形成深静脉-25cm置管长度为20 血栓,适用于短期置管患者。 -78 经颈内静脉穿刺术图6 4.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方法】l .体位使静脉充盈防止空气栓塞颈背下整一小枕,,患各去枕平卧,头低足高20。。有严重呼吸困难下能平卧的,穿刺侧上肢外展9060头转向对侧45-。。。患者,可行半卧位或坐位穿刺置管。 2.选择穿刺部位一般多选用颈部右侧,因颈内静脉与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合线,且较左侧血管为粗,穿刺容易成功、找出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一角区标志,以其顶部为穿刺点。通三角区标志不清晰时,可使平卧患者头颈抬高,一般可帮助准确选择穿刺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规范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规范 青岛市解放军第401医院车润平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一.适应症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二.穿刺置管途径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返回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