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word学案-精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word学案-精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word学案-精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

理想的社会word学案-精

学习重点

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背诵传主的名言。

2.读:通过探究方式,思考马克思在进行共产主义理论研究、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经受了许多困难和压力,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困难和压力?

3.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写一段描写“快乐”的文字。

4.练:传记(评传)文学的特征。

一、诵记名言警句

传主名言

1.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

2.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3.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4.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5.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溅出无数的火花。

6.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7.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8.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传主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曾先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历史和哲学上。1843年10月迁居巴黎,同德国和法国秘密工人团体的领导人建立了联系,并经常参加德国和法国工人、手工业者的集会。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受该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委托,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67年出版了不朽著作《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在恩格斯逝世后出版)。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与世长辞。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是“科学巨匠”。

2.文体知识——评传

评传是到现代才出现的一种传记写作形式。评传常被用做进行学术研究和评价的手段,而其所研究和评价的对象大都是文人和学者,所以又被称为“文人传记”。它主要是结合着生平介绍来评价某个特定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或者学者的著作,这些现代评传就其大部分来说,便是将学术评价和生平叙述结合起来的完整的人生研究。实际上,评传可以说是一种“传记式的研究方法”。即一位富有创造性的作家的创作虽然不应该由他的身世来解释,但是他的生平事迹将会有助于人们去理解其创作的独特价值。

三、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

(1)单音字

①解剖.( ) ②桎梏..( ) ③囿.

于( ) ④摒.弃( ) ⑤一模.一样( ) ⑥崭.

新( ) (2)多音字

①着????? 着陆( )着凉( )

着数( ) ②给?????

供给( )给以( ) ③辟?????

开辟( )复辟( ) (3)辨形组词

①????? 宵( )霄( ) ②????? 辑( )缉( )揖( ) ③????? 谛( )缔( )蒂( )

答案 (1)①pōu ②zhì ɡù ③yòu ④bìn ɡ ⑤mú

⑥zhǎn

(2)①zhuó zháo zhāo ②jǐ ɡěi ③pì bì

(3)①通宵 云霄 ②编辑 通缉 作揖 ③真谛 缔结 瓜熟蒂落

2.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

①不为已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点提醒:已甚,过分。)

②身先士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点提醒:士卒,指群众。)

③响彻云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点提醒:彻,贯通;云霄,高空。)

④饥肠辘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点提醒: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答案①不做太过分的事,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②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泛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③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④形容十分饥饿。

(2)近义词辨析

①必需必须

辨析:两者都有“一定要”之意。“必需”是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多作定语;“必须”是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可以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也可以位于主语前面。

例句:a.生活________的物质财富的生产,因而也就是某个民族当时所达到的经济发展阶段,构成该民族历史发展的基础和起点。

b.________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迫在眉睫燃眉之急

辨析:两者都可指十分紧急。“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形容词性短语;“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非常紧急的情况,偏正短语。

例句:a.马克思认为自己在这几个月里为加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做的一切,是和山雨欲来的欧洲革命,特别是________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b.记者了解到,宁明县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及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用洒水车、消防车等15辆车组成宁明县党员抗旱救灾服务车,从3月22日截止到3月31日,已累计运送500多吨清水到村中免费供给群众以解________。

答案①a.必需b.必须②a.迫在眉睫b.燃眉之急

四、速读感知课文

1.马克思在进行共产主义理论研究、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经受了许多困难和压力,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困难和压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马克思的革命行动主要有三方面的困难:一是家庭生活的困顿,经济的拮据;二是来自反动政府的打压与迫害;三是来自宗教、唯心主义者等外部和以魏特林空想共产主义和蒲鲁东温和主义为代表的阵营内部的双重斗争。这些都给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障碍,但马克思敢于在逆境中执着追求、不懈奋斗,终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2.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革命理论家,也是革命行动组织者、实践者。试概括文中马克思的实践行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中介绍的马克思的革命实践主要有:①1846年2月,同恩格斯一起领导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②1847年初,同恩格斯一起加入正义者同盟;③1847年8月初,担任共产主义者同盟布鲁塞尔支部主席;④1847年底,带头和恩格斯建立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协会;⑤积极筹建共产主义者同盟机关报;⑥加入布鲁塞尔的民主协会;⑦1847年11月29日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成立第一个革命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⑧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

一、重点突破

1.文中多次提到马克思一家生活困顿,其作用是什么?

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规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中多次提到马克思一家生活困顿,靠友人相助渡过难关,这既突出了朋友间的友情和帮助,也表明马克思在逆境中仍信心百倍地追求理想,很好地表现了他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启示。

2.阅读全文,结合列斯纳对马克思的印象,你觉得马克思具有怎样的特点?

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他年轻,结实,精力充沛,能洞察一切;语言犀利、逻辑性强,有演讲天赋,思想成熟,有领袖风范,让人敬服。

3.文章倒数第二段说“《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出生证明书”,结合上文概括一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部著作?

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规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到来。它是外表并不华丽,篇幅不大,只有23页的小册子,印数也不过几百本,但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下的一部开创历史的著作,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直到今天仍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是战斗纲领,语言简洁概括,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鲜明的党性。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1)不久,他的夫人和9个月的女儿也随后到达,全家几乎已是一贫如洗。穷困的暗影始终紧紧追逼。

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规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一开篇就将一个被驱逐出境、无家可归、一贫如洗的窘迫的马克思推到读者面前。这个人却要用他的伟大思想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新生。特别是“暗影”“始终”“紧紧”“追逼”几乎是一字千钧,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暗影”如影随形,“追逼”是拟人化的手法,“紧紧”说明贫困的浓重,给人无限凄凉之感。

(2)这部手稿不得不像马克思日后辛酸而幽默地提到的:只好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

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规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这是马克思的戏言,是自嘲的说法。是说自己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书没办法出版,没法让人看到,只能交给老鼠的牙齿去啃、去“批判”了。非常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辛酸。革命的道路艰难曲折,马克思备受煎熬。

二、疑点探究

5.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为什么称“共产主义”为“幽灵”?

我来规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马克思从统治阶级角度提出的一种诙谐的说法,运用了比喻兼拟人的手法,准确、形象地揭示了共产主义的近乎灵异的诞生、隐秘的行踪。它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影响,就像幽灵一样,在欧洲徘徊,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使“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担惊受怕,不得安宁,直至夺取他们的政权,代之以崭新的社会。

三、随堂写练

6.笔下珠玑媚人眼。在这篇传记中,作者使用贴切精当、准确流畅的语言来组织文字,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在第一段中,作者连用了两个“任何”,“由于布鲁塞尔的警察局迫使马克思保证不在比利时发表任何有关当前政治问题的意见,这就剥夺了他获得任何直接收入的来源”这两个“任何”既表明了布鲁塞尔警察局的卑劣,也表明了马克思没有丝毫的余地和喘息的机会,表达非常准确。

请你用准确流畅的语言写一段描写“快乐”的文字,150字左右。

妙笔生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快乐,是林中鸟儿的歌唱,是田野上玩耍的孩子们的笑声,是艺术家手中刚刚完成的雕塑,是浸透了庄稼人汗水的沉甸甸的金黄。快乐无处不在,但当你努力寻求它时,却又茫然若失。快乐是强求不来的。挠痒使人发笑,但并不能使人快乐。快乐来自心灵深处。虚假的笑容无法弥补内心的创伤,而肉体上的痛苦也无法阻止内心的喜悦。分娩的母亲在承受巨大痛苦的同时,内心却是无比的快乐。

马克思之墓(节选)

南帆

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等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一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一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

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作阿尔伯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

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献上了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

路面上,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从事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在乎皇家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

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呢?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白日梦,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

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会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地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当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为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所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英国的BBC主持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20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

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

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就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

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广东花城出版社《新世纪中国优秀散文选》)

1.学习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学习本文,你能学到其他同学的哪些可借鉴之处?

3.学习本文,你能发现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或有待提高的地方?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未来理想社会_陈志刚

陈志 刚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未来理想社会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是有严格的区别的。在早期著作中,马克思不赞同当时流行的种种“共产主义”学说,他明确地把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称之为“社会主义”。在马克思看来,当时流行的种种共产主义只是社会主义原则的一个片面的实现,只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中介、一个环节,它不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的肯定,不是最理想的社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早期马克思 众所周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这两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地把未来的理想社会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此后,他们有时也把未来的理想社会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可以说,这两个词在他们成熟时期的著作中可以等同使用。而且,他们并没有把社会 主义社会当作共产 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的提法。在《哥 达纲领批判》中, 马克思虽然提出了未来社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设想,但并没有把共产主 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称之为共产主义。把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是列宁。因此,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直都没有什么区别,可以等同使用。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本文拟对此作个澄清。 一 马克思最早开始接触共产主义、社会 主义思潮是在莱茵报期间。1842年9、10月间莱茵报记者报道了斯特拉斯堡会议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讨论的有关情况,这遭到了保守、反动的奥格斯堡《总汇报》尖酸刻薄的攻击,马克思在《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中对《总汇报》的攻击作了驳斥,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态度。马克思首先肯定,共产主义问题不仅是英、法两国的极端重要的问题,而且具有欧洲意义。另一方面,他又明确指出当时流行的各种共产主义具有空想主义的局限性,应该受到批判。他写道:“‘莱茵报’甚至在理论上都不承认现有形式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现实性,因此,就更不会期望在实际上去实现它,甚至都不认为这种实现是可能的事情。‘莱茵报’彻底批判了这种思 想。”① 马克思明确指出了当时各种共产主义的弊端。在马克思看来,当时的共产主义并不是理想的、最科学的,必须探索一条不同于当时的空想共产主义的道路。 一年后,在德法年鉴时期和巴黎手稿时期,即1843至1844年间,马克思仍然坚持认为当时流行的种种“共产主义”的原则、理论具有局限性的观点,反对把未来的理想社会称为“共产主义社会”,明确地把自己追求的未来的理想社会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 1843年9月,马克思在致卢格的信中写道:“我不主张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 ? 7?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33页。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一经提出,即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它不仅成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同时也成为目前学术热点中的热点。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古今对比,分析了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本质,针对当今时代和谐问题的凸显现象,提出要重读古代先哲们的和谐社会思想,并全面地阐述了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儒、道、墨家学派的和谐思想内涵和追寻的和谐社会理想,系统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内容和传统和谐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得出了古代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启示。本文研究目的就是想尝试在前人分析研究基础上,通过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和谐思想和社会实践,以便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为我们解决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提供一些思路或启示,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有益的内容。全文共分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和资料来源、研究意义和课题学术史研究情况。正文部分分为四章: 首先,分析了中国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和”的观念无所不在。被运用到人际关系、家庭伦理、国家治理和认识自然等广泛领域。“和谐”是一种组织精良、内外协调、左右逢源,上下有序的状态。中国和谐思想起源很早,周太史伯的“和同”论;晏子的“和与同”区别的论述,说明“和”是万物昌盛、繁衍不已的根据。在先秦儒、道、墨等学说思想中都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如孔子“和而不同”和中庸观;道家的“天人合一”;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等等。古代先哲们为了追求一种平等、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还设计过许多“和谐”社会方案,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西汉时期《礼记·礼运》所描绘的两种社会生活状态,即: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这种大同社会构想在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次,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理论内容。“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亦即:心和、人和、天和三部分。心和指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人和包括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天和指人与自然界及其他生物之间的和谐。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由心和推及人和、天和,这三和总称为太和。这“三和”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和谐相处,将是我们追求的极致目标。第三,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实践及经验教训。中国古代不仅有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而且历代封建盛世的统治者们也都在追求和实践着“和谐社会”。我国历史上若干强盛王朝出现了史称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雍乾盛世”的和谐社会现象,其主要标志不外乎国富兵强、民丰物阜、吏治清明、安定统一、社会和谐。其形成的原因、经验和教训,能够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迪。第四,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启示。建设和谐社会应当“以史为鉴”,从古代传统和谐思想和治乱兴衰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教训,无疑对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重视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深入发展民主法治,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继承和弘扬和谐文化,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必须尚贤使能,广纳良才。只有充分吸收借鉴先人们有益的和谐思想和实践经验,才能使我们当今的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少走弯路,早日实现中国人民美好的理想社会。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其中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改造和创新,必将为全世界的文明、和谐与进步作出令人瞩目的伟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想信念 理论自信绝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和一句空洞的套话,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然而直面现实,我们会看到许多奇怪的现象:一些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嘲讽的对象。那么,我们究竟要用什么来支撑我们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它必须把理论思想作为自己的坚实基础。我们的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因此我们的理想信念就应当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支撑,必须把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们的“看家本领”。 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理论自信。理论自信绝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和一句空洞的套话,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一是信仰。我们的理论自信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信仰。毛泽东有一句名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是为人们谋幸福的理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毛泽东思想中的“为人民服务”,邓小平一直强调的“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讲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宗旨,强调的都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一条红线。可以说,我们的理论自信首先就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信仰。我们现在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宗旨。

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100943 土木工程 9班何昀 一、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个人理想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罗曼·罗兰也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理想信念.”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90后的大学生,一度被众人所质疑,被冠以”月光族””啃老族”之类的称号.但是做为祖国的下一代,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来创造,因此在大学时代,也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我们需要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来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和探索人生新的航程. 同时,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并且坚定自己的个理想,不要被一点点的小挫折给打败.最近,华中科技大学又发生了几起学生跳楼事件,对于大学生跳楼事件,每年都有好多起,有的是为情所困,有的是压力太大,等等.我认为这是缺乏个人理想,不珍惜生命的体现.青春年华,风华正茂都是大学生所具备的特质,这时正应该是慷慨激昂,充满斗志的时候,一个轻生的念头就让这一切逝去,这是多么的可惜,多么的不负责任. 理想信念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会成为空想.光有对美好理想信念的向往是不够的,还需用辩证地眼光看待和处理理想信念与现实的矛盾,坚信自己的理想是能够实现的. 对于自己的国家,应该树立起为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理想信念而献身的精神,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科学坚定不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应该践行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即是在生活中能吃苦耐劳,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在学习上能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努力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 二、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 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理想,一个人也不能没有理想.个人的理想必须同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相一致.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信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论述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的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社会主义是向共产主义社会过度的一个阶段.中国以建立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向共产主义奋斗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以共产主义做为理想信念.它是一面旗帜,能统一、协调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同时它也是一股巨大的推力,能够推动我们无产阶级不畏艰险、勇敢的、坚定的向着目标奋斗. (2)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我们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 做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将自己的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相结合.首先,我们应从思想上相结合.我们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相信党的领

第六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文章[写法·借鉴] 过渡 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安排恰当的过渡,使文章连贯自然。文章一开始就叙述了马克思一家到达布鲁塞尔后“穷困的暗影始终紧紧追逼”,下一段用“这时友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给予了帮助”过渡到恩格斯等友人帮助马克思渡过难关,显得很自然。当恩格斯催促马克思写较大的著作而马克思又觉得自己没有充分熟悉英国情况时,作者用“因此”一词紧承上文引出对马克思与恩格斯动身前往英国考察的介绍,显得水到渠成。作者评述时也很注意过渡。如介绍完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人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用“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论著一样,《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是一部论战性著作”一句承上启下,引出对这一论著的评述。这样写,使上下文内容紧密衔接,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过渡”是为了加强文章层次或段落间的连贯,使上下文能自然地衔接转换的结构方法。 “过渡”犹如桥梁,把两个不同的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了过渡,行文才畅达,全文才浑然一体,才能让读者的思路顺利地从这一层次转到下一层次,而不致感到突兀、费解。 写法指点:写文章时,如果层次或段落之间意思转折较多或较大,那么通常都会采用“过渡”。“过渡”的形式主要有过渡词、过渡句和过渡段。 一般地,如果意思转折不复杂就不必着力交代,只需用一些关联词语,如“既然”“然而”“不过”“但是”“将来”等来过渡即可。如果前后两个层次的内容都较复杂,层次之间转折又较大,一般就需要用过渡段来衔接。

阅读下面这段话,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主要从过渡方面来考虑) 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综艺节目的主持人,用自己的幽默,特有的气质和魅力去感染别人,让我的观众因我而快乐。 【参考示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佳作·领悟] 最后的岁月 罗范懿 1881年12月2日,这是燕妮弥留的最后一天。天气寒冷,夜里急风暴雨。她直到最后一分钟,神志始终清醒。当她的言语已经十分困难时,为了让亲人们振作起来,最后尽力地握住每一位亲人的手,用英语向心爱的人说出最后一句话: “卡尔,我支持不住了。” 凝视着丈夫的眼睛,突然惊异地睁大了,又同很早很早的青年时代一样,晶光闪亮,炯炯有神,最后一次辉映出这位非凡的女性那伟大与深邃的心灵。眼睛中闪烁着唯一能减轻死亡痛苦的无穷尽的爱…… 燕妮去世了。马克思仿佛是停止了感觉和思维。 爱情的终曲发出了强烈的颤弦音……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配套训练二 次 备 课 案

一.选择题 1、14—16世纪,西欧开始走出中世纪的宗教愚昧和专制束缚,追求自由、民主与科学,其重大史实包括 ①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②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宗教改革 ③日本明治维新与美国罗斯福新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2、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下列 各项思想成就同右图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提倡天赋人权 B、提倡人文精神 C、提出人民主权思想 3、在工业文明席卷全球的过程中,将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带来 的冲击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成 伏尔泰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走上工业化道路 的国家及其历史活动是 A、海地独立战争 B、日本明治维新 C、中国洋务运动 4、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写入了“天赋人权”,“天赋人权”思想的提出是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工业革命时期 5、18世纪,美国、法国先后爆发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里的“一大步” 是指: A、结束了殖民统治 B、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C、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 6、当看到资本主义曙光之时,资产阶级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迎来了17-18 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法、美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A、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B、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C、都确立了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 7、英、美、法等国是当今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7-19世纪,三个国家相继创立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一大步,为其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这种新的政治体制是 A、封建专制体制 B、资本主义民主政体 C、社会主义共和政体 8、在以“思想解放”为专题进行探究时,以下哪些历史事件可以选择? ①反法西斯战争②文艺复兴③启蒙运动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9、历史上的很多人物和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下列人物和事件对应 正确的是: ①达芬奇——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②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 ③杜鲁门——起草《独立宣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10、《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看,马克思主义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B、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 C、根除了法西斯主义 11、()下面是中国较早翻译和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下列反应本书信息准确的是:

马克思第七章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D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5.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D 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 B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C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 D人们在对必然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客观的改造 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7.“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B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1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C 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 11.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D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13.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D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文章[写法借鉴] 过渡 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安排恰当的过渡,使文章连贯自然。文章一开始就叙述了马克思一家到达布鲁塞尔后“穷困的暗影始终紧紧追逼”,下一段用“这时友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给予了帮助”过渡到恩格斯等友人帮助马克思渡过难关,显得很自然。当恩格斯催促马克思写较大的著作而马克思又觉得自己没有充分熟悉英国情况时,作者用“因此”一词紧承上文引出对马克思与恩格斯动身前往英国考察的介绍,显得水到渠成。作者评述时也很注意过渡。如介绍完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人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用“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论著一样,《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是一部论战性著作”一句承上启下,引出对这一论著的评述。这样写,使上下文内容紧密衔接,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过渡”是为了加强文章层次或段落间的连贯,使上下文能自然地衔接转换的结构方法。 “过渡”犹如桥梁,把两个不同的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了过渡,行文才畅达,全文才浑然一体,才能让读者的思路顺利地从这一层次转到下一层次,而不致感到突兀、费解。 写法指点:写文章时,如果层次或段落之间意思转折较多或较大,那么通常都会采用“过渡”。“过渡”的形式主要有过渡词、过渡句和过渡段。 一般地,如果意思转折不复杂就不必着力交代,只需用一些关联词语,如“既 然”“然而”“不过”“但是”“将来”等来过渡即可。如果前后两个层次的内容都较复杂,层次之间转折又较大,一般就需要用过渡段来衔接。

阅读下面这段话,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主要从 过渡方面来考虑) 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综艺节目的主持人,用自己的幽默,特有的气质和魅力去感染别人,让我的 观众因我而快乐。 【参考示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佳作领悟] 最后的岁月 罗范懿 1881年12 月2日,这是燕妮弥留的最后一天。天气寒冷,夜里急风暴雨。 她直到最后一分钟,神志始终清醒。当她的言语已经十分困难时,为了让亲人们振作起来,最后尽力地握住每一位亲人的手,用英语向心爱的人说出最后一句话: “卡尔,我支持不住了。” 凝视着丈夫的眼睛,突然惊异地睁大了,又同很早很早的青年时代一样,晶光闪亮, 炯炯有神,最后一次辉映出这位非凡的女性那伟大与深邃的心灵。眼睛中闪烁着唯一能减轻 死亡痛苦的无穷尽的爱…… 燕妮去世了。马克思仿佛是停止了感觉和思维。 爱情的终曲发出了强烈的颤弦音

为什么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我们的理想信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217343664.html, 为什么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我们的理想信念 作者:孙正聿 来源:《党建》2014年第05期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然而直面现实,我们会看到许多奇怪的现象:一些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嘲讽的对象。那么,我们究竟要用什么来支撑我们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它必须把理论思想作为自己的坚实基础。我们的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因此我们的理想信念就应当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支撑,必须把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们的“看家本领”。 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理论自信。理论自信绝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和一句空洞的套话,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一是信仰。我们的理论自信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信仰。毛泽东有一句名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是为人们谋幸福的理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毛泽东思想中的“为人民服务”,邓小平一直强调的“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讲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宗旨,强调的都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一条红线。可以说,我们的理论自信首先就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信仰。我们现在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宗旨。 二是信服。我们的理论自信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的理论思想,首先是要我们能够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确立一种正确的历史观,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有助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面对全球化、现代化的国际机遇中,不断深入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坚持。 三是信心。我们的理论自信源于对马克思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马克思曾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这种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

马克思的职业理想及其对当代中国青年的启示-文档

马克思的职业理想及其对当代中国青年的启示 2012年是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共青团建团90周年暨五四运动93周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在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上,重新考察和深入反思马克思职业理想及其当代性价值,不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思想前提和观念基础意义,而且对当代中国青年回顾历史,思考当前,展望未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责任与发展问题,更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马克思早在中学毕业时的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形成和确立了融贯其一生的职业理想。马克思职业理想表征一种人类性意涵,“为人类工作”是其核心价值与理论内核。它并不是抽象的思辨和理论的说教,而是以多种因素的整合与统一为其确立的前提条件,以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和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态度为其照进现实的价值理念。它既成就了马克思为共产主义事业奔走呼号、奋斗一生的伟大壮举,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和终极关怀理想的观念前提和基础,也激励着当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养成勇于承当的责任感和甘于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境界。 一、何谓职业理想的内涵:人类性的核心价值与理论内核 职业理想是一个人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和自我人生发展而确立的超越性的价值观念体系,它决定其职业生涯的发展状况和成

就大小,甚至对其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也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一种职业理想的形成,就意味着一个人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前提和基础的确立。如何从人类性维度来理解马克思职业理想,这是把握其丰富内涵的关键点和切入口。 “为人类工作”是马克思职业理想的核心价值和理论内核。这种价值与内核主要体现在,马克思职业理想的形成、确立及其实现都是以“为人类工作”为前提和根据、中心和主题、出发点和落脚点、标准和尺度的。这构成马克思职业生涯和人生历程的价值前提和意义根基。只有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伟大而崇高的职业理想目标,一个人才能成为高尚而有作为的人。“为人类工作”本质上正是这样一种具有崇高性和超越性的价值理想目标。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认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1]459正是有了这种远大理想,马克思后来才能够成为揭露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典作家,才能够创立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谋求解放和发展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从而使人类社会迈入历史的新纪元。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459-460这足以证明,伟大的职业理想目标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和事业人生的风向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和前进动力,也是推进党的事业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和内在要求。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这就深刻揭示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从推进伟大事业的高度,从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高度,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深刻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而共产党员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关键要看他的具体行动。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现实任务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终生。 第一、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我们党的纲领,既包括实现共产主义长远目标的最高纲领,也包括确定每个历史阶段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就要求我们既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只顾眼前,就回失去前进力向;离开现实工作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我们既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共产主义“渺茫”;也不能超越现阶段,对共产主义作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就必须从革命和建设不同阶段的实际出发,把奋斗目标置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现实基础之上,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始终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始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要落实到这里;衡量一个共产党员理想想念是否坚定,着眼点也要防在这里。 第二、准确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五大科学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系统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新起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头20年的具体化。广大党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认清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三、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既要志存高远,又要立足现实,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稳步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分析判断国情,做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业绩,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团结带领群众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

人生几十年中,我们所做出的努力都是为了追逐自己的“理想”。实现理想往往是我们奋力学习工作的目标。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文字:理想是一缕阳光,指引着人们前进的航向;理想像丰满的果实,告诉人们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理想乡一叶扁舟,载着我的理想驶向彼岸。所以说,拥有“理想”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可贵经历 理想也会有所区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 个人理想是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在每个人的心中对“幸福”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个人理想是不一样的,或是取得成功的事业,或是组建美满的家庭,总之,个人理想体现了我们的最基本的人生追求。而社会理想显然要庞大得多。社会理想是社会的主体,甚至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在社会全体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总的来说,社会理想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共同体。 我们作为拥有极强社会性的人类,自然无法完全地将自己置身于社会之外,同时,我们还是即将要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实现“理想”时,该如何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呢? 概括而言: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 个人理想往往会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而社会理想会对个人理想产生制约。 七十多年前,面对日寇的侵略,梅兰芳蓄胡明志,拒绝登台为日军唱戏;马本斋在九一八事变后,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回乡,组织义勇队,抗击侵略者……在那样一个被日寇欺凌的年代,我们的社会理想毫无疑问是打败日本侵略者,重建一个美好和平的家园。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也以国家为己任,将驱逐日本侵略者作为自己的理想。若无国,焉有家?在战争年代,国家的命运与个人命运紧急相连。 而在和平年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也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我们有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的信心,无数个这样的个人理想汇聚起来,则成为我们国家共同的社会理想——建设更强更好的国家。 所以,我们要用社会理想指导,规范个人理想,让个人理想融合在社会理想之中,在为实现社会理想的奋斗中,实现个人理想。 但一旦两者有了矛盾,个人理想要服从社会理想,决不能颠倒两者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辨证统一和相互制约的. 上文说到,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实现的条件,违背社会理想的个人理想很难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如果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违背,那么他所做的事也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或者是损坏他人利益的。这种个人理想绝对是错误的。 再者,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包含着千百万人的个人理想,社会理想的实现要靠社会成员个体的努力奋斗.同样是在战争年代,充分考虑了中国广大农民阶层的需求和利益的共产党,最后取得了成功,将中国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了出来,与之相反的,则是以成立伪政府,协助日军侵华的汪精卫等人,他们的“个人理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存在着严重分歧,但他们并没有以社会理想为重,最终必然是遭遇了失败。 无论是实现个人理想还是社会理想,我们都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纵使有时,我们会为了实现社会理想而需要做出自我牺牲。真的遇到了这种必要的时刻,就是更需要我们体现出社会责任感的时刻。没有和平安全的社会,我们哪能去追求安稳公平的生活呢? 只有更多的人把自己的个人理想提升到更高的高度整个社会才能有更大的提升。总的来说,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非常崇高的理想,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崇高的理想,他将是不长久的。例如奴隶社会,人们都追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 会 〈一〉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 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 民的伟大导师、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一)求学时期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在哲学和历史上。 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二)婚姻家庭 1843年6月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出身德国贵族(男爵)家庭的燕妮结婚。同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由于马克思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驱逐他。他不得不携带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燕妮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比如,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以前,总得由她誊写清楚。 (三)伟大的友谊 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由于马克思先后被法国、比利时等国驱逐,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3 121镑,使马克思勉强维持生计,得以长期地专心从事科学著述。 恩格斯成为马克思家中的一名“编外”成员。马克思一家人对恩格斯的健康,更是牵肠挂肚。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四)巨大贡献 (1)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类社会开始所经历的是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是文明时代。代替文明时代的将是无阶级的、全社会公有制时代。 (2)创立了过渡时期学说。 为无产阶级指明了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资本主义社会中向新社会过渡的时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时期。 (3)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自然发展时期,其发展要经历三个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的自然发展阶段。 (4)发现了剩余价值,资本家是靠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发财致富的。 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有者,他要同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执行其他职能的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 (5)建立了他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 著名学者——海因里斯·格姆科夫 海因里斯·格姆科夫是一位生活于20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德国的学者,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传记研究者。著有《马克思传》《恩格斯传》等。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答:实现共产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什么? 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 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答: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 1.时间的特点是什么?答:一维性。 2.意识的产生、本质是什么? 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和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体系问题。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6.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如何?说说如何对待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答: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7.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答: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人类改造自然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的社会。 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答: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坚定信念追求理想

坚定信念追求理想·树立人生价值观人生长河漫漫,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难,自强不息,方能中流击水到达人生彼岸。坚定信念,追求理想,正是我们大学生乘风破浪的力量源泉,把自己同国家的发展和利益联系起来,统筹兼顾,奋力拼搏,确立好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细细地感悟人生的真谛,做一名与时俱进,不愧时代的大学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应该追随先人的这种人生境界,求学之路是没有尽头的,而且是索然寂寥的,但首先我们应当拥有“衣宽渐带终不悔”的信念,不断探索进取,到达人生的海洋彼岸。在这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风浪险阻,但要执着于理想,执着于所求,这样一切风雨都微不足道了。 现阶段的我们存在有大部分的同学人生理想不够坚定,对人生追求有所松懈,抵制不了外面精彩的世界的诱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从而从纯粹的理想追求者变成了物质的攀比者,转而使同学们对名牌趋之若鹜,把大量的生活费和时间、精力浪费在衣着打扮上。(合理的打扮衣着比不为过,但太过在乎就不对了。) 为何不把这些精力和时间转移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来呢?有不少同学沉迷于网络而不能够自拔,而严重的上瘾,导致自己很难与现实生活接轨,从而使自己一直活在虚拟的世界里,缺少社会活动,从而导致很难融入社会,缺乏语言表达能力,这种不仅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更危害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自己的人格缺陷,这些人对生活无欲无求,对社会漠不关心,谈不上自身的修养和人格的提升,前途和理

想都被自己抛弃了,使自己活在空虚无聊的自我世界里,到头来只是无尽的自责和后悔,更谈不上为祖国做些什么。 如此种种都会使自己的信念开始动摇,而这样的恶性循环是生活更加糟糕,牢记我们是学生,我们的责任和主要活动就是参与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所求。这样做可以使自己更好的控制自己,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诱 惑,坚持自我,努力做好自己。 第二,确立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信心。 把所确立的目标细化,各个击破,,一点点的积累,一点 点的进步,从而通过这样的努力使自己的理想转变成为 现实。确立目标能使自己不至于无所事事,确立自己的 目标使自己生活更加充实。充分合理的运用自己的时间 而不致使自己的精力分散在其他的事物上,在奋斗的过 程中,体验奋斗的乐趣。 第三,树立好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人民服务。 我们应该了解国家的大事,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民生。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到社会中去,努力积累社会经 验,(比如开展与社会民生有关的课题调研,比如做些兼 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于自己

25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一课时《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导学案 编写人:宋秋菊周东良审核人:宋秋菊使用时间:2018-3- 班级:__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分析并概括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学前准备】 1.卡尔·马克思(1818—1883)阅读练习册47页。 2.《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问世。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作者简介 海因里斯·格姆科夫,德国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传记研究者。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词语释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