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唐宋)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唐宋)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唐宋)

隋唐五代文学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

1.唐朝国力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融;

2.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去的态度,由于国力的强大,唐代士人有着更

为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持不同文化的兼容的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

3.唐代绘画、书法、雕塑的繁荣;

4.音乐和舞蹈的繁荣。

二、漫游、读书山林之风、入幕和贬谪生活对于文学的影响

1. 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漫游名山大川,丰富文学题材和表现领域;

2. 幕府生活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对于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

3. 唐人读书山林的风气。陶冶情趣。审美趣味:清幽明秀格调。促进山水田园诗的发展;

4. 贬谪生活: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对于生命的执著,理想的追求。

三、唐代儒、释、道的融合,对唐文学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道教的影响则丰富可唐诗的想象。

佛教:1. 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平和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

2. 唐代出现了大量诗僧;

3. 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俗讲与变文(便于讲唱,内容为佛经,形式与当时的民间说话一样,带着通俗文学的性质)。

道家:1. 返归自然,自然的亲和力;

2. 神仙思想的影响。

四、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

1. 表现领域,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

2. 情思格调,北朝的清刚劲健+ 南朝的清新明媚= 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

3. 诗的形成,永明体→律诗。(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一)初唐(发展期) 1.初唐早期宫廷诗人

2.沈佺期、宋之问(律诗的定型,律诗的成熟)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陈子昂“汉魏风骨”

(二)盛唐(鼎盛期)“盛唐气象”——热情洋溢、豪迈奔放、蓬勃向上

1.李白——浪漫主义

2.杜甫——现实主义

3.田园诗:王维、孟浩然

4.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三)中唐(延续期) 1.韩孟诗派:崇尚雄奇怪异之类

2.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新乐府运动

3.其他诗人(独树一帜)

山水诗:刘长卿、韦应物

边塞诗:李益、卢纶

(四)晚唐(回光返照) 1.杜牧:追求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诗风。怀古咏史诗

数量多。

2.李商隐:咏史诗、咏物诗、爱情诗。

3.其他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

五、唐传奇

兴盛在中唐,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唐传奇”是后人对唐人所创作的文言小说的称谓,唐人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写奇闻异事,故名。“传奇”这一名称的来源,可能与晚唐时裴鉶所作的小说集《传奇》有关。

1.作意,“始有意为小说”;

2.有较完整的情节结构;

3.较为完整的人物塑造。

1.题材多样化;

2.富于人生情趣;

3.以史传笔法叙述虚构故事,既同于史传,又异于史传。

4.散体文言,时插入诗赋,与散文的发展,与诗歌的发展都有着微妙的联系。

1.“作意好奇”,有闻加工,无闻虚构;

2.艺术构思上奇异新颖、富于变化,使有限的文字生出无限的波澜,以曲折委婉的情节引人入胜。

3.以精湛的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用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尤工于白描式的肖像描写。

4.在语言、辞采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中,唐传奇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六、唐初宫廷诗的流行

原因:1.历史的积习和传统的惰性;

2.与这一时期作家队伍的构成有关;

3.和帝王的审美情趣有关。

七、文章四友

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八、五律定型(P188)

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

九、边塞诗(崇高、阳刚之壮美)

1.表现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

2.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恩怨;

3.描写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风光景色;

4.放映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

5.揭示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等。

十、李白的乐府诗

创新意识:1.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2.用古题写己怀。

十一、李白的绝句

1.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2.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3.乐府民歌的影响,多具清新纯朴的民间气息和活泼生动的民歌情调。

十二、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1.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2.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

3.壮美与优美两种意象类型;

4.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明丽爽朗的基本艳调。

十三、李白的地位和影响(P227)

人格力量、个性魅力

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

十四、杜甫的律诗成就

1.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2.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

3.浑融的境界与神出入化的技巧,炼字炼句上的成功;

十五、杜诗的艺术风格

1.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2.风格的多样化。

十六、杜甫的地位和影响(P242---243)

十七、大历诗风

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

代表:韦应物、刘长卿、“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同、耿湋、夏侯审

十八、韩孟诗派

1.不平则鸣(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2.笔不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十九、柳宗元与刘禹锡作比

柳宗元刘禹锡

沉重昂扬

内敛外扩

骨峭气雄

淡泊简古风情朗丽

二十、元白诗派

中唐诗坛崛起的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诗派,重写实、尚通俗。

二十一、白居易

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

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存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

补察时政 1.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

活的反映;

3.阐发诗歌特性,并结合这非特性强调诗

歌的教育作用。

白诗分类:1.讽喻诗

2.闲适诗

3.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4.杂律诗

负面影响:

极度突出了诗歌的现实功利色彩,将诗歌导入了狭窄的路途。因过分重视诗的讽喻功用,从而将诗等用于谏书、奏章,使不少诗的形象性为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所取代。因评诗标准过狭过严,导致历史上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大量优秀作家、作品被排斥在外。

二十二、古文运动

所谓“古文运动”是指一种上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与当时流行的骈文相对立的一种新型散文。古文运动是唐贞元和年间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一场散文革新运动。

“文以明道”

二十三、韩、柳在散文创作上的开拓

1.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2.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

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二十四、俗讲与变文

俗讲:佛教徒依经文自俗众讲说佛家教义,“悦俗邀布施”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

变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变文的得名与佛家所谓变相有关。用绘画表现的佛教故事叫变相,用文字表现的佛教故事叫变文。

二十五、晚唐三大问题

1.宦官专权

2.藩镇割据

3.朝臣之争

二十六、杜牧诗歌

1.立意新奇,构思巧妙;

2.叙议结合,情景交融;

3.语言上既绚丽多姿又清新自然、晓明丽俊。

二十七、苦吟诗人——贾岛、姚合

徘徊吟哦的心境与殚精竭虑的态度与方法

二十八、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凄艳)

1.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在现,用以状其

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不仅无题

诗的情感是多层次的,就连其他一些诗,也常常一重情思套着一重情思,表现得

幽深窈渺。

2.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

3.多义。

4.大量用典。

↓↓

1.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

2.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

境界的创造;诗境虚化。

3.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的诗歌的发展上作出重要贡献。

4.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

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

二十九、词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外

词牌:词的格式或名称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词的兴起

1.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有密切的关系。词在唐五代时期

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

2.词起源于民间,敦煌时曲子词大多为民间词作品,其拙朴的风格,保存了早期词

的原貌,同时还具有民间词向文人词过渡的特征,还与酒令著词有关。

三十、花间词

《花间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于广政三年,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皇甫松。供歌筵酒席宴演唱,内容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文采繁华,轻柔艳丽,词风自然褥采轻艳,绮靡温馥,充溢着脂香腻粉气味。

代表词人:温庭筠、韦庄

三十一、李煜

李煜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云:“词在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词。”

1.李煜使用摆脱了五代以来词人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了

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泄自己的深哀巨痛,这就使得词摆脱了在花间词樽前曼

声吟唱所形成的传统风格,而成为人们可以直面抒情述志的诗体。

2.在表现上,他多以白描的手法抒写了他的感受,使词的风格朝着清疏俊畅的方面

发展,对后代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在手法上,他长于用形象比喻,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语言上词的

语言更加明净优美。

宋代文学

一、文化的高度繁荣

1.崇文尚武的国策;

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3.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

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二、“文以贯道”与“文以载道”

1.唐代,韩愈在倡导古文时提出“文以贯道”的思想,表明了对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的重视;

2.宋代,柳开、石介、欧阳修等人都表示赞同;

3.周敦颐率先提出“文所以载道”的新命题,更加强调“道”的第一性,而“文”仅仅

被视为一种负载工具;

4.朱熹痛驳“文以贯道”之说,并对“文以载道”说作了更深的理论阐述。

5.“文以载道“的思想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

三、宋代文人的性格特征

1.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宋代士大夫虽然比唐人承担了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也受到朝廷更严密的控制,但并不缺乏个性自由。他们可以向内心寻求个体生命的意义,去追求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

2. 宋代文人采取了新型的生活态度:

宋代文人的生命范式更加冷静、理性和脚踏实地,超越了青春的躁动,而臻于成熟之境。

3. →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增强了诗

歌的表现手法,使诗歌更贴近日常

生活。

梅尧臣、苏轼、黄庭坚

四、词的兴盛

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而词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

2.由于宋王朝的财政措施,大量财富被集中起来供皇室和官僚阶层享用,“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3.宋人的生活态度,诗以述志,词以娱情。词体因此能够保持自身的特性,取得独立的地位。

4.词是宋代尤其是北宋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

五、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

1.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文体的多样化(骈文、四六、六赋、笔记文);

2.古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

3.风格趋于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加自然、更加贴近生活;

4.题材向日常生活的倾斜;

5.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

六、宋词的总体成就

1.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

2.宋词在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七、宋初三体: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1.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王禹偁)

2.晚唐体:宋初效法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九僧”,林逋、魏野等隐逸之士,寇准——晚唐体盟主)

3.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杨亿、刘筠、钱惟演)

(声势最盛)“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1.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

2.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的精神。

八、欧阳修对词的新变

1.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2.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人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刘永词相呼应。

九、刘永对词的贡献

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2.市民情调的表现:

a.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定风波》《锦堂春》)

b.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满江红》《慢卷绸》)

c.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少年游》《木兰花》)

d.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3.俚俗语言的运用,生动活泼、亲切有味,易于理解接受;

4.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5.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6.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表现自我人生体验和心态。

7.对其他词人的影响。(P38)

十、欧阳修“文道并重”

1.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

2.把文学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

十一、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对前代的骈赋、律诗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

创造了文赋;

2.对四六体进行革新,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

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3.欧文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十二、苏轼

文、道并重

独特性:1.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特的价值,文章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

2.苏轼心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食物的规律,提倡艺术风格的多

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

十三、苏轼的诗(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清雄)

1.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始终吧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2.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

3.对人生的思考,自然现象上升为哲理,人生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

4.对比喻、用典、对仗等技巧的掌握已臻化境,超越技巧,作诗挥洒如意,丝毫看不

出锻炼之痕。清人赵翼评苏诗说:“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

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一大家也。”

5.苏轼对诗歌风格也主张兼收并蓄。使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相互渗透,互相调节。

十四、苏轼的词

1.词学观念:从文体观念将词提高到了与词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现实与诗的相互通渗提供了理论依据。

2.“自是一家”

他在《与鲜于了骏》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刘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提出词名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3.“以诗为词”

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主要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十五、苏轼的意义

1.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2.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

十六、苏门四学士、六君子

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

六君子: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李廌

十七、黄庭坚的诗歌

1.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

2.整个诗歌创作贯彻求新求变的精神,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章法上回旋曲折,决不平铺直叙;修辞上善于出奇制胜,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声律上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二是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致的园熟的声调。

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不凡,且有一股兀傲之气。

同时,也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

十八、陈师道“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朴拙”的艺术风格

简洁精炼、质朴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

十九、黄庭坚“点铁成金”

对前代诗歌的语言艺术作积极的借鉴,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二十、江西诗派的形成

1.黄庭坚为江西人。

2.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

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

3.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吧杜甫成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

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二十一、吕本中“活法说”

所谓“活法”,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其中并没有特定的风格论内容。

二十二、晏几道《小山词》

1.如梦如幻的境界

2.语淡情深的风格

3.艳而不俗的异样风采

二十三、秦观

1.情韵兼胜;

2.采小令之法入慢词;→其词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典型地体现出婉约

3.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词的艺术特征

→同:艳

刘永:俗

秦观: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苏轼:直接倾吐内心苦水

秦观词清丽淡雅

周邦彦得其丽,而发展为精雕细琢的典雅富丽;

李清照得其清,而朝更加本色的自然的方向发展。

二十四、李清照

1.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2.在创作上,李清照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征,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占有独立的地位。

1.善于抒情造境;

2.造语浅显新奇;

3.音节和谐,流畅如珠,富有音乐美趣。

二十五、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中兴:1.时代,政治上

2.诗歌源于江西诗派又有很大的发展

二十六、陆游诗歌

1.抗敌复国主题

2.隐逸情趣

3.爱情诗

诗歌特点:1.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

2.擅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

3.最擅长七言诗,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

韵深长。

二十七、杨万里“城斋体”

1.风格特征: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2.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限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3.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矫杂奇绝的结构,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

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二十八、辛弃疾和辛派诗人

辛词情怀雄豪激烈,意象雄奇飞动,境界雄伟壮阔,语言雄劲刚健,有一种雄豪壮大之美。

苏辛并称,开拓了词的内容,在婉约之外别立一宗,极大的丰富了词的表现。

苏轼词风旷大;辛弃疾词风豪健。

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2.心灵世界的拓展;

3.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1.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2.“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3.用经用史,自绕新意;

4.多样的艺术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

二十九、姜夔

耿介清高的江湖隐士,继苏轼之后的又一艺术全才。

1.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

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2.以一种忧郁凄凉的眼光来看待世界。阴冷的意象群和幽冷悲凉的词境。

3.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

的生理感觉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清状物,

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4.长于自度曲。

5. 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复习资料

.《毛诗大序》的“情志统一”说 “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大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情,是感情,志,是志意怀抱,但具体所指,根据文中的论述,当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志意。《毛诗大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在志。这基本上是继承先秦“诗言志”的观点,但它正确地阐明了诗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较先秦时代进一步深化了。情志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情志统一"说:即“志之所之”和“吟咏情性”——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它吸收了《乐记》的观点,但又有了发展,认为诗歌既是“志之所之”,又是“吟咏情性”,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见于《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不能超越礼义的大防。《诗大序》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以政教为核心的诗的社会作用。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云云,正是指诗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序文已认识到这种教化作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所以说“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不过,序文将情感作用(如“动天地感鬼神”云云)与社会作用都夸大了。由于诗歌被视为一种教化的工具,在《毛诗序》看来,《诗经》中的每篇作品都是对某种教化观念的隐喻,如以“后妃之德”解《关雎》,这就未免牵强附会。同时,序文认为政治与诗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么时代政治之盛衰自然对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而提出了“变风变雅”之说。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这与序文的观点是相通的。 .《毛诗大序》的诗“六义”说 《毛诗大序》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指风教臣民百姓,并且可以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赋,用作动词,指铺叙直说。比,比喻。兴,起的意思。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雅是正的意思。颂,周王朝和鲁、宋二国祭祀时用以赞神的歌舞。 《毛诗大序》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与典型性的特征,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者,是说诗歌创作以具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也就是说,《毛诗大序》对风、雅的解释符合现代文艺理论中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观点。 .《毛诗大序》的“讽谏”说 《诗大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讽谏”就是讽刺的意思,但仔细体会词义,讽谏”是讽而谏,就是在讽刺之中包含着“谏(劝说)”的意思,因此在讽刺的程度上较“讽刺”要稍微弱一点。《毛诗大序》提出了“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充分肯定了文艺批判现实的意义和作用。老百姓可以用用文艺的形式对上层统治者进行批判,而且“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包含着一定的民主因素。它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用文学创作干预现实,批判社会黑暗政治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了比较明确的论述。但是它又主张不要过于激烈显露,要“主文而谲谏”,要温和委婉,仍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就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就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就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您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与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 ,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就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就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与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与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就是与。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 ,这就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就是《毛诗正义》与《诗集传》。《毛诗正义》就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就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就是与。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与、、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就是“” ,“”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与 5篇。 四.简答 1、《诗经》就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与作者情况如何? 2、您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不?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就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就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第一编辅导 第一节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和主要特征 一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1史前传说时期 上古歌谣的特点:一是内容多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和宗教活动有关;二是形式上篇幅、句式短小,节奏、韵律简单。此外,学习时还须注意:1、记住教材所举的几首作品的基本内容,如《弹歌》、《女承筐》、《返其宅》等;2同时记住记载这些歌谣的古籍。 2夏商时期 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有文学意味的文献主要有甲骨卜辞、《周易》中部分爻辞和《尚书》中的《盘庚》篇。 甲骨卜辞中的某些比较完整记录占卜活动过程的文辞,可以看作是我国词散文的萌芽和原始形态。 《周易》中产生于商代的爻辞,多为合辙协韵的歌谣,可视为我国诗歌的源头。 《尚书》中《盘庚》一篇可信为商代作品,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学性。 3西周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有诗歌和散文两种。《诗经》是这时期诗歌创作的结晶;散文有《尚书》中的《周书》、编年体史书《春秋》和说理性散文《论语》、《墨子》、《老子》。 4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有《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这时期诗歌创作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其标志是南方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产生。 二上古诗歌诗乐舞一体的特点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吕氏春秋·古乐》云: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孔子:“《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颖达疏云:“乐之为乐,有歌有舞,歌以咏其辞,而声以播之,舞则动其容,而以曲随之。” 《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三先秦文学文史哲不分的基本形态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先秦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在我国上古时代,巫史是难以分开的,巫实为当时文化工作者,即是当时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这直接导致了当时文史哲不分的文学存在形态。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史学和哲学散文具备相当强的文学性。 先秦诗歌与巫史活动也有着明显的联系。它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指实。 四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这个过程大致经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 第二节作品选讲 这一节课我们来重点解读几篇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 (一)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诗经·秦风蒹葭(1) 蒹葭(2)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3),在水一方。溯洄(4)从之,道阻且长(5)。溯游(6)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7),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8)。溯洄从之,道阻且跻(9)。溯游从之,宛(10)在水中坻(11)。 蒹葭采采(12),白露未已(13)。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4)。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6)。 [注释] (1)这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见到意中人的深切感情。秦:指春秋时的秦国,故址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2)蒹葭(jiān jiá):泛指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3)伊人:这人。一方:另一边。方:旁。 (4)溯(sù)洄: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走。从:追,寻求的意思。阻:险阻,道路难走。 (5)道阻且长:道路有许多阻难而且漫长。 (6)游:指直流的水道。宛:仿佛,好像。说好像在水的中央,言近而不至。 (7)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晞)(xī):干。(8)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9)跻(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10)宛:宛然,宛如,好像的意思。 (11)坻(chí):水中小洲或高地。(12)采采:众多的样子。已:止。 (13)未已:未止,也是未干的意思。(14)涘(sì):水边。(15)右:迂回曲折。 (16)沚(zhǐ):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 [译文] 浩荡的芦苇,莽莽苍苍,晶莹的露珠,化为白霜。我所心爱的人,在河水的那一方。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而且漫长;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如在水中央。 摇曳起伏的芦苇,青而未黄,芦苇上的露珠呀,还闪着银光。我所心爱的人,在水边那高高的崖上。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十里山川千尺岗;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在水中央。 变幻不定的芦苇,苍苍莽莽,岸边的露水尚未干爽。我所心爱的人,在河水遥远彼方。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迂回曲折,道路漫长;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在水中央。 (三)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网薜荔兮为帷,擗蕙x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诗____ C ___。 A.《短歌行》B.《篱里行》C.《龟虽寿》D.《观沧海》2.《洛神赋》的作者是(B )。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修订稿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 题及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二、简答题 1、简述《庄子》“三言”的创作方法。 《寓言》篇自称其创作方法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就是“庄子三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读音chóng或zhòng)言,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是重复、增益之言;另一解释为借重之言,即引用长者、尊者和名人的言语,来证明己言,以便被他人接受。这些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卮(zhī)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来。庄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人生理想等,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表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一个个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中,把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趣味盎然,让读者去领悟体会其真谛。 2、《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的感情。即“寓论断于序事中”(顾炎武《日知录》),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这一写法以《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为代表。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简述苏轼记叙文的特点。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传记文、碑传、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其传记文善于用所写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细节刻画其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亮节。他的游记文,往往将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吸收其他体裁的表现方式(如赋体、问答、赞颂之类),从而使体式为之一变。写景记游,融入诗情雅趣,无不脍炙人口。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他的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成分占的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4、简述“讲史”话本的体式特征。 (一)篇幅较长,分卷分目。一般均有四、五万言,最长的《五代史平话》有十多万字,有的话本因为篇幅较大,所以要分卷分目。 (二)都有“开场诗”和“散场诗”。 (三)采用断代编年的方法叙述历史。讲史话本大多按朝代断限,依据正史中的朝代兴衰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为主要内容,采取按年目顺序的讲叙方法。 (四)语言多为半文半白,以讲说为主。语言比较质朴粗糙。 5、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章学诚批评《三国演义》。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填空题 1、魏晋风流: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特点:颖悟、旷达、真率。文 学于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时代。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永明体”: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曹操:‘《魏武帝集》,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古直悲凉”),均为 乐府诗,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五言诗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汉末实录”之称,《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四言诗在《诗经》后四百年爆发的绝响。散文方面被鲁迅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5、曹丕:诗歌具有“便娟婉约”特点,其《燕歌行》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 诗,所著《典论·论文》是最为完整的一篇文艺理论专著。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6、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文采气骨兼备,《曹子建集》,代表作:《赠 白马王彪》。 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 《赠从弟》。王粲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长于辞赋,《登楼赋》,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 8、蔡琰:五言《悲愤诗》、 9、竹林七贤:陈留、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论说文作家)、 山涛、刘伶(《思旧赋》),阮咸、向秀、王戎 10、陆机《文赋》,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创作矛盾;“物感说”的思想;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 11、太康诗风,陆机、潘岳为代表,特征:“繁缛” 12、左思:《三都赋》,代表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 道路,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标志。《娇女诗》中国古代儿童诗歌 13、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代表作:《扶风歌》。郭璞:《游仙诗》 14、王羲之:《兰亭集序》。 15、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秋日诗》、许询《农里诗》,诗特点“理过其 辞,淡乎寡味”。 16、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诗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其田园诗的创立在文 学史上第一次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主要作品:田园诗《归园田居》;咏怀诗和咏史诗《饮酒》、《拟古》、《读山海经》;行役诗和赠答诗。散文、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 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8、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 吴歌和西曲两类。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19、鲍照、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13春古代文学复习题 (1) 2

1.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花间集 2.第一个专门写词的晚唐词人是温庭筠 3. 词史上第一个大力用白描手法的作家是韦庄 4.《花间集》的编辑者是赵崇祚 5. 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白体 6.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 7.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柳永 8. “山谷体”是指黄庭坚的诗歌。 9.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大晟词派 10.《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是吕本中 11.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江西诗派 12. 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13. 辛弃疾在宋代词坛创立了风格独特的稼轩体 14. 南宋中后期,崛起的一个以姜夔为代表的新词派是骚雅词派 15.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董解元 16. 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是元好问 17. 白朴所写的著名历史剧是《梧桐雨》 18.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 19.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单刀会》 20.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21.明代戏曲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形式是传奇 2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录鬼薄》的作者是钟嗣成 23.《琵琶记》的作者是高明 24.杨维桢诗被称为铁崖体 25. 奠定汤显祖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大家地位的作品是其“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还魂记》 26. 王士祯提出了性灵说 27.格调说的代表人物是沈德潜 28.肌理说的提出者是翁方纲 29. 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朱彝尊 30.代表清词最高成就的作家是纳兰性德 31. 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2. 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桐城派 33.描写文人自身生活,借此反思整个封建文化的价值体系,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儒林外史》 34.把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推向高潮的著作是《聊斋志异》 35. 中国古代文学的压卷之作是《红楼梦》 36.《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妓女 37.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是神魔小说 38.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 第三节情爱诗 第四节史诗及其他 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一节历史散文 第二节诸子散文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第三节《离骚》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 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第四节东汉散文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 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 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 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乐府民歌 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风骨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 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 第二章正始之音 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 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太康诗风 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1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南朝诗歌 第二节北朝诗歌 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 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 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 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 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第一节魏晋文章 第二节南朝骈文 第三节北朝散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 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 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第二章盛唐诗歌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 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 第三节顾况,李益 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 第二节韩愈,孟郊 第三节李贺 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一节李商隐 第二节杜牧,许浑 第三节贾岛与姚合 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第八章唐代散文 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 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 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 第十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 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编:先秦文学 1、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英雄神话6.发明神话 神话的艺术特色:1.深重的忧患意识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社会性3.体现了先民的抗争精神 2、《诗经》风雅颂: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赋比兴: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 4、《诗经》的审美价值 1.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优美自然的语言和形式: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4.反映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5、《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诗歌意象的创造。 3.负面影响:开启了庙堂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文学先河。 6、屈原作品:《九歌》(11篇)、《九章》(9篇)。 7、①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 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 A. 从诗风言,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B.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②与楚辞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自不待言。 8、《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即便遭际不平,祖国的独立和强盛,也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9、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10、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1.作为爱国志士深受后人景仰(推动了爱国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 2.奠定了浪漫主义(想象与夸张)诗歌的传统。 3.创造了骚体文学的样式与技巧(楚辞体:句法参差灵活,结构富于变化,吸收民歌手法,打破四言体的格局) 11、(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微言大义) (3)《左传》编年史,作者左丘明。1.民本思想2.赞扬开明政治,揭露残害人民的暴政、暴君以及统治者的败得丑行3.局限性:过分强调礼制,等级观念很深,对旧制度的崩溃表示惋惜 《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4)《国语》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 (5)《战国策》铺排纵恣,国别史。一)纵横家的思想:1.崇尚计谋策略。2.重视名位利禄。3.重视审时度势。 二)文学色彩:1.叙写事物,铺张凌厉。2.说理论事,纵横驰骋。3.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4.叙事记人,情节曲折,富于故事性。5.善用寓言譬喻,而不引《诗经》《尚书》。 (6)《吕氏春秋》文学特征《吕氏春秋》文章一般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其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词》,“六一风神” 梅尧臣:字圣俞,《宛陵先生集》 苏舜钦:字子美,《苏学士集》“苏梅”:苏舜钦,梅尧臣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集》,“半山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小山词》 晏殊:字同叔,诗属“西昆体”,《珠玉词》“二晏”:晏几道,晏殊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世,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乐章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东坡集》《东坡乐府》,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山谷集》,“山谷体”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淮海集》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片玉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漱玉词》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于湖词》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简斋集》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诚斋集》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石湖居士诗集》 陆游:字务观,字号放翁,《渭南文集》《剑南诗稿》,被称“小李白”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稼轩词》“二安”:李清照,辛弃疾 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范文正公集》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白石道人词集》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文山诗集》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唐宋八大家:宋代的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代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二、名词解释 西昆派:是指北宋初期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因其诗作被编成《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西昆派作品大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在艺术上模仿李商隐,但一味追求藻饰,堆砌典故,讲究对偶,风格雍容典雅,形式主义倾向较浓。 江西诗派:是指宋代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因其领袖人物黄庭坚是江西人,及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他们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一祖三宗),但是并没有很好地继承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而片面强调在句法、用事等方面的艺术技巧,走向形式主义。 易安体: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前期词描写少妇少女生活,流露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题材比较单调,情绪偏于感伤;后期词多悲叹世事,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情绪比较消沉。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诚斋体:是指南宋诗人杨万里创立的一种诗歌风格。杨万里号诚斋,诗风自成一格,因此严羽《沧浪诗话》称之为“诚斋体”。杨万里擅长写山川景物和日常生活,其总体风格特点是“活”,想象丰富,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写得生动逼真,富有幽默诙谐的趣味,语言自然活泼。 荆公体:指王安石晚年的诗风,其诗风趋于含蓄深沉,虽然仍有寓悲壮于闲淡之中的情形,但已从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4汉语言田昭波 一、填空 1元曲(体制:科范、宾白):A.元曲又称夹心, 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B.科范,也就是科(介),科介是指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科”,通常指唱、白以外的动作。亦作"科泛"。指戏曲程式动作 C.宾白,是古代汉族戏曲剧本中的。汉族戏曲艺术以唱为主,所以把叫做宾白。 明《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明《菊坡丛话》)。 2.《西厢记》(来源《莺莺传》、《董西厢》延续):《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汉族戏曲剧本,王实甫撰。元稹曾作《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

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 “董西厢”又称《西厢记诸宫调》、《弦索西厢》,是金代戏曲家董解元根据元稹《莺莺传》所创作的叙事体诸宫调小说作品。该作品对于原作进行了大量修改:改变了原来故事结局,重新确立了矛盾冲突,大大扩充了故事内容,丰富了人物语言,比较完整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该作品对王实甫《西厢记》有重要影响。 3.《牡丹亭》:《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 名句赏析: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 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4.《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