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章 第三节

11第三章 第三节
11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三节 反比例函数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

1.(2019·原创题)反比例函数y =k

x (k <0),当x >0时,图象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2019·鄂州中考)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x +k 与y =k

x (k 为

常数,且k≠0)的图象大致是( )

3.(2019·海南中考)如果反比例函数y =a -2

x (a 是常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

限,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 >0 C .a <2 D .a >2

4.(2019·哈尔滨中考)点(-1,4)在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上,则下列各点在

此函数图象上的是( )

A .(4,-1)

B .(-1

4,1)

C .(-4,-1)

D .(1

4

,2)

5.(2019·广州中考)若点A(-1,y 1),B(2,y 2),C(3,y 3)在反比例函数y =6

x 的

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 A .y 3<y 2<y 1 B .y 2<y 1<y 3 C .y 1<y 3<y 2 D .y 1<y 2<y 3

6.(2019·赤峰中考)如图,点P 是反比例函数y =k

x (k≠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

过点P 作PM⊥x 轴,垂足为M.若△POM 的面积等于2,则k 的值等于( )

A .-4

B .4

C .-2

D .2

7.(2019·改编题)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若一次函数y =k 1x +2与反比例函数y =k 2

x 的图象没有交点,则k 1k 2的取值范围是( )

A .k 1k 2<-1

B .k 1k 2>-1

C .k 1k 2<0

D .-1<k 1k 2<0

8.(2019·衡阳中考)如图,一次函数y 1=kx +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2=m

x (m 为常数且m≠0)的图象都经过A(-1,2),B(2,-1),结合图象,则不等式kx +b >m

x

的解集是( )

第一册新教材高一教案UNIT11第3课时

第一册新教材高一教案UNIT11(第3课 时) Period Three(Pre-reading \Reading\Post-reading) Step 1 Pre-reading 1。 Checking homework 1) T asks the question: Do you play any musical instrument? What is your favourite instrument? In this way, Ss review names of kinds of musical instrument。 1) T asks another question: Has anybody got any information about musical styles? Ss tell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such as blues\hip-hop\rap\Latin music etc。 Here i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music: Music is a language that is spoken to everyone—from the day we are born we hear music of some kind of our lives。 But there are as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as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describe them all。 Here are just a few well-known types。 Classical music is serious Western European music from the Middle Ages(1500) to the present and it was often written for a large orchestra, or for a small

第1章 工程热力学基础

绪论 一、2002年我国能源状况: ?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4.8亿吨标准煤,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一次能源产量为13.87亿吨标准煤 ?煤炭产量13.8亿吨,居世界第1位 ?原油1.67亿吨,居世界第5位 ?天然气产量326.6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6位 ?发电装机容量3.57亿千瓦,居世界第2位 二、世界能源发展趋势: ?目前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约为130亿吨标准煤,化石能源占80%以上 ?工业国家能源消费经历由煤炭向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转变,再进一步向可再生能源过渡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欧洲、日本等正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每年增长率达30%以上 ?人均能源消费量与人均GDP的增长有很强的相关性 ?从世界范围看,人均GDP达1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前,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其值约为4吨标煤,其后增长变缓 ?在人均GDP达1万美元阶段,日本人均能源消费量为4.25吨标煤 (1980年),韩国为4.07吨标煤(1997年),而美国为8吨标煤 (1960年) 三、未来我国能源需求预测: ?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值在25~33亿吨标煤之间,均值是29亿吨标煤 ?煤炭:21~29亿吨 ?石油:4.5~6.1亿吨 ?天然气:1400~1600亿立方米 ?发电装机容量:8.6~9.5亿千瓦,其中水电2.0~2.4亿千瓦 ?2050年要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能源消耗应达3.0吨标煤以上,能源需求总量约为50亿吨标煤 四、我国能源面临的矛盾与挑战: 1、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2.60吨,天然气1074立方米,煤炭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55.4% ?我国目前人均能源消费约为1吨标煤,世界平均值为2.1吨标煤,美国11.7吨标煤,OECD 国家6.8吨标煤 ?到2050年,我国能源供应将面临更为严峻挑战,国内常规能源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 2、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凸现 ?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为4.5~6.1亿吨,届时国内石油产量为1.8~2.0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达60%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探明程度低,可供建矿的精查储量严重不足 3、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节能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能源效率约为31.4%,与先进国家相差10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先进国家高出30%以上?目前,我国正面临着重化工业新一轮增长,国际制造业转移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新情况,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增大,能源翻一番保GDP翻两番的任务艰巨 4、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从环境容量看,二氧化硫为1620万吨,氮氧化物为1880万吨,到2020年,如不采取措施,两者的排放量将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3500万吨 ?我国CO2的排放量已成为世界第2位,未来将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 五、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我国应以保障供应为主线,实施“节能优先、供应安全、结构优化、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远近结合、分阶段部署,争取用三个15年,初步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工程热力学复习2 传热学8 -11章

第二篇 传热学 第八章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8-1 热传导 在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之间,由于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大平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特点:1.平壁两表面维持均匀恒定不变温度;2.平壁温度只沿垂直于壁面的方向发生变化;3.平壁温度不随时间改变; 4.热量只沿着垂直于壁面的方 向传递。 【热流量】:单位时间导过的热 量,W δλ21w w t t A -=Φ λ: 材料的【热导率(导热系 数)】: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W/(m·K)。 【热流密度】 q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δλ21w w t t A q -=Φ=

λ λδλR t t A t t t t A w w w w w w 212 12 1-=-=-=Φ λδλA R =称为平壁的【导热热阻】,表示物体对导热的阻力,单位为K/W 。 8-2 热对流 热对流: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使不同温度的流体 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对流换热】:流体与相互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现象,是导热和热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牛顿冷却公式】: Φ = Ah (t w – t f ) q = h (t w – t f ) h 称为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习惯称为 对流换热系数),单位为W/(m 2?K)。 【对流换热热阻:】 h f w f w f w R t t Ah t t t t Ah -=-=-=Φ1)( Ah R h 1=称为对流换热热阻,单位为 W/K 。 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h 的大小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与以下因素有关: (1)流体的物性(热导率、粘度、密度、比热

湘少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11_第3课时教学设计

Unit11 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目标 1. 语音:了解字母Xx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2. 词汇:巩固B部分的单词;能理解、会说单词bath, ax, open。 3. 句型:熟练运用“Where is/are...? 询问和辨别物体的方位。 (二)应用目标 1. 能利用空间记忆法记忆本单元所学的关于方位的单词。 2. 能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询问和辨别物体的方位。 3. 能综合运用本单元的单词和重点句型阅读短文并理解短文,完成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能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询问和辨别物体的方位。 2. 难点:了解字母Xx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描述事物的方位。 三、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图片、教学音频(教师可在优教平台直接下载使用)等。 四、教学过程 Step 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Greetings 2. Read the words in groups (单词如下图) 3. Game:Listen and dear 学生观察教师的口型,读出单词,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台PK,依次擦去读出的单词,最快最准的小组加1分/词。 Step 2 读读写写(Let’s read and write) 1. 让学生逐个观察课本中的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2. 初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How many pets does Kate have? Who are they? (2)Where is Spot? (3)Where is Dick? (4)Where is Jerry? (5)Where is Harry? 3. 再读短文,结合上下文和图片,猜测单词或词组的意思 4. 小组讨论:Where are Kate’s pets?合作学习,将句子补充完整 (说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与激励,特别表扬团结且完成效果很好的合作小组。) 5. 校正答案,强调规范书写 6. 拓展:根据短文内容,标出图片中宠物的名字 Step 3 歌谣演练(Let’s chant) 1. 复习字母Xx (1)教师出示字母卡片Xx,带读。 (2)回顾含有字母Xx的单词。 2. 歌谣教学 (1)请学生认真听两遍录音。 (2)播放录音,请学生逐句跟读。教师板书单词six, box, ax, 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猜测单词的意思。 (3)读板书中的三个单词,找出读音中的共同点。 (4)分组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歌谣,再尝试背下来。 (5)可请几个小组上讲台朗读或表演,多鼓励学生。 Step 4 趣味活动(Let’s have fun)

第三章 西方财政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西方财政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各个时期财政学理论主要学派的观点等内容。 本章重点和难点:各个时期财政学理论的主要主张。 第一节宏观财政理论综述 第二节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宏观财政理论综述 (一)古典宏观财政理论 (二)凯恩斯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四)供给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一)古典宏观财政理论 1.重商主义财政理论 2.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3.新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1.重商主义财政理论 重商主义财政理论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上。重商主义主张限制金银币出口,实行高额关税,贸易壁垒,限制竞争,利用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的。 2.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一切干预的自由主义思想。认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仅充当“守夜人、夜警察”的角色,“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古典经济学派在宏观财政政策上主张财政收支平衡,反对赤字。 1.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财政学说 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产生了财政学。亚当.斯密——“财政学之父”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提高税收、反对举借公债。 2.大卫.李嘉图对斯密财政学说的补充 李嘉图认为,任何赋税都来源于利润、地租或其他形式收入,主张实行负担最轻的税收。他所提出的税收理论被后人称为赋税转嫁论,给后来财政理论中的税种设置、收入分配理论研究提供了研究模式。此外,他反对财政补贴。 配第、穆勒、萨伊等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都反对国家干预。认为“廉价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国家的财政支出不具生产性,应尽量减少,提倡减税、反对发行公债、反对实行财政补贴。 3.新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二十世纪初期,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庸俗经济学又被称为(第一代)“新古典经济学派” (Neoclassical Economics)。他们认为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资本主义经济有自然趋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倾向,因此宏观经济不需要政府干预。(二)凯恩斯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凯恩斯反对古典经济理论充分就业假定,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得消费的增加

第十一章 第三节 动能和势能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命题人:米凤山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共48分。1~18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19~22题为多选 题,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1、打木桩的重锤自由下落时,关于它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 B.动能增大,势能不变 C.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D.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2、质量较大的鸽子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 A.燕子比鸽子飞得快 B.燕子比鸽子飞得慢 C.燕子与鸽子飞得一样快 D.无法比较 3、一个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 A.它的动能一定不变 B.它的重力势能一定不变 C.它的弹性势能一定不变 D.无法确定 4、关于弹性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泥的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B.弹簧的弹性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C.弹簧越长,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D.对于给定的弹簧来说,它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5、如图所示,小明在玩蹦蹦杆,在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是() A.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 B.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增大 C.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D.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小

6、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B.被举得高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C.质量相等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D.质量相等的物体,速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7、下列情况中,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的是() A.海面上航行的轮船 B.空中飞行的子弹 C.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 D.拉长的橡皮筋 8、我国成功研制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因为它接近敌舰的速度极快,故很难拦截,导弹发射后,若敌舰侥幸将其拦截击中,但导弹的残骸仍能以极高的速度横扫敌舰,给其以重创,高速飞行的导弹残骸能有这么大的威力,是因为它们具有:() A、较大的动能; B、较大的势能; C、较大的质量; D、较大的外形。 9、“跳远”是一项体育运动。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这样做:() A、增大了跳远运动员的惯性; B、减小了跳远运动员的惯性; C、增大了跳远运动员的动能; D、减小了跳远运动员的动能。 10、我国发射“神舟6号”载人飞船完成科学实验任务后,准确返回,安全着陆,若飞船穿越大气层时,有一段匀速降落的过程(飞船质量不变),则在此过程中飞船的:() A、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B、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C、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D、动能减小,势能不变。 11、一架飞机在投放救灾物资的过程中,保持飞行高度不变,飞行速度不变,则飞机的:( ) A、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减小; 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 C、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减小; D、动能和重力势能均不变。 12、自行车沿斜坡匀速驶下的过程中,它的:() 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 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 D、重力势能增大,动能不变。 13、下列关于物体动能或势能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小于乙物体被举的高度,则甲物体的重力势能比乙物体大 B.拉长的弹簧一定比压缩的弹簧弹性势能大 C.高速飞行的子弹一定比缓慢航行的轮船的动能大 D.很大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它的动能和势能都保持不变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制冷循环 1.家用冰箱的使用说明书上指出,冰箱应放置在通风处,并距墙壁适当距离,以及不要把冰箱温度设置过低,为什么? 答:为了维持冰箱的低温,需要将热量不断地传输到高温热源(环境大气),如果冰箱传输到环境大气中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去,会使高温热源温度升高,从而使制冷系数降低,所以为了维持较低的稳定的高温热源温度,应将冰箱放置在通风处,并距墙壁适当距离。 在一定环境温度下,冷库温度愈低,制冷系数愈小,因此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没有必要把冷库的温度定的超乎需要的低。 2.为什么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不采用逆向卡诺循环? 答:由于空气定温加热和定温放热不易实现,故不能按逆向卡诺循环运行。在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中,用两个定压过程来代替逆向卡诺循环的两个定温过程。 3.压缩蒸气制冷循环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压缩空气制冷循环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为什么? 答: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不能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工质在节流阀中的过程是不可逆绝热过程,不可逆绝热节流熵增大,所以不但减少了制冷量也损失了可逆绝热膨胀可以带来的功量。而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在膨胀过程中,因为工质的干度很小,所以能得到的膨胀功也极小。而增加一台膨胀机,既增加了系统的投资,又降低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因此,为了装置的简化及运行的可靠性等实际原因采用节流阀作绝热节流。

4.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循环压缩比、循环制冷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14 2314-----o o net k o q q h h w q q h h h h ε= == 空气视为理想气体,且比热容为定值,则:()() 14 2314T T T T T T ε-= --- 循环压缩比为:2 1 p p π= 过程1-2和3-4都是定熵过程,因而有:1 3 22114 k k T T P T P T -??== ??? 代入制冷系数表达式可得:11 1 k k επ -= - 由此式可知,制冷系数与增压比有关。循环压缩比愈小,制冷系数愈大,但是循环压缩比减小会导致膨胀温差变小从而使循环制冷量减小,如图(b )中循环1-7-8-9-1的循环压缩比较循环1-2-3-4-1的小,其制冷量(面积199′1′1)小于循环1-2-3-4-1的制冷量(面积144′1′1)。 T s O 4′ 9′ 1′ O v (a (b )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状态参数

第十一章 第三节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十一章第三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湖北省黄冈中学余楚东 一。知识点与目标的教学 1.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知道合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r O的数量级(10-10 m); 3.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 o时,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为斥力,这个斥力随着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 4.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 o时,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为引力,这个引力随着r的增大而减小; 5.知道通常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认为分子力等于零; 6.能用分子力解释简单的现象; 7.了解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物质状态下,分子运动的特点. 二.能力的教学 1.理解能力: ①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②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时分子间的距离r o的含义,理解分子力作用半径 ③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分子间的距离r<r o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的增加量比引力的增加量要大,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r>r o 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的减小量比引力的减小量要大,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为引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能用分子力解释有关现象: (1)我们把锯条弯得很厉害时就会断裂,为什么? 答: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一种短程相互作用,当分子间距离超过一定限度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于是物体就被拉断. (2)打碎的玻璃杯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拼在一起利用分子力使杯子复原? 答:因为只有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分子引力才比较显著,破碎的玻璃放在一起,由于接触面的错落起伏,只有极少数分子能互相接近到距离很小的程度,绝大多数分子彼此间的距离是比较大的,因此,总的分子引力非常小,不足以使它们重新连在一起. (3)为什么将两截钢条用电焊或氧焊能焊接起来? 答:一般的挤压是不可能将两金属截面处的大量分子压缩到分子力作用半径r的距离,电焊或氧焊产生的高温所对应的内能使分子的运动动能增大,分子间的碰撞的厉害程度增强,这样就可以使大量分子间的距离有机会达到分子力作用半径,从而实现焊接起来的目的。 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说明物体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为什么有不同的宏观特征? 答: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体中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力的作用要使分子聚集起来,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要使它们分散开来,由于这两种相反因素的作用结果,形成了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不同的物质状态. 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其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范围很小的无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制冷循环 1、家用冰箱的使用说明书上指出,冰箱应放置在通风处,并距墙壁适当距离,以及不要把冰箱温度设置过低,为什么? 答:为了维持冰箱的低温,需要将热量不断地传输到高温热源(环境大气),如果冰箱传输到环境大气中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去,会使高温热源温度升高,从而使制冷系数降低,所以为了维持较低的稳定的高温热源温度,应将冰箱放置在通风处,并距墙壁适当距离。 在一定环境温度下,冷库温度愈低,制冷系数愈小,因此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没有必要把冷库的温度定的超乎需要的低。 2、为什么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不采用逆向卡诺循环? 答:由于空气定温加热与定温放热不易实现,故不能按逆向卡诺循环运行。在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中,用两个定压过程来代替逆向卡诺循环的两个定温过程。 3、压缩蒸气制冷循环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压缩空气制冷循环就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为什么? 答: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不能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工质在节流阀中的过程就是不可逆绝热过程,不可逆绝热节流熵增大,所以不但减少了制冷量也损失了可逆绝热膨胀可以带来的功量。而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在膨胀过程中,因为工质的干度很小,所以能得到的膨胀功也极小。而增加一台膨胀机,既增加了系统的投资,又降低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因此,为了装置的简化及运行的可靠性等实际原因采用节流阀作绝热节流。 4、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循环压缩比、循环制冷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142314-----o o net k o q q h h w q q h h h h ε=== (a) (b)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状态参数图

牛津上海版深圳四上Unit11Shapes第3课时

Unit11第3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Say and act Review the sounds 教学目标: 1.通过Say and act拓展对话的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本单元第一、第二课时所学习的内容 2.学会用How are you today?来问候别人,并用Very well.回应。 3.复习五个元音字母的开闭音节发音。 一、Warm up 老师出示一些由形状组成的图片,学生看图,进行问答: How many tria ngles are there? There is one tria ngle. How many circles are there? There are two circles. Ho)

1. 老 师出示各种形状的饼干图片,请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弓 I 出本 部分内容。 What are these? How many biscuits are there? How many circles are there? How many squares are there? How many recta ngles are there? 2. 教师播放本部分录音,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 Are the childre n at school or at home? ■ □ □ D 0 ano u L-j j —j / 二、Say and act -A

What do they have? 3.学生播放动画,学生观看动画,了解内容大意。 4.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How many biscuits are there? 5.讲解重难点: Look at my biscuit. It ' s a square. look at表示“看.... ” It ' s = It is. Eg 's orangeatangle. 请学生像老师一样,拿着自己的东西进行介绍。Ben: Mum, we ' re home. Mum: How are you today? Ben & Kitty: Very well. We re home表示“我们回来了。”

第十一章第三节密度学案教案

第十一章第三节《密度》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物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_______________ 而改变 2、质量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的测量用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4、这里有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相等吗?怎么比较? 5、如果是同种物质,体积相等,质量相等吗?这两个都是铝块,体积相等(出示铝块并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质量相等吗? 6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二、课内探究: (一)、引入新课: 在预习中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 ,相同体积的水,酒精质量也,这是偶然的吗?我们说不是,它反 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特性。

(二 八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 、 提 出 的 问 题: 。 2 、 作 出 的 猜 想: 。 3、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实验的过程中发现 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最后一个综合 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 体积的关系。 4、 测量的有关数据: 6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比较mN 的值有何结论? _ 通 过观察图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综合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关系。 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引入密度的定义 m (g ) 3 V ( cm )

第十一章,涉外礼仪,1~3节

第十一章涉外礼仪 教学目标:了解涉外礼仪的重要性;掌握涉外礼仪的一般规则和外事活动的六条策略;熟悉国际交往技能、国际交往馈赠的礼仪。 教学内容:涉外礼仪的重要性,涉外礼仪的一般原则、外事活动的策略、国际交往的技能、国际交往赠送的原则 教学重点:掌握涉外礼仪的一般规则和外事活动的六条策略。 教学难点:熟悉国际交往技能、国际交往馈赠的礼仪。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观察分析法、情景法、课内外结合法 教学时数 :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国际礼仪的重要性 一、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宪章在《序言》中阐述了“大小各国平等权利”的信念,并规定了各会员国应当遵循的 7 项原则。其中第一项为:“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现代国际关系以公认的“主权平等”为基础。 “主权平等”既然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作为国际交往中行为规范的现代国际礼仪,当然也必须遵循这一准则。 “主权平等”常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 、国家的尊严受到尊重:国家元首、国旗、国徽不受侮辱。 ( 二 ) 、国家的外交代表,按照国际公约的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 ( 三 ) 、不以任何方式强制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不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 ( 四 ) 、在交往中,实行“对等”和大体上的“平衡”。 ( 五 ) 、“主权平等”的原则,在国际组织中和国际会议上,表现为每一个参加国都有同等的“代表权”和“投票权”,每一个国家所投的票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效力。 ( 六 ) 、在“礼宾序列”问题上,也应当体现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 ·能用性,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用。·稳定性,不受政策调整和经济波动的影响。·重复性,一般都是反复运用。 ·准强制性,受到各国法律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效益性,被国际交往活动验证是成功的。二、外事活动成功的六条策略 如要想在外事活动中取得成功 , 关键是不但要熟悉你自己国家的文化 , 而且更应了解所要交往的那个国家的文化 . 在接待外国友人时对两种文化的差异要做到心中有数 , (一)尊重不同的文化,不要妄加评论:这就要求你不但眼界要宽,甚至还要暂时摘下你的文化有色镜,站在对方的文化角度去观察事物。 (二)理解自己的观点 请记住你的感觉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三)要善解人意——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有的人做事方法让你无法接受,要尽量从对方的动机和看问题的角度去考虑。 (四)要灵活而有耐心:性格死板的人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会遇到困难——当你走下飞机或问候国外来访者时,就不得不改变礼仪习惯。 (五)培养良好的聆听技巧:可以通过听对方讲解并提出恰当的问题而学到很多东西。(六)准备好应付不寻常的经历:

第十一章第三节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第三节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学生用书P203])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2)热传递. 2.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2)表达式:ΔU=Q+W 3.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第一类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机器被称为第一类永动机.它是不可能制成的. 1.判断正误 (1)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3)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幅度越来越小,说明能量正在消失.() (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向真空中自由膨胀,体积增大,对外做功,熵增加.() 答案:(1)√(2)√(3)×(4)×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1.常见的两种表述 (1)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2)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2.第二类永动机:违背宏观热现象方向性的机器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这类永动机不违背□6能量守恒定律,但它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是不可能制成的. 2.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 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相关案例

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相关案例 江苏试点人事改革国内首位“公推公选” 县长产生 华夏经纬网2003年12月8日讯:据中新网报道,今年10月中旬,江苏省在徐州沛县和常州金坛两地,“公推公选”县(市)长推荐人。这种“公推公选”县(市)级行政一把手的方式,在全国尚属首次,连月来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经过一番公开角逐,国内首位“公推公选”候任县长于11月下旬在徐州沛县产生。 两轮民主推荐 10月21日上午9点多,刚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孟铁林就拿着准备好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2寸彩照赶往徐州市中山饭店报名,这是徐州市开展“公推公选沛县县长”的第一天。从这天起,这位39岁的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开始公开角逐沛县县长。 在规定的两天时限内,来中山饭店报名的徐州市干部共有70人。一位报名者告诉记者,由于江苏省委组织部和徐州市委为

报名者设定了门槛,“要不然报名的人会更多”。 这70名干部具有这样的共同点:学历高———大学本科以上;年纪轻———45岁以下;经验足———市级机关、市辖各县(市)区及市委管理领导班子的企事业单位的正副职,副职一般都任职2年以上,部分还有一定的县、乡工作经历。 据了解,过了第一道门槛的70位干部,在报名后的一周内,又面对了两次考验——两轮民主推荐。 10月24日上午,徐州市辖县(市)区四套班子成员,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直属单位正、副县处职领导,即754名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全部被召集起来,每人在一张民主推荐表上,划上6个人的名字。经过计票,得票最多的前12位得以过关。 3天后,这12位胜出者,又被刷下去一半。这次的评判者为,徐州市在职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约30人。至此,被认为是“公推公选”工作的上半场“公推”宣告结束。 “‘公推’就是‘层层缩小包围圈’!”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制冷循环 1?家用冰箱的使用说明书上指出,冰箱应放置在通风处,并距墙壁适当距离,以及不要把冰箱温度设置过低,为什么? 答:为了维持冰箱的低温,需要将热量不断地传输到高温热源(环境大气),如果冰箱传输到环境大气中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去,会使高温热源温度升高,从而使制冷系数降低,所以为了维持较低的稳定的高温热源温度,应将冰箱放置在通风处,并距墙壁适当距离。 在一定环境温度下,冷库温度愈低,制冷系数愈小,因此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没有必要把冷库的温度定的超乎需要的低。 2?为什么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不采用逆向卡诺循环? 答:由于空气定温加热和定温放热不易实现,故不能按逆向卡诺循环运行。在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中,用两个定压过程来代替逆向卡诺循环的两个定温过程。 3.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压缩空气制冷循环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为什么? 答: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不能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工质在节流阀中的过程是 不可逆绝热过程,不可逆绝热节流熵增大,所以不但减少了制冷量也损失了可逆绝热膨胀可以带来的功量。而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在膨胀过程中,因为工质的干度很小,所以能得到的膨胀功也极小。而增加一台膨胀机,既增加了系统的投资,又降低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因此,为了装置的简化及运行的可靠性等实际原因采用节流阀作绝热节流。4.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循环压缩比、循环制冷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 何? 答: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状态参数图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q。q。h1- h4 W net q k-q。h2-h3 - n-h4 (b)

循环压缩比为: P2 P 1 k 1 过程1-2和3-4都是定熵过程,因而有: 卫 P 2 ~ T 3 T 1 R T 4 代入制冷系数表达式可得: — 亍1 由此式可知,制冷系数与增压比有关。循环压缩比愈小,制冷系数愈大,但是循 环压缩比减小会导致膨胀温差变小从而使循环制冷量减小,如图( b )中循环 1-7-8-9-1的循环压缩比较循环1-2-341的小,其制冷量(面积199' 1)小于循环 1-2-341的制冷量(面积144' 1)'。1 5.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采用回热措施后是否提高其理论制冷系数?能否提高其实 际制冷系数?为什么? 答:采用回热后没有提高其理论制冷系数但能够提高其实际制冷系数。 因为采用 回热后工质的压缩比减小,使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的不可逆损失的影响减小, 因 此提高实际制冷系数。 6. 按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逆节流必然带来做功能力损失,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压 缩蒸气制冷装置都采用节流阀? 答:压缩蒸气制冷循环中,湿饱和蒸气在绝热膨胀过程中,因工质中液体的含量 很大,故膨胀机的工作条件很差。为了简化设备,提高装置运行的可靠性,所以 采用节流阀。 7. 参看图5,若压缩蒸汽制冷循环按1-2-3-4-8-1运行,循环耗功量没有变化,仍 为h2-h1,而制冷量却从h 1-h 5.增大到h 1-h 8,显见是有利”的。这种考虑可行么? 为什么? 答:过程4-8熵减小,必须放热才能实现。而4点工质温度为环境温度T o ,要想 放热达到温度T c (8点),必须有温度低于T c 的冷源,这是不存在的。(如果有, 就不必压缩制冷了)。 8. 作制冷剂的物质应具备哪些性质?你如何理解限产直至禁用氟利昂类工质, 如 R11、 R12? 答:制冷剂应具备的性质:对应于装置的工作温度,要有适中的压力;在工作温 度下气化潜热要大;临界温度应高于环境温度;制冷剂在 T-s 图上的上下界限线 要陡峭;工质的三相点温度要低于制冷循环的下限温度; 比体积要小;传热特性 要好;溶油性好;无毒等。限产直至禁用 R11和R12时十分必要的,因为这类 物质进入大气后在紫外线作用下破坏臭氧层使得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面, 破坏原 有的生态平衡。 9. 本章提到的各种制冷循环有否共同点?若有是什么? 答:各种制冷循环都有共同点。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来看, 无论是消耗机械 能还是热能都是使熵增大,以弥补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造成的熵的减 小,从而使孤立系统保持熵增大。 空气视为理想气体,且比热容为定值,则: T 4

第十一章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量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 能的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钢球、斜槽轨道、小木块、砝码、弹簧、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复习旧知: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演示: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手的推力是否做了功?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有没有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功和能有密切联系,从做功直接引入能的概念。并为下面设计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做好了铺垫。)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能”是物理学中

第11章 热力学定律

思考题 11-1 有人说“任何没有体积变化的过程就一定不对外做功”,这种说法对吗?(不对,还有电磁场力做功) 11-2 能否说“系统含有热量”?能否说“系统含有功”?(前者成立,后者错误) 11-3 焦耳热功当量实验在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将功和热量联系起来,给出转化的量度) 11-4 功是过程量,为什么绝热过程中功只与始末状态有关?(当系统绝热地从初态过渡到末态时,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系统所作的绝热功.内能E 是一个由系统的状态确定的函数,是态函数.) 11-5 一系统能否吸收热量,仅使其内能变化?一系统能否吸收热量,而不使其内能变化?(等压过程和等温过程) 11-6 分别在p V -图上做出等压、等温、等容以及绝热过程曲线并比较绝热曲线和等温曲线.(图秦允豪。热学,第二版,197页。绝热过程γ=n ,等温过程1=n ,起始于同一点。) 11-7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绝热、等温和等压过程后膨胀了相同的体积,试从p -V 图上比较这三种过程作功的差异。(11-6题图,绝热>等温>等压) 11-8 将1mol 氮气和氦气从相同的状态出发准静态绝热膨胀使体积各增加一倍,做功一样吗?(外界对氮气做功多) 11-9 有人声称他设计了一个机器,当燃料供给9×107cal 热量时,机器对外做30kW·h 的功,而有7×106的热量放走.这样的机器可能吗?(不可能,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11-10 由p 、V 、T 描述的理想气体,在等体、等温、等压和绝热过程中能独立改变的状态参量的数目是多少?(前三种情况均为1,绝热为2)

11-11 为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指明过程的方向性的,所以可以用一个具体的过程的不可逆来描述) 11-12 自然界的过程都遵守能量守恒定律。那么,作为它的逆定理“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的过程都可以在自然界中出现”能否成立?(不能) 11-13 功可以完全变为热,热不能完全变为功,这种说法正确吗?(热在有外界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完全变为功) 11-14 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反方向进行的过程,这种说法正确吗?(外界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向反方向进行) 11-15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在导体中通有有限大小电流的过程不可逆.(涉及热现象) 11-16 太阳把热量辐射到地面,可否用凸透镜把阳光汇聚到某一点,使该点的温度上升到甚至超过太阳的温度?(不可能) 习题 11-1 一打足气的自行车内胎若在7.0℃时轮胎中空气压强为4.0×105 Pa 、则在温度变为37.0 ℃时,轮胎内空气压强为多少?(设内胎容积不变). () 解: RT PV ν=→P T T P 0 0= =4.43×105 Pa 11-2 在湖面下50.0 m 深处(温度为4.0℃),有一个体积为1.0×10-5 m 3的空气泡升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17.0 ℃,求汽泡达到湖面时的体积.(取大气压强为Po=1.013×105 Pa ,假定汽泡上升过程中泡内气体质量没有变化.)() 解:

必修二 第十一章 第3节 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解析:人类遗传病主要有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单个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较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D 2.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传染性疾病逐渐得到了控制,但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对遗传病的认识正确的是() A.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医学上一般用DNA探针来诊断 B.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容易受环境影响 C.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D.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一般选择某个有此病的家族,通过研究统计计算出发病率解析: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主要通过尿液化验来诊断。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可能为遗传病,只要这种病是因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就属于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也可能为环境影响而引起的疾病,比如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随机取样调查,尽量多地在群体中调查。 答案:B 3.在人类遗传病中,下列子代与母亲的性状表现完全一致的是(假设不发生基因突变) () A.色盲女性儿子的色觉 B.多指女性儿子的手指数 C.白化病女性儿子的肤色 D.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儿子的表现型 解析: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母亲色盲儿子一定是色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