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防火设计方法简介

木结构防火设计方法简介
木结构防火设计方法简介

浅析木结构建筑防火的措施

浅析木结构建筑防火的措施 摘要:文章分析木结构建筑火灾的起因: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较低、木结构建筑密度大、无防火间距、火灾扑救困难。从木材的阻燃处理、表面防护、结构设计等方面介绍解决木结构建筑防火的技术措施,以减少木结构建筑火灾发生的频率及其所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木结构建筑;火灾原因;防火措施 1前言 我国木结构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 500年前就已经形成了用榫卯连接梁柱的木结构框架体系,到盛唐逐渐成熟,现在许多大型的古代木建筑都没有坏。现在的桁架结构经过传统的设计和加工技术,逐步进入现代胶合木结构自行设计与加工应用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使用木结构,木建筑的防火措施尤为重要。 2木结构建筑出现火灾的原因 2.1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较低 许多的木结构建筑,经过多年的干燥,木材构件成了全干的,含水量很低,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质地疏松,在干燥的季节遇到火星也会起火,且一旦起火,屋顶内部的烟和热不易散发出去,容易使温度积聚,迅速导致“轰燃”。在发生火灾时,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大多数情况下通风条件都较好,有些建筑建在山地之间,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极易形成立体燃烧。很多木建筑中的可燃、易燃物多,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 2.2木结构建筑密度大,无防火间距 很多木结构建筑的修建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整体布局,多数为成片修建,防火间距严重不足,且大多数木结构建筑都是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在庭院布局中,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这两种形式都造成了建筑布局密集,缺少必要的防火分隔和安全距离,如果其中一处起火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毗连的木结构建筑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此外,一些建筑的跨度大、空间大且高位窗口多,在火灾情况下,极易形成“烟囱”效应。 2.3火灾扑救困难 很多木结构建筑位置往往距离最近的消防站也要数十公里,无法依托城市的消防基础设施,而且一旦建筑发生火灾,火势就会迅速蔓延,此时城镇消防站也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汇总表(木结构建筑篇)

木结构建筑篇 要点:1 老年人照料设施,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活动场所设置在木结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 商店、体育馆、厂房(库房)应采用单层木结构建筑,并宜采用胶合木结构。 设置在木结构住宅建筑内的机动车库、发电机间、配电间、锅炉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不宜开设与室内相通的门、窗、洞口,确需开设时,可开设一樘不直通卧室的单扇乙级防火门。机动车库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0m2。 当木结构建筑的每层建筑面积小于200m2且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25人时,可设置1部疏散楼梯; 丁、戊类木结构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分别不应大于50m 和60m。 住宅建筑内厨房的明火或高温部位及排油烟管道等,应采用防火隔热措施。

民用木结构建筑之间及其与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11.0.10的规定。 民用木结构建筑与厂房(仓库)等建筑的防火间距、木结构厂房(仓库)之间及其与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3、4章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规定。 表11.0.10民用木结构建筑之间及其与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注:1两座木结构建筑之间或木结构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外墙均无任何门、窗、洞口时,防火间距可为4m;外墙上的门、窗、洞口不正对且开口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10%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2当相邻建筑外墙有一面为防火墙,或建筑物之间设置防火墙且墙体截断不燃性屋面或高出难燃性、可燃性屋面不低于0.5m时,防火间距不限。 木结构墙体、楼板及封闭吊顶或屋顶下的密闭空间内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且水平分隔长度或宽度均不应大于20m,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m2,墙体的竖向分隔高度不应大于3m。 轻型木结构建筑的每层楼梯梁处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木结构建筑组合建造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组合建造时,木结构部分的层数不应超过3层并应设置在建筑的上部,木结构部分与其他结构部分宜釆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 水平组合建造时,木结构部分与其他结构部分宜采用防火墙分隔; 总建筑面积大于1500m2的木结构公共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木结构住宅建筑内应设置火灾探测与报謦装置。

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

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 结合我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现阶段,我国对钢结构防火设计 规范有什么规定?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我们整理建筑术语钢结构防火规范基本介绍: 我们通过相关资料查阅,总结我国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内容,总结几点要点情况,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规范的效力 从2015年5月1日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正式施行,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同时废止。自此,通过一本规范统一了对建筑防火的要求。 第二:耐火极限的定义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 第 1 页共 4 页

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钢梁、钢柱在无保护层的情况下,耐火极限为0.25H,即15分钟。 第三:厂房(仓库)的火灾危险性与耐火等级 厂房(仓库)根据生产过程或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由高到低 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厂房(仓库)的耐火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二、三、四级。 第四:厂房(仓库)的相关规定 A、通用规定 厂房(仓库)耐火等级为二级时,柱、梁的耐火极限应分别不低于2.5H和1.5H,檩条(属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为 1.0H。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厂房(仓库)的柱,其耐火极限可降低0.50H(多层柱仍为 2.5H)。 即:耐火等级为二级的单层钢结构厂房(仓库)的柱、梁(门式 第 2 页共 4 页

刚架结构的梁可归为屋顶承重构件)、檩条的耐火极限要求分别为:柱2H、梁1H、檩条1H。 当厂房采用混凝土主体结构加钢结构屋盖时,钢结构屋盖的梁、支撑、檩条等均可以视为屋顶承重构件。 B、新规范对钢结构建筑的重要规定 新规范取消了原规范中丁、戊类厂房可以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的规定。这意味着所有的钢结构建筑,都必须涂刷防火涂料或采取其他防火保护措施。 金属夹芯板应全部采用岩棉等不燃芯材。 单层卷材柔性防水屋面,其保温层仅能采用不燃材料如岩棉。 更对关于钢结构防火规范、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相关资料,敬请关注行业解读栏目或登入建筑图库栏目查询建筑钢结构图集攻略。 第 3 页共 4 页

中国古代建筑防火设计初探

中国古代建筑防火设计初探 发表时间:2017-10-31T15:19:35.0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4期作者:徐荣正 [导读] 本文从防火材料、建筑规划、建筑形式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防火设计。 昊华骏化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中国建筑发展一直以木结构建筑为主流,木结构建筑具有结构和美学的双重优势,但易遭火灾,为此,中国古代先民对防火技术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本文从防火材料、建筑规划、建筑形式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防火设计。 关键词:古建筑;防火设计;防火材料 几千年以来,木结构建筑一直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主流,它以较强的适应性、抗震性、独具美学的外观被人们所接受。但木结构建筑也存在着诸多缺陷,其中易遭火灾这一缺陷给古代木建筑带来了致命破坏,如明永乐时兴建的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在迁都后的第二年即遭雷击而焚毁,以后又屡建屡焚。各地城镇因火灾而烧毁大片房屋的记载不绝于书。于此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探索木建筑的防火设计技术,以期建造出适应性更强,更具防火功能的建筑。可以说,一部中国建筑的发展史,基本上也是建筑材料和建筑防火设计的发展史。 1、建筑防火材料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从土木发展到砖木的过程,防火材料的发展也经历了“土——瓦——砖”的过程,除了这几种主要材料,还发展了石和金属等非燃材料。我国对木结构建筑的防火保护探索,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了,那时古人已经懂得在木柱上涂上一层防火涂料进行保护。这种“涂料”是目前所知道的世界上使用最早的防火涂料,类似于如今的硅酸盐水泥,青灰颜色,平整光滑,质地坚硬[1]。古人经常采用涂抹泥灰的方法,改善木构件的防火条件,延长火灾初起时的着火时间。早在新石器时期,氏族人就从烧陶技术中获得了用陶化泥土防火的经验。在半穴居向地面建筑发展的仰韶时期,生产工具限于石器,发展土木建筑。虽然,氏族人从烧陶得到启发,为防御火灾,把建筑全面涂泥陶化,但是,这些建筑大部分仍是毁于火灾。 夏代以前,已出现了夯土技术,高台建筑就是夯土技术的成果。夯土用于筑造城墙、院墙,在筑造中加进桩木。夯土墙技术仍是以土为本的营造方法,从构造上看,加桩木的夯土墙和木骨泥墙差不多,但它们在防火意义上就有较大区别。在建筑中,木骨泥墙的厚度只有二十多厘米,而夯土版筑墙的厚度则“为五十八至七十五厘米”。[2]据现代实验测定:木骨泥墙的防火极限约0 . 8 小时;而夯土墙则是一种防火墙体,其耐火极限超过4 小时。在这个时期,除了夯土墙外,还出现了土坯墙。土坯墙是砖墙的前奏,土坯又是从自然材料向人工材料发展的过渡。土坯墙有防火、预制及取材便、用功省的优点,故在许多地方,尤其是边远地区至今仍在使用。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划时代跃进,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里程碑。战国及秦汉时代,瓦已迅速广泛地普及,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大量瓦片及瓦当说明、秦宫基本上都是瓦顶。不燃建筑材料“砖”作为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其最早使用是在战国时期,到了汉武帝以后,砖才得以普遍使用。随着砖石建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明代出现了完全用砖石砌筑的无梁殿,多用作为防火建筑,如佛寺的藏经楼、皇室的档案库等。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中还存在灵活应用金属的特点。金属用作门皮,门钉可防御火攻,这在大型建筑群中运用很多。金属作塔刹、香炉等在寺庙中也常有之。 2、建筑规划和布局的防火设计 古代在规划城市,营造宫殿、衙署,乃至宙宇、民居,对水源问题总是优先予以考虑。这不仅是为了生活、园林等用水的需要,也是保证消防用水的需要。目前发现的我国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大多位于河流两岸,有的于河流交汇处。这种选择并非偶然,选择河流附近除便于生活、生产、渔猎、交通外,消防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古代城市多傍水而筑,一般城墙外都有护城河,除了增强城市的防御功能外,还有便于取水灭火,防止火灾的作用。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很早以前就把防火安全间距和消防通道作为防火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先秦古籍《考工记匠人》总结了周王城的城市规划方式,清代戴东原补注《考工记》绘制的周王城规划图,一直是研究周代以来城市规划的一个蓝本。周王城除有整齐的方格式城市道路布局外,靠城墙内部的四周有“环涂七轨”,即有宽度可并行七辆车的环城通道。城内民居房屋都距城墙有一段距离,这既是战争的需要,也是消防的需要。《墨子备城门》有“城门内不得有室”的记载,为《考工记》作了注解。古代城门上面都有城楼建筑,为了防止敌人进攻时城门失火,殃及城内,因此在城门内不许建筑房屋,必须留出安全空间。我国古城的规划和建造考虑到消防通道既能帮助建筑内部人员逃生,还为抢救火灾提供方便条件。最早的消防通道是在五代后期,柴荣在扩建泞梁城时主张建“火巷”。火巷要比一般的道路宽敞笔直,巷两边还挖有排水明沟,可以隔断对面的火势。这样的巷子平时供行人出入,发生火灾时则用作疏散群众的紧急通道,相当于现代建筑的消防通道。 3、建筑形式的防火设计 (1)院的组织。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佛寺、道观等大都以院落来形成庞大的建筑群。 中国古代选择用合院的形式组合建筑群,不仅具有组织空间、丰富空间层次的作用,还含有防火的技术因素,而合院的发展变化更受防火意念的影响。合院除本身的发展外,还演进为庭院和天井的形式。初期的合院是通过两厢加廊庑连接前后的主体建筑。这种形式在序列上是连续的层次,且避风雨。然而,由于建筑构件相连,虽有中部的院落可作为前后建筑的间距,但有时还会延烧。因此,人们通常在相连长廊中,每隔一定距离设一防火间,间内全为砖石构筑,廊的一边失火不易蔓延另一边,如北京故宫的廊庑。而更多建筑群的院是在主体建筑和两厢房间设一段无附着连廊的墙体。 宋代以后,城市迅速发展。江南重镇在突破里坊制度之后,建筑面街,用地紧张,民居中院的尺度压缩成小院天井或天井之后定型为进厅式建筑。一个天井为一进,组合起来可大可小,封闭内向,每进为一个单元,建筑可以一次竣工,也可以逐渐加大,设计标准化,施工方便,同时适宜南方气候特点。天井在表面上只保持了院的通风采光功能,失去了防火间隔功能;其实,天井仍保持了院的排热、稀烟、减缓延烧的功能。天井一般设在屋顶两坡交接处,简化了交接构造。遇到火灾,特别是火灾初期。天井对火有一定的抽吸作用,减缓了火灾水平延烧。更重要的是天井能及时排除室内热烟,为扑救疏散以及抢救财产争取了时间。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群体中院的形成,尤其是合院的形成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防火技术的影响。 (2)封火墙的设置。封火墙始于明代。明代时,我国南方的建筑多采用竹、木搭建,起火后极易蔓延,为解决这一问题,各户之间

木结构防腐防火防虫安全技术措施(新编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木结构防腐防火防虫安全技术措 施(新编版)

木结构防腐防火防虫安全技术措施(新编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木材和木结构的防腐处理技术措施: 依据《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88如下: 一,为防止木结构受潮而引起木材腐朽,设计时必须从构造上才采取下列防潮和通风措施: 1.应在桁架和大梁的支座下设计防潮层。 2.为保证木结构有适当的通风条件,不应将桁架支座节点或木构件封闭在墙,保温层或其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对露天结构在构造上应避免任何部分有积水的可能。 3.为防止木材表面产生谁气凝结,当室内外温差很大时,房屋的围护结构(包括保温吊顶),应采取有效的保温和隔气措施,除从结构上采取通风防潮措施外,尚应采用药剂处理。 二,对下列情况: 1.露天结构; 2.内排水桁架的支座节点处;

3.檩条,搁栅等木结构直接与砌体接触的部位; 4.在白蚁容易繁殖的潮湿环境附近使用木构件; 5.虫害严重地区使用马尾松,云南松,以及新利用树种中易感染虫害的木材; 6.在主要承重结构中使用不耐腐的树种木材。 三,木材应先胶合后进行药剂处理。 四,为了防止木结构遭受火灾的危险,应采取下列构造措施: 1.在有火源的房屋内,须设置防止火焰,火星及辐射热危害的防火设施(如防火隔墙,防火幕,石棉隔板等)。使用木结构与火源隔开,被隔开的木结构仍应具有通风条件,不得将结构包裹都在防火层内。 2.当房屋中有采暖或炊事的砖墙囱时,与木构件相邻部位的烟囱壁厚度应加厚至240mm。烟囱外表面与木构件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下列规定:对于砖或混凝土烟囱120mm对于经书烟囱240mm当烟囱穿过木屋盖的吊顶时,在烟囱周围500mm范围内,不得采用可燃材料作保温层,。 3.当房屋有采暖管道通过木构件时,其管壁表面应与木构件保持不小于50mm的净距(若采暖管道的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此净距尚应

木结构建筑如何防火

木结构建筑如何防火 木结构建筑易发生火灾、且难以救援 多高层木结构:大于三层的木结构与建筑。采用的木结构形式分为纯木结构、木混合结构。 应县木塔结构整体与局部效果图(图片来源于相关修复团队修复时为研究结构而做的模型)

巴黎圣母院结构图(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www.notredamedeparis.fr网站介绍,巴黎圣母院由于要建设哥特式的屋顶(角度达到55度),采用木结构来支撑其屋顶,其长度超过100m,中殿宽13m,横断面40m,高10m。塔尖使用了500吨木材,250吨铅,离地面93m。据CNN报道,“一旦木梁开始燃烧,石墙外部会不断升温,这使得建筑物外的消防员更难到达着火源。”美国圣路易斯消防局的前消防队员格雷格法夫尔说。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陆新征教授表示,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是全人类文明的一个悲剧。木结构防火、抗火研究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任重道远。 大教堂的天花板上的橡木横梁结构(图片来源:CNN) 3 教训与启示 1 文物古建筑、高层木建筑一旦发生火灾,耐火时间短,容易发生整体倒塌。有实验模拟数据火灾竖向形成“烟囱效应”,垂直蔓延速度极快。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灭火人员难以进入建筑内部喷水灭火,一般也不会轻易从未着火部位开辟灭火通道,只能从外部采用高喷车喷水作业影响了灭火效率。

2 施工维修违规操作是文物建筑、木建筑发生火灾的一个常见原因。木结构建筑现场堆料复杂,可燃物多,维修施工的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火灾发生。根据国外经验,施工现场如果进行带电、明火等作业,施工过程中每人配备手持灭火器随时消灭起火点,施工完毕后60分钟内现场应有专人看管,4小时内应返回作业现场查看是否存在火灾隐患。 3 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周边空间狭小也往往制约了火灾的扑救速度。巴黎圣母院大火持续5个多小时,虽然紧急调动了400余名消防员参与灭火,但是也很难同时派上灭火,一般采取消防车串联供水,多台消防车轮流作业。 4 文物古建筑、木建筑的要采取消防、人防、技防多管齐下的措施。既有的古建筑安全仍然坚持预防为主,重视监控与第一时间扑救;同时完善消防设备设施,补充建筑周边的消防栓与取水口;消防车通道应设置环状道路,满足消防装备安全、快捷通行要求。 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

广东省2017年二级专业结构:木结构建筑防火初探模拟试题

广东省2017年二级专业结构:木结构建筑防火初探模拟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金属表面涂刷油漆,可以防止腐蚀 B.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C.牺牲阳极保护法中,被保护金属作为腐蚀电池的阳极 D.在外加电流保护法中,被保护金属接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 2、在结构动力模型试验中,解决重力失真的方法是__。 A.增大重力加速度 B.增加模型尺寸 C.增加模型材料密度 D.增大模型材料的弹性模量 3、使用水准仪的操作不包括__。 A.对中 B.精平 C.瞄准 D.读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塑性指数表示黏性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2)液性指数是判别黏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3)液限是黏性土由可塑状态转变为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4)缩限是黏性土由流动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A.(1)(3)(4) B.(1)(2)(3) C.(1)(2) D.(2)(4)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__。①—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A.有效 B.无效 C.效力待定 D.可撤销 6、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的高度()。 A.根据抗冲切承载力计算确定 B.根据地基承载力计算确定 C.根据基础尺寸的构造要求再通过抗冲切验算确定 D.根据基础尺寸的构造要求再通过地基承载力验算确定 7、下列两电池反应的标准电动势分别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关系是()。

木结构防火涂料

木结构防火涂料 木结构防火涂料是以水作溶剂、由有机和无机复合材料作粘结剂,加入高效阻燃剂和助剂配制而成。木结构防火涂料集环保、装饰和防火为一体,涂料以水作为分散介质,干燥后具有涂膜平滑、耐火性能好、无毒、无污染、便于施工等优点。木结构防火涂料遇火时涂膜膨胀发泡形成均匀致密的蜂窝炭层。 防火原理 要使木结构燃烧不能进行,必须将燃烧的三要素中的一个因素(可燃物质、助燃剂、火源)隔绝开来。例如用难燃或不燃的涂料可将可燃表面封闭起来,避免基材与空气的接触,就可使可燃表面变成难燃或不燃的表面。要实现涂层自身的难燃或不燃,可以把具有难燃性作用的元素连接到有机高聚物分子中去,实现成膜物质的难燃化;或可以将难燃剂添加到涂料中去,增加涂层的难燃性;也可以采用不燃性的无机粘合剂作为涂层的成膜物质来实现涂层的不燃性。 由于物质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可引起周围可燃性物质发生热分解和燃烧,从而使燃烧不断蔓延扩大。热量的传播是燃烧蔓延的主要途径。所以,要阻止燃烧的蔓延扩大,必须隔绝对保护物体的任何形式的热量的传导。如形成膨胀隔热层,利用高导热和高发射性能的涂层排出热能,利用吸热的化学反应抵销外部热源等。 应用范围 木结构防火涂料适用于礼堂、影剧院、宾馆、医院、办公楼、宿舍楼、机房、厂房等建筑,涂饰在木隔墙、木屋架、纤维板、胶合板、木龙骨等表面,起防火阻燃作用。防火性能可满足国家一级标准的要求,并可按客户要求调配色漆。性能指标 附着力:一级(GB1720-79) 柔韧性:2mm(GB1720-79) 耐冲击性:>20kg cm(1732-79) 细度:<100μ 干燥时间:表干1小时,实干24小时 施工要求

钢结构防火规范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 REGULATION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FIRE RESISTIVE COATING FOR STEEL STRUCTURE CECS24∶90 主编单位: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 审查单位:全国工程防火防爆标准技术委员会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批准日期:1990年9月10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防火涂料及涂层厚度 第三章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施工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质量要求 第三节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 第四节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 第四章工程验收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钢结构防火涂料试验方法 附录三钢结构防火涂料施用厚度计算方法 附录四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测定方法 附录五本规范用词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贯彻实施国家的有关建筑防火规范,使用防火涂料保护钢结构,提高其耐火极限,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及构筑物钢结构防火保护涂层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第1.0.3条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应用,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有关防火规范及其他现行规定。 第二章防火涂料及涂层厚度 第2.0.1条钢结构防火涂料分为薄涂型和厚涂型两类,其产品均应通过国家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方可选用。 第2.0.2条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按附录二的有关方法试验,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0.2的规定。 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表2.0.2 第2.0.3条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按附录二的有关方法试验,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0.3的规定。 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表2.0.3 续表2.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修订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相比,本规范主要有以下变化: 1.合并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将住宅建筑的高、多层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 2.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结构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规定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 3.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4.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了有关内容;取消了消防给水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和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要求,这些系统的设计要求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 5.适当提高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要求; 6.补充了有顶商业步行街两侧的建筑利用该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调整、补充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营业厅和展览厅的设计疏散人员密度; 7.补充了地下仓库、物流建筑、大型可燃气体储罐(区)、液氨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的防火要求,调整了液氧储罐等的防火间距; 8.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 【条文说明】修订后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了厂房、仓库、堆场、储罐、民用建筑、城市交通隧道,以及建筑构造、消防救援、消防设施等的防火设计要求,在附录中明确了建筑高度、层数、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主要修订内容为: 1、在“建筑构造”一章中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2、为便于建筑分类,将住宅建筑原按层数划分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修改为按建筑高度划分,并与原规范规定相衔接;修改、完善了住宅建筑的防火要求,主要包括: 1)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高层建筑中的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防火分隔处的楼板耐火极限,从1.50h修改为2.50h; 2)小于等于100m的高层住宅建筑套内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对公共部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提出了要求; 3)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可兼具使用功能的避难房间,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4)明确了住宅建筑疏散楼梯间的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的条件; 5)规定高层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应设置灭火器。 3、适当提高了高层公共建筑的防火要求: 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从1.50h修改为2.00h; 2)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不能按照有关要求减少; 3)完善了公共建筑避难层(间)的防火要求,高层病房楼从第二层起,每层应设置避难间; 4)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 5)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中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从30min修改为90min。

木结构防腐防火防虫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木结构防腐防火防虫技术 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3045木结构防腐防火防虫技术措施Technical measures for anticorrosion, fire prevention and insect control of wooden struct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㈠为防止木结构受潮而引起木材腐朽,设计时必须从构造上采取下列防潮和通风措施: 一、应在桁架和大梁的支座下设置防潮层。 二、为保证木结构有适当的通风条件,不应将桁架支座节点或木构件封闭在墙、保温层或其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对露天结构在构造上应避免任何部分有积水的可能。 三、为防止木材表面产生水气凝结,当室内外温差很大时,房屋的围护结构(包括保温吊顶),应采取有效的保温和隔气措施。 ㈡对下列情况,除从结构上采取通风防潮措施外,尚应采用药剂处理。 一、露天结构;

二、内排水桁架的支座节点处; 三、檩条、搁栅等木构件直接与砌体接触的部位; 四、在白蚁容易繁殖的潮湿环境附近使用木构件; 五、虫害严重地区使用马尾松、云南松以及新利用树种中易感染虫害的木材; 六、在主要承重结构中使用不耐腐的树种木材。 ㈢木材应先胶合后进行药剂处理。 ㈣为了防止木结构遭受火灾的危险,应采取下列构造措施: 一、在有火源的房屋内,须设置防止火焰、火星及辐射热危害的防火设施(如防火隔墙、防火幕、石棉隔板等)。使木结构与火源隔开,被隔开的木结构仍应具有通风条件,不得将结构包裹在防火层内。 二、当房屋中有采暖或炊事的砖烟囱时,与木构件相邻部位的烟囱壁厚度应加厚至240mm。 烟囱外表面与木构件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对于砖或混凝土烟囱120mm 对于金属烟囱240mm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建筑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建筑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 钢结构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便于工业化生产,施工速度快,是建筑中应用得主要结构形式之一。但钢材热传导系数大,火灾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钢材强度下降,其承载力随之下降,致使钢结构不能承受外部载荷作用而失效破坏。因此,钢结构的耐火性能较差。为确保建筑钢结构的防火安全,《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 51249-2017),对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钢结构以及钢管混凝土柱、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等组合结构(包括建筑中局部采用钢结构及上述组合结构的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防火设计和保护措施要求。 建筑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 对于钢结构而言,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能否达到要求,是关系到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指标。钢结构构件的最低耐火极限要求,按厂房、仓库和民用建筑的相应耐火等级分别确定。其中,柱间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柱相同,楼盖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梁相同,屋盖支撑和系杆的耐火极限应与屋顶承重构件相同。钢结构节点的耐火性能及防火保护要求均不应低于被连接构件中要求最高者。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要求见表2-3-10。 表2-3-10 建筑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 注:1.建筑物中的墙等其他建筑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的规定; 2.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厂房(仓库)的柱,其设计耐火极限可按上表规定降低0.50h;

3.一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厂房(仓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屋顶承重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可按上表规定降低0.50h; 4.吊车梁的设计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上表中梁的设计耐火极限。

木结构建筑防火技术研究

木结构建筑防火技术研究 木结构建筑防火技术研究 摘要:我国木结构建筑,无论从应用规模或者数量,还是从相关消防技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跟国外木结构建筑应用较多的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为了系统、完善地解决有关木结构建筑的消防技术问题,为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安全应用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本文主要对木结构建筑防火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木结构;防火技术 Abstract: our timberwork building, whether from the application scale or quantity, or from the fire control technology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breadth and depth, with foreign timberwork building is used more often has a lot of countries gap.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syste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ood construction in fire control technology, for timberwork building is in the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upport.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timberwork building fire prevention technology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timberwork; Fire prote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按照我国现行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木结构建筑的耐火等级在三级与四级之间。经过多年的干燥,木材构件成了“全干材”,含水量很低,极易燃烧,火灾危险性极大。特别是古建筑火灾,损失之大往往是难以估计的。为了对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推广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法律依据,有效保障此类建筑物的消防安全,为此,下文主要从木结构建筑的防火保护和对木结构火灾的扑救两方面入手论述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技术要点。 1木结构的防火设计 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构造应按照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

的防火涂料要求规范要求

14 钢结构涂装工程 14.1 一般规定 14.1.1本章适用于钢结构的防腐涂料(油漆类)涂装和防火涂料涂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 14.1.2钢结构涂装工程可按钢结构制作或钢结构安装工程检验批的划分原则划分成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 14.1.3钢结构普通涂料涂装工程应在钢结构构件组装、预拼装或钢结构安装工程检验批的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钢结构防火涂料涂装工程应在钢结构安装工程检验批和钢结构普通涂料涂装检验批的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 14.1.4涂装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当产品说明书无要求时,环境温度宜在5~38℃之间,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涂装时构件表面不应有结露;涂装后4h内应保护免受雨淋。 14.2 钢结构防腐涂料涂装 Ⅰ主控项目 14.2.1涂装前钢材表面除锈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处理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焊渣、焊疤、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当设计无要求时,钢材表面除锈等级应符合表14.2.1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用铲刀检查和用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

等级和除锈等级》GB 8923规定的图片对照观察检查。 表14.2.1 各种底漆或防锈漆要求最低的除锈等级 14.2.2 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对涂层厚度无要求时,涂层干漆膜总厚度:室外应为150μm,室内应为125μm,其允许偏差为-25μm。每遍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允许偏差为-5μm。 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用干漆膜测厚仪检查。每个构件检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mm测点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 Ⅱ一般项目 14.2.3构件表面不应误涂、漏涂,涂层不应脱皮和返锈等。涂层应均

木结构建筑防火案例

木结构建筑防火案例 一个多世纪以来,多高层建筑主要采用混凝土和钢材建造,这两种材料是结构材料的首选并将继续成为未来建筑的重要材料。尽管如此,气候变化、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及世界宜居需求为选择木材作为结构材料提供了契机。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制定和实施各种规模的低碳建筑解决方案十分必要。多高层木结构建筑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满足城市密集人口对住房的需求,是城市开发的重要策略之一。 高层木结构建筑并非全新的建筑形式。实际上,高层木结构建筑已经存在几个世纪了。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左右,高67米,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的最高木结构建筑之一。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在北美和其他地区也有许多采用高层砖石混合结构,即所谓的“砖梁”建筑建造厂房和仓库。这些砖石结构通常由没有加强的砖砌外墙和支撑内部结构的重木梁柱组成。这些建筑可高达九层,大概已有100多年历史。

应县木塔 近十年来,由于最新的工程木产品和系统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以基于目标和性能要求的建筑规范的制定,建成了许多8~14层的高层居住及公共木结构建筑。此外,消防安全和防护工程、建筑科学和结构工程分析的进步也促进了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发展。 环境效益

与其他主要建筑材料相比,木材的环境优势是巨大的:首选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有助于解决三个关键的环境问题:碳排放、固碳和可持续性发展。 与钢材和混凝土等材料相比,木材产品具有更小的内含能(Embodied Energy)。内含能是指建筑材料在原材料生产,加工,运输中所消耗的能耗。加拿大木材委员会(Canada Wood Council)早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钢材和混凝土产品的内含能分别比木材产品高26%和57%,多排放34%和81%的温室气体,造成的水污染分别高出400%和350%。

钢结构防火要求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 3钢结构防火要求 3.0.1单、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中的各类钢构件、组合构件等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3.0.1和本章的相关规定。当低于规定的要求时,应采取外包覆不燃烧体或其他防火隔热的措施。 表3.0.1单、多层和高层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注:对造纸车间,变压器装配车间、大型机械装配车间、卷烟生产车间、印刷车间等及类似的车间,当建筑 耐火等级较高时,吊车梁体系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中梁的耐火极限要求。 3.0.2钢结构公共建筑和用于丙类和丙类以上生产、仓储的钢结构建筑中,宜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 3.0.3当单层丙类厂房中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时,各类构件可不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3.0.4丁、戊类厂、库房(使用甲、乙、丙类液体或可燃气体的部位除外)中的构件,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3.0.5当单、多层一般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时,各类构件的耐火极限可按表3.0.1中相应的规定降低0.5h。 3.0.6单、多层一般公共建筑和甲、乙、丙类厂、库房的屋盖承重构件,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且屋盖承重构件离地(楼)面的高度不小于6m时,该屋盖承重构件可不采取其他防火保护措施。 3.0.7除甲、乙、丙类库房外的厂、库房,建筑中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时,其柱、梁的耐火极限可按表3.0.1的相应的规定降低0.5h。

3.0.8当空心承重钢构件中灌注防冻、防腐并能循环的溶液,且建筑中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时,其承重结构可不再采取其它防火保护措施。 3.0.9当多、高层建筑中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包括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且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设有正压送风系统时,楼梯间中的钢结构可不采取其它防火保护措施;当多层建筑中的敞开楼梯、敞开楼梯间采用钢结构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 3.0.10对于多功能、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可采用有科学依据的性能化设计方法,模拟实际火灾升温,分析结构的抗火性能,采取合理、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保证结构的抗火安全。

木结构建筑防火初探参考文本

木结构建筑防火初探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木结构建筑防火初探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近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大多数城市的城郊周围出 现了大量的休闲山庄,这些休闲山庄大多为周边的农民利 用自己的田地建造,结构简单,均为木制结构,建造时所 用的时间很短,有时一、两个月即全部完工。而且大多成 片建造,建筑之间没有防火间距。所用的电气线路也只是 套普通的套线槽保护。建造者法制意识淡薄,在建造时未 依法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致使公安消防机构在发现这些 场所时,这些场所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由于这些场所 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合格,就擅自施工,存在着极大的 先天不足。万一发生火灾,将火烧连营,造成极大的损 失。

可是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2版)第5.1.1条中对耐火极限为三级、四级的民用建筑是否可作为餐饮场所未做出明确的规定,而在《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2版)中第3.2.1条中则明确规定了歌舞厅、餐馆等娱乐、餐饮建筑在营业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时,顶棚只能使用A级装修材料。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有冲突,如果有冲突的话,又如何在两者之间协调呢?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一下加拿大在木制结构防火这方面的经验。通过对加拿大与我国在建筑防火方面的消防设计和审核进行比较,从而借鉴一种既科学又实际的消防理念。 由于盛产木材且木结构建筑材料具有可以再生、生产

木结构防火措施分析

木结构防火措施分析 导言 我国木结构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逐步进入胶合木结构自行设计与加工应用阶段,木结构应用增多,木结构建筑防火须加以关注。 木结构建筑火灾特点 1.燃烧强度大 木结构古建筑的建筑构件大多采用松、杉柏香樟等含油木质材料制作,木材用量多,火灾荷载大且年代久远,尤其是寺庙建筑常年香火缭绕,木构件极为干燥,加之表面涂刷油漆,火灾时燃烧猛烈,火场中心温度1200 ℃以上。 2.火势发展快

木结构古建筑发生火灾时,火焰、热烟气在室内向上升腾,沿着殿堂垂直布置的木构件及悬挂的垂幔、幔帐、柱棉、飘带、天帐等装饰品迅速向上蔓延。火灾蔓延至屋顶部位后又迅速沿屋顶向水平方向发展蔓延,加上室内空气对流极易造成全面燃烧。大多数木结构古建筑相互毗邻,通廊相连,火势一旦突破建筑门窗会引起延烧,强烈的热辐射也会导致毗邻建筑着火。 3.屋顶易倒塌 木结构古建筑发生火灾后,一般是屋顶先倒塌,墙柱后塌。木结构古建筑火灾垂直向上蔓延,屋顶的屋架、桁、檩等构件截面积较小,而柱、梁截面积较大。火灾整体倒塌的时限持续时间较长。 4.文物易受损 木结构古建筑自身价值无法估量,其室内通常还珍藏有大量经典、书画、匾额等各类古代艺术珍品。火灾时,木结构古建筑本身及室内文物极易受到破坏甚至烧毁,用水扑救会加速木构件腐朽,文献史料、泥塑、唐卡、壁画等也会遭受损坏。

木结构建筑火灾原因 1.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较低 木结构建筑经过多年干燥,木材构件含水量低,极易燃烧,枯朽的木材因质地疏松,在干燥季节遇到火星也会起火,一旦起火屋顶内部的烟和热不易散发,易使温度积聚,导致“轰燃”。火灾时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多,通风条件较好。有些建筑建在山地之间,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极易形成立体燃烧。木建筑中可燃、易燃物多,火灾荷载远高于现行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 2.木结构建筑密度大,无防火间距 木结构建筑的修建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整体布局,多数为成片修建,防火间距严重不足,且大多数木结构建筑都以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庭院。庭院布局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形式,建筑布局密集,缺少必要的防火分隔和安全距离,一处起火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就会与毗连的木结构建筑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此外,部分建筑跨度大、空间大且高位窗口多,火灾时极易形成“烟囱”效应。 3.火灾扑救困难 部分木结构建筑位置距离偏远,无法依托城市消防基础设施,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就会迅速蔓延。有些地区道路崎岖,消防车无法通行,更无法形成环形消防车道。多数木建筑附近没有消火栓,自动灭火系统更是无从谈起。木结构建筑的消防设施不健全,缺乏自防自救能力,一旦失火,不能及时扑救,火灾扑救工作有很大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