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

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
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

甘草店镇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背景综述

一、概况

甘草店镇位于榆中县东南部,地处苑川河中游,距县城25公里。北靠韦营乡,南连

高崖镇,西依清水驿乡,东邻定西安定区。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甘草店镇是历史上甘肃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甘、陕、川、青的“旱码头”,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丝路古镇。

据史料记载,甘草店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戌住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属榆中县。据专家考证:十六时国西秦乞伏国仁所筑勇士城及后来的子城都在甘草店。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1年)甘草店已有集市,由于该地盛产中药甘草,陕西药商经常云集此地,收购甘草,并开设“万和堂”等多家国药店,作为向全中国销售甘草的集散市场。当地居民为便于旅商住宿、饮食、应运而开设多处马车店、饭店。因为该地适居西安通往兰州古道重要驿站,往返驿使均经此投宿,故双关语为甘草店。

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巉柳高速公路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中药甘草

甘草店镇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浇地6696亩。平均海拔1860米,年均气温℃,年降雨量400毫米,无霜期159天。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4378户17358人,其中农业人口16594人。

甘草店镇公路全膜双垄沟玉米甘草店镇立足当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008年在全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种植新技术,全镇共推广种植双垄沟全膜玉米5216亩,占任务的%,农户从4月中旬开始点种玉米种子。

甘草店镇2008年早动手、早安排,与13个行政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双垄沟全膜玉米种植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社、农户。双垄沟全膜种植在全镇13个村全面推广,建立了蔡家沟村连片种植点800余亩,果园村种植点500余亩和钱家坪种植点400余亩。

蔡家沟村位于甘草店镇,东临车道岭村,南接咸水岔村,西接甘草店镇东村,北连克

涝村。有县乡公路过境,(原旧312国道)。耕地面积9275亩,其中梯田6000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60%。全村由堡子沟、吉庆湾、毛家沟、中庄、李家沟、岔里沟、和岘口、转咀子、咀子上、脑上、坪上、三坪、郝家铺、东岭、白土窑、双虎子沟16个自然村组成,辖9个村民小组388户1309人,村内主要有张、蔡、王、魏、李、窦、古、郭、罗、刘、沈、马、田、伏、林、唐、何、全、武、杨、甘等21个姓氏。蔡家沟村属沟壑山台地区、形成七沟八梁,海拔1600米-2180米。无霜期153天,年降雨量380毫米,年蒸发量1450毫米左右,土壤属黄白土、褐土。

民国时期,蔡家沟村实行保甲制度,解放初成立农会,建立初级社、高级社、时属高崖公社,甘草店大队,蔡家沟中队,1962年设车道岭公社,蔡家沟中队体制变小,分蔡家沟大队、瓦房大队、白土窑大队。当时蔡家沟大队由脑上社、坪上社、咀子社、三坪社组成了4个小队;瓦房大队由堡子沟、吉庆湾、毛家沟、李家沟社、中庄社、岔里沟社、和岘口、转咀子组成所辖八个社。白土窑大队辖东岭、郝家铺、白土窑、双虎子沟4个小社。1965年9月开始社教运动,1966年初撤并车道岭公社,成为甘草店公社,三个大队也合并成一个大队--蔡家沟大队,下设9个生产小队。1983年成立蔡家沟村民委员会,下设9个村民小组。蔡家沟村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留下有明代烽火台一处,村内有姬家娘娘庙2座、关帝庙一座

丝路古镇

甘草店是一个交通要道。明代,陕西驿道自西安、平凉、隆德、会宁、安定(今定西县)过金县甘草店、清水驿、定远驿,进入兰州。据清人祁韵士《万里行程记》、林则徐《荷戈纪程》载:陕甘驿道自西安西去,过平凉、隆德、静宁、会宁、安定县称沟驿、皋兰县(今榆中县)车道岭(瓯落地)。清代还有一条新驿路,即自车道岭至甘草店,过夏官营、买子堡(来紫堡)、响水河(小水子)至皋兰县东岗镇。

民国时,经过榆中县内的干支线由12条。干线由县东清水驿经甘草店过车道岭入定西界,通陇东大道,在榆中境内35公里;由甘草店向南经大营川、水家坡,向东折经花寨子至符家川入定西界,通陇南大道。始建于民国23年(1934)的西兰公路(G312线中段),次年全线修通。县内自西向东经来紫堡、金崖、太平堡、清水驿、甘草店、车道岭至景家泉入定西,甘草店是必经的大站。

民国26年至民国28年,进行全线路面改善,路线自西向东经柳沟河、猪嘴岭、定远、麻家寺、石头沟、三角城、接驾嘴、甘草店,翻越车道岭入定西。前线和改建的线路,甘草店是必经的大站,来往车辆,都习惯于在这里就餐。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完善。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馋柳高速公路穿境10公里,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军事要地,从西汉开始,历代兵家在县内修筑城池,营堡,用以防守,元代大部分倾废,明清时再度重修添建,清代有72营堡。甘草店有1营5堡,即:三墩营、项家堡、邵家堡、正川堡、吴家堡、甘草店堡。宋、元、明三代,县内修筑了27土墩(烽燧),其中甘草店就有3处烽燧遗址。同治五年(1866)春,河镇王营进驻金县。3月,总兵彭楚汉率南字三营驻甘草店、三墩营,经裁汰,有马兵21名,步兵14名,守兵6名。光绪三十年(1904),金家崖改为兰州城守营驻防,金县城守营移驻甘草店,遇军事活动,则在甘草店、金家崖两地调动。清代在境内设14塘:甘草店有车道岭、甘草店、三墩营3塘,每塘有兵50名。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十一月,前秦授乞伏司繁为使特节、都督镇守勇士川(在

甘草店至东古城一带),后卒,子国仁代行其职。清同治三年(1864)5月,甘草店人赵云花,刘克笃与回民反清军激战,杀知县蔡同等人。后由清军先锋高金庆收复。12月,回民反清军进攻甘草店等地。

明代至民国末,来甘草店经商的山西、陕西、河南商贾,是甘草店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

甘草店蔡家沟烽火台

第二章现状分析

一、整体环境质量差

蔡家沟村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大沟深社与社之间相距较远,有较陈旧的老村社,也有新建的村社,但整体环境质量较差,且破旧的建筑与环境也难以满足住户对现代生活质量的追求。

整个村内环境建设力度不够。村镇绿地不成系统,绿化植被较少,行道树缺乏。山村内有多条河沟,但大部分沿河地段没有绿化,树种也比较单一,街道两侧缺少可观赏性植物,有的地段垃圾成堆,对河流形成污染。

第三章设计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6、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2011)

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0、《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

11、《甘肃省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程》(试行)DB62/T25-3048-2010

12、《榆中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25年)》

13、《榆中县县城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25年)》

14、《榆中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15、《城镇规划绿化与环境卫生规范》(GB50337-2003)

16、国家、省市有关城市规划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17、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

二、指导思想

蔡家沟村“美丽乡村”风情旅游观光区是兰州市周边景观的重要节点,是兰州市避暑度假、体味农家风情、亲近自然山水、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绝好境地。随着“人

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们旅游产品越来越强调生态模式,其中,包括主题生态化、游乐生态化、艺术表现生态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本次规划设计完全贯穿三个方面的内容将主题定位为“一个生态基底,承载农家田园风情、美丽乡村,容纳现代城市休闲生活”,并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三、设计原则

(一)地方特色延续原则

乡村风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与其历史发展分不开的。它要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化,是不同历史阶段街道形态的叠加。因此,它的发展是具有延续性的。而要在不断的历史演化中保持街道风貌的可持续特色,作为可以展示区域特色重要载体的沿街建筑立面、景观绿化就必然离不开特色设计。此时,利用山区的特殊地形,地方特色材料运用,景观环境的美化改造不失为一种良好、有效的改造办法。同时,这要在乡村的整体风貌特色的把握考虑下进行。

(二)合理性可视原则

通过一些必要的整治改造,使村舍建筑立面的背景在视觉上协调、美观,景观环境凸显当地特色,景色宜人。

(三)控制性改造原则

力图通过规划设计来控制、引导具体的景观环境改造设计。

第四章规划理念与对策

(一)生态

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生态化规划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既要考虑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要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景区内外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把生态化的要求贯穿于景区各项规划之中。依靠该地区保持良好的原始地貌。通过沿线连片种植的万亩油菜花、灌木林观光区、高原夏菜温室体验区等整体规划措施来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该项目通过生态化规划,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能进一步对植被、水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当地泉水建立连片湖面,达到灌溉、防洪的作用,又有景观的效果达到“美丽乡村”山青水秀、优美的生态环境。

(二)历史、民俗、丝绸之路文化

蔡家沟村于甘草店镇,东临车道岭村,南接咸水岔村,西接甘草店镇东村,北连克涝村。有县乡公路过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是进出兰州地区的东大门,这里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文化交融并汇之地;这里商贸兴盛,是中西交通枢纽;这里民风淳朴,独有西部的风韵和特色。甘草店镇,以其险要的地理位置,丝绸之路上的要冲,而成为兰州市东大门上展示历史文化魅力的招牌。这里山高峰峻,农田宽阔,是典型的二阴地区气候,走进这里民俗风情独特,以及黄土高原的自然风景让人流连忘返。以及独特历史文化和传统村落的自然风景,无时不显示该地区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重点建设烽火台历史遗迹,通过对烽火台修复整治来讲述历史文化。通过建设农家乐、利用现有的自然涝池建设成水景垂钓池,建设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

农家乐以及蔡家沟村民俗风景村落的保护修缮,利用山泉水建成生态观光湖,形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辅相衬的生态旅游环境,打造旅游吸引力。

该规划以蔡家沟村“美丽乡村”田园风情旅游观光区为中心,整合自然村落的历史、民俗文化,维护并提高历史和文化资源。具体内容有维护与规划区域整体生态价值相关且协调的传统生活方式,保存、保护历史和文化资源要素,发掘历史和文化资源要素。

(三)休闲生活

生态化“美丽乡村”规划是要建设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因此生态规划要遵守自然、经济、社会三要素原则,以自然环境为规划基础,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人类社会对生态的需求为出发点。自然风光、油菜花田、万亩牡丹园、灌木林观光区等人口、自然风景和民俗特色等,再加上天然生态蔬菜、农家餐饮以及原汁原味的生态绿色食品,就可以形成一条集文化、旅游、美食、自然风光、等,人口、自然风景和民俗特色相辅相成的休闲旅游有机体。立足“蓝天、白云、绿草、花红”自然资源条件,借助近年来生态旅游热的大好发展机遇,开发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蔡家沟村“美丽乡村”田园风光具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独特性和自然生态的高品位性,是甘草店镇独有的民俗文化风情,也是兰州市典型的“美丽乡村”田园风情区的“世外桃源”,是避暑度假、体味民俗风情、亲近自然山水、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绝好境地,是建设“美丽乡村”田园风光和领略民俗风情的最佳地点。

村民生活是乡村活力的源泉,人文关怀是具体操作中必须贯彻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任何改造决策。“美丽乡村”综合整治必须以提高游人及本地村民生活和游憩的环境舒适度为目的。具体地说就是“美丽乡村”建设不应以追求建筑物的物质面貌为其唯一目的,而应具体分析人的环境心理行为,从而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紧扣人的心理需求。村民的参与是“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应充分征询村民的意见,建立完善的信息双向反馈通道及时公布改造措施以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取得村民的支持和配合。

第五章绿化规划措施

一、道路绿化整治工程

(一)气象与绿化现状分析

甘草店镇平均海拔1860米,年均气温℃,年降雨量400毫米,无霜期159天。

蔡家沟地处山区年降雨量少,自然植被匮乏。这其中虽然有与高寒、干旱的气候特征不无关系,养护管理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很关键因素。

(二)道路绿地布局和景观规划

1、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小于米;

2、交通岛绿地必须布置成封闭式绿地(各道路叉口);

3、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势可有所变化;

4、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搭配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5、毗邻山河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6、树种植物搭配和选择原则:

1)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到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2)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3)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支点高、冠达阴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4)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5)绿蓠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择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修剪的树种。

6)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于管理的木本和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三)道路绿带设计

1、行道树绿带设计

1)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树池上宜覆盖池篦子或卵石铺面,行道树采用乔灌结合,绿篱灌木搭配,选择品种如:金叶榆、绿叶榆、金叶垂榆(高接米,胸径5公分)、香花槐、重瓣榆叶梅高接2米,胸径5公分、桦树胸径10公分、刺槐、云杉高3米、祁连圆柏高米、油松高3米。

2)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米,考虑到临潭气候条件和绿化效果,取最小值4~6米。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米。

3)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期不得小于5cm,慢长期不得小于8cm。

4)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布置。

2、路侧绿带设计

1)东环路等主要交通街道两侧建筑距离远,除行道树外还应路侧绿带。2)路侧绿带与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劈为街旁游园时还应遵守《公园设计规范》的规定。

3)濒临河道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做成滨水绿带。

4)道路护坡绿化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和攀缘植物如铺地柏和牵牛花、木香、紫藤、爬山虎、常春藤、凌霄、金银花等,选择耐寒耐旱适应临潭气候的品种。(四)交通岛绿地设计

1交通岛周边植物配置要有导向作用,在行车视线范围内采用通透式配置。

2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的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如东环路的中心岛保留原有老树外种植绿篱(金叶水蜡),补种一棵重瓣榆叶梅。

(五)广场绿化设计

1、广场绿化首先满足广场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达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开放式布置,植物配置疏朗通透采用的树种:大型旱柳、云杉、油松,暴马丁香(独干高2-4米)观赏性植物如:重瓣榆叶梅,丛生灌木如:暴马丁香、探春、丛生绿篱植物如:紫叶水蜡,金叶水蜡、紫叶矮樱,草本观赏性花卉选用:景天、荷兰菊、蓍草、金菊以及草坪等。

3、纪念性广场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植物选用参考公共广场。

(六)停车场绿化设计

1、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2、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用行道树种。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米;重型汽车为米;载货汽车为米。灌木参照公共活动广场树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