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特征

水的特征
水的特征

水的物理特性

纯净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1)水的形态,冰点,沸点:

水在一个大气压时(105pa).温度0摄氏度以下为固体(固态水),0摄氏度为水的冰点,从0摄氏度--100摄氏度之间为液态,100摄氏度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摄氏度为水的沸点.

(2)水的比热为4.2x103焦/(千克.c)

比热:把单位质量的水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叫做水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3)水的汽化热:

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水完全变成同温度汽态水(水蒸汽)所需要的热量叫做水的汽化热.

水从液态转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水表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4)冰(固态水)的溶解热:

单位质量的冰在熔点时(0摄氏度)完全熔解成同温度的水所需要的热量.叫做冰的熔解热.

(5)水的密度:

在一个大气压下(105pa),温度为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最大(1g/cm3).当温度低于或高于4摄氏度时,其密度均小于1.

(6)水的压强:

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水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加水的压强增大,水的密度增大水的压强也增大. (7)水的浮力:

水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水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水的表面张力:

水的表存在着一种力,使水表面有收缩的趋势,这种水表面的力叫做表面张力. (9)范德华引力

对一个水分子来说,它的正电荷重心偏在两个氢原子的一方,而负电荷重心偏在氧原子一方,从而构成极性分子,当水分子相互接近时,异极间的引力大于相距较远的同极间的斥力,这种分子间的相互吸引的静电力称笵德华引力.

水的物理性质

1.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嗅的透明液体。

2.水在1个大气压时(105千帕斯卡),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为固体(固态水),0摄氏度为水的冰点。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现液态)。100摄氏度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纯水在摄氏零度时密度为999.87千克/立方米,在沸点时水的密度为958.38千克/立方米,密度减小4%。在摄氏4度是密度最大,为1000千克/立方米。

[编辑本段]水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在1000℃以上才开始分解。

水的电离:纯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2OH++OH-或

H2O+H2OH3O++OH-

2.水的氧化性:水跟较活泼金属或碳反应时,表现氧化性,氢被还原成氢气2Na+2H2O=2NaOH+H2↑

Mg+2H2O=Mg(OH)2+H2↑

3Fe+4H2O(水蒸气)=Fe3O4+4H2↑

C+H2O=CO↑+H2↑(高温)

3.水的还原性:

最活泼的非金属氟可将水中负二价氧,氧化成氧气,水表现还原性

2F2+2H2O=4HF+O2↑

4.水的电解:

水在电流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工业上用此法制纯氢和纯氧

2H2O=2H2↑+O2↑

5.水化反应:

水可跟活泼金属的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酸性氧化物以及某些不饱和烃发生水化反应。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SO3+H2O=H2SO4

P2O5+3H2O=2H3PO4

CH2=CH2+H2O←→C2H5OH

6.水解反应

盐的水解氮化物水解:Mg3N2+6H2O=3Mg(OH)2↓+2NH3↑

碳化钙水解:CaC2(电石)+2H2O=Ca(OH)2+C2H2↑

卤代烃水解:C2H5Br+H2O←→C2H5OH+HBr

醇钠水解:酯类水解:

C2H5ONa+H2O→C2H5OH+NaOH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多糖水解:(C6H10O5)n+nH2O←→nC6H12O6

7.水分子的直径

数量级为10的负十次方,一般认为水的直径为2~3个此单位.。

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 1. 河流上游直接连接河源,特点是河谷窄、坡度大、水流急、下切侵蚀为主:[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B 2. 点源污染仍然是我国污染物排放的主体,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废污水及其污染物排入水体,是造成水污染和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3. 深层承压水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对象:[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4. 中国是世界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国家之一。:[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B 5.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由降水形成的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河川径流量表示。:[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6.

一般的大中流域可视为闭合流域。:[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B 7. 改善水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B 8. 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低:[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9.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采用水均衡法。:[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A 10. 水资源量中不包括不可以被利用的水量和不可能被控制利用水量:[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二. 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40分) 11.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对象是():[4分]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 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 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 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 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 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 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 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5.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 方法一:算术平均值法。X=1/nΣX i

水资源的含义与分类: 【1】将经济和技术因素考虑其中。 【2】将失去使用价值的污水划归到水资源行列中。 【3】强调水资源是环境资源,因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限制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水资源包括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 水资源的特性: 【1】水资源的循环性 【2】储量有限性 【3】时空分布不均匀 【4】用途广泛性 【5】不可替代性 【6】水量的相互转化 【7】利害两重性 全球水资源状况:储量有限,总量稀少,分布不均。 全球水资源供需情况取决于六个因素:经济增长,人口压力,技术条件,社会状况,环境质量,管理制度。 中国水资源状况:总量大,人均少,空间分布不均匀,时间分布不均匀;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1】需水量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2】用水量逐年增长,水利用率偏低,浪费严重。 【3】水污染加剧,湖库水质下降。 【4】干旱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 【5】水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水圈:地球表面,岩石圈内,大气层中,生物体内所有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海洋水,冰川水,沼泽水,河流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生物水,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统。 地球水循环:根据涉及地域不同,分为大循环,小循环。 减税,径流,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 岩石中水存在形式有两大类: 【1】岩石中骨架中的水 【2】岩石中孔隙中的水。主要形式有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毛细水:地下水面以上岩石细小孔隙中有毛细管现象,它形成了一定上升高度的毛细水带。重力水:在包气带的非毛细管孔隙中形成的能自由向下流动的水,叫重力水。地下水形成的条件: 【1】岩层中有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岩层的孔隙性是构成含水层的先决条件。岩土层必须具有相互连通的空隙,地下水可以在这些空隙中自由运动。 【2】岩层中有储存,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 【3】有足够的补给来源。 地下水类型: 【1】上层滞水。 【2】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称为潜水。 【3】承压水。承压水使之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地下水循环: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过程。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地表水的渗入,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通

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水资源的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量少。我国江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115×10 8 m3,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总面积较大,若按人口和耕地面积分配,水资源数量却极为有限。我国每公顷耕地所占有的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0% ;平均每人年占有的径流量不到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有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每年拥有水资源量均在1800×10 8 m3以上;比较紧缺的省市区有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甘肃等,每年拥有水资源量均在280×10 8 m3以下。水资源年际和年内的变化都比较大,几乎每年都有旱涝灾害出现,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二,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三,但水资源占有却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但水资源占有却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四。 进入21世纪,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各地区的需水量将持续增长。因此,一方面需要大力开源,加快水源工程的建设,提高河川径流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加强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和污水的再利用。 我国水能资源的特点: 1.水能资源蕴藏量量大。理论蕴藏量为6.8亿kW,可开发量为3.8亿kW,居世界第一位。 2.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在中南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水能资源较少。按河流来说,长江流域蕴藏量最丰富,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53%。 3.开发利用率低。目前我国水能资源的已开发利用的仅占8%,远低于世界平均开发水平。有的水电站的技术管理水平低,效益不高。 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 中国已探明储量的6种能源矿产资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及放射性矿产铀矿和钍矿。 1.煤炭我国的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分布面广,而且品种齐全,质量较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从分布地区来看,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吨,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 主要煤矿有:(见下表)

水文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1.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2.地区变化的相似性和特殊性; 3.水资源的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的不均一性。 水循环类型:海洋小循环,内陆小循环,海陆间大循环 水循环定义:自然界中水分的这种不断蒸发、输送和凝结形成降水、径流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 内因:水的物理三态的互相转化;外因:太阳辐射和物质分子之间的吸力作用。 水量平衡定义:对于任一地区(或任一水体),在给定的时段内,输入和输出的水量之差额必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 河流定义:地表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陆地表面上的曲线形凹地流动,依其大小可分为江、河、溪、沟等,其间并无精确分界,统称为河流。 河流2要素:流动的水体、容纳流水的河槽。 河流分段:河流按其流经地区的地形、地质特征及其所引起水动力特征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及河口。 水系定义:河流的干流及全部支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 水系4种类型:扇形、羽状、平行状、混合水系。 流域定义:河流出口断面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集水区域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流域平均宽度用流域面积除以流域长度而得 流域形状系数:流域平均宽度与流域长度之比值 2L F L B K == 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指流域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及地质、湖泊率与沼泽率等。 降水定义:大气中的水汽以液态或固态形式到达地面的各种水分的总称。 降水类型:(气流上升冷却的原因不同):气旋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 降水的基本4要素: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历时和降水时间、降水面积。 【降水历时:指一些降水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 降水时间:指对应于某一降水量而言的时间长】 蒸发定义:是液态水或者固态水表面的水分子速度足以超过分子间的吸力时,不断地从液态水表面逸出的现象。 蒸发分类: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 下渗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下渗水量称为下渗率,又称下渗强度 径流的表示方法: ① 流量(Q ):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 s m 3 ② 径流总量(W ):表示时段T 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s m 3)天(s m 3)月 ③ 径流深(R ):若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的的水层深度 mm 计算公式:F T Q R 1000= [Q :时段T 内平均流量s m 3 ;F:流域面积] ④ 径流摩数(M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2km S L ? F Q M 1000=

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与对策 胡经国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它制约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危及人类的生存。在自然资源中,水资源是生命的源泉,经济的命脉。深刻认识水资源的基本特点,采取正确的对策,对于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大。水资源年平均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其中,地表水为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为0.8万亿立方米(包括一部分与地表水的重复量)。但是,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71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8位。水资源耕地亩均占有量只有1770立方米,约为世界耕地亩均占有量的3/4。可见,水资源总量较大、而人均和耕地亩均占有量小,这是中国水资源的第一个基本特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这是中国水资源的第二个基本特点。在空间分布上,水资源与人口和耕地的地区分布不相适应。一般而言,若以秦岭为界,则南方水多地少,而北方水少地多。南方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80%,而人口只占全国的55%,耕地只占全国的36%;北方水资源总量不到全国的20%,而人口却占全国的43%,耕地占全国的58%。然而,北方平原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据估算,北方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约为每年1500亿立方米,占全国平原地区地下水的78%;地下水年开采量已达到424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约为330亿立方米。全国7亿亩灌溉农田中约有2亿亩利用地下水。不过,就全国而言,地下水资源仍然是南方丰富、北方贫乏。西南和东南地区,地下水淡水天然资源量约为每年61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的71%;西北6省区只占15%;东北和华北地区仅占6%~8%。同时,在时间分布上,降雨量及河川径流量的季度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南方可相差2~4倍,北方可相差3~6倍。这是中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作为世界四大用水国之一(其他三国是美国、前苏联、印度),中国水资源形势严峻,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化,缺水问题严重。这是中国水资源的第三个基本特点。中国水资源本身有限,并不富裕。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水量不断迅速增大,供水量与需水量严重失调。据1990年底的报道,全国有近1500万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不足,每年受旱农田达8亿亩。全国82座大中城市中,有70多座严重缺水,而且主要是北方城市、南方沿海城市以及红色构造裂隙水和岩溶水丰富的城市。据初步预测,到本世纪末,全国年总需水量将由80年代的4400亿立方米增加到6500亿立方米。虽然,届时人均年用水量只有433立方米(目前美国人均年用水量为2400立方米),但是总需水量却很大,已占到全国河

我国水资源特点 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水利水电部的调查统计表明,我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6×1012m3,平均降水深648 mm,小于世界平均降水深798 mm和亚洲平均降水深741 mm。有45%的降水转为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量,其余55 % 的水量为植物蒸腾或地表水分蒸发所消耗。以河川径流量为代表的地表水资源约为2.7×1012m3,折合径流深284 mm,地下水资源量约0.83×1012m3,扣除地表和 地下水重复计算的0.73×1012m3,水资源总量为2.8124×1012m3,与河川径流量 相似。我国湖泊的储水总量为0.76×1012m3,其中淡水储量约占28 %,为0.217×1012m3[1]。我国河川年径流量位居世界第六位,按国土面积计算,平均每1 km2 的产水量为世界陆地平均每1km2产水量的90 %左右,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的人 均占有水资源量仅有2 300 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四分之一,列世界第110位;我国耕地每公顷平均水量约26 250 m3,只占世界平均值的二分之一。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接近16×108的高峰时,人均水资源仅有1 760 m3,即使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用水总量为7 000×108~8 000×108m3,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 300×108~2 300×108m3。扣除必须的生态环境需水后,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 000×108~9 000×108m3,预计的用水量已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不仅如此,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 %,但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9 %。此外,水资源的年内、年际分配严重不均,大部分地区60 %~80 %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汛期,洪涝干旱灾害频繁[2]。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治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可利用的 水资源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重小,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够,地下水开采过量,水的浪费问题也十分突出,特别是北方水资源严重不足,水污染现象普遍较严重[3]。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和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这都导致了我国可资利用的水资源日益短缺,水资源缺乏和水域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也被联合国列为13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缺水严重的城市如表1所示。 衡量一个国家淡水资源储备多少的标准是:淡水消耗量占全国可用淡水的20 %~40 %的为中高度缺水国家,超过40 %的为高度缺水国家。据统计[5~7],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平均11×1012m3,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我国年缺水

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天然水所含物质可分为: ①溶解性物质; ②胶体物质; ③悬浮物质。 1. 降水(precipitation) 是指雨、雪、雹水,水质较好、矿物质含量较低,但水量无保证。 在降水过程中,水首先与大气接触,大气中的一些物质就会进入雨水中,大 气受SO 2、NO x 等污染的地区降水中因含硫酸等物质而形成酸雨。 2. 地面水(surface water) 是降水在地表径流和汇集后形成的水体,包括江河水、湖泊水。水库水等。 地面水以降水为主要补充来源,此外与地下水也有相互补充关系。地面水的水量和水质受流经地区地质状况、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地面水水质一般较软,含盐量较少。由于河水流经地表,能将大量泥沙及地表污染物冲刷携带至水中,故其浑浊度较大,细菌含量较高,且因其暴露于大气,流速快,故水中溶解氧含量也较高。 3. 地下水(groundwater) 是由于降水和地表水经土壤地层渗透到地面以下而形成。 地层是由透水性不同的粘土、砂石、岩石等构成。透水层是由颗粒较大的砂、砾石组成,能渗水与存水;不透水层则由颗粒细小致密的粘上层和岩石层构成。地下水可分为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和泉水。 浅层地下水是指潜藏在地表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是我国广大农村最常用的水源,水质物理性状较好,细菌数较地面水少,但在流经地层和渗透过程中,可溶解土壤中各种矿物盐类使水质硬度增加,水中溶解氧因被土壤中生物化学过程消耗而减少。 深层地下水是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水,其水质透明无色,水温恒定,细菌数很少,但盐类含量高,硬度大。由于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水量较稳定,常被用作城镇或企业的集中式供水水源。

1) 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量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710 m3,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列世界第88位。亩均水资源量也只有1770m3,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3左右。因此,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人均和亩均水量并不丰富。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相适应。我国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国%,人口数占全国的%,但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1%;人均而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由于季风气候的强烈影响,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旱涝灾害频繁,平均约每三年发生一次较严重的水旱灾害。 3) 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长期人类活动的结果,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居世界第120位,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150万km2,约占国土面积1/6。结果造成许多河流的含沙量大,如黄河年平均含沙量为37.7kg/m3,年输沙总量16亿t,居世界大河之首。 4)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 在南方多水地区,水的利用率较低,如长江只有16%,珠江15%,浙闽地区河流不到4%,西南地区河流不到1%。但在北方少水地区,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如海河流域利用率达到67%,辽河流域达到68%,淮河达到73%,黄河为39%,内陆河的开发利用达32%。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是北方高于南方,目前海河平原浅层地下水利用率达83%,黄河流域为49%。 5)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缺水的干旱半干旱我国面积占52%,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不够,人们在地下寻找水源宝藏,深层地下水都是上万年甚至于更长时间蓄积的水,现在都拿出来用了。华北平原累计超采水量达到1000亿立方米,中国668个城

第一章绪论 1、水资源的概念(广义水资源和狭义水资源) 四个基本特征:自然界中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质量、可以被人类利用、永续性的水体。 一般来说,水资源分为:广义水资源和狭义水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狭义的水资源——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对某一特定区域而言,大气降水是地表水资源、土壤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总补给来源,因此可将大气降水作为特定区域的总水资源。 2、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从水资源定义可以看出,水资源具有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流动性,可再生性,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多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资源属性。 社会属性:社会共享性,利与害的两重性,多用途性,商品性。 3、我国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水资源在时空分布及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 解决空间分布不均:修建调水工程 解决总量不足:推广节水 4、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当今和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表现:农业缺水、城市缺水、生态缺水 (2)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某些地区的又一大水问题。 形式:河流洪水、突发洪水、城市洪涝灾害等 (3)水环境污染水环境恶化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水问题。 (4)水土流失 5、水资源利用的类型 水资源利用——通过水资源开发为各类用户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可用水源以及各个用户使用水的过程。水资源利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很多类型。

按利用方式分:河道内用水:水力发电、渔业、航运、水上娱乐、生态用水等 河道外用水:农业、工业、城市生活、植被生态用水等 按用水消耗状况:消耗性用水(指水的状态或水质方面发生的变化,水不能再被人们所使用。) 非消耗性用水(指其水性质的变化通常不致妨碍它以后被重新利用。) 按用途分:生活用水是人类日常生活及相关活动用水的总称。 农业用水是农、林、牧、副、渔业等各部门和乡镇、农场企事业单位以及农村居民生产用水的总称。 工业用水是工矿企业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水。 水力发电是利用河流中流动的水流所蕴藏的水能产生电能,为人类用电服务。 生态用水是生态系统维持自身需求所利用水的总称。 第二章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的对象、原则及内容 水资源评价的重点对象一般是在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全球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特别是能快速补充的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原则: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水质并重。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随时代前进而不断增加。水资源评价应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三部分内容。 2、地表水资源量一般用什么来表示?河川径流的表示方法? 地表水资源量一般通过河川径流量的分析计算表示。 河川径流量——一段时间内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过水量,包括地表产水量和部分地下产水量,是水资源的主体。有的国家就将河川径流量视为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资源的收支变化主要是:降水、蒸发、径流。三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制约着区域水资源数量的多寡和可利用量。 3、地下水均衡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地下水均衡的表达式:补给量-排泄消耗量=地下蓄变量 补给量包括:降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之间的补给。 排泄消耗量包括:向大气水、地表水及向地下水的排泄和消耗;地下水的开采量。 天然情况下,多年地下水蓄变量=0 人工利用情况下,若利用得当,采补相当,多年内地下水均衡。 4、水资源总量估算方法

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水资源是在水循环背景上、随时空变化的动态自然资源,它有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的特点。 一、可恢复性与有限性 地球上存在着复杂的、大体为年为周期的水循环,当年水资源的耗用或流逝,又可为来年的大气降水所补给,形成了资源消耗和补给间的循环性,使得水资源不同于矿产资源,而具有可恢复生,是一种再生性自然资源。 就特定区域一定时段(年)而言,年降水量有或大、或水的变化,但总是个有限值。因而就决定了区域年水资源量的有限性。水资源的超量开发消耗,或动用区域地表、地下水的静态储量,必然造成超量部分难于恢复,甚至不可恢复,从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就多年均衡意义讲,水资源的平均年耗用量不得超过区域的多年平均资源量。无限的水循环和有限的大乞降水补给,规定了区域水资源量的可恢复性和有限性。 二、时空变化的不均匀性 水资源时间变化上的不均匀性,表现为水资源量年际、年内变化幅度很大。区域年降水量因水汽条件、气闭运行等多种因素影响,呈随机性变化,使得丰、枯年水资源量相差悬殊,丰、枯年交替出现,或连旱、连涝持续出现都是可能的。水资源的年内变化也很不均匀,汛期水量集中,不便利用,枯季水量锐减,又满足不了需水要求,而且各年年内变化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水资源量的时程变化与需水量的时程变化的不一致性,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时间变化不均匀性。 水资源空间变化的不均匀性,表现为资源水量P和地表蒸散发量Es的地带性变化而分布不均匀。水资源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P的地带性变化,基本上规定了水资源量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水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匀,使得各地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上存在巨大的差别。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的不相一致,是又一种意义上的空间变化不均匀性。 水资源时空变化的不均匀性,使得水资源利用要采取各种工程的和非工程的措施,或跨地区调水,或调节水量的水量的时程分配,或抬高天然水位,或制订调度方案,-----,以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求。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两面性和多功能特点 水资源随时间变化不均匀,汛期水量过度集中造成洪涝灾害,枯期水量枯竭造成旱灾,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在于增加供水量,满足需水要求,而且还有个治理洪涝、旱灾、渍害问题,即包括兴水利和除水害两个方面。 水可用于灌溉、发电、供水、航运、养殖、旅游、净化水环境等各个方面,不的广泛用途决定了不资源开发利用的多功能特点。按照水资源的功能,有是可将水资源分别称为:灌溉资源、水能(力)资源、水运资源、水产养殖资源、旅游资源等,作出专项的水资源评价。表现在水资源利用上,就是一水多用和综合利用。

1.水资源特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的两重性。 2.水循环:是自然界重要是物质循环,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水体的更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水源,同时在全球起到热量专递的作用。 3.大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4.小循环:是指陆地或者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5.更替周期:是指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的时间。(T=Q(t)/q(t) Q(t)某一时刻水体中储存的水量、q(t)单位时间内水体中参与循环的水量) 6.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蓄水量变化量。 7. 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水土流失严重,河湖库泥沙淤积问题突出。 8.我国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日趋严重、河道功能退化,湖泊面积缩小。 9.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供水量增长缓慢,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供水工程未能充分发挥效益、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缺水地区仍有较大节水潜力、地区条件不同制约水资源的均衡发展、生活与工业用水增长迅速,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 10.中国水资源量概况: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水资源时间和空间上分辨不均、400多个城市缺水110个严重缺水、2010以后严重缺水。 11、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12.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降水,径流和蒸发 13.降水:作为水资源的收入项,决定着不同区域和时间条件下地表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空间分布状态,制约着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与数量。(表征:降水量、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 14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数理统计中用均方差与均值值比作为衡量系列数据相对离散程度的参数。Cv=σ/-x 15.河流径流的补给类型: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雪水补给 16.河流径流的表征:流量Qt、径流总量Wt(Wt=-Qt·t)m3、径流模数M(M=Qt/F) m3/(s·km2)、径流深度Rt (Rt=Wt/1000F)mm、径流系数α(α=R(mm)/P(mm)) F-流域面积㎞2。 17.水面蒸发:主要反映当地的大气蒸发能力,与当地的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湿度、日照、辐射、风速等。冷湿地区水面蒸发量小,干燥、气温高的地方蒸发量大,高山地区水面蒸发量小、平原地区水面蒸发量大。 18.陆面蒸发:主要指某一地区或流域内河流、湖泊、塘坝、沼泽等水体蒸发、土壤蒸发以及植物蒸发量的总和。 18.干旱指数γ表示某一特定地区的湿润和干旱程度。γ值大于1.0表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该地区的气候偏于干旱,γ值越大,干旱程度越严重;反之气候就越湿润。 19.干旱值数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少,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某一地区的水面蒸发量E0与年降水量P的比值.γ=E0/P 20.地下水:储存在地表以下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 21.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岩石的空隙,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具有储水与给水功能的含水层的存在。 22.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 23:形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岩层要具有能容纳重力水的空隙、具有储存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 24.地下水的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 25.地下水运动的特征:迟缓的流速、层流为主和局部紊流、非稳定,缓变流运动 26.地下水运动的规律:线性渗透定律、非线性渗透定律 27.河流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周期性:年际及年内变化的周期性特性、确定性和随机性:在一定客观条件下表现出确定的特征,但由于影响因素复杂,也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特征、区域性:气象因素和地理因素具有地域性,因此河流水文现象具有区域性特征。 28.河流水文计算的方法:成因分析法:建立水文特征值与影响因素间的函数关系、 地理综合法:基于同样的地理条件河川径流特征相似性,用有资料地区预估无资料地区、 数理统计法:对多年水文特征值观测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来预测水文形势。 29.经验频率曲线:频率计算公式:P=m/n+1×100%(m:等于及大于Xm的项数,n:系列的总项数)

中国水资源条件与特点(共30题,共100分) 一. 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 1.从水利角度上讲,水资源是指通过水循环年复一年得以更新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4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2.我国降水地区分布十分不均,全国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大体上呈西南—东北走向:[4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B 3.降水历时是指一次降水过程所经历的时间。:[4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4.水汽含量一半随高度上升而减少,随与海洋的距离加大而递减。:[4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B 5.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低:[4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B 6.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低向高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区5段。:[4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B

7.一般而言,气温随高程的增加而降低,风速和日照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大,综合影响结果是随高程的增加蒸发能力相应减少:[4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8.供给河流地表径流的集水区叫流域。:[4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B 9.广义上的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状态的水。它常以地下径流方式补给河流、湖泊和沼泽,或者以地下渗流方式直接注入海洋。:[4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B 10.河流上游直接连接河源,特点是河谷窄、坡度大、水流急、下切侵蚀为主:[4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B 2.地下水可分为深层承压水和浅层潜水:[4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3.水资源量中不包括不可以被利用的水量和不可能被控制利用水量:[4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B 6.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升高。:[4分] A正确 B错误

甘肃水资源分布特性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T a s k2因为国家面积大,地理、气候等影响缺水原因复杂,不具有一致性,因此我们选择某一地区来进行研究。根据联合国缺水地图,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度缺水的中国甘肃省(Gansu Province)。甘肃甘肃地处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地处黄河上游,连接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甘肃省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甘肃省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 4.72%。甘肃省总人口为2763.65万人,常住人口2553.9万人。甘肃水资源总量22.(十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21.36872727(十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12.76245455(十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11.923(十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857.1572727(立方米/人),我们采用的数据都是11年以来年平均值,它们来源于权威的中国国家统计局。 甘肃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远距海洋,特殊的山地型高原地貌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甘肃土地辽阔,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水资源匮乏,是全中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水资源具有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等特点。 1.降水量 甘肃省年降水量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变化趋势是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增,多年平均值125.831十亿立方米。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值35.215十亿立方米,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值67.550十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值23.066十亿立方米。降水量年内分配总体趋势呈现冬春季少、夏秋季多的状况。 2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径流量表示。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天然径流量,不包括入境水量。 2.1.自产水资源量 甘肃省自产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28.214十亿立方米。内陆河流域自产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5.662十亿立方米,黄河流域自产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12.516十亿立方米,长江流域自产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10.036十亿立方米 2.2.入境、出境水量 甘肃省入境水量2.9336十亿立方米,出境水量50.353十亿立方米。 3地下水资源量

试题 论述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地区分布:因受海陆位置、水汽来源、地形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是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趋势与降水分布基本一致,但由于受地面因素的影响,地区分布更不均匀。按照年降水量和年径流的多少,全国大致可划分为水资源条件不同的5个地带: 1、多雨-丰水带:年降水量大于1600毫米,年径流深超过800毫米, 年径流系数在0.5以上。包括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省的大部 分地区,广西东部、云南西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江西、湖南、四 川西部的山地。 2、湿润-多水带:年降水量800-1600毫米,年径流深200-800毫米, 年径流系数为0.2-0.5。主要包括淮河两岸,长江中下游地区,云 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大部入东北的长白山区。 3、半湿润-过度带: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年径流深50-200,年径 流系数0.1-0.25 。包括黄淮海平原,东北三省、山西、陕西的大 部分,甘肃和青海的东南部,新疆北部和西部山地,四川西北部和 西藏东部。 4、半干旱-少水带: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年径流深10-50毫米, 年径流系数在0.1以下。包括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宁夏、甘肃 的大部分地区,青海、新疆的西北部和西藏部分地区。 5、干旱-干旱涸带: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年径流深小于10毫米, 有的地区为无流区。扬内蒙古、宁夏、甘肃的荒漠和沙漠,青海的 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西藏北部地区。 季节变化:河川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按照河流补给情况,全国大致可分为三区: 1、秦岭以南主要为雨水补给区,河川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季节 分配的影响,夏汛比较突出。因流域的调节作用,河流少雨季节一般 比多雨季节滞后一个月左右。 2、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河上游和西北一些河流,为雨水和冰雪融水 补给区,有春、夏两次汛期,年径流过程线呈双峰型。但一般春汛水 量不大。 3、西北内陆地区的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部分 河流,主要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量的变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 年内分配比较均匀。 多年变化:受气候条件多年变化周期的影响,水资源量也往往具有多年的变

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天然水所含物质可分为: ①溶解性物质; ②胶体物质; ③悬浮物质。 1. 降水(precipitation) 是指雨、雪、雹水,水质较好、矿物质含量较低,但水量无保证。 在降水过程中,水首先与大气接触,大气中的一些物质就会进入雨水中,大气受SO2、NO x等污染的地区降水中因含硫酸等物质而形成酸雨。 2. 地面水(surface water) 是降水在地表径流和汇集后形成的水体,包括江河水、湖泊水。水库水等。 地面水以降水为主要补充来源,此外与地下水也有相互补充关系。地面水的水量和水质受流经地区地质状况、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地面水水质一般较软,含盐量较少。由于河水流经地表,能将大量泥沙及地表污染物冲刷携带至水中,故其浑浊度较大,细菌含量较高,且因其暴露于大气,流速快,故水中溶解氧含量也较高。 3. 地下水(groundwater) 是由于降水和地表水经土壤地层渗透到地面以下而形成。 地层是由透水性不同的粘土、砂石、岩石等构成。透水层是由颗粒较大的砂、砾石组成,能渗水与存水;不透水层则由颗粒细小致密的粘上层和岩石层构成。地下水可分为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和泉水。 浅层地下水是指潜藏在地表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是我国广大农村最常用的水源,水质物理性状较好,细菌数较地面水少,但在流经地层和渗透过程中,可溶解土壤中各种矿物盐类使水质硬度增加,水中溶解氧因被土壤中生物化学过程消耗而减少。 深层地下水是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水,其水质透明无色,水温恒定,细菌数很少,但盐类含量高,硬度大。由于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水量较稳定,常被用作城镇或企业的集中式供水水源。 泉水是地下水通过地表缝隙自行涌出的地下水。浅层地下水由于地层的自然塌陷或被溪 谷截断而使含水层露出,水自行外流即为潜水泉;深层地下水由不透水层或岩石的天 然裂隙中涌出,称自流泉。两者的水质、水量的特点分别与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相似。 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

1.基本情况 禹州市地理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3′~113°39′和北纬33°59′~34°24′之间。全境东西约53km,南北约47km,总面积1469km2,地形地貌处于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南平原的交接部位,北部、西部为山地丘陵,中部和东南部为冲积平原,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组成。颍河是流经禹州境内的最大河流,发源于登封少室山颍谷,经白沙水库流入禹州市境,贯穿中部,流入襄城县,在禹州境内流域面积为869km2。禹州市现下辖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654个行政村。总人口120.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73万人,农业人口84.10万人。本次评价分析计算采用资料系列全部为1956-2007年同步实测资料系列。 2.降水与蒸发 禹州市多年平均气温14.4℃,较暖年的平均气温为15.7℃(1961年),较冷年的平均气温为13.6℃,一般年份介于13.0~16.0℃之间。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3.9℃,发生在1958年1月和1971年12月;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9℃,发生在1972年6月。以横贯西北、东南的颍河为界,构成北(具茨)、南(箕山)两大山系,环抱颍川平原,气候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型,四季变化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无霜期长。禹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3.0mm,最大年(1964年)为1143.7mm,最少年(1966年)为441.2mm。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禹州市各季节降水量分布悬殊,多年平均汛期降雨量为439.1mm,汛期降雨量占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的65.6%。禹州市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46.2mm。水面蒸发量的年内分配主要受季节变化和温湿条件的影响,全市水面蒸发量以4至8月5个月为最大,5个月水面蒸发量占全年的68.3%;以1月、12月为最小,两月水面蒸发量占全年的8.0%。 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1.53左右,自山区向平原区递减。 3.河川径流量 禹州市河川径流量时空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很大。山区径流较为丰沛,平原区地表水资源较为匮乏;全年河川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的4个月,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多,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相差悬殊,最大与最小倍比值在10~50之间。年径流量的地区分布与降水量的分布近似,基本上是西、南部大,北部小,东部主要为平原区,也相对较小。 禹州市入境白沙代表站位于西部山区,其控制面积均在白沙以上的登封市,多年平均径流深较大,为117.8mm,与其山区地形相符。禹州市出境化行代表站,多年平均径流深97.1mm,径流深及径流系数均较小。白沙~化行区间控制面积部分为山区,部分为丘陵和平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6.1mm。 4.地表水资源量 多年平均禹州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4261万m3,其中,颍河北岸支流分区为3422万m3,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24.0%;颍河南岸支流分区为4352万m3,占30.6%。北汝河支流分区为3795万m3,占26.7%。表明禹州市的地表水资源量主要产自颍河两岸支流区和北汝河支流分区。 地表水资源年代丰枯变化基本上和降水量相同。全市1956-1960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1956-2007年系列,下同)偏多27.3%,1961-1970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19.2%,1971-1980年比多年平均偏少25.4%,1981-1990年比多年平均偏多25.3%,1991-2000年比多年平均偏少24.6%。2001-2007年比多年平均偏少11.6%。年内分配反映为夏季和秋季的天然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的比例为最大,多年平均(1956-2007年系列)夏季的天然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一般为39.0% 禹州市水资源及其特性分析 □靳永强(河南省许昌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摘要:本文分析了禹州市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同时对地表水、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估算地表水、地下水及其水资源可利用量,揭示了水资源数量演变情势演变和质量变化趋势,为禹州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禹州市;水资源;特性;分析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年第1期 水文水资源 HENAN 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